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择业观对新生代农民工择业行为的影响研究_基于贵州省的实证调查

择业观对新生代农民工择业行为的影响研究_基于贵州省的实证调查

举报
开通vip

择业观对新生代农民工择业行为的影响研究_基于贵州省的实证调查 - 10 - 2011 年第 1 期 山 东 省 团 校 学 报 No. 1,2011 ( 总第 81 期) 青 少 年 研 究 General,No. 81 择业观对新生代农民工择业行为的影响研究* ———基于贵州省的实证调查 罗竖元 李 萍 [摘要]新生代农民工择业行为与其就业质量息息相关。笔者在分析新生代 农民工择业行为现状的基础上,探讨了新生代农民工的择业观对其择业机会、职业 选择和职业适应的影响程度。研究结果表明:目前新生代农民工择业行为在不同 程度上呈现出不理性状态,识别择业机会的能力较弱,职...

择业观对新生代农民工择业行为的影响研究_基于贵州省的实证调查
- 10 - 2011 年第 1 期 山 东 省 团 校 学 报 No. 1,2011 ( 总第 81 期) 青 少 年 研 究 General,No. 81 择业观对新生代农民工择业行为的影响研究* ———基于贵州省的实证调查 罗竖元 李 萍 [摘要]新生代农民工择业行为与其就业质量息息相关。笔者在分析新生代 农民工择业行为现状的基础上,探讨了新生代农民工的择业观对其择业机会、职业 选择和职业适应的影响程度。研究结果表明:目前新生代农民工择业行为在不同 程度上呈现出不理性状态,识别择业机会的能力较弱,职业选择盲目,职业适应困 难;新生代农民工的择业代价观、职业发展观、职业声望观和职业报酬观对其择业 行为有显著影响。因此,要切实优化新生代农民工的就业环境,引导其由“生存型 择业”提升为“发展型择业”,提高其就业质量。 [关键词]新生代农民工;择业观;择业行为;贵州省 [作者简介]罗竖元,贵州师范大学历史与政治学院社会工作系副教授,研究 方向:社会工作与社会保障研究;李萍,贵州师范大学历史与政治学院社会工作系 讲师,研究方向:社会工作与社会保障研究( 贵州贵阳 550001 ) 一、问题的提出 就业乃民生之本,新生代农民工的择业行为与 其就业质量息息相关,从社会学的视角来看,择业 实质上是一个职业地位的选择与获得过程,应包括 识别择业机会、职业的选择和职业的适应三个方 面。新生代农民工的择业行为问题不仅关乎其自 身,更关系到当前我国城乡融合和一体化进程。观 念是行动的先导,择业观作为职业价值观的重要组 成部分,对新生代农民工的理性择业起着重要的作 用。因此,使劳动者转变就业观念,构建与社会主 义和谐社会相符合的择业观,对于实现社会就业比 较充分的就业目标,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2010 年的中央一号文件提出:“采取有针对性 的措施,着力解决新生代农民工问题。”中央农村工 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副主任唐仁健认为,“新生代农民 工”主要是指的“80 后”、“90 后”,目前新生代农民 工在农民工外出打工的 1. 5 亿人里占到 60%,大约 有 1亿人[1]。而目前新生代农民工作为农民工中的 新生力量,具有不同于第一代农民工的群体特征和 生活经历,导致他们的择业行为既具有农民工的一 般特征,同时又具有不同于第一代农民工的独特特 征。本文在实证研究的基础上分析总结新生代农民 工择业行为的现状,并揭示择业观对新生代农民工 理性择业行为的影响程度,从而为有效地引导新生 代农民工由“生存型择业”提升为“发展型择业”、切 实提升其就业质量提供参考依据。 本研究以问卷调查法为主,访谈法、观察法、文 献法为辅的方式收集研究资料。调查对象是户籍 属于贵州省的新生代农民工( 指出生于 20 世纪八 九十年代,或 20 世纪九十年代末或 21 世纪初开始 * 项目来源: 2010 年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青年项目: “新生代农民工择业行为及其影响因素分析”( 10YJC840052) ; 2010 年贵州省哲学 社会科学规划课题“贵州省新生代农民工择业行为的实证研究”( 10GHQN013) 。 -11 - 进入城市打工、经商的农村人口,其中包括从小在 农村长大的进城务工青年劳动人口和“第一代农 民工”夫妇在城市生育的达到就业年龄的在城务 工青年劳动人口) 。