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政治学原理

政治学原理

举报
开通vip

政治学原理第一章 绪论 一、本章教学目的 1、了解政治的概念,政治与经济的关系和政治发展的历史进程。 2、理解政治学的历史发展。 3、掌握马克思主义政治学的基本内容。 二、课程内容 第一节 政治学的研究对象 (一)、政治的含义 1、 古今中外的思想家对政治概念的理解 (1)把政治等同于或归结为伦理道德。认为政治的最高目的是为了使人和社会达到最高的道德境界。代表人物有孔子、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 (2)把政治说成是立法和执法的过程。认为政治的主要现象——国家是法律的产物,因为国家是为了制定和执行法律而设置的。代表人物凯尔森。 (...

政治学原理
第一章 绪论 一、本章教学目的 1、了解政治的概念,政治与经济的关系和政治发展的历史进程。 2、理解政治学的历史发展。 3、掌握马克思主义政治学的基本内容。 二、课程内容 第一节 政治学的研究对象 (一)、政治的含义 1、 古今中外的思想家对政治概念的理解 (1)把政治等同于或归结为伦理道德。认为政治的最高目的是为了使人和社会达到最高的道德境界。代表人物有孔子、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 (2)把政治说成是立法和执法的过程。认为政治的主要现象——国家是法律的产物,因为国家是为了制定和执行法律而设置的。代表人物凯尔森。 (3)把政治视为“权术”、“统治术”。认为政治是为争夺权力和施展谋略和玩弄权术的活动。代表人物马基雅维里、韩非。 (4)把政治看作是“管理众人之事”即管理公共事务的活动。代表人物孙中山、麦肯齐。 (5)把政治解释为政府制定和执行政策的活动,是一种实现“社会价值的权威性分配活动。” 2、 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对政治的理解 (1)政治的根源是经济,政治是经济的集中表现,政治关系归根到底是由经济关系决定的。 (2)政治的实质是阶级关系。在阶级社会中,阶级性是政治的基本特性。 (3)政治的核心是政治权力。国家政权是政治权力的根本问题,任何阶级要实现自己的目的,都必须掌握对国家或社会的最高统治权。 (4)政治活动是科学、是艺术。政治作为一种社会现象是有规律可循的。 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的政治定义:政治是以经济为基础的上层建筑,是经济的集中表现,是以政治权力为核心展开的各种社会活动和社会关系的总和。 (二)、政治学的研究对象 政治学的研究对象是国家活动及其规律。 (三)、政治学的研究范围 根据政治学的研究对象,其研究范围大致可归纳为六类: (1) 政治学基本理论;(2)中国政治;(3)比较政治; (4)公共政策; (5)行政管理;(6)国际政治。 (四)、政治学与其他相关学科的关系 (1)政治学与哲学的关系 (2)政治学和经济学的关系 (3)政治学和法学的关系 第二节 政治学的历史发展 (一)、中国古代政治学说和西方政治学的历史发展 1、中国古代较具影响的政治学说派别: (1)儒家政治思想; (2)法家政治思想; (3)道家政治思想。 2、西方政治学的发展脉络: (1)古希腊、古罗马的伦理政治观;(2)中世纪的神学政治观; (3)文艺复兴时期的政治观;(4)17世纪至18世纪,西方近代政治学繁荣阶段的政治观; (5)18世纪末至19世纪末,西方近代政治的发展和变革阶段的政治观; (6)19世纪后期一直到目前为止的政治观。 (二)、马克思主义政治学的形成和发展 19世纪40年代,马克思主义政治学的出现,是政治学说史上的一个具有划时代意义的转折。 《共产党宣言》是无产阶级的第一个政治纲领。它奠定了马克思主义政治学理论体系的基础,并对马克思主义政治学的基本原理做了系统的阐述。 “邓小平理论”是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 第三节 政治学的研究方法和意义 (一)、政治学的研究方法 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是马克思主义政治学的根本研究方法。 一般研究方法: (1)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2)从具体到一般,再从一般到具体; (3)理论联系实际; (4)阶级分析; (5)经济分析。 具体研究方法: (1)历史研究法;(2) 制度 关于办公室下班关闭电源制度矿山事故隐患举报和奖励制度制度下载人事管理制度doc盘点制度下载 研究法;(3)比较研究法;(4)结构功能研究法。 (二)、学习和研究政治学的的社会价值(意义) (1)学习政治学有助于增强公民意识,提高政治文化水平。 (2)学习政治学有助于借鉴和吸取外国政治的合理因素,促进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建设。 (3)学习政治学有助于提高广大干部的管理才能,实现决策的科学化和管理的民主化。 思考题: 1、如何理解政治的含义? 2、试述马克思主义政治观的基本要点。 3、政治学的研究对象是什么,其研究范围有哪些? 4、政治学与其他相关学科的关系是怎样的? 5、政治学的具体研究方法有哪些? 6、什么是政治学的社会学研究方法? 7、学习和研究政治学有什么意义? 8、试述西方政治学的发展脉络。 第二章 国家与阶级 一、本章教学目的 1、了解阶级和国家的起源、国家的历史类型和国家消亡的历史必然性。 2、理解国体、政体的概念。 3、掌握国家机构设置的原则。 二、课程内容 第一节 国家的起源 (一)、原始氏族公社制度 一定历史时代的社会制度,受两种生产的制约发展阶段的制约,一方面受家庭发展阶段的制约,另一方面受劳动发展阶段的制约。 原始公社制度和氏族社会组织是国家产生之前的人类社会制度,氏族是具有血缘亲属关系、同族内部禁止结婚的人们的集团。以氏族为核心,原始公社制度有氏族、部落和部落联盟几种形式。 原始氏族制度的主要特点是: 第一,氏族内部禁止通婚是氏族制度的根本规则。 第二,氏族制度中的决策组织——议事会,是一切成年男女平等表达意见的议事机构。 第三,氏族成员有互相帮助、互相保护的义务。 (二)、国家的产生及其与氏族组织的区别 国家并不是人类社会从来就有的,而是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的政治形态,是阶级矛盾不可调和的产物。