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辽宁大凌河上游流域考古调查简报

辽宁大凌河上游流域考古调查简报

举报
开通vip

辽宁大凌河上游流域考古调查简报 辽宁大凌河上游流域考古调查简报 考古 2010 年第 5 期 ○调查与发掘 ·24(总 408) · 考 古 辽宁省文物考古研究所 美国匹兹堡大学人类学系 美国夏威夷大学 关键词 : 辽宁 大凌河上游 红山文化 区域考古调查 社区 KEYWO RDS : Liaoning Upper Reach of Daling River Hongshan Cult ure Regional Archaeo2 logical Survey Community ABSTRACT : In 2009 , t he in...

辽宁大凌河上游流域考古调查简报
辽宁大凌河上游流域考古调查简报 考古 2010 年第 5 期 ○调查与发掘 ·24(总 408) · 考 古 辽宁省文物考古研究所 美国匹兹堡大学人类学系 美国夏威夷大学 关键词 : 辽宁 大凌河上游 红山文化 区域考古调查 社区 KEYWO RDS : Liaoning Upper Reach of Daling River Hongshan Cult ure Regional Archaeo2 logical Survey Community ABSTRACT : In 2009 , t he instit utions f rom China and t he U . S. conducted t he first term of coop2 erative archaeological survey for“t he Liaoning Hongshan Period Community Project”. Based on t he p re2 sent t heory about t he social develop ment p rocess of Hongshan Cult ure , t his survey was an on2foot sys2 tematic regional survey aimed on figuring out t he scale and dist ribution feat ures of population in t he surveyed area during t he period of Hongshan Cult ure . The result s of t his survey suggested t hat at t hat time , t he community was composed of many administ rative areas which had interactive relations but t he high2developed communities wit h unified political and economic relations had not appeared. This survey is helpf ul for t he exploration to t he f unctions of rites and economy in social complexity . 经国家文物局批准 ,辽宁省文物考古研 究所和美国匹兹堡大学人类学系签订了为 期三年的合作研究协议 , 项目名称为“辽宁 红山文化社区项目” ( The Liaoning Hong2 shan Period Communit y Project ) 。项目旨 在运用考古学特有的野外调查技术与方法 , 重点研究红山文化遗存的分布规律 ,探讨其 社会组织结构与发展动力 ,关注人类发展与 生态环境的关系 ,深入了解早期复杂社会的 成因和发展过程。为此 ,双方组建联合考古 调查队 ,在辽宁西部的大凌河上游流域开展 系统性区域考古调查。 2009 年 5 月中旬至 7 月上旬 , 中美联 合考古调查队在大凌河上游流域开展了第 一季田野调查工作。调查区域以辽宁省喀左 县东山嘴遗址为中心 ,包括了大凌河两岸平 坦的冲积滩地、起伏平缓的高地以及地势较 陡的山区。调查区主要分布在大凌河西岸 , 总面积约 205 平方公里。其中主体调查区面 积约 200 平方公里 , 验证性调查区面积约 5 平方公里 (图一) 。现将此次田野考古调查的 学术背景、调查方法、调查收获以及初步研 究成果简报如下。 一、项目背景 新石器时代晚期 ,在广大的东亚地区兴 起了几个具有复杂社会特征的考古学文 化。它们相互独立又皆以粟作或稻作农业为 基础 , 包括黄河中游的仰韶文化、黄河下游 的大汶口文化、长江中游的大溪 —屈家岭 — 石家河文化、长江下游的崧泽 —良渚文化以 及辽河、大凌河流域的红山文化。严文明先 生称之为五大区块的主体文化 [1 ]。尽管这些 考古学文化的发展过程并不完全相同 ,但它 图一 调查范围示意图 图二 红山文化核心区和周边区的主要遗址与调查区 第 5 期 ·25(总 409) · 们都属于最初的一批以等级 制度 关于办公室下班关闭电源制度矿山事故隐患举报和奖励制度制度下载人事管理制度doc盘点制度下载 原则组织 起来的大规模群体 , 都可以笼统地称为酋 邦 ,是东亚地区早期社会复杂化的典型。 与其他四个考古学文化相比 ,红山文化 的社会复杂化进程个性鲜明。从规模巨大的 墓葬、礼仪建筑等考古发现来看 , 红山文化 复杂程度较高。但其中未发现大型的中心聚 落、巨大的围墙和壕沟 , 也没有属于精英阶 层的结构复杂的高等级居住建筑。红山文化 的发展动力可能是宗教和礼仪 ,而不是经济 和军事。 红山文化的考古工作起始于内蒙古东 南部的赤峰地区 ,突破在辽宁西部的朝阳地 区。经过多年的田野考古工作和深入研究 , 我们对红山文化以下几个方面的问 快递公司问题件快递公司问题件货款处理关于圆的周长面积重点题型关于解方程组的题及答案关于南海问题 有了 比较清晰的认识。 (一)红山文化的核心区 我们现在可以比较有把握地将从牛河 梁、东山嘴遗址到胡头沟墓地之间的区域认 定为红山文化的核心区 (图二) 。 牛河梁遗址是红山文化晚期阶段的中 心。根据最新的文物普查成果 , 50 多平方公 里的范围内分布有 40 多个遗址点。神庙、祭 坛、积石冢群形成了一个有机整体。牛河梁遗 址第一地点的主体是一个具有神庙性质的建 筑和一个大型平台 , 此外还有仓库性质的附 属建筑、祭祀坑、灰坑等 [2 ]。第二地点 [3 ]、第三 地点 [4 ]、第五地点 [5 ]、第十六地点 [6 ]均为积 石冢。这些积石冢或圆或方 ,规模巨大。尤以 第二地点积石冢规模最大、结构最复杂、随 葬品最丰富。第十三地点则很可能是一个具 有祭坛性质的大型建筑 [7 ]。 东山嘴遗址位于牛河梁遗址东南约 30 公里 , 坐落在大凌河西岸台地上 , 面对大凌 河开阔的河川和山口 , 居高临下 , 很有气 势。遗址北部是一个大型石筑方形基址 ,南 部有多个圆形石圈 ,出土了一批祭祀陶器和 玉器 ,尤其是陶人像令人印象深刻 [8 ]。 胡头沟墓地位于牛河梁遗址东北约 150 公里的 牛河东岸断崖上 [9 ]。此处发 现了一个红山文化大型积石冢、两座红山 文化墓葬 ,出土了 18 件玉器。在核心区内 , 除上述著名遗址和墓地外 , 在老虎山河调 查区 [10 ]、敖汉旗 [11 ]及朝阳地区最近的文物 普查中 , 还发现了较多的积石冢和祭祀遗 图三 赤峰调查区人口分布图 (为经平坦化处理 的人口地形图) 图四 赤峰调查区行政区图 ·26(总 410) · 考 古 迹。 核心区规模巨大的礼仪建筑和墓葬 ,让 人们感觉到红山社会高度的政治统一。只有 少部分人被埋葬在积石冢内并随葬精美玉 器 ,这些人必然有特殊的重要性。所以人们 普遍认为红山社会已经产生阶层分化。由于 玉器具有通神的属性 ,所以这些墓葬的主人 通常被认为不仅掌握神权 , 而且还掌握政 权。精雕细琢的玉器和数量众多、彩绘纹饰 丰富神秘的陶器反映了当时社会分工的细 化。玉器的雕琢和彩陶的制作需要高超的技 巧 ,只有少数人才能掌握。而为社会上层服 务的专业技术工匠队伍的存在 ,说明在红山 社会的经济活动中 ,日常生活用品的生产很 可能也已经专门化了。领导者通过礼仪或宗 教获得权力和财富 ,经济方面不同群体则因 社会分工的细化而互相依赖。 红山文化核心区的礼仪建筑、积石冢引 起了广泛关注和深入研究。但我们对核心区 内的日常生活遗存却知之甚少。例如 ,敖汉 旗西台遗址、兴隆沟遗址第二地点为小型环 壕聚落 , 房址为半地穴式 , 平面呈方形或长 方形 ,面积 20 平方米左右。灶坑位于房址中 央 ,窖穴分布在房屋外围 [12 ]。 (二)红山文化的周边区 核心区之外的周边区 , 关于红山社区 (communit y)的信息就丰富得多。相关考古资 料主要来自内蒙古东南部的赤峰地区 (见图 二) 。在蹦河下游的小规模考古调查显示 ,这里 存在着一到两个小的政治单元 (polit y) [13 ]。在 赤峰附近的一项覆盖 1234 平方公里的系统 性区域聚落研究表明 ,红山文化的村庄已经 组成了一种超地方社区 (sup ra2local com2 munit y)或行政区 (dist rict ) [14 ]。这些行政区 横跨 2~5 公里 , 由多至 10 个地方社区 (local communit y) 组成 , 中心位置通常是 一个较大的社区。这些行政区不超过 500 人 , 每一个都是独立的小型政治单元 , 互不 隶属 ,没有等级差别 (图三 ;图四) 。 在赤峰地区 , 许多红山文化居住遗址被 发掘 , 包括红山后 [15 ]、蜘蛛山 [16 ]、西水泉 [17 ]、 小河沿 [18 ]、白音长汗 [19 ]、南台子 [20 ]、纳斯台 [21 ]、 二道梁 [22 ]等。这里绝大多数房址的形制、大 小与核心区的房址相同。然而西水泉和白音 长汗遗址有少量相当大的房址 , 面积 50~ 100 平方米。这些大房址可能是高等级家庭 的居所。在蹦河下游的 6384 号遗址 ,房址的 灰土圈显露在地表 , 直径 4~5 米。52 个房 址成多排分布在 015 公顷的范围内。这些房 址可能是由夫妻和孩子组成的核心家庭的 住所 ,每排或每群可能代表一个超家庭的血 缘组织 [23 ]。通过发掘、采集获得的人工制品 和生物标本 ,我们发现红山人从事多种经济 活动 , 包括种植粟及其他谷物 , 采集植物果 实、根茎 ,饲养猪、羊 ,狩猎鹿等动物 ,从事纺 第 5 期 ·27(总 411) · 织、皮革加工、陶器和石器制作等。 富山庄遗址是赤峰地区一个典型的红 山文化行政区的中心 ,通过深入研究这个面 积达 35 公顷的遗址 , 我们获得了红山社区 的具体信息 [24 ]。经过 分析 定性数据统计分析pdf销售业绩分析模板建筑结构震害分析销售进度分析表京东商城竞争战略分析 遗址地表采集的 各类人工制品 ,我们发现一些房址中带纹饰 的夹砂陶器比例较高 ,另一些涂陶衣但较少 装饰的泥质陶器比例较高 ;一些有高比例的 石铲、锄、犁、斧、锛、磨盘和磨棒 ;另一些有 高比例的石片、石片废料、石核、石钻、雕刻 器、石镞 ;还有一些有高比例的双面切料、石 锤、磨石、削片和砍切工具。这三类不同的生 产工具组合以及它们在不同房址中的比例 差别说明红山社区中出现了生产分工。除了 生活遗存之外 ,富山庄遗址还有四个土石混 筑的积石冢 , 周围分布大量的彩陶筒形器 片。四个积石冢分别位于一个开放式的中心 广场的四个角上 , 社区的房屋围绕广场建 造。显然 ,富山庄遗址也有红山文化核心区 那类祭祀遗存 ,只是规模要小很多。 南台子和白音长汗遗址发掘了几座土 坑墓和简单的石板墓 ,这些墓葬以随葬生活 用具和个人饰品为主 [25 ]。随葬品有多有少 , 有的甚至没有随葬品。日用随葬品的多寡并 不说明存在贫富差异 ,而是表明经济福利的 不同。这种解释与富山庄遗址中每个家庭生 产工具组合的变化所暗示的完全一致。