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开放式全面创新_理论框架与案例分析

开放式全面创新_理论框架与案例分析

举报
开通vip

开放式全面创新_理论框架与案例分析 59 ■ 管理学 开放式全面创新:理论框架与案例分析 何郁冰 1,陈 劲 2 (1 福州大学 公共管理学院,福建 福州 350002;2 浙江大学 公共管理学院,浙江 杭州 310027) 摘 要:基于开放式创新和全面创新管理理论的最新成果,文章提出了企业开放式全面创新管理的内涵和 理论框架,并以中集集团为例进行了实证性的案例分析,指出开展基于开放创新的全面创新管理,是我国企业增 强国际竞争能力、获取持续竞争优势的长期的根本性战略和途径。 关键词:开放式创新;全面创新;中集集团 中图...

开放式全面创新_理论框架与案例分析
59 ■ 管理学 开放式全面创新:理论框架与案例分析 何郁冰 1,陈 劲 2 (1 福州大学 公共管理学院,福建 福州 350002;2 浙江大学 公共管理学院,浙江 杭州 310027) 摘 要:基于开放式创新和全面创新管理理论的最新成果,文章提出了企业开放式全面创新管理的内涵和 理论框架,并以中集集团为例进行了实证性的案例分析,指出开展基于开放创新的全面创新管理,是我国企业增 强国际竞争能力、获取持续竞争优势的长期的根本性战略和途径。 关键词:开放式创新;全面创新;中集集团 中图分类号:F27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1008-472X(2009)03-0059-06 收稿日期:2009-01-20 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70802054) 作者简介:何郁冰(1974-),男,湖南江永人,博士,讲师,研究方向:技术创新管理。 陈 劲(1968-),男,浙江余姚人,教授,博导,研究方向:技术创新管理。 一、引 言 随着市场竞争的不断全球化,以及顾客需求的个性化定制等因素,企业面临的竞争环境呈现出高度 的不确定性、复杂性和动态性,技术创新已成为全球竞争的焦点和新时代的灵魂,企业只有进行持续创 新,才能获得国际竞争优势。基于协同整合的开放式全面创新,认为企业必须实现内部要素创新的全面 性和内外创新要素的开放性,强调企业不断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能量和信息流的输入和输出。开放式 全面创新是最具竞争优势和发展后劲的一类企业创新模式,正成为企业创新的新范式,十分符合当今的 全球化趋势。 从世界卓越创新型企业的成功经验来看,这些企业无一不是坚持了开放式全面创新的发展战略,从 而培育和积累了雄厚的企业能力。著名的3M公司长期奉行内部创新和外部获源结合的创新路线,一直 高居世界最具创新精神企业排行榜的前列。通用电气公司的成长史就是一部全面创新管理史[1]。索尼公 司、杜邦公司等的创新历程也体现了鲜明的开放式全面创新特征。近年来,我国的宝钢、海尔、中集等 企业快速发展,企业竞争力不断得到提升,最主要的就是坚持了开放式全面创新战略。 二、开放式全面创新的内涵与理论框架 (一)开放式全面创新的理论基础 在 20 世纪中叶勃兴的系统科学中,很多概念如非平衡耗散结构、协同性、非线性等,扩展了企业 创新研究的科学方法论基础。根据系统论,首先,任何企业自身都是一个系统,企业的发展需要系统内 部各要素(人才、资金、知识等)的协同和有效配置,并需要及时根据企业战略调整要素间的结构;其 次,任何系统都是开放系统,企业内部的各种创新资源要在与外部对应要素的交流和互动,因为技术创 新是一个异常复杂的过程,受到许多因素的影响,因此企业无法独立地进行创新,需要与其它组织(供 应商、用户、竞争者及大学、研究机构、投资银行、政府机构等)相互作用[2-3],创新是一个包括了多 元化行为主体的交互性过程。