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九上六单元文言文复习提纲

九上六单元文言文复习提纲

举报
开通vip

九上六单元文言文复习提纲《陈涉世家》 一、文学常识: 本文出自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史记》,鲁迅对这本书的评价是“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作者是司马迁,西汉著名史学家,文学家。 二、词语解释 苟:如果。 若:你。 屯:停驻。 会:适逢。 笞:用鞭、杖或竹板打。 亡:逃走。 等:同样。 立:指立国君。 怜:爱戴。 指意:意图。 足下:指对方,古人对别人的敬称。 威众:威服众人。 死国:为国事而死。 太息:长叹。 嗟乎:感叹词,相当于“唉”。 失期:误期。 忿恚尉:使尉恼怒。...

九上六单元文言文复习提纲
《陈涉世家》 一、文学常识: 本文出自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史记》,鲁迅对这本书的 评价 LEC评价法下载LEC评价法下载评价量规免费下载学院评价表文档下载学院评价表文档下载 是“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作者是司马迁,西汉著名史学家,文学家。 二、词语解释 苟:如果。 若:你。 屯:停驻。 会:适逢。 笞:用鞭、杖或竹板打。 亡:逃走。 等:同样。 立:指立国君。 怜:爱戴。 指意:意图。 足下:指对方,古人对别人的敬称。 威众:威服众人。 死国:为国事而死。 太息:长叹。 嗟乎:感叹词,相当于“唉”。 失期:误期。 忿恚尉:使尉恼怒。 令辱之:使尉责辱他。 行收兵:行军中沿路收纳兵员。 举大计:发动大事,指起义。 为坛而盟:(用土)筑台,并(在台上)宣誓。 祭以尉首:用(两)尉的头祭天。 宜多应者:应当有很多响应的人。 三、句子翻译 1、陈涉少时,尝与人佣耕,辍耕之垄上,怅恨久之。 翻译:陈涉年轻年轻时,曾经同别人一道被雇佣耕地,(有一次他)停止耕作走到田畔高地上(休息),因失望而叹恨了好久。 2、嗟乎!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 翻译:唉!燕雀怎么知道鸿鹄的志向呢! 3、会天大雨,道不通,度已失期。失期,法皆斩。 翻译:适逢天下大雨,道路不通,估计已经误了时期。误了期限,按法令都得杀头。 4、今亡亦死,举大计亦死;等死,死国可乎? 翻译:现在逃走也是死,发动起义也是死,同样是死,为国事而死,好吗? 4、天下苦秦久矣。 翻译:天下老百姓苦于秦(的统治)很久了。 5、扶苏以数谏故,上使外将兵。 翻译:扶苏因为屡次劝谏的缘故,皇上派(他)在外面带兵。 6、今诚以吾众诈自称公子扶苏、项燕,为天下唱,宜多应者。 翻译:现在如果把我们的人假托是公子扶苏、项燕的部下,向天下人倡导,应当(有)很多响应的人。 7此教我先威众耳。 翻译:这是教我们先威服众人罢了。 8、固以怪之矣。 翻译:自然就诧怪这事了。 9、又间令吴广之次所旁丛祠中,夜篝火,狐鸣呼曰。 翻译:又暗使派吴广往驻地旁边的丛林里的神庙中,夜间用篝火装作“鬼火”,又装狐狸叫,喊道。 10、旦日,卒中往往语,皆指目陈胜。 翻译:第二天,戍卒中到处谈论,都在指指点点地看着陈胜。 11、 广故数言欲亡,忿恚尉,令辱之。 翻译:吴广故意屡次扬言要逃走,使尉恼怒,让他责辱吴广。 12、藉第令毋斩,而戍死者固十六七。 翻译:即使仅能免于斩刑,可是守卫边境而死的人一定也占十分之六七。 