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元末明初松江文人的时代悲歌_试析王逢_邵亨贞的史诗

元末明初松江文人的时代悲歌_试析王逢_邵亨贞的史诗

举报
开通vip

元末明初松江文人的时代悲歌_试析王逢_邵亨贞的史诗 [作家作品研究] 收稿日期:2009-09-12 作者简介:崔志伟(1982-),女,山西太原市人,上海大学文学院博士研究生。 2010 年 1 月 咸阳师范学院学报 Jan.2010 第 25 卷 第 1 期 Journal of Xianyang Normal University Vol.25 No.1 元末明初是一个历经群雄战乱、时代剧变的历史 时期。元末至正年间相继爆发大规模的农民起义,使整 个国家处于战火纷飞、动荡不安的局势之下。松江于至 正十六年二月为张士诚攻占[1]272后,成为战乱中相对安...

元末明初松江文人的时代悲歌_试析王逢_邵亨贞的史诗
[作家作品研究] 收稿日期:2009-09-12 作者简介:崔志伟(1982-),女,山西太原市人,上海大学文学院博士研究生。 2010 年 1 月 咸阳师范学院学报 Jan.2010 第 25 卷 第 1 期 Journal of Xianyang Normal University Vol.25 No.1 元末明初是一个历经群雄战乱、时代剧变的历史 时期。元末至正年间相继爆发大规模的农民起义,使整 个国家处于战火纷飞、动荡不安的局势之下。松江于至 正十六年二月为张士诚攻占[1]272后,成为战乱中相对安 逸的地带。 士诚“持重寡言,好士,筑景贤楼,士无贤不 肖,舆马居室,多厌其心,亦往往趋焉”[2]62,且九峰三泖 的怡人景致,吸引了当时大批文人避祸于此。 当时松江文人杨维桢、袁凯、钱惟善、管讷等多 有悯时伤世之作,他们用笔墨 记录 混凝土 养护记录下载土方回填监理旁站记录免费下载集备记录下载集备记录下载集备记录下载 现实,感慨时事, 脆弱的心灵历经一次次如火般的焠炼。 而松江文人 邵亨贞①与寓居于此的王逢②所描写的诗作在当时颇 具代表性:邵氏作为南宋遗民的后裔③,有元一代晦 迹乡里,晚年凄凉备至,其诗作涉及自身凄凉的同时 兼述时事, 对当时松江社会状况与文人心态均有较 为细致的记述。 邵氏好友王逢,清代李慈铭《越缦堂 日记》 光绪十六年正月十一日的记载中曾对其有这 样的描述:“古今可称诗史者,少陵以后,金之遗山, 元之梧溪、明之梅村为最。 ”李慈铭将其与杜甫、元好 问及吴梅村相提并论, 其诗史地位可见一斑。 邵亨 贞、 王逢的史诗分别从不同的角度述及元明之际的 元末明初松江文人的时代悲歌 ———试析王逢、邵亨贞的史诗 崔志伟 (上海大学 文学院, 上海 200444) 摘 要:王逢、邵亨贞是元末明初的松江文人,其描绘时代变迁及个体心境的诗作折射出其 所生活时代的实况。 他们用真实而贴切的语言记录战争的惨烈、百姓的伤痛、自身的遭际、时局 的不堪,反映出陵夷剧变的社会情状与文人心态。 关键词:王逢;邵亨贞;史诗 中图分类号:I206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1672-2914(2010)01-0116-05 ① 邵亨贞,字复孺,以贞溪(清溪)自号,占籍华亭,其一生亦历经元明两朝。 陶宗仪《书史会要》卷七最早记述其生平,言: “邵亨贞,字复孺,其先睦(睦州,今浙江建德)人,徙居华亭,博通经史,赡于文辞,且工篆隶。”钱谦益《列朝诗集小传》载“入国朝, 为松江府学训导。 卒年九十三”。 