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香港九龙寨城发掘简报

香港九龙寨城发掘简报

举报
开通vip

香港九龙寨城发掘简报 考古 � � � � 年第 � 期 � 本刊专稿 香港九龙寨城发掘简报 香港古物古迹办事处 关键词 � 香港 九龙寨城 清代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一�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香港九龙寨城发掘简报
考古 � � � � 年第 � 期 � 本刊专稿 香港九龙寨城发掘简报 香港古物古迹办事处 关键词 � 香港 九龙寨城 清代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一�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K o w l o o n w a l l e d 一 e i t y 九龙寨城” a n d “ s o u t h G a t e 南门” w e r e u n - e a r t h e d r o g e t h e r w i t h s o m e e e r a m i e u t e n s i l s o f d a i l y u s e . I n v i e w o f t h e h i s t o r i e a l s i g n i f i e a n e e o f t h e K W C , t h e r e m n a n t s o f S o u t h G a t e h a v e b e e n P r e s e r v e d i n 一 s i t u a n d , i n 1 9 9 6 , w e r e d e e l a r e d a s a l e g a l l y P r o t e e t e d m o n u m e n t . 九龙寨城 (以下称寨城)遗址位于香港 特别行政区九龙半岛东北部 , 面积约 3 万多 平方米 (图一)。 坐标为东经 114011‘ 16 ’, , 北 纬 22 ’2 0 ’ 0 0 ,, ; 香港地 图方格网 (H K G R ) 8 37600 E /8 2 140 0N 。 寨城依JJJ 而筑 , 北部海 拔高度为 36 .4 米 , 南部原地面海拔约为 6 .4 米。 寨城原靠近海边 , 南城墙距海岸仅 114011’ 1 6 ” E 黄大仙 香港 约 巧0 丈¹ , 昔以海路往来为主 。 20 世纪以 来九龙地区不断填海 , 其后更扩建启德机 场 , 寨城已远离海岸 。 20 世纪 90 年代九龙寨城 (当年惯称九 龙城寨)拆除及改建公园 , 香港文康广播科 古物古迹办事处 (古迹办) 于 1993 年 n 月 至 19 94 年 7 月对寨城进行考古发掘 , 发现 寨城的城墙 、 道路 、 排水沟 、 东门、 南门和房 屋等建筑遗存 , 并出土了一些瓷器等遗物 。 深水珍2旷20, 0 0 , , N 李攀渺万旺角 } 群翼 一 、 历史沿革马头围 } 九龙半岛尖沙崛 产口 口 鳄香港岛 ! 图一 位置示意图 1 9 世纪香港属广东新安县 , 1 6 6 8 年在 九龙地区建墩台并驻有守军 , 1 8 1 1 年九龙寨 城前的海滨曾建有一座炮台。鸦片战争后 , 被 迫割让香港岛 , 九龙半岛的战略地位更为重 要 , 清朝遂将官富巡检司改为九龙巡检司 , 1 8 4 6 年两广总督看英奏请兴建九龙寨城º 。 · 3 0 ( 总 510) · 考 古 根据有关资料记载 , 筑城工程于 1846 年农历十月初七开工 , 次年农历四月十八 日 完工 。 