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休闲_全面小康社会的标志与生活方式的变革

休闲_全面小康社会的标志与生活方式的变革

举报
开通vip

休闲_全面小康社会的标志与生活方式的变革 第 9卷  第 5期 2 0 0 7 年 9 月   哈尔滨工业大学学报 (社会科学版 ) JOU RNAL O F H IT (SO C IAL SC IEN CES ED IT ION )   Vol. 9 No. 5 Sep t. , 2007          收稿日期 : 2007 - 03 - 30   基金项目 :广东省社会科学基金课题 (05A - 03)   作者简介 :刘海春 (1975 - ) ,男 ,广东湛江人 ,副教授 ,博士 ,从事休闲与休闲教育理论研究。 休闲 :全面小康社...

休闲_全面小康社会的标志与生活方式的变革
第 9卷  第 5期 2 0 0 7 年 9 月   哈尔滨工业大学学报 (社会科学版 ) JOU RNAL O F H IT (SO C IAL SC IEN CES ED IT ION )   Vol. 9 No. 5 Sep t. , 2007          收稿日期 : 2007 - 03 - 30   基金项目 :广东省社会科学基金课题 (05A - 03)   作者简介 :刘海春 (1975 - ) ,男 ,广东湛江人 ,副教授 ,博士 ,从事休闲与休闲教育理论研究。 休闲 :全面小康社会的标志与生活方式的变革 刘 海 春 (华南师范大学 政治与行政学院 ,广州 510631)   摘  要 : 小康社会是人类长期追求的理想。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的迅速发展 ,极大地改变了社会的生产 方式和人们的生活方式 ,使得小康社会的理想逐渐成为可实现的目标。党的十六大提出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 的目标 ,而休闲作为一种生活方式 ,成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标志。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必然使现代人的生 活方式产生变革 :价值追求从物质生活型向精神生活型转变 ;休闲消费方式从节约、生存型向享受、发展型转 变 ;生活样态从封闭、庸俗、单调型向开放、文明、丰富型转变。这种变革带来的必然是生活质量的全面提高 ,生 命质量的全方位释放 ,内动力来自人们对富裕生活的渴望与人本价值的觉醒。   关键词 : 休闲 ;全面小康社会 ;生活方式 ;变革   中图分类号 : C913. 3    文献标志码 : A    文章编号 : 100921971 (2007) 05 - 0091 - 04   不容置疑 ,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的迅速发展 , 极大地改变了社会的生产方式及中国人的生活方 式 ,使得人类小康社会的理想逐渐成为可实现的 目标。党中央提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 ,必 然要求社会发展更加全面、文明、进步 ,这也对现 代人生活方式的转变提出新的要求。   一、小康是人类长期追求的理想   “小康”一词 ,最早出自《诗经 》:“民亦劳止 , 汔可小康。”但作为一种社会模式 ,最早在《礼记 》 中得到系统阐述。它相对于“大道行也 ,天下为 公 ”的大同社会 ,是“大道既隐 ,天下为家 ”的理想 社会的初级阶段。尽管由于封建社会的历史局 限 ,这种社会理想从未实现过 ,但小康思想在中国 民间却影响深远 ,盛行千年而不衰 ,成为普通老百 姓对衣食无忧的富裕生活向往与追求的目标。 “小康 ”是一个动态的概念 ,从古到今内涵不断丰 富发展 ,其指标体系也必须随着时代的变化不断 丰富完善 ,但始终是围绕着人的生存质量、生存状 态问题而不断拓展和深化的。小康水平有一个从 低到高的发展过程 ,也就是从总体小康向全面小 康迈进的过程。总体小康是低水平的、不全面的、 发展很不平衡的小康 ,偏重于物质消费的小康 ,强 调的是经济学上的指标。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 , 除了注重物质生活提高外 ,还特别注意人们的精 神生活、所享受的民主权利 ,以及生活环境的改善 等方面 ,更加注重社会意义上的全面社会进步 ,追 求的是物质、政治、文化等方面的社会和谐的发 展。我国如果按照 GDP以每年 7. 2%的增长率 , 到 2020年可以达到人均 3 000美元 ,步入现代化 国家的经济指标 ,但是要达到社会学意义上的一 些指标却很难。