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广西在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交往发展研究

广西在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交往发展研究

举报
开通vip

广西在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交往发展研究 广西民族大学 硕士学位论文 广西在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交往发展研究 姓名:陈享辉 申请学位级别:硕士 专业:马克思主义理论与思想政治教育 指导教师:廖业扬 20080401 1 论文独创性声明 本人郑重声明:所提交的学位论文,是本人在导师的指导下,独立撰写 完成的。除文中已经注明引用的内容外,本论文不含其他个人或其他机构已 经发表或撰写过的研究成果,也没有剽窃、抄袭等违反学术道德规范的侵权 行为。对本文的研究做出重要贡献的个人和集体,均已在文中以明确方式标 明。本人...

广西在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交往发展研究
广西民族大学 硕士学位论文 广西在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交往发展研究 姓名:陈享辉 申请学位级别:硕士 专业:马克思主义理论与思想政治教育 指导教师:廖业扬 20080401 1 论文独创性声明 本人郑重声明:所提交的学位论文,是本人在导师的指导下,独立撰写 完成的。除文中已经注明引用的内容外,本论文不含其他个人或其他机构已 经发 关于同志近三年现实表现材料材料类招标技术评分表图表与交易pdf视力表打印pdf用图表说话 pdf 或撰写过的研究成果,也没有剽窃、抄袭等违反学术道德规范的侵权 行为。对本文的研究做出重要贡献的个人和集体,均已在文中以明确方式标 明。本人愿意承担由本声明而引起的法律责任。 研究生签名:陈享辉 日期:2008 年 20日 6月 论文使用授权声明 本人完全了解广西民族大学有关保留、使用学位论文的规定。学校有权 保留并向国家有关部门或机构送交学位论文的复印件和电子文档,可以采用 影印、缩印或其他复制手段保存、汇编学位论文。除在保密期内的保密论文 外,允许学位论文被查阅和借阅,可以公布(包括刊登)论文的全部或部分 内容。 研究生签名:陈享辉 日期:2008年 20日 6月 导 师 签 名:廖业扬 日期: 2008年 20日 6月 2 广西在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交往发展研究 摘 要 交往是人类第一个历史活动—物质生产资料生产的前提,是人类历史前 后相继的纽带,是人类历史发展呈现多样化特征的秘密所在,是历史转变为 世界历史的基础,是理解人与社会发展的一把钥匙。“交往”也是马克思恩格 斯构建历史唯物主义的基础性、总体性范畴。而交往发展会促进生产力的发 展,从而带动整个经济社会的发展,交往发展也必然对广西经济社会发展有 巨大推动作用。广西作为我国东南沿海地区、大西南地区和东南亚国家的交 汇地带,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和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一体化进程的加 深,广西正从传统意义上中国的边缘地区转变成为新的经济地域体系中的中 心性地区。交往的发展必然推动广西经济社会全面的发展。而中国—东盟自 由贸易区的建立又为广西交往的进一步发展提供了历史机遇和现实平台,以 及对广西的交往发展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从而进一步推动广西政治、经济、 文化、科技、教育等事业和社会和谐的发展。论文根据广西在中国—东盟自 由贸易区交往发展的现状和广西发展自身发展的优势与不足的实际情况,在 马克思交往理论的指导下,提出广西进一步扩大和加深交往发展的思路和对 策,以期促进广西又好又快的发展。 关键词:交往发展 广西 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 3 STUDY ON COMMUNICATION AND DEVELOPMENT OF GUANGXI IN THE CHINA-ASEAN FREE TRADE AREA ABSTRACT The communication is the Prerequisite of the first mankind’s historical activity — the material means of production produce.It is a sucessive tie of the human history, is the secret of the human historical development that appears diversified characteristics, and it is the foundation that history changes into the world history, it is a key which understands development of human and social. Also the communication is the basic, comprehensive category of Marx and Engels constructing historical materialism. The development of exchanges will promote the development of the development of productive forces, thus boosting the economic and social development, development of exchanges will inevitably lead to economic and social development in Guangxi has great role in promoting.As the crossing of the southeast coastal area , large southwest area