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幽默风格、乐观人格与心理健康——800名香港和内地大学生的调...

幽默风格、乐观人格与心理健康——800名香港和内地大学生的调...

举报
开通vip

幽默风格、乐观人格与心理健康——800名香港和内地大学生的调... Educational Research Journal《教育研究學報》, Vol. 25, No. 1, Summer 2010 © Hong Kong Educational Research Association 2010 幽默風格、樂觀人格與心理健康—— 800名香港和內地大學生的調查與思考 岳曉東 香港城市大學應用社會科學系 郝霞 內蒙古師範大學教育學院 Giovanna Goldman 香港城市大學應用社會學系 本研究採用幽默風格量表(CHSQ),精神症狀自評量表...

幽默风格、乐观人格与心理健康——800名香港和内地大学生的调...
Educational Research Journal《教育研究學報》, Vol. 25, No. 1, Summer 2010 © Hong Kong Educational Research Association 2010 幽默風格、樂觀人格與心理健康—— 800名香港和內地大學生的調查與思考 岳曉東 香港城市大學應用社會科學系 郝霞 內蒙古師範大學教育學院 Giovanna Goldman 香港城市大學應用社會學系 本研究採用幽默風格量表(CHSQ),精神症狀自評量表(SCL-90-R), 以及生活定向測驗修訂問卷(LOT-R)對 300名香港大學生和 500名內 蒙古呼和浩特市大學生的幽默風格、樂觀人格與心理健康的關係進行了 調查。香港大學生和內地大學生都較多運用親和型幽默,較少運用自貶 型幽默;內地大學生較香港大學生更多運用自強型幽默,香港大學生較 內地大學生更多運用嘲諷型幽默。兩地高樂觀組的大學生都比低樂觀的 ____________________ 本文通訊地址:岳曉東,香港城市大學應用社會科學系。 電子郵箱:ssxdyue@cityu.edu.hk 126 岳曉東、郝霞、Giovanna Goldman 大學生更少運用嘲諷型和自貶型幽默。內地高樂觀組的學生比低樂觀的 學生更多地運用親和型和自強型幽默。氣質性樂觀、親和型和自強型幽 默都與心理健康呈顯著正相關,嘲諷型、自貶型幽默與心理健康則呈顯 著負相關。 關鍵詞:幽默、樂觀、心理健康、中國文化 引言 在中外文化中,幽默都佔有重要的一席之地(岳曉東,2009;Chen & Martin, 2007; Liao, 2007)。在我們日常的交流中,幽默作為一個人智慧、 魅力與教養的體現,能夠促進人際交往、緩解緊張尷尬、活躍氣氛、娛 樂自己與他人及調節心情(Kuiper & Martin, 1993, 1998)。傳統廣義概 念上的幽默作為促進心理健康和創造力的重要途徑,對於個體以及社會 都具有重要意義。然而,隨著國際範圍內對於幽默研究的不斷深入,幽 默的不同風格類型被劃分的更為細緻,不同亞型對於人格發展以及心理 健康的影響表現了更為豐富的內涵。對於中國人幽默特質的研究表明, 中國人具備幽默的特質,但是由於文化、社會、政治原因,中國人對幽 默的態度較為保守(Yue, in press-a)。因此,中國心理學界對於幽默的 研究,特別是實證研究,顯得尤其罕見(岳曉東,2008;Chen & Martin, 2007; Yue, in press-a)。本研究即擬以文化因素的影響為背景,探討中 國人的幽默特質與幽默風格,以及二者對於人格發展與心理健康的作 用。 幽默的概念 儘管幽默在現實生活和藝術實踐中隨處可見,但要弄清其確切的內涵和 外延,卻是十分困難的,因此目前國內外學界對幽默的定義沒有達成一 幽默風格、樂觀人格與心理健康 127 致意見。漢語《辭海》對幽默的解釋是:「美學名詞。通過影射、諷喻、 雙關等修辭手法,在善意的微笑中,揭露生活中乖訛和不通情理之處。」 美國《新時代百科全書》則稱:「幽默是一切滑稽可笑的事物」。《英 國大百科全書》把幽默解釋為「一切逗笑的東西」。 可見,國外學界對幽默的界定傾向於廣義含義,即幽默是一切搞笑 的事物;而中國學界對幽默的界定則傾向於狹義含義,即幽默是深思的 笑,帶給人們笑的同時,也給予人們哲理性思考的空間。幽默的具體表 現來源於個體的幽默感的表達。幽默感是一種捕捉生活中乖謬現象的敏 感力,是一種巧妙的揭露人際關係中矛盾衝突的智力,其效果令人發 笑,耐人尋味卻又不引起反感(岳曉東,2009;岳曉東、郝霞、七十三, 2007)。 在心理學中,幽默包含了認知、情緒、行為、生理及社會等各方面 的因素(Martin, 2000; Nazareth, 1988),是一個多向度的人格特質。台 灣學者陳淑蓉、陳學志(2005)認為,幽默感是一種看待人生或世界的 方式,幽默感是一正向的心理特質,其核心概念可能為輕鬆、詼諧、歡 欣或快樂等。在行為層面上,笑是幽默經驗最普遍的外顯行為(Martin, 2001; Veatch, 1998);在情緒層面上,歡欣是幽默可以引發的情緒狀態 (Ruch, 1993);在認知層面上,幽默包含了對知覺趣味的失諧 (incongruity)或矛盾荒謬之處的認知(Forabosco, 1992);在社交層 面上,幽默感在人際上扮演著非常重要的和諧作用(McGhee, 1980)。 幽默在中國的發展和演變 幽默在中國有著深遠的歷史文化基礎。幽默最早以猜謎及笑話的形式出 現在二千五百年前的中國文學作品中,它被稱為滑稽(Kao, 1974; Liao, 2001)。Kao(1974)認為,滑稽是代表中國幽默的最早術語。根據 Chen (1985)的觀點,在過去的二千年時間裏,中國幽默沿著以下三條線索 發展:(1)俳優—戲劇—曲藝;(2)寓言—民間笑話—政治笑話;(3) 民間歌謠—詩歌—小說。