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2011届语文高考诗歌冲刺训练

2011届语文高考诗歌冲刺训练

举报
开通vip

2011届语文高考诗歌冲刺训练2011届语文高考诗歌冲刺训练 1.安徽河历中学2011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8—9题。 塞下曲 【戎昱】 北风凋白草,胡马日骎骎。 夜后戍楼月,秋来边将心。 铁衣霜露重,战马岁年深。 自有卢龙塞⑦,烟尘飞至今。 [注]①骎骎(qīn qīn):马跑得很快。②卢龙塞:古地名。 8.请概括首联描写的“塞下”环境的特点,并分析其作用。(4分) 9.这首诗刻画了怎样的边将形象?寄寓了诗人怎样的感情?请简要分析。(4分) 参考答案: 8.(4分)特点:自然环境险恶.军情...

2011届语文高考诗歌冲刺训练
2011届语文 高考 地理事物空间分布特征语文高考下定义高考日语答题卡模板高考688高频词汇高考文言文120个实词 诗歌冲刺训练 1.安徽河历中学2011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 快递公司问题件快递公司问题件货款处理关于圆的周长面积重点题型关于解方程组的题及答案关于南海问题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8—9题。 塞下曲 【戎昱】 北风凋白草,胡马日骎骎。 夜后戍楼月,秋来边将心。 铁衣霜露重,战马岁年深。 自有卢龙塞⑦,烟尘飞至今。 [注]①骎骎(qīn qīn):马跑得很快。②卢龙塞:古地名。 8.请概括首联描写的“塞下”环境的特点,并分析其作用。(4分) 9.这首诗刻画了怎样的边将形象?寄寓了诗人怎样的感情?请简要分析。(4分) 参考答案: 8.(4分)特点:自然环境险恶.军情紧急(2分)。作用:营造了萧杀的氛围,渲染了边塞紧张的战争气氛,为边将的出场勾勒背景(答“是为边将出场作铺垫”也可)。(答对两点即可2分) 9.(4分)刻画了一个饱受戍边之苦、思乡之愁的边将形象(1分)。表达了对战争给边塞将士带来的苦难的同情(1分),和对从古至今延绵不断的战争的厌倦(1分),寄寓了诗人渴望和平的美好愿望(1分)。 2.福建福州三中2011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 试题 中考模拟试题doc幼小衔接 数学试题 下载云南高中历年会考数学试题下载N4真题下载党史题库下载 6.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回答问题。(6分) 浣溪沙 周邦彦 楼上晴天碧四垂,楼前芳草接天涯。劝君莫上最高梯。 新笋已成堂下竹,落花都上燕巢泥。忍听林表杜鹃啼。 (1)词中写出时序的变化的两句是: 。(2分) (2)请以“芳草”和“杜鹃”的意象赏析本词所表达的感情。(4分) 答: 参考答案: 6.(1)新笋已成堂下竹,落花都上燕巢泥(2)以无边无际的芳草,写家乡的遥远。以杜鹃的悲啼,写思乡的悲切。 3.福建师大附中2011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 6.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6分) 清 溪 行 李 白[来源:学,科,网] 清溪清我心,水色异诸水。借问新安江,见底何如此? 人行明镜中,鸟度屏风里。向晚猩猩啼,空悲远游子。 [注]清溪,流经安徽贵池城,与秋浦河汇合,出池口入长江。 (1)诗的颔联、颈联分别采用什么手法描写清溪水色的?请简要分析。(3分) (2)诗的尾联描绘了什么情境?流露出诗人怎样的情感?(3分) 参考答案: 6.(1)颔联运用衬托的手法,以新安江水色之清衬托出清溪水更清。颈联运用比喻手法,以明镜比喻清溪,岸上景物倒影清溪之中,写出了水的清澈。(答“侧面描写,正面描写”,言之有理也可给分)(点明手法各0.5分,简要分析各1分) (2)诗的尾联描绘了凄凉清寂的情境,流露出诗人内心的一种寂寞抑郁的情绪。(意思对即可)(情境1分,感情2分) 4.福建厦门市双十中学2011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 10.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1)—(2)题。(6分) 塞外杂咏① 林则徐 天山万笏②耸琼瑶③,导我西行伴寂寥。我与山灵相对笑,满头晴雪共难消。 注释:①这是林则徐被遣戍新疆伊犁途中写下的一首诗。②笏,古代大臣朝会时所拿的手板,长方形。③琼瑶:美玉。 (1)请简析首句运用的修辞手法。(2分) (2)简析诗中作者所表达的思想情感。(4分) 参考答案: 10.(1)本句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以“万笏”为喻,描绘了天山山峰众多连绵的景象;用“琼瑶”比喻天山山顶积雪。 (2)作者前两句描绘了天山雄伟壮丽的的景象,写自己被谪贬伊犁,旅途中只有天山相伴,表现了寂寞孤独之感。后两句写“笑”写“难消”,表面上写开朗旷达,实际上流露出身处逆境的无奈,表达了年事已高、壮志未酬的伤感之情。 5.甘肃兰州一中2011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 14.阅读下面两首古诗,然后回答问题。(8分): 墨梅 王冕 我家洗砚池边树,朵朵花开淡墨痕。 不要人夸颜色好,只留清气满乾坤。 寒菊 郑思肖 花开不并百花丛,“独立疏篱趣未穷。 宁可枝头抱香死, 何曾吹落北风中? (1)这两首诗在思想内容和表现手法方面有什么相似之处?(写出两点即可,4分) (2)在《寒菊》一诗的“宁可枝头抱香死”这句中,你认为哪个字用得最为传神?请简述理由。 (4分) 参考答案: 14.阅读下面两首古诗,同答问题。 (8分) (1)①都是托物言志的诗,借写花来表现自已的精神追求。