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内部审核检查表

内部审核检查表

举报
开通vip

内部审核检查表内审检查表 4.2.2 质量手册  质量手册的覆盖面是否完整?  质量手册中各过程的描述是否反映了组织所提供产品的特点? 4.2.3 文件控制  是否制定了形成文件的程序?  质量管理体系包括哪些?  文件是否符合组织的产品特点和质量体系要求?  文件发布前是否得到批准?文件的修订是否即使?修改后是否被重新批准?  识别文件现行修订状态的方法是什么?是否满足要求?  使用处是否得到有效版本的适用文件?  外来文件是否得到识别?发放范围如何控制?  保留作废文件的标识是否清晰? 4.2.4记录...

内部审核检查表
内审检查表 4.2.2 质量手册  质量手册的覆盖面是否完整?  质量手册中各过程的描述是否反映了组织所提供产品的特点? 4.2.3 文件控制  是否制定了形成文件的程序?  质量管理体系包括哪些?  文件是否符合组织的产品特点和质量体系要求?  文件发布前是否得到批准?文件的修订是否即使?修改后是否被重新批准?  识别文件现行修订状态的方法是什么?是否满足要求?  使用处是否得到有效版本的适用文件?  外来文件是否得到识别?发放范围如何控制?  保留作废文件的标识是否清晰? 4.2.4记录控制  是否制定了记录控制程序?  记录的标识是否清楚,检索是否方便?  是否规定了记录的保存期? 5.1管理承诺  最高管理者对建立和改进质量管理体系的承诺能够提供哪些证据?  最高管理者如何认识满足质量的要求和法律、法规要求的重要性?  最高管理者采取了哪些措施将满足顾客要求和法律、法规要求的重要传达给组织的成员?  组织的成员如何认识这种重要性? 5.2以顾客为中心  组织如何确定顾客的需求和期望?  将顾客的要求和期望转化为要求的方式是什么?  组织如何证实顾客的要求和期望转化为响应要求并得到满足? 5.3质量方针  最高管理者是如何认识质量方针的重要性的?  制定的质量方针是否满足标准的要求?  方针和目标的关系是否明确?  组织采取了什么措施传达方针?  组织各层次对质量方针的理解程度如何?  质量方针的平身和修改状态是否符合文件控制的要求? 5.4.1质量目标  目标的设定是否在相关层次上得到分解?分解是否适宜?  目标与方针给顶的框架是否一致?  目标是否具有测量性,测量方法是否明确? 5.4.2 体系策划  质量策划的输出是否形成了文件?  质量策划是否体现的体系的持续改进?  质量策划的更改是否受控?更改期间是否保持了体系的完整性? 5.5.1 职责和权限  对应组织体系各过程的职能,是否明确了相应的职责、岗位和权限?  部门和岗位的权限、职责和相互关系是否清楚、协调? 5.5.2 管代  管理代表采取了什么措施来实现自己的职责和权限,效果如何? 5.5.3 内部沟通  组织内部沟通方式/工具有哪些?  各类人员是否了解体系运行情况? 5.6 管理评审  最高管理者如何认识管理评审的重要性?  是否保存了记录?  评审的执行人、时间间隔、输入与输出是否符合标准的要求?  上次评审的改进措施是否得以实施?有效性如何? 6.1资源提供  最高管理者采取了何种途径确定所需提供的资源?  为满足实现质量方针和目标的要求提供了哪些资源?  提供的资源是否能够确保提供的产品达到顾客满意? 6.2 人力资源  组织是否识别了从事影响质量活动的各类人员的能力?  是否对人员的胜任情况进行了考核?人员的安排是否满足需求?  是否按需求安排了培训?  是否评价了培训的有效性?  员工的质量意识如何?  是否保持了适当的培训记录? 6.3基础设施  为使产品符合要求,组织提供了哪些设施、设备?  设施、设备是否符合实现产品的需要?是否得到了维护? 6.4工作环境  组织所处的工作环境条件是否满足要求,是否得到管理? 7.1实现过程的策划  是否确定的产品实现过程?  对产品实现过程是否形成了必要的文件?  对于没有形成文件的过程和活动,如何实施?  是否规定了相应的验证和确认活动以及验证的准则?  是否规定了必要的质量记录?  是否针对具体的产品、项目或 合同 劳动合同范本免费下载装修合同范本免费下载租赁合同免费下载房屋买卖合同下载劳务合同范本下载 编制了必要的质量计划? 7.2.1与产品有关要求的确认  组织如何确定顾客的要求?  强制性标准和法律、法规有哪些?是否实行了有效的控制? 7.2.2 与产品有关要求的评审  对产品要求评审的时间、内容和结果是否满足本标准的规定?  评审的结果和后续的跟踪措施是否予以记录?  产品要求更改后,相关文件是否被即使更改?相关人员是否了解更改情况? 7.2.3顾客沟通  组织对有关产品信息、咨询、合同或订单的处理(包括对其的修订)、顾客反馈、包括顾客投诉等方面与顾客的沟通做了哪些安排?  这些安排是否实施?  实施的效果如何? 