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CCTV百集大型纪录片《世界历史》解说词31-40

CCTV百集大型纪录片《世界历史》解说词31-40

举报
开通vip

CCTV百集大型纪录片《世界历史》解说词31-40CCTV百集大型纪录片《世界历史》解说词31-40集 第31集 古代中外文化交流(下) 公元前139年,张骞奉西汉武帝之命出使西域。他们首次从长安出发经过康居-今巴尔喀什湖至咸海之间、大宛-今天乌兹别克斯坦的塞尔甘纳盆地、大夏-今阿富汗北部,到达安息-今伊朗,它是中国古代经由中亚通往南亚、西亚以及欧洲、北非的陆上贸易交往的通道。由于大量的中国丝和丝织品经由此路西传,所以,德国地理学家里希霍芬和赫尔曼将此路称作丝绸之路,简称丝路。张骞的两次西行之后,使世界的东方与西方之间,使者相望于道、往来不绝,使中国和中亚、南亚...

CCTV百集大型纪录片《世界历史》解说词31-40
CCTV百集大型纪录片《世界历史》解说词31-40集 第31集 古代中外文化交流(下) 公元前139年,张骞奉西汉武帝之命出使西域。他们首次从长安出发经过康居-今巴尔喀什湖至咸海之间、大宛-今天乌兹别克斯坦的塞尔甘纳盆地、大夏-今阿富汗北部,到达安息-今伊朗,它是中国古代经由中亚通往南亚、西亚以及欧洲、北非的陆上贸易交往的通道。由于大量的中国丝和丝织品经由此路西传,所以,德国地理学家里希霍芬和赫尔曼将此路称作丝绸之路,简称丝路。张骞的两次西行之后,使世界的东方与西方之间,使者相望于道、往来不绝,使中国和中亚、南亚、西亚诸王国之间建立了直接的贸易往来关系,丝绸之路由此始然。 汉代西域分南道北道,南北两道的分岔点就在楼兰。北道西行,经渠犁-今库尔勒、龟兹-今库车、姑墨-今阿克苏至疏勒-今喀什。南道自鄯善-今若羌经且末、精绝、今民丰尼雅遗址、于阗-今和田、皮山、莎车至疏勒。从疏勒西行越葱岭-今帕米尔至大宛-今费尔干纳,由此西行可至粟特-在今乌兹别克斯坦、大夏-在今阿富汗、安息-今伊朗至印度河口-今巴基斯坦的卡拉奇,转海路也可以到达波斯和罗马等地,这是丝绸之路的基本干道。换句话说,狭义的丝绸之路指的就是这条道路。古代相当多的东南亚人、波斯人、阿拉伯人都利用此道。 甘肃敦煌的莫高窟、新疆库车的克孜尔千佛洞以及其它许许多多中古时期遗留下来的、形式多样的、融合了多种外来文化的造像、壁画、器物、服饰和碑刻等,构成了一座规模宏大的丝绸之路博物馆,向人们展开了一幅生动鲜活的丝路画卷,讲述着一个个耐人寻味的故事。 隋唐时期,丝绸之路畅通、商贸繁盛,敦煌经济得以发展,石窟营造也进入了繁盛时期。敦煌石窟艺术绵延千年,既继承了本土汉晋艺术传统,吸收了南北朝和唐宋时期的艺术风格,又不断融合域外的印度、中亚、西亚的艺术风格,向人们展现了中国佛教美术的发展历程。壁画中的舞蹈形象,如西域乐舞、民间宴饮和嫁娶场面的歌舞,宫廷吉庆、天宫仙界的飞天、供养伎乐,乃是丝绸之路歌舞的博物馆。 (敦煌研究院院长樊锦诗)“有的历史学家说,它好比古代的上海和广州,也就是交通要道、军事重镇、文化传播、文化汇聚,咱们都知道著名学者季羡林先生,西域的文明跟中国文明在哪儿碰撞,用他的话就在新疆和敦煌,敦煌是重要的文化汇聚的地方,在壁画里、藏经洞里都能发现。” 克孜尔千佛洞位于新疆自治区拜城县东南约60公里处,克孜尔是维吾尔语的译音是红色的意思。洞窟开凿在木扎提河北岸、明屋达格山的峭壁之间。 (新疆社会科学院 历史所副研究员艾力·吾甫尔)“克孜尔是目前在新疆境内发现的规模最大的而且比较完整的、里面的壁画保存的也最完美的一个千佛洞,它体现的内容主要是以小乘佛教为基础的一个千佛洞,可以说它是佛教东传的一个中转站。” 马匹和骆驼是丝绸之路的重要交通工具,人们利用马来骑乘载物、征战驰骋,利用骆驼驼运丝绸、水、食粮和其他生活用品。汉唐王朝十分重视养马业的发展,他们不仅注意马匹品种的改良,而且从各边疆地区乃至中亚各地向内地引进了大量的良种马。昭陵六骏则是这些名驹良骥的典型代 关于同志近三年现实表现材料材料类招标技术评分表图表与交易pdf视力表打印pdf用图表说话 pdf 。 (西安碑林博物馆馆长赵力光)“这是唐太宗李世民做秦王时候他平定天下时候的六区坐骑,他非常喜欢这些马。这些马,我们从马名字上来看,都有些很明显的这个西域马的特征,比如说什伐赤,这个什伐和波斯语的马-赤拔很接近它也是个转音,什伐赤据我们现在来看它是一个浑身全赤全红色的马,很可能就属于汗血马。还有这里面有特勤骠,其实特勤也是在突厥语里面这也是官名,所以说这些马很多都是西域良马。” 骆驼被称为沙漠之舟,是丝绸之路在沙漠地带的主要运输工具,在我国长城沿线和中亚细亚,哈萨克斯坦的沙漠里, 大多数是双峰驼。而在北非撒哈拉沙漠和阿拉伯半岛上的沙漠里都是单峰驼。这些出土的骆驼俑和牵驼胡人俑正是唐代奔驰在丝绸之路上的骆驼和牵驼胡人形象的真实写照。 狮子在中国倍受欢迎,被视为吉祥物。中国古代在官衙庙堂、豪门巨宅大门前,时常可见到一对用以镇宅护卫的石狮子。其实狮子的原产地不在中国,而是非洲、印度等地。司马彪《续汉书》中说,条支国出狮子、犀牛。章帝章和元年,安息国遣使献狮子。杨炫之《洛阳伽蓝记》中说:狮子者,波斯国胡王所献也。这两尊东汉时期的石狮,还能看到古罗马的风格。随着时间的推移,狮子也逐渐中国化,成了中国传统建筑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伊中友好协会 副会长 哈桑·塔瓦纳)“狮子,我们在波斯语中也说Sheer,外来的人或者外国人叫‘胡’,同时有一些植物、有一些东西,前面有一个胡,比如说胡椒或者胡萝卜还有胡桃。” 宋代以后,随着中国南方的进一步开发和经济重心的南移,从广州、泉州、杭州等地出发的海上航路日益发达,越走越远。从南洋到阿拉伯海,甚至远达非洲东海岸,人们把这些海上贸易往来的各条航线通称之为海上丝绸之路。中国著名的陶瓷就经由这条海上交通路线销往各国,西方的香药也通过这条路线输入中国,一些学者因此也称这条海上交通路线为陶瓷之路或香瓷之路。 