of our country and Southeast Asia country, with the fast development of China's economy and intensification of integration process of China - ASEAN Free Trade Area(CAFTA), Guangxi is changing into the centre area of the new economic region system from the border district of China. The communication and development must promote the development of overall economics and society in Guangxi. And setting-up of CAFTA has offered the historical opportunity and realistic platform for the further development of Guangxi, and has put forward higher requirement for the communication and development of Guangxi, in order to further promote harmonious development of the politics, economy, culture, science and technology, education and society in Guangxi. According to the current situation of CAFTA in 4 Guangxi and the advantage and insufficient actual conditions of Guangxi , in the guidance of Marxism theory, The paper puts forward thinkings and measures about Guangxi further development, in the hope of the good and fast development of Guangxi. KEYWORDS:communication and development; Guangxi;China - ASEAN Free Trade Area 7 1 绪言 1.1选题背景及意义 交往是人类第一个历史活动—物质生产资料生产的前提,是人类历史前后相继的纽 带,是人类历史发展呈现多样化特征的秘密所在,也是历史转变为世界历史的基础,是理 解人与社会发展的一把钥匙。“交往”也是马克思恩格斯构建历史唯物主义的基础性、总 体性范畴。它贯穿于马克思历史唯物主义的形成、完善和发展的各个时期。因此,交往是 我们理解历史唯物主义的核心概念之一。特别是在全球化时代,全球各个区域、各个领域 的联系日益增强的今天,完整准确的理解马克思主义的交往范畴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交往是人存在的基本方式,交往关系是人们之间最普遍最常见的关系。人类为了维系 生命的存在、种族的繁衍,必须结成一定形式的社会交往关系,交往和生产是同一的,没 有生产、交往,就没有人类自身的存在,就没有人类社会的存在,就没有人类社会历史的 发展。马克思把交往和人类生产、需要活动统一起来,把交往看作是人类生活最普遍的社 会关系范畴。 研究交往问题,是马克思创建新历史观的理论关键点之一。马克思以“生产与交往” 为纽带,融会哲学、经济学与政治学研究成果,实现了对交往的实践化,进而通过揭示作 为历史现实基础的生产方式的交往实践本性而开启了新历史观的大门。因此,交往实践观, 成为马克思科学解释历史、正确理解人的本质、走向历史深处、创建唯物史观的一个直接 的理论切入点;同时,交往也是贯穿和主导着马克思各时期哲学思想发展的主要论题之一。 可以说,交往实践观成为马克思在创建新历史观阶段上对全部历史发展和人类本质进行科 学分析、深刻洞见和整体把握的基本视野。 经济全球化既是世界性普遍交往发展的客观趋势,也是马克思交往理论诞生的历史 基础,因此,马克思的交往理论也是指导全球化实践的重要工具。全球化是我们打开马克 思交往理论大门的历史钥匙,在这一意义上,马克思一切活动的思想资源、有生命的价值 理论和过时了的、应当被历史间距及历史转换所筛淘的方面都能在这一关键平台上得到合 理的解释。反过来,交往理论也是打开资本全球化历史大门的哲学钥匙,因而对全球化的 本性、结构、特点和历史转换的深度理解都应当从交往理论及其发展上得到合理解释。[1] 在高度全球化的今天,我们重新深度理解和反思马克思的交往理论,指导实践。不理解、 不深入研究马克思的交往理论,就无法深入到全球化的本质层次,就难以从哲学上科学把 握全球化历史格局的本质。 如今全球化不仅是一个耳熟能详的名词和术语,而且也是我们必须面对的重大现实问 题。换而言之,全球化既是一种不容否认的客观事实,又是一种不可抗拒的发展趋势。经 8 济全球化已经形成了一股强劲的浪潮,在新技术革命,特别是信息革命的推动下,资本、商 品、信息以及人才的全球范围内的大规模流动,凸现出贸易自由化、资本国际化、生产世 界化和知识产业化的发展态势。同时,全球化使各国在相互交织、相互依赖中逐步建立起 以规则为基础的运行机制,并在这一运行机制的基础上相互影响、相互制约,逐步走向真 正的融合。在经济全球化过程中,任何一个国家都不可能拥有自己所需要的一切资金、技 术、人才和市场等,都不可能离开与其他国家的相互联系而孤立存在,更不可能孤立地发展 起来。这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世界历史发展的客观规律。同时,经济全球化伴随着新 一轮的世界范围内的产业结构调整,给世界各国的经济发展提供了千载难逢的机遇。谁抓 住了这个机遇,谁就能够赢得发展。最后,全球化也是一把双刃剑,它带给全球福利的同 时,也带来了一些危害。全球性危机的产生,使得人们不得不进一步正视共同利益的问题。 而危机之成为全球性的,也是建立在普遍交往的基础之上的。人类在当代所面临的能源、 粮食、人口、环境、核威胁、恐怖主义威胁等重大问题,是与每一个民族,每一个人的生 存,因而是与全人类的生存相关的。今天,已没有一个国家能够单独解决这些共同问题, 也没有一个国家能确保他的技术应用的灾难性后果不对他国发生影响。 全球化和区域化是当今世界体系两个相互动态、协同演化的基本过程。