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内科(下)知识点

内科(下)知识点

举报
开通vip

内科(下)知识点缺铁性贫血 原因:1摄入不足:多见于婴幼儿、青少年、妊娠和哺乳期妇女;2吸收障碍;3丢失过多:见于各种贫血临床表现:1.贫血表现;2.组织缺铁表现: 发育迟缓、体力下降、智商低、易兴奋、注意力不集中、烦躁易怒、异食癖,吞咽困难,匙状甲;3.缺铁原发病表现实验室检查:1.血象:小细胞低色素性贫血;红细胞染色浅淡,中心淡染区扩大;2. 骨髓象:增生活跃或明显活跃,以红系增生为主,红系以中、晚幼红细胞为主,呈“核老浆幼”现象。 再生障碍性贫血 临床表现:1.重型再生障碍性贫血:起病急,进展快,病情重;贫血进行性加重;...

内科(下)知识点
缺铁性贫血 原因:1摄入不足:多见于婴幼儿、青少年、妊娠和哺乳期妇女;2吸收障碍;3丢失过多:见于各种贫血临床 关于同志近三年现实表现材料材料类招标技术评分表图表与交易pdf视力表打印pdf用图表说话 pdf 现:1.贫血表现;2.组织缺铁表现: 发育迟缓、体力下降、智商低、易兴奋、注意力不集中、烦躁易怒、异食癖,吞咽困难,匙状甲;3.缺铁原发病表现实验室检查:1.血象:小细胞低色素性贫血;红细胞染色浅淡,中心淡染区扩大;2. 骨髓象:增生活跃或明显活跃,以红系增生为主,红系以中、晚幼红细胞为主,呈“核老浆幼”现象。 再生障碍性贫血 临床表现:1.重型再生障碍性贫血:起病急,进展快,病情重;贫血进行性加重;感染,以呼吸道感染最常见;出血部位广泛;2.非重型再障:起病和进展较缓慢,贫血、感染和出血的程度较重型轻。 血液学特点:1.血象:全血细胞减少;2.骨髓象:骨髓增生减低,粒、红系及巨核细胞明显减少且形态大致正常,淋巴细胞、网状细胞及浆细胞明显增高,造血组织均匀减少,脂肪组织增加 治疗:(1)支持治疗:1保护措施;2对症治疗:纠正贫血,控制出血,控制感染,护肝治疗(2)针对发病机制的治疗:1免疫抑制治疗:抗淋巴/胸腺细胞球蛋白(ALG/ATG)、环孢素;2促造血治疗:雄激素、造血生长因子;3造血干细胞移植 溶血性贫血 临床分类:(1)红细胞自身异常所致的HA:1红细胞膜异常2遗传性红细胞酶缺乏3遗传性珠蛋白生成障碍4血红素异常(2)红细胞外部异常所致的HA:1免疫性HA;2血管性HA;3生物因素;4理化因素 临床表现:①急性溶血:短期大量溶血,起病急骤,有严重的腰背及四肢酸痛,伴头痛、呕吐、寒战,随后出现高热、面色苍白、血红蛋白尿和黄疸。严重者出现周围循环衰竭、急性肾衰竭;②慢性溶血:起病缓慢,症状轻微,贫血、黄疸、脾大,长期高胆红素血症可并发胆石症和肝功能损害 发病机制:1.红细胞破坏,血红蛋白降解;2.红系代偿性增生3.红细胞具有缺陷或寿命缩短 急性白血病 临床表现:(1)正常骨髓造血功能受抑制表现:贫血、发热、出血(2)白血病细胞增殖浸润的表现:淋巴结和肝脾肿大;骨骼、关节疼痛;眼部:粒细胞肉瘤或绿色瘤;口腔和皮肤:牙龈增生、肿胀;中枢神经系统白血病:以ALL最常见;睾丸无痛性肿大,多为一侧 实验室检查:1血象:正常细胞性贫血;2 骨髓象:裂孔现象,Auer小体仅见于AML;3 细胞化学:过氧化物酶、糖原染色、非特异性酯酶、中性粒细胞碱性磷酸酶;4免疫学检查;5染色体和基因改变;6血液生化改变 治疗:(1)一般治疗:紧急处理高白细胞血症、防治感染、成分输血支持、防治高尿酸血症肾病、维持营养;(2)抗白血病治疗:1.ALL治疗:VP、DVP、DVLP;2.AML治疗:DA、HOAP或HA;3.老年AL的治疗 慢性髓细胞白血病 临床表现和实验室检查:以中年最多见,男性多于女性。起病缓慢,早期常无自觉症状。(1)慢性期:以脾脏肿大为最显著体征,白细胞极度增高时可发生“白细胞淤滞症”。1血象:以中性中幼、晚幼和杆状核粒细胞居多;2中性粒细胞碱性磷酸酶活性减低或呈阴性反应;3骨髓:增生明显至极度,以粒细胞为主;4细胞遗传学及分子生物学改变;5血液生化;(2)加速期:常有发热、虚弱、进行性体重下降、骨骼疼痛,逐渐出现贫血和出血。脾持续性或进行性肿大。(3)急变期:多数急粒变,少数为急淋变或急单变 治疗:1细胞淤滞症紧急处理2化学治疗3干扰素-α4甲磺酸伊马替尼5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6CML晚期的治疗 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 临床表现:多系老年,起病缓慢,多无自觉症状。早期症状可能有乏力疲倦,后期出现食欲减退、消瘦、低热、盗汗及贫血等症状。