抽样调查首先按分阶段整群 抽样的方法在贵州省内抽取贵阳市、遵义市和兴义 市 3 个行政区,然后分别在每个行政区内各随机抽 取 80 名新生代农民工( 共 240 人) 进行问卷调查, 并从中选择 10 名新生代农民工进行个案访谈。对 调查资料利用 SPSS 13. 0 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处理 与统计分析( 取置信度为 95% ) ,运用“内容分析技 术”简化深入访谈获得的定性资料,充分挖掘了所 获问卷资料的数量特征。 二、新生代农民工择业行为现状的分析 1.择业机会的现状 本研究中新生代农民工择业机会是指其在求 职过程中识别和把握择业机会的能力及其择业意 识强弱的状况。研究中设计了“我所在的城市找 工作很容易”、“我比大多数跟我一起进城的同龄 人找到的工作好多了”、“我觉得我多留意身边的 就业信息,就越可能找一份满意的工作”、“寻找自 己感兴趣的工作有利于将来的发展”、“只有不断 的多尝试干几份工作,才能知道自己适合干什么工 作”五种观点分别来了解新生代农民工择业机会 的状况。大多数新生代农民工不太赞同或完全不 赞同“我所在的城市找工作很容易”、“大多数跟我 一起进城的同龄人都比我找的工作好一些”的观 点或说法,分别占总人数的 49. 1%和 50. 2%。如 果将态度中立的也算入这一边的话,则分别占有 83. 1%和 78. 4%。这表明新生代农民工识别和把 握择业机会的能力相对较弱。但大多数新生代农 民工完全赞同或比较赞同“多留意身边的就业信 息,就越可能找一份满意的工作”、“寻找感兴趣的 工作有利于将来的发展”和“只有多尝试干几份工 作,才能知道自己适合干什么工作”的观点或说 法,分别占总人数的 52. 3%、51. 3%和 30. 2%。若 把态度中立的也算入这一边的话,则分别占有 73. 4%、74. 4%和 68. 5%。这表明了新生代农民 工择业意识比较强,但其识别和把握择业机会的能 力相对较弱,从而制约了其择业的行为。 2. 职业选择的现状 从统计结果可得知:新生代农民工进城务工 1 年及以下的有 116 人,占调查总体的 48. 4% ; 进城 务工 1 年以上 3 年以下的有 81 人,占调查总体的 33. 8% ;而进城务工 3 年及以上的有 53 人,只占调 查总体的 17. 9%。这说明新生代农民工进城务工 的时间相对较短,而正处在不断的磨合阶段。 从统计结果可得知:在关于新生代农民工进城 更换工作的满意度调查中,“非常满意”和“比较满 意”分别只有 23 人和 58 人,占调查总体的 9. 6% 和 24. 2%,这两者总计只占调查总体的 33. 8%。 而不太满意和很不满意的分别有 67 人和 23 人,这 两者总计占调查总体的 37. 4%。这表明大多数农 民工进城务工后更换工作的满意度相对较低。 3.职业适应的现状 本研究从新生代农民工的职业技能适应性、人 际关系适应性、职业心理适应性和职业环境适应性 四个方面来全面了解其职业适应性状况。从统计 结果可得知:对职业技能适应性、人际关系适应性、 职业心理适应性和职业环境适应性完全适应和比 较适应的分别只占调查总体的 34. 5%、38. 7%、 35. 2%和 27. 8%。而不太适应和完全不适应的分 别占到了调查总体的 37. 9%、30. 9%、35. 0% 和 38. 6%。这表明新生代农民工的职业适应性相对 较差。 三、择业观对新生代农民工的择业行为的影响 分析 为了全面地考察择业观对新生代农民工择业 行为的影响,本研究以新生代农民工的择业观念为 自变量,以新生代农民工择业机会、职业选择、职业 适应为因变量,构建多元线性回归探讨择业观对新 生代农民工择业行为的影响程度。在模型构建过 程中,本研究以新生代农民工的职业发展观、职业 报酬观、职业声望观和择业代价观为自变量,以新 生代农民工择业机会、职业选择和职业适应为因变 量,建立多元线性回归模型,如表 1 所示。 从模型一中我们可以看出,对新生代农民工择 业机会的影响因素有两个,即“择业代价观”和“职 业发展观”,其中,“择业代价观”对其影响最为显 著,对因变量的贡献最大,其 Beta 的绝对值为 0. 481,T的显著性为0. 031; “职业发展观”次之,其 Beta的绝对值为 0. 411,T 的显著性为 0. 023。且 两者对因变量的影响都是正向的。即新生代农民 - 12 - 工择业代价观和职业发展观越理性,其识别与把握 择业机会的能力以及择业意识就越强。 