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展望世纪交会的汉语音韵学研究

展望世纪交会的汉语音韵学研究

举报
开通vip

展望世纪交会的汉语音韵学研究 第 期 李葆嘉 展望世纪交会的汉语音韵学研究 展 望 — 世 纪 交 会 的 汉 语 音 韵 学 研 究 — 李葆嘉 在新旧世纪相交之际 , 随着年轻的一代汉语音韵学工作者的日益成熟 , 经受着第五次中外文 化交流振荡的汉语音韵学 , 可望取得重大的进展 , 使古老的学科焕发新时代的光彩 。 一 、 深人方法探讨 传统汉语音韵研究方法理论化不够 , 引进西方语音研究方法未必全然切合汉语实际 。 如果把 方法论作为一个专门的对象加以深入探讨 , 对于推进整个汉语音韵学的进展无疑具有十分重要的 意义 。 ...

展望世纪交会的汉语音韵学研究
第 期 李葆嘉 展望世纪交会的汉语音韵学研究 展 望 — 世 纪 交 会 的 汉 语 音 韵 学 研 究 — 李葆嘉 在新旧世纪相交之际 , 随着年轻的一代汉语音韵学工作者的日益成熟 , 经受着第五次中外文 化交流振荡的汉语音韵学 , 可望取得重大的进展 , 使古老的学科焕发新时代的光彩 。 一 、 深人方法探讨 传统汉语音韵研究方法理论化不够 , 引进西方语音研究方法未必全然切合汉语实际 。 如果把 方法论作为一个专门的对象加以深入探讨 , 对于推进整个汉语音韵学的进展无疑具有十分重要的 意义 。 杨耐思 《音韵学的研究方法 》 《语文导报 》 年 、 期 首次系统阐述 。 冯蒸 《汉语 音韵研究方法论 》 《语言教学与研究 》 年 期 , 从三个层次把握方法论 , 又对学科方法论 详加推阐 , 富有新意 。 这两篇专论 , 与以往只运用方法 、 秘而不宣形成明显对比 , 为方法论的系 统深入研究拉开了大幕 。 如果把当代方音研究也包括在内 , 汉语音韵学的具体学科方法可分为两大类 记录 口用语音 的描写法与研究历史语音的重建法 , 后一类包括求音类法和求音值法 。 方法与材料有密切对应关系 , 作为一种工具 , 方法应该是客体 语言材料 的对应物 。 不是 以方法框范对象 , 而是以对象决定方法 。 搜集一定的材料 , 采用一定的方法加以处理 , 得出相应 的结论 , 这就是音韵研究的基本过程 。 在方法论的研究中 , 必须把方法置身于 “材料 —方法 —结论 ” 的研究过程中来把握 。 以韵脚为材料 , 只能采用绳引法 , 归纳出音类 。 以音类研究为基础 , 以对音为材料 , 采用比较法 , 可拟测音值 。 因而 , 这种又土方法的多维考察体现在方法的称名上 , 则 是 材料 方法 。 如 韵脚绳引考据法 、 反切系联考据法 、 方音比较拟测法 、 对音比较拟测法 、 结 构分布拟测法 、 类型演绎拟测法等 为应用方便可用简称 。 仅仅将方法置身于研究过程中加以考察还不够 , 还必须对一些假设前提加以探讨论证 , 才能 保证方法应用得当 , 结论较为妥贴 。 比如说 , 以 《诗经 》为对象研究上古音系 , 就必须考虑 押韵的音系性质是 “ 雅言 ” , 还是 “ 方言 ” , 还是 “雅方参差 ,’’ 而胃“ 合韵 ” , 其原因是音近相 抑、 方言混押 , 还是一字数音 押韵的上要 标准 excel标准偏差excel标准偏差函数exl标准差函数国标检验抽样标准表免费下载红头文件格式标准下载 是重腹 , 还是重尾 吩 一 唱之韵与吟诵之韵 是否有区别了 以西洋不完全韵或以宋词 、 今方言阴入通押证 《诗经 》押韵重腹轻尾是否可信 韵式和韵部的互证 , 是不是循环论 构拟音值时还要考虑韵类是否等同于韵辙 。 