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12中国新闻事业发展史

12中国新闻事业发展史

举报
开通vip

12中国新闻事业发展史null中国新闻事业发展史中国新闻事业发展史 黄 瑚 huanghu@fudan.edu.cn xinwenshi2011@126.com (201109) 第三编 两极新闻事业的发展及其影响-概述 第三编:两极新闻事业的发展及其影响 (1927-1949) 第九讲 新闻统制的建立与国民党新闻事业的发展 第十讲 中国共产党新闻事业的发...

12中国新闻事业发展史
null中国新闻事业发展史中国新闻事业发展史 黄 瑚 huanghu@fudan.edu.cn xinwenshi2011@126.com (201109) 第三编 两极新闻事业的发展及其影响-概述 第三编:两极新闻事业的发展及其影响 (1927-1949) 第九讲 新闻统制的建立与国民党新闻事业的发展 第十讲 中国共产党新闻事业的发展、成熟与全面胜利 第十一讲 新闻统制下民营新闻事业的艰难发展 第十二讲 日占区、上海租界和香港及海外地区新闻事业的剧变 第三编 两极新闻事业的发展及其影响-概述 第十二讲 日占区、上海租界和香港及 海外地区新闻事业的剧变 第一节 台湾及抗战期间日占区新闻事业的畸变 一、台湾地区新闻事业殖民化的加深 (1) 1895年台湾沦陷后日人对报业的垄断 1895年,台湾沦于日本殖民统治之下。只容许日本人创办日文报纸。 1896年6月17日,日文《台湾新报》在台北创刊;1897年5月8日,《台湾日报》在台北创刊;1898年5月6日,《台湾日日新报》创刊,因台湾民众大多不懂日文而开始创设中文栏,后扩为中文版。 此外,台中《台湾新闻》和台南《台南新报》创刊。 第十二讲 日占区、上海租界和香港及 海外地区新闻事业的剧变 第十二讲 日占区、上海租界和香港及 海外地区新闻事业的剧变 第一节 台湾及抗战期间日占区新闻事业的畸变 一、台湾地区新闻事业殖民化的加深 (2)台湾同胞自办报刊在东京出版 1920年7月16日,台湾同胞创办的《台湾青年》在日本东京创刊,为中、日双语月刊,蔡培火任发行人兼编辑人,标志着台湾国人办报活动的兴起。1922年4月起改名《台湾》,出版中、日文两种版本。中文版于1923年4月扩充改组为《台湾民报》,以提倡汉文、推广祖国文化为宗旨。 第十二讲 日占区、上海租界和香港及 海外地区新闻事业的剧变 第十二讲 日占区、上海租界和香港及 海外地区新闻事业的剧变 第一节 台湾及抗战期间日占区新闻事业的畸变 一、台湾地区新闻事业殖民化的加深 (3)中国人自办报刊在台湾的出现 1926年7月16日, 《台湾民报》获准在台湾销售,同年8月1日迁至台湾本岛出版。 1932年4月15日,由《台湾民报》改组而成的《台湾新民报》创刊,日出对开两大张,林献堂任社长。 第十二讲 日占区、上海租界和香港及 海外地区新闻事业的剧变 第十二讲 日占区、上海租界和香港及 海外地区新闻事业的剧变 第一节 台湾及抗战期间日占区新闻事业的畸变 一、台湾地区新闻事业殖民化的加深 (4)台湾通讯社、广播电台的出现与初步发展 1915年,台湾的第一家新闻通讯社台湾通讯社在台北创建。由于台湾报纸少,该通讯社主要以日本报纸为发稿对象,报道台湾地区新闻,不久后因经济上入不敷出而停业。 1920年10月29日,日本电报通讯社(简称“电通社”)在台湾设立分社,正式在台北向台湾各报发稿。此后,日本联合社也在台湾设立分社。 台湾的广播事业,始于1920年代末,由“台湾放送协会”统一管辖。1928年12月22日,台北广播电台开播,为台湾最早创办的广播电台。 