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医学研究生流行病学试题

医学研究生流行病学试题

举报
开通vip

医学研究生流行病学试题 1.什么是流行病学?其主要意义是什么? 流行病学就是以人群为研究对象,探讨疾病分布,揭示发病机理,制定防治对策并评价其效果的科学。作用在于:评价防治措施效果,卫生防疫的具体应用。(人群:是流行病学的研究对象,包括健康人与病人,依据研究的目的人群可大可小,每个人群有其自身的特征,影响疾病的发生、发展和消亡。 2.什么是流行病学的病因概念?简要说明病因推断的基本过程。 病因就是那些可以引发疾病、可因增加疾病危险性的因素,减少了对其中一个或多个因素的的暴露,人群中发生该疾病的几率就会下降。病因假设形成的方法:...

医学研究生流行病学试题
1.什么是流行病学?其主要意义是什么? 流行病学就是以人群为研究对象,探讨疾病分布,揭示发病机理,制定防治对策并评价其效果的科学。作用在于:评价防治措施效果,卫生防疫的具体应用。(人群:是流行病学的研究对象,包括健康人与病人,依据研究的目的人群可大可小,每个人群有其自身的特征,影响疾病的发生、发展和消亡。 2.什么是流行病学的病因概念?简要说明病因推断的基本过程。 病因就是那些可以引发疾病、可因增加疾病危险性的因素,减少了对其中一个或多个因素的的暴露,人群中发生该疾病的几率就会下降。病因假设形成的方法:求同法、求异法、共变法、类推法、排除法。 病因的推断是确定所观察到疾病与因素间的关联是否为因果关系的过程。 3.论述病因判定的 标准 excel标准偏差excel标准偏差函数exl标准差函数国标检验抽样标准表免费下载红头文件格式标准下载 。1联系的强度、2联系的特异性、3联系的一致性,4时间先后关系,5剂量反应关系,6生物学和医学的可解释性。 (1)关联的时间顺序(必要条件):指怀疑病因与疾病的前因后果时间关系。前瞻性设计(队列或实验研究)在确定前因后果时间顺序上最佳,回顾性设计(病例对照研究)次之,横断面设计较差。 (2)关联的强度:指怀疑病因与疾病的统计学关联越大,是因果关系的可能性就越大,是偏倚所致的可能性就越小。一般指分类资料的相关。(OR,RR值的大小意义) (3)剂量—反应关系:可以看成是针对等级或连续性变量资料的关联强度。(见到则一定是因果联系,没见到不能排除因果联系) (4)暴露与疾病的分布联系的一致性:可以看成是针对集团资料的关联强度(生态学相关)。 (5)终止效应(也可归到一致性里):怀疑病因自然或人为去除(下降),引起疾病发生率下降。终止效应对因果论证的强度较高。 (6)关联的可重复性(生物学和医学可解释性):研究的关联能在其他研究中得到重复,则为因果关联的可能性增加。 (7)关联的合理性:客观上同现有的理论知识不矛盾,主观上能为评价者的信念所接受。 (8)关联的“特异性”:从多因多果的观点看,特异性是错误的;从病因必要性含义看,特异性优势是多余的。因此,特异性不符合现代流行病学的观点,应当放弃。 一个病因研究本身必须要达到或部分达到第1,2(或3、4)条标准(前因后果、广义关联强度),如果符合第7条标准(终止效应)则更好;第5,6条标准(重复性、合理性)是对该研究的外部评价,如果不吻合则因果关联的可信度降低。 4.什么是发病率?发病率与现患率的联系与区别? 测量疾病和死亡频率的指标——主要用于描述疾病的分布:发病率、现患率、死亡率、病死率等 发病率是指一定时间内某人群中发生某病新病例的频率。是流行病学最常用、最重要的指标。对于描述死亡率极低或者不致死的疾病尤为重要。常用来描述疾病分布、探讨发病因素、提出病因假设和评价防治措施的效果等。是唯一直接测量疾病危险因素强弱的指标——见到发病率波动,意味着病因强弱波动。需要随访调查获得。至少需要间隔一段时间两次调查才能获得。 观察时间一般用年。 