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变态心理学(2011新教材)

变态心理学(2011新教材)

举报
开通vip

变态心理学(2011新教材)null变 态 心 理 学 与 健 康 心 理 学 主讲:水墨*变 态 心 理 学 与 健 康 心 理 学 主讲:水墨国 家 心 理 咨 询 师 资 格 考 试null 复习建议 对照基础心理学复习变态心理学,掌握个体的异常心理过程与异常人格特征; 变态与健康心理学和心理诊断技能对照复习。诊断技能侧重工作程序,变态与健康心理学侧重症状学方面的诊断标准 本版块为历年心理咨询师鉴定考试的重点内容,旨在学会“如何做”的基础上,解决“做不做”这一原则性问题; 注意通过现实生活以及教材中对典型案例和特异心理、行为的具体...

变态心理学(2011新教材)
null变 态 心 理 学 与 健 康 心 理 学 主讲:水墨*变 态 心 理 学 与 健 康 心 理 学 主讲:水墨国 家 心 理 咨 询 师 资 格 考 试null 复习建议 对照基础心理学复习变态心理学,掌握个体的异常心理过程与异常人格特征; 变态与健康心理学和心理诊断技能对照复习。诊断技能侧重工作程序,变态与健康心理学侧重症状学方面的诊断标准 本版块为历年心理咨询师鉴定考试的重点 内容 财务内部控制制度的内容财务内部控制制度的内容人员招聘与配置的内容项目成本控制的内容消防安全演练内容 ,旨在学会“如何做”的基础上,解决“做不做”这一原则性问题; 注意通过现实生活以及教材中对典型案例和特异心理、行为的具体描述增加感性认识。 侧重理解。变态心理学与健康心理学知识变态心理学与健康心理学知识变态心理学概述 心理正常与心理异常 常见精神障碍 心理健康与心理不健康 心理不健康状态的分类 健康心理学 压力与健康第一节 变态心理学概述第一节 变态心理学概述人的心理活动的两个方面 正常心理活动和异常心理活动null*如何正确理解心理活动的正常与异常 正常和异常是 关于同志近三年现实表现材料材料类招标技术评分表图表与交易pdf视力表打印pdf用图表说话 pdf 现在不同个体身上的,个体形成群体 中国进行的最大规模、以国际公认的调查工具进行的调查显示:在2001至2005年4年调查期间,中国有17.5%0的成年人至少患有一个月的一种或多种精神疾病(2009.06)。 心理活动的正常和异常有互相转化的可能性 有异常心理活动的个体并不是心理活动完全异常 异常部分经过系统治疗可以改善或完全被矫正 心理活动的正常和异常在人群中会永远并存精神障碍的概念精神障碍的概念精神障碍:用来描述心理异常,区别与精神病, “精神病”一词已经放弃使用。 精神病性:幻觉;妄想;显著的兴奋和活动过多;并非抑郁或焦虑引起的严重而持久的社会性退缩;显著的精神运动行迟滞;紧张症性行为。 出现“精神病性”症状,称为精神病性问题。 第一单元 变态心理学的对象 第一单元 变态心理学的对象变态心理学的定义 变态心理学是以心理与行为异常表现为研究对象的心理学分支学科null*变态心理学的对象 变态心理的定义 变态心理的发生 变态心理的种类 变态心理各种类的基本性质、特点、具体表现形式 变态心理对人的影响:给人造成怎样的痛苦,它对人的认知功能和社会功能有怎样的破坏 与精神病学的对比 研究对象相同 变态心理学注重机制和性质;精神病学注重预防、诊断、治疗、转归和预后、预防和康复第二单元 学科简史第二单元 学科简史早期关注—西方变态心理学发端于公元前400年 生物模型的创立 天才的推论——古希腊医生希波克里特 