②都不直书其物,文中对写作对象的称谓,前者写梅不用“梅”字,后者写菊不用“菊”字。③都化用了典故。前者化用王羲之练书法洗笔,洗黑了池水的典故;后者化用了陶渊明“采菊东篱下,”[的典故。 (4分) (2)用得最传神的一个字是“抱”字,它形象传神地表现了菊花坚守节操,至死不变的高贵品质。(4分)(若答其他字,言之有理可酌情给1-2分) 6.甘肃武威五中2011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 13、(8分)阅读下面这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 鹊桥仙•七夕 范成大 双星良夜,耕慵织懒,应被群仙相妒。娟娟月姊满眉颦,更无奈风姨吹雨。 相逢草草,争如休见,重搅别离心绪。新欢不抵旧愁多,倒添了新愁归去。 【注】争:怎。 (1)对于牛郎织女鹊桥相会,此词说“新欢不抵旧愁多,倒添了新愁归去”,而秦观说“两情若是长久时,又岂在朝朝暮暮”。请简要分析二者所表达的感情侧重点有何不同。(4分) (2)此词多处采用了对比衬托的艺术表现方法,请举出两例并结合作品赏析。(4分) 参考答案: 13(1)【参考答案】范词重点强调别离的旧愁与新愁:旧愁未去,新愁又添,虽有新欢,却不抵思念愁苦。秦词重点强调感情的坚贞与长久:虽然相逢短暂,但只要感情真挚,不在乎朝暮厮守。 (2)【参考答案】①通过“群仙相妒”(具体表现为“月姊满眉颦”和“雨姨吹雨”)反衬“双星良夜”的美好。 ②通过“旧愁多”与“新欢”少(“相逢草草”)的对比表达“双星良夜”相逢的短暂。 ③通过“重搅别离情绪”或“相逢草草”的“新欢”反衬“归去”时所增添的“新愁”,以凸显两人感情的真挚和深沉。 注:举出任意两例,言之成理即可。[来源:Z§xx§k.Com] 7.广东高州三中2011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 10.阅读下面两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6分)[来源:学*科*网]    题红叶 唐 · 韩氏  流水何太急,深宫尽日闲。殷勤谢红叶,好去到人间。 行 宫 唐 · 元稹 寥落古行宫,宫花寂寞红。 白头宫女在,闲坐说玄宗。 (1)这两诗中的主人公有相同的遭遇,而在诗中所表达的思想感情是不尽相同的,请分析其异同(4分)。 (2)韩诗委婉含蓄,元诗平白如话,请指出各采用什么手法写宫女的心事和命运。(2分) 参考答案: 10. (1)(4分)。相同点: 两首诗都表达了宫女寂寞、哀怨的感情。(2分)不同点:韩诗表现了宫女对自由生活的憧憬以及冲破樊笼的愿望。而元诗流露出凄凉哀怨、怀旧度日以了残生的情绪。(2分) (2)(2分)韩诗运用了托物言情或寄情于物手法。元诗:反衬或乐景写哀或相互映衬或托物言情。 8.广东汕头金山中学2011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 10.阅读下面一首唐诗,回答后面的问题。(7分)                      宿桐庐江寄广陵旧游                           孟浩然                  山暝听猿愁,沧江急夜流。                  风鸣两岸叶,月照一孤舟。                  建德非吾土,维扬忆旧游。                  还将两行泪,遥寄海西头。[来源:学科网] (1)这首诗的意境有什么特点?全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感情?(4分)  (2)诗的前两联写景选取了哪两个角度?请结合具体内容说说其好处。(4分) 参考答案: 10.(1)意境深沉浑厚或雄浑苍凉,表达了作者深沉的思乡怀友之情。(意境特点2分,表达感情2分。) (2)前两联每联都是从听觉和视觉两个角度写景。首联先写使人愁的猿声,后写沧江急流景象;次联写风吹树叶的鸣声,后写孤舟的景象:从而写出了凄凉惆怅的情境。(要点说明:角度2分,情境2分。) 9.广东五云中学2011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 10.阅读下面两首杜甫诗,然后回答问题。(7分) 山居即事 王 维 寂寞掩柴扉,苍茫对落晖。鹤巢松树遍,人访荜门稀。 嫩竹含新粉,红莲落故衣。渡头烟火起,处处采菱归。 ⑴你认为颔联的哪两个字用得好?并简析这两个字的表达效果。(3分) 答: 。 ⑵诗的后四句写出了怎样的景与情?请作简要分析。(4分) 答: 。 参考答案: 10.答案⑴我认为“遍”、“稀”用得好,“遍”字表现松茂鹤多,“稀”字表现来访者少,两者对照写出山居环境的幽静。 ⑵写出了夕阳西下,炊烟升起,嫩竹荷花清新可爱,人们采菱而归的景象。表现出作者悠然闲适的心情。 解析 这首五律写诗人幽居山中所见景物,表现其悠然闲适之情。分析句中词语的表达效果,要联系词语所在诗句及整首诗的意境。分析景与情的关系,应考虑作者写了哪些景物,表现了怎样的情感,要注意联系诗人的个性与写作背景。 10.河北晋州一中2011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 12.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8分)[来源:学科网] 早秋 许浑 遥夜泛清瑟①,西风生翠萝。残萤栖玉露,早雁拂金河②。 高树晓还密,远山晴更多。淮南一叶下,自觉洞庭波③ 【注释】①泛:弹,犹流荡。②拂:掠过。金河;银河。③淮南两句;用《淮南予·说山训》“见一叶落而知岁蔫”和《楚辞·九歌·湘夫人》“洞庭波兮木叶下”意。 (1)诗中哪些意象巧妙点明了早秋这一季候特征?请列举。(说出三个即可)(3分) (2)颔联和颈联是怎样描写景物的?请加以赏析。(3分) (3)评论家认为首联和尾联颇具浪漫色彩,请选一联分析其妙处。(2分) 参考答案: 12.(1)“ 残萤”、“ 早 雁 ”、“ 高树晓还密”、 “远山晴更多”。