一方面,为了 获取全球比较利益和规模利益,要素流动、生产组织、贸易市场日益全球化;另一方面, 随着全球化,国家和地区之间的竞争日趋激烈,为了在越来越激烈的全球竞争中取得优势, 地理相邻的不同国家和地区经济趋向相对更加一体化。区域经济一体化是指特定区域的两 个或两个以上的国家或地区,为谋求区域内商品、资本和其他生产要素的自由流动,通过 达成经济合作的某种承诺或签定条约、协议,在经济上结合起来形成一个区域性经济联合 体的过程。它是在地区主义推动下,建立在区域差异和地区优势基础上的一种较高层次的 区域经济合作组织,目的是在互惠互利的基础上协调发展区域内国家的经济,推动世界经 济的发展,是经济全球化的表现。全球化、区域经济一体化的发展使得世界经济的竞争格 局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以国家为主体进行的国际竞争日益演变为以区域经济一体化组织为 基础的竞争。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设立和发展正是在此背景下进行的,对其内部各成 员国和地区交往发展的研究能更好的推动区域一体化的进程和地区经济社会的协调发展。 广西作为中国进入东盟的桥头堡,作为连接中国和东盟的纽带,要寻求广西又好又快 的发展,加强同东盟各国的交往,从政治、经济、文化等各方面加速广西的发展,这必然 是广西发展政策的题中之意。广西十一五规划指出,积极参与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建设, 加强与东盟国家经贸合作与交流,努力把广西建设成为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加工制造 中心、物流中心、商贸中心和文化交流平台。这充分说明广西政府对中国—东盟自由贸易 区对广西发展意义的肯定和重视。广西作为我国东南沿海地区、大西南地区和东南亚国家 的交汇地带,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和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一体化进程的加深,广西 正从传统意义上中国的边缘地区转变成为新的经济地域体系中的区域中心。由此,对中国 —东盟自由贸易区条件下广西交往发展的劣势与压力、优势和机遇进行更加全面和明晰的 9 分析,能更好的认清广西在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中的未来发展态势,进而提出广西在中 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交往发展定位与战略。 总之,无论是从理论的层面还是实践的层面,都要进一步加强对广西在中国—东盟自 由贸易区的交往发展的研究,都需要在总结交往理论的研究成果和社会历史发展的趋势的 基础上,以马克思主义交往理论为指导,以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发展实际为立足点, 以广西的实际发展问题为中心,努力研究和探索在当今全球化和区域经济一体化的背景 下,广西在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交往发展的一些关键问题,从而为广西实现又好又快 的发展提供有益的思考。 1.2本文中心范畴的界定 交往范畴的概念界定,是任何一种交往理论研究无法回避的首要性问题。因为它是视 野定位的量具和尺度。舍此而无法展开理论的建构。科学地把握交往范畴的确切含义,这 是探讨马克思交往理论首先必须搞清楚的一个根本性问题。 “交往”(communication)这个概念常被人们从不同的角度用许多表面上互不相干、 但实际上又有内在联系的术语来表达,例如,“流传”、“沟通”、“交通”、“通讯”、“传播”、 “交际”、“交流”等等。“交往”这个概念最宽泛的涵义是指实物、信息或意义的传递和 共享。它包括两方面的内容:首先是指实物、信息或意义的异地传输、移动或转达;其次, 是指资源、信息或意义的分享或共享,communication 这个词本身就是从拉丁文 communis(分享)一词派生出来的。对交往的这一理解的一般理论前提来自现代通讯理论和 传播学的发展, 但现代通讯理论和传播学把交往仅仅看作是人与人之间的交流和互动行 为。 “交往”还是一个多学科共同使用的科学概念。心理学、社会学、语言学、文化人类 学等都研究交往问题。如:心理学上的交往概念是指人与人之间的心理接触或直接沟通, 彼此达到一定的认知;社会学上的交往概念主要是指特意完成的交往行为,通过交往行为 形成特定的社会联系;语言学的交往概念主要用来表明信息交流。这些交往的含义,比现 代通讯理论和传播学使用的交往的含义有更宽泛的外延。他们不仅认为交往具有交流和互 动的行为学意义,而且认为交往更是具有使社会系统得以运作的机制、工具或“润滑剂” 的意义。 现代西方哲学家也高度关注交往现象。他们一方面强调文化是人与人之间相互作用的 一种中介;另一方面,更强调交往与人和社会的内在统一性。即认为交往本身就是人的存 在方式和生活方式。哈贝马斯的交往行动理论是对西方现代交往理论进行的一次大的整 合。但这些思想莫不与语言纠缠在一起。西方哲学家表达的“人是语言的存在”表现了交 往与人具有内在的相关性,并且他们把语言符号的结构和规则上升到人类行为和文化的一 般结构和规则,来探讨交往的哲学本质和交往何以可能的问题,从而把实践活动精神化。 10 马克思在许多著作中对“交往”问题作了探索。早在《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 马克思明确把人与自然的交往视为人生存的基本条件,并反复提到“同别人的实际交往”; 在《德意志意识形态》中,马克思集中探讨了“交往与生产力”、“交往形式本身的生产”, 先后七十多处使用了“交往”、交往形式“、“个人之间的交往”、“和他人交往”、“ “世 界交往”等范畴。但这部著作没有一处对“交往”作出界定。综观马克思的经典著作,马 克思的交往范畴具有以下几个特点:第一,交往的主体是通过劳动生成的“现实中的个人”。 正是现实中的个人在物质生产活动中的交往形成了不同类别的共同体,所以才有了人与共 同体、共同体与共同体之间的交往;第二,交往是与生产实践联系在一起的。马克思认为: “生产本身又是以个人之间的交往为前提的。这种交往的形式又是由生产决定的”。[2]马 克思交往范畴有着坚实的唯物主义基础,同近代西方交往理论有着本质区别;第三,交往 分为物质交往和精神交往,前者决定后者。