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日战略互惠关系的形成及其面临的挑战

中日战略互惠关系的形成及其面临的挑战

举报
开通vip

中日战略互惠关系的形成及其面临的挑战 金卡工程·经济与法 2010年 03期NO.03,2010 336 中日战略互惠关系的形成及其面临的挑战 □崔吉燕 (中国海洋大学法政学院 山东青岛 266000) 摘 要:2008年是中、日和平友好条约缔结三十周年。冷战后的中、日关系经历了一个由敌对到友好再到战略互惠的曲折发展过程。2008年 5月, 中日战略互惠关系确立,这是两国关系在政治上走向成熟的重要标志。在国际政治经济格局和地区形势发生深刻变化的今天,中日两国战略互惠 关系的确立对于克服和化解两国间的结构性矛盾,全面深化互利合作,推动和平友好条约...

中日战略互惠关系的形成及其面临的挑战
金卡工程·经济与法 2010年 03期NO.03,2010 336 中日战略互惠关系的形成及其面临的挑战 □崔吉燕 (中国海洋大学法政学院 山东青岛 266000) 摘 要:2008年是中、日和平友好条约缔结三十周年。冷战后的中、日关系经历了一个由敌对到友好再到战略互惠的曲折发展过程。2008年 5月, 中日战略互惠关系确立,这是两国关系在政治上走向成熟的重要标志。在国际政治经济格局和地区形势发生深刻变化的今天,中日两国战略互惠 关系的确立对于克服和化解两国间的结构性矛盾,全面深化互利合作,推动和平友好条约所确立的各项原则和目标的实现,具有十分积极的意义。 关键词:中日关系 战略互惠 地区和平与安全 思想,为正统。春秋时期的思想家、教育家孔子,在"礼崩乐坏"的时期, 大声疾呼,凭着"知其不可为而为之"理想主义精神,带着弟子,周游列国, 宣仁政,而政治上的无疾而终,却成就了其卓越的教育思想,弟子三千, 有名者 72人,从这个意义上看,孔子无疑是笑到了最后的思想家和教育 家。根据孔子的论述,"仁"和"礼"的教育是教育的核心内容。 所谓"仁",就是"爱人"。"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也就成是 爱君、爱亲、惠人。这个"仁",不仅是一种道德行为,也是一种发自内心 的道德情感,这可与现代的哲学康德的思想"世上最史我们震撼的是头 顶的天空和我们心中的道德律"。比如像:义、忠、信、恕、孝、梯、恭、宽、 敏、惠,都是属于"仁"这个最高的 标准 excel标准偏差excel标准偏差函数exl标准差函数国标检验抽样标准表免费下载红头文件格式标准下载 之中。因此,在教育的实践中,就 应该灌输"仁"的观念。 "礼"则是指政治和道德行为规范。孔子要求一切都按"礼"办事:非 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礼"是人与禽兽的区别,"使人 有礼,知自别于禽兽。""礼"就是要节制人的自然属性,发扬人的社会属 性。 也就是说,中国古代教育是一种人文教育,以一种做人为主要教育 目的,重视教人以德行与智慧,而不单纯是知识,也注重道德性的培养, 比如节气、操守和崇高的精神境界。 汉武帝时期,由于对这种儒家思想的推崇与利用,汉代儒学家董仲 舒发展下的儒学教育思想被更加理性化、伦理化。孔子说:"弟子人则孝, 出则梯,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董仲舒则认为,仁、义、礼、乐师治国的 工具,强盗教育要"化民成性",使国民"从义而远利",于是"三纲五常"的 提出,"君为臣纲,父为子纲、夫为妻纲",要求在君臣、父子、夫妇关系中, 前者都是后者的主导者,后者都是被动者;"仁、义、礼、智、信",这些基本 的规范,则来教育臣民,使他们心甘情愿为统治阶级效力,到达社会的安 定与长治久安。 