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安全标准化学习资料

安全标准化学习资料

举报
开通vip

安全标准化学习资料一、安全标准化概要 1、安全标准化是指企业具有健全的安全生产责任制、安全生产规章制度和安全操作规程,各生产环节和相关岗位的安全工作,符合法律、法规、规章、规程等规定,达到和保持规定的标准。(所有人员抽查提问) 2、关于安全标准化规范(所有人员抽查提问) 编制依据:国家的法律、法规、规章、标准。 目的:规范从业单位的安全生产活动,提升其整体安全水平,实现危化品生产形势的根本好转,切实保护广大人民群众生命和财产的安全。 管理模式:PDCA(计划、实施、检查、改进)动态循环、持续改进,采用系统化的理念实现安全管理的长效...

安全标准化学习资料
一、安全标准化概要 1、安全标准化是指企业具有健全的安全生产责任制、安全生产规章制度和安全操作规程,各生产环节和相关岗位的安全工作,符合法律、法规、规章、规程等规定,达到和保持规定的标准。(所有人员抽查提问) 2、关于安全标准化规范(所有人员抽查提问) 编制依据:国家的法律、法规、规章、标准。 目的:规范从业单位的安全生产活动,提升其整体安全水平,实现危化品生产形势的根本好转,切实保护广大人民群众生命和财产的安全。 管理模式:PDCA(计划、实施、检查、改进)动态循环、持续改进,采用系统化的理念实现安全管理的长效机制。 核心:安全承诺、安全生产方针和目标。 基础:风险管理 理念:任何生产事故都是可以预防的。 3、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于2005年12月16日起开始下发《危险化学品从业单位安全标准化规范》(试行)和《危险化学品从业单位安全标准化考核机构管理办法》(试行)的 通知 关于发布提成方案的通知关于xx通知关于成立公司筹建组的通知关于红头文件的使用公开通知关于计发全勤奖的通知 ,开始在全国范围内的危险化学品从业单位实施安全标准化活动。 4、安全标准化规范要求是由10个A级要素和51个B级要素。采用P(计划)、D(实施)、C(检查)、A(改进)动态循环管理模式,实现企业自主管理,政府部门监督的安全标准化管理模式,持续改进企业的安全管理绩效。(所有人员抽查提问) 5、安全标准化各级要素表:(所有人员抽查提问) A级要素 B级要素 A级要素 B级要素 1 负责人与责任 1.1负责人 1.2方针目标 1.3机构设置 1.4职责 1.5安全生产投入 5 生产设施 5.1生产设施建设 5.2生产设施管理 5.3关键装置及重点部位 5.4检维修 5.5拆除和报废 2 风险管理 2.1范围与评价方法 2.2风险评价 2.3控制措施 2.4风险控制 2.5风险信息更新 2.6重大危险源 6 作业安全 6.1作业证 6.2警示标志 6.3直接作业环节 6.4承包商与供应商 6.5变更 7 产品安全与危害告知 7.1化学品档案 7.2化学品鉴别与分类 7.3化学品安全技术说明书和安全标签 7.4化学事故应急咨询服务电话 7.5危险化学品登记 7.6危害告知 3 法律法规与 管理制度 档案管理制度下载食品安全管理制度下载三类维修管理制度下载财务管理制度免费下载安全设施管理制度下载 3.1法律法规 3.2符合性评价 3.3安全生产规章制度 3.4安全操作规程 3.5修订 8 职业危害 8.1职业危害申报 8.2作业场所管理 8.3劳动防护用品 4 培训教育 4.1管理人员培训教育 4.2从业人员培训教育 4.3新从业人员培训教育 4.4其他人员培训教育 4.5日常安全教育 4.6培训教育管理 9 事故与应急 9.1事故报告 9.2抢险与救护 9.3事故调查与处理 9.4应急指挥系统 9.5应急救援器材 9.6应急救援 预案 社区应急预案下载社区应急预案下载社区应急预案下载应急救援预案下载应急救援预案下载 与演练 10 检查与绩效考核 10.1安全检查 10.2安全检查形式与内容 10.3隐患整改 10.4绩效考核 6、实施安全标准化的意义:(1)安全标准化管理是预防事故、加强安全生产管理的基础。(2)安全标准化是贯彻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的重要手段。(3)安全标准化是实施安全生产许可制度,强化源头管理的有力措施。(4)安全标准化是安全专项整治、安全评估,实现企业分级管理、分类指导的进一步要求。(5)开展安全标准化活动是企业建立安全生产长效机制的一种有效途径。(6)开展安全标准化活动是企业自身在竞争的市场环境中生存发展的需要。(7)安全标准化工作有助于推动安全监管部门依法行政。(所有人员抽查提问) 二、各考核要素的考核标准、检查形式、注意事项及相关要求 1、负责人与责任 1.1负责人 1、企业主要负责人应明确其是本单位安全生产第一责任人,落实安全生产基础工作及基层安全生产责任制。 (1)企业主要负责人的安全生产责任制应明确其是本单位安全生产第一责任人,应有落实“双基”工作的内容(查责任制文本) (2)企业主要负责人应知道自己是本单位安全生产第一责任人,应知道“双基”工作的内容(与主要负责人面谈) (3)企业的安全生产应落实“双基”工作(查企业工作) (4)说明:a、主要负责人:企业一把手。b、安全生产“双基”工作:安全生产基础工作:机构建设、法制建设、安全投入、教育培训、安全生产责任制;安全生产基层工作:车间及以下班组安全工作。 2、主要负责人做出文件化的安全承诺,并确保安全承诺变为必要的资源支持,安全承诺应向社会公开 (1)应有主要负责人签字的文件化的安全承诺(查安全承诺文本),承诺内容应基本符合以下要求: 1)遵守国家和地区的法律、法规;2)对企业的安全事务负有义不容辞的责任;3)最大限度的不发生事故、不损害员工的健康;4)公开的安全生产表现;5)提供必要的人力、物力和财力资源支持;6)树立表率作用,不断强化和奖励正确的安全行为;7)以预防为主,开展风险管理、隐患治理;8)定期进行绩效考核,实现安全生产管理的持续改进;9)鼓励相关内外部人员积极参加到安全标准化不断改进的过程中。 (2)企业的安全生产应有资源保障。资源:人、财、物、技术、方法(查安全管理机构设立、人员设备配置、办公经费支持、特别是标准化工作开展中资源支持) (3)单位负责人的安全承诺书应通过新闻媒体向社会公开,至少在厂门口设立公告牌予以公示(查公开形式) 3、企业应实施安全标准化管理 要求:(1)安全标准化工作应涵盖所有的生产经营区域 (2)每项工作都有工作标准 (3)每个岗位都安全操作规程 (4)人人参与安全标准化工作 4、实施全员、全过程、全方位、全天候的安全管理和监督原则。(此项着重强调要求全员参与,抽查员工对本岗位的安全工作的了解情况) 1.2方针目标 1、制定文件化的安全生产方针及目标 (1)需下发红头文件(查红头文件) (2)安全生产方针要符合或严于法律法规的要求,要与企业的风险相符,与其他方针、目标(环保、质量)具有同等重要性。 (3)安全生产目标应有具体的、可测量的、可实现的、合理适当的、可考核、有时限的。 2、方针目标得到所有从业人员的贯彻落实,公众易于获得 (1)所有从业人员应该都知道(抽查员工) (2)应在厂内宣传栏、布告栏公布,应将文件下发到各岗位(抽查现场)(应和企业质量、生产发展、环保等方针、目标同等重要) 3、签订各级组织的安全目标责任书(查责任书文本) 各级组织:高层、所有职能管理部门及所有车间 4、各级组织制定安全工作规划或计划,以保证方针和目标的有效完成(查安全工作规划或计划文本和落实情况) (1)各级组织:高层、所有职能管理部门及所有车间 (2) 工作计划 幼儿园家访工作计划关于小学学校工作计划班级工作计划中职财务部门工作计划下载关于学校后勤工作计划 及目标的制定频率为一年一次。工作计划内容包括:实施计划的职责、权限;责任人和责任部门;实现安全工作目标的方法、时间表和资源;有变化时应及时修订。 5、对目标的完成情况进行考核 (1)应制定考核办法,规定考核内容、方式、频次、责任部门、奖励办法。(2)应按时进行考核,频次为每季度一次。(3)考核应有记录 1.3机构设置 1、建立安全生产委员会或领导小组 (1)建立安委会应以红头文件的形式下发(查文件) (2)应有会议记录。每月、最少一季度召开一次,会议应有内容(查会议记录) 2、设置安全生产管理机构或配备专职安全生产管理人员,健全安全管理网络。 (1)300人以上企业应建立安全生产管理机构,配备专职安全管理人数应按职工总人数5‰且最低不少于3人配备。(查文件) (2)企业应有安全管理网络:厂(安全科、专职安全管理人员)——车间(专职安全员)——班组(专、兼职安全员)且有效运转(查安全管理网络及运转情况) (3)注意:安全管理人员不包括安全员 3、企业的主要负责人和安全生产管理人员应具备与本单位所从事的生产经营活动相适应的安全生产知识和管理能力 (1)通过与上述人员面谈和接触判断 (2)与是否获得安全资格证书无关(获得安全资格证书也可能不具备相应知识和能力) 4、企业的主要负责人和安全生产管理人员经主管部门考核合格,取得安全资格证书(查证书) (1)主要负责人:公司一把手;(2)安全生产管理人员:分管安全生产副总、安全管理机构所有从事安全管理的人员;(3)注意证书的有效性。 1.4职责 安全生产责任制是企业各项安全生产规章制度的核心,是企业行政岗位责任制度和经济责任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安全生产责任制是按照安全生产方针和“管生产必须管安全”的原则,将各级管理人员、各职能部门、各基层单位、班组和广大的从业人员在安全生产方面应该做的工作和应负的责任加以明确规定的一种制度。企业安全生产责任制的核心是实现安全生产的“五同时”,即在计划、布置、检查、总结、和评比生产的同时,计划、布置、检查、总结、和评比安全工作。安全生产责任制包括两个方面,一是纵向,从主要负责人到一般从业人员的安全生产责任制;二是横向,各职能部门的安全生产责任制。 1、明确各级管理人员及从业人员的安全职责 (1)应制定各级、各类人员的安全生产责任制(查责任制文本) (2)所有人员应知道自己的安全职责。(抽查人员) 2、明确安全管理机构、各职能部门、各生产基础单位安全职责 (1)所有职能部门、所有车间应制定安全生产责任制(查责任制文本) (2)各单位应认真履行安全职责(抽查部门履行情况) 3、建立安全责任考核制度,定期考核,予以奖惩。 (1)应建立安全责任考核制度(查文本) 安全责任考核制度内容应包括:考核职责、频次、方法、标准、奖惩方法 (2)应按考核制度规定频次定期进行考核(频次:一年一次)(查考核记录) (3)按考核制度规定进行奖惩(查奖惩记录及文件) 1.5安全生产投入 1、建立安全投入保障制度,确定提取标准 (1)应建立安全投入保障制度,制度内容应包括:安全费用筹集(提取)、使用(范围)、管理(批准、审计)责任等 (2)制度中应有提取标准,提取标准应符合财政部财企[2006]478号文件有关规定。 2、建立安全费用台帐(应单独建立台帐,查台帐) 3、安全费用专项用于安全生产(查台帐) 注意:安全投入使用范围应符合财政部478号文件有规定,注意一些费用的列支(如劳保费用,特种设备检测费用,特种作业、有毒有害作业人员的体检费用,安全活动费用,安全设施费用等) 4、依法参加工伤社会保险,为从业人员缴纳工伤保险费。(查在册职工花名册,查缴费单据) 工伤是指职工在工作时间内、生产岗位上发生的与生产或工作相关的人身伤害事故,包括轻伤、重伤、死亡、急性中毒等。 (1)参加商业保险(意外保险)不能代替工伤保险 (2)应按在册职工人数依法如数缴纳 2、风险管理 风险管理是指通过事先组织对分析目标进行危害识别、衡量、分析,并针对其制定出切实有效可行的预防和控制措施,从而达到事前预防,最大限度消减危害保障安全的科学管理方法。 风险管理包括危害辨识、风险评价、风险控制三个核心过程。 2.1范围与评价方法 (1)企业应制定风险评价指导书或风险评价程序(查制度文本) (2)在风险评价指导书中应明确以下内容: ①建立评价组织的原则; ②风险评价的目的; 通过事先分析、评价,制定风险控制措施,实现管理关口前移,实现左侧管理,实现事前预防,达到消减危害,控制风险的目的。 ③风险评价范围; 1、项目的规划、设计和建设、投产、运行各阶段;2、常规和异常活动;3、事故及潜在的紧急情况;4、所有进入作业场所的人员的活动;5、原材料、产品的运输和使用过程;6、作业场所的设施、设备、车辆、安全防护用品;7、人为因素,包括违反安全操作规程和安全生产规章制度;8、丢弃、废弃、拆除与处置;9、气候、地震及其他自然灾害等。 ④风险评价方法; 对生产车间的生产作业活动过程、检维修、特殊作业等工作,采用工作危害分析(JHA);对生产设施采用安全检查表分析(SCL)。 ⑤风险评价准则; 制定评价准则的依据: 1、国家和地方有关法律、法规要求; 2、行业的设计规范、技术标准。设计规范采用《化工工艺设计手册》; 3、本公司的安全管理制度、标准; 4、本公司的安全生产方针和目标等。 一、事件发生的可能性L判断准则: 等 级 (L) 标 准 5 在现场没有采取防范、监测、保护、控制措施,或危害的发生不能被发现(没有监测系统),或在正常情况下经常发生此类事故或事件 4 危害的发生不容易被发现,现场没有检测系统,也未信得过任何监测,或在现场有控制措施,但未有效执行或控制措施不当,或危害常发生或在预期情况下发生 3 没有保护措施(如没有保护装置、没有个人防护用品等),或未严格按操作程序执行,或危害的发生容易被发现(现场有监测系统),或曾经信得过监测,或过去曾经发生类似事故或事件,或在异常情况下发生过类似事故或事件 2 危害一旦发生能及时发现,并定期进行监测,或现场有防范控制措施,并能有效执行,或过去偶尔发生危险事故或事件 1 有充分、有效的防范、控制、监测、保护措施,或员工安全卫生意识相当高,严格执行操作规程。极不可能发生事故或事件 2、 事件后果严重性S判别准则 等 级 (S) 法律、法规及其它要求 人 财产损失/万元 停 工 公司形象 5 违反法律、法规和标准 死亡 >50 部分装置(>2套) 国内影响 4 潜在违反法规和标准 丧失劳动能力 >25 2套装置 地区影响 3 不符合上级公司或行业的安全方针、制度、规定等 截肢、骨折、听力丧失、慢性病 >10 1套装置 公司及周边范围 2 不符合公司的安全操作规程 轻微受伤、间歇不舒服 <10 受影响不大,几乎不停工 公司 1 完全符合 无伤亡 无损失 没有停工 形象没有受损 3、 风险等级判定准则及控制措施 风险度(R) 等 级 应采取的行动/控制措施 实施期限 20~25 巨大风险 在采取措施降低危害前,不能继续作业,对改进措施进行评估 立刻 15~16 重大风险 采取紧急措施降低风险,建立运行控制程序,定期检查、测量及评估 立即或近期整改 10~12 中等 可考虑建立目标、建立操作规程,加强培训及沟通 2年内治理 5~9 可接受 可考虑建立操作规程、作业指导书,但需定期检查 有条件、有经费治理 ≤4 轻微或可忽略的风险 无需采用控制措施 注:风险度(R)=可能性(L)×严重性(S) 2.2风险评价 风险管理动态管理模式图 1、依据已确定的评价范围、评价方法、评价准则,定期进行风险评价(查风险评价记录) 企业在进行风险评价时应从影响人、财产和环境等三方面的可能性和严重程度分析,重点考虑以下因素:火灾和爆炸;冲击和撞击;中毒、窒息和触电;有毒有害物料、气体的泄露;其他化学、物理性危害因素;人机工程因素;设备的腐蚀、缺陷;对环境的可能影响等。 (1)应对全厂各生产装置、设施、重要设备、重要作业及危险作业用确定的评价方法进行危害因素识别,危害识别按《企业职工伤亡事故分类标准》(GB/T6441) (2)对上述各生产装置、岗位、重要设备及危险作业用确定的评价准则,确定是否是可接受风险。 (3)定期:常规活动每年一次,非常规活动开始之前。 常规活动是指在正常开车情况下进行的生产作业活动和相关设备设施的检维修活动,如流程各岗位作业活动、设备的切换及相关检维修活动。 非常规活动是指在非正常开车情况下设备设施的检维修作业活动、特殊作业活动,如大中小检修时设备设施的检维修、特殊作业等。 2、记录重大风险,确定风险控制措施(查风险评价记录及重大风险清单) (1)通过风险评价,确定的重大风险应记录入重大风险清单 (2)对于重大风险,应制定出风险控制措施(是在原有控制措施的基础上补充提出的控制措施) (3)判断措施是否合理。判断依据为:a、控制措施的可行性和可靠性。b、控制措施的先进性和安全性。c、控制措施的经济合理性与企业的经济运行情况。d、可靠的技术保证和服务。 (4)选择的措施应包括:a、工程技术措施,实现本质安全。b、管理措施,规范安全管理。c、教育措施,提高从业人员的操作技能及安全意识。d、个体防护措施,减少职业伤害。 3、注意风险评价应实事求是。 2.3控制措施 根据风险评价结果及经济运行情况,企业有关部门确定优先控制顺序,采取控制措施(查风险控制措施计划或风险控制措施表) 1、风险评价中所有不可接受的风险提出的控制措施都在考核范围内,其中重大风险是考核重点。 2、企业对风险评价中提出的控制措施特别是重大风险控制措施(指在原有控制措施下仍是不可接受风险重新补充提出的控制措施),确定优先顺序并采取之,应下达执行计划。 确定优先顺序的依据是风险评价结果和经营运行情况。(两者要结合起来) 评价结果:风险度大的优先进行采取措施进行控制。 经营运行情况:结合公司各方面投入(人力、财力、物力、技术等)的实际情况对风险进行控制。 2.4风险控制 1、根据风险评价结果,企业有关部门和车间落实所选定的风险控制措施(查记录或现场) (1)抽查几项不可接受风险,检查措施落实情况。 (2)重点是重大风险。 2、对确定为重大隐患的项目,应建立档案(查档案) (1)重大隐患的确定条件依据省安监局[2006]84号文件进行排查。 (2)档案内容应符合要求:a、评价报告与技术结论。b、评审意见。c、治理方案包括资金预算。d、治理时间表及责任人。e、竣工验收报告。 