( 共分,每点 1分,答对其中任何三点就可3得满分) (2)颔联:由俯察到仰视,( 分)颈联:由近看到远望;(1分)从高低远近来描绘早秋景物,层次井然,1境界开阔。( 1 分) (3)首联运用想象的手法,把整整一夜都听到的轻轻秋风,想象为在一条条悬挂着的青翠藤蔓间,秋风拂过,奏出了悦耳的清瑟声音。( 2 分) 或:尾联引用典故并加以想象,一片树叶,被荡人心扉的秋波所感招,情不自禁,奋不顾身,展现了一叶追随洞庭波的诗情画意。( 2 分) 11.河北乐亭一中2011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 12.阅读郑谷《菊》一诗,完成后面的问题。(6分) 菊 郑谷    王孙莫把比蓬蒿, 九日枝枝近鬓毛。    露湿秋香满池岸, 由来不羡瓦松高。 (1)诗中的菊花是怎样的一个形象。(2分) (2)本诗用了什么手法来展现这一形象的,试结合第四句进行分析。(4分) 参考答案: 12.(共6分)(1)不求高位(1分)、不慕名利(1分)的高士形象。(由最后一句可看出) (2)主要用了对比(1分)、拟人(1分)手法。作者以池岸边的菊花与高屋上的瓦松作对比,意在说明菊花虽生长在沼泽低洼之地,却高洁、清幽,毫不吝惜地把它的芳香献给人们;而瓦松虽踞高位,实际上“在人无用,在物无成”。(1分)在这里,菊花被人格化了,作者赋予它不求高位、不慕荣利的思想品质。“由来”与“不羡”相应,更加重了语气,突出了菊花的高尚气节。(1分) 12.河北唐山一中2011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 12.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8分) 鹊 桥 仙 陆游 华灯纵博,雕鞍驰射,谁记当年豪举?酒徒一半取封侯,独去作江边渔父。   轻舟八尺,低篷三扇,占断苹洲烟雨。镜湖元自属闲人,又何必官家赐与! [注]唐代诗人贺知章年老还乡,玄宗曾下诏将与镜湖相连通的一个小湖赐给他以示矜恤。[:§§] (1)词的上阕主要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请结合词句简要分析。(4分) (2)请结合对全词的理解,说一说“镜湖元自属闲人,又何必官家赐与”一句表达了词人怎样的思想感情。(4分) 参考答案: 12.(1)主要运用了对比的手法。前三句将难忘的戎马生涯与现在无人记起的寂寞凄凉形成对比,表现自己理想成空的寂寞凄凉。后两句将终日酣饮耽乐的酒徒反倒受赏封侯与志存恢复的有志之士却被闲置不用形成对比,表现了对世道不公的愤懑不平之情。(2)这两句的意思是:这镜湖风月本来就只属于闲人,还用得着你官家赐予吗?表达了词人对官家的轻蔑之态和内心愤慨不平之情。 13.河南长葛市第三实验高中2011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 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8-9题 晚 望 清·郑珍 向晚古原上,悠然太古春。 碧云收去鸟,翠稻出行人。 水色秋前静,山容雨后新。 独怜溪左右,十室九家贫。 8.这首诗字面平易,却实有刻炼之功。颔联“收”、“出”两字以浅为深,用得很特别。请说说这两个字的妙处。(5分) 9.有人以为,尾联毁坏了全诗优美的意境,应该删去;也有人说,这两句恰是诗人匠心独运之处。你赞同哪一种意见?请结合全诗内容加以概括剖析。(6分) 参考答案: 8.鸟儿隐没于碧空之中,却说被蓝天白云收了进去;农人田间穿行劳作,却说被翠绿的稻秧送了出来。一“收”一“出”,运用拟人手法,赋予事物以人的情感,描绘出一幅清新明丽的春景图。(5分) (解析)本题考查“鉴赏文学作品语言”的能力,也就是品赏诗歌的“炼字”艺术。连着二个字的赏析,有点难度,关键是拟人手法的把握。 9.同意后一种意见。前三联描绘春色之美和闲适之感,最后两句点出农村的穷苦,内心的沉重。作者运用“以乐写哀”的手法(或“以乐景衬悲情”、“对比”),抒发了满腔悲愤之情,也使感叹民生疾苦的主旨更为明确。(6分。如同意前一种意见,只要能自圆其说,也可适当给分。) (解析)本题中“你同意哪一种意见”好像是个开放型的题目(注意现今高考中的伪探究题),其实读懂诗歌就明白诗人要表达的情感是很明确的——感叹民生疾苦。所以只能按后一种意见回答。“乐景哀情”的手法有点难度。 14.河南郑州47中2011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 阅读下面宋词,然后回答问题。 鹧 鸪 天 陆 游 家住苍烟落照间,丝毫尘事不相关。斟残玉瀣①行穿竹,卷罢《黄庭》②卧看山。 贪啸傲,任衰残,不妨随处一开颜。元知造物心肠别,老却英雄似等闲! 注:①玉瀣:美酒。 ②《黄庭》:道家经典。③元:同“原”。 8.这首词上阕描写了哪些生活画面?表现了词人怎样的生活态度?(5分)[来源:学科网ZXXK] 9.词的最后两句“元知造物心肠别,老却英雄似等闲”有何深意?它在词中起什么作用?(6分) 参考答案: 8.(5分)描写了诗人读书、饮酒、竹林漫步、卧榻看山等生活画面,(3分)表明诗人喜欢过一种不问世事、超然物外的隐逸生活。(2分) 9.(6分)这两句诗表面是说本来知道上天另有一种心肠,不把英雄衰老当一回事,实则是对统治者不重用人才,致使英雄无用武之地的愤懑。(2分)在语意上与上文相反,收到出人意料的艺术效果;在感情上饱含讥讽和悲愤,动人心魄。(4分) 15.黑龙江庆安三中2011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 阅读下面这首元曲,完成8—9题。(11分) 【双调】沉醉东风·维扬怀古 无名氏 锦帆落天涯那答,玉箫寒、江上谁家?空楼月惨凄,古殿风萧飒。梦儿中一度繁华,满耳涛声起暮笳,再不见看花驻马。 注:①化用前人诗句,意为游船已落到天涯那边,旧王朝已消亡。那答,那边。 8.“维扬”的今昔有什么不同?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情感?(6分) 答: 。 9.“玉箫寒、江上谁家?”