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忽悠的方法和技巧

忽悠的方法和技巧

举报
开通vip

忽悠的方法和技巧一、忽悠的原理 在方韩大战中,最让我感到吃惊的是:这是个阴谋论和道德感都特别旺盛的民族。——喷嚏网创始人铂程   有句老话说的好:事实胜于雄辩。   信这句话的傻子们,都挂了。   《让子弹飞》里,六子,向黄四郎的打手,和围观群众们,痛苦地挖开肚子,证明自己付了一碗粉条的钱,吃的也是一碗粉,不是两碗。当然,电影里他的结局还是有点光明的,因为他死后大家毕竟相信了他只吃了一碗,哦了一声,散了。这里我认为姜文处理的不好,正常结局应该是:   黄四郎的打手:吃两碗面,大概要半个小时吧?根据消化常识,有些应...

忽悠的方法和技巧
一、忽悠的原理 在方韩大战中,最让我感到吃惊的是:这是个阴谋论和道德感都特别旺盛的民族。——喷嚏网创始人铂程   有句老话说的好:事实胜于雄辩。   信这句话的傻子们,都挂了。   《让子弹飞》里,六子,向黄四郎的打手,和围观群众们,痛苦地挖开肚子,证明自己付了一碗粉条的钱,吃的也是一碗粉,不是两碗。当然,电影里他的结局还是有点光明的,因为他死后大家毕竟相信了他只吃了一碗,哦了一声,散了。这里我认为姜文处理的不好,正常结局应该是:   黄四郎的打手:吃两碗面,大概要半个小时吧?根据消化常识,有些应该已经进入了肠子,你看,六子明明剖开的是胃,装着很痛苦的从胃里掏出一碗粉骗大家。这完全是欺负大家缺乏常识,肠子里说不定还藏着一碗呢,为啥他不敢剖开肠子呢? 大家依然纷纷嘀咕:没错!为啥他不剖开肠子呢?肯定有假!   为什么事实并不能证明问题?因为事实材料只是个死物,需要人去运用。更多的情况下,没有“事实”,技巧就更重要。在一场舆论交锋中,怎样会胜?怎样会负?它取决于三个方面:材料、逻辑、话语权。   在韩寒“代笔”事件中,这三个要素分别是: 材料:     核心材料,对“代笔”一事的证物、证人、证言。     外围材料,与此事无直接关系的已知作品、访谈等。 逻辑:对材料的 分析 定性数据统计分析pdf销售业绩分析模板建筑结构震害分析销售进度分析表京东商城竞争战略分析 、论证。 话语权:包括你的信誉。以及传播手段,如电视采访、报纸撰文、网络传播等。   一开始,韩寒很有信心。有谁跳出来说,给我代笔一行字,我给两千万!嘿嘿,真是不知世上人心险恶。他说这话的凭的是什么?我来推测下韩寒的心理。韩寒估计在想:我有核心材料啊,我保留了十几年前的手稿;我有证人啊,目击过我写作过程的,至少包括同桌陆乐,同学沈宏伟,潘超安,高中语文老师戴金娜,初中语文老师彭令凤,萌芽主编赵长天,李其纲,高中文学社指导老师邱剑云,寝室长沈杰,作家叶兆言,方方,程郁缀,编辑林青。新浪微博上还有金丹华等同学。那么多人帮我作证(证言列表参见[1])。这些天南海北的人,你说我把他们全收买了?全骗了?显然不合常理嘛,就算钱多了,收买十几号人,总会闹个分赃不匀什么的吧?总会有个收买不到,或者漏掉的知情人吧?有了这些证据,难道还不能“证实”么?   想到这里,破桥叹气摇头,真是太天真啦,太天真。   破桥当初看见这条新闻,脑中就不禁浮现出了“铁锤医疗骗子”@肖传国的身影。印象中在06年,肖传国面对老方的“质疑”,放出豪言:“任何人,只要能证明新语丝上对我的任何一条指控,每条奖励五万元。”我那颗骚动的八卦之心,不禁满怀恶意地揣测老肖当时的心态:论学术水平,我是准院士水准,专业领域权威。论医疗效果,海内外同事、病人,有口皆碑。论医德,我从来不收红包。特别穷苦的病人,我捐款几万给他们。难道这些不足以“证实”么?   破桥当时看见这新闻,也是这样摇头叹气,太天真啦,太天真。   可见历史一直在重复自己。   最后的结果大家应该都知道了,老肖赢了名誉权官司,却成了拿铁锤砸人的医疗骗子。如果我是变态漫画家@变态辣椒,光看见那两千万悬赏,一定已经在画文坛大骗子韩寒开着赛车撞人的形象了,标题就叫《韩寒出没,请注意!》,而不会去画什么《代笔终结者》。放一万个心,过段时间肯定用得着。   为什么会这样?因为有了材料,你要组织材料,用来说明问题。要说明问题,就需要逻辑。在辩论中,逻辑强的人,能欺负逻辑弱的人。你的材料很强,是铁证,我是捕风捉影,但你就是说不过我。大家称赞破桥逻辑很强,这是谬赞了。我一般。上网十五年来,在中文网络圈里,我所见过的逻辑最强,最精于诡辩的高手,应该是芦笛。因为他那篇《民主恩赐论》,我明明知道是错的,但看第一遍居然就把我说服了,完全看不出任何错误。连着反复看了几遍才看出其逻辑陷阱。   那如果你的材料和逻辑都很强,就赢了吗?不是这样。你的材料再多,写的再好,传播不出去,没人看见,记者不给你发,电视不让你上,粉丝你比别人少一百倍,其热诚和时间也比对方少,那么你就必败。在阵营战中,如果没有一个转发节点,没有很好严密的组织,一边人再多,也比不过人家很少一群人。我看很多朋友瞧不起@张放老师,不怎么会辩论,老帮倒忙。他在《环球时报》上写的那几千字文章,材料、论证啥也没有,通篇内容概括起来就是六个字:“韩寒你投降吧!”。但你可别小看人家,因为发行几百万份呢。媒体,是话语权,受权力、资本、目标人群的控制或影响。意见领袖,是话语权。另外说几句闲话,意见领袖的话语权来自于替代和帮助某个人群说话,这群人的每一个转发,都是其话语权的组成部分。意见领袖的话语权力是不可怕的,因为其话语权受拥护者的钳制,一旦他想“杀戮群众”,那么话语权就会转移到另一个群众喜欢的意见领袖身上。如果又想杀戮权力,话语权就会彻底丧失。   记着三点:材料、逻辑和话语权。要想论战获胜,好好地整理材料,广泛地传播逻辑性强的文章,就能增加己方在论战中的话语权。当然,这只是本文的题外话,意思是请觉得此文写得好的读者努力转发和传播本文,来扭转你们在话语权上的弱势地位,接下来说正文重点。   -------------------------------------- 1.模糊标准 写本文前,我粗略读了天涯正式整理的几十条质疑总表,加上抽样读了没整理的几百条,预计整个网络有上千条。