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发现民间智慧_周城扎染的繁荣与危机

发现民间智慧_周城扎染的繁荣与危机

举报
开通vip

发现民间智慧_周城扎染的繁荣与危机 17专题 周城位于自治州府下关 北面38公里外的滇藏公路旁, 它背倚苍山云弄峰,面临洱海 弓鱼洞,海拔2190米,年平均 气温15°C,气候可算宜人。周 城是东南亚最大的一个白族 自然村落,人口始终保持在8 千至1万余人。周城村民几乎 都是白族,多民族文化交融的 压力不大,所以在饮食、居住、 穿戴、祭祀、婚姻、宗族等方 面保留着较有白族特色的习 俗传统,“蝴蝶泉”的浪漫传 说就诞生于该村。如今的它作 为“白族第一村”、“白族民俗 活化石”,成为大理市、州重点 对外开放的民俗旅游村。 周城人均耕地面积不到 0....

发现民间智慧_周城扎染的繁荣与危机
17专题 周城位于自治州府下关 北面38公里外的滇藏公路旁, 它背倚苍山云弄峰,面临洱海 弓鱼洞,海拔2190米,年平均 气温15°C,气候可算宜人。周 城是东南亚最大的一个白族 自然村落,人口始终保持在8 千至1万余人。周城村民几乎 都是白族,多民族文化交融的 压力不大,所以在饮食、居住、 穿戴、祭祀、婚姻、宗族等方 面保留着较有白族特色的习 俗传统,“蝴蝶泉”的浪漫传 说就诞生于该村。如今的它作 为“白族第一村”、“白族民俗 活化石”,成为大理市、州重点 对外开放的民俗旅游村。 周城人均耕地面积不到 0.3亩,且“沙皮石底土层薄”, 所以尽管在外人看来这是个风 光绮丽的地方,村民却要艰难 地面对地狭齿繁的生存压力。 通常情况下,手工业发达的地 区总有相似的自然与社会基 础条件。由于农业和渔业收 入有限,周城村民对于手工业 和商业的依赖比较重,“农、 渔、工、商”四足鼎立的局面 很早就已形成。周城村自己生 产的土布、扎染、铁器、银器、 木器、制鞋、绣品、竹编等手工 艺品俱是“滇藏古道”上重要 的输出货品,村里也由此出息 了不少能工巧匠和商贸巨子。 这种局面只有在1949年以后 被“抑商重农”的行政力量强 行打破,周城才由农工商相辅 相成的“乡村”变为单纯的“农 村”。上世纪80年代初,在改革 开放形势中,周城村民开始自 发地恢复手工业生产和商业 贸易。当地男女都有手艺,男 的擅长建筑的多,女的长于扎 染、刺绣和缝纫。农工商结合 的传统得到恢复以后,扎染、 建筑和旅游逐渐成为周城村 三大支柱产业。周城村主任对 我们说:“周城现在人均收入 4100多元,农业占其中5%,扎 染占其中30%,旅游交通住宿 餐饮占30%。建筑业还有一大 块收入没法详细统计,可能占 剩余的35%。” 又据《2006年周城村年 终总结报告》统计:“2006年 全村有18户扎染企业,内销扎 染量过50万米,电脑绣花机台 120台,全村经济收入(预计) 32880万元,比上年29890万 元增长10%,人均纯收入(预 计)4447元,比上年4195元增 长6%。全村旅游餐馆38家, 接待旅客达140万人次。” 周城村总支部书记段晓 云对我们说:“建国后,村里有 扎染作坊,文革期间被当成四 旧破除了。几位老人冒着生命 危险保留了一些染液,秘密种 植了植物染料。80年代初期日 本人到周城拍了一部专题片, 周城扎染的繁荣与危机 在日本介绍周城扎染,结果反 响很大,周城人开始做日本的 订单。一路走来,也是摸索着 干,尤其是国家政策变化快,很 多人起初还是有些害怕。直到 ‘小平南巡’讲话之后,大家才 大着胆地干。经济好了的以后, 人的观念也在变化,人的求富 心理加强了。人人都想富裕,结 果个体户就越来越多了。” 发现民间智慧: 文·图/邱春林 周城村委会 18 段晓云讲述的几位老人 在“文革”期间冒死保护植物 染液的事在周城广为传颂, 并写进当地的宣传材料中。