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八年级语文下册 11 敬畏自然学案 人教新课标版

八年级语文下册 11 敬畏自然学案 人教新课标版

举报
开通vip

八年级语文下册 11 敬畏自然学案 人教新课标版 11 敬畏自然 一、学习目标 1.感知文章内容,理清人与自然关系,体会作者的感情。 2.品味关键语句,理解语言中包含的哲理。 二、写作背景 大自然是美丽的,雄伟的高山,辽阔的草原,蔚蓝的大海,美丽的花园,繁华的都市。无不为人们所陶醉。大自然孕育最聪明,最美丽,最富有灵性的人类。人是大自然创造的奇迹,人类离不开大自然的庇护,大自然是人类的母亲,人类在她的怀抱中成长、繁衍、壮大。然而随着现代科技的进步发展,人类已渐渐远离了自然,地球上出现了越来越严重的生态问题。人类曾宣称要“征服自然”,而人类遭受到自然惩罚的...

八年级语文下册 11 敬畏自然学案 人教新课标版
11 敬畏自然 一、学习目标 1.感知文章内容,理清人与自然关系,体会作者的感情。 2.品味关键语句,理解语言中包含的哲理。 二、写作背景 大自然是美丽的,雄伟的高山,辽阔的草原,蔚蓝的大海,美丽的花园,繁华的都市。无不为人们所陶醉。大自然孕育最聪明,最美丽,最富有灵性的人类。人是大自然创造的奇迹,人类离不开大自然的庇护,大自然是人类的母亲,人类在她的怀抱中成长、繁衍、壮大。然而随着现代科技的进步发展,人类已渐渐远离了自然,地球上出现了越来越严重的生态问题。人类曾宣称要“征服自然”,而人类遭受到自然惩罚的现象却也屡见不鲜。 三、知识卡片 议论性 散文 散文的阅读技巧警察的散文五分钟的朗诵散文文学类文本阅读之散文写人叙事类散文阅读 :兼有议论文和散文的特点,既有观点的阐述,又富有文学色彩、讲究形象的语言、有浓郁的抒情成分和感情色彩。 [自主学习] 一、基础识记 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鲲鹏  蓬蒿    咫尺 深邃  狼藉 相形见绌   美味佳肴 二、整体感知 ★★1.作者为什么提出要“敬畏自然”? ★★2.“敬畏自然”的含义是什么? [课堂探究] (1) 问题探究 ★★1.为什么说“敬畏自然”就是“敬畏我们自己”? ★★2.为什么人类智慧在大自然面前不值一提?文中有哪些理由? (2) 精要阅读 人类的智慧与大自然的智慧相比实在是相形见绌。无论是令人厌恶的苍蝇蚊子,还是美丽可人的鲜花绿草;无论是令人望而生畏的星空,还是不值一提的灰尘,都是大自然精巧绝伦的艺术品,展示出大自然深邃、高超的智慧。大自然用“死”的物质创造出了这样丰富多采的生命,而人类却不能制造出一个哪怕是最简单的生物。就目前所知,人本身就是自然智慧的最高体现,是她最杰出的作品之一。人体共有一万亿多个细胞,这么多的细胞不仅能够相互协调,而且每个细胞都有着与众不同的特殊分工,每个细胞都有其特定的工作,绝对不会混淆,从而使整个人体处于高度有序的状态。在近百年的时间中,人体细胞尽管替换许多次,但这种秩序并不会改变。最不可思议的恐怕要数我们的大脑了,它使人有喜怒哀乐,还能够思维,能够理解、想象。大自然也很“懂得”美学原则,在创造每个事物以及我们身体的时候运用了各种美的规律,比如对称性、协调性等等,使人体、花朵等表现出难以形容的美。用尽人类的全部智慧,恐怕也难以造出这样的一个人来,让那一万亿个细胞协调工作,是人类的智慧所不能胜任的。 ★★1.请概括这段文字的主要内容。 ★★2.为什么说“令人厌恶的苍蝇蚊子”也是大自然的“艺术品”? ★★3.作者从哪些方面具体比较了人类智慧的“相形见绌”? ★★★4.学完本文,你对人与自然关系有什么新看法? [提升训练] (12分)黄土高原曾是秀美山川 ⑴位于黄河中游,地跨陕西、山西、河南、甘肃、青海诸省和内蒙古、宁夏两个自治区的黄土高原,在中华民族发展历史上曾居重要地位,被认为是中华民族的发祥地。 ⑵早在六七千年前,这一地区就出现了仰韶文化,发展了以彩陶为特点的光辉的彩陶文化。传说的中华民族的先祖——黄帝,就生活在黄土高原——今陕北的黄陵县。历史上的夏、周、秦、汉和唐代,都把都城建在黄土高原上,在这片土地上发展了灿烂的古代文明。 ⑶黄土高原作为中华民族的发祥地不是偶然的,是因为那时这里有着较好的自然环境。古代文献记载和考古发现的事实表明,古代黄土高原自然环境比今天要好得多。山地上生长着茂密的森林,树木既有松柏等针叶树,也有多种阔叶树大乔木,在沟谷中生长着由阔叶树形成的茂密森林。而在由厚层黄土堆积而成的黄土高原和黄土丘陵沟壑地上,既生长着大乔木,也生长小乔木以及种类很多的灌木。