尤其是自从大家得到了“文本分析”这个利器,学会从小说里找“和现实不符”的证据以后,韩寒的“疑点”在零成本地不断涌现,相信有望在不久的将来达到一万条,以便申报吉尼斯世界纪录。考虑本文写作的时间大约是二十个小时,额外找材料的时间与之相仿,本文仅仅回复了三条质疑(大家还未必满意),所以质疑至少在今年年底之前,肯定是回复不完的。因此,本文着重说明忽悠和制造质疑的原理,解释制造陷阱的方法,你为何会落进去。剩下的则请看懂本文的朋友举一反三,举三反千,自行释疑并帮助别人释疑。   首先,我从“理性思维”开始讲起。什么是“理性”?很多人往往认为,我用大脑在冷静思考,上网辩论,不冲动,不骂人,就是理性思维。实际上这远远不够。理性思维的关键,在于事先确立一套规则和方法,然后用逻辑去思考和分析,思维过程最重要的是不能违反逻辑。   举例来说,大家通过文本分析韩寒的《 关于书的成语关于读书的排比句社区图书漂流公约怎么写关于读书的小报汉书pdf 店》一文。认为里头好多场景,什么书店闭架等等,是八十年代的事情,而不是九十年代的事情。所以这篇文章,是韩寒父亲代写的。咱们姑且不论这个分析和逻辑是否合理,我们先用逻辑的语言把这个判断标准梳理一下:   标准A:韩寒小说内容应该与韩寒生活体验一致。 材料:韩寒《书店》一文中的场景是八十年代的,韩寒不可能在八十年代小学生时期去买书。 结果:因此《书店》一文是韩寒老爸韩仁均代写的。   通过这个标准A,运用材料,得出结果。分析结束。当然这个逻辑的形式相当粗糙,很容易击破(比如代入其它作家的作品等等,像张爱玲20岁写老年妇女生活的惊艳之作等,来指出这个标准是失败的。比如指出《书店》文中出现了93年出版的书名等,来否定这个命题的材料)。但最基本的核心是完备的:材料、标准、逻辑、结果。   然后我们看下一个质疑。这次质疑是个录像,在《就这样漂来漂去》的新书访谈上,主持问韩寒书本扉页上的排气管那句话写的时候是什么心情。韩寒很奇怪,这么肉麻的话,是我写的?(斩钉截铁地)编辑自己加的!其实这是编辑从韩寒书里抽出的一句话,写在了扉页上。大家翻箱倒柜好几个月,一本本书,一个个录像瞪着红肿的眼睛看遍,终于挖出了这样的破绽,很多人亢奋了:韩寒自己写的书里的一句话,自己会记不住?这下抓到铁证了吧?   此时我们再把这个铁证按上面那个方法梳理一下:   标准B:自己小说里写的话,应该记得,起码新书发布时,顶多和自己写这段时相隔几个月,应该记得。 材料:韩寒视频中记不住《就这样漂来漂去》中的一句话。 结果:韩寒的《就这样漂来漂去》是别人写的。(补充判断:文笔和他之前之后那些作品挺一致,所以都是他老爸写的) 这个逻辑当然也非常粗糙。比如为什么自己写的就一定不会忘。但是我们姑且承认这个逻辑。现在把这两个质疑称作疑点A和疑点B。虽然单个疑点都很弱,但我们把两个加起来,不就变强了么?如果我们找出几十个、几百个疑点,不就很强了吗?现在我们至少找了四位数的质疑,要是你都回答不了,韩寒不就铁定是别人代笔了吗?所以我们只要努力地再从材料中挖,再多翻几本书,多看几个视频,就能弄出更多的质疑,这如意算盘啪啪的。   此时,突然有个人(我们叫他路人甲吧)很讨厌地跳出来:等等,我发现有点不对。 大家很奇怪:啥不对啊?   甲:大家看看疑点B,这本《就这样漂来漂去》,是写韩寒赛车生涯的感悟和故事。按照标准B,由于韩寒忘掉了书中的一句话,那么它确实应该是别人代写的。但是按照标准A:韩寒文章内容应该与韩寒生活体验一致。这个代笔嫌疑人不会是他老爸,韩仁均还能开赛车?如果我们同时考虑标准A和标准B,韩寒记不住描写自己赛车生涯故事的书中的一句话,按照逻辑,显然应该是另一个赛车手代笔的才对啊。这个会写小说的代笔赛车手我们去哪里找?   大家:(一阵无语)。。。。。。。。。。   乙:用得着这么认真嘛,疑点A用标准A,疑点B用标准B,不就行了?   丙:疑点B不能用标准A,韩寒自己的生活经验,难道就不能告诉他老爸,让他老爸写书吗?只有疑点A才能用标准A。   丁:这好像不行,搞出双重标准了。我们可以这么说,这本书大部分和赛车生活相关的是韩寒自己写的,他老爸或者哪个编辑,就写了少数几个段落。正巧这段被主持人问到了,于是韩寒露馅!   甲:可是我们今天刚贴出了韩寒给@石述思的短信分析啊。根据我们专业细致的分析,韩寒的文字和行文水平基本上就是小学生,甚至文盲水平,连行文造句都不通顺,老写错别字,只会赛车和泡妞,压根就不懂文学。如果这本小说大部分都是韩寒写的,卖了几十万册,那他的文字怎么可能是小学生文盲水平呢?我们不是白分析了吗?写了好几个小时呢,手都酸了。   丙:那我们就说这本书的主要故事结构是韩寒写的,然后他老爸润色了文字,不就行了?   甲:那就更不对了呀: a.写本小说可不止需要文字水平啊。如果韩寒根本不懂文学,就是个小学生文盲,就算文字没要求,让他写个故事,一下子写本长篇?这难度可太高了。你找个小学生文盲写篇文字烂结构好的长篇小说出来? b.如果这不是他和老爸第一次合作,而是合作很多次,那就算他只写了那么多长篇小说的故事和结构,那也写了好几百万字了。就算再笨也练出来了,文字怎么可能还是小学生文盲水平? c.再说了,如果文章是他写的,其中句子都是他老爸润色的,那主持人问到这个句子,他显然应该瞒着撒点谎。而不会说:这么肉麻的话?不是我写的。要韩寒真这么蠢,他能骗那么多编辑出版商,朋友老师作家?一骗13年?   丁:这人是韩粉故意过来捣乱,呼唤群主,把甲从群里踢掉!   所以你看,逻辑非常重要。韩寒把自己写赛车的随笔中的句子忘了。这件事,说明,要么通过小说和生活不符的文本分析证明代笔的那些质疑是扯淡;要么通过记忆出错、矛盾证明代笔的那些质疑是扯淡。要么两者都是扯淡。结果一群完全不懂逻辑,毫无思维能力的人,把这件明明对自己的指控非常不利的事,翻箱倒柜从那么视频里刨出来,居然还兴高采烈地说成是铁证,开始筹划怎么分那2000万了。   大家别看质疑那么多,成百上千,看着就害怕,其实这些质疑之间相互矛盾,相互否定。非但不能相加,还在不断地互相抵消。   