综上所述,马克思的交往范畴是:在一定历史 条件下的现实的个人和共同体在物质、精神上彼此联系相互作用、共同发展的活动及其形 成的相互关系的统一。而交往发展则是对交往的一个动态的描述。随着生力和社会的不断 发展,交往发展主要包括交往主体不断进化和发展,交往手段的不断加强和革新,交往内 容的不断深化和扩展、交往方式的不断创新和变革,交往空间的不断延伸和拓展以及交往 意识的不断强化和更新等。 1.3 本文的研究思路及框架 对马克思交往理论的研究,在于弄清马克思交往理论的基本原理以及交往对于人类社 会存在和发展的重要意义和交往发展的基本规律,从而立足新时期国际形势和广西的实际 来指导实践。以马克思主义理论、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立足当今 国际趋势、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现状和当代广西的政治、经济、文化,从生产力、生 产关系的变更中去探索广西在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交往发展产生的深层和现实原因,进 而探寻促进广西又好又快的发展、构建和谐广西的交往发展的基本内涵和战略对策。在绪 言部分,对选题的背景意义以及研究的现状作简要评述,主要是为正文做铺垫。从理论和 现实层面对交往和交往发展作一个着眼于本文论域的界定。第二部分从世界历史发展的必 然趋势、生产力和生产关系变更的角度和立足当代广西的现状,探讨了广西交往发展的历 史机遇和现实平台。第三部分论述了当代广西交往发展的内涵及其在交往领域、方式、和 空间等方面新的变化发展和潜力。最后一部分,主要根据以上研究和广西的实际情况提出 了推进广西交往发展的几点思路及对策。 11 2 当代广西交往发展的历史机遇和现实平台 2.1交往发展与生产力发展 2.1.1 生产力发展与交往发展的互动关系 交往发展与生产发展是相互联结,互为前提的。马克思在《德意志意识形态》中指出, 生产本身是以彼此之间的交往为前提的,而这种交往形式又是有生产决定的。首先,交往 是生产的前提。作为直接的、现实的人是以物质生产生活为前提的,这是人与动物区别的 根本标志,而任何真正意义上的劳动都是社会性的,是在人们的交往中进行的,离开人与 人之间的交往,生产是不可想象的,正如马克思所说:“生产力表现为一种完全不依赖于 各个人并与他们分离的东西,表现为与各个人同时存在的特殊世界,其原因是,各个人— —他们的力量就是生产力——是分散和彼此对立的,而另一方面,这些力量在这些个人的 交往和相互联系中才能成为真正的力量”。[3] “始终必须把‘人类的历史’同工业和交换 的历史联系起来研究和探讨。”[4]这就是说,没有交往,就不能真正形成生产力,人类社 会历史也就不能发展,交往首先是生产活动的前提。 其次,交往发展的保存及其对生产力发展的促进。这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交往的发展会产生新的生产部门和传播新的以及某一地区有而其它地方没有的技 术、方法、手段、观念、思想等,使之可以传播和应用到更大的范围,以保存和促进生产 力的发展。马克思说:“某一个地域创造出来的生产力,特别是发明,在往后的发展中是 否会失传,完全取决于交往扩展的情况⋯⋯只有当交往成为世界交往并且以大工业为基础 的时候,只有当一切民族都卷入竞争斗争的时候,保持已创造出来的生产力才有了保障。” [5]二是交往的发展可以使一个民族或地区从其他民族或地区获得先进的工具、工艺、管理 方式、社会文化等等,以促进本民族和地区生产力的提高,在此基础上,该民族和地区会 创造更先进的生产力,因而它又反过来促进生产力的发展;三是竞争也是交往的重要形式, 竞争也促进生产力的发展。在交往中,不同民族相互竞争,为了在竞争中处于有利地位, 必须不断的改进生产力,并且相互促进、相互学习从而提高了生产力的水平;四是交往双 方遵循一定的交往规则是通过交往活动从对方得到某种需要和满足的条件。只有在遵循一 定的交往规范的前提下,生产力才能在良性互动、和谐共赢的环境里更好的发展。 再次,交往是生产的产物。一方面,人的生命的生产和繁衍决定个体间的交往与合作 的发生;另一方面,交往也不是凭空产生的,它不是某种精神、观念或者自然生成的东西, 而是人们最基本的物质生产的需要。离开了人们的物质生产,交往就失去了生成发展的土 12 壤。建立在生产劳动基础上的交往,采取什么形式和如何交往,又是有生产决定的。马克 思又进一步阐述了生产的发展对交往的推动作用,“任何新的生产力,只要它不是迄今已 知的生产力单纯的量的扩大,都会引起分工的进一步扩大,都会引起分工的进一步发展”。 [6]分工的发展促进了交往的扩大,使人们能够打破地域的限制和彼此孤立的状态而相互依 赖,在分工发展的高级阶段即资本主义大工业时期,交往具有了世界性,历史也向世界历 史转变。 最后,生产力的发展决定交往的发展。从交往的内容上说,生产力的发展决定交往的发 展,生产力的发展必然导致分工和协作等等经济交往的发展,而且,分工和协作则又派生出 经济领域的非生产性交往,如产品和资源的分配、产品或商品的交换等等乃至精神文化交 往都具有普遍的意义。如果说,最初在物质生产基础上的分工合作还局限于围绕劳动而发 生,那么由于分工逐步扩大,便产生了工业、农业乃至商业城市和乡村之间的交往关系了。 各个行业之间彼此相互依赖,相互联系,从而它们之间也就发生了产品和资源的配置关系, 产品或商品的交换关系,生产或商业的服务关系。由此建立起人们之间广泛的经济交往关 系。从交往的形式上说,生产力的发展也决定交往的发展:一是生产力的发展为交往的发 展提供了交通工具和通讯条件,因而它能够不断的促进交往的发展。二是随着生产力的发 展和主体实践能力的提高,不断推动了人们在空间上交往范围的扩大,这种交往范围的扩 大带来的是整个世界历史发展的线索的变迁和人类社会发展的基点的提高;三是生产力的 发展实现着交往形式的变革,当交往形式适应生产力发展时,会有助于生产实践的展开。 但交往形式的适应是暂时的、相对的。当交往形式成为社会生产力发展的障碍时必然要被 改变。已经成为桎酷的旧的交往形式要适应比较发达的生产力,就必须被新的交往形式所 代替。因此,整个历史的发展也就是交往形式与生产力发展的适应到不适应直至被变革而 适应的历史。 2.1.2当代生产力发展与交往发展的趋势及其特点 进入 21世纪后,全球范围内的先进生产力发展,至少具有以下主要趋势和特征: 第一,生产力发展高度社会化。人类的生产从根本上说是社会的生产,生产力不只是 个人的力量,而是在不同个人的相互交往中形成的社会力量。