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Stroop稀释效应的研究及其理论解释

Stroop稀释效应的研究及其理论解释

举报
开通vip

Stroop稀释效应的研究及其理论解释 Stroop稀释效应的研究及其理论解释 徐 � 琳 � � 许百华 � (浙江大学心理与行为科学系,杭州, 310028) 摘 � 要 � St roop稀释效应是指在 St roop效应的色词- 色块范式中若增加无关词作为分心刺激, St roop效应将被大大削弱的现 象。文章回顾了 Stroop稀释效应的相关研究及理论解释,并对这些理论进行了分析和比较。最后,对未来的研究趋势作了展 望。 关键词: Stroop稀释效应 � 早期注意捕捉理论 � 后期注意捕捉理论� 早期视觉干扰理论 � 材料加工资源有限理...

Stroop稀释效应的研究及其理论解释
Stroop稀释效应的研究及其理论解释 徐 � 琳 � � 许百华 � (浙江大学心理与行为科学系,杭州, 310028) 摘 � 要 � St roop稀释效应是指在 St roop效应的色词- 色块范式中若增加无关词作为分心刺激, St roop效应将被大大削弱的现 象。文章回顾了 Stroop稀释效应的相关研究及理论解释,并对这些理论进行了分析和比较。最后,对未来的研究趋势作了展 望。 关键词: Stroop稀释效应 � 早期注意捕捉理论 � 后期注意捕捉理论� 早期视觉干扰理论 � 材料加工资源有限理论 1 � 前言 � � 早在 1935 年 Stroop 发现, 当要求被试对色词(如� 红 ) 的 关于书的成语关于读书的排比句社区图书漂流公约怎么写关于读书的小报汉书pdf 写颜色进行命名时, 如果书写颜色与色词意义不一致 (如用绿颜色写� 红 字) ,被试对色词书写颜色的命名时间会 明显延长, 这就是著名的 Stroop 效应。七十多年来, 研究者 们对 Stroop现象进一步作了大量的研究[ 1] ,发现即使将颜色 和单词在空间上进行分离仍然会出现 Stroop 效应[ 2]。 Kahneman 和 Chajzyk 发现在色词分离的 Stroop效应范式中, 若增加一个与颜色无关的中性词作为分心刺激, Stroop 效应 将被大大减弱, 他们把这种现象称之为� Str oop 稀释效 应 [ 3]。许多研究者在此基础上进行了研究并提出了几种不 同的理论解释。 2 � 对 Stroop 稀释效应的相关研究及理论解释 2. 1 � 早期注意捕捉理论 Kahneman 和 Chajzyk 认为, Str oop 稀释效应的产生是由 于早期注意资源发生竞争所致。当只呈现一个色词与色块 时,没有其他的单词与之对注意资源进行竞争, 在此情况下 对色词的加工激活了相应的反应, 于是就出现了经典的 Stroop 效应。当增加了无关词作为干扰刺激时, 在早期注意 阶段, 无关词与色词对注意资源产生了竞争, � 捕捉 到注意 的单词进入了进一步加工,而没有捕捉到注意资源的单词则 被过滤,不再作进一步的加工。由于色词和无关词之间捕捉 到注意资源的概率是相等的, 因此可以预期 Stroop 效应正好 被削弱了一半,而实验结果确实也验证了这个假设。 Yee和Hunt 根据所取得实验结果,对该理论作了进一步 的修正[ 4]。他们采用相同的实验范式,比较了被试之间的成 绩,结果发现不同被试之间稀释效应的差异非常显著。他们 认为,不同被试对刺激的加工具有不同的倾向, 有的被试总 是倾向于先加工色词, 而有的被试总是倾向于先加工无关 词。 2. 2 � 早期视觉干扰理论 Brown, Roos- Gilber t和 Car r认为, Stroop 稀释效应的产 生是由于在语义编码之前的视觉干扰造成的[ 5 ]。因此不论 干扰刺激是不是单词都会影响对色词的加工, 从而削弱 Stroop效应的产生。并且, 如果在视野中刺激越多,那么造成 的干扰就越大,稀释效应就越显著。 Brow n等人比较了一个、二个和三个无关词之间的 Stroop稀释效应, 结果发现无关词增加越多, 稀释效应也更加 显著。Brow n 等人还分别采用了单词、� X 字符串 ( 如: XXXXXX)、等于符号(如: = = = = = = )和中括号 (如: ] [ ] [ ] [ )等作为无关词,结果发现无论采用何种形式的无关词作 为干扰,都会出现 Stroop 稀释效应。 2. 3� 后期注意捕捉理论 Mitterer, L a Heij和 Van der Heijden 认为 Stroop 稀释效 应的产生是由于在反应选择阶段对注意资源的竞争造成 的[ 6]。视觉刺激的出现或改变都会吸引注意资源并导致刺 激之间对注意资源的竞争。Mitterer 等人提出了加工阶段的 两种成分说。第一种成分是由于对单词的加工激活了词义, 在色词与色块不一致的条件下, 色词激活了与颜色反应不一 致的颜色意义,从而延迟了对正确颜色的选择。由于对色词 的辨认程度不同对颜色意义的激活程度也不同, 因此该成分 受到色词可辨认性的影响。第二种成分是在反应选择阶段 刺激之间对注意的竞争。当不一致的色词� 不小心 捕捉了 注意资源,不正确的反应将不会立刻消失, 直到注意重新定 向,指向正确的反应。Mitterer 等人认为 Stroop 效应的产生 是两种成分叠加的结果。第二种成分对反应时的影响更大, 也即注意的错误选择对 Stroop 效应的产生具有更大的贡献。 当出现的刺激只有两个, 也即只呈现色块和色词时, 注意错 误选择的概率为二分之一。当出现三个刺激,注意错误选择 的概率就降到了三分之一, 因此 Str oop效应就被削弱了。 