发病密度(incidence density,ID)——以观察“人时”为分母计算的发病率 。 (人时(Person time, PT):观察人数乘以随访单位时间的积,将人数和时间结合起来考虑的一种度量单位,它是观察人群中全部个体暴露于研究因素的时间总和。时间单位常用年,故又称人年数(person-years)。用于观察对象不稳定时使用。如大型工地,前瞻性调查和实验性研究。) 现患率也称患病率或流行率,指某特定时间某人群中某病现患人数所占比重或比例。 现患率主要应用于慢性病的调查研究。对急性病意义不大。反应某人群特定时间某病的负担程度。可作为安排防治工作、人力、物力的依据。可用于评价防治措施效果。 患病率与发病率的区别:1、患病率的分子为特定时间内所调查人群中新旧病例的总和,分母不考虑“暴露人口”;发病率的分子为一定时期内暴露人群中某病的新发病例数,分母是暴露人口;2、患病率是由横断面调查获得的疾病频率,是衡量疾病存在或流行情况的静态指标;发病率是有发病报告或队列研究获得的疾病频率,是衡量疾病发生情况的动态指标。 现患率与发病率的关系:现患率受发病率和病程的影响,现患率=发病率x病程,在一个相对较长的时期内发病率和病程是稳定的;发病率较低,低于10%;患病率下降既可由于发病率下降,也可由于病人恢复快或死亡快,病程缩短所致,如果病程所到很短,发病率很高,患病率仍可以很低。 5死亡率和病死率的区别于联系: 死亡率是指某人群在一定期内死于所有原因的人数在该人群中所占的比例。死亡率是测量人群死亡危险最常用的指标。死亡率=某时期某人群总死亡人数/该人群同期平均人口数。常以年为单位。 病死率表示一定时期内,患病的全部病人中因该病死亡者的比例。病死率=某时期因某病死亡人数/同期患该病总人口数。反应疾病的严重程度及诊治水平,多用于急性病。当该病处于稳定状态时某病的死亡率=该病的发病率X该病的病死率。 标化法:(比较不同地区不同年代的死亡率时,总死亡率或粗死亡率不能直接估计当地健康状况的差别,因为各地年龄性别构成比不同,知道研究对象某病的死亡专率,用直接标化法(设立标准人口—求各自的期望死亡—计算标化死亡率=期望死亡数/标准人口总数。) 不知道死亡转率,用间接变化法(设立标准死亡率---各自的期望死亡数——计算各自标化死亡比=实际死亡数/期望死亡数—计算标化死亡率=标化死亡比x标准死亡率)测量危险因素与疾病联系强度的指标——定量推断:相对危险度(RR)、归因危险度(AR)等 6.什么是疾病分布?探讨疾病分布的目的? 疾病分布:a疾病群体现象——时间、空间、人间规律,构成一幅疾病在人群中总的“图像”。b是动态的,包括“流行”和“不流行”两个方面,随时间、地点、人群变化,受致病因子、人群特征、自然和社会环境的影响而经常变动。c是流行病学研究的入手点。探讨疾病分布的意义在于:通过描述疾病分布认识疾病分布规律,进而分析造成这种分布规律的原因——提出病因假设,为进一步研究指明方向。掌握疾病分布,为疾病预防控制提供科学依据。 如何开展疾病分布的描述:广泛收集资料是基础;常用指标的计算关键;按时间、空间、人间展示及比较是核心;统计图、表并结合文字是方法。描述疾病分布的资料可分为三部分: 人口统计学资料:提供分母,计算相关指标:便于联系,进一步开展随访、研究。 疾病和死亡资料:确定分子,计算相关指标; 危险因素相关资料:范围广,与调查目的有关;可涉及地理、气候、文化教育、卫生保健环境及社会因素。 7.现况研究的目的与特点是什么? 现况研究在某一特定时间对某一定范围的人群,以个体为单位收集资料并描述人群的特征及疾病或健康状况的调查研究。又称为横断面研究。 现况调查的优点①能在短期内获得结果,并且容易进行;②样本来自人群,有较好的代表性;③既能对疾病和暴露现况作描述,又能在一定程度上对暴露与疾病的联糸进行分析;④一次研究同时调查多种疾病与多个因素。