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淅川吴营遗址春秋墓发掘简报

淅川吴营遗址春秋墓发掘简报

举报
开通vip

淅川吴营遗址春秋墓发掘简报 淅川吴营遗址春秋墓发掘简报 郑州大学历史学院考古系 1 � 河南省文物管理局南水北调文物保护办公室 2 ( 1�河南 � 郑州 � 450052; 2�河南 � 郑州 � 450002) � � Abstract: Wuying site is located on the east coast o f Dan R iver reservo ir in the southeast of X ichuan county� To coopera te w ith the pro ject o f them idd...

淅川吴营遗址春秋墓发掘简报
淅川吴营遗址春秋墓发掘简报 郑州大学历史学院考古系 1 � 河南省文物管理局南水北调文物保护办公室 2 ( 1�河南 � 郑州 � 450052; 2�河南 � 郑州 � 450002) � � Abstract: Wuying site is located on the east coast o f Dan R iver reservo ir in the southeast of X ichuan county� To coopera te w ith the pro ject o f them iddle line of South- to- NorthW ater D iversion, the h istory in� st itute archaeo logy department o f ZhengzhouUn iversity ex cavated theWuy ing site in Ju ly~ August 2008� Six tombs o f Spring andAutumn period w ere unearthed, wh ich provided preciousmateria ls fo r research ing the cul� ture and reso lv ing the re lated archaeolog ical prob lem s o fW est Zhou , Spring and Au tumn period in this re� gion� Key words: Wuying site; tomb o f Spring and Autumn period; relics 摘 � 要: 吴营遗址位于淅川县西南丹江水库区东岸。2008年 7~ 8月, 为配合南水北调中线工程 的建设, 郑州大学历史学院考古系对该遗址进行了抢救性发掘, 清理出春秋时期墓葬 6座, 为该地区 西周至春秋时期考古学文化及其相关问题的研究提供了新资料。 关键词: 吴营遗址; 春秋墓葬; 遗物 图一 � 吴营遗址位置示意图 � � 淅川县位于豫、鄂、陕三省边陲, 丹江口水 库贯穿该县大部分县境。吴营遗址位于该县东南 部马蹬镇, 距淅川县城 28公里, 地处丹江口水 库库区淹没区内。 (图一 ) 1975年淅川县文物管 理委员会调查发现, 此后又经过数次复查。 2008 年 7月, 为配合南水北调中线工程丹 江口水库淹没区的建设, 郑州大学历 史学院考古系受河南省文物管理局南 水北调文物保护办公室委托, 经报请 国家文物局批准, 开始对该遗址进行 考古勘探与发掘, 历时两个多月, 实 际发掘面积共 2410平方米, 发现了从 新石器时代延续到宋代的文化遗存, 对研究豫西南新石器时代文化、周文 化等有重要价值。现仅将春秋墓简报 如下。 一、墓葬形制 吴营遗址所发现的 6座春秋墓葬 形制基本一致, 均为长方形竖穴土圹 墓, 墓向大致东向, 在 90�~ 120�之 间。可辨葬具为单棺或一棺一椁, 腐 朽严重。人骨也朽蚀严重, 几乎不存。随葬品一 般置于墓室东部 (即头部 )。 M 5� 方向 120�。平面呈长方形, 竖穴土圹, 直壁, 平底。长 3�05米, 宽 1�40米, 墓口距地 关于同志近三年现实表现材料材料类招标技术评分表图表与交易pdf视力表打印pdf用图表说话 pdf 0�15米, 距墓底 1�5米。