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生命科学万年发展大事记

生命科学万年发展大事记

举报
开通vip

生命科学万年发展大事记 1 生命科学发展大事记 来源:汕头大学医学院 公元前 8000年~公元前 1年 公元前 8000年 l 人类开始栽培作物,比如栽培土豆作为自己的食物。 l 人类开始驯养牲畜。 公元前 4000~公元前 2000年 l 古埃及将酵母用于面包和啤酒发酵。 l 中国开始酿酒。 l 巴比伦对棕榈实施人工受精。 公元前 5~公元前 3世纪 l 中国古医书《黄帝内经》,(包括《素问》和《灵枢》两部分),成书于公元前 475~公元前 221年 间,对人体内脏的部位、大小、长短及功能...

生命科学万年发展大事记
1 生命科学发展大事记 来源:汕头大学医学院 公元前 8000年~公元前 1年 公元前 8000年 l 人类开始栽培作物,比如栽培土豆作为自己的食物。 l 人类开始驯养牲畜。 公元前 4000~公元前 2000年 l 古埃及将酵母用于面包和啤酒发酵。 l 中国开始酿酒。 l 巴比伦对棕榈实施人工受精。 公元前 5~公元前 3世纪 l 中国古医书《黄帝内经》,(包括《素问》和《灵枢》两部分),成书于公元前 475~公元前 221年 间,对人体内脏的部位、大小、长短及功能已有一定认识,并指出人体的生理功能与生活条件及精神 状态有密切关系。对男女的生长发育过程及生理特征也有比较切实的描述。 l 中国古书《尔雅》将植物区别为草本和木本,并将相近的物种排在一起,以示同类;将动物分为虫、 鱼、鸟、兽、畜,亦将其中相近的物种排在一起;还使用了“鼠属”、“牛属”、“马属”等名称。 公元前 460~公元前 370年 l 希波克拉底等建立希腊医学并提出了健康与病态理论,认为人体中的黑胆汁、黄胆汁、血液和粘液是 否处于平衡和有无特殊变化,决定着人的健康与性格 公元前 384~公元前 322年 l 希腊学者亚里士多德描述了 500 多种动物并予以分类,将动物分成有血动物和无血动物。前者又分 成有毛胎生四足类、鸟类、鲸类、鱼类、蛇类、卵生四足类;后者又分成软体类、甲壳类、有壳类、 昆虫类,他还对一部分动物做了解剖和胚胎发育的观察。著有,《动物志》、《动物的结构》、《动 物的繁殖》和《论灵魂》等,是最早的动物学研究成果。 公元前 372~公元前 287年 l 希腊学者狄奥弗拉斯特阐明了动物和植物在结构上的基本区别,描述 500 多种野生和栽培植物,著有 《植物志》和《论植物的本源》等。 公元前二百年 l 中国掌握了豆腐制作工艺。 公元 1年~公元 1299年 公元 23~79年 l 罗马博物学家老普林尼著《自然志》(又称博物志)37卷,概述了当时所知的自然知识和技术。 公元 129~200年 l 罗马医生加伦把希腊解剖知识和医学知识系统化,创立人体生理解剖学。 公元 533~公元 544年 生物秀-专心做生物 www.bbioo.com 生物秀论坛-学术交流、资源共享与互助社区 bbs.bbioo.com 生 物 秀 -专 心 做 生 物 w w w .b bi oo .c om ghzhang 高亮 ghzhang 高亮 ghzhang 高亮 ghzhang 高亮 ghzhang 高亮 ghzhang 高亮 ghzhang 高亮 ghzhang 高亮 ghzhang 高亮 ghzhang 高亮 ghzhang 高亮 ghzhang 高亮 ghzhang 高亮 ghzhang 高亮 ghzhang 高亮 ghzhang 高亮 ghzhang 高亮 ghzhang 高亮 2 l 中国北魏农学家贾思勰著《齐民要术》,全面地总结了秦汉以来中国黄河中下游的农业生产 经验 班主任工作经验交流宣传工作经验交流材料优秀班主任经验交流小学课改经验典型材料房地产总经理管理经验 ,其 中含有丰富的生物学知识。如粟的品种分类,作物与环境的某些关系、一些作物的遗传性和变异性、 一些作物的性别以及人工选择的某些成就等。 公元十世纪 l 中国应用活疫苗预防天花。 公元 1300年~公元 1599年 1322年 l 阿拉伯酋长首次利用人工受精培育良种马。 公元 1452~1519年 l 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的艺术家、自然科学家和工程师列奥纳多·达·芬奇由于艺术创作的需要,研究了 人体解剖、肌肉活动、心脏跳动、眼睛的结构与成像以及鸟类的飞翔机制等。绘制了前所未有的精确 的解剖图,首次提出一切血管均起始于心脏这一观点。 公元 1530~1536年 l 德国植物学家 O.布龙费尔斯撰写并出版《草本植物志》,摆脱前人书本知识的束缚,根据自己的观察, 对植物做了生动逼真的描述。 公元 1543年 l 比利时医学家 A.维萨里所著《人体的结构》出版,首次否定加伦关于血液通过心脏中膈细孔而运行的 论点,并作了其他修正,创立近代人体解剖学。 公元 1583年 l 意大利医生、植物学家 A.切萨皮诺以果实为基础提出植物分类系统,完成巨著《植物》一卷。 公元 1596年 l 中国药物学家李时珍《本草纲目》52 卷刻印出版。它记述了丰富的动植物知识,订正前人之误,明 确规定部、类、种三级分类程序。分植物为草、谷、菜、果、木五部,分动物为虫、鳞、介、禽、兽、 人六部。每部(除人之外)之下又各分若干类。类之下分种。对生物的形态、结构描述之仔细和以此 为基础的较准确的分类,均超过了前人。 公元 1600年~公元 1839年 公元 1609年 l 意大利物理学家、天文学家 G.伽利略制造一台复合显微镜,并用于观察昆虫的复眼。 公元 1628年 l 英国医生、解剖学家 W.