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L艺术与技术的融合--装置艺术中的人机交互技术

L艺术与技术的融合--装置艺术中的人机交互技术

举报
开通vip

L艺术与技术的融合--装置艺术中的人机交互技术 -叭慨㈣T 一艺带与技带的融合——装置艺带中的人本几交互技带 从部分前卫艺术家的个人展出,到众人瞩目的上 海双年展,装置艺术逐渐为中国观众所了解。作为后 现代艺术表现形式之一的装置艺术.其突出特点就是 强调观众的参与。随着近年来人机交互技术的发展, 它在越来越多的装置艺术作品中得到了应用.为作品 与参与者提供了一个很好的交流手段。 装置艺术及其交互方式的发展 装置艺术是从19世纪初法国艺术家杜尚fM. Duchamp)的现成品艺术不断演变而来的,在二战后逐 渐发展成为独立的艺术形态,并在西方现代...

L艺术与技术的融合--装置艺术中的人机交互技术
-叭慨㈣T 一艺带与技带的融合——装置艺带中的人本几交互技带 从部分前卫艺术家的个人展出,到众人瞩目的上 海双年展,装置艺术逐渐为中国观众所了解。作为后 现代艺术表现形式之一的装置艺术.其突出特点就是 强调观众的参与。随着近年来人机交互技术的发展, 它在越来越多的装置艺术作品中得到了应用.为作品 与参与者提供了一个很好的交流手段。 装置艺术及其交互方式的发展 装置艺术是从19世纪初法国艺术家杜尚fM. Duchamp)的现成品艺术不断演变而来的,在二战后逐 渐发展成为独立的艺术形态,并在西方现代艺术中占 据了重要的地位。通过对现成品的组合、改装和挪用。 装置艺术给参与者以暗示和启迪.激发人们去思考其 背后的深层内涵。 . 装置艺术的交互方式是随着科技的发展而不断演 变的。在起源之初.装置艺术更多的是采用强化的视 觉效果创造一个具有心理暗示的环境.让参与者融人 其中,从整体上感受作品。杜尚的“泉”、“L.H.O.O.Q.” 就是此方面的代表作品。通过强烈的反差引发参与者 的思考。1958年,克莱因(Y.Klein)的作品“虚空”将观 众置于一个空空的、纯白的房间中。一年后,阿尔曼(F. A瑚an)的作品“充实”却是将同一个房间装满垃圾,以 至于观众只能从窗口观望。两个作品的前后呼应和对 比,让人们反思环境的破坏。这些早期作品提供的参 与方式大多是让观众去看、去听、去感受作品,而不会 让参与者改变它。只有少数作品提供了简单的交互方 式,例如通过机械进行交互,杜尚的“自行车轮”可以让 陈爱军,硕士研究生;林迅,副教授:上海交通大学软件学院数字艺 术实验室,上海200030。 ChenAijull’M船terateCaIldidate;“nxu玛AsistantProfessoI:Digital Art【ab0fS0ftwareSchooLsh∞g}laiJiaotonguniversity’shaIlghai20003o. 60|科学l2006年5月(58卷3期) ◆ 陈爱军 林迅 ■● 戈德曼的多媒体交互雕塑“inaIamp旧y’smouth¨ 观众通过转动轮子改变作品的状态。 在装置艺术逐渐成为一种主流艺术的1960年代. 艺术家们对光及反射的魔幻效果相当热衷。1966年萨 马拉斯(L.Sam啪s)的“镜屋”创造了一个无限、虚幻的 三维空间。参与者的动作通过镜面反馈。形成一种特殊 的交互效果,使参与者成为作品的一部分。在这段时期 内,艺术家们开始引入新技术与观众进行交互。激光和 全息技术被应用到作品中。观众通过操作光源或反射 面与装置进行互动。与此同时,电视、录像和投影等也 开始出现在装置艺术作品中。互动有线电视的使用甚 至预见了1990年代的互联网。 20世纪七八十年代,电视和录像在装置艺术中越 来越广泛地使用,提供了很好的交互手段。