一句中,有一个字用得十分传神,请找出来,并说说这样写的好处。(5分)[来源:Zxxk.Com] 答: 参考答案: 8.昔日的维扬歌舞升平,兴盛繁华;(2分)今日的维扬一片破败景象,耳边充斥悲笳。(2分)抒发了昔盛今衰的伤感。(2分) 9.“寒”字十分传神。(2分)运用通感的手法,形象地写出了听到箫声后的悲凉心情。(3分) 16.黑龙江双鸭山一中2011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 古代诗歌阅读(11分)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8~9题。 御街行•秋日怀旧    (宋)范仲淹 纷纷坠叶飘香砌,夜寂静,寒声碎。真珠①帘卷玉楼空,天淡银河垂地。年年今夜,月华如练,长是人千里。 愁肠已断无由醉,酒未到,先成泪。残灯明灭枕头敧②,谙尽孤眠滋味。都来③此事,眉间心上,无计相回避。 [注]:①真珠:即珍珠。② 敧:yǐ,斜靠着。 ③都来:算来。 8.这首词不直言秋而却使人知秋,请分析词的上片从哪些方面写出了秋?(5分) 9.名家认为,下片写“愁”,神形毕肖,请分析作者写出了“愁”的哪些神态?(6分) 参考答案: 8.作者抓住秋夜、秋声、秋色和秋月等,让读者很自然地感受到秋思。(2分)从夜静叶落写起,由沙沙响而感知落叶声,由落叶而感知秋时之声,因夜之愈静,故愈觉寒声之碎。又在空寂的高楼之上,卷起珠帘,观看夜色,千里共月,最易引起相思之情。(3分) 9.作者写出了酌酒垂泪的愁姿,挑灯倚枕的愁态,攒眉揪心的愁容。(3分)肠已愁断,酒无由入,虽未到愁肠,已先化泪,愁更难堪,情更凄切。枕头斜倚,写出了愁人倚枕对灯寂然凝思神态,更加形象,更加生动。怀旧之事,是无法回避的,不是在心头萦绕,就是在眉头攒聚,这愁,在内为愁肠愁心,在外为愁眉愁脸。(3分) [来 推荐阅读: 湖北部分重点中学2011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 14.阅读下面一首五言诗,然后回答问题。 咏怀(其一) 阮籍 夜中不能寐,起坐弹鸣琴。 薄帷鉴明月,清风吹我襟。 孤鸿号外野,翔鸟鸣北林。[来源:学#科#网Z#X#X#K] 徘徊将何见?忧思独伤心。 (1)诗运用了动静相生的手法塑造了怎样一位抒情主人公形象?请简要说明。(4分) 答: (2)这首诗化无形为有形,表达了诗人“忧思独伤心”思想情感,请简要分析。(4分) 答: [ 来源:学科参考答案: 14.(1)这首诗采用动静相生的手法,塑造了一位在险恶的政治环境下忧愤、苦闷的抒情主人公形象。起坐弹琴、孤鸿哀鸣、飞鸟盘旋、忧思徘徊是动写,明月朗照、夜色茫茫是静描。这些动景集中反衬出了夜的死寂与深重,映衬了诗人不寐而弹琴的孤影,突出内心的焦躁与悲凉。(4分,意思对即可) (2)诗人将无形的“忧思”化为直观的形象,将内心忧愤、悲凉等感情寄托在冷月清风、旷野孤鸿、盘旋的飞鸟、深夜不眠的弹琴者中,月明风清,衬托了诗人高洁不群;写“薄帷”、写“吹我襟”,让人感觉冷意透背,而鸿雁哀号、翔鸟徘徊正是诗人看不见希望和出路的忧愤、苦闷的形象写照。(4分,意思对即可) 17.湖北襄樊四校2011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 14.阅读下面这首元曲,然后回答问题。(8分) 【越调】小桃红 杨果 采莲人和采莲歌,柳外兰舟过,不管鸳鸯梦惊破。夜如何?有人独上江楼卧。伤心莫唱:南朝旧曲,司马泪痕多。 【注】杨果:由金而入元的诗人,金亡五年以后才出来做官。 (1)曲尾道出“司马泪痕多”,而白居易在《琵琶行》中也慨叹“江州司马青衫湿”。请简要分析二者表达的感情有何不同。(4分) 答: (2)曲词的前三句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结合全曲分析它的作用。(4分) 答: 参考答案: 14.﹙8分﹚(1)自居易听到琵琶女的不幸后,联系自己在政治上的失意,抒发的是对琵琶女的同情和自己贬谪天涯的感伤之情。(2分)而杨果听到采莲女唱着南朝亡国旧曲,歌声又是那样凄切,引起了他亡国之悲。(2分) (2)描绘出碧澄的湖面上,一群采莲姑娘荡着船桨,哼唱着轻快的小调,歌声惊醒了莲叶间美梦中的对对鸳鸯,这是一幅欢快恬美的江南水乡图。(2分)前三句渲染气氛,烘托环境,梦中鸳鸯双宿与独卧江楼、梦醒后的感伤与采莲女无忧无虑的歌唱形成对比,用乐景反衬哀情,更显出作者家国兴亡和抑郁不得志的悲情。(2分) 18.江苏陈集中学2011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 9.阅读下列古诗回答问题。 春  夕 崔 涂 水流花谢两无情,送尽东风过楚城。 蝴蝶梦中家万里,子规枝上月三更。 故园书动经年绝,华发春唯满镜生。 自是不归归便得,五湖①烟景有谁争? 【注】五湖:春秋时越国大夫范蠡归隐之处。这里诗人指他的家乡浙江桐庐一带的大好山水。 (1)本诗的首联、颔联选取了哪些景物?(3分)这些景物构成了怎样的意境?(3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简要说明这些景物描写的作用?(4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9.(共10分)(1)(6分)本诗选取流水、谢花、东风、子规、夜月等景物(只要列出相关的四个景物即可)。(3分)这些景物构成了清冷、惆怅、凄凉、黯淡、愁惨、悲伤的意境(只要答出其中两点即可)。(3分) (2)(4分)①借景抒情或寓情于景;(2分) ②形象地表现了诗人思乡之苦和对年华流逝的悲叹。(2分) 19.江苏淮州中学2010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 9.阅读下面一首宋诗,然后回答问题。(10分) 倦 夜 苏轼 倦枕厌长夜,小窗终未明。 孤村一犬吠,残月几人行。 衰鬓久已白,旅怀空自清。 荒园有络纬,虚织竟何成。 [注]络纬:昆虫名,俗称“纺织娘”。[来源:学.科.网Z.X.X.K] ⑴“孤村一犬吠,残月几人行”描写的环境有什么特点?