哈维所著的《动物心血运动的研究》一书出版,建立血液循环理论,奠定了 近代医学和生理学的基础。 公元 1660年 l 意大利解剖学家M.马尔皮基观察到蛙肺里连接动脉和静脉的毛细血管,证实了哈维的血液循环理论。 公元 1665年 l 英国物理学家 R.Hooke(R.胡克)在显微镜下观察软木切片,发现蜂窝状小室,称之为“Cell”,并发表著 作《显微摄影》描述之。 公元 1668年 生物秀-专心做生物 www.bbioo.com 生物秀论坛-学术交流、资源共享与互助社区 bbs.bbioo.com 生 物 秀 -专 心 做 生 物 w w w .b bi oo .c om ghzhang 高亮 ghzhang 高亮 ghzhang 高亮 ghzhang 高亮 ghzhang 高亮 ghzhang 高亮 ghzhang 高亮 ghzhang 高亮 ghzhang 高亮 ghzhang 高亮 ghzhang 高亮 ghzhang 高亮 ghzhang 高亮 ghzhang 高亮 ghzhang 高亮 ghzhang 高亮 ghzhang 高亮 ghzhang 高亮 ghzhang 高亮 ghzhang 高亮 ghzhang 高亮 3 l 意大利医生 F.雷迪通过蝇卵生蛆的对比实验,为反对自然发生说提供了第一个证据。 公元 1675年 l 荷兰人 A.van 列文虎克发明了显微镜。 公元 1675年 l A.van 列文虎克用自制的、当时分辨率最高的显微镜进行了广泛观察,发现了由种种活着的“小动物” 组成的微生物世界,同时也发现了人的精子。 公元 1682年 l 英国植物学家 N.格鲁编著的《植物解学》出版,其中也包括植物生理学的研究成果。 公元 1686年 l 英国博物学家 J.雷所著《植物史》第一卷出版,以后继续出版第二、三卷,其中讨论了种的定义。 公元 1727年 l 中国医学家俞茂鲲在《痘科金镜赋集解》中记载,人痘接种术起于明朝隆庆年间(1567~1572);《医 宗金鉴》(1742)介绍了痘衣、痘浆、水苗、旱苗四种方法。据俞正燮(1775~1840)在《癸巳存稿》 中 记载,1688年(清康熙二十七年)俄国已派医生来学“人痘法”。 公元 1735年 l 瑞典植物学家 Linne C.V.(C.von林奈)所著的巨著《自然系统》第一版出版,首创物种二名法,把 自然界的植物、动物、矿物、分成纲、目、属、种,实现了植物与动物分类范畴的统一,在全世界得 到普遍承认与推广。 公元 1761年 l 科尔鲁特以早熟的普通烟草和晚熟的心叶烟草杂交获得了品质优良的早熟杂种一代。 公元 1770年~公元 1774年 l 氧气的发现,经历了一个较为漫长的曲折历程。造成这种曲折的原因尽管是多方面的,但主要还是发 现者本人的主观因素所造成的。因此,总结这一深刻教训,可给后人留下许多有益的历史启示。 人类关于氧气的研究,可以追溯到遥远的古代。据史书记载,公元 8世纪,中国就曾经对大气进 行过研究,并把大气分为阴阳两部分。到 17 世纪,罗伯特·波义耳(R. Boyle,1627-1691)在进行 抽气机与燃烧实验时,发现了一些奇妙有趣的现象。在真空中,火药环只在受热的地方才燃烧,但一 通入空气,立刻全部燃烧。这些燃烧现象,使波义耳得出结论:“空气中有一些活性物质不是被磷的 烟雾消耗掉,就是被它驯化”。这给人们以启发,那就是空气中含有两种截然不同的气体。此后,R. 虎 克(R. Hooke,1635-1703)也做了类似的燃烧实验,并得出结论,认为空气中存在一种可以溶解可 燃物体自身的东西。 罗伯特·波义耳和虎克的实验,对发现氧气都是极为有益的。只要沿着这个正确的思路去寻找空 气中那种具有活性的物质是什么?氧气就会很顺利地被发现。但科学发现的道路是曲折的。在通往客 观真理的征途上,遇到任何一点障碍,都可能使科学家犹豫不前,而大大推迟科学发现的时间。 在氧气发现的过程中,最大的障碍,就是“燃素说”的提出。它使一些科学家步入歧途,茫然而不 能自拔。“燃素说”是英国人乔治.恩斯特.史塔尔继承了约翰.约阿希姆.帕克的《地下的自然哲学》 中的学说,并综合了各家观点,于 1703 年较系统地阐述和发挥为完整理论的。史塔尔认为,空气中 有一种可燃的油状土,即为燃素。史塔尔所说的燃素是“火质和火素而非火本身”,燃素存在于一切可 燃物体中,在燃烧时,快速逸出。燃素是金属性质、气味和颜色的根源。它是火微粒构成的火元素。 按照“燃素说”的观点,一切燃烧现象,都是物体吸收和逸出燃素的过程。煅烧金属,燃素被释放出来, 金属就变成了灰渣。但在金属加热过程中,燃素不能自动分解,必须加进空气,将燃素吸取出来,燃 烧才能实现。18世纪初斯,这种“燃素说”的理论曾歪曲地说明了大多数化学现象。尽管是歪曲的,牵 强附会的,但在当时,却能“自圆其说”,被人们普遍地接受。就这样,“燃素说”统治人们的思想将近 生物秀-专心做生物 www.bbioo.com 生物秀论坛-学术交流、资源共享与互助社区 bbs.bbioo.com 生 物 秀 -专 心 做 生 物 w w w .b bi oo .c om ghzhang 高亮 ghzhang 高亮 ghzhang 高亮 ghzhang 高亮 ghzhang 高亮 ghzhang 高亮 ghzhang 高亮 ghzhang 高亮 ghzhang 高亮 ghzhang 高亮 ghzhang 高亮 ghzhang 高亮 ghzhang 高亮 ghzhang 高亮 ghzhang 高亮 4 一个世纪,把人们从研究和探讨燃烧原因、完全可能导致发现氧气的正确思路,引向歧途,致使氧气 的发现经历了一个漫长的曲折历程。 人类的科学发现,常常是经历了一段艰辛、曲折的摸索之后,又回到原来的出发点。