3、将评价结果对从业人员进行宣传培训(查培训记录、抽查人员) (1)培训形式:培训班;班前班后会;班组安全活动 (2)岗位操作人员应了解本岗位的风险及其控制措施 2.5风险信息更新 1、应不间断地组织风险评价工作,识别与生产经营活动有关的风险和隐患。 (1)常规活动每年一次,非常规活动开始之前。 (2)厂区十大危险作业每次作业前都应先做风险评价。 (3)事故和变更应及时进行风险评价。 (4)《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条例》规定的定期安全评价应按期进行。 2、定期评审或检查风险控制结果。(查评审或检查记录) (1)所有不可接受风险的控制措施,都应评审控制结果。 (2)重大风险是重点。 2.6重大危险源 重大危险源是指长期地或临时地生产、加工、搬运、使用或储存危险物质,且危险物质的数量等于或者超过临界量的单元(包括场所和设施)。 我公司的重大危险源有:冶炼车间的氰化钠库、浸出工段、二氧化硫转化器;磷铵车间的液氨储罐区。 1、建立重大危险源管理制度,确定企业的重大危险源(查制度文本,查重大危险源档案,查现场) (1)重大危险源管理制度内容应符合法律法规要求:《安全生产法》第33条;《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条例》第10、22、48条;《山东省安全生产条例》第17条 (2)重大危险源按GB18218《重大危险源辨识》确认。 2、重大危险源应登记建档,定期检测、评估、监控(查档案、查现场) (1)档案内容:物质名称及数量、性质、地理位置、管理人员、安全规章制度、评估报告、检测报告等。 (2)定期检测:工艺参数、危险物质、主要设备、设施及安全附件。定期评估:对安全状况定期检查评估并形成评估报告(重大危险源安全检查表、检查情况报告、安全评估报告)。定期监控:泄露报警、火灾报警、电视监控、巡回检查等方式。 3、制定应急预案,告知从业人员和相关人员在紧急情况下应采取的应急措施(查应急预案文本、抽查人员) 注意:此预案不是全厂性预案,主要是紧急情况下报警、停车、抢险、抢救的应急措施。 4、将本单位重大危险源及有关安全措施、应急措施报地方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和有关部门备案(查备案记录) 备案方式:以红头文件的形式传达给有关部门并索要备案证明。有关部门是指公安、消防、环保、质监、当地人民政府及周边企业、村庄等。 5、构成重大危险源的储存设施,新建企业与周边的防护距离应满足国家标准或有关规定。老企业与周边的防护距离不符合国家标准的,应采取切实可行的防范措施,并在规定期限内进行整改 老企业不符合要求的应采取切实可行的防范措施,并在规定整改期限内整改(查现场、查评估报告、查整改报告) 3、法律法规与管理制度 3.1法律法规 1、建立识别和获取适用的安全生产法律法规及其他要求管理制度。(查文本) (1)制度应包括本要素相关规定(2—5) (2)“其他要求”:规章,规范性文件,工作性文件 (3)需识别和获取的项有:法律、法规、标准、规定、条例、规程、规范等。 2、明确责任部门及获取渠道、方式和时机,及时识别和获取适用的安全生产法律法规、标准及其他要求(查制度文本,抽查一个责任部门,查法律法规清单) 3、定期进行更新(查法规清单) (1)涉及危化品生产的所有法律、法规、规章、规范性文件和重要工作文件、主要标准都应列入法规清单。 (2)法规修订、标准修订后应及时进行更新。 (3)获取渠道:各级政府、行业协会或团体、数据库和服务机构、媒体、网络等。 4、及时对从业人员宣传、培训(查培训记录) (1)新法律颁布应立即培训。(2)新入厂人员应立即培训。(3)注意最近几年新颁布的法规(省条例、国务院493号令、国家安监局1号、3号、8号令) 5、及时传达给相关方(查传达记录) (1)法规颁布应立即传达(供应商应注意各类标准的传达) (2)相关方:供应商、承包商 3.2符合性评价 1、定期对适用的安全生产法律法规、标准及其他要求进行符合性评价(查评价记录) (1)定期:一年一次(2)应对法规清单上所有的法规逐条逐款进行符合性评价,并如实记录违反法规现象和行为。 2、消除违法现象和行为(查整改记录及评价记录) (1)对违规现象和行为应进行原因分析 (2)对违法现象和行为采取措施消除 3.3安全生产规章制度 1、制定健全的安全生产规章制度(查制度文本) (1)制度目录应符合要求:19+13[省安监局(2006)117号文件附件7] 即:19项必须单独建立的管理制度:安全生产责任制度;安全培训教育制度;安全检查和隐患整改管理制度;安全检维修管理制度;安全作业管理制度;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制度;生产设施安全管理制度;安全投入保障制度;劳动防护用品(具)和保健品发放管理制度;事故管理制度;职业卫生管理制度;仓库、罐区安全管理制度;安全生产会议管理制度;剧毒化学品安全管理制度;安全生产奖惩管理制度;防火、防爆、防尘、防毒管理制度;消防管理制度;禁火、禁烟管理制度;特种作业人员管理制度。 13项可以单独建立也可合并到相关制度中的管理制度:风险评价程序或指导书;重大危险源管理制度;识别和获取适用的法律法规标准及其他要求的管理制度;监视和测量设备管理制度;关键装置、重点部位安全管理制度;生产设施安全拆除和报废管理制度;危险化学品储存出入库管理制度;危险化学品运输、装卸安全管理制度;承包商管理制度;供应商管理制度;变更管理制度;生产作业场所危害因素检测制度、绩效考核制度。 (2)制度内容应符合要求 判断内容是否符合要求三原则:a、以最新版本的法律、法规、规章、标准为依据;b、以企业的实际为基础符合企业实际;c、坚持可操作性(做什么、怎么做、谁来做) 2、发放到有关岗位(查发放记录、抽查工作岗位) 应发至所有的职能部门、车间、班组 3.4安全操作规程 1、编制安全操作规程(查操作规程文本) (1)需编制的安全操作规程范围: 1)所有生产岗位都应编制安全操作规程; 2)所有通用工种都应编制安全操作规程,如管、钳、焊电工等。 