这些前提 若三言两语一笔带过 , 不加以深入探究 , 只是一味地丝联绳引 , 益使人疑 。 再如清代学者的古声纽研究 。 段玉裁 《说文 》中多言双声 , 有人据其所称双声概括成一套有 个声母的古声系统 赵克刚《古本声述学 》 , 或归纳出套有 个声母的古纽系统 关长龙《论 说文段注 之双声字 》。 就其方法来讲 , 无非是聚合串联 , 以中古声母为参照系加以归纳 。 问题 在于忽视了段氏的古双声观 。 我在 年夏秋研究清代学者上古声纽研究史 , 做过段玉裁古双声 © 1994-2012 China Academic Journal Electronic Publishing House. All rights reserved. http://www.cnki.net 云梦学刊 我义琅 份 侧 匀七年 专题 。 我的研究结果表明 段氏古双声说是随文枚举 , 未曾通盘考虑 段氏古双声说匝常 以 “ 位同 、 同位 ” 为准则 , 并不等同于古同纽说 段氏承其师戴震余绪主方域 、 古今之变 , 以 双声释流变 , 与训话旨趣合 , 而不取钱大听归并字侧兑 段氏以为冯姓之冯汉时读如轻唇 。 由 此可见 , 赵氏与关氏归纳出来的不是段氏古纽系统 。 二 、 阐释音变机制 从不同历史截面上静态时位的互相比较可发现音变的轨迹 , 从相关的共时语音系统的互相比 较可发现音变的渐进环节 。 这就是前边提到的占今对照法与时空投影法 。 至于音变的具体方式 , 这 方面的成果已有条件式 、 迭置式理论 , 近年来引人注目的是王士元的词汇扩散理论与拉波夫的变 异理论 , 分别从中观或微观语言史角度出发 。 但是 , 还必须继续探讨音变原因 、 音变方向及不同 的音变途径究竟由哪些因素决定的 。 关于音变机制 , 索绪尔以前 , 语言学界有多种解释 , 如种族理论 、 土壤气候理论 、 省力理论 、 模仿理论等等 。 索绪尔的观点是 音变是盲目的。 叶斯王森的 “音变如锯木头 ” 说 , 也是主张盲 然无知的 。 一个代表性的看法如生 成语 祝福老人长寿健康的成语成语南辕北辙ppt粗心不仔细的成语不要糊弄了事的成语成语新解pdf 法学派的波斯托尔说 语音的变化好象流行款色的变化 , 只 有时尚求新的变化 , 没有什么基本道理 。 萨工尔首先意识到音变原因可能与音系格局的调整有关 。 尔后 , 马尔丁纳用协合过程来解释音变原因和目标 , 协合的就整齐对称 , 不协合的容易变化 , 以 达到更协合状态 。 但间题似乎并不这样简单 , 中古声母有清 、 浊对应 , 北音浊声清化是协合的原 因吗 又为何吴语不清化呢 北京的女国音 南京也有 与 一发为 一与协合又有多少联系呢 或许只能这样看待协合论 系统中可能由外在因素产生一些不协合 , 不协合趋向协合 , 而新的不 协合又可能产生 。 协合论的基础即音位的系统对称性 , 系统中的不和谐仅仅为音变提供了可能 , 具 体的生动的原因还要到社会文化中去找 。 比如说语言接触 , 日语通过向汉语借词产生了拨音 。 如 果我们认为大多数的语言都不是单纯的 , 而是带有混合倾向 除了封闭的原始部落 , 那么文化接 触对音系的演变所起的作用怎么强调也不为过 。 再比如美感心理 , 北京的女国音由此 。 英语中的 齿间音 一般以为 “大舌头 ” , 欧洲大陆以为不雅 , 因此美国英语有人发为舌尖间 , 如 比 动 据刘丹青见告 。 对于音变机制的阐释更离不开现实的音变过程的微观研究 , 这不仅对于活语言音变的解释有 作用 , 而且对历史语音演变的阐释有不可估量的意义 , 据潘悟云调查 , 汉语语音演变特别快 , 有 些音变二十年之内就有可能完成 。 因此 , 研究音变必须冲破结构主义的静态音位理论 , 实际上 , 每 个音位都是语言社团中千千万万个成员口中无时无刻不在变动的音值的概括 。