魏晉以及明清時期幽默在中國的發展曾兩度較 128 岳曉東、郝霞、Giovanna Goldman 為興盛。然而由於儒家思想及文字獄的影響,中國的士大夫們一向鄙視 幽默與喜劇,把它視作是不登大雅之堂的文學形式。20 世紀 20 年代, 幽默在中國的發展迎來一次高潮,林語堂先生首次將 “humor” 一詞翻譯 成幽默,並竭力加以推廣。20 世紀 50 年代起,中國內地由於「反右」 與「文革」等政治因素的影響,幽默與喜劇再次受到了壓制。「四人幫」 倒台之後,幽默在中國內地得到了全面的復蘇(岳曉東,2009;Yue, in press-a)。由此,雖然幽默在中國有著非常悠久的歷史,但卻有著極為 短暫的興盛時期。 中國人對幽默的矛盾態度 一直以來,中國人對於幽默有著極其矛盾的態度——既高度欣賞幽默, 又鄙視或者害怕幽默(岳曉東,2008;Liao, 1998, 2003; Yue, in press-a, in press-b)。中國人一向都是喜好幽默的,這正如 Kao(1974)所指出: 「中國人是既有趣又幽默的民族,他們做很多奇異好笑出乎人們意料之 外的事情。」此外,中國人向來不乏對幽默之產生和理解的創造性,中 國人的幽默包含了西方幽默的全部因素,如機智、嘲諷、妙語、挖苦、 俏皮話、無厘頭、自嘲等。不幸的是,由於各種文化、社會、政治原因, 中國人對幽默的欣賞一向比較謹慎、保守、苛求並多具批判性態度。 要研究中國幽默,我們不得不研究其哲學起源(Yao, 1989)。儒 家和道家是中國最主要的兩個哲學派別,且對中國人的思維方式影響深 遠。道家作為中國幽默的先驅,將幽默視之為一種機智、平靜與自然和 諧的嘗試(Bond, 1996)。而儒家卻鄙視貶低幽默,認為幽默是一種淺 薄無知的行為,幽默會破壞人際互動中的五種主要關係,造成社會的不 和諧與不穩定(Bond, 1996)。因此,在崇尚道德的儒家影響下,幾千 年以來,幽默在中國文化中始終得不到足夠重視與欣賞(Chen, 1985; Liao, 2001; Nevo, Nevo, & Yin, 2001; Shi, 1996; Yue, Hao, Lan, & Yan, 2006)。 幽默風格、樂觀人格與心理健康 129 一些跨文化的幽默實證研究證實,受到中國傳統文化影響的華人在 對待幽默的態度上與西方人存在顯著差異。例如,Liao(1998, 2001, 2007)報導台灣的大學生認為自己與美國大學生相比缺乏幽默,他們羡 慕美國學生的幽默感並且傾向於向美國學生學習。在台灣學生的幽默表 現中,52%的笑話被用來嘲諷社會中的不平現象(Liao, 1998),而大 聲的笑會令人們感覺不安和不妥(Liao, 2001)。自嘲不是為了生存, 而是害怕得罪他人(Liao, 1997)。與此類似,郝霞、岳曉東、七十三、 齊素園(2007)的研究發現香港和內地的大學生都認為幽默在日常生活 中非常重要,但是卻認為自己不夠幽默,特別是大學女生。另外 Chen (2006)報告中國的大學生不如加拿大的大學生有幽默感,並且極少用 幽默來應對壓力。筆者的研究則發現中國內地、香港和台灣的大學生不 將幽默作為創造力的一個重要因素(Rudowicz & Yue, 2000, 2003)。總 之,中國人儘管很欣賞幽默卻認為自己不幽默(郝霞等,2007;Chen, 2006; Chen & Martin, 2005, 2007; Liao, 1998, 2001; Yue et al., 2006)。 此外,隨著幽默研究的不斷深入,幽默的概念及分類更加細緻,一 些實證研究則從人們對於不同類型幽默的態度和角度反映出文化傳統 的影響。Nevo et al.(2001)發現與美國學生相比,新加坡學生更少運 用有關性的笑話並且更關注不幽默的笑話。這個結果與 Catsell & Goldstein(1976)的發現是一致的,他們發現香港學生更喜歡那些機智、 內容保守的笑話,而美國學生更喜歡關於性和侵犯內容的笑話。這些研 究表明儘管幽默能被人們高度欣賞,但是幽默仍然被認為是低俗的。郝 霞等人(2007)的研究則發現香港大學生和內蒙古大學生都較多地運用 親和型幽默,較少地運用自貶型幽默;內蒙古大學生較多地運用自強型 幽默,香港大學生則較多地運用嘲諷型幽默。 據作者最近的研究發現,儘管中國大學生認為幽默比較低俗,但是 他們對幽默所具備的特徵的描述都是積極的(Yue, in press-b);儘管中 國大學生低估了幽默在創造力和理想人格中的作用,但是他們卻將幽默 作為自我完善的人格綜合特徵(Yue et al., 2006)。因此,中國人其實 非常喜歡幽默,只是因為他們在追逐幽默的深刻表現,使得幽默的表達 130 岳曉東、郝霞、Giovanna Goldman 方式趨於嚴肅。正如 Chen(1982)認為,中國笑話從一開始就試圖表 達否定性幽默(批判現實)和讚揚性幽默(讚揚現實),這與西方笑話 所表達的純粹引人發笑的幽默是不同的。由此,中國人幽默風格的傾向 也就成為了本次研究所關注的重點之一。 幽默、樂觀人格與心理健康 樂觀的概念與測量 樂觀是積極心理學研究中的核心概念之一,本研究採用氣質性樂觀的概 念(dispositional optimism)對樂觀人格進行測量。氣質性樂觀認為樂 觀是一種人格特質,是個體對未來好結果的總體期望,相信事件的好結 果更有可能發生,表現為一種積極的解釋風格,在壓力的情境下,樂觀 是調節心理健康和身體健康的一種重要的內部資源,是影響人身心健康 的重要因素(Lai, 1995; Scheier & Carver, 1985, 1992)。 由於對樂觀概念、心理結構的不同理解,學者們發展出對樂觀不同 的測量工具,如 Scheier 等人依據「期望—價值」模型定義「樂觀—悲 觀」,發展出測量個體對有關個人生活和社會方面,未來積極和消極事 件發生的可能性和價值主觀評定的期望價值評定法;Scheier 等人根據 對氣質性樂觀的定義,編製了測量樂觀的生活定向測驗及其修訂版 (Scheier & Carver, 1992);Schweizer 等人把樂觀分為個人樂觀和社會 樂觀,編製了社會樂觀量表來測量社會樂觀(Schweizer & Schneider, 1997);Seligman 以歸因理論為基礎,把樂觀看做一種解釋風格,發展 出了歸因風格問卷和言語解釋的內容分析來測量樂觀(Seligman, 1998)。