1774 年, 英国化学家普利斯特列(J.Priestley,1733-1804)又进行燃烧的实验,在给氧化汞加热时,得到一 种新气体,这种气体既能助燃,又能支持人的呼吸。事实上,普利斯特列已经得到了氧气,但他不能 正确地认识这种气体。普利斯特列由于受“燃素说”的影响,错误地认为,这种新气体是“无燃素的空 气”。 在普利斯特列之前,瑞典化学家舍勒在加热硝酸盐的过程中,也曾得到这种气体,并发现这种气 体能使点燃的蜡烛更加激烈地燃烧。事实上,舍勒先于普利斯特列也独立地获得了氧气,但可惜,舍 勒也是“燃素说”的信奉者,他错误地认为,这种气体是“火气”,燃烧正是燃素与火气的结合。 就这样,由于“燃素说”的束缚,在本来已经得到氧气的情况下,还是没有发现氧气。 与此同时,拉瓦锡进行多次反复的实验,又经过长时间的酝酿,大胆地提出这样的假设:金属锻 烧,并不是放出燃素,而是与空气相结合而成新的化合物。如果这个假设是正确的,那就一定能从这 种锻烧后的金属灰烬中再将那部分空气析出。拉瓦锡沿着这个正确的思路,反复做了多次实验,都没 有找到理想的物质。当然,这主要是实验条件的限制。正当拉瓦锡一筹莫展的时候,1774 年普利斯 特访问了巴黎。在宴会上,普利斯特列向拉瓦锡介绍了他关于氧化汞加热实验的全部情况。这使拉瓦 锡一下子就豁然开朗。拉瓦锡沿着普利斯特列的思路,反复进行了一系列较为精确的定量实验,最后 终于找到了他所要寻找的那种纯净的空气,当时他把这种纯净的空气命名为“氧气”。就这样,经历了 一段不平坦的道路,终于由拉瓦锡宣告了氧气的发现,从而推翻了长期统治化学领域的“燃素说”,同 时,也结束了氧气发现过程中的蒙难史。氧气的发现是化学领域里的一场深刻革命。拉瓦锡在日记中 这样写道:“在我叙述了空气从物质中释放出来以及空气与物质结合的全部历史后,这些(解释上的) 不同就会充分显示出来。这个目的的重要性促使我全面地从事这一工作,因为我觉得这注定要在物理 学和化学上引起一次革命”。发现氧气不是一件寻常的事情,发现者必须具有革命批判的锐气,冲破 传统“燃素说”的迷雾,才能见到真理的曙光。所以说,伴随着氧气的发现,必然是化学领域里的一场 深刻的革命。 氧气发现的过程,对我们有哪些重要的启示呢?恩格斯在谈到氧气发现时做了如下的概括:“普 利斯特列和舍勒析出了氧气,但不知道他们所析出的是什么。他们为‘既有的’燃素说‘范畴所束缚’。 这种本来可以推翻全部燃素说观点并使化学发生革命的元素,在他们手中没有能结出果实。但是,当 时在巴黎的普利斯特列立刻把他的发现告诉了拉瓦锡,拉瓦锡就根据这个新事实研究了整个燃素说化 学,方才发现:这种新气体是一种新的化学元素;在燃烧的时候,并不是神秘的燃素从燃烧物体中分 离出来,而是这种新元素与燃烧物体化合。这样,他才使过去在燃素说形式上倒立着的全部化学正立 过来了”。恩格斯的这段论述,深刻地阐明了打破“燃素说”旧观念的束缚,是结束氧气发现蒙难史的 关键。普利斯特列正是因为相信“燃素说”所以才“从歪曲的、片面的、错误的前提出发,循着错误的、 弯曲的、不可靠的途径行进”,尽管他已经得到了氧气,但却没有认识和发现氧气。正如恩格斯所说: “当真理碰到鼻尖上的时候,还是没有得到真理”。 与普利斯特列相反,拉瓦锡正是由于打破了“燃素说”的束缚,才成为化学史上第一个真正发现氧 气的人。恩格斯一针见血地指出:“当人们发现燃烧的物体与另一物体即氧气相结合并且已取得了纯 氧的时候,就把——然而也还是经过守旧化学家的长斯抗拒之后——这种伪说打破了”。其实,拉瓦 锡并不是独立地获得氧气的科学家。普利斯特列也认为,拉瓦锡并不是独立地获得氧气的人。可是, 在化学史上这个重大突破却偏偏是拉瓦锡完成的。这也决非偶然。拉瓦锡较之普利斯特列、舍勒等人 的高明之处,就在于他真正坚持了唯物主义观点,重视科学实验和定量研究的同时,用批判的态度审 查一切旧观念、旧理论,敢于冲破一切传统思想,勇于排除发现氧气征途上的最大障碍——“燃素说”, 所以他才成为化学发展史上真正发现氧气的人。 氧气发现的历史给我们最重要的启示,就是世界观和方法论是关系到一个自然科学家能否建树科 学勋业的关键所在。自然科学家的主观因素,常常是加速和延缓一项重大科学发现的直接原因。普利 斯特列正是由于形而上学机械论的自然观,使他陷入“燃素说”的泥潭而不能自拔,尽管他已经把氧气 生物秀-专心做生物 www.bbioo.com 生物秀论坛-学术交流、资源共享与互助社区 bbs.bbioo.com 生 物 秀 -专 心 做 生 物 w w w .b bi oo .c om ghzhang 高亮 5 拿到手,却未能结出果来;而拉瓦锡却能接过普利斯特列手中的氧气,重新解释燃烧,完成了化学领 域里的重大发现。就是拉瓦锡已经使过去在燃素说形式上倒立着的全部化学正立过来的时候,普利斯 特列仍对拉瓦锡的氧化学说很不理解,依然固守“燃素说”不放。这就更加有力地说明,一个自然科学 家一旦被错误思想所束缚,要踏上真理的道路是多么困难啊!重温氧气发现的历史,我们更加坚信, 自然科学家应该是一个自觉的唯物主义者。只有这样,才能在科学的探索中不断地获得由必然到自由 的飞跃。 公元 1771年 l 英国化学家 J.普里斯特利用实验证明,绿色植物可恢复蜡烛因燃烧而“损坏”了的空气。 公元 1773年 l 发现尿素。 公元 1777年 l 法国化学家 A.L.拉瓦锡确认动物呼吸是一种缓慢的燃烧过程。 公元 1777年 l 从橄榄中提出甘油。 公元 1791年 l 意大利解剖学家 L.伽伐尼证明用静电刺激蛙神经,能引起与其连接的肌肉收缩;发现了神经的电传导 现象。 公元 1780年 l 认识到呼吸即氧化作用。 公元 1796年 l 英国医生 E.C.