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产业梯度转移滞缓原因及西部对策研究

产业梯度转移滞缓原因及西部对策研究

举报
开通vip

产业梯度转移滞缓原因及西部对策研究 2005 年第 5 期 中央民族大学学报 (哲学社会科学版) No. 5 , 2005 第 32 卷 Journal of the Central University for Nationalities Vol. 32 (总第 162 期) (Philosophy and Social Sciences Edition) General No. 162 产业梯度转移滞缓原因及西部对策研究 谢丽霜 (中央民族大学 经济学院 , 北京 100081) 〔摘  要〕 产业梯度转移是实现地区经济雁阵发展的条件和...

产业梯度转移滞缓原因及西部对策研究
2005 年第 5 期 中央民族大学学报 (哲学社会科学版) No. 5 , 2005 第 32 卷 Journal of the Central University for Nationalities Vol. 32 (总第 162 期) (Philosophy and Social Sciences Edition) General No. 162 产业梯度转移滞缓原因及西部对策研究 谢丽霜 (中央民族大学 经济学院 , 北京 100081) 〔摘  要〕 产业梯度转移是实现地区经济雁阵发展的条件和途径 , 对西部地区的资本形成、就业促 进、结构调整、 制度 关于办公室下班关闭电源制度矿山事故隐患举报和奖励制度制度下载人事管理制度doc盘点制度下载 创新和经济增长具有更为重要的意义。然而 , 东部发达地区在历经 20 余年的发展与繁 荣之后 , 其边际产业却并没有像人们所预期的那样 , 大规模地转移到西部地区 , 其原因 , 一是因为东部企 业跨区投资的动力不足 , 二是因为西部地区吸引资本西进、承接产业转移的能力有限。西部地区应依据自 身区域特点 , 制订相关政策 , 积极吸引资本西进 , 促进产业转移。 〔关键词〕 产业转移 ; 资本西进 ; 西部对策 〔中图分类号〕F0611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28575 (2005) 0520011206 〔收稿日期〕2005203207 〔作者简介〕谢丽霜 (1963 - ) , 女 (仫佬族) , 广西宜州人 , 中央民族大学经济学院教授 , 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 与资源研究所博士后。   自 20 世纪 80 年代初中国选择东向倾斜的非 均衡增长战略以来 , 东部地区虽历经 20 余年的 极化增长 , 其边际产业 (主要是劳动密集型产 业) 却并没有像人们所预期的那样 , 大规模地转 移到劳动力、土地及其他自然资源丰富且具有政 策优势的西部地区。以至于西部大开发战略实施 以来 , 东西区域发展差距不但没有缩小反而有所 扩大 , 极大地影响了我国区域经济的协调发展。 本文试图从东部产业转出区“推力”和西部产业 转入区“拉力”两个方面 , 对我国产业梯度转移 滞缓现象进行解释 , 并提出相应的西部对策。 一、东部地区劳动密集型产业 缺乏向外转移的动力   产业梯度转移是在市场经济条件下 , 发达地 区的边际产业在内外部力量的驱动下 , 借助企业 的跨区投资活动 , 转移到欠发达地区 , 从而使产 业在国内不同区域间发生空间转移的过程和现 象。在具体实施过程中 , 产业梯度转移必须以企 业为载体 , 通过企业跨区投资来实现。因此 , 探 究产业梯度转移滞缓原因 , 必须首先从东部企业 投资区位选择入手。由于东部地区在产业结构升 级过程中 , 最有可能向外挤出的是劳动密集型产 业 , 而对于劳动密集型产业 , 特别是其中的中小 型企业而言 , 劳动力投入成本即工资是决定其投 资区位选择和产业转移的一个关键因素。