首页 彼得·德鲁克创新思想的哲学考辩

彼得·德鲁克创新思想的哲学考辩

举报
开通vip

彼得·德鲁克创新思想的哲学考辩 2010年 1月 第 1期 苏州大学学报 (哲学社会科学版) Journal of Suzhou Univemity rPhilosophy&Social Science) Jan.2010 No.1 彼得 ·德鲁克创新思想的哲学考辩 宫 向 阳 (苏州大学 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江苏 苏州 215123) 摘 要:创新、创新理论作为德鲁克庞大思想体系的核心和灵魂,有其深刻的哲学基础。变化观、实践观以及 企业家精神构成本文考辩德鲁克创新思想哲学基础的基本视域。 关键词:德鲁克;创新...

彼得·德鲁克创新思想的哲学考辩
2010年 1月 第 1期 苏州大学学报 (哲学社会科学版) Journal of Suzhou Univemity rPhilosophy&Social Science) Jan.2010 No.1 彼得 ·德鲁克创新思想的哲学考辩 宫 向 阳 (苏州大学 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江苏 苏州 215123) 摘 要:创新、创新理论作为德鲁克庞大思想体系的核心和灵魂,有其深刻的哲学基础。变化观、实践观以及 企业家精神构成本文考辩德鲁克创新思想哲学基础的基本视域。 关键词:德鲁克;创新思想;哲学基础 中图分类号:C93—0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1001-4403(2010)01.0005.03 创新、创新理论作为管理学家彼得 ·德鲁克(Peter F. Drucker)庞大思想体系的核心和灵魂,贯穿于其从1939年到 2002年所创作的30余部著作中。他认为,“创新才是令一个 社会健康发展的有效手段⋯ ;“创新像受到飓风吹袭的海洋 表层下的暗流,操控着人类的命运” ;“创新就是机遇”, “不创新就灭亡”,“社会创新业已成为20世纪管理的最主要 任务”_3 I】 ∞;“工商企业的两项基本职能就是市场营销和创 新”[4]630创新、创新理论成为他关于社会、政府、企业及各种 组织、社区、经济形态、发展前景、人类命运等一系列新思想、 价值观和方法论的诠释视域,给每一个读者——无论是实业 家、政府官员还是高校学者都留下至深的印象。探讨辩析德 鲁克创新思想的哲学根基,有助于我们更深入地理解德鲁克 的思想精髓,并学习他终其一生的学习精神和创新精神。 一 、 变化观是创新的哲学基础 马克思主义认为,运动变化是物质存在的形式,无论是 自然界还是人类社会都处于永恒的运动变化之中。马克思在 《共产党宣言》中指出:“资产阶级除非对生产工具,从而对 生产关系,从而对全部社会关系不断地进行革命,否则就不 能生存下去。”“生产的不断变革 ,一切社会状况不停的动荡, 永远的不安定和变动,这就是资产阶级时代不同于过去一切 时代的地方。” 0世纪的思想家和学者,受马克思的影响 非常大。韦伯曾经说过,现代西方学者以及他们所体会到的 精神世界,深受马克思的影响。 德鲁克也不例外。 在人类历史上,没有一个时期像20世纪那样经历了如 此多如此根本性的社会转变。德鲁克认为,这些社会转变将 证明是这个世纪中最有意义的一些事件,是这个世纪的持 久遗产。德鲁克敏感于社会的变化,始终强调社会变化、社 会转折是其他一切变化和革新的前提与基础。他是 “终其一 生都在关注一个转变的社会形态中个人、组织与社会如何 相互协调的 ‘社会生态学家”“ “。他多次在自己的著作和 文章中表达了这样的观点 :“本书问世以来所发生的真正的 沧桑巨变就在于社会本身。” ‘在大家畅谈新经济时,我 开始察觉社会正在变化,而且随着时间的推移,变化越来越 多。” ““如果2O世纪是社会变革的世纪,那么,21世纪需 要成为社会和政治创新的世纪。” ” 德鲁克从不同角度分析了自19世纪以来的社会特别是 西方社会发生的巨大变化。