由於眾多研究者公認氣質性樂觀是與樂觀的起源和現實生活中 最為貼近的一個概念,因此目前國內外學者測量樂觀多採用 Scheier 等 人編製的生活定向測驗或其修訂版,該量表有較滿意的信、效度,且在 樂觀的研究領域中得到了較廣泛的認同和使用。 幽默風格、樂觀人格與心理健康 131 幽默風格、樂觀人格與心理健康的相關性 傳統的幽默並未對幽默進行細緻的分型。此類研究從廣義的幽默概念出 發,認為幽默對於樂觀人格具有積極的意義。研究結果顯示,幽默與樂 觀有著相輔相成的密切關係(Chapman & Foot, 1976; Martin, 2007), Ho & Lin(2000)對於 1,039 名台灣MATCH_ word word文档格式规范word作业纸小票打印word模板word简历模板免费word简历 _1713974623507_0生的測試發現,幽默對生活壓 力和身心健康起著調節作用。幽默不僅能促進人的身心健康、增強免疫 系統能力、緩和肌肉緊張狀態,更能使人保持積極向上的態度及愉悅的 情緒(McGhee, 1979)。幽默的有效利用能夠提高個人的樂觀心態,使 得個人擁有更積極和健康的自我認知(Liao, 2007; Yue, in press-b),富 有幽默感的人比缺乏幽默感的人更具有從容穩定的心態(Lefcourt & Martin, 1986; Martin, 2001)。 不過近年來也有學者發現,並非所有的幽默都對身心健康有益,幽 默可有積極和消極之分(Kuiper, Grimshaw, Leite, & Kirsh, 2004)。而 根據 Martin, Puhlik-Doris, Larsen, Gray, & Weir(2003)的調查與研究, 幽默可分為四種類型:(1)親和型幽默(affiliative humor),指以一 種能容忍和可接受的方式與他人開玩笑並娛樂他人,從而增強群體內的 凝聚力;(2)自強型幽默(self-enhancing humor),指當面對生活中 的困難時,保持幽默的視角並用幽默作為其應對的策略;(3)嘲諷型 幽默(aggressive humor),指使用諷刺性羞辱性的言行來批評或者操縱 別人,或者不顧對方感受地表達幽默;(4)自貶型幽默(self-defeating humor),指過度使用幽默來自嘲、討好以及對負面情緒的防衛性否認。 諸多研究表明,樂觀與個體的身體和心理健康之間有密切相關。例 如,Schweizer(2001)等人報告,個人樂觀與生活滿意度呈顯著正相 關,和抑鬱呈顯著負相關。Yue et al.(2006)認為,生活滿意度和抑鬱 是心理健康的最基本的組成部分,所以樂觀是心理健康最重要的預測變 數。在壓力情境下,樂觀主義者比悲觀主義者採用不同的策略來應對他 們所面臨的問題。樂觀者使用積極的應對策略,如對事件進行積極的重 新建構,努力從事件中尋求收穫和成長,使用幽默感等策略來接納現 實,而悲觀者更可能採用分心和否認的策略。Hatchett & Park(2004) 132 岳曉東、郝霞、Giovanna Goldman 的研究結果表明樂觀與任務定向的應對方式、社會支援有顯著的正相 關,與情緒定向的應對方式,如轉移、逃避等應對方式有顯著的負相關。 樂 觀還能 增強 個體對 抗壓 力與抑 鬱的 能力( Gillham & Seligman, 1999)。在社會交往中,樂觀主義者會較少經歷抑鬱,而能較多感受愉 悅(Seligman, 1998)。研究發現,樂觀、個人期望與身心健康之間呈 正相關(Magaletta & Oliver, 1999; Scheier, Carver, & Bridges, 1994)。 此外,陳國海(陳國海、Martin, 2007)發現,不同的幽默風格對 我國大學生的精神健康有著不同的影響,其中親和型和自強型幽默有利 於大學生精神健康,嘲諷型和自貶型幽默有害於大學生精神健康。該結 果與 Martin et al.(2003)的研究結果一致。因此,本次研究採用幽默 風格量表(HSQ)(Martin et al., 2003)的中文版本(CHSQ)(陳國海、 Martin, 2007)作為測量工具,對香港和內地大學生的幽默風格及樂觀 人格特質進行調查研究。根據以上的相關討論,為了便於操作研究,本 文設置了下列三個假設: 假設一:大學生的不同幽默風格與其樂觀人格有著不同的相關—— 親和型和自強型幽默與樂觀人格有正相關,嘲諷型和自貶 型幽默與樂觀人格有負相關。 假設二:親和型和自強型幽默與大學生的心理健康有正相關,嘲諷 型和自貶型幽默與大學生的心理健康有負相關。 假設三:樂觀人格與大學生的心理健康有正相關。 方法 研究對象 本次研究採用了隨機抽樣的方法,選取了 300 名香港城市大學的學生 (其中男生 119 名,女生 181 名),平均年齡為 20.96 歲(SD = 3.6), 及 500 名呼和浩特市的大學生(其中男生 136 名,女生 364 名),平均 幽默風格、樂觀人格與心理健康 133 年齡為 20.44 歲。為了減少研究偏差,研究對象選取自不同學系及不同 年段的學生。值得一提的是,內蒙古師範大學是內地的重點大學,其教 學水準是相當不錯的,筆者之所以選取該校的學生做研究,也是因為本 文的第二作者是該校的一名研究生。還值得一提的是,本次取樣 95% 的被試者都是漢族人,其觀點基本代表了漢族文化。最後,呼和浩特是 中國北方的大都市,是北方文化的代表,而香港則是中國南方的大都 市,代表了南粵文化。 研究工具 本次調查特別設計的問卷由四個部分組成(見附錄)。 幽默風格量表(HSQ) 為測量幽默風格,本研究採用了 Martin et al.