越来越多的人已经认识到 ,全面 建设小康社会 ,不仅仅是一个经济的概念 ,也不是 单靠 GDP来体现的 ,它涉及到方方面面 ,其中文 化的内涵必须加以充分重视。正如江泽民同志在 十六大报告中所强调的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 ,必 须大力发展社会主义文化 ,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 明。当今世界 ,文化与经济和政治相互交融 ,在综 合国力竞争中的地位和作用越来越突出。文化的 力量 ,深深熔铸在民族的生命力、创造力和凝聚力 之中。”在海外 ,也有一些靠拥有石油、金矿、钻石 等天然资源暴富的国家 ,其经济和生活水平也一 度增长很快 ,但由于缺少文化的支撑 ,相当部分的 民众贪图享受、社会风气奢靡、政府不思进取 ,最 后整个国家丧失了竞争力 ,国民经济最终也垮了 下来。这些教训 ,实在是发人深省。   因此 ,我们党从战略的高度提出了科学发展 观 ,强调坚持以人为本 ,实现全面发展、协调发展、 可持续发展 ,它既包括经济增长、社会进步和环境 安全的功利性目标 ,也包括哲学观念更新和人类 文明进步的理性化目标 ,几乎是全方位地涵盖了 “自然、经济、社会 ”复杂系统的运行规则和“人 口、资源、环境、发展 ”四位一体的辩证关系。全 面建设小康社会必须以科学发展观为统帅 ,才能 确保宏伟目标的早日实现。   二、休闲是建设全面小康社会的 重要特征   “休闲 ”一词自 20世纪 90年代开始在我国 出现。有学者 总结 初级经济法重点总结下载党员个人总结TXt高中句型全总结.doc高中句型全总结.doc理论力学知识点总结pdf 出了党的十三届四中全会以来 (1989—2002)中国社会最流行的 52个新词 ,“休 闲 ”就名列其中。随着小康社会的到来 ,休闲也 走进了“寻常百姓家 ”,越来越多的人以极大的热 情和兴趣投入到各种休闲活动和休闲方式中。据 有关部门抽样调查 ,我国老百姓在节假日最想做 的事情中 ,旅游休闲高居榜首 ,达到 46. 46%。而 旅游正是中国城市居民休闲消费的主要方式之 一。中央电视台《生活 》栏目和国家统计局联合 开展的“城市居民五年生活质量变化调查 ” 关于同志近三年现实表现材料材料类招标技术评分表图表与交易pdf视力表打印pdf用图表说话 pdf 明 , 进入 21世纪后 ,中国城市居民最向往的生活已从 “经济富裕”转变为“身心幸福 ”,将更偏重“身体 健康 ,心情舒畅 ”作为首选。这是一个非常重要 的信号 , 说明 关于失联党员情况说明岗位说明总经理岗位说明书会计岗位说明书行政主管岗位说明书 中国城市居民的生活开始从水平提 高向质量追求的方向发展。值得注意的是 ,在中 国最高的“工作 计划 项目进度计划表范例计划下载计划下载计划下载课程教学计划下载 ”———第十个五年计划 (2001—2005)纲要中 ,第一次写进了居民的休闲 问题 ,并明确提出要推行职工带薪休假 制度 关于办公室下班关闭电源制度矿山事故隐患举报和奖励制度制度下载人事管理制度doc盘点制度下载 ,合理 调整居民工作和闲暇时间。这充分表明 ,休闲作 为生活方式成为建设全面小康社会的重要标志。   休闲从来都是与人的本质联系在一起的 ,关 注的是人的生存的本身。它是指人在完成社会必 要劳动后 ,并不满足人的多方面需要而处于一种 文化创造、文化欣赏、文化建构的生命状态和行为 方式 [ 1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是以人为目的的 ,把 人放在核心的地位 ,其价值理想既是对人的终极 关怀 ,也是对人的实践关怀。人作为小康社会发 展的活动主体 ,是小康社会最宝贵的资源和核心 动力 ,人的多层次需要的满足、人的整体素质的提 高、人的自由全面发展 ,是小康社会发展的根本价 值取向 ,同时也是我们所要建立的休闲价值观应 体现出来的根本价值取向。小康社会的来临 ,人 们的闲暇时间日益增加 ,使人类千百年来所追求 的休闲成为现实 ,人的自由全面发展也变为可能 的价值诉求。由此可见 ,一方面人的发展是社会 发展所导致的一种结果或所达到的一种目的 ;另 一方面社会的发展又有赖于作为社会主体的人自 身的发展。人与社会的和谐统一充分体现在全面 小康的发展模式中。   三、全面小康社会生活方式的变革   一般来说 ,生活方式的转型、变革 ,是从物质 生活到精神生活、从衣食住行的外在现象到生活 价值观念和社会心理的人的内部世界的整体演变 过程。这一过程 ,又是建立在社会生活条件总体 变化基础之上的。根据马斯洛需要层次理论 ,当 人满足了低层次的需要之后会产生更高层次的需 要。当温饱不再是人生存障碍的时候 ,人的休闲 娱乐需求、参政议政需求、当家做主需求就会变得 强烈起来 ,人们渴望在满足这些需求的同时能实 现自身价值。建设全面小康社会就是要满足人们 各种层次的需求 ———生活富裕了 ,人的素质提高 了 ,社会全面发展了 ,人的价值要得到真正意义上 的体现。   