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孔子与琴道

孔子与琴道

举报
开通vip

孔子与琴道 © 1994-2010 China Academic Journal Electronic Publishing House. All rights reserved. http://www.cnki.net 2008年第 6期 中山大学学报 (社会科学版 ) No. 6 2008 第 48卷 JOURNAL OF SUN YAT2SEN UN IVERSITY Vol. 48 (总 216期 ) ( SOC IAL SC IENCE ED ITION) General No. 216    3 收稿...

孔子与琴道
© 1994-2010 China Academic Journal Electronic Publishing House. All rights reserved. http://www.cnki.net 2008年第 6期 中山大学学报 (社会科学版 ) No. 6 2008 第 48卷 JOURNAL OF SUN YAT2SEN UN IVERSITY Vol. 48 (总 216期 ) ( SOC IAL SC IENCE ED ITION) General No. 216    3 收稿日期 : 2008 - 08 - 20   作者简介 :罗筠筠 (1959 - ) ,女 ,北京人 ,哲学博士 ,中山大学哲学系教授 (广州 510275)。 ① 司马迁《史记 ·孔子世家 》:孔子学鼓琴师襄子 ,十日不进。师襄子曰 :“可以益矣。”孔子曰 :“丘已习其曲矣 ,未 得其数也。”有闲 ,曰 :“已习其数 ,可以益矣。”孔子曰 :“丘未得其志也。”有闲 ,曰 :“已习其志 ,可以益矣。”孔子曰 :“丘未得 其为人也。”有闲 ,〔曰〕有所穆然深思焉 ,有所怡然高望而远志焉。曰 :“丘得其为人 ,黯然而黑 ,几然而长 ,眼如望羊 ,如王四 国 ,非文王其谁能为此也 !”师襄子辟席再拜 ,曰 :“师盖云文王操也。”《史记》六 ,北京 :中华书局 , 1982年 ,第 1925页。 ② 刘安 :《淮南子 》,北京 :中华书局 , 1954年 ,第 130页。 ③ 孙诒让 :《墨子间诂 》,北京 :中华书局 , 1954年 ,第 285页。 ④ 《史记 》六 ,第 1936 - 1937页。 孔 子 与 琴 道 3 罗 筠 筠   摘  要 :孔子是整个中国传统文化最重要的奠基者 ,在其博大精深的思想之中 ,关于琴道、琴学的思想虽 然记载下来的不多 ,但都是经典。无论是对于琴道的理解 ,还是亲身习琴、作曲的故事 ,它们都是中国琴学理 论中重要的资源。文章通过孔子与古琴创作、后人所作与孔子有关琴曲故事等历史资料 ,对孔子在琴学奠基 与贡献方面进行了梳理总结 ,藉此人们可以进一步了解孔子的乐教思想。   关键词 : 孔子 ; 古琴 ; 琴道   中图分类号 : B222. 2  文献标识码 : A  文章编号 : 1000 - 9639 (2008) 06 - 0131 - 09   孔子是整个中国传统文化最重要的奠基者 ,在其博大精深的思想之中 ,关于琴道、琴学的思想虽然 记载下来的不是很多 ,但却都是经典。无论是他关于琴道的理解 ,还是他亲身习琴、作曲的故事 ,都是中 国琴学理论中重要的资源。孔子倡导和光大了儒家的礼乐文化 ,他自己一生酷爱音乐 ,他从师襄学琴的 故事 ,由得其数到得其意、得其人、得其类的过程 ,成为琴史上千古流芳的典范①。《淮南子 ·主术训 》所 说“夫荣启期一弹 ,而孔子三日乐 ,感于和 ”、“乐听其音则知其俗 ,见其俗则知其化。孔子学鼓琴于师 襄 ,而谕文王之志 ,见微以知明矣 ”② ,明确说明了孔子妙通于乐理琴道。《墨子 ·公孟 》中有“或以不丧 之间 ,诵诗三百 ,弦诗三百 ,歌诗三百 ,舞诗三百 ”之说③ ,说明诗三百在民间 ,本来就已经是可诵、可歌、 可弦、可舞的 ,孔子对此进一步完善 ,他的宏愿是通过诗、乐相辅相成的礼教来化育子民 ,倡导王道。《论 语 》及其他儒家经典中记载了许多孔子关于音乐的思想和他的音乐实践故事 ,《史记 ·孔子世家 》记录 了孔子编辑《诗经 》并将其制为琴歌的事迹 :“古者诗三千馀篇 ,及至孔子 ,去其重 ,取可施于礼义 ,上采 契后稷 ,中述殷周之盛 ,至幽厉之缺 ,始于衽席 ,故曰 :‘《关雎 》之乱以为《风 》始 ,《鹿鸣 》为《小雅 》始 , 《文王 》为《大雅》始 ,《清庙》为《颂 》始。’三百五篇孔子皆弦歌之 ,以求合《韶武 》、《雅 》、《颂 》之音。礼 乐自此可得而述 ,以备王道 ,成六艺。”④ “志于道 ,据于德 ,依于仁 ,游于艺 ”(《论语 ·述而 》)是孔子的人生理想与准则 ,“兴于诗 ,立于礼 , 成于乐 ”(《论语·泰伯 》)可以说是君子实现这种人生理想境界的必由之路。基于这样的主张 ,孔子一 生酷爱礼、乐、诗、书 ,制成《六经 》,不仅以其来成就自己的人生 ,还以其教育弟子 ,同时 ,还希望能够得 到君王的理解以其来化育百姓 ,由此达到一个理想的社会。 131 © 1994-2010 China Academic Journal Electronic Publishing House. All rights reserved. http://www.cnki.net 各种琴史记载了许多与孔子相关的著名琴曲 ,其中包括 :根据司马迁《史记 》、蔡邕《琴操 》等较为可 靠的历史资料所记载由孔子创作的《猗兰操 》(一曰《幽兰操 》① )、《将归操 》(又名《陬操 》)、《龟山操 》、 《获麟操 》;此外 ,还有后人依据孔子事迹创编的《孔子读易 》(又名《韦编三绝 》)、《孔子吊季札 》②、《大学 章句 》③、《孔圣经 》④等。 一、幽兰当为王者而香 《猗兰操 》是孔子所创琴歌 (孔子所创琴曲大多为琴歌 )中最著名的⑤ ,它是孔子胸怀与情操的表现 , 故千古流传 ,为文人士大夫所钟爱⑥。