做工 精细、涂有陶衣的陶器很可能是每个家庭渴 望拥有的财产 ,出土较多这类陶器的家庭可 能享有很高的生活 标准 excel标准偏差excel标准偏差函数exl标准差函数国标检验抽样标准表免费下载红头文件格式标准下载 。 赤峰地区的区域性聚落研究、富山庄遗 址的地表采集和南台子、白音长汗等遗址的 发掘提供了大量生动的红山文化社区信 息。家庭单位的社会地位分化可能遵循着财 富和威望两条主线 ,也有可能按照经济活动 的专业化分工进行。这些家庭聚集成地方社 区 ,分布或很紧密 ,或很分散。 (三)红山文化的社会发展动力 红山文化的礼仪建筑表明礼仪活动是 居于首位的 ,意识形态成为早期超地方社区 向心力的核心。另一方面 ,中心社区家庭的 生产分化趋势已经很强 ,从某些方面使外围 地区居民成为从中心社区获得货物和服务 的消费者 ,促成了中心社区与外围地区居民 之间的经济发展不均。这表明红山社会共存 两种独立的社会等级制度 ,一种植根于日常 经济动力 ,另一种基于礼仪权力。这种对江 山社会变化动力的解释强调社会权力的两 个基础 ———意识形态和经济控制 ,而非军事 和政治权力 [26 ]。在众多早期复杂社会中 ,上 述权力因素的重要性各异 ,相互作用的状况 也各不相同 ,而且这些因素不可能在同一个 地区同时起作用。现在的问题是红山社会中 意识形态和经济结合的程度有多大。 牛河梁、东山嘴遗址发现的礼仪建筑规 模巨大。积石冢数量较多 ,分布密集 ,结构更 复杂 ,使用石料更多 ,筒形彩陶器形体大、数 量多。然而关于红山文化家庭、地方社区和 小型政治单元的绝大多数考古证据都来自 周边区。关于村庄生活中的社会互动、家庭 活动的解释都严重依赖富山庄遗址 ———一 个小型周边政治单元的中心。这些关于红山 社会的解释混合了核心区的大规模礼仪建 筑和周边区的家庭、社区方面的证据 , 是非 常有风险的拼凑。 用周边区政治单元的活动和组织模式 来揣度核心区的礼仪性遗址 ,就会不自觉地 认为二者很相像。然而 ,核心区与周边区截 然不同 ,它的公共建筑数量大、形式多、规模 大。这样就会使人认为 ,核心区政治单元在 某些方面比周边政治单元更发达。也许它们 人口更多 , 占有空间更大 , 更具有中央集权 特性。一个或多个超地方社区可能控制了周 边区域 , 把它们纳入一个更大规模、更多阶 层的政治单元。更多的人口可以为建设礼仪 建筑提供更多的劳动力 ,更多的人参与礼仪 活动又促进了更大规模的生产分化。数量 大、密度高的人口可以使更复杂的组织问题 ·28(总 412) · 考 古 得到解决。然而 ,任何一个核心区政治单元 都大于周边区域政治单元的说法只能是推 测。一方面 ,礼仪建筑标志着所在地没有居 民 ,远离生活社区 ,可能只是朝觐的圣地。另 一方面 ,核心区的公共建筑经历了长期的重 建和扩建 ,其过程甚至可能长达千年。依据 上述考古表象得出的结论是核心区的政治 单元都很大 ,都高度发达。因此 ,搞清围绕核 心区礼仪遗迹的社区的规模很重要。 与富山庄遗址给我们的启示相比 ,核心 区的大量积石冢给我们展现了一幅更大的 生产分化的景象。更强的生产分化会产生更 大的经济不均 ,扩大了野心勃勃的精英阶层 的机会 ,进而推动核心区更大的发展。这与 权力的最有力和灵活的基础存在于经济活 动的理论相一致 [27 ]。更多生产分化意味着 家庭之间更大的经济依存 ,更多的村落有着 更高层次的社会互动。这又与日常经济产生 强大社会向心力的理论相一致 [28 ]。 在红山文化这种小型社会中 ,斯皮尔曼 (Spielmann) 所谓的礼仪生产模式可能很重 要 [29 ] , 并且生产祭祀用品的技能与提升祭 祀领导者的威望密切相关。有时 ,这些祭祀 用品是由精英阶层自己生产的。这类生产的 直接影响在社会层面而不在严格意义上的 经济层面 ,在红山文化的核心区其影响可能 更强烈。比如 ,玉料的获得可能有更广泛的 地理含义 ,虽然红山文化的玉料产地还不清 楚 , 但很可能来自远方 , 这促进了与周边区 的联系。红山社会存在着生产分化、经济与 意识形态方面的相互联系和影响。 虽然渔猎、采集对红山社会的食物供给 做了重要贡献 , 但是聚落的位置、动植物遗 存和人工制品组合都证明 ,无论是在核心区 还是周边区 ,发达的农业生产都最为重要。 食物资源在复杂社会的发展中起到核心作 用 ,核心区和周边区差别的根源也许可以在 这里找到。而核心区和周边区在自然资源和 人工生产食物方面差别不大。周边区并不存 在食物资源方面的压力 ,至少在经过调查的 赤峰地区是这样 ,那里的人口密度小于每平 方公里 4 人。核心区也不存在这方面的压 力 ,除非其人口密度大大高于周边区。即使 存在资源压力 ,也没有证据表明由此导致了 严重冲突 ,但这可能会扩大精英阶层利用自 身优势来控制食物产品的机会。 与周边区相比 ,红山文化核心区如何会 有这样超大规模的礼仪建筑群 ?这一问题是 理解红山社会发展动力的核心。上面列举了 一些解释核心区和周边区差别的理论 ,筛选 这些理论 ,也是对促成早期复杂社会出现的 要素进行评估。 二、调查方法与收获 (一)调查方法 以东山嘴遗址为中心的系统性全覆盖 徒步考古调查完全遵循标准程序。这里以农 田为主 ,所以地表可视条件非常好。调查时 使用比例为五千分之一、分辨率为 215 米的 卫星影像片 ,很容易精确定位。我们设想地 面被分割成大致 50 米 ×50 米的方格 , 调查 队员以 50 米间距行走 , 相当于每名队员都 走在 50 米方格的中心线上。如果一名队员 在 50 米距离内发现 2 块陶片 , 那么这个 50 米方格即定为一个采集单位。 如果在 2 平方米范围内有 1 块或 1 块 以上陶片 , 我们要作系统的地表采集 (不只 是某一点的陶片密度高 ,而是在较大范围内 陶片密度高) 。在 50 米 ×50 米的采集单位 中心 ,划一个半径约 118 米的圆圈 (约 10 平 方米) ,采集地表所有陶片 ,但不包括石器和 其他遗物。如果采集的陶片少于 20 块 ,则在 采集单位最远的一个角划另一个圆圈进行 采集。如果仍然少于 20 块 ,则在另一个角再 划一个圆圈采集 , 直到采集到 20 块以上陶 片 ,但最多划 5 个圆圈。 如果陶片密度小于每 2 平方米 1 片 ,就 做一般性采集。