三次社会大分工,导致了:主人与奴隶的分化;富人与穷人的分化;私有制的出现和发展;居民的杂居;阶级冲突的尖锐化。 当氏族制度已经无力面对这种种变化时,就需要一种表面上凌驾于社会之上的力量来缓和冲突,并使冲突保持在一定的“秩序”的范围之内。这种力量就是国家。 国家的产生,主要有三种具体形式:雅典形式,罗马形式和德意志形式。 国家同氏族组织的根本区别:第一,国家是按地域划分居民,氏族组织则以血缘关系划分居;第二,公共权力的设立。 (三)、剥削阶级思想家关于国家起源的理论 (1)神权政治论;(2)社会契约论;(3)暴力论。 第二节 国家的本质与职能 (一)、阶级 1、阶级的概念 所谓阶级,就是这样一些集团,由于它们在一定社会经济结构中所处的地位不同,其中一个集团能够占有另一个集团的劳动。 2、阶级的形成和阶级类型 马克思主义认为,阶级是一个历史范畴,有一个发生、发展和灭亡的过程。阶级不是从来就有的,只是人类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上的产物。在奴隶社会,奴隶与奴隶主是两大基本阶级;在封建社会中,农民阶级和地主阶级是两大基本阶级;在资本主义社会,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是两大基本阶级;社会主义社会也存在着阶级,但社会主义社会是阶级消亡的过程。 3、阶级关系与阶级斗争 阶级关系与阶级斗争的联系与区别。 阶级关系是人们之间的最本质、最基本的社会联系。人们的各种社会联系是由生产资料所有制关系所决定的。阶级斗争是阶级社会发展的直接动力。 阶级关系与阶级斗争有着很大的区别。 (二)、马克思主义关于国家的定义 国家的定义:国家是维护一个阶级对另一个阶级的统治的机器,是一个阶级压迫另一个阶级的机器。 这个定义包括三层含义: 第一,国家是有阶级社会的组织,它说明了国家是一个历史范畴。 第二,国家是阶级统治的工具。国家是某个阶级的政权,而不是超阶级的组织。 第三,国家是由许多部件组成的互相联系的有机整体,是特殊的机器,其特殊性是它具有政治权力。 (三)、国家权力 国家权力(亦称政治权力、公共权力)是统治阶级强迫被统治阶级服从其意志的能力。 国家权力的特性,主要表现在如下几方面: 第一,强制力的垄断性。第二,普遍的约束力。第三,它具有主权性。 国家与国度是两个不同的概念。 国家的“三要素说”。 (四)、国家的基本职能 国家职能是国家本质的内在要求和具体表现,是国家活动的总方向、基本使命、基本目的,是指全部国家机器的基本职责和整体功能。 任何国家的活动都表现为两种基本职能:内部职能和外部职能。二者是相互依存,相互促进的辩证统一关系。 依据国家活动的性质和方式,国家内部职能可以相对地划分为政治职能和社会职能两种。 在任何阶级社会中,国家都具有这两种职能,但由于社会发展水平不同,国家的两种内部职能所行使的范围、深度和方式是不一样的。 资本主义国家职能。 社会主义国家职能。 第三节 国家的消亡 (一)、国家消亡的历史必然性 国家是人类社会发展到一定历史阶段的产物,它有其发生、发展和消亡的规律。当生产力高度发展之后,随着阶级的消灭,国家也必然随之消亡。 (二)、国家消亡的条件和途径 消灭一切阶级差别,彻底铲除阶级产生和存在的一切根源有具备了这样的条件,国家才会消亡。 国家消亡是自发的、渐进的。 思考题: 1、氏族制度有哪些主要特点?国家与氏族的根本区别何在? 2、什么是阶级,阶级是怎样产生的,阶级有哪些基本的类型? 3、国家是怎样起源的,人类历史上存在过哪几种类型的国家? 4、国家的本质是什么,国家消亡的条件有哪些? 5、国家的基本职能有哪些? 6、简述政治职能和社会职能的关系。 第三章 国家的历史类型及其更替 一、本章教学目的 1、了解马克思主义关于国家历史类型的含义、划分标准。 2、掌握国家历史类型更替的规律及其基本方式。 3、理解社会主义国家代替资本主义国家的历史必然性。 二、课程内容 第一节 国家的历史类型 (一)、划分国家历史类型的基本标准 1、非马克思主义的分类标准 亚里士多德是最早对国家进行分类的思想家。他关于国家的分类,对以后西方政治学的发展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2、马克思主义的分类标准 马克思主义从对国家的经济基础和阶级性质的分析出发,提出了划分国家历史类型的基本标准是社会的经济基础和阶级本质。 (二)、国家历史类型的含义 国家的历史类型,是按国家本质对国家进行的历史分类,是对建立在同一类型的社会经济基础之上的、具有同一阶级本质的一切国家共性的概括。 自从阶级产生以来,人类社会先后经历了四种国家历史类型:奴隶制国家、封建制国家、资本主义国家和社会主义国家。 第二节 国家历史类型的更替 (一)、家历史类型的更替规律 马克思主义认为,国家历史类型的更替规律,是由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矛盾运动决定的。 国家历史类型更替的一般规律,并不排除具体更替和发展过程中的特殊性。 国家历史类型更替规律的具体表现方式也是多种多样的。 (二)、家历史类型的更替方式 国家历史类型的更替的基本方式和途径是政治革命。 政治改良是社会政治变化的另一方式。 革命和改良有着本质的区别。 一切剥削阶级类型的国家,都是通过社会变革更替的社会主义国家不是被更替,而是自行消亡的。 第三节 国家的历史类型概述 (一)、奴隶制国家 奴隶社会的经济基础。奴隶社会的阶级构成。奴隶社会的主要矛盾。奴隶制国家的实质。 (二)、封建制国家 封建制国家社会生产关系的基本特征。封建社会的主要矛盾。中国和西方封建制国家具有不同的特征:(1)在国家结构方面,中国是中央集权制,西方则主要是分封割据;(2)在权力结构方面,中国是官僚等级制,西方是地产权力等级制;(3)在统治思想方面,中国侧重于宗法伦理观念借助于宗教信仰。 (三)、资本主义国家 资本主义国家的经济基础。资本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 资产阶级国家的本质。 (四)、社会主义国家 社会主义国家是建立在社会主义经济基础之上的政治形态,是无产阶级维护和实现人民的利益和要求、镇压敌对势力的反抗和建设社会主义的工具。 中国是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人民民主专政的实质是无产阶级专政,是无产阶级专政的特殊形式。 思考题: 1、国家历史类型的含义 2、划分国家历史类型的标准是什么? 3、国家历史类型的更替规律有哪些? 