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小学教育教学技能

小学教育教学技能

举报
开通vip

小学教育教学技能教育教学技能 一、小学教师的教育素养 1.我国的教育目的 (一)教育目的:是教育主体对其所希望的结果的设定,是指教育活动所要培养人才的总的质量标准和规格要求。 (二)广义小学教育目的:是指对受教育者的期望,即希望受教育者通过教育在身心诸方面发生什么样的变化,或产生怎样的结果。 (三)狭义小学教育目的:是指国家关于小学教育培养人才的总要求。 我国社会主义的教育目的是建立在充分的科学基础之上的。社会主义的先驱者马克思、恩格斯全面研究了社会发展和人类自身发展的规律,建立了人的全面发展学说,论述了人的全面发展及其条...

小学教育教学技能
教育教学技能 一、小学教师的教育素养 1.我国的教育目的 (一)教育目的:是教育主体对其所希望的结果的设定,是指教育活动所要培养人才的总的质量 标准 excel标准偏差excel标准偏差函数exl标准差函数国标检验抽样标准表免费下载红头文件格式标准下载 和规格要求。 (二)广义小学教育目的:是指对受教育者的期望,即希望受教育者通过教育在身心诸方面发生什么样的变化,或产生怎样的结果。 (三)狭义小学教育目的:是指国家关于小学教育培养人才的总要求。 我国社会主义的教育目的是建立在充分的科学基础之上的。社会主义的先驱者马克思、恩格斯全面研究了社会发展和人类自身发展的规律,建立了人的全面发展学说,论述了人的全面发展及其条件,为我国社会主义教育目的的提出提供了理论基础。 根据马克思、恩格斯的论述,全面发展的人,也就是智力和体力获得充分的自由发展的人,脑力劳动与体力劳动相结合的人。这种人将摆脱旧的分工的奴役,能够“把不同社会职能当作相互交替的方式”,“根据社会的需要或他们自己的爱好,轮流地从一个生产部门转到另一个生产部门”。 ◆马克思关于人的全面发展学说的基本观点:人的发展同社会生活条件相联系,人的全面发展是大工业生产的必然要求,人的全面发展只有在共产主义社会才能实现。而培养全面发展的新人的方法是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 马克思、恩格斯首先指出,人的发展,从根本上说,决定于人们生活在其中的社会物质生活条件。“人的本质并不是单个人所固有的抽象物。在其现实性上,它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这就是说,人们在社会生产、生活中,在社会关系中所处的地位不同,得到的发展机会就不同,发展的结果也会随着不同,没有抽象的离开任何社会关系、任何社会实践的“人的发展”。 在我国社会主义当代教育的全面发展即是受教育者个体必须在德、智、体、美诸方面者都得到发展,不可欠缺,即个性的全面发展;独立个性,说的是德、智、体、美等素质因素在受教育者个体身上的特殊组合,不可一律化,即全面发展的个性。 我国的教育目的:1995年,八届人大三次会议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也规定:“培养德、智、体等方面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1999年6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则指出:“实施素质教育,就是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以提高民族素质为根本宗旨,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造就‘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德智体美等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新时期的教育目的具有历史继承性,也反映了新时期社会发展的特点和我们对教育目的的新的思考和探索。 二、我国教育目的的基本特征 虽然我国的教育目的在不同时期表述不完全一致,但是,这些不同的表述在总体上又是统一的。它反映了社会主义国家教育目的的基本特征。概括起来,我国教育目的的基本特征有以下三点。 (一)我国教育目的以马克思主义人的全面发展学说为指导思想 (二)我国教育目的有鲜明的政治方向 (三)坚持全面发展与个性发展的统一 三、我国教育目的的落实 教育目的是全部教育活动的核心。为了充分发挥教育目的对教育活动的促进功能,教育工作者应当特别重视教育目的的落实。 (一)落实我国教育目的时要特别注意的几个方面 教育目的实际上就是教育活动所要培养的人的质量标准和规格要求。要认真落实我国的教育目的,我们必须对当代社会和未来发展对人才规格的要求有清醒的认识。要培养合乎时代需要的一代新人,应当特别注意人才素质的以下几个方面。 1.创造精神 即具有良好的知识基础和科学素养、敏锐的观察力和准确的判断力,面对庞杂的信息世界,能够进行有效的筛选,迅速捕捉有价值的信息,独立分析和决策,取得最优效益的能力。 2实践能力 所谓实践能力,既学以致用,解决实践中问题的能力,也包括直接的生产劳动和社会实践的能力。学以致用不仅是巩固知识学习的需要,更是学习的根本目的。参加适度的生产劳动和社会实践是培养一代新人的重要途径。 3.开放思维 即要改变单一的思维参照标准,扩大思维的空间范围,具有高度的宽容精神、开放胸怀,敢于接纳新生事物,特别要具有在国际视野中对问题进行比较和分析的能力。 4.崇高理想 创造精神和开放的胸怀只有与崇高的理想相结合才具有方向性。未来对青年一代的要求,不仅是有知识、有能力、有创造精神和开放思想,还必须有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优良的道德品质,具有为国家、社会的美好前途奋斗的精神。 (二)落实我国教育目的必须正确处理的几个关系 1.教育目的与教育目标的关系 教育目标是根据教育目的而制定的。除了考虑落实教育目的之外,教育目标还应结合各级各类学校教育的性质和任务,以及特定教育对象的身心特点及规律来确立。从教育目的到教育目标的转换实际上就是教育目的由一般到具体的实现过程。所以应当对不同学校的教育目标有正确的理解与界定。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等法律的规定,义务教育和基础教育阶段,学校教育必须作到“两个全面”,即“全面发展”和“面向全体(学生)”。