城高一丈三尺 , 东南西面城墙厚一丈 四尺 , 北面城墙厚七尺 。东 、 西两面共长六十 六丈 , 南面长六十九丈 , 北面长六十四丈。城 内东西长七十丈零七尺 , 南北宽三十五丈二 尺 , 内有官署、营房 、火药仓及军械库等» 。 第二次鸦片战争后 , 清朝在 1860 年签 订 <北京条约》, 割让九龙司地方 , 但仍保留 九龙寨城的管治权 。 1 8 9 8 年的《展拓香港界 址专条》亦 明文规定清朝对九龙寨城及其附 近码头的管辖权 。 但在 1899 年港英政府却 借故驱逐官兵并占领寨城 , 其后便颁布枢密 院令 , 正式将寨城并人殖民地¼ 。 1 9 4 1 一 1 9 4 5 年寨城城墙被完全拆毁 , 以作扩建启德机场 之用 。 二次大战后寨城违规建筑林立 , 直到 1987 年 , 中国与港英政府达成清拆寨城的 协议 离婚协议模板下载合伙人协议 下载渠道分销协议免费下载敬业协议下载授课协议下载 , 并于原址兴建公园 。 二 、 考古调查与发掘 为配合清拆工程九龙寨城的考古项 目 分三期进行的 。 第一期是 1993 年 n 月 20 一 2 4 日 , 开探沟 T l 、 T Z 、 T 1 0 A 、 T 3 和 T 4; 第二期是 同年 12 月 28 日至次年 1 月 14 日 , 开探沟 T ZA 、 T 3 A 、 T 7 、 T 7 A 、 T 14 、 T 15 等及 T 4 的部分扩方 ; 第三期是 1994 年 5 月 31 日至 7 月 1 日 , 集中发掘 T 4 和 837 600B 837700E 美美东村村厂厂众15。。NNN一一/ ///////二二) 一/// 日日一汁汁扮扮1。·___ , ,少少少}}} \ 、r ZZZZZZZ他他他户讨讨认认 图三 T 4 西壁地层堆积图.地表层 2 .钢筋混凝土层 3 .红褐色粘土层 4 .黑 灰色砂土层 T S 两条探沟的再扩方部分(图版肆 , 1 ) 。 三 期共发掘 了 12 条探沟及扩方部分 , 面积 672 平方米(图二)。 考古工作是与拆除寨城 工程同期进行的 , 采取了机械挖掘建筑废料 和填土后 , 人工清理建筑遗迹和文化堆积。 考古调查时 , 原 计划 项目进度计划表范例计划下载计划下载计划下载课程教学计划下载 发掘 巧 条探沟 (T l一 T 1 5 ) , 后因确定有些探沟的位置不会 被公园工程破坏或在城的北部而没有发掘 , 因此总体已发掘的探沟编号并不连贯 。探沟 扩方部分因在原计划探沟邻近 , 发掘时就在 探沟编号后加 A B C 表示 。 田野记录是采用 系统发掘单元 (conte xt) 方法 , 按其出现的 先后次序编号及记录各个地层或单位 , 共计 有 159 个单元 。 各探沟的堆积层次简单并基 本相同。 现以 T 4 西壁剖面为例说明堆积的 基本情况(图三)。 第 1层:地表层 , 厚 25 一 50 厘米 , 是现代 建筑废料或因拆除工程需要而铺设的垫土 。 第 2 层 :钢筋混凝土层 , 厚 20 一 2 00 厘 米 , 部分地方水泥层较厚 , 属 20 世纪 50 一 70 年代的建筑物地基 。 第 3层 : 以红褐色勃土为主的填土层 , 厚 130一 2 0 0 厘米 , 无包含物 。 第 4 层 :灰黑色粉砂质土 , 含有少量沙 质赫土 , 厚 10 一 40 厘米 。包含物有清代至近 代的陶瓷 、 砖瓦碎片等 , 应是寨城废弃前后 的活动堆积。 在第 3 、 4 层之下发现墙基 、石板路和水 沟等遗迹 , 均叠压于生土之上 。 第 4层下为生土层 , 土质是红褐色赫土骨。 图二 探沟分布图 三 、 建筑遗存 发现的建筑遗存有墙基 、水沟 、 道路 、房 第 6 期 31(总 511) 屋 、南门及东门等遗迹 。 