13、且壮士不死即已,死即举大名耳,王侯将相宁有种乎! 翻译:况且大丈夫不死便罢,死就要干出大名声啊,王侯将相难道是天生的贵种吗? 13、为坛而盟,祭以尉首。 翻译:(用土)筑台,并(在台上)宣誓,用(两)尉的头祭天。 14、数日,号令召三老、豪杰与皆来会计事。 翻译:几天后,(陈胜)下令召集三老、豪杰一起来集会商议大事。 15、将军身被坚执锐,伐无道,诛暴秦。 翻译:将军亲自披着坚固的盔甲,手拿着锐利的武器,讨伐无道的昏君,消灭暴虐的秦王。 16、诸郡县苦秦吏者,皆刑其长吏。 翻译:各个郡县里痛恨秦朝的官吏的,都惩罚当地郡县长官。 四、段落结构  本文节选自《史记·陈涉世家》,全文共三段:  第一段:叙述陈涉年轻时的佣耕生活,表现了他素怀大志,有反抗精神。  第二段:写起义的筹划过程,表现了陈胜、吴广的斗争决心和政治远见。  第三段:写陈胜、吴广发动起义,胜利进军及建立政权的经过,昭示了农民起义的伟大力量和历史意义。 五、中心思想 本文以陈胜、吴广的活动为线索,以可靠的历史资料为依据,生动的再现了我国历史上第一次农民起义——大泽乡起义的发生、发展过程,鲜明的揭示了它的实质—一场得到广大人民支持的、反对暴力统治的伟大革命运动。文中的主要人物形象是陈胜,作者通过对典型历史环境的描写和人物语言、行动的刻画,栩栩如生的塑造出一位农民革命运动领导者和组织者的光辉形象。 六、课文理解: 1、起义的直接原因:失期,法皆斩。2、起义的根本原因:天下苦秦久矣。 3、为起义所作舆论准备:篝火狐鸣,鱼腹置书。 4、“为天下唱,宜多应者”与孟子所主张的观点相似,用孟子的话来说是: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 5、陈胜、吴广起义的策略是:今诚以吾众诈自称公子扶苏﹑项燕,为天下唱,宜多应者。 6、陈胜为起义做了哪些舆论准备( 宣传 免费孕前优生健康检查孕期保健知识宣传1冬季预防流感知识宣传手足口病防知识宣传森林防火宣传内容 工作)? 丹书帛曰“陈胜王”,置人所罾鱼腹中;夜篝火,狐鸣呼曰“大楚兴,陈胜王”。 7、文中写陈涉发动起义"召令徒属"时,直接向封建统治者挑战,以激励众人的一句话是:"王侯将相宁有种乎!(最能体现陈胜的反抗精神) 8、表明陈涉从小有远大理想的一句是燕雀安知鸿鹊之志哉。 9、陈涉揭竿起义,各地百姓纷纷响应的原因是(诸郡县)苦秦吏 10、起义的导火线是遇雨失期.失期当斩。 11、文字写的是起义开始的情形,文中能准确表达起义步骤的三个关键词语是并杀两尉、召令徒属、为坛而盟。 12、"燕雀"比喻有远大抱负的人,"鸿鹄"比喻见识短浅的人。 13、“将尉醉”的“醉”在情节发展中起什么作用?(“醉”为该段情节的发展起铺垫作用)14、从 分析 定性数据统计分析pdf销售业绩分析模板建筑结构震害分析销售进度分析表京东商城竞争战略分析 当时形势和所提策略口号中和为起义做舆论准备及发动起义,可以看出陈胜具有什么样的品质?(表现了他卓越的组织才能和超人的胆略。) 15、文中“且壮士不死而已,死即举大名耳,王侯将相宁有种乎?”一句,表现陈涉叛逆的性格特点和出众的宣传鼓动才能。 七、出自本文的成语:鸿鹄之志 篝火狐鸣 名句:苟富贵,无相忘。 燕雀安知鸿鹄之志。 王侯将相宁有种呼 八、拓展:秦末农民起义是偶然发生还是历史的必然?请根据课文内容加以说明。并引用名言阐释你的观点。 答:文中提到“天下苦秦久矣”,可见秦王统治残暴,横征暴敛,必然激起民愤,百姓发动起义反抗是历史的必然。正所谓“得民心者得天下”“水能载舟,亦能覆舟”“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 《唐雎不辱使命》 1、 文学常识: 本文选自我国第一部国别体史书《战国策》,《战国策》是西汉末年刘向根据战国史书整理编辑的,共33篇12册。 