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物流发展问题研究

物流发展问题研究

举报
开通vip

物流发展问题研究物流发展问题研究 北京市交通委员会运输管理局海淀管理处货管科 一、国内外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 (一)国外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 物流是一门新兴的学科,它最初起源于美国,当时所研究的主要内容是企业为了把产品顺利销售出去而进行的一系列运输、仓储、包装等活动,使用的也是“Physical Distribution”(实物配送)一词。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美军后勤组织运用了一套科学方法,成功地将各种战略物资即时准确地送至全球各地,为美军实施全球化战略提供了保障,这套方法在军事上被称为“Logistics”(后勤)。战...

物流发展问题研究
物流发展问题研究 北京市交通委员会运输管理局海淀管理处货管科 一、国内外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 (一)国外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 物流是一门新兴的学科,它最初起源于美国,当时所研究的主要内容是企业为了把产品顺利销售出去而进行的一系列运输、仓储、包装等活动,使用的也是“Physical Distribution”(实物配送)一词。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美军后勤组织运用了一套科学方法,成功地将各种战略物资即时准确地送至全球各地,为美军实施全球化战略提供了保障,这套方法在军事上被称为“Logistics”(后勤)。战后,这套后勤补给方法经发展,运用在企业的采购、生产与销售的业务流程中,并取得了巨大的经济效益,PD的概念也逐渐被Logistics取代,Logistics最终成为物流的代名词。 美国是最早提出“物流”概念并将其付诸实践的国家,因此美国对物流管理的研究也最为先进、最为完善。以美国为例,现代物流的发展与研究可以分为三个阶段:1)实物配送阶段(Physical Distribution);2)综合物流阶段(Integrated Logistics Management) ;3)供应链管理阶段(Supply Chain Management)。 (二)国内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 一八九四年六月,孙中山先生在其《上李鸿章书》中首次提及“货能畅其流”,可视为我国“物流思想的起源”。但是,中国的现代物流概念仍是从发达国家引进的。从1997年开始,物流问题研究的高潮在我国到来了。一方面,由政府、社团和科研教学单位组建的专业物流研究机构不断发展,逐步形成一支专兼职的物流理论研究队伍。在基础理论和应用研究等方面都已取得大量研究成果,大部分己投入实践运用。 另一方面,人们已经充分认识到物流的价值,学术界、企业界频频召开物流研讨会、物流高峰会,政府对物流业的发展与物流科学的研究也高度重视: 2001年3月,中国六部委(国家经贸委、铁道部、交通部、信息产业部、外经贸部、民航总局)联合发布“关于加快我国现代物流发展的若干意见”。2001年4月,由中国物资流通协会牵头组织,中国物资流通技术开发协会、北京工商大学、北京物资学院、北方交通大学、华中科技大学,原国内贸易局物流技术研究所等单位专家学者编写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物流术语》正式颁布。