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1城址词条

1城址词条

举报
开通vip

1城址词条考古学文化:代表同一时代的,集中于一定地域的,有一定地方性特征的古代人类遗存共同体。一种考古学文化,一般由若干性质、特征、年代相同的遗址组成,它们应属于古代某一特定的社会集团部落、部落联盟、民族等。 考古地层学的基本概念: 地层是地质学中的一个最基本概念,是指有一定时间和空间涵义的一切成层岩石的总称。考古地层学是借用地质学对地层的研究原理,在田野考古发掘中科学地取得研究资料的方法,也是考古研究中最基础的方法之一。 文化层形成的基本原理:地层层序律——新的再上,老的在下。 文化层的划分,主要依据土质,土色,包含...

1城址词条
考古学文化:代表同一时代的,集中于一定地域的,有一定地方性特征的古代人类遗存共同体。一种考古学文化,一般由若干性质、特征、年代相同的遗址组成,它们应属于古代某一特定的社会集团部落、部落联盟、民族等。 考古地层学的基本概念: 地层是地质学中的一个最基本概念,是指有一定时间和空间涵义的一切成层岩石的总称。考古地层学是借用地质学对地层的研究原理,在田野考古发掘中科学地取得研究资料的 方法 快递客服问题件处理详细方法山木方法pdf计算方法pdf华与华方法下载八字理论方法下载 ,也是考古研究中最基础的方法之一。 文化层形成的基本原理:地层层序律——新的再上,老的在下。 文化层的划分,主要依据土质,土色,包含物和遗迹现象划分地层。 叠压,打破,共从关系! 考古类型学:借用生物进化论和生物分类的原理,对考古发掘出土的遗物、遗迹。进行科学地整理、分类分析、比较研究的方法。当然,考古学中的类型学并非是生物学类型学的简单搬用,而是有着自身的特点。为区别起见,一般称为“考古类型学”,也叫“标型学”或“器物形态学”。原理:人类社会是不断地由低级向高级演进的,各种文化因素也是不断发展变化的,器物的形态也常常随之改变。因此,器物形态的稳定性是相对的,变化性则是绝对的;器物形态既具有历史阶段的稳定性,又具有明显的时代与文化特色。目的:考古类型学依据器物形态特征及其变化研究其演变的规律,进而判定遗迹、遗物的相对年代,确定与区分不同的考古学文化。 考古学文化区系类型论:区系类型的研究是建立在考古地层学和考古类型学研究的基础之上,宏观地进行遗址间、文化间、文化系统间比较研究的理论与方法。目的在于建立史前文化发展的基本时空框架体系。 1.文化区:考古学文化分布地理空间范围。 考古学文化区的划分,主要是依据考古地层学和类型学,对有关遗迹、义务的研究而确定的。 2.文化系统:即文化发展系统,只得是考古学文化的纵向发展过程。一个文化发展系统,一般是由若干有纵向发展关系的考古学文化构成。 3.文化类型:在一个考古学文化分布区域内,往往由于微环境条件的差异和邻近其他文化的影响,同一时期不同地域的文化遗存在主体因素基本一致的前提下,又表现出某种程度的差别。一种考古学文化的分布区域内,可分为若干个文化类型。 夏代城址的探索:河南登封王城岗发现的古城曾认为可能是“禹都阳城”。一般认为二里头遗址出现大型宫殿建筑,当时夏代重要的政治文化中心,或许就是夏代都城所在。 商代——郑州商城:位于河南郑州市,属于商代早期城址。城垣平面约略呈长方形,总面积约300万平方米。其性质或认为是汤都郑毫;或认为是“仲丁迁敖”的敖都。城垣系用版筑法分层夯筑而成的,断面呈梯形,残高1~6米,底宽约20米左右。 