4、革命与改良的区别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 5、奴隶制国家的实质是什么? 6、资本主义国家的本质是什么? 7、社会主义国家的本质是什么? 8、试比较西方与中国封建制国家的不同特征。 第四章 资本主义国家 一、本章教学目的 1、把握资本主义国家的本质特征。 2、认识资本主义国家发展的两个阶段和统治方式的变化。 二、课程内容 第一节 资本主义国家的本质特征 (一)、资本主义国家的产生 资本主义国家的产生,是封建社会末期资本主义生产关系逐步发展和壮大的结果,是社会历史发展的必然。 资本主义生产关系最初萌芽于西欧封建社会末期。代表新的生产力的资产阶级要求推翻封建地主阶级的政治统治而建立自己的政治统治。 资本主义国家的产生一般都是通过革命实现的。资产阶级革命主要有三种类型,分别以英国、法国和德国为代表。 (二)、资本主义国家的本质特征 资产阶级国家本质上是资产阶级专政,是维护资本私有制和资产阶级利益、剥削和压迫无产阶级和广大劳动人民的机器。其具体特征为: (1)资本主义国家以资本主义生产关系为经济基础; (2)资本主义国家以维护和服务于整个资产阶级的利益为根本出发点和目标; (3)资本主义国家是对无产阶级和广大人民群众的专政。 第二节 资本主义国家的发展 (一)、自由资本主义国家 自由资本主义国家是资本主义上升时期的国家形态资本主义经济的自由发展阶段联系在一起的。 自由资本主义国家的政治特征是资产阶级以自由主义的方式来统治国家。在政治生活的基本原则和价值方面,它要求公民政治自由、政治平等和政治权利;在政治制度方面.它要求普选制、代议制和政党制度。 (二)、垄断资本主义国家 垄断资本主义国家,是资本主义发展到垄断阶段的资产阶级国家。它的出现是资本主义社会的生产社会化与生产资料的私人占有制之间矛盾运动的必然结果。 随着垄断资本主义的发展.资本主义所固有的矛盾日益尖锐化起来。主要表现是: (1)垄断资本主义国家内部矛盾的深化。 (2)垄断资本的国际运动,造成了垄断资本主义国家外部矛盾的发展。 (3)以暴力压迫方法为主取代以自由主义方法为主。 垄断资本主义国家在政权组织结构上的变化: (1)改变以保护个人主义的自由、平等、权利为内容的资产阶级民主制度,建立以保护垄断集团利益为借口的集权制度; (2)垄断资本直接控制政府; (3)垄断资本通过政府干预经济、社会事业和文化思想等领域,为维护其统治服务。 法西斯国家和福利国家,构成了20世纪30年代以来垄断资本主义国家的两大基本形态。 法西斯国家是一种特殊形态的垄断资本主义国家,是资本主义制度发生动摇的产物,是特定资本主义国家对付严重的经济危机和社会危机的一种制度选择。 法西斯的形式以德国法西斯最为典型。它宣扬所谓“种族论”、“国家至上论”、“领袖权威论”和“生存空间论”等。 福利国家是资本主义国家通过创办并资助社会公共事业,实行和完善一整套社会福利政策和制度,维护垄断资本的利益和统治的一种方式。福利国家的最初尝试是从30年代美国总统罗斯福“新政”开始的。 从国家活动方面来看,“福利国家”由过去的“自由放任主义”变为“计划主义”;“由不干涉主义”变为“干涉主义”。 从国家推行的政策来看,“福利国家”由过去不负责“援助”居民的社会生活,变为承担保障与增进社会全体成员的社会生活。 福利国家并没有改变资产阶级国家的阶级本质。它只是改良现有制度的一种权宜办法。 当代的福利国家是资本主义发展到垄断时代的产物。 福利国家挽救不了资本主义国家必然灭亡的历史命运。 思考题: 1、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特点有哪些? 2、资本主义国家的本质特征体现在哪些方面? 3、福利国家在政策和制度方面有哪些变化,其实质是什么? 4、法西斯国家的特征。 5、结合当代资本主义国家实际,分析资产阶级民主的实质。 第五章 社会主义国家 一、本章教学目的 1、认识社会主义国家建立的历史必然性。 2、把握社会主义国家的本质。 3、认清社会主义国家的历史使命是发展生产力,完成从资本主义向共产主义社会的过渡。 二、课程内容 第一节 社会主义国家的建立 (一)、社会主义国家建立的历史必然性 生产社会化与生产资料的资本主义私人占有制之间的矛盾,是资本主义社会的固有矛盾。 随着资本主义生产的发展,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这种内在矛盾也会不断发展,并逐步趋于尖锐。生产的社会化与生产资料的私人占有制之间的矛盾日趋尖锐。 在社会和政治领域,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中的生产社会化与生产资料私人占有制之间的矛盾,造成了资产阶级与无产阶级之间的阶级对立和斗争,随着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爆发,这种阶级矛盾会不断加深。 在资本主义世界的内外部矛盾方面,资本主义固有矛盾在垄断资本主义阶段的发展,使得这一矛盾在阶级关系和社会关系方面的体现突破了一国范围,在资本主义国家内外构成并加深了三大主要矛盾:第一,无产阶级与垄断资产阶级之间的矛盾。第二,资本主义国家对外侵略、扩张与殖民地半殖民地争取独立、解放的斗争之间的矛盾。第三,资本主义国家之间的矛盾。 从根本上解决这些矛盾的唯一出路在于通过无产阶级革命,建立无产阶级政权。 (二)、社会主义国家是对资本主义国家的否定 社会主义国家对于资本主义国家的否定,首先体现为社会主义的经济基础是对于资本主义国家经济基础的历史性否定。这一否定既表现在这两种经济基础的根本性质的对立上,也表现在它们各自建立过程的区别上。 社会主义国家对于资本主义国家的否定,也体现为无产阶级统治对于资产阶级统治的否定。它是无产阶级在统治地位、统治方式、统治价值等方面对于资产阶级统治的否定,并且在这一过程中,根本改变了阶级发展的历史命运。 社会主义国家对于资本主义国家的否定,还体现为无产阶级对于资产阶级国家机器的否定。这是社会主义国家在权力工具层面上对于资本主义国家的否定,这种否定集中体现在无产阶级革命一般以暴力方式打碎资产阶级国家机器的基本规定性上。 第二节 社会主义国家的本质及其历史地位 (一)、社会主义国家是新型民主与新型专政的国家 资产主义国家是资产阶级民主和资产阶级专政相结合的国家形态。 马克思主义从民主的本质出发,认为民主是一种国家形态,由它赖以建立的经济基础决定的。社会主义国家是新型民主与新型专政相结合的国家。 新型民主是工人阶级和广大人民享有管理国家的权力和各项公民权利的民主。它是人类历史上最高类型的民主。 