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北师大论文

北师大论文

举报
开通vip

北师大论文 本科生毕业论文 论文题目:农村初中生厌学问题研究 姓 名:刘振红 指导教师:吴洪健 专 业:应用心理学专业 年 级:2009级 类 别:专起本 学习中心:石家庄学习中心 完成时间:2011年 10 月22 日 北京师范大学继续教育与教师培训学院 农村初中生厌学问题研究 [摘 要] 学生的本职任务就是学习,随着素质教育的开展,学生生活本应该丰富多彩,可是因为中考高考的制度的存在,学校教育必须要注重升学率,只有这样学校才能有生存力和竞争力,可是在这样的教育制度和教育形势下...

北师大论文
本科生毕业论文 论文题目:农村初中生厌学问题研究 姓 名:刘振红 指导教师:吴洪健 专 业:应用心理学专业 年 级:2009级 类 别:专起本 学习中心:石家庄学习中心 完成时间:2011年 10 月22 日 北京师范大学继续教育与教师培训学院 农村初中生厌学问题研究 [摘 要] 学生的本职任务就是学习,随着素质教育的开展,学生生活本应该丰富多彩,可是因为中考高考的 制度 关于办公室下班关闭电源制度矿山事故隐患举报和奖励制度制度下载人事管理制度doc盘点制度下载 的存在,学校教育必须要注重升学率,只有这样学校才能有生存力和竞争力,可是在这样的教育制度和教育形势下,产生了很多弊端,中学生厌学问题就是弊端之一,农村中学生厌学问题尤其严重。农村本来就落后,而中学生都是将来农村建设的主力军,如果农村中学生因为厌学而导致不学,辍学,将会导致更严重的社会后果,农村建设更是空话。所以,研究解决农村初中生厌学问题迫在眉睫。 [关键词] 厌学,自信心,意志力,叛逆心理 如今学生厌学已经成为日益严重的社会问题,厌学学生的比例在逐年增长,经笔者最近调查发现有的班级学生厌学比例已经高达百分之七十。厌学是学生对学校的生活失去兴趣,产生厌倦情绪,持冷漠态度等心理状态及其在行为中表现的不良方式。厌学的学生对大多数学科失去了兴趣不愿意继续学下去,在校学习很被动,无聊地打发日子,学习成绩很差而又不努力学习,抱着无所谓的态度,谁的话也不愿听,自暴自弃。进而导致逃学辍学,以及其他的诸如打架等扰乱社会治安的问题,进而产生更严重的社会后果。 经过调查研究厌学学生通常可以分为以下几种类型:信心不足型;情绪叛逆型;意志薄弱型;极度自负型;情绪波动型。 一、信心不足型学生 1、信心不足型学生的表现 这类学生,对学习已经不感兴趣,上课的时候几乎从来不听讲,或者做小动作影响其他同学,或者自己玩自己的,或者干脆睡觉,从来不交作业,认为交作业是对自己的惩罚。记得有位学生曾经这样跟我说,我为什么交作业,我又没犯错误。另外,这类学生有着强烈的自卑感,认为自己什么都做不好,任别人贬损自己,老师不重视,同学们可以任意取笑他。他对别人的取笑,老师的忽视习以为常,认为是理所应当的,从来不会反抗。有一个学生刘某,跟班里另一个学生重名,学习不如人家,每次老师叫回答问题的时候她从来都不会站起来回答问题。点名叫她的时候她都是很惊讶的样子。她上课的时候从来都不抬头,脸总是趴在课本上,很少记东西,经常上课睡觉,正在跟家长老师商量准备辍学。 2、 信心不足的原因 (1)学生的自身特征 由于遗传素质、生理发展、家庭环境和教育的不同而造成的容貌、性格、行为、智力等方面的差异,而感到己不如人,缺乏积极的自我体验,怀疑自我价值。这些都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中学生自信心的形成。前面提到的学生刘某,正是因为家庭环境特殊(母亲服毒自杀,父亲给她找的继母只比她大几岁)感觉自己在同学面前抬不起头,觉得自己处处不如人,自己没有可以依靠的爱,所以导致了对自己的怀疑,从而丧失了学习的兴趣。 (2)成人不恰当的教育方式 有的父母把孩子视为自己的私有财产,家长制作风比较浓, 要求 对教师党员的评价套管和固井爆破片与爆破装置仓库管理基本要求三甲医院都需要复审吗 孩子试试听从自己,把自己的意志强加于孩子,过度严厉、粗暴,甚至苛刻,缺乏关爱和积极地赞许。