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宏观经济学3

宏观经济学3

举报
开通vip

宏观经济学3nullnull宏观经济学PQ0ASADQ*P*CAPCAP*主讲教师 杜木恒Macroecnomicsnull 国民收入决定 国民收入决定是宏观经济理论最基本的问题,本章是在产品市场的范围内研究国民收入决定问题。主要阐述两个宏观经济模型“AS-AD ”模型和“NI-AE”模型。重点是收入支出模型。凯恩斯主义的基本观点的需求决定论。 本章的重点本章的重点是在掌握产品市场的自动均衡机制,本章的难点是理解完全的收入支出模型中的收入乘数。“AS-AD”模型“AS-AD”模型 ...

宏观经济学3
nullnull宏观经济学PQ0ASADQ*P*CAPCAP*主讲教师 杜木恒Macroecnomicsnull 国民收入决定 国民收入决定是宏观经济理论最基本的问题,本章是在产品市场的范围内研究国民收入决定问题。主要阐述两个宏观经济模型“AS-AD ”模型和“NI-AE”模型。重点是收入支出模型。凯恩斯主义的基本观点的需求决定论。 本章的重点本章的重点是在掌握产品市场的自动均衡机制,本章的难点是理解完全的收入支出模型中的收入乘数。“AS-AD”模型“AS-AD”模型 “AS -AD”模型,即总供求模型,用来说明国民收入的决定。该模型的主要特点是可以将名义国民收入与实际国民收入区别开,也就有利于研究一般价格水平(或通货膨胀)问题和实际国民收入(总产量)的决定问题。但是这一章只介绍“AS-AD”模型最基本的理论。null 总需求的决定因素 决定总需求的决定因素主要有三个:一般价格水平、人们的货币收入和时间偏好。 (1) 总需求函数与一般价格水平 用AD 关于同志近三年现实表现材料材料类招标技术评分表图表与交易pdf视力表打印pdf用图表说话 pdf 示总需求量,用P表示总价格水平,将总需求量看作是总价格水平的函数: AD = f (P)PQ0ADQ*P*E总产量或实际国民收入为Q*,价格总水平为P*,总需求价格为二者乘积,矩形(P*EQ*0)面积。 null (2)收入水平和货币数量 当收入水平提高时总需求曲线向右移动,反之向左移动。 (3)时间偏好 时间偏好是指人们对其开支在时间上的选择。如果人们偏好于现在花掉手中的收入,或倾向于花掉未来的收入,就会使现期的总需求增加。 此外,对利息率和通货膨胀的预期通常是影响时间偏好的重要因素。当利息率提高时,会抑制人们的现期消费开支和投资开支,反之则会鼓励现期开支;预期通货膨胀率高会增加现期开支,反之则减少现期开支。null 总供给的决定因素 总供给决定的基本因素是总生产函数和价格水平。 总供给函数与一般价格水平 用AS表示最终产品市场上总供给数量,用P表示一般价格水平,总供给函数为: AS = f (P) 总供给函数取决于总成本的情况,这一点与微观经济学类似,所不同的是在宏观经济学中,要考虑资源的稀确性。nullPQ0ASQ* 古典经济学家遵循萨伊定律,认为价格和工资有完全的灵活性,而总供给量却是不变的。无论价格怎样变化,只是引起名义国民收入的变化,实际国民收入或总产量是不变的。因此,总供给曲线是一条垂线。 总供给曲线的形状与成本的情况有关,特别是与劳动成本的情况有关。这一点在后面三重均衡的模型中将会详细阐述。这里只简单地介绍总供给曲线的几种不同情况。古典经济学null 凯恩斯认为,由于存在着工会,工资失去了完全的灵活性,工人受到名义工资的蒙蔽(即受到货币变量的蒙蔽),不愿意接受低工资,因此使得物价水平也具有刚性。形成了直角形的总供给曲线。 该曲线表明,在达到充分就业以前,由于劳动成本可以视为是基本不变的,但是达到充分就业以后,由于不再有新的劳动供给,因此厂商只能争夺现有的劳动,使得工资上升,价格上升,而实际国民收入却不会增长。