1974年,考古人员在泉州湾后渚港的海滩上挖掘出一艘宋代古船,当即轰动世界,它是当时中国发现的年代最早、形体最大的木质海船之一,出土时残长24.2米、残宽9.15米,复原后长34米、宽11米、型深.27米,船身扁阔、船底尖削,船底板和船舷板分别用二至三层木板叠合制成。船内分13个水密隔舱,可载重200多吨,相当于唐代陆上丝路一支700多头骆驼队的驮运总量,它代表了当时世界上最先进的造船技术水平,是宋元时期泉州作为中国海船制造中心的实物见证。 (泉州海外交通博物馆名誉馆长王连茂)“从这个货物来 分析 定性数据统计分析pdf销售业绩分析模板建筑结构震害分析销售进度分析表京东商城竞争战略分析 ,它是一艘从东南亚回来的一艘香料之船,我们知道海上丝绸之路当时从中国出去的商品是以丝绸、各种各样的丝织品,还有瓷器就是陶瓷器最大宗,进来的是香料药物,这是海上丝绸之路当时最重要的进出口的商品,所以这一艘是回航的,跟广州、跟广东阳江的南海一号不一样,因为它满载着中国的陶瓷器,是出去的,这样一来一往,它构成了当时海上丝绸之路非常完整的一个内容。” 宋元时期,停靠于泉州港的各国商船,舳舻千里、数以万计,时至今日,泉州晋江的陈埭等地仍然生活着数以万计的古代穆斯林外商的后人,最有代表性的是在海边形成自然村落的丁氏、郭氏两大家族,这些人同其他民族的闽南人的俚语里至今保留了一些阿拉伯、波斯语的词汇,比如,他们把洗衣服的肥皂仍然称做撒奔(Saben)它乃是古今阿拉伯人、波斯人对肥皂的称谓。 随着泉州海外交通日益繁荣,为适应货物转运,商民往来的需要,公元十一至十三世纪,出现修建石桥的高潮。据乾隆《泉州府志》记载,泉州历代造桥260座。洛阳桥位于泉州城北、洛阳江入海口处,是宋代中国第一座梁式海港大石桥。宋皇佑五年至宋嘉佑四年,由泉州太守蔡襄主持建造,桥系花岗石砌筑,长834米、宽7米,该桥创造筏形基础、种蜗固基和浮运架梁等先进技术,是中国古代建桥史上的里程碑。南宋绍兴二十一年,安海安平桥骏工,该桥长5.4华里,故又称五里桥,有天下无桥长此桥之誉。 那时的古码头,如今都变成了现代化的港口,唯有这块树立在江边的码头石碑默默追亿着当年这里的繁荣景象。 泉州城南为番舶客航聚集之地,南宋时在这里建庙祭祀海神妈祖,从此,这尊女神成了主宰航海活动的最高神祗。 宋朝,官府为迎送蕃商首领、鼓励来泉贸易,每年春夏秋冬之交,泉州府郡及市舶司的高级官员都在九日山南麓的延福寺举行冬谴舶、夏回舶两次祈风盛典,敬祭海神、祈求赐风,让商舶在海上往返畅行。 (九日山文物管理所所长胡家其)“然后宴请各国的商家和有关的人员,然后来登高,那登高完以后,把今天活动的简单情况,把它刻在这个石刻上,这就是祈风石刻的由来。举行完仪式以后,就欢送这些船队出去通商贸易,那么要回去的话一定要到来年四到五月间,如果我们刮的是东南风,所以要逆东北风而去,迎东南风回来,这就是冬谴舶夏回舶这么一个意思。” 随着丝绸之路的开通,来自西方的文化和习俗也随之而入与中国传统文化相融合,体现在人民生活的方方面面。长安是丝绸之路的起点,唐朝的首都长安,在当时是世界上最大、最具文化特色,也是经济最发达的城市,它的面积相当于三个罗马城,人口达100万之众,这在当时的世界上是绝无仅有的。长安也是一座开放的国际城市,来自欧洲、亚洲、四夷的胡族人、西域人族居长安的极多。唐朝对外国人的政策十分宽松,准许他们开业经商、购置土地房产,娶唐人女子为妻,甚至允许外国人在唐朝做官。据说唐朝时的长安城里居住的外国商人、使节、传教士等达数万人。唐政府设有专门机构鸿胪寺负责接待外宾。 从西安出土的各国钱币,包括波斯、伊朗的银币和拜占廷的金币以及时代较晚的阿拉伯金币,还有来自日本的和同开宝银币,更是当时频繁贸易往来的见证。在当时的长安城里,穿着胡服成了一种流行。在出土的唐朝陶俑中,能看到很多穿着胡服的汉人形象,无稹有诗句云:女为胡妇学胡妆、伎进胡音务胡乐。 (陕西历史博物馆 副馆长王彬)“我们现在通常所说的胡服,你在这个文物当中都可以找到原形,而且不管是男装也好女装也好都有反映,最直接的就是翻领胡服。胡服有长有短,而且有那种对称的领式还有不对称的领式。你像我身后看到的这件,这就是女子穿的外来服饰-胡服,而且整个是在服饰体系当中有一个非常大的系列都是胡服,各民族的各国家的一种胡风都体现在服装。” 唐代的软舞、健舞,大多源于胡乐。胡旋舞、胡腾舞、柘枝舞在当时都很流行,上至达官显贵,下至黎民百姓都能跳胡舞。据史料记载,杨贵妃、安禄山、武延秀等都擅长胡旋舞。西安碑林中的《唐兴福寺残碑》的侧面有一对舞伎,跳的便是柘枝舞。两个深目高鼻的西域舞伎,身穿长袖罗衫、头戴胡帽、足穿高筒软靴。 公元627年,也就是唐贞观元年,28岁的玄奘由长安出发开始了他的西行,途经秦州-今甘肃天水、兰州、凉州-今甘肃武威、瓜州-今甘肃安西县东南,偷渡玉门关,艰难地穿过了大片沙漠,取道伊吾-今新疆哈密,年底到达高昌-今新疆吐鲁番,继续西行经中亚各国,翻越大雪山-今兴都库什山,来到今阿富汗贝格拉姆,东行至现在的巴基斯坦白沙瓦城,到达天竺-今印度。42岁时玄奘带着650多部佛经回到长安,受到热烈欢迎。回国后,玄奘立即开始大规模的翻译佛经工作,前后翻译佛经74部、约1300多卷,为中国文化的发展、为中国和印度之间的文化交流作出了巨大的贡献。 由丝绸之路传入中国的宗教,对中国的社会生活产生了重大的影响,其中佛教的影响更为深远。到了唐代通过丝路,佛教在内地进一步传播,达到了成熟的阶段。内地的寺院、石窟寺壁画、塑像多带有印度健陀罗风格。此外还有伊斯兰教、景教、摩尼教等相继传入,同时也给后人留下了许多珍贵的文化遗产。 西安的清真大寺,相传创建于唐玄宗李隆基天宝元年,距今已有一千二百五十余年的历史,它是一组兼有民族传统建筑风格和伊斯兰寺院特色的古建筑群,其中殿、台、楼、亭琉密相宜是西安地区现存规模最大、保护最完整的明清建筑群。礼拜大殿宽七间,进深九间,屋顶覆以蓝色琉璃瓦,飞檐斗拱宏大。殿内四周镶嵌着大型木版雕刻的中文和阿拉伯文《古兰经》各三十幅,是目前世界伊斯兰教寺院中极为罕见的巨型木质雕刻艺术。与此相比,泉州艾苏哈卜清真寺,却是典型阿拉伯中亚风格。在泉州城东郊的灵山上,安眠着两位阿拉伯穆斯林先贤。灵山圣墓也是伊斯兰教世界现存最古老的墓葬文物之一。 (陕西省伊斯兰教协会会长哈知·伊麻自穆罕默德·优努斯·马良骥)“伊斯兰教到中国最早是长安,为什么呢?