2003年3月,全国政协经济委员会第一次全体会议决定,将“现代物流”作为调研专题; 2004年8月,国家发改委等9部门根据批示精神,经国务院批准出台《关于促进我国现代物流业发展的意见》;2009年3月,为应对国际金融危机,促进物流业自身平稳较快发展,国务院出台《物流业调整和振兴规划》。 经济发展推进社会观念转变;技术手段是现代物流的支撑;系统理论引导现代物流发展是现代物流业发展的三大基础,在这三大基础中我国具备了建立现代物流技术设施能力,但系统管理手段尚不能真正应用,特别是现代物流观念未形成。 (三)国外发达国家成功经验 1、美国:整体化的物流管理系统 美国是世界上最早发展物流业的国家之一,也是物流业发展较为成熟的国家,2000年美国物流产业规模达9000亿美元,占美国GDP的10%以上,有超过1000家专门提供物流服务的公司。美国物流模式强调“整体化的物流管理系统”,是一种以整体利益为重,冲破按部门分管的体制,从整体进行统一规划管理的方式。美国的全国物流体系各组成部分均居世界领先地位,而其中尤以配送中心、速递、第三方物流等最为突出。目前,美国使用第三方物流的企业比例约为58%,而且其需求仍在不断增长。整个美国第三方物流业的收入以年均15%至20%的比例递增,由1994年的150亿美元增长到2000年的500亿美元。美国的第三方物流,不仅承担仓储或运输的单项业务,而且负责配货、送货、库存管理、收货验货以及调货分装等综合性客户物流业务。 2、日本:政府主导的物流系统 日本在物流产业的发展过程中,政府体现出较强的导向作用。日本政府主要通过规划优先、加大投入、出台政策三大手段加强对物流产业的引导。首先是规划优先。考虑到国土面积小,国内资源和市场有限,商品进出口量大的实际情况,按照“流通据点集中化”战略,在大中城市的郊区、港口、主要公路枢纽等区域规划建设物流园地。同时倡导发展“城市内最佳配送系统”,围绕某个标准轴心,将城市内无规则发生的各种方向、数量、时间的货运需求加以汇总,实现混载配送,提高配送效率。其次是政府加大物流基础的资金投入和建设。在科学规划的基础上,日本政府于1997年制定了《综合物流施政大纲》,对主要的物流基础设施,包括铁路、公路、机场、港口、中心基地建设,提供强大的资金支持。如日本最大最新的综合物流中心——和平岛货物中心建设总投资572亿日元,其中70%由中央财政出资,20%由东京地方财政出资,10%由企业投资。从20世纪60年代至今,日本已建成20多个平均占地74公顷的物流园区。第三是出台相关政策,鼓励现代物流产业发展。在完善道路设施、改善城市内河运输条件、缓解城市道路阻塞、发展货物联运等方面,日本政府出台了许多如放松政府管制、建立政府部门协调促进机构、提供政府援助等可行的鼓励政策。日本物流业在短期内就得到迅速发展与日本政府对物流业的宏观政策引导有着直接的关系。 二、发展我国物流业的战略必要性 物流业将成为21世纪中国经济发展的一个重要的产业部门和新的经济增长点,成为国民经济中的支柱性产业。同时,物流业的发展将大大降低国家间的运输费用并加速国家间生产要素和商品的移动,改变现有的区域资源禀赋状况并缩小区域间资源禀赋差异,从而影响整个国际分工和国际贸易的格局,并提高资源的全球配置效率。 (一)物流业的发展将从整体上改善国民经济的运行效率 2008年,全国社会物流总额达89.9万亿元,比2000年增长4.2倍,年均增长23%;物流业实现增加值2.0万亿元,比2000年增长1.9倍,年均增长14%。2008年,物流业增加值占全部服务业增加值的比重为16.5%,占GDP的比重为6.6%。 物流业的发展将促进经济增长方式由粗放型向集约型的转变,直接提高全社会的经济效益。物流业越发展,物流总成本占GDP的比例就越低,则经济运行质量越高。目前我国的物流成本远高于欧美发达国家,物流领域的管理水平和效率还比较低。美国的物流成本占GDP的比重己由1980年的17.2%降到现在的10.5%。我国全社会物流总费用与GDP的比率,由2000年的19.4%下降到2008年的18.3%。以我国2000年GDPl0000亿美元计,若物流总成本占GDP的比重降到一般发达国家120%的水平,每年可为国家增加470亿美元的利润,约合人民币3850亿元,说明我国物流成本的节约空间还非常大。 (二)物流业的发展将促进国民经济各产业部门的健康发展 首先,物流业发展在促进制造业、流通业降低成本、加快资金周转、提高经济效益的同时,也调整了传统的“大而全、小而全”的经营组织形式,有助于企业提高核心竞争能力,全面提升企业的竞争力,并为企业和社会带来极为可观的经济效益。在商品的整个生产销售中,用于加工和制造的时间仅为10%左右,用于物流过程所占的时间几乎为90%。其次,物流业能够促进运输服务方式的创新和传统运输企业的转型。最后,物流业发展还会带动和促进许多相关领域的发展,如物流设备制造行业、以互联网技术为基础的电子商务的发展等。 (三)物流业的发展对提高我国的国际竞争力有重要影响 加快我国物流业的发展已经不仅仅是强化物流领域的竞争能力问题,更重要的是,为所有的我国企业和整个国民经济创造一个高效的物流环境,提供高水平的物流服务,从整体上提高我国企业和我国经济的竞争能力。在国际贸易中,80%的进口合同是采用FOB价格(离岸价格)结算,出口的80%是采用CIF价格(到岸价格)结算,也就是说合同不包括物流服务,在生产环节利润率越来越低的情况下,我国外贸的快速增长并没有带来效益的快速增长。长期以来,我国国际海运存在着50到80亿美元的贸易逆差,影响了我国经济的国际竞争力。同时有助于改善投资环境,吸引更多的外国企业和国际资本,进入中国市场。 三、我国物流业发展的现状分析 (一)企业物流仍然是全社会物流活动的重点 当前,我国物流社会化、专业化程度相对较低,发展缓慢,仍然以企业自身发展物流为主。随着买方市场的形成,企业对物流领域中存在的“第三利润源泉”开始有了比较深刻的认识,优化企业内部物流管理,降低物流成本成为目前多数国内企业最为强烈的愿望和要求。如海尔集团,把物流能力摆在企业核心竞争力的位置,实施企业流程再造,将集团的采购、仓储、配送和运输等物流活动统一集中管理,成立了物流推进本部,对物流业务和物流资源优化重组,获得了巨大的经济效益。但由于我国物流活动的发展水平还比较低,加强企业内部物流管理仍然是全社会物流活动的重点。 与此同时,专业化的物流服务需求已经出现且发展势头极为迅速。其一是跨国公司在中国从事生产经营活动、销售分拨活动以及采购活动过程中,对高效率、专业化物流服务的巨大需求,这是带动我国物流产业发展的一个十分重要的市场基础。其二是国内优势企业对专业化物流服务的需求。目前,我国一批颇具竞争实力的优势企业,例如海尔集团、青岛啤酒、上海宝钢等,在市场扩张的过程中,在不断优化企业内部物流系统的基础上,已开始尝试和利用专业化物流服务。其三是在一些新兴的经济领域中,如私营企业、快递服务行业以及电子商务领域等,也产生和存在着一定规模的物流服务需求。 (二)物流基础设施发展较快 经过多年发展,目前我国物流基础设施和装备方面初具规模,为物流产业的发展奠定了必要的物质基础。 目前我国已经在交通运输、仓储设施、信息通讯、货物包装与搬运等基础设施建设方面取得了长足的发展,为物流产业的发展奠定了必要的物质基础。在东部地区已经形成了以沿海大城市群为中心的四大区域性物流圈格局;①以北京、天津、沈阳、大连和青岛为中心的环渤海物流圈:②以上海、南京、杭州和宁波为中心的长江三角洲物流圈;③以厦门和福州为中心的环台湾海峡物流圈;④以广州和深圳为中心的珠江三角洲物流圈。借助这四大物流圈的滚动式、递进式扇面辐射,来带动中部和西部地区的发展,激活和融通全国范围的物流、人流、信息流。四大物流圈的形成使中国物流业的发展呈现出“区域引力场”的现象,周围地区包括中西部地区都处于物流圈的引力场的吸引范围内。同时部分大城市和特大城市已经成为区域性物流产业发展中心,而且全国范围内也以基本交通运输干线为基础形成了若干物流通道,使我国物流业发展的点一轴一面系统已略呈雏形。