有的老师也经常用严厉、强硬的态度来要求他们,学生一出现问题,就一味批评、训斥、过多否定,致使学生形成一种自我无能感。久而久之,心情忧郁,产生无助与自卑感,缺乏自省。学生张某,家长是教师,对学生 关爱有加,态度温和,可是面对自己的女儿却要求严厉,稍不如意就苛责训斥,她的理由是孩子是自己的,她想怎么样就得听她的。结果导致该生产生强烈的自卑感,不敢在大家面前发言,不敢表达自己的观点,作业也不敢自己做,生怕出错,总是参考别人的作业,这样久而久之,自己不动脑,形成习惯,开始讨厌学习,后来发展到上课不听讲,不交作业。 (3)过高期望与要求 对孩子要有合理的期望,它能激发孩子内在的成就动机,促使其更加努力向上。然而,对孩子的期望值必须恰当,要符合社会需要,目标实现的可能性以及孩子个人的条件。期望值过高,反而使孩子望而生畏,会给孩子造成过大的心理压力,一旦期望落空,成就低于期望,就会使孩子灰心丧气,严重影响其身心健康成长,由经常的自我怀疑走向自卑。学生任某,家长对其期望很高,总是希望该生能学习成绩名列前茅,每次小考大考都要给他定目标,让他跟第一名比,可是该生基础不是很好,能力有限,对于家长的要求感觉很有压力,开始他还能闷着头努力,可是,后来总是达不到目标,家长有缺乏正确的指导方法,导致孩子心理压力过大,于是放弃希望,自己放弃自己,不再努力学习,上课睡觉经常有之,作业不交,每每说起,都说自己太笨,跟不上了,不想跟了。 (4)不恰当的评价、比较方式 中学生的自我评价缺乏独立性,他们容易轻信和接纳成人的评价,有些父母和老师不注意自己的评价对孩子发展的影响,经常随意批评、否定,甚至指责训斥孩子,有的则盲目地那别的孩子的优点与自己孩子的缺点相比,这样就比掉了自信心,使其认为自己很笨、很差,这会严重影响他们积极的自我形象和自信心的形成。 3、 增强学生自信心的措施 要增强学生的自信心需要学校、社会、家庭等多方面的共同努力。在学校教育中应如何增强中学生的自信心呢? 首先是老师要尊重学生,宽容学生。学生尊重老师,老师爱护学生,是取得良好教育效果的重要条件。中学生一般自信心都特别强,他们对老师给予自己的评价极为敏感,往往一言一语都可能使他们激动,而且这种自尊心又往往是进取向上的动力。在学校里,如果受到教师的恰当评价与真诚信任,他们会得到精神上的满足,产生一种成功的情绪体验,产生自我激励的心理状态及相应的自信心理。 作为教师,所有的学生都是他的教育对象,而且他应当有这样的信念:只要方法对头,学生都是可以教育好的。每个学生虽然由于生活环境和教育条件的不同,在心理特征特别是自信心方面表现都各不一样。但是他们又具有共同点,渴望得到教师的理解、支持与宽容。作为教师,应当热情关怀,爱护尊重学生而不能以学习成绩好坏、听话与否来决定对他们的尊重与不尊重。从道理上讲,老师在批评学生的错误行为时,应采取谅解或宽容的态度,应当对事不对人,切忌对学生进行人格侮辱。如果这样,不但不能使学生有效地纠正错误,反而会产生逆反情绪,严重伤害了学生的自尊心和自信心。另外教师要以满怀期待的心理对待每个学生。对心理状态不同的学生应提出不同的要求,不能强求一律,而要多一份信心,多一份期待。但不能过高,不能操之过急。如果一个学生在学习上多次失败,好胜之心受到挫折,这对他心理上是一个巨大的打击。感情的创伤还是需要感情去医治,学生是需要爱护和温暖的,自信心不足的学生需要老师满怀期待地以诚挚的深情去感化。只要学生在某一方面有所进步,有一定的成绩,哪怕是微不足道的成绩,也要看到其闪光点,及时加以肯定、鼓励和表扬,并使他们充分认识到自己同其他学生完全一样,有足够的才能去对待和处理一切。对他们真诚相待,动之以情,有的放矢地积极引导,具体帮助,鼓励改进,以强化他们因取得成功而欢乐的心理,不断增强自信心。 除了在学校老师要帮助学生树立自信心以外,家长作为学生的第一任老师更应该帮助学生树立自信心。首先家长要多用赏识和鼓励,增强孩子的自信心。 家长对孩子信任、尊重,承认,经常对他说“你真棒”,孩子就会看到自己的长处,肯定自己的进步,认为自己真的很棒。反之,经常受到家长的否定、轻视、怀疑,经常听到“你真笨、你不行、你不会”的评价,孩子也会否定自己,对自己的能力产生怀疑,从而产生自卑感。家长不要吝啬自己的赏识和鼓励,应尽量找孩子学习和生活中的闪光点进行表扬,用些非语言性的及语言性的激励。