琴纳最先在欧洲采用牛痘接种法预防天花,发现牛痘疫苗,实现了人体的主动免疫,使 人类战胜了天花,开辟了预防传染病的道路。 公元 1797年 l 德国胚胎学家 C.F.沃尔夫在《发生论》中,根据植物器官与鸡胚的发育,阐述了发育的渐成特性,主 张后成论。 公元 1798年 l Malthus,T.R.发表了《人口论》,在此理论的影响下,1838年达尔文提出了“物 竞天择,优胜 劣汰”的学说。 公元 1802年 l 法国生物学家 J.B.de拉马克和德国博物学家 G.特雷维拉努斯分别最先采用“生物学”(Biology) 这个学 术术语。 公元 1804年 l 瑞士化学家 N.T.de 索绪尔阐述绿色植物以阳光为能源,以二氧化碳和水为原料,形成有机物和氧的 光合作用过程。 公元 1805年 l 法国动物学家/比较解剖学家/古生物学家 G.居维叶提出各器官形态结构与功能之间的相关理论。他用 比较解剖学方法研究绝灭动物的化石遗骸,提出灾变论。 公元 1806年 l Vauguelin 和 Robiquet分离获得了天冬酰胺。这是人类分离获得的第一个氨基酸。 生物秀-专心做生物 www.bbioo.com 生物秀论坛-学术交流、资源共享与互助社区 bbs.bbioo.com 生 物 秀 -专 心 做 生 物 w w w .b bi oo .c om ghzhang 高亮 ghzhang 高亮 ghzhang 高亮 ghzhang 高亮 ghzhang 高亮 6 公元 1809年 l Lamarck,J.B.(J.B.de 拉马克)所著《动物哲学》出版。该书系统地论述了物种进化思想,认为用进 废退和获得性遗传是物种进化的机制。 1820s l Justus von Liebig了提出“燃烧”学说。 公元 1827年 l 俄国胚胎学家 К.М.贝尔发表《论哺乳动物卵的起源》,首次准确地描述了哺乳动物的卵。后来,又 分别在 1828年和 1837年又出版了《动物胚胎学》专著。这是最早的比较胚胎学著作。 公元 1828年 l 德国化学家 Friedrick Wöhler(F.沃勒)通过氰氢铵加热获得尿素,并发表论著《论尿素的人工制成》, 第一次用非生命物质为原料人工合成原来由生物体自身产生的有机化合物尿素。 公元 1830年 l 发现蛋白质。 l 中国医学家王清任著《医林改错》。他根据对尸体的观察,重新绘制脏腑图,改正中国前人旧说,正确 地区分了胸腔、腹腔的部位,指出隔肌之上只有心脏、肺脏;其余内脏器官均在隔肌之下。记述了气 管、支气管和细支气管,纠正了“肺有二十四孔”之误。提出“灵机记性在脑不在心”,还提出听觉、视 觉、嗅觉均与大脑有密切联系的看法。 公元 1831年 l 英国植物学家 R.布朗确认植物细胞内有细胞核。 公元 1833年 l Anselme Payen和 Jean-François Persoz从麦芽中分离出淀粉酶,这是酶的首次发现与分离。 公元 1833年 l 提出催化剂这一概念。 公元 1838年 l Mulder,G.J.发现了蛋白质。 公元 1838~1839年 l 德国植物学家 Schleidn,M.J.(M.J.施莱登)和德国动物学家 Schwann,T.A.H.(T.A.H.施旺)通过先后 分别发表《植物发生论》、《动植物结构和生长一致性的显微研究》等论著共同建立了细胞学说。 公元 1840年~公元 1910年 公元 1840年 l 德国化学家 J.Liebig (J.李比希)出版了《Organic Chemistry in Its Application to Agriculture and Physiology》一书。这本著作可以看作是最早的一部生物化学著作。以此推翻了植物的“腐殖质”营养 学说,创立了矿物质营养学说。 公元 1844年 l 美国牙科医生威尔斯首次使用了麻醉剂,建立麻醉医学, 引导医学进入了一个崭新的时代。 公元 1848年 l 认识到淀粉酶的分解作用,并通过淀粉酶将淀粉变成了麦芽糖。 公元 1848年 生物秀-专心做生物 www.bbioo.com 生物秀论坛-学术交流、资源共享与互助社区 bbs.bbioo.com 生 物 秀 -专 心 做 生 物 w w w .b bi oo .c om ghzhang 高亮 ghzhang 高亮 7 l 德国电生理学家 E.H.杜布瓦-雷蒙测定了动物的肌肉与神经处于活动状态时产生的电流。 l 中国植物学家吴其濬的《植物名实图考》记述了植物 1714 种,每物附图,绘图精审,有的可据以定 科或目。它基本上按李时珍的系统进行分类,不同的是取消苔草类,增加群芳类。是 19 世纪中国的 一部重要的植物学专著。 公元 1849~1859年 l 法国生理学家 C.贝尔纳发现并验证了肝脏内的糖原生成作用,血管舒缩神经,胰液消化作用,箭毒与一 氧化碳及其他毒物作用的性质,提出“内环境稳定”的概念。 公元 1850年 l 德国生理学家 H.von亥姆霍兹发现了肌肉收缩时形成的一种酸(乳酸);同时还测定了神经传导速度。 公元 1851~1855年 l 法国化学家 J.B.布森戈证实植物中的氮来自土壤中硝酸盐;而碳源则是大气中的二氧化碳。 公元 1852~1855年 l 德国生物学家 R.雷马克与德国病理学家 R.C.菲尔肖分别认识到细胞分裂的普遍性。 公元 1857年 l 法国微生物学家 L.巴斯德证实乳酸发酵是由活的微生物引起的。提出发酵的“活力论”。 公元 1858年 l 德国病理学家 Virchow,R.L.C.(R.C.菲尔肖)所著的《细胞病理学》出版,提出了“一切细胞来自细胞” 的观点,发展了细胞学说。实际上,上述观点,早在 1855年他就提出来了。 l 英国生物学家 C.R.达尔文与 A.R.