灌木成片连丛生长。还有面积很广大的天然草地,草本植物很茂盛。 ⑷在这样的生态环境中,栖息着多种草食动物,有成群的野鹿、野羊,数不清的野兔,还有虎、豹、熊等大型食肉动物。 ⑸这种自然条件为我们的祖先的生存提供了丰富的食物来源和生存环境。 ⑹在那是,土壤侵蚀的程度很轻。许多河流(包括黄河)含沙量比今天少得多。古代的黄土高原上许多河流被称为青河,这里的湖泊也很多。在今天的西安地区和关中平原,因湖泊很多,周代到汉代期间,白天鹅、野鸭等飞禽在众多湖泊中栖息,成为关中地区的一大景观。 ⑺从汉代以后,黄土高原的自然环境逐渐恶化。特别是从唐代以后,自然环境的恶化明显加重。 ⑻生态环境恶化一方面有自然原因,气候环境比古代要冷和变得干旱,但更主要的原因是人类对自然界的不合理利用。主要是人口的增加对耕地的需求,土地的开垦破坏了天然植被。天然草地、森林和灌木林一片片消失;另外,因建筑和燃料用材,砍伐森林,使天然森林的面积大为缩小。 ⑼植被破坏导致土壤侵蚀加剧。原先平坦的黄土高原变得破碎,进入一种广种薄收,越垦越穷,越穷越垦的恶性循环。最终导致土壤持水能力下降,许多天然湖泊消失,河流舍沙量增加,洪枯水位差增大的生态环境恶化、经济文化大衰退的结局。 ⑽唐代以前黄土高原地区处在全国经济文化中心地位,今天全国的贫困县有很大部分位于黄土高原地区 ⑾黄土高原生态环境的恶化表明,一个地区生态环境破坏很容易也很快,但恢复起来却很困难,也很慢,因为一定的自然环境是自然界经数万、数十万乃至数百万年的漫长时期逐渐演化的结果,人类可以在几百年的短时间内将其破坏。 ⑿今天,再将黄土高原绿化是极为艰巨的工作。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50年来,国家投入大量人力物力财力进行绿化和综合治理,虽然取得很大成绩,但距离根治还有很大距离。 ⒀只要按照自然规律,因地制宜,按不同地域和不同地形部位,选择合适的植物种类,按地域和地形部位合理地种植组合,并配合水利工程,将黄土高原治理成秀美的山川还是大有希望的。 ★★1.这篇文章以____________为说明顺序,以____________为主要说明 方法 快递客服问题件处理详细方法山木方法pdf计算方法pdf华与华方法下载八字理论方法下载 ,详尽地介绍了曾是秀美山川的黄土高原几千年来的演变过程。(2分) ★★2.第⑤段中加点的“这种自然条件”具体指:(3分) A.____________B.____________C.____________D.___________E.____________ ★★3.⑻⑼两段说明“人类对自然界的不合理利用”主要是指:(概括回答,不超过5个字)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2分) ★★★4.请联系实际,描写一处你所了解的环境恶化的景象。(5分)(要求:不许出现地名、校名及有标志性的建筑名称,若不可避免,请用××代替,不超过50个字)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 罗布泊,消逝的仙湖 执笔人:钱森 审核:八年级语文组 [课前导学] 1、 学习目标 1.了解罗布泊消逝的原因,感受并理解作者强烈的忧患意识; 2.体味文中语言的准确性和生动性,学习对比和引用数据的方法; 3.关注环境问题,培养学生 分析 定性数据统计分析pdf销售业绩分析模板建筑结构震害分析销售进度分析表京东商城竞争战略分析 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作者简介 吴岗,男,1976年10月生。现为中国农业科学院油料作物研究所助理研究员。1999年进入武汉大学生命科学院微生物遗传专业学习,毕业后考入中国科学院水生生物研究所师从朱作言院士攻读硕士和博士学位,从事鱼类分子生物学研究。 3、 知识卡片 1..罗布泊:蒙古语称“罗布淖尔”,意为“汇入多水之湖” 。它位于塔里木盆地东面,若羌县北部,原是新疆最大的湖泊,也是中国第二大内陆咸水湖。呈葫芦形,公元四世纪时面积为2万平方公里,1941年面积为3006平方公里,到1972罗布湖干涸时仅为450平方公里。 2.报告文学:从新闻报道和纪实散文中生成并独立出来的一种新闻与文学结合的散文体裁。它兼有文学和新闻两种特点。新闻的特点要求真实,文学的特点则要求艺术加工,讲究形象性、抒情性。 [自主学习] 一、基础识记 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或根据拼音写汉字。 