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刘河间伤寒医鉴》

《刘河间伤寒医鉴》

举报
开通vip

《刘河间伤寒医鉴》 《刘河间伤寒医鉴》 中医中药论坛 http://bbs.zhong-yao.net/ 刘河间伤寒医鉴 元 马宗素 《刘河间伤寒医鉴》 中医中药论坛 http://bbs.zhong-yao.net/ 伤寒医鉴 天道有遭世而兴,事有遇时而显,此古今之常理,出于自然者也。且谓儒书衰灭,以后邪说蜂 起,以淆乱六经之道,红紫乱朱,无以折衷。孝武皇帝,举用俊茂,罢黜百家之非,而六经之 道始明。自汉而降,注述繁错,医书尤甚。况医乃人之司命,所系尤重,殆非小智,所能及也。 惟昔黄帝、岐伯,难疑答问,上穷天...

《刘河间伤寒医鉴》
《刘河间伤寒医鉴》 中医中药论坛 http://bbs.zhong-yao.net/ 刘河间伤寒医鉴 元 马宗素 《刘河间伤寒医鉴》 中医中药论坛 http://bbs.zhong-yao.net/ 伤寒医鉴 天道有遭世而兴,事有遇时而显,此古今之常理,出于自然者也。且谓儒书衰灭,以后邪说蜂 起,以淆乱六经之道,红紫乱朱,无以折衷。孝武皇帝,举用俊茂,罢黜百家之非,而六经之 道始明。自汉而降,注述繁错,医书尤甚。况医乃人之司命,所系尤重,殆非小智,所能及也。 惟昔黄帝、岐伯,难疑答问,上穷天道,下极地理,中尽人性,垂法万世,以为生民之寿域, 是以名曰《素问》。于是守真刘先生恐斯文将坠于地,民罹横夭,于是天地、阴阳、刚柔、消长 之理,察人生风气、血脉、寒热之宜,逐一拟一篇,无不引《素问》,先标受病之本源,所处方 用药。注书有四焉,一者,明天地之造化,论运化之盛衰,目之曰《要旨论》一部,计三万六 千七百五十三字,一者,分君臣佐使,定奇偶之逆从,又作《宣明论》一部,计八千九百零三 字,一者,又注伤寒六经传受,《直格》一部,计一万七千零九字,又取至真要大论一篇,病机 气宜之说,着《玄机原病式》一帙,计二万余言。又,先生归世之后,恐庸医不知枢要,于《宣 明论》内,又集紧切药方六十道,分为六门,亦名《直格》。通计八万余言,可谓勤矣。 守真曰∶自昔以来,惟仲景着述遗文,立伤寒九十七法,合一百一十三方,而后学人,莫能宗 之。谓如人病伤风,则用桂枝解肌,伤寒则用麻黄发汗。伤风反用麻黄,则致项强柔,伤寒反 用桂枝,则作惊狂发斑,或误用此二药,则必死矣。故仲景曰∶桂枝下咽,阳盛则毙,承气入 胃,阴盛则亡是也。守真为此虑,恐麻黄、桂枝之误,遂处双解散。无问伤风伤寒,内外诸邪, 皆能治疗,从下证错汗者,亦不为害。如此,革误人之弊,已不少矣。仲景处大承气汤、小承 气汤、调胃承气汤,亦各有所宜。热势大者,大承气主之,微,小承气主之,腹中有痛,大便 硬者,调胃承气主之。守真又恐承气有三,恐有过焉不及之患,遂处三一承气以总之。又虑仲 景所着之书,文深义奥,浅学难通,遂芟其根蔓,撮其根本,十去七八,将三百九十七法,一 百一十三方,制三十二药而总之,使人易于检阅。一见此书,对形见影,了无障碍,得之对证 用药,人可自疗,况医家者流,业此者乎。