《明史·艺文志》言其有《蚁术文集》十六卷,其中《蚁术诗选》八卷。 ②王逢,字原吉,号席帽山人,又号梧溪子,江阴人,历经元明两朝。年轻时即有文名,行台与宪司均推荐他,皆以病辞。著有 《梧溪集》七卷。 ③其祖父邵桂子,《正德松江府志》卷三十一《游寓》篇有言“宋咸淳进士,授处州教授,国亡,不仕”。 Tragedy of the Time of Songjiang Literati at the End of Yuan Dynasty and the Beginning of Ming Dynasty ———An analysis of poems by Wang Feng and Shao Hengzhen CUI Zhi-wei (School of Literature, Shanghai University, Shanghai 200444, China) Abstract:Wang Feng and Shao Hengzhen were Songjiang literati at the end of Yuan dynasty and the begin- ning of Ming dynasty.Their poems that described time change and individual frame of mind reflected the actual condition in which they were living.They made use of genuine and suitable language to record the intense misery of war, the agony of the common people, the encounters of their own, the deteriorating situation, which reflected the social status and the frame of mind of the literati after the dramatic decline of society. Key words: Wang Feng; Shao Hengzhen; epics 社会现实, 吟唱出一曲曲元末明初松江文人的时代 悲歌。 一 离乱之叙 元末大规模的农民起义声势浩大,然而连绵不断 的战火毁坏了大片的村庄、农田,也打破了正常的生 活秩序,对每一个普通的生命个体而言,其危害是不 言而喻的。 文人耳闻目睹,切身感受,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充 斥内心,故而诗作多反映战争的残酷、惨烈,黎民的 惊惧、伤痛:“一秋兵革竞纷纷,山下人家昼掩门。 昨 夜南邻鸡犬闹,又传吏过石壕邨”(邵亨贞《即景》); “皇天示兵象,胜地今蒿莱”,“安知非游魂,相视白骨 哀”(王逢 《秋夜叹》);“世降道沦丧, 盛年罕见之”, “盗寻寇马洲,鱼肉乎蒸黎”,“父擒子死难,家不得敛 尸”(王逢《义僧行》);“干戈纷未已,灯火寂无传”(邵 亨贞《辛丑早春,和颜仲逸新正试笔韵》)。 这些描写 战争苦难的诗作是对战乱年代的社会与黎民的情状 予以忠实而饱含悲情的记述, 是一首首荡气回肠的 史诗。 相对而言, 邵亨贞涉及战乱情状的史诗更擅长 概括性地描述,少述细节,以一种俯视的姿态宏观性 把握。 且看其诗: 江湖逢献岁,尘土各忘年。 天际凝烟没, 林梢霁雪悬。山川秖尚尔,风物顿萧然。鸟语 春声动,鱼浮水气还。 丰凶沿俗谶,治忽验巫 篿。 对酒亡新颂,簪花夫旧妍。 干戈纷未已, 灯火寂无传。