据统计,从2002年至2009年,铁路营业里程从5.78万公里上升到7.19万公里,增长了24.4%,年均增长2%:公路里程从104.1万公里上升到176.5万公里,增长了69.5%,年均增长约5%;内河航道从10.97万公里上升到12.16万公里,增长了10.8%,年均增长约1%,内河千吨级以上航道7855公里,沿海港口万吨以上泊位646个;民用航空线从55.91万公里上升到163.77万公里,增长了近2倍,年均增长10.3%;输油(气)管道里程从1.62万公里上升到2.98万公里,增长了84%,年均增长5.7%;民用货用汽车拥有量从398.62万辆上升到812.22万辆,增长了1倍多,年均增长6.7%;铁路货车拥有量从370054辆上升到459017辆,增长了24%,年均增长2%。与此同时,各地以交通运输部45个公路主枢纽为中心,建设和完善物流园区、物流中心体系也已成为我国城市交通以及物流产业发展的重要政策内容之一。 四、我国物流业存在的问题分析 (一)管理体制分割 物流产业的发展不仅仅要有充分的市场需求基础、活跃的市场主体以及完善的物流设施,更为重要的是要有适应物流业发展的 制度 关于办公室下班关闭电源制度矿山事故隐患举报和奖励制度制度下载人事管理制度doc盘点制度下载 环境。以保证市场机制能够充分发挥作用并使各种物流活动 规范 编程规范下载gsp规范下载钢格栅规范下载警徽规范下载建设厅规范下载 有序地进行,促进物流产业健康有序发展。 目前,我国在物流管理上的条块分割管理模式在相当程度上影响和制约了物流业的发展,是制约我国物流业发展的关键因素。条块分割主要表现在:第一,存在政企不分现象,除铁路系统政企合一的体制外,其他行业也存在不同程度政府部门直接或间接参与企业经营活动的现象。例如港政管理和码头经营合一,这一方面影响政府公正地行使政府职能,同时也影响企业市场竞争能力的提高,而且不利于港口的建设和发展。第二,各部门、各行业各自分管。如在运输管理体制上,我国实行的是按照不同运输方式划分的分部门管理体制。第三,从中央到地方也有相应的管理部门和管理层次。第四,物流业涉及贸易、流通、信息产业、海关、工商、税务等部门,缺乏统一管理。这种条块分割的管理体制,一方面,使得部门、地区之间的权力和责任存在交叉和重复,难以有效合作和协调;另一方面,各部门、地区各管一块,实行分段式的管理,将全社会的物流过程分割开来,造成各自为政现象。 (二)专业化物流发展程度较低 受传统 计划 项目进度计划表范例计划下载计划下载计划下载课程教学计划下载 经济体制的影响,我国相当多企业仍然保留着,“大而全”、“小而全”的经营组织方式,从原材料采购到产品销售过程中的一系列物流活动主要依靠企业内部组织的自我服务完成。在工业企业中,36%和46%的原材料物流由企业自身和供应方企业承担,而由第三方物流企业承担的仅为18%。产品销售物流中由企业自理、企业自理与第三方物流企业共同承担比例分别是24.1%和59.8%,而由第三方物流企业承担的仅为16.1%;在商业企业中,由企业自理和供货方承担的物流活动分别为76.5%和17.6%。与此同时,多数企业内部各种物流设施的保有率都比较高,并成为企业经营资产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这种以自我服务为主的物流活动模式在很大程度上限制和延迟了工商企业对高效率的专业化、社会化物流服务需求的产生和发展,这也是当前制约中国物流产业快速发展的一个重要瓶颈。 (三)物流企业规模小 尽管中国己出现了一些专业化物流企业,但物流服务水平和效率还比较低,主要表现在: (1)手段比较原始和单一。目前多数从事物流服务的企业只能简单地提供运输(送货)和仓储服务,而在流通加工、物流信息服务、库存管理、物流成本控制等物流增值服务方面,尤其在物流 方案 气瓶 现场处置方案 .pdf气瓶 现场处置方案 .doc见习基地管理方案.doc关于群访事件的化解方案建筑工地扬尘治理专项方案下载 设计 领导形象设计圆作业设计ao工艺污水处理厂设计附属工程施工组织设计清扫机器人结构设计 以及全程物流服务等更高层次的物流服务方面还没有全面展开。以北京市为例,北京共有货车约15万台,其中80%的车辆是运输散户所有,专业化运输企业所占车辆并不多。 (2)物流企业组织规模较小,竞争实力不足。