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八年级上册第9课新文化运动 教学设计

八年级上册第9课新文化运动 教学设计

举报
开通vip

八年级上册第9课新文化运动 教学设计八年级上册第9课 新文化运动 教学设计 作者: 罗明飞 (课堂教学评价技能与方法  广西崇左龙州课堂教学评价技能与方法二班 )    评论数/浏览数: 1 / 49    发表日期: 2010-12-11 10:18:53 八年级上册第9课 新文化运动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1)了解新文化运动兴起的背景、新文化运动中的主要代表人物及其论著(2)掌握新文化运动兴起的标志、新文化运动的基本内容及其历史意义 能力目标:(1)通过对新文化运动的分析,指导学生从历史背景出发,联系具体内容,分析其作用与影响,从而...

八年级上册第9课新文化运动 教学设计
八年级上册第9课 新文化运动 教学 设计 领导形象设计圆作业设计ao工艺污水处理厂设计附属工程施工组织设计清扫机器人结构设计 作者: 罗明飞 (课堂教学评价技能与 方法 快递客服问题件处理详细方法山木方法pdf计算方法pdf华与华方法下载八字理论方法下载  广西崇左龙州课堂教学评价技能与方法二班 )    评论数/浏览数: 1 / 49    发表日期: 2010-12-11 10:18:53 八年级上册第9课 新文化运动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1)了解新文化运动兴起的背景、新文化运动中的主要代表人物及其论著(2)掌握新文化运动兴起的标志、新文化运动的基本内容及其历史意义 能力目标:(1)通过对新文化运动的分析,指导学生从历史背景出发,联系具体内容,分析其作用与影响,从而提高其分析问题的能力。(2)通过指导学生阅读书中有关白话文的材料,培养学生对于历史新事物的鉴别和理解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1)用李大钊、鲁迅等人在反封建斗争中的勇敢精神和先锋作用,激发学生热爱祖国、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历史使命(2)感受新文化运动是我国历史上空前的思想大解放,她的两面旗帜就是“民主”与“科学”,新时代的青年必须增强民主与科学意义。 教学重点 新文化运动的基本内容及其意义 教学难点 新文化运动为什么把斗争的矛头对准孔教? 教学准备 多媒体 课件 超市陈列培训课件免费下载搭石ppt课件免费下载公安保密教育课件下载病媒生物防治课件 可下载高中数学必修四课件打包下载 教学过程 导入: 1898年,一个18岁的中国青年到南京参加科举考试,考场里有个考生聚精会神地念着自己的八股文,每到得意处便大喝一声:“今科必中!”这个青年在一旁看得发呆,心想若是此等迂腐之人考中举人得了势,不知会把国家搞成什么样子。从此之后,他对封建制度深恶痛绝,踏上了寻求真理、救国救民的革命道路。 1915年9月,这位曾投身于辛亥革命的志士在上海创办了一本名为《青年杂志》的月刊,不久改名为《新青年》。正是这本杂志高举起“科学”与“民主”的大旗,拉开了一场思想启蒙运动的序幕,这场思想启蒙运动就是──我们今天要讲的新文化运动。出示课题。出示教学目标、重点、难点。 为什么称为新文化运动呢?新文化是与旧文化相对而言,是对千百年来的历史沉积而成的封建文化的无情批判。那么为什么会在20世纪初的中国产生这样一场新文化运动呢?首先我们来看新文化运动的背景。 1、新文化运动的背景 学生们回忆一下辛亥革命最大的成果是什么?(使民主共和的观念深入人心) 师:中华民国成立后,从西方传入的民主、自由、平等、博爱等思想观念,受到知识阶层,尤其是青年学生的欢迎。 袁世凯窃取革命果实以后又是怎样做的呢?(出示袁世凯登基、祭孔图片)。这些说明了什么?什么是孔子之道呢?指孔子学说为代表的儒家传统道德。其核心内容是三纲五常(三纲指君为臣纲、父为子纲、夫为妻纲。五常通常指仁、义、礼、智、信)。历代统治者以此来束缚人们的思想。 北洋军阀统治时期,在文化领域里推行尊孔复古的反动政策。引导学生思考:尊孔复古是反动的封建逆流,而帝国主义在当时处于先进的资本主义,它们为什么支持尊孔复古?教材中的“对内对外,两无遗憾”是什么意思? 讨论:新文化运动是不是几个青年凭空造出来的呢? 2、新文化运动的内容 看影片片断同时思考下面几个问题:新文化运动开始的标志、口号、代表人物、内容。(多媒体先出示问题,然后播放影片)。 看完影片后,提问:新文化运动开始的标志是什么? 生回答后投影展示《青年杂志》、《新青年》,并简单介绍。 新文化运动的口号是什么?(民主、科学) 新文化运动的代表人物有哪些? 投影出示陈、李、胡、鲁四位人物。今天我们有幸请来了这四位人物,大家鼓掌欢迎,先请四位做自我介绍。然后我们请这几位新文化运动的主将来谈一下自己的观点。 