4. 此外,中国古代教育思想还体现出这样一些特点:教育内容边界 设置笼统,没有专业科目的划分;历朝历代统治阶级重视教育,设有教育 官职,"天、地、君、亲、师"的 设计 领导形象设计圆作业设计ao工艺污水处理厂设计附属工程施工组织设计清扫机器人结构设计 ,是尊师重教的体现;以"人"为本,强调根 据学生本身特点来实施教育,因势利导,同时,也强调从人生、生活的实 践中,来发展学生的个性。 参考文献: [1]汉许慎《说文解字》宋徐铉校订中华书局 1963年版 [2]张岱年、方克立主编《中国文化概论》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4 年版 [3]杨伯峻《论语》中华书局 2006年版 [4]王国轩《大学中庸》中华书局 2006年版 [5]刘东辉《中国古代教化方法及其对当代思想政治教育方法的启 示》,《重庆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5年 10月 [6]李应龙《中国古代思想政治教育的基本特征和现实启示》,《岳阳 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6年 6月 [7]项久雨《关于中国古代思想道德教育的思考》,《理论月刊》1999 年 9月 [8]丁华《我国古代若干德育原则及对现代思想教育的启示》,《徐州 教育学院学报》2002年 3月第 17卷第 1期 作者简介:唐婷虹(1982--),女,硕士,毕业于四川大学文学与新闻学 院,现就职于四川建筑职业技术学院建筑与艺术系,研究范围包括文艺 理论、教育教学管理。 中日两国一衣带水,两国交往历史悠久。二战后,中、日关系经历了 一个由敌对到友好再到战略互惠的曲折发展过程。 一、中、日战略互惠关系的形成 二战结束后,美国占领日本,日本采取追随美国的政策。从 1949年 10月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到 1972年 8月中、日邦交正常化实现之前的 二十多年里,中、日两国分别处于政治 制度 关于办公室下班关闭电源制度矿山事故隐患举报和奖励制度制度下载人事管理制度doc盘点制度下载 和意识形态尖锐对立的两个 不同阵营,两国处于敌对的状态。这一时期中日只有民间往来,两国关 系在复交前夕处于敌对状态。 20世纪 70年代,国际局势处于苏攻美守的态势,中苏关系从恶化到 彻底破裂。这一时期,中、美关系开始逐步改善,以此为契机,中、日邦交 正常化得以实现。1972年《中日联合声明》发表,1978年双方签署《中日 和平友好条约》,自此两国关系进入以友好发展为主流的时期。 20世纪 90年代,冷战结束后,国际政治格局发生深刻变化,政治多 极化和经济全球化、区域化加速发展,国际间的竞争日趋激烈。中国国 力自改革开放以来迅速攀升,而日本政局动荡,经济低迷,社会思潮日趋 保守、右倾。日本的对华政策表现出既支持合作又防范限制,既积极接 触又温和遏制,借重与防范并举,体现出对华政策的两面性和一定程度 的不稳定性。中、日关系进入不断调整期。 进入 21世纪以来,中日两国关系仍然处于调整时期。小泉上台后 采取了"对美一边倒"的外交政策,日本外交的平衡感丧失,致使中日政 治关系跌入建交以来的最低点,两国关系一度陷入低迷。然而中国经济 实力的日益提升及日本出于发展本国经济的考虑,中日两国改善缓和关 系的愿望日益迫切。2006年 9月安倍晋三当选日本首相,着手修正小泉 路线,改善对华关系。当年 10月,安倍访华,展开"破冰之旅",两国领导 人就构筑战略互惠关系达成了共识。