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列宁论真理的两个问题及其相互关系_兼论相对真理_绝对真理与真理的相对性_绝对性

列宁论真理的两个问题及其相互关系_兼论相对真理_绝对真理与真理的相对性_绝对性

举报
开通vip

列宁论真理的两个问题及其相互关系_兼论相对真理_绝对真理与真理的相对性_绝对性 列宁论真理的两个问题及其相互关系 —兼论相对真理、 绝对真理与真理的相对性 、 绝对性 陈 长 畅 列宁提出的真理 两个问题是什么 � 它们之间的关系如何� 这是我们在学习列宁的真 理观时 , 不能不首先弄明白的基本问题 。 而对这一问题的正确理解 , 也有助于我们弄清 相对真理 、 绝对真理与真理的相对性、 绝对性的关系 , 以便回答是否应该用真理的绝对 性和相对性代替绝对真理和相对真理的提法等目前尚有争议的问题 。 可见 , 在这里重温 列宁关于真理的两个问题及其相互关系的理论 , 不仅有重大的理论意义 ...

列宁论真理的两个问题及其相互关系_兼论相对真理_绝对真理与真理的相对性_绝对性
列宁论真理的两个问题及其相互关系 —兼论相对真理、 绝对真理与真理的相对性 、 绝对性 陈 长 畅 列宁提出的真理 两个问题是什么 � 它们之间的关系如何� 这是我们在学习列宁的真 理观时 , 不能不首先弄明白的基本问题 。 而对这一问题的正确理解 , 也有助于我们弄清 相对真理 、 绝对真理与真理的相对性、 绝对性的关系 , 以便回答是否应该用真理的绝对 性和相对性代替绝对真理和相对真理的提法等目前尚有争议的问题 。 可见 , 在这里重温 列宁关于真理的两个问题及其相互关系的理论 , 不仅有重大的理论意义 , 而且有十分重 要的现实意义。 一 、 是 否 有 客 观 真 理 � 是否有客观真理 � 这是列宁在批判俄国马赫主义者 波格丹诺夫的主观真理论时 , 首 先提出的一个问题 。 列宁在 《唯物主义和 经验 班主任工作经验交流宣传工作经验交流材料优秀班主任经验交流小学课改经验典型材料房地产总经理管理经验 批判主义 》一书中所作的明确回答 , 以及 后来在 《哲学笔记 》等书中的进一步说明 , 坚持和发展 了马克思主义真理观的唯物论 。 列宁说 � “有没有客观真理 � 就是说 , 在人的表象中能否有不依赖于主体、 不依赖 于人 、 不依赖于人类的内容 � ” � 在这里 , 列宁以提问题的形式 同波格丹诺夫商榷 , 表 达了自己十分明确的思想。 这就是 , 他把人 的表象中 � 即人的意识里 所包含的不依赖 于主体 、 不依赖于人或人类的内容称为客观真理 。 换句话说 , 所谓客观真理 , 说的是真 理的内容 , 它是客观的 , 它来自不以人们的意识为转移的外部世界。 在列宁看来 , “真 理 , 即作为同客体相符合的知识” ! , 作为客观世界的主观映象 , 它如同 “人的概念就 其抽象性、 隔离性来说是主观的 , 可是就整体 、 过程 、 总和 、 趋势、 泉源来说 , 却是客 观的 。 ” ∀ 列宁之所以肯定客观真理 , 是为其承认唯物论哲学基本前提所决定的。 唯物 论认为 , 世界是物质的世界 , 它不依赖于人们的意识而存在 , 并为人们的意识所反映 , 从这一前提出发 , 人们认识的唯一和最终的泉源 , 只能是客观的物质世界 , 而不可能是 什 么 “绝对观念” 之类。 人们的认识也仅仅是移入人的头脑并为人的头脑所改造过的物 质的东西而已 。 所以 ,人们的认识就其形式来说是主观的 ,但就其内容来说却是客观的 。 曾经有人认为 , 应当区别客观真理和思维真理 。 客观真理和客观存在 、 事物本身是 同等的概念 。 思维真理是客观真理的正确反映 。 显然 , 这种看法同列宁的观点是不一致 山 山 大 学 学 报 ! ∀ # 年 的 。 在列宁看来 , 客观真理不等于客观存在的事物 。 他同一切马克思主义者一样 , 总是 ∃ 把真理视为客观辜物及其规律在人们头脑里的正确反映, 总是把符合客观实际的思想 、 理论 、 」 ’ 白号称为真理 。 如说地球存在子人类之前晰仑断是真理 , 一 马党思的剩余价值学说 是真理 , 社会主义可以在一个或若干个国家首先胜利的理论是真理 , 如此等等 。 他还把 人 的表象中所包含的客观内容称为客观真理 。 