研究表明,技术变革并不是以一个完美的线性方式出现,而表现为系统内 部各要素之间的互相作用和复杂反馈,创新是不同主体和机构间复杂的互相作用的结果,创新具有开放 性、动态性、非线性和整体性,注重创新要素的有机结合和创新系统的整体性功能。 开放式创新是指企业在技术创新过程中,同时利用内部和外部相互补充的创新资源实现创新,与多 2009 年 5 月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May.2009 第 19 卷第 3 期 Journal of Xidian University(Social Science Edition) Vol.19No.3 60 种合作伙伴多角度的动态合作的一类创新模式[4-5],它强调企业的创新思想主要来自于企业内部的研发 部门和其他部门,但也可以来自于企业外部,企业能够而且应该同时利用内部的和外部的创新思想。这 时企业的边界是模糊的,创新思想和技术信息主要来源于企业内部的研发部门或其它部门,但也可能来 源于企业外部。企业在加强内部研发的基础上,对外部知识进行密切的监视和跟踪,充分吸收和利用外 部知识,以弥补某些知识的空缺。此时,创新不再以传统的方式进行,而是发展成为一种全局性的活动, 开放创新体系将吸纳更多的创新要素,形成以创新利益相关者为基准的多主体创新模式。近年来,随着 日益明显的经济全球化趋势,开放式创新越来越得到各国企业的重视。根据 MIT 管理学院对 500 家大 企业的调查表明,这些企业建立了 3000 多个战略联盟,每家企业都有 5 到 6 个战略联盟,开放创新的 范围逐渐扩大。从最新的研究成果来看,开放式创新对于企业弥补内部研发能力的不足(如中小企业)、 创新成果的快速商业化(如大企业)等都提供了可行的路径。 研究表明,许多技术创新项目不成功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技术创新缺乏与组织、文化、战略等 非技术因素方面的协同匹配[6-7],导致企业的技术创新游离于其他的要素创新之外使技术创新绩效难以 提高。许多非技术因素,如战略创新、组织创新、流程创新、市场创新等,正变得越来也重要。在快速 变化的复杂性环境下,越来越多的企业发现,仅有良好的生产效率、足够高的质量、甚至灵活性已不足 以满足顾客需求和保持市场竞争优势,全面创新日益正成为企业生存与发展的不竭源泉和动力[8]。全面 创新的内涵是“三全一协同”,即“全要素创新”(以技术创新为中心的企业各创新要素的全方位创新,包 括组织结构创新、文化创新、 制度 关于办公室下班关闭电源制度矿山事故隐患举报和奖励制度制度下载人事管理制度doc盘点制度下载 创新、战略创新和市场创新等)、“全员创新”(狭义的全员是指企业 各部门和全体员工人人参与创新,广义的全员涉及企业的整个利益相关者,包括员工、供应商、顾客、 合作伙伴、股东)、“全时空创新”(全时、全地域创新等全时空维度的立体化持续创新)、“一协同”(各 创新要素间在时空范围和全员参与背景下的全面协同创新)[7]。 基于以上三方面的理论基础,本文将开放式全面创新的理论框架概括如图 1 所示。 (二)开放式全面创新的内涵 开放式全面创新需要企业同时开展开放式创新和全面创新管理:开放式创新要求企业高度重视内外 创新要素的系统集成(内部各创新职能部门间、企业与外部利益相关者的创新合作),全面创新则需要 企业实现内部各类要素创新的全面协同(技术创新与非技术创新的全时、全地和全价值链的动态整合)。 其内涵是:以提高企业核心能力、增强企业持续竞争优势为目标,通过开放创新实现内部创新源和外部 创新源的紧密结合,通过全面创新实现包括观念创新、战略创新、技术创新、组织创新(主要包括组织 结构创新、流程创新和组织文化创新)、管理创新、制度创新和市场创新等有机整合与匹配。开放式全 面创新旨在改变传统的企业创新管理中只重视输入/输出,忽视技术研发之外的其他创新形式的弊端,致 力于创造企业内外创新和内部各要素创新的“混沌的边缘”,把利用外部创新源、集成技术与非技术要素 的创新作为企业创新管理的新方向。 