汉代蔡邕《琴操 》中对据传为孔子所作的几首琴曲均有详细的解 释 ,关于《猗兰操 》曰 : 《猗兰操 》者 ,孔子所作也。孔子历聘诸侯 ,诸侯莫能任。自卫反鲁 ,过隐谷之中 ,见芗兰独茂 , 喟然叹曰 :“夫兰当为王者香 ,今乃独茂 ,与众草为伍 ,譬犹贤者不逢时 ,与鄙夫为伦也。”乃止车援 琴鼓之云 :“习习谷风 ,以阴以雨。之子于归 ,远送于野。何彼苍天 ,不得其所。逍遥必州 ,无所定 处。世人暗蔽 ,不知贤者。年纪逝迈 ,一身将老。”自伤不逢时 ,托辞于芗兰云。⑦ 怀有高远志向和满腔抱负的孔子 ,晚年率弟子周游列国十四载 ,却始终未遇伯乐之君。即使是被困 在陈、蔡两国 ,在荒山野岭中绝粮断食之时 ,他仍然讲诵弦歌不衰。到了垂暮之年 ,孔子仍是孜孜不倦 , 深究琴理。自卫返鲁途中 ,在山谷里看见兰花和杂草生在一起 ,就好像乱世中的君子 ,空有美好的品德 和才干 ,却生不适逢时 ,心中感叹 ,停车取琴 ,奏唱《猗兰操 》⑧。所以 ,这一“操 ”,可以说是孔子多年心绪 231 《中山大学学报 》社会科学版  2008年第 6期 ① ② ③ ④ ⑤ ⑥ ⑦ ⑧ 《碣石调幽兰 》乃为现存最早的琴曲谱 ,亦是今天惟一所见的减字谱发明前保存于文字谱上的乐谱。谱前解题 说明此曲传自南朝梁丘明 (494 - 590)。曲名之前冠以调名 ,此标题为琴曲中仅见 ,应是以碣石调表现《幽兰 》的 内容 财务内部控制制度的内容财务内部控制制度的内容人员招聘与配置的内容项目成本控制的内容消防安全演练内容 。 在原本的名称下明确写了“一名《倚兰 》”,琴曲题解中说丘明“梁末隐于九嶷山 ,妙绝楚调 ,于《幽兰 》一曲尤特精绝 ,以其 声微而志远而不堪授人以陈 ”,由此看来 ,无论题目和题解的含意 ,此曲与《猗兰操 》应该为一曲。清光绪间黎庶昌在日 本影钞收入《古逸丛书 》。为 4段中型曲。无词。此曲自明初以来历清代共见于 23种刊本琴谱 ,称《猗兰 》或《漪兰 》,其 中清代《自远堂琴谱 》仍作《幽兰 》。明谱为 11段大曲 ,与卷子本迥异 ,明清两代的谱亦互异。原卷子谱序只说是梁桢明 三年丘公明所传 ,未叙曲情。但近代大藏书家杨守敬 (《古逸丛书 》编者 )从日本藏书家森立之处所得《经籍访古志 》中 , 原谱标题下“又名《猗兰 》”四字 ,断此为表现《琴操 》所述孔丘自伤不逢时的意境。 根据查阜西编纂《存见古琴曲谱辑览 》,此曲为清代民间琴曲 ,存于《琴学轫端 》(清道光八年即 1828年 )中。歌 词曰 :“暑往寒来春复秋 ,夕阳西下水东流 ,将军战马今何在 ? 野草闲花满地愁。”分别见《存见古琴曲谱辑览 》,北京 :文 化艺术出版社 , 2007年 ,第 40、1080页。 根据查阜西编纂《存见古琴曲谱辑览 》,《大学章句 》(又名《圣经 》)为明代杨表正作曲或当时曲目 ,收录于《重 修真传 》、《裛露轩琴谱 》、《以六正五之斋琴谱 》(作《圣经 》,清光绪元年即 1875年 )、《鸣盛阁琴谱 》、《双琴书屋琴谱集 成 》(作《圣经大学 》一章 )。又据《鸣盛阁琴谱 》该曲后记言 :是曲杨表正所作 ,音节高古 ,不同凡响 ,鼓此 ,于身心性命 ,大 有裨益 ,故录之以冠诸首。《重修真传 》中录该曲小标题有三 : 1. 孔氏遗书 ; 2. 大学之道 ; 3. 欲明明德。在歌词部分有第四 段“先致其知 ”。分别见《存见古琴曲谱辑览 》,第 25、213、389页。 根据查阜西编纂《存见古琴曲谱辑览 》,为明刊本 ,收录于《三教同声 》中 ,也有歌词 4段 ,与《大学章句 》大致相 同。分别见《存见古琴曲谱辑览 》,第 27、421页。 几乎所有重要琴谱都记有《猗兰操 》一曲 ,并附有题解。 历代文人中有不少人以此为志向而写琴诗的。如 ,陈、隋间因隋文帝受禅而郁郁不得志、隐于林虑山的文人辛 德源 ,曾有《猗兰操 》诗云 :“奏事传青阁 ,拂除乃陶嘉。散条凝露彩 ,含芳映日华。已知香若麝 ,无怨直如麻。不学芙蓉 草 ,空作眼中花。”再如 ,唐代崔涂有琴曲歌辞《幽兰 》:“幽植众能知 ,贞芳只暗持。自无君子佩 ,未是国香衰。白露沾长 早 ,青春每到迟。不知当路草 ,芳馥欲何为。” 蔡邕 :《琴操 》,见《中国古代音乐文献丛刊 :琴操 》,北京 :人民音乐出版社 , 1990年 ,第 25 - 26页。 韩愈所填《琴操十首 》之二《猗兰操 》诗 ,也表达了这种情感 :“兰之猗猗 ,扬扬其香。不采而佩 ,于兰何伤。今天 之旋 ,其曷为然。我行四方 ,以日以年。雪霜贸贸 ,荠麦之茂。子如不伤 ,我不尔觏。荠麦之茂 ,荠麦之有。君子之伤 ,君 子之守。” © 1994-2010 China Academic Journal Electronic Publishing House. All rights reserved. http://www.cnki.net 的表现 ,也是整个封建时代那些郁郁不得志的知识分子借以抒怀的心曲。孔子成圣之后 ,受到后代统治 者的尊崇 ,这首琴曲也受到重视 ,成为贤君礼贤下士的依据。例如 ,唐初的明君贤臣李世民与上官仪 ,均 曾以此为旨 ,咏兰述志。李世民的《芳兰 》诗云 :“春晖开紫苑 ,淑景媚兰场。映庭含浅色 ,凝露泫浮光。 日丽参差影 ,风传轻重香。会须君子折 ,佩里作芬芳。”上官仪的《假作幽兰诗 》则言 :“日月虽不照 ,馨香 要自丰。有怨生幽地 ,无由逐远风。”君臣二人都对幽兰的君子之怨感触颇深。又如 ,《明实录 ·宣宗实 录 》卷 59记载 :“ (宣德四年十月丙戌 )上出御制《猗兰操 》,赐诸大臣。序曰 :昔孔子自卫返鲁 ,隐居谷 中 ,见兰之茂 ,与众草为伍 ,自伤不逢时 ,而托为此操。朕虑在野之贤有未出者 ,故亦拟作。其词曰 :‘兰 生幽谷兮 ,晔晔其芳 ,贤人在野兮 ,其道则光。嗟兰之茂兮 ,众草为伍。于乎贤人兮 ,汝其予辅。’又谕之 曰 :‘荐贤为国 ,大臣之道。卿等宜勉副朕意。’”① 今传此曲大多分 11段 ,明代谢琳《太古遗音 》、汪芝《西麓堂琴统 》、杨表正《重修真传琴谱 》、张廷玉 《理性元雅》分别记小标题和歌词 ,各不相同。大多前有史料所载孔子原来歌词 ,后有后人所填歌词。 