生产社会化就是由孤立、小 规模的个体或群体生产变为统一、大规模的社会生产的过程,它是人类社会不可逆的生产 力发展大趋势。随着生产要素在社会范围内配置和流动,生产资料从单个人使用变为社会 共同使用,生产过程从一系列个人行动变为一系列不同个人、不同群体的社会行动,产品 从个人的直接生产物变为社会的共同生产物,不同生产单位、部门之间相互依存的关系不 断扩大、加强,逐步形成不可分割的社会化整体。由此可见,各种生产越来越具有更大范 围、更深程度的社会性质。 在当代,市场经济已成为世界上大多数国家所采用的经济体制、经济活动方式,社会 13 化大生产、大流通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生产力系统所有各种要素的配置和流动都大大 超越了民族、地区、国家的范围,走向国际化,从而取得了比以往任何时候更合理、高效、 优化的效果。如跨国公司是面向国际市场,实行全球战略,并把分散经营的各部分紧密联 系起来,形成一个统一的、谋取最大战略利益的整体。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经济全球化 还将把生产社会化推向更高的层次。 第二,生产力发展高度知识化。社会生产力发展的重要标志是科技的发展。生产力 的发展反过来又促进科技的发展。科技作为知识形态的生产力、精神生产力、间接的潜在 的生产力,在现代转化为直接的、现实的物质生产力的周期日益缩短,科技知识从生产力 的一种非独立因素变成相对独立的因素,并越来越成为生产力发展的首要推动力和决定性 因素,对社会经济进步的贡献越来越大。 当今生产力的发展越来越依靠科技知识的进步。各类产品及其生产过程、社会经济活 动各个方面的科技知识含量不断提高,已达到相当高度,经济发展的知识取向日益明 显。 以计算机技术和网络通信技术、生物工程、航天技术、现代管理科学和系统工程等 为代表的高新科学技术成为当代先进生产力的集中体现和主要标志。在经济知识化的同 时,科技知识的经济功能迅速增大,知识产业正在成为现代产业结构中迅速崛起的又一大 产业。知识与经济全面渗透、交融、复合化、一体化,这是当代经济发展的一个最显著趋 势。 第三,生产力发展高度“自觉化”。 在历史发展的每一时期,先进生产力体现的都是 相对最强的人的能力。人的能力是逐步提高、永无止境的历史过程。社会经济发展水平也 是逐步提高、永无止境的历史过程。这两个历史过程是相互结合、相互促进的。 随着人类认识、利用客观规律的能力逐步提高,人类对自然和社会的关系的认识, 总是不断地从不知到知、从知少到知多的过程。也就是说,人类认识我利用自然和社会规 律有一个从比较盲目走向比较自觉的过程,最终会取得划时代的进步。在许多先进的企业 那里,越来越多产品的生产已做到“精益化、准时化、柔性化、定制化”,为适应消费者 的个性需求而专门制造;在经济发达的国家、地区,政府、行业的经济管理机构利用四通 八达的信息网络和交通网络,以及企业文化协作网络体系,已能对大量的经济信息进行较 及时、准确的收集、分析,对重要的经济活动进行较灵活、有效的调节、控制,使其从微 观经济到宏观经济的不正常波动降到最低程度,避免大规模、长时间的经济失衡的发生, 维持经济持续健康地运行和有序地发展。 当代全球化是交往发展的最新阶段,但较之于马克思、恩格斯论述的世界历史时代来 说,社会各方面都有了很大变化,随着当代社会的发展和新科技革命的日新月异,交往发 展呈现出新的的趋势及其特点: 首先,交往主体之间在竞争中加强合作。市场经济始终离不开竞争,充分的市场竞争 是市场机制正常发挥作用的必要条件。然而竞争既有排他性,又有共存共处性——如果完 全排除、消灭了竞争对手则不再存在竞争。另外,在多个经济主体相互竞争的格局中,部 14 分主体为了更有力地开展更大范围内的竞争,往往需要在竞争中合作,在合作中竞争。故 竞争与合作本来就不是绝对互斥的。随着经济发展、社会进步,当代的竞争已不同于过去 的竞争,在全面、激烈竞争的同时出现了越来越明显的广泛合作化倾向。人类的全部文明 本来就是全球各族人民共同创造的。这也与生产力发展高度知识化、信息化紧密联系在一 起,现在的各种高科技产品不是哪一个地区和民族能单独完成的,各主体必须加强交流与 合作。 体现先进生产力的企业与其他企业之间的竞争,应当是能促进全社会生产力健康发展 的理性、文明、规范、有序、有效的竞争。竞争理念和准则不应是将市场比作你死我活的 “战场”,将对手视为不共戴天的仇敌,而应是将市场比作“赛场”,将对手视为共同开发 市场的“竞争伙伴”,比谁能更好地满足顾客需要、赢得更多顾客的竞赛伙伴,以及分享 资源、环境的“协同优势”和“外部经济”利益的合作伙伴,通过开展各种不同领域、地 域、途径、形式的合作以及“合作型竞争”,互学、互帮,取长补短,相互促进,实现共 存共荣、共同发展。 其次,当代交往主体多元化与层次化。如果说二战以前民族国家独占着国际交往舞台 的话,那么现在尽管它还是国际交往的主体,并且作用还在加强,但是它已经不是唯一主 体。20世纪下半叶,作为国际生产和国家投资主要组织形式的跨国公司,由于它在多国同 时并存以及其成员的多国家和多民族构成,在当代的交往过程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 用。当代交往的发展不只是同资产阶级的发展相联系,而是同各阶级、各国家,各民族的 发展相联系。随着新兴工业国家的出现,交往对新的科学技术的传播,当代交往逐渐呈现 出多极主体共同主导的多元格局。并且,当代交往促进了一体化和多元化的统一,即多元 化的主体在交往中,构成全球化交往共同体,也就是说,不同的民族国家、跨国公司、国 际组织、社会团体和个人之间相互交往,形成多层次的交往,同时,又在交往中达到主体 的自我重构和创新。 再次,当代交往手段科技化。马克思恩格斯在《共产党宣言》中就论及科技在世界历 史形成中的作用。他们说:“资产阶级,由于一切生产工具的迅速改进,由于交通的极其 便利,把一切民族甚至最野蛮的民族都卷到文明中来了。”[7]可见,科技在全球化交往的 历史进程中一直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但是,在当代交往的过程中,科技作用的含量显得 更为突出。喷气式飞机、海底电缆、通讯卫星以及国际互联网已经使地球变得越来越小。 比如,由于计算机和电子信息的发展,使世界上任何地方的“时时”交易成为可能,实现 了全球规模的资金流动。因为货币可以以光速从地球的一端传向另一端。特别是数字技术 的发展,比特成为交往主体间日益重要的媒介,如果一个民族的语言不能转化为数字信息, 其在社会发展中会受到极大的限制。 最后,交往内容更丰富、更紧密。