这是在《新青年》旗帜下聚集起来的一个生气勃勃的知识群体。 新文化运动的基本内容是什么? (可以概括为四提倡、四反对) (1)提倡民主,反对专制。也就是提倡资产阶级的民主制度和资产阶级的民主思想,反对封建独裁; (2)提倡科学,反对迷信。强调的是用自然科学一样的科学精神和科学方法来研究社会,反对封建愚昧; 陈独秀《青年杂志》创刊号上,发表的《敬告青年》一文中提出“民主” 和“科学”的口号,他说:“我们现在认定只有两位先生,可以救治中国政治上、道德上、学术上、思想上一切的黑暗。 什么是民主?什么是科学? 民主:指西方资产阶级民主政治和民主思想。 科学:指自然科学及看待客观事物的科学观点。 (3)提倡新道德,反对旧道德。强调从个人有独立自主权利的观点出发,提倡独立思考,反对依附古人,反对盲从封建权威,反对做习惯势力的奴隶。要求从封建传统下解放人的个性与才能,使其能够得到自由的发展; 新道德:指男女平等、个性解放等 (4)提倡新文学,反对旧文学。主张用自己的话写自己的文章,反对模仿古人,反对言之无物。斗争锋芒直指孔教,从而在社会上掀起一股生气勃勃的思想潮流。 民主和科学是新文化运动的两面旗帜,提倡民主和科学在今天过不过时呢? 就让我们一起来重读新文化运动的主旨。(生齐读新文化运动的基本内容)。 师:1914-1918第一次世界大战,四年大战后的欧洲人充满了忧虑和悲观,连西方人自己都对自身的文明表示怀疑。世界的形势和国内的现实使国人感到资产阶级思想不能解决中国的问题。是什么事件让中国的先进知识分子看到了“新世纪的曙光呢”?(俄国十月社会主义革命) 1917年,十月革命的炮声终于使马克思主义成为一种拥有事实的理论,具备了征服人心的说服力。越来越多的人看到,决定人类命运的已不是资产阶级,而是无产阶级,是社会主义。十月社会主义革命的胜利让新文化运动有了什么样新的发展呢? 李大钊等人开始宣传马克思主义。中国革命进入到一个新时期。 新文化运动有什么样的意义呢?生回答。 中国新文化运动有着深远的历史意义。首先,它是我国历史上一次空前的思想大解放运动;第二,它启发着人们追求民主和科学,探索救国救民的真理,为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创造了条件。但是,新文化运动中也有对东西方文化绝对肯定或绝对否定的偏向,这一点一直影响到后来。 我们的先辈们为了救国救民,追求真理不惜献出自己的生命,我们作为二十一世纪的青少年应该怎样做呢?让我们一起来宣誓。 全体起立宣誓: 我们作为二十一世纪的青少年,应当学习和继承新文化运动先驱者们那种勇于探索新思想和超前学习的精神,将民主和科学的两面大旗举得更高更高!我们作为未来祖国社会主义建设的参与者,应当学习和继承他们那种敏锐的政治眼光、为维护祖国的进步,积极创造新事物而不懈奋斗的精神,将我们的祖国建设成现代化的强大国家! 让我们为之而努力奋斗吧!老师总结了一首歌谣,帮助同学们来记忆这一课的内容。出示歌谣。 新文化运动歌谣 新旧思潮起冲突, 《青年杂志》运动搞。 民主科学摇大旗, 陈李胡鲁做代表。 十月革命送曙光, 马克思主义响中国。 新文化运动载史册, 人们思想大解放。 第9课 新文化运动 教学目标 基础知识 了 解 新文化运动兴起的背景、新文化运动中的主要代表人物及其论著 掌 握 新文化运动兴起的标志、新文化运动的基本内容及其历史意义 能力训练过程方法 阅读资料鉴别理解 从课文和插图中搜集有关白话文的资料,理解原作者的主张,从而形成“新文学”的正确概念 整合教材全程分析 背景→标志→代表人物→基本内容→斗争矛头→发展情况→历史意义和历史缺陷 讨论探索 新文化运动的历史意义和历史缺陷 情感态度价 值 观 爱国情感 用李大钊、鲁迅等人在反封建斗争中的勇敢精神和先锋作用,激发学生热爱祖国、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历史使命感 思想意识 新文化运动是我国历史上空前的思想大解放,她的两面旗帜就是“民主”与“科学”,新时代的青年必须增强民主与科学意识 教学重点 新文化运动的基本内容及其意义 教学难点 新文化运动为什么把斗争的矛头对准孔教?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组织学生回顾前面几节课学过的线索,讨论回答问题: 1、中国人向西方学习的过程中,已经进行了哪些尝试?结果如何?(洋务运动“师夷长技”是一次失败的封建统治者的自救运动;资产阶级维新派鼓吹民权,革命派主张共和,都没有使中国走上富强道路。) 2、辛亥革命已经推翻了清朝,为什么还说它的任务没有完成?(革命的胜利果实被袁世凯所窃取,中国人民仍然处于北洋军阀的独裁统治之下。) 承上启下,教师讲授:这些运动和革命虽然失败了,但是中华民族还有许多爱国知识分子不怕失败,继续展开挽救民族危机的活动。他们在思想上同当时的反动思潮展开激烈斗争,率领一批青年掀起了生气勃勃的新文化运动。(布置学生阅读38——41页全课内容,对重要的年代、人名、著作名称等做出醒目的阅读标记,按小组交流个人看法,要求人人过关。) 