兼仲景除《伤寒》之外,亦无杂病之论,是已备于 仲景书也,故守真首论《伤寒》之差谬。 故一切内外所伤,俱有受汗之病,名曰热病,通谓之伤寒。今春温、夏热、秋凉、冬寒,是随 四时天气、所感轻重,及主疗消息不等,合而言之,则一也。冬伏寒邪,藏于肌肉之间,至春 变为温病,夏变为暑病,秋变为湿病,冬变为正伤寒。冬冒其气,而内生怫热,微而不病者, 以至将来阳热变动,或又感之,而成热病也,经曰冬伤于寒,春必病温,亦其义也。然其阴证 者,止为杂病,终不为汗病,由是伤寒汗病,直言热病,不言其寒也。三阴证者,邪热在脏里, 以脏为里为阴,当下者也。《素问》三篇∶刺热、评热论论、热论,论热不说其寒,非无谓者也, 热论之外,《素问》更无说伤寒之证。热论云∶热病者,皆伤寒之类也。又云∶人之伤于寒也, 则为病热。注云∶寒者,冬气也。冬时严寒,万类深藏固密,不伤于寒。触冒之者,名曰伤寒。 伤于四时之气皆能病,以伤寒为毒者,最为杀厉之气,中而即病,名曰伤寒,不即病者,寒毒 藏于肌肉之间,久而不去,变为热病,故曰热病者,伤寒之类也。 古圣训阴阳为表里,此一经大节目,惟仲景深得其旨趣。后朱肱编《活人书》,将阴阳二字,释 作寒热,此差之甚也,中间误 HT横夭,嗟之何及!《素问》言人之脏腑阴阳,脏者为阴,腑者 为阳,又四时阴阳,尽有经记,内外之应,皆表里,其信然乎。六合为十二经脉之合,太阴阳 明为一合,厥阴少阳为一合,少阴太阳为一合,手足之脉,是谓六合。表里者,诸阳脉皆为表, 诸阴脉皆为里。以此验之,是守真之言不诬矣。然恐俗人不悟,朱肱《活人书》之谬,且略举 伤寒六经传受一端而明之。肱书云∶伤寒中病时,腠理寒,便入阴经,脉不微细,不经三阳也。 三阴中寒,微则理中汤,稍厥或下利,即甘草干姜汤。若阴毒已深,病势困重,六脉附骨,浮 《刘河间伤寒医鉴》 中医中药论坛 http://bbs.zhong-yao.net/ 之则有,按之则无,于脐中用葱熨法。灸艾三五百壮以来,手足不温者,不可治也。守真曰∶ 前三日,三阳病,在表,故当汗之,后三日,三阴病,在里,故当下之。六经传受,皆是热证, 非有阴寒之病也。《素问》云∶伤寒未满三日者,可汗而已,其满三日者,可泄而已。由此言之, 守真之说,正合《素问》,肱书失之远矣。又如身冷脉微,阳厥极深一证,肱书云∶病患身冷, 脉沉细而疾,或时郑声,指甲面色青黑,阴毒已深。若服凉药,则渴转甚,躁转急,须急服辛 热之药。如得手足温,更服前热药助之。若阴气散,阳气来,即渐减热药而调之。守真曰∶伤 寒下后热不退,蓄热在内,阳厥极深,以至阳气怫郁,不能营运于身表四肢,以至遍身青冷。 若急下之,残阴暴绝,阳气俊竭而死,不下亦死。此际当以凉膈散或解毒养阴退阳。但欲蓄热 渐散,则心腹复暖,脉自渐生。至于脉复有力,方可三一承气汤下之。守真复虑热有两感之说, 复以《素问》证之曰∶亢则害,承乃制。此则正谓阳厥极深,不能营运于四肢,以至身冷脉微 也。此略举一二端耳,余者自可触类。夫肱书,暴于当世,亦一代之名医,其误谬犹若是,况 其余碎杂不经之说,何可尽信!至论小儿,如阎孝忠曰∶凡小儿疮疹,当乳母慎口,不可令饥。 及受风冷,归肾变黑而难治。春夏病为顺,秋冬病为逆。冬月肾旺寒盛,多归肾变黑。若妄下 之,则内虚,多归于肾。