好了,现在是休息时间,请大家思考: (1).这几十个,还有成百上千个质疑,它们逻辑成立所依据的标准是什么?有可能的话在纸上列一下。这些标准严谨么? (2).这些标准之间,是否互相矛盾?是否存在任意选用的情况?例如用A标准,能证明A质疑,却能打败B质疑?B标准,能证明B质疑,却能打败C质疑?质疑者们是不是应该先自己打一架?统一一下比较好?   记住两件事,什么是理性的思维模式: (1).分析事物。先立个标准、原则、方法,最好写下来,再严格按照这套标准去分析。而不是边分析边定标准。这样很容易掺杂主观性,做到最后,弄成先找结论,然后去订一个趁手的“标准”,那就毫无意义了。 (2).标准要符合基本的逻辑关系,不能自相矛盾,任意选用,比如我有十个标准,哪个能证明用哪个。那当然啥都能证明。而如果疑点依据的标准都是相互矛盾的,互相打架,那么就算一千个,一万个疑点,其说明力还是零。   大家强烈要求韩寒“站出来”,证明水准。也就是增加“外围材料”,但在这套标准下,任何外围材料只能增加“质疑”的数量。因为这种任取标准的模式下,质疑是可无限制造的。你抛出的新材料越多,质疑就会越多。   站出来证明什么呢?有些人说,“证明自己的文学水准,你的文笔是小学水平”。有些人说:“证明你有写出《三重门》的知识水平”。有些人说:“谈谈你的创作经历,让我们知道你作品是怎么写出来的”。还有别的几十种说法。简单 总结 初级经济法重点总结下载党员个人总结TXt高中句型全总结.doc高中句型全总结.doc理论力学知识点总结pdf ,就是证明水平、经历和知识,等等。   首先思考一下:评价文学水平、知识水平、创作经历标准是什么?评委是谁?有没有运动员兼裁判员的情况?法官是否中立?   下一节我就开始说文学水平、知识水平和创作经历。   ------------------------------------------ 2.陷阱逻辑   上节我们说到,大家要韩寒站出来,证明有写《三重门》的水平。那么写《三重门》的韩寒需要证明自己有什么样的知识水平呢?我看了天涯的质疑总结贴,由于太多,本文引不下,实在太过弱智(智商低于60)的,大概有十几条,我只能刨掉了。我把智商高于60的要求简要整理一下:   (1).《三重门》作者有很好的古文功底,尤其是《荀子》《左传》《尚书》《史记》《西厢记》都是熟读后能记忆精彩段落的。 (2).《三重门》作者熟悉七八十年代毛主席语录、文革时期流行语、建筑特点、那个时代人们熟悉的历史故事等。 (3).《三重门》里显示作者对文革历史、对中国革命史、苏联历史都很熟悉。 (4).《三重门》随意引用莎士比亚戏剧内容,熟悉外国戏剧。 (5).《三重门》有一个精彩比喻,“语文课立马像闪电战时的波兰城市,守也守不住,一个礼拜只剩下四节。”这个比喻妙笔生花,明显暴露了作者的底细。从军事迷的角度看,作者不但了解二战战役,而且受过一定的反苏修宣传。   众人:啧啧,写得好啊,韩寒敢站出来,我们就问他二战历史,文革历史,毛主席语录,考死他!一定要把韩仁均这个躲在他背后的家伙挖出来。   张放:我来插个楼,(6).我写了篇文章:《三重门》作者的真实英语水平[2],里头在很适当地语境里熟练地运用了各种英语单词,显然不是初中水平,而是高中甚至专业水平。   众人:别捣乱!韩仁均文革时的中学教育,压根儿就不懂英语,这辈子和英语沾边的也就是微博上转发了个小学生级别的英文笑话。想证明他英语是高中和专业水平,你想累死我们啊?我们这十几条不就白写了吗?   好了,现在是休息时间,请大家使用第一节所知道的方法,思考并解决如下两个问题: (1).以上分析使用的标准是什么?在纸上写出这个标准。 (2).这个标准是否有任意选用的情况?比如A标准对自己证明的论点有利时就用,不利时就不用?三重门的以外的其它文章也能应用这个标准么?   基本上大家能够解决这两个问题,也就知道了以上分析方法是荒谬的。那么,它存在一个怎样的逻辑陷阱呢? 它的标准是: 标准C:因为你引用了一本原著的精彩段落或对其评论,所以你必然熟读这本原著。 对于这样的逻辑,如果你一下子看不出来问题所在,你可以尝试使用逆否命题来看,因为逻辑上,逆否命题和原命题是等价的。 标准C的逆否命题:如果你不熟读一本原著,你就不能引用这本原著里的精彩段落或对其评论。   看了这个逆否命题,你就很容易看出这个逻辑是荒谬的,不读原著,也可以读原著的书评、报纸、引用原著的作品等,也可以和读完原著的人聊天,都能引用。所以标准C是不成立的,属于逻辑陷阱。   逻辑上解决了,再用实例解决。你就能很容易避免这样的忽悠: (1).理论上:由于人们的信息来源是碎片化的,所以引用精彩段落或者精彩评论,并不需要读原书,其知识来源可能是读书评、看电影、和朋友聊天、上网灌水,甚至你完全不知道的地方,得到的[3]。 (2).实例上,随手搜一下。贴个图吧,这是个8岁半普通小孩(绝非天才)的小学三年级日记作文。考虑到对方是小孩,我就不贴来源了。图片上有链接,但请大家无论方韩粉,都不要骚扰她。 博客配图:(8岁半小孩的三年级日记)   我这段时间接待了很多《三重门》代笔的质疑者。他们的疑点各不相同,但有个共同特点就是没有读过《三重门》,整天整天的时间全花在阅读天涯凯迪那些马甲水军盖的楼上面了。花一个小时读一遍原书,好吗?   接下来,简单说一下文学水平和创作经历的标准。质疑方说的是,韩的文学水平,很差,并且尽量地贬低。连普通中学生水平都没有,造句都不通顺,只有小学生甚至文盲水平,镜头前连话都不会说。对于创作经历,质疑方的说法是:韩寒把自己的书名来源、内容……记错、记串,萌芽编辑的证言相互矛盾,诸如此类。   这个文学水平,说的很吓人。尽管韩寒的老师、同学、编辑纷纷出来证明并目击他的写作过程,但大家就是不信,你们被骗了,被收买了。有些名人甚至说出了“我们要有心理准备,来接受一个非常惊人的,持续长达十多年的世纪大骗局”。真是令人哑然失笑。   通过质疑文学水平,我们发现,我们面临这样一个命题:韩寒作为一个行文造句都不通顺,镜头前说话都不会说的小学文化水平的初中生文盲,十三年来,周旋于老师、同学、编辑、媒体记者、读者之间,并一本接一本的让父亲代笔出书。