罗布泊( ) 戈( )壁 张骞( ) 萧瑟( ) 栖( )息 干涸( ) 掘堤( ) 水泵( ) 裸露( ) 肋( )骨 和xù( ) 赞yù( ) 荡yàng( ) zhǐ( )尺 吞shì( ) 2.解释词语 咫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沧海桑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整体感知 ★★1.罗布泊过去什么样子,现在变成了什么样子?变化的原因有哪些?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文章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课堂探究] (1) 写作方法品析 ★★1.第7、8两段引述《汉 关于书的成语关于读书的排比句社区图书漂流公约怎么写关于读书的小报汉书pdf *西域传》和《亚洲腹地探险8年》中对于昔日罗布泊的描述,有什么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为了说明“悲剧并没有止住。同样的悲剧仍在其他一些地方上演”,作者使用了哪些说明方法?有何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作品语言赏析 ★★1.“罗布泊,一望无际的戈壁滩,没有一颗草,一条溪,夏季气温高达70℃。罗布泊天空中不见一只鸟,没有任何飞禽敢于穿越。”这段话中的“一棵”、“一条”、“一只”、“任何”和“高达70℃”等词语有何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那奇形怪状的枯枝、那死后不愿倒下的身躯,似在表明胡杨在生命最后时刻的挣扎与痛苦,又像是向谁伸出求救之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 作者情感分析 ★★1.第13段说:“盲目增加耕地用水、盲目修建水库截水、盲目掘堤引水、盲目建泵站抽水,‘四盲’像个巨大的吸水鬼,终于将塔里木河抽干了……”这里连用四个“盲目”有何用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从罗布泊消失的深层原因中,我们应该吸取哪些教训?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提升训练] 那条河流(16分) 我怀念那条河流。 远远地看,它就像一根孤独的琴弦绷在原野上,任风雨和岁月弹拨。 我是生长在它旁边的一双耳朵。当时我不觉得幸运,以为这音乐、这波涛的诉说、这不尽激情的灌注,都是理所当然的。以为这柳荫是理所当然的,洋槐洁白芳香的花絮是理所当然的,竹林里布谷鸟黄鹏鸟的啼鸣是理所当然的,两岸湿润的炊烟和歌谣是理所当然的。当时幼稚的心里,却有一个与生俱来的念头:这河流以及与它有关的一切,理所当然属于我们。 我在河湾里学会了游泳。我把蝴蝶的姿势、青蛙的姿势展示给水中的鱼;我仰躺在水床上,看天,在天蓝和水蓝之间,我是漂浮的梦。我捉螃蟹,石缝里小小的反抗弄疼了我的手,而它并没有多余的恶,小小的身体上全是武器,一生都在战争的恐惧里度过,最大的成功仅仅是防止过分的伤害。在横波河湾的时候,我遭遇过一条水蛇,小小的头昂着,更小的眼睛圆睁着打量陌生的天空,它也在不测的水里横渡它的命运。 我在竹林里制作了第一管竹笛,摹仿北斗的指法(它也是七个音孔),我在静夜里向身后的村庄和远方的岁月吹奏。 当时,我不觉得这一切都是奇迹,我不觉得我内心的水域,有一多半来自这河流的灌溉。我那浮浅、单纯、蒙昧的心里,以为这一切都是理所当然。我没有想过这河流会有断流的时候,我没有想过它似乎源远流长的水,是来自哪里?它的温柔碧波和浩然激流,是怎样一点一滴汇成? 带着它的涛声和波光,我湿淋淋地走了。我走到哪里,就把它带到哪里,我是它站起来行走的一部分,我的记忆里流淌着它的乳汁。 我仍然觉得它理所当然存在于那里,理所当然属于我,属于我们,而且永远。 年前回家,我愕然了。我再也看不到那条河流。横卧在面前的,是它干涸的遗体,横七竖八的石头,无言诉说着沧桑;岸上的柳林、竹林、槐林、芦苇荡都已消失,荒堆上,有人在埋头挖坑淘金;三五个小孩,在放一只风筝,几双眼睛一齐向上,望着空荡荡的天空,和那只摇摇晃晃的风筝。 我已找不到当年游泳的地方,那让我感到河水深度、照过我少年倒影、用蓝色的旋涡激起我最初诗意想象的地方,已被高大的垃圾堆覆盖。 我多想,我多想找到死去的源头,去大哭一场,让泪水复活这条梦中的河流。 