组织学生学习和探究新课 《新青年》的创办 1、根据38页“动脑筋”:新文化运动“是几个青年凭空捏造出来的”吗?(不是)新文化运动的斗争锋芒为什么会指向孔教?(当时特定的历史条件,决定了新文化运动必然兴起。理由如下[可启发学生从辛亥革命在思想观念上的影响、袁世凯统治的实质、进步知识分子的奋起等方面思考回答]: A. 辛亥革命后,民主、平等、自由、博爱等思想观念逐渐深入人心,这些思想观念对于以青年学生为主的知识分子所产生的震撼力特别巨大。 B.以袁世凯为代表的国内外反动势力,妄图维护他们的既得利益,借孔教作为复辟帝制的工具,掀起了一股反动的文化逆流,新思潮的斗争锋芒自然而然地指向了孔教。 C. 进步知识分子奋起抗争,高举“民主”与“科学”两面大旗,朝着“独裁专制、迷信盲从、旧道德、旧文学”发起勇猛冲击,掀起了生气勃勃的思想解放潮流。) 2、新文化运动的重要内容是什么?(组织学生“接龙”,当堂掌握“四提倡、四反对”;引用语文科关于“反义词”的概念,练习“对号入座”。) 小结、过渡:“提倡民主、科学和新道德”属于思想革命,“提倡新文学”属于文学革命。思想革命决定了文学革命的方向,文学革命则扩大了思想革命的影响。但是,就在新文化运动兴起时,第一次世界大战也如火如荼地进行着,资本主义大国互相厮杀,资本主义制度弊端毕露。人们需要寻找更好的出路,马克思主义就被引进到了中国。 “新世纪的曙光” 1、你知道当年引进马克思主义的重要人物、刊物和文章吗?(组织学生“接龙”,当堂掌握陈独秀、李大钊[强调“钊”字的读音和字形特点];掌握《新青年》和《每周评论》;掌握《庶民的胜利》和《布尔什维主义的胜利》[强调“庶”字的读音和字义]。) 2、你怎样评价新文化运动?(提醒学生要坚持运用“两分法”: A.意义:它是我国历史上一次空前的思想大解放运动,启发人们追求民主和科学,探索救国救民的真理,为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创造了条件。 B.缺陷:运动中对于中西文化存在着绝对否定或绝对肯定的偏向,影响到了后来。) 3、根据40——41页“活动与探究”和“自由阅读卡”的内容,小组讨论如何评价胡适对于“文学革命”的主张,然后由小组代表在班上发言。(教师可以通过“画外音”形式进行启发引导,帮助学生理解原文意思。然后,在提问时采用“剥笋法”层层分解。例如:他主张新文学要首先解放什么?他还主张新文学要反映什么内容?他这些主张都实现了吗?等等。最后,教师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归纳——他主张的文学革命,首要任务是用白话文取代文言文,同时也注意到文学作品的内容必须反映平民中的社会问题。这些在今天都已经成为现实。但是,他没有进一步提出解决这些问题的 方案 气瓶 现场处置方案 .pdf气瓶 现场处置方案 .doc见习基地管理方案.doc关于群访事件的化解方案建筑工地扬尘治理专项方案下载 ,只停留在改良的层面上,并没有主张彻底的革命。) 巩固小结 1、按照“背景→标志→代表人物→基本内容→斗争矛头→发展情况→历史意义和历史缺陷”的线索梳理本课知识。 2、指导学生当堂完成课本第40页选择题:应选A(陈独秀)。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掌握新文化运动兴起的背景。 2.掌握新文化运动兴起的主要标志、新文化运动的旗帜、主要阵地、主要内容、历史意义。 3.理解新文化运动新的含义。 能力目标 1.通过对新文化运动的分析,指导学生从历史背景出发,联系具体内容,分析其作用与影响,从而提高其分析问题的能力。 2.通过指导学生阅读书中有关白话文的材料,培养学生对于历史新事物的鉴别和理解能力。 德育目标 1.通过学习本课,使学生认识到,新文化运动是我国历史上空前的一次思想大解放运动,“民主”和“科学”是新文化运动的两面旗帜,从而增强在新时代条件下民主与科学的意识。 2.通过学习本课,感受新文化运动中主要代表人物在反封建斗争中的勇敢精神和先锋作用,激发学生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使命感。 ●教学重点 新文化运动的基本内容及其意义。新文化运动倡导的思想,在今天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过程中仍具有现实的意义,学生应重点掌握。 ●教学难点 新文化运动为什么把斗争锋芒指向孔教。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有机地引导学生认识孔子的思想,分析儒家的“纲常伦理” 以及封建统治阶级利用儒家维护其统治的本质,从而使学生学会透过现象看本质的分析方法。 ●教学方法 1.联系讲解法。这一节课的内容是中国近代化探索的最高阶段。因此,必须联系前三节课的内容讲解,只有这样,才能使学生深刻理解近代化探索的历程。 2.讲述法。对于新文化运动中主要代表人物的生平可以采用此法。 