凯恩斯本人PQ0ASQ*nullPQ0ASQ* 新古典综合派接受了凯恩斯的观点,只是略做修改。认为,在达到充分就业以前由于劳动供给的稀缺性和生产要素的稀缺性随着接近充分就业点而不断增大,因此劳动成本和其他要素成本是缓慢递增的。达到充分就业以后,如果总需求继续增加,引起对劳动的需求继续增加,就只能雇佣磨擦性失业和结构性失业者,这就会使得生产成本迅速增加,而总产量却增幅很小。于是,总供给曲线就在充分就业点形成了一个肘弯。新古典综合派null总生产函数与生产力极限 生产力 总生产函数描述的一个经济的总的投入产出关系,描述的是实际经济变量之间的关系。一个经济在一定时期内的实际国民收入,即总产量取决于其生产力CAP(capacity),可以用一个时期内可能生产的最大产量 来表示。而可能的最大产量则取决于可能获得的生产要素的数量 和要素的生产效率PROD(Productivity)。生产力函数可以写为:PQ0Q*生产力极限ASnullPQ0AS1Q1Q2AS2CAP1CAP2 总生产函数 总生产函数可以写为:Q = f( F,PROD)它与生产力函数的关系可以概括为: 如图所示:生产力决定了总产量的供给极限。如果生产力不变,生产函数变了,意味着总供给曲线上下移动,只有在生产力变化的时候,总供给曲线才左右移动。nullPQ0ASQ**ADQ*P*P1QDQSE 总供求的自动均衡 总供求是自动达到均衡状态的。假定价格高于均衡价格P*,为P1,需求将为QD;而总供给则为QS;结果总供给大于总需求。这时价格会从P1下降到P*。 总供求自动均衡,但却不一定恰好在充分就业的产量水平达到均衡,在图中,均衡点E就是小于充分就业产量的均衡。总供求的均衡及其变动null 总需求的变动 当总需求曲线恰好在充分就业的产量水平与总供给曲线相交时,称作充分就业的均衡。 当总需求曲线在低于充分就业的产量水平与总供给曲线相交时,称作有效需求不足的均衡。亦为存在失业的均衡。如图中的AD2。这时,均衡的实际国民收入就低于Q**,为Q2。 当总需求曲线超过充分就业的产量水平与总供给曲线相交时,物价水平将大幅度上升,而实际国民收入却只有较小的增长。如图中的AD3。PQASQ**ADAD2Q2P*AD3P30P2null 总需求变动的传导机制 当总开支增加(如消费C、投资I、政府购买支出GP和净出口X增加)时,总需求曲线向右移动,导致均衡国民收入上升;反之则总需求曲线向左移动,导致均衡国民收入下降。 AD  :Q ,NI  AD  :Q ,NI  null总供给的变动 例如,当生产要素的效率普遍提高时,意味着这个国家的生产力提高 了,于是产量极限向右移动,带动总供给曲线向右移动。 AS右移:Q,NI不确定 AS左移:Q,NI不确定PQ0AS1ADQ*P*AS2P2Q*2Q2null“NI-AE”模型中的总支出 NI-AE模型是凯恩斯创立 的宏观经济模型。是宏观经济学中的基本模型之一。总收入与总支出相等,就是最终产品市场上的总供求相等(参见国民收入循环)。凯恩斯主义认为国民收入的决定取决于总需求,即总支出AE,所以凯恩斯主义(新古典综合派)的宏观经济理论又称为需求决定论。null 消费函数 与微观经济学不同,宏观经济学中的消费不是效用的函数,而是个人可支配收入DI的函数: 即 C = f ( DI ) 消费者的个人可支配收入DI可以分为两部分:消费 C 和 储蓄 S。 null 消费函数和消费倾向 由于收入分为两部分,消费和储蓄,所以消费如果被看作收入的函数就意味着储蓄也被看作是收入的函数。我们来观察消费与收入的关系。见下表:返回29接31null 根据下面的表绘出上面的图。表中第一行为DI,第二行为C,第三行为S;图中横轴为收入,纵轴为消费C或储蓄S;黑线为消费函数C =f (DI );蓝线为储蓄函数 S= F(DI)。