体液说,有害的体液流入大脑导致人“疯狂” 包含了“心理是脑的功能”这一现代心理学判断的雏形null超自然模型的流行(宗教统治):5-17世纪 宗教与极端神秘主义占优势 心理障碍者的古怪行为是魔鬼附身 治疗的方法是驱魔、魔法服剂、宗教仪式等 变态心理学甚至融在精神病学中null*自然科学的出现,使心理的异常现象与大脑功能联系起来:17世纪中叶 布罗卡(1861)发现失语症 帕斯德的“细菌理论” 用唯物的思想对待心理异常 对心理异常现象的现代说明(始于20世纪) 心理模型的发展 精神分析 行为主义 人本主义null精神分析——生物本能可以是人类心理的动力之一 两个基本命题 心理过程主要是潜意识的 性的冲动是神经症和精神病的重要起因 五个推断 力必多——心理活动的动力是生物本能 性心理发展在力必多驱动下经历三个阶段(幼年) 心理结构:潜意识、前意识和意识;人格结构:本我、自我、超我 本我-快乐;自我-现实;超我-道德 三我冲突产生焦虑;自我防止焦虑的能力是防御机制null 精神分析对心理异常现象的说明: “固着”。心理健康的充分必要条件:合理度过性心理发展的每个阶段。发展受挫会造成“固着”和“退化” 焦虑。自我处理本我和超我之间的冲突和矛盾 压抑。克制、压抑非理性冲动,以防止、抵御和消除焦虑,出现神经症、心理障碍null* 行为主义的解释 神经症和精神病的区别:神经活动障碍的复杂性或精细性特征上的区别 神经症和精神病的原因:兴奋和抑制这两个基本神经过程的冲突造成(p296) 神经衰弱与癔病:前者是兴奋过程的优势和抑制过程的薄弱;后者是抑制过程的优势和兴奋过程的薄弱null人本主义心理学的解释 潜能:“你无需——事实上也不能教会一粒橡籽长成橡树,但是只要给橡籽一个机会,它内在的潜能就会让它长成一颗橡树。” 潜能的性质和特点——趋向完美 心理异常的原因 潜能趋向完美的特征受到阻碍 自我无法实现 马斯洛 存在焦虑:存在与责任的冲突第二节 心理正常与心理异常 第一单元 正常心理活动的功能第二节 心理正常与心理异常 第一单元 正常心理活动的功能正常心理的三大功能:P298 保障人顺利地适应环境,健康地生存发展。 保障人正常地进行人际交往,在家庭、社会团体、机构中正常地肩负责任,使社会组织正常运行。 保障人正常地反映、认识客观世界的本质及其规律性。 异常心理:丧失了正常功能的心理活动第二单元 心理正常与心理异常的区分第二单元 心理正常与心理异常的区分标准化区分(四类判别标准) 医学标准:以病理解剖或病理生理变化为根据 统计学标准:偏离正常平均值 内省经验标准:病人或观察者的内省体验 社会适应标准:行事背离社会准则null心理学的区分原则 统一(同一)性原则:主观世界与客观世界的统一性(幻觉、妄想、自知力) 协调性原则:心理活动的内在协调性(知情意的统一) 稳定性原则:人格的相对稳定性第三节 常见心理异常的症状第三节 常见心理异常的症状心理现象心理过程个性心理认知过程 情感过程 意志(意向)/行为过程个性倾向性 个性心理特征第一单元:认知障碍 一、感知障碍第一单元:认知障碍 一、感知障碍 感觉过敏 感觉减退 内感性不适错觉 幻觉分类见后页感知综合障碍: 视物变形症、非真实感、窥镜症等感知障碍知觉障碍感觉 障碍 null幻觉分类 按感觉器官不同:幻听、幻视、幻嗅、幻味、幻触和内脏性幻觉 按体验的来源:真性幻觉 假性幻觉 按产生条件 :功能性幻觉(同一感受器官) 思维鸣响 (思维化声、思维回响) 心因性幻觉 疑难解析疑难解析 耳鸣VS真性幻听VS假性幻听 耳鸣:一般来说声音比较单调,而且是非言语性质的。 