新型专政是工人阶级和广大人民对少数剥削者的专政,是居民中绝大多数人对少数人的统治。 (二)、人民民主专政是中国特色的无产阶级专政 马克思主义认为,实行无产阶级专政的国家,可以有各种形式。 我国的人民民主专政,就是有中国特色的无产阶级专政形式。 我国的人民民主专政特点: (1)人民民主专政符合中国国情,是中国式的无产阶级专政; (2)人民民主专政反映了我国国家政权基础的广泛性; (3)人民民主专政采取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和统一的、多民族的单一制国家形式; (4)人民民主专政实行共产党领导下的多党合作制。 (三)、社会主义国家的特征 社会主义的本质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 社会主义国家作为社会主义社会的上层建筑,具有如下特征: (1)生产资料的社会主义公有制是社会主义国家的经济基础。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实行以生产资料公有制为主体,多种经济成分并存的经济制度。 (2)社会主义国家是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政权。无产阶级政党的领导,构成了社会主义国家的政治特征。 (3)社会主义国家的基本职能在于大力发展生产力,推动社会全面进步,以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 (4)社会主义国家以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为其思想特征。 邓小平理论是当代中国社会主义建设的指导思想。 (四)、社会主义国家的历史地位 无产阶级革命是人类历史上最伟大、最深刻、最广泛的革命,社会主义国家是人类社会发展史上最高和最后类型的国家。而且,它本身就是处于逐步消亡过程中的国家。 人类要实现共产主义的理想,就不仅要消灭剥削制度(旧生产关系),而且要在经济、政治和思想三个方面消灭一切阶级和阶级。 社会主义国家的历史作用主要可以概括为以下几个方面: (1)建立和逐步完善社会主义公有制。 (2)依法打击极少数敌对势力和敌对分子的反抗和破坏活动,维护社会主义的秩序和稳定,同时,防御国际敌对势力和侵略和颠覆,捍卫国家主权。 (3)组织和管理社会主义经济,大力发展生产力。 (4)协调人民内部的利益和矛盾,健全社会主义民主和法制,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 (5)发展社会主义文化教育事业,建设社会主义文化。 (6)创造条件消灭三大差别,逐步向共产主义过渡。 思考题: 1、为什么说政权问题对于无产阶级革命尤其重要? 2、如何理解民主的概念? 3、社会主义国家的基本特征是什么? 4、什么是新型民主?什么是新型专政? 5、我国人民民主专政有哪些特点? 第六章 国家形式 一、本章教学目的 1、了解和掌握马克思主义关于国家形式问题的基本理论。 2、国体与政体之间的关系理论。 3、掌握马克思主义关于政体分类的标准和选择国家结构形式的依据和原则 4、掌握国家结构形式的含义以及我国的国家结构形式 二、课程内容 第一节 国家形式的含义及其基本内容 (一)、国家形式的含义 国家形式是指统治阶级为实现本阶级的统治而组织国家的政权组织形式和结构形式。它既包括国家的政权组织形式,也包括国家的结构形式。国家形式是由国家本质决定的。国家的统治阶级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对国家形式进行某种调整,以适应自己的政治统治。 (二)、国家形式的基本内容 国家形式的内容较为宽泛,一般包括以下三个方面: (1)国家的政权组织形式即国家的政体,它是指“定的社会阶级采取何种形式去组织那反对敌人保护自己的政权机关”。它构成了一个国家的根本政治制度,主要体现为国家的最高统治权力的形成方式和最高国家权力机关的组成形式。 (2)国家结构形式,主要是指国家的中央权力机关与地方权力机关、整体与局部之间的关系的构成方式。按照中央权力与地方权力的不同构成方式,国家结构形式—般有单一制和复合制两种。 (3)国家机关权力的具体运作方式和具体制度,在中国的政治术语中,它们通常被统称为“政治体制”。一些具体制度和具体形式,如选举制度、执政党与政权的关系、决策程序、政府机构的实质和规模、中央对地方的领导体制和具体控制手段、国家机关工职人员的选用和管理方式等等,只是组织、管理和控制国家机器的制度的具体环节,属于国家形式的具体方面。 (三)、国体与政体的关系 国体是关于社会各阶级在国家中的地位,特别是哪一个阶级掌握政权的问题。国体表征着一个国家的阶级性质。 政体是指政权的构成形式,是统治阶级实施阶级统治和国家管理所采用的方式。政体表征阶级统治的形式和政权组织的程度。 国体与政体的关系是内容与形式的关系,一定的国体要求一定的政体与之相配合,政体必须适应国体的需要。国体具有相对稳定性,而政体是相对变化的。 政体与国体相比较具有复杂性和多样性的特征。 第二节 国家政权组织形式 (一)、国家政权组织形式的含义及其划分标准 国家政权组织形式是统治阶级根据自身需要对国家权力结构的设计,是最高政权机关内部权力分配关系的形式。 历史上曾出现过各种国家政权组织形式划分标准。亚里士多德的政体划分标准对西方政体思想的形成影响极大。这些关于国家政权组织形式的分类标准都混淆了国体与政体的差异。 马克思主义关于国家政权组织形式的分类标准: (1)最高国家权力的归属,即最高权力的归属是一个人还是一个集体; (2)最高国家权力机关的产生方式及任期; (3)中央国家权力机关的设置以及它们之间的权力分配、地位和相互关系。 迄今为止,所有的国家政权组织形式均可归为两大类,一类是剥削阶级国家政权组织形式;一类是社会主义国家政权组织形式。 此外,依据最高国家机关的产生方法及任期限制的不同,还可划分为君主制与共和制两大类。 (二)、剥削阶级国家政权组织形式 剥削阶级国家政权组织形式有君主制和共和制两大类: (1)君主制。 凡是最高权力集中于君主,其产生方法为世袭以及无任期限制的终身任职的国家政权组织形式统称为君主制。其具体形式有专制君主制和立宪君主制等。 (2)共和制。 通常是指国家最高权力机关和国家元首由选举产生并有一定任期的政权组织形式。共和制国家一般都采取立法、行政、司法三权分立、相互制约的权力制衡原则。根据总统、议会和政府三者之间关系的不同,可以把资产阶级共和制国家分为议会共和制和总统共和制两种形式。 (三)、社会主义国家政权组织形式 社会主义国家是新型民主和新型专政的统一。