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大学生感恩意识探析

大学生感恩意识探析

举报
开通vip

大学生感恩意识探析大学生感恩意识探析 陈琦; 杨鲜兰; 【作者单位】 湖北大学政法与公共管理学院; 湖北武汉; 430062 【刊名】 湖北大学成人教育学院学报 , Journal of Adult Education College of Hubei University, 编辑部邮箱 2007年 02期 期刊荣誉:ASPT来源刊 CJFD收录刊 【关键词】 感恩; 大学生; 感恩教育; 儒家文化; 【摘要】 本文先结合儒家文化道德规范探讨“感恩”意识的来源和核心及我国特有的“感恩”意识实质。接着分析全球化背...

大学生感恩意识探析
大学生感恩意识探析 陈琦; 杨鲜兰; 【作者单位】 湖北大学政法与公共管理学院; 湖北武汉; 430062 【刊名】 湖北大学成人教育学院学报 , Journal of Adult Education College of Hubei University, 编辑部邮箱 2007年 02期 期刊荣誉:ASPT来源刊 CJFD收录刊 【关键词】 感恩; 大学生; 感恩教育; 儒家文化; 【摘要】 本文先结合儒家文化道德MATCH_ word word文档格式规范word作业纸小票打印word模板word简历模板免费word简历 _1713999630103_2探讨“感恩”意识的来源和核心及我国特有的“感恩”意识实质。接着分析全球化背景下大学生感恩意识淡漠的现状与原因,并指出加强大学生感恩教育的紧迫性和现实意义,最后就如何开展大学生感恩教育提出了具体措施。 【DOI】 CNKI:ISSN:1009-0444.0.2007-02-020  2007年4月第25卷 第2期湖北大学成人教育学院学报Journal ofAdultEducation College ofHubeiUniversityApr., 2007Vo.l 25 NO. 2  中图分类号:G41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0444(2007)02-0060-03 收稿日期:2006-10-23 作者简介:陈琦(1982-),男,武汉人,湖北大学政法与公共管理学院研究生。   一感恩即感谢感激之意,亦有感戴恩德之讲。社会的发展,人类的进步,无不渗透着感恩的情愫。因此,在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时,积极开展感恩教育是非常重要的。所谓“感恩”,《汉语词典》解释为“对别人所给的帮助表示感激”。《说文》解释:“恩,惠也。从心因声。”恩就恩惠,与仇怨相对。《现代汉语规范词典》说,“恩惠:他人给予的好处。”“感恩:感激别人对自己的恩德。”有学者将感恩定义为“对自己生存发展的有利因素表示友好并且回报。”从中国传统文化方面来看,感恩与“孝”有着天然的、紧密的联系。罗国杰先生就曾撰文指出“孝”在中华民族优良传统和优良传统道德中占有特殊地位,并在一定时期内,有力地维护着中华民族的和谐发展、凝聚着以血缘为纽带的宗法氏族关系,为维护家庭团结和保持社会稳定起着特殊重要的作用。从传统道德层面看,“孝”的根据是“报恩”,这是视血缘关系和宗族纽带的中国社会所形成的道德要求。同时,能不能对受到“恩惠”加以报答,是判断一个人有无道德和道德高低的一个重要 标准 excel标准偏差excel标准偏差函数exl标准差函数国标检验抽样标准表免费下载红头文件格式标准下载 。感恩作为传统美德,其意识的最大化是儒家文化的重要 特色。占主流地位的儒家文化从社会现实关系着手,总把人放在一定的人际关系中来认识,如君臣、父子、夫妇、兄弟、朋友等,并注重相互间的责任与义务,即君仁臣忠、父慈子孝、 夫教妇从、兄友弟恭、朋亲友信,力求实现“经夫妇,成孝敬,厚人伦,美教化,移风俗”[1]的有序社会。但透过忠、孝、节、义表面的差异,其实我们不难发现其内在核心都是感恩,都 是以双方之间的恩情为基础的:报亲恩而“孝”。“父母在,不远游,游必有方。”[2]“身 体发肤,受之父母,不敢毁伤,孝之始也。立身行道,扬名于 后世,以显父母,孝之终也”。[3]从爱惜身体发肤到扬名天下,都是为报父母之恩。 报君恩而“忠”。