3.举例分析法。对于新文化运动的内容,必须通过对典型例子的分析,才能加深学生的理解。 4.整合教材。指导学生对“新文化运动”进行有机的整合,以提高梳理知识、驾驭知识的能力。 5.切入评价法。可以找一个适当的切入点,引导学生对新文化运动作出评价。 课前准备 Ⅰ、教师设题: (1)结合材料分析新文化运动发生的历史可能性和必然性。 (2)结合材料,深入了解陈独秀、蔡元培、鲁迅、胡适和李大钊及其著作,将发现所得与教材观点相印证或对教材提出自己的批判性认识。 (3)对新文化运动进行全面、恰当的评价;分析新文化运动的精神实质。 2、学生准备: 学生按兴趣选择题目,分组查找资料进行研究,得出自己的认识。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当历史的车轮驶入20世纪20年代中期的时候,勤劳勇敢的中国人面临的仍然是破败的山河、颓败的经济、失败的革命、衰败的文化…… 西学东渐过程,由器物而及于制度。然而,桔逾淮为枳,在西方卓有成效的东西,到了中国却是全然不成模样。当革命派效法孟德斯鸠、卢梭、华盛顿的思想被军阀统治的丑恶现实撕成碎片,向西方寻求真理的人们开始由器物和制度层面深入到文化心理层面,最终形成近代百年继甲午战争之后的第二次民族反思。 第二单元《近代化的探索》中,共有4课内容。这4课内容实际上反映的是近代化探索中的三个阶段,这三个阶段分别是“技术层面”的探索、“制度层面”的探索和“文化层面”的探索。请同学们这三个阶段对应起来,[学生回答]洋务运动属于技术层面的探索,戊戌变法和辛亥革命属于制度层面的探索,新文化运动属于文化层面的探索。 [教师导入]它们之间的关系确实是这样的。由此,我们可以看中国的近代化探索有一个由浅到深、由表及里的过程。下面,我们来看一下新文化运动的内容,了解中国人民是如何在文化层面上进行近代化探索的? 同学们,前面我们学习过,1911年辛亥革命推翻了清王朝的统治。1912年元旦,中华民国成立。但不久辛亥革命的胜利果实即被袁世凯窃取。袁世凯就任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后,不断破坏共和。孙中山等人为维护共和作了不懈的努力。1915年,袁世凯复辟帝制的活动愈演愈烈。思想领域里的准备工作也在紧锣密鼓地进行,为了反对袁世凯称帝,在思想领域里对封建制度进行批判,新文化运动应运而生。下面我们看具体内容。 中国人向西方学习的过程中,洋务派“师夷长技以自强”,但并没有摆脱西方列强的侵略;维新派鼓吹民权,革命派主张共和,但并没有使中国走上富强的道路;中国的前途在哪里?一些先进的中国人想到要学习西方的思想文化 过渡:同学们,请看课本导入框中的内容。框中的图是1915年陈独秀在上海创办的《青年杂志》封面。它从第二卷起改称《新青年》杂志。从第四卷起,《新青年》改用白话文和新式标点符号,刊登新体诗。《青年杂志》的诞生,标志着新文化运动的兴起。那么,新文化运动是在什么情况下兴起的?它的主要内容是什么?它对后世有什么影响?我们这一节课就来学习。   一、《新青年》的创办 [教师引导]同学们,请看课本导入框中的内容:“它从第二卷起改称《新青年》杂志。《青年杂志》的诞生,标志着新文化运动的兴起。”也就是说,《新青年》的创办,标志着新文化运动的兴起。那么,新文化运动兴起的背景是什么呢?请同学们看课本,从中找出新文化运动兴起的有关背景知识。 1、新文化运动兴起的背景 回答一:中华民国建立后,从西方传入的民主、自由、平等、博爱等思想观念,受到知识阶层,尤其是青年学生的欢迎。 回答二:窃取辛亥革命果实的袁世凯,为实现独裁和专制,颁布《中华民国约法》,规定“国民教育,以孔子之道为修身大本。” 回答三:从1915年起,进步的知识分子陈独秀、李大钊、胡适、鲁迅等,通过对辛亥革命失败教训的认真思考,认定要建立名副其实的共和国,必须根本改造国民性。 回答四:新文化运动的兴起主要是新旧思潮发生了激烈的冲突。 [总结]新文化运动的背景:一是西方民主思想的进一步传播;二是尊孔复古思潮的泛滥;三是要建立名副其实的资产阶级共和国。 [教师引导]上面三点中,哪一点是根本的? [学生回答]要建立名副其实的资产阶级共和国。 [教师引导]那么请问,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的前提是什么? [学生回答]资本主义的发展,资产阶级力量的壮大。 [教师引导]课本上提到“窃取辛亥革命果实的袁世凯,为实现独裁和专制,颁布《中华民国约法》,规定‘国民教育,以孔子之道为修身大本。’”我想问的是袁世凯为实现独裁和专制与尊孔的关系。这个问题可以留到后面回答。但有一点就是:新文化运动是反孔的,而新文化运动又是在袁世凯破坏共和、专制独裁愈演愈烈的情况下兴起的。因此,在“尊孔”与“专制、独裁”之间必然有联系。 [教师小结]关于新文化运动的背景,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看,政治上:袁世凯专制独裁、破坏共和,为维持专制独裁,提出了“尊孔”。