目前从事物流服务的企业,包括传统的运输和储运等流通企业和新型的专业化物流企业,规模和实力都还比较小,网络化的经营组织尚未形成。 (3)物流企业经营管理水平较低,服务质量有待进一步提高。多数从事物流服务的企业在服务理念、营销、质量等方面还有很大差距,缺乏必要的服务规范和内部管理规程,经营管理粗放,很难提供规范化的物流服务,服务质量较低。导致物流行业在整个经济体系中的信誉水平不高,加上市场管理法规法制不完善,生产或流通企业的利益无法得到充分保障,一方面这些企业不敢把物流业务委托给物流公司,宁愿自办物流业务,导致成本增加、效率降低,另一方面物流企业的市场业务量得不到扩展,制约了物流市场的发展。 (四)低水平的物流基础设施和装备条件 长期以来,我国在交通枢纽、公共储运设施、各种现代化物流中心等物流集散设施建设方面明显滞后,各种工商企业内部仓储设施难以构成企业投资发展的重点。特别在条块分割和多头管理的体制下,我国各种物流基础设施规划和建设缺乏必要的协调,布局不合理。因而物流基础设施配套性、兼容性较差,系统功能不强。对物流发展有重要影响的大型综合货运枢纽、服务于区域经济或城市内部的各种物流基地、物流中心还比较缺乏,这种“重线路,轻结点”式的发展模式严重影响着我国物流集散乃至运输效率的提高。 五、加快我国物流业发展的对策建议 (一)实施积极的产业政策,大力发展第三方物流 目前全球采购、全球销售与本土化生产的趋势越来越明显,物流业的专业化既是社会分工的必然结果,也是市场经济的必然要求。第三方物流能为企业节约物流的成本、提高物流效率,是企业的理想选择。 目前,欧洲的第三方物流市场己处于成熟期,美国的第三方物流市场正处于 成长期。据预测,在未来的3到5年中,第三方物流市场将以15%至20%的速度增长。但我国企业还很少有物流外包的情况,这非常不利于中国物流水平的提高,也会使企业的经营效率大打折扣。要解决这个问题,需要通过出台相应的政策和采用经济的手段,使得生产企业愿意拿出企业物流资源交给物流企业去运作。可以通过经济杠杆,如从事物流服务企业的营业税等低于生产企业,从税收上鼓励生产制造企业将企业内部物流与其主业相分离,从整体上降低产品的成本;物流企业也需加强管理,降低物流运营成本,使产品的总成本更低,提供更好的物流服务。 积极推动企业物流向第三方物流的转化。国外发达国家物流发展的经验表明,物流的社会化和现代化正是从制造业物流的高度发展开始的。如在日本,准时制(Just in time)成为物流的一个重要理念,最初是丰田公司作为一种生产库存制度,然后在制造业中得到有效使用。国外许多专业化的物流企业,也是从企业物流逐步发展起来的。我国已有不少制造企业创造了适合自身需求的物流模式,并积极向社会物流拓展。如海尔集团通过建立以订单信息流为中心的物流管理信息系统,提升了全球供应链管理效率。供应商由原来的2336家整合优化为840家,库存资金周转从30天降低到12天,呆滞物资降低73.8%,库存面积减少50%,其服务对象正在向社会扩展。企业物流与社会物流的共同发展,将是一个相当长的过程。企业物流如何转向第三方物流,关键要看能不能提供明显优于企业物流的效率、效益和服务。要重视企业物流和物流企业相辅相成、相互转化的关系,鼓励有条件的企业物流增加服务功能,扩大服务领域,积极向社会物流拓展,成长为第三方物流服务商。 (二)营造良好宏观调控环境 1、建立必要的政府部门间协调机制,设立统管物流的主管部门。由新设置的专职机构负责制定全国性物流产业政策,统一规划和布局物流网络,统一协调各部门、各地区的物流发展规划和物流行动计划(包括物流基础设施建设计划),打破物流管理上的行业分割、地区分割状况,以利于跨地区、跨行业运作,建立起开放、统一的物流大市场。保障我国物流业快速、健康发展。同时也要赋予该部门一定的权力,其中包括制定物流发展和物流运作法律、法规的权力。 2、充分发挥行业协会的组织功能和自律作用。 目前,国内物流领域已经形成10余个有一定规模和影响力的物流行业协会。