真性幻听:多为言语性幻听,也就是说其内容多为言语性质,就像平常人说话一样,有节奏、语音、语调等的变化,见于多种精神疾病。 假性幻听:和前两者的主要区别是所谓“听”到的声音是直接在脑内呈现的,不是通过听觉器官听到的。null内感性不适Vs内脏性幻觉 内感性不适:属于感觉障碍,是躯体内部产生的各种不舒适感或难以忍受的异样感觉,如蚁爬感、游走感、挤压牵拉感。多见于各类神经症、抑郁状态、精神分裂症和脑外伤后综合征。 【特点】性质不明确、部位不具体甚至多变;常常局限于单一的感觉通道,如牵拉感、蚁爬感是由压力感受器感觉到的;症状并不荒谬,躯体疾病也可能有类似的表现,故不易与躯体疾病所引起的症状区分。 内脏幻觉:属于知觉障碍。患者对躯体内部某一部位或某一脏器有性质很明确、部位很具体的一种异常知觉体验。如感到肠扭转、肺扇动、肝破裂、心压缩、心脏穿孔等。多见于精神分裂症或严重抑郁发作。 【特点】定位明确,性质怪异,缺乏相应的躯体表现。比如肠扭转,真正的肠扭转病人的主要症状是疼痛,肝破裂的病人是失血性休克等,患者不可能说“我觉得我的肝破了,肠子扭到一起了”。 内脏幻觉常与疑病妄想、虚无妄想及被害妄想等伴随出现—— 我的肝腐烂了→我一定有肝病(依据是我的肝腐烂,其实没腐烂,但患者坚信不疑) 内脏性幻觉→疑病妄想 二、思维障碍 二、思维障碍思维形式障碍(包括联想障碍和思维逻辑障碍) 1、思维奔逸 2、思维迟缓 3、思维贫乏 4、思维松弛或思维散漫 5、破裂性思维(意识清楚的情况下) 6、思维不连贯(意识障碍的情况下) 7、思维中断 8、思维插入和思维被夺 9、思维云集(又称强制性思维) 10、病理性赘述 11、病理性象征性思维 12、语词新作 13、逻辑倒错性思维 null思维内容障碍 : 妄想 按内容分类:关系妄想、被害妄想、特殊意义妄想、物理影响妄想、夸大妄想、自罪妄想、疑病妄想(包括虚无妄想)、嫉妒妄想、钟情妄想、内心被揭露感。 按起源及与其他精神症状的关系分:原发性妄想和继发性妄想。 强迫观念(强迫性思维) 超价观念疑难解析疑难解析思维形式障碍Vs思维内容障碍 思维形式障碍: 主要表现在速度、量,以及逻辑的异常 思维内容障碍: 主要表现是内容的荒诞(妄想、超价观念、强迫观念) 打个比方:就像写命题作文,一类人写得要么字数太少,要么字数太多,要么前言不搭后语,错误连篇(形式障碍);另一类人写的条理相对清楚,就是内容荒诞(内容障碍) 超价观念Vs妄想 超价观念Vs妄想 为了避免鉴别上的困难和提高症状评定的一致性,最方便的办法是把超价观念一般地看做是妄想,这实际上是许多英美作者的做法,例如PSE和《牛津精神病学教科书》。本书作者不同意这种方便法门,主张将超价观念明确区别于妄想。妄想总是个人独特的信念;凡是两个或更多的人共有的信念,即具有社会可接受性(social acceptability)或约定的真实性(consensual validity)的信念都不是妄想而只可能是超价观念。 ——摘自许又新著《精神症状的分析》 如女粉丝苦追13年终见刘德华 老父跳海自杀 疑病观念Vs疑病妄想疑病观念Vs疑病妄想 疑病观念是超价观念,是在一定现实基础上形成的,患者坚信不疑的错误观念。 疑病妄想是内容荒谬的,患者坚信不疑的思维 二者在表现上都是患者坚信不疑,但区别就在于:前者内容是有现实基础的,可以在一定程度上理解或解释。后者是没有现实基础,是荒谬的,无法解释或理解。 所以前者见于神经症,后者见于精神分裂症。 