忽视了这种随机性 , 则无法探讨音位的变化过程 , 更无法阐释音变机制。 参见潘悟云 《汉语音韵学展望 突破结构 主义的音位理论 , 还有另一层意思 , 由于汉语梧素与音节的对称性及音随义转的特点 , 因此音变 的研究必须以语素为媒介 , 词汇扩散理论正是把握住了汉语这一特点 。 三 、 立足文化研究 或以为 “语音在语言学中物质性最强 , 与声学联系较多 , 音韵研究可多采用西方方法 ” , 但这 还是从物理的观点 、 以静态方式看待语音 。 如果我们把目光转向语音的心理属性 、 社会属性 、 文 化属性 , 情况就会有所不同 。 依据文化语言学定义三层次说 , 则对文化与音韵的相互观照研究是 “文化表现观 ” 参照文化 发展的规律解决语音历史演变是 “文化参照观 ” 不是把音韵当作一种文化附件或语义的外壳 , 而 是把它当作一个民族的意义系统和价值系统 , 当作一种文明认知世界的工具和方式 , 则是 “文化 认同观 ”。 这类课题值得研究者甚多 除传统的音韵与训话 、 音韵与文字 、 音韵与经学 、 音韵与佛学 、音 © 1994-2012 China Academic Journal Electronic Publishing House. All rights reserved. http://www.cnki.net 第 期 李葆嘉 展望世纪交会的汉语音韵学研究 韵与文学 、音韵与乐曲 , 尚有音韵与考古 、音韵与民俗 、音韵与黑社会 、音韵与认识论 、音韵与文字狱 诸如此类 。立足于文化的汉语音韵研究尚处于发韧 , 诸多领域觅待开发 , 由此可以预见 , 汉语音韵的 文化研究势必成为一股浪潮 , 汇入宏伟壮丽 、 澎湃激荡的中国文化语言学洪流之中。 四 、加强应用研究 传统音韵学一直是一门应用性极强的学科 , 它在多种学科的推动下发展 , 又为多种学科服务 。 这种应用性质 , 由于西方语音学的传入而有所削弱 。近年来 , 出版的《应用音韵学 》李葆瑞 与《实用 音韵学 殷焕先等 已做一些尝试 , 惜其范围不够广泛 。 在近年来的文化热中 , 一些青年史家崭露头角 , 企图借助“ 因声求义 ”贯通符号学与神话研究。 缺乏汉语音韵训话的基本常识 , 而在一本正经地大谈“清季朴学方法的现代性 ” , 不恰当地强调“ 音 训的唯一性 ” , 不由得使人睦目结舌 , 颇有“ 知者不能 , 能者不知 ”之慨叹 。何新在《诸神的起源 —中国远古神话和历史 》及一系列 论文 政研论文下载论文大学下载论文大学下载关于长拳的论文浙大论文封面下载 中 , 于中国神话与远古野史多所阐发 , 其中大量运用循音探义之 法 , 因疏于音韵 , 其谬不可言 李葆嘉《 诸神的起源 声训辩证 —兼论因声求义在上古文化史研究中的运用 》。许嘉璐先生在《关于训话学方法的思考 》一文中认为 这种滥用应该引起训话学家们的 深思 , 维护传统训话学方法的严肃性是十分迫切的 。 近来先生又曰 “ 盖人之性喜近利而恶远功 , 愿 睹楼堂之丽而厌筑基之烦故耳 。 ⋯⋯二三学士未近门墙即已缕述宫室之美 , 匠人之巧 , ‘声近 , 、 ‘音 转 , 、 ‘假借 , 、 ‘转注 ’满纸 , 于是古之哲人智语遂成梦吃 , 知之者骇异 , 不知者反以为神 。斯风既肆 , 古 义何存了此可为学林痛惜者也 ” ‘音韵学辞典 》序 。 音韵学工作者不但应从事古音学启蒙运动 , 而 且也争取亲自动手做一些应用研究 。 随着应用研究的扩大与深入 , 会产生一些边缘学科 , 如文艺音 韵学 、形态音位学 、方言音韵字 、节律音韵学等等 。 五 、开展学术评论 音韵学术评论有专论与通 或史 论之分 , 评论对象有今人成果与古人论说之别 。