阅世惊身老, 快递公司问题件快递公司问题件货款处理关于圆的周长面积重点题型关于解方程组的题及答案关于南海问题 诗让尔先。 (《辛 丑早春和颜仲逸新正试笔韵》) 人语荒村晚,船行逆水风。 平芜鸥外绿, 落日雁边红。奔走生涯拙,欢娱往事空。故园 看渐近,乔木有无中。 (《还家舟中口号》) 兵火何多难,人烟此独存。 鹤归城郭老, 龙去海波浑。废屋青山寺,斜阳锦树村。蹉跎 犹自任, 轩豁共谁论。 (《岁暮九山道中二 首》) 江海岁云晏,乾坤战未阑。 世途长恍惚, 吾道转艰难。陶径无成趣,庞门敢遗安。岂知 投老日,不厌远游冠 。 (《岁暮丁未》) 第一首中 “江湖”、“尘土”、“花”、“林梢”、“山 川”、“风物”、“鸟”、“鱼”、“酒”、“天际”等意象,从时 空变换的角度对时局做了概述, 以表达一种物是人 非之感。 “干戈”二句点题,其后紧接心态之变化。 第二首以“舟”为视点,进而简笔勾勒“荒村”、 “平芜”、“落日”的景象,今昔对比,为后面主旨作铺 垫。 “空”、“无”二字以实代虚,将心灵的虚空、荒芜用 实笔写出,可谓一箭双雕。 第三首采用总分总的结构模式。 首联先总括战 争的苦难,颔联、颈联用典型意象对首联颇有拓展, 意在深化,尾联从情感层面又总括,抒发感慨。 第四首前两联从大处着眼,描绘时事变迁,世道 艰难。尾联看似平静地客观描述,实则是诗人心灵的 泣歌。 邵亨贞这类诗中最具诗史意味的是这首 《官 塘》: 晓行犯霜露,驱车上崇冈。 四顾人烟稀, 日色浮苍凉。山家灶无突,炊烟满衣裳。出门 复风沙,老眼终昧茫。 父老为我言,时事殊可 伤。 此邦蕞是邑,右族侔金张。 粤从乱离始, 十室九丧亡。强壮殒锋镝,老弱委路傍。形胜 既改观,山川遂无光。 累累偷生者,榆景何由 长。 语罢长揖去,喟然面穹苍。 此诗叙事,既叙事件经过,又用力于细部描写,以“父 老”为叙述主体,寓主观于客观之中,善于剪裁,藏问 于答,在叙事中抒发悲伤的情怀,以实代虚,颇具老 杜风味,有很强的现实性。 上述诗歌均没有具体的针对某人或某事, 只是 对战争残酷,百姓煎熬的概述,给人一种整体性的感 受。 而王逢由于其在元末多次迁徙的经历: 据嘉靖 《江阴县志》卷十七载:“迁松之青龙江①,既又移居横 泖②,卜隐乌泾③。” [3]卷十七《乡贤》他的接触范围更为广泛, 对战争的感受更为具体, 故其史诗与邵亨贞颇有不 同,其更倾向于对具体事件的描述。 如果说邵亨贞史 诗是从面的角度横向记录的话,难么王逢的史诗则是 从点的角度纵向载入。 王、邵二人“纵”、“横”结合,对 元末战乱的时局作了互补性的描述。 至正二十七年(1367)四月,朱元璋派大将徐达 ① 王逢《梧溪集》卷三《赵待制画为邵台掾题》言“丁酉仲夏,予自梁鸿山复避地青龙镇”。 按:丁酉,时为元至正十七年。 ② 王逢《梧溪集》卷四下《今日何日》四首题后有言“留别青龙江诸名贵士友。 时甲辰九月,移居横泖”。 按:甲辰,时为元至 正二十四年。 ③ 王逢《梧溪集》卷四下《至正丙午三月廿八日,自横泖迁居乌泾,宋张骥院故居。 有林塘竹石,因扁堂曰俭德,园曰最闲, 得六首》。 按:丙午时为至正二十六年。 第 1 期 崔志伟:元末明初松江文人的时代悲歌 ·117· 进攻张士诚,《续资治通鉴》卷二百一十九载:“初,王 立中(当时松江太守)以城降,达就令守府事,即而命 荀玉珍代之。未几,达檄各府验民田,征砖甃城。鹤皋 不奉令,号于众以倡乱,众皆从之,遂结张士诚故元 帅府副使韩夏春、施仁济,聚众至三万馀人,攻府治, 通判赵儆仓猝不能敌,同妻子赴水死,玉珍弃城走, 贼追杀之,鹤皋自称‘行省左丞’,署旗以‘元’字。 ”既 而,葛俊攻破松江,擒杀钱鹤皋。 