1978年马 勒尔(L.Maler)的“前意识”会让坐在装置前的观众的 头部代替录像中原有形象,使之成为影像的一部分,给 参与者留下深刻的印象。1980年代后,随着计算机技 术的不断发展,人机交互技术逐渐在装置艺术中得到 应用。从柯瓦斯基(P.Kowalski)于1983年巴黎电子展 览上发表的“互动场”到2005年法国著名多媒体艺术 家莫奔(M.Benayoun)在上海创意中心展出的“冻 万方数据 —————————————————————————————厂科学与艺带卜 感——情感市场”,装置艺术作品中使用的人机交互技 术具有更先进、更广泛及更深入的特点。 人机交互技术及其发展 自1946年第一台数字计算机出现至今。计算机技 术取得了惊人的发展,广泛应用到社会生活的各个领 域。这使得人们如何操纵和管理计算机这一强大的工 具成为重要的研究课题。 人机交互是研究人与计算机如何进行通信以及两 者之间相互影响的技术。在计算机发展的早期。人们 用各种开关、指示灯和穿孔纸进行人机交互。这些笨 重的计算机多用在科研和军事部门,使用不便,更无艺 术性可言。随着计算机处理能力的提高和软件技术的 发展,相继出现了作业控制语言及交互命令语言。用户 可以通过使用命令语言和文本菜单等方式进行人机交 互。1963年,美国麻省理工学院的博士生萨瑟兰(I. Sutherland)研制的交互式图形系统“画板”(SKETCH— PAD)绘图系统和恩格尔巴特(D.Engelbart)研制的鼠标 将人机交互带入了图形用户界面时代。1980年TCP,【P (传输控制 协议 离婚协议模板下载合伙人协议 下载渠道分销协议免费下载敬业协议下载授课协议下载 /网际协议)的研制成功及1990年代万 维网技术和相应浏览器的出现.推动了互联网的发展 和应用,帮助人们从浩瀚的数字海洋中获取所需信息, 由此进入网络交互时代。近年来,数字图形图像、模式 识别、语音识别、虚拟现实技术和新的传感技术等多项 技术的发展.使人们以更为自然的方式和计算机进行 交流成为可能。充分整合人的多种感觉通道并完成交 互动作是未来人机交互技术的发展方向。 人机交互技术在装置艺术中的应用 在装置艺术品中使用交互技术。需要在考虑作品 艺术表现力的同时兼顾技术的可行性。对于一个艺术 近森基、久纳镜子的多媒体交互作品“幻影Kage” 装置来说,如 果无法表现 作品的主题 思想。再新的 技术也没有 意义。同理。 再棒的艺术 创意.如果技 术上不可实 现,也只能等 待未来新技 术的出现。一 个成功的交 互装置艺术 品是技术与 艺术的完美 融合。 由于传 感器、软件技 胡介鸣的多媒体装置作品“向上、向上,, 术的发展和 计算机处理能力的提高,早期的开关触发式人机交互 方式,目前在交互装置中仍然有很好的应用。例如, 1986年戈德曼(J.G01dman)的作品“inalamprey’8 mouth”采用红外传感器,当观众经过作品下方时.红外 传感器将会触发计算机演奏一段古典音乐,红色的充 气装置及悦耳的音乐对参与者来说是一段新奇而美好 的经历;台湾装置艺术家陈建泰和马克劳的作品“风 铃”从泰国和尼泊尔的寺庙得到灵感,用竹子做成乐器 并加上传感器,当观众的指尖拨过作品时,会奏出美妙 的风铃声;日本媒体艺术节获奖作品展中展出了近森 基、久纳镜子的“幻影Kage”,当观众触摸作品中装有 传感装置的圆锥体时,计算机将改变数码艺术(com— putergraphics,CG)投影,从而创造出一个真实和虚拟 并存的梦幻数码艺术世界;2004上海双年展上胡介鸣 的多媒体装置作品“向上、向上”中,一个红色人形在叠 起的电视图像上不断向上攀登,当遇到外界声音时。会 做出或停顿、或下跌、或加速的互动反应。让人们反思 人生的变化无常。