因为这样的低密度 , 即使 图五 东山嘴调查区红山文化遗存分布 (灰色阴影表示由采集单位构成的地方社区) 第 5 期 ·29(总 413) · 5 个系统采集圈也达不到 20 块陶片。队员 们在 50 米 ×50 米的采集单位内采集所有 发现的陶片 ,当采集到 25 块陶片时即停止 , 或是有多少取多少。 在卫星影像片上画出采集单位的边界 , 写下采集单位的号码 ,填好采集表。注明采 集遗物口袋的数量 ,通常只有 1 袋陶片。除 非在特殊情况下 ,不采集石器及其他遗物。 如有特殊情况 ,要注明“其他”遗物的数量。 如果发现与采集单位有关的地表遗迹或其 他相关情况 ,要在“相关遗迹”栏里注明。 如果地表遗迹非常丰富 ,需要在坐标纸 上加以描述并画草图。每个采集单位的边 界、号码都要标出 , 以便确定遗迹的位置及 其与地面采集的关系。在采集表的“相关遗 迹”栏里注明存在有关的描述和草图。 这种方法为整个调查区域内的每个采 集单位及各个时期地表陶片的密度提供了 合理的度量。调查的目的不是标记遗址 ,而 是系统记录地表上现存的考古遗存 ,用于统 计分析社区模式 ,估算人口数量。 (二)调查收获 本次调查共确定了 2853 个采集单位。 结合以往研究与初步统计分析采集的陶片 , 我们确立了采集区域的考古学年代序列。 11 红山文化 (公元前 4500 至前 3000 年) 红山遗存数量丰富 , 散布在整个调查 区域 , 特别显著的集中在四、五个地点 (图 五) 。采集红山文化陶片 2466 块 ,采集单位 总面积 75 公顷。运用区域密度指数法 [30 ]得 到红山时期人口约为 750~1500 人。 21 小河沿文化 (公元前 3000 至前 2000 年) 在东山嘴调查区 , 衔接红山文化和夏 家店下层文化的是小河沿文化。但是采集到 属于这一时期的陶片很少 ,只有 7 块。显然 这并不意味着在 1000 年里这一大块区域是 人类活动的空白。很有可能有一些我们认定 为红山文化或夏家店下层文化的陶片应该 属于这一时期。若果真如此 ,红山和夏家店 下层文化的人口数量应该调低。 31 夏家店下层文化 (公元前 2000 至前 1200 年) 虽然遗存仍集中在四、五个地 点 ,但是分布形态更加分散。采集夏家店下 层文化陶片共 4091 块 , 采集单位总面积 143 公顷。人口显著增加 ,达到 4000~8000 人。 41 夏家店上层文化 (公元前 1200 至前 600 年) 遗存分布与夏家店下层文化相 比 ,有一点改变。采集夏家店上层文化陶片 5792 块 ,采集单位总面积 158 公顷。在这一 时期 , 人口数量达到最高点 , 约 8000~ 16000 人。 51 战国至汉代 (公元前 600 至公元 200 年) 遗存分布更分散 , 分布区从河谷边缘 退回到高地。采集战国至汉代陶片共 3910 块 ,采集单位总面积 221 公顷。人口数量估 计为 3000~6000 人。 61 汉代以后 (公元 200 至 1300 年) 遗存分布比战国至汉时期还要分散。采集的 ·30(总 414) · 考 古 图六 东山嘴调查区由采集单位构成的地方社区 (表面未经平坦化处理) 陶片以辽代为主 ,共 4002 块 ,采集单位总面 积 292 公顷。人口数量大幅下降 ,约 1500~ 3000 人。 三、相关问题的讨论 (一)人口规模重建 一方面 ,估算的红山时期的人口数量看 起来确实很大。在东山嘴调查区 ,处于最早 阶段的红山文化人口达到了很大规模 ,足有 辽代人口的一半。但另一方面 ,在大凌河两 岸长达 29 公里的调查区域内 , 750~1500 的人口规模并不算多。在代表人口分布的未 经平坦化处理的地图上 ,成群分布的采集单 位可以被区分为 100 个左右的小型地方社 区 (图六) 。至少一半这样的地方社区可能只 是一两个家庭的小农庄。其他社区人口多一 些 , 属于小村庄 , 其中几个村庄的人口有 100 多。这些较大的社区都过于分散 , 它们 的分布范围横跨 1 公里 ,甚至更大。基于距 离 —互动原则是揭示社区模式的核心 ,这些 分散地方社区居民的日常互动行为足以认 定它们确实是社区 ,但是又没有紧密型核心 家庭村庄那样强烈。一些红山文化的村庄分 布紧凑 ,并以核心家庭为主 (如白音长汗、下 蹦河流域 6384 号遗址) 。但在东山嘴调查 区 ,红山遗存在地表散布的特性及相对低的 密度 ,并不支持这些地方社区有很强的聚集 性 ,这种情况在赤峰地区也一样。因此 ,可以 说聚集型的红山村落是非典型的。 红山文化时期 ,东山嘴调查区的人口密 度低于每平方公里 10 人。虽然其人口密度 是赤峰地区的两三倍 ,但还远远不会对周边 资源产生压力。在赤峰地区 ,人口数量在接 下来的两千年大爆发 ,很可能达到每平方公 里 100 人 [31 ]。即使这样大的人口密度 ,通过 比红山时期稍微进步的农业技术就能满足 需求。很明显 ,红山文化核心区的人口密度 并不比周边高很多 ,也就不存在人口压力。 红山文化研究中一直令人烦恼的问题 是其时代长达 1500 年 , 在如此长的时间跨 度内却无法进行精确的年代控制。例如 ,对 东山嘴调查区红山文化时期人口的估算就 是把所有红山文化遗存累计在一起进行的 , 同时 ,把这一时间跨度均分为 15 个世纪。很 容易猜想 ,人口数量在文化发展初期要低于 平均估值 ,后期要高于平均估值。与这一猜 想相一致的事实是 ,大多数红山文化的测年 数据属于晚期阶段 ,而且无论在赤峰还是在 东山嘴调查区 ,晚期人口数量大大增加。 即使红山文化晚期人口数量大大高于 平均估值 ,但是与大汶口和仰韶文化中晚期 的超地方社区的人口规模相比 ,红山文化行 政区的人口规模小得多。与大多数出现社会 阶层分化和礼仪建筑的世界其他地区早期酋 邦相比 ,红山文化时期的人口也要少得多。在 新大陆 , 早、中形成期的墨西哥瓦哈卡 (Oaxaca) 山谷就有一个 2000 人左右的独立 图七 东山嘴调查区行政区与人口分布图 (表面已经平坦化处理) 图八 四个红山文化行政区 第 5 期 ·31(总 415) · 政治单元。