第十二讲 日占区、上海租界和香港及 海外地区新闻事业的剧变 第十二讲 日占区、上海租界和香港及 海外地区新闻事业的剧变 第一节 台湾及抗战期间日占区新闻事业的畸变 一、台湾地区新闻事业殖民化的加深 (5)1931年九一八后新闻事业殖民化的日益加深 1931年九一八事变、特别是1937年七七事变后,台湾新闻事业的殖民化程度日益加深。 1937年4月11日,所有报纸的中文版、中文栏被迫停刊。1940年前后,台湾仅有《台湾日日新报》、《兴南新闻》等6家报纸,1944年4月1日仅剩8开小报《台湾新报》一份报纸。 第十二讲 日占区、上海租界和香港及 海外地区新闻事业的剧变 第十二讲 日占区、上海租界和香港及 海外地区新闻事业的剧变 第一节 台湾及抗战期间日占区新闻事业的畸变 一、台湾地区新闻事业殖民化的加深 (6)1931年九一八后通讯社、广播电台的变化 在新闻通讯事业方面,日本政府在1936年间将电通社与联合社合并改组为官办的同盟通讯社。是年6月,同盟社在台湾设立分社,向台湾报纸发行日文 新闻稿 三下乡新闻稿标题少儿播音主持新闻稿件教研活动新闻稿36公司周年庆新闻稿校运会新闻稿 ,原电通社和联合社分社均为同盟社台湾分社所吞并。1941年底太平洋战争爆发后,台湾的新闻通讯事业为日本的同盟社所独家垄断。 在广播事业方面,1931年后,“台湾放送协会”及其所辖各放送局又先后创办了6座广播电台。 日据时期的收音机,由“台湾放送协会”及其各地分支机构实行统一登记、 收费。截至1945年7月止,全台之收音机达97541台。 第十二讲 日占区、上海租界和香港及 海外地区新闻事业的剧变 第十二讲 日占区、上海租界和香港及 海外地区新闻事业的剧变 第一节 台湾及抗战期间日占区新闻事业的畸变 一、台湾地区新闻事业殖民化的加深 (7)日本入侵中国后台湾地下抗日宣传报刊 在日本残酷统治下,勇敢的台湾同胞出于爱国激情,不顾自身的安危,秘密出版了一批抗日报刊和小册子。 第十二讲 日占区、上海租界和香港及 海外地区新闻事业的剧变 第十二讲 日占区、上海租界和香港及 海外地区新闻事业的剧变 第一节 台湾及抗战期间日占区新闻事业的畸变 二、战时东北、华北、华中、华南沦陷区新闻事业的大劫难 (1)战时东北沦陷区新闻事业的大劫难 1932年3月1日,在日本关东军的一手操纵下,伪满洲国宣布成立,设伪都于长春,大批日本人出任伪满要职,主宰东北的一切。 与之相应,大批日本人担任新闻机构或新闻统制机构的主持人或实际主持人。 第十二讲 日占区、上海租界和香港及 海外地区新闻事业的剧变 null第一节 台湾及抗战期间日占区新闻事业的畸变 二、战时东北、华北、华中、华南沦陷区新闻事业的大劫难 (2)战时东北沦陷区的报纸 东北沦陷区的报纸,绝大多数由日本人直接主办。在长春:日文《满洲新闻》、《新京日日新闻》,中文《大同报》,朝鲜文《满鲜日报》,英文《满洲日报》。在沈阳:日文《满洲日日新闻》、《奉天每日新闻》,中文《盛京时报》、《醒时报》。 1942年后,根据1941年伪满颁布的《新闻社法》的 规定 关于下班后关闭电源的规定党章中关于入党时间的规定公务员考核规定下载规定办法文件下载宁波关于闷顶的规定 ,伪满当局实行新闻社新体制,建立起由伪满当局直接控制的中文的《康德新闻》、日文的《满洲日日新闻》和《满洲新闻》三大新闻社。 1944年5月,《满洲新闻》和《满洲日日新闻》合并为《满洲日报》。 第十二讲 日占区、上海租界和香港及 海外地区新闻事业的剧变 第十二讲 日占区、上海租界和香港及 海外地区新闻事业的剧变 第一节 台湾及抗战期间日占区新闻事业的畸变 二、战时东北、华北、华中、华南沦陷区新闻事业的大劫难 (3)战时东北沦陷区的通讯社 1932年12月,日满当局利用日本的通讯机构在东北设立的通讯网,建立伪“满洲国通讯社”,简称伪“国通社”,总社设在伪满首都“新京”(即长春),伪满所属各省均设立一个支局(即分社)。