在全面小康社会中 ,闲暇时间的增多不仅突 出了以人为本的原则 ,而且使它成为社会建制中 的重要维度。在这个历史的进程中 ,传统生活模 式悄然发生变革 ,人们已开始从繁重的体力劳动 中解放出来 ,生活时间结构已从以劳动为轴心的 结构向劳动 —休闲“两轮化 ”的结构发展 ;从满足 基本生活需要的生活模式向注重精神生活、追求 生活质量的模式转化 ;从传统的“生产—消费 ”模 式逐步向“消费—生产 ”的个性化经营模式转化 ; 归根到底标志着人开始了从自身的有限发展向自 由全面发展的历史进程转化。具体而言 ,人们这种 生活方式的变革主要体现在几个方面 :   第一 ,价值追求从物质生活型向精神生活型 转变。生活方式就是为一定的价值观所支配的主 体活动形式。可以说 ,价值观决定着生活方式。 1990—1991年期间 ,有关国际组织曾在 43个国 家进行了涵盖全世界人口 70%的“世界价值观调 查 ”。调查结果显示 ,在世纪之交 ,人们的价值观 更加注重对总体生活质量的强调 ,“人类生存战 略的变迁 ,将从最大限度地推进经济增长 ,转而通 过生活方式的变化而最大限度地保证生存和幸 福。”[ 2 ]这种“以人为核心 ”的价值观 ,意味着将更 多关注人们的精神生活和幸福感。众所周知 ,科 ·29· 哈尔滨工业大学学报 (社会科学版 )              第 9卷   技生产力自身发展的逻辑规律必然是以更少的社 会必要劳动时间创造更多的物质财富 ,从而使人 获得越来越多的闲暇时间 ,由此也必然带来人的 需求结构的变化 ———由对物的追求转向精神享受 的渴求。这样 ,人们愿意花更多的时间和钱财用 于休闲 ,消费投向发生了明显的变化 ,特别是随着 恩格尔系数的不断下降 ,人们的行为动机将在更 大的程度上选择文化精神生活的享受、从事创造 性活动和享受尽可能丰富的社会关系 ,代替对物 质产品的需求 ,并逐渐占据首要地位。全面建设 小康社会 ,除了注重物质生活提高外 ,更要注重和 改善人们的精神生活 ,不断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 文化精神生活和人的自由全面发展的需要。人们 的这种精神需求是各种各样的 ,不同的人群有不 同的目标。从社会发展趋势看 ,我们认为人们的 这种精神需求 ,集中表现在对知识的渴求上 ,富了 “口袋 ”之后更要富“脑袋 ”。知识经济时代 ,知识 就是最大的财富 ,构建学习型社会成为全面建设 小康社会的重要目标 ,一种终身学习的理念正逐 渐深入人心 ,学习也从单纯的求知变成了一种生 活的方式。学习型社会是以终身教育体系的构筑 为基本内容 ,以自由、便利、集约为基本特征 ,以人 的全面、和谐、持续发展为基本目标 ,进而使整个 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一种新的社会形 态。在一个学习型社会中 ,学习成为人们主流化、 主导性的生活方式 ,社会的组织、管理、服务系统 都注入了学习化的内涵 ,高效、有序、扁平化并不 断得以更新和完善。王雅林等人 2002年关于上 海、天津、哈尔滨城市居民时间分配的调查表明 , 居民平均每天用于看电视、听广播、读报刊书籍的 时间占一天全部休闲时间的 48. 6% [ 3 ]。可见 ,城 市居民对学习还是保持了一定的热情。尽管 ,目 前学习还不是主流化的生活方式 ,但终身学习必 将成为人们生活中的有机组成部分 ,成为人们的 一种生活方式。因此 ,我们必须从这种生活方式 的变革入手 ,推进学习型社会建设 ,构筑起完善有 效的国民终身教育体系 ,把中国巨大的人口资源 尽快转化为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人力资本 ,使全面 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早日实现。   第二 ,休闲消费方式从节约、生存型向享受、 发展型转变。人们休闲生活方式的变迁 ,始于休 闲消费的变迁。透过闲暇时间的调查 ,可以看到 闲暇时间对生活质量的变化所产生的深远影响。 中国传统的观点认为 ,只有生产才能创造价值 ,节 约是一种美德 ,生活和消费统统被看成是资产阶 级腐朽行为。因此 ,中国人的休闲 ,历来不会太注 重物质的享受 ,一壶酒、一碗豆、一碟菜、三两知 己 ,自取其乐 ,满足与幸福尽在笑谈中。广州人 “一盅两件 ”的生活方式折射出人们的悠然自得 和对生活的知足常乐 ;北京人上“茶馆 ”,就是普 通老百姓休闲生活的生动写照。当然 ,中国历史 上也有灯红酒绿、纸醉金迷的腐化堕落的追求物 质享受的生活方式 ,但那仅限于统治阶级上层社 会的极少数人。所以 ,多少年来 ,政府的政策导向 和资金投向也主要放在第一产业和第二产业上。 