还有家长要激发孩子的兴趣和求知欲,增强孩子的自信心。 对孩子来说,培养兴趣,激发求知欲是取得良好成绩、维持学习热情的重要条件。只有对学科产生浓厚的兴趣才会产生求知欲,只有在强烈的求知欲下才会激发学习动机,才能取得良好的学习成绩,感受到“天生我才必有用”,从而克服自卑心理,提高自信心。 另外家长应该帮孩子充分认识自身价值和潜力,发现自身长处,增强孩子的自信心。家长要针对孩子的特点和优势,帮助他们及早确立正确的奋斗目标和远大理想,用美好的前景激励他们形成顽强的自信心和奋斗精神。家长还要帮助孩子建立合理的成功期望值,增强孩子的自信心。家长也要通过鼓励孩子展示自我,体验成功,增强孩子的自信心。最重要的是家长要学会用爱心沟通和倾听梦想,增强孩子的自信心。 二、情绪叛逆型学生   1、情绪叛逆型学生的表现 这类学生在家不听父母话,在校不听老师话;扰乱课堂纪律,不完成作业,时有逃课现象;对学校倡导的事往往对着干,甚至不时搞点恶作剧或破坏公物。他们对老师或父母的教育常会表现为很不服从,告诉他不能这么做,他偏要那么做,甚至公开顶撞。所以,对于家长和老师都有的期望---好好学习更是要反对到底了。 2、叛逆心理产生的原因 3、 叛逆心理是一种反常的情感体验和行为倾向,通常表现为情感的对立、抗衡和情绪上的嫌恶、不满,它和中学生执拗性紧紧地联系在一起,是中学生的一个鲜明的心理特点和年龄特征。从本质上讲,叛逆心理是指在一定的外界因素作用下,对某类事物产生反感情绪,故意做出与该事件发展的常理背道而驰的举动的一种心理状态。它是个体对于外界的教育引导所采取的一种负向的心理活动。这是发生在中学生身上的一种普遍的社会心理。 它的诱因是教师在教育学生的活动进行过程中,学生一旦了解到教师的行为动机不是有利于他,而是另有所图,就会产生心理对抗。又如,教育时不顾及学生当时所处环境就会诱发学生的感情障碍,使学生紧闭心扉,导致学生对教师的教育采取排斥态度,而拒绝接受本来就能够接受的东西。由于对学生的教育无限制地重复、噜唆,致使学生感到厌烦,转而形成消极的态度对待教师对其进行的教育活动。另外家长的苛责,对孩子的唠叨,跟其他孩子的对比,都可能导致学生叛逆心理的产生。 4、 消除学生叛逆心理的措施 教师要确立适合青少年实际的教育目标和要求 。在对学生进行品德行为指导时,要认真分析学生的思想状况和心理要求,准确把握学生品德发展阶段和水平,在教育策略上要循序渐进,切忌急躁冒进,尽可能避免师生对抗情绪的产生。对这些同学须真诚相待,并主动与他们沟通思想,通过交谈,统一认识,达成协调感情以取得学生信任之目的。主动与之谈心交朋友,尊重其人格,发现闪光点,给予信任和激励,用其所长,启迪其自爱自强,确立适合学生实际的教育目标和要求。比如学生陈某,爱好运动,不喜学习,而家长管教甚严,最终导致矛盾尖锐,常与老师对着干。针对其特点,我先与其家长交谈,使家长认识到孩子的特点;再与小陈交谈,使其理解家长的苦心,最终母子和好如初。 教师还要为青少年创造良好的教育情境 。  首先是创造良好的班集体,充分发挥集体 规范 编程规范下载gsp规范下载钢格栅规范下载警徽规范下载建设厅规范下载 和正确舆论的教育作用,培养健康向上的班风学风。其次是积极推进教育方式的民主化,充分发挥学生自主管理的积极性。再次是针对青少年特点,开展丰富多彩的教育活动,让学生在集体活动中展示才华,修正品德,形成良好的心理素质。  注重对产生负向叛逆心理的学生的疏导工作      对学生中已经或即将产生的负向叛逆心理,教师切不可采用压制和强制服从的办法,要认真做好疏导工作。学生产生负向叛逆心理,内在的原因是他们缺乏社会经验和识别是非、善恶的能力,看问题容易简单、片面,但他们思想开放,单纯耿直,敢想敢说,只要道理明白了,转变态度也就指日可待。对这类学生的疏导重在讲明道理,消除错误的认知因素;其次,要把握和捕捉有利的教育时机,打动学生的情感,引起情感共鸣;其三,要因势利导,循循善诱,利用学生乐于接受的方式方法和教育媒介,提高疏导工作成效。比如学生田某,由于家长老师对他要求严格,尤其是对他的学习期望颇高,正是由于家长和老师要求过严,该生产生叛逆心理,你让我学习我偏不学习,你说我比不上别人,那我就比不上别人吧。