王逢诗作《赠沈氏雍、穆伯仲,杨铁厓传附》以个 人的遭遇来反映当时兵变的情状:“丧乱苦多门,私贤 尔弟昆,诗书三世泽,孝友一家邨。月细哀损抱,风高 骇鹿奔。 尚遗流矢痛,堪吊不堪扪。 ”其后小序言“丁 未夏四月三日,淞岛兵变,祸挻城邑,邑士沈腾氏,挈 妻孥走草野,二子雍、穆,守家庙不去,悍卒排闼入, 二子走,发二矢,穆中臂,雍中左髀,仆户外,卒复引 刃击其相背,穆以身障雍,跪诉曰:‘吾兄儒者,为乡 社师,不可杀。 某不才,请以代兄死。 ’兄亦诉曰:‘吾 弟力田养吾亲,不可杀,宁杀吾儒懦儿。 ’卒感而止, 曰:‘弟义兄友,杀之不祥’,遂两舍去。 ”此诗后序,注 出本事, 以兄弟情深的感人场面为切入点来进行诗 歌创作,使“松江之变”这一历史事件以鲜活的、血淋 淋的场面,更为具象的呈现在读者面前,更具有说服 力。 《题龚行可逃荒别后》是王逢为歌颂一位在战乱 中忍辱鬻身以养姑、儿的妇女所写的诗作。其诗前有 小序“丁未大侵,殍殣蔽野,当斯时,虽抱道之君子, 励志之丈夫,靡有不困厄者,若予里胡氏妇,举室危 亡之际,情有可矜者,因纪以诗曰……孰若鬻妾身, 仓卒乃得资,得资籴官米,可救姑儿饥……妾有赎归 日,镜有重圆时。 ”小序读来感人至深,在战乱之际, 一无助妇女的笃定、从容跃然纸上,且从另一侧面反 映了战争给百姓带来的苦难。其后诗作“困厄凶荒古 有之,诎身殉养妇堪悲”感叹胡氏妇的悲惨遭遇,亦 是对乱世灾难的愤慨。 二 酷政之诉 从政治上说,明朝建立之初,朱元璋将绝大多数 与张士诚有往来的文人、 在元朝供职的官吏及大批 苏州、松江、湖州无业者与江浙富户发往临濠(即朱 元璋的老家凤阳),对这一地区的文化、经济简直就 是一次毁灭性的打击。 当统治者残酷的法令付诸于 无助的民众时,便产生了灾难性的结果。邵亨贞家人 与王逢友人便是新王朝严厉政策的直接受害者。 从洪武初年到六年,短短的六年时间里,邵亨贞 的家庭发生了巨大的变故。 家庭成员接二连三的不 测,对诗人的打击一次胜于一次。先是长子邵克颖因 受馆人牵连,获罪入狱;时隔不久,次子邵克淳又被 谪往濠州,后丧生于此。洪武六年,其风光一时、曾为 翰林院编修、奉诏归娶、刘基曾为此事作诗以颂的佳 婿张宣,亦被贬谪濠梁,途中不幸身亡。 饱经国事沧 桑的花甲老人, 此刻所承受的是一次次如火般的内 心历练。 洪武初年,年迈的邵亨贞冒着严寒前往金陵,为 长子昭雪。 此事在其《蚁术诗选》所录的前往南京的 14 首诗歌之前的小序中有所描述:“戊申仲冬,儿颖 为馆人所连,得罪系狱。朋游咸谓必老夫叫阍乃可昭 雪,由是冲寒扶惫戒途,凡越旬始抵石城”。结果邵克 颖被遣戍颖上,与其天各一方。 “一朝坐斥逐,梦寐隔 千嶂。无家复贫病,曷异楚囚状。彷徨舐犊情,凄恻倚 闾望。 ”(《寄赠颍上县令车则明》)华发老人,本应享 受天伦之乐,可是邵亨贞却在此时与长子相隔千里, 只能在梦中相见,无助的老人只能日日倚门而望。 王逢作于洪武二年的诗歌 《题刘原正涉难录》, 亦载其朋友刘冠被迁至颖上之事。 洪武元年松江一 次侵占秋粮的案件, 使一百九十二户的人民遭到流 徙颖上的噩运。在前序中有言“己酉四月,松江里长, 以今元年没官秋粮,坐移易罪者,百九十二户,徙颖 上”,而其朋友刘冠亦在被徙之列,且作《涉难路》以 记“道途之艰,山川之险,与夫先代遗迹”。诗言“百室 馀千口,迁淮共惨凄。关山中道恶,母子万行啼。月黑 相邻虎,天青忽听鸡。 哀成涉难录,田里庆安栖”,诗 人伤其友,更伤这千余口百姓凄惨遭遇。 邵亨贞长子去世不久, 其被徙濠州的次子克淳 亦与之生死相别。 白发人送黑发人,此中悲慨,诗人 独自承受, 可谓凄凉至极。 