三、注意障碍、记忆障碍与智能障碍三、注意障碍、记忆障碍与智能障碍注意障碍: ●注意是一切心理活动共有的属性,对判断是否有意识障碍有重要意义(意识障碍总是伴随有注意障碍) ●临床常见:1、注意减弱——患者主动和被动注意的兴奋性减弱; 2、注意狭窄——注意范围显著减小,主动注意减弱。 (意识障碍时、激情状态、专注状态、智能障碍等) 记忆障碍:1、记忆增强;2、记忆减退;3、遗忘(包括顺行性遗忘、逆行性遗忘和心因性遗忘);4、错构;5、虚构等。 智能障碍:1、精神发育迟滞;2、痴呆。 四、自知力障碍四、自知力障碍 判断自知力的要点: 1)患者承认患有精神病; 2)能列出所患精神病的主要表现,并能正确分析批判; 3)能正确认知自身患病前后主要变化; 4)能正确认知自身患病时与其他正常人的区别; 全面符合以上要点,自知力完整;部分符合,自知力部分存在(部分缺失);完全不符合,自知力缺失。第二单元 情绪障碍第二单元 情绪障碍一、以程度变化为主的情感障碍:情感高涨、情感低落、焦虑(包括惊恐发作)、恐怖。 二、以性质改变为主的情感障碍:情感迟钝(丧失鲜明情感反应)、情感淡漠(丧失基本情感反应)、情感倒错(丧失内在协调性)。 三、脑器质性损害的情感障碍:情感脆弱(林妹妹样)、易激惹、强制性哭笑、欣快。 第三单元 意志行为障碍第三单元 意志行为障碍一、意志增强 二、意志缺乏(多见于精分) 三、意志减退(多见于抑郁) 四、精神运动性兴奋——分为协调性和不协调性精神运动性兴奋两种 五、精神运动性抑制——包括木僵、违拗、腊样屈曲、缄默、被动性服从、刻板动作、模仿动作、意向倒错、作态、强迫动作。 第四节 常见精神障碍第四节 常见精神障碍0 器质性精神障碍 1 使用精神活性物质所致精神和障碍 2 精神分裂症、分裂型障碍和妄想性障碍 3 心境障碍 4 神经症、应激相关障、躯体形式障碍 5 伴生理紊乱和躯体因素的行为综合征 6 成人人格障碍和行为障碍 7 精神发育迟滞 8 心理发育障碍 9 通常起病于童年与青少年期的行为和情绪障碍 10 未特指的精神障碍第一单元 精神分裂症和其它妄想性障碍第一单元 精神分裂症和其它妄想性障碍 精神分裂症:病因未明,有感知、思维、情绪、意志和行为等多方面障碍,以精神活动的不协调和脱离现实为特征。意识、智能一般正常,但有认知功能障碍。多起病于青壮年,缓慢起病,病程迁延。部分出现精神衰退。发作期自知力基本丧失。 妄想性障碍(偏执性精神障碍):是一种以系统妄想为突出临床表现的精神性障碍。 急性短暂性精神障碍:诊断名称不同的一组障碍,共同特点: ⑴在两周内急性起病;⑵以精神病性症状为主;⑶起病前有相应的心因;⑷在2~3个月内痊愈。 第二单元 心境障碍 第二单元 心境障碍 心境障碍(旧称情感性精神障碍):以明显而持久的情绪高涨或低落为主的一组精神障碍,心境改变通常伴有整体活动水平的改变。其他症状大多是继发于心境和整体活动的改变,严重者可有幻觉/妄想等精神病性症状。大多有反复发作倾向,每次发作常常与应激性事件或处境有关。 临床上需要进行系统治疗,心理咨询和治疗是辅助性的,注意鉴别和转诊。一、躁狂发作一、躁狂发作三高:情绪高涨、思维奔逸、精神运动性兴奋 轻躁狂、无精神病性症状的躁狂、有精神病性症状的躁狂、复发性躁狂(ICD-10无此诊断)二、抑郁发作二、抑郁发作三低:情绪低落、思维缓慢、精神运动性迟滞(言语动作的减少或迟滞) 发作形式:轻度、中度、重度抑郁发作(伴有/不伴有精神病性症状)三、双相障碍三、双相障碍高涨或低落交错发作 本病的特点是反复(至少两次)出现心境和活动水平明显紊乱的发作,紊乱有时表现为心境高涨、精力和活动增加(躁狂或轻躁狂),有时表现为心境低落、精力降低和活动减少(抑郁)。发作间期通常以完全缓解为特征。 