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均匀设计法优选巴布剂基质配方

均匀设计法优选巴布剂基质配方

举报
开通vip

均匀设计法优选巴布剂基质配方 药科研人员的共同努力下, 不断探索、发展。 1. 4. 3 中药证治代谢动力学假说: 1988 年我国的黄熙研究 组采用H PLC 同时测定健康小鼠和 S180 小鼠服用补骨脂素 混合结晶后血清补骨素的代谢动力学参数。结果发现, 补骨脂 素混合结晶在健康和 180 小鼠体内均属单室模型, 但后者存 在双峰吸收。与健康小鼠相比, S180 小鼠的Cm ax、t1ag> 健康小 鼠, t1ö2> > 健康小鼠。1991 年他们提出中药证治代谢动力学 假说。该假说分为复方证治代谢动力学和辨证证治代谢动力 学。1997 ...

均匀设计法优选巴布剂基质配方
药科研人员的共同努力下, 不断探索、发展。 1. 4. 3 中药证治代谢动力学假说: 1988 年我国的黄熙研究 组采用H PLC 同时测定健康小鼠和 S180 小鼠服用补骨脂素 混合结晶后血清补骨素的代谢动力学参数。结果发现, 补骨脂 素混合结晶在健康和 180 小鼠体内均属单室模型, 但后者存 在双峰吸收。与健康小鼠相比, S180 小鼠的Cm ax、t1ag> 健康小 鼠, t1ö2> > 健康小鼠。1991 年他们提出中药证治代谢动力学 假说。该假说分为复方证治代谢动力学和辨证证治代谢动力 学。1997 年他们又将复方证治代谢动力学改称为复方效应成 分动力学, 认为中药复方配伍 (君、臣、佐、使)能彼此影响中药 化学成分的代谢动力学参数, 并与疗效、毒副作用密切相关, 能验证中药“相须, 相使”等七情理论。辨证证治代谢动力学认 为, 药物在中医不同“证”患者体内代谢动力学参数有明显的 差异, 这种差异与疗效、毒副作用显著相关, 经辨证施治后这 种差异可以减轻或消失。 2 展望 中药代谢动力学研究经过十多年的历程, 其研究 方法 快递客服问题件处理详细方法山木方法pdf计算方法pdf华与华方法下载八字理论方法下载 及 有关理论已初具规模, 研究对象日益增多。但由于中药及其复 方组成的复杂性, 目前中药代谢动力学尚处于探索阶段, 多数 研究停留在体内原型效应成分的检测与动力学分析, 如何客 观而准确地评价复方的代谢动力学特征是较为突出的研究难 点。今后的研究应融合药物分析、血清药物化学、血清药理学 等学科, 对中药复方的代谢过程及作用机制进行探索, 以寻求 更好的复方药代研究途径。鉴于中药代谢动力学研究的特点 和近年来工作进展。笔者认为今后的研究应趋向于: ①将中药 的代谢动力学研究与中医理论研究相结合, 包括中药在不同 证候时的代谢动力学是否具有不同特征的研究和中药配伍与 代谢动力学变化的研究 (证治代谢动力学) ; ②加强代谢物动 力学研究。许多中药药效成分是在体内产生的、或是代谢而 来、或是在肠道菌群激活下产生, 进行中药复方代谢物的种 类、代谢途径及代谢场所的研究, 以阐明代谢物与方剂药效的 关系及代谢物的动力学规律; ③运用最新的分离、分析手段研 究方剂中多种化学成分体内的动态变化; ④以药效为指标的 代谢动力学研究; ⑤在体与离体实验相结合及有效成分代谢 动力学与药效学的同步分析研究。 参考文献 〔1〕陆兔林, 毛春芹, 卞慧敏, 等. 莪术中姜黄素在大鼠体内的代谢动力 学研究〔J〕. 中草药, 2005, 36 (8) : 1158~ 11581 〔2〕蔡永明, 孙超渊, 李铭, 等. 酶联免疫法研究天花粉蛋白突变体在猕 猴体内的代谢动力学〔J〕. 中草药, 2006, 37 (3) : 402~ 4051 〔3〕石万贞, 姚金成, 梁玉格, 等. 银黄颗粒剂中黄芩苷在大鼠体内的药 代动力学研究〔J〕. 中医药导报, 2005, 11 (11) : 10~ 12 〔4〕邹节明, 孟杰, 颜正化, 等. 中药复方有效成分淫羊藿苷的代谢动力 学研究〔J〕. 中草药, 2 002, 33 (1) : 55. 〔5〕庞志功, 汪宝琪, 李海峰. 紫草素复方的代谢动力学研究〔J〕. 西安 医科大学学报. 2 001, 2 2 (4) : 319. 〔6〕肇丽梅, 何晓静, 邱枫, 等. 药理效应法测定黄芩苷及清热合剂的代 谢动力学参数〔J〕. 广东药学院学报. 2006, 22 (1) : 58. 〔7〕宋珏, 路通, 谢林, 等. 