至1937年4月与日本同盟社签订了日满通讯一体化的协定后,实际上已成了日本同盟社的一个分支机构。 1942年后,根据1941年伪满颁布的《通讯社法》的规定,伪满当局组建新的伪“满洲国通信社”,并作为伪满国家机关,垄断东北地区新闻的收集与发布。 第十二讲 日占区、上海租界和香港及 海外地区新闻事业的剧变 第十二讲 日占区、上海租界和香港及 海外地区新闻事业的剧变 第一节 台湾及抗战期间日占区新闻事业的畸变 二、战时东北、华北、华中、华南沦陷区新闻事业的大劫难 (4)战时东北沦陷区的广播电台 “九一八”事变后,日寇先后攫夺中国东北的沈阳、哈尔滨两座广播电台,组成沈阳广播电台,于1931年10月26日开始播音。1932年3月伪“满洲国”在长春成立后,日本主管通信、广播事务的关东军特殊通信部也迁到长春。该部在其管辖的新京电话局内设立演播室,以奉天放送局新京演奏所的名义开始播音。 1933年4月, 由关东军司令部直接控制的新京放送局成立,9月起移交隶属于实由日本控制的伪满交通部的电信电话股份有限公司(简称“电电”)接管,1937年“七七事变”后改名为“新京中央放送局”,1941年太平洋战争爆发后又改称“新京放送总局”,作为伪满广播事业的中心。 1944年,日伪在东北的广播电台已增加到25座。 第十二讲 日占区、上海租界和香港及 海外地区新闻事业的剧变 第十二讲 日占区、上海租界和香港及 海外地区新闻事业的剧变 第一节 台湾及抗战期间日占区新闻事业的畸变 二、战时东北、华北、华中、华南沦陷区新闻事业的大劫难 (5)战时华北沦陷区报业的大劫难 在北平,日伪报纸主要有《新民报》、《实报》、《晨报》、《华北日报》、《华北新报》等。 在天津,日伪报纸主要有《庸报》、《东亚晨报》、《救国日报》、《新天津报》等。 第十二讲 日占区、上海租界和香港及 海外地区新闻事业的剧变 第十二讲 日占区、上海租界和香港及 海外地区新闻事业的剧变 第一节 台湾及抗战期间日占区新闻事业的畸变 二、战时东北、华北、华中、华南沦陷区新闻事业的大劫难 (5)战时华北沦陷区广播业的大劫难 1937年“七七”事变后,北平、天津、太原、青岛等地的广播电台相继沦入日军之手,并在日本广播协会的直接掌握下先后恢复播音。 1938年1月1日,“中华民国临时政府”在北平成立,同日,伪北平中央广播电台开播。 1940年7月,华北广播协会成立,下辖广播电台8座。 1939年9月1日,蒙疆广播协会成立,控制绥远、察南、晋北等地广播事业。 第十二讲 日占区、上海租界和香港及 海外地区新闻事业的剧变 第十二讲 日占区、上海租界和香港及 海外地区新闻事业的剧变 第一节 台湾及抗战期间日占区新闻事业的畸变 二、战时东北、华北、华中、华南沦陷区新闻事业的大劫难 (6)战时华中沦陷区报业的大劫难 在上海,日伪报纸主要有《新申报》、《中华日报》、《平报》、《国民新闻》、《新中国报》等。此外,著名大报《申报》、《新闻报》在太平洋战争爆发后也沦为附逆报纸。 在南京,日伪报纸主要有《民国日报》、《新南京报》、《南京晚报》、《中报》等。 第十二讲 日占区、上海租界和香港及 海外地区新闻事业的剧变 第十二讲 日占区、上海租界和香港及 海外地区新闻事业的剧变 第一节 台湾及抗战期间日占区新闻事业的畸变 二、战时东北、华北、华中、华南沦陷区新闻事业的大劫难 (7)战时华中沦陷区通讯社的大劫难 抗战时期,日本同盟社的华文部几乎成为沦陷区敌伪报纸唯一新闻来源。汪精卫投敌之后,该部又改成汪伪组织的“中华通讯社”。1940年5月1日, “中华通讯社”和原“维新政府”所属的“中华联合通讯社”合并为“中华电讯社”,作为全国新闻通讯事业的最高统制机关,隶属于伪宣传部之下。汪伪中宣部长、 汉奸报人林柏生 被押赴刑场。 