此则直以疮疹为寒。守真云∶阎孝忠不详钱氏本方,斑疹黑陷,牛李 膏、百祥丸,寒药下之,多获痊,不救必死,为热岂不明哉!经云诸痛痒疮疡,皆属心火,及 斑疹黑陷,无不腹满喘急,小便赤涩不通,岂非热极使然耶!此阎孝忠所以失钱氏之意也。守 真如此分别,可谓医者之龟鉴也。学人当详其说,无妄谓伤寒有阴毒之证,便投姜附之药,使 实实虚虚,损不足,益有余,以此误人,不亦冤哉!每观乎城翟公《序》曰∶譬如宵行,冥冥 迷路,不知其往。遇明灯炬火,正路昭然,此医鉴之所作也。 然世俗恶寒好热,盖亦有说。守真云∶病势轻微,以热药强劫开发,误中而获效者有矣。 如中酒热毒,而复饮热酒以投之,令郁结得开,而气液宣通,此谓以热疗热,亦有痊者。世俗 惑于病轻而易痊,谓大疾亦然,殊不知不中则反为害也。热病以热药治之者,譬如骄主得佞臣 纵恣,祸及灭亡,更不觉佞臣之恶,惟其同好之可乐,使热势转甚,以至阳厥,身冷脉微,反 阳为阴,虽死不悟。至于诸热变证,十损八九,莫不皆然也。如下利不止,瘀热在里,若使火 艾熨烙,无不悦者也。此世俗好热恶寒,所以滋肱书之失也。 又,守真云∶病热势甚,根据法治之而不退者,或失寒凉,或因失下,或熨烙熏灸,使热极而 妄为阳厥。切不可用银粉、巴豆性热大毒丸药下之,反耗损阴气而衰竭津液,使热势转甚,而 懊、喘满、结胸、腹痛、下利不止、血溢、血泄,或为淋闭、惊狂谵妄,热证蜂起,不可胜举。 由此为瘕坚积之疾,误人必多。然则世情亦不知医者之过,未尽究守真之奇效。 尝闻守真之言曰∶正治者,以寒治热,以热治寒。病证轻微,可如此治之,若病危重,则当从 反治之法。其反治者,亦名从治,盖药气从顺于病气也,是故以热治热,以寒治寒,是谓反治。 以热治热者,非谓病气热甚,而更以热性之药治之,本谓寒性之药,反佐而服之。盖谓病气热 甚,药气寒甚,拒其药寒,则寒攻不入,寒热交争,则其病转加也,故用寒药,反热佐而服之, 令药气与病气不相忤。其药本寒,热服下咽之后,热体既消,寒性乃发,由是病气随愈。余皆 仿此。然正治之法,犹君刑臣过,逆其臣性而刑之,故病热不甚,治之以寒,逆其病气,而病 自愈矣。反治之法,犹臣谏君非,顺其君性,而以悦之,其始则从,其终则逆,可以谏君去其 邪而归于正。王冰曰∶病微犹救人火,火得木而,得火而燔,得水而灭。病湿犹救龙火,火得 湿而,得水而燔,以人火不逐之,则其火自灭耳。此谓良医之法也。夫逆治从治,皆是违性之 药,病患岂有不恶者。是药病相争,其气所以得固也。然十救其十,不为医之功,以谓人之有 命也。 如身冷脉微,终不省蓄热在内,设以凉膈、解毒之药调治,无有不恶。又如患形,不至有经年, 终不晓瘀热在里,设以承气。寒药下之,无有不畏,虽得痊愈,尚不免于畏恶。病势大,药力 小,而致死者,亦不知杯水救车薪之火为非,只指为凉药之过。此二者无他,存于世人是非不 《刘河间伤寒医鉴》 中医中药论坛 http://bbs.zhong-yao.net/ 明,而恶寒好热也。 论脉证 《活人书》∶阴毒,脉疾七至八至以上,疾不可数者,正是阴毒已深也,六脉沉细而疾,尺部 断小,寸口或大。若误服凉药,则渴转甚,躁转急。有此二证者,便急服辛热之药,一日或二 日便安。