这种对客观真理的承火 是同唯物论反映 论的观点相一致的 。 列宁说 � “认为我们的感觉是外部世界的映象 , 承认客观真理 , 坚 持唯物主义认识论的观点 , —这都是一回事 ” # 。 可见 , 只有从唯物论反映论的观点出发 , 才能正确理解什么是客观真理 , ‘ 承认客观真理 , 而认为客观事物能在人的意识里 得到正确的反映 , 承认客观真理 , 也就是坚持了唯物论认识论。 然而 , 一旦离开唯物论 认识论 , 离开人的表象来谈论什么客观真理的存在 , 势必导致把客观真理混同于客观事 物的错误 。 也有人问道 , 列宁不是反对过 “真理是思想形式” 的说法吗 ∃ 既 然 它 不 是 %思想形 式 , 当然是客观存在的东西 , 这还有疑义吗 ∃ 不错 , 列宁的确曾尖锐地批评过波格丹诺 & 夫的这一说法。 波格丹诺夫从其赤裸裸的相对主义观点出发 , 胡说什么 “在我看来 , 马 克思主义否定任何真理的绝对客观性” , 宣称 “真理是思想形式 , 是人类经验的组织形 式 ⋯⋯ ” ∋ 。列宁在驳斥这种主观真理论时 , 并没有完全否认真理是思想形式 , 而是强调指 出在这种形式中所反映的内容是客观的 , 不依赖于人们的意识为转移的 。 同时指出 , 波 格丹诺夫正是由于看不到这一点 , 才掉进唯心主义的泥坑 。 列宁说 ( “如果真理只是思 想形式 , 那就是说 , 不能有不依赖于主体、 不依赖于人类的真理 了, 因为除了人类的思 想以外 , 我们和波格丹诺夫都不知道别的什么思想 。 ” ) 的确是这样 , 别的星球是否有 人和思想 , 这是科学正在探索的秘密 。 所以 , 一谈思想 , 只能是人的思想 。 既然真理只 是思想形式 , 当然只能依赖于人类而存在 。 在这里 , 列宁在 “只是” 二字用了着重号 , 这无异等于说 , 真理不仅仅是思想形式 。 换句话说 , 列宁没有简单地否认真理是思想形 & 式 。 他只是反对波格丹诺夫把真理视为纯主观的东西 , 只是反对他对客观真理的否定。 ,’∗ 口果真理是人类经验的组织形式 , 那末地球存在于任何人类经验之外的论断就不可能 是真理了” , “那末天主教的教义也可以说是真理了” + 。 这是十分荒谬的。 列宁的批 判是完全必要的 。 也有人认为 , 从本体论上说 , 真理的形式和 内容是主观的 。 但从认识论意火上看 , 不仅真理的内容是客观的 , 而且真理的形式也是客观的 。 因为真理的内容须和客观对象 相一致 , 真理的形式也须与对象相符合 、 一致 , 它是客观事物的外部联系的真实反映或 者是对客观事物的本质 、 内部联系和规律的真实认识 。 我们以为 , 这种看法也不尽符合 列宁的本意 。 从一定意义上说 , 反映形式 � 包括真理 也可以说 是 客 观的 、 真实存在 的 。 人们承认这一点并没有错 。 从人类思维的发展史来考察 , 思维形式也是客观的 , 它 是物质发展的历史的产物 , 是获得某一具体认识所不可缺少的一项 。 列宁在谈到认识是 人对自然界的反映 , 认识是一个发展过程时说 ( “在这里的确客观上是三项 ( � − 自然 界 , � . 人的认识 / 人肺� 就是那同一个自然界的最高产物 , � “ 自然界在人的认识 第二期 列宁论真理的两个问题及其相互关系 中的反映形式 , 这种形式就是概念、 规律 、 范畴等等 。 ” 0 上述看法的错误在于没有看 到列宁所谓真理的形式是主观钓 , 真理的内容是客观的 , 正是以唯物论反映论的观点出 发的。 这就是说 , 从真理的形式 , 即从它作为人类的一种思想形式 , 的确是依赖于某种 认识主体并为其所固有的 一 种 抽 象思维形式 。 就这个意义上说 , 它是主观的。 但是就 其所反映的内容 , 是来自不以人们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物质世界这一点来说 , 它是客观 1 的。 不承认这一点 , 就不可能与一切主观真理论划清界限 % 当年 , 列宁针对波格丹诺夫 1 认为人们认识的相对性 , 使客观的绝对的认识成为不可能的主观真理论 , 强调真理的客 观性 , 并在马克思主义哲学发展史上 , 第一次明确地把人的表象中所包含的不依赖于主 体 、 不依赖于人和人类的内容 , 称为客观真理 , 为的是同波格丹诺夫的主观真理论划清 、 界限。 