在 T ZA 、 T 3 、 T 3 A 、 T 4 和 T 5( 及扩方部分) 中发现有清代的南 城墙及城门墙基 , T 14 发现清代的房屋遗 存 , 在 T l 、 T Z 、 T 7 、 T 7 A 、 T 10 A 和 T 15 中则 未发现清代的建筑遗存 。 在 T ZA 、 T 3 、 T 3 A 、 T 4 和 T S 皆有石墙 基 , 以 T 3 和 T 4 中保存较多 。 T Z A 墙基的 底层是由 n 排花岗石板组成 , 各宽约 260 厘米 , 大致是南北向铺砌 。 T S 和 T ZA 应是 城墙的东南和西南转角 , T Z A 石板铺砌是 东南至西北 向。城墙内侧有一条宽 60 、深 30 厘米左右的红灰砂土结构的水沟 , 沟的两旁 都铺砌石边 。 水沟从寨城的东南角的 T S 可 连接到 T 3 、 T 3 A 、 T 4 至西南角的 T ZA , 其 穿越门楼处的水沟被石板盖住成为暗渠 , 门 楼和城墙底数处亦有暗渠 向外排水 (图版 捌 , 2 、 4) 。 寨城南部的 T ZA 、 T 3 、 T 3 A 、 T 4 、 T S 均存有 由3 条石板砌成的路 , 排列十分 整齐 , 其位置应是城墙内的石板路 , 宽约 90 一 10 0 厘米(图版肆 , 3) 。 T 4 和 T S 探沟还 发现可能是城墙外的石板路 , 局部尚留有 3 图四 T 4 平面图 排石板 , 石板各宽约 35 一40 厘米。 在 T 4 和 T 5( 连扩方部分) 分别发现南 门和东门¾ , 简述如下 。 T 4 经多次扩方 , 包括 T 4A 、 T 4 B 和 T 4C , 总面积 233 平方米 。 发掘深度一般约1 米 , 最深处约 1.7 米 。发现大量花岗石结构的 城墙和以红色灰砂土筑成的排水沟等 。 T 4 中 部和西部尚存从城墙的基础到地面墙身的 石板和石条 。 T 4 中部可能是呈长方形城门 的门楼 , 门楼墙基用长度相若的石条砌成 , 石条一般打凿得较城墙的石板更为规整 , 平 均 厚度 25 厘米 。 城 门的 门楼 东西 长 约 11 .6、 南北宽约 7.5 米 , 四边均有墙体(图版 拐J , 3 ) 。 在城门外的台阶上发现 了 “九龙寨 城” ¿ 门额 , 旁有 “南门” 门额(图版捌 , l ) 。 城 门的中央有通道贯穿 , 门道 的西面有石墙 基 , 残存两层 , 上层是 3 排石条南北排列 , 下 层石条东西排列 。 门道的西边 尚有门臼 , 门 臼长 32 、宽 26 、高 34 厘米(图版伍 , 1 ) 。 门道 与城内的石板路在同一水平高度 , 比城外石 板路高出两级 台阶 , 每级台阶高约 15 厘 米 。按 1902 年平 面图 , 城门东西 侧均 有上 城 门 的楼梯 , 城门东 侧发 现 由双 层 石条 叠 放在 石 板上 , 石面朝上 部分 保 留 了 少 量的石灰痕迹 , 向北 的 石 面 较 平整 (图四)。 T S 及其 扩 方部 分 由于 紧 靠施 工 区 域 的 通道 , 未能规整 扩方 。 在 T S 内 发 现大 量 的 石 构遗存 , 其中包 · 3 2 ( 总 512 ) · 考 古 图五 T S 平面图 括城门、水沟和城内外的石板小路(图五 ;图 版肆 , l; 图版伍 , 2) 。 城门的墙基破坏严重 , 可见城门的北面墙体厚度约 1 米 (图版伍 , 3) 。 门道为东西向, 长约 7 、宽 3 米 (图版肆 , 2) , 仍保存一门臼 。 门道 两旁仍然有石板和石条 , 可能是 门楼两旁的墙体 。 门道与城内的 石板小路处于同一水平高度 , 比 城外的道路高一级台阶 , 高约 巧 厘米 。 在 T S 的西南和西北部各发 现三排花岗石板 , 宽 35 、 长 110 厘 米 , 应为城内通道 。 紧接 门道是以 红色灰砂土筑成的 “ U ”形水沟 , 宽 55一 7 0 、 深 15一 2 3 厘米 , 沟两旁 砌有石边 , 靠近门道约 3 米 的一 段为盖石板的暗渠 。 