因为当时唐朝的京都在长安,所以,从阿拉伯世界的一些商人、珠宝商、各种商人到长安来进行贸易,随着贸易的过来伊斯兰教也就过来了。” 此外在泉州草奄寺中有现今世界仅存的一块摩尼教摩尼光佛浮雕,当地的信仰者已经将它视为佛像的一种了。泉州城南池店村的佛龛里,发现了印度教女神的石刻,当地村民把它当成观音祭拜。在泉州海外交通史博物馆中,还有许多体现中西方文化交流的石刻精品,每一方石刻都有一个故事。这是取材于印度教的故事,大象在向湿婆的化身林伽虔诚地献上莲花,这是印度教的主神之一-毗湿奴,这是一位名叫安德胁主教的墓碑。公元1313年,这位意大利人受罗马教皇委派到刺桐城方济各教会任主教。公元1332年,他长眠于刺桐-今泉州,这块碑被学者们称为刺桐十字架,它揉合着多种的艺术特征。 (泉州海外交通史博物馆学者丁美娴)“上面这个尖顶,它是一个伊斯兰教清真寺这个顶的象征,而中间这块凸起的这个空洞,它是中国以前天方地圆的传说的一个象征,上面这个穿着僧袍又戴着僧帽的这个是天使,基督教里面的天使,它上面有四个翅膀,在中国的民间传说里面,这个应该是属于丞相级别的天使,所以他又有一个名字叫番丞相。在这天使中间有个十字架,希腊式的十字架,我们称之为刺桐十字架,因为它最早发现于泉州,而十字架底下有一个莲花,就是佛教的象征。但是天使是呈叠坐形状的,是当时一种道士的、中国道士的乘坐形状,底下坐的是道教的祥云,而这旁边还有一个飘带,就是我们中国民间传说一个飞天传说里面仙女的飘带。” 宋元时期,泉州的外国侨民中,不少人在政府中任职,这个取藩为姓的阿拉伯穆斯林还当了军官总领。 (泉州海外交通史博物馆名誉馆长王连茂)“这个叫吴应朵的为他的父亲立了这块墓碑,他的父亲是死在元朝初年的大德年间,后面阿拉伯文的翻译,他说他的父亲叫奈拉·穆罕默德·阿卜杜拉,但是他的儿子已经叫吴应朵了。” 丝绸之路漫长而久远,且无始无终。在古代,它是传播友谊的道路,也曾经是被战争铁蹄践踏过的道路,今天,人们已经忘却昔日曾经有过的苦难,而把丝绸之路看作是连接东西方文明的纽带。近年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发起的丝绸之路研究 计划 项目进度计划表范例计划下载计划下载计划下载课程教学计划下载 把丝绸之路称作对话之路,以促进东西方的对话与交流。 CCTV百集大型纪录片《世界历史》解说词 第32集欧洲人的新航路开辟与早期殖民 1492年10月11日深夜,三艘帆船在大西洋缓慢地航行。疲惫不堪的水手们大多已经进入梦乡,船上的87名水手于8月3日离开西班牙的帕罗斯港向西进入大西洋,他们已经一个多月没有见到陆地了。12日凌晨2点,走在最前面的平塔号上的瞭望员万分激动而又略显惶恐地惊叫“陆地!陆地!”,有的船员以为又是瞭望员出现了幻觉,但是船长顺着他的手指方向看去,果然见到了月光下平坦的沙滩。三条船上的船员都醒了,他们点燃火炮向天鸣放,所有的人互相拥抱,像疯子一样在甲板上跳起了欢快的西班牙舞,他们互相亲吻同伴汗涔涔、咸滋滋的脸宠和挂在脖子上的十字架。这就是新航路的开辟中最重要的一幕,克里斯托费·哥伦布发现新大陆。 在那个已经发生巨大变革的时代,这一历史性事件对世界意味着什么?它对旧世界的社会、人口、政治和文化影响是什么?请与我们一起探索这新航路的开辟和早期殖民时代。 天亮后哥伦布命令水手们脱下黑色的羊毛外套,换上西班牙士兵的制服,把无边的红色便帽换成了窄边的礼帽,携带滑膛枪和大口径短枪,哥伦布则换上了海军上将的黑色丝绒制服,帽檐上绣着一只金光闪闪的圣物盒,左手执着短剑、右手举着西班牙王室的旗帜。他们乘坐小船靠岸后,哥伦布第一个下船踏上这片神秘的土地,他跪下身来试图做祈祷,但是,他波动的心潮使他难以做到,他相信他已经实现了自己毕生的梦想,找到了通往印度的新航路。但是,哥伦布发现的并不是他和西班牙王室向往的印度,而是一个当时人未知的新大陆中的一个小岛,哥伦布当时把它命名为圣萨尔瓦多,意思是救世主岛。 1451年,哥伦布出生于意大利繁荣的港口城市热那亚的一个纺织工家庭,青少年时代他曾经当过水手,到过地中海东部、英国和非洲的几内亚等地,这些航海经历使他熟悉海洋热爱航海活动,他熟读《马可·波罗行记》,向往东方的财富,并刻苦学习地理知识,相信日圆学说。 在欧洲人眼里,地球的真实构成是一个神秘的话题。中世纪的地图将地球绘成光盘状,中心为耶路撒冷。一些奇形怪状的图形向四周幅射开来,代表三座已知的大陆,标注着伊甸园和《圣经》记载的其他地方。 哥伦布在与意大利地理学家托斯坎内里的通信中得到一张地图,图上标明:从欧洲向西航行可以直达东方的印度、中国和日本等盛产香料和宝石的国家,而不是向南航行绕过非洲才能到达。 从1484年起,哥伦布开始向葡萄牙、西班牙、英国和法国的国王游说,请求他们给予资助,让他开辟到达印度的新航路,但是均遭拒绝。直到1492年,西班牙驱逐了摩尔人,完成了国家统一后,卡斯提尔女王伊萨贝拉才同意资助哥伦布的航行计划。 哥伦布的三艘帆船先后抵达古巴岛和海地岛,但不幸的是,圣玛利亚号在此搁浅,剩下的两艘船安全驶回西班牙,向人们宣布他们惊人的发现。哥伦布至死都认为自己已到达的地方是印度,历史尊重了这位新大陆的发现者,至今人们仍然称南北美洲之间的岛屿为西印度群岛,称当地的居民为印第安人。但这片大陆却在哥伦布于1506年死去以后的第二年被命名为亚美利加,一个意大利航海家的名字,他证实这是一片欧洲人从未认识的新大陆,并以自己的名字为之命名。 实际上在哥伦布发现新大陆之前,西班牙的邻国葡萄牙在十五世纪初就已经开始在非洲西海岸进行探险活动。 1415年,葡萄牙国王诺奥一世带领一支船队越过直布罗陀海峡,侵入北非摩洛哥的休达地区。为了获得非洲南部的黄金、象牙,并与传说中富有的教士约翰王统治下的基督教王国结盟,夹击北非的摩尔人,葡萄牙决定沿着非洲西海岸进行航行探险。 1418年,葡萄牙人发现并占领了大西洋中的马德拉群岛,成为在西非海岸探险的第一个据点,此后葡萄牙人沿着西非海岸稳定地向南推进。 1471年,葡萄牙人到达今天加纳沿海,发现这里盛产金砂,这里后来被欧洲人称为黄金海岸。 1475年,葡萄牙探险家戈麦斯发现了生产黄金和象牙的海岸,于是称这里为象牙海岸。 1482年,葡萄牙船队穿过赤道到达刚果河口。 