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请结合诗句具体分析。(6分) 答:               ▲                    ⑵诗歌以“倦”字引出下文,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感情?(4分) 答:               ▲                    参考答案: 9. ⑴所写环境的特点是:荒僻(僻远、冷寂)、凄清。(2分)运用了衬托、动静结合的手法。(2分)“孤村”坐落在旷野之中,显得荒僻;夜间的“一犬吠”和照着行人的“残月”,给人以凄清之感;(1分)用“一犬吠”衬托环境的荒僻,“残月”的静景和“几人行”的动景结合着写。(1分) ⑵诗歌由“倦”字引出投宿荒村、长夜难眠之事,所见凄凉之景;(2分)他想到自己常年奔波,鬓发已白,却竟像络纬虚织一样,由此表达了年华老去、功业无成的感慨。(2分) 20.江苏江阴地区2011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 9.阅读下面这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10分) 酹江月 和友①驿中言别 文天祥 乾坤能②大,算蛟龙、原不是池中物。风雨牢愁无着处,那更寒虫四壁。横槊题诗,登楼作赋,万事空中雪。江流如此,方来还有英杰。 堪笑一叶飘零,重来淮水,正是应凉风新发。镜里朱颜都变尽,只有丹心难灭。去去龙沙,向江山回首。青山如发。故人应念,杜鹃枝上残月。 【注释】(1)友:指邓剡。邓剡字中甫,与文天祥同乡,曾任崖山行朝礼部侍郎,被俘后同文天祥一起押解至金陵,并作词送文天祥继续北行。此词是文天祥的和作。(2)能:这样,如许。 (1)上阕中“横槊题诗,登楼作赋”运用了哪种表现手法?这首词整体上呈现出怎样的语言风格特点?(3分) (2)请简要概括下阕的内容,并说说下阕中哪个句子最能体现全词的中心。(3分) (3)这首词的上阕以回顾自己的经历为主,表达了自己复杂的内心情感,请对此作简要分析。(4分) 参考答案: (1)①用典或对偶。(1分) ②苍凉、悲壮。(2分) (2)①下阕表明自己坚持不屈的心迹(1分)和对故国江山无限留恋顾念(1分)。②镜里朱颜都变尽,只有丹心难灭。(1分) (3)①以蛟龙暂屈池中、终当飞腾为喻,表示虽遭囚禁而犹志向远大的豪情。 ②也期待友人能早脱牢笼,再干一番事业; ③通过描写眼前凄凉的景象和囚徒凄苦的生活,来抒发故国不在生灵涂炭的沉痛情怀。 ④追念昔日转战东南的戎马生活,对抗元战斗归于失败痛惜和无限感慨。 ⑤寄希望于将来,对国家的复兴充满了必胜的信心。 (以上情感,答到一点得1分,两点得2分,满三点即得4分。)[来源:学|科|网Z|X|X|K] 21.江苏庙头中学2011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 10.阅读下面两首唐诗,完成下面两题。 从 军 行 陈羽 海畔风吹冻泥裂,梧桐叶落枝梢折。横笛闻声不见人,红旗直上天山雪。 从 军 行 王昌龄 琵琶起舞换新声,总是关山旧别情。撩乱边愁听不尽,高高秋月照长城。 注:(1)海:当时天山附近的大湖。(2)关山:山川关隘。指山川阻隔的故乡。 (1).这两首诗中有关征人的形象有何不同,请作简要分析。(4分) (2)两首诗在抒发感情上采用了同一种表现手法,请联系诗句内容作简要分析。(6分)[来源:学科网ZXXK] 参考答案: 10. (1).陈诗中的将士们不畏严寒,勇登天山,精神振奋,豪情万丈,积极乐观;王诗中的征人背井离乡,感情苍凉、悲怆,心中充满离愁别恨。 (2)都运用了烘托的艺术手法刻画人物。陈诗通过对环境的描写,用环境的恶劣来衬托戍边将士无所畏惧的精神,用“横笛”“红旗”等意象烘托征人们的壮志和豪情,全诗具有诗情画意之美;王诗不直接抒写征人的离愁别恨,而是通过琵琶曲声、凄清的“秋月”等景物来烘托感情,深沉感人。 22.江苏南莫中学2011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 9.阅读下面一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 定风波·暮春漫兴 [宋]辛弃疾 少日春怀似酒浓,插花走马醉千钟。老去逢春如病酒,唯有,茶瓯①香篆②小帘栊。 卷尽残花风未定,休恨,花开元自要春风。试问春归谁得见?飞燕,来时相遇夕阳中。 【注】①茶瓯:一种茶具。  ②香篆:指焚香时所起到烟缕。 (1)上片作者运用哪些修辞手法表达了怎样的心境?(4分) (2)下片的“飞燕,来时相遇夕阳中”一句历来为人称道。试分析其妙处。(4分) (3)这首词“表为惜春,实有所指”,请根据作者身世,说说这首词寄寓了作者怎样的情感。(2分) 参考答案: 9.(10分) (1)(4分)作者运用对比、比喻的修辞手法(2分),通过少日逢春的狂态反衬老去逢春的伤感,抒发了人生已老而无可奈何的孤寂的心境(2分)。 (2)(4分)作者运用拟人手法(1分),想像离此而去的春天与飞来的燕子在金色的夕阳中相遇(1分),巧妙地回答了上句的疑问(1分),想像奇特,生动形象,引人联想(1分)。 (3)(2分)因年老而壮志难酬的忧愤和希望能得到朝廷重用的期待之情。 23.浙江杭州萧山区三校2011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联考语文试题 听  筝 柳中庸 抽弦促柱①听秦筝,无限秦人悲怨声。 似逐春风知柳态,如随啼鸟识花情。 谁家独夜愁灯影?何处空楼思月明? 更入几重离别恨,江南歧路洛阳城。 【注】①抽弦促柱:弹奏时,以手指或鹿骨爪拨弄筝弦;缓拨叫“抽弦”,急拨叫“促柱”。 21、这首诗题目是“听筝”,首联写的就是诗人在凝神细听。那么颔联主要运用什么艺术手法来描写音乐给听者带来的感受?请作简要分析。(2分) 22、有人说,颈联中“独”与“空”堪称诗人炼字的典范,请对这两个字作简要赏析。(4分) 参考答案: 21. 