(2003)等人編製的《幽 默風格量表》(Humor Styles Questionnaire,HSQ)。該量表原有 32 個 正反條目,採用 Likert 7 點評分,包括四個維度:親和型、自強型、嘲 諷型和自貶型幽默風格。陳國海、Martin(2007)對該問卷在中國大學 生群體中的信度和效度作了驗證,發現幽默風格量表所提出的四個因數 結構在中國人的樣本中也存在,該量表的信度和效度可接受,為使其更 適合中國文化,陳國海對其進行了進一步的修訂,刪去了幾個不適合中 國人的條目。目前該中文量表共 25 個條目,四個維度:親和型(第 1、 5、9、13、17、21、23、25 項),自強型(第 2、6、10、14、18 項), 嘲諷型(第 3、7、11、15、19、22、24)自貶型(第 4、8、12、16、 20 項),這些維度的分數越高,表示受試者的幽默風格傾向越強。 中文幽默風格問卷包含四個維度:親和型、自強型、嘲諷型和自貶 型幽默風格。其中親和型幽默是用來與他人建立良好關係的幽默;自強 型幽默是用來應對生活中困境及對生活保持樂觀的態度;嘲諷型幽默用 來嘲諷、批評他人;自貶型幽默用來過度自嘲、貶低自己。 134 岳曉東、郝霞、Giovanna Goldman 生活定向測驗修訂版(LOT-R) 為測量樂觀態度,本研究採用了由 Lai, Cheung, Lee, & Yu(1998)翻譯 並修訂的 Scheier & Carver(1985)編製的生活定向測驗(Revised Life Orientation Test)量表。量表共有 6 個題目,包括 3 個正向描述和 3 個 負向描述,採用 5 點 Likert 評分標準,先把負向描述題目反向記分,然 後所有題目相加求出總分,得分越高,表示越樂觀。 SCL-90量表 為測量心理健康,本研究採用了由國內學者陳昌惠(1993)修訂後的 Derogatis (1977)編製的《症狀自評量表》(Symptom Checklist 90, 簡稱 SCL-90)量表,共 90 個條目,對每個條目按 1–5 記分,“1”代表 沒有症狀,“5”代表症狀嚴重。總分是 90 個條目得分之和,總分越高, 身心健康水準越低。該量表包含軀體化、強迫症狀、人際敏感、抑鬱、 焦慮、敵意、恐怖、偏執、精神病性和其他等十個因數。 研究過程 所有研究對象都是通過自願與匿名的方式參與此項研究,大約用 20 分 鐘完成本研究的問卷。問卷在香港以繁體字印刷,在內地以簡體字印 刷。完成問卷後,研究者向研究對象表明研究的目的,並保證此次研究 資訊的機密性。調查所得的資料將通過 SPSS 加以分析和研究。 結果 兩地運用不同幽默風格的異同 表一與圖一顯示了內地大學生與香港大學生幽默風格的不同。香港大學 生和內地大學生都較多運用親和型幽默,較少運用自貶型幽默。此外, 幽默風格、樂觀人格與心理健康 135 內地和香港大學生在四種幽默風格上都存在差異,內地大學生較香港大 學生更多運用自強型幽默(t value = 5.339, p < .001),香港大學生較內 地大學生更多運用嘲諷型幽默(t value = –19.262, p < .001)。這些結果 與之前 Yue et al.(2006)所作的中國幽默的研究結果相當吻合。 氣質性樂觀與幽默風格的相關分析 表二顯示了幽默風格與氣質性樂觀的相關分析(Pearson’s correlation coefficient)。就內地大學生來說,氣質性樂觀與四種幽默風格都存在 顯著的相關,其中樂觀與親和型幽默(p < .01)和自強型幽默(p < .01) 有著顯著的正相關,而與自貶型幽默(p < .01)和嘲諷型幽默(p < .01) 有顯著負相關,這完全證實了研究假設一。就香港大學生來說,氣質性 樂觀只是與嘲諷型幽默(p < .01)和自貶型幽默(p < .01)有顯著負相 關,這也部分的證實了研究假設一。最後值得一提的是,儘管上述統計 分析都具顯著性,但其顯著係數並非十分強。 此外,本研究還將樂觀的分值按升降序(descending order)分別排 序,取樂觀分值的上下限的 27%分為高低組,將這兩組大學生在幽默風 格的四個維度上進行獨立樣本 t 值檢驗(見表 3A 和表 3B)。 表 3A 與表 3B 顯示了內地與香港大學生不同樂觀程度對幽默風格 的影響。內地高樂觀組的學生較低樂觀組的學生更多運用親和型幽默 (p < .001)和自強型幽(p < .001),更少運用嘲諷型幽默(p < .001) 和自貶型幽默(p < .001);而香港高樂觀組和低樂觀組大學生只是在 嘲諷型(p < .001)和自貶型幽默(p < .01)風格存在顯著差異。換言 之,內地高樂觀組的學生會更多運用親和型和自強型幽默,更少運用嘲 諷 型 和 自 貶 型 幽 默 , 而 香 港 高 樂 觀 組 的 學 生 會 更 少 運 用 嘲 諷 型 和自貶型幽默。 整體而言,本研究還是比較有力地支持了假設一。 136 岳曉東、郝霞、Giovanna Goldman 表一:內地大學生與香港大學生運用幽默風格的異同比較 內地大學生(n = 500) 香港大學生(n = 300) Mean SD Mean SD t value 親和型幽默 38.78 7.96 34.84 5.94 7.947*** 自強型幽默 23.17 6.13 21.27 3.95 5.339*** 嘲諷型幽默 15.81 7.07 25.19 6.40 –19.262*** 自貶型幽默 12.78 5.94 18.24 4.60 –14.496*** *** p < .001 表二:幽默風格與氣質性樂觀的相關分析 親和型幽默 自強型幽默 嘲諷型幽默 自貶型幽默 內地大學生 樂觀 .231** .362** –.121** –.139** 香港大學生 樂觀 .096 –.026 –.208** –.190** **p < .01 圖一:內地大學生與香港大學生運用幽默風格的異同比較 45 內地大學生38.78 40 香港大學生 35 34.84 30 23.17 25.19 25 18.2420 15.8121.27 15 10 12.78 5 0 親和型幽默 嘲諷型幽默 自貶型幽默自強型幽默 幽默風格、樂觀人格與心理健康 137 幽默風格與心理健康的關係分析 表四顯示了 SCL-90 中的 9 個因數總均分與幽默風格、氣質性樂觀的相 關分析(Pearson’s correlation coefficient)。