1487年,葡萄牙航海家巴托罗缪·迪亚斯率领一支葡萄牙船队绕过了多风暴的非洲大陆最南端,他称之为风暴角,后改为好望角,进入印度洋。 1497年7月,葡萄牙探险家瓦斯科·达·伽马率领4艘帆船沿着迪亚斯开辟的西非海岸路线准备寻找通往印度的航路。这支船队是十五世纪欧洲装备最好、设计最周密的船队,它带有最新绘制的地图和航海图、星盘、指南针等。11月,达·伽马船队绕过好望角进入印度洋。 1498年3月,达·伽马到达莫桑比克,由此向北是信仰伊斯兰教的若干独立的城邦。达·伽马船队的到来遭到穆斯林居民的反对,但在今天肯尼亚海岸的马林迪,达·伽马有幸遇见一位友好的苏丹,他派遣了一位富有经验的阿拉伯水手穆罕默德·伊本·马吉德为他们领航,有了马吉德的指导和有利的顺风,达·伽马船队仅花了一个多月就航行了4000公里横渡印度洋,于1498年5月20日到达印度南部马拉巴尔海岸的卡里库特港。 1499年7月10日,达·伽马船队满载东方的香料、丝绸、宝石和象牙等名贵产品返回葡萄牙的里斯本,他们获得60倍的纯利润,这样,从西欧绕过非洲到达印度的航路就打通了。 (首都师范大学历史系 副教授施诚)“十五世纪西欧为什么如此热衷于探索,到达东方的海上航路呢?葡萄牙早期探险家巴比罗缪·迪亚斯曾经说过:探险是为那些处于黑暗之中的人带去光明,同时也积累财富。现代西方学者用三个G来高度概括地理大发现的动机,它们分别是英文黄金(Gold)、上帝(God)和荣誉(Glory)的首写字母。十五世纪以后,西欧各国逐渐从银本位制过渡到金本位制,黄金成为各国之间、欧亚之间贸易的唯一支付手段。但是欧洲大陆的黄金产量比较低,欧洲人越来越感到黄金的不足,为了购买东方的奢侈品,欧洲的黄金大量流向东方,这更促使了西方人对黄金的向往和追求。” 十四世纪的《马可·波罗行记》对印度、中国和日本的财富作了夸张性的描述。他描述印度、中国遍地黄金、香料盈野,日本的黄金多得不知如何使用,屋顶是精金,室内地面铺满金砖,这些诱惑使欧洲人不惜冒生命危险,远渡重洋探寻到达东方的新航路。对东方香料的需求也是刺激探险家的动机之一。香料在欧洲是一种稀有而昂贵的商品,有很多实际用处。欧洲冬天缺乏饲料,许多牛秋季便被宰杀,因此欧洲人冬季需要腌制大量肉类贮存。东方的香料是很好的防腐剂,有的香料具有医疗功效,如丁香可以麻痹神经缓解牙痛。 中世纪从东向西的商路主要有三条路线:一条是陆路,由中亚沿着里海和黑海到达小亚;另外两条是海陆并用,一条是先由海路至波斯湾,然后经两河流域到地中海东岸的叙利亚一带;第三条是先由海路至红海,然后再由陆路到埃及的亚历山大港。在这几条商路中,红海以东是由阿拉伯商人掌握,地中海一带则为意大利的威尼斯和热那亚所垄断。东方的香料、珠宝和丝绸等奢侈商品都是经过这三条线路贩运到欧洲。 十五世纪中叶奥斯曼土耳其帝国兴起,占领了巴尔干半岛和小亚细亚地区,特别是1453年占领君士坦丁堡之后,控制了东西方之间传统的商路,对来往的欧洲商人横征暴敛,使运抵欧洲的商品价格比原介高出8到10倍,这都促使欧洲各国急于开辟新航线,直接与东方进行贸易。 在中世纪,葡萄牙和西班牙最终摆脱了信仰伊斯兰教的摩尔人的统治,变成西欧最狂热的基督教国家。 十五世纪,随着信奉伊斯兰教的奥斯曼帝国的崛起,伊斯兰教的势力越来越大,这进一步刺激了西方基督教世界对传播基督教的迫切要求。狂热的基督教徒希望探知在穆斯林世界之外是否存在基督徒,或者是其他对基督教世界友好的大陆,尽可能与他们建立贸易关系,甚至与他们联合发动圣战,反对穆斯林。 哥伦布的航行也具有探索联合蒙古帝国,夹击奥斯曼帝国的目的。 十五、十六世纪西欧科学技术的发展为新航路的开辟提供了物质条件。 十五世纪,葡萄牙、西班牙的造船、航海和绘图技术等都有了迅速的提高。它们都能够建造新型的、轻便、安全的多桅快速帆船,特别是三角帆的利用,及从中国传来的指南针为远洋航行提供了一个最切实的安全保障。 在达·伽马开辟到达印度的航路后,葡萄牙的一支船队被风暴所吹,于1500年到达了美洲的巴西,他们的所得足以弥补整个航行活动的全部开支。 1513年,西班牙人巴尔波亚带领一批移民从北向南穿越巴拿马地峡时,从山顶上看到了一望无际的太平洋,他当时称之为南海。巴尔波亚的这一发现才使西班牙人认识到哥伦布航行和发现的潜在价值,同时为麦哲伦的环球航行奠定了基础。 1521年3月,麦哲伦到达菲律宾群岛,他由于卷入当地部落之间的战争而丧命,其余船员逃出菲律宾,载着香料经过印度洋,绕过好望角北上,于1522年9月终于返回西班牙时,只剩下了一条船和18名船员。尽管他们运回的数量可怜的丁香,远远不足以抵偿死难者欠下的债务,但人类历史上的第一次环球航行的意义是无法估量的。这一航行用事实证明了地圆学说,最后一片未知的大洋也被穿过了,一个真实完整的世界展现在人们眼前。 在葡萄牙和西班牙探险活动的刺激下,西欧其他国家也进行了类似的地理探险。 1497年,意大利威尼斯水手约翰·卡波特得到英国享利七世的支持,先后两次到北美沿岸探险,向南到达拉布拉多和今天美国的马里兰。 十六世纪头20年中,法国水手加斯帕等人到达纽芬兰,进入劳伦斯河。意大利水手乔凡尼·达·韦拉扎诺则到达哈德逊河口。 新航路的开辟最重要的直接后果就是葡萄牙、西班牙开启了欧洲对亚洲、非洲和美洲进行殖民活动的先河。为了争夺殖民地,殖民国家尤其是葡萄牙西班牙两个国家之间从一开始就产生了激烈的矛盾。 1493年春,罗马教皇亚历山大六世发布一系列通谕,在亚速尔群岛以西划分了一条想象的贯穿地球南北两极的分界线,此线以西的非基督教陆地和岛屿都由西班牙探索和占领,以东为葡萄牙探索和占领。 1494年,葡西两国签订托德西里亚条约,尽管这一狂妄无知的条约没有得到其他任何国家的承认,但在其后的一个多世纪解决了两国的争端。此后西班牙继续派哥伦布三次远航美洲,全力开辟美洲的殖民地,而葡萄牙则沿着非洲海岸向南进入印度洋,开辟了亚洲的殖民地。由于当时的无知,位于南美洲东部的巴西被划在分界线以东、葡萄牙的范围,使巴西成为南美洲唯一一块葡萄牙殖民地。 葡萄牙原是一个经济落后、人口稀少的小国,长期与阿拉伯人的战争,极大地消耗了它的人口和资源。为了维持其帝国的生存,它开始通过殖民掠夺,从非洲贩卖奴隶从事劳动。十五世纪最初的50年中,就有近15万非洲奴隶被输入。为了保证新的香料贸易航线,十六世纪头10年中,葡萄牙占领了东非沿岸的莫桑比克等地作为航行到亚洲的补给站和军事据点。