人骨朽蚀严重, 已 4 中原文物 � 2011年第 3期 无存。葬具不详。在墓室东壁距墓底 1�17米处 有一组陶器组合, 为鬲 1、豆 1、盆 1。 (图二 ) M 7� 方向 115�。平面呈长方形, 竖穴土圹, 直壁, 平底, 墓圹长 3�6米, 宽 2米, 墓口距地 表 0�16米, 距墓底 2�7米。东部有牙齿的痕迹, 故推断头向东, 其余骨架均朽成粉末, 葬式不 详。从残余的痕迹推断, 该墓的葬具应为一棺一 椁。墓室东端距墓底约 1�2米处发现随葬品, 计 陶鬲 1、陶豆 1、陶罐 1等, 墓底棺内见玉饰片 5、铜戈 1。 (图三 ) M 9� 方向 96�。平面呈长方形, 竖穴土圹, 直壁, 平底。长 3�1米, 宽 1�4米, 墓口距地表 0�15米, 距墓底 1�98米。发现人骨 1具, 头向 东, 保存状况极差。发现有棺痕, 长 2�6米, 宽 1�1米。在墓底东部发现有一组陶器组合, 计为 陶鬲 1、陶罐 2、陶盆 3, 另有绿松石 1粒, 位于 人骨胸部。 (图四 ) 图二 � M5平、剖面图 二、随葬品 随葬品主要是陶器, 陶器组合主要有鬲、 盆、罐, 鬲、盆、豆和鬲、盆、豆、罐三种, 有 的墓中还有铜戈、玉饰品或绿松石, 个别墓中没 有发现随葬品。 1�陶器 � 18件。陶质多为夹砂灰陶, 有深灰也有浅灰, 另外还有泥质灰陶和泥质 红陶。器身上一般饰有绳纹, 大多位于器物 的腹部或鬲足上部。个别的在肩部饰有弦纹 或网格纹, 纹饰为拍印。陶器一般为轮制, 个别为手制器, 火候较低。 鬲 � 整体器型呈长方形或近方形。弧形 瘪裆或平裆, 锥形足或柱形足, 足底平。依 据整体器型的变化可分二型。 A型 � 4件。瘪裆。夹砂灰、红陶, 颈 部以下饰绳纹, 锥形足, 足底平。依口沿外 卷程度不同分三式。 �式 � 1件。沿部直外侈。标本 M7�5, 夹砂红陶, 束颈, 方唇, 唇面上伸, 耸肩, 圆腹。颈部以下及足根部饰绳纹, 肩部刻画 有三道凹弦纹。口径 23�6厘米, 腹径 23�6 厘米, 高 20�6厘米。 (图五: 1) �式 � 2件。沿部外卷较轻。标本M8� 3, 夹砂灰褐陶, 短束颈, 小方唇或圆唇, 圆肩较鼓。颈部以下饰绳纹。口径 16�8厘 米, 腹径 18厘米, 高 17�4厘米。 (图五: 2) �式 � 1件。沿部外卷较重。标本 M6�1, 夹砂灰陶, 束颈, 方唇, 唇外缘突起, 鼓肩。颈 部以下及足根部饰绳纹。口径 22�4厘米, 腹径 23�6厘米, 高 19�6厘米。 (图五: 3) B型 � 1件。平裆。标本 M9�1, 泥质红陶, 素面, 器型较小。平沿, 方唇, 腹部略向外鼓, 柱形足。口径 14�2厘米, 腹径 14�6厘米, 高 14�2厘米。 (图五: 4) 盆 � 5件。泥质灰陶或红胎黑皮。大口, 束 颈, 平折沿, 方唇或圆唇, 鼓肩, 下腹内收, 凹 圜底。素面或肩部以下饰绳纹, 有的肩部刻画有 弦纹。依据束颈内收程度不同分三式。 �式 � 2件。束颈斜直内收明显。泥质红胎 黑皮陶, 束颈稍高, 折沿上扬, 折肩。标本M7� 7, 方圆唇, 折肩, 下腹内收, 凹圜底。肩以下 饰有绳纹。口径 18�4厘米, 肩径 18�6厘米, 通 高 12�4厘米。 (图五: 9) �式 � 2件。束颈略内收。泥质灰陶, 平折 沿, 鼓肩, 肩部有两道突棱。标本 M5�3, 泥质 灰陶, 束颈, 圆唇, 弧腹斜内收, 凹圜底。下腹 部饰斜向绳纹。口径 18厘米, 腹径 19厘米, 底 径 8厘米, 高 12�4厘米。 (图五: 10) 5淅川吴营遗址春秋墓发掘简报 图三 M7平、剖面图 � � 1�铜戈 2�玉饰片 3�石片 4�陶豆 5�陶鬲 6�陶罐 7�陶盆 � � �式 � 1件。束颈较直。标本 M8�1, 泥质 灰陶, 素面, 器表残存有烧黑的痕迹。小平折 沿, 尖圆唇, 肩部有一条突弦纹, 腹部较圆, 平 底微内凹。口径 18�6厘米, 腹径 17�4厘米, 底 径 7�2厘米, 高 10�6厘米。 (图五: 11) 罐 � 5件。泥质灰陶、红陶或磨光黑皮陶, 器身饰有绳纹, 有的肩部有凹弦纹或网格纹。高 领或低领, 卷沿, 方唇或圆唇。