缺点:①不适于调查罕见病或急性病;②在一个断面中,疾病与因素同时存在,难以区分谁在前,谁在后,故不能直接作因果联系的推断;③调查人群或样本规模较大,花费亦大,且分析比较时非病例数过多,造成统计效率低。 目的:①描述疾病或健康状况的三间分布情况,发现高危人群,为疾病防治提供依据。②描述某些因素与疾病或健康状况之间的关联,逐步建立病因假设。③为评价防治措施及其效果提供有价值的信息。④为疾病监测或其他类型的流行病学研究提供基础。 适用范围:慢性疾病、健康普查。不适于:急性病,罕见病的研究,如一些恶性肿瘤。 特点:①是在特定时间内进行的,故称横断面调查;②只能求出患病率,不能区分新、旧病例;③调查研究不能得出因果关系的结论,只能对病因提出初步线索;而对不会发生改变的暴露因素,如性别、种族等,可以提示因果联系④无对照组。 现况研究注意事项: 不同人群比较时,应特别注意可比性调查时间;人口统计学特征。 现况调查设计的局限性:无对照;因、果同时调查;只能提出病因假设,不同深入检验病因。 现况资料解释应慎重:现况(患病)资料,非发病资料。 8.现况研究常见的偏倚有哪些?如何防止? 答:常见偏倚:①选择偏倚,包括:选择性偏倚、无应答偏倚、幸存者偏倚。②信息偏倚,包括:调查对象引起的偏倚、调查员偏倚、测量偏倚。 防止措施:①抽取调查对象时,必须严格随机化原则;②应答率一般应高于80%;③进行预调查;④统一培训调查员。⑤调查或检查方法标准化且前后一致⑥调查后重测等 9.什么是抽样调查?做好抽样调查的关键?(什么是普查?意义何在?) 【普查】对一定范围内的人群(总体)中每一个成员做调查或检查。 目的:1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2了解疾病分布了解人群健康状况;3建立某些指标的标准值 优点:1.、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 2、无抽样误差;比较全面地描述疾病分布特征。 3、每一次普查均是一次健康教育 缺点:花费大量人力、物力和时间 工作量大,很难做到深入细致。系统误差可能大。 【抽样调查】从总体中随机抽取一定数量个体组成样本,由样本的调查反映总体状况。 样本统计量估计总体参数 以小见大;依局部见总体 目的:了解人群疾病或健康分布特征 优点 节省人力、物力和时间;调查工作易做得细致。系统误差小。 缺点 设计、实施与资料分析相对复杂; 重复和遗漏不易发现; 不适用于变异过大的变量调查 做好抽样调查的关键:1随机化原则——获得好的样本代表性;2.满足一定的数量——样本要足够大。抽样的方法: 单纯随机抽样:代表性较好,需要掌握每个个体的信息,如姓名、编号等。个体差异过大时,需要较大的样本量;大人群调查困难——调查对象分散 系统抽样:不需要预先知道每个个体信息,可用于较大人群调查,代表性较好,可能遇见“周期性”变化带来的误差 分层抽样:先确定“层”,再单纯随机,抽样层间差异一定大于层内个体间差异,按比例分层随机抽样,最优分配分层随机抽样。代表性好 整群抽样易组织实施,易被调查者接受代表性差,需要样本量大。 多级抽样:以上几种方法相互组合。适用大人群调查,代表性好。设计、实施相对复杂。 样本量大小的决定因素:理解 ①预期现患率(流行率)P。P越接近50%,所需样本量越小。 ②对调查结果精确性的要求。要求结果越精确,即允许误差越小,所需样本量越大。调查获得的阳性率与预期的阳性率之间允许误差多少? ③确定统计学显著性水平α,a越小,样本量越大,常用0.05或0.01。 10.什么是队列研究,其特点及优缺点是什么? 队列研究是将特定人群分为暴露于某因素与非暴露于某因素的两种人群或不同暴露水平的几个亚群,追踪观察其各自的发病结局,比较两组或各组的发病率或死亡率,从而判定暴露因子与发病有无因果关联及关联大小的一种观察性研究方法。 