第十二讲 日占区、上海租界和香港及 海外地区新闻事业的剧变 第十二讲 日占区、上海租界和香港及 海外地区新闻事业的剧变 第一节 台湾及抗战期间日占区新闻事业的畸变 二、战时东北、华北、华中、华南沦陷区新闻事业的大劫难 (8)战时华中沦陷区广播电台的大劫难 上海、南京是日伪创办广播电台的主要城市。 1937年11月上海沦陷后,日本侵略军霸占了国民党在上海的两座广播电台,并利用其设备建立起大上海广播电台,作为日本侵略军当局的喉舌。 1938年3月,日伪“上海市广播无线电台监督处”成立,强令上海各电台向该处申请登记。 太平洋战争爆发后,日本侵略者把所有的民营广播电台一律查封,并强行接收美国人主办的广播电台,使日伪的广播电台一统天下。 在南京,日本侵略者在1937年12月13日占领后建立“南京广播电台”,1941年2月汪伪中国广播事业建设协会成立后被改组为“中央广播电台”。 第十二讲 日占区、上海租界和香港及 海外地区新闻事业的剧变 第十二讲 日占区、上海租界和香港及 海外地区新闻事业的剧变 第一节 台湾及抗战期间日占区新闻事业的畸变 二、战时东北、华北、华中、华南沦陷区新闻事业的大劫难 (9)战时华南沦陷区报业的大劫难 在广州,日伪报纸主要有《中山日报》、《迅报》、《民声报》等。 《中山日报》创刊于1940年1月,积极宣传汪伪的“和平运动”。 《迅报》是日本“南支派遣军”司令部机关报,最初除办中文版外,还办有日文版。其日文版后来独立出来,改出日文的《南支新闻》。太平洋战争前夕还一度出版晚刊。 第十二讲 日占区、上海租界和香港及 海外地区新闻事业的剧变 第十二讲 日占区、上海租界和香港及 海外地区新闻事业的剧变 第一节 台湾及抗战期间日占区新闻事业的畸变 二、战时东北、华北、华中、华南沦陷区新闻事业的大劫难 (10)香港沦陷后报业的大劫难 在香港,日伪报纸有《南华日报》、《天演日报》、《香岛日报》、《大光报》、《东南晚报》、《华侨日报》等。 第十二讲 日占区、上海租界和香港及 海外地区新闻事业的剧变 第十二讲 日占区、上海租界和香港及 海外地区新闻事业的剧变 第一节 台湾及抗战期间日占区新闻事业的畸变 二、战时东北、华北、华中、华南沦陷区新闻事业的大劫难 (11)沦陷区的抗日新闻宣传活动 在沦陷地区,中国共产党和一些爱国志士也曾创办过一些抗日报刊,同日伪展开艰苦卓绝的斗争。 在天津,1937年7月30日沦陷后不久,曾出现过《高仲明纪事》报、《炼铁工》、《抗战》、《匡时》、《中心月刊》、《前哨》月刊、《火线上》、《突击》、《后方》等20多种小型抗日报刊。这些报刊大部分由爱国知识份子主办,物质条件极差,大多为油印。 《高仲明纪事》报创刊于1937年,油印小报,由爱国的职业报人们编辑,至1939年停刊,共出700余期,每期发行数达6000余份。《炼铁工》则由粗通文墨的工人编辑,流传于天津的大小工厂。 在苏南,一份名为《青白报》的抗日小型报刊在1938年间曾在苏州附近一小镇上问世。 第十二讲 日占区、上海租界和香港及 海外地区新闻事业的剧变 第十二讲 日占区、上海租界和香港及 海外地区新闻事业的剧变 第二节 上海“孤岛”时期的抗日宣传活动 一、以“洋旗报”为主干的抗日宣传阵营的建成 (1)孤岛初期抗日宣传的由强转弱 1937年11月12日上海租界沦为“孤岛”后,《救亡日报》、《立报》和《抗战》三日刊等报刊纷纷停刊或内迁。据1937年版《上海公共租界工部局年报》统计,30种原在租界出版的报刊停刊,4家通讯社停业。 但是,中国共产党及其他抗日爱国党派、爱国政治势力继续采用灵活的斗争方式进行抗日宣传。 1937年12月9日,纯翻译抗日小报《译报》在上海租界诞生,刊登的新闻及言论全部译自英、美、法等国通讯社稿和上海租界出版的外文报纸,12月20日仅出版了12期后被取缔。 