最大径在肩部, 腹部略弧, 下腹内收, 凹圜底。依据器型整体变 化分三型。 A型 � 2件。高领, 折肩, 肩部以上磨光, 下腹内收。依领部变化分二式。 �式 � 1件。直领。标本 M 7�6。泥质红胎 黑皮陶。卷沿方唇, 弧腹内收, 凹圜底。肩部饰 凹弦纹及网格纹, 以下饰绳纹。口径 14�8厘米, 肩径 24厘米, 高 13�4厘米。 (图五: 5) �式 � 1件。斜领外侈。标本 M6�3, 泥质 灰陶, 口沿部平折, 方唇, 圆肩, 腹部较圆弧, 凹圜底。肩部饰三道凹弦纹, 以下及底部饰绳 纹。口径 16�4厘米, 腹径 27�6厘米, 底径 10 厘米, 通高 27�6厘米。 (图五: 6) B型 � 2件。卷沿, 无领, 圆肩, 腹部较圆 弧。标本 M8�2, 泥质红陶外有黑衣。斜平沿, 方唇, 圆肩, 鼓腹, 下腹斜内收, 平底微内凹。 下腹部饰有绳纹。口径 10厘米, 腹径 8厘米, 底径 7�6厘米, 高 14�4厘米。 (图五: 8) C型 � 1件。高领, 垂腹。标本 WCM 1�1, 泥质灰陶, 口微侈, 尖唇, 肩部有一对称耳, 圆 腹, 凹圜底。肩部及上腹部饰多组纵向绳纹, 下 腹部及底部饰横向绳纹。口径 20厘米, 最大腹 径 30厘米, 底径 12厘米, 高 30厘米。 (图五: 7) 6 考古发现 图四 � M9平、剖面图 1� 陶鬲 � 2� 陶罐 � 3、 5、 6�陶盆 � 4�绿松石 � � 豆 � 2件。夹细砂或泥质灰陶, 浅盘, 细 柄, 喇叭形圈足。依柄部变化分二式。 �式 � 豆柄较矮, 柄中部有一周箍棱。标本 M 7�4, 泥质灰陶, 素面。近直口, 方唇, 弧壁。 口径 18�4厘米, 底径 8�8厘米, 通高 9�6厘米。 (图六: 2) �式 � 豆柄较高。标本 M5�2, 夹砂褐陶, 素 面。敞口, 方圆唇, 浅腹, 弧壁。口径 18�4厘 米, 底径 11�2厘米, 通高 13�8厘米。 (图六: 3) 瓮 � 1件。标本WCM1�2, 泥质灰陶, 体型 较大。敛口矮领平沿, 口部有一周微凸的棱, 广 肩, 弧鼓腹, 下腹部内收, 平底。口径 23�7厘 米, 肩径 49厘米, 底径 22�5厘米。 (图六: 1) 纺轮 � 1件。标本 M8�4, 泥质灰陶, 扁圆 形, 外缘有一周凸棱, 中心有一穿孔。直径 4厘 米, 孔径 0�4厘米, 厚 1�0厘米 (图六: 6)。 2�其他 铜戈 � 1件。M7�1, 有绿色铜锈。长援, 三 穿, 援略弯曲, 援中起脊, 前锋残。内与援基本 平直, 内中部有镞形穿 孔。残长 20�5厘米, 胡 长 6厘米, 援残长 10�5 厘米, 援宽 3�8 厘 米。 (图六: 4) 玉饰片 � 5件。M7� 2, 长方形, 青灰色, 上 下两边各有两孔, 四边齿 状。其中一边稍残。长 2�1厘米, 宽 1�5厘米, 厚 0�1厘米。 (图六: 5) 绿松石 � 1件。M9� 4, 纵剖面呈梯形, 纵向 穿孔。长 1�2厘米, 宽 0�5~ 0�7厘米, 孔径 0�3 厘米。 (图六: 7) 三、结 � 语 吴营遗址的春秋墓 葬, 墓葬形制统一, 均为 长方形竖穴土圹墓, 墓向 大致东向, 可辨葬具为单 棺或一棺一椁。随葬品置 于头部, 器物组合分为三 类: 鬲、 盆、 豆、 罐, 鬲、盆、罐和鬲、盆、豆, 有的墓中有个别铜、 玉饰伴随出土。前两类陶器组合是西周晚期到春 秋中期中原地区中小型墓葬中典型陶器组合, 且 陶豆和盆的形式接近中原地区, 但是从西周晚期 春秋早期开始中原地区的鬲足已经变矮, 春秋中 期已接近釜形; 而吴营遗址的鬲束颈较高, 裆部 也较高, 鬲足接近柱状, 与楚式鬲的特征相 似 �。吴营 A�鬲器型接近江陵雨台山二型 �式 鬲, 但是雨台山鬲足呈柱状, 足底外侈, 且越晚 越侈, 器腹越来越浅� , 而吴营的陶鬲整体器腹 较深, 且三锥形足无外侈现象, 整体器型处于西 周中晚期与春秋中期之间。吴营�式豆, 豆柄较 细, 柄中部有一周箍棱, 盘内外壁与底交接处都 有折棱。这是西周晚期至春秋早期豆的典型特 征, 与西安张家坡西周末的陶豆非常相似。吴营 的束颈折沿盆也是西周晚期的特征 �。 