队列研究特点: ①在时序上是由前向后的 在队列研究前,入选的研究对象应不患所研究的疾病,其中暴露组具备了某种暴露,通过随访、前瞻性观察来发现新病例。 ②属于观察性研究方法,研究中的暴露因素是自然客观存在的或自然形成的,有别于(实验性研究:暴露因素是人为给予、随机分配的)。 ③研究对象按暴露与否进行分组 队列研究中应设立对照组(非暴露组)以兹比较,研究对象按有无暴露或暴露等级进行分组,既不是按照是否发病分组,也不是随机分组。 ④是由“因”及“果”研究 在病因推断上合乎逻辑推理顺序,其结果可靠性强,能确证暴露与结局的因果关系。 队列研究的优点①资料可靠,回忆偏倚相对较小;②可以直接获得发病率或死亡率,直接计算出RR等反映联系强度的指标,可以更充分、更直接地分析病因的作用;③检验病因假说的能力较强,一般可证实因果联;④有助于人们了解人群的自然病史。⑤有时还可获得多种预期以外的疾病结局的资料,分析一种原因于多种疾病的联系,也可分析多种原因与一种或多种疾病之间的联系。⑥样本量大,结果比较稳定。 队列研究的缺点:①不适于病率很低的疾病的病因研究( 样本量太大);②由于随访的时间较长,容易产生失访偏倚 ;③研究花费高、设计及实施难度大 队列研究的资料整理模式表: 发病 未发病 合计 发病率 暴露组 a b a+b a/a+b 非暴露组 c d c+d b/c+d 合计 a+c b+d a+b+c+d=t 相对危险度(relative risk,RR):也称危险度比(risk ratio,RR),是暴露组的危险度(测量指标是累积发病率)与对照组的危险度之比。是反映暴露因素和疾病关联强度的一个指标。RR=Ie/I0 为暴露组与非暴露组的发病率/死亡率之比。RR表示暴露组发病或死亡的危险是非暴露组的多少倍。RR=1表示两组的发病率或死亡率没有差别;RR>1表示暴露组的发病率或死亡率高于非暴露组的,则该暴露因素为危险因素;RR<1表示暴露组的发病率或死亡率低于非暴露组的 ,则该暴露因素为保护性因素。因此RR值离1越远,表明暴露的效应越大,暴露与结局的关联强度越大。无论RR大于1或小于1,都应进行统计学的显著性检验在下结论。 归因危险度(attributable risk,AR):也叫特异危险度、超额危险度或率差。是暴露组发病率与对照住发病率相差的绝对值,表示危险特异地归因于暴露因素的程度,即由于暴露因素的存在使暴露组人群发病率增加或减少的部分。 什么是相对危险度?其在病因决定中的作用? 相对危险度:又称危险比(risk ratio)或率比(rate ratio),是反映暴露与发病(死亡)关联强度的指标,是暴露组发病(死亡)率与非暴露组的发病(死亡)率的比值。 意义:暴露与非暴露人群比较,所增加的疾病发生数量,AR值越大,暴露因素消除后所减少的疾病数量越大,RR与AR同为估计危险度的指标,彼此密切相关,AR是受RR和Iu的影响。RR是对个体来讲,暴露比未暴露情况下增加患该疾病的危险是多少倍。 下表 吸烟者与非吸烟者死于不同疾病的RR与AR 疾病 吸烟者 非吸烟者 RR AR ( 1/10万年) ( 1/10万年) ( 1/10万年) 肺癌 48.33 4.49 10.8 43.84 心血管疾病 294.67 169.54 1.7 125.13 RR表示暴露组发病或死亡的危险是非暴露组的倍数,没有单位。具有病因学意义。 AR是暴露组发病率与对照住发病率相差的绝对值,是一个有单位的率。如果该暴露因素消除,就可以减少疾病发生的比例。更具有疾病预防和公共卫生学上的意义。如上表,从RR上看,吸烟对于肺癌的作用较大,病因联系更强;从AR上看,吸烟对心血管疾病的作用较大,预防取得的社会效果将更大。 人群归因危险度(population attributive risk,PAR): 指总人群发病率中归因于暴露的部分。 