华莱士联合发表阐述生物进化思想的 论文 政研论文下载论文大学下载论文大学下载关于长拳的论文浙大论文封面下载 ,《论物种形成变种的倾向, 兼论自然选择法所引起的变种和物种的存续》。 公元 1859年 l 英国生物学家 Darwin,C.R.(C.R.达尔文)发表了《物种起源》,第一次用大量事实和系统的理论论证 了生物进化的普遍规律,提出了自然选择学说,即著名的进化论,阐明了从猿到人的进化观点,是生 物学的一次大革命。 公元 1861年 l 德国生物学家 M.舒尔策研究证实,植物与动物的生活物质和最低等生物的“肉浆”是同一种物质,并 统称为原生质。 公元 1861~1864年 l L.巴斯德通过实验驳斥了 F.A.普歇所支持的自然发生说。 公元 1862~1865年 l 德国植物学家 J.von 萨克斯指出淀粉是光合作用的产物,以后又指出叶绿素包含在特殊的小体内, 1883年该特殊小体被命名为叶绿体。 公元 1863年 l 俄国生理学家 И.М.谢切诺夫研究证实,中脑和大脑里存在着抑制激发脊髓反射的机制,即中枢抑制 机制。开创了脑功能的研究。 公元 1864年 l 英国解剖学家 R.欧文描述了 1861 年德国巴伐利亚索尔恩霍芬侏罗纪地层里的始祖鸟(Archaeopteryx) 的第一个较完整骨骼化石。 公元 1864年 l Ernst Hoppe-Seyler分离出血红蛋白并制成结晶。 生物秀-专心做生物 www.bbioo.com 生物秀论坛-学术交流、资源共享与互助社区 bbs.bbioo.com 生 物 秀 -专 心 做 生 物 w w w .b bi oo .c om ghzhang 高亮 ghzhang 高亮 ghzhang 高亮 ghzhang 高亮 8 公元 1865年 l 瑞士生理化学家Miescher J.F.(J.F.米舍尔)首次发现并分离出核素,即核酸,也叫核质。 l 奥地利修道士Mendel G.J.(Mendel Gregor Johann,G.J.孟德尔)宣读并于次年发表了他的《植物杂交 的试验》论文,报道他通过豌豆杂交试验所发现的两个遗传学定律,即分离定律与自由组合定律,也 被称为“孟德尔定律”,提出了遗传因子学说,开创了遗传学。 公元 1866年 l 德国生物学家 E.海克尔所著的《形态学概论》出版, 其中首次创用“生态学”一词。该书还建议把原生 植物和原生动物合并为原生生物 Drotista,列为植物和动物之间的第三界。 公元 1868年 l Darwin,C.R.提出了遗传的“泛生论”。 公元 1869年 l Galton F.提出“融合遗传”说,为数量遗传学奠定了基础。 公元 1870–1890年 l 作物学家利用自然选择学说育种。 l 农学家利用固氮细菌提高产量。 l 首次在实验室培育杂交玉米。 公元 1873年 l Schueider A.首先描述了有丝分裂过程。 公元 1875年 l 德国生物学家 Hertwig O.(O.赫特维希)指出受精是双亲提供的雄性原核与雌性原核的融合。 公元 1876年 l 德国医生/微生物学家 R.科赫发现炭疽病病原体,并创建了细菌的培养技术。 公元 1877年 l R.科赫发明细菌染色法。 l Ernst Hoppe-Seyler创立《生理化学杂志》。 l 德国水生生物学家 K.A.默比乌斯提出了生物群落(biocoenosoe) 的概念。 公元 1878年 l 发明首台离心机。 l Wilhelm Kühne提出“酶”的概念。 公元 1879年 l 德国生物学家 Flemming W.(W.弗莱明)发现了细胞核内的染色体。 发现有丝分裂是染色体纵 裂为二,分别移向两极。 公元 1879~1884年 l 德国细胞学家 Flemming,W. (W.弗勒明)阐述了动物细胞的有丝分裂过程。 l 德国植物学家 E.A.施特拉斯布格阐述了植物细胞的有丝分裂过程。 公元 1880~1885年 l L.巴斯德研制出鸡霍乱病疫苗、炭疽病疫苗、猪丹毒疫苗、狂犬病疫苗等。 公元 1881年 l Balbiani,E.G.在摇蚊幼虫的唾腺中发现了巨型染色体。 生物秀-专心做生物 www.bbioo.com 生物秀论坛-学术交流、资源共享与互助社区 bbs.bbioo.com 生 物 秀 -专 心 做 生 物 w w w .b bi oo .c om 9 公元 1882年 l R.科赫发现结核杆菌,并证明其传染性。 l 德国细胞学家 Flemming,W. (W.弗勒明)发现了灯刷染色体,并为有丝分裂定名。 公元 1883年 l 英国生物统计学家 F.戈尔顿论述了人体测量、人口数量及其统计方法。为了有目的地改良人类的遗传 素质,他创建了“优生学”。他也是生物统计的奠基人之一。 l 比利时胚胎学家 Van Benedin E.(E. Van贝内登)发现卵子中的染色体数是体细胞的一半,而马蛔虫 受精卵的染色体为雌性原核与雄性原核染色体之和;最早发现染色体的减数现象。 l Roux W.推测染色体携带遗传因子。 公元 1883~1885年 l 德国胚胎学家W.鲁、E.A.施特拉斯布格、O.赫特维希和Weismann,A.(A.魏斯曼)等提出细胞核或染 色体是遗传物质(种质)的载体的设想,即提出了“种质论”。 l 意大利神经解剖与组织学家 C.高尔基创建了神经细胞的硝酸银染色法并提出神经系统的网状结构学 说。 公元 1884年 l 俄国微生物学家 И.И.梅契尼科夫发现吞噬细胞。 l Strasburger E.描述了种子植物的受精过程。 公元 1886年 l 发现“组织血红素”,即细胞色素。 l 德国微生物学家 H.黑尔里格尔和 H.维尔法特用实验证明豆科植物能固氮。 公元 1887年 l 德国细胞学家 T.H.