其实,该生很有头脑,而且很有主见。放弃了学习后玩得风生水起。后来他跟我说,他们说我学习不行,我就不行给他们看。我问该生,你认为自己行吗。他说我当然行,我只要努力肯定能行。于是,我们一起努力证明给他们看行吗。该生答应我后,果真努力起来,加上我适时地鼓励,他坚持下来,并取得优异成绩。      对待叛逆学生,家长应该观察孩子和自己的沟通方式。从第三者的角度观察孩子叛逆的问题,放弃自己执着的思想,以不同的角度对待孩子,做有限度的迁就。家长要保持冷静。急躁的父母,应该提醒自己,保持冷静,也等孩子冷静,才进行沟通。孩子叛逆,言语和行为会有如暴风雨,不懂得控制自己。但成人成熟,应该要懂得何时该保持冷静。家长要开放自我,了解孩子。进入孩子的内心世界,才能相处得更融洽。和父母相处融洽,孩子当然就不需要叛逆了。家长还要改变教育方法。很多时候,对孩子的管教,是要时常改变方式的。一旦发现某一种方法行不通时,随时转变方式,不断试验,直至发现有效的方法。 三、意志薄弱型学生 1、意志薄弱型学生的表现 这类学生社交广,爱玩爱闹,一有同学招呼就心神不定。本来下定决心好好学习了,可是一受到影响就放弃学习,学习荒废一段时间后又开始后悔。就又开始学习,这样反复多次后学习受到影响,基础逐渐变差,学习逐渐跟不上,开始讨厌学习,这种类型主要表现为逃课或是经常迟到。  2、学生意志薄弱的原因 意志力是指人们根据一定的立场观点信念, 为实现某种目标而进行的各种努力行为的心理状态。学习意志, 则是指学生根据学习目标, 在学习过程中自觉地实施、调节和控制自己的学习行为, 不断排除干扰、克服困难, 以完成预定的学习任务的心理过程。    意志力作为一种巨大精神力量, 它既调节人的外部行动, 又调节人的内在心理,是人们认识、改造客观世界和主观世界, 发展能力, 走向成功不可缺少的心理素质。意志力较强的人, 具有较强的持久力、斗争的韧性、较强的自信心和不怕困难的精神。因此, 在教学中培养学生学习的意志力, 是学生提高学习成绩的关键。   影响中学生学习意志主客观因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首先, 是个体对学习目的的认识, 对学习过程的了解, 对学习策略的作用的掌握程度。其次, 是个体的学习情感和学习兴趣。第三, 学生的学习习惯。第四, 是个体的性格、体质和生理发展水平。第五,学校和班级学习风气、学习环境的适宜程度均会对学生的学习态度、情绪产生作用, 进而对学习意志培养发生影响。另外, 学习内容的难度和深度是否适合学生智力水平也很重要。   3、 培养中学生学习意志的策略:  使中学生充分认识学习的目的、性质、过程和因素, 力求深刻、正确。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提高中学生学习自觉性。正确对待挫折,培养学生学习自制力 。增强中学生的学习动机,提高学习兴趣 。克服学习惰性,增强学生学习意志力。 四、极度自负型学生 1、极度自负型学生的表现 这类学生自信心过盛,认为自己是天才,老师上课太简单或以为自己看书就能学懂而实际上并没有学会。他们上课的时候从来不记笔记,上课的时候只听老师讲,从来不动笔,边听边玩,不动手,不发现问题,对知识点只知其表,不知其理,似懂非懂。每次考试成绩都不理想。学生孙某,上课从来不拿笔,老师的问题他答上来了,他就洋洋自得;答不上来,干脆就不听了。平时说的挺热闹,每次到考试成绩都不理想。这样他现在对学习兴趣逐渐消退,已经开始不再交作业了。 2、学生自负的原因 自负的学生大多来自独生子女家庭,且男生较多。这是因为在农村尚存在重男轻女的思想。而家庭教育是一个人自负心理产生的第一根源。对于青少年儿童来说,他们的自我评价首先取决于周围的人对他们的看法,家庭则是他们自我评价的第一参考系。家长宠爱、夸赞、表扬,会使他们觉得自己“相当了不起”。而在重男轻女的思想的影响下,男孩就更会觉得自己了不起了。 另外这些自负的学生在小学的时候都有一定的学习基础,受尽了老师的宠爱,有些老师评价词语多用你真聪明之类的,而不是夸赞学生勤奋。这往往也导致学生认为自己很聪明。这样片面的自我认识也导致了自负。