这些人很多和他朝夕相处,居然没有怀疑,没有发现他是个骗子,或者都被收买了。至于韩仁均,能力更大,他不但会把十几年写作的文风换掉,切换成中学生的文风,抹平了代沟,出版无数本青春小说,写了无数时政博客,引发几百万80后读者的共鸣。这还不奇怪,奇怪的是,在小心谨慎地行骗13年以后,这个骗子,没有被编辑发现,没有被朋友发现,没有被读者发现,没有被记者发现,而是被一个千里之外整天枯坐在电脑前的宅男,慧眼发现了!列出几百条疑点呢!   对这样的问题。你首先要培养一个怀疑的态度,对那些特别耸人听闻的主张要怀疑,话说得越大的越要怀疑,不要碰到有人说大话,你就被吓住了。这里有一个原则就是:非常惊人的主张,需要非常惊人的证据,你说的那个主张越吓唬人,你必须拿出的证据就要越充分。你只要掌握了这一条,你就不容易被这些忽悠给吓住。——《方舟子破解世界之谜》新书首发暨读者见面会文字实录。[4]   你会发现,质疑方的努力,其实是在制造越来越大,越来越耸人听闻的主张,利用人们的猎奇心理传播。他们不知道这实际上是在削弱自己的质疑。因为要证明越是惊人的主张,他们所需要的证据也就必须越充分。如果耸人听闻的主张没有有力的证据,那就是在忽悠。   也就是说,从逻辑上来说,你会发现一个很有趣的现象。质疑者在使劲地证明韩寒并没有代笔。正确方向应该是:质疑者需要证明韩寒是个有一定文学功底(用来应付编辑、作家朋友),有一定文字水平和良好的记忆能力(用来应付临场写作),有一定谈吐和急智的帅哥交际花(用来应付各种交际场面),这样,把他说成是一个文学功底好,精细狡猾又聪明的小骗子,才能和他父亲合作,比较合理地完成这场13年的惊天动地的大骗局。   指导结束。接下来,我们在下一节说作者对于作品和创作经历的记忆力   ------------------------------------- 3.制造气氛 韩寒为什么需要证明自己的创作经历?因为他记不清三重门标题的来源,记不清新书发布时文中一句肉麻的排气管的话,诸如此类……。作家对自己的作品记忆到底应该如何?这些正常么?——当然正常。甚至好得出奇。 那种认为自己十几年作品都能记住的人,不是神仙也不是天才,而是个自我认知有困难的人。   博文配图:(@斯库里 呼唤作家自证的微博) @方舟子:作家是最熟悉自己的作品的人,可以轻而易举地具体解答对自己作品提出的疑问。有那么几位畅销作家也跟在韩寒后面高喊担心作家面对质疑都无法自证清白,甚至还因此不敢让下一代当作家,让人怀疑他们是否真的心虚,是否代笔在现在的文坛不是个别现象。   随意摘录了一些评价:(转载此评价并不代表本人认可马亲王准备让《笔冢》烂尾的行为,强烈抗议!)[5]   @斯库里:之前我觉得自己是站河岸上看笑话的,但当@方舟子说了图中那些话以后,俺觉得自己真的要表明一下立场。但凡有一丁点儿让人觉得俺支持方舟子,那无疑就是承认我找人代笔写东西呢。@AC空气稀薄说我和@马伯庸抱团取暖(腐女奏凯!)我觉得不仅是俺们俩,求所有码字儿的都来抱团取暖~ @马伯庸:我是来忏悔的……《笔冢》前四部的情节我忘得一干二净,管城七侯是谁也数不全了,好在我不算正经作家,只是个写手。 @暴怒的大鸟:之前写小说,写到4W字后停笔半年准备考研,考完后再去写时发现很多情节记不清了,这太正常了。 @默默地潜:方肘子这话。。。那耽美女作家不是全完了,她们哪儿来的H经验啊,应该都是父亲代笔的吧。 @尘世中一迷途小证券分析师邓立君:写过字的都有同感吧,这些年每次回去看以前写的东西都很吃惊 @洛夏月:回复@向死浅草:我擦 我连题目是什么都忘记啦!!!! @豆公终于写瓶邪了我安息了:怎么办我从小到大写的好多作文都忘了中考写了什么也忘了我是不是找了代写也忘了怎么办我一定是找了 ~ @畅0910:承认了就好嘛。要不让老方盯上怕你连写字的时间都没有了 @向死浅草:我高考作文写了什么也忘了,方舟子会不会根据这一点就证明我找人代考啊? @林舒杨:码农们+N……项目完成后一般过了一个月就得忘光。。。 @使徒子: 画画的+1 @blackandscarlet:我三个月前的毕业论文写了什么,我都快记不清了。还好,我永远都不会成名。 @小猫扑得很卖力:完了 几年前写的代码看不懂了 是不是有人代写的啊 @三国阿飞:嗯,近日重修三国,发现好多故事都看得津津有味,不知所出。 @煤精:回答代你妈个笔,就结了 @七十二编: 抱团。先承认我忘了我书中大部分数据剧情,求方舟子来打假。同时指出,右边这群人做贼心虚,一打就是一大片啊,比打韩寒一个爽多了。如果需要的话,我可以做内应,承认他们的书都是我代写的。要不承认我的书是他们代写 @绵羊兽性大发:我这个自认记忆力超强的人也记不起来我最得意的拿过奖的作文是写什么的了...连名字都忘了。舟子我对不起你啊。当然咱不是作家,作家们赶紧彻夜背诵自己的作品啊,不然你们就是代笔的!(番茄啊你怎么死,你几部小白文加起来都快1000万字了吧。。。) @呆兔喵喵酱:悄悄转发....笑死我也,别说是小说那么长的东西,就算是自己填的歌词老子都记不全一首,以此类推,照肘子那逻辑.....应该把作词的大手也全都扒了。 @两米零一_3G书城:昨天写的剧情,今天就忘了大半,我更要忏悔了……人类已经无法阻止这个来之2B星球的2B宇宙人方2B……求咸蛋超人出来灭了这个怪兽! @月羽扬:上学的时候学校举行演讲比赛,参赛者必须背诵自己的文章,作为参赛者之一的我死活背不下来自己写的东西,直到最后我也没能做到一字不差。当年我找人代笔了,舟子啊我对不起你! @喵才不是傲娇炸毛受:要是问我大二时候做的设定,我一定不会记得男女主角的名字了……ORZ @Allen_Sun24:周董力宏表示……你妈的哥开演唱会还特么回回忘词儿呢…… @唐缺_九州: 我觉得右边这位老师可能对肘子哥的公理最有危机感,丫写十来万字的年代跨度就超过了我朝的常委换届啊,还记得住个屁…… @璐雪微红:我才写那么点儿东西不看一下也不记得啊...我的妈。。。 @清风断空:在大脑没有植入电脑芯片之前,人类就不该有作家这个职业,否则必须是找人代笔的混子 @橙子十九:虽然只是偶尔码字的读者,抱团取暖,抵制方舟子这篇言论。不但我写的小说我不记得内容,就是今天上班刚打的材料我都忘光了 @Louis的微博之言:方大叔最可爱的地方,就是在自己不懂的领域还非常自信。写字的人都知道,忘记和记不清自己写的东西很正常的好不好! @王伯伯的伯伯:说实话,我连我高考作文写的啥都想不起来…… @可可312:噗,我记得我看过一个网文,那作者把一个男配写死了,然后又扯了很多章,那男配居然又诈尸出现了。然后读者留言提醒,作者才反应过来乌龙了。 @纵横中文网编辑沙虫: 同忏悔。//@周行文: 不记得自己写过哪些段子的人同忏悔…… @柚木无霜:方舟子写过文吗?我初中时一个字一个字写在笔记本上的小说过了9年后,就只记得当初手很痛了,对于小说的存在却几乎忘光了。耸肩 @叶叶1:别说微博了,我有时候翻下手机短信都不记得自己发过这个//@vaanzz: 别说文章了,翻翻前头的微博,都以为是别人写的啊 //@月猫铃铛巫喵王:我也是哦,小清新把自己从头麻到尾。。 //@Ms_Suu: 曾经翻出来十年前的博文……吓得我自己都不敢认023 @起点-柳云非:我只知道我刚写的东西都不能背下来,我来忏悔,我是代笔… @柳柳_66RPG:自己五六年前做的那些游戏里的人物、系统设定全忘得干干净净,甚至捡起来重玩时候还觉得这玩意真有意思的家伙路过 @要相信我是腹黑渣攻刘公嗣:以前写的短篇小说主角名爷记不清了,祥瑞御免 @灰色的骑手:要是一个判断标准可以把越来越多没什么问题的人划进嫌疑人一方,那只能说明这个标准真是太suck。多亏方舟子还只是打假,不是阎王手下的判官,要不冤死的人可就多了。。。 @莫伊莱_阿汤姐:记不住自己以前写过的情节的小透明写手来扎堆凑热闹! @哇靠Vocal:可悲的是~这么多天以来~我看到的是很多码字的所谓读书人~落井下石~助纣为虐!真替它们感到羞耻和脸红啊!看着一个无赖胡搅蛮缠强词夺理····竟然那么多人在看笑话!连我们这些外行人~都不忍看下去!只能无条件加入战斗了!【当然主要是跟韩寒个性想似~我理解他的思维和做派!】 @谁说这二货是少年岩:亲王yoooooooooテ▽テ我自己写的东西第二天都会忘记,同忏悔 @慎简:方与张鸣的访谈中,张鸣说,方曾经骂他假学者。但方不承认。张鸣说,可以查你博文。方立即说,应该有上文。。。韩寒傻啊,难道你也傻了?现成的逻辑学着点儿! @锁锁酱_太太你的节操:我也来忏悔……我都不记得我开过的坑了(。 @浅蓝传说:噗……轻而易举你爹啊(抱歉忍不住骂了),老子工作忙,断更半年了,年初四终于有空打算出宫更两章,发现四十万字要从头看一次啊有木有!! @猫莔莔:回复@Gromit_Gao:当年我在征文上捞了个纪念奖那篇由于没留底稿至今除了题目啥都不记得了我会到处乱说么 @Moon_Aquarius:我也对自己写的小黄书忘的一干二净了。 @悉尼卡通:抱团取暖。看自己的旧文字经常会发出这样的疑问:这是我写的? @夏妩君:我连自己写的blog内容都记不全... 好了,休息时间,本节列这么多不是为了凑字数。而是希望基本上把大家的疑问涵盖掉。不要说忘掉一句话,一段话,一个书名来源,一个创作经历了。在高产作家中,忘掉配角、主角、情节、设定、标题,连写没写过这本书都忘掉,甚至边写书边忘掉,全是毫不出奇的事情。在起点看过书的朋友都有无数的经验。所谓作家应该对自己的作品像孩子一样,非常熟悉,乃是彻头彻尾的胡扯。   人的记忆规律是什么样的?几周、几个月、几年前的事情,忘记、记错、记串、记忆相互矛盾,是极其正常的事情。在这里,提醒一下,要注意区分“记忆矛盾”和“逻辑矛盾”。两者不是一件事。前者很正常,无任何说明力,后者有说明力。   那么在逻辑上这话为什么是不成立的呢。请温习第二节的逻辑陷阱: (1).请列出这个判断的标准D。 (2).请使用逆否命题说出这个标准D的逻辑陷阱。   在我的第二篇文章[6]中,曾经玩了一个游戏,破桥高考上北大,被怀疑是他的好基友烂桥代考的。然而在质问中,他死活想不起来高考是哪天考的,哪个考场考的,作文题目,数学大题,科目顺序,测试卷,模拟考,什么都记不得了,连发给他的高考数学卷子都不会做了。于是他毫无疑问是烂桥代考的。   首先列出判断的逻辑标准: 标准D:你记不住你的考试经历,所以你是代考的。 标准D的逆否命题:如果你不是代考的,你就能记住自己的考试经历。   经过逆否命题一转换,逻辑就很清晰——这个命题是非常荒谬的。但是在玩的时候,有些朋友很有信心。高考作文我是记不住了,可我有水平啊。我能证明自己。你看,那么多作家记不住,大家都不怀疑他们代笔,却怀疑韩寒。因为韩寒证明不了自己的水平啊。这不正说明韩寒有问题么?如果质疑的是马伯庸,就他的水平,肯定能证实自己不是代笔!(请大家把这篇文章爱特一下@马伯庸,你能证明吗?)   此时我不禁脑补了一个场景:马亲王穿着亲王戏服,带着高帽子在戏台上,底下黑压压的群众在批斗,主持的红小兵举着大喇叭说:“马伯庸!你一个数学从来不及格的人怎么能考上上海的大学?你这个电气公司做市场的小职员,只能业余写作,怎么写那么快?你的中篇小说作品涵盖科幻、奇幻、历史、灵异、推理、动漫这么多领域,你哪来的知识?你这个猥琐的中年胖子,怎么可能是《风起陇西》《寂静之城》这种大气磅礴、如此帅气的作品的作者?你上微博为什么从来不谈自己的创作经历,只会一个劲儿地发冷笑话?你的《笔冢》写了一半太监了,是不是没付够代笔团队的工资?团队散了写不出来了吧?说!你的团队去哪了?”底下的群众一阵山呼海啸:“说不说?说不说?打倒反动亲王!代笔团万岁!祥瑞御免!祥瑞御免!”马亲王在台上昂起高贵的头颅,挺起胸膛:“我,我,我当然能证明!”   很多人会发现,玩“你高考是有人代考”游戏的时候,为啥总觉得缺了点什么?是的,缺的这个东西叫“怀疑气氛”,一种舆论空间中的社会情绪。这就好像你发现很多传销组织洗脑很有效。于是你把传销组织的教材和课程ppt拿过来,用来教朋友,朋友对你嬉皮笑脸——你忽悠啥呀,当我傻瓜啊?是不是很奇怪?同样的教材,同样的手法,却无法取得相应的效果。因为气氛。   