Mitterer等人分别采用符号串 ( &% ) ?) , 字母串( nr vt) , 假词( loors) , 单词( long)等作为刺激材料, 结果发现字母串比 符号串的稀释效应更强。并且他们发现如果在刺激呈现之 前出现线索提示,则无论是有效线索还是无效线索都没有出 现稀释效应。而一旦取消前面的线索提示, 稀释效应又重新 出现。Mitterer 等人认为, 当出现线索时, 如果出现的是有效 线索,注意将直接选择色块, 如果出现的是无效线索,注意将 被线索捕捉,在 500ms 内注意将不会重新定向, 因此无论是 有效线索还是无效线索, 都只有第一种成分出现, 因此就不 会发生 Stroop 稀释效应。 2. 4� 材料加工资源有限理论 � 通讯作者:许百华,男。Email: xubaihua501@ 126. com 心理科学 � Psychological Science� 2007, 30( 5) : 1269- 1271 1269� Roberts等人( 2005)认为, 对干扰刺激的加工程度取决于 刺激材料的性质与刺激呈现的位置[ 7]。他们认为, 对于同种 性质的材料,其加工资源是有限的。如果色词与无关词都呈 现在旁边的位置作为干扰刺激, 则分配给它们的加工资源是 同等的。并且与只有一个色词作为干扰刺激的条件相比, 提 供给色词的加工资源只有后者的一半,因此, Str oop效应就被 减弱了。当两个干扰刺激呈现的位置不对等时,也即其中一 个词作为目标刺激呈现在视野中央, 而另一个词作为干扰刺 激呈现在旁边,如果目标刺激的材料与干扰刺激的材料是同 质的,由于加工资源的有限性, 目标刺激占据了几乎所有此 类材料的加工资源, 所以没有足够资源来加工干扰刺激, 因 此干扰刺激将不会对目标刺激产生干扰。如果目标刺激的 材料与干扰刺激的材料不属于同一种性质的材料, 干扰刺激 的加工资源将不会被目标刺激所占用,因此干扰刺激将会对 目标刺激产生干扰作用。 Roberts等人将无关词用红、黄、蓝、绿中的其中一种颜色 书写,呈现在屏幕中央作为目标刺激, 色词采用中性颜色书 写,呈现在边上作为干扰刺激。要求被试对中间无关词的颜 色作出反应,结果发现当中间的无关词是单词、假词或辅音 字母串时,将不会出现 Stroop 效应。即使同一个无关词重复 出现, Str oop效应也同样被严重稀释。而如果中间的无关词 是符号串( % & # }* )或数字串或者是� XXXXX , 则又出现 Stroop 效应。Roberts 等人认为单词、假词或辅音字母串与色 词属于同种性质的刺激,而符号串、数字串或 � XXXXX 与色 词属于不同性质的刺激, 根据材料加工资源有限理论, 同种 性质的刺激条件下, 将没有足够的资源来加工色词, 因此色 词对颜色命名不会造成干扰。在不同性质的刺激条件下, 对 色词的加工将不会受到影响,因此对色词的加工将会对颜色 命名任务产生干扰,引起 Stroop 效应的产生。 3 � 对相关理论的比较 � � 争论 1: 单词加工的容量是否有限。 早期注意捕捉理论认为, 单词加工的容量是有限的, 并 且是系列加工的过程,它与注意的过滤器模型有很大的相似 之处。如果将刺激加工分为知觉 (早期视觉加工 )、辨认、反 应三个阶段,在知觉阶段, 单词加工将经过一个过滤器,最终 只有一个单词能够进入辨认阶段进行进一步的加工。早期 视觉干扰理论与后期注意捕捉理论都认为, 单词加工的容量 是无限的,是完全自动化加工的过程。材料加工资源有限理 论则认为,单词加工的容量到底是有限还是无限的, 要看具 体情况而定。对于同种性质的材料, 单词加工的容量是有限 的。对于不同性质的材料,则没有这个限制。 争论 2: 单词加工是否需要注意参与。 早期干扰理论认为, 单词加工并不需要空间注意的参 与,他们认为, 注意只是起了一个调节器的作用[ 8] , 在空间注 意的焦点( spotlight) 到达单词之前, 对单词的自动化加工就 已经开始了。其他三种理论都认为单词加工需要空间注意 的参与。已有的研究大多支持后一种观点[ 9- 11]。 争论 3: 稀释效应发生在哪个阶段。 早期注意捕捉理论、早期视觉干扰理论认为在早期视觉 知觉阶段就已经发生了稀释效应, 而后期注意捕捉理论则认 为稀释效应发生在视觉加工的后期反应阶段。早期注意捕 捉理论和后期注意捕捉理论都认为,稀释效应的产生与注意 选择有关,而近年来对注意加工的 ERP研究似乎更支持早期 干扰的观点[ 12] , 但是这种干扰究竟是如何产生的, 对这一问 题,目前的 ERP 研究还没有给出精确的解释。 4 � 各理论存在的缺陷 � � 早期注意捕捉理论的一个最大缺陷是把单词加工看作 是一种纯系列加工过程,一次只能加工一个单词,具有� 全或 无 的性质。后来有许多研究证明, 这一结论仅适用于同种 性质的材料,而不具有普遍性。 早期视觉干扰理论虽然能够较好地解释干扰刺激数量 对 Stroop稀释效应的增强作用, 但是按这种理论的观点, 干 扰刺激的复杂程度相同, 引起的稀释效应也相同。但后来的 研究却发现虽然单词与符号串在空间频率以及复杂度上并 无显著差异,但是单词引起的稀释效应显著高于符号串的稀 释效应。 后期注意捕捉理论的后期注意选择似乎并没有得到脑 神经研究的支持,并且同样也无法对不同刺激材料导致不同 程度的稀释效应给出令人信服的解释。 材料加工资源有限理论很好地弥补了前三个理论的不 足,从实验刺激材料的角度出发对不同材料造成不同程度稀 释作出了比较合理的解释。但是, 究竟什么样的刺激材料属 于同种性质的材料, 对于这一重要问题, 该理论及其有关的 研究并没有给出满意的 答案 八年级地理上册填图题岩土工程勘察试题省略号的作用及举例应急救援安全知识车间5s试题及答案 。