儒家文化在注重孝的同时,认为“天下之本在国,国之本在家”,[4]由家庭而家族,再集合为宗族,组成社会,进而构成国家,使家国一体渗透到中国古代社会 生活的最深层,其相应的家庭生活中孝的道德信念也延伸到社会组织中。报夫恩而“节”。“女为悦己者容”[5],感谢丈夫对自己的欣赏及认同之恩;关键时刻要为丈夫守节保贞,“饿死事 小,失节事大”[6],节是对丈夫保护、疼爱之恩的报答,将报答规范渗透到本是自由激烈的爱情生活中,儒家文化对感恩意识的强调由此可见一斑。报友恩而“义”。生活在伦理人际关系中的中国人,除君臣关系、父子夫妇关系外,还有社会上的朋友关系。“家庭生活是中国人第一重的社会生活,亲戚邻里朋友是中国人第二重的社会生活。”关羽念昔日之恩,在华容道义释曹操以致后患无穷。世人不仅不责备他公私不分,反而认为他重情尚义,原因就在于他知恩报恩。可见,义与不义,关键在于能否知恩必报。报有恩于己之万物而“祭祀”。中国人感谢有恩于自己的一切,并加以定时祭祀。天坛、地坛、社稷坛是皇帝行其典礼的地方;百姓家里则供有牌位,依据习俗逢年过节还要拜·60·灶神、门神;民间还有妈祖庙、土地庙等。《礼记》上曾说“万物本乎天,人本乎祖”,祭天祭祖的意义在于“报本反始”,也就是西方经常提及的感恩于生活的美好、感恩于生命的美好,二者殊途同归。“感恩”尤如无形的网,渗透到政治、经济、祭祀等生活领域的各个层面。因此,对中国人而言,“感恩”即将有恩于己的人或事物铭记于心并加以报答。 二 伴随着经济全球化进程的加快,思想文化领域也日益呈现多元化特点。置身于全球化背景下,当代大学生在亲身经历一个又一个中国创造的经济奇迹的同时,却逐渐远离了们原本引以为傲和赖以奠基的精神基石,内生的“感恩”意识这一精华以及其它大量优秀文化遗产都已经逐渐被淡忘,许多肩负着时代赋予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历史使命的年轻一代却早将感恩二字抛诸脑后。作为国家希望和民族未来,被寄予厚望的大学生也表现出了对于“感恩”的漠视。近年来,各类极端事件频见报端,从2002年1月清华大学高材生刘海洋的泼熊事件,到2004年2月马家爵残忍杀害自己的4名同学,再到2004年11月出现在南京大学公告栏上的“辛酸父亲给大学儿子”公开信,我们可以看到,当代大学生中的许多人对于鲜活的生命、同窗的挚友、抚养自己的亲人早已麻木。那么是什么导致这些大学生沦为没有感恩意识、不知父母冷暖、不识生命可贵的木偶呢?这是一个值得社会、学校、家长和学生本人深思的问题,究其根源无外乎以下几个方面:首先,社会转型期带来的文化脱序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逐步建立,在全球化背景下,传统的道德教育内容和人们对传统价值的认同受到了冲击,而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新的思想道德规范还没有建立起来。因此文化的衔接出现了脱序,使得与市场经济相伴随的追求自我价值、功利主义等思潮就突出地表现了出来,大学生感恩意识淡漠也表现得愈发明显。其次,家庭教育观念的错位。父母是孩子的第一老师,许多父母补偿心理过重,总是希望把自己未曾实现的理想完全寄托在孩子身上,这样孩子就成为实现父母意愿的工具。父母不是按照一个合格社会成员的要求来塑造和培养子女,而是把子女当作自己的“私有财产”,在生活上大包大揽。 过多的呵护助长了孩子的依赖心理和寄生思想。这种片面的教育方式,必然使子女将父母为自己所做的一切视为天经地义的事情,而根本不会对父母萌生任何感激之情。在许多大学生看来,学习是我的天职,感激父母暂时还没想到。这的确是一般大学生的思维,也是当前一部分父母教养观念的必然结果。由此导致的另一个结果是中国大学生独立意识 普遍较差第三,学校道德教育的缺失。中 小学 小学生如何制作手抄报课件柳垭小学关于三违自查自纠报告小学英语获奖优质说课课件小学足球课教案全集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测试题 的道德教育在孩子离开家长后没能及时加以弥补,在高考的指挥棒下,学校把文化课当成了惟一,德育成了喊喊的口号,这使孩子们情感 教育上的漏洞更大;进入高校,学校又以科研成果和 论文 政研论文下载论文大学下载论文大学下载关于长拳的论文浙大论文封面下载 发表的数量作为衡量教师工作的最重要尺度,德育老师不但数量少,还得不到应有的重视,在这一价值取向的影响下,育人变得微不足道了,大学生几乎进入了情感疏导的荒漠。