其他的著名案例包括 :哥伦比亚的 马格达莱纳 (t he Alto Magdalena) 、墨西哥 的墨西哥盆地美国的黑武士山谷 (t he Black Warrior Valley) 、卡霍基亚 (Cahokia) 和夏 威夷 ,这些行政区的人口从四、五千到几万不 等 [32 ]。 (二)社区组织特征 在经过平坦化处理的东山嘴调查区红 山遗存分布图上 ,大约 100 个地方社区群可 划分为四个超地方社区或行政区 (图七) 。在 大调查区西北部单独的小调查区 ,可能存在 第五个行政区。 在区域组织方面 , 与赤峰地区类似 , 规 模大、人口密度高、分布更紧凑的地方社区 都位于每个行政区的中心。四个行政区的中 心都有红山时期的礼仪建筑遗存。在四个行 政区的中心采集单位都采集到大量彩陶筒 形器片 (图八) 。因此 ,虽然地表毫无迹象 ,也 可推知这里存在积石冢。东山嘴调查区提供 了核心区礼仪建筑的资料证明了核心区礼 仪行为高度发展的特点 : 与周边区相比 , 中 心区的礼仪建筑数量更多、更复杂、更多变 化、分布密度更大。然而 ,它们的社会作用和 背景与赤峰地区的同类遗迹极为相像。 就性质而言 ,东山嘴和赤峰地区的超地 方社区表现出相同的社会现象 ,只是东山嘴 的行政区在礼仪方面表现得更复杂。因此 , 有理由怀疑核心区的行政区规模更大、人口 更多的观点。就分布范围而言 ,核心区的行 政区比赤峰地区的稍大一点 , 前者范围是 4~8 公里 , 后者为 3~5 公里。在两个地区 内 , 每一个行政区的人口数量相差很大 (见 图三 ;图七) 。赤峰地区的这些行政区被理解 为独立的政治单元 ,没有一个行政区的中心 规模突出 ,可以控制其他行政区。在空间方 面 ,没有一个拥有很大中心地带的行政区被 小行政区所环绕 ,通常这种小的行政区是整 体的区域经济体和政治结构的次级单元。 东山嘴调查区只有四个行政区 ,所以它 们之间的关系还不明晰。但是 ,基于以下几 个原因 ,这里并不存在包含多个行政区的更 高层级的政治、经济结合体。显然 ,包含东山 嘴遗址的 2 号行政区人口最多 ,东山嘴遗址 也具有很强的向心力 ,聚合了几公里内的社 区 ,但是它看起来并不是一个区域性中心。 虽然在祭祀遗迹周围分布着许多生活遗存 , 它只是 2 号行政区四个峰值中的一个 (见图 七) 。这些峰值对应着四个独立的大型而散 布的地方社区 , 它们的规模大致相等 (没有 一个大于 3 号行政区中最大的地方社区) 。 公共建筑并不集中在任何一个社区 ,而是分 散在整个行政区。因此没有一个令人信服的 候选者可以作为支配整个大区域的中心。此 外 ,如果这四个行政区已经在政治和经济上 有广泛结合 ,那么他们分布空间的分离性也 超出了我们的预计。没有迹象表明整个调查 区的人口被吸引到 2 号行政区的某个中 心。每个行政区都有自己的礼仪设施 ,功能 基本相同。所有行政区都是高度集中的 ,人 口向中心区集中。当它们的集中度用 B 系 ·32(总 416) · 考 古 图一? 东山嘴调查区集中度图表 (90 %置信度) (最大集中度的B 值为 110000 ,最小集中度的B 值为 010000)数 [33 ]来衡量时 , 数值从 1 号行政区的 0191回落到 4 号行政区的 0163 (图九) 。如果整个调查区是一个政治单元 , 则其 B 值仅为0142 (图一 ○) 。这正表明这些行政区并没有结合成单一的区域性政治或经济体。虽然行政区之间的政治或经济一体化明显不足 , 也并不意味着它们之间没有互动。毕竟具有红山文化风格的陶器和其他物质文化不仅在这四个行政区内共享 ,而且也被几百公里外的红山人共享。每个行政区的人口数量不足以维持自身繁衍 ,因此一定存在跨区婚姻。一些社会互动跨越了行政区界限。但是行政区之间的互动并不显著 ,性质与行政区内部的互动也不相同。一种区内互动形式很可能是礼仪性的。由于东山嘴祭祀建筑群是调查区内唯一经过发掘的 ,所以很 难与其他同类遗迹比较。但由于该遗址有复杂的礼仪设施 ,参加礼仪活动者可能来自调查区内其他行政区甚至更远。在东山嘴调查区 ,行政区的人口规模和图九 东山嘴调查区四个红山文化行政区集中度图表 (90 %置信度)(最大集中度的 B 值为 110000 ,最小集中度的 B 值为 010000) 第 5 期 ·33(总 417) · 公共建筑的丰富程度明确对应。如上所述 ,2 号行政区拥有最大的人口数量和最多的礼 仪设施。3 号行政区排在第二位。接下来是 1、4 号行政区 , 人口数量少 , 公共建筑也 少。然而在赤峰地区 ,行政区的人口数量变 化很大 , 红山时期的公共建筑遗存也很少 见。此种关联即使存在 ,也难以发觉。作为核 心区和周边区的对照 ,东山嘴调查区支持核 心区的建筑更为复杂的观点 ,但是这里的行 政区并没有更多的人口。行政区的人口大约 100~500 人 , 或稍多一点 , 与赤峰地区相 似。因此 ,核心区更精致的祭祀遗存并不是 源于更大的人口规模 ,更多的劳动力或是更 迫切的社会整合需要。 四、总 结 通过系统的聚落形态研究 ,可知红山文 化核心区的地方社区和超地方社区的发展 模式与已知的周边区非常相像。大量的农舍 散布在地表 ,但大多数人口集中在较大的地 方社区。这些地方社区不是布局紧密的村 庄 ,而是延伸达几百米的分散集合体。地方 社区组合成多个行政区 , 之间有互动关系 , 但看起来没有政治结合。每个行政区都有独 立的礼仪设施 ,最大行政区的人口也不比周 边行政区的人口多很多。红山文化核心区在 礼仪活动、社会阶层方面表现出更加复杂的 现象并不是人口数量大、密度高、更集中的 社区和更大规模政治结合的必然结果。 礼仪和祀祭活动对整合红山社会的重 要作用已经被先前的研究重点强调 ,这种机 制对东山嘴调查区内行政区之间的互动也 十分重要。本文的研究有助于将东山嘴祭祀 遗址在修建、使用它的社区中准确定位。在 其西北 30 公里处是牛河梁遗址群 , 那里集 中了大量的红山文化祭祀地点 ,包括女神庙 这样的独特设施。牛河梁遗址很可能在整个 红山文化分布区的宗教整合方面发挥了独 特作用。