博韦里确认生殖性细胞染色体减数现象的普遍性;提出染色体个体性 (chromosome in-dividuality)学说,导致后来从染色体“行为”来解释孟德尔所发现的遗传学规律。 l Weismann,A.推测在有性生殖的生物中,染色体数目是周期性减半的。 公元 1889年 l 西班牙神经组织学家 S.拉蒙·伊·卡哈尔发现神经细胞的树突和轴突。 l 癌细胞转移的种子与土壤(Seed and soil hypothesis)假说 英国伦敦皇家医院的一个助理外科医生 Stephen Paget提出了癌细胞转移的种子与土壤(Seed and soil hypothesis)假说。主张癌细胞通过血液和淋巴转移播种到那里不是随机的,而是一些特定器官组织 能够提供适合癌细胞生长环境土壤的结果。Stephen Paget还通过分析 735例乳腺癌病例给予证明。然 而该理论长期被学术界忽视。直到 1980年,Ian Hart 和 Isaiah Fidler在黑色素细胞瘤的动物实验中, 用放射性标记技术证明癌细胞需要从环境中得到合适的营养才能生长,这才使癌细胞转移的种子和土 壤假说重新得到重视。 公元 1890年 l 第一个蛋白质结晶,卵白蛋白。 l 德国军医 E.A.von贝林发现动物感染某些疾病(如破伤风、白喉)后,其血清可产生相应的抗毒素。开 创了医学上的“血清疗法”。 l 肿瘤是一种遗传性疾病(Cancer as a genetic disease) 肿瘤是一种遗传性疾病(Cancer as a genetic disease),这一事实情况是 1890年,David von Hansemann 首先认识到的。David von Hansemann详细描述了 13种不同腺癌组织细胞的有丝分裂情况,发现每个 样本都存在着癌细胞的异常分裂像,于是他推断这些异常分裂的癌细胞的染色质会发生变化。到 20 世纪初,Zoologist Theodor Boveri研究了异常有丝分裂与恶性肿瘤的关系。他的一个重要的创新是设 计了一个海胆卵实验,该实验可以诱导多级有丝分裂和染色体异常分离。他发现并命名了有丝分裂纺 生物秀-专心做生物 www.bbioo.com 生物秀论坛-学术交流、资源共享与互助社区 bbs.bbioo.com 生 物 秀 -专 心 做 生 物 w w w .b bi oo .c om 10 锤体,推测染色体是遗传物质的载体,对于每个个体在质上都是相似的。他认为异常分裂导致染色体 不平衡分离,这在多数情况下会产生有害基因。一次偶然中发现染色体的不正确联合会产生能够遗传 的有无限增殖能力的恶性细胞。这些奠定了癌症是遗传性疾病的基础。同时,Boveri还用自己的观点 解释了和癌症相关的许多现象,并且提出了很多大胆的设想和推测,诸如目前我们所说的细胞周期检 查点、肿瘤抑癌基因和癌基因。他甚至想象毒药、射线、物理损伤、病原体、慢性炎症和组织修复都 可能会间接促进染色体异常分离或导致染色体不平衡的其它情况,进而与癌症的的发生密切相关。另 外,Boveri还阐明了在一种组织中会出现不同类型的肿瘤、隐形染色体等位基因丢失、癌症易感性的 遗传度、癌症在发生和进展上的步骤相似、癌细胞对放疗敏感等。这些观点已经被广泛接受。后来, 一些研究者发现了致癌物可以作为诱变剂,这使癌症的遗传学基础更加引人注目。1960年 Ph染色体 的发现使此观点得到了更大的支持。与 Boveri假说密切相关的观点是在癌细胞中,染色体不稳定可以 促使染色体异常和突变积累。首次证明癌细胞基因组不稳定的是 Robert Schimke和他的同事,他们发 现癌细胞的耐药基因易于发生不稳定扩增。目前该观点也已被广泛接受,染色体不平衡、突变率增加 和其它形式的基因组不稳定都和人类癌症的发展有关。随着研究的深入,我们正在试 图解 交通标志图片大全及图解交通标志牌图片大全及图解建筑工程建筑面积计算规范2013图解乒乓球规则图解老年人智能手机使用图解 释 von Hansemann的设想,即染色体异常和基因组不稳定是癌症发生的始动因素。 公元 1890~1897年 l 荷兰医学家 C.艾克曼在今印度尼西亚发现脚气病同食物中缺乏米糠有关,成为研究 B 族维生素的开 始。 公元 1891年 l 德国动物学家 Henkin H.(H.亨金)发现染色体配对及其分离的减数分裂过程,观察到性染色体“X”。 l 德国生物学家 H.A.E.德里施发表海胆卵的分裂实验,发现发育到两细胞时期的受精卵依分裂面分开, 结果每个分裂球都能发育为完整的、但体形较小的幼体。 l Boveri,T.描述生殖细胞的减数分裂联会过程。 l 俄国微生物学家 C.H.维诺格拉茨基发现细菌中的化能自养型细菌──硝化细菌。 公元 1892年 l 俄国微生物学家 Д.И.伊万诺夫斯基证实烟草花叶病是由病叶的过滤提取液──过滤性病毒感染的。 l 德国动物学家 A.魏斯曼所著的《种质论》出版,主张种质可以世代连续相传。 公元 1894年 l Emil Fischer提出了的酶催化作用的“锁-匙”学说。 公元 1895年 l Roentgen W.C.发现 X-射线。 公元 1896年 l 德国化学家 Eduard Buchner(E.毕希纳)和 Hans Buchner用无细胞酵母压出液发酵产生了酒精,首次 证明离开活细胞的“酿酶”仍具有活性,酵母提取液可催化发酵。 公元 1897年 l 德国微生物学家 F.A.J.勒夫勒与 P.弗罗施证明,口蹄疫由一种过滤性病毒引起。 l Buchner E.发现酶。 公元 1898年 l 中国思想家严复的《天演论》出版。《天演论》是英国赫胥黎《进化论与伦理学》一书的意译,对中 国思想界影响很大,介绍了“物竞天择,适者生存”的进化思想。 