若阴毒渐深,其候沉重,四肢首冷,腹痛转甚,或咽喉不利,心下胀满,结硬燥渴, 虚汗不止,六脉但沉细而疾,一息七至以来。有此证者,速于气海关元二穴灸三百壮,以手足 和暖为效,仍兼服正阳散。守真云∶然既脉疾,至七八至以上,疾不可数者,正是阳热极甚之 脉也。世俗妄传阴毒诸证,以《素问》验之,皆阳热亢极之证,但热于内,在里极深,身表似 其阴寒者也。及夫经云亢则害,承乃制也,谓五行之道,实甚则过极,则反似克己者也,是谓 兼化。 如万物热极,反出水液,以火炼金,热极而反化为水,是以火极而反以水化也。《素问·脉要精 微论》∶长则气治,短则气病,数则心烦,大则病进。(注曰∶数急则热,故烦心也。)又,六 节藏象论∶人迎一盛,病在少阳,二盛病在太阳,三盛病在阳明,四盛以上为格阳。(注云∶谓 人迎大于寸口脉一倍。余盛同法。又云∶俱盛,谓大于平常之脉四倍也。)四倍以上为关格,关 格之脉羸,不能极于天地之精气,则死矣。 论六经传受 《活人书》∶太阴、少阴、厥阴,皆属阴证也。少阴者,肾也,厥阴者,肝也,太阴者,脾也。 何谓太阴?太阴者,脾之经,主胸膈胀。何谓少阴?少阴者,肾之经,主脉微细,主心烦欲寐。 或自利而渴者,何也?谓中病时,腠理寒,便入阴经,不经三阳也。盖寒入于太阳则发热而恶 寒,入于少阴,只恶寒而不发热也。三阴中寒,微则理中汤,稍厥或中寒下利,即甘草干姜, 大段重者,四逆汤,无脉者,通脉四逆汤。何谓厥阴?厥阴者,肝之经也,厥阴之为主,主消 渴,气上冲心,心中痛热,饥而不欲食,食则吐蛔,下之利不止也。若阴气独盛,阳气暴绝, 则为阴毒,其证四肢逆冷,腹脐筑痛,身如被杖,脉沉疾,或吐或利。当急灸脐下,服以辛热 之药,令阳复而大汗矣。守真曰∶人之伤寒,则为病热,古今一同,通谓之伤寒病。前三日, 巨阳、阳明、少阳受之,热在于表,汗之则愈,后三日,太阴、少阴、厥阴受之,热传于里, 下之则愈。六经传受,由浅至深,皆是热证,非有阴寒之证。古圣训阴阳为表里,惟仲景深得 其义。 厥后朱肱《活人书》,特失仲景本义,将阴阳二字释作寒热。此差之毫厘,失之千里矣。《素问· 热论》云,黄帝问曰∶热病者,皆伤寒之类也,或愈或死,其死皆以六七日之间,其愈皆以十 日以上者,何也?不知其解,愿闻其故。岐伯曰∶巨阳者,诸阳之属也,其脉连于风府,故为 诸阳主气也。人之伤于寒也,则为病热,热虽甚不死,其两感于寒而病者,必不免于死。帝曰∶ 愿闻其状。岐伯曰∶伤寒一日,巨阳受之,故头项痛,腰脊强。二日阳明受之,阳明主肌肉, 其脉夹鼻络于目,故身热、目痛、鼻干,不得卧也。三日少阳受之,少阳主胆,其脉循胁络于 耳、故胸胁痛而耳聋。三阳经络皆受其病,而未入于藏,故可汗而已。四日太阴受之,太阴脉 布胃中,络于嗌,故腹满而嗌干。五日少阴受之,少阴脉贯肾络于肺,系舌本,故口燥舌干而 渴。六日厥阴受之,厥阴脉循阴器而络于肝,故烦满而囊缩。三阴三阳、五脏六腑皆受病,营 卫不行,五脏不通,则死矣。其不两感于寒者,七日巨阳病衰,头痛少愈,八日阳明病衰,身 热少愈,九日少阳病衰,耳聋微闻,十日太阴病衰,腹减如故,则思饮食,十一日少阴病衰, 渴止不满,舌干已而嚏,十二日厥阴病衰,囊纵,小腹微下,大气皆去,病日已矣。帝曰∶治 之奈何?