开展评论可以 从材料 、方法 、结论或研究前提诸方面入手 , 亦可对几种不同观点加以比较评判 。它可以活跃学术空 气 , 克服单向惯性思维 , 对引导音韵研究纵深发展有不可估量的价值 。 而这方面目前做得很不够 。 在音韵学研究中 , 也有一些悖论 。 客观考古归纳与主观审音、演绎 。 王力批评“ 戴氏都根据他 心目中的音理作主观的演绎 ” 汉语音韵学 》。 但王力早年持考古派阴阳二分 , 晚年转从戴震审音 派阴阳人三分 。 以今证古与以今律古 。 引用今音证古音 , 赞同者称其为以今证古 , 批评者贬其为 以今律古 。 循环论证与互证 。 林玉堂批评二十八部与十九纽是循环论证 王力却认为《诗经 》中韵 式与韵部不是循环论证 , 而是互证 《诗经韵读 。其实人类知识 , 从宏观来看 , 就是一个大循环论证 体系 。 中、微观有时也难免 , 比如“ 互创 ” 。 而古音研究的基本序列就是以材料归纳规则 , 以规则解释 材料的中观循环金乞正或互证 。从学术史角度来看 , 二十八部 导源于刘逢禄《诗声衍 》二十六部 与十 九纽 导源于邹汉勋《五均论 》二十纽 各有来源 , 并非直接循环 。至于在等韵中都处于一 、 四等 , 盖是 上古音系在等韵中的折射 。 系统性与非系统性 。 或有人左手批评“求整齐 ”的毛病 , 右手却主张系 统性 。 当然 , 在没有文献恨据的情况下 , 不可求结构对称而滥填空格 , 另一方面 , 运用系统观点研究 上古音可能有所突破 。 根据阳声收舌音寒 、痕 、先与入声易 、没 、屑两两相配 , 收唇音的覃 、添与人声 合 、贴相配 , 不应缺少一组 。 黄佩吠音理出发 谈 、蛊在《韵镜 》列于一等 , 又邹汉勋《五均论 · 八呼二 十论 · 十一广韵一等专纽九十六分可供参阅 , 撰有《谈添盎贴分四部说 》, 以形声 、声训 、异读为证 , 从而闭口分为覃 、谈 、添 、合 、盒 、贴六部 , 与收舌相配 。但因《诗经 》中用闭口韵作韵脚的字极少 , 所以 黄氏始终未能将其古韵系统改定为三一十部 。 此后 , 董同和以谐声字的分析得出与黄侃相同的结 论 , 俞敏以梵汉对音证之 , 潘悟云哎上古谈 、叶二部的再分部 》又洋加推阐。 我以为此当为定论 , 上古 音教学与工具书编撰中应加以吸收 , 采用古韵三十二部 。 然根据系统和对称性 , 宵 、药缺相配阳声 , © 1994-2012 China Academic Journal Electronic Publishing House. All rights reserved. http://www.cnki.net 云梦学刊 沥 侧王 年 陈振寰先生提出上古东 、冬 、江三分论 《上古东冬江三分和有关问题 》 年中国音韵学会桑植年 会 , 主古韵三十一部说 , 并提出侵谈阴声韵的虚拟 , 惜未采纳黄侃闭口六分 。 若根据阴阳入全面对 应 , 上古音韵部系统当如下图 。 十二类三十六部古韵系统 先添寒谈魂覃,刀工才才曰︶乃八‘,‘今‘屑贴易去皿没合八口勺‘尸勺乃‘勺‘乙,山勺齐歌灰阳冬东江蒸耕铎觉屋药职锡鱼幽侯宵之支 闭口相配的阴声韵有待论证 。 开展学术评论还可专门就一些问题加以探讨 比如 《诗经 》韵系 、 谐声音系到底是单纯 还 是混合 。 上古等呼的根据 。 切韵的综合性质是一部一韵 , 还是几部一韵 。 《中原音 韵 》与 《洪武正韵 》到底是口语与书音的区别 , 还是北方官话与南方官话的区别 。 官话内涵的 历史演变及官话何时以北京话为基础方音 据赵元任 《我的语言自传 》, 他家是南人在北方做官 , 家人反对学北京话 , 以为北京腔为老妈子的话 又 年 “读音统一会 ” 用表决方式议定 “ 国 音 ” 这表明清季民元之际 , 官宦文人并不认可北京腔为标准音 。 