这时候,才痛彻心肺地明白:天地间没有理所当然永远属于我们的事物。 理所当然,理所当然地去珍惜——这才是惟一属于我们的理所当然。 我们不过也是游荡于河流中的另一种鱼。我们不愿成为干鱼,但我们很可能要把自己折腾成干鱼。许多河流枯竭了,污染了。爱,枯竭了;我们内心的河床,不再是碧波倒影,而是注满了污水,堆满了垃圾。 我该怎样打开内心的纯洁水源,复活那死去的河流? ★★1.第3段有四个由“理所当然”构成的排比句,强调了“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心态。(2分) ★★2.结合语境,揣摩并解释下列加点词语的表达效果。 “我捉螃蟹,石缝里小小的反抗弄疼了我的手,而它并没有多余的恶,小小的身体上全是武器,一生都在战争的恐惧里度过,最大的成功仅仅是防止过分的伤害。” 两个“小小的”描写出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 ___ “战争的恐惧”、“过分的伤害”表现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 ★★3.结合全文,赏析划线句。 (6分) ①“远远地看,它就像一根孤独的琴弦绷在原野上,任风雨和岁月弹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 ②“我再也看不到那条河流,横卧在前面的,是它干涸的遗体,横七竖八的石头,无言诉说着沧桑。”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 ★★★4.结合上下文,谈谈你对下列句子的理解。(4分) “我们不过也是游荡于河流中的另一种鱼。我们不愿成为干鱼,但我们很可能要把自己折腾成干鱼。”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3 旅鼠之谜 执笔人:石桂荣 审核:八年级语文组 [课前导学] 1、 学习目标 (1)知识目标:体会本文的启示。 (2)能力目标:训练概括内容;体会作者将知识性与趣味性相结合的写作方法。 (3)德育渗透:激发对自然科学的热爱。 2、 作者简介 位梦华,中国科学院地质研究所研究员,1982年去南极,1993年独闯北极,深入到阿拉斯加北极爱斯基摩人聚居区进行了一个半月的综合性科学考察,成为直接与爱斯基摩人接触并交朋友的第一个中国人。1995年,担任中国首次远征北极点科学考察队总领队,胜利到达北极点。主要著作有《南极之梦》、《北极的呼唤》等。 3、 写作背景 旅鼠,是一种生活在北极草原的小动物,啮齿类动物,繁殖能力惊人。关于旅鼠有许多解不开的谜团。几个世纪以来,科学家们对此进行了大量研究,却一直没有什么进展或成效。传说,当旅鼠数量达到顶峰时,它们就会自发地集体迁移,奔赴大海自杀,只留下少数同类留守并担当起传宗接代的神圣任务。迪斯尼在1958年拍摄的记录片《白色荒野》中,就记录了 旅鼠成群结队地迁徙、最终跳海自杀的场面,配上了非常煽情的解说。这部奥斯卡获奖影 片影响深远,使旅鼠奔赴死亡之约的动人传说在西方家喻户晓。不过那部记录片的场面是伪造出来的。那部影片是在加拿大的阿尔伯达省拍摄的,那个地区并不产旅鼠。摄影组到北极地区向因纽特小孩买了几十只旅鼠,让它们在一个覆盖着雪的转盘上奔跑,从各个角度拍摄,剪辑后就出现了成千上万只旅鼠大迁移的情景。之后,摄影组把这些旅鼠带到悬崖上,希望拍摄它们跳到悬崖下的河中淹死的场面。不料旅鼠却不愿往下跳,在等了两天之后,不耐烦的摄影组把这些旅鼠赶下了悬崖,人为制造了跳海自杀。 本文标题“旅鼠之谜”指出了文章研究的对象和内容,而且有关什么的谜团、谜底之类的选材和角度很能激发读者的好奇心,促使读者来了解这一陌生的生物究竟有何奥妙。 [自主学习] 1、 基础识记 1. 给汉字注音或根据拼音写汉字。 徘徊( )( ) pì ( )美 幼zǎi( ) 挑衅( ) 迷wǎng( ) 收敛( ) 繁yǎn( ) 喃喃( ) ái xiǎn( )( ) 笃( )信 2.解释词语 媲美:  鼠目寸光: 道听途说: 3.整体感知 本文标题“旅鼠之谜”中的“谜”具体包括哪些内容? [课堂探究] 一、对本文内容的把握。 ★★1.请从丹尼尔的介绍中,把有关旅鼠的特点进行概括。(不超过50个字) ★★2.请把“我”在听故事的过程中的感情变化概括出来。 2、 对本文内容的理解。 ★★本文综合运用了哪些表达方式?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三、对本文语言的品析。 ★★“是的,这就是神秘莫测的北极旅鼠,人们研究了好几个世纪,却始终解不开它们的奥秘”,画线词语说明了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 四、对本文主题思想的理解。 ★★★学习本文你得到哪些启示。 [提升训练] 绿色塑料(13分) ①塑料问世后,即被人们广泛地应用到了几乎所有的领域。但是,在塑料应用极大地促进工农业生产发展,丰富和改善人们物质文化生活的同时,也带来严重的“白色污染”问题。塑料不会自行“腐烂”,如果塑料薄膜长期存在于田间,不仅妨碍耕作,而且破坏土壤自身的水肥及微生物平衡,对农作物生长造成不利影响。发达国家对使用后的塑料曾采用过掩埋、焚烧和回收利用等方法进行处理,但都存在这样那样的不足。为此,从20世纪70年代开始,中外许多科学家为解决“白色污染”问题,纷纷投身于“绿色塑料”——可降解塑料的研制。    ②所谓“绿色塑料”,并不是指绿颜色的塑料,而是指能够自行降解和再利用,不会污染环境的塑料。具体地说,就是指在一定使用期限内具有与普通塑料制品同样的功效,而在完成一定的功效后能迅速自行降解,与自然环境同化的一类聚合物。因为它对保护环境具有重大意义,所以被称为“绿色塑料”。     ③“绿色塑料”的品种很多,这里只介绍光降解型塑料、天然高分子型塑料、微生物高分子型塑料和转基因型塑料四种。     ④光降解型塑料是在聚合物中添加少量光敏剂生产出来的塑料。我国科学家从20世纪80年代就开始了对光降解型塑料的研制。中科院上海有机化学研究所和长春应用化学研究所研制的光敏剂及其光降解聚乙烯地膜,早在1995年就通过了技术鉴定,并在推广中证明这一技术已经成熟。光降解聚乙烯地膜在光照下,可分解成4×4平方厘米的碎片,即使以后不再分解长期存在于土壤中,也不会给土壤物化性能带来影响,对土壤养分造成破坏。     ⑤天然高分子型塑料是利用纤维素、木质素等天然物质,用化学方法制成的塑料。比如,日本工业技术研究院利用农作物下脚料,如豆秸等制成的可降解农用地膜就是其中的一种。这种天然高分子塑料地膜具有极好的透明度和伸展性,埋在土中只需数日,即可被微生物分解为二氧化碳和水,不会污染环境。     ⑥微生物高分子型塑料,是由一种叫真核产硷性细菌先在葡萄糖溶液中生产出生化聚酯,再经进一步加工生产出的生物塑料。德国格丁根大学的微生物学家通过对一种细菌的特定基因隔离,使植物细胞内部生成聚酯,再利用这种聚酯制成植物型生化塑料。这种塑料在细菌作用下也可分解成水和二氧化碳,不但不污染环境,而且还可用做肥料回归大自然。     ⑦转基因型塑料是由美国密执安州立大学教授索姆维尔等人研制的。他们利用生物工程技术,从一种叫做营养佳良产硷杆菌的土壤细菌中分离出生产塑料的基因,然后把这一基因转移到一种遗传结构墒单的油菜子属植物中,培育出一种适宜种植的名叫多羟丁酸的塑料植物.这种植物的叶、秆、根都能长出多羟丁酸颗粒塑料,用这种颗粒制成的塑料可以完全被降解。受索姆维尔研究的启发,美国密茨根大学的生物学家则干脆将这种塑料基因直接植入土豆和玉米之中,在人工控制下生长出不合有害成分的生物塑料.不久,人们就可以像种植庄稼那样大面积种植和收获塑料了。     ⑧目前,可降解型塑料大多还处在研究或试产阶段,距大规模推广使用还有一段时间,但科学家卓有成效的研究已经为人们展现出光明的前景。我们坚信,随着研究的加速进展,绿色环保塑料的新时代一定会很快到来。 ★★1.通读全文,说说文章围绕“绿色塑料”说明了什么内容。 ★★2.文中划线句子运用了举例子的说明方法,作用是什么。 ★★3.阅读第②段文字,根据自己的理解,给“绿色塑料”下一个定义。 ★★4.仔细阅读第⑤、⑥段文字,说说“天然高分子型塑料”和“微生物高分子型塑料”有什么异同。 相同:   不同:   ★★★5.请你结合本文有关知识,向一位正在使用普通塑料袋的人宣传“绿色”塑料袋的特点及使用意义,提高人们的环保意识。(2分) 14 大雁归来 执笔人:钱森 审核:八年级语文组 [课前导学] 一、学习目标 1.了解大雁的生活习性,体会作者对大雁的喜爱之情,理解本文主旨。 2.学习本文知识性、形象性、抒情性完美结合的写法,提高学生分析课文能力;揣摩语句,增强学生语言理解能力。 3.感受本文浓郁的抒情色彩,感受作者的爱鸟情怀,激发学生保护野生动物,保护环境的热情。 二、作者简介 《大雁归来》节选自《沙乡年鉴》,作者是美国著名环境保护主义者 利奥波德 。 [自主学习] 一、基础识记 1.给加点的字注音或根据拼音写汉字。 窥( )探 雾霭( ) 缄( )默 狩( )猎 沼( )泽 凋零( ) gù( )忌 滑xiáng( ) 2.