2007年 4月,中国总理温家宝成功 访问日本,两国确认努力构筑"基于共同战略利益的互惠关系",实现中 日两国和平共处、世代友好、互利合作、共同发展的崇高目标,中日关系 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2008年 5月,中国国家主席胡锦涛成功访问 日本,最终以正式文件的形式确立了中日两国间的战略互惠关系。这也 意味着冷战结束以来日本对华政策调整的结束。 二、"战略互惠"概念的内涵 首先,在政治上确立中、日间的战略互信。中国和日本都是经济实 力迅速提升之后正在谋求扩大国际影响和提高国际地位的大国。中国 正走向强大,需要稳定的地缘政治环境,尤其要处理好与日本的关系。日 本正急切谋求"正常国家"地位,希望在已有的经济大国地位之外,争取 政治大国地位和相应的"军事权利"。两国应致力于通过理性的方法,避 免国民感情的恶化与现实利益冲突的恶性循环。两国将在双方都关心 的重大国际议题上采取必要措施逐步建立事先磋商、事后通报机制,在 单边、双边和多边等各个层面适时启动战略互信建设。 其次,在军事安全上两国不再针对对方。"9· 11"事件后,日本政府 将强化日美同盟作为国家发展战略的优先选择,在重大国际问题上站在 美国一边。日本在"援美反恐"的名义下,脱离"专守防卫"轨道,走向"海 外派兵"时代。战略上日本把日美同盟作为平衡中国影响的后盾,但自 身经济高度国际化,在亚太地区广泛存在的安全需求以及自身经济长期 低迷,中国崛起的大背景,都促使它同时也需要发展与中国、与亚洲的合 作,以此来平衡日美关系。 再次,外交上加强协调与合作,共同应对地区及全球性课题。在外 交事务上加强对话,相互支持对方的和平发展,坚持通过对话和谈判处 理两国间的问题,决定密切高层交往和政治层面交流,建立两国领导人 互访机制,加强政府、政党、议会等各领域交流和对话机制。东亚的两个 大国,在全球一体化和信息化的时代,只有在外交上寻求重大利益与一 般利益上的一致性,进而构建和谐的大国关系,才有可能充分实现自身 的核心战略利益。 三、中、日确立战略互惠关系的意义 2010年 03期 金卡工程·经济与法 NO.03,2010 337 在经济全球化和区域经济一体化深入发展的大背景下,中日战略互 惠型关系比过去任何时候都更具有战略性和全球性意义。 1、对于解决地区性和世界性重大问题有积极意义 中国和日本是东亚和平的两大支柱,是东亚经济发展的两大动力, 也是推进东亚地区合作的决定性因素。日本是世界第二经济大国,亚洲 唯一的发达国家,中国是世界上的人口大国和经济发展最快的国家之 一,中国和日本在全球事务中都有重要地位,对塑造冷战后世界格局以 及促进和平、稳定和繁荣具有重要影响。经济全球化、亚太经济区域化 以及中日经济的互补性给予中日经贸关系发展以强大的推动力,中日密 切的经济相互依赖关系已经形成。 在 21世纪的今天,不论中国还是日本,都以亚洲的高度重新审视、 重新调整两国关系。中日第四份文件强调中日双方将在"不断增进相互 理解和相互信任,扩大互利合作"之余,使中日关系的发展方向与世界发 展潮流相一致,准确把握当今世界潮流及其变化,努力构筑适应世界潮 流的两国关系。 当前的东亚正处于由一种格局向另外一种格局转变的历史关键时 期,新兴大国之间在国际事务中的影响力和领导权的竞争无疑是客观存 在的。中日战略互惠关系的确立,使得东亚地区有史以来第一次出现两 个大国谋求和平共存和共同发展的崭新格局。中日两国将加强协调与 合作,共同应对地区及全球性课题。共同致力于维护东北亚和平与稳 定,坚持通过对话和平解决朝鲜半岛核问题,实现朝鲜半岛无核化目标。 共同在开放、透明、包容等三项原则基础上促进东亚区域合作。中日作 为东亚两个大国为推进东亚地区合作和稳定而加强协调与合作,东亚地 区才可能实现真正的稳定。 