偃师商城:位于河南偃师尸乡沟,属商代早期城址。有人认为这里可能是汤都西毫。 殷墟:商代后期都城,据《史记.殷本纪.正义》:“自盘庚迁殷至纣灭亡,二百七十三年不更徙都。”宫殿区的位置在今小屯村一带,其西面有一条人工挖成的大濠沟。王陵区在侯家庄和武官村北一带,近年来在洹河北岸发现了安阳洹北商城,总面积超过400万平方米。初步判断该城的修筑年代早于商王武丁时期而晚于郑州商城。 西周 周原(岐邑):位于陕西岐山、扶风两县的北部。文王迁都于丰之前,这里一直是周人重要的政治、经济中心——岐邑。岐山凤雏建筑基址由影壁、前堂、后室、东西厢房组成的前后两进、东西对称的封闭式院落。在扶风的任家村、上康村、齐家村、庄白村、云塘村和岐山的董家村等地,发现有青铜器窖藏,出土了大量青铜器。其中,史墙盘共有铭文284字。 丰京与镐京:位于西安市西南的沣河两岸,沣西为文王的丰京所在,沣东为武王营造的镐京。在今长安区客省庄、张家坡等,发现有大量宫殿建筑、一般民居、制骨作坊、陶窑、青铜器窖藏和大批西周墓葬等。 琉璃河燕国古城:城址位于北京市房山县琉璃河镇董家林村附近。南部因大石河水泛滥而冲毁。城东部和东南部的黄土坡一代为墓葬区。城墙的修筑年代不晚于西周初年。在黄土坡墓地M253出土青铜器铭文中有“晏(燕)侯”。该城应为燕侯墓地,董家林古城应为燕国的始封地。 东周: 东周王城:位于河南洛阳市涧、洛二水交汇处。前771年,平王迁都洛邑,到前256年,周赧王为秦所灭,一直是东周王都所在地,史称王城。城北部发现有制陶、制骨、制石和冶铜作坊遗址;南部发现有两处大型建筑基址及板瓦、筒瓦、瓦当等建筑材料,似为宫殿区所在。 齐临淄故城:位于山东临淄市的西北部。周武王灭商后,封姜尚为齐侯都营邱。至齐献公元年(前859)始都临淄,到前221年齐被秦灭,此处都为齐都,延续600多年。大城:郭城。城内探出7条街道,皆与城门相接,南部可能是官署所在。小城:宫城。中心建筑为一高约14米,南北长约86米的夯土台基,被称为“桓公台”,当为齐侯所居。城南10公里的牛山一带,有《水经注》中所记的田齐威、宣、缗、襄王的“四豪冢”。 郑韩故城:位于今河南新郑县。平王东迁后,郑国由原来的封邑郑(陕西华县北)迁都于此。因是新建,称新郑。韩哀侯二年(前375年)灭郑,韩自阳翟(今河南禹县)迁都于此。新郑因前后为郑国和韩国所都,故称郑韩故城。西城:宫城,城内有夯土台基——梳妆台,是主要宫殿。东城:郭城,城内发现有许多铸铜、制铁、制骨作坊遗址。 赵邯郸城:位于河北邯郸市区及其外围,是战国中晚期赵国都城。赵经侯元年(前386年)自中牟(今河南汤阴)迁都于此,至前222年赵为秦灭,共历158年。宫城,平面呈“品”字形的三座小城组成,习称赵王城。西城有高达19米的“龙台”,当时主要宫殿基址。郭城,位于宫城东北部,其西南与宫城东北角相距约80米左右。“龙台”,南北长296米,东西宽265米,高达19米,是战国时最大的夯土台基。 曲阜鲁国故城,位于山东曲阜县城及其周围,是西周至战国的鲁国都城遗址。自周成王时,周公长子伯禽在此建都,至鲁顷公24年(前249年)楚灭鲁。城平面略呈圆角长方形,四周有城濠环绕。城内中部和中南部的周公庙高地分布有大型建筑基址群和夯土墙基,应为宫城所在。 魏都安邑:位于山西夏县西北的青龙河畔,是战国时魏国前期的都城。相传夏禹曾建都于此,故也称为“禹王城”。至前361年,魏迁都大梁(今河南开封)止。大城:属战国前期,当为郭城。小城:可能为与大城同时建造的宫城。西南部可能是秦汉时河东郡制。 燕下都:位于河北易县的易水河畔。