SCL-90 因數及總均分與四 種幽默風格及樂觀之間都存在顯著的相關。親和型、自強型幽默風格與 SCL-90 因數及總均分存在顯著的負相關,嘲諷型和自貶型幽默風格與 SCL-90 因數及總均分存在顯著的正相關。親和型幽默與自強型幽默有 利於心理健康,能夠增強個人的自我肯定,促進人際交往,例如積極的 心態與愉悅的情緒等(Martin et al., 2003)。這些結果都很好地證實了 研究假設二。 表 3A:內地大學生不同樂觀程度在幽默風格上的差異比較 高樂觀組(n = 182) 低樂觀組(n = 168) Mean SD Mean SD t value 親和型幽默 40.65 8.40 37.03 8.07 4.105*** 自強型幽默 25.74 5.46 21.00 6.00 7.679*** 嘲諷型幽默 14.59 6.36 17.22 7.55 –3.511*** 自貶型幽默 11.53 5.23 14.04 6.54 –3.936*** *** p < .001 表 3B:香港大學生不同樂觀程度在幽默風格上的差異比較 高樂觀組(n = 182) 低樂觀組(n = 168) Mean SD Mean SD t value 親和型幽默 35.66 6.12 34.26 5.65 1.611 自強型幽默 21.14 4.11 21.10 3.95 0.062 嘲諷型幽默 23.45 6.58 26.43 5.87 –3.278*** 自貶型幽默 17.27 5.09 19.15 3.96 –2.831** **p < .01; *** p < .001 表 四 : SC L- 90 因 數 氣 質 性 樂 觀 、 幽 默 風 格 相 關 分 析 軀 體 化 強 迫 症 狀 人 際 敏 感 抑 鬱 焦 慮 敵 意 恐 怖 偏 執 精 神 病 總 分 親 和 型 幽 默 –. 21 6* * –. 22 9* * –. 27 8* * –. 27 1* * –. 25 5* * –. 18 0* * –. 25 6* * –. 22 5* * –. 25 8* * –. 26 3* * 自 強 型 幽 默 –. 14 4* * –. 15 5* * –. 18 2* * –. 22 5* * –. 17 6* * –. 12 8* * –. 13 5* * –. 15 4* * –. 13 8* * –. 17 9* * 嘲 諷 型 幽 默 .3 77 ** .2 55 ** .2 81 ** .2 93 ** .3 31 ** .3 81 ** .3 08 ** .3 45 ** .3 62 ** .3 51 ** 自 貶 型 幽 默 .2 93 ** .2 81 ** .2 19 ** .2 32 ** .2 46 ** .2 75 ** .2 54 ** .2 91 ** .2 76 ** .2 68 ** 樂 觀 人 格 –. 12 8* –. 16 5* * –. 19 9* * –. 22 6* * –. 17 8* * –. 13 9* * –. 09 8* –. 11 5* –. 13 2* * –. 18 4* * *p < .0 5 ; * *p < .0 1 幽默風格、樂觀人格與心理健康 139 此外,SCL-90-R 的全體嚴重指標(GSI)被適當地進行了升降序排 列,並取其心理健康總分分值的上下限的 27%分為高低組,即心理健康 高症組與低症組。表五顯示了 SCL-90 因數及總均分與四種幽默風格及 樂觀之間都有顯著的相關。由表中可見,相較於心理健康高症組,心理 健康低症組更多的運用親和型幽默(p < .001)和自強型幽默(p < .001), 更少的運用嘲諷型幽默(p < .001)和自貶型幽默(p < .01)。 心理健康程度不同的大學生在樂觀程度上的差異性 比較 由表五可知,九種心理疾病徵兆與氣質性樂觀有著顯著的負相關,這說 明氣質性樂觀與學生的心理健康呈正相關,因此有力地證實了假設四。 此外,心理健康高低症狀組在樂觀程度上有著極其顯著的差異:高心理 健康組的學生較低心理健康組的學生更少運用親和型幽默(p < .001) 和自強型幽默(p < .001),且更多運用嘲諷型幽默(p < .001)和自貶 型幽默(p < .01)。上述之結果與之前的研究頗類似,即中國人持著樂 觀的態度去接受目前的生活狀況,而不是幻想生活中會出現好事。這也 從側面證實了假設三的正確性。 表五:心理健康程度不同的大學生在幽默風格上的差異 心理健康高症組 (n = 182) 心理健康低症組 (n = 168) Mean SD Mean SD t value 親和型幽默 35.36 7.07 40.90 8.25 –5.691*** 自強型幽默 21.63 6.17 25.11 5.79 –4.625*** 嘲諷型幽默 18.98 7.03 14.01 7.57 5.370*** 自貶型幽默 14.32 5.67 11.99 7.12 2.847** **p < .01; *** p < .001 140 岳曉東、郝霞、Giovanna Goldman 討論 本研究的意義 本研究的統計資料表明,內地和香港大學生都認為幽默在日常生活非常 重要,中國人較多運用親和型幽默,較少運用自貶型幽默。內地大學生 比香港大學生更多地運用親和型和自強型幽默,香港大學生比內地大學 生更多地運用嘲諷型和自貶型幽默,即內地大學生更多地將幽默視為一 種與他人友好交往及自我激勵的方式,香港大學生更多地運用幽默來嘲 諷他人及自我嘲諷。