C=4000DI=5000DI=5000S=1000null 从前面图中可以看出 消费函数为: 消费函数的一般形式为: 储蓄函数为: 储蓄函数的一般形式为:边际消费倾向递减规律 一般地说,随着人们收入的增加,同收入的增量相比,消费的增量是递减的,这就是边际消费倾向递减规律。其对整个经济的影响在于,随着经济的增长,收入增加,消费增加相对缓慢,导致总需求不足。CDI0450Cnull 投资函数 投资是总支出AE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总支出中最易变的一个因素。投资取决于投资者的投资决策,投资决策取决于投资者对对该投资的“预期利润率”,预期利润率的大小又取决于“投资预期收益”与“投资成本”的关系。 未来的收益不能等同于现在的收益,必须将未来收入贴现为现在的收入,才能与现在的投资成本相比较。贴现率一般以当时与投资收益发生时同期的利息率为基础。因此,利息率一方面是影响现期投资成本的一个重要因素;另一方面又是影响未来收入贴现为现值的一个重要因素。因此可以将投资看作是预期利润率Pe 和利息率r的函数: I = f ( r, Pe )null 投资预期收入的现值 对于任何一个人,现在的1美元要比未来的1美元价值大,因此就存在一个将未来收入折合为现值的问题。这里不包括通货膨胀或货币购买力下降这类问题,而是假定货币购买力不变和物价水平不变条件下的选择。 假定有1000美元存入银行,现期利息率为10%,1年后将得到1100美元的本息。如果未来会有1100美元的收入,现期的利息率是10%,那么未来(1年后)的这笔收入的现值就是1000美元。用PV表示现值,用R表示未来收入,用r表示利息率。 现在存入1000美元的未来收入公式为: 其公式为: 反过来,未来收入1100美元的现值为: 现值公式可以写为:1000(1+10%)=1100PV(1+ r )= Rnull 从公式中可以看出:未来收益R与现值PV正相关,现期市场利息率r与现值PV反相关。 用符号概括上述关系: r , PV; R , PV  r , PV ; R , PV  在成本不变的情况下,预期利润的增加就是预期收入R的增加,因为收入减成本就是利润。 如果投资的预期收益是未来若干年逐渐收回的,用R1表示第1年的收入,R2表示第2年的收入,……,Rn表示第n年的收入,未来收入的现值公式为:null投资的供给价格与需求价格 投资的需求价格是投资者愿意为该项投资支付的价格。投资者愿意支付的价格取决于该项投资预期收入加上该项投资若干年后的残值。用DP(Demand Price)表示投资的需求价格,用SV(Scrap Value)表示投资的残值,用PV表示预期收入的现值:投资需求价格为: DP = PV+ SV 投资的供给价格是该项投资的实际成本。包括该项投资的购买价格和购置成本,用SP表示投资的供给价格,用PC表示投资的 购买价格,用ac( acquisition costs )表示购置成本。 投资的供给价格为: SP = PC + ac 如果DP > SP(投资的需求价格大于供给价格),投资就增加。 如果DP < SP(投资的需求价格小于供给价格),投资就减少。 如果DP = SP(投资的需求价格等于供给价格),投资不变。 null 用纵轴表示投资的需求价格和供给价格,用横轴表示投资的数量,投资的需求价格曲线和投资供给价格曲线的交点决定了私人投资的数量。SP DPI0 由于对于个别私人投资者,只能按即定的价格去购买投资品,因此,投资的个别供给曲线是一条水平线。 投资需求曲线向右下倾斜,表示投资需求量越大,预期的收入越小,预期收入的现值PV就越小,投资者愿意支付的价格也就越低。投资供求曲线的交点确定了投资的水平为I*。SPDP1I*E 利息率对投资的影响:当利息率下降时,投资未来收入的现值就会上升,导致投资需求曲线向右移动,使投资量增加。 