2、 根据拼音写汉字,给加线的字注音. 唐jǖ( )    怫然( )  免冠徒跣( )( ) 以头抢地( )    此yōng夫之怒( )  缟素 ( )   秦王色náo( ) 3、 重点词语解释: 不辱使命 易安陵 其许寡人 大王加惠 甚善 虽然,受地于先王 弗敢易 请广于君 因使唐雎使于秦 故不错意也 请广于君 逆寡人者 轻寡人与 非若是也 虽千里不敢易 岂直五百里哉 怫然怒 公亦尝闻天子之怒乎 布衣 以头抢地耳 免冠徒跣 庸夫之怒 非士之怒 仓鹰 若士必怒 缟素 色挠 谢之 寡人谕矣 徒以有先生也 四、重点句子翻译: 1、大王加惠,以大易小,甚善;虽然,受地于先生(倒装句),愿终守之,弗敢易! 2、安陵君因使唐雎使于秦。 3、今吾以十倍之地,请广于君,而君逆寡人者,轻寡人与? 4、虽千里不敢易也,岂直五百里哉? 5、布衣之怒,亦免冠徒跣,以头抢地耳。 6、此三子者,皆布衣之士也(判断句),怀怒未发,休祲降于天,与臣而将四矣。 7、此庸夫之怒也,非士之怒也。(判断句) 8、秦王色挠,长跪而谢之曰。 五、课文理解: 1.秦王是怎样一个人? 答:秦王是一个色厉内荏、骄横狡诈、贪得无厌的封建统治者。 2.唐雎是怎样一个人? 答:唐雎是一为爱国忠君、机智勇敢、从容镇定、不畏强暴,具有凛然正气的外交家。 3. 用自己的话简要回答:唐雎是怎样让秦王理屈词穷的? 答:首先,唐雎针锋相对,用“布衣之怒”来对抗秦王的“天子之怒”;然后,列举了三个布衣之士的例子来反驳秦王,并表示自己将要效法他们,不畏强暴,刺杀秦王;最后挺剑而起,用自己的行动挫败秦王。 4.外交辞令往往委婉含蓄,隐藏着潜台词,听者应仔细揣摩,才能灵活应对。请揣摩下列各句,说说其“潜台词”是什么? ①公亦尝闻天子之怒乎? 你最好是将你们的土地奉送给我,否则我将发怒,后果将不堪设想。 ②与臣而将四矣 我将效法他们三个,与你同归于尽。 5.文末说秦王“色挠”,“长跪而谢”,并且请唐雎“坐”,秦王真的屈服了吗?为什么? 答:秦王并非真的屈服了,他的屈服只是缓兵之计,这也正体现了他狡猾奸诈的性格特点。“坐”只是坐下来谈话,不是放弃吞并。文中所说的,也只是恭维唐雎的话,从当时秦在军事上的压倒优势及其性格来看,他是不会就此罢休的。 ⒍唐雎列举专诸刺王僚等史实有什么用意? 答:①歌颂他们的壮举;②以“士之怒”对“天子之怒”进行反击③向秦王暗示,自己要效法他们跟秦王拼命,警告秦王必须吸取历史教训,不要重蹈覆辙④用排比的修辞增强语势,在气势上压倒对方。 ⒎本文最后一段描写秦王的神态的变化对刻画唐雎的形象有何作用? 答:表现秦王奴颜婢膝,懦弱无耻之态,从反面衬托唐雎有智有勇,英气逼人的大无畏精神。 六、拓展延伸: 列举我国历史上“不辱使命”的外交人才,分别用一句话概括他们的主要事迹。 答:墨子,阻止公输盘和楚王攻打宋国; 晏子,出使楚国,令楚王自取其辱; 诸葛亮,舌战群儒,联吴抗曹。 隆中对 一、词语解释 亮躬耕于陇亩 亲自   好为《梁父吟》 喜欢  身长八尺 身体 时人莫之许也 承认、同意     惟博陵崔州平 只有 谓为信然 说;确实这样 屯新野 驻扎 先主器之 器重 谓先主曰 对……说,告诉 此人可就见 接近、趋向     不可屈致 委屈(他)召(他上门)来 宜枉驾顾之 屈尊;拜访      先主遂诣亮 于是;拜访  凡三往 总共13.  因屏人曰 于是;命人退避14.  