T 14 内有一处房屋遗迹 , 发 现一砖墙基 , 墙基在三级台阶之 上 。 台阶宽约 1.98 米 。 台阶之下 有一条石板铺的小路 , 向西通往 院落的大门 , 长 5、 宽约 1.05 米。 小路的两侧用单层较长的花 岗石 条作边 , 中间用 短 的花 岗石横 砌 。 做工及排列不整齐 , 偶见用青 出土遗物 最重 要 的是 2 件石 额 , 以及在第 4 层中出土的陶瓷器和 1 件残 玉器。 石额 2 件。 均 出自T 4 。 花 岗岩 。 1 件 第 6 期 33(总 5 13) · 长 220 、 宽 78 、厚 28厘米 。 额缘宽 7 、高 2 厘 米 。 石额中央从右到左有“ 九龙寨城 ” 4 个楷 关于书的成语关于读书的排比句社区图书漂流公约怎么写关于读书的小报汉书pdf 阳刻大字。 左右各有 快递公司问题件快递公司问题件货款处理关于圆的周长面积重点题型关于解方程组的题及答案关于南海问题 款 , 分别以楷体阴 刻在一凸起的长方形 内。 右侧 凸出的长方 形 , 长 50 、 宽 7.5 厘米 , 上刻 “ 道光二十七年 季春月谷旦” 竖行 11 字 ; 左侧凸出的长方 形 , 长 50 、 宽 21 厘米 , 题字 “ 广东巡抚部院 黄、 太子少保两广阁督部堂宗室首 、 广东全 省水师提督军门呼尔察图巴图鲁赖立 ” , 分 3 行 , 共 39 个字 。 另 1件石额 。 残长 94 、宽 T 3A : 16 , 敞口 , 浅腹 , 圈足 。 外饰草叶纹 , 内饰 弦纹。 口径 12 , 6 、 圈足径5.2、高 4 .3厘米(图 七 , 2 ) 。 T 4 : 2 2 , 敞口 , 斜腹。器表有“川”字纹。 口径 12 .4、圈足径 7 .4 、高 4厘米(图七 , 3 ) 。 青花盘 4 件 。 T 14 : 5 , 敞 口 , 浅腹 , 矮 圈足 。 外饰菊花及卷云 , 内饰菊花纹 。 口径 16 、 圈足径 7.4 、 高 4 .7 厘米 (图七 , 5 ) 。 T 4 A : 19 , 浅腹 , 矮圈足 。 釉色乳青 , 器底露 胎 , 器内印团菊纹 。 口径 18 、 圈足径 9 、 高 4 .2 厘米 (图七 , 6) 。 T 4 : 14 , 敞口 , 浅腹 , 圈 70 、厚 20 厘米 , 额 缘 宽 7 、 高 2 厘 米。 石额中央阳刻 “ 南门” 直书楷体 大字 , “ 门” 字下部 稍缺(图六)。 其他 遗 物均 出 自第 4层 , 瓷器 共 303 件 , 其中以 青花瓷器为主 , 有 17 7 片 , 占标本总 数的 58 .42 % ; 白 瓷 11 3 片 , 占总数 的 37 .29 % ; 青瓷 13 片 , 仅占总数的 4 · 2 9 % 。 主要器类 有碗 、 盘 、 碟和杯 等 , 均为日常生活 用品。 陶器数量较 少 , 只有 86 片 , 均 为炊煮器皿 , 器类 有盆和煲等。 青花碗 3 件 。 T 14 : 7 , 侈 口 , 弧腹 , 圈足 。 器 表有 “豁字” 及卷 云纹 。 口径 12 、 圈 足径 4 .6 、 高 5 .5 厘米 (图七 , 1) 。 {{{{{ . 一一一卫疆矍习习渊渊公‘曰‘‘卜一 —~州州州州 叠叠叠 }一一{{{{{ 图八 出土遗物 34(总 5 14) · 青花杯(T 14 : 2、 T S : 27 ) 3 、 4 . 青瓷匙(T S : 26\ T 5 ; 25) 5 .玉镯(T S : 24) 6 .青 花盒(T 4A : 20) 7 .陶煲(T 14 : 1) 考 古 足 。 口径 19 、 圈足径 11 、高 3 .2 厘米(图七 , 7) 。 T 4 : n , 敞口 , 浅腹 , 圈足。 口径 15 、 圈足 径 8 .2 、高 2 .5 厘米(图七 , 8 ) 。 