前314年,燕昭王把都城从上都蕲(今北京附近,但具体位置不明)迁移于此,至前222年秦灭燕,方弃。东城是燕下都的主体,北部应为宫城,有许多夯土台基。南部是郭城。西城是后来为军事防守需要而增筑的附郭城。东城西北郊为国君和贵族墓葬区,有“虚粮冢”和“九女台”等大封土。 楚纪南城:位于湖北江陵县城北5公里处的纪山之南,故又习称为纪南城。楚文王元年(前689年)自丹阳(今湖北秭归东南)移都于此,称为郢,到楚顷襄王21年(前278年)秦将白起拔郢,郢作楚都达411年之久。总面积近16平方公里,城内中部偏南处是宫殿区,已探出宫城墙基和84座夯土台基。城西北为居民区,分布有密集的房址和水井400余眼。 侯马晋新田城:为以陕西省侯马市区西北部,晋国晚期都城新田所在地。春秋时晋景公自绛(今山西翼城东)迁都于新田,故也称为新绛,使用年代约为前585~前416年。在牛村和平望古城内发现有夯土建筑台基。牛村古城村南郊发现有铸铜、制骨、制陶作坊遗迹。东边的呈王古城东南郊发现有著名的侯马盟誓遗址。晋侯墓地在梁城县和曲泱县交界的北赵墓地,发现有大墓18座,出土有“晋侯苏钟”等重要文物。侯马盟誓遗址是春秋晚期晋国世卿赵殃同卿大夫之间举行盟誓的地方。发现有大量的约信文书——侯马盟书。盟誓时多杀牲、取血,然后将盟辞朱书在圭形玉或石片上,最后将牲畜和盟书埋于“坎”(坑)中。 秦都雍城:位于陕西凤翔县城南、雍水以北。秦国从德公元年(前677年)至献公二年(前383年)在此建都近300年,是东周时期秦国早期的重要都城。城内中部偏北的马家庄附近,发掘了一处保存较好的宗庙遗址。姚家岗附近曾发现64件铜建筑构件,清理出1座可藏冰的“凌阴”遗迹。城南10公里的三里原上是秦公陵园所在。马家庄宗庙遗址的三组建筑呈品字形排列,其中居中的一组坐北面南。前面中庭部分发现有178个祭祀坑。多数坑内遗存有人或牛羊骨。秦公陵园已探出多座大型墓葬,其中1号大墓已发掘墓室面积为59.4x38.45米,深24米,连同墓道通长300米,是目前已知最大的东周墓。 秦汉后: 秦咸阳城:秦孝公12年,前350年迁都咸阳,此前都城为雍城。位于今咸阳市东10Km处。宫殿主要位于窑店镇牛羊村一带。大型宫殿建于夯土台基之上为土木结构。布局至今不清楚,没有发现城墙。发现手工作坊、墓地。 阿房宫。“阿房”为陕西方言“那边”之意,无正式名称,未完全建成。位于西安市西北郊未央区古城村和阿房宫村之间。夯土面积上百万平方米。 西汉长安城:先修宫殿,后修城墙。高帝时修未央、长乐宫。惠帝时修城墙。武帝时于城西修建章宫、上林苑。王莽修明堂、辟雍、九庙于城南,宫殿区占三分之二以上。未央宫为最主要宫殿。长乐宫为太后所居。已发掘宣平门、霸城门。街道:八街九陌(街为南北向,陌为东西向)。东西九市,并非现在意义上的商业区、市场,而是手工业作坊区,为宫廷服务,发现铸钱、陶俑作坊。居住区:160闾里,主要位于东北角(取于《三辅黄图》),主要为高官宅邸。渭河北帝陵设有陵邑,迁富商豪强于此,陵邑因而成为主要商业区。百姓多居于城外。 特点:(1)、依地形,利用秦旧宫殿,并未严格按照礼制; (2)、政治中心,缺乏商业意义,皇权的产物。城中设施均为宫廷服务。 东汉洛阳城:西周初年设成周于此,东周时为都城。东汉都城是在东周都城基础上修建。北宫布局一直影响到明清时期。城中及城外的“市”已是用于商业贸易的地方。北靠邙山,南临洛河。所处地理环境便于成为商业都市。南北宫间有架设于空中复道。 三国两晋南北朝 曹魏邺城。在今河北临漳县,漳河东西横贯,划邺北、邺南两城。邺北:曹操封魏王,建都于此。