同时,在学校的道德教育中,传统伦理中的孝敬观念、现实生活中最基本的人伦关系————父母子女关系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 第四,不良社会环境尤其是负面大众传媒的影响。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市场主体总是按照最小的投入获得最大的收益的原则开展经济活动。市场竞争是残酷无情的。这必然导致人际关系的实利化和物质化。另外,大众传媒对人的影响是比较直接的,对国外影视剧的播放、对市场经济的宣传,在多元文化传播的同时自然夹杂着西方价值观念和生活方式的内容,其中不乏有一些糟粕成份,而这些成份对处于成长期的大学生来讲,极富诱惑力,对其正确价值观念和思想意识的形成造成偏差。 最后,大学生自我教育的缺乏尤其是基础文明修养匮乏。当代大学生自主意识、权利意识强烈,但自立意识、责任观念淡薄,依赖思想、享乐思想比较严重。部分学生存在心理上的偏差,认为父母和社会为他们所提供的一切都是理所当然的,而且还满腹牢骚,抱怨社会对他们的不公正。此外,许多大学生都十分忽视自身基础文明修养的培养,以致于看到老师和长辈视而不见;对待父母如同仆人;男男女女搂搂抱抱;满口脏话,对不文明行为习以为常等等,基础文明修养都十分匮乏,感恩便更无从谈起。 三马克思指出“人的本质不是单个人所固有的抽象物,在其现实性上,它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7]人是社会的人,不可能独立于社会和他人而单独存在,“一个人活着不只是在为自己而活着,由于一些千丝万缕的情愫,使得人在某种程度上乐意为别人而活着不得不为别人而活着”。[8]这些情愫中的一种便是恩情,由于恩情的存在,你不能只为自己考虑,“恩情是连结人与人之间的一个良好的纽带,更是连结大到国与国、地区与地区,小到家庭与家庭、人与人,进而支撑起一个社会”。[9]所以,社会中的每一个人,都应该心存感恩。但是,感恩并非与生俱来的天性,它需要教育来点拨和引导,要通过教育来帮助人们发现生活中美好的事物,并对其回馈以感恩的眼光,从而形成一种感恩的心态、品德和责任,进而外化为感恩的行为。确切地说,感恩教育就是教育者运用一定的教育手段和方法,对受教育者有目的、有步骤地实施的识恩、知恩、感恩、报恩以至于施恩的人文教育。它既是一种情感教育,也是一种道德教育,更是一种唤起人性的人性教育。感恩教育包括三个层次:一是认知层次,认识和了解自身所获得的恩惠和方便,并在内心里产生认可;二是情感层次,在认知基础上,衍生出一种愉悦、温暖和幸福的情感,从而转化为一种自觉的感恩意识,一种回报恩情的冲动;三是实践层次,将感恩的意识和回报的冲动转化成为报恩乃至施恩的行为,并形成习惯,即回报恩情、乐善好施、甘于奉献等。这三个层次相辅相成,形成一个有机的统一体。由文章前面所引案例我们不难发现:全球化背景下,在大学生中开展感恩教育,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首先,大学生感恩教育有助于提高德育实效,实现德育目标。在德育教学过程中,教师引导学生对自然心存感恩,懂得人与自然息息相关,与大自然和谐相处;对社会心存感恩,了解人与社会紧密相连,增强对社会的责任感;对他人的帮助与关心心存感恩,领悟人与人之间关爱的真谛,与他人和谐相处。这样,不仅可以减少大学生群体中的忘恩负义现象,尽可能避免感恩心缺乏所造成的悲剧,而且可以培养大学生的责任意识、自尊意识和自立意识,帮助大学生形成健康的思想情感和健全的精神人格,从而提升其精神境界,完善其生命。 其次,从终极目的来说,人的全面发展是人类的最高利益和最高任务。人在走向理想境界的过程中,都有一个寻求全面发展的问题。因此,学校的教育理念应该是培养全面发展的通才,感恩教育可以在很大程度上矫正传统高等教育重科学知识的传授、轻人文精神的培养,重理论的灌输、轻情感的培育的单向教育的弊端,契合了新时期以人为本的发展观对教育的要求,即教育必须建立一个人与自然环境、社会环境高度协调、和谐的生态系统,以促进人的健康、全面、和谐发展。实施感恩教育,识恩、知恩是前提。感恩教育应首先让学生认识到他们所获得的一切并非是理所当然的。