PAR=It – Io (It是全人群的率,Io是非暴露组的率) 偏倚:是指由于在研究的设计、实施、以至结果分析中所采用的方法不当而造成的研究结果系统性的偏离真实值的情况。特点: 1)偏倚是一种错误,是可以避免的;2)偏倚使结果产生系统性 的偏离。 分类:1)选择偏倚2)信息偏倚3)混杂偏倚。 队列研究中常见的偏倚:选择 失访 信息 混杂 失访偏倚(lost to follow-up):这是队列研究中不可避免的偏倚。失访从本质上是破坏了原有样本的代表性,因而实质上属于 选择偏倚。一项研究的失访率最好不超过10%。队列研究最常见、最不易控制的偏倚 混杂偏倚:是指所研究因素与结果的联系被其他外部因素所混淆,这个外部因素就叫混杂变量,是疾病的一个危险因子,由于所研究的因素有联系,它在暴露组与非暴露组的分布是不均衡的。年龄、性别是最常见的混杂因素 队列研究时如何控制混杂偏倚: ①在研究设计阶段可利用对研究对象做某种限制,以便获得同质的研究样本; ②在对照的选择中采用匹配的 办法 鲁班奖评选办法下载鲁班奖评选办法下载鲁班奖评选办法下载企业年金办法下载企业年金办法下载 ,以保证两组在一些重要变量上的均衡可比性; ③在研究对象的抽样中,严格遵守随机化的原则。 Ж11.病例对照研究:又称回顾性研究,是通过对一组患有某种疾病人群(病例组)和一组或几组未患该病的对照人群(对照组)既往暴露于某个或某些可能危险因素(或保护因素)频率的比较,来考察这些因素是否与该病存在联系及联系的程度。 病例对照研究特点①该研究属于观察性研究中分析流行病学研究方法之一,必须设立比较组;②从时序上看,是一种回顾性的,从果至因的研究;③只能分析暴露与疾病是否存在联系,不能证实该联系是否是因果联系。 优点:①省时、省力、费用低;②适宜于发病率很低的疾病病因研究;③可研究一种疾病与多种暴露的关系。 缺点①容易产生各种偏倚,选择病例时容易发生选择偏倚,收集资料时容易出现信息偏倚。②由于是从果到因的回顾性研究,并且暴露与疾病的时间先后有时难以判断,不能直接得到因果联系的结论。在病因研究方面说服力有限。③不能得到疾病的发病率。 非匹配或成组匹配病例对照研究资料分析表(计算题步骤) 暴露因素 病例组 对照组 合计 有 a(178 ) b(93) n1(271) 无 c(1121 ) d(1206 ) n0(2327 ) 合计 m1 (1299 ) m0 (1299 ) T (2598 ) X2 =(ad-bc) 2.T/m1m0n1n0 v=1 查界值表得出p值,进行检验。(其中四个表中有一个格子的期望频数140时要用校正X2检验,总例数小于40,还需采用确切概率法 E11=n1.m1/T E12=n1.m0/T ) RR表示关联强度,但资料中无暴露组和非暴露组的观察人数,故不能算出发病率或死亡率,因而不能求得RR值,只能求出比值比OR来近似估计RR,病例组暴露概率为a/m1,无暴露的概率为c/m1,两者的比值比为(a/m1)/ (c/m1)=a/c,对照组的暴露与无暴露的比值为b/d,则OR=ad/bc, OR>1表明研究因素与研究疾病呈正相关,OR值越大,该因素为危险因素的可能性越大;OR<1表明研究因素因素与研究疾病呈负相关,数值越小,该因素为保护性因素的可能性越大。一般要通过统计学检验后下结论。 OR可信区间:OR95%CI= 根据可信区间是否包括1可以推断暴露因素与疾病关联强度的可靠性:如果OR得95%CI不包括1,说明进行多次的病例对照研究,有95%的可能OR不等于1,该研究的OR不等于1不是由抽样误差造成的,有理由认为研究因素是保护性因素或危险因素;如果OR95%CI包括1,说明该因素与疾病的联系没有统计学意义。 1:1配对病例对照资料整理表(10分计算题,列表7分) 病例组 对照组 有暴露史 无暴露史 合计 有暴露史 (43) a (17) b a+b 无暴露史 (6)c (5)d c+d 合计 a+c b+d a+b+c+d=T(71) 暴露与疾病有无关联 用下列检验公式计算 当b+c<40时用校正公式 2..