另外 , 根据迈克尔·波特的竞争优势理论 , 现代竞争取 决于竞争力 , 而不仅仅取决于投入和投入成本。 如果一个地区的某种产业随着时间的推移 , 逐渐 丧失了比较优势 , 但只要还有竞争优势 , 那么 , 区域净转移就不会发生。[1 ] 也正因为如此 , 近年 来 , 国内外企业在选择投资区位时 , 对产业竞争 力这一区位影响因素赋予了越来越大的权重。从 劳动力投入成本和产业竞争力角度 分析 定性数据统计分析pdf销售业绩分析模板建筑结构震害分析销售进度分析表京东商城竞争战略分析 , 我们发 现 , 东部地区劳动密集型产业虽面临种种矛盾和 困境 , 但其竞争力并没有明显地衰竭 , 与中西部 欠发达地区相比 , 其竞争优势还相当明显。具体 如下。 1. 劳动力无限供给的基本国情和二元化的 户籍管理制度 , 阻滞了东部发达地区劳动密集型 产业实际工资水平对经济增长的适应性上涨 西部大开发战略提出之后 , 在理论上 , 一些 著述在论述西部开发时认为 , 东部地区经过多年 的发展 , 已不具备劳动力成本的比较优势 , 并据 11 © 1994-2006 China Academic Journal Electronic Publishing House. All rights reserved. http://www.cnki.net 此认为 , 推动劳动密集型产业梯度转移的时机已 经成熟 ; 在引资实践中 , 西部地方政府也经常把 廉价劳动力当作西部的比较优势来强调。其实 , 这种认识是有失偏颇的。一方面 , 廉价劳动力作 为比较优势更多地是体现在国际竞争中。在一国 内部 , 由于劳动力区域流动壁垒及其成本 (风 险) 要小于劳动力的国际流动 , 也小于以直接投 资形式实现的资本区域流动 , 因而更容易形成劳 动力迁就资本的单向流动 , 使东部发达地区的资 本不必通过跨区投资就可以实现与中西部欠发达 地区廉价劳动力的结合。这一点 , 在我国改革开 放 20 多年的区域经济发展实践中得到了不断的 证明。另一方面 , 从有关方面公布的城镇职工平 均工资水平的变化轨迹上看 , 东部用工成本确实 高于西部 , 且差距在不断扩大 : 2002 年东部地 区城镇职工平均工资水平比西部高出 5022 元 , 而在 1992 年只高出 536 元。但是 , 由于东部沿 海地区劳动力市场存在典型的制度分层现象 , 本 地劳动力和外地劳动力依据其户籍关系而分别占 据不同层次的劳动力市场。一般而言 , 劳动密集 型制造业主要使用的是外来劳动力 , 而有关“城 镇职工平均工资水平”的统计口径却往往只是针 对本地劳动力 , 因此 , 这种统计通常不能反映发 达地区劳动密集型产业工资成本的变动情况。[2 ] 现实的情况是 , 由于欠发达地区大量剩余劳 动力的存在 , 更由于劳动力迁就资本的单向流动 方式 , 使发达地区长久地获得了外来劳动力无限 供给的市场条件。同时 , 在现行的二元化户籍管 理制度下 , 流入发达地区的外来劳动力由于不具 有当地户口 , 只被当作暂住人口或流动人口来对 待 , 当地政府并不法定地负有向其提供社会保障 和保护其合法权益的责任 , 再加上外来劳动力流 动性强 , 个体差异大 , 没有自己的工会 , 难以形 成与资方讨价还价的合力 , 这使发达地区的厂商 能够更容易地在社保费用交纳、劳工报酬的确定 与支付及其他合法权益上对外来打工者实行广泛 的身份歧视。正是由于上述原因的共同作用 , 抑 制了东部发达地区劳动密集型产业实际工资对地 区经济增长的适应性上涨 , 进而支撑和维持了东 部地区劳动密集型产业的低成本竞争优势。在这 种情况下 , 劳动密集型企业不用将资本西迁 , 便 可源源不断地使用中西部地区的廉价劳动力 , 获 得较高的投资收益 , 自然也就丧失了资本西进和 产业转移的内在动力。 2. 东部发达地区产业集群化发展 , 提高了 劳动密集型产业的竞争力 , 同时也大大增加了企 业跨区投资的机会成本 劳动密集型产业多为中小型企业。