以《重修真传琴谱 》为例 ,共分为 11段 :九畹芬芳、乾坤秀质、国香人佩、凡草伍流、深林滋露、幽谷腾芳、 谢庭生意、楚香精神、托物喻人、投琴记事、哲人拟操。从中可以看出 ,此曲的清雅绝尘 ,尽管孔子终生都 是入世救世 ,但是《猗兰操 》所颂幽兰之品德却是超然脱俗的。 二、生不逢时将归龟山 与抒怀咏志的《猗兰操 》有所不同的是 ,其余几首琴歌、琴曲均为孔子感时事、伤庸政所作 ,既充满 着儒家“兼济天下 ”的使命精神 ,也暗含着儒家中庸仁爱的丰富世界。比如《将归操 》和《龟山操 》,蔡邕 的《琴操 》中也有详细记载。先看《将归操 》: 《将归操 》者 ,孔子之所作也。赵简子循执玉帛 ,以聘孔子。孔子将往 ,未至 ,渡狄水 ,闻赵杀其 贤大夫窦鸣犊 ,喟然而叹之曰 :“夫赵之所以治者 ,鸣犊之力也。杀鸣犊而聘余 ,何丘之往也 ? 夫燔 林而田 ,则麒麟不至 ;覆巢破卵 ,则凤皇不翔。鸟兽尚恶伤类 ,而况君子哉 ?”于是援琴而鼓之云 : “翱翔于卫 ,复我旧居 ;从吾所好 ,其乐只且。”② 从《将归操 》所讲述的故事中 ,可以看出孔子人格中的另一面 ,也就是在未遇自己心目中真正的明 君时 ,他宁可“从吾所好 ,其乐只且 ”,并非以卵击石 ,一味勉强实现其治国安邦的宏伟理想。韩愈为《将 归操 》所填之诗正是赞美了孔圣人的这种品德 :“孔子之赵 ,闻杀鸣犊作。赵杀鸣犊 ,孔子临河 ,叹而作 歌曰 :秋之水兮风扬波 ,舟楫颠倒更相加 ,归来归来胡为斯。秋之水兮 ,其色幽幽 ;我将济兮 ,不得其由。 涉其浅兮 ,石啮我足 ;乘其深兮 ,龙入我舟。我济而悔兮 ,将安归尤。归兮归兮 ,无与石斗兮 ,无应龙求。” 蔡邕的“喟然而叹 ”与韩愈的“叹而作歌”,关键就是这一个“叹 ”字 ,把孔子的悲哀与无奈描绘出来 ,生在 乱世 ,空有满腹经纶和宏伟理想 ,眼见贤才遇难 ,设身处地慨叹自己的人生 ,只能通过弦歌来疏解内心的 忧伤。我们知道古今琴曲 ,主要可分为畅、操、引、弄四大类 ,桓谭《新论 ·琴道 》对这几类琴曲的特点 , 尤其是自古流传下来最多的“操 ”给予了总结 :“夫遭遇异时 ,穷则独善其身而不失其操 ,故谓之‘操 ’。 ‘操 ’以鸿雁之音。达则兼善天下 ,无不通畅 ,故谓之‘畅 ’。《尧畅 》经逸不存。《舜操 》者 ,昔虞舜圣德 玄远 ,遂升天子 ,喟然念亲 ,巍巍上帝之位不足保 ,援琴作‘操 ’,其声清以微。《禹操 》者 ,昔夏之时 ,洪水 襄陵沈山 ,禹乃援琴作‘操 ’,其声清以溢 ,潺潺 ,志在深河。《微子操 》,微子伤殷之将亡 ,终不可奈何 ,见 鸿鹄高飞 ,援琴作‘操 ’,其声清以淳。《文王操 》者 ,文王之时 ,纣无道 ,烂金为格 ,溢酒为池 ,宫中相残 , 骨肉成泥 ,璇室瑶台 ,蔼云翳风 ,钟声雷起 ,疾动天地 ,文王躬被法度 ,阴行仁义 ,援琴作‘操 ’,故其声纷 331 孔子与琴道 ① ② 《明实录类纂 》(文教科技卷 ) ,武汉 :武汉出版社 , 1992年 ,第 377页。 蔡邕 :《琴操 》,见前揭书 ,第 25页。 © 1994-2010 China Academic Journal Electronic Publishing House. All rights reserved. http://www.cnki.net 以扰 ,骇角震商。《伯夷操 》,《箕子操 》,其声淳以激。”①可见 ,从有琴曲开始 ,“操 ”都是一种带有伤感悲 壮性的琴曲。与孔子有关的琴曲均为“操 ”,也正说明了孔子“独善其身 ,而不失其操也 ”的品德。 《史记·孔子世家》记载的《陬操 》是《将归操 》的另一个曲名。《孔子世家 》首先说明了“陬邑 ”乃孔 子的故乡“孔子生鲁昌平乡陬邑 ”,然后写道 : 孔子既不得用于卫 ,将西见赵简子。至于河而闻窦鸣犊、舜华之死也 ,临河而叹曰 :“美哉水 ,洋 洋乎 ! 丘之不济此 ,命也夫 !”子贡趋而进曰 :“敢问何谓也 ?”孔子曰 :“窦鸣犊、舜华 ,晋国之贤大夫 也。赵简子未得志之时 ,须此两人而后从政 ;及其已得志 ,杀之乃从政。丘闻之也 ,刳胎杀夭则麒麟 不至郊 ,竭泽涸渔则蛟龙不合阴阳 ,覆巢毁卵则凤皇不翔。何则 ? 君子讳伤其类也。夫鸟兽之于不 义也尚知辟之 ,而况乎丘哉 !”乃还息乎陬乡 ,作为《陬操 》以哀之。而反乎卫 ,入主蘧伯玉家。② 宋代天才而短命的诗人王令曾写过一首《陬操 》琴诗 :“行曷为兮天下 ,老吾身而不归。人固舍吾而 弗从 ,吾安得徇人而从之。昔所闻其是兮 ,今也见之则非。嗟若人之弗类 ,尚何足以与为。彼天下之皆 然 ,嗟予去此而从谁。信亦命已矣夫 ,固行兮而曷疑。”王令终生不仕 ,教授生徒 ,往来于瓜州、天长、高 邮、润州、江阴等地 ,虽年二十八即逝 ,却留有《广陵集 》30卷 (其中诗 18卷 500余首 ) ,对孔子不得志而 将归的感叹 ,“人固舍吾而弗从 ,吾安得徇人而从之 ”的心志 ,都在诗中表露无疑。他也是一位懂琴通琴 之人 ,《春雪有感呈王正叔束徽之 》诗中有“短韵徒堪叹 ,凭君附入琴 ”的诗句。此外 ,他还有《琴二首 》, 一曰“古风寥落欲何寻 ,常记《南风 》素意深。闻说五弦弦未断 ,欲于何处借人琴 ”,一曰“不独区区操缦 间 ,要期追逐古风还。吾民有愠何当解 ,学得《南风 》不敢弹 ”。诗中对琴的钟爱与对时政的不满 ,也与 所填《陬操》之意暗合。所以说 ,《将归 》一操 ,是自孔子开始 ,后代怀才不遇的知识分子所钟爱的琴曲。 再看《龟山操 》,蔡邕这样写道 : 《龟山操 》者 ,孔子所作也。齐人馈女乐 ,季桓子受之 ,鲁君闭门不听朝。当此之时 ,季氏专政 , 上僭天子 ,下畔大夫 ,贤圣斥逐 ,谗邪满朝。孔子欲谏不得 ,退而望鲁 ,鲁有龟山蔽之。辟季氏于龟 山 ,托势位于斧柯 ;季氏专政 ,犹龟蔽鲁也。伤政道之凌迟 ,闵百姓不得其所 ,欲诛季氏 ,而力不能。 于是援琴而歌云 :“予欲望鲁兮 ,龟山蔽之。手无斧柯 ,奈龟山何 ?”③ 《龟山操 》的故事则表现了孔子作为一个怀有仁爱之心的君子对于当时暴政的态度 ,“伤政道之凌 迟 ,闵百姓不得其所 ,欲诛季氏 ,而力不能 ”,在这样的环境中 ,他也只能借助琴曲来消解心中的不平。