l Benda C.发现线粒体。 公元 1899年 l 德裔美国生理学家/胚胎学家 J.勒布,在不同时期用不同溶液处理海胆卵,实现完全孤雌发育,得到正 生物秀-专心做生物 www.bbioo.com 生物秀论坛-学术交流、资源共享与互助社区 bbs.bbioo.com 生 物 秀 -专 心 做 生 物 w w w .b bi oo .c om 11 常的幼虫。 公元 1900年 l 果蝇用于基因研究。 l 荷兰的 De Vries H.(H.德·弗里斯)、德国的 Correns C.E.(C.E.科伦斯)和奥地利的 von Tchermak E. (E.von切尔马克)分别重新发现了孟德尔遗传规律,即孟德尔定律的第二次发现。 l 奥地利免疫学家 K.兰德施泰纳研究发现,用不同人血液中的红细胞和血清作交叉试验,有时出现红细 胞的凝集现象。次年发现 A、B、O三种血型。 公元 1901年 l De Vries,H.(H. 德·弗里斯)的著作《突变论》两卷于 1901~1903年先后出版,提出“突变”这一概念。 公元 1902年 l 认识到蛋白质为多肽链。 l 首次使用“免疫学”一词。 l 英国医生 A.E.加罗德发现黑尿症(现称苯丙酮尿症)是一种由于代谢途径异常而致的遗传性疾病。 l 美国细胞学家McClung C.E(C.E.麦克朗)提出副染色体(X)决定性别的设想。 l 德国化学家 E.H.菲舍尔和另一位德国化学家 F.霍夫迈斯特分别提出蛋白质分子结构的肽键理论。 l 英国生理学家W.M.贝利斯和 E.H.斯塔林提取出“肠促胰液肽”(secretin)并命名为“激素”(hormone)。 这是首次提出激素的概念。 l И.П.巴甫洛夫首次提出“条件反射”的概念。 l Sutton W.S.和 Boveri T. 同时提出了遗传的染色体学说。 公元 1902~1903年 l 德国生化学家 A.科塞尔和俄国出生的美国生化学家 D.A.列文等从胸腺核酸中分析出胞嘧啶。在此前 后(1879~1909)。他们和其他科学家合作分析出核酸的 4种碱基和两种核糖。 l 分离出第一个激素:肾上腺素。 公元 1902~1904年 l 美国生物学家/医生W.S.萨顿和德国生物学家T.H.博韦里提出由于孟德尔式的遗传,即遗传因子同细胞 中染色体的行为相平行,所以染色体是遗传物质基础的理论,即遗传的染色体学说。 公元 1902~1909年 l Batson W首先提出“遗传学”、“等位基因”、“纯合体”、“杂合体”、“杂 交一代”和“上位基因”等名词与 概念。 公元 1905年 l 美国细胞学家/胚胎学家/遗传学家E.B.威尔逊和N.M.史蒂文斯各自独立地以细胞学上的事实确定染色 体同性别的关系。并指出 XX为雌性,XY或 XO为雄性。 公元 1906年 l 首次使用“遗传学”一词。 l 英国生理学家 C.S.谢灵顿的《神经系统的整合作用》一书出版,该书系统地阐述了中枢神经系统的整 合功能,深入地分析了脊髓的反射机制,提出了神经元和突触活动的基本概念。 l Batson W.和 Punnet R.C. 提出“相引”和“相斥”的概念。 l Doncaster L.和 Raynor G.H.发现性连锁现象。 公元 1907年 l 丹麦植物学家 A.M.卢茨发现四倍体植物。 l Harrison R.G.发明组织培养法。 生物秀-专心做生物 www.bbioo.com 生物秀论坛-学术交流、资源共享与互助社区 bbs.bbioo.com 生 物 秀 -专 心 做 生 物 w w w .b bi oo .c om 12 公元 1908年 l 法国外科医生,器官移植的先驱和实验生物学家 A.卡雷尔在美国在体外培养温血动物的细胞获得成 功。此后,组织培养方法应用于生物学研究的许多方面。 l 英国数学家 Hardy G.H.(G.H.哈迪)和德国医生Weinberg W.(W.魏因贝格)各自独立发现,在一个 不发生突变、迁移和选择的无限大的随机交配群体中,其基因频率和基因型频率将代代保持不变,后 称哈迪-魏因贝格平衡定律。 l Nilsson E.H.对数量性状提出多基因学说。 公元 1909年 l 丹麦遗传学家 Johannsenm W.L.(W.L.约翰森)将遗传因子定名为“基因” (gene),并同时提出了 “基因 型”(genotype)、“表型”(phenotype)等遗传学的基本概念。 l Garrod A.E. 发表“先天性代谢缺陷”,开创了生化遗传学领域。 l Janssens F.A 发现染色体交叉的现象。 l 肿瘤的免疫监视( Immune surveillance) Paul Ehrlich提出了肿瘤的免疫监视( Immune surveillance)问 快递公司问题件快递公司问题件货款处理关于圆的周长面积重点题型关于解方程组的题及答案关于南海问题 。免疫系统有惊人的能力来 检测 工程第三方检测合同工程防雷检测合同植筋拉拔检测方案传感器技术课后答案检测机构通用要求培训 出外 源物质,而保留自身。Paul Ehrlich深信,在癌细胞中,突变累积和改变了的基因扩增模式也能让免疫 系统像清除炎症物质那样破坏癌细胞,并提出免疫系统可以抑制肿瘤的发展。但是,后来开展的免疫 治疗并不如 Ehrlich设想的那样成功。在 1957年,Richmond Prehn 和 Joan Main证实并得出结论,肿 瘤免疫只对化学致癌物引起的肿瘤起作用,对自发产生的肿瘤无效。从此,开始了这方面的大量研究。 Harold Hewitt及其同事对这些研究做了总结,认为自发性肿瘤是非免疫源的。然而,Osias Sutman在 1974年的报道中提出在化学致癌物引起的肿瘤中免疫监视有效是不正确的。