国家应当积极培育中国的物流行业协会,一是促进商业、物资、运输、外贸等行业协会中各物流专业委员会之间的合作,以尽快形成全国性的物流行业组织:二是赋予协会一些职责和权力,在制定和推广物流行业标准、物流教育规范、物流从业人员资格的认证等方面发挥协会的作用。从而充分发挥现有各物流行业协会的作用,使其成为所在行业与政府部门之间的一个重要桥梁和纽带;同时,应当根据我国物流产业发展的进程和物流企业与市场的需求,逐步引导物流行业协会的联合和统一。 3、制定全国统一的法律法规。经过近几年的发展,我国的物流业已初具规模,但相应的法律法规的修改和制定有一定的滞后性,还没有形成一套比较完整的体系。法律法规不完善、政出多门、规章制度不统一,这是导致我国物流规划建设中行为主体各行其是、步调不一致的重要原因。因而制定和完善物流法律法规是我国物流业健康发展的要求,也是规范行业发展秩序和整顿不合理现象的要求。 政府要从法规方面提供保障,推进物流发展的市场化进程,打破地区封锁和行业垄断经营行为,加强对不正当行政干预和不规范经营行为的制约,为各类企业参与市场公平竞争创造良好的外部条件,为物流企业的经营和发展提供宽松的宏观环境。 (三)加强物流基础设施规划与建设 现代物流体系建立的前提是必须要有先进的物流基础设施。国家应当加强在物流基础设施方面的投资力度,给予贷款、税收、引进等优惠支持。合理利用我国物流领域的存量资产,加强现有仓储、运输工具等的组织与整合。 对于建设投资规模较大的货运交通基础设施及配套设施、公共信息平台等公共设施建设项目,政府可通过投资、补贴等方式主导或参与建设,发挥金融机构在扶持城市货运与物流企业发展中的杠杆调节作用,降低企业融资成本,支持企业利用境内外资本市场融资或募集资金发展专业化的物流企业。调动物流企业的积极性,多渠道筹措资金,对现有物流设施进行改造,提高现有物流设施的技术水平,走内涵式发展道路,防止出现新的重复建设,造成资产闲置和浪费。 充分利用大中城市的地理优势和经济实力,规划建设一些大型的具有社会服务效益以及企业经济效益的双重功能的物流中心和配送中心,尤其是多功能的物流中心和配送中心,是现代物流的重心,对加快物流速度,提高物流效益和质量具有关键作用。以形成比较完整的全国性物流网络,推动物流业向集团化、联合化、规模化发展。 (四)实施绿色物流发展战略 进入2l世纪,发展物流业必将把有效利用资源和维护地球环境放在首位,建立全新的从生产到废弃全过程效率化的、信息流与物质流循环化的绿色物流系统。 目前,世界发达国家都在把绿色物流的推广作为物流业发展的重点。一方面,通过立法限制物流活动对环境的影响,制订了诸如控制污染发生源,限制交通量和控制交通流的相关政策和法规,积极开展绿色环保物流的专项技术研究(如采用排污量小的货车车型、近距离配送、夜间运货,以减少交通阻塞、节省燃料和降低排放等),促进新材料的广泛应用和开发,而且还从物流业发展的合理布局上为物流的绿色化铺平道路。例如,欧盟国家、美国和日本等国家都制定了严格的法规限制机动车尾气排放:日本在1966年就制订了《流通业务城市街道整备法》,以提高大城市的流通机能,增强城市物流的绿色化功能。在《新综合物流大纲》中明确提出“解决环境问题”的对策。另一方面,提出发展循环型经济的目标,积极扶持逆向物流的发展。很多跨国公司都积极响应这一行动,施乐、柯达、美孚、惠普等大型跨国公司都实施了逆向物流的项目,并且收益显著。 绿色物流是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必然结果,对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和人类生活质量的提高具有重要意义。我国物流业的起步较晚,绿色物流刚刚兴起,人们对它的认识还非常有限,与发达国家在绿色物流的观念上、政策上以及技术上均存在较大的差距。要实施和发展绿色物流,还需要政府和企业的共同行动。对于政府来说,要严格实施《环境保护法》、《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以及环境噪音污染防治条例等,并不断完善有关环境法律法规。