目前我国的义务教育阶段包括小学和初中阶段。其根本任务是“使儿童、少年在品德、智力、体质等方面全面发展,为提高全民族素质,培养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建设人才奠定基础”;基础教育除了小学、初中,还包括普通高中阶段。所谓“全面发展”主要指要使学生在德、智、体、美等方面都得到发展,在身体、心理和精神等维度都能健康成长。所谓“面向全体”就是应当为所有学生的发展提供全面的教育,从而为学生的未来成长和整体国民素质的全面提高服务。基础教育阶段教育目的的落实显然有别于职业技术教育、成人教育和高等教育等。后者必须根据其教育的性质、任务和教育对象的特殊性确定具体的培养目标。 2.德、智、体、美诸育之间的关系 教育目的,如从内容结构上说,可以理解为应当进行德育、智育、体育和美育等几个方面的全面教育;如从受教育者的素质结构来说,是指应求得德、智、体、美几个方面的素质的全面发展。而教育对象素质的全面发展又需要实现德育、智育、体育和美育的诸育并举和相互贯通。所以正确处理诸育关系对于教育目的的实现至关重要。 在诸育关系认识上,有两点至关重要。一是各育均有相对的独立性。应当根据不同的教育内容或领域的特点实施合乎规律的教育,有重点地完成整体教育目标,同时使德、智、体、美诸育相互配合、互相促进。二是现实或真正的教育应是一体的。在实际工作中虽然有所分工,但所有从事教育工作的人,都兼有完成德、智、体、美诸育的任务,都应是德育兼智育、体育和美育工作者。只有这样,全面发展的教育目的才可能真正实现。 3.全面发展与因材施教的关系 这实际上是我国教育目的的全面发展和个性发展相统一的一个具体要求。全面发展的一个维度是自由发展。全面发展不仅不排斥个性发展,而且是以个人合乎本性的自由发展为条件的。全面发展不等于平均或平面的发展。不同个体所处环境不同,具有的自身素质和客观条件也不同,因而会形成不同的个性、兴趣和特长。所以,必须根据每一个学生的特殊性对学生因材施教,在充分发挥每一个人的长处的同时求得他的全面发展。 4.全面发展与职业定向的关系 在义务教育阶段,个性发展的一个重要意义就在于使有特殊个性和才干的受教育者更有可能适应未来不同社会工作的需要;在义务教育完成之后,各学段的教育则都直接具有职业定向的性质。全面发展的人才终究要在一定社会中生活,要满足社会发展的需要,教育就必须为不同的社会岗位培养人才。如果不管不同教育的性质和实际,一味片面强调划一的全面发展,反而会葬送全面发展的教育目的。在小学阶段,在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同时,应当鼓励学生对社会上不同职业的特点和要求有一些直观、感性的认识,激励小学生努力学习,为祖国的明天做好充分的准备。 以上我们学习了有关教育目的的一些理论知识。学习的最大意义在于学以致用,每一个教育工作者都应当自觉以教育目的在自己日常教育实践中真正和具体的实现为己任。 二、普通中小学实现教育目的的对策 1. 普通中小学的性质与任务 性质:基础教育 任务:培养全体学生的基本素质,为他们学习做人和进一步接受专业(职业)教育打好基础,为提高民族素质打好基础。两个任务实质上是同一的。 2. 普通中小学的组成部分 (1)体育:是授予学生健身知识、技能,发展他们的体力,增强他们的体质的教育。 (2)智育:是授予学生系统的科学文化知识、技能和发展他们智力的教育。 (3)德育:是引导学生领悟无产阶级思想政治观点和道德规范,组织和指导学生的道德实践,培养学生的社会主义品德的教育。 (4)美育:是培养学生正确的审美观,发展他们的鉴赏美、创造美的能力,培养他们的高尚情操和文明素质的教育。 (5)劳动技术教育:是引导学生掌握劳动技术知识和技能,形成劳动观点和习惯的教育。 坚持五育并举,处理好他们的关系,使其相辅相成,发挥较高的整体功能。 在教育实践中,随时要注意引导学生在体、智、德、美、劳诸方面得到发展,坚持全面发展的教育质量观。 强调五育并举,全面发展,并不是主张门门百分,平均发展。在教育工作中,要承认学生的个人特点,承认学生之间的差别,把全面发展与因材施教结合起来,使学生既有比较完善的基本素质,又能充分展其所长,形成丰富而独特的个性。 3.两种值得注意的倾向 一、片面追求升学率的倾向。这种倾向主要表现A、基础教育搞成升学教育、应考教育,驱使广大学生为争夺高学历而奋斗,脱离我国经济发展和社会发展对人才的实际需求。B、把精力集中在少数学生身上,放松或忽视了多数学生的培养。C、为了片面追求升学率置学生个性的全面发展于不顾,忽视甚至取消体育、德育、美育、劳动技术教育单纯抓智育。D。把学生封闭在狭窄的生活空间里,除了苦读还是苦读,为分数拼命。 二、流生增长倾向。从小学到大学从农村到城市从沿海到内地,流生现象日益普遍,流生数量日益增多。 衡量普通教育的质量,评价普通教育是否为经济建设服务,只能看它是否为学生的做人和进一步接受专业(职业)教育打好了基础,看它是否为民族素质的提高打好了基础。 2.小学教育的性质和作用 小学教育的重要性,一是决定于小学教育在整个教育中的基础地位,二是决定于小学教育在儿童发展中的启蒙作用。本节从这两个方面分别加以说明。 一、小学教育的基础地位 (性质) 邓小平同志指出:“现在小学一年级的娃娃,经过十几年的学校教育,将成为开创二十一世纪大业的生力军。中央提出要以极大的努力抓教育,并且从中小学抓起,这是有战略眼光的一着。如果现在不向全党提出这样的任务,就会误大事,就要负历史的责任。” 小学教育是整个教育事业的基础,要提高整个教育事业的质量,必须从小学教育做起。小学教育的基础地位具体表现如下。 (一)小学教育在实施义务教育中的基础地位 1986年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规定,国家实行九年义务教育。义务教育是国家用法律形式予以规定,要求适龄儿童必须接受,国家、社会、学校、家庭必须保证的,强制、免费和普通的国民基础教育。义务教育是面向全体公民的教育,是面向未来的事业。义务教育的普及程度、质量优劣,直接关系到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所需的亿万劳动者的素质和各级各类人才的质量,关系到社会全面进步的程度和我国的国际声誉及形象。小学教育是九年义务教育的第一阶段,在实施义务教育中负有直接的重大责任。小学教育的健康发展将有利于从根本上杜绝新文盲的产生,直至最终消灭文盲,从而保证接受教育成为每一个人的权利和义务目标的实现。 (二)小学教育在整个教育体系中的基础地位 一个国家的学校教育体系大都分为若干阶段。我国的学校教育体系,一般包括初等教育──中等教育──高等教育三大阶段。其中初等教育(小学教育)和中等教育(中学教育)都属于普通基础教育,其连贯性很强,但每个阶段又有其独立的性质和任务。“九层之台,始于垒土。”小学教育是各级各类教育的基础。从个人来讲,完好的小学教育,为其身心健康发展奠定了基础,同时为其接受中等教育提供了条件。从一个国家来看,只有小学教育普及和提高了,中等教育、高等教育才能逐级普及和提高。从这个意义上讲,小学教育具有为高一级学校打基础、为培养各级各类人才打基础的性质。 总之,小学教育为提高国民素质奠定基础,为培养各级各类人才奠定基础,为儿童一生的发展奠定基础。 二、小学教育的基本特征(性质表现) 版本一: 小学教育是一项规模宏大的教育奠基工程,除具有一般教育的特点外,还有它自身独具的基本特征。 (一)全民性 小学教育的全民性,从广义上说,是指小学教育必须面向全体人民。这样,才能从根本上彻底扫除文盲,从整体上提高全民族的文化素质;从狭义上讲,是指小学教育必须面向全体适龄儿童。 小学教育的全民性是世界各国教育改革的共同趋势,几乎所有国家的教育都在努力创造条件,确保每个人接受初等教育的权利。1989年11月,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第25届大会确定“争取全民基础教育” 计划 项目进度计划表范例计划下载计划下载计划下载课程教学计划下载 ,要求最大限度地扫除文盲和普及初等教育。1990年3月,在泰国召开了世界全民教育大会,会议主题是“使人人都有享受教育的机会”,会议通过的《世界全民教育宣言──满足基本学习需要》反复强调的就是,使人人享有受教育权利,向所有的人提供接受教育的机会。 在社会主义新时期,我国的小学教育是全民教育,这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提高整个中华民族的素质,使全国各民族的所有儿童都接受社会主义教育的需要。为了保证这一全民性质,国家特别对女童的教育、贫困地区和少数民族地区儿童的教育给予特别的关心,采取了特殊政策;对于残疾儿童的教育也给予了特殊的关注,专门加以保障。 (二)义务性 小学教育面向全体适龄儿童,任何未成年的公民,不论其种族、民族、性别、肤色、语言、社会经济地位的差异(智能及身体状况不允许的例外),只要达到一定的年龄(6~7岁),都必须接受小学教育。因此,小学教育在整个教育中具有义务教育的性质,对于每个公民来说,教育机会是均等的,是应当享有的权利。《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规定:“国家实行九年制义务教育。省、自治区、直辖市根据本地区的经济、文化发展状况,确定推行义务教育的步骤。”“国家、社会、学校和家庭依法保障适龄儿童、少年接受义务教育的权利。” 义务教育是国家用法律形式规定的对适龄儿童和青少年实施一定年限的普及的、强迫的、免费的学校教育。这里的“义务”一词包括:(1)国家有设立学校以使人民享受教育的义务;(2)父母或监护人有使学龄的子女或被监护者就学的义务;(3)全社会有排除适龄儿童和青少年入学受教育的种种不良影响和障碍的义务。因此,义务教育要求国家、家庭、社会必须给予保障。对受教育者来讲,既是应享受的权利,又是应尽的义务。 小学教育是义务教育,根据义务教育法的规定,它又是强制的和免费的:“国家对接受义务教育的学生免收学费。国家设立助学金,帮助贫困学生就学。”“父母或者其他监护人必须使适龄的子女或被监护人按时入学,接受规定年限的义务教育。”由于小学教育是依国家法律而实施的基础教育,因而它具有强制性。 (三)全面性 小学教育是向儿童实施德、智、体、美等全面发展的教育。小学教育既不是就业定向的职业技术教育,也不是培养高层次专门人才的专业教育。它是面对全体儿童实施普通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教育。在此基础上发展他们的能力,培养他们高尚的思想道德品质和提高他们的身体心理素质,使他们具备国民应有的一些基本素质,为他们进一步深造创造条件。小学教育是培养各级各类人才的前提。小学教育是向全体儿童进行的最基本的知识、技能教育,帮助他们学会如何做人,奠定学习、生活和进一步发展的基础。从某种程度上讲,全面性是专业性的预备。只有保证小学教育的质量,才能确保高一级学校的教育质量。儿童接受小学教育的年龄阶段,是人生历程的巨大变化时期,是人的智力、能力和良好习惯形成的最佳时期,小学教育的每一个方面都不可偏废。 版本二: (一)普及性。小学教育的普及性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国家、社会、学校、家庭必须依照《义务教育法》的规定,凡适龄儿童和少年都能受完九年义务教育;二是要求教育工作者对所有的入学儿童负责,爱护、关心、教育每一个学生,平等、公正地对待每一个学生。 (二)基础性。小学教育是各级各类学校的基础。小学教育在义务教育中的基础性地位是不容忽视的。国家实施义务教育,不仅是生产力发展的客观要求,而且是现代社会对每个公民素质的基本要求。义务教育是基础教育而非专业教育,其内容应包括国家每一个社会成员必须具有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包括相应的价值观念和情感态度。小学教育的基础性地位决定了其在完成这一教育任务过程中的重要作用。 (三)强制性。为了保证义务教育的实施,必须依靠国家法律的强制力量,这就是义务教育的强制性,义务教育的实施,使小学教育具有了强制性的特征。 三、小学教育的启蒙作用 从人生发展历程来看,小学阶段是最重要的,是长身体、长知识最旺盛的时期。小学生好奇心强,求知欲旺盛,思维敏捷,对什么问题都要问个为什么,他们像海绵吸水那样,不断地吸收各种知识。小学生记忆力强,善于背诵,对感兴趣的事物,能够牢记在心。小学生模仿力强,容易做到习久成性,在儿童时代养成的好习惯,可以牢固地保持一辈子;相反,小学阶段养成的不良习惯,到中学和大学时纠正起来就很困难。因此,在小学阶段,不仅要让学生学到知识,发展智力,还要在学习上对他们进行严格的训练,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在思想品德上要有严格的要求,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小学的基础打得好,会影响到学生以后的学习和成长,甚至会影响到他们的一生。 