岐伯曰∶治之各通其脏脉,病日衰矣。其未满三日,可汗而已,其满三日,可泄而已。 《刘河间伤寒医鉴》 中医中药论坛 http://bbs.zhong-yao.net/ 论汗下 《活人书》云∶阳明证宜下,少阴证宜温。又曰∶少阴病,一二日,口中和,其背恶寒者,宜 着艾,并四逆汤。又云∶三阳证宜下,三阴证宜温。少阴病,发热,脉沉,麻黄附子细辛汤主 之,少阴病,二三日,当见少阴证,无阳者,宜麻黄附子甘草汤,皆阴证表药也。又云∶发热 而恶寒者,发于阳也,麻黄、桂枝汤主之。守真云∶夫辨伤寒阴阳之理者,邪热在表,腑病为 阳,邪热在里,脏病为阴。世俗妄谓有寒热阴阳之异,误人多矣。寒病固有,然非汗病之谓也, 止为杂病,不可与汗病同科。且造化为汗液之气者,乃阳热之气,非阴寒之所能也,观万物热 极而反出水液,明可知矣。况法曰身热为热在表,饮水为热在里,其伤寒病,本末身凉不渴, 及小便不黄,脉不数者,未之有也。虽仲景有四逆汤证,表热里和,误以寒药下之太早,表热 未入于里,里寒下利不止,及表热里寒自利,急以四逆汤温里,利止里和者,急于解表也。故 仲景四逆汤证后,复有承气汤寒药下热之说。由是伤寒汗病,经直言热,而不言其有寒也。经 言三阴证者、邪热在脏在里,以脏为里为阴,当下热者是也。按《素问》论伤寒热病三篇,皆 名曰热,竟无寒说,兼以《灵枢》诸经运气之说推之,则名为热病,诚非寒也。《素问·热论》 云,帝曰∶治之奈何?岐伯曰∶治之各通其脏脉,病日衰矣。其未满三日,可汗而已,其满三 日,可泄而已。此言表里之大体也。(注曰∶《正理伤寒论》脉大浮数,病在表,可发其汗,脉 沉细数,病在里,可下之。)由此,虽日数过多,但有表证,而脉浮数,犹宜发汗,日数虽少, 即有里证,犹宜下之,正应脉证而汗下之也。 论阳厥极深 《活人书》云∶伤寒,阴盛隔阳,病患身冷,脉细沉疾,烦躁而不饮水者。又云∶大抵阴毒, 因肾气虚寒,或因冷物伤脾,外感风寒,则阳气不守,遂发头痛,腰重,腹痛,眼睛疼,身体 倦怠,四肢逆冷,汗不止,或多烦渴,精神恍惚。若误服凉药,则渴转甚,躁转急。有此病者, 便须急服辛热之药。或时郑声,指甲面色青黑。若阴毒已深,病势困重,六脉附骨,浮之则有, 按之则无,但于脐中用葱熨法,或着艾三百壮,以来手足不温者,不可治也。守真云∶或下后 热不退,或蓄热内甚,阳厥极深,以至阳气怫郁,不能营运于身表四肢,以致遍身清冷,痛甚 不堪,项背拘急,目睛赤痛,昏眩恍惚,咽干或痛,燥渴虚汗,呕吐下利,腹满实痛,烦冤闷 乱,喘急郑声,以其蓄热极深,而脉道不利,以脉沉细欲绝者,俗未明其造化之理,而反传为 阴毒。 或失下热极,以致身冷脉微,而昏冒将死。若急下之,则残阴暴绝,阳气后竭而立死,不下亦 死。病患至此,命悬顷刻。然则治法当何如?曰∶此当凉膈散,或黄连解毒汤,养阴退阳,但 欲蓄热渐渐宣散,则心腹复暖,脉渐以生。至于脉复有力,可以三一承气汤微下之,或解毒加 大承气汤尤良。俗未明此故,认作阴证,是以失其治也。《素问·五营运大论》岐伯曰∶气有余 则制己所胜而侮所不胜,不及则己所不胜乘而侮之,己所胜轻而侮之。木余则制土,轻侮于金, 金气不争,故木恃其余而欺侮之也。又,木少金胜,土反伤木,以木不及,妄之也。四气本同。 (侮,谓侮慢也,而凌忽之也。)又云∶以火炼金,热极反化为水。又云∶亢则害,承乃制。 论湿热发黄 《活人书》云∶一身尽痛,发热身黄,小便不利,大便反快者,此名中湿。风雨袭虚,山泽蒸 气,人多中湿。湿留关节,须身体烦痛,其脉沉缓,内中湿也。主一身尽痛,发热身黄,小便 不利。又云∶以寒湿在表不解,为不可下也,可以术附汤主之。守真云∶发黄者,阳明里热极 《刘河间伤寒医鉴》 中医中药论坛 http://bbs.zhong-yao.net/ 甚,烦渴热郁,留饮不散,以致湿热相搏,而体发黄也。或言寒湿相搏而发黄者,色及苔膏也。 本伤寒失下,或误汗之、温之、灸之、熨之,或服银粉、巴豆大毒热药下之,反以亡液,损其 阴气,邪热转甚,或下太早,热入不成结胸,但发黄者,或失于寒凉调治,或热势本恶,虽按 法治之,而不能退其热势之甚者,或下后热不退,皆为发黄也。大抵本因热郁极甚者,留饮不 散,湿热相搏,而以术附汤主之,误矣。《素问·平人气象论》云∶食已如饥者,胃疸,则是胃 热也。热则消谷,食已如饥。目黄者,阳怫于上,热积胸中,阳气燔上,故目黄也。《素问·通 评虚实论》云∶足之三阳,从头至足,然久厥逆而不下,以致怫积于上焦,故为黄胆。 论不得眠 《活人书》云∶下后复发汗,昼日烦躁不得眠,夜而安静,不呕不渴,无表证,脉沉微,身无 大汗者,干姜附子汤主之。守真云∶夫伤寒病,懊心烦,反复颠倒,不得眠者,燥热怫郁于内, 而气液不得宣通也,栀子豉汤主之。《素问·刺热篇》云∶肝热甚,小便先黄,腹痛,多卧,身 热。热争则狂言及惊,胁满痛,手足躁,不得安卧。 论呕吐 《活人书》云∶无阳则厥,无阴则呕。却言少阴下利,脉微者,与白通汤,利不止,厥逆无脉, 干呕者,白通加猪胆汁汤主之。又云∶膈上有寒痰,干呕者,不可吐,急温之,宜四逆汤主之。 守真云∶呕者,火气上炎之象也,故胃热甚则呕也。又云∶吐酸,肝木之味也,由火实制金, 金,不能平木,肝木日甚,故为吐酸也,则如饮食,则喜酸也。或言酸为寒者,则如酒苦性热, 养于心火,故饮之则令人色赤气粗,脉洪大而数,语涩谵妄,歌唱悲笑,喜怒如狂,冒昧健忘, 烦渴呕吐,皆热证也,其吐必酸,宿热甚明矣。《素问·至真要大论》云∶诸呕吐酸,暴注下迫, 皆属于热。(注云∶内格呕逆噫,食不得人,是火也。) 论湿热下利 《活人书》云∶伤寒下利多种,须辨阴阳,勿令差互。大抵伤寒下利多种,须看脉与外证。下 利脉大者,虚也。脉微弱者,为自止。寒毒入胃,脐下必寒,腹胀满,大便黄白,或青,或黑, 或下利清谷。湿毒瓦斯甚,则下利腹痛,大便如脓血,或如烂肉汁也。得之寒毒入胃,四逆, 理中汤、白通汤加附子、四逆汤等。若湿毒下脓血者,桃花汤、地榆汤主之。守真云∶下利脓 血者,如世之谷肉果菜,湿热甚,则自然腐烂溃发化为水,故食于腹中,感人湿热邪气,则自 然化为脓血。其热为赤,热属心火故也。其湿为黄,湿属脾土故也。燥郁为白,属于肺金故也。 湿热甚于肠胃,怫热结也。湿主于痞,以气逆不能宣通,因而以成肠胃之湿也。湿热相兼。盖 水火阴阳寒热,犹权衡也,一高则一下,一盛则一衰,岂能寒热俱盛于肠中,而同为利者乎。 若此之谬,世传多矣,则如热生疮疡。