这种方法,普通人是无法重现的。因为用各种暗示和煽动手段营造“怀疑气氛”是个非常高端的技巧,它需要一定的话语权,对大众心理和传播的深刻了解。在这种怀疑气氛下,任何正常的举动会被视为可疑,逻辑有缺陷的标准会被轻易接受,居委会大妈级的弱智分析家会被视为“福尔摩斯”和“名侦探柯南”,极度脑残的帖子会被视为“又一力作”。顶级的高手,在特定的社会环境下,甚至可以让儿子揭发父母是历史反革命,妻子指证丈夫是特务。   缺失了这个怀疑气氛,回复理性思维后,这一切就不存在了。所幸的是,国内能做到制造大众气氛的人寥寥无几,无一不是各教派的主教、传销集团的首脑、公关公司的头牌,和大网站的运营总监。强烈建议@老沉直接雇佣老方做运营,新浪股票一定能涨的。   有很多年龄较大的知识分子,虽然逻辑上不能识别这个破绽,但是他们会从经验上对这样的做法感到警惕。因为这种做法以前使用过——对,就是典型的文革专案组手法。你不是没罪么?问问你就行了,越问,你就说的越多;说的越多,错误就越多,破绽就越多,自相矛盾的地方越多,证据嗖嗖地就积累起厚厚一本,很快你就“罪证确凿”了。有时连暴力都无需使用,只要你开口就行了。有趣的是,专案组的成员还觉得自己很正义,大家庆祝!我又挖出了一个隐藏很深的特务。   当年不少知识分子很傻,我身家清白,他本来就是有罪之身,你们能这么定他的罪,我可不怕,我能证明自己!但最后无一不在这种手段下,变成历史反革命。真是天真啊。看完这篇文章,你就知道为什么文革后首先想恢复的是正规的法律程序。记住:质疑者要有 规范 编程规范下载gsp规范下载钢格栅规范下载警徽规范下载建设厅规范下载 ,审判者要中立,旁观者要应用逻辑思考问题。最容易出现的问题就是质疑者兼任审判者,和对逻辑不敏感。公众不敏感可以理解,知名的、受过高等教育的人,对逻辑不敏感,就需要反思。   这里尤其批评@兔主席。他一直在强调作家可以有限度自证的。但他构造的场景不够正确,在他的场景中,坐审判席的是理性中立的知识分子。但真实情况是,你面对的是急欲给你定罪的专案组成员,和在怀疑气氛下的大众。在这种气氛下,任何证据、证言、说法,都会被极度扭曲。比如拿出了手稿,欲图定罪的专案组成员和疑心病泛滥的公众都会很快“发现”新的疑点:手稿怎么可能是干净的?假的吧。你居然坐在手稿上拍照片,自己写的手稿难道不应该像宝贝一样呵护么?   下一章我们就开始说手稿的问题。 ------------------------------------------ 4.控制信息 在这场争论中,质疑方获得了很多世界级的学术成果,涵盖比较文学、文本分析、考古、数学、书法鉴定、刑侦等等方面。手稿鉴定法是其中之一。韩寒拿出了手稿,有人马上指出,这手稿也太干净了。你看我写的作品,手稿都是修改过的,好脏。于是,大家开始“摆事实,讲道理”,真正的作家手稿是怎样的呢?当然是脏乱差。你这干净的手稿显然是假的。见下图: 博文配图:(脏乱的手稿) 前面几张是其它作家的脏乱手稿,最后一张是韩寒的手稿。对比强烈。看见这个证据,你会觉得,对啊,手稿那么干净,还一次成型,怎么可能?   @严锋老师尝试使用了这个学术成果,惊呼:我获得了一个音乐史上最大的发现。莫扎特(左)是有代笔的,而贝多芬(右)是原味的。[7] 博文配图:(莫扎特和贝多芬的手稿) 这个时候你会觉得有点不对,然后我们继续看: 博文配图:(鲁迅的手稿) 博文配图:(《阿Q正传》的手稿) 博文配图:(胡适的手稿) 实在太干净了有木有?不禁令人心生疑窦,这是誊抄过的吧?作家出版前可能把自己手稿重抄了一下。这个可能性确实存在,所以我们去找鲁迅去世前一天《鲁迅日记》的手稿。鲁迅不可能临死前一天还在拼命誊抄自己手稿吧? 博文配图:(鲁迅临终前几天的日记手稿) 还是太干净了。有人说,鲁迅只写中短篇小说和日记,那么短,当然不需要修改。胡适的水经注虽然长,但不是小说,你找几篇长篇来看看?于是我们找到长篇小说。 博文配图:(老舍《骆驼祥子》手稿) 博文配图:(老舍《四世同堂》手稿) 有人又要问了,这手稿难道是一次成型的么?难道是初稿? 很可惜,这确实一次成型的初稿。老舍在《四世同堂》序中说: “现在是随写随出,写到够十五万字左右,即出一本,故三部各有两本,全套共六本。”“ 设计 领导形象设计圆作业设计ao工艺污水处理厂设计附属工程施工组织设计清扫机器人结构设计 写此书时,颇有雄心。可是执行起来,精神上,物质上,身体上,都有苦痛,我不敢保险能把它写完。即使幸而能写完,好不好还是另一问题。在这年月而要安心写百万字的长篇,简直有点不知好歹。算了吧,不再说什么了!” 在《我怎样写〈骆驼祥子〉》中说: “我满意的地方大概是:故事在我心中酝酿得相当的长久,收集的材料也相当的多,所以一落笔便准确,不蔓不枝,没有什么敷衍的地方。”“《祥子》自然也有许多缺点。使我自己最不满意的是收尾收得太慌了一点。因为连载的关系,我必须整整齐齐的写成二十四段;事实上,我应当多写两三段才能从容不迫的刹住。这,可是没法补救了,因为我对已发表过的作品是不愿再加修改的。”   有人还想问下去。但这个时候我不回答了。要反问一个问题:“你为什么要问这些问题,是你对手稿鉴定学特别有兴趣么?还是因为否定这些材料能够达成你的目的呢?”   在逻辑上这件事是怎么解释呢?质疑方是通过一个归纳论证: 材料:世界上所有作家的手稿都是看起来脏乱差,有无数修改的。 因此逻辑上我们推论出: 标准E:凡是不脏乱的手稿,都是伪造的。   然后我们通过标准E,来判定韩寒的手稿,很干净嘛,还一次成型,所以你的手稿是伪造的。   但是,现在大家都知道,这个标准E有问题,什么问题呢?它怎么产生的?世界上作家的手稿有脏乱的,也有干净的。如果韩寒拿出的手稿是干净的,就把脏乱的手稿搜集到一起,得出标准E,而让标准E不成立的干净手稿,则需要通过“控制信息”的手法,将它们在大众传播中抹掉,怎么抹掉?   (1).不提有干净的手稿这回事,利用自己和敌方话语权的差异。干净手稿的信息无法传播,只传播你列出的脏乱手稿的信息。那么公众和粉丝就会得到错误的信息,以为世界上的手稿都是脏乱的。这叫信息局域化。 (2).