颔联主要运用比喻(或“通感”)修辞,以视觉写听觉,化无形为有形,通过对“柳态”和“啼鸟”的描摹写出了分别后的伤感和思念(2分) 22.(4分)“独”突出了孑然枯坐、愁对孤灯的形象,“空”表现离人远行、无所依从的情景;这两个字渲染了一种孤寂、凄清的气氛,极写了人物内心的忧郁和思念。 24.浙江嵊州一中2011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22-23题 夜书所见 叶绍翁 萧萧梧叶送寒声,江上秋风动客情。 知有儿童挑促织,夜深篱落①一灯明。 【注】①篱落:篱笆。 22. 诗开头一句中“送”字用语巧妙,说说它的表达作用。(2分) 23. 结尾两句诗人写儿童挑灯夜捉促织,对作者情感抒发有什么表达效果?请作简要分析。(4分) 参考答案: 22. “送”字静中显动,引出“寒声”,渲染了环境的凄清幽冷,(1分)烘托羁旅者孤寂的情怀和凄凉的心境。(1分) 23. 茫茫夜色中,闪现在篱笆间的灯火,表现了儿童欢乐愉快的情趣,这无忧无虑、活泼天真的举动与诗人悲秋的凄凉之感形成鲜明对照,以乐景写哀情(2分)更突出了诗人流寓他乡的凄苦之情及对故乡的深沉思念之情。(2分) 25.浙江台州中学2011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 雨过山村 王建 雨里鸡鸣一两家,竹溪村路板桥斜。 妇姑相唤浴蚕去,闲着中庭栀子花。 21.品读这首田园诗的前两句,说说这山村什么样的特点?作者用哪些意象写这些特点的?(3分) 22.根据对全诗的理解,你认为哪个字是全诗的“诗眼”,并简要陈述你的理由。(3分) 参考答案: 21.“一两家鸡鸣”说明山村人家不多,突出了山村的幽静;(1分) 雨中的竹林、溪水、村路、板桥,写出了山村自然和谐优美的景致。(2分) 22.“闲”。(1分)运用了反衬手法,以闲衬忙,从侧面入笔,写出了仲春时节农事繁忙的景象,充满了欢快向上的劳动生活气息。(2分) 26.浙江温州十校2011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联考语文试题 水调歌头 叶梦得 秋色渐将晚,霜信报黄花。小窗低户深映,微路绕欹斜。为问山翁何事,坐看流年轻度,拼却鬓双华。徙倚望沧海,天净水明霞。 念平昔,空飘荡,遍天涯。归来三径重扫,松竹本吾家。却恨悲风时起,冉冉云间新雁,边马怨胡笳。谁似东山老,谈笑静胡沙![:] 【注】靖康之后,叶梦得随宋高宗南渡,深得高宗亲重。后高宗向金求和,梦得被调离长江前线,无所作为,于是上疏告老,隐居于湖州卞山石林谷。此词即作于其间。 22.词的上片前四句写了什么样的景象?有什么作用?(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3.本词表现了诗人复杂的思想情感。请简要指出是哪几种。(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22.①诗人选用秋色、秋霜、黄花、房屋(小窗低户)、小路等意象,描绘出秋季来后诗人隐居之处凄美、幽僻的景象。(1分)②为后文抒发情感作铺垫。(1分) 23.①对朝政的不满;(1分)②壮志难酬、英雄空老的感喟;(1分)③想以山水自娱,(1分)④但又无法忘怀国家的安危,时刻惦念着抗金战事的矛盾、痛苦(1分)。 27.重庆长寿一中2011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 29、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①~②题,6分 初晴游沧浪亭(苏舜钦) 夜雨连明春雨生,娇云浓暖弄微晴。 帘虚日薄花竹静,时有乳鸽相对鸣。 ①.诗歌意境上有何突出特点?表现了诗人怎样的情感?(2分)[来源:学科网ZXXK] ②.这首诗表达技巧上很有特色,请分条简要阐明。(4分) 28.重庆南开中学2011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 12.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6分) 从军行 王维 吹角动行人,喧喧行人起。笳悲马嘶乱,争渡金河水。 日暮沙漠陲,战声烟尘里。尽系名王①颈,归来报天子。 【注】①名王:匈奴王。 (1)这首诗从内容来看,属于一首 诗;从诗的题目“从军行”的“行”来看,这又属于一首 ___诗。(2分) (2)有人说:“《从军行》,皆军旅苦辛之辞。”你是否同意,结合全诗分析。(4分) 参考答案: 12.(1)边塞诗古体诗/乐府诗 (2)不同意(1分)一方面,这首诗通过景物描写表现了征战的辛苦:另一方面,本诗又表现了将士们一往无前、斗志昂扬的爱国情怀。(两点答全3分) 29.安徽野寨中学2011届高三第三次月考语文试题 读下面一首元曲,完成8-9题。 双调·夜行船 马致远 蛩吟一觉方宁贴,鸡鸣万事无休歇。争名利,何年是彻?密匝匝蚁排兵,乱纷纷蜂酿蜜,闹攘攘蝇争血。裴公绿野堂,陶令白莲社。爱秋来那些:和露摘黄花,带霜烹紫蟹,煮酒烧红叶。 注①裴公,即中唐政治家、文学家裴度,晚年淡出政坛,于京郊筑绿野堂,与白居易、刘禹锡等诗酒唱和。②陶令,即陶渊明。 8.这首曲子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试从否定与肯定两方面加以概括。(4分) 9.简析这首曲子两个最突出的修辞手法及其效果。(4分) 参考答案: 8.否定(或批判、讽刺)追名逐利之徒庸庸碌碌、你争我夺的丑态,(2 分)肯定(或赞扬、歌颂)文人雅士们亲近自然、纵情诗酒的快意人生。 9.①比喻:将名利之徒比作蚂蚁、蜜蜂、苍蝇,生动地表现了他们庸碌可悲的精神世界。 ②排比:“密匝匝蚁排兵,乱纷纷蜂酿蜜,闹攘攘蝇争血”“和露摘黄花,带霜烹紫蟹,煮酒烧红叶。”两处排比使诗句一气呵成,将爱憎感情表达得淋漓尽致。 ③对偶:“蛩吟一觉方宁贴,鸡鸣万事无休歇”“裴公绿野堂,陶令白莲社”两处对偶,对仗工整,便于诵读记忆。(将上说排比当作“鼎足对”分析亦正确。) ④对比(或映衬、反衬):将夜晚安歇与白天忙碌相对比,将名利之徒的庸碌与高雅之士的闲静相对比,鲜明地表达了自己的爱憎好恶。 