第十二讲 日占区、上海租界和香港及 海外地区新闻事业的剧变 第十二讲 日占区、上海租界和香港及 海外地区新闻事业的剧变 第二节 上海“孤岛”时期的抗日宣传活动 一、以“洋旗报”为主干的抗日宣传阵营的建成 (2)“洋旗报”的兴起与抗日宣传的由弱转强 1938年后,中国共产党等各派政治力量以及民间爱国人士,为避免日伪新闻检查,以外商名义在上海租界内复刊或创刊“洋旗报”,至1938年冬达十六七家。其中最为著名的有《每日译报》、《文汇报》等。 孤岛民众在阅 读《文汇报》 等抗日报刊 第十二讲 日占区、上海租界和香港及 海外地区新闻事业的剧变 第十二讲 日占区、上海租界和香港及 海外地区新闻事业的剧变 第二节 上海“孤岛”时期的抗日宣传活动 一、以“洋旗报”为主干的抗日宣传阵营的建成 (3) 《每日译报》与《文汇报》 《每日译报》创刊于1938年1月21日,其前身是《译报》,以英商名义出版,由中共上海市文委主办。另出有《译报周刊》、《译报丛刊》。 《文汇报》创刊于1938年1月25日,爱国人士集资创办,以英商名义出版。 1939年5月18日,两报终刊。 第十二讲 日占区、上海租界和香港及 海外地区新闻事业的剧变 第十二讲 日占区、上海租界和香港及 海外地区新闻事业的剧变 第二节 上海“孤岛”时期的抗日宣传活动 一、以“洋旗报”为主干的抗日宣传阵营的建成 (4) 《申报》与《新闻报》 《申报》于1937年12月15日因不接受日军检查而停刊,1938年10月10日假托美商名义在上海租界内恢复出版。 《新闻报》在上海租界沦为“孤岛”后曾一度屈节接收日伪的新闻检查,1938年9月1日请回原主持者美国人福开森出任监督,以美商太平洋公司承租的名义出版。 1941年底太平洋战争爆发后,《申报》、《新闻报》一度被迫停刊,后被日伪改组为附逆报纸并恢复出版。 第十二讲 日占区、上海租界和香港及 海外地区新闻事业的剧变 第十二讲 日占区、上海租界和香港及 海外地区新闻事业的剧变 第二节 上海“孤岛”时期的抗日宣传活动 二、迫害与反迫害的殊死搏斗 (1)孤岛初期的迫害与反迫害斗争 对于以“洋旗报”为主体的抗日爱国报刊,日伪除了通过同上海租界当局交涉设法予以取缔外,还采取威胁恫吓、投弹破坏、武装袭击、暗杀绑架等恐怖手段,疯狂迫害、摧残抗日报刊和报人。而抗日爱国报人则针锋相对,不屈不挠地坚持抗日宣传。 首先遭到劫难的是华美晚报馆,因拒绝刊登日伪广告,于1938年1月16日遭日伪暴徒投手榴弹破坏,致使设备受损、3位工作人员受伤。 1938年2月10日傍晚,日伪暴徒向文汇报馆投掷手榴弹,当场炸伤工作人员两名。 此外,抗日报馆还收到过恐吓信件乃至血淋淋的死人手臂。 第十二讲 日占区、上海租界和香港及 海外地区新闻事业的剧变 第十二讲 日占区、上海租界和香港及 海外地区新闻事业的剧变 第二节 上海“孤岛”时期的抗日宣传活动 二、迫害与反迫害的殊死搏斗 (2)汪伪统治初期的迫害与反迫害斗争 1939年5月,汪伪“国民党中央执行委员会特务工作总指挥部”(简称“特工总部”)成立,因该部设在沪西极司菲而路76号而被称为“76号”,对上海进步报界的迫害更加残酷,恐吓、绑架、袭击、凶杀几乎无日不有。汪伪“七十六号” 特工总部 第十二讲 日占区、上海租界和香港及 海外地区新闻事业的剧变 第十二讲 日占区、上海租界和香港及 海外地区新闻事业的剧变 第二节 上海“孤岛”时期的抗日宣传活动 二、迫害与反迫害的殊死搏斗 (3)汪伪暴行之一:袭击抗日报馆 《导报》、《中美日报》、《大美晚报》、《大晚报》、《申报》等报馆先后遭到汪伪特务的武装袭击。1939年6月17日,《导报》馆首遭袭击;7月22日晚,《中美日报》和《大晚报》遭袭击。《申报》曾连续4次被炸,《大美晚报》的印刷所和《大晚报》的排字房曾被暴徒捣毁。为了防卫,许多报馆只好在门前堆起沙袋,拉上铁丝网,装上铁栅门。《申报》等报馆还自费雇请租界巡捕作门卫,编辑、记者等主要工作人员住进报馆,以防不测。 