后赵、冉魏、前燕建都于此。 邺南:东魏、北齐建都于此。 邺北:宫城位于北部正中。西北角,现仍存一些高台,可能是铜雀、金虎、冰井三台,也有军事作用。城呈东西向长方形,南三门,北二门,东西各一门。西部应为皇家禁苑、武库、仓库、马厩。东北部为官僚聚居区,称之为“戚里”。南部为居民区,包括一些政府属衙。 邺南:东魏始建,继承北魏洛阳城内城布局方式,南北向长方形,14个城门,近于邺北。 洛阳城。 东汉旧城基础上扩建而成。西北角建高台建筑——金墉城。城墙防御度提高,出现“马面”(如上图)。分宫、内、廓三城。内城为主体,分南北两区,北区正中有宫城,宫城南门到内城宣阳门间有铜驼街,为中轴线,两侧有重要官署。东阳门和西阳门间有大街横贯全城,分城为南北两区。城市商业都市特征明显。宫城位于北部正中之上位。显示帝王权威,成为后世典范。北魏修外廓城。经济、商业性质日益明显。北魏时有大量寺院,据《洛阳伽蓝记》记载有70多处。城内永宁寺最为重要,为当时规模最大的皇家寺院,修有木塔,为北魏洛阳城最高塔。 武昌城。 在今湖北鄂州市。 东西长方形,北临长江,四面有城墙,东西南三面有城壕。出土大量铜镜,应为当时铜镜制作中心。东南、西南角有大量铜炼渣和烧土。 建业:位于明南京东部偏南。东吴建都,后为六朝国度,现无明确资料。西临长江,东靠钟山,南有秦淮河。先秦礼制对城市布局影响减弱。因地势建城。 隋唐五代考古 长安:隋设大兴城,宇文恺设计规划。唐改名长安城。太宗、高宗作了扩充和修建。唐末被朱全忠拆毁。影响周边国家。宫城、皇城、外廓城。宫城、皇城居于外廓城北部正中。皇城无北城墙。里坊制,大坊开四门,小坊开东西二门。东、西市,各占二坊之地,有“井”字布局街道。西市多为外国商品交流场所,附近也居住有国外胡商。中国古代历史上规模最大的城市,人口上百万。八水绕长安。太宗修大明宫,高宗扩建后以之为听政处,修有宫墙,太液池;正殿含元殿,即听政处;麟德殿,接见外国使节之处。玄宗修兴庆宫,修复道,直通大明宫、芙蓉曲江池,为夹城的形式。曲江池是著名风景区。大量寺、观,如大明宫内老君殿。考古工作并为全面进行,只是局部发掘。复原主要根据文献和少量考古资料。影响世界,渤海国、日本、朝鲜。 洛阳: 规模仅小于长安,依自然地势建成,商业经济功能较长安更为显著,亦为宇文恺设计,隋炀帝修建。唐高宗后历代皇帝常住。有宫城、皇城,居于西北角地势较高之处,其东有含嘉仓,已发掘。里坊位于宫城、皇城东、南。文献记载有103里坊,平面近方形,有十字街道。设西、北、南三市,南市最大,但被洛河冲毁。宫城经过发掘,如应天门遗址,有左右双阙对称;武则天明堂遗址,圆形,居于工程正中,为主要宫殿;还有一些小型宫殿基址。含嘉仓有仓城,有大量粮仓,尚存有大量粮食,地下为主要储存形势。 扬州城:分大小两城。小城位于西北角高岗上,成“牙城”或“子城”。大城位于南侧平地,成“罗城”。棋盘式布局。里坊结构尚不清楚。城内有多条河流域瘦西湖,南方水乡城市特色。多处手工业作坊遗址,金属冶铸,艺术品。古河道,桥梁、木船。商业经济功能明显。州郡城市代表。 宋元都城 北宋东京: 南北东西要冲,出于商业经济考虑;南北运河;水陆交通方便。两座水门,专用通船。 取消里坊制、宵禁;沿街建房,店铺,按行业建造。 中轴线布局。三重城墙,宫城正中偏北;宫城外是旧城,或称内城,在唐汴州基础上修建;之外为新城,或称外城。宣德门、朱雀门、南熏门为中轴线,左右对称;多条河流穿越或经过城市,东西街道因而不规整,出现斜向街道。 修有多处人工园林。 主要军队集中于汴梁周围。 