也 许正是这种“留得青山在,不 怕没材烧”的民间思维才使得 这一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秘制 配方”得以在周城传承下来。 1983年,周城依靠民间的技术 力量和集体资本办起了一家 扎染厂—大理周城民族扎 染厂。台布、床单、提包、头巾、 门帘、成衣等周城扎染制品在 上世纪80年代后期逐渐打开 日本、美国、澳大利亚、东南 亚和台湾市场,并稳步前进。 该厂的产值从建厂初期的3 万元,上升到1997年的800万 元,累计创汇875万元。1988 年、1999年这家集体所有制企 业达到它的鼎盛期,全职工人 60多人,承担扎花外包业务的 农户约4000户,人数超过5000 人,这里头不只包括本村村 民,还有上关、桃源、仁里、永 兴、文阁等临近村民。 进入21世纪以后,周城民 族扎染厂遇到发展的瓶颈, 2006年宣告停产。该厂会计 说:“2003年后厂子就不行了, 只有40多人,离厂的人回家开 作坊去了。个体户冲击太大, 加上出口价格压得过低,利润 小了,没法生存。2006年6月停 的产。厂区有4-5亩,现仍属村 集体所有。厂长张士绅回家养 老去了。停产时厂子负债50多 万元,系银行贷款。” 如今,周城民族扎染厂的 厂房还在,工人已解散,厂区 大院的角落里放置着染布用 的巨大木桶和生锈了的机器, 靠墙砌着的大水池和蒸锅都 闲置着。我们去时,村干部正 在主楼上与台湾客商洽谈处 理库存品的生意。 如何解释会计所说的“个 体户冲击太大”的问题?仅 从国家的税收制度可以说明 一二。个体税率是4%或6%,集 体厂则要交纳17%的增值税, 区别在这里,而且周城扎染个 体户基本都是交纳定额税。 目前,个体私有制企业一 统周城扎染行业的天下,一色 的家庭作坊,共17户,全手工 劳动,每户少则三五人,多则 十余人,生产区局限在白族传 统民居里,销售点一般就设在 主楼里。经过周城民族扎染厂 二十年的技艺发掘、产品开发 和市场推广,如今的扎染个体 户们所需要的技术支撑和市 场认同都不成问题,因而个体 户的生意都很红火,产品既有 外销市场,也有国内甚至本地 市场,各个厂都很赶工期。许 多生产商都不需要经过外贸 部门的中介,而直接以包裹的 形式把产品发往国外,这样做 的量还不小,是一个看不见的 巨大数字,国家收不到税收, 个体户因此可以降低成本。 经过走访,我们注意到一 个普遍的问题,是各家生产的 扎染产品类型、图案、色泽千 篇一律,劳动附加值不高,成 品低廉到比土布的价格高不了 多少。但个体业主们对于目前 的状况还比较满意,浦成扎染 厂业主对我们说:“我这个厂 办了六七年了,去年销售额40 万元,目前的困难是场地小, 市场不成问题,一年有10万利 润就可以了。”更多的个体业 主们则抱着有利润就继续生 产,无利润就随时转行的心态 在从事这份事业。 扎染工艺体现在扎花、染 液调配、染整、漂洗和晾晒工 序中,其中手工扎花全由女性 承担,这一工序凝聚着的技术 很关键,对个体技能的要求最 高。只有扎花女工的利益得到 合理保障,才有可能给扎染手 工艺注入生命力。为此,我们 特别关注了扎花女工们的生存 状况问题。 原大理民族扎染厂会计 向我们提供了这样一份成本 核算,他说:“染2×1.5米的床 单需要用2.23×1.6米的白布, 按去年白布的价格是7.5∕米, 一块床单的白布成本是16.73 元。扎花费(包括染整费、管理 费)复杂花型的成本是17-20 元,简单花型的是11-12元。按 照去年的销售价格,复杂型的 这个大小的床单买35-36元, 简单型的买32元左右。一个 技术熟练女工扎一件花型复 杂的2×1.5米的床单需要用时 5-6天,快手每天只有3元左右 周城扎染扇 19专题 工钱,慢手甚至只有1元多。” 