3)各设备、装置安全检修规程。 4)其他需要建立安全操作规程,如锅炉压力容器安全操作规程,气瓶充装使用安全操作规程,易燃、易爆、有毒、有害液(固、气)体装卸安全操作规程。 (2)岗位安全操作规程内容应符合要求。至少包括以下12项内容: 1)岗位名称、任务、管辖范围 2)岗位定员及分工 3)岗位在生产过程中的地位和作用 4)岗位工艺指标(一览表) 5)工艺操作方法及正常开停车程序 6)紧急停车程序及处理方法 7)故障或事故名称,可能发生的原因及处理方法 8)设备巡回检查、维护保养制度及原始记录 9)有毒有害物质容许浓度 10)原材料、工器具使用制度 11)消防、防护器材使用制度 12)操作人员权利、义务及交接班制度 2、发放到有关的工作岗位(查发放记录、抽查岗位) 3.5管理制度修订 明确评审和修订安全生产规章制度和安全操作规程的时机和频次,定期进行修订(查评审和修订制度,查评审和修订记录) 1、企业制定制度,明确评审和修订的时机、频次及责任部门。 (1)频次:一年一次,必要时立即修订。(2)时机:国家无重大法律法规标准变化、企业无重大变更时可一年一次。国家发布或修订法律法规规章标准或企业有重大变更时应立即进行评审和修订。(3)当发生事故时,工艺、技术、材料等发生变更时,应及时对管理制度进行修订,确保管理制度的适用性和有效性,并将新修订的管理制度及时发放到相关岗位、相关人员。 2、定期评审修订 (1)范围:制度19+13,安全操作规程全部。 (2)抽查10个制度,10项规程。 3、原则:先评审,后修订,必要时再评审。 4、安全教育培训 4.1管理人员培训 1、企业主要负责人和安全生产管理人员,应由有关主管部门对其安全生产知识和管理能力考核合格后方可任职(查资格证书) (1)主要负责人和安全管理人员范围同1.3.4 (2)注意资格证书的有效性。注意:a、资格证书按规定、按隶属关系分级颁发。b、培训证书不能取代资格证书。 2、其他管理人员(包括职能部门负责人、基层单位负责人)、专业工程技术人员的安全培训教育由企业人事、教育部门会同安全生产管理部门,按干部管理权限分层次组织实施,经考核合格后方能任职(查培训记录、查考核记录) 注意:注意分层次培训的要求。 3、培训内容满足《安全标准化规范》要求(查培训教材、培训记录) (1)培训内容:1)国家安全生产方针、法律、法规和标准; 2)企业安全生产规章制度及职责; 3)安全管理、安全技术、职业卫生等知识; 4)有关事故案例及事故应急管理等。 (2)企业应按《生产经营单位安全培训规范》(国家安监总局令第3号)第8条规定的内容(共七项)执行。 3号令第八条的七项具体内容为:生产经营单位安全生产管理人员安全培训应当包括下列内容: 1)国家安全生产方针、政策和有关安全生产的法律、法规、规章及标准; 2)安全生产管理、安全生产技术、职业卫生等知识; 3)伤亡事故统计、报告及职业危害的调查处理方法; 4)应急管理、应急预案编制以及应急处置的内容和要求; 5)国内外先进的安全生产管理经验; 6)典型事故和应急救援案例分析; 7)其他需要培训的内容。 4.2从业人员培训教育 1、对从业人员进行基本功和安全培训教育,考核合格后方可上岗(查培训记录、考核记录及成绩) 2、特种作业人员须经专门的培训,取得特种作业人员资格证书,并按规定参加复审(查特种作业人员花名册、资格证书台帐、查证书) (1)注意无证上岗情况。 (2)注意逾期未复审情况。 3、对从事危险化学品运输的驾驶员、船员、装卸管理人员、押运人员进行有关安全知识培训;驾驶员、船员、装卸管理人员、押运人员必须经所在地设区的市级人民政府交通部门考核合格(船员经海事管理机构考核合格),取得上岗资格证,方可上岗作业(查人员台帐,查资格证书,查实有运输车辆情况) 4、新工艺、新技术、新装置、新产品投产前,其主管部门应组织编制新的安全操作规程,并进行专门培训,有关人员经考核合格,方可上岗操作。(查操作规程,查相关操作人员培训,考核记录) 注意:主要考核近三年情况 4.3新从业人员培训教育 1、对新入厂人员进行厂、车间、班组安全培训教育(查安全培训记录、考试记录) 抽查新工人名册,抽取若干人,查三级安全培训教育记录。 2、三级安全培训教育内容、学时应满足相应培训制度的要求(查安全培训教育制度,查培训记录、培训教材) 三级安全教育内容、学时应执行国家安监总局第3号令第15、16、17、18条的规定。 3号令第15、16、17、18条具体内容为:煤矿、非煤矿山、危险化学品、烟花爆竹等生产经营单位新上岗的从业人员安全培训时间不得少于72学时,每年接受再培训的时间不得少于20学时。 第十五条:生产经营单位新上岗的从业人员,岗前培训时间不得少于24学时。 第十六条:厂(矿)级岗前安全培训内容应当包括:(1)本单位安全生产情况及安全生产基本知识;(2)本单位安全生产规章制度和劳动纪律;(3)从业人员安全生产权利和义务;(4)有关事故案例等。 煤矿、非煤矿山、危险化学品、烟花爆竹等生产经营单位厂(矿)级安全培训除包括上述内容外,应当增加事故应急救援、事故应急预案演练及防范措施等内容。 第十七条:车间(工段、区、队)级岗前安全培训内容应当包括:(1)工作环境及危险因素;(2)所从事工种可能遭受的职业伤害和伤亡事故;(3)所从事工种的安全职责、操作技能及强制性标准;(4)自救互救、急救方法、疏散和现场紧急情况的处理;(5)安全设备设施、个人防护用品的使用和维护;(6)本车间(工段、区、队)安全生产状况及规章制度;(7)预防事故和职业危害的措施及应注意的安全事项;(8)有关事故案例;(9)其他需要培训的内容。 第十八条:班组级岗前安全培训内容应当包括:(1)岗位安全操作规程;(2)岗位之间工作衔接配合的安全与职业卫生事项;(3)有关事故案例;(4)其他需要培训的内容。 