本次为抑郁,既往有过躁狂;本次为躁狂既往有过心境障碍四、持续心境障碍四、持续心境障碍特点:持续并常有起伏的心境障碍,每次发作极少严重到轻躁狂或轻度抑郁,可以持续多年,有时占据生命的大部分时间,因而造成相当大的痛苦和功能缺陷。 发作形式:环性心境障碍、恶劣心境(包含抑郁性神经症)第三单元 神经症第三单元 神经症神经症的定义:是一种精神障碍,主要表现为持久的心理冲突,病人觉察到这种冲突,并因之而深感痛苦且妨碍心理功能或社会功能,但没有任何可证实的器质性病理基础神经症的特点神经症的特点意识的心理冲突 精神痛苦 持久性 妨碍心理/社会功能 没有任何可证实的器质性基础神经症的评定方法神经症的评定方法心理冲突的性质 常形:与现实处境直接相联系,涉及大家公认的重要生活事件;有明显的道德性质;为正常 变形:与现实处境没有什么关系;不带明显的道德色彩;为神经症 神经症的评估神经症的评估≤3分:非神经症 4-5分:可疑神经症 ≥6分:确诊神经症评分*以最近3个月情况评估神经症处理神经症处理神经症性问题:慎重对待 求助者自知力良好 咨询师有资质、有经验、能胜任 注意观察,必要时会诊或转诊 力求早期诊断,有困难及时会诊或转诊 无资质的咨询师要寻求上级咨询师帮助,或转诊第四单元 应激相关障碍第四单元 应激相关障碍又称为反应性精神障碍或心因性精神障碍,是一组由心理、社会(环境)引起的异常心理反应而导致的精神障碍 是心理咨询临床工作的一个重要领域一、急性应激障碍一、急性应激障碍遭受急剧、严重的精神打击后,在数分钟或数小时内发病 病程数小时至数天 表现:意识障碍、意识范围狭窄、定向障碍,言语缺乏条理,对周围事物感知迟钝;②可出现人格解体,有强烈恐惧,精神运动性兴奋或精神运动性抑制。 二、创伤后应激障碍(PTSD): 二、创伤后应激障碍(PTSD): 又称延迟性心因性反应,指患者在遭受强烈的或灾难性精神创伤事件后,延迟出现、长期持续的精神障碍。从创伤到发病间的潜伏期可从数周到数月不等。病程呈波动性,多数可恢复,少数可转为慢性,超过数年,最后转变为持久的人格改变。急性应激障碍表现:急性应激障碍表现:“闪回”(闯入性重现):回想受打击的经历、有创伤性内容的恶梦、错觉、幻觉、触景生情的痛苦(如目睹遗物、旧地重游、周年日等情况时出现异常痛苦,伴生理反应) 对创伤性经历的选择性遗忘 回避:在麻木感和情绪迟钝的持续背景下,发生与他人疏远、对周围环境漠无反应、快感缺失、回避易联想起创伤经历的活动和情境。 警觉性增高:植物神经过度兴奋,伴有过度警觉、失眠 焦虑/抑郁:可有自杀观念三、适应障碍三、适应障碍适应障碍:在重大的生活改变或应激性生活事件的适应期,出现的主观痛苦和情绪紊乱状态,常会影响社会生活和行为表现。一般遭遇生活事件后的1个月内,病程一般不超过6个月。 个人素质或易感性在发病的危险度和适应障碍的表现形式方面有重要作用。 表现: 情绪障碍:抑郁、焦虑、烦恼、或以上混合 无力应付的感觉,无从计划或难以维持现状 一定程度的处理日常事物能力受损 可伴有品行障碍,尤其是青少年 null 应激性事件:影响社会生活网络的完整性(居丧、分离);影响较广泛的社会支持系统和价值系统(移民、难民);发展中的转化和危机(入学、成为父母、未能实现个人希望的目的、退休等) 第五单元 人格障碍 第五单元 人格障碍人格障碍:是在个体发育成长过程中,因遗传、先天以及后天不良环境因素造成的个体心理与行为的持久性的固定行为模式,这种模式偏离特定的社会文化背景,并给个体自身带来痛苦,或贻害周围。 