7.3.1 设计和开发策划  组织对产品设计/开发是否进行了策划?策划是否符合产品的特点?  策划的输出是否形成了文件?是否包括策划的阶段、活动和职责权限?  对参与设计/开发的不同组别间的接口规定是否明确?是否进行了管理?沟通效果如何?  必要时,策划的输出是否随设计/开发进展而更新? 7.3.2 设计开发输入  输入是否形成文件?  是否即使评审了设计/开发输入的适宜性?  设计/开发的输入是否完整? 7.3.3 设计开发输出  输出文件有哪些?  输出文件在发放前是否得到批准?  输出是否满足输入的要求,如何证实? 7.3.4 设计/开发评审  在设计/开发过程中是如何体现系统的设计/开发评审的?  设计/开发评审的阶段、目标、参加人员是否符合策划规定要求?  评审中识别出的问题是否得到了解决?  评审记录是否包括了评审结果和跟踪措施? 7.3.5 设计开发验证  是否实施了验证?  验证活动能否确保输出满足输入的要求?  是否记录了验证结果和跟踪措施? 7.3.6 设计开发确认  是否实施了设计开发确认?  确定的时间\方法是否符合规定要求?  是否记录了确认结果和跟踪措施? 7.3.7开发更改控制  设计开发更改是否形成了文件?  是否对更改进行了评审?  实施更改前是否得到批准?  是否记录了更改的结果及跟踪措施? 7.4.1采购过程  是否规定了对供方的选择和定期评价准则,实施情况如何?  对供方的控制是否体现了采购产品对随后实现过程及产品的影响程度?  是否记录了评价结果和跟踪措施? 7.4.2 采购信息  是否清楚\明确的对待了采购产品的信息?  规定应该具备哪些采购文件?  采购文件发布前,是否对规定要求的适宜性进行了评审?评审的方式是否有效? 7.4.3采购产品验证  组织是否识别了对采购产品验证所需的活动?这些活动是否得到了实施?  当在供方现场实施验证时,是否在采购文件中做出了符合性要求的规定?实施情况如何? 7.5.1服务提供的控制  是否确实了服务运作的全过程?是否规定了相应的信息?包括必要的作业指导 关于书的成语关于读书的排比句社区图书漂流公约怎么写关于读书的小报汉书pdf ?  是否按规定要求实施了对服务运作过程的控制?  服务的设施\设备是否齐备,其测量能力是否满足所需的要求?  运作中设定了哪些关键过程?对其实施的监控活动是否满足规定要求?  运作过程中设定了哪些监控点,监控活动是否满足规定的要求? 7.5.2过程确认  组织规定了哪些特殊过程?  对这类特殊过程是否实施了确认和再确认?  是否对特殊过程的更改进行确认? 7.5.3标识和可追溯性  是否在服务运作的全过程对产品进了标识?  当有可追溯要求时,是否控制和记录了产品的唯一性标识? 7.5.4 顾客财产  对顾客财产是否进行了标识\验证\保护和维护?  当顾客财产出现问题时是否有记录?是否向顾客报告? 7.5.5 产品防护  在服务的全过程是否明确了需实施防护(包括标识\搬运\包装\储存和保护)的产品类别和要求?  产品防护的实施是否符合要求,是否有效? 7.6监视和测量装置的控制  是否对确保产品符合规定要求所需的测量和监控装置进行了识别?  是否培植了必要的测量和监控装置?  测量和监控装置的测量能力是否与测量要求相一致?  对监控和测量装置的控制是否满足标准中规定的各项要求?  发现测量和监控装置偏离校准状态时,对先前测量结果的有效性采取了哪些复评措施?  是否根据斧评结果采取了响应的纠正措施?  用于测量和监控的软件,在使用前是否进行了确认? 8.1策划  是否对保证质量体系运行所需的测量和监控过程进行了规定\策划和实施?  在测量\分析和改进活动中是否事业了统计技术?  监测和测量活动能否满足要求和实现改进? 8.2.1顾客满意  对顾客满意程度的信息规定了哪些收集和分析方法?  这些收集和分析方法是否适用?  组织是否按规定要求执行?  对顾客满意程度的分析结果对改进起到了哪些作用? 8.2.2 内审  是否制定了形成文件的程序?程序文件是否符合标准要求?  是否对内审方案进行了策划?  是否按规定要求实施?  审核人员是否具有独立性?  是否记录了社和发现的问题,是否即使采取了纠正措施?  是否对纠正措施进行了验证,效果如何? 8.2.3过程的监测和控制  是否明确了为满足顾客要求所必须进行的产品实现过程的测量和监控方法?  是否按规定要求进行了实施?  效果如何? 8.2.4产品的监视和测量  是否明确了在产品实现过程的哪些阶段需要进行测量和监控?  对测量和监控做了哪些规定?形成了哪些文件?  是否对产品特性按要求进行了测量和监控?  符合验收准则的证据是否形成了文件?是否表明经授权负责产品放行的责任人?  有无顾客批准放行产品和交付服务的特例情况?是否满足要求? 8.3 不合格控制  是否制定的程序文件?在文件中是否规定了对不合格产品的识别和控制?  是否明确了对不合格产品的评审方式?评审结果是否得到了实施?  不合格是否得到了纠正?