以血清药理学方法研究黄连解毒汤对小鼠的 药效动力学〔J〕. 中草药, 2 005, 36 (5) : 709~ 7131 〔8〕刘晓东, 谢林, 后媛媛, 等. 用MDA 生成抑制研究当归、川芎和佛 手散药效动力学〔J〕. 中成药. 2003, 25 (8) : 639~ 6421 ·药剂· 均匀设计法优选巴布剂基质配方 傅云峰, 杨中林3 (中国药科大学中药学院 南京 210038) 摘要: 目的 优选巴布剂最佳基质配方比例, 制备性能优良的巴布剂。方法 采用均匀设计, 以黏着力、剥离强度为指标, 以配方原料为因素对 巴布剂基质组成比例进行了优选。结果  通过对数据的分析, 优选出最佳的配方比为聚丙烯酸钠∶酒石酸∶EDTA ∶交联聚维酮∶聚维酮∶ 甘羟铝∶甘油= 6. 0∶0. 1∶0. 1∶2∶1∶0. 1∶30。结论 所得配方较优。 关键词: 巴布剂; 基质; 均匀设计; 黏着力; 剥离强度 中图分类号: TQ 46014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623765 (2007) 0320014203 S tudy on ca tap lasm a base by hom ogeneous des ign FU Yun2feng , YANG Zhong2lin (S choo l of Trad tiona l chinese pha rm ay , China Pha rm aceutica l lini ve rs rty , Nanjing 210038, China ) 作者简介: 傅云峰, 男, 24 岁, 中国药科大学在读硕士。专业方向: 中药制剂。 联系电话 : 025- 8532508。Em ail: fuyunfeng2000@ 163. com。 ·41· 海峡药学 2007 年 第 19 卷 第 3 期 ABS TRACT: OBJECTIVE To op tim ize the fo rm ula ratio of base to p repare better Catap lasm a。M ETHOD S  U sing fo rm ula adjuvan t as facto r to op tim ize the ratio of Catap lasm a base by homogeneons design. RESUL TS  T he best ratio of Catap lasm a base is sodium polyacrylate∶ tartaric A cid∶ED TA ∶po lyvinylpo lypyrro lidone∶ po lyvidone∶dihydroxyalum inum am inoacetate∶glycero l= 6. 0∶0. 1∶0. 1∶2∶1∶0. 1∶30. CONCL USION  T he ratio is better. KEY W O RDS : Catap lasm a; Base; Homogeneous design; A dhesive force; Peeling strength    巴布剂系指药材提取物、药材或和化学药物与适宜的亲 水性基质混匀后, 涂布于背衬材料上制成的贴膏剂〔1〕。与传统 贴膏相比, 巴布剂有贴敷舒适、载药量大、可反复粘贴、对皮肤 无刺激性等特点, 因而近年来逐渐成为研发热点。巴布剂基质 处方主要分为两类: 一类以动植物胶为主, 为非交联型, 另一 类为交联型; 以高分子聚合物卡波姆或聚丙烯酸钠为主, 在高 价金属离子的作用下交联固化成型。非交联型基质不稳定, 容 易受湿热的影响, 而交联型基质形成了网状结构, 从而提高了 基质的内聚强度, 无膏体残留污染衣物的缺点。本文采用均匀 设计法, 以黏着力、剥离强度为指标, 对交联型巴布剂基质组 成比例进行了优选。 1 实验部分 111 仪器与试药   聚丙烯酸钠 700、聚维酮 K90D、交联聚 维酮XL - 10、甘羟铝 (均为美国 ISP 公司上海办事处赠送) , 酒石酸 (分析纯, 国药化学集团化学试剂公司) , 乙二胺四乙酸 二钠 (ED TA , 分析纯, 北京化工厂) , 弹簧秤 (自制) , 涂布器 (自制)。 