计算OR及OR95%CI OR=c/b 如上表资料 x2=4.34 p<0.05 OR=0.35 CI=0.13—0.94 OR<1 CI不包括1表明该研究的疾病与研究的暴露因素有关,且这个暴露因素是该疾病的保护性因素。 病例对照研究中的偏倚:选择偏倚、信息偏倚、混杂偏倚 什么是混杂因素?如何识别与控制混杂因素?什么是混杂因素?混杂因素成立的条件? 混杂因素是指与研究因素和研究疾病均有关。若在比较人群组中分布不同,可以歪曲研究因素与疾病的的之间真正联系的因素。混杂因素成立的条件⑴是该疾病的危险因素之一⑵与所研究的因素有联系⑶不是所研究因素与疾病之间发病机制的中间环节。用分层法分析的方法识别混杂因素。控制混杂因素:在实验设计阶段:匹配。在资料分析阶段:分层分析,多因素的logistic回归 病例对照研究的混杂偏倚如何控制:在研究设计阶段,可用随机化、限制、匹配的方法控制混杂偏倚的产生;在资料的分析阶段,可用分层分析及多因素的分析的方控制混杂偏倚。 描述性研究特点:① 不需要事先设立对照组;②能对E与D之间联系作检验分析,但仅提供病因线索不能做因果联系的推断。 12.筛检-----诊断试验的评价 1筛检(Screening):是通过快速的试验、检查或其他措施,在表面健康的人群中去发现未被识别的、可疑的或有缺陷的人。筛检不是诊断试验,仅是一种初步检查,对筛检阳性者必须进一步确诊,以便对其采取必要的措施。。 真实性:又称准确度和效度,是指诊断试验的测量值与实际情况的符合程度,是诊断性试验的最主要内容。其基本方法是将待评价诊断试验和公认最可靠的诊断方法(金标准)比较。 评价诊断试验的结果整理四格表(计算题10分)   金标准 合计 病人 非病人 待评价试验 阳性 A真阳性 B假阳性 A+B 阴性 C假阴性 D真阴性 C+D 合计 A+C B+D N 评价真实性(准确性)的指标: 1.灵敏度(sensitivity):指一项筛检试验能将实际有病的人正确地判定为阳性(患病)的能力,即真阳性率。(识别病人的能力)灵敏度(%)= a/(a+c)(100% 2.假阴性率(false negative rate )(漏诊率,第二类错误():实际有病,但根据筛检标准被确定无病的百分率假阴性率= c/(a+c)×100% = 1-灵敏度 3.特异度(specificity):指一项筛检试验能将实际上未患病的人正确地判定为阴性(未患病)的能力,即真阴性率 (识别非病人的能力)特异度(%)= d/(b+d)(100% 4.假阳性率(false positive rate)(误诊率,第一类错误):实际无病,但根据筛检标准被确定有病的百分率。假阳性率 = b/(b+d)×100% = 1-特异性 5.阳性预测值:是在诊断试验阳性的受试者中,标准诊断有病的病例(真阳性)所占的比例,阳性预测值(PV+)=A/A+B。 阴性预测值是诊断试验结果为阴性的受试者中,标准诊断证实无病的受试者(真阴性)所占的比例,阴性预测值(PV-)=D/C+D。 预测值与灵敏度、特异度、患病率的关系:当患病率不变时,灵敏度越高的实验,阴性预测值越高;反之特异度越高的试验,阳性预测值越高。 串联时特异度升高,强调诊断的特异性,但是灵敏度会下降,已出现漏诊; 并联时灵敏度升高,可作出快速诊断,但以牺牲特异度为代价,易出现误诊 约登指数 (Youden index):是评价筛查试验真实性的方法,假设其假阴性(漏诊率)和假阳性(误诊率)的危害性同等意义时,即可应用约登指数。约登指数是灵敏度与特异度之和减去1(r=1一(假阳性率+假阴性率)=(灵敏度+特异度) —1)。表示筛检方法发现真正的患者与非患者的总能力。r值的范围在0-1之间,指数越大说明筛查实验的效果越好,准确性越高,与实际越符合。 