由美国次贷危机引发的华尔街"9.11"事件已蔓延至全球。世界经济 开始进入新一轮的调整期。在亚欧首脑会议(2008年 10月)期间,中日 领导人讨论全球金融危机,并同意加强现有的货币交换 方案 气瓶 现场处置方案 .pdf气瓶 现场处置方案 .doc见习基地管理方案.doc关于群访事件的化解方案建筑工地扬尘治理专项方案下载 ,为可能发 生的亚洲货币危机或者其他事情作更好的准备。正如媒体所评论,如果 日本和中国可以成功协作并为世界作贡献,那将有助于促进两国之间的 互信,从而帮助彼此相互打开心扉。 2、战略互惠关系符合中国致力于和平发展与国际合作、推动和谐世 界的国家战略 (1)有利于中国战略环境的改善。中国已经提出了争取到 2020年 使国民经济再翻两番的宏伟目标,全面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使得中国 比以往更加需要珍惜和平的国际环境。 当前的中国外交更加关注大国协调和地区利益,做负 责任 安全质量包保责任状安全管理目标责任状8安全事故责任追究制幼儿园安全责任状占有损害赔偿请求权 的大国。 中国改善与日本的关系,不仅对稳定与东亚地区周边国家的关系具有积 极意义,而且同时向周边及世界进行了友好的展示,表明了中国的力量 是良性的,是以一个足够强大和足够智慧的行为体,在改善地区及世界 秩序方面所采取的重要的政治主动。中日战略互惠关系的确立符合中 国这一战略利益,为自身发展最大限度地改善环境、减少阻力、降低成本。 (2)中日战略互惠关系的确立有利于缓和台海局势。美日同盟将台 湾问题列为共同战略目标之一,给中日关系蒙上一层阴影。中日间的第 四个政治文件明确了一个中国原则是中日政治互信的前提条件,有助于 营造中日间和谐的外交氛围,遏制日本以"中国威胁"为借口恶化两岸关 系。中日两国新型关系的确立及台湾政局的变化,成为两岸缓和关系的 机遇期。 3、有利于日本战略目标的实现 日本自冷战后国家战略转型的一大基本任务即实现"普通国家化"。 对日本而言,在当前的国际形势下,日本要想实现其安全观上的多元化, 不再单纯依靠美国的,从而实现中美日之间的三角战略,达到一定程度 的平衡,改善与中国的关系尤其重要。对于一向务实的日本来说,中日 战略互惠关系的确立,不仅有助于改善两国关系,而且有利于提升日本 的国际形象,有利于实现日本政治大国、普通国家的目标。 四、中日战略互惠关系面临的挑战 中日两国虽然确立了战略型互惠关系,也应该清醒地看到两国落实 发展这一关系所面临的挑战。 1、政治互信问题。目前中日关系的政治基础、民众感情和舆论氛围 还是相对脆弱的。由于中日战争的历史渊源,民间情绪仍然是敏感的问 题。为实现政治大国的目标,日本政坛的主体思路仍然是甩掉"包袱", 在历史问题上出现反复的可能性在所难免。另外,日本国内对中国日益 强大的戒备心理也难以在短期内消除。两国要实现全面的政治互信,依 然任重而道远,尤其是国民间的互信。日本只有从根本上正视历史,中 日全面的战略互信才会实现。 2、领土争端问题。中日两国作为两个海洋邻国,仍然存在一些领土 的争端,尤其在当今世界资源形势不容乐观的前景下,对战略资源的争 夺更加激烈。在东海问题上,目前是搁置争议,共同开发,某种程度上达 成了一定的妥协,然而并非一劳永逸,还存在一定的隐患。 在钓鱼岛问题上,钓鱼岛不仅有着有着重要的经济价值,而且其战 略价值也非常突出。长期以来,日本将钓鱼岛作为控制台湾和实施南下 扩张战略的前进基地。由于大陆与台湾目前分离的现状,使得钓鱼岛问 题的解决更加复杂化。可以说钓鱼岛问题不仅关系到中日两国的国家 利益,而且牵涉到两国的国民情绪、民族感情等方面的问题,具有超出一 般领土主权争议的内涵和意义,这些又增加了解决钓鱼岛问题的难度。 