注意:由于投资需求量增加引起预期收入下降,表现为需求价格沿着需求曲线移动;而利息率的变动是投资需求量以外的因素,引起投资需求曲线的移动。DP2E’I**null市场利息率于总投资的关系 所有的个别投资需求曲线加在一起,就是总的投资需求曲线。其形状依然是向右下倾斜的;所有的个别投资供给曲线加在一起,就是总的投资供给曲线,但是投资的总供给曲线与个别投资供给曲线不同,它是向右上倾斜的。其原因在于,投资品的供给量越大,资源的耗费越大,稀缺性越大,成本越高,供给价格也就越高。DP SPI0SPDPEI* 总投资的数量决定于投资的总需求曲线和总供给曲线的交点E,当投资的总需求价格与投资的总供给价格相等时,就确定了总投资的水平I*。返回37null利息率对总投资的影响 前面已经提到,利息率的变动会引起将预期收入贴现为现值的贴现率(即市场利息率)的变动,从而引起预期收入现值的变动,导致投资需求曲线的移动,从而影响投资。因此,每一个利息率都有一条相应的投资的总需求曲线。利息率越低,相应的投资需求曲线就越高;反之就越低。0DP SPI-ISPDP1r =25%-I1DP2r=20%DP3r=15%I3DP4I4r=10%DP5r=5%I5假定,利息率从25%逐步降低到5%,总投资就会从-I1逐渐上升到I5。null 根据上述利息率与总投资的关系,可以概括出:利息率上升总投资下降;利息率下降总投资上升。用利息率作纵轴,用总投资作横轴,投资可以看作是利息率的函数,投资函数曲线I如左图所示。 预期利润Pe上升,投资收益的现值就增加,当投资现值上升时,意味着投资需求曲线向右上移动。 为了简化,在后面的有关论述中我们直接将投资看作是利息率和实际国民收入的函数:0Ir25%-I20%15%10%5%I3I4I5I预期利润与总投资的关系DP SPI0SPDP1DP2I1I2I = f ( r , Q )null 简单的“NI—AE”模型 简单的“NI-AE”模型是指不存在政府和国外部门,只有家庭和企业私人部门的宏观经济模型,目的是说明国民收入决定的基本原理。 消费C是个人可支配收入DI的函数,而个人可支配收入等于国民收入减去净税收(即DI=NI-NT),现在假定没有政府,因此净税收等于0。个人可支配收入等于国民收入,DI=NI-0=NI;消费函数:C= +MPC•DI 就可以写为: 数字举例及其图示假定:I=100,其中:解:根据均衡等式NI=AE NI=C+I=200+4/5NI+100 NI=300+4/5NI NI- 4/5NI=300 1/5NI=300 NI=1500nullAENI0450C=200+4/5NI1000500C=200+4/5·500 =600S= - 1001500C=200+4/5·1500 =1400S=100AE=C+I AE=300+4/5NII=100NI=AEI SINI0 投资是一个常数100;根据上图当国民收入 NI=1000 时,储蓄S=0,当NI=1500 时,S=100;可以画出储蓄函数曲线:截距为:(当NI=0),S= - 300;斜率为1/5(边际储蓄倾向)。所以其公式为: S= - 300+1/5NIS10001500100S=Inull自动均衡的调节过程 在上述例子中,国民收入在NI=1500的水平上达到均衡。现在,假定国民收入由于某种原因偏离了均衡水平,例如NI=1400。 这时,总消费为: C = 200 + 4/5 · 1400 = 200 + 1120 = 1320 总支出为: AE= C+I =1320+100 =1420 总收入为1400,总支出现在达到了1420,AE > NI 由于总收入小于总支出,即总需求大于总供给,存货会减少,物价水平会上升,利润增加,导致总产量增加,P增加Q增加,导致名义国民收入NI增加,假定NI增加到了1420。 于是总消费为: C=200+4/5·1420 =1336; AE=1336+100=1436 总供给仍然大于总需求,AE > NI ,但是其差额由原来的20下降到16。