作为单个 的企业组织 , 中小型企业有很多局限 , 如资本积 累不足、内部分工有限、缺乏规模经济性、技术 进步缓慢、信誉不高、融资困难、市场不稳定、 外部交易条件不利 , 等等。然而 , 在东部地区 , 单个的散在状态下的中小企业所具有的上述局限 性 , 近年来却通过产业集群发展得到了很好的 克服。产业集群是由一群具有产业关联性的企业 , 包括最终产品制造商、中间产品供应商、产业内 服务供应商 , 以及在专业知识和技能方面能对相 关产业产生支持作用的机构 , 在地理上或特定地 点的集中现象。自 20 世纪 90 年代中期以来 , 产 业集群在我国得到快速发展 , 且主要集中在广 东、浙江等东部省份。资料显示 , 浙江省目前拥 有年产值亿元以上的产业集群区 519 个 , 年产值 达 6000 亿元 , 平均每个县有 3 个产业集群 , 而 且多为技术含量较低的劳动密集型产业集群。产 业集群发展所产生的集群优势 , 大大提升了东部 企业、产业和地区的竞争力 , 由此 , 也进一步削 弱了资本西进和产业西移的势能。 首先 , 产业集群有着充分细化的产业价值链 体系 , 集群中的每一个企业都只占据产业价值链 中的一个细小环节 , 分工协作程度很高。这固然 有助于提高产业价值链体系中每个环节的生产效 率 , 创造出产品的价格优势 , 但也使单个企业的 生存、发展及竞争优势的获得无法离开群内的专 业化市场、协作配套商、客户群体以及独特的产 业文化和制度环境 , 从而迫使企业在集群内落地 生根 , 形成群内企业的根植效应。对于群内企业 而言 , 除非整个产业链迁移 , 单个企业是不会向 外转移的。 其次 , 在产业集群形成的区域 , 由于企业通 常都具有相似的历史渊源、共同的文化背景和价 值观念 , 彼此熟悉 , 相互信任 , 产业链分工体系 又使企业相互的交往和联系更加密切 , 并由此形 成有效的惩戒机制 , 通过各种方式对破坏信用关 系的人或行为进行惩罚 , 因而社会资本都比较发 达。社会资本是存在于特定地域 , 表现为信任、 协作、 规范 编程规范下载gsp规范下载钢格栅规范下载警徽规范下载建设厅规范下载 等行为特征 , 能够促进行为主体进行 21 © 1994-2006 China Academic Journal Electronic Publishing House. All rights reserved. http://www.cnki.net 互动的一种结构性资源。因此 , 比起非集群区 域 , 在产业集群化发展的区域 , 企业更容易通过 协调行动 , 克服交易障碍 , 降低交易成本 , 构建 起劳动密集型中小企业运营所迫切需要的商业圈 和资金链。另外 , 因为社会资本发达 , 集群内部 行为主体间也就更容易产生大量的非正式关系 , 促进信息的交流和隐含经验类知识的扩散 , 而这 将导致劳动密集型产业工艺技术和产品质量的进 一步提高 , 使劳动密集型企业能够保持收益递增 或实现就地升级。更值得一提的是 , 作为一种结 构性资源 , 社会资本是内生的 , 产业集群缺乏的 中西部地区 , 可能能够提供良好的投资硬环境和 优惠的投资政策 , 但集群区域所具有的社会资本 优势却很难轻易模仿 , 在这种情况下 , 单个企业 外迁的机会成本会很高。 最后 , 产业集群发展与地区竞争力呈现明显 的正向相关。产业集群会产生集群效应 , 它不仅 仅降低交易成本、提高效率 , 而且改进激励方 式 , 创造出信息、专业化制度、区位品牌等集群 财富。更重要的是 , 集群能够改善创新的条件 , 加速生产力的形成 , 也更有利于新企业的成长。 从这个意义上看 , 20 世纪 90 年代中期以来 , 东 部发达地区产业集群快速发展所形成的竞争优 势 , 大大增强了东部地区的竞争力 , 这种竞争力 又通过路径依赖得到进一步的累积和强化。这一 过程进一步加强了东部发达地区的极化效应 , 并 使期望中的资本西进和产业转移迟迟没能出现。 