這一結果的出現,可能是由於香港大學生受到了更 多西方文化的影響(Bond, 1996),所以會較內地大學生表現出更多的 果敢性和獨立性(assertiveness),由此在幽默表現中會更多表現個性 和批判性;而內地大學生受到了更多中國傳統文化的影響,所以會在幽 默表現中更多顧及面子和關係和諧(岳曉東,2008,2009)。 從使用幽默風格趨勢來看,兩地大學生都較多地使用親和型幽默, 較少的使用自貶型幽默,這表明兩地大學生都更傾向於將幽默作為一種 積極的人際交往方式來運用,更多的運用親和型幽默來與他人建立良好 關係,更少地運用幽默來自我貶低。具有親和型幽默風格的人會有較好 的人際關係,而好的人際關係會使個體感到安全、愉快,且更容易對生 活壓力保持積極心態(Martin, Kuiper, Olinger, & Dance, 1996)。另一 方面,具有嘲諷型幽默風格的人會較具有侵略性(Bandura, Ross, & Ross, 1961),並更容易嘲笑或者譏諷他人,而具有自貶型幽默風格的人則表 現為情緒上的脆弱與無助及較低的自信心(Martin et al., 2003)。 本研究結果還顯示,兩地高樂觀組的大學生都比低樂觀組的大學生 更少運用嘲諷型和自貶型幽默,而內地高樂觀的學生較低樂觀的學生更 多運用親和型和自強型幽默。一般而言,幽默風格與氣質性樂觀是人類 評價自身能力與認知的重要組成部分,而且這兩種特質會影響人與人之 間的交際。有關研究表明,有幽默感的人比幽默感不足的人會具有更穩 定的心態(Martin, 2001)。而有效利用幽默能夠強化個人的樂觀心態, 從而擁有積極健康的自我認知(Martin, 2007; Peterson & Bossio, 1991)。 幽默風格、樂觀人格與心理健康 141 此外,幽默能增強人的樂觀,而因樂觀需要多角度和多可能性的看待問 題,樂觀能幫助我們克服獨斷思維和教條主義的束縛。 本研究還發現,心理健康狀況好的大學生比心理健康狀況差的大學 生更多運用親和型幽默及自強型幽默,且更少運用嘲諷型幽默及自貶型 幽默。同時,心理健康狀況好的大學生比心理健康狀況差的大學生更加 樂觀,並且更多地運用積極的幽默風格作為應對生活困境的策略並試圖 與他人建立良好關係;心理健康狀況差的大學生不太樂觀,並且更多地 運用消極的幽默風格嘲諷別人也貶低自己。 作為一種人格特質,高樂觀者比低樂觀者對未來有更好的總體期 望,對事件有更積極的結果期望,對事物也更可能採取積極的態度及付 出更多的行動,進而有助於事件朝好的方向發展,好的結果回饋又進一 步強化了個體樂觀的心態,這樣可能使高樂觀者比低樂觀者的心理更加 健康。個體如果較多運用積極的幽默風格如親和型和自強型幽默,可能 有助於其與他人或群體建立良好的人際關係,得到更好的支援系統,並 積極地應對生活中的困境與挫折,不被不良情緒所影響。對生活保持積 極的態度,這可能是親和型和自強型幽默促進心理健康的原因之一。而 個體如果較多地運用消極的幽默風格如嘲諷型和自貶型幽默,會損害個 體的心理健康。 一方面,個體運用嘲諷型幽默對他人進行嘲諷或批評可能會傷害個 體與他人或群體之間的人際關係,不利於支援系統發揮作用;另一方 面,個體如果經常運用自貶型幽默對自己進行嘲諷來取樂他人,說明個 體可能對自己缺乏信心,自我評價較低,同時以貶低自己來娛樂他人, 這也可能使自己及他人覺得卑微,不利於個體與他人進行平等、友好的 相處,這可能會加深個體的自卑等消極情感體驗,從而影響心理健康。 早先的相關研究也表明,具有幽默感的人也傾向於擁有一些積極的人格 特質,例如自我減壓、積極的心態看待生活中的事件、自主強化社會人 際關係(Carver & Gaines, 1987; Ho & Lin, 2000)。Maslow(1954)指 出幽默風格亦是個人身心健康的體現。自我完善的人較多擁有積極的幽 默風格,並以此完成自我減壓,保持樂觀心態(Brone, Feyaerts, & Veale, 142 岳曉東、郝霞、Giovanna Goldman 2006)。Kuiper & Martin(1993)發現,在各種與幽默相關的測量中得 到較高分值的人具有較高的自信心。 綜上所述,研究結果表明氣質性樂觀與幽默風格之間互相影響,並 且二者共同影響著大學生的心理健康,氣質性樂觀和親和型、自強型幽 默風格有助於大學生的心理健康,嘲諷型和自貶型幽默風格不利於大學 生的心理健康,親和型和嘲諷型幽默風格較之氣質性樂觀、自強型和自 貶型幽默風格對心理健康的影響作用更加顯著。 進一步研究的設想 以往中國人很少使用實證方法研究幽默(Chen & Martin, 2007; Yue, in press-a)。本研究試圖用實證方法來研究中國社會中幽默風格、氣質樂 觀人格與心理健康之間的關係。儘管有了上述一系列顯著的發現,但本 研究在以下幾方面還需要改進和完善。 第一,研究的取樣應該更大、更多樣化,以驗證此次研究的結果。 取樣對象不僅應包含來自全國不同地區的大學生,也應包含從事不同行 業的中國人。尤其是需要選取農村地區的人作為研究對象,這對瞭解經 濟欠發達地區的人對幽默的態度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此外,調查研究 不同民族、教育程度和社會經濟地位的人在日常生活中運用幽默有何不 同之處,也具有非凡意義。此外,有些統計分析儘管具有顯著性,但其 顯著係數並非十分強,這就需要在今後的研究中加以進一步驗證與確 認。 第二,中國大學生普遍將幽默當作自強策略而非自貶方式(Chen & Martin, 2007)。因此,也有必要調查中國人如何在日常生活中用幽默 來應對壓力。Chen & Martin(2005)發現,中國大學生自認不如加拿大 大學生具有嘲諷型幽默風格,且很少用幽默來應對壓力,所以調查中國 大學生如何避免用嘲諷型幽默來保持人際關係和諧,也顯得很重要。 