经济上:资本主义发展,资产阶级力量壮大。希望建立一个真正的民主共和国。思想上:民主思想进一步传播,但思想界的“尊孔”逆流也不断涌现。在这种情况下,由知识分子中的先进人物发起了旨在反对封建专制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的新文化运动。 ①袁世凯独裁、尊孔、破坏共和 ②资本主义发展,资产阶级要建立一个真正的共和国 ③西方民主思想的传播,尊孔暗流涌动,新旧思潮冲突 动脑筋:“新文化运动是几个青年空造出来的”。判断一下,这种说法对不对? 答案:不对。窃取辛亥革命果实的袁世凯,为实现独裁和专制,颁布《中华民国约法》,规定“国民教育,以孔子之道为修身之本”,借以孔教作为复辟帝制的工具。这是违背民主潮流的倒行逆施,必然会遭到全国人民的反对,陈独秀等人发起的新文化运动,正是全国人民反封建斗争意志的集中体现。 2.新文化运动的兴起 [教师引导]请同学们看课本第二段大字内容,从中找出新文化运动的兴起标志、代表人物、旗帜、主要阵地、基本内容等要素。 [学生回答]①新文化运动兴起的标志是《新青年》杂志的创办。②新文化运动的代表人物是陈独秀、李大钊、胡适、鲁迅等。③新文化运动的旗帜是“民主”和“科学”。④新文化运动的主要阵地为《新青年》杂志。⑤新文化运动的基本内容有:四个提倡,四个反对。即提倡民主,反对独裁专制;提倡科学,反对迷信盲从;提倡新道德,反对旧道德;提倡新文学,反对旧文学。 [教师讲述]同学们,五四新文化运动的中心是北京大学。在这里,不得不提到一个人物,那就是大名鼎鼎的蔡元培先生。 蔡元培(1868~1940),字鹤卿,一字孑民,浙江绍兴人,著名民主革命家和教育家。他并不是新文化运动的发起人,但却是这场运动最有力的支持者。1916年2月,蔡元培到北京大学担任校长。他对北大进行了一系列整顿改革,实行教授治校,鼓励学术研究,为新文化运动开辟了一个宽广良好的言论空间。我们来看一看他的思想。 “北大者,为囊括大典,包罗万众之最高学府。”他的办学方针是“循‘思想自由’原则,取兼容并包主义。” “无论何种学派,苟其言之成理,持之有效,尚不达自然淘汰之命运者,虽彼此相反,而悉听其自由发展。” [教师讲解]蔡元培的治校方针,实际上为新思潮、新文化开拓了阵地。他当了北大校长后就骋请新文化的倡导者陈独秀任文科学长,李大钊任图书馆主任。还有胡适、刘半农、钱玄同、周作人、鲁迅以及一批留学回来的自然科学家都先后到北大任教。但同时,北大也有一批以刘师培,辜鸿铭为代表的所谓旧派教授。因此当时,经常有这样的情况:上一节课的教员西装革履,下一节课的教员则长袍马褂。比如辜鸿铭,他讲的是英国文学,脑后却拖着一条辫子,因为他是拥护满清帝制的。…… 新文化运动兴起是以《新青年》的创办为标志的,这又是陈独秀的功劳。下面我们重点介绍陈独秀。 [教师讲述]陈独秀,字仲甫,安徽怀宁人。早年留学日本,1904年创办《安徽俗话报》,致力于唤醒民众。曾加入孙中山领导的同盟会,参加辛亥革命。在反对袁世凯复辟帝制的斗争中,陈独秀被捕入狱,险些遇难。虽然共和代替了帝制,但整个国家仍处在内忧外患的交相煎迫之中。一次一次革命的失败,使陈独秀为代表的一代知识分子陷入苦苦的思索之中。陈独秀认为,以往的历次运动,都是自上而下的政治革命,而中国要成为真正的现代强国,需要一场自下而上的普遍的国民思想革命。 1915年9月,《青年杂志》创刊。新文化运动由此揭开了序幕。《青年杂志》从第二卷起改名《新青年》,随主编陈独秀迁至北京大学,成为新文化运动中最重要的核心刊物。 陈独秀在创刊号上发表了《敬告青年》一文,指出新陈代谢是宇宙间的普遍规律,他认为“人身遵新陈代谢之道则健康,陈腐朽败之细胞充塞人身则人身死;社会遵新陈代谢之道则隆盛,陈腐朽败之分子充塞社会则社会亡。”由此,向青年提出了六点希望: 一、自由的而非奴隶的。 二、进步的而非保守的。 三、进取的而非隐退的。 四、世界的而非锁国的。 五、实利的而非虚文的。 六、科学的而非想像的。   同学们,这六点希望包含了民主、科学、开放、革新等新文化运动的主要内容。陈独秀号召20世纪的新青年,彻底清除做官发财的思想,“精神上别构真实新鲜之信仰。”他主张当今的教育方针是: 第一,当了解人生之真象。 第二,当了解国家之意义。 第三,当了解国家与社会经济之关系。 第四,当了解未来责任之艰巨。 陈独秀期望培养出一代“意志顽狠,善斗不屈,体魄强健,力抗自然,信赖本能,不依他人为活,顺性率真,不饰伪自文”新国民。 同学们,一个国家,一旦发生了亡国灭种的危机,那么,不论这个文明曾经有过怎样的光荣,都不能不使人深刻反省它的积弊。看来,到新文化运动爆发时,不得不承认,我们珍爱的文化传统必须进行一番认真的清理和变革了。鲁迅说:“不能革新的人种、也不能保古的。”确实是这样的。现在请大家结合课本上所提到的新文化运动的基本内容即四个提倡、四个反对,讨论一下,“新”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或者“新”的含义是什么? [学生回答]回答一:“新”是针对旧的。