当代交往深化和拓展了全球经济、政治、文化等领 域及其相互之间的联系。由于当代交往的发展,从生产到生活,从资本到市场、从物质资 料到信息资源的众多要素,在众多国家之间多种多样的纵向和横向联系,取代了少数几个 15 国家之间在原料、产品、货币、信息等某些方面的交换。并且这种横向拓展与纵向深化的 速度是二战之前不能比拟的,比如,技术与经济的迅速一体化,跨国公司经营活动急速增 长、科技创新的使用及其与生产实践之间的高效结合,加快了科学技术转化为生产力的速 度等等。不仅如此,各个领域之间的相互作用也在加强。在经济与政治之间,经济政治化 和政治经济化的趋势越来越明显。在文化与政治、经济之间,文化已经被政治化、经济化, 成为构成国家综合实力的重要因素,并渗透于国际关系的各个方面,作用越来越综合化。 2.1.3交往发展的社会发展功能 作为人类特有的生存方式和活动方式的交往具有哪些社会功能呢?第一,沟通、协调 功能。交往是交往主体之间相互影响、相互作用的互动性活动。在交往活动中,交往的主 体和客体都是从事社会活动的人,人们之间互为主、客体,同时扮演着主体与客体的双重 角色,相互实现着物质、能量、信息、情感等方面的沟通和交流,形成交往双方之间双向 的交流过程。主体间性是建立交往关系的基础,是人们理解交往关系的关键。这就需要处 于现实交往实践中的人们共同遵循交往的某些规范形式,把自己置身于社会联系构成的网 络之中,在频繁、多面、高效的交往中通过彼此的交流达到思想的沟通和行动的理解,以 确认自己的价值,实现人生目标。很难想象,一个由离群索居、孤陋寡闻的人组成的国家 和民族能够适应当代社会的发展和挑战。 第二,整合功能。人类文明的发展和进化过程,即是对各个民族的文明成果及其资源 合理整合的过程,这既体现为不断建设和完善的过程,又表现为不断提升和发展的过程, 而这一切都与交往有紧密关联。由于生产工具的迅速改进和交通工具的日益便利,人们之 间广泛的社会交往把一切民族都不自觉的卷入文明的洪流之中,物质的生产如此,精神的 生产也是如此。各民族的文明成果成为全人类的公共财产。而且,科学文化的发展与人类 共久远,任何一个国家的科学文化,无不是依赖继承前人的科学文化遗产而发展起来的。 人类依赖代际交往,使后代人获得前代人创造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使原有的科学文化 成果不致于中途丧失,并在前人的科学文化的基础上,进行新的创造,提高到新的水平。 马克思、恩格斯指出:“某一个地方创造的生产力,特别是发明,在往后的发展中是否会 失传,完全取决于交往扩展的情况,”[8] “只有交往成为世界交往并且以大工业为基础的 时候,只有当一切民族都卷入竞争斗争的时候,保存已创造出来的生产力才有了保障”。 [9] 迄今为止,人类社会的历史变迁、制度更迭、国界重构、民族兴衰,无不是人们之间物质 交往和精神交往的结果,是个人、社会团体以及国家在政治、经济、军事、文化等各方面 相互交往相互作用的结果。 第三,促进人的发展功能。马克思、恩格斯指出:“一个人的发展取决于和他直接或 间接进行交往的其他一切人的发展”。 [10]人的全面发展,作为人们最美好的理想和最远大 的目标以及社会历史发展的终极目标,是在与社会关系之间的矛盾中运行、与社会发展相 16 统一的历史过程,只有当生产力得到高度发展时,当社会交往得到普遍发展时,人的全面 发展才能实现。交往对人的全面发展的作用具体表现在:物质交往推动人类物质文明的进 步与发展,从经济意义上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精神交往促进人类精神文明的进步和发展, 从文化意义上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政治交往促进人类政治文明的进步与发展,从政治意义 上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网络交往加速了人类物质、精神、政治文明的进步,从科技意义上 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总之,随着人们交往的不断加深,人类破译自然和人类自身的能力得 以逐步提高,铸就了当代社会发展所需要的开放思想、创造精神、创新意识和共享意识, 体现了人类超乎想象的精神自信和生活自由。 第四,加速社会发展进程功能。唯物史观认为,推动社会发展的基本动力在于社会基 本矛盾的运动。然而,我们应当看到,在“交往”过程中,社会发展的孤立状态被打破, 这样就不仅可以加速社会的发展,而且可以使社会形态发生在更大系统制约下的“跳跃”。 交往对变革旧的生产关系具有促进作用。因为任何一个将要退出政治历史舞台的旧生产关 系和旧的社会制度,其自身包含的矛盾是尖锐和复杂的。然而,依靠其自身的矛盾运动, 即在一个与外界隔离的封闭系统内,其矛盾和矛盾斗争的发展是相当缓慢的。一旦与外界 接触,先进的科学文化和先进的思想观念注入了这个处于封闭状态的生产关系和社会系 统,就会产生快速反应的效应,引起原有封闭系统的激烈震荡,加速其内部矛盾的激化和 发展。这样的事例在古今中外的历史和现实中,并不少见。交往不仅能促使旧的生产关系 的解体,而且能促使新的革命力量很快的团结起来,从而加速新的生产关系的建立。交通 工具和传播媒介的迅速发展,使人们克服了空间距离的限制,增加了交往的次数,提高了 交往的频率,使人们的科学文化和思想观念很快得到交流,加快了新的社会组织的产生和 新的生产关系的形成。总之,一个地区、一个民族、一个国家在平等独立状态下需要几十 年、几百年才能充分体现的矛盾,在交往过程中,便一下子暴露出来了,从而使人们产生 了一种改良、改革或革命的欲望和需要,而不发达国家地区通过一系列的改良、改革或革 命从而加速了社会发展的进程,跳跃的赶上或超过比较发达的地区和国家。 第五,交往的普遍发展与生产力的普遍发展是共产主义诞生的条件之一。交往本身作 为一种力量促进社会的发展,而社会的有序化又促进了交往程度的进一步扩大,它的历史 必然是形成各个国家相对独立的世界交往的同步化。这是共产主义社会产生的前提条件之 一。马克思、恩格斯指出:“普遍交往,一方面可以产生一切民族中同时都存在着‘没有 财产的’群众这一现象,使每一个民族都依赖于同其他民族的变革;最后,地域性的个人 为世界历史性的、经验上普遍的个人所代替。不这样,(1)共产主义就只能作为某种地域 性的东西而存在;(2)交往的力量本身就不可能发展成为一种普遍的因而是不堪忍受的力 量:它们依然处于地方的、笼罩着迷信的气氛的‘状态’;(3)交往的任何扩大都会消灭 地域性的共产主义。