从模型二中我们可以看出,对新生代农民工职 业选择的影响因素有两个,即“职业声望观”和“职 业报酬观”,其中,“职业声望观”对其影响最为显 著,对因变量的贡献最大,其 Beta 的绝对值为 0. 482,T 的显著性为 0. 041; “职业报酬观”次之, 其 Beta的绝对值为 0. 411,T 的显著性为 0. 021。 且两者对因变量的影响都是正向的。即新生代农 民工所持的职业声望观和职业报酬观越正确,其择 业的次数越多,择业的频率越高。 从模型三中我们可以看出,对新生代农民工职 业适应性的影响因素有两个,即“职业发展观”和 “职业报酬观”,其中,“职业发展观”对其影响最为 显著,对因变量的贡献最大,其 Beta 的绝对值为 0. 431,T 的显著性为 0. 015; 其次是“职业报酬 观”,其 Beta 的绝对值为 0. 311,T 的显著性为 0. 031,且两者对因变量的影响都是正向的。即新 生代农民工所持的职业发展观和职业报酬观越理 性,其职业适应性水平也就相应地越高。 表 1 以新生代农民工择业观念为自变量建立的 多元线性回归模型 自变量 ( 择业观念) 模型一 ( 因变量 = 择业机会) 模型二 ( 因变量 = 职业选择) 模型三 ( 因变量 = 职业适应) 职业发展观 . 411* ( . 120) . 317 ( . 133) . 431* ( . 067) 职业报酬观 . 232 ( . 114) . 411* ( . 043) . 311* ( . 132) 职业声望观 . 117 ( . 265) . 482* ( . 0251) . 321 ( . 172) 择业代价观 . 481* ( . 214) . 311 ( . 232) . 4221 ( . 152) constant 0. 789 ( . 756) 1. 562 ( . 652) 1. 417 ( . 473) 注: 1、表内系数均为未经 标准 excel标准偏差excel标准偏差函数exl标准差函数国标检验抽样标准表免费下载红头文件格式标准下载 化的回归系数,括号内为标准 差。 2、* : P < 0. 05;**: P < 0. 01;***: P < 0. 001。 四、结论与建议 1.结论 一方面,现阶段新生代农民工择业行为在不同 程度上呈现出不理性状态,具体表现为识别择业机 会的能力较弱、职业选择呈现出盲目性以及职业适 应较为困难;另一方面,新生代农民工的择业代价 观、职业发展观、职业声望观和职业报酬观对其择 业行为有显著影响。首先,新生代农民工的择业代 价观和职业发展观对其择业机会有显著影响,且两 者对择业行为的影响都是正向的。即新生代农民 工择业代价观和职业发展观越理性,其识别与把握 择业机会的能力以及择业意识就越强。其次,新生 代农民工的职业声望观和职业报酬观对其职业选 择有显著影响,且两者对择业行为的影响都是正向 的。即新生代农民工所持的职业声望观和职业报 酬观越理性,其择业的次数越多,择业的频率越高。 最后,新生代农民工的职业发展观和职业报酬观对 其职业适应性有显著影响,且两者对择业行为的影 响都是正向的。即新生代农民工所持的职业发展 观和职业报酬观越正确,其职业适应性水平也就相 应地越高。 2.对策建议 择业是职业地位的获得过程,是个体理性行为 选择的结果,不可避免地会受到择业观念的影响。 它不仅影响职业地位能否获得以及人们去选择什 么样的职业,更影响职业地位获得后的收入水平与 满意度。择业主体的择业动机越强,就越能积极主 动地去追求自己的职业目标; 反之,择业主体的择 业动机越弱,它对主体择业行为的内驱力越小。因 此,引导新生代农民工理性择业,使“生存型择业” 转化为“发展型择业”,是提升就业质量的前提和 推进其市民化的重要保证。要引导新生代农民工 理性择业,就必须充分发挥新生代农民工流入地社 区的作用,以社区为依托,引导新生代农民工转变 传统择业观念以形成正确的择业观念,具体可从以 下三方面着手: 第一,要引导其形成理性的择业态度。与第一 代农民工相比,新生代农民工具有“三高一低”的 特征,即受教育程度高、职业期望值高、物质和精神 享受要求高、工作耐受力低。[2]导致他们在面对理 想与现实之间的差距时很难安于现状,并且当其在 工作方面陷入困境时也很难理性从容地应对,因而 其更换工作的频率比较高,这就要引导新生代农民 工从客观的角度,从知识结构与水平、工作能力与 工作经验、兴趣爱好、职业发展规划等方面来进行 科学、综合的自我评估,以形成正确的自我职业认 ( 下转第 61 页) -61 - 从“粗放单一”的办学模式向“精细多维”的办学模 式转变。