综上, 吴营遗址的这几座墓葬年代应该属于 西周晚至春秋早期, 以 M7为代表属于该时期早 段, 以 M5、M8为代表属于该期晚段。淅川地区 7淅川吴营遗址春秋墓发掘简报 8 考古发现 征看, 郑韩地区春秋早期墓葬多有壁龛、腰坑, 晚期则消失, 战国墓不见腰坑�。因此, 上述墓 葬中具有腰坑结构的 M8、M32大致相当于春秋 中晚期; 其余大致为春秋晚期至战国早期时墓 葬。赵庄东周墓地是一处大型的平民阶层公共墓 地, 多为小型墓。随葬品中的仿铜陶礼器反映了 这一时期周天子式微, 礼崩乐坏的社会变动格 局, 墓葬形制及其随葬遗物基本反映了春秋中后 期以来郑国丧葬文化的地域特点。 领 � � 队: 信应君 发掘整理: 黄富成 � 侯新佳 � 李 � 曼 摄 � � 影: 黄富成 � 侯新佳 绘 � � 图: 姜凤玲 � 李 � 曼 执 � � 笔: 黄富成 � 侯新佳 � 李 � 曼 � � 河南省文化局文物工作一队: �郑州碧沙岗发掘简 报�, �文物参考资料� 1956年第 3期。 � � 中国科学院考古研究所编著: �洛阳中州路� (西工 段 ) , 69、 85页, 科学出版社, 1959年。 � � 郑州市文物考古研究院等: �新郑铁岭墓地 M 429发 掘简报�, �中原文物� 2010年第 1期; �新郑铁岭 墓地 M550发掘简报 �, �中原文物 � 2010年第 5 期。 �� 中国科学院考古研究所编著: �洛阳中州路� (西工 段 ) , 140~ 147页, 科学出版社, 1959年 ; 张辛: �中原地区东周陶器墓葬研究 �, 120页, 科学出版 社, 2002年。 (责任编辑: 向 � ) (上接第 8页 ) 位于陕、豫、鄂交界处, 西周后属于楚国属地, 因又地近中原, 所以墓葬特征既有中原周文化因 素, 又有在周文化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楚文化特征。 楚地器物组合起初承继了周文化因素, 进入春秋 时期以后, 器物特征的演变逐渐显现出楚文化的 风格。 领 � � � 队: 韩国河 发掘、整理: 赵海洲 � 王 � 凯 � 朱 � 津 席奇峰 � 武 � 庄 � 徐 � 征 张 � 凤 � 居方方 � 唐丽雅 高 � 博 � 刘彦佐 绘 � � � 图: 王 � 凯 � 寇小石 执 � � � 笔: 赵海洲 � � 中国大百科全 关于书的成语关于读书的排比句社区图书漂流公约怎么写关于读书的小报汉书pdf 编委会: �中国大百科全书� 考古 学�, 387页, 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 1990年。 � � 湖北省荆州地区博物馆: �江陵雨台山楚墓 �, 57、 130、 134页, 文物出版社, 1984年。 � � 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丰镐发掘队: �1967年长 安张家坡西周墓葬的发掘�, �考古学报� 1980年第 4期; 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 �沣西发掘报 告�, 文物出版社, 1962年; 张长寿: �张家坡西周 墓地�, �中国大百科全书� 考古学 �, 644页, 中国 大百科全书出版社, 1990年。 (责任编辑: 武 � 玮 ) 16 考古发现
本文档为【淅川吴营遗址春秋墓发掘简报】,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该文档来自用户分享,如有侵权行为请发邮件ishare@vip.sina.com联系网站客服,我们会及时删除。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下载需要: 免费 已有0 人下载
最新资料
资料动态
专题动态
is_573669
暂无简介~
格式:pdf
大小:1MB
软件:PDF阅读器
页数:0
分类:生活休闲
上传时间:2011-12-23
浏览量: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