我国古代对童蒙教育十分重视,许多教育家主张“养正于蒙”。《周易》蒙卦的彖辞中就有“蒙以养正,圣功也”的记载,成为以后家教和蒙学的指南。历代教育家都重视蒙学教材的编写。最具代表性的蒙学教材有“三、百、千、千”(即《三字经》《百家姓》《千字文》《千家诗》)等。其中,王应麟所编的《三字经》,总共一千余字,从识数到识字,从常识到历史,从典故到人物,无不具备,而且用三字韵语写成,朗朗上口,易读易记,是一本典范的儿童教材,为中国封建社会后期的启蒙教育长期采用。另外,朱熹所编的《童蒙须知》也有一定影响。该书共分“衣服冠履”“语言步趋”“洒扫涓洁”“读书写字”“杂细事宜”五个部分,对学生的行为都有具体要求和规定。这些教材对我们今天编写小学教材仍有重要参考价值。在童蒙教法上,我国古代也有比较丰富的经验,如注意从儿童实际出发,提出了以身作则、文道结合、潜移默化、防微杜渐、长善救失、因材施教、教学相长等原则和方法,还出现了王守仁的《训蒙大意》、王筠的《教童子法》等童蒙教育专著,给后人留下了宝贵的教育遗产。 小学教育是儿童接受学校教育的开端。在这个阶段,儿童将发生三个方面的具有人生启蒙意义的转化:一是由随意游戏活动向有目的、有计划的学习活动转化;二是由个体和松散的群体活动向有组织、有规律的集体活动转化;三是由口头言语向书面言语转化。这些转化可以使儿童突破时间和空间的限制,拓宽认识范围,从而对于促进全面发展产生重大影响。由此可见儿童思想品德的形成、知识能力的发展和身体素质的增强,都将在小学教育阶段正式起步。 总之,小学阶段是儿童发展最易受影响的时期,是儿童向少年过渡,从不成熟到逐步成熟,身心发展的关键时期。因而这一时期的教育,在人的一生发展中起着重要的启蒙作用。 (一)在身体素质方面的启蒙作用 小学是儿童身体迅速发展的时期,儿童的身体比起幼儿来虽强健得多,但与繁重、持久的学习任务相比还是弱的,因此,关心儿童的身心健康,增强儿童的体质在小学教育中十分重要。 在儿童进入小学的最初一年,尤其要注意不要使儿童一进入学校就产生惧学、厌学的心理。对儿童健康的关注、保护以及增强儿童体质的意识与措施应贯穿于小学教育乃至各级学校教育的全过程。这一任务在儿童时期之所以尤其重要,是因为儿童还不懂也不会意识到要保护自己的身体和各种器官,小学教育工作者在这方面的责任就更为重大,稚嫩的身体可以锻炼得结实,也容易受到损伤。近些年来,我国小学生近视率的提高、心血管、神经性疾病的增多是不可轻视的问题。在小学期间,教育儿童养成良好的作息习惯和清洁卫生习惯是对身体健康的积极保护。 (二)在学习知识方面的启蒙作用(作用) 小学时期的儿童正处在智慧潜力逐步显现并迅速发展的时期,小学教育的一个重要任务应当放在启迪儿童智慧发展上。除教学内容外,读、写、算和手工操作的技能技巧的训练对儿童智力的发展和今后学习能力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儿童手工操作往往被忽视,然而具有发展创造能力的人一般在小学期间就有种种表现,动手能力的训练错过了这一时期,收效就较慢。另外,最为重要的是学生熟练掌握、运用书面语言的能力。在学习过程中,教师应着重培养学生的学习自主性,包括合理安排学习时间,独立完成作业,检查、订正作业错误,努力克服学习中的困难。小学生自信心的发展是与能否克服困难密切相关的,也与教师的评价相关。因此,小学教师在指导、帮助学生学习的过程中,对他们进步与独立性的关心和鼓励比什么都重要。教师要相信学生会成功,并善于通过多种方法使儿童在学习中逐渐学会运用自己的力量去获取成功。 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创新成果的产生依存于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而这种思维和能力,必须从小培养,从学生时代开始养成。因此,小学教育在培养儿童的好奇心、求知欲,帮助儿童自主学习、独立思考、保护儿童的探索精神、创新思维,以及开发儿童的潜能等方面都具有重要的启蒙作用。 (三)在思想品德方面的启蒙作用 进入小学的儿童,随着生活范围的不断扩大,会遇到越来越多的道德问题。小学生道德品质的发展关键是要认真做到言行一致、校内外一致。言行不一致的存在,是因为小学生缺乏坚强的意志,以及习惯或道德行为的形成需要一定数量与强度的实践训练。因此小学思想品德教育的重点是培养小学生良好的道德观念和行为习惯,即文明行为的养成教育。我们如果能够长期地对小学生进行严格要求、反复训练,就会在他们的头脑中建立起一系列的条件反射,形成道德行为上的高层次的动力定型,做到习惯成自然,为小学生日后的学习和工作奠定坚实的基础。 小学中组织与安排好儿童的课外、校外活动,发挥班级、儿童组织的作用,可以培养儿童较宽广的认知兴趣和关心集体、关心他人、团结协作的精神,可以为儿童提供展现个性才能和进行主动选择的机会,可以使儿童形成健康愉快的心理状态和自主能力。 对于我国今天的小学教师来说,我们面对的是新中国的新一代的儿童,从事的是神圣的社会主义教育事业,我们一定要把所肩负的神圣任务完成好。面对正在发展的小学生,我们不仅要一般地了解他们的年龄特征和个性特点,而且要具体地掌握儿童在小学阶段的身心发展过程,针对每一个具体的儿童和其身心在不同阶段的特点(详见“学生”一章),做细致而艰苦的教育工作,并且把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和社会教育密切结合起来,为社会主义建设培养合格的各类人才,为祖国的未来造就全面发展的一代新人。 3.教师的角色和素质修养 教师的角色:指教师按照其特定的社会地位承担起相应的社会角色,并表现出符合社会期望的行为模式。 教师角色应具有的特征:教师要充当知识的传授者、团体的领导者、模范公民、纪律的维护者、家长代理人、心理辅导者诸种角色。 一个合格的小学教师必须有四个方面素质:政治思想道德素质;文化业务素质;教育素质;身体素质。 (一)政治思想道德素质 1、小学教师必须坚持社会主义方向。 一个合格的小学教师肩负教育下一代的重任,自己应成为国家公民的楷模。坚持贯彻党的基本路线。模范遵守社会公德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教育教学改革,端正教育思想,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把德育放在首位,做到教书育人。