这里可能是众人朝圣的中心 ,但本 地人口却很少。因此 ,探究牛河梁地区是否 形成过像东山嘴和赤峰调查区那样的超地 方社区群体将有助于评价这一观念。 红山社区经济方面的证据保留得很 少。在周边区 ,富山庄提供了一个中等程度 的生产分化和交换的例子 ,同时也是中等程 度的财富和生活标准分化的例子。通过区域 调查 ,在东山嘴周边发现了许多红山人的活 动区 , 通过进一步精细地表采集 , 可以得到 家庭层次的经济活动模式和社会地位的证 据。这有助于评估红山文化核心区大规模的 礼仪祭祀活动源于更发达经济的观点。 聚落形态研究给予我们关于区域人口 和社区组织方面更深入的认识。同样 ,它也 使我们对这些社区的内部动力和相互整合 的关注点更清晰。它也为其他方面的研究提 供了基础 ,其中一些在撰写本文时已有所考 虑并将继续努力解决。 附记 : 本合作项目得到了中国国家文 物局、辽宁省文物局、喀左县文化局、喀左 县博物馆 ,美国国家科学基金会、国家地理 协会、美国学术团体协会、亨利卢斯基金会 的大力支持 ,在此表示衷心感谢。本项目中 方负责人为辽宁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吕学 明 , 美方负责人为匹兹堡大学人类学系周 南教授 ( Robert D1 Drennan) 和夏威夷大 学人类学系柯睿思副教授 (Christian E1 Peterson) 。参加调查的中方人员有辽宁省 文物考古研究所朱达、吕学明、柏艺萌 , 喀 左县博物馆侯申光 , 吉林大学学生褚金刚、 陈小三、林森、赵永生 , 美国哈姆莱大学学 生付天一。参加调查的美方人员有匹兹堡 大学周南 、学生丁山 (J ames Thomas Williams) , 夏威夷大学柯睿思、学生亚当 (Adam Josep h Lauer) 、访问学者杰特拉 (Chan Sovichet ra ,柬埔寨) 。 执笔者 吕学明 柯睿思 周 南 朱 达 注 释 [ 1 ] 严文明 :《重建早期中国的历史》,见《早期中国 ———中华文明起源》,文物出版社 ,2009 年。 [ 2 ] 辽宁省文物考古研究所 :《辽宁牛河梁红山文 化“女神庙”与积石冢群发掘简报》,《文物》 1986 年第 8 期 ;《牛河梁女神庙平台东坡筒形 器群遗存发掘简报》,《文物》1994 年第 5 期。 [ 3 ] a . 同[ 2 ]。 b. 辽宁省文物考古研究所 :《辽宁牛河梁第二 地点一号冢 21 号墓发掘简报》,《文物》1997 年第 8 期 ;《辽宁牛河梁第二地点四号冢筒形 器墓的发掘》,《文物》1997 年第 8 期 ;《牛河梁 红山文化第二地点一号冢石棺墓的发掘》,《文 物》2008 年第 10 期。 [ 4 ] 魏凡 :《牛河梁红山文化第三地点积石冢石棺 墓》,《辽海文物学刊》1994 年第 1 期。 [ 5 ] 辽宁省文物考古研究所 :《辽宁牛河梁第五地 点一号冢中心大墓 (M1) 发掘简报》,《文物》 1997 年第 8 期 ;《辽宁凌源市牛河梁遗址第五 地点 1998~1999 年度的发掘》,《考古》2001 年第 8 期。 [ 6 ] a . 李恭笃 :《辽宁凌源县三官甸子城子山遗址 试掘报告》,《考古》1986 年第 6 期。 b. 辽宁省文物考古研究所 :《牛河梁第十六地 点红山文化积石冢中心大墓发掘简报》,《文 物》2008 年第 10 期。 [ 7 ] 辽宁省文物考古研究所 :《牛河梁红山文化遗 址与玉器精粹》,文物出版社 ,1997 年。 [ 8 ] 郭大顺、张克举 :《辽宁省喀左县东山嘴红山文化 建筑群址发掘简报》,《文物》1984年第 11期。 [ 9 ] 方殿春、刘葆华 :《辽宁阜新县胡头沟红山文 化玉器墓的发现》,《文物》1984 年第 6 期。 [ 10 ] a . Li Xinwei , Rit ual and Residential : The Bang River and Laohushan River Surveys , Aohan Banner , Chifeng Cit y , Inner Mon2 golia , China . B ul let i n of t he I n do2Pacif ic Prehistory A ssoci at ion , No . 24 ( The Taipei Papers , Vol . 2) , pp . 103 - 112. Canberra : Aust ralian National U niversity , 2004. b. Li Xinwei , Develop ment of Social Com2 plexity in t he Liaoxi Area , Nort heast Chi2 na . B A R I nternat ional Series 1821. Ox2 ford : Archaeop ress , 2008. [ 11 ] 邵国田 :《概述敖汉旗的红山文化遗址分布》, 见《中国北方古代文化国际学术研讨会 论文 政研论文下载论文大学下载论文大学下载关于长拳的论文浙大论文封面下载 集》,中国文史出版社 ,1995 年。 [ 12 ] a . 杨虎 :《敖汉旗西台新石器及青铜时代遗 址》,《中国考古学年鉴》(1988 年) , 文物出版 社 ,1989 年。 b. 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内蒙古第一工 作队 :《内蒙古赤峰市兴隆沟聚落遗址 2002~ 2003 年的发掘》,《考古》2004 年第 7 期。 [ 13 ] 同[ 10 ]。 [ 14 ] a . 赤峰中美联合考古研究项目 :《内蒙古东部 (赤峰) 区域考古调查阶段性报告》, 科学出版 社 ,2003 年。 