社会主义国家只能采取民主共和制的政权组织形式。 社会主义民主共和制的政权组织形式是由广大人民群众在无产阶级政党的领导下在实践中创造出来的。同时,社会主义民主制也是一种在实践中不断发展和完善的政权组织形式。 巴黎公社是社会主义国家政权组织形式的早期形态,也是第一次尝试。 苏维埃制是社会主义国家政权组织形式的首创。它把议会制的优点和直接民主的优点结合起来。 我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适合我国国情的政权组织形式。有如下特点: (1)实行民主集中制原则; (2)强调公职人员的公仆地位,反对官僚主义; (3)党的领导是正确贯彻民主集中制的基本保证。 第三节 国家结构形式 (一)、国家结构形式的含义 国家结构形式是国家的整体与部分之间、中央与地方之间的关系的基本模式。现代国家结构形式基本上可以分为两大类:单一制和复合制。 区别国家结构形式的依据: (1)国家主权的归属,是属于全国政府还是属于地区政府; (2)全国政府和地区政府的权力来源,是前者授权后者,还是后者授权前者; (3)全国政府与地区政府之间的权力如何划分; (4)双方权力划分的依据,是以一个事先制定的规则(如盟约、宪法)为依据,还是以一方的意志为依据。 一个国家的国家结构形式也不是一成不变的,在一定的条件下,是可能转化的。 单一制是社会主义国家结构的理想形式,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也并没有拒绝联邦制。 (二)、我国的国家结构形式 我国是统一的多民族国家,采取单一制的国家结构形式。是符合我国国情的最好选择。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和特别行政区制度是我国单一制国家结构形式的两大特色。 思考题: 1、国家形式的基本内容有哪些? 2、国体和政体的关系如何? 3、我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具有哪些特点? 4、国家结构形式的含义是什么? 5、比较议会共和制与总统共和制的联系与区别。 第七章 国家机构 一、本章教学目的 1、使学生了解国家机构的内涵。 2、正确认识社会主义国家机构和资本主义国家机构在组织原则上的区别。 3、三权分立原则的主要内容和历史地位。 4、民主集中制原则在中国社会主义国家机构建设中的指导意义。 二、课程内容 第一节 国家机构的含义、构成、特点和组建 (一)、国家机构的含义 国家机构是国家机关的总和,包括全部中央国家机关和地方国家机关。国家机构是统治阶级实现国家权力、执行国家职能、进行国家日常活动的动态组织体系。 “政府”与“国家机构”是既相互联系又相互区别的两个概念。 (二)、国家机构的构成 国家机构都是由各种国家机关组成的,各种国家机关都是国家机构整体的组成部分。当代世界各国的国家机构一般都由国家元首、立法机关、行政机关和司法机关四部分组成。 (三)、国家机构的特点 国家机构作为公共权力机构,不同于一般的社会公共机构,它具有以下几个特点: (1)阶级性。是为统治阶级服务和对被统治阶级实行专政的工具; (2)社会性。涉及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以全社会的名义进行活动; (3)整体性。组成国家机构的各个国家机关是一个统一的整体; (4)强制性。通过法律和暴力两种强制方式,普遍约束全体社会成员。 (四)、国家机构的组建 国家机构不是自发形成的。它是按照统治阶级意志和一定组织原则,编制、组织和建构起来的。 构成国家机构的各个国家机关的具体设置和形式,在不同国家以及同一国家的不同历史时期,都会有所不同。 第二节 资本主义国家的国家机构 (一)、三权分立与制衡的国家机构组织原则 “三权分立”是资产阶级在推翻封建阶级的统治之后根据洛克、孟德斯鸠等启蒙思想家的学说建立起来的。 三权分立的基本含义: (1)权力的分立,即国家权力应由立法、行政、司法三个不同的国家机关分别独立行使,各自对宪法负责,彼此之间没有隶属关系。 (2)权力的制衡,即三种权力不仅相互分离、独立,而且相互牵制,保持平衡。 由于各国的国情不尽相同,三权分立与制衡原则在各资本主义国家实施的具体形式也有所不同。 (二)、主要国家机关 (1)立法机关。 立法机关是指有权制定、修改和废止法律的国家机关。即资本主义国家的议会或国会。议会的组织结构有两种:一院制和两院制。资本主义国家立法机关的主要职权有:立法权、财政权和监督权。 (2)行政机关。 资本主义国家的最高国家行政机关即中央政府,一般由政府首脑和各部部长组成,通常称为“内阁”。资本主义国家的(最高)行政机关,依据其与其他国家机关关系的不同,可以分为内阁制政府体制和总统制政府体制两种形式。 现代资本主义国家的政府权力由宪法和法律规定,受宪法和法律的制约。其职权主要包括:执行法律与委托立法;管理全国公共事务和行政事务;处理对外关系事务;领导国家武装力量的建设及军事行动;提出立法创议及否决立法。 (3) 司法机关 司法机关是独立行使司法权的国家机关。“司法独立”是资本主义国家三权分立体制的主要特征。 司法机关的主要职权包括:审理各种诉讼案件;处理某些非诉讼事务;违宪审查等。 资本主义国家司法机关在司法实践中,逐步形成了一套司法原则和司法制度,主要有:司法独立原则;无罪推定原则;不告不理原则以及辩护制度和法官保障制度等。 第三节 社会主义国家的国家机构 (一)、民主集中制的国家机构组织原则 民主集中制原则是社会主义国家机构的根本组织原则。这一原则在我国的具体实践就是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民主集中制原则在社会主义国家机构中主要体现为:(1)保证人民当家做主,国家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由人民代表大会统一行使;(2)保证国家机关之间合理分工,协调运作,依法进行权力制约;(3)保证立法和决策的民主化、执行的集中化与分工负责制;(4)保证合理划分中央国家机构和地方国家机构的职权和管理权限,充分发挥中央和地方两个积极性。 (二)、主要国家机关 1、国家权力机关 我国的国家权力机关是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是我国的最高国家权力机关。 我国最高国家权力机关的职权非常广泛。其中包括: (1)立法权——制定、修改、废止和补充法律的权力。 (2)决定权——就国家重大问题和事项作出决定的权力。 (3)任免权——组织其他国家机关的人事任免权力。 (4)监督权——监督其他国家机关的权力。 2、行政机关 社会主义国家的最高国家行政机关是最高国家权力机关的执行机关。我国的最高国家行政机关是国务院。国务院的职权范围包括:行政立法权;提出议案权;行政管理权;行政区划管理权;领导、管理经济和城乡建设工作权;社会管理权以及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授予的其他权力。 3、司法机关 我国的司法机关由人民法院和人民检察院构成,它是依照宪法和法律代表国家行使审判权和法律监督权的国家机关。 我国的司法机关遵循“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的原则和方针。 思考题: 1、国家机构的含义是什么? 2、国家机构的特点有哪些? 3、试说明资本主义国家“一院制”和“两院制”的区别和联系。 4、“民主集中制”原则在社会主义国家机构中的体现有哪些? 5、我国最高权力机关的职权范围有哪些? 6、我国国务院的职权范围有哪些? 7、试论“议行合一”和“三权分立”的根本区别?  第八章 国家政权与民族问题 一、本章学习目的 1、从民族和国家相互关系的角度了解民族问题对国家政治生活的重要性 2、了解资本主义国家与社会主义国家两类不同性质的民族问题和民族政策。 3、掌握马克思主义关于民族与国家关系的基本理论。 二、课程内容 第一节 民族问题在国家政治生活中的地位和作用 (一)、民族的一般特征及其历史发展 1、民族的含义及特征 民族是人们在历史上形成的一个具有共同语言、共同地域、共同经济生活及表现在共同文化上的共同心理素质的稳定的共同体。 民族的一般特征包括四个方面:共同的语言;共同的地域;共同的经济生活;共同的心理素质。 2、民族的历史发展 民族作为一种社会现象不是从来就有的,而是人类社会在一定历史发展阶段的产物。民族的形成过程是同从氏族制度向国家过渡的过程相一致的。 根据社会发展的水平和程度,民族的历史发展大体可以划分为古代民族和现代民族两种基本类型。古代民族包括奴隶制时代和封建制时代的民族;现代民族包括资本主义制度和社会主义制度下的民族。 民族作为一个历史范畴,将随着社会的发展而逐步消亡。 (二)、民族问题是社会政治总问题的一部分 1、民族问题产生的根源 所谓民族问题,是指在民族关系上民族与民族之间的矛盾问题,民族关系是一种特殊的政治关系。产生民族问题的根源是复杂的,具体说来,包括以下方面: (1)民族差异的存在是产生民族问题的基本前提。 (2)剥削制度是产生民族压迫的根源。 (3)各民族事实上的不平等是社会主义时期产生民族问题的根源。 2、民族问题与社会革命和国家政权问题 社会政治总问题就是社会革命和国家政权问题。民族问题与社会革命、国家政权的关系可以从两方面来理解: (1)从民族问题对革命和政权问题的依赖性来看,民族问题如何解决,在什么程度上解决,受当时的社会政治总问题所制约。 (2)从民族问题在社会政治发展总问题中的特殊地位和作用来看,民族问题解决的好坏,关系到社会革命的成败和国家政权的稳定与否,关系到国家的治乱兴衰。 3、民族问题与阶级问题 民族问题的实质是阶级问题,但并不是所有的民族问题都是阶级问题。民族问题与阶级问题是既相互联系又相互区别的两个问题。 民族问题与阶级问题的联系表现在: (1)民族是由不同的阶级组成的;(2)民族压迫的实质是阶级压迫。 民族问题与阶级问题的区别表现在: (1)民族与阶级的含义不同;(2)民族问题与阶级问题的范围不同;(3)在一定时期内,社会的主要矛盾会由阶级矛盾转化为民族矛盾;(4)民族问题与阶级问题的消失也不相同。 民族问题不是一成不变的,它在不同历史时期的性质和内容随着社会政治总问题的发展而变化。 (三)、民族自决权与国家机构 民族问题作为国家社会政治总问题的一部分,它与国家结构形式问题密切相关。采用何种形式的国家结构,又与民族自决权问题有密切的联系。民族自决权是指每个民族在自主的基础上安排自己生活的权利。 民族自决权的口号最早是由被压迫民族的资产阶级、小资产阶级在17世纪和18世纪适应民族解放运动的需要提出来的。 马克思主义赞成民族自决权原则,它是在存在民族压迫的条件下实现民族平等的保障。 在帝国主义民族压迫的条件下,民族自决权最主要的表现就是政治上的分离权,即建立自己的民族国家的权利。 在已经消灭了民族压迫根源的社会主义国家,实现民族自决权的途径就不再是分离权,而是各民族平等的联合。 (四)、民族问题在当代国际政治中的地位 民族问题与国际政治问题密切相关,在当代国际政治生活中占有重要地位。 民族问题在当代国际政治生活中的表现形式发生了重大变化。 民族问题在当代国际政治生活中的重要地位: (1)民族冲突导致地区政治局势不稳,引起社会动荡严重影响该地区有关各民族人民的社会生活。 (2)民族冲突又使国际政治问题的解决方式出现重大变化。 (3)民族冲突又对国际关系格局及相关国家的政治和外交关系产生重要影响。 (4)霸权主义及其大国的干预和操纵仍然影响着地区民族冲突并使民族冲突问题进一步复杂化。 第二节 资产阶级国家与民族问题 (一)、民族运动与资产阶级国家 民族运动又称民族解放运动或民族独立运动,是指被压迫民族反对民族压迫、争取民族平等或民族解放的斗争。 民族运动是随着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而形成和发展的。民族运动在资本主义发展的不同时期的内容和意义是不相同的。 在资本主义上升时期,创建民族国家这一适合资本主义发展的典型的国家形式,构成了近代资产阶级民族运动的一般趋向。 19世纪末20世纪初,资本主义发展到帝国主义阶段。这一时期民族运动的根本任务和表现方式,是世界范围的广大被压迫民族推翻帝国主义的统治和奴役,争取国家独立和民族解放。 俄国十月革命的胜利,不仅开辟了无产阶级社会主义革命的新时代,而且也开辟了民族解放运动的新时代。 (二)、资产阶级民族主义和民族政策 民族政策,是指一个国家的统治阶级解决民族问题的态度和方法。国家性质不同,社会制度不同,其处理民族问题的态度和方法就有所不同,甚至完全对立。 资产阶级在民族问题上推行资产阶级的民族主义,其内容包括: (1)民族优劣的观点;(2)民族至上的原则;(3)民族投降的原则。 资产阶级的民族压迫政策,不仅表现在许多国家内部,而且突出表现在对外关系方面。 第三节 社会主义国家与民族政策 (一)、马克思主义的民族观 马克思主义的民族理论是以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为哲学基础的科学理论,是无产阶级和被压迫民族根本利益的体现。 