新的含义应该是用资产阶级的文化去反对封建的文化。 回答二:新道德应是资产阶级的道德,旧道德应是封建的道德。 回答三:新文学指白话文,旧文学指文言文。 回答四:新文化运动的核心是“民主”与“科学”,针对的是专制与迷信。 回答五:新文化运动中“新”的含义应是顺应历史潮流的,与时俱进的。而不是保守的、陈腐的。 [教师讲述]在辛亥革命之后到五四运动前,原来儒家的纲常名教、封建道德,还是统治着人们的头脑。辛亥革命之前,民主、共和的舆论准备是很不够的,传统道德秩序并没有崩溃,解冻,否则,也就不会有1916年的袁世凯称帝,也不会有1917年的张勋复辟。皇帝虽然退位,而人们头脑中的皇帝尚未退位。辛亥革命吃亏的地方就是不像法国大革命前那样有一个启蒙运动。举一个简单的例子,从戊戌变法时就很有名的杨度,帮助过孙中山的革命,坚决拥护改革,他竟然也上表劝袁世凯称帝。还有康有为,维新运动中的激进人物,他主张把孔教定为国教,列入宪法,重新像两千年前汉武帝时代那样独尊儒家,康有为同样也拥护帝制。这才引起了五四一代知识分子的忧患。陈独秀在《旧思想与国体问题》一文中说得很明白:“腐旧思想布满国中,所以我们要诚心巩固共和国国体,非将这班反对共和的伦理文学等等旧思想,完全洗刷得干干净净不可。否则不但共和政治不能进行,就是这块共和招牌,也是挂不住的。”新文化运动就是在这样一种历史条件下发生的,实际上是从思想战线角度为辛亥革命补上了它缺少的一课。 [教师提问]同学们,课本上有一句话应该引起大家的注意,那就是,“向尊孔复古的逆流展开了猛烈的进攻,从而在社会上掀起了一股生气勃勃的思想解放潮流。”请同学们思考一下:尊孔与专制之间有什么关系? [教师引导]同学们,要想搞清这个问题,我们需先看一段材料。 “天下有二大患焉:曰君主之专制,曰教主之专制。君主之专制,钤束人之言论;教主之专制,禁锢人之思想。君主之专制,极于秦始皇之焚书坑儒,汉武帝之罢黜百家;教主之专制,极于孔子之诛少正卯,孟子之拒杨墨。” [教师讲解]同学们,从材料中我们可以看出,吴虞犀利地指出了儒教与专制的关系,特别对封建专制统治者借作护命符的孔子学说进行了勇敢的质疑和批判,打破了封建圣人的偶像,因此被胡适称为“四川省只手打倒孔家店的英雄。” 同学们,关于新旧道德的问题,旧道德指的是以三纲五常为核心的孔子之道儒家伦理学说(三纲:指君为臣纲,父为子纲,夫为妻纲。五常通常指仁、义、礼、智、信)。因此,要宣传民主与科学,必须批判旧道德。 同学们,我们说,新文化运动的组成部分是文学革命。现在请同学们讨论一下,为什么文学革命在新文化运动中的地位如此重要。 [学生回答]回答一:要宣传新思想,宣传民主与科学,必须用文学的形式。用文言文去宣传西方的民主和科学知识,起不到应有的效果。 回答二:新文学应是新文化运动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因为文学应是新文明的先声。因此,怎么样用通俗易懂的文学形式去宣传新文化,就是必须解决的问题。 [教师讲解]文学是思想文化、伦理道德的重要载体,要革新旧文化,就必须革新旧文学。正如陈独秀所说的:“要拥护那德先生(指民主),便不得不反对旧礼教、旧贞节、旧伦理、旧政治。要拥护那赛先生(指科学),便不得不反对旧宗教、旧艺术。要拥护德先生,又要拥护赛先生,便不得不反对国粹和旧文学。”于是,一场反对文言文,提倡白话文,反对旧文学,提倡新文学的文学革命势不可免地发生了。 1917年1月,胡适在《新青年》上发表了《文学改良刍议》,提出了文学改良需从八事入手。这“八事”是: “一、须言之有物。 二、不摹仿古人。 三、须讲求文法。 四、不作无病之呻吟。 五、务去滥调套语。 六、不用典。 七、不讲对仗。 八、不避俗文俗语。” [教师过渡]这“八事”被陈独秀称赞为“今日中国文界之雷音。”陈独秀随后发表了态度更为明确坚决的《文学革命论》,陈独秀气宇轩昂地提出了著名的三大主义, “推倒雕琢的阿谀的贵族文学, 建设平易的抒情的国民文学; 推倒陈腐的铺张的古典文学, 建设新鲜的立诚的写实文学; 推倒迂晦的艰涩的山林文学, 建设明瞭的通俗的社会文学。”   同学们,陈独秀的三个“推倒”,并不是全面否定古代文学。陈独秀所要推倒的古典文学,其实只是仿古的文学。就在《文学革命论》这篇文章里,陈独秀用大量文学赞美古典文学的优秀部分,说《诗经》中的“国风”,都是“斐然可观”的,魏晋以下之五言,改变堆砌之风,在当时可谓文学的一大革命,韩柳崛起,一洗前人纤巧堆砌之气,元明剧本,明清小说,“乃近代文学之粲然可观者。”他主要批判的是六朝靡丽的文风,明代一味仿古前后七子及桐城派的一些人物,称这些无病呻吟的人为“十八妖魔。” [教师强调]时代的需求,加上先驱者的主张和奋争,白话文学的主张取得了胜利。1920年,北洋政府教育部正式规定白话为“国语”,通令全国中小学采用白话课本。从那时开始,中国的儿童的启蒙教育不再是似懂非懂的“天地玄黄,宇宙洪荒”,而是他们生活的这个世界上最适合于他们的东西。这里特别需要注意的是白话文运动并不是文学革命的全部。