在国外 , 也有人 � 例如沙拉比扬诺夫 认为 ( “任何的客观真理都是不存在的 。一切〔 真理都是主观的。 ” 又说 , “为什么我把一切真理都称为主观的呢∃ 因为真理不是客观2 的存在 , 真理是我们关于世界、 事物、 过程的概念。 ” 3 在这里 , 沙拉比扬诺夫的错误 不在于承认 “真理不是客观存在” , 而在于没有真正领会列宁有关真理的内容和形式的 论断 , 不懂得一切真理的认识固然属于主观的概念 , 但它所包含的内容却是客观的 , 是 离开人们的意识而独立的 。 沙拉比扬诺夫也正是由于看不到这一点 , 而重蹈了波格丹诺 夫的主观真理论的覆辙 。 真理 问题 , 历来是哲学两条路线斗争的一个极其尖锐复杂的问题 。 承认还是反对客 观真理 , 是否按客观规律办事 , 这是关系到革命党人能否领导革命取得胜利的一个大间 题 , 也是关系到我国的四化建设能否获得成功的关键间题 。 二 、 绝对 真 理 和 相对 真 理 的 关 系 绝对真理和相对真理的关系 , 是列宁在批判波格丹诺夫 的 相 对主义的真理论时提 出的又一问题 。 他说 ( “如果有客观真理 , 那末表现客观真理的人的表象能否立即地 、 完全地 、 无条件地 、 绝对地表现它 , 或者只能近似地 、 相对地表现它 ∃ 这第二个问题就 是关于绝对真理和相对真理的相互关系问题 。 ” 4 列宁指出 , 波格丹 诺 夫 明确地 、直截 了当地回答了这个问题 。 他根本否认绝对真理 , 并且因恩格斯承认绝对真理而非难恩格 斯有折衷主义 。 这非难对吗 ∃ 不对 的话 , 应如何予以评说呢 ∃ 为着真正驳倒波格丹诺夫的谬论 , 首先得弄清楚列宁所提出的第二个问题是什么 ∃其 次要弄明白对它的回答又是什么性质的问题 ∃ 如果说 , 真理的第一个问题 , 说的是关于 真理的内容 , 对它的截然不同的回答 , 会导致唯物地还是唯心地解决真 理 的 问题。 那 么 , 真理的第二个问题 , 说的是关于真理的认识 ,而对它的截然不同的回答 , 则直接关系 到辩证地还是形而上学地看待真理的问题 。 在列宁看来 , 人们对客观真理的认识 , 不可 能立即地 、 完全地 、 无条件地 、 绝对地把握它 , 而只能是近似地 、 有条件地 、 相对地把 握它 。 所以 , 在人的表象中存在着表现客观真理上述两种基本情形 。 这就是相对真理和 % & 中 山 大 学 学 报 ! 翅# 年 绝对真理的相互关系问题。 不懂得它 , 也就不懂得真理发展的辫证法 。 欧根 ·杜林先生 的思想就是一个很好的例证 。恩格斯在 《反杜林论 》中 , ,曾尖锐地批 ,∋( 了杜林的形而上学 的真理观 。 )杜林不懂得绝对真理和相对真理的辩证关系一 , 否认相对真理的存在 , 到处乱 用 “永恒真理” 、 “终极真理 ” 等字眼 , 并把自 己的哲学体系当作 “绝对真理” 。 恩格 斯讥笑和批驳了这一点 , 并且针对杜林的形而上学观点 , 着重论述了真理发 展 的 辩证 法 。 俄国马赫主义者波格丹诺夫 , 也是一个根本不懂真理辩证法的人。 他只承认相对真 理 , 承认 “仅仅在某一时代范围内的客观真理” , 胡说什么恩格斯在 《反杜林论 》一书 中所说的真理相对性和他的看法 “差不多 ” , 就是指否定一切永恒真理 , “否定任何真 理的绝对客观性” 。 并以恩格斯既承认相对真理又承认绝对真理为依据 , 非难恩格斯为 “折衷主义” 。 他污蔑说 � “恩格斯的错误就在于不坚决果断 , 就在于透过他的全部讥 讽言论 , 流露出他对某些尽管是可怜的 ‘永恒真理 ’的承认。 ” ∗ 在波格丹诺夫 看来 , 象 恩格斯承认了 “拿破伦死于 ∀ & 年 # 月 # 日” 这样的永恒真理 , 有啥意思呢� 难道陈词 滥调是真理吗 � 列宁首先指出, 波格丹诺夫不是在反驳恩格斯 , 而是在唱高调 。 如果你 不能断定 “拿破伦死于 ∀ & 年 # 月 # 日” 这个命题是错误的或是不确切的 , 并且不能断 定它将来会被推翻 , 那么你就得承认这个真理是永恒的 。其次指出 , 波格丹诺夫对唯物辩 证法的无知 。 恩格斯为什么要举类似 “巴黎在法国” 这样一些平凡的真理呢 � 为的是嘲 笑杜林在简单事物上用大字眼是不聪明的 。 当然 , 永恒真理是有的 , 但是必须善于在真 理问题上运用辩证法 , 而不要滥用永恒真理的字眼。 