并认真学习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关心时事政治,树立马克思主义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热爱社会主义祖国,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树立爱国主义情感和民族自尊心,自觉遵纪守法,原为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而奋斗。 2、小学教师必须注意职业道德修养。 教师职业道德在教师政治思想道德素质中居于主体地位。包括六个重要品质: (1)热爱教育事业(爱岗敬业) 教育工作的性质和特点,需要教师爱岗敬业,这是因为教育工作是培养人的工作,教师劳动是复杂的创造性的脑力劳动。因此,作为一名教师,如果没有忠于人民教育事业,甘于在教育岗位无私奉献的精神,必定不能安于教师岗位,也不可能作出成绩和贡献。 (2)热爱学生 热爱学生是教师顺利开展教育工作的重要条件之一。爱是教育的灵魂,是开启儿童心灵的钥匙,是通往学生内心世界的桥梁。只有爱学生才能教好学生。 (3)以身作则,为人师表 以身作则,为人师表,是教师职业道德区别于其它职业的一个显著特点。这是塑造人的心灵的特殊规律所决定。教师要表里如一,言行一致,以自身的模范品行去教育影响学生。 (4)学而不厌,诲人不倦 这一方面,突出体现了教师职业特点,也是我国教师的传统美德。教育对象是不断更换的,传授知识是不断更新的。学生的信息来源不断扩大,思想非常活跃,教师为了满足学生的要求,必须不断地学习吸取新的知识营养,永远保持旺盛的求知欲。养成不断求新的习惯,是教师成功的秘诀。教育学生是一个长期累积的过程,不是一朝一夕之功可以实现的,其间会出现各种曲折和反复,要求教师以巨大的耐心坚强地毅力,对全体学生孜孜不倦、循循善诱。 (5)要有团结协作精神 学生的成长有赖于教师集体作出长期共同的努力。教师在工作中要相互支持,相互配合。教师之间产生的矛盾要善于处理,保持团结,同时,也要协调好各方面的关系。 (6)文明的言表风度 教师的言表风度,包括他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都对学生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凡要求学生做到的,教师首先要做到,身教重于言教,教师时时处处严格要求自己,做学生的表率,要做到语言文明,举止端庄,礼貌待人,衣着整洁大方。 3、小学教师的个性心理品质的修养。 从道德情操方面讲,有些同教师职业有特殊关系的品质需要着重培养。如公正、谦逊、团结、耐心、自信心、热情、宽容、自制、勤奋、求实、创新、合群、童心等。 (二)文化业务素质 一个合格的小学教师,由于他承担角色的多方面性和复杂性,要求在文化素质上有多方面的知识和才能,具有“通才”的文化业务素质,其结构层次:第一、具有一专多能的学科专业知识技能。要求每一个小学教师要达到中师或中师以上的业务水平,要精通所教学科的知识技能。并能兼教一、两门及多门学科。第二、具有艺体知识才能和必要的劳动技术知识技能。为了使小学生全面发展,学有特长,每一个教师都应该提高自己音、体、美和劳动技术知识技能的水平,无论是现在或将来,才能兼教音、体、美和劳动技术课程,有了这方面的一技之长,就能更好地办出具有特色的学校,把学校办成小学生的乐园,更好为学生全面发展,学有特长创造有利条件,培养出人才。 (三)教育素质 1、教育理论知识。 教育具有科学性,教师只有遵循教育规律,才能把教育教学搞好。为此,教师必须掌握教育科学的基本理论,在教育科学理论的指导下,从事教育实践。教师学习和掌握教育科学理论,能帮助教师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念,掌握教育规律,采用正确的教育方法,提高教育质量和效率,提高教育水平,更好地推动现代化建设事业。 2、教育实践能力 (1)语言表达能力。语言分书面语言和口头语言。作为一个教师,两方面都要严格要求,要具有较强的语言表达能力。教师的书面语言,字要写得端正、整洁、美观。教师的水头语言,首先要求准确,要发标准音。选用词汇要科学,通俗易懂。词句要完整,系统连贯,逻辑性强。重点要突出,观点鲜明。其次要求语言具有教育性,要注意语言修养,讲究文明,用健康高尚的语言影响学生,提升学生的思想环境。语言表达要有艺术性,要富于表情,抑扬顿挫,富于幽默感。 (2)教学实践能力。1)具有研究和掌握教学大纲和教科书,确定教学要点、重点、难点的能力。2)具有对教材进行加工,运用启发式教学方法,教给学生学习方法的能力。3)具有培养学生技能技巧,科学地组织成绩考核以及指导学生课外活动的能力。4)具有听课和分析评价课堂教学的能力,具有对自己的教学进行分析和总结的能力。5)农村小学教师还要具有根据需要组织复式教学的能力。 (3)教育和组织管理能力。1)具有研究和了解学生思想、学习、身体状况的能力。2)具有选择干部,制订 工作计划 幼儿园家访工作计划关于小学学校工作计划班级工作计划中职财务部门工作计划下载关于学校后勤工作计划 ,全面开展工作的能力。3)具有利用教师威信和权力借助学生守则和学校制度对学生进行管理的能力。4)具有培养先进典型,转化后进生的能力。5)具有建立与教师、家长、和社会联系,利用一切力量进行管理和教育的能力。 3、运用教育机智处理突发问题的能力。 (1)教师运用教育机智应该遵循因势利导、扬长避短,达到正面教育效果的指导原则。教师运用教育机智处理学生冲突或突出事件,第一要表现教师对学生的尊重、热爱和责任感。教师对问题或事件的处理应有利于孩子的成长,而不是给他们带来伤害。第二要认识到每个学生都有这样或那样的优点和长处,蕴藏着等待诱发的积极因素。教师应当在临场时善于发现学生的闪光点,引发为积极的行动。 (2)处理和解决偶发事件,教师应针对不同情况,采取多种方式,绞对症下药。 4、教育科研能力。 小学教师要打破进行科研的神秘感,具有观察儿童和进行教育科学研究的能力。小学教师应善于从对儿童的言语、行为、喜怒、哀乐情感的观察中获得儿童内心世界的第一手材料,去研究他们的需要、性格、知识与心理水平,为教育教学提供依据,使科学研究与教育教学相互促进,相得益彰。 (四)身体素质 小学教师要培养体魄健全的新一代,自己在体格锻炼方面要有良好的素质。小学教师的劳动十分繁重而艰巨的,更需要教师有良好和身体素质。包括:具有健全的体格,各器官系统和机能正常;身体有较强的抵抗疾病的能力。能适应农村各种自然和社会环境;有一定的运动技能和锻炼身体的习惯;懂得学校卫生知识和少年儿童的保健知识;有良好的卫生习惯等。 