解释词语。 目空一切: 二、整体感知 ★★1.作者对大雁进行了哪些方面的描写? ★★2.我们可以从大雁身上找到哪些“失去的东西”? [课堂探究] 一、 理解下列句子的含义。 ★★1.在这种每年一度的迁徙中,整个大陆所获得市从三月的天空洒下来的一首有益无损的带着野性的诗歌。 ★★2.向我们农场宣告不同季节来临的大雁知道很多事情,其中包括威斯康星的法规。 二、作者情感分析 ★★★作者对大雁倾注了哪些情感?从哪些语句上可以看出来? [提升训练] 蚯 蚓(12分)   ①蚯蚓,是一种环节动物,属质足纲寡毛目。   ②蚯蚓生活在土壤中,以腐殖有机物和泥土为食。凡经它吞入而排出的泥土均成团烂结构,增强了土壤中的透气性和透水性,而且它排出的粪便是一种良好的有机肥料,富有硝酸盐和钾盐,可改变酸性或碱性土壤,使其变成中性,对农作物的生长极为有利。因此,自古以来,蚯蚓就被人们誉为“耕耘能手”和改良土壤的“功臣”。   ③蚯蚓有惊人的消化系统,嗜粪肥和各种有机废物,除玻璃、塑料和金属外,其他垃圾它都“吃”,诸如蛋壳、香蕉皮、硬纸板或下水道中的污物,它都吃得津津有味,而且胃口也大得惊人。美国加利福尼亚州的一座蚯蚓养殖工厂,养殖了5亿条蚯蚓,每天吃掉垃圾200吨,并获得了大量的优质肥料。日本的一家工厂,每年处理木浆残渣需要40万美元,而购进125吨蚯蚓后,不仅及时清理了这些废料,还可以转而将蚯蚓粪便卖给附近的蔬菜农场,很快就收回了成本。所以,蚯蚓既是保护环境、处理城市有机废物的“主力军”,又是优质肥料的天然制造者。   ④蚯蚓含有很高的蛋白质和维生素,因而成为现代化畜牧业、渔业的优良饲料、饵料。近年来,人们把蚯蚓烹调成营养丰富的佳肴。将来蚯蚓有可能成为人类摄食的主要动物蛋白。   ⑤由此看来,蚯蚓确实是人类的挚友。由于蚯蚓神通广大,又具有分布广、适应性强、繁殖快、易管理等特点,很适合规模养殖利用,让它为人类造福。 ★★1.第②段加点的“其”指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 __ ★★2.文中第③段举美国加利福尼亚州的一座蚯蚓养殖工厂的例子有什么作用? 答: ★★3.第④段的说明顺序是__________________ __。 ★★4.说说第⑤自然段在全文的作用。 答: ★★5.文中用了哪些说明方法?试举例说明。 答: 15 喂,出来 执笔人:石桂荣 审核:八年级语文组 [课前导学] 本文是一篇科幻小说。文章设想地球上突然出现了一个无底洞,它可以容纳人类制造的一切垃圾,使人类的生产和生活没有了后顾之忧,于是城市的天空越来越美好,人们也可以心安理得地享受着无底洞带来的福利。然而,好景不长,随着先前抛进的小石子掉了下来,原来扔下的东西将重新倾泻回人间。显然小说采用了夸张和想像的形式,但现实中我们何尝不是凭着侥幸心理,依赖着这样那样的“无底洞”? 科学幻想是在现实基础上进行的合理想像,因此在学习中,可以引导学生到现实中寻找故事的影子,让他们自己探究作品有什么寓意,又有什么现实的针对性。另外,本文的情节特别是结尾很有特点,是一个循环式的结构,体现了作者“谁制造的祸害,谁去承受”的想法,阅读文章要注意把握。 [自主学习] 一、 基础识记 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哂( )笑   牟( )取   众目睽( )睽   棘( )手    铆( )钉 贪婪( )   履行( ) 2.解释下列词语。 众目睽睽: 莫衷一是: 不容置疑: 一视同仁: [整体感知] ★★快速阅读课文,把课文的主要故事环节概括出来。 [课堂探究] ★★★1.在小说的结尾,那奇怪的叫声以及那块小石头是从哪里来的?小石头掉下来以后,接下来可能还会发生什么? ★★★2.这个虚构的故事说明了一个什么道理? [提升训练](17分) 只是一个普通人 圣诞节的下午,大雪纷飞,一位老妇人在雪中踽踽独行。 一对年轻的夫妇谈笑风生,抱着满怀的圣诞礼物,他们没有注意到那位老妇人。一位母亲领着两个孩子,在前往孩子祖母家的路上匆匆走过,他们也没注意到老妇人。一位牧师右手拿着《圣经》神气十足地走过去,像一个全副武装的基督战士。然而,他的思维定格在神圣的事情上,并没有留意到她。 如果这些人注意一下,他们就会发现那个老妇人没有穿鞋,光着脚走在冰天雪地里。她双手紧紧地攥着没有纽扣、破旧不堪的外套衣领,抵御寒风。 到了汽车站,她停了下来,弓腰驼背,红蓝相间的围巾裹在头上。她在等候去市中心的会交车。一住绅士拿着一个看起来挺重要的公文包,在她边上等车,不敢靠得太近。毕竟,她可能会有某种传染病。