马克思主义认为,无产阶级必须从民族问题发展的客观规律出发,结合自己的阶级特性和历史使命,来确定自己处理民族问题的基本原则。这个原则,总的来讲就是反对一切形式的民族歧视和民族压迫,坚持民族平等,并在此基础上,谋求和实现各民族的团结与联合。 (二)、社会主义国家解决民族问题的基本原则 社会主义民族问题是社会主义政治发展总问题的一部分。社会主义民族问题的性质属于人民内部矛盾,是工人阶级与各民族其他劳动人民之间的关系问题。 社会主义国家所存在的经济、文化,而且包括政治上的事实上的不平等,是社会主义国家民族问题存在的根源。社会主义内容的民族化,是实现社会主义民族问题任务的唯一途径。 社会主义国家解决民族问题的基本原则——民族平等和民族联合,落实在国际问题上要求无产阶级既是爱国主义者又是国际主义者。 坚持民族平等和民族联合的基本原则,必须反对两种民族主义倾向,即大民族主义和地方民族主义。 我国是统一的多民族的单一制国家,民族区域自治是我国处理民族问题的基本政策,也是国家的一项重要政治制度。 思考题: 1、什么是民族问题?民族问题产生的根源是什么? 2、民族问题与阶级问题的关系。 3、怎样理解民族问题是社会政治总问题的一部分? 4、马克思主义解决民族问题的基本原则是什么? 5、我国民族区域自治的基本原则。 第九章 政党和政党制度 一、本章教学目的 1、了解什么是政党,什么是政治社团,以及它们的作用。 2、理解社会主义政党制度与资本主义政党制度的区别。 3、掌握马克思主义政党理论和把握现代社会中政治社团的特征。 二、课程内容 第一节 政党的理论 (一)、政党的概念 政党是阶级组织,是代表一定阶级、阶层或集团的根本利益,由其中一部分最积极的分子组成,有共同的政治主张(理论和纲领),采取共同的行动,为夺取和巩固政权而联合起来的有组织、有纪律的政治组织。 (二)、政党的特征 (1)政党是特殊的政治历史现象;(2)政党是由一定阶级、阶层、集团中最积极、最活跃、最有整体阶级意识的一部分人组成的政治组织;(3)政党是有组织、有纪律的政治组织;(4)政党具有自己的政治纲领;(5)政党与国家政权密不可分。 (三)、政党的分类 目前有以下几种常见的政党分类方法: (1)无产阶级政党和资产阶级政党;(2)执政党、反对党、在野党、参政党; (3)合法政党和非法政党;(4)国内政党和跨国政党。 (四)、政党的功能 马克思主义用阶级分析的观点来说明政党在社会生活,特别是在国家政权中的作用。 政党的主要功能: (1)争取群众和教育群众;(2)集中阶级意志;(3)掌握政权,行使国家权力 第二节 资本主义国家的政党和政党制度 (一)、资产阶级政党的产生和特征 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存在和发展,是资产阶级政党产生的经济根源。资产阶级政党的主要特征: (1)标榜“超阶级性”; (2)政党活动围绕议会和选举展开; (3)组织特征上的两极分化; (4)党内派系斗争合法化; (5)资产阶级政党的“合法反对”和“公平竞争”原则。 (二)、资产阶级政党的地位和作用 资产阶级政党通过组织选举,动员群众,教育群众;通过制定纲领,统一阶级意志;还通过上台执政行使国家权力,实现作为阶级统治工具的作用。此外,资产阶级政党具体的地位和作用体现为以下三个方面: (1)政党政治是资产阶级民主政治的基石和标志; (2)政党制度在资产阶级民主中的协调作用; (3)政党政治是资本主义政治制度的自我调整机制。 (三)、资本主义政党政治的类型 1、两党制 两党制是由两个势均力敌的政党通过竞选而轮流执政的政党制度。两党制的典型是英国和美国。 2、多党制 多党制是资本主义国家中多党并立,各政党都可以依法单独或联合其他政党竞选和执政的政党制度。多党制的典型是法国和意大利。 3、一党制 一党制是一个国家由一个政党独占政权的政党制度。在现代国家中,一党制有两种类型:法西斯一党制和亚非拉民族独立国家的一党制。 (四)、压力集团及其对资产阶级政党政治的影响 1、压力集团的含义 压力集团是特指那些在某些方面拥有共同利益或共同主张的人们,为了使政府维护其利益或实现其主张而组织起来对国家的立法机关和行政机关施加影响和压力的集团。 2、压力集团的产生和发展 压力集团的产生和发展,既是垄断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结果,也是资产阶级内部以及各阶级、阶层和各种势力集团矛盾尖锐化在政治上的必然反映。 3、压力集团和政党的主要区别。 4、压力集团对资本主义政党政治的影响 压力集团的出现,在某种意义上改变了资本主义政治结构和过程,形成了政党、压力集团、国家机构及三者的相互关系,构成了新的政治结构模式。 压力集团参与和影响政治过程的主要方式是 (1)参与选举,影响竞选;(2)包围议会,影响政治决策过程; (3)影响政府决策;(4)对司法机关施加影响。 第三节 社会主义国家的政党和政党制度 (一)、无产阶级政党的产生和特征 l、无产阶级政党的产生 无产阶级政党是无产阶级的先锋队组织,是实现无产阶级历史使命的组织形式。建立独立的工人阶级政党是工人阶级由自发斗争上升为自觉斗争的产物,是一种自觉行为。 2、无产阶级政党的主要特征:无产阶级政党是工人运动和马克思主义相结合的产物;无产阶级政党由无产阶级中先进的分子组成,其任务是提高整个工人阶级的觉悟;无产阶级政党具有高度的组织纪律性,是按照民主集中制原则组织起来的战斗集体;无产阶级政党是无产阶级一切组织的最高形式;无产阶级政党有独特的思想原则和工作作风。 (二)、无产阶级政党在国家政权中的地位和作用 1、共产党的领导是社会主义政治制度的核心 坚持共产党的领导是社会主义政治制度的根本原则。 2、党的领导的具体方式 无产阶级政党的核心地位和领导作用,主要是通过党的政治领导、思想领导和组织领导的途径来实现的。 (三)、社会主义国家的政党制度 社会主义国家的政党制度有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制和一党制两种形式。 (1)共产党领导下的多党制 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制度,是中国共产党的执政党地位与各民主党派的参政党地位的统一。 其基本特点是: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地位是我国多党合作制度的基本前提;协商和监督是多党合作制的内容;宪法和法律是中国共产党和各民主党派活动的基本准则。 (2)社会主义国家的一党制 前苏联、蒙古、前南斯拉夫、匈牙利、古巴等国由于民主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中的种种不同原因,形成一党制。 (四)、社会主义国家的政治团体 1、社会主义国家政治团体的性质和特征 社会主义国家的政治团体作为执政党、政府和民众之间联系的桥梁和纽带,在政治生活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社会主义国家政治团体的特征:都具有广泛的群众基础,每一类政治团体都能联系同阶层、同行业、同性别、同部门的几乎所有成员;有比较统一、 规范 编程规范下载gsp规范下载钢格栅规范下载警徽规范下载建设厅规范下载 的组织结构形式;不同政治团体之间存在的利益差别和不一致,是建立在整体利益一致基础上的。 我国目前最主要的政治社团是工会、青年、妇女组织和工商联合会。 2、社会主义国家政治团体的地位和作用 政治团体是社会主义国家政治体系中不可缺少的有机组成部分。政治团体具有组织、参政、民主监督、教育等功能 思考题: 1、什么是政党,它有哪些基本特征? 2、政党在当代社会政治生活中发挥着怎样的作用? 3、什么是政党制度,社会主义政党制度与资本主义政党制度有什么区别? 4、什么是政治社团?政治社团在现代社会政治生活中的作用有哪些? 第十章 政治文化与政治社会化 一、本章教学目的 l、了解政治文化和政治社会化的涵义 2、理解政治文化的特性。 3、掌握政治社会化的途径和作用 二、课程内容 第一节 政治文化的含义及功能 (一)、政治文化的含义 所谓政治文化,就是一个国家中的阶级、团体和个人,在长期的社会历史文化传统的影响下形成的某种特定的政治价值观念、政治心理和政治行为模式。它主要包括政治主体对政治体系、政治活动过程、政治产品等各种政治现象,以及自身在政治体系和政治活动中所处的地位和作用的一种态度和价值倾向。马克思主义政治学认为政治文化具有如下几方面特点: 第一、政治文化具有深刻的阶级性和鲜明的民族性; 第二、政治文化有其特殊的社会结构性; 第三、政治文化具有相对的稳定性。 政治文化作为一种社会政治现象,是一个民族,一个国家的政治历史与政治现实交互作用的产物,并将随着社会历史和人类政治文明的发展而演变。 (二)、政治文化的功能 政治文化的功能,是指政治文化中的各种因素对一个社会或国家的政治体系和政治过程的影响和作用。归纳如下: 第一、规定政治生活的基本指向和内容;第二、指导和规范各种政治行为; 第三、影响政治过程;第四、维系或变革政治制度。 第二节 政治文化的类型和结构 (一)、政治文化的类型划分 1、西方学者对政治文化类型的划分: (1)参与型政治文化与服从型政治文化; (2)冲突型政治文化、协调型政治文化和混合型政治文化; (3)理想型政治文化和现实型政治文化; (4)传统型政治文化与现代型政治文化。 2、马克思主义对政治文化类型的划分: (1)剥削阶级社会的政治文化; (2)社会主义社会的政治文化。 (二)、政治文化的结构 政治文化的构成要素包括:政治意识、政治信念、政治行为准则、政治价值评价、政治动机、政治情感、政治习俗、政治心理等政治观念形态的一系列表现形式。 政治文化结构是由政治思想意识、政治价值评价、政治心理活动三大层次所构成的有机整体。 政治意识形态居于政治文化结构的核心地位,集中反映和表征政治文化的阶级属性,构成了政治文化的主体和本质特征。 政治价值观内容含着人们看待、评价政治系统及其活动的标准,可以确定或影响政治行为主体生存样式和行为模式的选取,直接决定政治行为主体的信念、信仰和态度。 政治心理是整个政治文化的外壳和框架。它是长期政治社会化的结果和政治环境长久作用的产物,蕴含着政治文化的遗传机制和再生功能。 政治文化是一个开放的系统,有其自身特点。政治文化在任何一个社会都不是单一的。 第三节 政治社会化 (一)、政治社会化的涵义 政治社会化是人们在特定的政治关系中,通过社会政治生活和政治实践活动,逐步获得政治知识和能力并主动参与政治活动的过程。政治社会化的主要特点:(1)政治社会化是人们从事政治实践的过程。(2)政治社会化是人们成长为政治人的过程。(3)政治社会化是人们认识政治和政治文化的传习过程的统一。(4)政治文化是人们主客观相互作用和不同政治社会化阶段相互作用的过程。 (二)、政治文化与政治社会化的关系 政治社会化是指一个社会中的政治文化通过某种方式而得以传播、普及和延续的过程。 政治社会化的功能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1)确立主导型政治文化的核心地位,并对非主导政治文化加以引导和制约; - (2)培养公民政治文化素质和提高公民的政治能力; (3)对反主导型政治文化的抵制和斗争。 政治社会化是政治文化的存在方式,政治文化通过政治社会化而获得传播和遗传机制。 (三)、政治社会化的途径与方法 政治社会化的途径有如下几种: (1)家庭。(2)学校。(3)社会。 (四)、坚持中国政治文化建设的社会主义方向 中国政治文化建设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 目前,在我国主要存在三种类型的政治文化:主导型的社会主义政治文化、非主导型的封建主义政治文化和资本主义政治文化。 坚持中国政治文化建设的社会主义方向,必须遵循和贯彻以下原则: (1)以马克思主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为指导和党的基本路线为指针的原则; (2)时代精神原则,体现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水平,要有鲜明的时代特征; (3)有利于政治制度不断完善的原则,促进我国政治体制的改革,与政治制度的完善相配套; (4)有利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原则,要为发展我国社会生产力,为经济建设服务,要与社会主义新型政治、社会生活相适应; (5)兼收并蓄
本文档为【政治学原理】,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该文档来自用户分享,如有侵权行为请发邮件ishare@vip.sina.com联系网站客服,我们会及时删除。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下载需要: 免费 已有0 人下载
最新资料
资料动态
专题动态
is_604682
暂无简介~
格式:doc
大小:246KB
软件:Word
页数:33
分类:其他高等教育
上传时间:2012-01-09
浏览量: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