唯物论反映论认为 , 真 理 是 客观 的 , 承认客观的即不依赖于人和人类的真理 , 也就是承认了绝对真理 。 然而 , 人们对真 理的认识不是一下子完成的 , 而是通过一系列相对真理的介绍 , 逐步达到绝对真理的 。 从真理的内容来看 , 真理是客观的 。 从认识真理的过程来看 , 真理是一个从相对向绝对 逐步深化的过程 。 这后一个问题回答的是 � 人们对客观真理所掌握 的 深 度和广度的问 题 , 即真理的界限问题 。 列宁说 � “人类思维按其本性是能够给我们提供并且正在提供 由相对真理的总和所构成的绝对真理的 。 科学发展的每一阶段 , 都在给这个绝对真理的 总和增添新的一粟 , 可是每一科学原理的真理的界限都是相对的 , 它随着知识的增加时 而扩张 、 时而缩小 。 ” ∗ 这就说明 , 科学能够给人们提供客观世界及其 发 展 规律的知 识 。 科学发展的过程 , 就是由相对真理走向绝对真理 的过程 。 每一科学原理都是一定实 践经验的总结 , 都包含有绝对真理 的因素。 但是在任何一个具体历史阶段上 , 人们对客 观世界的认识都受一定历史条件的限制 , 因而每一科学原理 的真理界限又是相对的 、 变 化的 。 如物理学中的波义耳定律认为 , 气体的体积与压力成反比 。 开始 , 人们认为这个 定律对于任何情况下的气体都是有效的 。 后来人们发现这个定律只对处在一定情况下的 气体才有效 。 在一定温度范围内加大压力 , 气体体积缩小 , 但缩小到一定程度 , 体积就 不再缩小了 。 而且在降温加压的情况下 , 气体会变成液体 。 从这个意义 上来说 , 这个科 学原理的真理界限缩小了 。 这正好说明人们的认识不断深化 , 逐渐接近 绝对真理 。 现代 物理学对气体的体积与压力的关系已作了更为精确的限定 。 这也就说明人类的真理性认 识在不断发展完善着 。 第二期 列宁论真理的两个问题及其相互关系 什么是相对真理� 什么是绝对真理 � 它们之间的关系如何 � 列宁说 � “绝对真理是 由发展中的相对真理的总和构成的 , 相对真理是不依赖于人类而存在的客体泊勺相对正确 的反映 , 这些反映 日趋正确 , 每一个科学真理尽管有相对性, 其中都含有绝对真理的成 分” 。 。 这是列宁对什么是绝对真理和相对真理 , 以及它们之间关系的一个经典表述 , 也是他继恩格斯之后 , 在马克思主义哲学发展史上对这一问题所作的最 明 确 的科学论 断 。 中外的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者 , 马克思主义哲学教科书 , 百科全书和哲学词典 , 对 此一直存在不同的理解和解释 。在我国本世纪六十年代初 , 也曾就此问题进行过一次有益 的学术讨论。 大致有下列几种意见 � 一种以对客观世界的认识的全面不全面 、 完善不完 善的相互关系来划分绝对真理和相对真理 , 一种以对客观世界的认识的整体和部分的相 互关系来划分绝对真理和相对真理 , 一种以对客观世界认识的一致和矛盾的辩证统一关 系来区分绝对真理和相对真理 。 通过这场讨论 , 启发人们从不同的侧面去探讨和领会经 典作家的有关论断 。 可惜有些分歧意见 , 还来不及讨论 。 现在是继续深入讨论这一问题 的时候了 。 这里 , 我们不打算重复讨论中巳解决的问题 , 仅想就目前正在讨论中的一个 问题 , 即是否应该用真理的绝对性和相对性来代替绝对真理和相对真理的提法 , 谈点不 成熟的意见 。 这一问题的实质仍然牵涉到对列宁有关相对真理和绝对真理的科学论断的 理解 。 我们认为 , 上述 “代替论” 的说法是不合适的 , 它不符合列宁原来提出这一问题 的真谛 。 我们认为 , 相对真理和绝对真理同真理的相对性和绝对性是既有区别又有联系的。 其联系表现在 � 它们都是同一序列的范畴 , 用以表示人类对客观事物、 对象 、 过程和方 面的认识的真理性程度的概念。 从这个意义上说 , 它们彼此确有相通之处。其区别在于 � 在一定意义上 , 相对真理和绝对真理都是同客观真理并列的范畴 , , 而真理的相对性和绝 对性则是每一科学真理内部所包含的两重属性 、 两个从属范畴。 人们常说 , 每一科学真 理 , 既是客观真理 , 又是相对真理和绝对真理的辩证统一。 