音韵学史就是专论的系统化 , 它不仅可以帮助我们把握汉语音韵研究的发展脉胳与趋势 , 而 且可以使我们熟悉一些 “案例 ”。 近人昊英华 《古音喉牙通考 》 、 蔡风沂 《见溪变晓匣说 》 、 李新魁 《上古 “ 晓匣 ” 归 “ 见溪群 ” 说 》 , 都没有提到 比之早二百年的李元的 “见溪郡三母与晓匣影喻四母互通说 ” 。 这并不是说后人不能对前人涉及的论题深入研究 , 而是说 后人在做某一论题时要尽量了解前人有关的研究 。 至于照组二分 、 脂微分部 、 舌上古读舌头诸问 题都有各自的学术沿革 , 学人不可不知 见李葆嘉 《汉语语音史 · 先秦音系补宜 》、 《徐用锡舌上 古读舌头说述论 》、 《新化邹氏古声二十纽说研究 》、 《论李元的古声 乙恿说 》 、 《关于章黄古声纽说 的若干问题 》等 。 六 、 重建学科体系 冯蒸在 《论汉语音韵学的发展方向》中提出重建汉语音韵学体系的重大任务 , 他经过多年考 虑和实践 , 仿效哲学上的本体论 、 认识沦、 方法论的框架 , 构想出 “ 汉语音韵学学科分类体系框 架表 ” 在 《中国语言学大辞典 · 音韵学 》中已尝试实施 , 多言前人所未言 , 创获颇多 。 然其中也不无可商之处 。 音理篇分为共时与历时 , 其中列入时共时理论的对应理论 , 通常又 分为共时对应与历时对应 , 似不妥贴 。 构造 、 对应 、 拟测是静态 演变是动态 , 不如以静态 、 动 态相别 。 又学科方法论中下分求音类法与求音值法 , 都是音系研究方法 , 然在 《汉语音韵研究方 法沦 》中所述时空投影法实是求音变法 、 另 有古今对照法等 , 故学科方法应三 丫鼎 份 又音系研 究对文献来说是阐释 , 对音变研究来说是材料 , 故音韵研究是否可理解为二级 叫 层 第一级是音 系研究 材料搜罗鉴定 , 音系归纳拟测 第二级是音变研究 音变轨 塑追索 , 音变 机制阐释 。 又音韵研究文化学方法 待成熟后 与音韵学评沦 叮外入 。 希望有更多的同仁坦诚以 见 、 相互砒砺 , 共成伟业 。 十九世纪初 , 洪堡特的研究为理论语言学与人文语言学的创立奠定了基础 。 梵语的发现导致 © 1994-2012 China Academic Journal Electronic Publishing House. All rights reserved. http://www.cnki.net 第 期 李葆嘉 展望世纪交会的汉语音韵学研究 了西方历史比较语言学的诞生 。 而索绪尔的 《普通语言学教程 》深深影响了二十世纪 。 乔本万太 郎认为 如果把语言谱系说只是在独特发展的印欧语土壤上开出来的花 , 轻信为适用于人类语言 科学的普遍真理 、 绝对真理 , 这就束缚了跟印欧语发展不相同的语言发展的研究 。 印欧语属于同 系似乎是不言自明的 , 问题是如何 “ 证明 ” 。 印欧语词的语音结构和形态变化特征 , 为比较法提供 了成功的可能 , “音韵对应 ” 不象汉藏语那么困难 , 究其原因 , 还是东西方文明背景 、 语言类型及 发展方式迥然不同 。 汉语音韵学必须重视基础理论的研究 , 以理论指导实践 , 以实践修正理论 。 要立足文化 、 依 附意义来研究汉语音韵 。 把汉语音韵研究与中国境内的周边民族语言研究联系起来 , 创立名副其 实的中国音韵学 。 再以此为基础 , 将研究领域扩大为南至东南亚南岛 , 北至阿尔泰 , 东起日本 , 西 至青藏 , 在更为广阔的文化历史背景上市视东方诸语言 , 庶几可揭示汉语音韵之奥秘 。 在这个阶 段 , 东方音韵学将走向世界 。 〔作者简介 〕李藻嘉 , 年生 。 