第十二讲 日占区、上海租界和香港及 海外地区新闻事业的剧变 第十二讲 日占区、上海租界和香港及 海外地区新闻事业的剧变 第二节 上海“孤岛”时期的抗日宣传活动 二、迫害与反迫害的殊死搏斗 (4)汪伪暴行之一:暗杀抗日报人 先后被暗杀的有《大美晚报》中文版副刊编辑朱惺公等。此外,《译报》主笔钱纳水等曾被绑架,《申报》编辑瞿绍伊、《新闻报》记者顾执中等遭枪击,所幸未遇难。朱惺公 第十二讲 日占区、上海租界和香港及 海外地区新闻事业的剧变 第十二讲 日占区、上海租界和香港及 海外地区新闻事业的剧变 第二节 上海“孤岛”时期的抗日宣传活动 二、迫害与反迫害的殊死搏斗 (5)汪伪“国民政府” 通缉抗日报人名单 1940年7月1日,汪伪“国民政府”在《中华日报》等汉奸报纸上公布了一份“通缉”名单,被“通缉”的83人中有43人是报界人士,仅申报馆馆工作人员就有经理马荫良、编辑伍特公、胡仲持等10人。 第十二讲 日占区、上海租界和香港及 海外地区新闻事业的剧变 null第三节 香港、澳门及海外地区的抗日宣传活动 一、香港、澳门的抗日报刊及其宣传活动 (1)香港的抗日报刊及其宣传活动 抗战爆发后,香港原有报纸《华侨日报》、《华侨晚报》、《工商日报》、《工商晚报》、《华字日报》等,很快投入了抗日宣传报道。 随着平津、沪宁等大城市的相继失陷,这些地区的部分爱国新闻文化工作者纷纷南下香港,或将内地报纸迁入,或创办新报,或参与当地新闻工作。 1937年冬,上海国际宣传委负会最早迁至香港,改名国际新闻社,由恽逸群负责,向海外数十家华侨办的中文报纸发稿。 1938年3月1日,上海《申报》迁香港出版,至1939年7月停刊。同年4月1日,上海《立报》迁港复刊。8月13日,《大公报》创办香港版,11月增出《大公晚报》。同年8月,重要国际时事刊物《世界知识》亦迁至香港出版。 第十二讲 日占区、上海租界和香港及 海外地区新闻事业的剧变 第十二讲 日占区、上海租界和香港及 海外地区新闻事业的剧变 第三节 香港、澳门及海外地区的抗日宣传活动 一、香港、澳门的抗日报刊及其宣传活动 (2) 《保卫中国同盟新闻通讯》和《星岛日报》 在香港新创办的报刊,影响较大的有《保卫中国同盟新闻通讯》和《星岛日报》等。 1938年6月,宋庆龄领导的“保卫中国同盟”在香港成立,并出版该同盟的中英文会刊《保卫中国同盟新闻通讯》。该刊的英文版由爱泼斯坦和贝特兰负责编辑,中文版由邹韬奋、金仲华等负责编辑。 1938年8月1日,《星岛日报》创刊。该报系著名华侨商人胡文虎创办,聘请进步人士金仲华任总编辑,杨潮(羊枣)为军事评论员,还约请作家夏衍、沙汀等经常为其副刊《星座》写稿。1941年6月1日,在国民党特务的干扰破坏下,金仲华、羊枣等进步人士被迫辞去该报职务。 第十二讲 日占区、上海租界和香港及 海外地区新闻事业的剧变 第十二讲 日占区、上海租界和香港及 海外地区新闻事业的剧变 第三节 香港、澳门及海外地区的抗日宣传活动 一、香港、澳门的抗日报刊及其宣传活动 (3)皖南事变后的香港报业 1941年初皖南事变发生后,国统区进步报刊的处境维艰,一些进步的新闻文化界人士纷纷转移到香港办报,其中最有影响的是《华商报》晚刊、《大众生活》周刊、《光明报》等。 《华商报》晚刊创刊于1941年4月8日,在廖承志的主持下,华比银行经理邓文田及其兄弟邓文钊分任督印人兼正副总经理,范长江也以副总经理的名义主持日常工作。 《大众生活》周刊创刊于1941年5月17日,邹韬奋创办并担任主编。 《光明报》于1941年9月18日创刊,为中国民主政团同盟的机关报,由梁漱溟任社长,萨空了任总经理、俞颂华任总编辑、羊枣任国际新闻编辑,出至12月14日停刊。 