这一命题 , 既包含它们之间 相互渗透 、相互转化 、彼此一致的一面 , 又包含它们之间各有自己的 规定 关于下班后关闭电源的规定党章中关于入党时间的规定公务员考核规定下载规定办法文件下载宁波关于闷顶的规定 性 、相对独立性 、 彼此不同的一面 。这是显而易见 的。其次还表现在 , 在另一意义上 , 相对真理和绝对真理 的关系 , 不能完全等同于相对性和绝对性的关系。 人们常说 , 绝对真理寓于相对真理之 中 , 无数相对真理的总和就是绝对真理 。然而 ,人们却不能说无数真理相对性的总和就是 绝对真理 。否则 , 除了引起不必要的混乱以外 , 什么也没有说明 。就某一科学原理而言 , 相 对性和绝对性有径渭分明的确定的含义 。 这也是众所周知的。 例如 , 前面提到的波义耳 定律 , 就其所反映的内容不依赖于人和人类的客体这一点来说 , 它是客观真理 。 就其只 是在一定条件下 , 对一定气体 +用列宁的话来说 , 即 “不依赖于人类的客体” , 的相对 正确的反映 , 尚有待于深化和 日趋正确这一点来说 , 它是一个相对真理 。 然而 , 就其在 一定界限内所达到的客观真理不为后来的科学实践所推翻 , 而成为对绝对宇宙的一点一 滴的正确认识这一点来说 , 它又是绝对真理。 诚如列宁所说 , 波义耳 “这个定律所包含 的‘一菜真理 ’只有在一定界限内才是绝对真理 。 这个定律 ‘只 是 近似 的 ’真理 。 ” 0 可 见 , 客观真理 、 相对真理和绝对真理是就不 同 意 义 而 言 的真理 。 然而 , 就某一科学 % − 中 山 大 学 学 报 , 名 # 毕 原理来说 , 相对真理与真理的相对性 , 绝对真理与真理的绝对性又确有其相通之处 。 所 谓波义耳 “这个定律所包含的 ‘一粟真理 ’只在一定界限内才是绝对真理 ” 。 这里所说的 绝对真理 , 指的也就是真理的绝对性 。 换句话说, 波义耳定律所包含的 “一粟真理” , 是在一定条件下 , 对无限宇宙的一个部分的一个方面的正确认识 , 所以 , 相对于认识和 一适用它的条件和范围来说 , 它既是真理的客观性和绝对性的二种表现 , 又是绝对真理的 一个组成部分+因素颗粒,。 看不到这一点 , 就会把绝对真理完全视为 “可望不可及” 、 永远达不到的东西 。 这也不尽符合列宁的本意。 不过 , 我们也要看到 , 正因为波义耳定 律这 “一粟真理 ” , 只在‘定条件下获得 , 只适用一定的范围, 所以 , 它对无限发展的 宇宙来说 , 对于一切气体的体积和压力在不 同条件下的关系来说 , 它只是一个 “近似的 真理” , 即相对真理 。 它只是真理认识的一个阶梯 , ·有它的条件性 和相 对性 , 只具有 “里程碑 ” . 的意义。看不到这一点 , 也就不会真正弄明相对真理之所谓相对真理 , 也就不 可能弄清人类的认识为什么不能停留在相对真理的水平上 , 而要继续向绝对真理发展的 真正的原因。 厂 、 ’ 二 ∃ 然而 , 相对真理不等于相对性 , 正如前面所述 , 相对之中有绝对 , 相对和绝对的界 限也是相对的。 不懂得这个道理 , 也就不会真正懂得真理发展的辩证法 , 不懂得∀∋( 宁之 所以提出相对真理和绝对真理的关系问题。 在列宁看来、/胡对真理和绝对真理之间没有 不可逾越的鸿沟 。 我们的知识向客观的 、 绝对的真理接近的界限 , 是受 历史 条件制约 的 。 但是这个真理的存在是无条件的 , 我们向它 的接近也是无条件的。 在认识事物的本 质 的过程中 , 例如对物质构造的认识 , 开始以为原子是最小单位 , 后来发现其中还有 电 子和原子核 , 原子核里又有更小的粒子 。 最近 , 又有物理学家发现0 粒子的异常衰变现 象。 这种现象足以显示。 一向被认为不可分割的电子等基本粒子 , 可能是一种具有内部 结构的复合粒子 。 科学家们还认为 , 这一发现若被进一步证实两被公认将是一个划时代 的发现。 它将宣告使以往 的物理学发生重大转折的新物理学的诞生 。 可见 , 原子 、 原子 一核 、 电子 +轻电子和重电子 ,等东西 , 本来就存在着的 , 但是我们什么时候在什么条件 下才能发现这些东西 , 是受历史 条件却约的 。 然而 , 每叫个这样的发现 , 都意味着向绝 对真理接近一步 , 这是无条件的 。 一 句话 , 绝对真理是由发展中的相对真理所构成 , 相 对真理包含有绝对真理的颗粒和因素。 