4.4其他人员培训教育 1、对转岗、下岗再就业、干部顶岗以及脱离岗位六个月以上者,应进行车间、班组安全培训教育,经考核合格后,方可从事新岗位工作(查转岗、下岗再就业、干部顶岗、脱岗人员花名册,查相关培训记录,查考试记录,查考试成绩表) (1)上述人员两级教育学时(48学时)和内容应符合“三级安全教育”规定 (2)应落实上述人员名单 (3)时间界定在近三年内 2、对外来参观、学习等人员进行有关安全规定及安全注意事项的安全培训教育(查参观、学习登记,查相应的培训记录) 学校实习学生、外来学习人员、外厂来厂培训人员应按新从业人员进行三级安全教育。 3、对外来施工单位的作业人员进行入厂安全培训教育,经考核合格发放入厂证。进入作业现场前,应由作业现场所在单位进行进入现场前安全培训教育(查培训记录、考核记录、入场证登记、入场证) (1)入厂安全培训内容为:有关法律法规、企业的安全生产管理制度、风险管理等。进入作业现场前进行的培训内容为:作业场所的有关规定、风险管理要求、安全注意事项、事故应急处理措施等。 (2)抽查现场施工人员,避免未经培训而直接进入施工现场。注意:没有入场证人员。 4.5日常安全教育 1、开展班组安全活动(查班组安全活动记录) (1)活动按照计划进行,有活动内容 ,有活动总结。 (2)活动形式为:学习、讨论、参观、观摩、竞赛等。 2、班组安全活动应有内容、有记录;企业管理人员和安全员应对安全活动记录进行检查、签字(查班组安全活动记录) (1)班组安全活动主要内容:1)学习国家和政府的有关安全生产法律法规;2)学习有关安全生产文件。安全通报、安全生产规章制度、安全操作规程及安全技术知识;3)讨论分析典型事故案例,总结吸取事故教训;4)开展防火、防爆、防中毒及自我保护能力训练,以及异常情况紧急处理和应急预案演练;5)开展岗位安全技术练兵、比武活动;6)开展查隐患、反习惯性违章活动;7)开展安全技术座谈,观看安全教育电影和录像;8)熟悉作业场所和工作岗位存在的风险、防范措施;9)其他安全活动。 (2)企业各级管理人员是指车间副主任以上人员 3、企业各级管理人员应定期参加班组安全活动(查制度规定,查班组活动计划,查班组活动记录) (1)企业应在相关制度、责任制中规定各级管理人员参加班组安全活动的频次、定点班组及相关要求。 (2)班组安全活动记录应记录参加活动的各级管理人员情况(姓名、部门、参加情况) 4、企业安全生产管理部门应结合班组安全生产实际,制定班组安全活动计划,规定活动形式、内容、要求(查本年度计划文本) (1)计划是短期的,通常是一个月一个计划。 (2)计划应符合企业实际。 4.6培训教育管理 1、定期识别安全培训教育需求,制定、实施安全培训教育计划(查识别需求报告或记录,查培训教育计划) (1)计划制定的频次:通常时半年一次,可以一年一次 (2)计划制定部门:厂级计划——办公室,部室、车间级——相应各部室、车间 (3)培训对象:厂级计划针对公司内所有人员;部室、车间级计划只针对本部门人员。 (4)识别需求应提供记录或报告,这是编制计划的依据。 2、建立从业人员的安全培训教育档案,做好安全培训教育记录(查档案,查记录) (1)企业应为每一位员工建立一份安全培训教育档案,记录入厂以来历次安全培训的情况 (2)企业应有安全培训教育台帐或员工培训记录表 3、记录计划变更情况(查计划,查计划变更记录及说明,查培训计划执行情况) (1)计划变更应有记录,应经主管领导批准。 (2)计划变更应有情况说明(教育需求识别)。 4、安全培训教育的主管部门应对培训效果进行评价(查评价报告及评价记录) 注意:每次培训后均应进行评价 5、企业的各级管理人员应为安全培训教育提供相应的资源保证(查每次培训能否得到人、物、财、技术及方法等资源支持) 5、生产设施 5.1生产设施建设 1、生产设施建设应满足国家“三同时” 的规定 (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入生产和使用) (1)首先要确定有无新、改、扩的建设项目,起点:2002年3月15 日从《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条例》实施开始。 (2)企业的生产设施管理制度中要有有关“三同时”的内容。 (3)“三同时”制度内容主要包括:1)在进行可行性研究论证时,必须进行安全论证,确定可能对从业人员造成的危害和预防措施,并将论证结果载入可行性研究报告;2)设计单位在编制初步设计报告时,应同时编制《安全专篇》,并符合国家标准或行业标准;3)施工单位必须按照审查批准的设计报告进行施工,编制《总体开工方案》,不得擅自更改安全设施的设计,并对施工质量负责;4)建设项目的验收,必须按照国家有关建设项目安全验收规定进行。不符合安全规程和行业技术规范的,不得验收和投入使用;5)建设项目验收合格正式投入运行后,生产设施和安全设施必须同时投入使用,不得将安全设施闲置不用。 2、企业应对项目建议书、可行性研究报告、初步设计、总体开工方案、开工前安全条件确认和竣工验收六个阶段,按照国家有关规定进行规范管理。 (1)我省现在项目的建设程序:(可行性研究)—安全评价—安全审查设立、批准—初步设计—安全专篇审查——施工图设计—施工—试生产—安全验收评价—竣工验收。各阶段的资料、文件、审查意见、备案文件、批准文件都要准备齐全。 (2)对建设项目考核的起点是《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条例》实施以来的建设项目(2002.3.15)。 (3)对于建设项目的规范管理,目前危化品建设项目应当按照国家安监总局第8号令的要求来进行管理。8号令实施之前的项目按照《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条例》和国家安监局第17号令的要求进行管理。 3、生产设施建设中的变更应严格执行变更管理制度,履行变更程序,并对变更全过程进行风险管理 (1)对于建设项目来说,变更是经常发生的事情,可能发生厂址的改变、工艺的改变、设备的改变、管道走向的改变等。 (2)变更不能随意,应有设计单位出具变更单,对变更要进行风险管理,对大的变更按8号令第十二条的要求应进行重新安全评价和审查。 8号令第十二条内容为:第十二条:对安全审查未通过的建设项目,建设单位经过整改后可以再次向原审查部门申请建设项目设立安全审查。 