从社会政治角度来看,经历了农 民家佣为主导一蓝领工人为主导一知识工作者为主导的社 会的变化 一;从世界经济角度来看,经历了初级产品经 济与工业经济脱钩、生产与就业脱钩、从实物经济到符号 经济的三个转变[9]126-137;从技术文化角度来看,经历了文 字的产生、手抄书的出现、古登堡印刷术的发明、电子商务 等四次信息革命 ]5-60较之于政府的变革以及由此带来的 效应而言,社会本身的变化所起的作用更大、更深刻、更持 久。“正是社会的转变,像涌动在波浪滔天的海面下的海底 洋流,才具有持久的而且的确是恒久的效应。正是社会的转 变,而不是表面上的政治风云,才改变了我们生活于其中的 政治体制、社区、经济和社会。” 作为对社会变革的回应必然是社会创新。两次工业革 命不仅大大提高了生产力,也孕育出新的组织、新的理论和 新的意识形态。《共产党员宣言》就是对第一次工业革命的 回应;俾斯麦的福利国家、英国的基督徒社会主义和费边 主义以及美国对企业的管制等,这些塑造20世纪民主 制度 关于办公室下班关闭电源制度矿山事故隐患举报和奖励制度制度下载人事管理制度doc盘点制度下载 的政治理论,都是对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回应;而 1881年泰 勒的“科学管理”以及随之而来的生产力飞速增长,也是如 此。“和过去各个时期的社会一样,下一个社会的主要特征 将是新机构、新理论、新意识形态和新问题。”⋯ 。 德鲁克认为:“我们已不再了解这样的问题:改变本身 收稿 日期 :2009—10—29 作者简介:宫向阳(1968一 ),男,苏州大学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博士生,苏州科技学院副教授。 · 5· 到底是好还是坏?一开始,我们先改变当时被人们视为规 范的东西。在这个过程中,我们并不认为秩序被破坏了⋯⋯ 我们认为改变本身就是一种秩序。事实上,时至今日,我们 唯一能理解的秩序,是一个动态的、不断向前进的、一直在 改变的秩序。” ∞终其一生,德鲁克都在与貌似正确的常 识、 经验 班主任工作经验交流宣传工作经验交流材料优秀班主任经验交流小学课改经验典型材料房地产总经理管理经验 、规则——总之,一切固有的观念和成见,作不妥 协的斗争。颠覆常识,不囿于成见,引进新知,变革价值观。 近一个世纪的生命历程赋予德鲁克长久观察社会历史 变迁的宝贵时机和丰富视域。综观20世纪,人类社会经历 了起伏动荡的历史阶段。两次世界大战,两大世界阵营的出 现,新技术革命的勃兴,后资本主义时代的来临,工业文明 在给人类社会提供巨大便利的同时也带来了持久的困境, 等等,在为新知识、新理论的出现提供宏大背景的同时,为 “旁观者”德鲁克把握时代变动的脉搏、适时提出创造性的 应对策略以及对未来的富有远见的思考提供了丰富多样、 取之不竭的资源。 二、实践观是创新的实现路径 如何实现创新?是陷于书斋中的一种玄想,还是仅仅局 限于使自己的理论“传之后世”?如果我们把创新理解为在 不同程度上有效地改变了这个世界、为社会带来有益的发展 的话,那么,德鲁克很早就已经确定了他的信念和梦想。1950 年的元旦,经济学家、政治学家熊彼特临终前的一番话,成为 德鲁克一生的座右铭。“在我现在这个年龄来看,人们若只晓 得我写了几部著作及发明一些理论,我认为是不够的。如果 没能改变人们的生活,你就不能说你已改变了世界。” ” 这实际上提出了一个命题:较之于理论而言,实践一 或者说在科学理论指导下的实践更重要,只有正确的实践 才能产生创新的成果,才能切实改变人们的生活进而改变 我们的世界。创新是实践的创新,离开实践之舟我们无法达 到创新的彼岸。 德鲁克将创新区分为技术创新和管理创新(社会创新)两 种,人类的技术活动和管理活动都是重要的实践活动。