浦成扎染厂业主提供的 核算清单稍有出入,他说:“染 2×1.5米床单的白布价格没 变,扎费是10元左右,一般花 色和一般技术的女工要扎2 天,每天工钱大约是5元。现在 的问题是每天5元工钱有人就 不愿扎了。” 在多家作坊里,我们询问 了几位正在廊下扎花的女工, 她们说,扎花不只是技术活, 还是力气活,扎久了,手指关 节都会变形。她们很羡慕外出 到城里去的打工妹,因为挣钱 多。而她们自己因为上了年纪, 有家庭拖累,只得在家做做手 艺,价钱低也没办法。我们考 察后发现,即使就在本地扎染 作坊里做杂活的打工妹的月 钱也有五、六百元,要远远高 于那些扎花女工的收入。 显然,生产商之间的价格 战、恶性竞争的不良结果实际 都转嫁到了女工头上。假如一 个技术很熟练的扎花女工每 天做活10小时,她最多只能得 到8-9元工钱,月收入不会超 过300元。用扎花女工的话说, “现在不是老板挣不到钱,而 是我们做死了也挣不到钱!” 周城扎染个体业主的解 释是:近几年扎染产品的价格 不升反降是导致扎花技术人 员流失的真正原因,比如由于 日元贬值,人民币升值,扎染 价格虽然降了,但到日本兑换 成日元后还是涨了许多,市场 空间因此萎缩。现在日本订单 少了,大家更竞相压低扎染的 市场价格,才导致降低了扎花 女工的工钱。 劳动力成本低廉一直是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争取海外 市场的一张王牌,周城扎染的 发展就是一靠技艺专利;二靠 低廉劳动力。如今,对于后者 的倚重似乎更甚,因为从国际 形势看,日本人早就学会了扎 染的所有工艺,只是他们的手 工成本太高,所以不愿生产此 类产品。 面对过低的扎花手工工 钱,这些年周城村很多手艺好 的女子或是选择出去打工,或 是投入第三产业,扎花技术力 量可谓有减无增。一些个体户 只得把扎花工序分包到远僻 的村落去。可以预见,随着第 三产业的繁荣,周城越是富 庶,扎花力量的流失可能就越 严重。至少从目前情况看,很 少能见到年轻女子在从事这 一古老的手艺,说明周城扎花 技艺的可持续性传承和发展 问题已经出现危机。 对于经济学家华教授提 出成立行业协会,统一销售 价格,约定最低工资 标准 excel标准偏差excel标准偏差函数exl标准差函数国标检验抽样标准表免费下载红头文件格式标准下载 等主 张,周城有一部分有远见的个 体生产商表示赞同。他们说, 扎费低,上好的产品就出不 来。雇不到好的技术人员,就 出不来好产品。技术不好就一 定会有次品出来,没办法只好 植物染料,俗名板蓝根 用很低的价钱发售出去。保障 扎花女工的利益,才能稳定扎 染的水平,不会越做越烂,价 格不会一让再让。 周城扎染产品按功能分 有几十种,桌布、台布、床单、 成衣、提包、门帘是最大的几 类,产品上百种,底色以蓝、土 黄、草绿、紫红、洋红等为主, 大约有60%的图案是旧式的, 新图案多很随意,变化自由, 更新得也快,用业主的话说是 “日新月异”。但在实际走访 中我们注意到,无论是作坊中 正在生产的半成品,还是喜洲 镇上和大理古城商业街上销 售的扎染成品,都缺乏个性特 色,几乎所有产品都在同一层 次上,样式、图案、色泽雷同现 象很严重。加上缺乏起码的包 装 设计 领导形象设计圆作业设计ao工艺污水处理厂设计附属工程施工组织设计清扫机器人结构设计 ,也无品牌战略,致使 市场上的周城扎染整体形象 较差,用商人的话说就象“地 摊货”。 周城扎染目前没有从事图 案和成品设计的专业人员,个 体厂家染什么图案全是老板说 了算,凭着他的商业嗅觉,加 上扎花女工的仿造能力决定 产品的形象问题。浦成扎染厂 业主对我们说:“我们厂的产 品都是我自己设计的。同行之 间一般都互不来往,也不做沟 通,大家都忌讳。一家有新图 案另一家就可能复制,所以大 家都不串门。”