灵敏度和特异度的权衡1.严重疾病(致死率、病死率高),如能早期诊断可获得较好的治疗效果,应选择灵敏度高的诊断标准;2.治疗效果不理想,则可选择特异性高的诊断标准;3.当假阳性和假阴性的重要性相当时,一般可把诊断标准定在正确诊断指数最大处。 什么是诊断试验的可靠性(或重复性)?其受哪些因素的影响? 可靠性(reliability):又称可重复性、信度,用同一种筛检方法在同样条件下,对相同的人群进行一次以上的检查,获得试验结果的稳定程度。具体操作:在所有条件一致的情况下,用待评价试验对同一组研究对象做两次相同的 检测 工程第三方检测合同工程防雷检测合同植筋拉拔检测方案传感器技术课后答案检测机构通用要求培训 。影响可靠性的因素:①来自测量,仪器和试剂的稳定性。②来自检测人员,同一检测人员及不同检测人员③来自被检测者 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eceiver operator characteristic curve, ROC曲线):是以不同筛检标准的筛检试验的灵敏度作为纵坐标,假阳性率作为横坐标所得的曲线。 ROC曲线常用来决定最佳临界点,通常最接近左上角那一点,可定为最佳临界点,此时诊断的灵敏度和特异度均较好,且误诊率和漏诊率最小。 匹配(matching)或称配比,即要求对照在某些因素或特征上与病例保持一致,目的是对两组进行比较时排除匹配因素的干扰。 匹配的目的:提高研究效率、控制混杂因素 匹配过度:把与结局变量关联性很强的独立变量作为匹配条件从而低估真实病因的作用,称为匹配过头。 比值比(Odds ratio,OR):又称比数比、优势比、交叉乘积比,病例组的暴露比值和对照组的暴露比值之比,可用来估计暴露和疾病之间的关联强度。 随机对照试验(RCT):指以个体为干预单位的随机分组的现场试验。随机+对照+重复 真实性(validity)(有效性):指所获得的数值与实际值的符合程度。在筛检试验的评价中,真实性是指待评价筛检试验的测量结果与“金标准”测量结果的吻合程度。 似然比(likelihood ratio,LR):即病人中出现某种试验结果的概率与非病人中出现相应结果的概率之比。是反映真实性的一种指标,可以同时反映灵敏度和特异度的复合指标。 串联试验:只有当一个人经过一系列诊断试验,其结果均呈阳性后,方称它为阳性,凡有一项检测结果为阴性即判为阴性。可提高特异度,但灵敏度降低,容易漏诊。主要用于慢性病的诊断。 并联试验:指任何一个诊断试验呈阳性则判断为阳性,只有全部试验结果为阴性才判断为阴性。 可提高灵敏度,但特异度下降,容易造成误诊。主要用于防止漏掉危重病例。 13实验研究:是以确定范围的人群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的原则分组,对其中一组施加某种干预措施作为实验组,同时给予其他研究对象相应的对照措施,在相同的环境中随访观察并比较组间某预期事件的发生率及其差别,以验证研究假设或评价干预措施效果的研究设计。实验研究的基线图 实验研究的特点:1. 有对照组 2. 参与实验的所有成员必须是来自一总体的抽样人群并且是随机分配到各组的 3. 由研究者施加干预措施4. 在严格的控制条件下,随访观察并比较实验组与对照组某预期疾病事件发生率的差别 盲法是临床实验中十分重要的设计原则和质量控制措施。所谓盲法观察即不让受试者、相关 研究工作人员知晓受试者的分组和接受干预措施的具体状态,以避免他们的行为或决定对信 息测量、反馈及效果评价等的干扰和影响- 保证测量的一致性- 避免测量过程中的主观干扰 依从性:受试者对 规定 关于下班后关闭电源的规定党章中关于入党时间的规定公务员考核规定下载规定办法文件下载宁波关于闷顶的规定 执行的医疗科研试验措施所接受和执行的观行为及其程度 临床试验设计:RCT(10分)随机同期对照试验是以病人为研究对象,以符合科学原则规定的方法来比较和评价医学处理的效果及其临床价值的一类实验性研究。