此外 , 从区域层次上看 , 东部地区内部不同 区域之间也存在着明显的梯度差异 , 像江苏的苏 南与苏北、广东的珠江三角洲与粤北山区、福建 的厦漳泉等东部沿海地市与闽西、闽北山区、浙 江的浙东、浙南地区与浙西山区 , 经济发展差距 很大。其中的欠发达区域由于拥有与产业转出区 域空间距离短、为同一行政区划、地方政府积极 推动等优势 , 近年来已成为承接东部发达地区 (主要是本省发达区域) 劳动密集型边际产业转 移的主要区域。同时 , 为利用中北部沿海地区良 好的商业环境、人文环境以及较好的科技条件和 产业基础 , 南部沿海地区部分有实力的劳动密集 型企业 (如行业龙头) 或劳动密集型知识产业 (如电子产业) , 正逐渐地向长江三角洲地区、环 渤海地区北上迁移。这两种趋势使我国现阶段的 产业转移势能几乎在东部地区内部就已被吸收完 毕 , 自然就很难递进到中西部内陆地区。 二、西部地区承接产业转移 的能力有限   区域发展的梯度差异 , 蕴涵着产业转移的 客观基础 , 但产业转移的发生却是转出区“推 力”与转入区“拉力”共同作用的结果。西部大 开发战略实施以来 , 虽然出台了不少的西部投资 优惠政策 , 但成效并不明显。据陈建军的调查推 算 , 浙江省企业今后五年内对省外投资 (包括对 海外投资) 的规模在 100 亿~500 亿元之间 , 年 均 20 亿~100 亿元之间 ,[3 ] 这个数目仅相当于该 省 2000 年 GDP 的 014 %~2 %。可想而知 , 进入 西部的“浙资”规模该有多小 , 而“浙商”还是 迄今为止西进“东资”的主要行动力量。这表 明 , 西部地区对外部资本的吸引力很低 , 区域内 部还存在许多制约资本西进和产业西移的障碍。 这些障碍主要是 : 11 远离产业转出区域 , 缺乏区位优势 一般来说 , 经济辐射的强度会随空间距离的 递远而逐渐减弱 , 产业转移通常更容易在地理位 置相邻或相近的区域之间发生。因此 , 深居内陆 腹地 , 远离珠三角、长三角等产业转出区域的西 部地区 , 在承接产业转移的区域竞争中很难与东 部欠发达地区及中部地区相抗衡 , 此其一。其 二 , 作为国内消费能力、市场潜力和经济辐射力 最强的区域 , 南部、中部、北部沿海地区仍然是 东部劳动密集型制造企业争抢的市场。另外 , 东 部劳动密集型企业不少是出口导向型 , 产品的海 外市场主要集中于欧美日等大西洋沿岸地区和太 平洋沿岸地区 , 并不适合转移到远离中心市场的 西部地区。其三 , 根据中国社会科学院工业经济 研究所对我国区域基础设施与制造业发展水平差 异的研究 , 基础设施水平每提高 1 个百分点 , 将 诱致制造业产值比重增加 01143 个百分点 , 人均 制造业产值增加 55116 元 , 而受地区投资能力和 区内高山、峡谷、戈壁、沙漠等不良地貌环境的 限制 , 西部大部分地区基础设施十分薄弱。 21 产业基础薄弱 , 协作配套能力低 向产业集群方向转移 , 追求集群优势 , 而不 单是劳动力要素的低成本 , 是近年来国内外企业 对外投资 (包括跨国投资和跨区投资) 和产业转 移的一大趋势。这是因为产业集群区域良好的产 31 © 1994-2006 China Academic Journal Electronic Publishing House. All rights reserved. http://www.cnki.net 业发展基础 , 可以从市场培养、熟练劳动力寻 找、人力资本积累以及协作配套条件等多方面 , 为迁入企业带来便利和节约。这种便利和节约甚 至可以超越和克服因不良的地理位置而造成的资 本流动和产业转移阻力。比如 , 有着“西部鞋 都”之称的重庆璧山县 , 就是凭借其悠久的制鞋 历史 , 由 2300 多家制鞋及其配套企业组成产业 集群 , 以及“中国十大皮鞋生产基地”的区域品 牌 , 产品销往全国 28 个省市自治区及俄罗斯、 乌克兰、欧盟和东南亚国家和地区的营销业绩 , 当地廉价的原料和劳动力资源 , 近年来已成为 “东鞋西移”的首选之地 , 吸引了包括鞋业巨头 ———温州奥康集团在内的若干家东部制鞋企业将 生产车间西迁。