通过 科学研究、技术发明创造,人类不断改造生产和生活工具,进 而提高自己的生活水平;通过管理创新或者说社会创新,人 类改造自己的生活秩序,优化生存环境,在收获效率和效益 的同时,争取社会的公平和正义,朝向一个更加理想化的社 会发展。我们不否认科学技术的发展对人类社会所产生的巨 大的作用,这已经被世界历史所证实。但是,德鲁克认为,相 比之下,管理创新更加重要,无论是对自然界,还是人类社会, 无论是考察其影响的深度还是广度,莫不如此。因此,真正的 创新是由管理实践引发的,真正的变革是社会的变革。“社会 创新——正如本章试图阐明的那样——将会比任何科学与技 术的发明产生更大的重要意义与更加广泛的影响。” 应对社会的变化,达到社会创新的实践应该采取何种模 式?纵观历史,无外乎两种。一种是激进的革命,一种是渐进 的变革。著名学者余英时先生认为,“西方的观念,整体看来, 是以‘保守’和‘创新’为属于同一层次但迭相交替、彼此互 倚的价值。” l。“抛余先生此言表达了创新在本质上的继承性 和渐进性。正如伽达默尔所言:传统,不是我们要继承的现 · 6· 成遗产,而是靠我们今天的创新来参与并 规定 关于下班后关闭电源的规定党章中关于入党时间的规定公务员考核规定下载规定办法文件下载宁波关于闷顶的规定 的动态存在。 德鲁克作为传统的保守主义思想家,主张“创新”、“渐 进的变革”,通过不断创新,长久的努力,来逐渐改变社会 的基础,以求得在保持传统与实现变革之间的动态的平衡, 而不是完全否定过去和现实,把所有的传统推倒重来,另起 炉灶。“在我看来,将来的某一天,和平得以在历史的旅程 中实现只能是通过改车换骑,而不是结束我们的旅程或者 重新开始我们的旅程。”¨ 德鲁克呼吁及时的行动:“企业家精神是一种行动,而 不是人格特征。”⋯ ‘公众会原谅盲目,但不会原谅不去根据 自己的充分认识而采取行动,因为这可以恰当地被认为是怯 懦。” 而他自身的学术和工作生涯,就是一个依靠实践走 向不断创新的典范。他早年担任过报纸记者、经济分析员、企 业管理人员,后来长期从事大学教学和研究工作,同时也开 办了自己的管理咨询公司,为包括像通用这样一些著名企业 做管理战略或策略咨询,在业界声名卓著。德鲁克始终强调 实践以及经验的重要性。他说:“没有丰富工作经验的学生, 是不会从我这里学到任何东西的,因为我从他们身上学不到 任何东西。” 德鲁克写作《公司的概念》源于他在通用公司 的长达一年半的调查和研究;为撰写《创新与企业家精神》, 德鲁克组织了一个研讨小组,他们来自于大学、研究机构、企 业、咨询公司、政府以及非赢利组织等各个方面,为他的书稿 提供了充分的第一手资料和正反辩驳的 意见 文理分科指导河道管理范围浙江建筑工程概算定额教材专家评审意见党员教师互相批评意见 。德鲁克坚信, 管理学既不是一门艺术也不是一门科学,而是一种实践。 三、企业家精神是创新的关键 创新的主体是人本身。二次大战后,德鲁克着力研究了 组织这一社会重要的细胞。认为社会创新的前提是组织创 新,实现组织创新的关键是企业家管理方式。企业、政府、 学校、医院、非赢利组织等,只有进行企业家管理,才能实 现管理创新和社会创新,以有效应对社会的动荡和巨变。组 织由于缺乏创新而带来的灾难性后果我们屡见不鲜。“疏于 创新是既存组织日趋萎缩的唯一重要原因;而不懂得如何 管理则是新的组织走向失败的唯一重要原因。” 企业家管理的核心是企业家精神。在德鲁克那里,企业 家精神的本质就是有目的、有组织的系统创新,企业家精神 就是创新实践的精神,创新是企业家的工具。企业家精神体 现在以下诸多方面。 首先,终身学习,更新知识,勇于抛弃过去的习惯性做 法和陈规陋习。德鲁克大量论述了人的自我管理,即在现代 分权式管理的状况下,个人在提升思想道德境界的前提下 明确自己在组织中的责任,从而发挥个人所长,竭尽所能为 组织发展做贡献。德鲁克的“学习”包括两方面的含义。一 是理论知识的学习。