最後需要強調的是,幽默作為有效促進心理健康、提高創造力及實 現自我完善的方式,中國人需要更努力開發、利用自己的幽默潛能,正 確運用幽默,多運用積極的幽默風格。此前 Wells(1971)將幽默定義 幽默風格、樂觀人格與心理健康 143 為能夠引人發笑的任何事物,無論是機智、搞笑、無厘頭還是嘲諷,所 以中國人需要盡可能地去微笑,去發現可笑的事(岳曉東等,2007; Chen, 1985; Liao, 1998, 2007; Yue, in press-a)。 鳴謝 本文作者感謝香港城市大學為此項研究提供經費資助(研究專案號: 7002270)。 參考文獻 岳曉東(2008)。〈中國人對幽默的態度:香港和內地大學生的調查與思 考〉。《教育研究學報》,第 23 卷第 2 期,頁 299–326。 岳曉東(2009)。〈中國幽默探析——回顧與思考〉。《教育曙光》,第 57 卷第 1 期,頁 102–110。 岳曉東、郝霞、七十三(2007)。〈大學生幽默觀認知誤區及其文化根源〉。 《自然科學學術論文》(頁 38–50)。呼和浩特,中國:內蒙古人民 出版社。 郝霞、岳曉東、七十三、齊素園(2007)。〈中國大學生的幽默感之調查 與思考〉。《內蒙古師範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第 36 卷第 6 期,頁 33–36。 陳昌惠(1993)。〈症狀自評量表(SCL-90)〉。載汪向東、王希林、馬 弘(編著),《心理衛生評定量表手冊》(增訂版,頁 31–35)。北京, 中國:中國心理衛生雜誌社。 陳淑蓉、陳學志(2005)。〈幽默感的定義與測量:多向度幽默感量表之 編製〉。《應用心理學》,第 26 期,頁 167–187。 陳國海、Martin, R. A.(2007)。〈大學生幽默風格與精神健康關係的初步 研究〉。《心理科學》,第 30 卷第 1 期,頁 219–223。 144 岳曉東、郝霞、Giovanna Goldman Bandura, A., Ross, D., & Ross, S. A. (1961). Transmission of aggression through imitation of aggressive models. Journal of Abnormal & Social Psychology, 63(3), 575–582. Bond, M. H. (1996). Handbook of Chinese psychology. Hong Kong: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Brone, G., Feyaerts, K., & Veale, T. (2006). The cognitive mechanisms of adversarial humor.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Humor Research, 19(3), 305–339. Carver, C. S., & Gaines, J. G. (1987). Optimism, pessimism, and postpartum depression. Cognitive Therapy and Research, 11, 449–462. Castell, P. J., & Goldstein, J. H. (1976). Social occasions of jokes: A cross cultural study. In A. J. Chapman & H. C. Foot (Eds.), It’s a funny thing, humor (pp. 183–197). Oxford, England: Pergamon Press. Chapman, A. J., & Foot, H. C. (1976). It’s a funny thing, humor. Oxford, England: Pergamon Press. Chen, C. C. (1985). Study of ancient Chinese jokes (《中國古代笑話研究》) (Unpublished master’s thesis). National Taiwan Normal University, Taiwan. Chen, G. H. (2006, July). Humor styles, humor production in the classroom, and student ratings among university teachers. Paper presented at the 18th International Humor Conference, Copenhagen, Demark. Chen, G. H., & Martin, R. A. (2005). Coping humor of 354 Chinese university students. Chinese Mental Health Journal, 19(5), 307–309. Chen, G. H., & Martin, R. A. (2007). A comparison of humor styles, coping humor, and mental health between Chinese and Canadian university students. Humor: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Humor Research, 20(3), 215–234. Chen, X. Y. (1982). On origins of “humor” (〈「幽默」源流探微〉). Journal of Aesthetic Study and