NI会继续提高,直到NI=1500。null需要注意的三点: 1.均衡是自动达到的,但是均衡国民收入可以大于、小于或等于充分就业的国民收入。但是不论达到那种水平,一旦均衡,市场自动的调节机制就停止其作用。除非有外部干预,否则均衡点不会改变。 2.名义国民收入NI的变化,可以是价格P变化,也可以是实际产量Q变化,到底那一个变化为主取决于是否达到了充分就业状态。 3.在国民收入决定过程中,总需求起着决定性作用。所以凯恩斯主义宏观经济理论又称作“需求决定论”。null收入乘数 收入乘数是指总支出增加后所引起的国民收入增加的倍数。 乘数的定义(数学定义) 假定:总支出为:AE=C+I=200+4/5·NI+100; 均衡国民收入为:NI=1500。 假定现在投资增加了10,即I=110 NI=200+4/5·NI+110;NI=1550 可以看出,投资增加了10,均衡国民收入增加了50,即投资增量( I=10)引起了5倍的国民收入增量(NI=50)。这个5倍就是收入乘数。 乘数的数学定义为: 这是乘数的数学定义,或称定义公式。根据该式上述例子中的收入乘数为:null 乘数的作用过程与边际消费倾向 乘数过程:当投资增加10后,意味着第一个投资者购买了10的投资品,于是出售投资品的商人得到了10的收入;假定平均的边际消费倾向为4/5,这个商人就会消费增加10的收入中的8;于是第三个出售消费品的商人得到了8的收入增量,他消费其增加收入中的4/5,即消费6.4;于是又有第四个人增加了6.4的收入;依次类推……,收入增量为: NI = 10 + 8 + 6.4 + 5.12 + …… =50 消费增量为: C = 8 + 6.4 + 5.12 + ……=40 总需求的增量为:  AE=C + I=10+40=50 在乘数过程中,不难看出,边际消费倾向起着重要的作用。null根据国民收入均衡等式: 于是有如下公式成立: 移项可得: 两边同除以(1-MPC): 式中: 所以: 两边同除以AE:null根据乘数定义: 因为边际储蓄倾向MPS=(1 - MPC),所以: 在上述例子中, 乘数的意义 乘数越大,国民经济中的投资、消费等开支对经济的影响越大,乘数越小总支出变动对国民经济的影响越小,因此西方经济学家认为乘数越小经济越稳定,越不容易受到不确定性因素变动的影响。null均衡的调整与充分就业 均衡状态可以是充分就业,也可以是非充分就业,即失业状态下的均衡或通货膨胀下的均衡。这时就需要政府干预。 失业状态下的均衡及其调整 假定消费函数和投资分别为:C=200+ 4/5 •NI;I = 100 均衡国民收入为:NI=AE=200+4/5·NI+100=1500 假定这时除去摩擦性失业和结构性失业以外,总劳动力的就业为94%,有6%的非自愿失业,他们属于需求不足的失业。假定NI的增长与劳动力投入的增长完全同步,这意味着NI增长6%就可以消除失业。于是充分就业的NI为: FE:NI=1500(1+6%)=1590null 只要国民收入增加到1590的水平,就可以达到充分就业。 根据乘数定义: 可以得到: 这就是缺口公式。 根据乘数公式可以计算出乘数: 计算的缺口为: 如果总需求增加18(可以是C或I增加18),就可以达到充分就业。 例如I=118,NI=200+4/5·NI+118;NI=1590 失业的缺口被弥补了。null用图示表示:AENI0450C+I150015001590C+I+INI=90AE=18通货膨胀的均衡及其调整AENI04501690C+I169015901590AE=–201590null完全的收入支出模型 完全的收入支出模型包括四个部门,但是仍然是从产品市场的角度来考察宏观经济。 