它的核心工作是:(1)以开放的姿态积极吸纳组织外部的各种技术要素和非技术要素的创新源,并 61 在内部进行整合管理。公司要善于改变创新只能来源于内部的观点,广泛学习组织外部的各种创意(包 括技术创意、管理创意、营销策划创意等),通过在组织的每一个层面(公司、核心流程、支撑流程、 团队和个人)实施建造能力的方法,培育和增强企业的持续竞争优势;(2) 在组织的每一个层面进行 技术要素的创新(研发、技术改造)和非技术要素的创新(组织的观念、战略、结构、流程和文化等方 面的创新),并实施全员创新、全时空创新和全过程创新;(3)有机地协调战略、流程、人员、技术和 绩效的相互关系,为利益相关者创造价值,开展最大限度的多向型、网络化创新。 它的主要特征是:(1)开放性。与传统的“企业内部研究和创新”的封闭模式不同,开放式创新重视 采用现成的成果并加以发展,企业需要向外部的思想和知识融合开放,行业之间的界限不再分明,一切 创新资源(包括人才、投资、研发等)在企业之间、企业和相关组织之间都可以实现快速流动和共享。 因此,企业需要更多地借用外部的创新成果,甚至还要通过授权和许可证向外部开放自己的研发成果, 以充分利用这些成果的潜在价值。当前,在知识产权保护体系维系下开放创新越来越得到世界各国的重 视;(2)战略性。以企业经营战略为依据和出发点,以培养和提高企业能力为中心,既要满足提高当前 经营绩效的需要,又要通过培养和积累核心知识和能力以保持企业持续竞争优势。以价值创造为核心,关 注于为利益相关者特别是顾客创造价值[1];(3)有机性。基于开放的全面创新,是一项复杂的系统 工程 路基工程安全技术交底工程项目施工成本控制工程量增项单年度零星工程技术标正投影法基本原理 , 既需要组织内部各部门的协调配合,也需要组织间的紧密合作,在开放中谋求全面创新,在全面整合中 提高开放创新能力;(4)广泛性。开放式全面创新活动既渗透到组织内部的每一个层面,包括公司层、 核心流程、子流程、团队、小组和个人;也渗透到组织价值链的每一个主体,包括用户、供应商、竞争 企业、大学、科研机构、政府、中介组织等。 目前,我国许多企业在创新的开放性和全面性方面仍然很弱:第一,我国企业的创新资源投入和研 发活动水平普遍较低,研发对技术创新的支撑作用微弱,对外部技术的消化吸收能力较差,缺乏对引进 技术的集成创新,造成“研发投入少—自主创新能力薄弱、竞争力低下—研发投入更少—自主创新能力 和竞争力再下降”的恶性循环;第二,我国企业大多片面理解自主创新,把“自己创新”当作自主创新, 遵循封闭式的技术创新模式,造成了企业内部创新资源和外部创新资源的分离,企业对外部资源的利用 十分有限,也未能与供应商、用户、大学和研究机构、政府、竞争对手、国外创新源等建立起以合作和 竞争并存的“创新联盟”,导致技术创新水平的落后;第三,我国企业大多把自主创新当作技术开发和创 造,没有与战略、组织、管理、市场、制度、文化等非技术因素进行创新协同,从而导致企业的技术水 平虽然上去了,但技术创新绩效并不高。要解决上述的“自主创新两难”困境,企业必须加大创新投入, 拓展与外部创新源的动态合作,坚持开放式创新和全面创新。 (三)开放式全面创新的理论框架 研究表明,开放式创新相比封闭式创新而言具有更大的优势,在提高企业的创新速度和创新接受度 上都极具潜力。而且企业创新作为一项系统工程,除了技术维度的创新外,还需要融入非技术因素,如 战略创新、组织创新、文化创新、市场创新等,技术创新项目的成功必须基于与组织、文化、战略等非 技术因素方面的协同匹配[9]。微软、HP、3M、三星,以及海尔、宝钢等创新型先企业的成功实践也表 明,只有企业整体各部门、各创新要素的持续努力及要素间的有效协同,才能有效提高企业技术创新绩 效,仅仅关注技术的创新会导致企业创新呈现明显的短期效应。 1.创新领域 全面创新强调企业内部各类创新形式的全面协同,关注技术创新与非技术创新的全时、全地和全价 值链动态整合。其宗旨在于改变传统创新管理理论只重技术研发和创新,忽视其他创新形式的弊端。