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诊 11 三焦辨证

中诊 11 三焦辨证

举报
开通vip

中诊 11 三焦辨证null第六节 三焦辨证 第六节 三焦辨证 null三焦辨证,是继叶天士之后,吴鞠通在借鉴六经辨证和卫气营血辨证的基础上,将风温、风热、温疫、温毒、冬温、暑温、湿温、秋燥等外感病的特点归纳为上焦证、中焦证、下焦证三大证候的一种辨证方法。 1.上焦病证 2.中焦病证 3.下焦病证 4.三焦病证的传变规律 一、上焦病证 一、上焦病证 温病由口鼻而入,自上而下。温邪犯肺以后,它的传变有两种趋向。一为顺传,指病邪由上焦传入中焦,而出现足阳明胃经的证候;另...

中诊 11 三焦辨证
null第六节 三焦辨证 第六节 三焦辨证 null三焦辨证,是继叶天士之后,吴鞠通在借鉴六经辨证和卫气营血辨证的基础上,将风温、风热、温疫、温毒、冬温、暑温、湿温、秋燥等外感病的特点归纳为上焦证、中焦证、下焦证三大证候的一种辨证 方法 快递客服问题件处理详细方法山木方法pdf计算方法pdf华与华方法下载八字理论方法下载 。 1.上焦病证 2.中焦病证 3.下焦病证 4.三焦病证的传变规律 一、上焦病证 一、上焦病证 温病由口鼻而入,自上而下。温邪犯肺以后,它的传变有两种趋向。一为顺传,指病邪由上焦传入中焦,而出现足阳明胃经的证候;另一种为逆传,即从肺卫而传人手厥阴心包,而出现邪陷心包的证候。 临床表现:微恶风寒,身热自汗,口渴或不渴而咳,午后热甚;脉浮数或西寸独大;邪入心包,舌謇肢厥,神昏谵语。 二、中焦病证 二、中焦病证 病温自上焦开始,顺传至于中焦,则见脾胃之证。由于脾与胃虽以表里相属,而其特性各有不同。故可见阳明燥热证与太阳湿热证。 临床表现:面目俱赤,呼吸息粗,腹胀便秘,口干咽燥,唇裂舌焦,苔黄或焦黑,脉象沉涩,为阳明燥热。面色淡黄,头胀身重,胸闷不饥,身热不扬,小便不利,大便不爽,舌苔黄腻,脉细或濡数,为太阴湿热。 三、下焦病证 三、下焦病证温病之邪,久羁中焦,阳明燥热,劫灼下焦,阴液耗损,津亦被劫,乙癸同源,肝肾受灼,故多为肝肾阴伤之证。但亦有“湿久脾阳消乏,肾阳亦惫者”。 临床表现:身热面赤,手足心热,口干舌燥,神倦耳聋,脉象虚大;或手蠕动瘈疭,心中大动,神倦,脉虚,舌绛少苔。 四、三焦病证的传变规律(1) 四、三焦病证的传变规律(1) 三焦病的各种证候,标志着温病病变发展过程中三个不同阶段。 上焦病证候,多表现于温病的初期阶段; 中焦病证候,多表现于温病的极期阶段; 下焦病证候多表现于温病的末期阶段。 其传变一般多由上焦手太阴肺经开始,由此而传入中焦,进而传人下焦为顺传; 如感受病邪偏重,抵抗力较差的病人,病邪由肺卫传入手厥阴心包经者为逆传。 四、三焦病证的传变规律(2) 四、三焦病证的传变规律(2) 传变取决于病邪的性质和抵抗力的强弱等因素。 如病人体质偏于阴虚而抗病力较强的,感受病邪为温热、温毒、风温、温疫、冬温。若顺传中焦,则多为阳明燥化证;传入下焦,则为肝肾阴虚证。 如病人体质偏于阳虚而抗病力较弱者,感受病邪又为寒湿。若顺传中焦,则多从湿化,而为太阴湿化证;传入下焦,则为湿久伤阳之证。 唯暑兼湿热,传入中焦可从燥化,也可从湿化;传入下焦,既可伤阴,也可伤阳,随其所兼而异。 四、三焦病证的传变规律(3) 四、三焦病证的传变规律(3) 三焦病的传变过程,虽然自上而下,也并不是固定不变的。有的病犯上焦,经治而愈,并无传变; 有的又可自上焦经传下焦,或由中焦再传肝肾的,这又与六经病证的循经传、越经传相似。 也有初起即见中焦太阴病症状的,也有发病即见厥阴症状的,这又与六经病证中的直中相类似。 还有两焦症状互见和病邪弥漫三焦的,这又与六经的合病、并病相似。
本文档为【中诊 11 三焦辨证】,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该文档来自用户分享,如有侵权行为请发邮件ishare@vip.sina.com联系网站客服,我们会及时删除。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下载需要: 免费 已有0 人下载
最新资料
资料动态
专题动态
is_050283
暂无简介~
格式:ppt
大小:27KB
软件:PowerPoint
页数:0
分类:
上传时间:2012-01-21
浏览量: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