心理咨询和治疗作用有限,可以进行一些辅助性的工作人格障碍常见类型人格障碍常见类型一、偏执性人格障碍:猜疑、固执己见 二、分裂样人格障碍:奇特、冷漠、人际疏远 三、反社会性人格障碍:不符合社会 规范 编程规范下载gsp规范下载钢格栅规范下载警徽规范下载建设厅规范下载 、违法乱纪、冷酷 无情 四、冲动性人格障碍:阵发性情绪爆发,伴冲动性行为 五、表演性人格障碍:过分感情用事,夸张 六、强迫性人格障碍:过分要求严格,完美无缺 七、焦虑性人格障碍:紧张、提心吊胆、不安全和自卑,总 是需要被人喜欢和接纳,对拒绝和批评过分敏感,因习 惯性地夸大日常处境中潜在危险,所以有回避某些活动 的倾向。 八、依赖性人格障碍:依赖,不能独立解决问题,怕被人遗 弃,常常感到自己无助/无能和缺乏精力。 第六单元 心理生理障碍第六单元 心理生理障碍 与心理因素相关,以生理活动异常为表现形式的精神障碍 一、进食障碍:神经性厌食、神经性贪食、神经性呕吐 二、睡眠障碍:失眠症、嗜睡症、睡行症、夜惊、梦魇、发作性睡病第七单元 癔症第七单元 癔症又称歇斯底里,没有器质性病变,以人格倾向为基础,在心理社会环境因素影响下产生的精神障碍 1、分离性障碍:部分或完全丧失对自我身份识别 和对过去的记忆 包括:癔症性意识障碍、情感暴发、癔症性假性痴呆、癔症性遗忘、癔症性身份障碍、癔症性漫游、癔症性精神病等。 null2. 转换性症状:遭遇无法解决的问题或冲突时,以躯体症状的方式表达。表现为运动/感觉障碍,检查无器质性病变。 运动障碍:肢体瘫痪、痉挛发作 感觉障碍:癔症性失明、癔症性失聪、感觉缺失 3. 癔症的特殊表现形式:流行性癔症或集体发作 第五节 心理健康与心理不健康第五节 心理健康与心理不健康第一单元 心理健康的描述性定义 第二单元 评估心理健康的标准 第三单元 相关概念的区分及内涵 第一单元 关于心理健康的定义第一单元 关于心理健康的定义心理健康的标志是:①身体、智力、情绪十分协调;②适应环境,人际关系中彼此能谦让;③有幸福感;④在职业工作中,能充分发挥自己的能力,过着有效率的生活。 本书定义:指心理形式协调、内容与现实一致和人格相对稳定的状态。第二单元 评估心理健康的标准第二单元 评估心理健康的标准一、评估心理健康的三标准(许又新) 体验标准:以个人的主观体验和内心世界作为衡量心理健康的标准。主要包括是否有良好心情和恰当的自我 评价 LEC评价法下载LEC评价法下载评价量规免费下载学院评价表文档下载学院评价表文档下载 。 操作标准:也叫效率标准,指用观察、实验和测量等方法,衡量心理活动的过程和效应。包括个人心理活动的效率和个人的社会效率或社会功能,如工作和学习效率高低、人际关系和谐与否等。 发展标准:纵轴。向较高水平发展的可能性大,有使可能性变成现实的切实可行的行动措施,是心理健康的标志。 二、心理健康水平的十标准(郭念锋)二、心理健康水平的十标准(郭念锋)(一)心理活动强度:对精神刺激的抵抗能力↓健康↓ (二)心理活动耐受力:对慢而长的精神刺激耐受↓健康↓ (三)周期性节律:节律↓ ,心理健康↓ (四)意识水平:注意水平↓,心理健康↓ (五)暗示性:暗示性↑,心理健康↓ (六)心理康复能力:康复能力↓健康↓ (七)心理自控能力:自控能力↓健康↓ (八)自信心:自信心↓健康↓ (九)社会交往:接触↓ 健康↓ (十)环境适应能力:适应性↓健康↓第三单元:相关概念的区分及内涵第三单元:相关概念的区分及内涵“正常”和“异常”,是标明和讨论“有病”或“没病”等问题的一对范畴。而“健康”和“不健康”,是另外一对范畴,是在“正常”范围内,用来讨论“正常” 的水平高低和程度如何。可见,“健康”和“不健康”这两个概念,统统包含在“正常”这一概念之中。