遗憾的是 , 在西部地区 , 这样的 区域并不多见。从总体上看 , 由于工业基础薄 弱 , 产业集群发展有限 , 产业链环缺损、断裂严 重 , 西部地区的工业配套能力要远远低于东中部 地区。据商务部和中国社会科学院联合课 快递公司问题件快递公司问题件货款处理关于圆的周长面积重点题型关于解方程组的题及答案关于南海问题 组的 问卷调查 , 西部地区的本地配套率小于 25 %的占 4518 % , 致使许多西进企业在当地找不到合适的 配套企业 , 获得符合要求的产品、原料和服务。 31 环境风险高 , 可持续发展问题约束严重 在现行体制环境下 , 民营资本由于比国有资 本具有更强的自主性、利润指向性和流动性 , 同 时也面临着更多的不平等竞争 , 因而更有可能成 为资本西进和产业转移的行动力量。根据陆立 军、郑燕伟等人的调查 , 在东部企业西进的所有 制形式中 , 以私营企业和股份制或合作制企业为 主的各类民营企业占到 8911 %。[4 ] 民营企业普遍 具有规模偏小、资金有限、技术缺乏、产业层次 低、环保意识淡漠等特点 , 其经营活动特别容易 对西部生态环境产生负面影响。当这种负面影响 累积到一定程度 , 以致于与西部大开发的环境目 标发生冲突时 , 必然会恶化资本西进和产业转移 的舆论环境、社会环境和政策环境。 41 人力资本积累不足 , 劳动效率低下 劳动力成本低、生产效率高、产品及时适应 市场 , 这是东部劳动密集型产业和企业的优势所 在。西部地区虽然劳动力资源充足 , 价格低廉 , 但基础教育、职业教育相当落后 , 难以满足西进 企业对具有基本文化基础 , 从而可以被迅速训练 成为熟练工人的廉价劳动力的需求。同时 , 受环 境封闭、经济落后、改革滞后、观念陈旧的制 约 , 西部职工的吃苦耐劳精神 , 以及对工作的纪 律性、积极性、 规则 编码规则下载淘宝规则下载天猫规则下载麻将竞赛规则pdf麻将竞赛规则pdf 性、效率性都难以与东部地 区相比。此外 , 由于就业机会、物质待遇、发展 空间的差异 , 西部地区的专业技术人才、管理人 才、受过基础教育或有一定技能的普通劳动者 , 多年来通过毕业分配、工作调动、民工潮等途径 大量流失到东部发达地区 , 又使西部地区沉淀下 来的人力资源处于结构劣化状态。对企业而言 , 上述方面意味着到西部投资不仅要付出更多的劳 动力搜寻成本、培训成本和监督成本 , 而且还可 能面临更高的劳动效率风险和人才流失风险。 51 市场化程度低 , 交易成本高 市场制度是生产要素流动和空间重置效率的 制度保障 , 而西部地区的市场化程度以及由此决 定的市场制度供给是中国各区域中最低的。从微 观层面看 , 西部国有经济比重大大高于其他地区 , 且国有企业的各种制度性缺陷如机制僵化、经营 低效、包袱沉重等 , 也比其他地区更为普遍、更 为严重 , 很难成为资本西进和产业转移的合作载 体。因为外部资本无论是以兼并收购、特许经营、 承包租赁的方式 , 还是以贴牌生产、合同制造、 业务转包的方式与西部企业开展合作 , 都必须以 西部企业 (其主体是国有企业) 具有一定的素质 和效率为前提。从地区宏观层面看 , 由于改革滞 后、体制惯性和特殊区情 , 西部地区经济运行和 管理带有更多的旧体制痕迹 , 如行政干预过多、 机构设置重叠、部门职能分工不明确、相互推诿 扯皮等。这将迫使外来企业不得不承受因为缺乏 经济自由 , 以及政府部门办事环节多、节奏慢、 效率低而带来的种种不便和损失。此外 , 部分政 府工作人员对引资工作的消极懈怠、对外来投资 者有意无意设置的障碍 , 以及公众对外来投资者 缺乏宽容心态、排外情绪严重等非市场化的社会 心理和文化状态 , 也让东部资本望而却步。 三、西部地区吸引资本西进 , 促进产业转移的对策   产业梯度转移是通过企业跨区直接投资实 现的。与间接投资不同 , 直接投资是一种一揽 子、全要素、组织化的投资活动。