汉室倾颓 崩溃、衰败 孤不度德量力 估计;衡量;    欲信大义 通“伸”,伸张 遂用猖獗 因此;失败   然志犹未已 仍、还;止 君谓计将安出 计策;怎样;产生    自董卓已来 通“以” 非惟天时 只是    今操已拥百万之众 已经   此诚不可与争锋 的确 此可以为援而不可图可以凭借;谋取     利尽南海 物资;全部取得 此殆天所以资将军大概;资助、给予   民殷国富而不知存恤兴旺富裕;爱抚、爱 帝室之胄 后代    总揽英雄 广泛地罗致 外结好孙权 友好    命一上将将荆州 将领;率领 将军身率益州之众 亲自     百姓孰敢箪食壶浆 谁;用箪盛饭,用壶盛浆 以迎将军 来     诚如是 果真;这样 于是与亮情好日密 一天天    岂有意乎 有(这种)打算 岂愿见之乎 是否(可)    每自比于管仲 常常 君与俱来 一起     抑亦人谋 而且   挟天子 挟持、控制 因之以成帝业 凭借、依靠    若跨有荆益 占据 愿君勿复言 希望;再    所以资将军 用来…… 二、翻译 1、时人莫之许也。 翻译:当时的人没有谁承认他这种比法。 2、此人可就见,不可屈致也。将军宜枉驾顾之。 翻译:你只可以到他那儿见他,不可以委屈(他)来。将军应当亲自去拜访他。 3、由是先主遂诣亮,凡三往,乃见。 翻译:于是先主就去拜访诸葛亮,总共去了三次,才见到。 4、孤不度德量力。 翻译:我没有衡量(自己的)德行(能否服人),估计(自己的力量(能否胜人)。 5、然志犹未已,君谓计将安出? 翻译:然而(我的)志向(到现在)还没有罢休,先生认为该采取怎样的办法? 6、曹操比于袁绍,则名微而众寡。 翻译:曹操和袁绍相比,就显得名声小,兵力弱。 7、然操遂能克绍,以弱为强者,非惟天时,抑亦人谋也。 翻译:但是曹操终于能虎胜袁绍,以弱胜强,不只是天时好,而且也是人谋划得好啊! 8、此殆天所以资将军,将军岂有意乎? 翻译:这大概是上天拿它来资助将军的,将军是否有(夺取它的)打算呢? 9、百姓孰敢不箪食壶浆以迎将军者乎? 翻译:百姓谁敢不用箪盛着饭食,用壶装着酒浆来迎接将军呢? 三、关键问题 1、文中提到的诸葛亮有何特点? 智识卓绝、才华横溢、抱负非凡,料事如神,关心国家大事,有卓越的的政治和军事才能。 2、文中提到的刘备有何特点? 礼贤下士,求贤若渴,虚心诚恳。 出师表 一、文学常识 1.作家作品简介 本文选自(三国志·蜀志,诸葛亮传)。作者诸葛亮 181—234,字孔明,琅邪阳都(今山东沂南)人,是三国时著名的政治家、军事家。他年轻时躬耕陇亩,隐居隆中,刻苦攻读史书,常以管仲、乐毅自比。刘备三顾茅庐后,诸葛亮为其真情所动,出山辅助刘备,联吴抗曹,败曹操于赤壁,形成魏、蜀、吴三国鼎立的局面。刘备死后,他受遗诏辅助后主刘禅。 2.关于“表”。 表是古代奏议的一种,用于向君王陈说作者的请求和愿望。诸葛亮这篇表文写于蜀汉建兴(后主刘禅年号)第一次出师伐魏之前。当时蜀汉已从猇亭(现在湖北宜都)战役的惨败中恢复过来,既与吴国通好,又平定了南方的叛乱,所以诸葛亮决定北上伐魏,写这篇表文的目的是,希望刘禅任用贤臣,采纳忠言,赏罚分明,国内政治修明,有一个稳定的战略后方,以实现先帝的‘叫匕定中原”,“兴复汉室”的宏大理想。 二、词义梳理 1.古今词义 痛恨 古义:痛心遗憾。未尝不叹息痛恨于桓、灵也。 今义:非常恨。 布衣 古义:贫民百姓。臣本布衣。 今义:布的衣服。 卑鄙 古义:身份低微,出身鄙野。先帝不以臣卑鄙。 今义:(语言、行为)恶劣;不道德。 感激 古义:感动,激动。由是感激。 今义:因对方的好意或帮助而对他产生好感。 2.一词多义 效 重任, 愿陛下托臣以讨贼兴复之效。 实现、完成, 不效则治臣之罪。 感激 感动, 激动 由是感激。 感谢, 臣不胜受恩感激。 3.词性活用 光   名词用为动词 发扬光大 以光先帝遗德。 恢弘  形容词用为动词 发扬扩大 恢弘志士之气。 良实  形容词用为名词 善良诚实的人。此皆良实。 优劣  形容词用为名词 才能高的和才能低的 优劣得所。 