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当代信息传播中的传媒歧视__作者:樊葵

当代信息传播中的传媒歧视__作者:樊葵

举报
开通vip

当代信息传播中的传媒歧视__作者:樊葵 当代信息传播中的传媒歧视 作者:樊葵 作者单位:浙江大学新闻与传播研究所 邮编:310028 与大众传播发展的初期相比,如今大众传播时代的一大进步是扩大了传播对象,冲决了以往上流阶层对信息的垄断。“报纸传播信息的特征同商品交换的自由平等原则是一致的,不管是谁,只要支付一定费用,都可以买到一份报纸,都可以自由地选择自己所需要的信息”。(注:潘知常:《大众传媒与大众文化》,上海人民出版社2002年版。)联合国人权委员会也规定:信息是人的基本权利之一。作为反映社会公共事务的公共信息平台,大众传播媒介应当为社...

当代信息传播中的传媒歧视__作者:樊葵
当代信息传播中的传媒歧视 作者:樊葵 作者单位:浙江大学新闻与传播研究所 邮编:310028 与大众传播发展的初期相比,如今大众传播时代的一大进步是扩大了传播对象,冲决了以往上流阶层对信息的垄断。“报纸传播信息的特征同商品交换的自由平等原则是一致的,不管是谁,只要支付一定费用,都可以买到一份报纸,都可以自由地选择自己所需要的信息”。(注:潘知常:《大众传媒与大众文化》,上海人民出版社2002年版。)联合国人权委员会也规定:信息是人的基本权利之一。作为反映社会公共事务的公共信息平台,大众传播媒介应当为社会大众所共享,全方位地满足公众的信息需求。然而现实情形是:在当代信息传播过程中, 关于同志近三年现实表现材料材料类招标技术评分表图表与交易pdf视力表打印pdf用图表说话 pdf 面的自由选择掩盖了隐含的不自由,旧的垄断被打破,新的垄断却悄然产生,大众传媒更乐意向处于社会强势地位的受众群提供信息服务,常常忽略甚至排斥弱势群体的信息需求,从而造成公共信息平台的倾斜,对这种现象,本文称之为“传媒歧视”。   一、传媒歧视的表现   对于“传媒歧视”,学界虽然尚无正式的定称,但在施拉姆的《大众传播媒介与社会发展》一 关于书的成语关于读书的排比句社区图书漂流公约怎么写关于读书的小报汉书pdf 中,在美国学者蒂奇纳等人提出的“知沟”理论中,以及传播政治经济学派的相关研究中,实际上都已涉及了这一问题。施拉姆指出:信息不仅在国家间流动失衡,在国家内的流动也很不平衡,信息水平总是随着与城市距离的增加而迅速下降,大城市比农村地区更容易得到信息,这种差距在发达国家要小一些,在不发达国家则非常明显。(注:参见wilbvr Schramm(1964)Mass Media and National Development. The Stanford University press & UNESCO)“知沟”理论对大众传播时代信息流通的均衡性和公众在知识获取方面的平等性提出了质疑,认为“随着大众传媒的信息进入社会体系的增多,人群中具有较高社会经济地位的那部分人会更多地接受信息,这两部分人的信息差距就会增加而不是减少”。(注:TICHENOR.(1970)Mass media flow and differential growth in knowledge Public Opinion Q.34:159-160)知沟的形成原因,一方面是由于接收者所具备的智能、教育、技术等掌握信息的先决资源有差别,另一方面也与传播者如何分配信息资源有关。   传媒歧视的具体表现多种多样,如性别歧视、年龄歧视、地域歧视、政治歧视、种族歧视、群体歧视等,这些都值得分门别类地进行研究。但各种歧视的共性均表现为:传媒不能够平等地对待分布于不同社会阶层的人群,歧视弱势群体即处于阶层低端和社会边缘位置的人群。当然,弱势群体的概念有着不同的、特定的历史文化含义,本文主要是指在当今中国社会阶层的分布中处于经济地位维度上的中下阶层,具体包括尚未脱贫的广大农村人口、改革过程中出现的城市贫民、收入甚微的农民工等。