事实上,一旦某 种新花色在市场上走俏,信息 封锁再严密也遏止不住各家 的仿制,所以一种花色的存活 周期短则几周,长不过半年。 现在周城生产的扎染制 品家家相似,谁也不愿投入很 大成本去做艺术创新。只要追 求短期利益的心态依然占上 风,久而久之,周城扎染的社 会环境就不利于产品更新和 20 白族女性在庭院中扎花 艺术创新。 与此同时,在周城既无专 门从事扎染技艺整理的艺人, 也无相关科研机构。张士绅, 原周城民族扎染厂厂长,也 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保护遗 产—大理白族扎染的传承 人,自集体厂停产以后就赋闲 在家,不再从事扎染工作。在 他儿子所开办的扎染厂里,染 着与其他个体作坊相差无几 的桌布、台布、床单等,只是图 案看起来要严整规范一些。在 他手里藏着两大相册的照片, 全是扎染图案资料,粗略估算 有上千种花色,既有本地传统 的,也有日本、东南亚各国的 订货留下来的图案。从这些丰 富而珍贵的图片史料我们可 以想见周城民族扎染厂曾经 有过的突出的设计能力。 大理扎染之所以能在改 革开放后迅速赢得国内外市 场,之所以能进入国家首批非 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关键 因素之一是它采用无害环境的 纯植物染液,也就是板蓝根提 取液。但是,我们经过走访发 现,周城17家个体扎染作坊如 今已完全用简便易行的化学 染取代了植物染。 周城村段书记直言道: “周城扎染存在的突出问题 主要有:现在几乎完全淘汰 了植物染料,采用化学染料。 化学染料的好处是成本低、 上色好、颜色多、不易褪色, 不好就是污染环境。传统植 物染料种植起来并不难,但 土地、人工、加工费等加起来 成本下不来。加上易褪色,颜 色单调,不能应付大规模生 产。所以,看起来用化学染料 在所必然。日本人到大理买 扎染,明知道是化学染料染 的也下订单,从前的销路太 好了。” 周城村文化馆的张干事 补充说:“用板蓝根染布存在 两个问题:一是会掉色,尤其 刚穿时遇到出汗就容易掉色。 原先集体厂也曾用木瓜、梅 子、盐巴做固色剂,但仍然掉, 还曾经发生过游客因此而投 诉的事。二是成本高,植物染 比化学染要高出10倍的成本, 起码!板蓝根种植要搭凉棚, 每年只能割两次,割回来后浸 泡,泡不好整桶就废了。着色 不好,成本就高了。懂得配制 染液的老艺人周城才有几个, 不超过5人。用植物染布一般 需要几次反复染,如果染液调 得好,一两次也够了。” 我们又询问了几位周城个 体业主有关植物染与化学染 的成本比问题,得到的 答案 八年级地理上册填图题岩土工程勘察试题省略号的作用及举例应急救援安全知识车间5s试题及答案 不 尽相同,有回答是5倍的,也有 21专题 村里随处可见的家庭作坊村里随处可见的家庭作坊 回答是3倍、2倍的。 对于周城普遍用化学染 料的做法,我们不禁生出这还 是不是传统工艺的疑问。大理 传统扎染的核心要素是什么? 我想理应包括三个核心要素: 一是手工扎花,二是使用纯植 物染料,三是手工印染。这三 点决定了大理扎染的手工艺本 质和尊重自然的文化品质,否 则,它是什么? 在张士绅儿子所开办的 扎染作坊里,我们见到一大桶 用板蓝根炮制的染液,他明确 给我们说:“还有几桶,都存了 十年以上了,这是放着给客人 看的,做宣传营销用。”我们问 他是否会给客人主动说明自己 的产品是用化学染料染的?他 笑笑说,得看具体情况了。 在大理古城的商业街上, 我随机对五六个扎染零售商 和正在挑选扎染的游客做了采 访,几乎无人对手里的东西是 否是植物染提出疑问,也无人 提出必须要植物染产品的要 求。这才是保护该项非物质文 化遗产真正的社会性难题。 周城村地势西高东低,在 村落与洱海之间是一片倾斜 的农田,种着玉米等农作物, 宽不过800米。