因此,要细心地引导大学生去捕捉渗透在日常生活中的恩惠,帮助他们挖掘出这些大大小小的恩惠的价值。以培养学生对生活的感受能力,唤起储存于大脑的情绪记忆,调动起丰富的情感。其次,要教会学生图报。知恩就得图报。识恩、知恩之后,应当以诚意和实际行动给予回报,这需要教师的教育和引导才会内化为学生的一种自觉的意识。另外,还应该让大学生们认识到,并非报大恩大德的大举动才称得上报恩,对父母的点滴孝行、对老师的由衷敬爱、对他人的看似微不足道的关心,正是报恩的表现。因此高校在实施感恩教育的过程中,我们应把握以上原则,注意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第一,感恩教育应纳入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体系并倡导实施全员育人。高校应充分重视感恩教育,将其作为加强思想道德建设和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一项重要任务。贯穿学校教育的全过程,落实在学校教育的各个环节,所有教职员工都应该作为育人主体积极参与其中。 第二,感恩教育应纳入辅导员思想教育工作。高校辅导员作为学生思政工作的第一线工作者。应将感恩教育纳入日常思想教育工作当中。循序渐进地培养学生的感恩意识,可以组织开展系列“感恩教育”活动,从不同角度出发诠释“感恩”的内涵。在自由民主的交流及丰富多彩的主题活动种。让学生潜移默化地提升自我的感恩情怀。 第三,建立感恩实践教育活动的长效机制。开展形式多样、主题鲜明的感恩教育活动,让学生在实践中完善自我。倡导学生投身公益扶贫、救灾捐赠、红十字会、志愿服务等以服务他人与社会为宗旨的活动,在实践中培养自己的服务意识,用自己的行动去回报他人和社会,锻炼能力,提升修养。 第四,实施感恩教育还应注意讲究方式、方法和循序渐进。感恩教育不仅是一种认识活动,同时也是一种情感活动。它要求教师在教育过程中,应做到以理服人,以情感人,情理交融,感人心灵,让学生在不知不觉中受到教育,使其知、情、信、意、行在情理交融中实现自我更新、自我完善。另一方面,知恩、感恩并不是一天的事情,它是一个长期濡化的过程,感恩教育只有随着时代的发展不断创新,不断丰富,从而使学生树立起积极的人生观和远大的理想,为将来顺利融入社会打下基础。 第五,在加强学校感恩教育的同时不能忽视社会和家庭在感恩教育中的重要作用。感恩教育应是一个复合工程,学校虽然是德育的主渠道,但仅靠学校自身的力量是远远不够的。家庭、社会各方面都应当承担起相应的责任,以形成合力。 注释: [1]毛诗序,十三经注疏,毛诗正义,卷一.[2]论语·里仁. [3]孝经·开宗明义.[4]孟子·离娄上. [5]战国策·赵策.[6]程氏遗书,卷二十二. [7]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 1995. 56. [8][9]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6卷).人民出版社, 1971.196. 参 考 文 献 [1]梁漱溟.中国文化要义(第五、六章).学林出版社, 1996. [2]罗国杰.“孝”与中国传统文化和传统道德.道德与文明,2003, (3). [3]任现品.略论儒家文化的感恩意识.孔子研究, 2005,(1). [4]张桂权.感恩意识与感恩教育.当代教育论坛, 2006,(1). [5]赵晓芳.关于高校感恩教育的思考.社会科学论坛, 2006,(3). [责任编辑:丁鹏] ·62·
本文档为【大学生感恩意识探析】,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该文档来自用户分享,如有侵权行为请发邮件ishare@vip.sina.com联系网站客服,我们会及时删除。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下载需要: 免费 已有0 人下载
最新资料
资料动态
专题动态
is_747288
暂无简介~
格式:doc
大小:32KB
软件:Word
页数:3
分类:
上传时间:2011-12-01
浏览量: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