中国当下的大众传媒都自觉地避开这些人群,不约而同地将目标受众锁定为除城市贫民之外的白领、中产阶级等。如《北京青年报》1999年10月12日就以《读你》为标题亮出了自己的“ 标准 excel标准偏差excel标准偏差函数exl标准差函数国标检验抽样标准表免费下载红头文件格式标准下载 读者像”:他(或她)是一位36岁左右较为成熟的年轻人,拥有 高中 高中语文新课程标准高中物理选修31全套教案高中英语研修观课报告高中物理学习方法和技巧高中数学说课稿范文 或大专以上的学历,供职于政府机关、科教文卫单位或企事业单位的公务员、专业人士或“白领人士”,他(她)是拥有较高经济收入和消费投资决策能力、对于流行时尚敏感的、享有最多的高档和豪华生活用品的城市人。(注:罗建华:《点击报界“新概念”》,《新闻记者》2000年第11期)浙江西湖之声电台开播时就这样定位它的听众群:年龄在15—45岁特别是18—35岁的,具有大中专以上学历,具有现代意识的新生代群体。从报界来看,面向城市人群的都市报近10年来发展迅猛,几乎每个省会城市都有至少一至两家都市生活娱乐类的报纸,而占人口绝大多数的农村受众只拥有一家全国性的日报;再看看流行的杂志名称吧:《品味》、《大都市》、《品牌国际房产》、《都市丽人》、《地铁风》、《休闲》,想必不难看出它们所面向的读者群;广播电视节目的策划多热衷于为“有钱且有闲”的受众层服务,追求中产阶级的格调和口味;号称新媒体的网络似乎也未能起到人们最初所想像的信息均衡作用,网络信息传播不仅在人口处就已经设置了经济文化的多重障碍,而且各网站的定位有着更明显的城市化、年轻化、小资化的取向。   随着大众传播媒介的普及,社会弱势群体与其他群体在拥有媒介本身上的差别正在缩小,因此更本质的差别是他们能够从媒体中得到什么。传媒总是自觉地按照目标受众的信息需求、价值观、审美观来选择传播内容和传播形式,作为非目标受众的群体即便能够平等地拥有传播媒介,也未必能平等地拥有媒介所提供的服务。仍以农村受众为例,他们占中国人口的80%,而大众传媒传播的信息无论在内容上还是在形式上,都与农村受众的现实信息需求有着明显的错位。媒体上充斥着面向城市白领的汽车房产、美容美食、旅游导购信息和投市民所好的趣闻逸事、休闲娱乐、卫生保健内容,农民急需的农业信息、 政策 公共政策概论形成性考核册答案公共政策概论形成性考核册答案2018本科2018公共政策概论形成性考核册答案公共政策概论作业1答案公共政策概论形成考核册答案 信息、知识信息得不到及时充足的提供。   大众传媒不仅给社会弱势群体提供的信息资源极为有限,还总是有意无意地将他们置于社会注意力的边缘地带,使他们成为媒体的“缺席者”和“失语者”,这也是传媒歧视的一个显著形态。社会政要、明星、富豪等群体,其身份本身就包含了“显著性”价值,极易吸引传媒的注意,而农民、下岗工这些“小人物”在传播领域无疑被再一次“弱势化”和“边缘化”了,他们很少有机会占据媒体话语体系的中心,很少成为叙述的主体。从这种角度来看,传媒歧视的实质是在较大程度上剥夺了弱势群体的媒介接近权,迫使他们陷入了多重尴尬之中。当然,我们也注意到一些主流媒体对弱势群体颇多关注,如中央电视台的《当代工人》栏目以及农村频道等,但这无法代表大众传媒的整体价值取向。   二、传媒歧视的深层动因   传媒产业化已是国际性潮流,将市场规范引入传播领域,有助于传媒实现经济独立,摆脱利益集团的束缚。但是,挣脱了单一意识形态指令的大众传媒在目前并不十分成熟的市场机制中,以传统体制赋予它的巨大资源,极力追逐利益的最大化。在此过程中,它们常常或主动或被动地将信息资源交由市场规则来进行分配,本文认为这是造成传媒歧视的深层动因。与之相关,传媒对信息成本的考量、传媒业者的社会地位等也对这种歧视起到了重要的促成作用。   当今中国传媒风行媒体定位(positioning)的策略,对于传媒业来说,媒体定位是一种科学配置信息资源的方法。其指向应该是传播内容的丰富、信息流通的均衡和大众媒介的平等使用。