李大钊在《什么是新文学》一文中说:“我的意思以为只是用白话作的文章,算不得新文学;只是介绍点新文学、新事实,叙述点新人物,罗列点新名词,也算不得新文学。”鲁迅也说,白话文学“倘若思想照旧,便仍然换牌不换货。”所以,新文学的建设没有停留在胡适所讲的“国语的文学,文学的国语”的要求上,而是进一步致力于文学内容的革新。这一方面主要以鲁迅为代表。 鲁迅在新文化运动中发表了一系列深刻犀利的文章,猛烈抨击封建伦理道德,为文学革命呐喊助威。鲁迅以他坚定清醒的现实主义立场和坚忍持久的战斗精神,成为新文化运动的中流砥柱和整个中国现代文学的精神代表。在新文化运动初期,鲁迅影响最大的则是他的文学创作实绩。下面,我们来看一组投影。 凡事总需研究,才会明白。古来时常吃人,我也还记得,可是不甚清楚。我翻开历史一查,这历史没有年代,歪歪斜斜地每页上都写着“仁义道德”几个字,我横竖睡不着,仔细看了半夜,才从字缝里看出字来,满本都写着两个字“吃人”! 黑漆漆的,不知是日是夜。…… ……吃人的人,什么事做不出;他会吃我,也会吃你,一伙里面,也会自吃…… ……没有吃过人的孩子,或者还有? 救救孩子…… [教师讲解]同学们,这段投影材料,选自鲁迅小说《狂人日记》。这是一篇反对封建的战斗檄文,小说中的“狂人”象征着一代还不能够被多数民众理解的文化先觉者,是一个英勇孤独的战士。他通过痛苦的反思,得出一个振聋发聩的结论:封建宗法制度“吃人”。在小说的结尾,鲁迅说“将来的社会”容不得“吃人的人”,他沉痛地写道: 没有吃过人的孩子,或者还有?救救孩子…… 鲁迅在《狂人日记》之后,“一发而不可收”,写出了《孔乙己》《药》等著名小说,深刻揭示了封建传统思想给人们造成的精神创伤。他解剖中华民族国民性的弱点,意在暴露社会病根,以引起疗救者的注意。他把自己这一时期的小说结集时,取名为《呐喊》。 除鲁迅之外,还有郁达夫、叶绍钧等人的小说也从不同视角表现了社会黑暗、民族衰弱给知识青年的劳动人民造成的痛苦。 这里,教师应强调两点:①要说明新文化运动包括思想革命和文学革命两个方面,思想革命决定了文学革命的方向,文学革命扩大了思想革命的影响。②指导学生阅读书中小字内容,归纳李大钊、胡适、鲁迅等人发表在《新青年》杂志上的文章及主要思想,进而指出《新青年》是新文化运动的主要阵地。 总结新文化运动的基本内容,①提倡民主,反对专制,也就是提倡资产阶级的民主制度和资产阶级的民主思想,反对封建独裁;②提倡科学,反对迷信,强调的是用自然科学一样的科学精神和科学方法来研究社会,反对封建愚昧;③提倡新道德,反对旧道德,强调从个人有独立自主权利的观点出发,提倡独立思考,反对依附古人,反对盲从封建权威,反对做习惯势力的奴隶。要求从封建传统下解放人的个性与才能,使其能够得到自由的发展;④提倡新文学,反对旧文学,主张用自己的话写自己的文章,反对模仿古人,反对言之无物。斗争锋芒直指孔教,从而在社会上掀起一股生气勃勃的思想潮流。 [教师过渡]我们一般把基本内容为“四提倡、四反对”阶段的新文化运动叫早期新文化运动。它的指导思想是民权、平等和达尔文的进化论。可是从1917年俄国十月革命后,新文化运动又增加了新的内容,马克思主义开始传播到中 二、“新世纪的曙光” 1、新文化运动的发展。 资本主义文明虽然优越于封建社会制度,但其自身的弊端随着资本主义社会的发展日益暴露,特别是一战把资本主义制度固有的矛盾以极其尖锐的形式暴露出来,人们对西方文明价值产生了怀疑。1917年俄国十月社会主义革命的胜利,使中国先进知识分子看到了“新世纪的曙光”。 2.“新世纪的曙光” [教师提问]什么事件的发生,使中国先进的知识分子看到了“新世纪的曙光”? [学生回答]俄国十月社会主义革命的胜利,使中国先进的知识分子看到了“新世纪的曙光。” [教师提问]马克思主义在中国是如何传播的? [学生回答]1918年,李大钊在《新青年》上,连续发表了《庶民的胜利》和《布尔什维主义的胜利》两篇 论文 政研论文下载论文大学下载论文大学下载关于长拳的论文浙大论文封面下载 ,颂扬十月革命,热情宣传:“试看将来环球,必是赤旗的世界!”为了扩大宣传马克思主义,这年年底,李大钊等在北京创办了《每周评论》。从此,中国的先进分子用马克思主义为精神武器,教育和组织人民,将革命推进到一个新时期。新文化运动进入一个新的阶段,一批激进的民主主义者逐步转变为具有初步共产主义思想的知识分子,从而为五四爱国运动的爆发奠定了基础。 3.新文化运动的历史意义 回答一:批判了封建思想,动摇了孔子的地位。 回答二:启发着人们追求民主和科学,探索救国救民的真理。 回答三:对袁世凯复辟帝制是个沉重打击。 回答四:为新思想的传播开辟了道路。 回答五:推动了中国科学事业的发展。 回答六:解放了人们的思想。 回答七:有利于文化的普及和繁荣,使语言和文字紧密地结合起来。 回答八:为五四运动的爆发起了宣传和动员作用。 总结:新文化运动的影响 一、动摇了封建思想的统治地位。新文化运动前,资产阶级改良派和革命派,在宣传各自的政治观点时,都没有彻底地批判封建思想。经过新文化运动,封建思想遭到前所未有的冲击批判,人们的思想得到空前的解放。 二、民主和科学思想得到弘扬。