邵亨贞于洪武八年有诗 《乙卯立秋日,客舍纪怀二十韵》,其小序言:“时长儿 克颖迁于颍水,幼儿克淳没于濠梁,故园凋落,残生 茫然,不能无感于天时也。 ”其诗有言“楚室囚仍系, 杀陆骨未收。音书惟堕泪,伏腊转添愁。霜露埋归辙, 关河阻去舟”。同年诗人又作《甲寅至日在横泖客舍, 忆存没二子》:“父子睽离骨肉寒, 每逢时序辄辛酸。 濠梁逝水声呜咽, 箕颍荒原路杳漫。 家庙蒸尝难备 礼,客乡寝食敢求安。 海隅两度逢南至,坐对梅花强 自宽。 ”诗人唯有“强自宽”才能继续生活,读来令人 潸然。 洪武九年,68 岁的邵亨贞前往澄江接回自己寡 居无后的女儿,想必其心中定在泣血。 “身老惮驱驰, ·118· 咸阳师范学院学报 第 25 卷 第 1 期 崔志伟:元末明初松江文人的时代悲歌 ·119· 情真易嗔喜。 生平儿女债,累及衰暮齿。 婚嫁虽粗偿, 生死那可拟。 逝者不复追,存者讵能已。 经营尽人事, 得失任天理”。 “吾生既若浮,老境复何止”,“何当绝纷 埃,放情好山水”(《逆旅中夜分枕上纪述,示舟中同行 者》),面对既成事实,诗人无力改变,诗中“婚嫁”、“逝 者”二句似在安抚悲痛欲绝的嫠居之女,又似在宽慰 自己早已血泪模糊的内心,“放情好山水”是一种极度 哀伤后的旷达,饱含浓郁的悲情色彩。 从经济上说,明初定田赋额,浙西税额有每亩二 三万石者,苏州、松江尤重,据《国榷》记载:“上(朱元 璋)恶吴民殉守张士诚,故重其科。时天下田租亩三升 三合五勺,苏松等至七斗五升。苏额元三十六万石,张 氏(士诚)百万石,明历减,尚二百七十余万石。 ”[1]585-586 明初施行的经济制裁不仅对江浙地区农业进行打 击,朱元璋“加意重农抑末” [4]41对工商业亦有较大的 限制。 王逢《题何妇黄氏卷》一诗即深刻而具体地揭 露了当时一普通商户所经历的惨剧: 江南枳花开,妾当飞望灾。 孝义由中心, 榜楚从百回。 古尝亡猿祸林木,今见青蝇憎 白玉。破铛尽殁气若丝,官曹尚拟夫刑赎。君 不闻:一鹰扬,百鸟亡;一犬走,百兔僵。 驺虞 麟趾周家祥。 (《梧溪集》卷五) 此诗前有小序,言松江蒲溪商人何某,“洪武初,罣名 ‘欺隐’,当没产。 既上官至,某货殖它郡,黄(何某继 室)独与诸老弱居”,既而官怒,毒打黄氏,“扶累百, 身无完肤,昏顿就毙”,官吏就此仍不罢休,进而“掠 姒”,又“掠其姑”,对何某的嫂子、甚至老母都进行无 情的鞭挞。当凶残的官曹拷掠婆婆时,黄氏用自己遍 体鳞伤的躯体护住婆婆,“黄方呻吟, 即狼狈起蔽翼 之,且告姑老不胜捶,力丐身代”。诗中“孝义由中心” 一句是作者用以表彰黄氏的,“破铛” 是对当时惨状 的记述。 最后诗人声嘶力竭地质问,亦是警告,愤怒 达到顶点。 三 故去之悼 历经种种,文人对新王朝的幻想彻底破灭,对朱 元璋的统治有诸多不满,甚至痛恨。现实的幻灭感往 往引发对逝去岁月的追忆,更有甚者,抒发对故国的 怀念之情,以此来慰藉自己绝望的心灵。 邵亨贞在明初出任松江府学训导, 这既是对祖 辈———南宋遗民的慰藉, 又是对朱明王朝汉族统治 的认同,当然这其中必定有其对新王朝的诸多期许。 “唐虞彼何时,长叹肝肺热”(《金陵》),邵亨贞企盼有 “唐虞”盛世,希望尽快结束百废待兴的局面,但新的 王朝是否会是太平盛世,诗人当时也持观望态度。紧 接着, 家庭成员在新朝政策下接二连三的不测使邵 氏彻底磨灭了自己的期望。 “世途多反手,友道绝投 胶。无复怀招隐,犹堪赋解嘲”(《贞溪寒望》),邵亨贞 看透世事,不再抱有幻想,将视野移向故去,追忆那 逝去的岁月。 如《春日横溪》: 对酒忘衰鬓,看花忆故园。 春光空在眼, 客路总忘言。老羡山林逸,愁嫌市井喧。周旋 从习俗,出处信乾坤。 “对酒”二句写诗人借酒消愁,回忆“故园”,故去的美 好一一呈现眼前。 但现实伤痛一次次鞭挞诗人的心 灵,“春光空在眼,客路总忘言”。 一个“空”字道出了 “故园”的虚幻性,往事已然成风,山林隐逸的悠闲只 能成为记忆。 诗人早年曾住在贞溪①。入明后,有怀念之作。如 《秋怀故溪》: 三泖西来花满园,衣冠人物小桃源。 风 流王谢今陈迹,燕子飞来只断魂。 (其一) 江上秋风吹客衣,芙蓉花老客思归。 荒 烟乱草斜阳外,梦绕前村旧钓矶。 (其二) “花满园”、“小桃源” 是对贞溪外观与内涵的界定,视 觉效果是鲜花满园,感觉效果是桃源胜境。 次句进一 步深化,“王谢陈迹”、“燕子断魂”使“故溪”的美更具 有历史感与神秘感。 “江上”二句颇有“悲秋”的意味, 诗人眼中的“芙蓉”已然老去,将自己视为“客”,故而 “思归”心切。后两句笔锋一转,又回到现实,现实的荒 凉触目皆是,刚才的回忆只是一场梦而已。 “宋世衣冠户,唐朝德泽门”[5]419 的家世背景,使 邵亨贞早年能够无忧地去享受生活美景, 其终元一 代,隐居不仕,较为悠闲自得。故而在入明后,历经世 事变迁,感受时事沧桑,愈发思念故去的生活,而现 实的苦难又常常提醒着诗人,揭露着伤痛。 王逢乃是布衣文人, 战乱中辗转流离的自身经 历,使其遍览人世百态,对时局的认识更加深刻。其以 胜国遗民自居,“平生气节诗千首,才非元亚甘刘②后” (《寄桃浦诸故知即事》)。 杨维桢《梧溪集序》言其诗 “悼家难,悯国难,采摭贞操、访求死节,纲罗俗谣与 民讴……诸篇,为他日国史起本,亦杜史之流欤”。将 王逢诗作与杜诗相提并论,并言其诗有“春秋”微言 大义的特质,可见对其评价之高。 元亡之后,王逢有 一系列悼亡诗作,追忆已逝的元王朝,以表哀思。 如 《无题》五首、《后无题》五首、《书无题后凡三首偶感 ①贞溪:地名。 是今上海青浦区练塘镇内小蒸的古称,因有横贯小镇的贞溪巷而得名,地处泖河西岸,较为偏僻。 ② 元、刘分别指元好问与刘因,二人在入元后,均不仕,被认为是遗民之典型。 ·120· 咸阳师范学院学报 第 25 卷 燕太子丹事》及《无家燕》等。 廿战群雄百战疲,金城万雉自汤池。 地 分玉册盟俱在,露仄铜盘影不支。 中夜马群 风北向,当年车辙日南驰。 独怜石鼓眠秋草, 犹是宣王颂美辞。 (《无题》五首其五) 首联首句先对元末群雄割据、 战争频仍的情境 做一描述,次句笔锋一转,言城池坚固不可摧毁,与 首句相对,意在突出城池之坚。 颔联用典,“地分”句 用汉高祖刘邦“白马之盟”①典,“露仄”句用魏明帝 迁承露盘②之典借汉亡喻元亡。颈联谓元顺帝离大都 北行,追忆往昔蒙元浩浩荡荡的南下情景。最后抒发 感慨,悲悯之情由衷而发。 钱谦益在《列朝诗集》中说其“前、后无题十三 首,伤庚申之北遁,哀皇孙之见俘,故国之思,可谓至 于此极矣。 ”[6]14还把王逢比作宋遗民谢翱,“呜呼,皋 羽之于宋也,原志之于元也,其为遗民一也” [6]14-15。 《书无题后凡三首偶感燕太子丹事》 亦是借古喻今, 言语隐晦,别有用心,是记录“洪武七年,遣元幼主之 子买里的八刺北归”之事,“此诗记其事,故有‘旧归 质子’及‘南风马角’之句。太祖封买里的八刺为崇礼 侯,故曰‘瀛封曾畀宋孤儿’也。 ”[7]2249 《无家燕》有 “众雏被焚荡,双翅亦敛揪”,“含情 盼鬼蝶,失意依训猴”,“昔本乌衣君,今学南冠囚。燕 燕何足道,重贻王孙忧”之句,顾嗣立《元诗选》此诗 后言“此诗为淮楚陷没诸藩王避难浮海而作。 ” [7]2207 王逢这些追忆故国的诗作, 不仅以诗化的语言 记录了史实,而且饱含深情,渗透出诗人凄凉孤寂的 情怀。 