亲  形容词用为动词 亲近 亲贤臣。 远  形容词用为动词 疏远 远小人。 奸凶  形容词用为名词 奸邪凶顽的人 攘除奸凶。 慢  形容词用为动词 怠慢 则责攸之。讳、允等之慢。 4.通假字 阙通缺 缺点 稗补阙漏。 有通又 表余数 尔来二十有一年矣。 三、翻译 (1)先帝创业未半而中道崩殂,今天下三分,益州疲弊,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 翻译:先帝开创大业未完成一半,竟中途去世。如今天下分成三国,我们益州人力疲惫、民生凋敝,这真是处在形势万分危急、决定存亡的关头。 (2)宫中府中,俱为一体,陟罚臧否,不宜异同。若有作奸犯科及为忠善者, 翻译:皇宫中和朝廷中,本都是一个整体,奖惩功过、好坏,不应因在宫中或府中而异。 (3)亲贤臣,远小人,此先汉所以兴隆也;亲小人,远贤臣,此后汉所以倾颓 翻译:亲近贤臣,疏远小人,这是前汉能够兴盛的原因;亲近小人,疏远贤臣,这是后汉衰败的原因。 (4)此悉贞良死节之臣。 翻译:这些都是坚贞可靠,能够以死报国的忠臣。 (5)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咨臣以当世之事,由是感动,遂许先帝以驱驰。 翻译:我本是个平民,在南阳郡务农亲耕,在乱世间只求保全性命,不希求诸侯知道我而获得显贵。先帝不介意我身份低微,见识短浅,委屈地自我降低身份,接连三次到草庐来访看我,征询我对时局大事的意见,因此我深为感动,从而答应为先帝奔走效力。 (6)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 翻译:在战事失败的时候我接受了任命,在危机患难期间我受到委任。 (7)先帝知臣谨慎,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 翻译:先帝知道我谨慎小心,所以先帝在临死的时候,把国家大事托付给我。 (8)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         翻译:这是我用来报答先帝,并忠心于陛下的职责本分。 (9)愿陛下托臣以讨贼兴复之效,不效则治臣之罪,以告先帝在天之灵。 翻译:希望陛下把讨伐奸贼、兴复汉室的任务托付给我,如果没有成效就给我判罪,以告先帝在天之灵。  (10)不宜妄自菲薄,引喻失义。 翻译:不应该随意看轻自己,说话不恰当,以致堵塞忠言进谏的道路啊! 四、问题 1.作者:诸葛亮是三国蜀汉政治家、军事家。 题解:表:古代奏议的一种。用于向君主陈说作者的请求和愿望。 2.提问:文章开句就提到“先帝”刘备,在文中起什么作用? 因为蜀国是先帝创下的基业,是“北定中原”“恢复汉室”的根据地,而先帝的理想未能实现而中途死亡,使作者感到十分痛惜,肩上的托付的担子之沉重。同时警示后主要奋发有为,继承先辈遗志。为后文提出建议定下基调。 3.提问:第1段分析天下大势,在文中起什么作用? 分析形势不利的客观条件,指出目前正是决定存亡的关键时刻,希望刘禅“居安思危”。 4.提问:第1段提到“侍卫之臣”和“忠志之土”有什么作用? 这是蜀国“人和”的主观条件,而且是先帝“殊遇”造成的。客观条件虽然堪忧,主观努力尚且可为。在这样的形象下,做为蜀国的国君应当如何做,文章开头从三个方面使后主认识到应当有所为。 5.提问:诸葛亮在文中向刘禅提出了哪些建议? 1)广开言路。“诚宜开张圣听”; 2)严明赏罚。“宫中府中,俱为一体,陟罚臧否,不宜异同”; 3)亲贤远佞。“亲贤臣,远小人”。 6.提问:提出这三条建议的目的是什么? 