4.小学的师生关系 (一)民主平等;(二)尊师爱生;(三)心理相容;(四)教学相长。 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 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必须做到: (一)树立正确的师生观,把教师主导作用和学生主体能动性结合起来。 (二)加强师生交往,是建立良好师生关系的基础。 (三)在平等的基础上树立教师威信,为教育教学工作的顺利开展创造条件。 二、小学德育的实施 1.小学生思想品德的特点 小学思想品德教育(德育)是指教育者根据一定社会或阶段的要求,并根据儿童的生理与心理发展特点对儿童在政治、思想与道德等方面进行有目的、有计划、有系统的教育与训练,以使其形成初步的政治理想、思想观点与良好道德行为习惯的教育活动。 小学德育的特点具体表现为:1、小学德育的基础性;2、小学德育的奠基性。 2.小学德育的基本原则 德育原则是根据教育目的、德育目标和德育过程规律提出的,学校和教师进行德育工作,必须遵循的基本要求。德育原则对制定德育大纲、确定德育内容、选择德育方法、运用德育组织形式等具有指导作用。 小学德育的基本原则(贯彻与落实(综合应用)) (一)导向性原则 导向性原则是指进行德育时要有一定的理想性和方向性,以指导学生向正确的方向发展。由于小学生正处在品德形成的阶段,可塑性强,这就要求学校德育要坚持导向性原则、为学生的品德健康发展指明方向。 贯彻落实导向性原则的基本要求是:1、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学校德育必须目的明确,坚持社会主义方向,对学生开展爱党爱国教育。2、德育目标必须符合新时期的方针、政策和总任务的要求。我国教育要以邓小平理论为指导,培养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新人。3、要把德育的理想性和现实性结合起来。把坚持共产主义的方向性与学生日常实际生活结合起来,努力做到言行一致。 (二)疏导原则 疏导原则是指进行德育要循循善诱,以理服人,从提高学生认识入手,调动学生的主动性,使他们积极向上。疏导原则就是循循善诱原则。 贯彻落实疏导原则的基本要求是:1、讲明道理,疏导思想。对小学生进行德育,要注重摆事实,讲道理,做深入细致的思想工作,这样有助于小学生道德水平的提高和品德的形成,启发他们自觉认识问题,自觉履行道德规范。2、因势利导,循循善诱。德育要善于把小学生的积极性和志趣引导到正确方向上来。3、以表扬激励为主,坚持正面教育,对他们表现出的积极性和微小进步,都要注意肯定,这样才能更好地调动学生的主动性,有助于培养他们的优良品质。 (三)尊重学生与严格要求相结合原则 尊重学生与严格要求相结合原则,是指进行德育要把对小学生个人的尊重和信赖与对他们的思想行为的严格要求结合起来,使教育者对学生的影响与要求易于转化为学生的品德。 贯彻落实这一原则的基本要求是:1、爱护、尊重和信赖学生。爱护、尊重和信赖学生是一个教师的基本品德,也是教育好孩子、获得所期望的良好效果的一个重要条件。2、教育者对学生提出要求,要做到合理正确、明确具体和严宽适度,以利于学生健康成长。3、教育者对学生提出的要求,要认真执行,坚定不移地贯彻到底,督促学生切实做到。 (四)教育的一致性与连贯性原则 这一原则是指进行德育应当把来自各方面对学生的教育影响加以组织、调节,使其相互配合,协调一致,以保障学生的品德能按教育目的的要求发展。 学生品德的形成并不是一天、两天内就能完成的,也不是几次德育活动就能做到的。德育要贯穿在学生学习的整个过程中。 贯彻这一原则的基本要求是:1、要统一学校内部各方面的教育力量,形成一股统一的教育力量,按照一致的培养目标和方向,统一教育的计划和步骤。2、要统一社会各方面的教育影响。学校应与家庭和社会的有关机构建立和保持联系,形成一定的制度,共同努力,来控制环境对学生的不良影响。3、对学生的德育要有计划有系统地进行,做好衔接工作,使对学生的教育前后连贯一致。 (五)因材施教原则 因材施教原则是指进行德育要从学生的思想认识和品德发展的实际出发,根据他们的年龄特征和个性差异进行不同的教育,使每个学生的品德都能得到更好听的发展。只有了解了学生的实际情况,才有可能实行有效的教育。 贯彻落实这一原则的基本要求:1、深入了解学生的个性特点和内心世界。德育要考虑学生的个性特点,了解每个学生。2、根据学生的个性特点有的放矢地进行教育。学校德育要采用不同的内容和方法因材施教,努力做到“一把钥匙开一把锁”。3、根据学生的年龄特征有计划地进行教育。学生思想认识与品德的发展有明显的年龄特征,在不同的年级,对表现出不同年龄特征的学生,要进行有区别的针对性教育。 3.小学德育的实施途径 我国小学德育的途径有多种,其基本途径是思想品德课与其他学科教学。 1、思想品德课。是向学生比较系统地进行直接和专门德育的一门课程,是我们学校教育具有社会主义性质的一个重要标志,也是小学进行思想品德教育的重要形式。是学校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的主要途径。 2、其他各科教学。学校以教学为主,学生在学校大部分时间是上文化课。因此通过思想品德课之外的其他各科教学向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是取经常的、最基本的途径。 小学德育实施的途径:包括思想品德课、其他各科教学、班主任工作、校会和班会、少先队活动、课外活动、劳动和社会实践。 (一)思想品德课与其他学科教学。学校工作必须以教学为主,教学活动是学校教育的主要组织形式,教学永远具有教育性。思想品德课与其他学科教学是学校有目的、有计划、系统地对学生进行德育的基本途径。 (二)课外活动与校外活动。这是生动活泼地向学生进行德育的一个重要途径,可以使学生的品德在种种实践活动和社会交往中逐渐形成和发展起来。这种方式不受教学计划和限制,可让学生根据兴趣、爱好自愿选择参加、自主地组织、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制定并执行一定的计划与纪律。以调节自己的行为和处理人际关系。课外与校外活动特别有助于培养学生的识别是非、自我教育等道德能力和互助友爱、团结合作、纪律性与责任感等良好品德。 (三)劳动。这是学校进行德育,尤其是劳动教育的重要途径。