这种区分,是符合实际的,因为,不健康不是有病,不健康和病是两类性质的问题。另外,在临床上,鉴别心理正常和异常的标准与区分心理健康水平高低的标准也是截然不同的。 对于是否有病,心理咨询是为了鉴别;精神病学是为了治疗心理状态心理状态异常心理正常心理健康心理心理问题严重心理问题可疑神经症不健康心理确诊神经症、人格障碍、各种精神障碍三原则心理健康十项标准疾病心理咨询的主要工作对象概念的区分概念的区分从临床心理学角度出发,把人的全部心理活动,划分为“健康的心理”、“不健康的心理”和“精神障碍”三大类,并分别使用“健康心理”,“不健康心理”,“异常心理”这三个概念来表达。健康心理与不健康心理的内涵健康心理与不健康心理的内涵健康心理活动:是一种处于动态平衡的心理过程 不健康心理活动:是一种处于动态失衡的心理过程。 第六节 心理不健康状态的分类第六节 心理不健康状态的分类 第一单元 概述 一、用途 1、使咨询心理学与邻近学科的区分 2、进行合理的临床诊断 3、限定心理健康咨询范围 4、咨询方案的制定 5、疗效评估 6、心理健康问题的深入研究 7、职业 培训 焊锡培训资料ppt免费下载焊接培训教程 ppt 下载特设培训下载班长管理培训下载培训时间表下载 8、心理健康状况调查 9、自我心理保健的需要 null二、效度 :即真实性,意思是分类中的类别在哪些 方面和在多大程度上反映了客观真实。 (借鉴了神经症的分类) 症状学效度 预测效度 自然发展的预期 干预下的预期 结构效度 人口学因素、 个性心理特征、 身体健康水平 社会变迁第二单元 心理不健康的分类第二单元 心理不健康的分类心理不健康的第一类型——一般心理问题 是由现实因素激发、持续时间较短、情绪反应能在理智控制之下、不严重破坏社会功能、情绪反应尚未泛化的心理不健康状态。P333null诊断为一般心理问题,必须满足以下条件: 1、由于现实生活、工作压力、处事失误等因素而产生内心冲突,并因此而体验到不良情绪(如厌烦、后悔、懊丧、自责等); 2、不良情绪不间断地持续满一个月、或不良情绪间断地持续两个月仍不能自行化解; 3、不良情绪反应仍在相当程度的理智控制下,始终能保持行为不失常态、基本维持正常生活、学习、社会交往,但效率有所下降; 4、自始至终,不良情绪的激发因素仅仅局限于最初事件;即便是与最初事件有联系的其他事件,也不引起此类不良情绪;null心理不健康的第二类型——严重心理问题 “严重心理问题”是由相对强烈的现实因素激发,初始情绪反应剧烈、持续时间长久、内容充分泛化的心理不健康状态P334 在心理咨询临床上,对“严重心理问题”的诊断关键问题是与神经症进行鉴别。鉴别的要点是前者“内心冲突的性质”为现实性的或道德性的(常形); “病程”限在半年之内。 null诊断为“严重心理问题”,必须满足如下条件: 1、引起“严重心理问题”的原因,是较为强烈的、对个体威胁较大的现实刺激。不同原因引起的心理障碍,求助者分别体验着不同的痛苦情绪(如悔恨、冤屈、失落、恼怒、悲哀等等); 2、从产生痛苦情绪开始,痛苦情绪持续时间在两个月以上,半年以下; 3、遭受的刺激强度越大,反应越强烈。多数情况下,会短暂地失去理性控制;在后来的持续时间里,痛苦可逐渐减弱,但是,单纯地依靠“自然发展”或“非专业性的干预”,却难以解脱;对生活、工作和社会交往有一定程度的影响。 4、痛苦情绪不但能被最初的刺激引起,而且与最初刺激相类似、相关联的刺激,也可以引起此类痛苦,即反应对象被泛化。null心理不健康的第三类型 ---神经症性的心理问题,即可疑神经症。