第十二讲 日占区、上海租界和香港及 海外地区新闻事业的剧变 第十二讲 日占区、上海租界和香港及 海外地区新闻事业的剧变 第三节 香港、澳门及海外地区的抗日宣传活动 一、香港、澳门的抗日报刊及其宣传活动 (4)澳门的抗日报刊及其宣传活动 在澳门,“七七”事变后,澳门《朝阳日报》、《大众报》同人于1937年9月联合发起成立文化、体育、音乐、戏剧界抗日救国组织“澳门四界救灾会”,每周出版《救灾特刊》,进行抗日救国宣传。使用“救灾”一词,是因为“抗日”一类的词语为当时在澳门当局所禁限。同月,澳门新闻界为加强团结抗战力量,成立澳门新闻记者联合会。该会以致力救亡宣传、鼓舞团结澳门同胞投身抗日救国活动为宗旨,承担起主编《救灾特刊》和每逢“七七”、“八一三”等抗战纪念日增出专刊的任务。 1937年11月,香港《华侨日报》创办澳门版《华侨报》,积极宣传抗日,销量达1万份。 第十二讲 日占区、上海租界和香港及 海外地区新闻事业的剧变 第十二讲 日占区、上海租界和香港及 海外地区新闻事业的剧变 第三节 香港、澳门及海外地区的抗日宣传活动 二、海外中文报刊及其抗日宣传活动 (1)东南亚地区 以新加坡、马来亚为中心的东南亚是海外抗日办报宣传活动最为活跃的地区。自1937年抗战开始至1941年太平洋战争爆发这一时期,新加坡、马来亚出版的华文报刊有29种,其中以胡愈之、郁达夫等抗日爱国人士主办的报刊影响最大。 1940年底,胡愈之奉中共中央的指派,赴新加坡开辟海外抗日宣传阵地。同年12月1日,胡愈之应聘担任新加坡爱国侨领陈嘉庚创办的《南洋商报》的编辑主任,次年1月1日正式接手编辑出版该报。经过一年的努力,胡愈之把《商洋商报》办成了“民众喉舌、舆论前驱” 。 另一位华侨领袖胡文虎在新加坡创办的《星洲日报》,也为宣传抗日救国立下了大功。 第十二讲 日占区、上海租界和香港及 海外地区新闻事业的剧变 第十二讲 日占区、上海租界和香港及 海外地区新闻事业的剧变 第三节 香港、澳门及海外地区的抗日宣传活动 二、海外中文报刊及其抗日宣传活动 (2)美洲地区 在美洲地区,《美洲华侨日报》于1940年7月7日在美国纽约创刊。该报是由梅参天、徐永英等和纽约华侨衣馆联合会的一些会员创办的,首任社长冀贡泉,总编辑唐明照。《美洲华侨日报》创刊后,积极响应中共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号召,致力于报道祖国正面战场和敌后游击战争的情况,帮助华侨了解祖国和抗战的真相,还发动华侨捐款赠物以支援祖国抗战,深受美国华侨读者的欢迎和支持,销数达5000份。 第十二讲 日占区、上海租界和香港及 海外地区新闻事业的剧变 第十二讲 日占区、上海租界和香港及 海外地区新闻事业的剧变 第三节 香港、澳门及海外地区的抗日宣传活动 二、海外中文报刊及其抗日宣传活动 (3)欧洲地区 在欧洲地区,全欧华侨抗日救国会在法国巴黎创办的《联合战线》、《祖国抗日情报》等报刊,都以宣传抗日救国为自己唯一的使命。 1935年12月9日,中国共产党在法国巴黎创办《救国时报》,成为海外从事抗日宣传的著名报纸。救国时报社全体员工 合影(上) 《救国时报》(下) 第十二讲 日占区、上海租界和香港及 海外地区新闻事业的剧变
本文档为【12中国新闻事业发展史】,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该文档来自用户分享,如有侵权行为请发邮件ishare@vip.sina.com联系网站客服,我们会及时删除。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下载需要: 免费 已有0 人下载
最新资料
资料动态
专题动态
is_371235
暂无简介~
格式:ppt
大小:2MB
软件:PowerPoint
页数:0
分类:其他高等教育
上传时间:2012-01-05
浏览量:1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