112 巴布剂基质的制备  取处方量的聚丙烯酸钠、甘羟铝、 交联聚维酮、聚维酮分散于甘油中作为 A 相; 将处方量 ED TA、酒石酸于 60 mL 水中作为B 相; 分次将B 相加入A 相中, 搅匀后, 涂布于无纺布上, 加盖聚乙烯膜, 密封, 室温下 放置 3~ 4d 以后备用。 表 1 因素水平设计表 聚丙烯 酸钠 (g) (X1) 酒石酸 (g) (X2) EDTA (g) (X3) 交联聚 维酮 (g) (X4) 聚维酮 (g) (X5) 甘羟铝 (g) (X6) 甘油 (g) (X7) 1 4. 0 0. 1 0. 1 1. 0 1. 0 0. 1 30 2 4. 5 0. 2 0. 2 1. 5 1. 5 0. 2 35 3 5. 0 2. 0 2. 0 0. 3 40 4 6. 0 0. 4 50 113 黏着力测定   照《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2005 年版) 附录 X II 贴膏剂黏附力测定法第一法, 取一块巴布剂除去防 粘层, 置于与水平面成 15°的倾斜板中央, 膏面向上, 斜面上部 10cm 和下部 15cm 用涤纶薄膜覆盖, 中间留出 5cm 膏面, 然 后将不同规格的钢球自斜面顶端自由滚下, 记录 混凝土 养护记录下载土方回填监理旁站记录免费下载集备记录下载集备记录下载集备记录下载 可以黏住钢 球的质量。 114 剥离强度测定   取一块巴布剂, 除去防粘层, 贴于洁 净的不锈钢板上, 用 2kg 的滚筒来回滚压 2 次, 放置 20m in, 将一端揭开 1cm 用弹簧秤夹住, 以不锈钢板成 180°方向, 以 一定速度剥离, 每隔 2cm 记录一次读数, 求其平均值〔2〕。 115 均匀实验设计和实验结果  采用拟水平均匀实验设 计, 以黏着力和剥离强度为指标, 以聚丙烯酸钠、聚维酮、交联 聚维酮、甘羟铝、甘油、酒石酸、ED TA 为因素, 选用表U 3 16 (1612)安排实验 (见表 1) , 结果 (见表 2)。 表 2 巴布剂基质均匀设计工作安排表及结果 编 号 因素 黏着力 (g) 剥离强度 (N ) X1 X2 X3 X4 X5 X6 X7 实测值 理论值 实测值 理论值 1 4. 0 0. 1 0. 2 2. 0 2. 0 0. 1 30 50. 0 47. 6 4. 8 4. 9 2 4. 0 0. 1 0. 2 1. 5 2. 0 0. 2 30 7. 0 17. 3 1. 3 2. 2 3 4. 0 0. 2 0. 2 1. 5 2. 0 0. 3 30 3. 5 - 1. 4 1. 5 1. 2 4 4. 0 0. 2 0. 2 1. 0 2. 0 0. 4 30 11. 2 1. 2 1. 0 0. 7 5 4. 5 0. 1 0. 2 2. 0 2. 0 0. 1 35 55. 0 58. 8 5. 0 5. 2 6 4. 5 0. 1 0. 2 1. 5 2. 0 0. 2 35 36. 0 25. 7 3. 8 2. 4 7 4. 5 0. 2 0. 2 1. 5 1. 5 0. 3 35 7. 0 7. 0 0. 7 1. 4 8 4. 5 0. 2 0. 2 1. 0 1. 5 0. 4 35 7. 0 6. 9 0. 8 0. 9 9 5. 0 0. 1 0. 1 2. 0 1. 5 0. 1 40 81. 0 70. 0 5. 8 5. 5 10 5. 0 0. 1 0. 1 2. 0 1. 5 0. 2 40 28. 3 40. 2 3. 3 3. 4 11 5. 0 0. 2 0. 1 1. 5 1. 5 0. 3 40 7. 0 15. 4 1. 5 1. 7 12 5. 0 0. 2 0. 1 1. 0 1. 0 0. 4 40 7. 0 12. 5 1. 3 1. 0 13 6. 0 0. 1 0. 1 2. 0 1. 0 0. 1 50 81. 0 92. 4 5. 8 6. 1 14 6. 0 0. 1 0. 1 2. 0 1. 0 0. 2 50 81. 0 62. 7 4. 5 4. 0 15 6. 0 0. 2 0. 1 1. 5 1. 0 0. 3 50 28. 3 32. 2 1. 8 2. 1 16 6. 0 0. 2 0. 1 1. 0 1. 0 0. 4 50 21. 8 23. 7 1. 1 1. 3 2 结果分析 211 统计分析 将实验测得结果输入计算机, 利用 SPSS 软件 分别对黏着力和剥离强度回归分析, 结果黏着力回归方程为: Y= - 12. 