而Aline van Pel和 Thierry Boon 发现预防接种可以引起肿瘤的特异性免疫反应。这使肿瘤免疫的研究得到了重新振作,但是他 们没有得到有效的免疫反应。Pierre van der Bruggen从技术上得到了突破,并证实肿瘤抗原能激发肿 瘤特异性免疫反应。 2001年,Robert Schreiber重新开始了免疫监视的研究,认为免疫系统对肿瘤细 胞产生了一个选择压力或者免疫编辑,造成免疫源的减少最终逃离免疫介导的根除。最近,Gerald Willimsky和 Thomas Blankenstein提出在老鼠中散发性肿瘤不是失去了免疫源性,而是产生免疫耐受 逃离了免疫根除,但是,和肿瘤生长相关的模式仍旧没有明确。然而,Ehrlich的设想仍旧鼓舞着肿瘤 免疫领域的研究,特别是作为肿瘤治疗中的一个有潜力的免疫治疗领域。 公元 1910年 l 美国遗传学家Morgan T.H.(T.H.摩尔根)发现伴性遗传现象,即连锁定律,第一次用实验证明“基因” 坐落在染色体上。 病毒与肿瘤(virus and cancer) 病毒与肿瘤相关,这种观点可以一直追溯到 1910年。而 Peyton Rous则被公认为该领域之父。他的突破性 工作是,在一个母鸡上发现了一个梭形细胞肉瘤,并鉴定出了鲁斯肉瘤病毒 RSV。当时,他的重要发现并 没有得到重视,直到 1966年,在他 77岁时,Rous才因该研究获得了诺贝尔奖。1969年,Robert Huebner 和 George Todaro开始了一系列研究,认为多数癌症都是由逆转录病毒基因表达造成的。虽然他们的观点 并不完全正确,但是,他们的工作促使了第一个逆转录病毒致癌基因 src 的鉴定。因此,这些突破性工作 为癌症领域的其它发现铺平了道路。 公元 1911年~公元 1948年 公元 1911年 l 出生于波兰的美国生化学家 C.芬克在英国从米糠中分离出具有活性的抗脚气病的白色晶体,并将这类 必需的微量营养物质命名为维生素。这是首次明确提出“维生素”这一概念。 l Rous P. 发现鸟类致瘤病毒。 公元 1912年 生物秀-专心做生物 www.bbioo.com 生物秀论坛-学术交流、资源共享与互助社区 bbs.bbioo.com 生 物 秀 -专 心 做 生 物 w w w .b bi oo .c om 13 l 英国生化学家 F.G.霍普金斯用实验肯定了维生素的存在,并提出营养缺乏症的概念。 l 德国生化学家 O.瓦尔堡证明在细胞中有一种激活氧的呼吸酶,并发现氰化物能抑制这种酶的活性,提 出呼吸作用需要铁参加。 l 提出生物氧化为脱氢作用。 l Morgan T.H.发现雄果蝇某些基因的完全连锁。 公元 1913年 l 提出酶动力学理论。 l Sturtevant A.H.创用三点测交法并建立连锁距离的概念。 l Bridges C.B.发现减数分裂中染色体不分离现象,确证遗传的染色体学说。 公元 1914年 l 美国生化学家 E.R.肯德尔分离出纯的甲状腺素。 l 在英国曼彻斯特,首次利用细菌处理下水道。 l 指出生物氧化由铁激活氧而来。 公元 1915年 l 美国生物学家 T.H.摩尔根和他的学生 A.H.斯特蒂文特、C.B.布里奇斯用果蝇为实验材料,通过大量研 究证明,基因在染色体上呈线形排列,发现基因的连锁和交换现象,出版了《孟德尔遗传原理》,补 充发展了孟德尔定律,提出了现代遗传学的基因学说。 l 德国化学家 R.M.维尔施泰特发现在叶绿素分子中镁离子间 4个氮原子相连,而氮则分别位于 4个闭环 的烃链上,从而提出了镁在叶绿素分子中的地位同铁在血红素分子中的地位相当。 l 英国微生物学家 F.W.特沃特发现了溶菌现象。1917年法国出生的加拿大人 F.H.德埃雷尔将这种溶菌 因素命名为噬菌体。 l Twort F.W.分离病毒。 l 美国营养学家 E.V.麦科勒姆发现维生素 A,1922年 E.V.麦科勒姆等又发现维生素 D,并证明其与软骨病 有关。他还把维生素分为水溶性和油溶性两大类。 l 激素与肿瘤(Hormones and cancer) 激素与肿瘤(Hormones and cancer),激素可以影响一些癌症的发生与发展,目前已被我们普遍接受, 然而,从最早观察到激素对一些癌症病人有益到发展成以内分泌器官为靶标的第一种药物,已经经历 了一百年。现在我们已经知道激素有助于一些癌症的治疗,而对雌二醇和乳腺癌关系的研究已产生了 很多重要的里程碑式的进展。1915年,Abbie Lathrop 和 Leo Loeb首次提出激素和肿瘤的发生有关, 他们对黄体酮和癌症关系的研究具有划时代意义,但是,直到八年之后,Edgar Allen 和 Edward Doisy 才鉴定出黄体分泌的那种物质是雌二醇。接下来的 25年中,Abraham Lilienfeld等人研究了女性生殖 系统和乳腺癌的关系,提出雌二醇是一种致癌物。Elwood Je
本文档为【生命科学万年发展大事记】,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该文档来自用户分享,如有侵权行为请发邮件ishare@vip.sina.com联系网站客服,我们会及时删除。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下载需要: 免费 已有0 人下载
最新资料
资料动态
专题动态
is_636961
暂无简介~
格式:pdf
大小:848KB
软件:PDF阅读器
页数:41
分类:
上传时间:2011-12-05
浏览量: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