如果出现干净手稿的图片,用大量脏乱手稿的图片,水军马甲,让对己不利的信息淹没在对己有利的信息之中。 (3).实在抹不掉的,就要极力证明它是个例外。比如这不是初稿,这不是长篇小说,这不是一次成型,这不是处女作,等等。   如果韩寒拿出的手稿是脏乱的,那么就用同样的手段反向操作一遍,得出一个标准E':凡是脏乱的手稿,都是伪造的。就行了。   好了,现在又是休息时间。   以下是一个微博片段:   @评论员李铁:来来来,方舟子不相信有人手稿写得整齐,我来做个广告,以下是启良先生的著作,全部一稿成稿,启良写书,从不誊写,一次搞定。有兴趣的可去湘潭大学参观启良手稿,堪称艺术品。 @张勇_: 作为给启良老师当过《中国文明史》编辑并给他改过手稿的人,我可以放心大胆地说,一次搞定,是根本不可能的 @评论员李铁:本来不想回这个人,这和质疑韩寒一样的思维:不可能!你可能不知道,启良是我硕士导师。哈哈。启良写书一稿成书,湘潭大学哲史学院人人皆知,编辑改是编辑的事,但手稿就一份。   几分钟后,张勇道歉认错,承认自己失言,并没见过手稿。(个人观点:在争吵中,这人品还算不错的。)   请思考如下问题 (1).上述情况在辩论中发生的心理原因是什么?为什么会产生这种情况? (2).请尝试用“信息控制”的思路,结合之前几节的逻辑分析,来判断以下结论是否正确: a.根据我们举出的例子。在韩寒的博客中,凡是写赛车经历的,文笔都很差,像个小学生写的,行文造句都不通顺。其它经历的,文笔都很好,一看就像个中年人的成熟笔法。 b.在我们看见的视频里。韩寒在访谈时,凡谈起赛车、美女,就兴高采烈,凡谈起创作过程,就沉默寡言,转移话题。 c.韩寒各科经常不及格,成绩非常烂,学科知识掌握得不好。我们从韩仁均的作品里,找到了铁证来证明这件事。“几乎是整个初中阶段,韩寒在班级中的名次一直在40一50名之间,而他们班级共有54名学生”——韩仁均《儿子韩寒》。 (3).在上一节中,@斯库里号召作家们出来自证是否熟悉自己的作品。我摘选了某些回复。如何判断我摘选回复的过程是否使用“信息控制”的手段?比如只摘选了对我有利的回复?   很多知识分子纠结什么是正常质疑,什么是构陷。有事实,有分析,怎么不是正常质疑呢?其实当用到信息控制的手法,就已经不是求真,而是构陷了。你买了一万张彩票,中了十张,很正常。但是只说你中了十次奖,隐瞒其它9990次,然后宣传给公众,那么你就变成了一个作弊者。你中了十次奖是事实么?是事实。别人一个奖中不到,你中十个,所以你作弊。是分析吗?是分析。但这一切和质疑求真无关。只要有意地隐瞒信息,哪怕不使用谎言,也可以构陷。   隐瞒你不中奖的彩票,把你中奖的罗列在一起,你就是个作弊的。隐瞒医生医好的病人,把没医好的罗列在一起,你就是个骗子。隐瞒你正经的表情,把你淫笑的表情罗列在一起,你就是个猥琐男。一起罪案,把一切对嫌疑人有利的证据都隐瞒了,不利的一列,就可以下结论定罪。   ---------------------------------------------   二、忽悠的技巧——以对韩寒《求医》一文的分析为例   接下来是文本分析的内容。自从创造了通过分析小说中和现实不符的部分,来论证作家代笔的天才方法以后,网络上出现了几百位文本分析专家、专家的马甲,和几千部福尔摩斯巨著。由于实在无法一一分析,我们从最早的文本分析《求医》一文为例,来说明该方法的手法。   这里说点题外话,由于以前老方打得都是专业人士的假,分析的是专业问题,使用的是专业语言,和公众解释其手法,需要翻译成麻瓜语言,很难。但这次打韩寒,老罗的假,分析的是普通问题,使用的也是普通语言,所以是个大家观摩学习,提高智力的良好机会。   《求医》一文,基本上是整个韩寒代笔事件的缩小版,在其它文章上运用的方式方法,在这篇文章中基本上都用过。初始条件也很相似。《求医》写的是韩寒疥疮求医的事情,被质疑者认为韩仁均自己在七八十年代的求医经历,本来这会是个七嘴八舌的事情。谁都没有想到,韩仁均居然翻箱倒柜地翻出了韩寒当时的病历卡(本人无论如何要表示敬意,孩子十年前的东西都能留着,真是伟大的父亲。): 博文配图(韩寒《求医》时的病历卡) @韩仁均叔叔:《求医》是韩寒根据自己的经历再夸张描写的文艺作品,当年《小说选刊》就把它选在短篇小说栏目里的。看见有人苦苦考证,非要找出哪家医院查出韩寒是否得过疥疮什么的,现在就把当年的就诊记录贴上吧。就是韩寒没去过哪家医院也可以随意发挥虚构。回应各种误导性的欲加之罪真的很累,我也将少说此事了。 视频:韩寒出示病历卡。http://v.youku.com/v_playlist/f16993116o1p0.html   由于该医院撤并,这种纸大约十年前已不再使用了。考虑到韩仁均没有预知能力,不可能十几年前从医院拿这种纸保留。伪造的难度极大。也就是说,这是一个核心证据。在常理下,它应该能完全终止质疑。   但与韩寒初期信心满满时不同,无论韩仁均的微博,还是韩寒在视频中的表现,此时此刻,已经完全对出示证据说明问题丧失了信心。   为什么会这样呢。请复习本文最开头的说法。在舆论空间中,掐架的胜与负,取决于三个方面:材料,逻辑,话语权。材料,韩寒方拿出了核心证据,毫无疑问完胜。但是逻辑和话语权呢?我们现在就展示一下,如何用一套诡辩和话语权游戏,来完成这个材料上劣势的大逆转。如果你逻辑上无法识破这套诡辩;在舆论影响力上,无法对抗这套话语权;就算你有铁证,也是个输。   ------------------------------------- 1.诉诸专业壁垒 方舟子:分析文章在网上贴出后,多位医生发表了专业意见,认为(韩寒《求医》)文中所述的症状并非疥疮。   方舟子:回复@恨虚度:你从医生的角度分析指出《求医》写的是一个肝炎患者在年代久远的医院里的经历,很专业很有价值,可惜你的系列评论被韩家骂街团的刷屏淹没了,建议整理了贴到你的微博上,或转成长微博。   方舟子: @喀迩娜医生对韩寒《求医》一文的专业解读,比我写的更好,推荐。读完这篇解读,结合我以前的分析,《求医》作者不可能是韩寒,应该更清楚了。