此 外,出于认识限制和资源投入的考虑,很多企业往往只突出技术、文化、市场等一维创新,并没有看到 如果其他方面不创新,其所强调的某一维创新也难以提高技术创新的绩效。根据协同原理,企业应该从 制定创新战略开始,综合协调创新组织和团队的创建、创新观念和文化的倡导、创新过程的开展、创新 产出的价值体现等方面,全面考虑与企业技术创新相关的各类形式的创新,以提高核心能力为目标,通 过发展有效的管理机制、方法和手段,从创新主体、时空、地域和流程等方面实现“人人创新、时时创 新、处处创新”的格局,实现各要素单独所无法实现的全面协同效应,促进创新绩效的提升。 全方位创新——全面创新是涉及以技术创新为中心的企业各创新要素的全方位创新,包括组织、文 化、制度、流程等。企业创新的内在要素维度分为技术创新、战略创新、市场创新、管理创新、组织创 新、观念与文化创新、制度创新等,各要素的创新都是提高企业技术创新绩效的一个不可或缺的方面, 62 忽视任何一个维度的创新活动,都将导致企业技术创新活动的不连续和绩效的降低。 立体化创新——全面创新是全员创新、全时创新和全地域创新等全时空维度的立体化持续创新。由 于企业技术创新表现为非线性过程,全面创新必须实现全员创新(人人都是创新者)、全时创新(每天 24 小时、每周 7 天,时时创新)、全地域创新(全球化、全部门、全价值链的创新)的全方位的持续创 新格局[10]。 协同创新——全面创新是各创新要素间的协同创新,技术要素与非技术要素的协同是全面创新的关 键[7]。只有诸如技术、战略、制度、文化、市场等创新的交互作用和协同进化,企业才能开展有效和增 值的技术创新活动。全面创新观根本性地突破了传统创新观将技术创新孤立地看作研发部门事务的局 限,全面创新观充分考虑到研发、制造与市场营销互动的重要地位,考虑了流程、时空等的各个方面, 有效地避免单一强调技术开发所带来的发展困进,大大降低创新失败的风险性,也能并能更好地将技术 进步与创造企业价值、实现企业战略意图、获取竞争优势紧密联系起来,大大扩展了创新要素与时空范 围[11]。 2.创新方式 在当今知识快速流动的背景下,仅仅依靠组织内部因素还不足以有效开展全面创新管理,企业应该 同时关注外部的各种技术和非技术的创意,并根据内部实际进行适当吸收和消化。任何企业也无法单凭 自身获得所需的所有新思想和新知识,企业与外部创新源的联系越强,就越可能开展有效的全面创新和 自主创新。 价值链协同创新——用户和供应商为企业开展技术创新和市场创新提供了无穷的创意;竞争企业为 企业进行战略创新和制度创新提供了难得的借鉴;互补企业和合作企业是企业开展管理创新和文化创新 的极佳试验场所。新的企业全面创新管理需要借鉴来自价值链中各类组织的成功经验,并获得相关组织 (如政府、中介服务机构等)的政策和咨询支持。 产学研合作创新——产学研合作是指企业与大学或科研机构利用各自的要素占有优势,分工协作共 同完成一项技术创新的行为,它被认为是企业提高创新能力的有效方式[12]。产学研合作创新的关键是知 识在组织间的流动和共享,企业在进行战略、文化和组织结构方面的创新时,可以吸取和整合大学和科 研机构的相关研究成果。 三、典型案例:中集集团的开放式全面创新 1980 年的中国国际海运集装箱(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集集团)还只是一个面临破产的 中外合资企业,1995 年的中集集团成为了世界干货集装箱生产和销售的冠军,2006 年的中集集团的销 售收入超过 300 亿元,集装箱市场占有率保持在 50%以上,继续稳坐世界集装箱行业的头把交椅,是全 球唯一能提供干货集装箱、冷藏集装箱、罐式集装箱、特种集装箱等全系列产品的规模最大、品种最齐 全的集装箱制造商和供应商,并已成功进入道路运输车辆领域。中集 27 年来的高速发展,并不仅仅是 由于逐步积累掌握了行业领先的核心关键技术,也不仅仅是资本运营、市场营销策略和方式某一方面的 创新,而是因为集团上下开展了以全要素创新、全员创新、全时空创新和全面协同为主要特征的基于开 放创新的全面创新管理(见表 1),提升了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从而确保了中集近年来的持续竞争优势。 