已经通过安全审查的建设项目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建设单位应当向原审查部门申请变更建设项目设立安全审查:(一)建设项目外部安全防护距离发生变化的; (二)变更建设地址的; (三)变更主要装置、设备、设施平面布置的; (四)变更技术、工艺或者方式和主要装置、设备、设施的; (五)建设项目涉及的危险化学品品种、类别、数量超出已经通过安全审查的建设项目范围的。 (3)企业要有变更管理制度和程序,其中要有建设项目变更的内容。对变更的程序、风险管理、评价报告等内容要有体现。 4、积极采用先进的,安全性能可靠的新技术、新工艺、新设备、新材料,组织安全生产技术研究开发。 概念比较模糊,建议按以下两点进行考虑。 第一,总的依据按原国家经贸委及发改委公布的淘汰机电产品目录和产品结构调整目录。有鼓励发展的产品、工艺,有限制发展的和淘汰的。 第二, 对新的安全生产技术一般为行业内公认的较为先进新技术。 如:氯碱行业中事故氯负压收集技术; 少量氯气泄露的捕消器。 5.2生产设施管理 1、制定生产设施安全管理制度 制度要体现的内容(可参考原化工部17项要求) ①设备的定期检查和考核;②设备的缺陷和隐患的消除;③生产装置的开停车管理;④设备开停、修吹扫方案;⑤压力容器和压力管道的运作维护;⑥机、泵设备管理;⑦设备的防腐保温(冷);⑧起重设备管理;⑨电器设备管理;⑩通讯、仪表、自控安全连锁、报警;⑾厂内运输作业、车辆管理。 2、建立生产设施台帐 设备从进厂直到报废为止,这“一生”中各种事件记录和有关维护检修的技术条件的记录,应该齐全、准确,以便反映出该设备真实面貌,并用于指导实际工作; 各种设备台帐需齐全,现场设备有标牌编号,与台帐相符,从设备的购置、使用期限、停用复用记录、原值、净值,检修情况必须齐全。 (建议参考原化工部在设备管理中的分类、编号、建档的有关规定。) 3、各种安全设施应有专人负责管理,定期检查和维护保养并落实到人。安全设施应编入设备检修计划,定期检修。安全设施不得随意拆除、挪用或弃置不用,因检修拆除的、检修完毕后应立即复原。 安全设施是指企业(单位)在生产经营活动中将危险因素、有害因素控制在安全范围内以及预防、减少、消除危害所配备的装置(设备)和采取的措施。(国家安全监管总局关于印发《危险化学品建设项目安全设施目录(试行)》和《危险化学品建设项目安全设施设计专篇编制导则(试行)》的通知 安监总危化〔2007〕225号) 安全设施分为预防事故设施、控制事故设施、减少与消除事故影响设施3类。 a、预防事故设施 ⑴检测、报警设施 ⑵设备安全防护设施 ⑶防爆设施 ⑷作业场所防护设施 ⑸安全警示标志 b、控制事故设施 ⑹泄压和止逆设施 ⑺紧急处理设施 c、减少与消除事故影响设施 ⑻防止火灾蔓延设施 ⑼灭火设施 ⑽紧急个体处置设施 ⑾应急救援设施 ⑿逃生避难设施 ⒀劳动防护用品和装备 考核要求: 1)要建立安全设施管理制度,明确部门和责任; 2)建立安全设施台帐,安全设施要按照《危险化学品建设项目安全设施目录》分类建档; 3)要有定置图; 4)对安全设施要有检修计划,定期检修和检验; 5)对安全设施不得随意拆除、挪用或弃置不用,因检修拆除的检修拆除完毕后应立即复原。 4、根据危险化学品的种类、特性,在车间、库房等作业场所设置相应的安全设施设备,并按照国家有关规定进行维护、保养,保证符合安全运行要求; 要求:在应当设置的地方设置;并对设置的安全设施设备进行维护保养。 依据举例: 可燃有毒检测报警 SH3063-1999《石油化工可燃气体和有毒气体检测报警设计规范》 淋洗器 HG20571-95《化工企业安全卫生设计规定》 爬梯、护栏、平台 GB40531-4 《固定式钢直梯》《工业防护栏杆》《固定式钢平台》《固定式钢斜梯》 火灾报警 GB50116-98《火灾自动报警系统设计规范》 消防 GB50016-2006《建筑设计防火规范》第8章 防护围堤 GB50351-2005《储罐区防火堤设计规范》 防静电GB12158-2006《防止静电事故通用导则》 SH3097-2000《石油化工静电接地设计规范》 HG/T20675-1990《化工企业静电接地设计规范》 气体按《氧气及相关气体安全技术规程》 氢气按《氢气安全规程》 电气防爆 GB50058-92《爆炸和火灾危险环境电力装置设计规范》 泄压 GB50160-92《石油化工企业设计防火规范》第四章第四节 提示:1)要求对这些标准要有一个大致了解,结合企业现场进行检查。2)是检查上述在用的安全设施完好情况,是否按规定进行检测,这包括安全阀、压力表、检测报警等一些强检项目,还有一些国家质监部门设有强检的,企业是否定期校检、维护,看记录。 5、建立特种设备台帐和档案,定期检验、证件齐全。特种设备操作人员持证上岗。 检查:1)查压力容器特种设备台帐;2)根据台帐查检测记录,注意是否在有效检测期内,每台都有下次检验日期,本次检验结果,看是否超期或漏检的;3)特种人员:①先看是否满足生产需要,如:连续生产锅炉司炉工二人,就不满足生产需要;②每人的培训资格证。 6、制定监视和测量设备管理制度,建立监视和测量设备台帐,定期进行校准和维护,并保存校准和维护活动的纪录。 范围:电视监控、流量、温度、压力、液位、高低位报警 要求:1)要有制度(可在其他制度中体现);2)要有台帐;3)要有校准和维护记录。 5.3关键装置及重点部位 1、制定关键装置、重点部位安全管理制度,实行企业管理人员定点承包的安全管理机制;关键装置、重点部位应安装电视监控和可燃、有毒气体检测报警装置。 关键装置是指包括在易燃、易爆、有毒、有害、易腐蚀、高温、高压、真空、深冷、临氢、烃氧化等条件下进行工艺操作的生产装置。 重点部位是指a、制造、储存、经营易燃易爆、剧毒等危险化学品场所,以及可能形成爆炸、火灾场所的罐区、装卸台(站)、油库、仓库等;b、对关键装置安全生产其关键作用的公用工程系统等。 我公司的关键装置有:冶炼车间的二氧化硫风机,重点部位有:冶炼车间:氰化钠库、干吸岗位;磷铵车间:氨站、中和浓缩岗位、氟硅酸钠岗位;机修车间:高压站。 