积极倡导绿色消费,引导消费者和企业实施绿色物流。对现有物流体制进行管理,构筑绿色物流发展框架,在宏观上对物流进行管理控制:①控制物流活动中的污染发生源。物流活动引起环境污染的主要原因在于货车运输量的增加。政府应该采取有效措施,从源头上控制物流企业的发展造成的环境污染。例如,治理车辆的废气排放、限制城区货车行驶路线、发挥经济杠杆作用,收取车辆排污费、促进低公害车的普及等。②限制交通量。通过政府指导作用,促进企业选择合适的运输方式,发展共同配送,统筹建立现代化的物流中心,最终通过有限的交通量来提高物流效率。③控制交通流。通过道路与铁路的立体交叉发展、建立都市中心环状道路、制订道路停车规则以及实现交通管制系统的现代化等措施,减少交通阻塞,提高配送效率。其次,物流企业必须将其经营战略与环境保护有机联系起来。④鼓励企业从保护环境的角度制订其经营管理战略。如提倡使用“绿色”运输工具、绿色包装等。⑤建立逆向物流体系。必须从系统的角度,建立废弃物的回收再利用系统。从整个供应链的视野来组织,最终在整个社会建立起包括生产商、批发商、零售商和消费者在内的循环物流系统。 因此,大力加强对物流绿色化的政策和理论体系的建立和完善,对物流系统目标、物流设施设备和物流活动组织等进行改进与调整,实现物流系统的整体最优化和对环境的最低损害,将有利于保护环境和我国物流业的发展。 (五)打造信息交流平台 纵观国外物流的发展历程,我们不难发现,现代物流对于信息化水平的要求越来越高,现代的计算机技术、通讯技术与网络技术也因此成为促进物流业向更高水平前进的重要动力,可以说,没有信息技术的发展就没有现代物流的产生与发展。物流的信息化、网络化和社会化是现代物流的发展趋势,对于物流企业优化资源配置、提高市场竞争力,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从发达国家物流业现在的情况来看,在物流过程中全面应用信息技术已经非常普遍。物流信息化主要包括两个方面,即设施自动化和经营网络化。物流企业要积极利用EDI、互联网、条形码等技术,通过网络平台和信息技术将企业经营网点连接起来,既可以优化企业内部资源配置,又可以通过网络与用户、制造商、供应商及相关单位联结,实现资源共享、信息共用,对物流各环节进行实时跟踪、有效控制与全程管理。同时,要加快物流与电子商务的融合,一方面,物流要为电子商务服务,另一方面,物流也要积极运用电子商务,实现电子化物流。在电子商务时代,信息化是物流业发展的必然要求。从国外的例子来看,联邦快递早在20世纪80年代就使用上了电脑包裹追踪系统,而UPS则在90年代花了1l0亿美元来进行各种信息技术设备的购置。而且在信息化上的投资也为物流企业带来了巨大收益,网络技术使他们在互联网上获得了大笔收入,2000年其400亿美元的货物运输业务中有55%来自网上。由于我国物流业发展水平较低,在信息技术的应用方面与发达国家有很大的差距,在发达国家己普遍使用的一些技术设备在我国还很少见。因此我国物流企业应该有意识、有重点地采用一些信息化的技术和设备,如电子定货系统、管理信息系统、企业资源计划系统以及识别技术、自动机械技术、自动跟踪技术等,从而不断地提高自身的信息化程度,缩短与国际先进水平的差距。 二〇一〇年十一月 PAGE 2
本文档为【物流发展问题研究】,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该文档来自用户分享,如有侵权行为请发邮件ishare@vip.sina.com联系网站客服,我们会及时删除。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下载需要: 免费 已有0 人下载
最新资料
资料动态
专题动态
is_921959
暂无简介~
格式:doc
大小:61KB
软件:Word
页数:15
分类:金融/投资/证券
上传时间:2011-12-20
浏览量: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