1)希望后主能“以光先帝遗德,恢弘志士之气,不宜妄自菲薄,引  喻失义,以塞忠谏之路也 2)希望后主能“以昭陛下平明之理,不宜偏私,使内外异法也。’ 3)希望后主能“亲贤臣,远小人”,只有做到这一点,才能使国家“兴隆” 总之,作者希望蜀国能够有一个清明的政局,成了“北定中原”强大稳定的后方。 7、提问:第六段作者自述身世的目的何在?   作者自叙本志,说明自己的低微的身份,淡泊的生活,无意于功名利禄的高远志趣。叙述先帝“三顾茅庐”之恩,称赞先帝宽宏气度和不耻下问的品德,也表达了自己的知恩感激之情。最后概括叙述跟先帝患难与共的历史,说明了创业的艰难,进一步表达了作者效忠刘备父子的心愿,以陈情的方式为“出师”作铺垫。作者自叙本志,为的是突出先帝的知遇之恩,而出师伐魏,“北定中原”,正是为了完成先帝未竟的事业以报答先帝。 8.提问:第七段追忆“白帝城托孤”在文中起什么作用?   说明“出师”的原因,是完成先帝未竟的事业。这是他“报先帝而忠陛下”的本分。 9.提问;出师之前作者做了哪些准备工作?   “五月渡沪,深入不毛。”“七擒孟获”安抚夷人,“今南方已定,兵甲已足”,安定了后方,做好战备。 10.提问:出师的目的是什么?   “奖率三军。北定中原,庶竭驾钝,攘除奸凶,兴复汉室,还于旧都”。 11.提问:作者出师后的国内政事如何安排?推贤了哪些贤臣?目的是什么? 1)宫中:推荐良实,志虑忠纯的郭攸之、费伟、董允等。 2)营中:推荐性行淑均,晓畅军事的将军向宠。 3)其他:推荐贞良死节之臣侍中、尚书、长史、参军等。 目的是消除北伐后顾之忧,使他能集中精力伐魏。 12.提问:作者如何表达了出师的决心? 1)以出师为己任。“此臣报先帝面忠陛下之职分也”; 2)定下军名状。“愿陛下托臣以讨贼兴复之效,不效则治臣之罪,以告先帝之灵”。(可联系北伐失败,自贬三等,去丞相号,说明此绝非虚语) 13.提问:作者对他所推荐的贤臣和后主提出了哪些要求? 对贤臣:“斟酌损益,进尽忠言”,要有“兴德之言”。 书后主:“陛下亦宜自谋,以咨诹善道,察纳雅言,深追先帝遗诏”。 14.提问:从全文来看,诸葛亮向刘掸提出的三条建议,他反复强调的是哪一条?   作者反复陈说的是亲贤远佞这一条。其余两条虽然说的是方针、政策,也都与此有关。因为刘禅是个昏庸之君,(可联系“乐不思蜀”,亲信宦官黄皓等事例)容易受坏人蛊惑,如不亲贤远佞,就会出现“妄自菲薄,引喻失义”“偏私,使内外异法”等情况,再好的方针。政策也不可能贯彻执行。而亲贤尤为远佞之本,所以文章开头说“开张圣听”,实际上就是要听取贤臣的意见,万不可“塞忠谏之路”,中间列举贤臣姓名,要刘禅“亲之信之”,结尾更劝说刘禅要“咨诹善道,察纳雅言”,也是亲贤的意思。 15.提问:本文在写作方面有什么特色?   “表以陈情”,意思是表的叙事和议论都带有抒情的色彩。第一部分寓情于议,在谈论形势、方针、政策和历史经验教训之中贯穿着一条明显的抒情线索,就是希望后主能继承先帝的遗志,完成先帝未竟的大业。第二部分寓情于叙,字字句句都蕴含着作者对先帝的知遇之思和无限感激之情,也表达了作者尽心竭力效忠刘备父子的心愿。最后,诸葛亮以“讨贼兴复之效”自许,并且说“不效则治臣之罪,以告天帝之灵”,更是情词恳切,催人泪下,集中表现了他感恩图报的心情。 五、小结 这篇表文历来受到人们的高度评价,被视为表中的代表作。文章以恳切的言辞劝说后主要继承先帝遗志,广开言路,严明赏罚,亲贤远 佞,以修明政治,完成先帝未竟的大业;也表达了诸葛亮报答先主知遇之恩的真挚感情和“北定中原”“兴复汉室”的决心。 文言常识(自己看看,了解一下) 1、《诗经》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共305篇,按音乐性质分“凤、雅、颂”三大类。 