一个十几岁模样的女孩也在等车,她看了好几次老妇人的脚,但什么也没有说。 公交车来了,老妇人慢吞吞地、费劲地上了车,坐在司机身后靠边的座位上。绅士和女孩都冲到了车尾。与老妇人坐在一起的男人坐立不安,抚弄着大拇指。 一个小男孩指着那个老妇人说:“快看呀,妈妈,那个老奶奶光着脚!”尴尬的母亲把他的手拽了下来说:“不要指着别人,蕾德鲁!那样不礼貌。”接着,她的目光投向了窗外。“她肯定有成年的子女,”一位穿着皮大衣的女士说,“她的孩子们该为自己的行为感到羞耻。”她有一种道德优越感,因为她把自己的母亲照顾得很好。一位老师坐在汽车的中部,扶着她膝上的礼物袋,对坐在她旁边的朋友说:“难道我们交的税还不够处理这种情况吗?”“人们应该学会存钱。如果她在年轻的时候存了钱,现在就不会受苦了,这是她自己的错。”一个衣着得体的年轻大学生补充说。 所有人都露出了满意的微笑,因为他们都发表了如此精辟的分析。 这些同胞对人漠不关心的态度,引起了一位善良商人的反感,他从钱包里取出一张崭新的20美元钞票,走过过道,上前塞进老妇人颤巍巍、满是皱纹的手中。“拿着,夫人.给您买双鞋。”老妇人点点头作为答谢。商人大踏步地走回自己的座住,对自己十分满意——因为他不是一个光说不做的人。 到了下一站,一个年轻人上了车。他穿着一件厚重的蓝夹克,脖子上还围着一条围巾,灰色的羊毛帽罩住了耳朵。一根线在他的帽子下绕着一直到耳朵里,与一个随身听连着,他的身体随着只有他自己能听到的音乐摇摆。付过车费后,他一屁股坐在一个靠过道的座位上,正好与老妇人斜对角。 但当年轻人瞥见老妇人光着的双脚时,他身体立刻停止了晃动,一下子僵住了。他的目光从老妇人那里移到了自己的脚上,他穿着一双崭新的、昂贵的名牌运动鞋。年轻人弯下腰,开始解他的鞋带。他脱掉了他抢眼的新鞋子,又脱掉了袜子,然后在老妇人面前蹲了下来。“夫人,”他说,“我看见您没穿鞋,那就把我的鞋给您吧。”慢慢地,轻轻地,他双手抬起老妇人那长着厚茧的双脚,把自己的鞋袜给老妇人穿上。老妇人使劲地点点头表示感谢。 汽车到了下一站。年轻人下了车,光着脚走在雪地里。乘客都涌到窗前,看看他光脚艰难地在雪地里走远。 “他是谁?”一个人问道。 “他一定是一位先知。”一个人说。“他一定是个圣人,”另一个人说。“他一定是位天使。”又有一人说。 但那个指过老妇人的小男孩说:“不,妈妈,我看得很清楚,他只是一个普通人。” ★★1.选文的标题有什么含义? ★★2.阅读选文后,在下面括号中补全故事情节。 老妇人赤脚走在雪中,无人注意—( )—→(   )—→年轻人赤脚下车,众人揣测赞叹。 ★★3.选文第1段画线句子有什么作用? ★★4.选文第9段画线句子是对人物的什么描写?有什么作用? ★★★5.请结合选文体会下面句子中加点词的表达效果。 但当年轻人瞥见老妇人光着的双脚时,他身体立刻停止了晃动,一下子僵住了。 综合性学习 科海泛舟 [课前导学] 1、 资料补充: (1) 我们身边的科学 1. 科学家造出终极织品丝线能盖摩天大楼用纤维编织的碳素大厦: 这是加州的建筑师Peter Testa设计的40层摩天大楼,整个结构不使用钢材,而是选用碳素纤维,用交叉织成的网格制成,其强度要比钢材高出许多倍。大楼的内部结构是完全开放的,只有电梯是一封闭的轴状空间。图中显示的是建筑模型。 2. 美国开发出只有拇指大小的太阳能电池板: 美国研究人员开发出了一种制造太阳能电池的新方法,即用并五苯高效地将太阳光转化为电能。研究人员认为,柔软、轻薄的有机太阳能电池板不久有可能给像微型电脑以及数码音乐播放器iPod这样的小型电子设备提供能量。 3.美国教授研究出空中汽车,没有翅膀也能飞行。 2001年,美国的莫勒驾驶他潜心研究的MX-400空中汽车轻松自如地奔驰着,顷刻,飞上了蓝天。他的这一创举被专家们誉为“汽车演变的里程碑”。 据了解,MX-400试用2年多来,它最高飞行时速超过了600多公里,比直升机快2倍,可载4人,飞行最大高度9000米,航程1500公里。遇上风雨交加,它也能畅行无阻,夜晚照样飞行,其飞行本领毫不逊色一般的飞机。可是飞机需要机场、跑道才能起降、飞行,而且每次乘客机需要提前1~2小时行驶去机场的途中和等候。而有了它,人们可以从家里直接出发,1~2小时能从上海飞抵北京。 4.50年来影响人类生活的十大科技发明: (1)电脑(2)因特网(3)手机(4)人造卫星(5)杂交水稻 (6)信用卡(7)电子通讯(8)数码相机(9)激光(10)数字电视 (二)中外科学家的事迹 袁 隆 平 袁隆平先生发明的杂交水稻技术,为世界粮食安全作出了杰出贡献,增产的粮食每年为世界解决了7000万人吃中国水稻育种专家,被称为中国水稻之父,中国工程院院士。1930 年9月7日生于北京。