年获文学硕士学位 。 现任南京师范大学中文系讲师 , 南京师大二附中仪 长 。 并任中国语言文化学会理事 , 中国音韵学会 、 中国训话学会会员。 在《中国语文 》、 《古汉语研究 》、 《南京师大 学报 》、 《江苏社会科学》、 《明清小说研究 》等杂志发表论文三十多篇 , 合著有《中国语言学大辞典 》、 《中国文化语 言学论纲 》等。 〔资任编辑 童山东〕 上接 页 ①能一尽其民力 , 破国杀身者 , 边皆贤主 也。 《韩非子 · 说疑 》 ②百姓些墨皆知夫为善于家而取赏于朝也 。 《荀 子 · 王霸 》 ③三子之知 , 些王皆其盛者也 。 《庄子 · 齐物 论 》 ④政治主毕通也 。 贾谊 《论积贮疏 》 转化 。 古汉语虚词可以由甲类转化为乙类 , 其规 律常常是由较虚向更虚的方向发展 , 如 “但 ”类 副 司有的转化成语气副 司或连词 。 而 “ 皆” 类 副词较稳固 , 仅有 “并 ” 在唐宋时期发展成语 气副词 , 用在否定词前边 , 强化否定语气 。 ①访剑门前后 , 并无此人 。 《玄怪录 · 侯 ②又一月 , 苦不可忍 , 而道士并不传教一 术 。 《聊斋志异 · 劳山道士 。 ①《比较文法 》 页 ②朱德熙 《语法讲义 》第七章 “有的是施事 、 受事的另一方 , 可以称为 ‘与事 , 。 ” 作者系本仗基拙教学部副教授 〔资任编辑 童山东 上接 页 州 、一 , , 、, 根据止 文 犷 可 向学生提 出 “ 认份以 以刃 介 拍 ” 这带有提示性的问题 , 而不是 简单抽象地 , “腼 少达阳邵 加 · ” 作笔记也是一种行之有效的 办法 鲁班奖评选办法下载鲁班奖评选办法下载鲁班奖评选办法下载企业年金办法下载企业年金办法下载 。 并最好 是以讲义的形式来概述材料内容 。 学生可用母 语记 , 但他们这时的水平足以用英语 来记 , 这 就省去 了翻怪这道程序。 用作这种练习的材料 , 其中还可能有不少 “ 干扰 ” , 如一场球讯报道中 赛场的喧闲声 , 或者出现过于艰深难懂的地方 。 这种材料不需学生理解透 彻 。 但要做大黄的 “ 一句话概述 ” 的练习 。 第一遮学生只听其中难 懂的部分 , 并尽 做笔记 写概要 , 其余意思 明显的郊分则可不听 第二遮把声音放低给学 生听 , 让他们有机会补充 , 检查笔记 , 直到笔 记完整或得出全文概要为止 。 听力材料中非关杖部分 , 六教学中似乎是 一个不很重要的问题 , 然而处理好作关键部分 的能力提高了 , 正确掌握关键部分的能力也就 随之提高了。 〔作者简介 那岳文 , 女 , 岁 , 年毕业于岳 阳师专 现任本枝外语系教师 资任编辑 曾继武 © 1994-2012 China Academic Journal Electronic Publishing House. All rights reserved. http://www.cnki.net
本文档为【展望世纪交会的汉语音韵学研究】,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该文档来自用户分享,如有侵权行为请发邮件ishare@vip.sina.com联系网站客服,我们会及时删除。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下载需要: 免费 已有0 人下载
最新资料
资料动态
专题动态
is_511431
暂无简介~
格式:pdf
大小:362KB
软件:PDF阅读器
页数:0
分类:
上传时间:2012-03-02
浏览量: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