要点:1)制定管理制度;2)管理人员定点承包;3)设置电视监控和检测报警装置 要求:1)关键装置重点部位由企业自己概括各自生产特点确定,不作统一要求,但制度中应明确。2)建立制度,制度中应明确每个关键装置和重点部门的承包人;对承包人的责任;到承包点的活动频次;活动的内容;对承包人的考核;台账及档案和书面报告等内容。 3)现场承包点应有“管理人员承包责任牌”,牌上注明:装置名称、承包人的姓名、职务等。 4)关键装置和重点部位要安装电视监控,对有可能散发可燃气体或有毒气体的装置要装设检测报警装置。5)本条可指定点承包的管理人员是企业厂级领导或公司级领导。 2、承包人对所负责的关键装置、重点部位负有安全监督与指导责任,内容符合本规范的要求,并至少每月到承包点进行一次安全活动。 要求: (1)承包人对所负责的关键装置,重点部位的安全监督与指导责任内容要齐全。集体内容是:1)指导安全生产点实现安全生产;2)监督安全生产方针、政策、法规、制度的执行和落实;3)定期检查安全生产中存在的问题与隐患;4)督促隐患整改;5)监督事故“四不放过”原则的落实;6)解决影响安全生产的突出问题。 (2)承包人至少每月到承包点活动一次。 要点: (1)承包人的活动形式:参加基层班组安全活动,安全检查,督促整改事故隐患,安全工作指示; (2)所有的活动要有活动书面记录,内容包括活动时间、内容,要有承包人签字、部门负责人签字; 3、安全生产管理部门每季度对承包人承包到位情况进行一次考核,并进行公布。 要求:1)明确企业的安全生产管理部门对承包人进行考核; 2)考核频次:每季度一次,并进行公布,形式可以以文件、简报、通告等; 3)应对所有承包人都要考核,不要有遗漏。 4、建立关键装置、重点部位档案及安全检查书面报告制度,定期进行监督或巡检; 应制定“机、电、仪、操、管”人员和有关管理部门对关键装置、重点部位的管理职责,安全管理部门应定期对职责落实情况进行检查、监督和考核。工艺、技术、机动、安全、仪表、电气等有关部门按照职责分工进行的安全管理要求如下: 1) 各项工艺操作指标符合操作规程、作业指导书要求;2)各种动、静设备、设施、附件达到完好标准,压力容器、压力管道符合《压力容器安全技术监察规程》和《压力管道安全管理与监察规定》,其安全附件应齐全好用,关键机组实行特护管理;3)仪表管理符合制度要求,严格执行仪表连锁管理规定;4)各类安全设施、消防设施齐全、灵敏、完好,符合有关规程和规定的要求,消防道路畅通;5)车间每月一次安全检查,厂每季度一次安全检查。 车间安全管理要求: 1) 确认关键装置、重点部位的危险点,绘制出危险点分布图,明确安全责任人。 2) 每月进行一次安全检查,对查出的隐患和问题及时整改或采取有效防范措施。 3) 关键装置、重点部位设置专职安全管理人员。 4) 操作人员应经培训合格并持证上岗。 班组安全管理要求: 1) 严格按照巡回检查制度。 2) 严格遵守工艺、操作、劳动纪律和操作规程。 3) 按巡回检查制度定期对安全措施、危险点进行安全检查。 4) 及时报告险情和处理存在的问题。 要求: (1)对每一个关键装置和重点部位建立档案,应包括:工艺参数、控制指标,设备运行及检修、仪表、安全设施运行检修维护情况、安全检查记录; (2)对关键装置、重点部位的安全检查,按“一岗双责”的要求及第十个要素按各自职责进行安全检查,对查出的险情和隐患进行书面报告和及时处理。 考核:重点是档案、巡检记录和报告文本。 5、制定关键装置、重点部位应急预案,至少每半年进行一次演练。 要求: (1)要制定关键装置、重点部位的应急预案,对中小企业如果在综合预案中体现出每个关键装置、重点部位的预案内容也可以; (2)每半年进行一次演练。 考核:演练考核按9.6.2的要求。 5.4 检维修 释义:设备检修是恢复或提高设备的额定功能与可靠性,借以保证设备和系统的安全性和生产能力的重要手段。 标准依据:《厂区设备检修作业安全规程》 HG23018-1999 《化工检修现场安全管理检查标准》 HG/T23008-92 《炼油化工施工安全规程》 HGJ233 1、建立生产设施安全检维修管理制度,明确检维修时机和频次。 要求: (1)要求企业加强设备设施的检维修管理,确保检维修过程符合安全生产要求,避免发生安全事故,环境污染和对作业人员的伤害。这些都应在制度中体现。 (2)制度中的内容应包括:日常检维修和定期检维修的责任部门职责和检修频次,设备大修时应执行“五定”管理(定检修方案、定检修人员、定安全措施、定检修质量、定检修进度)。 考核:查制度文本,对重点设备应有具体要求和时间。 2、制定检维修计划; 要求: (1)检维修计划可分为小修、中修、大修,系统停车大检修;设备的日常维护保养工作是计划检修的基础工作,日常维护保养工作做得好,可以大大减少检修工作量和检修次数。 (2)计划检修的前期准备,包括:检修项目内容的审定; 施工方案 围墙砌筑施工方案免费下载道路清表施工方案下载双排脚手架施工方案脚手架专项施工方案专项施工方案脚手架 和开停车方案落实;计划进度的安排;备品配件的落实;检修材料、机具的准备;人员;施工图纸等。 (3)系统停车大检修还应制定:施工现场平面布置图,施工技术网络图,人力平衡分析图,安全因果图,施工进度表等。 3、进行检
本文档为【安全标准化学习资料】,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该文档来自用户分享,如有侵权行为请发邮件ishare@vip.sina.com联系网站客服,我们会及时删除。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下载需要: 免费 已有0 人下载
最新资料
资料动态
专题动态
is_769327
暂无简介~
格式:doc
大小:480KB
软件:Word
页数:28
分类:生产制造
上传时间:2011-12-21
浏览量: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