中国知识分子在新文化运动中,受到一次西方民主和科学思想的洗礼。这就为新思潮的传播开辟了道路,也推动了中国自然科学事业的发展。 三、为五四运动的爆发作了思想准备。新文化运动启发了民众的民主主义觉悟,对五四爱国运动起了宣传动员作用。 四、后期传播的社会主义思想,启发了中国先进的知识分子,使他们选择和接受了马克思主义,作为拯救国家、改造社会和推进革命的思想武器。这是新文化运动最重要的成果。 五、有利于文化的普及和繁荣。新文化运动提倡白话文,能够使语言和文字更紧密地统一起来,为广大民众所接受,从而有利于文化的普及与繁荣。 不过,新文化运动中的先进分子,大多有一些偏激情绪,对东西方文化的看法,存在着绝对肯定或绝对否定的偏向。这种看法一直影响到后来。 [教师强调]课本上提到“新文化运动中也有对东西文化绝对否定和绝对肯定的偏向,这一直影响到后来。”对这句话的理解应该从两个方面去入手。一是这种情况确实存在,对后来产生了不良影响,这种情况出现的原因主要是对中国传统文化中影响近代化的因素的否定和对资产阶级文化的向往。二是大凡进行一场思想解放运动,有时必须进行“矫枉过正”。即“矫枉必须过正,不过正不能矫枉”。否则,艰难达到预期的效果。总体上看,新文化运动开辟了中华文明的新纪元,把中华民族引上了一条民主的、科学的通向现代化的道路。 巩固小结:新文化运动是辛亥革命在文化思想领域中的延续,是资产阶级阶级文化反对封建文化的一次激烈斗争,也是一次空前的思想解放运动。十月革命后,新文化运动又增加了一面新旗帜,有了新发展,中国先进的知识分子,大力宣传十月革命,这就召唤了五四运动的到来,为社会主义思潮的传播打开了道路。“五四” 运动是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在“五四”运动中,知识分子认识到工人阶级强大力量。“五四”运动后,他们开始把马史思主义同工人运动相结合。 知识总结: 由辛亥革命所唤起的对中国社会的美好希望,同民国初年中国社会的黑暗现实之间形成一种巨大的落差,巨大的落差导致了巨大的浪潮。新文化运动是辛亥革命在思想文化领域的进一步发展。它对以西方先进思想为武器对中国传统文化进行了全面的理性批判,但它不仅仅是反传统主义的运动,更重要的是一场现代价值的重建运动:它以民主、科学相号召,力图重建民族精神的核心;它标榜新道德,力图建立新的伦理和价值判断模式;它提倡新文学,力图改造反映民族精神的外在表现方式。新文化是对千百年来形成的旧文化的扬弃和超越,它体现了以个性解放为核心的近代人文主义精神。作为民主科学精神的继承和发展,新文化运动后来宣传的社会主义思想,终于在中国化之后,引领中国人民走上独立、自由和富强之路。 (11)概括新文化运动的精神实质。(民主、科学、爱国、求是等。) 新文化运动 兴起标志 《新青年》杂志创刊 1915年 旗帜 “民主”(德先生)“科学”(赛先生) 主要阵地 《新青年》杂志 代表人物 陈独秀、李大钊、胡适、鲁迅等 内容 前期 提倡民主,反对独裁专制; 提倡科学,反对迷信盲从; 提倡新道德,反对旧道德; 提倡新文化,反对旧文学。 后期 宣传马克思主义,以李大钊为代表《庶民的胜利》《布尔什维主义的胜利》《每周评论》 意义 批判封建专制思想;追求民主和科学;有利于文化普及和繁荣;推动了科学事业的发展;为五四运动的发生起了宣传和动员作用 活动与探究 阅读分析:有人说:“胡适所主张的文学革命且限于文体形式方面的改良”。请阅读下面胡适的两段文字,在小组里,谈谈你对上述意见的看法。 答案:从两段文字材料可以看出,胡适所主张的文学革命首先强调文体形式的革命:“先要做到文学体裁的大解放,方才可以用来做新思想、新精神的运输品”。同时也注意到文学内容的革命:“新文学必须要有新思想做里子”,第二段文字材料即为明证。只是胡适对于解决种种社会问题的态度是改良的,而不是革命的。   1.创办《新青年》杂志的是 A.陈独秀 B.李大钊 C.鲁迅 D.胡适 答案:A 2.新文化运动高举的两面大旗是 ①民主 ②平等 ③博爱 ④自由 ⑤科学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⑤ 答案:D 3.把反封建内容和新文学形式结合起来的代表人物是 A.陈独秀 B.李大钊 C.鲁迅 D.胡适
本文档为【八年级上册第9课新文化运动 教学设计】,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该文档来自用户分享,如有侵权行为请发邮件ishare@vip.sina.com联系网站客服,我们会及时删除。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下载需要: 免费 已有0 人下载
最新资料
资料动态
专题动态
is_678321
暂无简介~
格式:doc
大小:99KB
软件:Word
页数:18
分类:工学
上传时间:2011-12-29
浏览量: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