通过劳动,学生容易产生对劳动、科学与技术的兴趣与爱好;激发出巨大的热情与力量,经受思想与行为上的严峻磨炼;培养学生爱劳动和勤俭、朴实、艰苦、顽强等优秀品质。 (四)少先队活动。少年先锋队是中国共产党委托共青团领导的少年儿童的群众组织,是少年儿童学习共产主义的学校。通过少先队活动,能激发小学生的上进心、荣誉感,使他们能够严格要求自己,自觉提高思想水平、培养良好品德。 (五)班主任工作。班主任是班工作的直接管理者,对儿童思想品德方面的教育担负主要责任。从班主任的工作出发,班主任沟通学校、家庭、社会的联系,对儿童的德育起着全面的影响作用。 以上几条德育途径各有自己的特点与功能,互相联系,互相补充,构成了德育途径的整体。学校应全面利用各种德育途径的作用,使其科学的配合起来,以便发挥德育途径的最大的整体功能。 教学本身具有教育性。小学各科教材都是根据教育方针和培养目标编写的,它具有丰富的思想教育的内容,小学各科教学是为学生学习系统的科学文化知识打基础的。同时也只有掌握了基础知识才能逐步形成科学的世界观和良好的道德品质。所以,学科教学和思想品德教育是紧密相关的。 4.小学德育方法的运用 德育方法是为达到德育目的,在德育过程中采用的教育者和受教育者相互作用的活动方式的总和。它包括教育者的施教传道方式和受教育者的受教修养方式。 德育方法的特点:(1)道德教育的内容、方法服从学生的心理发展规律。(2)教师在教育过程中始终是一位顾问,一位讨论问题的参与者,一位帮助学生发现问题的引导者。(3)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 小学德育的方法主要包括:说服教育、情感陶冶、榜样示范、实际锻炼、表扬和批评、奖励和惩罚、指导自我教育。 (一)说服法。说服法是通过摆事实、讲道理,提高学生思想认识,形成正确观点的方法。说服包括运用语言进行说服的方式(主要有讲解、谈话、报告、讨论、阅读报刊书籍等形式)和运用事实进行说服的方式(主要包括参观、访问、调查等方式)。 运用说服法要注意:1、明确目的性。说服要从学生实际出发,注意个性特点,针对要解决的问题,有的放矢,启发和触动他们的心灵,切忌空洞说教。2、富有知识性、趣味性。说服要注意所选的内容、表述的方式要力求生动有趣,喜闻乐见,使他们受到启发,获得提高。3、注意时机。说服的成效往往取决于是否善于捕捉教育时机,拨动学生心弦,引起他们的情感共鸣。4、以诚待人。教师的态度要诚恳,只有待人以诚,才能打开学生的心灵之窗,使教师讲的道理易被学生所接受。 (二)榜样法。榜样法是以他人的高尚思想、模范行为和卓越成就来影响学生品德的方法。榜样包括伟人的典范、教育者的示范、学生中的好榜样等。 运用榜样法要注意:1、选好学习的榜样。选好榜样是学习榜样的前提。我们应根据时代需要,指导学生选择好学习的榜样,明确前进的方向,获得巨大的动力。2、激起学生对榜样的敬慕之情。只有在了解榜样之后,才能使榜样对学生产生力量,推动他们前进。3、引导学生用榜样来调节行为,提高修养。要及时把学生的情感、冲动引导到行动上来,把敬慕之情转化为道德行动和习惯。 (三)锻炼法。锻炼法是有目的的组织学生进行一定的实际活动,以培养他们的良好品德的方法。包括:练习、制度、委托任务和组织活动等。 运用锻炼法要注意:1、坚持严格要求。在锻炼过程中不降低要求,才能使学生达到既定的目标。这样的锻炼才是有效的。2、调动学生的主动性。要想获得最大的锻炼效果,必须注重激发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只有学生自己认为锻炼是必要的,有价值的,他们才会自觉严格要求自己。3、注意检查和坚持。良好的习惯与品德和形成必须经历一个长期的反复的锻炼过程。前紧后松,一曝十寒,时冷时热,都无益于品德的培养。所以对学生的锻炼,要强调自觉但又不能放松对他们的督促、检查,还要引导他们长期坚持下去。 (四)陶冶法。陶冶法是通过创设良好的情境,潜移默化地培养学生品德的方法、包括:人格感化、环境陶冶和艺术陶冶等。 运用陶冶法要注意:1、创设良好的情境。陶冶总是在一定的情境中完成的,这种环境包括:美观、朴实、整洁和学习与生活环境。团结、紧张、严肃、活泼、尊师爱生、民主而有纪律的班风、校风。2、与启发说服相结合。通过创设情境陶冶学生,还需要教师配合以启发、说服。这样可以更有效地发挥情境的陶冶作用。3、引导学生参与情境的创设。良好的情境不是固有的自然存在的,需要人为地创设。但这决不能只靠教师去做,应当组织学生为自己创设良好的学习与生活的情境。 (五)表扬奖励与批评处分。表扬奖励是对学生的良好思想、行为作出肯定的评价,以引导和促进其品德积极发展的方法。表扬一般可分为赞许和表扬两种方式,赞许是教师对学生一般的好思想、好行为表示称赞或欣赏,多以口头表示或点头鼓掌等动作表示。奖励一般包括:颁发奖状、发给奖品、授予称号。 批评处分是对学生不良思想、行为作出的否定评价,帮助他们改正缺点与错误的方法。处分分为警告、记过、留校察看、开除学籍等几种。 运用此方法要注意:1、公正、正确、合情合理。奖励与处分一定要符合实际,做到当奖则奖,当罚则罚。2、发扬民主,获得群众支持。只有发扬民主,听取群众意见,才能使奖惩公平合理,富有教育意义。3、注重宣传与教育。进行奖励与处分,都是为了教育和提高学生,不只是教育被奖惩者,也是为了使全体学生受到教育,所以要有一定形式与声势,在一定范围内宣布,并通过墙报、广播、橱窗等加以宣传,以使受到更好的效果。 三、小学班主任工作 1.班主任工作的意义 (1)班主任是班集体的组织者和教育者;(2)班主任是学生全面发展的指导者;(3)班主任是联系班级中各任课教师的纽带;(4)班主任是沟通学校与家庭、社会的桥梁;(5)班主任是学校领导实施教学、教育工作计划的得力助手和骨干力量。 2.班主任的角色 (1)学生全面成长的引路人:①是学生思想道德的引领者;②是学生学习活动的指导者;③是学生文明生活的关怀者;④是学生心理健康的维护者。 (2)教师合作育人的协调者。 (3)学校教育目标的贯彻者。 (4)家校教育整合的沟通者:①家长平等的合作者;②家庭教育的指导者。 3.小学班主任的工作职责和基本内容 小学班主任的职责:依据小学培养目标和当前学校教育任务、组织、领导、管理好班集体。就是要热爱、关心、爱护全班学生。对班上的每一个学生的德、智、体、美、劳几方面的发展全面负责。 小学班主任工作的基本内容 (一)了解学生。 了解学生是班主任开展教育工作的前提。班主任了解学生包括对学生个体的了解和对学生群体的了解两部分。对学生个体的了解,包括其思想品德、学业成绩、兴趣爱好,才能特长、性格特征、成长经历、家庭状况、生活环境、健康状况等方面的情况。对学生群体的了解,则包括对正式群体和非正式群体的了解两方面。 