十六世纪,葡萄牙殖民者在非洲掠夺的黄金达27万6千公斤,还有大量的象牙和奴隶。 在亚洲,为了打击阿拉伯人和土耳其人的竞争,1506年,葡萄牙占领了红海的门户索科特拉岛。 1509年葡萄牙舰队与阿拉伯、土耳其和印度联合舰队在印度附近的第乌决战,几乎摧毁了联合舰队。 1510年,葡萄牙在印度马拉巴尔海岸的果阿设立总督府,派遣总督统治。 1511年葡萄牙攻占了马六甲,控制了太平洋与印度洋的咽喉,从此东西方香料等奢侈品贸易完全被葡萄牙控制了。 1513年,葡萄牙开始与中国通商。1553年,窃据中国澳门。 葡萄牙人甚至在日本的九州岛设立了商站。 西班牙的殖民活动虽然稍晚于葡萄牙,但是它更加充分暴露了早期殖民者的贪婪和残酷本性。 哥伦布发现美洲之前,印第安人已经创造了高度发达的文化,其中最具规模的是位于今天墨西哥境内的阿兹特克帝国和位于今天秘鲁境内的印加帝国,他们是人类最为古老和独特的文明形态之一。印第安人建造了不亚于埃及的金字塔,宏伟的神庙、陵墓和水利工程,创造了独特的文字和宗教,在天文、数学、历法等学科,取得了惊人的成就。印第安文化是人类宝贵的文化形态,但却遭到西班牙殖民者野蛮的毁灭。在蒙昧的宗教狂热和贪欲的驱使下,殖民者犯下了令人发指的暴行,他们倚仗绝对优势的武器进行了大规模的屠杀,采取欺诈手段攻陷了阿兹特克和印加这两个古老的帝国,将价值连城的文化珍宝全部熔化成金块和银块运回国内。除了掠夺财富外,殖民者还销毁一切有价值的档案资料,摧毁了阿兹特克和印加人的神庙、陵墓和古迹,使古老的文明古迹荡然无存,成为人类历史上最大的浩劫之一。 新航路的开辟对西欧社会经济产生了重要的影响;新航路的开辟,使欧洲的商业中心从地中海转移到大西洋沿岸,间接地促使了后来的航海殖民国家英国和尼德兰的兴起,同时使地中海沿岸的意大利各城市走向衰落;新航路的开辟扩大了欧洲人的知识视野,特别是增长了地理知识,刺激了欧洲科学技术的进一步发展;新航路的开辟对世界历史也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它打破了世界各地之间的相互隔绝状态,加强了世界各地、各民族之间的联系,世界贸易的范围空前扩大。美洲的玉米、马铃薯、烟草、可可等作物开始传播到欧洲、亚洲和非洲,非洲的咖啡开始传入欧美地区。 (首都师范大学历史系副教授施诚)“地理大发现是世界历史上最重大的事件之一,首先他打破了世界各地的孤立状态,世界贸易的范围空前扩大,真正意义上的世界市场开始形成;第二,地理大发现促进了世界物种大交流,比如辣椒,它在哥伦布到达美洲之前,已经在中南美洲种植了一千多年,十五世纪末,辣椒传播到欧洲,明朝万历年间,传播到中国;第三,地理大发现导致了世界人种的大规模流动和重新分布,尤其是美洲,造成了大量的混血人种,人种的面貌变化最大。” 欧洲殖民者开始大量移居美洲,大量非洲的黑人,被西班牙殖民者捕捉到美洲的种植园或矿山中从事繁重的劳动,美洲的土著居民印第安人遭到殖民者大规模的灭绝人性镣戮,人口的数量急剧减少。据近代学者估计,在殖民者征服过程中,以及其后的殖民统治下,至少有5000万印第安人遭到灭绝。 CCTV百集大型纪录片《世界历史》解说词 第33集英国资本主义的起源 公元十五、十六世纪,在文艺复兴、宗教改革引发的社会、经济、思想大变革中,在欧洲人海外探险攫取了美洲、非洲、亚洲大量财富、使西欧积累了大量资本的条件下,西欧各国资本主义开始发展,英国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 这是今日英格兰乡村的一个私人牧场,它让我们感受到的是田园诗式的牧歌式的诗意。而五百年前,就在这片牧场所在的国土上,却有一位善良、伟大的人道主义者在痛心疾首地诅咒着这样的私人牧场:你们的羊,平常多么驯良,所欲不多,而今天,据说已变为这样地贪婪和倔强,甚至吃人了,它们破坏了田地、住宅和城市,使之成为一片荒凉,这个人就是托马斯·莫尔。自从贪得无厌而残暴的人民公敌以一条篱笆圈围了几千亩地来消灭田界那个时候起,他们逐出了佃农、或者以欺骗恫吓的手段、或者以暴力压迫方法剥夺了他们的土地,连他们私有的财产也不得幸免,要不然,以欺凌来折磨他们,使他们不得不出售他们的财产。莫尔诅咒的这种“羊吃人”的现象在历史上叫做圈地运动,就是一部分人用暴力、欺诈、不平等 协议 离婚协议模板下载合伙人协议 下载渠道分销协议免费下载敬业协议下载授课协议下载 、个人购买等方式将原来在公地 制度 关于办公室下班关闭电源制度矿山事故隐患举报和奖励制度制度下载人事管理制度doc盘点制度下载 下、属于集体耕种、集体放牧的叫做敞地的土地变成自己的私有土地,在上面办起了私人牧场,饲养成群的绵羊。为什么会出现这一农业和经济现象?它与中世纪晚期欧洲资本主义的出现又有什么必然联系? 圈地运动在英国开始于十五世纪后期,结束于十九世纪初。英国的养羊业从十三世纪后期迅速发展,羊毛主要供出口。十五世纪呢绒出口大增、羊毛工业的大幅度发展成为刺激圈地的最直接因素。十五世纪七十年代,英国40个郡中有35个发生了圈地,可见波及之广。大规模的圈地给社会经济造成的严重后果可想而知,其影响延续了几个世纪。圈地运动迅速发展,将成千上万的农民驱赶出了他们自己的土地和家园,把他们变成一无所有的流浪者、乞讨者、雇佣劳动者。用马克思的话来说,就是使直接生产者同生产资料分离。 莫尔说:男人、女人、丈夫、妻子、孤儿、寡妇、父母抱着婴儿四处流浪,当他们在流浪中把有限的钱财用光后,那么,他们除了去盗窃而遭受应得的绞刑惩罚或者去挨户讨饭以外,还有什么别的办法呢?可是,即使他们去流浪讨饭,他们也会马上被送进监牢里,因为他们游手好闲,可是谁也不愿意接受他们做工,虽然他们诚恳地请求。然而,对牧羊来说,即使是大规模的放牧所需的劳动力也是极其有限的,因此大牧场和羊毛业导致小羊毛生产者的消亡。 由有产者、富人把持的英国政府,用了一系列血腥立法来压制和剥削被剥夺者,以保障社会稳定和有产者的既得利益。马克思在《资本论》第一卷第24章曾对此作了深刻的分析批判。 1530年和1536年法令规定:对有劳动能力的游民一律逮捕鞭挞或系在马车后部鞭打至流血为止,再令其起誓劳动、遣送回乡;二次违抗法令者,则遭鞭打并要削去半只耳朵;第三次违法者处死。 