388+ 11. 215X 1 X 4 - 219. 549X4X 6 + 141. 494X 6, 复 相关系数 r= 0. 951, F 检验 P < 0. 01, 方程有极其显著意义。 剥离强度回归方程: Y = 5. 748 - 37. 601X 6 + 55. 167X 26 + 01296X 1X 4, 复相关系数 r= 0. 961, F 检验 P < 0. 01, 方程有极 其显著的意义。把处方中各成分量代入回归方程, 求得各处方 的剥离强度和黏着力的理论值, 将理论值与实测值进行 t 检 验, 结果无显著性差异, 说明方程拟合度高。实验结果的方差 分析 (见表 3)。 表 3 回归方程方差分析表 指标变异来源 平方和 自由度 均方 F 值 P 值 黏着 回归 11368. 696 3 3789. 565 37. 751 0. 00000217 力 残差 1204. 614 12 100. 384 总变异 12573. 309 15 剥离 回归 50. 22 3 16. 740 48. 525 0. 00000055 强度 残差 4. 140 12 0. 345 总变异 54. 36 15 ·51· Strait Pharm aceutical Journal V o l 19 N o. 3 2007    优良的巴布剂要求有较强的黏着力便于粘贴于皮肤上, 同时较小的剥离强度从而易于剥离且无痛感〔3〕。因此方程中 黏着力应取较大值、剥离强度应取较小值。通过网格法, 将每 个因素的试验范围均匀打网格, 比较网格上的黏着力与剥离 强度值〔4〕, 最后得出聚丙烯酸钠、交联聚维酮、甘羟铝分别为 6、2、0. 1 时黏着力值较大且剥离强度值小, 其他因素未能进 入方程作为固定因素, 从节约原料的角度均取低水平值, 同时 兼顾基质的易涂布性、膜残留性等因素, 确定最佳配比为: 聚 丙烯酸钠: 酒石酸: ED TA ∶交联聚维酮∶聚维酮∶甘羟铝∶ 甘油= 6. 0∶0. 1∶0. 1∶2∶1∶0. 1∶30。 212 影响因素分析  对回归方程作 标准 excel标准偏差excel标准偏差函数exl标准差函数国标检验抽样标准表免费下载红头文件格式标准下载 化, 分别得出黏着 力和剥离强度的标准化回归方程: Y = 0. 963X1X 4 - 01758X 4X6+ 0. 564X6; Y= - 2. 281X 6 + 1. 7X 26 + 0. 386X1X 4。 方程表明聚丙烯酸钠和交联聚维酮对黏着力起正交互作用, 而交联聚维酮与甘羟铝起负交互作用, 且前者的影响强度比 后者大, 甘羟铝与黏着力成负相关; 聚丙烯酸钠与交联聚维酮 对剥离强度起正交互作用, 甘羟铝与剥离强度成负相关, 且影 响作用大。 213 验证及补充实验 按照最佳配比制备巴布剂基质, 并照 前述方法测定黏着力及剥离强度, 结果分别为 84. 2、2. 7, 显 示我们优选出的巴布剂基质配方为最佳配方。本实验优选的 三因素都落在边缘水平, 有必要进行补充实验, 实验设计及实 验结果 (见表 4)。 表 4 补充实验及结果 编号 因素 X1 X4 X6 黏着力 (g) 剥离强度 (N ) 1 6. 0 2. 0 0. 05 87. 1 8. 0 2 6. 0 2. 5 0. 1 84. 2 8. 3 3 6. 5 2. 0 0. 1 83. 1 7. 8 4 6. 0 2. 5 0. 05 81. 3 8. 6 5 6. 5 2. 0 0. 05 90. 5 8. 3 6 6. 5 2. 5 0. 1 84. 2 9. 2 7 6. 5 2. 5 0. 05 95. 1 10. 5   其他因素作为固定因素   上述结果表明各水平组合的黏着力小幅度增大的同时, 剥离强度大幅度增大。由于我们希望黏着力大的同时剥离强 度值亦小, 原优选配方的结果正符合了这个要求, 因此认为原 优选配方好。 3 讨论 311 基质配方研究是巴布剂研究的基础, 也是巴布剂研究核 心的内容, 各种物质的合理配比和配伍, 是制成优良巴布剂的 关键〔5〕。本文采用均匀设计法, 以黏着力和剥离强度为评价指 标, 进行基质配方配比的筛选。所得最佳配比的巴布剂基质膏 面光滑, 皮肤追随性好、揭下无痛感; 防黏膜与基质易分离, 无 膜残留。 