2、《论语》为“四书”之一,是记录孔子和他弟子的言行的书,是一部语录体散文。孔子是春秋时代鲁国人,古代伟大教育家、思想家、儒家大师。它与《孟子》《大学》《中庸》合称“四书”。 《孟子》是一部记录孟子及其弟子政冶、教育、哲学、伦理等思想观点和政治动力的书。名句:“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出自《孟子、分孙丑》“富贵不能淫,贫*不能移,威武不能屈”出自《孟子•膝文公章下》。孟子说“大而化之谓圣”意思是说道理思想光大到能够随机变化的境界,就叫做圣人了。除此之外还有《墨子》《道德经》《庄子》《韩非子》《吕氏春秋》。 3、《左传》编年体史书。传说是春秋时鲁国史左丘明编著。《曹刿论战》选于此书。 4、《战国策》是一部战国时代的国别体史书。载录了战国时期各国政治、军事、外交各方面的历史事件,着重记录了谋臣策士的策略权谋、言论举止,反映了战国这一特定的历史阶段中极其复杂的政治斗争和尖锐的社会斗争。 5、《史记》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史书。记载了从传说中的黄帝到汉武帝长达3000年间的历史,全书130篇包括“本纪、世家、列传、表书”在文学史上有很高的地位,鲁迅称之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陈涉世家》选自《史记》。它与《汉书》《后汉书》《三国志》合称“前四史”。 6、“五经” 7、唐代诗歌成就最高,涌现出大批名家。  初唐四杰:即王勃、杨炯、卢照邻、骆宾王  中唐三大诗人:李白(诗仙)杜甫(诗圣,其诗有诗史之称)、白居易  晚唐“小李杜” :李商隐,名句“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在恢泪始干”。杜牧,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江南春绝句》  山水田园诗人:王维、孟浩然  边塞诗人:高适、岑参  杜甫的“三吏”“三别”: 三吏:《憧关吏》《新安吏》《石壕吏》;三别:《新婚别》《垂老别》《无家别》 唐宋散文八大家:韩愈、柳宗元、苏轼、苏洵、王安石、欧阳修、曾巩 8、宋代文学成就最高的是词。代表宋代词坛两大流派风格的人物是以苏轼的豪放派和李清照婉约派。名句“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出自文天祥《过零丁洋》。 9、明清时代四大古典小说是: 《三国演义》(罗贯中•明)《水浒传》(施耐庵•明)《西游记》(吴承恩•明)《红楼梦》(曹雪芹•清)。 10、《儒林外史》长篇章回体讽刺小说,作者是清代小说家吴敬梓。“临死的时候点两根灯草就闭不上眼睛的人”就是这部小说中塑造的吝啬鬼严监生的形象。 PAGE 8
本文档为【九上六单元文言文复习提纲】,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该文档来自用户分享,如有侵权行为请发邮件ishare@vip.sina.com联系网站客服,我们会及时删除。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下载需要: 免费 已有0 人下载
最新资料
资料动态
专题动态
is_673812
暂无简介~
格式:doc
大小:67KB
软件:Word
页数:9
分类:初中语文
上传时间:2012-01-10
浏览量: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