但是 ,自从改革开放以后 ,随着生活水平逐步提 高 ,人们的生活质量和生命质量意识逐渐增强 ,传 统的“先生产 ,后生活 (消费 ) ”消费观念和消费模 式已发生很大的变化 ,各种“车展 ”人潮、“购车 热 ”、“买房热 ”不断升温 ,假日旅行、出国游等休 闲方式日渐流行 ,还有昂贵的学历班、业务培训班 等也是人头涌涌。人们将更渴望拥有自己支配的 休闲生活 ,将更多地把休闲用来满足个人生活中 占核心地位的兴趣爱好 ,而更少把休闲当做工作 后的消遣和恢复。人们休闲消费方式正逐步由节 俭、生存型向享受、发展型转变。当前 ,超前消费、 提前享受生活已成为一种社会趋势 ,日益受到人 们尤其是年轻一代的推崇。房贷、车贷、信用卡贷 款、抵押贷款和其他消费贷款的人群也越来越多。 旅游同样受到青睐 ,它是人们的物质生活发展起 来之后的一种文化生活需要。据统计 , 1989年我 国国内旅游人数只有 2. 4亿人次 ,到了 2001年达 到 7. 8亿人次 ;而出境游人数也不断攀升 , 20世 纪 90年代初 ,中国公民出境人数只有 300万人 次 ,到了 2001年达到 1 213万人次。出境旅游正 成为奔向小康生活的中国人的新时尚。这些足以 说明人们消费观念的变化。   现今人们把提前消费、贷款消费视为一种社 会时尚 ,追求生活享受 ,有其进步的一面 ;但是我 们极力反对盲目消费、畸形消费。现实生活中有 些人缺乏理智 ,出于面子需要和攀比心理导致炫 耀性消费、过度消费等 ,成为名副其实的负债的 “负翁 ”。另外 ,人们一掷千金的暴发户式消费 , 令人咋舌。一项调查显示 ,在全球奢侈品市场低 迷之时 ,中国的奢侈品消费却逆风而上 ,中国内地 已成为全球第六大奢侈品市场。中国旅游者在欧 洲争购钻石珠宝、时装名表、贵族包袋的金额 ,甚 至超过日本升至首位。超前消费 ,提前享受 ,提高 人们的生活质量和生命质量 ,这是休闲的本来之 意 ,但畸形的休闲消费方式 ,使休闲原本的意义异 ·39·第 5期 刘海春 :休闲 :全面小康社会的标志与生活方式的变革 化。更何况 ,这种过度的消费、盲目的享受又与我 们提倡的建立节约型社会的观念背道而驰。我们 必须清醒地认识到 ,小康生活不等于浪费摆阔 ,更 不等于奢侈挥霍。暴发户式的生活方式背离了人 类文明 ,更背离了中国国情。我们要建设的全面 小康社会其生活方式只能是一个节俭型的生活方 式 ,我们没有条件去追求高消费、高耗能、豪华享 受的生活方式。   第三 ,生活样态从封闭、庸俗、单调型向开放、 文明、丰富型转变。马克思在《政治经济学批判 》 中所指出的 :“物质生活的生产方式制约着整个 社会生活、政治生活和精神生活的过程。”[ 4 ]现在 我国绝大部分地区都已解决了温饱问题 ,进入小 康 ,人民生活将逐步富裕起来 ,为建立科学、文明、 健康的生活方式提供了丰腴的物质准备。在改革 开放之前 ,整个社会相对比较早闭塞 ,封闭单一的 社会文化使人们缺少休闲选择的机会 ,而且 ,人们 由于受到落后的物质生产方式和传统的思想观念 的束缚 ,更是缺乏社会休闲意识 ,生活方式呈现出 封闭、庸俗、单调的样态。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 , 人们生活水平逐渐提高、社会交往日益频繁和交 往的范围日渐扩大 ,人们也有了更多的闲暇时间 , 开放、文明、丰富的生活方式成为人们现实生活的 需要 ,而且社会现实也为这种需要提供了可能性。 知识化、信息化的今天 ,全球化作为一种客观的发 展趋势 ,给人们观念带来根本的转变 ,个体的自由 意识和主体意识得到不断强化 ;而且也给人们的 生活方式产生一定的冲击。吉登斯认为 ,全球化 “不仅仅是人们在他们现在的生活方式中增加了 现代工具的问题 ,如录像、电视、个人电脑等等 ,而 是正在使我们生活方式的方方面面受到影响 ”, “全球化就是以一种非常深刻的方式重构我们的 生活方式 ”。[ 5 ]全球化促使自主的生活方式的形 成 ,过去单调、同质的生活方式得到很大的改观 , 休闲成为人们现实生活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 ,它 不仅满足了人们生存需求的多样性 ,更重要的是 满足了人们精神需求的多元选择。从而人们休闲 活动的参与度与自由度也得到提高 ,人们的休闲 需要已经不再满足于看电视、聊天、逛街等较为单 一的形式 ,而渴望去旅游、参与体育休闲活动、接 受再教育等。人们也不再停留在物质性休闲的层 面 ,追求精神性休闲成为越来越多的人的选择。 在全球化的背景下 ,人们在日益发展的横向文化 交流、融合中 ,将逐步形成高度开放、文明、丰富的 生活方式 ,生活品味、生活质量必将不断提高。上 述的国际组织关于“世界价值观调查 ”的结论强 调 :“变化的轨迹似乎已经从最大限度地追求经 济增长转向最大限度地提高生活质量 ”。[ 6 ]从整 体上看 ,我国社会从城市到农村基本上摆脱了过 去封闭、庸俗、单调的生活方式 ,生活富裕之后 ,人 们将更加注重生命的质量 ,追求更加丰富多彩的 休闲生活。 