共产主义只有作为占统治地位的各民族‘一下子’同时发生的行为, 在经验上才是可能的,而这是生产力的普遍发展和如此有关的世界交往为前提的。”[11]马 克思、恩格斯在这里明确的指出要在全世界实现人类最理想的社会—共产主义,除了具备 17 高度发达的社会生产力之外,还必须具备“世界交往的普遍发展”这个前提条件。 交往发展与生产力发展互为基础和前提。交往发展推动生产力的发展,进而推动社会 整体发展,面对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建设这一历史机遇,广西扩大和提高交往发展,必 然对广西经济社会发展有巨大推动作用。 2.2 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对广西交往发展的作用 2.2.1为广西交往发展提供巨大的历史机遇和发展前景 自由贸易区的建立,不仅在经济上对中国和东盟是互惠双赢的,而且在政治和安全上 对双方也是有利的。双边贸易增加了,经济技术合作加强了,双边的政治与安全也会随之 发展,促进睦邻友好,本地区的局势也会更加稳定。广西作为一个边境省,交往的发展不 仅要有一个国内的安定环境,也需要一个和平稳定的国际环境。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是 世界上人口最多的贸易区,它的建立将加快广西经济交往发展的速度。一是促进广西与东 盟贸易的增长。自由贸易区的建立将使区内贸易大大增加,给广西广大企业带来极大的商 业机会。目前,广西与东盟已经基本上形成一般贸易、边境贸易、出口信贷、易货贸易等 互为补充的多元化贸易格局,增长速度迅猛、增长空间巨大;二是促进广西与东盟的相互 投资。建立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对广西吸引外资有很大的促进作用;三是促进广西调整 经济结构、发展优势产业。广西位于中国与东盟之间可以左右逢源,能充分利用国内和东 南亚两个资源和市场,优化自己的资源配置,优化自己的经济结构和产业结构。中国-东 盟自由贸易区的建立,为广西的技术和旅游的交往发展提供了机遇和发展前景。广西作为 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桥头堡”,可以利用自身的设备和技术到东南亚去办企业,开发 当地的资源和市场,也可以吸收东南亚国家的投资,引进一些适用的技术和设备;中国- 东盟自由贸易区建立后,人员往来增多,出入境的手续简化,广西可以借此进一步开发国 内与东南亚两地的旅游资源,开拓两地的旅游市场。 2.2.2中国-东盟博览会为广西交往发展搭建了实现平台 中国-东盟博览会和商务与投资峰会落户南宁,给广西扩大交往发展提供了前所未有 的发展机遇和现实平台。首先是扩大货物贸易和增加投资。博览会将展示各国和地区的优 势产品,促进进出口的成交,搭建广西与东盟各国之间以及面向全球的货物交易平台;博 览会将推介各国和地区投资环境,发布招商信息,进行对接洽谈,可以扩大广西在区域内 的双向投资,并联手吸纳国际资本。其次是扩大服务贸易和其它领域的交流与合作。通过 中国-东盟博览会,广西可以同区内各国加强技术成果与管理经验的交流,促进资本、信 息、人才等要素的流动,开展旅游、电信、物流、金融、工程承包等领域的合作;中国- 东盟博览会还将扩大广西文化的交流,博览会期间举办南宁国际民歌艺术节,充分展现广 18 西与东盟各国民族文化风采。最后,通过专题论坛,加强广西与东盟各国之间的交流与对 话。由商务部和广西壮族自治区政府共同举办的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高层论坛,围绕自 由贸易区建设的热点问题,邀请区内政府官员、专家学者和企业家进行交流与对话。这无 疑有利于中国与东盟各国之间形成友好和谐的国际关系。中国-东盟博览会和商务与投资 峰会将加强双边的互信和改善双边的地缘环境,促进双边的安全合作,有利于维护地区和 平与稳定,从而为我国现代化建设创造一个和平稳定的周遍环境。就国内而言,在这个发 展契机和合作机制的推动下,进一步密切了广西与内地其它省市的联系,也必然密切边疆 地区与内地的联系。更为重要的是广西尤其民族地区的经济快速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改 善,将有助于缩小地区之间、民族之间的发展差距,促进共同发展、共同繁荣,使民族关 系更加和谐,边疆社会更加稳定。 2.2.3对广西的交往发展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建立是广西发展的一个历史性的机遇,但广西在很多方面还不 能适应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发展的要求,要加快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和广西的发展,必 须对广西的交往发展提出更高的要求和标准,以适应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和广西的进一 步发展。在思想观念上要解放思想,培养和加强对外交往的意识,并且有意识的学习和创造 更便捷和更有效的交往途径,从思想观念上对扩大和加强交往有一个更高的要求;在基础 设施上,要加快建设广西出省、出海、出边综合运输大通道体系, 建设开放完善的运输枢 纽体系,并加快信息基础设施的建设;在政府行政管理能力和企业经营能力方面,要深化体 制改革, 加快政府职能转变,优化组织结构,减少和规范行政审批,提高行政效率,降低 行政成本, 加大企业产权改革力度,尽快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在人才培养方面,要多培养广 西交往发展缺乏的经贸人才、高级管理人才、复合型人才、高技术人才、法律人才、外语 人才等专业型和高级的人才;经济结构还要进一步优化,必须调整产业结构、产业技术结 构、产业组织结构和产品出口结构;科学技术也要进一步发展。只有做到这些,才能适应 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和广西发展的要求。 