就是这片缓冲 区,正日益吸纳着从村里流出 的有毒化学液体。每一户扎染 作坊外的水沟里都流淌着或 红紫、或蓝黑的刺鼻污水,顺 着倾斜的地表,快速向村外的 这片农田流去,遇到下雨天, 就直接汇入洱海。 随意进入一户扎染作坊, 我们见到庭院中的花盆里种 着板蓝根,它夹杂在其它盛开 的花木中,演变为观赏植物。 院子里盛装着化学染料的大 桶也正散发着刺鼻气味。我们 特别询问了每天的污水排放 22 苍山洱海 量,一般三五个人的小作坊每 天排放大约1吨多的污水,大 点的作坊则不止这个数。现在 尚未评估农作物和土壤吸收 污水后造成的后果,但危害肯 定存在。 对于化学染料污染环境 问题村政府无良策。去年村里 找了专家来看了看,他建议用 硅藻土做净化材料,看起来很 有效,但要解决全村的污水处 理问题,要建厂,要买设备,设 备要120万,治污成本是每立 方米污水至少花费1元钱。所 以,真要建污水处理厂的话, 各家的生产成本肯定要升高 不少,可能治污成本要高出扎 染厂所获得的平均利润,个体 户不一定会群策群力。 现在,各作坊主的心态是 明知道有污染,就是不敢去面 对。就在我们要离开周城的时 候,村支书说:“有一个情况需 要向你们补充一下,8月21日我 们村民发现有扎染污水流向 洱海,向州政府做了举报。政 府的做法是责成下级管理部 门整改。如果政府真的严格执 行条令的话,说不定17家作坊 明天就要全面停产了。这个很 难说。” 周城村17家个体扎染作 坊水平和规模都差不太多,还 没有一家大到能出头来做协 调工作,而地方政府与个体企 业之间存在某种紧张关系。 在村委会,村主任对我们 说,原来村里的两个厂,即周城 民族扎染厂和金花奶粉厂曾 经效益很好,现在都关了。再 有就是一个蝴蝶泉宾馆也因 负债而转让了。自从这两厂一 宾馆没了之后,村委管理费无 处提取,现在村干部发工资都 困难,贷款40万用来发工资。 一边是个体户生意兴隆, 财源广进;一边是村委会财源 枯竭。这可能是导致个体户与 村干部出现对立情绪的根本 原因。在周城考察的日子里, 我们隐约察觉到干群关系有些 不和谐因素。比如对于治理污 染,村干部和个体经营者之间 缺乏互信就始终解决不了这个 问题。面对市场经济,过去的 管理观念和手段遇到了一些挑 战,需要重新调整关系。 我们来到更高一级的管 理机关—大理市经济局乡 镇企业管理科,科长直言说对 周城扎染的现状没有了解,只 找出一本1991年编的《大理市 乡镇企业志》给我们看,里头 有关扎染的数据停留在当年, 之后便无新材料了。自从上世 纪90年代初经济体制转轨之 后,政府对乡企的监管力度大 大削弱了。 我们又来到大理州经济 局,李副主任说:“州里曾经重 视过传统扎染工艺的掉色问 题,拨过专款,组织科研人员 来攻关,但没有最终找到解决 办法。”经济局的管理人员给 我们提供了一个重要信息,就 是巍山县的扎染产业可能发 育得更好,有人在牛仔裤上搞 扎染工艺,试验成功了。我们 立码决定前往巍山县做实地 考察。
本文档为【发现民间智慧_周城扎染的繁荣与危机】,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该文档来自用户分享,如有侵权行为请发邮件ishare@vip.sina.com联系网站客服,我们会及时删除。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下载需要: 免费 已有0 人下载
最新资料
资料动态
专题动态
is_090659
暂无简介~
格式:pdf
大小:5MB
软件:PDF阅读器
页数:6
分类:
上传时间:2011-12-29
浏览量: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