加入政府部门而引入的基本关系 财政收支与可支配收入 政府的总开支G: G=GT+GP 政府的净税收NT:NT=T– GT T=GT+NT 财政收支平衡:G=T 即 GT+GP=GT+NT 两边约去GT: GP=NT 前面已经提到个人可支配收入为:DI=NI– NTnull消费函数与总支出的变化 消费函数:由于加入政府部门后,净税收不等于0,所以 消费函数为: 由于加入政府部门,所以在总开支中还要加入政府的购买支出GP。于是总开支为: 税收乘数 税收的变化可以引起消费的变化,从而引起总支出的变化,总支出的变化会引起总收入的变化。我们将税收的变化引起的总收入变化的倍数称作税收乘数。 根据DI=NI–NT,在NI即定的情况下,NT增加多少DI就减少多少,NT减少多少,DI就增加多少。即: DI= –NTnull 前面已经知道个人可支配收入的增量会引起消费开支的增加,消费的增加是 DI·MPC= C。 也就是: –NT·MPC= C 消费的变化乘以收入乘数就是国民收入的增量: C·MULT = NI 即 –NT ·MPC ·MULT= NI 税收乘数为: 如果净税收增加10: 假定MPC=4/5;MULT=5; 税收乘数为=(–4/5)· 5=4 国民收入将减少40。null 平衡预算乘数 平衡预算乘数是指政府在增加政府开支的同时以同样数量增加税收。 即NT= GP, NT增加引起的收入增量为: NI= NT·(–MPC·MULT) GP增加引起的收入增量为: NI= GP·MULT 因此二者同时增加引起的国民收入增量为政府开支增加引起的国民收入增量加上净税收增加引起的国民收入增量:null NI= GP·MULT+NT·(–MPC·MULT) 由于 NT= GP 所以: NI= NT(MULT–MPC·MULT) NI= NT·MULT(1 – MPC) 因为: 所以: 即平衡预算乘数等于1。 如果政府同时增加政府购买支出和增加税收的话国民收入将按支出的同样数量增长。 例如,GP= NT=100,NI=100·1=100null加入政府部门 三个部门的收入支出模型 税收函数 我们将净税收看作是国民收入的函数:NT=f ( NI ) 税收函数可以写为: 其中, 为收入为0时的净税收,实际上国民收入为零时的净税收就是转移支付GT,它等于负的税收: MT为边际税率。所谓边际税率是指对不同收入水平征收的不同税率,但是这里假定它不变。null 假定税收函数为: NT=–225+1/4(NI) 现在将税收函数加入到“NI-AE”模型 加入税收函数和政府购买支出的“NI-AE”模型 假定: C=200+4/5·DI ; NT=–225+1/4(NI)I=100;GP=200 在消费函数中,DI=NI–NT,所以消费函数可以写为: C=200+4/5{NI–[–225+1/4(NI)]} 税收函数引入到了消费函数中,政府购买支出则加入到总支出AE中: AE=C+I+GPnull将上述假定条件代入均衡等式“NI=AE”: NI=200+4/5{NI–[–225+1/4(NI)]}+100+200 NI=200+4/5(NI)+180–1/5(NI)+100+200 NI–4/5NI+1/5NI=680 NI=1700 均衡国民收入为1700图示:AENI0450CC+IC+I+GP17001700null乘数II 现在,如果仍然按照乘数公式计算,乘数应该是(1–MPC)的倒数,为5。 如果根据均衡等式来计算乘数,就与公式不一致。 NI=200+4/5{NI–[–225+1/4(NI)]}+100+200 NI=1700 假定投资增加了10,即I=10, NI=200+4/5{NI–[–225+1/4(NI)]}+100+200+10 NI–4/5NI+1/5NI=690 NI=1725null显然,根据乘数定义: 乘数变小了,其原因在于加入了税收乘数,新的收入乘数公式为: 将相应的数字代入该公式: null完全的“NI-AE”模型 完全的收入支出模型,是在三部门的模型基础上,加上国外部门建立的。 