《素问·大奇论》云∶肠下血,为少阴气不足,搏为阳气 乘之,热在下焦,故下见血也。《素问·阴阳别论》云∶阴结者,便血一升,(阴主血故也。)再 结二升,三结三升。(注云∶二升,谓之再结。三升,谓之三结。)《素问·至真要大论》云∶大 热内结,注泄不止。热宜寒疗,结复须除,以寒药下之,结散利止、则通因通用也。 论霍乱 《活人书》云∶霍乱,呕吐而利,热多而不渴,寒多而不饥,理中丸主之。吐利汗出,发热恶 寒,四肢拘急,手足厥冷,四逆汤主之。吐利已,汗出而厥,四肢拘急不解,脉微欲绝者,通 《刘河间伤寒医鉴》 中医中药论坛 http://bbs.zhong-yao.net/ 脉四逆加猪胆汁汤主之。钱氏吐泻问难∶广亲七太尉,七岁病吐泻,是时七月,其证全不食而 昏睡,睡觉而闷乱,吸气干呕,大便或有或无,不渴,众医以惊治之,疑睡故也。钱氏曰∶先 补脾,后退热,石膏汤。次日又以水银、硫黄末,生姜水调一字。八月十五日以后,吐泻身冷, 无阳也,不能乳,干呕,泻清褐水,当补脾,益黄散主之,不可下。守真云∶吐泻霍乱,三焦 为水谷传化道路,热甚则传化失常,而吐泻霍乱,火性燥动故也。或云热无吐泻,只是寒,此 说误也。《素问·至真要大论》云∶诸病喘呕吐酸,暴注下迫,转筋,小便混浊,腹胀大如鼓, 有声如鼓,痈疽疮疹,瘤气结核,吐下霍乱,皆属于火。 论好用寒药 《活人书》云∶伤寒,论家方论不一,独伊芳尹、仲景之书,犹六经也,其余诸子百家,时有 一得,要之不可为法。况有好凉药者,附子、硫黄,笑而不喜用,虽隆冬,使人服三黄丸之类, 又有好热药者,如大黄、芒硝,则畏而不敢用,虽盛暑,劝人灸病,服金液之类。非不知罪福, 盖缘偏见所趋然也。又云∶近时用小柴胡汤,不问阴阳表里,凡伤寒之家,皆令服此药。盖不 可轻用,虽不若大柴胡汤、小承气汤紧要之药,病不相当,其为害也同,往往服小柴胡汤而成 阴证者,甚多矣。又云∶阴毒伤寒,心神烦躁,头痛,四肢逆冷,返阳丹主之。此方甚验,喘 促呕逆者,入口便住。若加小便不通,及阴囊缩入,小腹绞痛欲死,脐下二寸灸,仍与返阳丹、 当归四逆加吴茱萸生姜汤,慎勿与寻常利小便之药。寻常利小便之药者,多是冷滑药,此阴毒 瓦斯在小腹所致也。守真云∶大凡治病,必先明此寒暑燥湿风火六气,最为要也。故曰其治病 之法,以寒治热,以热治寒,以清治温,以湿治燥,乃正治之法也,又云∶逆治,所谓药气逆 病之气也,其病轻微,则当如此治。其病重,当从反治之法,其反治者,亦名从治,所谓从顺 于病之气也,是故经曰以热治热,以寒治寒。治热非谓病气热甚,更以热性之药治之,本是寒 性之药,反热佐而服之。所谓病气热甚,药气反寒,病热极甚,而拒其药寒,寒攻不入,寒热 相争,则其病转加也。故用寒药,反热佐而服之,令药气与病气不相违忤,其药性寒,热服下 咽之后,热体既消,寒性乃发,由是病气随愈。其余皆仿此。然正治之法,犹君刑臣过,逆其 臣性而刑之矣,故热病不甚,治之以寒,逆其病气,而病自除矣。反治之法,犹巨谏君非,顺 其君性而说之,其始则从,其终则逆,可以谏君失其邪而归于正也。《素问·至真要大论》云∶ 寒者热之,热者寒之,从者逆之,顺者从之。王冰注云∶病微犹救人火,得木而,得火而燔, 可以水灭之,故逆其性气而折之,病之气微,而攻之以寒。