因此 , 伴随着 产业的空间转移 , 资本、人才、技术、管理、信 息、品牌、文化等先进生产要素将向落后地区聚 集 , 改变落后地区生产要素配比严重失衡状态 , 41 © 1994-2006 China Academic Journal Electronic Publishing House. All rights reserved. http://www.cnki.net 进而促进落后地区的资本形成、就业增长、结构 调整、制度创新和经济发展。然而 , 西部地区要 获得这些产业转移效应 , 还必须在改善投资环 境、提升产业转移承接能力上采取更积极的措 施 , 进行更策略的安排。 11 扩大对外开放 , 积极发展与周边邻国的 经贸合作 西部地区地处祖国西部边陲 , 有着较长的边 境线 , 其中 , 广西、云南、西藏、新疆、内蒙古 等 5 个边境省区 , 分别与南亚、中亚和俄罗斯等 15 个国家接壤。加入 WTO 之后 , 中国同西部周 边国家区域经济合作的步伐明显加快 , 使西部地 区对外开放定位发生了质的变化 , 即 : 从开放的 腹地转变成了向西开放的前沿。这必然要对国内 东西区域经济关系产生深刻影响。对东部企业而 言 , 投资西部的意义 , 已经不只在于开发西部自 身的资源和市场 , 更在于可以将西部作为中介和 跳板 , 取得进入与西部接壤的周边国家市场的先 机 , 并分享双边贸易增长给西部带来的种种机会 和利益。目前 , 中国 —东盟自由贸易协定已经签 署 , 中国与中亚五国的经贸合作也在积极磋商之 中 , 这为西部地区扩大对邻国的开放提供了良好 的条件。西部地区应当抓住这一机遇 , 充分发挥 其独特的地缘优势 , 深化与邻国的经贸合作关 系。这对于加快西部经济发展 , 增强西部地区对 东部资本的吸引力都会产生积极的推动作用。 21 开放服务贸易领域 服务贸易是西部经济发展和对外开放过程 中 , 最具有财富效应 , 因而也是最有可能吸引国 内外逐利资本参与的一个领域。资料显示 , 中国 —东盟自由贸易区建立以来 , 经北部湾各港口进 入西南地区的物流运输迅猛增长 , 2004 年从湛 江、防城港和北部湾其他港口运往云、贵、川的 石油量同比增长 64 % , 矿石建材运量同比增长 70 % , 工业原料运输同比增长 65 %。相应地 , 对口岸、仓储、运输、通讯、金融、保险、生活 服务业等服务需求也大幅增长。而服务业市场的 分割性和服务产品的不可流动性特点 , 使投资者 要想把握西部服务贸易领域的商机就必须到西部 投资 , 而不能像制造业那样 , 在东部生产 , 到西 部销售。另一方面 , 作为投资和商务环境的重要 组成部分 , 西部服务行业的发展可以改善投资环 境 , 增加经济活动总量 , 活跃市场并可带动其他 行业发展 , 进而增强西部地区对东部资本的吸引 力。因此 , 西部应当实行更加自由化的产业进入 政策 , 开放服务贸易领域 , 允许和鼓励国内外资 本参与商贸、租赁、速递、货物储运、包装、口 岸设施、交通、电信、旅游、电子商务、金融保 险及其他市政基础服务设施项目的投资和建设。 31 充分利用“泛珠三角”经济区的区域合 作机制 , 积极承接珠江三角洲地区的产业转移 近年来 , 随着广东制造业结构从消费品制造 向重工业化方向转变 , 珠江三角洲地区的毛织、 皮革、服装、五金、日用品等产业开始加速向周 边地区转移。而 2003 年底成立的“泛珠三角” 经济区 , 其成员既有经济发达地区 , 也有次发达 地区和不发达地区 , 这样的成员结构所形成的良 好的产业发展空间梯次 , 极易导致产业转移的内 部化 , 即产业转移更多地在成员区域之间进行。 因此 , 作为“泛珠三角”经济区成员的广西、云 南、贵州、四川等西部省区 , 应当将“泛珠三 角”经济区作为吸引东部资本西进的平台 , 以更 加积极主动的姿态参与其中的区域经济合作 , 大 量吸引珠江三角洲地区在产业升级换代过程中转 移出来的劳动密集型产业。 41 发展特色产业集群 , 开展错位竞争 为克服和超越单凭廉价劳动力和自然资源优 势参与引资竞争的局限性 , 适应国内外资本向产 业集群方向转移的新趋势 , 西部地区有必要借鉴 东部发达地区和国外的成功经验 , 制订本区域的 产业集群发展策略。