这些作品都是利用传感装置感知外 部环境,将信号传入计算机,由设计的软件进行处理, 再产生相应的运动,以达到与观众互动的目标。这种交 互设计方式往往可以取得相当好的艺术效果。 命令交互和传统的图形交互方式.是人机交互技 术历史上的里程碑。但是由于它们对键盘、鼠标等输入 设备的要求,使其很难完全融人装置艺术。在采用键盘 Ⅵ唧.kexuemag.comI科学I61 万方数据 _滩慨㈣T 和鼠标作为装置艺术的交互手段的同时,又要保持艺 术品的艺术感染力,使其不被联想成一个办公用品是 一件很困难的事。 网络使装置艺术家们的创作手段拥有前所未有的 灵活。互联网可以作为展示的平台,如1999年,卡茨 (E.Kac)的网络装置艺术“创世纪”利用万维网做为作 品的展示舞台,参与者可通过网络操作真实的装置。 网络上传输的信息也可用来合成装置,陈建泰和马克 劳创作的“网际网路乐章”将网络的流量转换成另一种 显示形式。使网络成为一种看不见的生命。此外,互联 网更是信息的海洋.艺术家们可以从中搜索到需要的 信息,并用来创作自己的装置艺术品。2005年5月1 日。莫奔在上海展示了装置艺术“全球情感地图”,他利 用自己独创的软件从互联网获取世界不同地区同一时 刻对某个情感关键词的点击率.并根据点击率的比例 大小绘制成一个三维地球。 人机交互技术正在向多媒体、多通道的方向发展。 虽然三维输入设备、手势识别技术、视线跟踪技术、表 情识别技术、语音识别技术、虚拟现实技术等日新月 异、层出不穷,但这并不意味着应用最新的技术,就能 创作出最好的艺术作品。如果要实现精确的手势识别、 动作跟踪、视线跟踪和表情识别,就需要复杂的输人设 备。在一个装置艺术品中采用如此昂贵复杂的设备并 不现实,毕竟观众想看到的是一件艺术作品,而不是戴 着三维眼镜和数据手套去参加一个实验。 目前,语音识别技术发展得相当成熟,其在身份确 认上的应用已达到99%的准确率。但是艺术家们想要 的是打动观众的艺术品.而不是能听懂每一句话的机 器人。那些不一定高度精确却可以融入艺术作品的新 跟踪。扫滋 技术将会得到艺术家们的青睐。2002年,日本艺术家 儿玉幸子和竹野美奈子创作的作品“随声音起舞的磁 力波”中的磁力液会随着参与者声音的变化不断进行 各种各样的变形,被投影在屏幕上的磁力液形态各异、 变化优美。这项作品并未精确地识别观众的语言,但却 取得了令人叹为观止的艺术效果。 计算机视觉技术利用摄像机输入动作.由计算机 进行图像分析,产生相应的反馈;虚拟现实技术利用计 算机构造一个可与操作者交互的虚拟空间.两者都可 在装置艺术中有广泛的应用。麻省理工学院2003年的 作品音频板(Audiopad),利用电磁传感系统跟踪平台 上不同形状的塑料块,同时投影仪从正上方投射一个 充满动态的音乐控制界面.参与者通过移动不同的塑 料块来操纵虚拟的界面,控制音乐的播放。它是虚拟 现实技术与美术音乐结合的成功作品。 装置艺术将成为后现代艺术形式的重要分支.它 具有互动参与的特点.会让观众在未来的装置艺术中. 领略到越来越多艺术与技术的完美结合。 [1]贺万里.文艺研究.1998(1):127. [2]贺万里.美术观察.1999(9):59. [3]徐淦.装置艺术[M].北京:人民美术出版社,2003. [4]董士海,王衡著.人机交互[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4. [5]罗仕鉴,朱上上,孙守迁.人机界面设计[M】.第三版.北京:机械工业 出版社.20014. [6]PattenJ,RechtB,IshiiH.Audiopad:atag—basedinter{;惦efbrmusical ped.onnance,inpmceedingsofconferenceonNewInteIfacefor MusicalExpression,Dublin,IrelaIld,May24—26,2002[C】. 