无论是邵亨贞对逝去美好岁月的回忆, 还是王 逢对已故元王朝的追悼, 其诗作中都蕴含一种浓浓 的悲情,是自由失却后难以名状的内心的悲吟,是对 逝去的内心呼唤,更是对现实的不满与感伤。 元明易代的社会变迁,陵夷剧变的世事沧桑,个 体命运的祸福无常, 构成元末明初松江文人创作的 主题。 而贯穿这一切的主基调便是“悲”,诗人恨战 争、悯黎民、惜自己、慨时事,而对现实却无力改变。 邵亨贞、王逢二人以“诗史”的形式记录自身及周边 发生的一切,真实而贴切,慷慨而悲凉,而其二人之 史诗创作又有所区别:《四库全书总目提要》 在对邵 亨贞文《野处集》作评述时,曾言“亨贞终于儒官,足 迹又不出乡里,故无雄篇巨制,以发其奇气”,虽是对 其文的评定,但以此来 总结 初级经济法重点总结下载党员个人总结TXt高中句型全总结.doc高中句型全总结.doc理论力学知识点总结pdf 其诗亦较为妥当。邵氏接 触面的狭窄,决定了其诗作的视野范围,其史诗多与 自身的遭际有关,是诗人自己内心感触的外现。陈敏 政《梧溪集后序》中言“(王逢)为诗舂容而激切,优柔 而慷慨”。 的确,王逢在战乱中频频迁徙的经历与自 身强烈的个性,以及元遗民的特殊身份,决定了其史 诗涵盖面更为广阔,言语更为激烈,批判更为外露与 深刻。 且王逢诗作的最大特点是往往有小序,“尝自 标题其微词奥义及人名、 地理之难晓者, 于各诗之 首”[6]476,其作用乃是“标其崖略,足补史传所未及,盖 其微意所寓也” [6]385,同时也使读者能更全面、深刻地 了解诗作背景,体味历史实况。在元末明初这一特殊 的历史时期,杨维桢、戴良等文人的史诗作品,多为 咏史之作,且大都秉承左思借史以咏怀的传统。本文 之所以拟以王逢、邵亨贞史诗为代表,是因为二者的 史诗作品,主要是对元明之际当代史的记述,从文人 的视角来感受时事,记录当时社会状况,在当时及后 世都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参考文献: [1]谈 迁.国榷(一)[M].张宗祥,校点.北京:古籍出版社,1958. [2]谷应泰.明史纪事本末(一)[M].北京:中华书局,1977. [3]嘉靖江阴县志.天一阁藏明代方志选刊:第 13 册 [M].上海: 上海古籍书店,1982. [4]徐光启.农政全书[M].长沙:岳麓书社,2002. [5]王 逢.梧溪集[M].台湾:台湾新文丰出版公司,1985. [6]钱谦益.列朝诗集小传[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3. [7]顾嗣立.元诗选:初集[M].北京:中华书局,1987. ① 《史记》卷九《吕太后本纪》有言“高皇帝刑白马盟曰:非刘氏而王,天下共击之”。 ② 魏明帝将长安汉宫的铜人承露盘迁至汉都,结果途中损坏。 此事见《裴注三国志》卷三《魏书》三。
本文档为【元末明初松江文人的时代悲歌_试析王逢_邵亨贞的史诗】,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该文档来自用户分享,如有侵权行为请发邮件ishare@vip.sina.com联系网站客服,我们会及时删除。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下载需要: 免费 已有0 人下载
最新资料
资料动态
专题动态
is_672465
暂无简介~
格式:pdf
大小:148KB
软件:PDF阅读器
页数:5
分类:
上传时间:2012-02-12
浏览量:1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