同时 , 为避免盲目重复和不 经济竞争 , 西部产业集群的产业、产品选择必须 以市场为导向 , 强调专业化特色 , 重点发展具有 地区比较优势的特色农业、畜产品加工业、旅游 业、生物制药业以及能源和矿产资源开发等特色 产业集群 , 塑造专业化竞争优势。此外 , 作为落 后地区 , 西部产业集群在其形成过程中 , 要高度 重视发挥地方政府的规划和扶持作用 , 创造适合 企业生存和发展的软环境 , 扫清产业集群形成中 的硬件障碍。 51 加强区域环境规划 , 弱化产业转移对西 部环境的负面影响 西部地域广大 , 不同地区的环境承受力和消 化能力差别悬殊 , 而且不同地区对不同污染物的 承受力和消化能力也不同。此外 , 由于整体经济 发展水平低、工业化尚处于起步阶段 , 西部地区 51 © 1994-2006 China Academic Journal Electronic Publishing House. All rights reserved. http://www.cnki.net 绝大多数引入资本不可避免地对环境有一定的负 作用。因此 , 西部还应当注意从资金、信息、技 术和法制监控等方面 , 鼓励西进企业的环保行 为 , 并根据西进企业发展的不同阶段 , 制订不同 的环保政策 , 实行动态的环境调控策略 , 促进西 进企业的环保转型和产业升级。 61 加大人力资本投入 , 提高劳动生产率 根据迈克尔·波特的竞争优势理论 , 在市场 化、全球化背景下 , 竞争力不仅决定于劳动成 本 , 还决定于劳动生产率 , 低的劳动成本只有与 高的生产率相结合 , 才能产生强的竞争力。[1 ] 对 于劳动密集型和资源密集型产业而言 , 劳动生产 率提高都必须以人力资本投入增长为前提。西部 地区要想将劳动力廉价优势、自然资源禀赋优势 转变成竞争优势 , 从而吸引更多的外部资本进 入 , 必须 : ①加大人力资本投入 , 普及基础教 育 , 使居民获得可以被继续教育成为合格产业工 人的最基本的文化素养 ; ②强调教育服务的区域 指向 , 合理分配教育资源 , 重点培养符合当地经 济社会发展要求的适用性人才 ; ③降低创业门 槛 , 鼓励创新 , 营造适合企业家成长的社会经济 文化环境 , 改善西部人力资源结构 ; ④继续促进 西部低质劳动力向东部发达地区的有序流动 , 同 时采取更加灵活多样的方式引进稀缺人才 , 以使 西部人力资本价值能够在交流互动中得到提升。 71 实行西部投资鼓励 , 活跃民间投资 企业及其跨区投资行为是产业转移的载体 , 在西部资本边际收益率普遍低于东部的条件下 , 要吸引东部企业到西部投资 , 必须制订西部投资 鼓励制度 , 通过信贷、利率、税收、投资补贴等 一系列优惠政策 , 改变东西部投资成本和投资回 报。以往的西部投资鼓励制度 , 多针对外商 , 很 少涉及国内民营企业 , 而后者却是我国现阶段资 本西进和产业转移的主要行动力量。因此 , 今后 应对国内民营资本实行西部投资鼓励的国民待 遇 , 将给予外商的优惠也同时给予国内民间资 本。此外 , 针对当前资本西进和产业转移以中小 型民营企业为主、产业附着多为劳动密集型的特 点 , 西部投资鼓励应特别强调 : ①实行贷款贴 息 , 鼓励西部各类商业银行向民营企业提供融资 便利和优惠 , 缓解民营企业异地投资的融资顾虑 和资金约束 ; ②实行就业补贴 , 根据西进企业为 当地创造的就业机会提供不等额度的投资补贴 , 加速东部发达地区文体用品、食品、纺织服装、 皮革、饮料等已经丧失比较优势的劳动密集型产 业向西部转移。 〔参 考 文 献〕 〔1 〕迈克尔·波特. 国家竞争优势 [M] . 北京 :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 1990. 〔2 〕罗浩 . 中国劳动力无限供给与产业区域粘性 [J ] . 中国工业经济 , 2003 : (4) . 