Appreciation (《美的研究與欣賞》), 1, 60–65. Derogatis, L. R. (1977). The SCL-R-90 manual I: Scoring, administration and procedures for the SCL-90. Baltimore, MD: Clinical Psychometric Research. Forabosco, G. (1992). Cognitive aspects of the humor process: The concept of incongruity. Humor: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Humor Research, 5, 45–68. Gillham, J. E., & Seligman, M. E. P. (1999). Footsteps on the road to a positive psychology. Behaviour Research and Therapy, 37, S163–S173. 幽默風格、樂觀人格與心理健康 145 Hatchett, G. T., & Park, H. L. (2004). Relationships among optimism, coping styles psychopathology, and counseling outcome. Personality and Individual Differences, 36(8), 1755–1769. Ho, M. J., & Lin, S. H. (2000). The moderating effect of sense of humor to life stress and physical-mental health for junior high school students. Bulletin of Educational Psychology, 32(1), 123–156. Kao, G. (1974). Chinese wit and humor. New York, NY: Sterling Publishing. Kuiper, N. A., Grimshaw, M., Leite, C., & Kirsh, G. (2004). Humor is not always the best medicine: Specific components of sense of humor and psychological well-being. Humor: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Humor Research (special issue on humor and physical health), 17(1/2), 135–168. Kuiper, N. A., & Martin, R. A. (1993). Humor and self-concept. Humor: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Humor Research, 6, 251–270. Kuiper, N. A., & Martin, R. A. (1998). Is sense of humor a positive personality characteristic? In W. Ruch (Ed.), The sense of humor: Explorations of a personality characteristic (pp. 159–178). Berlin, Germany: Mouton de Gruyter. Lai, J. C. L. (1995). The moderating effect of optimism on the relation between hassles and somatic complaints. Psychological Reports, 76, 883–894. Lai, J. C. L., Cheung, H., Lee, W. M., & Yu, H. (1998). The utility of the revised life orientation test to measure optimism among Hong Kong Chinese.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Psychology, 33(1), 45–56. Lefcourt, H. M., & Martin, R. A. (1986). Humor and life stress: Antidote to adversity . New York, NY: Springer/Verlag. Liao, C. C. (1997). Comparing d
本文档为【幽默风格、乐观人格与心理健康——800名香港和内地大学生的调...】,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该文档来自用户分享,如有侵权行为请发邮件ishare@vip.sina.com联系网站客服,我们会及时删除。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下载需要: 免费 已有0 人下载
最新资料
资料动态
专题动态
is_554469
暂无简介~
格式:pdf
大小:804KB
软件:PDF阅读器
页数:33
分类:生活休闲
上传时间:2011-12-08
浏览量: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