参考文献 : [ 1 ]马惠娣. 休闲 :人类美丽的精神家园 [M ]. 北京 :中国 经济出版社 , 2005: 116. [ 2 ] [美 ]罗纳德 ·英格尔哈特. 变化中的价值观 :经济发 展与政治变迁 [ J ].国际社会科学 , 1996, (3) : 29. [ 3 ]王雅林. 城市休闲 [M ]. 北京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 2003: 50. [ 4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 :第 2卷 [M ]. 北京 :人民出版社 , 1995: 32. [ 5 ] [英 ]安东尼 ·吉登斯. 失控的世界 [M ].南昌 :江西人 民出版社 , 2001: 107. The Leisure: the Sign of Total Comfortable Soc iety and Transform of L ife Style L IU HaiΟchun ( Political and Adm inistration School, South China Normal University, Guangzhou 510631, China)   Abstract: Comfortable society is the ideal which the human pursue in the long term. The rap id development of socialist modernization in china has affected peop le’s living and working styles greatly. So the ideal of the human well - off society become realizable goal . The Sixteenth Congress of party loudly set the goal of the comp rehensive construction of comfortable society, and the leisure becomes the important symbol which constructs comp rehensive comfortable society as the style of life. The comp rehen2 sive construction of comfortable society inevitably causes the transformation of the modern peop le life style: value pursuit trans2 form s from material life to sp iritual life; the leisure consump tion transform s from the saving survival to the enjoyment; the life style transform s from the seal, vulgar and monotonous to the opening civilization. The change consequentially brings the imp rove2 ment of life quality and the total release of the quality of life. Internal impetus comes from the desire of p rosper life and the awak2 ening of Human - oriented value.   Key words: leisure; comfortable society ; the style of life; revolution [责任编辑  全  良 ] ·49· 哈尔滨工业大学学报 (社会科学版 )              第 9卷  
本文档为【休闲_全面小康社会的标志与生活方式的变革】,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该文档来自用户分享,如有侵权行为请发邮件ishare@vip.sina.com联系网站客服,我们会及时删除。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下载需要: 免费 已有0 人下载
最新资料
资料动态
专题动态
is_240534
暂无简介~
格式:pdf
大小:261KB
软件:PDF阅读器
页数:4
分类:
上传时间:2012-01-08
浏览量: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