P335 评分:4-5分 可疑神经症:不能确诊是否神经症 心理冲突是变形的 第七节 关于健康心理学 第七节 关于健康心理学 第一单元 概述 健康心理学是“保健、诊病、防病和治病的心理学” 工作领域: 躯体疾病的预防、治疗和康复过程中的心理学问题 促进和维护健康的心理学问题 疾病防御和治疗中的心理学问题 疾病患者的心理学问题 促进健康服务和健康服务政策的制定第二单元 常见的躯体疾病患者的心理问题第二单元 常见的躯体疾病患者的心理问题一、躯体疾病患者的一般心理问题 对客观世界和自身价值的态度发生改变 患者的注意力从外界转移到自身的体验和感觉上 情绪低落 时间感觉发生变化 精神偏离日常状态(如男性患者生病的时候想妈妈)二、心理学对躯体疾病治疗的意义二、心理学对躯体疾病治疗的意义 对于疾病治愈的理解,必须从患者的生理、心理和社会功能这三个方面着眼,使患者在这三个方面同时好转 第八节 压力与健康 第八节 压力与健康你有压力吗?第一单元 从心理学角度看压力第一单元 从心理学角度看压力一、压力的定义 压力是压力源和压力反应共同构成的一种认知和行为体验过程。 压力源是现实生活要求人们去适应的事件 压力反应包括主观觉察到压力源后出现的心理、生理和行为反应 压力作为一个过程,会对主体形成增强或降低其健康水平的结果。null二、压力源的种类: 1.生物性压力源 2.精神性压力源 3.社会环境性压力源 :这是一组直接阻碍和破坏个体 社会需求的事件。社会环境性的压力源,分为两大类: (1)纯社会性的:社会变革、战争等 (2)由自身状况造成的人际适应问题。null三、压力源的评测: 社会再适应量表 日常生活中小困扰的测量 知觉压力的测评 四、压力的内省经验 双趋冲突 趋避冲突 双避冲突 双重趋避冲突null*第二单元 压力的适应第二单元 压力的适应 压力的种类: (1)一般单一性生活压力 (2)叠加性压力(包括同时性叠加压力和继时性叠加 压力) (3)破坏性压力 压力的适应: 在适应压力的三个阶段中,人的生理、心理和行为状态各有特点。(一般适应症候群) 警觉阶段 :调动机体 搏斗阶段 :耗竭机体,易激惹,敏感脆弱 衰竭阶段 :无法继续抵抗 第三单元 压力的临床后果和中介系统第三单元 压力的临床后果和中介系统一、压力如何造成临床后果 体质、压力论:压力和个体的身体素质,对疾病的发生同时起作用 器官敏感论:反应最敏感、活动强度和频率最高的器官,最容易患病二、从压力源到临床相的逻辑过程二、从压力源到临床相的逻辑过程对压力的响应阶段 中介系统的增益或消解过程 认知系统的作用: 认知、评估:结果是否威胁、事件严重性、自己能力 调节控制:行为、认知、环境 人格:外控型、内控型 社会支持系统的作用(物质支持、精神支持) 生物调节系统的作用 临床相阶段null*null
本文档为【变态心理学(2011新教材)】,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该文档来自用户分享,如有侵权行为请发邮件ishare@vip.sina.com联系网站客服,我们会及时删除。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下载需要: 免费 已有0 人下载
最新资料
资料动态
专题动态
is_383172
暂无简介~
格式:ppt
大小:519KB
软件:PowerPoint
页数:0
分类:教育学
上传时间:2011-12-17
浏览量: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