任何真理都是 相 对 真 理和 绝 对 真理的辩证统 一 。 列宁在回答形而上学、 唯心论者对这一原理的非难时指出 � “你们会说 . 相对真理 和绝对真理的这种区分是不确定的。 我告诉你们 � 这种区分正是这样 ‘不确定 , , 以便阻 止科学变为恶劣的教条 , 变为某种僵死的凝固不变的东西 , 但同时它又是这样任确定’ , 以便最坚决果断地同信仰主义和不可知论划清界限 ,, 同哲学唯心主义以及休漠和康德的 信徒们的诡辩划清界限。 ,, , 综上所述 , 我们以为不应该用真理的相对性和绝对性代替相对真理和绝对真理的提 法。 理由是 � 第一 , 绝对真理和相对真理是哲学史上各派哲学家都采用过的基本认识论苹畴 。 为 着更有效地同绝对唯心主义 、 相对主义和不可知论以及形而上学唯物主义划清在真理 问 第二期 列宁论真理的两个问题及其相互关系 题上的界限, 马克思主义者不应简单抛弃早已通用的这对概念 , 而应斌以真正科学的含 义 。 列宁正是这样做的 。 第二 , 在列宁着来 , 人类思维按其本性是能够给我们提供并且正在提供由相对真理 的总和构成的绝对真理的 。 绝对真理是由发展中的相对真理构成的 , 相对真理是不依赖 于人类而存在的客体的相对正确的反映 。 这些反映日趋正确 。 相对真理和绝对真理的区 分既是 “确定的” 又是 “不确定的” , 它们之间没有不可逾越的鸿沟 。 这对范畴所揭示 的是人类认识真理的辩证途径的问题 。 第三 , 在列宁着来 , “我们的知识向客观的 、 绝对的 真 理 接近的界限是受历史条 件制约的 , 但是这个真理的存在是无条件的 , 我们向它的 接 近 也 是无条件的。 ” 颐因 而 , “每一科学原理的真理的界限都是相对的” + 。可是 , “每一个科学真理尽管有相对 性 , 其中都含有绝对真理的成分” 0 。 这里所谓 “绝对真座的成分 ” , 也就是相对真理 之中所包含的绝对真理的颗粒和因素 , 这也是真理的绝对性的一种表现 。 由此观之 , 在 一定意义 2匕 相对真理与真理的相对性 , 绝对真理与真理的绝对性 , 可以在同义语上使 用。 这不是经典作家的笔误 , 更不是什么逻辑混乱 , 而是真理发展 的 辩 证 本性所要求 的。 诚如前面所述, 着木到它们之间这种相通之处 , 就会把绝对真理完全视为 “可望不 可及” 的 、 永远达不到的东西。 事实上 , 人类的认识每前进一步 , 每 获 得 一 个相对真 理 , 都是向绝对真理接近一步 , “其 中都有绝对真理的成分 ” 。 第四 , 如果把相对真理完全等同于真理的相对性 , 绝对真理完全等同于真理的绝对 性 , ‘势必导致对绝对真理的否认 , 把真理视为是一次完成的 。 因为每个科学原理 , 只要 是真理 , 就既有相对性 , 又有绝对性 。 真理的相对性和绝对性是每一真理固有的两重属 性 。 显然在这种意义下的绝对性, 不可能也不应该包含通常所讲的 “无数相对真理的总 和就是绝对真理 , 这一科学含义 。 而这正是绝对真理区别于相对真理的一个十分重要的 特征之所在 。 实际上 , 坚持这一科学含义 , 也就坚持了真理发展的辩证法 , 把真理的获 得视为一个无限的过程 。 可见 , 绝对真理与真理的绝对性 , 相对真理与真理的相对性 , 既不能完全等同 , 也不能截然分开 , 更不能互相代替 。 它们是既有区别又有联系的两对 认识论基本范畴。 阐明它们之间的真正的区别和联系 , 是马克思主义哲学发展的要求 。 三 、 真 理两 个 问题 的 关 系 人们对真理两个问题是什么 , 谈论较多 , 而对二者关系的说明则较少 。 它们的关系 到底如何呢∃ 在列宁看来 , 真理的两个问题既有区别又有联系 。 其区别表现在 ( 真理的第一个问 题 , 是就真理的客观内容而言 , 真理的第二个问题 , 是就真理的认识过程而言 。 波格丹 诺夫的错误就在于搞混了这两个问题 。 其联系表现在 ( 第一 , 承认客观真理 , 也就是承认绝对真理 。 列宁说 ( “当一个唯物主义者 , 就要 承认感官给我们揭示的客观真理 。 承认客观的即不依赖于人和人类的真理 , 也就是这样 %% 中 山 大 学 学 报 吸∀ # 年 或那样地承认绝对真理 。 ” ) 为什么承认客观真理就是承认绝对真理呢奢因为 , 当我们 说人的认识是不依赖于人类而客观存在的 、 无限发展着的物质世界的反映时 , 就等于承 认 认 识 的 对象 是 永 久 的绝对的物质世界 , 并且承认人们能够认识这个永久的绝对的 物质世界 。 从承认客观真理也就是承认绝对真理这一点来看 , 也说明不能简单地把真理 的绝对性等于绝对真理 , 倒不如说 , 客观真理等于绝对真理。 所谓 “这样或那样地承认 绝对真理” , 说的是象恩格斯这样 , 认为绝对真理是 由相对真理构成的 , 既承认相对真 理 , 又承认绝对真理呢 , 还是象杜林那样 , 把绝对真理视为是一次完成 的所谓 “根本不 变的真理 ” ∃ 一所以 , “正是这个 ‘这样或那样 ’ , 就把形而上学 的唯物主义者杜林同辩证 唯物主义者恩格斯区别开来了 。 ” 5 第二 , 否定相对真理不一定否定客观真理 , 而否定绝对真理 , 则一定否定客观真理 。 “因为 , 否定人的某些表象中的相对性因素 , 可以不否定客观真理 , 但是 否 定 绝〔对真 理 , 就不可能不否定客观真理的存在。 ” 0 这是列宁对一部活生生的认识论史中存在的现 象的一个总结。 前者如杜林 , 他是一个独断的 、 形而上学的唯物论者 。 他到处否认相对 真理的存在 , 但他承认终极真理 , 承认绝对真理 , 也就承认客观真理。 后者如波格丹诺 夫 , 他是一个地地道道的相对主义的唯心论者 。 他片面夸大人类知识的相对性 , 认为相 对的就只是相对的 , 是排斥绝对的 。 “在波格丹诺夫�以及一切马赫主义者 看来 , 承认 我们知识的相对性 , 就是根本不承认绝对真理。 ” 5 这样 , 波格丹诺夫就通过否认绝对 真理而达到否认客观真理的目的。 列宁指出 , 把相对主义作为认识论的基础 , 必然陷入 怀疑论 、 诡辩论和 唯心 主 义 的泥坑 。 因为 , 从赤裸裸的相对主义的观点出发 , 可以证 明任何诡辩都是 正确的 , 马克思、恩格斯的的辩证法无疑包含着相对的因素�相对性 ,可是它并不归结为相对 主义 。 马克思主义是在承认客观真理的前提下 , 在承认我们的知识反映客观真理又受一 定历史条件的限制的意义上 , 承认我们一切知识的相对性。 所谓归结为相对主义 , 就是 把相对主义作为认识论的基础 , 认为一切真理都是相对的 , 而根本否认绝对真理 , 从而否 定客观真理 。 马克思主义辩证法不仅与相对主义不 同 , 而且是相对主义的坚决反对者 。 诚如毛泽东同志所做的那样。 他既认为真理是客观的 , 又坚持真理是绝对的和相对的 。 他说 , “在绝对的总的宇宙发展过程中 , 各个具体过程的发展都是相对的 , 因而在绝对 真理的长河中 , 人们对于在各个一定 发 展 阶段上的具体过程的认识只具有相对的真理 性 。 无数相对的真理之总和 , 就是绝对的真理 ” 0 。 这是毛泽东同志在伟大的中国革命 的实践中 , 对列宁真理观的直接的继承和发展 。 与此相反 , 林彪 、 “四人帮” 曾时而高谈孤立的绝对 , 大谈什么 “顶峰 ” 、 “绝对 权威” 等 , 妄图要人们承认他们这一小撮 “天才 ” 人物是 “绝对权威” , 要人们承认他 们讲的话是 “绝对真理” , 为其篡党夺权 , 大造反革命舆论服务。 他们时而夸大相对 , 鼓吹 “马列 主 义6过一时” , “解决不了我们的问题” 。 他们妄图把毛泽东思想同马列主 义割裂开来 , 对立起来 , 以便于否定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 所有这些 , 都是同马克思主 义的真理观背道而驰的 。 � 下转第78 页 − 中 山 大 学 学 报 � 一协 #年 注 � 〔1 〕〔2 #〕 ++ 列宁选集 》第二卷 , 第 # &、 #3&一 # 3 2页。 〔& 〕〔% 〕〔4 〕 《中国共产党第二次全国大会宣言 》 , 《中共党史教学参考资料 》 , 人民出版 社一九五七年版 , 第 % 、 ! 、 5 页。 〔2 〕 《列宁全集》第十九卷 , 第22 页。 〔− 〕〔% 〕〔∀ 〕〔! 〕〔 3〕〔 〕〔 &〕〔 2〕〔 −〕〔 #〕〔 %〕〔 4〕〔 ∀〕〔 !〕〔& 3〕〔& 〕〔&&〕〔&2〕〔& −〕〔& #〕 留%〕〔& 4冲∀〕〔& !