此 操所讲述的是鲁定公十四年 (公元前 496年 )孔子任鲁国大司寇时候的事。当时孔子 56岁 ,年富力强 , 也算是一生中少有的得志之时 ,“摄行相事 ”,鲁国大振 ,结果反而导致齐国忧之 ,齐王送美女 80人给鲁 君 ,鲁君受之并由此沉湎于声色女乐之中 ,怠于政事 ,造成“季氏专政 ,上僭天子 ,下畔大夫 ,贤圣斥逐 ,谗 邪满朝 ”。孔子对此深为担忧 ,又无从劝谏 ,只有望着龟山援琴而歌、凄然长叹 :“予欲望鲁兮 ,龟山蔽 之。手无斧柯 ,奈龟山何 ?”对于自己的故国 ,孔子充满着热爱 ,希望自己能够帮助君王使其昌盛 ,同样遭 受挫折 ,比起在他国碰壁更令他伤心④。韩愈为此操所作歌辞 ,也充满着这种忧愤之情 :“龟之氛兮 ,不 能云雨。龟之枿兮 ,不中梁柱。龟之大兮 ,祗以奄鲁。知将隳兮 ,哀莫余伍。周公有鬼兮 ,嗟余归辅。”宋 代曹勋也填过一首《龟山操 》:“龟之卉兮萋萋 ,龟之云兮霏霏 ,余之行兮迟迟。龟兮龟兮 ,鲁之所依。匪 颠匪危兮 ,靡扶靡持。余之行兮 ,余心其悲。”作为同进士出身且又懂琴⑤的高官 ,曹勋对孔子的理解也 见出真情。 431 《中山大学学报 》社会科学版  2008年第 6期 ① ② ③ ④ ⑤ 桓谭 :《新论 》,上海 :上海人民出版社 , 1977年 ,第 64页。 《史记 》六 ,第 1926页。 蔡邕 :《琴操 》,见前揭书 ,第 26页。 《史记 ·孔子世家 》所载孔子所歌为 :“彼妇之口 ,可以出走 ;彼妇之谒 ,可以死败。盖优哉游哉 ,维以卒岁。”《史 记 》六 ,第 1918页。 曹勋诗词中多有谈到琴 ,如《法曲 (遍第二 ) 》中有“师友多闲 ,抱琴沽酒度曲 ,笑采华芝 ”,《法曲 (第四攧 ) 》中有 “琴韵响 ,玉德凤轸 ,声转瑶徽 ”,《胜胜令 》中有“琐窗还是冷瑶琴 ”等。 © 1994-2010 China Academic Journal Electronic Publishing House. All rights reserved. http://www.cnki.net 三、西狩获麟吾道穷矣 如果说《将归 》与《龟山》唱的是孔子对于社会的同情与生在乱世的无奈 ,《获麟 》一操则唱的是孔子 对自然与天地的同情与大爱。 蔡邕《琴操 》补遗提到《获麟操 》的来源是《左传 》中的一段记载 :“鲁哀公十四年西狩 ,薪者获麟 ,击 之 ,伤其左足。将以示孔子。孔子道与相逢见 ,俯而泣 ,抱麟曰 :‘尔孰为来哉 ,孰为来哉 ?’反袂拭面 ,乃 歌曰 :‘唐虞世兮麟凤游 ,今非其时来何求 ? 麟兮麟兮我心忧 !’仰视其人 ,龙颜日月。夫子奉麟之口 ,须 臾吐三卷图 ,一为赤伏 ,刘季兴为王 ;二为周灭 ,夫子将终 ;三为汉制 ,造作《孝经 》。夫子还 ,谓子夏曰 : ‘新主将起 ,其如得麟者 ?’”① 《获麟操 》在诸古谱中名称也不同 ,有《获麟 》、《谨微》、《获麟解 》等 ,《神奇秘谱 》、《风宣玄品 》、《西 麓堂琴统 》、《重修真传琴谱 》、《玉梧琴谱 》、《杨抡伯牙心法 》、《藏春坞琴谱 》、《理性元雅 》、《古音正 宗 》、《琴苑心传全编 》等传统典籍中均有类似的记载。现存最早的琴谱合集、明代朱权的《神奇秘 谱 》中说 : 臞仙按琴史曰 ,获麟者 ,鲁哀公十四年 ,西狩大野 ,叔孙氏之车子锄商获麟焉 ,折前足 ,载以归。 叔孙以为不祥 ,弃之郭外 ,使人告孔子曰 :“有麇而角 ,何也 ?”孔子往观之曰 :“麟也 ,胡为乎来哉 ?” 反袂拭面 ,涕泪沾襟。叔孙闻而取之。子贡问曰 :“夫子何泣耶 ?”孔子曰 :“麟之至也为明主出也。 出非其时而见害 ,是以伤焉。”故作《获麟操 》。② 汪芝所辑《西麓堂琴统 》中的曲名为“谨微 ”:“《左传 》:鲁哀公十四年 ,西狩大野 ,孙氏之车子锄商 获麟 ,以为不祥 ,折左足 ,载之以归。尼父见而泣曰 :‘麟也 ! ’遂感而作 ,乃笔之春秋 ,著‘谨微 ’之意。”③ 明代张廷玉撰写的《理性元雅 》中也大致相同 :“孔子之时 ,鲁西狩获麟。韩退之以为孔子大圣而不得位 行其道 ,以麟为不祥 ,故作此解。”④ “西狩获麟 ”看似简单的孔子悲天悯“麟 ”之事 ,但是 ,在后世的解释中却包含着深刻含意 ,这是因为 孔子借此而言“吾道穷矣 ”。中国自古就有“四灵 ”之说 ,《礼记 ·礼运 》曰 :“何谓四灵 ,麟凤龟龙 ,谓之 四灵。”⑤麟是所谓“四灵 ”之首 ,在上古时代倍受尊崇 ,《诗经 》中有《麟趾 》一首曰 :“麟之趾 ,振振公子 , 于嗟麟兮 ! 麟之定 ,振振公姓 ,于嗟麟兮 ! 麟之角 ,振振公族 ,于嗟麟兮 ! ”将王公贵族与麟相比拟。 杀死尊贵的麟 ,其所隐含的不祥是与政治联系起来的 ,如《春秋公羊传 ·哀公十四年 》(《左传 》、《榖 梁传 》也有大致记载 ) : 春 ,西狩获麟。何以书 ? 记异也。何异尔 ? 非中国之兽也。然则孰狩之 ? 薪采者也。薪采者 则微者也 ,曷为以狩言之 ? 大之也。曷为大之 ? 为获麟大之也。曷为为获麟大之 ? 麟者 ,仁兽也。 有王者则至 ,无王者则不至。有以告者曰 :“有麕而角者。”孔子曰 :“孰为来哉 ! 孰为来哉 ! ”反袂拭 面涕沾袍。颜渊死 ,子曰 :“噫 ! 天丧予。”子路死 ,子曰 :“噫 ! 天祝予。”西狩获麟 ,孔子曰 :“吾道穷 矣。”⑥ 王充在《论衡 ·指瑞篇 》中解释说 :“《春秋 》曰 :‘狩获死麟。’人以示孔子。孔子曰 :‘孰为来哉 ? 孰 531 孔子与琴道 ① ② ③ ④ ⑤ ⑥ 蔡邕 :《琴操 》,见前揭书 ,第 55页。 朱权辑 :《神奇秘谱 》,见查阜西编纂 :《存见古琴曲谱辑览 》,第 276页。 汪芝辑 :《西麓堂琴统 》,见查阜西编纂 :《存见古琴曲谱辑览 》。 张廷玉 :《理性元雅 》,见查阜西编纂 :《存见古琴曲谱辑览 》。 王梦鸥 :《礼记今注今译 》上 ,天津 :天津古籍出版社 , 1987年 ,第 304页。 