1547年法令规定,凡流浪者在一个月之内找不到工作的,一旦有人告发就将其判为告发者的奴隶。主人有权用锁链和皮鞭强迫其劳动,此类奴隶逃亡14天以上,则被判为终身奴隶,并要在其额头上或者背上烙上S标志,这是英文“奴隶”(Slave)一词的第一个字母。主人有权出卖或者转让他,逃亡3次的奴隶要被处死。若一流浪者连续3天不干活,则[被遣送回乡,在胸前烙以V标志,这是英文“流浪人”(Vagran)一词的第一个字母,并以锁链系之服役。 1563年英国政府《关于各业工匠、工人、农业仆人和徒工的立法》规定,以上各色人等,根据本立法都必须强制去受雇于任何农民,从事农业劳动一年,凡仆役没有此项证明擅自离去者,即逮捕入狱或鞭笞。这一血腥立法被很多君主残酷地沿用着。据说仅英国国王享利八世统治时代,被处死的失地农民就有七万多人,而这个时候,英国的总人口也才400来万人。这是英国历史上耻辱的一页,它反映了资本在英国国内原始积累最丑恶的一面,它同英国及欧洲资本主义在国外的积累即资产阶级在美洲、非洲、亚洲的殖民掠夺一样,是一场血雨腥风。 以剥夺自耕农生产资料为前提的圈地运动,为建立近代资本主义大农业、大牧业奠定了基础。 (中国社会科学院 世界历史研究所研究员赵文洪)“关于资本主义,有很多定义。我可以把它分成两类定义:一类是西方学者的,一类是中国学者的。西方学者基本上把资本主义当成一种经济制度,它主要是两个基本特征:第一个是生产资料的私人所有制;第二就是经济资源主要是通过市场来配置的,这个定义有点接近于关于市场经济的定义。而我们中国学者的定义是马克思主义的,就是把资本主义定义为一种生产方式,但是我们中国的学者根据马克思恩格斯本人的学说,把资本主义做这样的一个基本定义,认为资本主义是一种生产方式,它的物质基础就是社会化的大机器生产,它的生产关系的最基本的特征就是生产资料的资本家私人所有制,这个社会作为一种社会制度的基本特征就是资本对雇佣劳动的剥削,我们认为它是资本主义生产方式,是人类历史上最后一种人剥削人的生产方式。” 所谓资本主义大农业、大牧业就是农业资本家占有土地等生产资料、雇佣工人、进行面向市场的大规模的企业化的农业、牧业经营。在这里,体现出来的是一种同传统社会迥然不同的新型的阶级关系,即资本家同雇佣工人早期资产阶级同无产阶级之间的关系。十六世纪,英国已经出现了大批大的农场和牧场。 著名学者陶内认为,到十六世纪中叶,英国的大农场制已有很大程度的发展。在部分地区约有一半土地已转入农场主手中,约相当于佃农所占的全部土地。另外,著名学者斯金斯在这方面也有很多记载。比如,1547年在南莱斯特郡的一个庄园,一千亩牧场被围成两片。1494年东莱斯特郡,有人围圈了400多英亩的牧场。 在十六世纪后半叶,某地有一牧场年租金竟达1400镑,其面积之大可想而知。马克思进一步阐述说,一方面使农业合理化,从而第一次使农业有可能按社会化的方式经营;另一方面,把土地所有权弄成荒谬的东西,这是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巨大功绩。农业中的资本主义经营方式极大地解放了生产力。据估算,圈地制的经济效益是敞地制的1.5倍。以上我们看到的是资本主义在农业中的起源,那么在工业中情况如何呢? 1597年在英国出版了一本为一个叫约翰·温契康伯的暴发户写的传记,下面这一个歌谣是这个传记中描述这个暴发户所拥有的手工工场的情形的:一屋宽且长、织机二百张、织上二百人、排列成长行、旁有一巨室、女工共百人、户外又一屋、贫儿一百五、列坐剪细毛、不敢辞辛苦、彼皆寠人子、终日不得息、自晨至深夜、各得一便士、场中供酒饭、饮食皆于是、又有一广厅、五十修剪工、各自施妙术、天衣真无缝、又有八十人、将呢加浆洗、染工八十人、齐将颜色施、二十扞制匠、将呢折成匹。这段歌词虽然有些夸张,但它真实的描绘出了一个早期资本主义手工工场的生动画面。 资本主义在工业中的产生和发展,大体上经历了三个阶段:资本主义的简单协作、手工工场和机器工业。在简单协作阶段,一些商人先到市场购买大宗羊毛原料,交给一家一户的家庭手工业者,让他们梳洗纺线,纺成毛绒后商人再来收取,将毛线分给织呢的家庭手工业者,呢布织成后,商人再组织人染色、包装和出售,这些商人叫做包买商,他们割断了生产者同市场之间的联系,使之失去经济独立性而依赖于他们。包买商给生产者发工资,生产者事实上已经成为他们的雇佣工人。在这些分散型的手工工场里,由于生产者经常从事某一生产环节的劳动操作,技术日益熟练。场地虽然分散各处,但在包买商组织下实现了分工合作,因此,同传统的家庭手工业相比,劳动生产率显著提高了。包买商一方面把分散的一家一户组织起来,为他们带来了就业机会,但另一方面雇主同雇工之间、资本同劳动之间的对立,几百年来,也始终存在着。 以上介绍的是分散的手工工场。这种工场自有其优势,但是,由于生产的一些工序很需要在集中的场地内连续进行,一些资本家便开始建立集中的手工工场,于是,便有了前述那首歌谣所描述的情形。其中描述的工序包括:检、梳、纺、织、修剪、浆、染和扞制等等。 早在十四世纪,意大利的佛罗伦萨等沿海城市的羊毛业中就出现了一些将手工业者集中在一起,分工合作,生产羊毛产品的集中的手工工场。 十六世纪的英国,此类工场不仅出现,而且还有雇佣一两千人。这种组织制度的特点是规模大、分工细、效率高,有利于技术与生产工具的改进,因此,是近代机器生产和工厂制度的先驱。 集中的手工工场内,工人的劳动情况怎样?1563年英国政府《关于各业工匠、工人、农业仆人和徒工的立法》对于我们了解这个问题也许有些帮助。 凡按日计算工资或按周计算工资、受人雇用的手工匠和工人从三月起到九月止,在这些月份内,早上要在五点钟或五时以前开始工作,一直干到晚上七八点钟,早饭、午饭及喝水的时间除外,但这些时间每天最多不得超过两个半小时。 农牧业中资本主义的农场、牧场,工业中资本主义的手工工场的大量出现和存在是近代西欧资本主义起源的最基本的标志。这一过程在十六世纪前后的英国发生得最为典型,并且未曾间断地、一直向成熟的资本主义发展,因此,对近代西欧资本主义起源的考察,我们就集中在了英国。 在前资本主义时代的许多社会里,都出现过具有某些类似资本主义的流通、生产组织形式和生产关系,但是只是在封建社会末期,才出现资本主义萌芽。