b. Drennan , Robert D. , and Christian E. Peterson , Early Chief dom Communities Compared : The Set tlement Pat tern Record for Chifeng , t he Alto Magdalena , and t he Valley of Oaxaca . In Set tlement , Subsis2 tence , and Social Complexity : Essays Hon2 oring t he Legacy of J eff rey R. Parsons , pp . 119~154. Los Angeles : Cot sen Instit ute of Archaeology , U CLA , 2005. c . Peterson , Christian E. , “Craf ting” Hongshan Communities ? Household Archae2 ology in t he Chifeng Region , Eastern Inner Mongolia , PRC. PhD Dissertation , Depart2 ment of Ant hropology , U niversity of Pit t s2 burgh , 2006. d. Peterson , Christian E. , and Robert D. Drennan , Communities , Set tlement s , Sites , and Surveys : Regional2scale Analysis of Prehistoric Human Interaction. A merican A nt iqui t y 70 ,pp . 5~30 , 2005. [ 15 ] 滨田耕作、水野清一 :《赤峰红山后》,《东方考古 学丛刊》甲种第 6 册 ,东亚考古学会 ,1938 年。 [ 16 ] 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内蒙古工作队 : 《赤峰蜘蛛山遗址的发掘》,《考古学报》1979 年第 2 期。 [ 17 ] 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内蒙古工作队 : 《赤峰西水泉红山文化遗址》,《考古学报》1982 年第 2 期。 [ 18 ] 辽宁省博物馆等 :《辽宁敖汉旗小河沿三种原 ·34(总 418) · 考 古 始文化的发现》,《文物》1977 年第 12 期。 [ 19 ] 内蒙古自治区文物考古研究所 :《白音长汗 ———新石器时代遗址发掘报告》,科学出版社 , 2004 年。 [ 20 ] a . 内蒙古文物考古研究所 :《克什克腾旗南台 子遗址发掘简报》,《内蒙古文物考古文集 (第 一辑) 》,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 ,1994 年。 b. 内蒙古自治区文物考古研究所 :《克什克腾 旗南台子遗址》,《内蒙古文物考古文集》 (第 二辑) ,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 ,1997 年。 [ 21 ] 巴林右旗博物馆 :《内蒙古巴林右旗那斯台遗 址调查》,《考古》1987 年第 6 期。 [ 22 ] 内蒙古文物考古研究所《巴林左旗友好村二 道梁红山文化遗址发掘简报》, 内蒙古文物考 古文集 (第一辑) 》, 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 , 1994 年。 [ 23 ] 同[ 10 ]b。 [ 24 ] 同[ 14 ]c。 [ 25 ] a . 同[ 20 ]。 b. 同[ 19 ]。 [ 26 ] a . Earle , Timot hy K. , How Chief s Come to Pow er : T he Pol i t ical Economy i n Prehisto2 ry . Stanford , CA : Stanford U niversity Press , 1997. b. Mann , Michael , T he S ou rces of S oci al Pow er . Cambridge : Cambridge U niversity Press , 1986. [ 27 ] 同[ 26 ]a。 [ 28 ] a . Drennan , Robert D. ,Household Location and Compact versus Dispersed Set tlement in Prehispanic Mesoamerica . Househol d an d Com m u ni ty i n t he Mesoamerican Past : Case S t u dies i n t he M aya A rea an d O ax a2 ca , pp . 273~293. Albuquerque : U niversity of New Mexico Press , 1988. b. Net ting , Robert McC. , Household Orga2 nization and Intensive Agricult ure : The Kof yar Case . Af rica 35 :422~429 , 1965. c . 同[ 14 ]d。 d. Stone , Glenn Davis , Agrarian Set tlement and t he Spatial Disposition of Labor. S pat i al B ou n daries an d S oci al Dy nam ics : Case S t u dies f rom Food2Prod uci ng S ociet ies , pp . 