投资函数与乘数Ⅲ 前面的投资函数为:I=f ( r , Q) 我们可以用名义国民收入NI近似地代替实际国民收入Q, I = f ( r , NI ) 假定投资函数为: 其中, 为自主投资,即不随收入变化而变化的投资。 MPI(Marginal Propensity to Invest)为边际投资倾向,为投资增量与收入增量之比。null 现在,假定:C=200+4/5·DI;NT=–225+1/4·NI;I=15+1/10·NI;GP=200 NI=AE NI=200+4/5[NI–(–225+1/4·NI)+15+1/10·NI+200 3/10·NI=595 假定投资增加了10。上述例子中的均衡等式就可以写为: NI= 200+4/5[NI–(–225+1/4·NI)+15+1/10·NI+200+10 3/10·NI=605 NI=2016.67–1983.33=33.34; AE=10 乘数比起没有加入投资函数时增大了。null根据完全的NI-AE模型,乘数III的推导如下:或者:null转移支付乘数:转移支付GT就是税收函数中的自主税收 在前式中,有下式:假定:上式就可以写为:因为:所以:转移支付的增加要在原乘数III的基础上乘以边际消费倾向MPC。null净国外购买支出与乘数Ⅳ 加入国外部门,建立一个四部门的收入支出模型。 出口用EX表示,进口用IM表示,假定,出口为一常数: 进口为本国国民收入NI的增函数,进口函数为: 其中, 为自主进口量, 为边际进口倾向。用X表示净出口:null完全的NI-AE模型为:NI=C+I+GP+X 其中:消费函数: 税收函数: 投资函数: 净出口函数: 完全的NI-AE模型为:乘数Ⅳ为:null引致投资与加速原理 国民收入增加而起的投资增加称作引致投资。 投资函数为: 这样,投资增加引起国民收入增加,国民收入增加又引起投资增加。这意味着一笔投资的增加会导致国民收入和投资之间反复相互促进的经济扩张。 加速原理认为;投资的最重要决定因素是销售量,销售量增加,必然引起扩大生产,增加资本存量,即投资:I=K 销售量的增量Q与资本存量增量K之间有密切的关系。我们将增加一单位产量所带来的资本存量的增量称为加速数,用W表示: 或者:null 即:I=W ·(Qt – Qt-1) 假定: 总投资与总产量的比,与 投资与产量增量的比相等; 假定,没有通货膨胀问题,只考虑实际产量和实际投资量的关系。当投资增加时,会引起国民收入的增量为: 产量增加时,又会引起投资需求的增加: I=K=W· Q 这样,西方经济学家就用乘数和加速数相互影响来说明经济周期。在后面的11章经济周期理论中将详细阐述。 在这里,需要了解的仅仅是引致投资与收入的关系。null 假定:W=3,在第2年,销售额增加了100,意味着当年投资将增加100·W=300;第3年比第2年销售收入增加了200,引致投资则达到600;第4年销售额增加了300,引致投资增加了900。 引致投资与销售收入(即国民收入)呈正比列变化。null
本文档为【宏观经济学3】,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该文档来自用户分享,如有侵权行为请发邮件ishare@vip.sina.com联系网站客服,我们会及时删除。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下载需要: 免费 已有0 人下载
最新资料
资料动态
专题动态
is_945793
暂无简介~
格式:ppt
大小:1MB
软件:PowerPoint
页数:0
分类:
上传时间:2012-01-07
浏览量: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