人类社会已经进入了知识经济时代,知 识的增长和更新是以往任何一个社会都无法比拟的,因此, 现代人不能像19世纪的工匠那样靠年少时学会的手艺应付 一 切、穷其一生,而应该树立终身学习的观念,不断学习新 的知识,不断更新自己的观念,为业已发生或即将到来变革 做好知识储备和技能准备。“我认为未来 ‘受教育的人’就是 那些意识到需要不断学习的人。” 现代学校制度发展出 的“成人教育”、“继续教育”,就是适应这一变化的结果。二 是实践的学习。德鲁克注重实践的重要性,反对从本本、教 条出发对实践作出解释或者对未来作出预测,他的著作充 满了实证主义精神。 考诸德鲁克的众多著作文章,他的实践观往往寓于其 历史观中。如前文所述,他善于向历史学习,善于从人类社 会发展的历史长河中总结其中的清晰脉络以及后人应该保 持并发扬的传统,并以此为发展的逻辑起点。这些优良传 统,或者展现为断层不彰的情形,需要人们重新发掘以应时 艰;或者展现为当下正在发生作用的活的精神,人们更要 珍惜并进一步弘扬。 企业家精神的还体现在否定过去,以今日之我否定昨 日之我。“高层管理者承认 自己的错误,是创新的重要前 提”。⋯ 及时从失败中总结教训 ,制定新 的战略并付诸实 施,引导企业和组织走向正确的道路,于此我们能够理解。 德鲁克尤其强调的是从原先被实践证明是正确的战略、原 则、方法和策略中解脱出来,勇于抛弃“成功的包袱”,轻装 上阵,以新的面目应对新的问题、新的意外和新的挑战。因 为在德鲁克的历史观中,事实已经或正在发生变化,曾经的 主流、主导或者起决定性作用的方面,不是退居其次,就是 日渐式微,尽管它们还保留着主导的外表,但平静海面下掩 藏着轩然大波。企业家的特质在于比别人更早地认识到这 一 切,并用创新的手段解决问题,找到新的发展道路。 其次,欢迎变化,引领变革,敢于承担风险。惧怕变化 是人的天性,因为变化带来了不确定性,不确定又往往意味 着风险。但是,企业家精神是以经济和社会理论为依据的, 这种理论视变化为常规,视变化为健康的 标准 excel标准偏差excel标准偏差函数exl标准差函数国标检验抽样标准表免费下载红头文件格式标准下载 。他们首先在 观念上认识到社会的变化不可避免,并且恰恰是这种变化 带来了机遇。企业家不是被动地等待变化的到来,他更是力 图创造机遇 ,主动引领变革 、催生变革。德鲁克认为,每一 个组织要继续生存和成功,就必须成为变革的领导者。由创 新的企业家所引发的动态“失衡”是健康经济的常态。要成 功地引领变化,最有效的方法就是创造变化。组织自身如何 才能成为变革的领导者呢?一是必须有组织地抛弃那些已 被证明不成功的东西;二是必须在企业内有组织地改进每 一 种产品、服务和流程;三是必须善用成功,尤其是意外的 成功;四是必须有系统的创新。德鲁克相信:“要成为成功 的领导者,首先要改变整个组织的心态,让大家不再将变化 视为威胁,而视为机会。” 德鲁克十分推崇企业家的风险意识。他认为,尝试新的 东西,探求未知的领域,必然会有风险。但是,在新创的企 业、科技创新、营销模式的改进、社会革新等等诸多领域, 事实表明,创新的风险远远小于不创新的风险。因循守旧、 维持现状,将要承担大得多的风险,而且,“现状”无法长久 维持,必将被变化、变革所打断。与其被动应付,不如积极 应对,用企业家精神进行创新。 再次,善于将需求变为创新发展的重大机遇。旧有的 均衡被打破了,变化带来需求。德鲁克认为,真正的企业家 精神就是善于将社会需求、顾客需求等变为企业或组织发 展的机遇。“创新就是改变资源的产出,或者,我们按照现 代经济学家的习惯,用需求术语而非供给术语对它加以定 义:创新就是通过改变产品和服务,为客户提供价值和满 意度。”⋯ 企业家通过观察意料之外的事件、不协调的事 件、大多数人未曾注意到的产业结构或市场结构的变化、新 知识的出现等重要的变化并由此而带来的市场需求、社会 需求,运用系统化的思维方式进行创新,这一创新不仅仅是 对现有事物加以改进和修正,他们更希望创造出与众不同 的价值和客户满意度。