〕〔23〕〔2−〕〔2 #〕〔−#〕〔−%〕〔−4〕〔# 3〕〔# 〕〔#&〕 《胡适哲学思想资料》 +上 , , 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一九八一年版 , 第&# # 、 && & 、 & 了# 、 & 4% 、&了% 、& 4 4 、 # 3 3 、 & # 4 、 & 3 3、 % 一% & , −∀ # 、 2 ! 、 2 3 、 23 & 、 & !& 、 &! % 、 & !& 、 & !& 、 & ∀∀ 、 &! 4 、 & ! % , 2& 3 、 2 & 3 、 & !∀ 、 & 4 、 2 %、 & 4 4一& 4∀ 、 &! & , & # 、 &! 4、 2 − 、 22 4 、 # %%页。 〔2 〕〔2& 〕〔−∀ 〕〔−! 〕 ’ 《胡适的自传》 , 《胡适哲学思想资料 》 +下 , , 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一九八一年版 , 第 &弓#一&% %、 & #!一& !3 、 1 、 & 页。 〔2%〕 《列宁全集 》第十八卷 , 第#! −一# !# 页。 〔2 4〕〔2 !〕〔# %〕 ++ 毛泽东选集 》 +合订本 , 横排本 ,第% &! 、 %% 、 %##页。 〔2 ∀〕 《列宁全集 》第三十一卷 , 第#& 页。 〔−。〕〔− 〕 《一个新信仰的宇宙观及人生观 》 。 〔−&〕〔#2〕 《唯物主义和经验批判主义》 , 人民出版社 , 第#4 、 4 页。 〔− 2〕 《列宁选集 》第一卷, 第& ∀ 页。 〔− −〕 《斯大林全集》第一卷 , 第& 4& 页。 伍−〕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 》第三卷 , 第2∀% 页。 伪幻 《路德维希 . 费尔巴哈与德国古典哲学的终结 》, 人民出版社一九七二年版 , 第 4页。 +上接%% 页 , 可见 , 弄清真理的两个问题及其相互关系 , 对革命实践 , 对开创我国社会主义观代 化建设的新局面 , 有着重大的指导意义。 如果只承认绝对真理 , 否认相对真理 , 就会在 认识客观真理的道路上停滞不前 , 固步自封 , 思想僵化 , 不敢大胆去探索四化建设中的 新问题 , 闯出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现代化道路 。 如果只承认相对真理 , 否认绝 对真理 , 就会抹杀真理的客观性 , 以致真假不分 , 是非不明 , 陷入相对主义 、 诡辩论的 泥坑。 在真理问题上 , 我们要始终不渝地反对相对主义和绝对主义 , 永远坚持列宁关于 真理两个问题及其相互关系的理论 。 这是指引我们的事业从胜利走向胜利的, 个重要的 、 思想保证。 注 � � #))+ 4 0 4 9 0 4 4 : 4 4 0 5 5 《列宁选集 》 第二卷, 第−.− 、 −.; 、 −.− 、 −.. 、 ( .. 、 −.− 、 −<。、 , = ‘7 >、 <−7 、 −<>、 −7 7 、 −77 、 −7> 、 7 −7、 −<.、 −7 .、 −.−、 −<<页。 ! 勿0 《列宁全集 分第三十 ?倦 , 第−> . 、 ..<、 −洲页。 3 转引自米丁著《辩证法唯物论》 ,生活 、读书、新知三联书店一九四九年十二月再版 , 第.−8 页 1 5 《毛泽东选集 》第一卷 , 一九五二年七月北京重排本, 第.8> 页。
本文档为【列宁论真理的两个问题及其相互关系_兼论相对真理_绝对真理与真理的相对性_绝对性】,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该文档来自用户分享,如有侵权行为请发邮件ishare@vip.sina.com联系网站客服,我们会及时删除。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下载需要: 免费 已有0 人下载
最新资料
资料动态
专题动态
is_509491
暂无简介~
格式:pdf
大小:703KB
软件:PDF阅读器
页数:9
分类:工学
上传时间:2011-12-01
浏览量:1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