青瓷碟 1件(T 3A :巧 )。 敞口 , 浅腹 , 圈足。 器身施满釉 。 口径 9、 圈足径 4 .5 、高 3.3 厘米(图七 , 4 ) 。 青花杯 2 件 。 T 14 : 2 , 圆直身 , 矮 圈 足 。 口径 5、 圈足径 5 、高 4 厘米(图八 , 1) 。 T S : 2 7 , 敞口 , 圈足 。饰草叶纹 。 口径 7 .2 、 圈 足径 2 .8 、高 3.8 厘米(图八 , 2 ) 。 青瓷匙 2 件 。 皆残 , 呈长椭圆形 。 T S : 2 6 , 柄残 , 直径 4 .8 、 残高 1.5 厘米 (图 八 , 3) 。 T S : 25 , 椭圆形 , 柄残 , 仅存匙部 。 直 径 5.2 、残高 2.5 厘米(图八 , 4) 。 青花盒 1件(T 4A : 20) 。 方形 。 饰卷 草叶纹 。 残长 9.5 、 宽 7 .9、 高 2 .9 厘米 (图 八 , 6 ) 。 陶煲 1件 (T 14 : 1) 。 带流及盖 。 直 口 , 微鼓腹 , 平底。 口径 11 .3 、底径 7 .5 、 高 14 .3厘米(图八 , 7 ) 。 玉镯 1件(T S :24) 。 墨绿色 , 横剖面 呈圆形 , 打磨光洁。 残 。 直径 5 、 肉径 0 .8厘 米(图八 , 5 ) 。 李浪林(第二 、三期)、 吴国强 、 马文光、 梁崇天 (第三期)、 孙德荣(第一 、 二期) , 田野侧绘由 李浪林 、孙德荣、吴国强 、姚金隆完成 , 照片由 封中石 、孙德荣拍摄 , 室内整理和绘图是李浪 林和姚金隆完成 。 发掘期间萧国健、 林业强 、 祖彼德(D r. D rew ett)夫妇 、 叶祖康 、何清显 、 丁新豹 、 林社玲 、 邹兴华、 陈玉禅、 李美桦 、 林 锦源等曾亲临工地指导并提供宝贵的意见 , 同时建筑署和地政署也提供协助 , 谨此一并 致谢 。 执笔者 李浪林 注 释 五 、 结 语 根据文献 、 历史照片及 1902 年的地图 可知 , 九龙寨城是依山而筑 , 城门不居 中 , 似 无护城河 。 九龙寨城发掘是香港首次在市区 范围内进行考古发掘 , 通过发掘基本了解寨 城原址的地下保存情况 , 即寨城的南部尚残 存城墙 、城门、靠近城墙的排水系统 、城墙内 外的石板路 、房屋等遗迹 。 由于此次发掘的重要发现 , 公园设计曾 作出多处相应的修改 , 以减少对地下遗址的破 坏 , 公园的命名亦由惯称九龙城寨改为九龙寨 城公园 。 1 9 9 6 年在古物咨询委员会的建议下 , 政府将寨城南门遗迹等宣布为法定古迹 , 还将 南门等遗迹原址进行保护并向公众开放。 附记:田野领队为招绍攒, 参加发掘的有 第 6 期 ¹ 刘蜀永:《割占九龙》第26 页 , 三联书店(香港)有 限公司 , 1 9 9 5 年。 º a . 萧国健: 《九龙城史论集》, 香港显朝书室 , 1 9 8 7 年。 b . 刘蜀永:《割占九龙》第 23 一 24 页 , 三联书店 (香港)有限公司, 1 9 95 年。 » 1 90 2 年的寨城地图见高添强 :(二十世纪前九龙 城地区史嘟 , 见《九龙城》第 54 页 , 三联书店(香 港)有限公司 , 2 0 01 年。 ¼ 刘存宽: 《租借新界》, 三联书店 (香港 ) 有限公 司, 1 9 9 5 年。 ½ 依据土力工程处所制的地质图 , 应是 Q a 的冲积 物(编号 11, 组别 H G M 20 , 1 9 8 6 年第 1版 )。 ¾ 同» , 19 0 2 年寨城平面图显示南门及东门的位 置 。 ¿ “九龙寨城” 石额上书 “道光二十七年季春月谷 旦” , 道光二十七年即为公元 1847年 , 季春月谷旦 是春季中的一个吉日。 