〔3 〕陈建军 . 中国现阶段产业转移的实证研究 [J ] . 管理世界 , 2002 : (6) . 陈建军 . 中国现阶段的产业转移及其动力机制 [J ] . 中国工业经济 , 2002 : (8) . 〔4 〕陆立军 , 郑燕伟 . 东部企业“西进”的模式与行为 [M] . 北京 : 中国经济出版社 , 2004. Research on the Causes for the Slow Gradient Transfer of Industry and the Countermeasure to the West of China XIE Li2shuang (School of Economy , Central University for Nationalities , Beijing  100081) [ Abstract ] The gradient transformation of industry is the condition and the way to realize the“flying file”de2 velopment of the regional economy. It is of vital importance for capital formation , employment promotion , structure adjustment , system inauguration as well as the economy growth in the western part of China. However , after experi2 encing over 20 years development , the edged industry in the east failed to move to the west cosmically as people ex2 pected. There are two reasons : one is industries in the east lack of motivation ; the other is the lack of capacity and competence in the west . After a detailed analysis to the reasons mentioned above , the article puts forward some sug2 gestions to appeal the capital to the west and to promote the transformation of the industry. [ Key words ] transfer of industry ; capital moving to the west ; countermeasure 〔责任编辑  李红雨〕 61 © 1994-2006 China Academic Journal Electronic Publishing House. All rights reserved. http://www.cnki.net
本文档为【产业梯度转移滞缓原因及西部对策研究】,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该文档来自用户分享,如有侵权行为请发邮件ishare@vip.sina.com联系网站客服,我们会及时删除。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下载需要: 免费 已有0 人下载
最新资料
资料动态
专题动态
is_921684
暂无简介~
格式:pdf
大小:113KB
软件:PDF阅读器
页数:6
分类:金融/投资/证券
上传时间:2011-12-27
浏览量: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