可以根据本地的实际情况,合理配置教育 资源,因地制宜实现多种形式的办学模式,如深圳 市育新学校“三位一体”的办学模式,大大拓展了 工读教育的发展空间,如对学习困难者设立学习辅 导或职业教育部;对心理缺陷或行为偏差学生设立 心理与行为问题咨询指导部;对有违法或轻微犯罪 行为者设立工读教育部;对学校家庭教育困难者设 立托管部;为普通中学服务设立校外工作部; 以预 防未成年人违法犯罪为研究对象设立法制研究中 心等等。总之,工读教育的发展模式不可能也不应 该千篇一律,而应该从各地实际出发,大胆探索,努 力发挥各自的优势,走出一条有特色、精细多维的 发展模式。 6.工读教育应由关注“学生现状”向为孩子 “一生奠基”转变。工读教育必须要由只关注“学 生现状”转变为为孩子的未来乃至一生奠基。应 当大力发展中等职业教育,使得工读学生习得一技 之长,为将来就业做准备,成为一个合格的公民。 一个健全的、文明的现代社会,更应当有宽容大度 的心态,更应当给那些曾经犯错的“问题少年”以 改正的机会并提供必要的帮助。整个社会应当 “多一分宽容,少一些成见”地去对待这些曾经被 风吹雨打、饱受“病虫”之害的花朵,使他们走出工 读学校的同时,也能走出过去,走进文明。 注释: [1]来源于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网站 [2]约瑟夫·弗莱彻著. 境遇伦理学[M]. 中国社 会科学出版社: 119. 参考文献: [1]鞠青. 中国工读教报育研究 报告 软件系统测试报告下载sgs报告如何下载关于路面塌陷情况报告535n,sgs报告怎么下载竣工报告下载 [M]. 中国人 民公安大学出版社,2007. [2]秦超. 工读学生教育转化的探索[M]. 中国书 籍出版社,2008. [3]谢永德,胡俊崎( 编著) .礼丰穗盈[M].广州市 工读教育十年巡礼,2007. [4]张民生. 上海工读教育四十年[M]. 上海教育 出版社,2001. [5]冯伟昌.淡化“工读”才能发展工读教育[J].教 育导刊,2004,( 13) . [责任编辑:宫秀丽 櫏櫏櫏櫏櫏櫏櫏櫏櫏櫏櫏櫏櫏櫏櫏櫏櫏櫏櫏櫏櫏櫏櫏櫏櫏櫏櫏櫏櫏櫏櫏櫏櫏櫏櫏櫏櫏櫏櫏櫏櫏櫏櫏櫏櫏 ] ( 上接第 12 页) 知。并在此基础上,对新生代农民工就当前各种职 业类型的工作性质、招聘要求进行详细的介绍,再 根据其自身的评估结果,引导新生代农民工确立既 符合其自身职业发展的需要又同时被职业机构所 认可的职业目标,尽量减少其在职业选择过程中陷 入“低不成、高不就”的尴尬局面。 第二,引导新生代农民工树立正确的择业竞争 观。当今社会是一个充满竞争的社会,树立牢固的 竞争意识,逐步适应在竞争中学会生存和发展,是 一个现代人所必须具有的意识。青年劳动力作为 最为重要的人力资源,当前我国实行的社会主义市 场经济体制,劳动力的配置主要通过市场来进行, 这种配置具有双向性的特征,如果劳动者不主动参 与竞争,往往就陷入被动局面。 第三,教育新生代农民工在进行职业选择的过 程中克服盲目从众的心理,要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 进行理性择业。并且要摆脱过去过分依赖政府及 其相关政策、中介组织与“熟人”的帮助,要增强自 我效能感( 相信通过自己的努力可以完成任务的 自信程度) ,在劳动力市场自信地面对激烈的劳动 力竞争,主动出击自主择业。 注释: [1]唐仁健.目前中国“新生代农民工”大约有 1 亿 人[EB \OL].中国新闻网,2010 - 2 - 1. [2]王正中.“民工荒”现象与新生代农民工的理性 选择[J].理论学刊,2006,( 9) . [责任编辑:王淑玉]
本文档为【择业观对新生代农民工择业行为的影响研究_基于贵州省的实证调查】,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该文档来自用户分享,如有侵权行为请发邮件ishare@vip.sina.com联系网站客服,我们会及时删除。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下载需要: 免费 已有0 人下载
最新资料
资料动态
专题动态
is_006858
暂无简介~
格式:pdf
大小:1MB
软件:PDF阅读器
页数:4
分类:
上传时间:2011-12-13
浏览量: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