关键词:装置艺术人机交互网络计算机 酗 寄生植物对草地 生态系统的影响 据英国№ure。2006。439:969报 道,英国科学家巴杰特(R.D.Bard胛tt) 等人研究了寄生植物小佛甲草(R^i. ,“mf^wmi加r)对草地生态系统之生产 力、物种多样性及氮循环的影响。 小佛甲草是根部的半寄生植物. 以多种快速生长的禾本科草本植物为 宿主。研究者把小佛甲草播种于黑麦 草、凌风草、梯牧草等禾本科草本植物 和老鹳草、百脉根、毛茛等非禾本科草 本植物组成的群落中.并在不同的肥 力条件下进行观察。引入小佛甲草三 年后,不论土壤肥力如何。群落的地上 总体生物量(即植物地上部分的有机 物质总重量)均显著减少。与此同时, 植物的物种多样性因小佛甲草的存在 而增加,这一点在低肥力条件下更明 显。究其原因,小佛甲草阻遏了群落中 具备竞争优势的黑麦草等.给老鹳草 和毛茛等提供了发展机会。高肥力能 促进各种植物生长。但禾本科草本植 物得益更多。研究者还发现。小佛甲草 会影响根际生态环境.使土壤内细菌 相对于真菌的生物量、无机氮相对于 有机氮的含量有所提高。从而加快根 际生态系统的营养循环,然而其作用 机制尚未被充分了解。 (米利都) 62}科学l2006年5月(58卷3期) 万方数据 装置艺术是现代前卫艺术中重要的艺术样式。它创 造的环境促使观众由被动观赏转换成主动参与,通过与 作品的直接交互.观众可以亲身感受到它的神奇。 一声膏起■的磁力最容器中的磁力液会随着参与者声音的变化 不断地发生各种各样的变形。 内功两个参与者坐在外形类似雷山的椅子上头戴一顶接有电极和电线 的由金属条编成的帽子,参与者的脑渡活动状态通过装置反映出来.心 境杂乱一方的莲花会快速消失.另一方的莲花则开得格外蜘拦。逛就像是 两个武林高手在相距甚远的两座雷山上用意念比拼内功。 ~h 』 t■的标 品上.循 参观者在 音舞扳( 来操作虚 撑 f 互蘑柏生● W#删l 确 ,小 屯 万方数据 艺术与技术的融合--装置艺术中的人机交互技术 作者: 陈爱军, 林迅, Chen Aijun, Lin Xun 作者单位: 上海交通大学软件学院数字艺术实验室 刊名: 科学(上海) 英文刊名: SCIENCE 年,卷(期): 2006,58(3) 参考文献(6条) 1.徐淦 装置艺术 2003 2.贺万里 查看详情 1999(09) 3.贺万里 查看详情 1998(01) 4.Patten J;Recht B;Ishii H Audiopad:a tag-based interface for musical performance 2002 5.罗仕鉴;朱上上;孙守迁 人机界面设计 2004 6.董士海;王衡 人机交互 2004 本文链接:http://d.g.wanfangdata.com.cn/Periodical_kx200603018.aspx
本文档为【L艺术与技术的融合--装置艺术中的人机交互技术】,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该文档来自用户分享,如有侵权行为请发邮件ishare@vip.sina.com联系网站客服,我们会及时删除。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下载需要: 免费 已有0 人下载
最新资料
资料动态
专题动态
is_508896
暂无简介~
格式:pdf
大小:569KB
软件:PDF阅读器
页数:5
分类:
上传时间:2011-12-14
浏览量: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