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发展以及广西在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优势区位,必然对广 西在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作用提出更高的要求:打造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区域性物 流中心,广西具有发展现代物流业的天然区位优势,在搞好各项基础设施建设的基础上, 改变发展思路,要通过实施物流导向的交往发展战略,把广西建成高效、便捷和人性的区 域性国际物流中心;打造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区域性制造中心,广西要通过“走出去” 与“引进来”相结合的交往渠道,双向承接国内与东盟的产业转移和开发投资,大力发展 加工制造业。努力把广西建设成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区域性加工制造中心;打造中国- 东盟自由贸易区的区域性商贸中心,办好中国-东盟博览会,以此作为交往平台,为东盟各 国企业进入中国和中国企业走向东盟架起桥梁、搭好平台,促进广西及全国各省市与东盟 19 各国商品、服务、投资的双向流动,努力把广西建设成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区域性商 贸中心;打造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区域性旅游中心,广西应抓住机遇,发挥旅游区位 优势,大力推进广西与东盟地区旅游资源与旅游产品的整合,把广西发展成中国东盟自由 贸易区游憩修闲中心之一;打造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区域性文化中心,广西与东盟各 国人文关系密切,要发挥广西的文化优势和区位优势,多办一些国际性的论坛、研讨会, 文化交流形式多样化,把广西发展成为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文化中心;打造中国-东盟自 由贸易区的人才中心,人才是交往发展的要素和最大的动力,广西应发挥教育水平优势, 充分利用广西交往优势,力争建设成为中国-东盟经济合作和友好往来的“人才培养基地” 和“人才库”。这些就对广西的交往发展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交往内容上要更加丰富多彩, 在交往形式和渠道上要更加新奇、灵活和多样化,这样才能适应广西发展的需要。 2.3 交往发展对广西经济社会发展推动作用 2.3.1深化和拓展广西的改革开放 胡锦涛总书记在“6·25”讲话中指出,改革开放,是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不断 创新充满活力的体制和机制的必然要求,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强大动力,必须坚定 不移地加以推进。广西地处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中心位置,是中国与东盟交往的重要 通道和枢纽。中国内地和中南半岛各国的陆上交往和西南地区与国外的海上交往在广西交 汇,交往发展必然会促进广西的改革开放。首先是深化体制改革。交往发展必然会推进行 政管理体制改革,加快政府职能转变,优化组织结构,减少和规范行政审批,提高行政效 率,降低行政成本;也会加大国有企业产权改革力度,加强国有资产监督管理,防止国有 资产流失;同时也会深化投融资体制改革,规范企业投资核准制、备案制和政府投资审批 制,推行政府投资非经营性项目代建制,规范社会投资行为,扩大社会投资领域。只有深 化体制改革才能适应广西对外交往不断发展的需要。其次是深化开放与合作,提高对外贸 易水平。通过吸引大量优质的、高科技的、种类繁多的商品物资、技术设备,广西必然要 坚持市场多元化和以质取胜战略,优化出口商品结构、市场结构、经营主体结构和贸易方 式结构,努力拓展对外贸易渠道;通过加强同各国政府官员、商会代表、企业家的交往, 广西必然发挥出口加工区作用,大力发展加工贸易和服务贸易,积极发展边境贸易,加强 与口岸部门的协调,提高货物通关效率,也会扩大利用外资规模。进一步创新招商引资机 制,积极引导外资投向支柱产业、基础产业、城市基础设施和社会事业领域,力争利用外 资规模取得较大突破。最后还会进一步扩大合作区域,发挥广西区位和资源优势,积极参 与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两廊一圈”、泛珠三角经济区等区域经济合作,积极引进国内 外大企业、大集团联合开发广西优势资源,促进产业升级。 20 广西与国内兄弟省(区)市加强合作,主要是开展区域合作,从“创造更大的蛋糕”方 面来形成共同的合力、弥补不协调的某些效应。目前相关省区建立国内的区域经济合作, 联手进军东盟。目前最大的区域经济合作是泛珠三角经济圈。当前,泛珠三角区域合作已 经全面展开,广西参与这一区域经济合作有了良好的开端,今后主要是对这一区域经济合 作加以巩固、充实、提高。广西将借助这一区域经济合作形成东中西互动、优势互补、相 互促进、共同发展的局面,依托泛珠三角经济区拓展与东盟各国的全面经济合作。从广西 自身的角度,参与建设泛珠三角经济区加强与粤港澳三方的经济联系,强化广西与珠江三 角洲的经济联动,融入珠江三角洲经济圈,主动接受粤港澳产业经济的向外延伸、扩张和 经济辐射,努力承接珠江三角洲的传统产业转移,弥补资本形成的先天不足,加快工业化、 现代化进程。大西南经济协作是从八十年代中期以来由西南六省区市七方(四川、重庆、 西藏、云南、贵州、广西、成都)共同进行的区域经济合作。当前,滇、黔、桂三省处于 东亚、东南亚、南亚的结合部,战略位置十分重要。考虑到各自工业经
本文档为【广西在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交往发展研究】,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该文档来自用户分享,如有侵权行为请发邮件ishare@vip.sina.com联系网站客服,我们会及时删除。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下载需要: 免费 已有0 人下载
最新资料
资料动态
专题动态
is_187797
暂无简介~
格式:pdf
大小:223KB
软件:PDF阅读器
页数:46
分类:经济学
上传时间:2011-12-21
浏览量: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