首先,中集实施了全方位的创新管理。如战略创新——从“产销量世界第一”到“全方位的世界第一” 的战略转型,依托“全球行业领袖”导向的开放式全面创新,打造世界级“全能冠军”。观念与文化创新 ——“创新无限”与“以客户为中心”。技术创新——高起点模仿、高速度吸收、高水平超越。管理创新—— 基于成本的精细化管理。围绕提升核心能力和国际竞争力。中集坚持以成本为核心,建立了一套严格、 科学的内部 管理制度 档案管理制度下载食品安全管理制度下载三类维修管理制度下载财务管理制度免费下载安全设施管理制度下载 。组织创新——独具特色的分布式研发与生产体系。市场创新——低成本扩张和相 关多元化。制度创新——使人人都成为创新者。自 2005 年起集团设立了卓越中心,广泛开展“3+1”全 员创新工程,实施了“322”人才培养制度[7]。 其次,中集的创新是一个系统工程,涉及到技术创新和非技术创新,特别是实施了有效的全员创新。 全员创新是中集创新管理的一大亮点。近年来,中集集团通过各种有效手段,努力弘扬“创新无限”的价 值观,营造全员创新的浓厚氛围,并从制度上确保了全员创新的开展。例如,在长期开展合理化建议活 动的良好基础上,从 2005 年开始,中集积极推动“3+1”技术创新工程,要求集团中级以上管理人员和全 63 体技术人员结合集团业务发展目标,每年提出 3 项有效创新提案,完成 1 项有价值的创新成果。各企业 随时收集,并组织评审和下达实施指定,总部的技术管理部则定期收集和组织评审。“3+1”创新工程自 在集团全面开展以来,取得了明显的效果。近年来,中集涌现出了众多全员创新的典型。例如,“出箱 口龙门吊下线运输设备”项目,就是上海宝伟公司近年来具有代表性的,基于全员创新的自主性工艺创 新项目。由赵声录总工程师和几个基层员工自发组成的项目组,基于对产品生产流程和工艺的深入研究, 仅 1个月便完成了设计自主设计和开发出了方便实用,并具有显著经济效益的通用性出箱下线运输装置。 公司每年可节省几百万元,而投入只需要 20 多万元左右。通过一年来的运行,证明系统运行可靠,运 行成本低。目前包括集团内部多家企业已经推广实施该系统,经济效益十分显著。 第三,中集的全时空创新其实就是开放式创新。20 多年来,中集积极进行全球化的创新,建立了包 括信息搜集、客户服务、合资生产、技术服务、融资、采购等在内的国际化经营体系。目前,中集集团 已经初步实现了六个全球化:(1)全球化制造:以中国优势为依托,遍布全球的生产制造基地;(2)全 球化采购:技术、钢材、设备等的跨国采购;(3)全球化研发:以深圳总部为核心、分布在全国和美国、 欧洲各地的全球化研发体系;(4)全球化营销:面对的主要客户都是世界 500 强跨国公司;(5)全球化 创新源:整合国内外高校、科研机构等的创新源泉;(6)全球化资本运作:通过出色的并购、资本运作 等进行低成本全球化扩张,并迅速获得技术能力、品牌、知识产权、市场渠道和其它资源[13]。 表 1:中集集团的开放式创新和全面创新管理 阶段 蓄势待发阶段 强势扩张阶段 全球化运营阶段 时间 1980-1995 1996-2005 2006- 关注焦点 把集装箱做大做强,解决生存问题 依托的并购和集成创新快速实现 产品多元化和技术跨越 在全球范围提升全面系统竞争 力 与外部创新源 的联系 主要任务是提高产量,强调 产品质量,重视与客户的合 作创新 初步提出全球化营运战略,加强与 上下游企业和竞争对手的全方位 协同创新,构建企业间战略联盟 重视产学研合作创新,整合国内 外高水平大学和研究机构(如浙 江大学)的创新源泉 创新开放度 较低 较高 高 战略创新 „干货箱“单打冠军” „强势“组合冠军” „成为所进入行业的主要供应商 „基于核心业务的多元化战略 „世界级“全能冠军” „全方位行业领先 „构筑全球化的营运布局 制度创新 „合理化建议 „基于成本的精细化管理 „双通道职业发展规划 „年度集团创新大会 „卓越中心和技术看板 „ “311”人才培养 计划 项目进度计划表范例计划下载计划下载计划下载课程教学计划下载 „ “3+1”技术创新工程 观念与文化创 新 „效率、成本型文化(1990) „管理现代化、经营国际化 (1991) „先做强,再做大(1990) „团结、进取、高效、创新 (1991) „争做世界第一(1991) „以客户为中心(1994) „质量型文化(1996) „尽心尽力、尽善尽美(1997) „国强民富、共同发展(1997) „零缺陷(1997) „技术兴企(1997) „自强不息、挑战极限(2002) „创新无限(2005) „创新型文化(2006) „创新推动价值增长(2006) „做一个负责任的行业领导者 (2007) 管理创新 „成本管理 „目标管理(1992) „基于成本的目标考核(1994) „全面成本管理 „绩效看板 „全面信息管理平台 „全面创新管理 „设计、制造、维护等“一站式” 服务 组织创新 直线职能制 „集中管理、分布式研发 „国家级技术研发中心(2001) „开放式网络化创新体系 市场创新 „以生产规模和低成本占领市场 „出色的资本运作 „低成本扩张性并购 „卖产品同时卖品牌 „拓展依托中国优势的国际市 场 „开拓“蓝海” 技术创新 „高起点引进、模仿国外先 进技术 „生产工艺的渐进创新 „消化吸收基础上二次创新和超越 „整合外部资源的开放式创新 „从产品的竞争到自主知识产权与 核心技术的竞争 „开放式自主创新 „迈向全面创新管理 „更加重视 标准 excel标准偏差excel标准偏差函数exl标准差函数国标检验抽样标准表免费下载红头文件格式标准下载 和知识产权,掌 握核心技术 开放式全面创新 不太显著 较显著 显著 资料来源:根据郑刚等(2008)修改而成 64 四、结 语 开放式全面创新是 21 世纪创新管理的新范式,它是一项长期的复杂的系统工程,需要遵循一些原 则和策略。第一,企业作为开放系统必须与外部创新源(技术和非技术的)进行及时充分的创意和知识 共享,开放创新是提高企业创新速度和能力的利器;第二,企业创新是一个整体性活动,需要对各类要 素创新(技术和非技术的)进行高度整合和协同,必须使战略创新、技术创新、管理创新、制度创新、 文化创新、市场创新等同时行动并协调,不能存在创新的“短板”。第三,组织内学习和组织间学习是提 高企业开放式全面创新能力的关键途径,高层管理团队是企业开展开放式全面创新管理的关键力量,还 需要人力资本、组织文化等方面的多重支持。 开放式全面创新具有重要的管理价值,为我国企业获取持续竞争优势指出了新方向。开放式全面创 新的本质在于,企业需要突破“自己创新”和忽视非技术要素创新的弊端,从战略和组织上密切关注外部 创新源的重要价值,重视内部各类要素创新在全时空和全价值链上的协同,这对中国企业的创新管理提 出了更高的要求。在经济全球化进程中,我国企业必须大力改变传统的封闭式创新模式,加强对非技术 要素创新的组织管理,以切实提高创新绩效。尽管开放式全面创新管理的理论与实践无论在国内外都还 处于起步阶段,但对于创新能力普遍比较弱的中国企业来说,尽快掌握开放式全面创新管理的精髓并付 诸实施是尽快缩小与国际先进企业差距的重要途径。 [参 考 文 献] [1] 刘景江.发展有效的全面创新管理:理论框架与案例分析[J].自然辩证法通讯,2006(2):60-65. [2] 陈劲.技术创新的系统观与系统框架[J].管理科学学报,1999(3):66-73. [3] 许庆瑞.研究、发展与技术创新管理[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395-398. [4] CHESBROUGH H.Open Innovation, the New Imperative for Creating and Profiting from Technolog[M].Boston:Harvard business school press,2003:43-62. [5] 陈劲和陈钰芬.