也指任何一种有病人参加的、有计划的试验,其目的是在寻求在相同条件下,对未来病人最合适的治疗方法。实验研究的三要素:研究对象,处理因素,试验效应。实验研究的五个原则:随机的原则 对照的原则 盲法的原则 重复的原则 标准化的原则 4. 自身前后对照实验 Self - Controlled Trials 将同一组病人在前、后两个相等时段顺序,接受两种疗法的效果进行比较, 以评价处理方法优劣的实验设计; 与交叉实验比较自身前后对照试验:病人内对比;但无同期对照;在两个连续、相等的实验期每个病人顺序接受两种处理; 可随机安排疗法顺序;盲法使用比较困难 交叉实验的特点 病人内对比;且有同期对照在几个连续、相等的实验期内,每个病人顺序接受两种或两种以上的处理,可随机分组;随机安排疗法顺序可使用盲法 局限性:随访周期长,易受失访、退出、依从性等的影响,需安排一定的洗脱期。过短治疗重叠作用难以避免;过长则可能产生伦理问题,时期效应不可避免;若病情不复发,可能造成第二阶段开始时间的拖延 与同期随机对照相比较,交叉试验:所得结果受病人个体差异影响较小;选择偏倚小,样本代表性好(每个受试者都先后接受两种处理);统计学效率高;所需样本量不大(可用配对法对资料进行分析);但应用范围局限,只适用于慢性复;发性疾病对症性疗法的疗效评价;与随机同期对照试验相比。 RCT:是一种对医疗卫生服务中的某种疗法或药物的效果进行检测的手段,特别常用于医学、药学、护理学研究中,在司法、教育、社会科学等其他领域也有所应用。 是以病人为对象,以符合科学原则规定的方法来比较或评价某种医学处理的效果及其临床价值的一类实验性研究。 采用随机分配的方法, 将一组符合要求的(Eligible)研究对象分别分配到试验组与对照组, 然后安排相应的处理措施, 在一致的条件下或相同的环境里同步观察试验效应, 并用客观的标准对结果进行实事求是的衡量、比较和评价。 优点:1可比性、均衡性高,选择偏倚小 2受试者筛选标准明确 3标准化的实验措施与指标,真实性高 4高质量的单个RCT 可作为系统评价的可靠资料 缺点:1实验要求高、费用大,限制条件多 2研究结果的外推较谨慎 3安慰剂的不合理使用可能导致严重的伦理问题 随机对照试验的基本方法是,将研究对象随机分组,对不同组实施不同的干预,以对照效果的不同。在研究对象数量足够的情况下,这种方法可以确保已知和未知的混杂因素对各组的影响相同。 � EMBED Equation.3 \* MERGEFORMAT ��� � EMBED Equation.3 \* MERGEFORMAT ��� � EMBED Word.Document.8 \* MERGEFORMAT ��� � EMBED Equation.3 \* MERGEFORMAT ��� _1234567891.unknown _1234567892.doc _1234567893.unknown _1234567890.unknown
本文档为【医学研究生流行病学试题】,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该文档来自用户分享,如有侵权行为请发邮件ishare@vip.sina.com联系网站客服,我们会及时删除。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下载需要: 免费 已有0 人下载
最新资料
资料动态
专题动态
is_200007
暂无简介~
格式:doc
大小:160KB
软件:Word
页数:8
分类:
上传时间:2012-01-05
浏览量:1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