此外, 原实验中的无关词采用 的是字母串� XXXXX , 它理应属于辅音字母串的一个特例, 而研究者在实验结果处理中却又将其与数字串、符号串归为 同一类材料,这似乎有循环论证的嫌疑。因此, 如何对刺激 材料进行分类,分类的依据又是什么, 诸如此类的问题都有 待于进一步研究。 5 � 参考文献 1 MacLeod C M . Half a Century of Research on the S troop Ef fect: An Integrat ive Review . Psychological Bullet in, 1991, 109 ( 2) : 163- 203 2 Dyer F N. Interference and facilitation for color naming w ith separate bilateral presentat ions of the w ord and the color. Journal of Experimental Psychology, 1973, 99: 314- 317 3 Kahneman D, Chajzyk D. T ests of the automat icity of reading: Dilut ion of color - irrelevant stimuli. Journal of Experimental Psychology: Human Perception and Performance, 1983, 9 ( 4) : 497- 508 4 Yee P L, H unt E. Individual diff erences in St roop dilut ion: T ests of the at tention - capture hypothesis. Journal of Experimental Psychology: Human Percept ion and Performance, 1991, 17 ( 3) : 715- 725 5 Brow n T L, Roos- Gilbert L, Carr T H . Automat icity an d w ord percept ion: Evidence f rom S troop an d S troop dilut ion ef fects. Journal of Experimental Psychology: Learning, M emory an d Cognit ion, 1995, 21( 6) : 1395- 1411 6 Holger M itterer, W ido La Heij A H C, Van der Heijden. Stroop dilution but not w ord- processing dilution: evidence for attent ion capture. Psychological Research, 2003, 67: 30- 42 1270� 心 � 理 � 科 � 学 � � � 7 Roberts M A, Derek Besner. St roop Dilution Revisited: Evidence for Domain- Specific, Limited- Capacity Processing. Journal of Experimental Psychology: Human Percept ion and Performance, 2005, 31( 1) : 3- 13 8 Brow n T L, Gore C L, Carr T H . Visual At tention and Word Recognit ion in St roop Color Naming: Is Word Recognit ion � Automat ic ? Journal of Experimental Psychology: General, 2002, 131( 2) : 220- 240 9 McCann R S, Folk C L, Johnston J C. T he role of spat ial at tent ion in visual w ord processing. Journal of Experim ental Psychology: Human Perception and Performance, 1992, 18: 1015- 1029 10 Stolz J A, McCann R S . Visual w ord recognit ion: Reat tending to the role of spat ial at tention. Journal of Experimental Psychology: Human Percept ion and Performance, 2000, 26: 1320- 1331 11 Lachter J, Forster K I, Ruthruf f E. Forty - Five Years Af ter Broadbent ( 1958 ) : St ill No Ident ificat ion Without Attent ion. Psychological Review , 2004, 111( 4) : 880- 913 12 Gazzaniga M S 编,沈政等译. 认知神经科学. 