《春秋公羊传 》,见李宗侗 :《春秋公羊传今注今译 》 下册 数学七年级下册拔高题下载二年级下册除法运算下载七年级下册数学试卷免费下载二年级下册语文生字表部编三年级下册语文教材分析 ,天津 :天津古籍出版社 , 1988年 ,第 640 - 641页。 © 1994-2010 China Academic Journal Electronic Publishing House. All rights reserved. http://www.cnki.net 为来哉 ?’反袂拭面 ,泣涕沾襟。儒者说之 ,以为天以麟命孔子 ,孔子不王之圣也。”①在先秦时期人们或 许还未能明确知道叔孙氏所获是何种动物 ,以为是传说中的“麟 ”。但是到了王充的汉代 ,对于麒麟的 祥瑞之说已经有了一定解释 ,至少王充在《论衡 》“讲瑞 ”、“指瑞 ”等篇章中 ,多次谈到过凤凰、麒麟的问 题。王充在这个问题上是矛盾的 ,一方面 ,他承认孔子的贤圣品性②;另一方面 ,认为完全以此来定何人 为圣也有问题③。这里谈到孔子 ,仍然被当作圣人将出现的祥瑞之兆 ,如此 ,麟被擒杀成为不祥之意 ,故 孔子“反袂拭面 ,涕泪沾襟 ”,所泣的不仅仅是祥瑞动物 ,更是那些贤德之人 ,至少孔子联想到了已经先 他而去的贤弟子颜渊、子路 ,弟子已逝 ,其道无人承继 ,故其道穷。而在王充那里 ,直接以麟喻孔 ,把孔子 当作不王之圣 ,麟死也是圣人之道穷的象征。 韩愈《获麟解 》把这个故事当作一个寓言④ ,以麟之“灵 ”喻人之“圣 ”。在唐代 ,人们已经把麒麟当 作神话传说中听闻而未亲见的祥兽 ,也使“西狩获麟 ”不再是一个历史事件 ,而成为一个贤人遭难的寓 言。正如曾国藩所评论的“麟 ,韩文公自况也 ”⑤ ,既是韩愈之况 ,更是孔子之况也。贤德圣人与常人不 同 ,一般人不能知其名、识其形 ,更无法体会到他的出现与存在 ,圣人的存在也是“以德不以形 ”的。故 孔子所哭非麟 ,乃自伤其道之不行也。孔子生于乱世 ,时人不识其价值 ,其遭遇与麟何其相似乃尔。“西 狩获麟 ”事发鲁哀公十四年 ,两年后 ,孔子卒 ,之前 ,颜回、子路之死 ,已经让他伤叹而歌曰 :“太山坏乎 ! 梁柱摧乎 ! 哲人萎乎 ! ”⑥也许正是这种不祥的巧合 ,使麟死而不祥变得可信了。 四、困厄之境弦歌鼓琴 蔡邕《琴操 》中还记有《孔子厄 》一曲 ,曰 : 《孔子厄 》者 ,孔子使颜渊执辔 ,到匡郭外 ,颜渊举策指匡穿垣曰 :“往与阳虎正从此入。”匡人闻 其言 ,孔子貌似阳虎 ,告匡君曰 :“往者阳虎 ,今复来至。”乃率众围孔子 ,数日不解 ,弟子皆有饥色。 孔子仰天而叹曰 :“君子固亦穷乎 ?”子路闻孔子之言悲感 ,悖然大怒 ,张目奋剑 ,声如钟鼓 ,顾谓二 三子曰 :“使吾有此厄也 ! ”孔子曰 :“由来 ! 今汝欲斗名 ,为戮我于天下。为汝悲歌而感之 ,汝皆和 我。”由等唯唯。孔子乃引琴而歌 ,音曲甚哀 ,有暴风击拒 ,军士僵仆。于是匡人乃知孔子圣人 ,瓦解 而去。⑦ 这首琴曲中的“厄 ”,非指孔子“厄 ”于陈、蔡 ,而是被困于匡的故事。《史记 ·孔子世家 》对此有记 载 :“ (孔子 )过匡。颜刻为仆 ,以其策指之曰 :‘昔吾入此 ,由彼缺也。’匡人闻之 ,以为鲁之阳虎。阳虎尝 暴匡人 ,匡人于是遂止孔子。孔子状类阳虎 ,拘焉五日。颜渊后 ,子曰 :‘吾以汝为死矣 !’颜渊曰 :‘子 在 ,回何敢死 !’匡人拘孔子益急 ,弟子懼。孔子曰 :‘文王既没 ,文不在兹乎 ? 天之将丧斯文也 ,后死者 不得与于斯文也。天之未丧斯文也 ,匡人其如予何 ?’孔子使从者为宁武子臣于卫 ,然后得去。”⑧司马迁 631 《中山大学学报 》社会科学版  2008年第 6期 ① ② ③ ④ ⑤ ⑥ ⑦ ⑧ 王充 :《论衡 》,北京 :中华书局 , 1954年 ,第 169页。 如《论衡 ·讲瑞 》中说 :“闻圣人人之奇者 ,身有奇骨 ,知能博达 ,则谓之圣矣。及其知之 ,非卒见暂闻而辄名之 为圣也。与之偃伏 ,从文受学 ,然后知之。何以明之 ? 子贡事孔子 ,一年 ,自谓过孔子 ;二年 ,自谓与孔子同 ;三年 ,自知不 及孔子。当一年、二年之时 ,未知孔子圣也 ,三年之后 ,然乃知之。以子贡知孔子 ,三年乃定 ,世儒无子贡之才 ,其见圣人 , 不从之学 ,任仓卒之视 ,无三年之接 ,自谓知圣 ,误矣 !”见《论衡 》,第 164页。 如《论衡 ·讲瑞 》中说 :“儒者自谓见凤皇、骐驎辄而知之 ,则是自谓见圣人辄而知之也。皋陶马口 ,孔子反宇 , 设后辄有知而绝殊 ,马口、反宇 ,尚未可谓圣。何则 ? 十二圣相不同 ,前圣之相 ,难以照后圣也。骨法不同 ,姓名不等 ,身 形殊状 ,生出异土 ,虽复有圣 ,何如知之 ?”见《论衡 》,第 163页。 马通伯 :《韩昌黎文集校注 》,上海 :中华书局 , 1957年 ,第 23 - 24页。 曾国藩 :《经史百家杂钞 》上册 ,长沙 :岳麓书社 , 1987年 ,第 79页。 《史记 》六 ,第 1944页。 蔡邕 :《琴操 》,见前揭书 ,第 48 - 49页。 《史记 》六 ,第 1919页。 © 1994-2010 China Academic Journal Electronic Publishing House. All rights reserved. http://www.cnki.net 的记载中没有提到“引琴而歌 ,音曲甚哀 ”之事 ,它如《论语 ·子罕 》①、《吕氏春秋 ·孟春纪第四 ·劝 学 》②等记载孔子“厄匡 ”之事中也未提及 ,《庄子 ·秋水 》把这个故事讲得相当精彩 ,同样未言琴歌一事 : 孔子游于匡 ,宋人围之数匝 ,而弦歌不惙。子路入见 ,曰 :“何夫子之娱也 ?”孔子曰 :“来 ,吾语 女。我讳穷久矣 ,而不免 ,命也 ;求通久矣 ,而不得 ,时也。当尧、舜而天下无穷人 ,非知得也 ;当桀、 纣而天下无通人 ,非知失也 ,时势适然。夫水行不避蛟龙者 ,渔父之勇也 ;陆行不避兕虎者 ,猎夫之 勇也 ;白刃交于前、视死若生者 ,烈士之勇也 ;知穷之有命、知通之有时、临大难而不惧者 ,圣人之勇 也。由 ,处矣 ! 吾命有所制矣 ! ”无几何 ,将甲者进 ,辞曰 :“以为阳虎也 ,故围之。今非也 ,请辞而 退。”