同时,随着媒体竞争的日益激烈,分层、定位也是媒体的必然选择,是其寻求错位发展的有效策略。因此对任何一家非综合性媒体而言,选择自己的目标受众是当务之急。从理论上来说,这似乎应当有助于不同阶层受众的多元化信息需求都能得到对应的满足,然而现实状况却是媒体不约而同地选择了相似的受众群,将目光聚焦于所谓“强势人群”、“主流人群”。不难发现,看似以受众需求的差异性为依据的这种媒体定位实质上有另外的出发点,即传媒自身的经济利益。“(市场学角度)是目前媒介从业者尤其是媒介机构决策层认识媒介分层现象的惯常视野。他们将媒介分层看作媒介市场化的必由之路和必然结果,通常使用的理论框架是市场营销理论。”(注:孙玮:《多重视角中的媒介分层现象》,《新闻大学》2002秋)市场理念指导下的媒体定位首要考虑的自然是市场效果。广告收入是绝大多数传媒的主要利润来源,广告主的媒体选择标准也就决定了媒体定位的标准。广告主选择媒体除了考虑发行量、视听率等因素,更要考虑媒体发行区域与商品销售区域之间的关系、媒体的受众构成与商品的目标消费者之间的关系。传媒界流行的“有效发行”概念指的就是在两对关系的重叠部分获得的发行量,也就是能够产生广告效益的发行。但是,当媒体定位被完全看作市场营销学中的“市场细分”理论在传播业的应用时,其满足受众多样化信息需求的目的,就很容易畸变为以广告回报率为首要目的甚至是惟一目的。对媒体而言,受众仅仅意味着市场规模和消费实力,其信息需求是次要的。这种定位必然带来趋同性的选择结果,细分市场变成了窄化市场,错位发展变成了挤位发展。定位只是对强势市场的分层,作为社会公共资源的信息资源集中流向“强势群体”,那些无投资消费实力的人群只能被传媒所忽视,那些贫困偏远的地区只能成为信息的荒地。传媒对经济利益的单纯追逐,客观上造成了大众传媒对社会弱势群体的排斥和歧视,造成了信息资源分配上的不平等。   其次,传媒歧视也与媒体对“信息成本”的考虑有一定关系。媒体所衡量的信息成本是指媒体获取信息所付出的代价与获得的报偿之间的比例。在解释受众选择媒介和信息的动因时,施拉姆提出了这样一个公式:报偿的保证÷费力的程度=选择的或然性。也就是说,选择的可能性与得到的报偿成正比,与付出的代价成反比。这个公式同样适用于传媒对信息源的选择:从某一信息源获取信息付出的代价越低而得到的报偿越高,传媒就越倾向于选择这一信息源。现代报刊之所以是都市化的产物有其必然性,作为政治经济文化中心的城市,人口高度集中,交流活动频繁,生活节奏较快,能够不断产生丰富的信息,而且有着便捷的信息传输渠道,因此,通讯社、报社、电台、电视台、网站基地大都设在城市。而农村地区、边远地区却相对封闭,生活稳态性较强,产生的信息量相对较少,信息的新异性、重要性、显著性等价值含量也相对较低,而且还存在专业传播人才缺乏、交通不便、通讯不畅、信息设备落后等问题,以农村地区、边远地区和社会弱势群体为信息源,进行信息的采集和制作不仅费时费力,更重要的是这些信息对媒体的“强势受众”而言不具备接近性和吸引力。失去这些强势受众,就意味着损害了媒体赖以生存的广告市场。因而不难理解,有媒体愿意花费巨资把记者派往异国录制一个国际时尚发布会,愿意重金聘请特约记者采访国际体育赛事,但很少有媒体将记者站设到市县以下
本文档为【当代信息传播中的传媒歧视__作者:樊葵】,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该文档来自用户分享,如有侵权行为请发邮件ishare@vip.sina.com联系网站客服,我们会及时删除。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下载需要: 免费 已有0 人下载
最新资料
资料动态
专题动态
is_887043
暂无简介~
格式:doc
大小:50KB
软件:Word
页数:2
分类:
上传时间:2012-01-13
浏览量: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