纠正后是否对其进行了再次验证?  对交付和开始适用后发现不合格时,组织是否采取了措施?有效性如何?  是否明确让步处理需报告的场所/部门?让步处理是否向顾客和有关部门报告? 8.4数据分析  组织对哪些数据进行了分析?采用了哪些统计方法?  分析的结果提供了哪些信息?信息利用度如何? 8.5.1持续改进的策划  最高管理者如何认识持续改进?  组织策划管理了哪些持续改进的过程? 8.5.2纠正措施  是否知道了程序文件?程序文件是否包括了标准规定的要求?  是否对包括顾客投诉在内的不合格按规定的要求实施了纠正措施?  纠正措施是否有效?  重大的纠正措施是否成为管理评审的输入? 8.5.3预防措施  是否制定了程序文件?  程序文件是否包含了标准规定的内容?  是否识别和分析了潜在不合格?  实施了哪些预防措施?是否符合规定要求?对组织的改进是否起到作用?  是否保存相应记录?  重大的预防措施是否成为管理评审的输入? 4.2环境方针  组织的环境方针适合于组织活动、产品或服务的性质、规模与环境影响?  环境方针是否包括对持续改善和污染预防的承诺;  环境方针包括对遵守有关法律、法规和组织应遵守的其他要求的承诺;  环境方针是否为提供了建立和评审环境目标和指标的框架;  环境方针是否形成文件,予以保持,并传达到全体员工;  环境方针是否可为公众所获取,途径是什么? 4.3.1环境因素  组织是否建立了环境因素识别、评价和更新的程序?  环境因素是否全面?并评价出重大环境因素?评价方法是否适宜?  环境因素是否随着变化的了条件而更新? 4.3.2法规和其他要求  组织是否建立并保持了如何确定适用其活动、产品或服务中环境因素的法律和其他要求的程序?  组织获取这些法律和要求的渠道是否适宜?  是否建立和保持了适用于本组织的法律和其他要求的清单?  法规和其他要求是否全面和适用?  组织采取何种方法定期跟踪法律和其他要求方面的变化?  组织如何向员工传达有关法律法规方面的信息? 4.3.3 环境目标、指标  组织是否针对其内部每一有关层次和职能,建立并保持环境目标和指标,并形成了文件?  组织在建立与评审环境目标时,考虑因素是否全面(是否包括法律与其它要求、重要环境因素、可选技术方案、财务、运行和经营要求,以及相关方的观点等)?  环境目标和指标是否与环境方针一致?  环境目标是否适宜? 4.3.4 环境管理方案  管理方案是否规定了每一职能实现目标的职责?  管理方案是否规定了实现目标和指标的方法和时间表?  执行情况如何? 4.4.3 信息交流  组织是如何处理涉及重要环境因素的外部信息的?  是否形成记录?处理方式是否适当? 4.4.4 环境体系文件编制  体系文件是否包含了对环境管理体系核心要素及其相互作用的描述?  文件是否清楚的指明查询相关文件的途径? 4.4.6运行控制  对重要环境因素的控制程序是否有具体的规定,可操作性怎样?  对某些重要环境因素的活动,未制定相应的控制程序或作业指导书是否妥当?  实际的操作是否按运行控制程序的规定进行? 4.4.7 应急准备与反应  组织有哪些潜在事故或紧急情况,是否全部识别?  针对这些潜在事故或紧急情况,组织是否制定了相关的程序或应急计划加以控制?程序/计划是否完整、适用?  是否针对这些情况进行了演练?  组织是否发生事故或紧急情况?如发生,组织是否对应急准备与反应程序/计划进行评审与修订?  紧急应变演练计划是否包括所有职能部门的人员?人员训练是否充足? 4.5.1监测与测量  组织是否制定了有关监测测量的程序?  程序是否完整(是否对环境表现、有关的运行控制、环境目标和指标符合情况的跟踪信息进行记录)?  监测程序是否被有效的执行?  监测仪器/设备的保养情况如何?  是否定期评价组织对有关法律、法规的遵循情况?评价周期、方法等是否适宜? 4.5.2 不符合、纠正与预防措施  是否知道了程序文件?程序文件是否包括了标准规定的要求?  是否对不合格按规定的要求实施了纠正措施?  纠正措施是否有效?  是否识别和分析了潜在不合格?  实施了哪些预防措施?是否符合规定要求?对组织的改进是否起到作用?  是否保存相应记录? 4.6管理评审 PAGE 6
本文档为【内部审核检查表】,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该文档来自用户分享,如有侵权行为请发邮件ishare@vip.sina.com联系网站客服,我们会及时删除。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下载需要: 免费 已有0 人下载
最新资料
资料动态
专题动态
is_252395
暂无简介~
格式:doc
大小:35KB
软件:Word
页数:7
分类:企业经营
上传时间:2012-02-02
浏览量:2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