瓮城分内、外瓮城,外层有镝(或敌)楼,也称箭楼,后层称城楼,二层之间为瓮城;外瓮城较多见;城防建设登峰造极。 临安城:因山水地貌而建,并不严格规划,与南宋国家贫弱有关。 辽上京:分皇城、汉城两部分。皇城居契丹人,汉城住汉人——出于民族安全性考虑。皇城城墙至今仍有地面保留,南面已冲毁。布局严谨性差,宫殿区位于皇城中部。 辽中京城:全面发掘。 周长15400米,面积不大,比上京规整,受汉文化影响。 平面近正方形的长方形,分内城、宫城、外城三层。内城位于外城中央偏北,宫城位于内城正中偏北。 仿北宋东京而建,反映契丹族汉化。 金上京: 曲尺形,南北两城,表现出并未事先规划,而是后来逐渐扩建而成。军事功能最重要。 金中都:今北京城。 吸收汉族文化传统。 仿唐长安城。 南北中轴线,主要宫殿位于中轴线上。 商业性质明显,利用运河进行商业交通,设有水门,其中一门已发掘。 位于今北京市偏南,北半部进入今北京外城。 在唐幽州基础上建成,有部分里坊制,有部分沿街店铺、建筑,沿用唐代部分形制,并吸收部分宋代形制。 元上都: 平面整齐。 设置上有前后建设顺序,可能先建内城,位于东南角,其正中偏北有宫城。事前规划,学习汉文化。内城有南北向中轴线,两侧为官署。 外城在宫城北、西边加修,更具军事作用,有兵营遗迹,尤以西城明显。 北外城空地多,为园林区。 季节性政治中心,同时也是政治重镇,商业性质不明显,仅在城外有少量商业区。 内城东、南,外城西北角,设夹城。 城墙系夯土筑成,以石、砖包砌,保存较完好。 元大都:今北京市北部。 宫城、内城、外城三重。 内城位于城南中央,外城可能为后代逐步扩建。主要宫殿位于南北中轴线。继承宋都特点,无里坊制,以街道为中心,主要街道间有巷道(即所谓“胡同”)构成街道网络,为明清所继承,是明清北京范本。城内引河流和运河,建池苑,成为皇室及高官园林。引入之水发挥交通作用。大部分压在明清北京城下,破坏严重;北部情况稍好一点;全面发掘存在很大困难。为当时世界上最大城市,商业性质明显,可见于《马可.波罗游记》。 既是政治都市,也是商业都市。城墙有瓮城有马面。 郧县人:中国的直立人化石。1975年发现于湖北郧县梅铺杜家沟的龙骨洞 。包括4枚人牙,有上内侧门齿、下外侧门齿、上第二前臼齿和上第一臼齿,都是左侧的。总的形态与北京人的牙齿相似,只是尺寸要大些。共生的哺乳动物化石有嵌齿象、桑氏缟鬣狗和小猪等。其地质时代有可能早到早更新世。郧县人的时代比北京人稍早,或许属于早期直立人范围。两件完好的头骨化石的发现,轰动了世界古人类考古学界。通过对化石材料的研究与修复认定为直立人,命名为“郧县人”,其时代为中更新世早期,在80一一100万年左右。因为两件头骨化石标本空前的完好,它对人类的起源与发展具有很高的学术研究价值。 浙江嵊州小黄山遗址:位于浙江省甘霖镇上杜山村,遗址面积约50000平方米,是目前长江中下游地区距今9000年前后规模最大的聚落遗址。遗址出土的夹砂红衣陶器群、用于加工食物的石磨盘、磨石和储藏坑是其最主要的、最鲜明的特征,文化内涵不同于跨湖桥、河姆渡、马家浜文化,但可能存在一定的联系。经C14测定,其是浙江乃至东南沿海地区时代最早的新石器时代中期偏早的新石器文化类型;在一定程度上填补了之一地区在这一阶段的考古空白。该遗址的发掘对完整长江中下游地区新石器时代文化发展的序列、认识长江中下游新石器文化区系类型都极具价值。 嵊州小黄山新石器时代遗址距今已8000~10000年,它比河姆渡遗址还早2000多年,是河姆渡文化的重要源头,铁的事实首次证明曹娥江流域早在万年前就有先民生存繁衍。