石额题款的“广东巡抚部院 黄” 应是黄恩彤 (1801一 188 3 年), 字绮江 , 号石 琴 , 山东宁阳人 (黄三: 《汝南黄氏源撇 第 1一 2 1页 , 秀威信息 , 2 0 0 6 年 l月)。 “太子少保两广阁 督部堂宗室省” 为爱新觉罗看英 (1790一 18 58 年), 字介春 , 满州正蓝旗人。 “广东全省水师提督 军门呼尔察图巴图鲁赖” 为赖恩爵 (1795一 184 8 年) , 字简廷 , 新安县大鹏城人。 由于九龙海战中战 绩卓著 , 御赐 “呼尔察图巴图鲁 ,’( 满语 , 勇士之意 ) 称号 (赖济煌:《振威将军赖恩爵》第 1一 11 页 , 海 天出版社 , 2 0 0 5 年 2 月)。 ( 责任编辑 新 华) · 3 5 ( 总 5 15 ) · 考古 Archae。 10 g y 2 0 0 7 年第 6 期 本期要览 香港近年的考古发现与研究 自1997 年香港 回归祖国后 , 当地的考古工作得到进一步繁荣 和发展 , 与 内地考古学界的联系和合作也 日益密切 。 香港地区古代文化的发展序列已基本建 立 , 对各个时期的文化特征也有了初步认识 。 近年 , 香港 出现 了保护文化遗产的舆论浪潮与 群众活动 , 益见 回归后公众归属感和民族认同感的提高 。 香港南丫岛沙埔新村遗址发掘简报 2004 年 11 一 12 月 , 香港古物古迹办事处对南 丫岛榕 树湾沙埔新村遗址进行考古发掘 , 发现大量青铜时代的文化遗物和灰坑 、 柱洞等遗迹 , 另有 少量历史时期的遗物 。 自 20 世纪 30 年代在此发现古代文物后 , 该岛的文化遗存成为探索香 港古代文化的重点之 一 。 此次发掘为了解香港地区古代历史面貌提供了实物证据 。 香港九龙寨城发掘简报 九龙寨城建成于 184 6 年 , 2() 世纪 40 年代寨城的城墙被完全拆 毁 。 香港古物古迹办事处于 19 93 年 11 月至 1994 年 7 月对九龙寨城进行了考古勘察 , 发现 石墙 、石板路 、排水道 、 东门和南门等遗迹 , 还有两块分别刻有 “南门”和 “九龙寨城 ”字样的石 额及一些陶瓷用品 。 九龙寨城具有重要的历史意义 。 香港史前的自然资源和经济形态 根据出土的动植物遗存及同位素食性 分析 定性数据统计分析pdf销售业绩分析模板建筑结构震害分析销售进度分析表京东商城竞争战略分析 、 浮选 、 泡粉和植 物硅酸体分析的结果 , 可知香港史前的经济形态是多元的 。 在新石器时代晚期 , 香港已经出现 了栽培活动 。 今后要继续运用多学科综合研究的方法 , 分析香港不同类型 、 不同规模的史前遗 址所在区域的自然资源和经济形态的多样性 , 以及相关聚落模式和史前文化的发展状况 。 香港出土宋元瓷器的初步研究 香港出土的宋元时期的瓷器主要来自广东 、 浙江 、 福建和江西 等地 。 品种有青瓷 、青白瓷 、 白瓷 、黑釉器及青酱釉器 , 以青瓷和青酱釉器产品为主 。 出土的瓷器 器类 、 造型较单调 , 为外销生产的具有广东窑特征的器物在香港较少见 , 而且南宋晚期至元代 瓷器的地点 、 品种 、 器类减少 , 这与港口和瓷器贸易中心转移和广东窑业大大萎缩有关 。
本文档为【香港九龙寨城发掘简报】,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该文档来自用户分享,如有侵权行为请发邮件ishare@vip.sina.com联系网站客服,我们会及时删除。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下载需要: 免费 已有0 人下载
最新资料
资料动态
专题动态
is_260251
暂无简介~
格式:pdf
大小:4MB
软件:PDF阅读器
页数:10
分类:
上传时间:2012-01-20
浏览量:15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