开放创新体系与企业技术创新资源配置[J].科研管理,2006(3):1-8. [6] 张钢,陈劲和,许庆瑞.技术、组合与文化的协同创新模式[J].科学学研究,1997(2):56-61. [7] 郑刚.全面协同创新:创新致胜之道[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6:15-20. [8] 许庆瑞,郑刚,喻子达,等.全面创新管理(TIM):企业创新管理的新趋势[J].科研管理,2003(5):1-7 [9] ROTHWELL R.Successful Industrial Innovation:Critical Factors for the 1990s[J].R&D Management,1992,22(3):221-240. [10]STEPHEN M SHAPIRO.Innovation:A blueprint for Surviving and Thriving in an Age of Change[M].London:McGraw- Hill, 2002:64-70. [11]许庆瑞,谢章澍和郑刚.全面创新管理的制度分析[J].科研管理,2004(3):6-12. [12]鲁若愚.企业大学合作创新的机理研究[D].北京:清华大学,2002:46-57. [13]郑刚,何郁冰,陈劲,等.“中国制造”如何通过开放式自主创新提升国际竞争力——中集集团自主创新模式的案例研[J].科 研管理,2008,29(4):95-102. Open & Total Innovation: Theoretical Framework and Case study HE YUBING 1, CHEN JIN 2 (1 College of Pubilc Administration, Fuzhou University; 2 College of Pubilc Administration, Zhejiang University) Abstract: Based on the latest research findings on open innovation and total innovation management, the paper puts forward the content and theoretical framework of open & total innovation, and conducts a case study of CIMC. The paper concludes that open & total innovation management is the key strategy and path for Chinese firms to improve their international competitive competencies and obtain sustainable competitive advantages. Key Words: Open Innovation; Total Innovation; CIMC
本文档为【开放式全面创新_理论框架与案例分析】,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该文档来自用户分享,如有侵权行为请发邮件ishare@vip.sina.com联系网站客服,我们会及时删除。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下载需要: 免费 已有0 人下载
最新资料
资料动态
专题动态
is_427952
暂无简介~
格式:pdf
大小:1007KB
软件:PDF阅读器
页数:6
分类:企业经营
上传时间:2011-12-29
浏览量: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