25~38. Ann Arbor , Michigan : International Monograp hs in Prehistory , 1993. [ 29 ] a . Spielmann , Kat herine A . , Rit ual Craf t Specialist s in Middle Range Societies. In Craf t and Social Identity , pp . 153~ 159. Archaeological Papers of t he American An2 t hropological Association , No . 8 , 1998. b. Spielmann , Kat herine A . ,Feasting , Craf t Specialization , and t he Rit ual Mode of Pro2 duction in Small2scale Societies. A merican A nt h ropologist 104 ,pp . 195~207 , 2002. [ 30 ] a . 周南等 :《区域性人口规模重建之尝试》, 见《内蒙古东部 (赤峰)区域考古调查阶段性报 告》,科学出版社 ,2003 年。 b. Drennan , Robert D. , and Christian E. Peterson ,Met hods for Regional Demograp hic Analysis. Res ul ts of S ystem at ic Regional Set t lement S u rvey , Chi f eng , Eastern I n ner M ongol i a , Pi t tsbu rgh : Center f or Com par2 at i ve A rchaeology , Depart ment of Ant hro2 pology , U niversit y of Pit t sburgh , in p ress. [ 31 ] a . 同[ 14 ]b。 b. 同[ 30 ]a。 [ 32 ] Peterson , Christian E. , and Robert D. Drennan , Pat terned Variation in Regional Trajectories of Community Growt h. T he Com parat i ve A rchaeology of Com plex S oci2 eties , edited by M. E. Smit h. Cambridge : Cambridge U niversity Press , in p ress. [ 33 ] a . Drennan , Robert D. , and Christian E. Peterson , Cent ralized Communities , Popula2 tion , and Social Complexity af ter Sedenta2 ri z at ion . T he Neol i t hic Dem ographic T ransi t ion an d Its Consequences , edited by J .2P. Bouquet2Appel and O . Bar2Yosef , pp . 359 - 386. New York : Sp ringer , 2008. b. 同[ 30 ]b。 (责任编辑 付兵兵) 第 5 期 ·35(总 419) · Archaeology 2010 年第 5 期 本期要览 河南新郑市唐户遗址裴李岗文化遗存 2007 年发掘简报 2007 年对唐户遗址进行的发掘 , 共发现裴李岗文化时期的房址 41 座、灰坑 169 个、沟 2 条、墓葬 1 座 ,出土了一批裴李岗文 化时期的遗物。这批材料丰富了郑州地区裴李岗文化的内涵 , 有助于研究裴李岗文化的性 质、分期和聚落形态 ,以及建筑方式、生业形态、社会组织等。 辽宁大凌河上游流域考古调查简报 2009 年 , 中美科研机构合作进行了“辽宁红山文化社 区项目”第一季田野调查。采取系统性全覆盖徒步方法 ,对大凌河上游地区进行了考古调查 , 推算出调查区域内红山文化时期人口规模与分布特征 , 对该地区社区发展情况与内在动力 等问题进行了系统研究。 江苏镇江市铁瓮城遗址发掘简报 铁瓮城在三国孙吴都城中建立年代最早 , 保存最为完整 , 由孙权始建于东汉建安年间。1991~2006 年进行的多次考古发掘中 , 发现了依山而建的城 垣、城门、道路等遗迹 ,出土了种类繁多的文字砖、纹饰砖、瓦、陶器、青瓷器、金属器以及钱币 等遗物 ,涉及孙吴、东晋、南朝等多个时代。 关于围坊三期文化和张家园上层文化的再认识 燕山南麓地区进入晚商后以永定河为界 , 存在围坊三期文化和张家园上层文化。围坊三期文化可以分成围坊和塔照类型 ,张家园上层 文化可分成张家园和镇江营类型。塔照类型和镇江营类型在文化谱系上有承继关系 ,围坊类 型和张家园类型则是前后替代关系。 从清源遗址看乌江流域商周时期的考古学文化 清源遗址是乌江流域的一处重要遗址。通 过对其商周遗存与其他时间、空间有密切联系的遗址比较分析可知 ,乌江流域的商周考古学 文化遗存都应属于三峡地区的石地坝文化 , 同时其陶器又深受成都平原十二桥文化和鄂西 路家河文化的影响 ,其细石器又源于川西高原传统。
本文档为【辽宁大凌河上游流域考古调查简报】,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该文档来自用户分享,如有侵权行为请发邮件ishare@vip.sina.com联系网站客服,我们会及时删除。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下载需要: 免费 已有0 人下载
最新资料
资料动态
专题动态
is_748090
暂无简介~
格式:pdf
大小:1MB
软件:PDF阅读器
页数:13
分类:
上传时间:2012-01-20
浏览量: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