③ 也有一些文献提到此事 ,比如《孔子家语 ·辩乐解第三十五 》(在后面讨论子路时详说 )。此外 ,刘 向《说苑 ·杂言 》④、韩婴《韩诗外传 》卷 6⑤ ,也有类似记载。 无论这个故事真实与否 ,孔子身处逆境而泰然 ,以琴歌来释放心情、教育弟子的事情一定是真实的 , 因为当其厄于陈、蔡时 ,一样有这样的记载。关于这个故事 ,人们已经非常熟悉。《史记 ·太史公自序 》 已用“昔西伯拘羑里演《周易 》,孔子厄陈蔡作《春秋 》”之例来阐明其“发愤著书 ”之观点 ,陈、蔡两国由 于孔子之德 ,始终对他有提防之心 ,无论孔子途经或居住该国 ,都是他最窘困之时 ,有时甚至连饭都吃不 上 ,却也是他最有成就之时 ,著书立说 ,讲诵弦歌。王肃《孔子家语 ·在厄 》中说 :“楚昭王聘孔子 ,孔子 往拜礼焉。路出陈、蔡 ,陈、蔡大夫相与谋曰 :‘孔子圣贤 ,其所剌讥 ,皆中诸侯之病。若用于楚 ,则陈、蔡 危矣。’遂使徒兵距孔子。孔子不得行 ,绝粮七日 ,外无所通 ,藜羹不充 ,从者皆病。孔子愈慷慨讲诵 ,弦 歌不衰。”⑥ 又《庄子 ·让王 》中也有这个故事 : 孔子穷于陈蔡之间 ,七日不火食 ,藜羹不糁 ,颜色甚惫 ,而弦歌于室。颜回择菜 ,子路、子贡相与 言曰 :“夫子再逐于鲁 ,削迹于卫 ,伐树于宋 ,穷于商周 ,围于陈蔡。杀夫子者无罪 ,藉夫子者无禁。 弦歌鼓琴 ,未尝绝音 ,君子之无耻也若此乎 ?”颜回无以应 ,入告孔子。孔子推琴 ,喟然而叹曰 :“由 与赐 ,细人也。召而来 ,吾语之。”子路、子贡入。子路曰 :“如此者 ,可谓穷矣 !”孔子曰 :“是何言也 ! 君子通于道之谓通 ,穷于道之谓穷。今丘抱仁义之道以遭乱世之患 ,其何穷之为 ? 故内省而不穷于 道 ,临难而不失其德。天寒既至 ,霜雪既降 ,吾是以知松柏之茂也。陈蔡之隘 ,于丘其幸乎。”孔子削 然反琴而弦歌 ,子路扢然执干而舞。子贡曰 :“吾不知天之高也 ,地之下也。”古之得道者 ,穷亦乐 , 通亦乐 ,所乐非穷通也。道德于此 ,则穷通为寒暑风雨之序矣。故许由娱于颖阳 ,而共伯得乎丘 首。⑦ 正因为孔子已经对“通 ”与“穷 ”有了自己的理解 ,其衡量标准在“道 ”而不在境遇 ,也并不因境遇的 通达或困厄而改变 ,故并不认为在陈、蔡乃真正的穷厄 ,“君子通于道之谓通 ,穷于道之谓穷 ”,“古之得 731 孔子与琴道 ① ② ③ ④ ⑤ ⑥ ⑦ 《论语 ·子罕 》:“子畏于匡 ,曰 ,‘文王既没 ,文不在兹乎 ? 天之将丧斯文也 ,后死者不得与于斯文也 ;天之未丧 斯文也 ,匡人其如予何 ?’” 《吕氏春秋 ·孟春纪第四 ·劝学 》:“孔子畏于匡 ,颜回后 ,孔子曰 :‘吾以汝为死矣。’颜渊曰 :‘子在 ,回何敢死 ?’ 颜渊之于孔子也 ,犹曾参之事父也。” 《庄子 ·秋水 》,见王先谦 :《庄子集解 》,成都 :成都古籍书店 , 1988年 ,第 96页。 刘向《说苑 ·杂言 》中有 :“孔子之宋 ,匡简子将杀阳虎 ,孔子似之。甲士以围孔子之舍 ,子路怒 ,奋戟将下斗。孔 子止之 ,曰 :‘何仁义之不免俗也 ? 夫诗、书之不习 ,礼、乐之不修也 ,是丘之过也。若似阳虎 ,则非丘之罪也 ,命也夫。由 , 歌予和汝。’子路歌 ,孔子和之 ,三终而甲罢。” 《韩诗外传 》的记载是 :“孔子行 ,简子将杀阳虎 ,孔子似之 ,带甲以围孔子舍 ,子路愠怒 ,奋戟将下 ,孔子止之 ,曰 : ‘由。何仁义之寡裕也 ! 夫诗书之不习 ,礼乐之不讲 ,是丘之罪也。若吾非阳虎 ,而以我为阳虎 ,则非丘之罪也 ,命也 ! 我 歌 ,子和若。’子路歌 ,孔子和之 ,三终而围罢。诗曰 :‘来游来歌。’以陈盛德之和而无为也。” 王肃 :《孔子家语 》,上海 :上海新文化书社 , 1933年影印本 ,第 98 - 99页。 王先谦 :《庄子集解 》,第 192 - 193页。 © 1994-2010 China Academic Journal Electronic Publishing House. All rights reserved. http://www.cnki.net 道者 ,穷亦乐 ,通亦乐 ,所乐非穷通也 ”,在这样的心境下 ,他不仅能够抚琴弦歌 ,还能够书写《春秋 》。这 一曲《孔子厄 》,在今天流传的谱本未见 ,不知是孔子遭厄时所操之曲 ,还是后人根据孔子遭厄的故事所 做之曲。 五、晚年读易韦编三绝 再看看孔子读《周易 》的故事。在《论语 ·述而》①、《史记 ·孔子世家 》②、王肃《孔子家语 》、《汉书 · 儒林传序 》③等著述中 ,均记载了孔子晚年喜读《周易 》的故事。也许正因为如此 ,他把这部蕴含无限的 宇宙自然生命玄机的卜筮算卦之书 ,提升成为“六经 ”之一 ,按照《朱子语类 》卷 66《易二 》的说法 :“故学 易者须将易各自看 ,伏羲易 ,自作伏羲易看 ,是时未有一辞也 ;文王易 ,自作文王易 ;周公易 ,自作周公易 ; 孔子易 ,自作孔子易看。”孔子之《易 》,才是“六经之易 ”。章太炎的解释更加清楚 :“孔子赞《易 》之前 , 人皆以《易》为卜筮之书。卜筮之书 ,后多有之 ,如东方朔《灵棋经 》之类是。古人之视《周易 》,亦如后人 之视《灵棋经 》耳。赞《易 》之后 ,《易 》之范围益大 ,而价值亦高。《系辞 》曰 :‘夫《易 》何为者也 ? 夫 《易 》开物成务 ,冒天下之大道 ,如斯而已者也。’孔子之言如此。盖发展社会 ,创造事业 ,俱为《易 》义所 包矣。此孔子之独识也。”④ 孔子读易的故事有两个方面可以帮助我们理解这首琴曲 :一方面 ,是孔子解易的思想 ;另一方面 ,是 孔子研易的精神。 先看第一个方面。王肃《孔子家语 ·六本 》中说 : 孔子读易至于损益 ,喟然而叹。子夏避席问曰 :“夫子何叹焉 ?”孔子曰 :“夫自损者必有益之 , 自益者必有决之 ,吾是以叹也。”子夏曰 :“然则学者不可以益乎 ?”子曰 :“非道益之谓也 ,道弥益而 身弥损 ,夫学者损其自多 ,以虚受人 ,故能成其满。博哉 ! 天道成而必变。凡持满而能久者 ,未尝有 也。故曰自贤者 ,天下之善言不得闻于耳矣。