中日两国间存在的以上领土与领海争端,需要双方有高度的智慧。 这些问题解决的好坏与否不仅关乎两国未来的发展,也直接影响到东亚 地区和平与发展的大环境。 3、台湾问题 台湾问题涉及中日关系的政治基础,台湾问题有可能成为未来中日 矛盾和冲突的交汇处。台湾在整个亚太地区地缘战略环境中,战略价值 非常突出。美国海军部长詹姆斯.福雷斯特尔称台湾是未来太平洋的最 关键之处,谁掌握了台湾,谁就控制了亚洲大陆整个海岸。日本不会希 望中国过分强大,两岸的分离状态不仅有利于维护日本的安全利益、经 济利益和地缘政治利益,同时也可牵制中美关系的发展,有利于日本在 中美日三角关系中掌握主动权。同时,日本向来把台湾海峡看成自己的 生命线,是其南下东南亚、进入波斯湾、前往欧洲的必经之道。日本每年 在这条航线上的运输量达 5亿吨,其中包括日所需 90%石油的如和核燃 料的 100%。日本人认为,台湾如被日本以外的国家控制,就等于给日本 人的脖子上套上了一条可以随时勒紧的绳索。 2005年日美修订防卫合作指针并且实际上已将台湾纳入其合作范 围。日本政府强调"周边事态"不是地理概念,但从未明确不包括台湾, 这是中日关系中的一大隐患。《21世纪日本外交的基本战略》认为,"与 台湾关系发生变化是自然而然的事"。不难看出,日本不会改变利用台 湾问题牵制中国的战略目的,台湾问题仍是中日关系发展中的一个棘手 问题。 五、结语 可以说,中日战略互惠关系的落实已逐步开始。在中国遭受四川大 地震的灾难时,日本在世界上第一个做出反应,提供了大量的援助,拉近 了两国民众情感上的距离。2008年 8月份,福田还出席了北京奥运会 开幕式,表达了重视中国、热爱和平的意愿。 国家利益将最终决定国家的外交政策。继福田内阁之后的麻生内 阁与现任的鸠山内阁不会忽略此点。由于美国经济实力已经相对下沉, 大环境迫使日本政府重振日本经济的目光"回归亚洲","两条腿走路",即 一方面希望加强日本国内的经济发展,另一方面谋求与中国经济合作。 日本经济的疲软已经成为国民的心病,日本内阁要尽力保护日本经济免 受美国金融危机冲击,希望中国协助。而且,中日经济的相互依存度越 来越大,中国已替换美国成为日本最大的出口市场。在这种情况下,日 本政府要解决好日本的经济问题,就一定不能破坏中日关系。 中日战 略互惠关系将不会偏离既有的轨道。 参考文献: 【1】管一颖:关于中国的和平崛起。中国海洋大学学报(社会科学 版),2006年 06期。 【2】徐海燕:中日"战略互惠关系"与日本的国家战略选择。当代世 界,2008.7。 【3】赵磊:中日第四份政治文件对两岸关系的积极意义。两岸关系, 2008.6。 【4】王逸舟:《全球化时代的国际安全》。上海人民出版社,1999年 12月第 1版,第 465页。 【5】参见《现代台湾研究》。1998年第 3期,第 35页。 作者简介:崔吉燕(1984年-)女,山东新泰人,汉族,中国海洋大学法 政学院 07国际政治专业研究生。研究方向:东亚国际关系。
本文档为【中日战略互惠关系的形成及其面临的挑战】,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该文档来自用户分享,如有侵权行为请发邮件ishare@vip.sina.com联系网站客服,我们会及时删除。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下载需要: 免费 已有0 人下载
最新资料
资料动态
专题动态
is_085337
暂无简介~
格式:pdf
大小:26KB
软件:PDF阅读器
页数:2
分类:经济学
上传时间:2012-02-25
浏览量: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