312 该处方基质为交联型基质, 依靠聚丙烯酸钠与A l3+ 交 联固化成型, ED TA 与酒石酸为交联调节剂, 聚维酮为粘合 剂, 增加基质的粘性, 交联聚维酮为填充剂。交联剂甘羟铝的 用量与巴布剂的粘接性能有直接的关系, 用量不足, 基质交联 不完全, 凝胶层的内聚力差, 可发生基质与布基分离的现象; 交联剂超量, 基质交联过度, 膏面粘性降低甚至没有粘性。 313 很多文献报道在巴布剂的制备过程中采用了烘干工艺, 但在烘的过程中会导致水份的蒸发, 而丧失巴布剂含水量高 的特点, 且含水量对巴布剂的性能有影响, 本文基质涂布后直 接密封放置, 随着交联反应的进行而固化成型, 交联反应过程 并不需要水份蒸发, 从而便于控制含水量且简化了制备工艺。 参考文献 〔1〕国家药典委员会编. 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S〕. 2005 版 (一部). 北 京: 化学工业出版社, 2005: 附录 91 〔2〕吉小欣, 高申. 妥洛特罗亲水型贴剂处方的优化〔J〕. 第二军医大学 学报. 2005, 26 (5) : 570~ 571. 〔3〕贾伟, 高文远, 王涛, 等. 中药巴布剂的研究现状〔J〕, 中国中药杂 志, 2003, 28 (1) : 7~ 111 〔4〕方开泰. 均匀设计与均匀设计表〔M 〕. 北京: 科技出版社, 1994: 341 〔5〕刘淑芝. 中药巴布剂研究现状分析及展望. 中医外治杂志〔J〕. 2005, 14 (4) : 3~ 51 阿霉素磁性毫微球的制备及其含量测定 吕凤娇, 许小平3 (福州大学化学化工学院 福州 350002) 摘要:  本文以阿霉素为模型药物, Fe3O 4 为磁核材料, 单体乙烯吡咯烷酮为载体材料, 通过反相乳液聚合方法制备了阿霉素磁性毫微粒, 研究 了制备过程中投药量以及NV P 用量对药物包封率的影响, 并对其体外释放性进行研究。结果发现阿霉素磁性毫微粒载药量随着阿霉素投入量 的增加先是增加而后变化不大, 而包封率则逐渐下降; 阿霉素磁性毫微粒载药量随着载体材料用量的增加逐渐下降而包封率则不断增加。在体 外释放研究中, 毫微粒载药量越大, 突释部分越大, 累积释放速率也越大。 关键词: 阿霉素; 磁性; 微球; 高效液相色谱; 荧光检测 中图分类号: R927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100623765 (2007) 0320016204 作者简介: 吕凤娇, 女 (1982) , 硕士, 研究方向: 新型药物材料与剂型3 通讯联系人: 许小平, 男, 教授. Tel: 0591- 87892852E- m ail: xu@fzu. edu. cn 基金项目: 福建省科技 计划 项目进度计划表范例计划下载计划下载计划下载课程教学计划下载 重点资助项目 (2005I010)〗 ·61· 海峡药学 2007 年 第 19 卷 第 3 期 本人为中药执业药师,制药工程师,具有多年巴 布剂膏药生产 经验 班主任工作经验交流宣传工作经验交流材料优秀班主任经验交流小学课改经验典型材料房地产总经理管理经验 ,具有成熟的巴布剂配方和实际大 生产的工作经验。经过多年实践,在原有配方工艺基 础上进一步降低成本,提高生产效率。 出售巴布剂成熟配方,可现场指导巴布剂的大生 产,解决巴布剂研发以及大生产过程中的生产、工艺 等问题。 另有一台曾经立下汗马功劳的闲置巴布剂膏药生产 设备一台出售,用料完全按照 GMP要求设计生产的。 【联系电话】于先生 18345028310,qq:781317158。
本文档为【均匀设计法优选巴布剂基质配方】,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该文档来自用户分享,如有侵权行为请发邮件ishare@vip.sina.com联系网站客服,我们会及时删除。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下载需要: 免费 已有0 人下载
最新资料
资料动态
专题动态
is_594886
暂无简介~
格式:pdf
大小:377KB
软件:PDF阅读器
页数:5
分类:
上传时间:2011-12-28
浏览量: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