以上四点,任意答出两点给满分。(每点两分,举对例句1分,分析正确1分,只说修辞格不给分。)除此之外,答“叠词”“反问”给1分,因其并非主要修辞手法。 30.广西南宁二中2011届高三11月月考语文试题 12.阅读下面这首宋诗,然后回答问题。(8分) 落 梅 (宋)刘克庄 一片能教一断肠,可堪平砌更堆墙。 飘如迁客来过岭,坠似骚人去赴湘。 乱点莓苔①多莫数,偶粘衣袖久犹香。 东风谬掌花权柄,却忌孤高不主张。 【注】①莓苔,苔藓植物,生长在阴湿的地方。 (1)“乱点莓苔多莫数,偶粘衣袖久犹香”与陆游的《卜算子·咏梅》中“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有异曲同工之妙。请结合诗句,简要分析它们的“同工”之处。(4分) (2)本诗后两句采用了什么手法?表达了什么感情?请作简要分析。(4分) 参考答案: 12.(1)两句畴表面上都写丫梅花的不幸遭遇,“零落成泥”,寂寞凄凉,(1分)赞美梅花虽遭不幸但香气经久不灭。(11分)实际上托物言:基;(1分)赞美的不只是梅花,更是那些烈然遭迁谪放逐但仍坚守志节的迂客骚人。(1分) (2)采用比喻手法。(1分)把胡乱使用对百花生杀予夺的权力的“东风”比作历史上和现实中的执掌权柄者,(1分)巧妙而又曲折地把矛头指向历史和现实中的一切嫉贤妒能、打击人才的当权者,(1分)寄托自己仕途不遇的感慨以及对这种不尊重人才现缘的强烈不满。(1分) 《落梅》赏析 宁宗嘉定年间,时任建刚(福建)令的刘克庄写了《落梅》一诗,这是他咏物寄情的上乘之作。当时南宋小朝廷偏安东南一隅,已处于风雨飘摇之中,而统治阶级的上层人物却过着纸醉金迷的生活。目睹此情此景,爱国忧民的诗人真是万分痛心。作者虽有腔报国热情,却得不到统治者的重用,倍受排挤、迫害,于是诗人便将内心的悲愤和不满借“落梅”这一意象曲折地表达出来。 首联的“一片能教一断肠,可堪平砌更堆墙”,描绘了一幅凄凉衰败的落梅景象,奠定了全诗凄怆忧愤的基调。每一片落梅都使诗人触目愁肠,更何况那如雪花般飘落下来的铺满台阶义堆上了墙头的落梅呢?而对如此凄凉的景象,自然引起诗人对社会、人生的思考。 颔联进一步刻画落梅:“飘如迁客来过岭,坠似骚人去赴湘。”这两句对仗工整,化用典故,寓意深刻。两句诗不仅生动描绘了落梅凋谢飘零、随风四散的凄惨景象,而且高度概括了历史上无数“迁客”“骚人”的坎坷一一生。“飘如迁客来过岭”中的“过岭”,越过五岭,指到达今广东一带,晴喻韩愈被贬谪潮州的故事。“坠似骚人去赴湘”中的“湘”,指湘江流域,今湖南一带,暗用屈原失宠被逐,投泪罗江而死的故事。然而,这里的“迁客”“骚人”不仅指屈原、韩愈,而且泛指历史上一切仕途坎坷的有志之士。诗人一笔双写,不仅用“迁客”“骚人”的迁谪放逐来比喻“落梅”,且用梅花的高沽品格来赞美“迁客”“骚人”。 颈联写落梅的最后结局:“乱点莓苔多莫数,偶粘衣袖久犹香。”这两句与陆游的《卜算子·咏梅》中的“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有异曲同工之妙。落梅虽零落成泥,但香气经久不灭。诗人在此表面是赞美梅花,实际上是对那些遭迁谪放逐但是仍坚守志节的“迁客”“骚人”的赞颂,用笔委婉,言近旨远。 上三联重在写景,景中寓情。尾联在此基础上展开泌论,是全篇的点睛之笔。“东风谬掌花权柄,却忌孤高不主张。”这两句看似指“东风”胡乱使用对百花生杀予夺的权力,即不怜香惜玉。实际上,“东风”者,指控的是执掌权柄者,诗人用暗讽的笔触巧妙而又曲折地把矛头指向历史和现实中的一切嫉贤妒能、打击人才的当权者。 31.贵州余庆中学2011届高三第三次月考语文试题 12.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任选诗后一题回答。(8分) 送沈子福之江东   王维 杨柳渡头行客稀,罟师荡桨向临圻。唯有相思似春色,江南江北送君归。   [注]罟师:这里指船夫。临圻:今江苏省南京市东北。 (1)这首诗的体裁是什么?王维与哪位诗人被并称为盛唐山水田园诗派的代表诗人?这首诗的前两句包含了哪三重意思?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答: (2)王维的诗,语言生动凝练,描写细致传神,意境清幽淡远,被宋代哪位作家誉为“诗中有画”?前人评论这首诗的三、四句说:“工于比喻,善于言情。”你同意吗?试结合全诗赏析。 答: 参考答案: 12.(1)七言绝句或“七绝”孟浩然 前两句诗包含了三重意思:渡头的杨柳,是行客途中看到的春景;“行客稀”,点染出旅途中寂寞的环境气氛,这是行者的感受,也是送行者临歧念远的离情;“向临圻”,表明由江北到江南的行程。这样,把离人惆怅的无边春色和黯然销魂的别情离思完全融合在一起了。 (2)苏轼 同意。诗人展开奇妙的联想,将人的情感比作自然界的春色,使景与情妙合无间,即景寓情,不着痕迹。不但写出了彼此深厚的友情,而且将惜别时微妙的,难以捕捉的抽象感情极其生动地表达出来,成为可见可触的形象,使人真觉得相思之情充溢于江南江北,可谓“工于比喻,善于言情”。(如有不同意前人评论者,只要言之成理,可酌情给分)[来源:学科网ZXXK] 32.海南洋浦中学2011届高三第三次月考语文试题 阅读下面一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 新 晴 刘 攽 青苔满地初晴后,绿树无人昼梦余。 唯有南风旧相识,偷开门户又翻书。 8.这是一首夏日即景诗,找出诗中富于季节特征的意象,并结合全诗,简要说明诗歌表现了诗人怎样的心境。(5分) 9.“偷开门户又翻书”一句中的“偷”字在《宋诗别裁》中为“径”字,你认为哪一个字好?请简要说明理由。(6分) 参考答案: 8.答:诗中富于季节特征的意象有“青苔”、“绿树”、“南风”。夏日初晴之后,昼梦之余,人的情绪通常是爽朗的、愉悦的;四周一片静谧,吹开大门、拂动书页的夏风显得那样友好。这一切都表现了诗人恬适宁静的心境。[来源:学。科。网] 9.答:“偷”字好,可以显示南风的诙谐,仿佛有意要和老朋友开个玩笑。