上海: 上海教育出 版社, 1998 A Review of the Research and Theories about Stroop Dilution Effect Xu L in , X u Baihua ( Department of Psychology an d Behavior Sciences, Zhejiang University, H angzhou, 310028) Abstract� Stroop dilution refers to the phenomenon that the impact of a color w ord on t he naming of a co lor bar is reduced if anot her neutral word is displayed simultaneously. This paper review ed the related research and theoretical explanations about Stroop dilution effect. These theories were also analyzed and contrasted. The paper, giv es an outlook on t he frend of such the trend of such research. Key words: Str oop dilution effect, early�attention�capture theory, early�v isual�interfer ence theory , late�attention�capture theory , domain�specific limited�capacity theory (上接第 1264页)自己的努力将无意识中受压抑的创造性潜 能释放出来,从而在建设性上去获得个人的自我实现[ 9]。 5 � 参考文献 1 文聘元.直面人性 ! ! ! 弗洛伊德传.北京:作家出版社, 1998: 252 2 佐藤达哉. 心理学在日本的传播与发展. 京都: 北大路书房, 2002: 552- 564, 199- 201 3 梅本尧夫,大山正.心理学引论 ! ! ! 现代心理学的背景.东京: � � ! ∀ 社, 2003: 295- 306 4 佐藤达哉,沟口元. 通史 ! ! ! 日本的心理学.京都:北大路书房, 1997: 199- 201 5 佐藤达哉,高砂美树. 心理学史的源流 ! ! ! 世界和日本的心理 学.东京:有斐阁# ∃ ∀ , 2003: 93, 146- 147 6 心理科学研究会历史研究部会. 日本心理学史研究. 京都:法政 出版株式会社, 1998: 291 7 [韩]李御宁著.张乃丽译.日本人的缩小意识.济南:山东人民出 版社, 2005: 3 8 松本一男著.周维宏等译.中国人与日本人.天津:渤海湾出版公 司, 1988: 106- 107 9 铃木大拙,弗洛姆,马蒂诺著. 禅宗与精神分析. 贵阳:贵州人民 出版社, 1988: 107, 116- 117, 156 10 车文博.心理治疗 手册 华为质量管理手册 下载焊接手册下载团建手册下载团建手册下载ld手册下载 .长春:吉林人民出版社, 1990: 774- 775 The Introduction and Development of Psychoanalysis in Japan Wang Xiaoying 1 , Che Wenbo 2 ( 1 School of Educat ional Science, Northeast Normal University, Changchun, 130024) ( 2 College of Philosophy and Sociology, Jilin University, ChangChun, 130024) Abstract� T he thesis described the introduction and development of psy choanalysis in Japan in three parts: ( 1) the histor ical track of t he spread of psychoanalysis into Japan, such as the introduct ion of psychology, psy chiatry, culturology ; ( 2) the development of psychoanalysis in Japan, such as the prevalence o f the psychoanalytic ther apy, the application of the psychoanalytic theory ; ( 3) the evaluation of psychoanalysis in Japan. Key words: psychoanalysis, Japan, fr end, Jung , Fromm 徐琳等: St roop稀释效应的研究及其理论解释 1271�
本文档为【Stroop稀释效应的研究及其理论解释】,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该文档来自用户分享,如有侵权行为请发邮件ishare@vip.sina.com联系网站客服,我们会及时删除。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下载需要: 免费 已有0 人下载
最新资料
资料动态
专题动态
is_546139
暂无简介~
格式:pdf
大小:128KB
软件:PDF阅读器
页数:3
分类:工学
上传时间:2012-01-09
浏览量: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