遗址出土的石刻人头距今年代在9000年上下,应是我国新石器时代遗址考古中发现的时代最早的石雕人首,具有很重要的艺术研究价值。 上山文化:浦江上山遗址代表了一种新发现的、更为原始的新石器时代文化类型,这种新颖的地域文化可以命名为“上山文化”。上山遗址位于钱塘江支流浦阳江上游的浦江县黄宅镇境内,已被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在已出土的文物中,有约80件陶器,大多数器型为大口盆。此外还出土了大量石球、石磨盘等。 六年前,浙江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发现了浦江上山遗址。经发掘证实,一万年前当地人就会种水稻,会用石磨棒和石磨盘磨稻谷脱壳。它将著名的河姆渡等史前文明上溯了3000年。在2005年,嵊州小黄山遗址发现了相同类型的文化遗存,证明“上山”下层文化类型不是孤立的,不少专家认为这种新发现的考古学文化可以命名为“上山文化”。 盘龙城遗址:中国商代前期城市遗址。位于湖北省武汉市黄陂区叶店乡杨家湾盘龙湖畔。面积约 1.1平方公里。遗址文化堆积的时代,上限相当于二里头文化晚期,下限相当于殷墟早期。城址兴建年代约在公元前15世纪前后,相当于商代二里岗期。它的发现对于研究南方商代文化面貌、城市的布局与性质、宫殿的形制及建筑技术,都具有重要的价值。1988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盘龙城遗址位于湖北省武汉市北郊、黄陂区西南的叶店。   遗址南临府河,北靠盘龙湖畔,建于水滨的高丘上,南北长290米,东西宽260米, 周长1100米,面积约75400平方米,整个遗址的面积约1平方公里,遗址的年代属于商代前期,距今约3500多年。城内的东北角,发现有三座前后并列,坐北朝南的大型宫殿基址,现在已经发掘了两座,在同一中轴线上,保存有较完整的墙基、柱础、柱子洞和阶前的散水,前面的一座宫殿是不分室的通体大厅堂;后面一座是四周有回廊、中间分为四室的寝殿,是重檐四阿顶式建筑。此两座宫殿的布局与文献记载的“前朝后寝”制度相符。从建筑的式样看,与文献中记载的“茅茨土阶”、“四阿重屋”也相吻合。   遗址的城外有约100万平方米的商代遗址。遗址的南面是居民点和手工业作坊,东西北三面均有商代中期的墓穴,发现有奴隶殉葬墓和大批精美的青铜器。 经过考古发掘,盘龙城遗址出土了数百件青铜器、陶器、玉器、石器和骨器等遗物,制作精美,花纹别致,特别是出土的铜圆鼎、铜锁、铜提梁卤和94厘米长的玉戈等,都是中国文物中极为罕见的珍品。 盘龙城遗址的发现,为研究商代的政治、经济、文化提供了宝贵的实物资料
本文档为【1城址词条】,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该文档来自用户分享,如有侵权行为请发邮件ishare@vip.sina.com联系网站客服,我们会及时删除。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下载需要: 免费 已有0 人下载
最新资料
资料动态
专题动态
is_229893
暂无简介~
格式:doc
大小:38KB
软件:Word
页数:6
分类:
上传时间:2012-02-25
浏览量: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