自负者缩小自己的短处,夸大自己的长处。自负者也同样缺乏自知之明, 同时又把自己的长处看得十分突出,对自己的能力评价过高,对别人的能力评价过低,自然产生自负心理。当一个人只看到自己的优点,看不到自己的缺点时,往往会产生自负的个性。  4、 对自负学生的教育对策 对于自负的学生,教师应辅导学生克服自负心理。首先要辅导学生正确认识自己的能力。当学生对老师家长的话半信半疑时,可以鼓励学生向其他自己敬爱的长辈询问自己的能力和为人处事,从而真正认识到自己的不足,并改正。其次,要帮助学生改变认知,接受批评。接受批评是根治自负的最佳办法。自负者的致命弱点是不愿意改变自己的态度或接受别人的观点,接受批评即是针对这一特点提出的方法。它并不是让自负者完全服从于他人,只是要求他们能够接受别人的正确观点,通过接受别人的批评,改变过去固执己见,唯我独尊的形象。另外,与人平等相处,自负者视自己为上帝,无论是在观念上还是在行动上都无理的要求别人服从自己。平等想吹就是要求自负者以一个普通社会成员的身份与别人平等交往。另外老师和家长在评价学生时,要对学生的后天努力多做评价,而不是单纯的说学生聪明之类的先天因素。 五、情绪波动型学生 1、情绪波动型学生的表现 这类学生多愁善感,一点小事便能在课堂上浮想联遍,精力没有办法集中或者非常容易分心。课堂表现多为发呆、写信或涂鸦。学生李某,文采很好,开始上课时能认真听老师讲课,可是,还没上几分钟,该生会因为一点情绪的波动就转移注意力,有一次,居然上数学课的时候忽然想到下课看的小说中的女主人公的悲惨生活而哭了起来。 2、情绪波动原因 这类学生情感丰富,而且这类学生的注意力品质较差。注意力是指人的心理活动指向和集中于某种事物的能力。俄罗斯教育家乌申斯基曾精辟地指出:注意是我们心灵的唯一门户,意识中的一切,必然都要经过它才能进来。而学生注意力不能集中,容易受情绪影响是心理缺乏定性和意志的表现。对于学生而言,学习目的不明确,对所学学科的目的,意义认识不足,学习负担过重心理压力大,学习兴趣不浓,或者不喜欢老师,负面情绪的影响,都是学生注意力不集中的直接原因。 3、辅导策略 首先,教师要指导学生设立合理的能通过努力达到的学习目标,当学生对学习目的、任务有清晰的了解,并有目标指引时,就会提高自觉性,增强责任感,集中注意力。不受情绪的干扰。另外,课堂上教师应该抓住学生的兴趣点转移他的注意力,引导和激发,从而达到他进入课堂的效果。如何找到学生的兴趣点,并有效的引入课堂教学,实际上也是我们教学设计的一项重要课题。学生有兴趣的课题不但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同时合理的引导也在解决学生存在的心理问题,平稳了学生波动的心理,理顺了课堂的教学。   农村学生是新农村建设的希望,而学生只有在学会了更多的知识拥有了更高的能力才能更好地承担这个重要责任。为了培养出更多的农村建设生力军,排除学生的厌学情绪迫在眉睫,笔者做的这些调查研究可也小范围施行,可是只有这些还远远不够,还需要更多的人关注这个问题,并提出切实可行的措施,并提升为制度,为农村学生教育提供制度的保证。 1、陈琦 刘儒德 《教育心理学》 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5 2、顾明远 《教育大辞典》 上海教育出版社 1998 3、张德秀 《教育心理学》 上海教育出版社 1998 PAGE 3
本文档为【北师大论文】,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该文档来自用户分享,如有侵权行为请发邮件ishare@vip.sina.com联系网站客服,我们会及时删除。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下载需要: 免费 已有0 人下载
最新资料
资料动态
专题动态
is_041824
暂无简介~
格式:doc
大小:74KB
软件:Word
页数:7
分类:初中语文
上传时间:2012-03-03
浏览量: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