或:“径”字好,“径”字能突出南风与老友的熟识,相见之情急切,不是轻敲,不是缓推,而是径直推门而入。(言之成理即可,) 33.河北正定中学2011届高三第三次月考语文试题 12.阅读下面一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8分) 离 亭 燕 张昪① 一带江山如画,风物向秋潇洒。水浸碧天何处断?霁色冷光相射。蓼屿荻花洲,掩映竹篱茅舍。 云际客帆高挂,烟外酒旗低亚②。多少六朝兴废事,尽入渔樵闲话。怅望倚层楼,寒日无言西下。 [注]①张昪:南宋初人,作者经历了宋由盛到衰的时代转变。此词为作者退居期间所作。②低亚:低垂。 (1)赏析上阕“水浸碧天何处断”一句中“浸”字的妙处。(3分) (2)联系整首词,简要分析“怅望倚层楼,寒日无言西下”一句蕴涵着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5分) 参考答案: 12.(1)“浸”有浸染之意,(1分)一个“浸”字描绘出天幕低垂.天空仿佛被江水渗透的景象,表现出天水相连、浑然一色的宏大开阔的意境。(2分) (2)表达了作者担忧时政的惆帐之情和无人可诉的孤寂之感。(2分)诗人靠着层楼,面对清秋景象,想到历朝兴废尽人渔樵闲话,心中不免生出国家兴衰的慨叹和担忧时政的惆怅之情;(2分)诗人面对清秋寒日西下之景,独倚层楼,“无言”寂寞,更生出一种无人可诉的孤寂和无奈。(1分) 34.河南新郑二中分校2011届高三第三次月考语文试题 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8~9题。 钱塘逢康元龙① 明·谢肇淛 黄梅细雨暗江关,我入西吴君欲还。 马上相逢须尽醉,明朝知隔几重山。 【注】:①钱塘:与诗中的“江关”都指钱塘江边的杭州城。康元龙:作者同乡诗友,“尝游历边塞,无所遇”而归故乡。 8.请分析此诗起句中的“暗”字对全诗有什么艺术效果。(5分) 9.请结合全诗,具体评析“马上相逢须尽醉”所表现出来的诗人复杂而丰富的情感。(6分)   参考答案: 8.答案示例:(1)此诗起句用一“暗”字,就形象传神地描绘出黄梅时节,杭州城细雨纷飞暗淡凄迷的景象,渲染了一种低回迷茫的离别氛围,也给全诗蒙上一层依依惜别的感伤色彩(或:为全诗定下伤感的情调)。 9.诗人要与诗友一醉方休,表现了诗人异乡邂逅同乡诗友喜出望外的心情,以及刚见面又须分手的离情别绪(也表现了诗人对故乡的思念,对不得志的朋友的劝慰,以及彼此羁旅漂泊的感慨等)。诗人想借酒表达感情,借酒化解悲愁, “须尽醉”率真豪爽,情感真挚热烈。 35.山东莘县实验高中2011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 14.阅读下面这首诗,回答问题。(8分) 野步 清·赵翼 峭寒催换木棉裘,倚杖郊原作近游。 最是秋风管闲事,红他枫叶白人头。 (1)本诗第一句“峭寒催换木棉裘”在全诗中的作用是什么?(2分) (2)诗中“最是秋风管闲事,红他枫叶白人头”两句历来为人称道,结合你的理解作简要赏析。(6分) 参考答案: 14、(1)运用环境描写,交代了时间(1分)也为全诗奠定了悲凉的感情基调(1分) (2)①运用拟人手法(1分),将 “秋风”认定为“管闲事”的家伙,染红了枫叶,染白了人头(1分),巧妙地表达了自己老之将至的感慨(1分)。②红、白使动用法(1分),色彩上对照配置(1分),也最容易使人引起岁月无情、年华已逝魄震限怅调(1分) 36.山西成栋高中2011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 12.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8分) 同诸隐者夜登四明山[来源:学科网ZXXK] 施肩吾注[来源:学科网ZXXK] 半夜寻幽上四明,手攀松桂触云行。 相呼已到无人境,何处玉萧吹一声。 【注】施肩吾,字希圣。北宋道士。自号华阳子。生卒年不详。少年习佛,博经史,工词章,后转而道,隐居西山(在今江西南昌)仙。 (1)这首诗表现了诗人什么样的心境?(2分) [来源:学科网] (2)这首诗写出了四明山山高幽静的特点,诗人是怎样来表现这一特点的?请简要分析。(6分) 参考答案: 12.(8分) (1)(2分)这首诗表现了诗人淡远超逸的心境。(2分,意思相近即可) (2)(6分)(1)采用了侧面描写的手法写出四明山的高(1分);本诗第二句写手攀松桂在浮云中行走,侧面表现了四明山山高的特点(2分);(2)用以声衬静的手法写出四明山的幽静(1分);本诗三、四句写在“无人境”听到不知何处传来的一声萧鸣,反衬出山的幽静(2分)。 37.山西山大附中2011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8—9题。(11分) 少年游 早行 林仰 霁霞散晓月犹明,疏木挂残星。山径人稀,翠萝深处,啼鸟两三声。 霜华重迫驼裘冷,心共马蹄轻。十里青山,一溪流水,都做许多情。 8.词的题目为“早行”,词人在上阕是如何表现“早”的?请作具体说明。词人写“啼鸟两三声”,使用了什么手法?(5分) 9.词的下阕表现了诗人怎样的心境?又是如何表现的?请结合词句简要赏析。(6分) 参考答案: 8.(5分)诗人用“霁霞”“晓月”“残星”、行人稀少的山径和啼鸟声等意象(景物)表现早的。(3分)有以
本文档为【2011届语文高考诗歌冲刺训练】,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该文档来自用户分享,如有侵权行为请发邮件ishare@vip.sina.com联系网站客服,我们会及时删除。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下载需要: 免费 已有0 人下载
最新资料
资料动态
专题动态
is_554469
暂无简介~
格式:doc
大小:452KB
软件:Word
页数:0
分类:计算机考试
上传时间:2011-12-15
浏览量: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