我们这里所指的作为一种社会经济形态资本主义的起源,在西欧最早发生。 资本主义起源在人类历史上具有划时代的意义,资本主义相对于封建主义政治上以人与人之间的契约关系取代了身份关系,确立了资本主义的平等。经济上,以高效率的市场经济取代了低效率的自然经济和管制经济,极大地解放了生产力。但是,资本主义起源充满了罪恶,是血与火写成的历史。马克思说,资本来到世间,从头到脚,每一个毛孔都滴着血和肮脏的东西。 为什么只是在西欧才最早发育了资本主义?人们给出了各种各样的答案。比如,中世纪西欧,尤其是英国农村,有比较充足的农业剩余物资,用来同手工业产品交换,这有利于商业的发展,同时也促进了经济结构的改善。村民们不植棉花,故家庭纺织业主要以毛织为主,致使养羊甚多。另外,人民有传统的肉食习惯,故而,畜牧,主要是牛羊饲养所占比重相当大,有利于同农产品和其他非农业产品之间的交换。 政治是多元的,国王、贵族、教会三者相互之间比较独立,城市和农村之间也比较独立,地方封建主割据性很强,所以,个人就可以在它们的缝隙之间来发展自己的力量,积累自己的财富,加强进行商品交换的能力,这样就有利于资本主义的发展。 (中国社会科学院 世界历史研究所研究员赵文洪)“资本主义起源,可以从正反两个方面来进行。正的方面,我觉得它是一个进步的历史事件,主要在哪里?相对于中世纪的封建主义,近代西方资本主义它有两大优势:第一,它能够极大地解放和发展生产力。马克思就曾经说过,资产阶级在它统治的不到一百年的时间里面,所创造的生产力比过去所有时代创造的全部的生产力的总和还要多还要大;第二点,在实现社会财产分配的公正方面,它比封建主义要强;另一方面,对西方资本主义起源这一历史事件的评价,我们要问一下,它究竞让社会和历史为它付出了多大的代价,在不同的国家资本主义的起源或资本主义的利益,它的代价都是不同的。在西欧,我认为至少有三方面很惨痛的代价:第一,就是无数生命的死亡,这些生命包括西欧本地的那些人,更包括亚非拉这些殖民地的人民,他们有的是累死、有的是冻死、有的是饿死、有的是被折磨死;第二个代价,就是无数人的苦难,这些人,他们的财产被剥夺,他们的家园被侵占,他们过着极其贫困的生活,担负着极其繁重的劳动,可以说流离失所、身不由己;第三个代价,就是良知的泯灭、道德的沦丧。资本主义它是公开的、彻底的、完全的倡导和实行一种个人主义和拜金主义的价值观和人生观,在整个资本主义起源的过程,我认为它事实上就是一种良知泯灭和道德沦丧的过程。” 英国资本主义起源是西欧资本主义起源的一部分。资本主义在西欧的起源标志着世界历史进入了近代阶段,随之而来的是一个新的资本主义的时代。 CCTV百集大型纪录片《世界历史》解说词 第34集尼德兰革命 在欧洲大陆的西北部,包括今天的荷兰、比利时、卢森堡和法国东北部的一部分地方在内的地区,历史上称为尼德兰。1566年至1609年,这里爆发了一场反抗西班牙的封建专制统治的人民革命,结果是西班牙被迫承认荷兰的独立。在世界历史进程中,它的影响虽然有限,但它毕竟是第一次成功的资产阶级革命。 尼德兰是荷兰语低地的意思,尼德兰地区位于莱茵河、缪司河、些耳德河下游及北海沿岸一带,地势低洼,很多地方的地势仅仅比海平面高出一点点,常常要遭受风浪的侵袭。生活在那里的人民自古以来就十分勤劳,他们筑堤挡浪、排水垦地,用自己的双手创造了美好的家园。今天的荷兰境内,甚至有百分之二十七面积的土地低于海平面。如今这里风光秀丽、人民富足,经济充满了活力。但是,历史上的尼德兰命运坎坷。中世纪这个地区长期处于封建割据状态。十五世纪时,成为勃艮第公国的一部分。后来,由于王室联姻及继承的演变,至十六世纪初,它落入西班牙哈布斯堡王朝的统治之下。 尼德兰虽是低洼之地,但面临北海,境内又有几条河流直通大海,给尼德兰带来舟楫之利。所以,这里的工商业、航海业、渔业、造船业都十分发达。到近代初期,这里的经济活动已相当繁荣,当时的尼德兰共有17个省,约300万人口,其中北方7个省以荷兰和西兰两省的工商业最为发达。以荷兰来说,当时的城市居民占半数。这里的城市化水平,以今天的标准衡量也是相当高的。许多大城市里都已出现了规模较大的手工工场。农村中的资本主义关系也发展起来。阿姆斯特丹是北方各省的经济中心,与英国、波罗的海沿岸各国及俄罗斯有频繁的贸易往来,而与西班牙的经济联系反而不大。南方10个省,以佛兰德尔和不拉奔的经济最为发达,那里的手工工场出现很早,并且在很多行业广泛存在,其中毛、麻纺织业久负盛名,但它的毛织业的原料供应和产品的销售主要依靠国外市场,特别是西班牙市场。相对于北方而言,南方各省与西班牙及其殖民地的经济联系更密切一些。安特卫普是南方的中心城市,也是当时世界上最重要的商业和信贷中心之一。 十六世纪中叶,这里开设了来自欧洲各国的上千家商行和代办处。城内设有国际性的交易所。港口内停泊着数以千计的大小商船,每日外商云集、生意兴隆,但这样一个资本主义工商业欣欣向荣的地方却受到西班牙国王的封建专制统治,双方的矛盾日益加深。到十六世纪中叶,冲突已不可避免,并最终导致尼德兰的反叛。 双方的矛盾是多方面的:首先是经济方面的矛盾,西班牙国王把尼德兰当成了自己的属地大肆掠夺,他委派总督作为尼德兰的最高统治者,掌握最高的行政、司法和财政大权,通过总督对尼德兰搜刮捐税,来自尼德兰的收入占西班牙国库总收入的一半,查理五世把尼德兰称为他王冠上的一颗珍珠。查理五世的儿子腓力二世继位后更加变本加厉,为保护西班牙本国的利益,腓力二世限制尼德兰商人进入西班牙港口,禁止他们同西属美洲殖民地直接进行贸易,提高尼德兰从西班牙运出羊毛的税额,这就十分不利于尼德兰的贸易和毛纺织业的发展。更直接、更明显的冲突表现在宗教方面,宗教改革以后,路德教和加尔文教等新教开始陆续从德国、法国传入尼德兰,新教的势力日益扩大,引起了信奉天主教的西班牙统治者的不满。查理五世时,曾试图引进宗教裁判所的形式来抑制新教。1550年颁布的一个敕令规定,凡是新教徒或被控为新教徒者,男的杀头、女的活埋,甚至帮助过新教徒或与新教徒说过话的人也要治罪,其财产要被没收,人们把这个敕令称为血腥敕令。在腓力二世统治时期,进一步加强了对新教徒的迫害,宗教裁判所在尼德兰四处蔓延,几乎没有一天不执行死刑,而且方法极为残酷,火刑是最常用的一种方法。 