1953年毕业于西南农学院。先后任湖南省农业科学院研究员,湖南农学院、西南农学院教授等职。20世纪60年代初,开始致力于对杂交水稻的研究。杂交稻是选用两个亲本杂交所产生的第1代杂种稻,具有较强的杂种优势和增产潜力。 70 年代先后主持培育成功了南优2号等杂交水稻品种,1975年又研究出一整套生产杂交种子的制种技术,使杂交水稻得以大面积推广,比常规良种约增产20%左右。这是水稻育种史上继矮化育种后的又一次重大突破。为此他在1981年荣获中国第一个特等发明奖,1985年荣获联合国知识产权组织授予的金质奖章,1987年获 联合国 教 科文组织科学奖。1993年获美国布朗大学设立的菲因斯特饥饿奖。在国内外享有杂交水稻之父的称号。著有《杂交水稻》等。 霍 金 史蒂芬·霍金是英国物理学家,他用毕生精力研究黑洞普通物理学定理不再适用的时空领域)和宇宙起源大爆炸原理。他提出黑洞能发射辐射(现在叫霍金辐射)的预言现在已是一个公认的假说。他的研究工作在科学界远不及他的畅销书《时间简史》出名。他这本销售量达2500万份的畅销书对量子物理学和相对论作了大量介绍。 霍金患有严重的肌萎缩性脊髓侧索硬化症,行动困难,长年坐在轮椅上,于1985年动了一次穿气管手术,从此失去了说话的能力。1974年,他当选为英国皇家学会最年轻的会员;1979年,任剑桥大学卢卡逊讲座教授,这是牛顿曾经担任过的职位。 (三)科学名人的名言 1.邓稼先:物理学家,在核物理、理论物理、中子物理、等离子体物理、统计物理和流体力学等方面取得突出成就。 “我不爱武器,我爱和平,但为了和平,我们需要武器。假如生命终结后可以再生,那么,我仍选择中国,选择核事业。” 2.牛顿:伟大的科学家,经典物理学理论体系的建立者。 “如果说我比别人看得更远些,那是因为我站在了巨人的肩上。” 3.居里夫人:法国国籍波兰科学家,研究放射性现象,发现镭和钋两种放射性元素,一生两度获诺贝尔奖。 人必得要有耐心,特别是要有信心。 科学的基础是健康的身体。 4.爱迪生:举世闻名的美国电学家和发明家,被誉为“世界发明大王”。 天才那就是1%的灵感加上99%的汗水。 失败者的一大弱点在于放弃,成功的必然之路就是不断的重来一次。 [自主学习] 请每一个大组的同学按照以下要求,完成相应的资料搜集以及其他活动任务。 第一组:讲述自己第一次迷上科学的故事,与同学们交流分享。 第二组:根据书本P122页的第两则材料,尝试写一篇科学小品或科学童话。 第三组:查阅、搜索最新的科技成果,写一篇200字的说明性文字,向大家介绍。 第四组:与同桌合作,尝试进行一个小制作,展示制作成果并向大家作口头介绍。 第五组:与同桌合作,分正反两方,写出关于科学技术利与弊的辩论词。 [课堂探究] ★★1.为了普及科技知识,学校将开展“科海泛舟”主题活动,请你为这活动拟一条标语。 ★★2.你班响应学校号召,也开展了“科海泛舟”的主题班会,假如你是活动的主持人,请设计一段开场白(要求:至少运用一种修辞手法)。 ★★★3.按下面要求策划一个班级活动 方案 气瓶 现场处置方案 .pdf气瓶 现场处置方案 .doc见习基地管理方案.doc关于群访事件的化解方案建筑工地扬尘治理专项方案下载 : 活动主题: 活动目的(宗旨): 活动方案(写出三个): ★★★4.某班举行以“现代科技的利与弊”为话题的辩论活动,下面是正方同学的一段辩词: 正方:现代科技给人类带来了便利 商机无限的互联网大大加快了信息的传播和交流的速度,手机则是人类交流的科技产品,成为人们在亲情互动、商情信息、娱乐新潮的生活用品:电化教育则增加了学习的趣味,液晶电视、DVD、MP3进一步丰富了人们的文化生活。 如果你是反方主辩,你将怎样针对对方的论点和论据进行反驳,表达你方的观点和理由? [要求] 先摆出你方观点,再进行反驳。 反方: PAGE 1 用心 爱心 专心
本文档为【八年级语文下册 11 敬畏自然学案 人教新课标版】,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该文档来自用户分享,如有侵权行为请发邮件ishare@vip.sina.com联系网站客服,我们会及时删除。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下载需要: 免费 已有0 人下载
最新资料
资料动态
专题动态
is_666707
暂无简介~
格式:doc
大小:113KB
软件:Word
页数:0
分类:初中语文
上传时间:2012-02-04
浏览量: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