比如,分期付款的方式使人们能够以 未来的收入支付购买急需物品,而不必仅仅依靠过去菲薄 的积蓄;风险投资基金公司对培育孵化新兴企业起到关键 的作用。“不仅创造新的事物,而且催生新的价值观”,德鲁 克认为是最重要的仓 新成果。 此外,德鲁克始终强调把社会需求变成企业发展机遇 是企业应当承担的社会责任。企业把社会的需求视作自己 创新创业的机会,这既是企业发展之道,也是企业应尽的社 会责任。德鲁克是最早提出企业社会责任这一概念的管理 思想家之一,他认为一个企业承担了它不应该承担的、超出 企业承受能力的工作,是不负责任的表现;企业做好自己 的份内工作,经营良好,是负责任的体现;如果企业能主动 将社会的变化和需求变为企业发展的机遇,以企业的方式 解决社会问题,则是最有社会责任的体现。这里的需求或问 题既有社会本身所产生的,也有因企业经营给社会造成的 影响所产生的社会需求。而检验企业是否具有社会责任的 不是政府,也不是道德学家,应该而且只能是市场。最具社 会责任感的企业也必定是最具创新力的企业,没有创新意 识和企业家精神,就不能敏锐地发现真正的社会问题,就无 法找到企业与这些看似遥远的“问题”之间的关系,就不能 以真正的企业家的方式来解决社会问题并将其“转变为获 得它自己业绩的机会”。因此,创新——也只有创新,是实 现企业社会责任的不二法门。 参考文献 : [1]德鲁克.创新与企业家精神[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7.[2]杰克 ·贝蒂.大师的轨迹[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 2006.【3jSelectedEssays ofPeterDrucker--ThefounderofModemManagement[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5.[4]德鲁克.管 理:使命、责任、实务(使命篇 )[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6.[5]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 1976.[6]德鲁克.公司的概念[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6.[7]德鲁克.下一个社会的管理[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 2006.[8]德鲁克.德鲁克管理思想精要[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7.[9]笃男植田.德鲁克作品集[M].徐大建译.上海: 上海财经大学出版社,2003.[10]余英时.钱穆与中国文化[M].上海:上海远东出版社,1994.[11]德鲁克.工业人的未来[M]. 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6. (责任编辑:赵 强 ) · 7 ·
本文档为【彼得·德鲁克创新思想的哲学考辩】,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该文档来自用户分享,如有侵权行为请发邮件ishare@vip.sina.com联系网站客服,我们会及时删除。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下载需要: 免费 已有0 人下载
最新资料
资料动态
专题动态
is_405357
暂无简介~
格式:pdf
大小:294KB
软件:PDF阅读器
页数:3
分类:企业经营
上传时间:2012-03-07
浏览量: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