西班牙国王对尼德兰在政治上实行专制,经济上限制工商业发展,搜刮尼德兰人民的财富,宗教上限制信教自由、迫害异端,这些政策必然伤害到尼德兰人的民族感情。当时身为天主教徒的奥兰治亲王威廉都说:假如国王认为荷兰人能无限期地支持这些残暴的敕令的话,那他就错了。的确,没过多久,尼德兰人开始了反抗西班牙人专制统治的斗争。 1566年4月,三百多名尼德兰贵族向西班牙派驻尼德兰的总督玛格丽特请愿,要求废除血腥敕令,撤退西班牙军队,同时表示效忠西班牙国王,请愿遭到拒绝,请愿者还被骂成乞丐。同年8月,一场更大规模的反抗运动在尼德兰各地展开,城市贫民和城邦的农民把斗争的矛头直指天主教会,他们冲击教堂和修道院,捣毁圣像和圣徒遗骨、遗物,没收教会的财产烧毁债券和契约,这一反抗运动被称为破坏圣像运动,这场运动中起码有5000多所教堂和寺院被捣毁。西班牙统治者摄于人民的威力被迫妥协,与反叛者签订了一个协议,答应暂停宗教裁判所的活动,允许新教在指定的地点做礼拜。但是,在经历了短暂的平静之后,西班牙统治者便开始反扑,国王派遣了阿尔发公爵率军进入尼德兰讨伐反叛者。 阿尔发,修长纤瘦、黑眼珠、黄皮肤、留着银色的胡须,以严厉著称。他宣称,宁把一个贫穷的尼德兰留给上帝,不把一个富庶的尼德兰留给魔鬼。他到尼德兰以后便着手清除新教徒,他首先诱捕了当地的贵族反对派领袖并将他们送上断头台,设立除暴委员会,专门处理有关异端和叛逆事件,命令搜捕所有反对天主教及西班牙政府的可疑人物,告密者受到奖励,嫌疑人受到秘密审判,绞刑架和火刑柱遍布各地,数以千计的人被处死。所以,这个除暴委员会被恐惧的新教徒称为血腥委员会。阿尔发掠夺尼德半也这不手软,他实行新税制,所有的财产都要交纳1%的税、土地买卖交税5%、商品交易税10%,他要用搜刮来的钱财充作镇压尼德兰人的军费。令阿尔发感到遗憾的是,他没能抓到奥兰治的威廉,这位尼德兰的大贵族身材高大、待人接物温文有礼,他不仅富有而且极具才能,处事果断而言辞谨慎,故被人称为缄默者。他曾受西班牙国王的宠爱,但后来却成了尼德半的贵族反对派领袖。在阿尔发的恐怖统治时期,他逃亡德国,组织军队,多次回尼德兰,进攻西班牙军队,但均遭失败。尼德兰的广大群众以独特的方式与西班牙人周旋,他们挑衅地接受了西班牙辱骂自己的用辞——乞丐,很多人穿着粗俗的灰色的服装,身带旅行袋及碗钵,十足地表现出当时乞丐的特色,他们组成游击队,到处袭击西班牙的小股军队,陆上的游击队穿行于密林,自称为森林乞丐。由水手、渔民和码头工人组成的海上游击队自称为海上乞丐,出没于风波浪里。各地的游击队屡屡得胜,吸引着越来越多的人参加,革命的声势日益壮大。 1572年,北方各省普遍发生反西班牙的起义。这年夏,奥兰治的威廉被推举为荷兰、西兰和乌特勒支三省的总督。到1573年,北方7省都先后从西班牙的占领下解放了出来。西班牙国王不得不召回阿尔发,任命列揆生为新的尼德兰总督,率西班牙军队继续进攻。1574年,列揆生攻打已被围困了半年之久的荷兰海滨城市莱登。守城居民英勇奋战,城内粮尽时,西班牙人来诱降,守城人回答他们:为了保卫我们的妇女、我们的自由和我们的宗教免受外国暴君的摧残,我们每个人会吃掉自己的左手来保全右手,正是这种不屈不挠的精神,保证了莱登人的胜利。农民和海上乞丐赶来支援,他们掘开马斯河河堤,放水淹敌,终于使列揆生的军队退却。北方革命的胜利,极大的鼓舞了南方人民的斗志,各地也纷纷发动起义、夺取政权。 1576年,尼德兰南北各省代表聚集根特城,商讨南北联合及反对西班牙统治的问题,最后签订了根特协定,废除阿尔发颁布的一切法令和迫害异教的法律,南方保持天主教,北方则承认加尔文教的合法地位。根特协定签订后革命形势进一步高涨。城市的人民发动新的起义,而农村的人民则抗租抗税,夺取贵族和教会的土地,这引起了南方贵族和天主教僧侣的恐惧,他们准备与西班牙妥协。1579年初,他们在现在属于法国的阿拉斯结成了阿拉斯同盟,试图以此来保护他们的财产和宗教。他们承认西班牙国为合法的统治者和君主,天主教为唯一合法的宗教。不久,北方各省联合南方的部分城市在乌特勒支也成立了同盟以对抗阿拉斯同盟,宣告北方各省为永不可分的联盟,以各省代表组成的三级会议为最高权力机关,统一货币和度量衡,实行共同的军事和外交政策。1581年7月,同盟决定不承认西班牙国王腓力二世对尼德兰的统治权,北方各省宣告成立联省共和国,因为同盟以荷兰省为中心,又称为荷兰共和国。 1585年,西班牙军队攻陷布鲁塞尔和安特卫普,在南方恢复了统治,这样,尼德兰的南北方实际上就分道扬镳了。 (中国社会科学院 世界历史研究所研究员俞金尧)“尼德兰南北方的分裂,它不是偶然的。那么从历史上看,当时的尼德兰,南北各省分别有两个经济中心,一个是南方的安特卫普,还有是北方的阿姆斯特丹。那么,这两个彼此独立的经济实体,它们是互相竞争的,相对而言,南方与西班牙的经济联系更密切一些,因而它的利害关系也更多一些,那么从宗教方面来看,南方的居民,绝大多数都是信奉天主教,而北方的人多数是信奉新教,那么西班牙也正好是一个信奉天主教的国家,所以它跟南方联系也是更紧密。另外从地理上来看,尼德兰是一个称为低地国家,那么在这个地方,港湾和河流非常多,这样的话在地理上就形成了很多的这个分割和屏障,那么在这样的情况之下,就是说西班牙人要进攻的话,他会碰到很多的障碍,所以从这个军事上来说也是一个原因,不利于统一。” 当然,西班牙人不甘心自己的失败,他们恢复了在南方的统治以后,便北上反扑,但
本文档为【CCTV百集大型纪录片《世界历史》解说词31-40】,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该文档来自用户分享,如有侵权行为请发邮件ishare@vip.sina.com联系网站客服,我们会及时删除。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下载需要: 免费 已有0 人下载
最新资料
资料动态
专题动态
is_864980
暂无简介~
格式:doc
大小:108KB
软件:Word
页数:32
分类:
上传时间:2011-12-02
浏览量:1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