请骑墙派领袖@刘戈 @林楚方 圈阅。   方舟子:医生@lw56102 :求医原文中说的是病历卡,这个是病历本中的一页,原文中说病人的姓名信息在病历卡正面,病史写在病历卡背面,这张纸只有一面写字。要是文学加工,这个细节加工的完全没有必要,很明显原文是写于医院还在用病历卡的年代,这个年代肯定不是九十年代末。   大家看见这些话,不但能够感受到神医们通过小说诊病的本事,还能感受到一股论证的力量!这就是专业的力量!那么多医生,证明韩寒父亲的诊病经历是代笔!这还不够铁证吗? 我来简单总结一下这几位医生的文章:   第一位医生指出:《求医》中,韩寒去皮肤科就诊。提到的全身骚痒,不像疥疮的症状,反而像乙肝的症状。而韩仁均正好是乙肝患者。   第二位医生不但肯定了前一位医生的判断,还以自己的从业经历分析了另一些疑点:门诊和办公室在一起,医生写病历写错了还用橡皮擦,收费处药剂师员工看不懂医生处方,疥疮外用药不齐备,这些都像是70年代的医院状况。而通篇看不到人头攒动看病难,黄牛代挂号,医生乱开药收红包等90年代的医院状况。   第三位医生指出:韩仁均出示的韩寒病历本不是病历卡。文中还写了病历卡。九十年代末早就不用病历卡了。   我们先看第一位医生@恨虚度 的判断。原文已删,不过幸好老方把他的文章汇编了一下:   疥疮是因为疥虫感染皮肤引起的。皮疹多发生在皮肤皱折处,包括手、腕、腹部、阴部等。只有幼儿患者才会在头部发生皮疹、瘙痒,少年和成年患者不会。该文说的“腮边凸起一块”、“足、头、腹无处不痒”,不是疥疮的症状。 疥疮的瘙痒局限于手、腕、腹部、阴部等特定部位,痒处会有皮损,包括皮疹、小水疱或结痂。所以要指出哪里痒,是很容易的,而不是像文中所述无法向医生指出痒在何处,而一痒起来又是全身无处不痒。该文的作者显然没有患过疥疮,至少不是在患疥疮期间写的文章。 文中所述的这种没有皮疹、全身奇痒却又没有特定痒处的症状,更像是肝炎诱发的,是肝炎患者的切身感受。肝炎造成肝功能损伤,导致血液中的胆红素升高,在皮肤下沉淀,刺激皮下神经末梢,导致全身上下都瘙痒难忍。所以文章所述,是作者把自己初患肝炎的体验移植给了疥疮患者。 维基百科对疥疮的解释是:“疥疮(scabies)是一种由体外寄生虫引起的、有较高传染性的一种皮肤病。多始发于手指夹缝,症状为皮肤表面出现丘疹,同时伴有晚间尤甚的奇痒。   也就是说,这位@恨虚度神医通过远程诊病,得出了韩寒《求医》一文中所写的全身搔痒,不是疥疮症状,而是肝炎症状。而因为韩寒并没有乙肝,韩仁均得了乙肝,这篇文章又号称是韩寒真实的得病经历,所以翔实地论证了这篇文章是韩仁均写的,不是韩寒写的。   此时大家纷纷叫好,厉害啊!好专业!不愧是神医。   只有几个患乙肝的家伙在底下嘀咕:痒?我得乙肝十多年了,痒个屁啊!   看见专业问题,尤其是一大堆专业术语,不要害怕。依然先用逻辑思考问题?即便你没有任何医学常识,你也能够识破这个忽悠。   第一步,采用第一部分第二节“陷阱逻辑”中所说的方法,阅读其逻辑,列出标准: 标准E:韩寒《求医》一文中的病人病症表现应当和实际病症一致。 判断1.由于《求医》中的病人全身痒,所以他得的是肝炎。 判断2.根据标准E,文章中写的是肝炎症状,因为韩仁均得的是乙肝,所以这篇乙肝症状的文章是韩仁均写的。   采用“陷阱逻辑”中的反忽悠的方法,变换为与之等价的逆否命题判断。 判断1的逆否命题:如果病人得的不是肝炎,他就不会全身痒。 判断2的逆否命题:如果这篇乙肝症状的文章不是韩仁均写的,韩仁均得的就不是乙肝。   你会发现很荒谬?对不对?很简单,有的肝炎患者会全身痒,但全身痒不一定是肝炎,一大堆病症都可能全身痒。即便确定是乙肝病症,得乙肝的人很多,也不能确证是韩寒父亲写的。那么为什么会指向韩仁均呢?请参考第一部分第三节“制造气氛”。在怀疑气氛下,再荒诞的逻辑也会被人轻易接受。因为构陷的目标已经定好了,所以无论如何都要把疑点指向这个目标。   第二步,查看有无“信息控制”。@恨虚度神医否定疥疮的论据是,疥疮不会发生于头部,而韩寒头脸部位也痒。所以韩寒描写的不是疥疮。 方舟子:维基百科对疥疮的解释是: 疥疮(scabies)是一种由体外寄生虫引起的、有较高传染性的一种皮肤病。多始发于手指夹缝,症状为皮肤表面出现丘疹,同时伴有晚间尤甚的奇痒。 我们去搜索维基百科: 疥疮(scabies)是一种由体外寄生虫引起的、有较高传染性的一种皮肤病。多始发于手指夹缝,症状为皮肤表面出现丘疹,同时伴有晚间尤甚的奇痒。随后逐渐遍及全身,但少见于头部,scabies一词即来源于拉丁语中的“痒”。 发现,方舟子的引用里吃掉了一句话。疥疮也发生于头部啊,虽然“少见”,没说不见。这样,韩寒得的不是疥疮的论断就被否定了。他隐瞒了对自己不利的信息。   那么,这个问题如何提问与思考?请考虑以下几个问题: (1).如果一个医生,见到全身痒的病人,第一判断是肝炎的比例有多大? (2).乙肝因为药物、黄疸、诱发荨麻疹等原因而奇痒的比例有多大? (3).因乙肝引起的奇痒,不是局部,而是浑身奇痒的比例有多大? (4).因乙肝造成浑身奇痒,而没有其它更明显症状,比如黄疸造成皮肤发黄等文中未见的症状的比例,有多大? (5).因乙肝造成浑身奇痒,没有其它症状,皮肤如《求医》文中般痒得抓出一条条血丝,睡衣见血的比例,有多大? 我问
本文档为【忽悠的方法和技巧】,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该文档来自用户分享,如有侵权行为请发邮件ishare@vip.sina.com联系网站客服,我们会及时删除。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下载需要: 免费 已有0 人下载
最新资料
资料动态
专题动态
is_776186
暂无简介~
格式:doc
大小:2MB
软件:Word
页数:35
分类:
上传时间:2012-03-01
浏览量: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