班主任了解学生一般采用观察法、谈话法、材料或作品分析法、调查访问法。 (二)组织和培养班集体。 良好班集体的组织和培养,虽然会因学校、教师、学生条件不同而方法上各异,但班集体的形成和发展仍有规律可循。因此,组织和培养班集体的要求和方法也有许多共同之处,这是:确立目标;建立班委会;培养正确的舆论和良好的班风;组织开展班级活动。 (三)建立学生档案 班主任在全面了解学生的基础上对掌握的材料进行分析处理,并将整理结果分类存放起来,建立学生的档案。建立学生档案一般分四个环节:收集—整理—鉴定—保管。 学生档案有两种:集体档案和个体档案。集体档案是指班主任将全班学生在各个时期各方面的表现,班级的历史、现状、趋势分析等记录下来,作为今后教育集体的依据或参照的档案。个体档案是指将学生德、智、体、美、劳诸方面的表现和发展动态收集起来作为个体教育依据的档案。学生档案的内容最常见的形式,有文字表述式和表格式两种。 (四)个别教育 每个学生都是有差异的个体,班主任要使每个学生都得到最大限度的发展,就必须深入了解每一个学生,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有的放矢的教育。 (五)班会活动。 班会活动是班主任进行教育活动的重要手段,是培养优良班集体的重要方法,也是养成学生活动能力的基本途径,所以是班主任工作的重要内容。 (六)协调各种教育影响 班主任一要统一科任教师的影响:有计划的听课,共同研究教学方法;协调科任教师布置作业、测验和自学辅导;组织科任教师参加班集体奋斗目标的研讨、制订;树立科任教师的威信;加强科任教师间的团结;争取科任教师参加班上的各种课外活动。二要统一学校各部门的教育影响。三要统一家庭和社会的教育影响。 (七)操行评定 1、操行评定的概念和目的 操行评定,是以教育目的为指导思想,以“学生守则”为基本依据,对学生一个学期内在学习、劳动、生活、品行等方面的小结与评价。主要由班主任负责。小学生的操行评定在低年级一般由班主任来做,到高年级可以先由学生小组互相讨论,然后由班主任写出评语。 操行评定的目的在于教育儿童奋发向上,肯定优点,找出缺点,指出努力的方向,鼓励儿童上进;帮助家长全面了解子女在学校的情况以便与老师密切配合,共同教育儿童,帮助班主任总结工作经验,找出问题,改进工作。 2、操行评定的一般步骤 (1)学生自评。(2)小组评议。(3)班主任评价。(4)信息反馈。 (八)班主任工作计划与总结。 班主任工作计划一般分为学期计划、月或周计划以及具体的活动计划。学期计划比较完整,一般包括三大部分:1、基本情况。这部分言简意明,统率全局。包括学生基本情况;班主任对班级基本情况的分析和估价;班级工作的指导思想;主要任务和基本要求。2、班级工作的内容、要求和措施。这部分是整个计划的中心、主干,包括明确班级的各项内容;明确规定采取什么样的措施、方法完成这些内容。3、本学期中主要活动与安排。这部分是把计划中的工作和活动,按月、周加以落实,有序地完成工作计划。 班主任 工作总结 关于社区教育工作总结关于年中工作总结关于校园安全工作总结关于校园安全工作总结关于意识形态工作总结 ,是对整个班主任工作过程、状况和结局作出全面和恰如其分的评估,进行质的评议和量的估计。班主任工作总结一般分为两类:全面总结和专题总结。一般在学期学年末进行。做好总结应注意两点:平时注意对班主任工作资料的积累;注意做阶段小结。 4.小学班主任工作的方法 (简单应用) 一、班级管理方法的运用: 可以从五个方面着手: ①激励 ②训练 ③活动 ④帮教 ⑤放手 二、小学班级活动 方案 气瓶 现场处置方案 .pdf气瓶 现场处置方案 .doc见习基地管理方案.doc关于群访事件的化解方案建筑工地扬尘治理专项方案下载 的设计(主题班会的组织) (一)确定主题。主题是班会的中心,只有选好主题,才能开好班会。主题的确定首先应有针对性;其次,主题宜小;再次,主题的确定要有新意,时代感强。 (二)精心准备。这是开好班会的关健。首先,班主任要做好学生的思想发动工作,使学生对班会活动产生兴趣,并积极投入到准备活动中来;其次,要做好班会的内容和形式等方面的准备工作。 (三)具体实施。在班会进行过程中,班主任要发挥主导作用,根据活动进行的情况给予具体的指导;鼓励主持人临场发挥,调动全班同学的情绪;要善于处理意外事件。 (四)效果深化。班会结束后,班主任要及时研究反馈信息,了解班会的作用与效果,并总结经验教训,为下次班会提供借鉴。 三、小学班集体的组织和培养 (一)确定班集体的发展目标 目标是集体发展的方向和动力,一个班集体只有具有共同的目标,才能使班级成员在认识上和行动上保持统一,才能推动班集体的发展,为此,教师要精心设计班级发展的目标。 班集体的发展目标一般可分为近期的、中期的、长期的三种;目标的提出要由易到难、由近到远,逐步提高,并要注意把个人的努力目标与集体的目标结合起来。 (二)建立班集体的核心队伍。 一个良好的班集体都会有一批团结在教师周围的积极分子,他们是带动全班同学实现集体发展目标的核心。因此,建立一支核心队伍是培养班集体的一项重要工作。 首先,班主任要善于发现和培养积极分子,这就需要班主任在了解学生的基础上,及时发现在班级活动中涌现出来的积极分子,并从中选拔出能热心为集体服务、能团结同学,且具有一定管理能力的学生班干部。其次,班主任应把对积极分子的使用与培养结合起来。既要鼓励他们独立开展工作,又要耐心帮助他们提高工作能力;既要维护他们的威信,又要对他们严格要求;既要肯定他们的工作成绩,又要指出他们工作中的不足。 (三)建立班集体的正常秩序。 班集体的正常秩序是维持和控制学生在校生活的基本条件,是班主任开展工作的重要保证。班集体的正常秩序包括必要的规章制度、共同的生活准则以及一定的活动节律。班主任在班集体的组建阶段,就应着手正常秩序的建立工作。在建立正常秩序的过
本文档为【小学教育教学技能】,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该文档来自用户分享,如有侵权行为请发邮件ishare@vip.sina.com联系网站客服,我们会及时删除。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下载需要: 免费 已有0 人下载
最新资料
资料动态
专题动态
is_978863
暂无简介~
格式:doc
大小:184KB
软件:Word
页数:28
分类:
上传时间:2012-03-05
浏览量: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