昔尧治天下之位 ,犹允恭以持之 ,克让以接下 ,是以千 岁而益盛 ,迄今而逾彰。夏桀昆吾 ,自满而极 ,亢意而不节 ,斩刈黎民如草芥焉 ,天下讨之如诛匹夫 , 是以千载而恶著 ,迄今而不灭。观此 ,如行 ,则让长不疾先 ;如在舆 ,遇三人则下之 ,遇二人则式之。 调其盈虚 ,不令自满 ,所以能久也。”子夏曰 :“商请志之 ,而终身奉行焉。”⑤ 从这个记载中我们可以看出 ,孔子之所以晚年喜易 ,是因为《周易 》中所包蕴的丰富思想与他一生 奔波努力所体会到的经验是不谋而合的。特别是关于“损益 ”的理论 ,正好印证了他对先前历代君主执 政的看法。所以 ,此曲的闲静中也隐含着一种对理想政体和贤德君王的思念与向往。 再看第二个方面。孔子勤奋精研《易 》书的精神 ,成了后世文人的典范 ,如晋人葛洪《〈抱朴子 〉自 叙 》云 :“圣者犹韦编三绝 ,以勤经业 ,凡才近人 ,安得兼修。”⑥次如唐代杨炯诗《中书令汾阴公薛振行 状 》:“在邛都十余载 ,沉研《易 》象 ,韦编三绝 ,赋诗纵酒 ,以乐当年。”又元才子耶律楚材之诗《过天德和 王辅之 》之四中有 :“韦编三绝耽羲《易 》,萧散风神真隐人。”明代公安派文人袁中道的《李温陵传 》赞 曰 :“公自少至老 ,惟知读书 ,而吾辈汨没尘缘 ,不亲韦编。”⑦ 831 《中山大学学报 》社会科学版  2008年第 6期 ① ② ③ ④ ⑤ ⑥ ⑦ 《论语 ·述而 》载 :“子曰 :‘假我数年 ,五十以学《易 》,可以无大过矣。’” 《史记 ·孔子世家 》载 :“孔子晚而喜《易 》,序《彖 》、《系 》、《象 》、《说卦 》、《文言 》。读《易 》,韦编三绝。曰 :‘假 我数年 ,若是 ,我于《易 》则彬彬矣。’”《史记 》六 ,第 1937页。 《汉书 ·儒林传序 》:“盖晚而好《易 》,读之韦编三绝 ,而为之传。”颜师古注曰 :“编 ,所以联次简也。言爱玩之 甚 ,故编简之韦为之三绝也。” 章太炎 :《国学讲演录 》,上海 :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 1995年 ,第 176页。 王肃 :《孔子家语 》,第 73 - 74页。 葛洪 :《抱朴子 》,北京 :中华书局 , 1954年 ,第 203页。 《三袁随笔 》,成都 :四川文艺出版社 , 1996年 ,第 434页。 © 1994-2010 China Academic Journal Electronic Publishing House. All rights reserved. http://www.cnki.net 琴曲《韦编三绝 》①表现了孔子勤读《易 》书以至于穿编竹简的牛皮绳多次断开的典故。《周易 》文 字艰涩 ,内容隐晦 ,孔子为了深究其理 ,翻来覆去以致读断。此曲仅见于清乾隆三年 (1738)所刻佚名明 初抄本《琴书千古 》② ,历代刊传琴谱中无是曲。《孔子读易 》今天成为琴曲之珍品 ,全曲分为 4段 (顾梅 羹《琴学备要 》刊载张孔山传谱 ,凡 6段 ) ,“乾坤定位 ”、“阴阳错综 ”、“刚柔相济 ”、“天人合一 ”,琴音飘 然洒脱 ,体现了虚无缥缈、人与自然融为一体的道家思想。 《孔子家语 ·六本 》中还记载了孔子与隐者荣声期路经泰山附近郕国时 (山东宁阳 )的一段关于琴 与乐的对话 ,其中有丰富的人生哲理 ,不妨也可以说 ,“琴 ”正是这种超然人生的伴侣 : 孔子游于泰山 ,见荣声期 ,行乎郕之野 ,鹿裘带索 ,鼓瑟而歌。孔子问曰 :“先生所以为乐者何 也 ?”期对曰 :“吾乐甚多 ,而至者三。天生万物 ,唯人为贵。吾既得为人 ,是一乐也。男女之别 ,男 尊女卑 ,故人以男为贵。吾既得为男 ,是二乐也。人生有不见日月 ,不免襁褓者。吾既以行年九十 五矣 ,是三乐也。贫者 ,士之常 ;死者 ,人之终。处常得终 ,当何忧哉 !”孔子曰 :“善哉 ! 能自宽者 也。”③ 其实 ,荣声期这简简单单“三乐 ”的条件是很多人天生就已经拥有的 (至少生为人、为男人是天下一 半人所具备的 ) ,但他们却并未感到快乐 ,感到满足 ,相反还要追逐更多的东西 ,反而使人生悲哀不乐了。 孔子奔忙一生 ,此时见到这种超然者 ,也不免赞叹。当然 ,以孔子的政治抱负和责任使命 ,他不可能仅仅 以此就感到快乐和满足的 ,因为这种满足只是个人的满足而非天下的满足。 六、孔圣经《大学章句》 流传至今的琴曲《大学章句 》,又名《孔圣经 》,顾名思义 ,是把《大学 》当作孔子 (孔圣人 )所作的经 典加以歌颂的。此曲为明代著名琴家与琴论家杨表正所作 ,清代林薰《鸣盛阁琴谱 》中说 :“是曲杨表正 所作 ,音节高古 ,不同凡响 ,鼓此 ,于身心性命 ,大有裨益 ,故录之以冠诸首。”④杨表正在《重修真传琴谱 》 中 ,将其分为 3段 ,标题分别为 :孔氏遗书、大学之道、欲明明德。但在歌词部分却有 4段 ,多了“先致其 知 ”第四段。歌词第一段“孔氏遗书 ”中说 :“子程子曰 ,《大学 》孔氏遗书 ,而初学入德之门也 ,于今可见 古人为学次第者 ,独赖此篇之存 ,而《论 》、《孟》次之。学者必由是而学焉 ,则庶乎其不差矣。”⑥在《三教 同声 》中 ,此曲名《孔圣经 》,段落内容与《重修 》大致相同。只是没有第一段而多了尾声 ,其中说 :“自天 子以至于庶人 ,壹是皆以修身为本。”⑦可见 ,此曲之所以重要 ,是因为在后人看来 ,它是孔子为后人修身 养性所立下的万世之本 ,鼓操此曲可以从琴曲内容与琴曲艺术两个方面使人的修养得到滋养与提升。 它是以乐曲的方式来帮助人们对《大学 》的内容进行更深入的理解和体验 ,把孔子的胸怀与思想以更富 于感染力的方式传授给后人。 【责任编辑 :杨海文 ;责任校对 :杨海文 ,许玉兰 】 931 孔子与琴道 ① ② ③ ④ 韦 ,熟牛皮。古代用竹片写书 ,再用皮条编缀成册。 另有清代王善 (王元伯 )《治心斋琴学练要 》(1739)根据读书声所作的同名琴曲 ,与此曲风格完全不一样。 王肃 :《孔子家语 》,第 76页。 ⑥⑦ 见查阜西编纂 :《存见古琴曲谱辑览 》,第 457, 913, 945页。 © 1994-2010 China Academic Journal Electronic Publishing House. All rights reserved. http://www.cnki.net Poetic W isdom and Imag ina l Th ink ing in Tpioegyepis“Ten D iagram s of Sage2L earn ing” CHEN Chao2y ing (D epartm en t of Chinese, Ta iw an U niversity, Ta ipei) Abstract:  This paper attemp ts to exp lore the poetic wisdom and imaginal thinking in Tpioegyepis“Ten D iagram s of Sage2Learn2 ing”. For Tpioegye, diagram s as formal elements in this Confucian work are not only external form s but convey inner meaning. Tpioegye p resented these diagram s by p ictures and letters. The genres written in“Ten D iagram s”are basically inscrip tion and ex2 hortation. The Chinese sages long ago recognized the necessity of keep ing oneself admonished by carving sayings on his carriage and desks. The p ithy phrase is required by these genres. Tpioegyepis literary p resentations of“Ten D iagram s”are exp lored in the paper. Furthermore, this paper tries to elucidate the imaginal thinking exercised in the formation of these ten diagram s. The us2 age of some particular Chinese calligraphy, the size and shape of some letters and the lines connecting those letters are significant2 ly remarkable. These poetic and imaginal elements are p rofound and deserve close investigation. Keywords:  Confucianism; Tpioegye; “Ten D iagram s of Sage2Learning”; Confucian aesthetics Confuc ius and Q in Tao ( The W ay of C h inese Z ither) LUO Yun2yun (D epartm en t of Ph ilosophy, Sun Yat2sen U n iversity, Guangzhou, 510275) Abstract:  Confucius is the most important founder of Chinese traditional culture. In his extensive and p rofound thoughts, the written ideas of Q in Tao and the studies of Q in are few but classic. W hether his own understanding of Q in Tao, or stories of his personal p ractices and composing are important resources of Chinese Q in theory. Based on historical data of Confucius and music creation of Q in, and related music composed about Confucius by the posterity, this paper aim s at summarizing Confuciuspis thoughts in the cornerstone2laying of Q in studies and contributions to Q in Tao by understanding Confucian musical education. Keywords: Confucius; Q in; Q in Tao ( The W ay of Chinese Z ither) Re2read ing Zhuangz i: Th
本文档为【孔子与琴道】,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该文档来自用户分享,如有侵权行为请发邮件ishare@vip.sina.com联系网站客服,我们会及时删除。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下载需要: 免费 已有0 人下载
最新资料
资料动态
专题动态
is_108448
暂无简介~
格式:pdf
大小:254KB
软件:PDF阅读器
页数:10
分类:
上传时间:2011-12-20
浏览量: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