病湿犹救龙火,得湿而,遇水而燔, 不知其性,以水折之,以湿攻之,适足以光焰诣天,物穷方止矣。识其性者,反常之理,以人 火逐之,则焰灼自消,炎光扑灭。然逆之谓以寒攻热,以热攻寒,从之谓逆难入,从其性用, 不必皆同,是以下又曰逆者正治,从其反治。从小从多,观其事也,此之谓呼。 论小儿疮疹 《活人书》云∶小儿疮疹,与伤寒相类,头痛身热,足冷脉数。疑似之间,只与升麻解肌,兼 治疮子,已发未发皆可服,但不可下,疮疹发热在表,尤不可转泻。世人不学,乃云初觉以药 利之,宜其毒也,误矣。又云∶疹痘已出,不可疏转。出得已定,或脓血大甚,却用疏利,亦 非也。大抵疮疹,首尾不可下。小儿身热,耳尻冷,咳嗽,而用利药,即毒瓦斯入内,杀人! 钱氏曰∶疮疹始出之时,五脏诃见,惟肾无候,但见平证耳,尻冷耳凉是也。论疮疹,尻耳俱 属肾,其居北方,主冷也。若疮黑陷,耳尻反热者,为逆是也,若用牛李膏、百祥丸各三服不 愈者,死。病此疮疹,当乳母慎口,不可令饥,受风冷,必归于肾,变黑难治也。有大热,利 小便,有小热,宜解毒。若黑紫干陷者,百祥丸下之,不黑者,慎勿下。更时月轻重,故春夏 为顺,秋冬为逆,冬月肾旺,又盛寒,病多归肾。变黑者,无问何时,十难救一。又曰∶疮疹 始出,未有他证,不可下也,但当用平和之药,频用乳食,不受风冷耳。如疮疹三日不出,出 不快者,即微发之。微发不出,即加药发之。加药不出,即大发之。出后不多,若反脉平无证 《刘河间伤寒医鉴》 中医中药论坛 http://bbs.zhong-yao.net/ 者,即疮疹稀少,不可更发也。肾旺发薄,土不克水,故脾虚寒战,则难治矣。所以百祥丸者, 泻膀胱之腑,腑若不实,脏自不盛也。何以不泻肾?曰∶肾主虚,不受泻,故二服不效,反加 寒而死矣。守真云∶小儿疮疹未出,误以热药汗之致阳气转甚,则重密出不快,多致黑陷而死。 恐是斑疹,未敢服药,以误小儿诸病多矣。亦不知古人留寒凉之药,通治惊风热积。设是斑疹, 使热稍退而稀少出快,得痊除愈也,若用凉膈散,为妙耳。《阎孝忠集·小儿论》未达钱氏本意, 不明造化之理,反妄言黑陷为寒,及云斑疮始终不可服凉泻之药。后人因之,反致热甚黑陷而 死者。阎公岂不详钱氏本方,治斑疮黑陷者牛李丸、百祥丸,寒药利之,而多获痊可,不救必 死,为热岂不明哉!夫斑疮黑陷者,无不腹满喘急,而小便赤而不通,岂非热极者也,岂反能 为寒耶!《素问》云∶诸痛痒疮疡,皆属于火。
本文档为【《刘河间伤寒医鉴》】,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该文档来自用户分享,如有侵权行为请发邮件ishare@vip.sina.com联系网站客服,我们会及时删除。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下载需要: 免费 已有0 人下载
最新资料
资料动态
专题动态
is_594886
暂无简介~
格式:pdf
大小:185KB
软件:PDF阅读器
页数:8
分类:
上传时间:2012-01-18
浏览量: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