淋巴结肿大,多见于颈部、锁骨上、腋窝、腹股沟。肿大的淋巴结无压痛,较坚实,可移动。轻至中度脾大。晚期患者可出现贫血、血小板减少、粒细胞减少。常易并发感染。 实验室检查(1)血象:持续性淋巴细胞增多。随病情发展,血小板减少,贫血逐渐明显。(2)骨髓象:有核细胞增生活跃,淋巴细胞≥40%,以成熟淋巴细胞为主。红系、粒系及巨核系细胞均减少,有溶血时,幼红细胞可代偿性增生。(3)免疫学检查:淋巴细胞具有单克隆性。 (4)染色体:克隆性核型异常(5)基因突变 治疗:1化学治疗;2免疫治疗;3化学免疫治疗;4HSCT;5并发症治疗 骨髓增生异常综合症(MDS) 临床表现:1.几乎所有的MDS患者有贫血症状;2.RA和RAS以贫血为主,临床进展缓慢;3.RAEB和RAEB—t以全血细胞减少为主,贫血、出血及感染易见,可伴有肝脾大,病情进展快;4. CMML以贫血为主,可伴感染或出血,脾肿大常见。 实验室检查:1.血象和骨髓象:全血细胞减少,骨髓增生度多在活跃以上;2.细胞遗传学改变:克隆性染色体核型异常;3.病理检查:在骨小梁旁区和间区出现3~5个或更多的呈簇状分布的原粒和早幼粒细胞;4.造血祖细胞体外集落培养 治疗:1支持治疗2促造血治疗3诱导分化治疗4生物反应调节剂5去甲基化药物6联合化疗7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 淋巴瘤 分型:1霍奇金淋巴瘤:淋巴细胞为主型、结节硬化型、混合细胞型、淋巴细胞减少型;2非霍奇金淋巴瘤:边缘区淋巴瘤、滤泡性淋巴瘤、套细胞淋巴瘤、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Burkitt淋巴瘤/白血病、血管原始免疫细胞性T细胞淋巴瘤、间变性大细胞淋巴瘤、周围性T细胞淋巴瘤、蕈样肉芽肿/赛塞里综合征 临床表现:无痛性进行性的淋巴结肿大或局部肿块是淋巴瘤共同的临床表现,全身性,多样性。1霍奇金淋巴瘤:多见于青年,儿童少见。首见症状常是无痛性颈部或锁骨上淋巴结进行性肿大,饮酒后引起淋巴结疼痛,这是HL特有的。以原因不明的持续发热为起病症状。2非霍奇金淋巴瘤:随年龄增长而发病增多,男较女为多,发展迅速。有远处扩散和结外侵犯倾向。 治疗原则和方法:1以化疗为主的化、放疗结合的综合治疗;2生物治疗:单克隆抗体、干扰素、抗幽门螺杆菌的药物;3骨髓或造血干细胞移植;4手术治疗 出血性疾病概述 分类:1血管壁异常;2血小板异常:血小板数量异常、血小板质量异常;3凝血异常;4抗凝及纤维蛋白溶解异常;5复合性止血机制异常 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 临床表现:(1)急性型:半数以上发生于儿童。①起病方式:多数患者发病前1~2周有上呼吸道感染史,特别是病毒感染史。部分患者可有畏寒、寒战、发热。②出血:皮肤、黏膜出血和内脏出血(2)慢性型:主要见于成人。①起病方式:起病隐袭。②出血倾向:多数较轻而局限。③其他:长期月经过多可出现失血性贫血。部分可出现轻度脾大。 实验室检查:1.血小板:①血小板计数减少②血小板平均体积偏大③出血时间延长④血块收缩不良;2.骨髓象:①急性型骨髓巨核细胞数量轻度增加或正常,慢性型骨髓巨核细胞显著增加;②巨核细胞发育成熟障碍,急性型者尤甚;③有血小板形成的巨核细胞显著减少;④红系及粒、单核系正常;3.血小板生存时间 4.其他:可有程度不等的正常红细胞或小细胞低色素性贫血,少数可发现溶血证据(Evans综合征)。 治疗:1.一般治疗:注意休息。血小板低于20×109/L者,应严格卧床,避免外伤。应用止血药物及局部止血。2.糖皮质激素:首选治疗。3.脾切除。4.免疫抑制剂治疗:不宜作为首选。5.其他:达那唑和氨肽素。6.急症处理:(1)血小板输注(2)静脉注射免疫球蛋白(3)大剂量甲泼尼龙(4)血浆置换 甲状腺功能亢进症(Graves病) 临床表现:(一)甲状腺毒症表现1高代谢综合征;2精神神经系统;3心血管系统;4消化系统;5肌肉骨骼系统;6造血系统;7生殖系统(二)弥漫性甲状腺肿(三)眼征,单纯型突眼和浸润性眼征 特殊的临床表现:1甲状腺危象;2甲状腺毒症性心脏病;3淡漠型甲亢;4T3型甲状腺毒症;5亚临床甲亢;6妊娠期甲状腺功能亢进症;7胫前黏液性水肿;8Graves眼病 甲状腺危象临床表现:高热、大汗、心动过速(140次/分以上)、烦躁、焦虑不安、谵妄、恶心、呕吐、腹泻,严重患者可有心衰,休克及昏迷等。 实验室检查:(1)血清总甲状腺素(TT4): 诊断甲亢主要指标;(2)血清总三碘甲腺原氨酸(TT3);(3)血清游离甲状腺素(FT4)和游离三碘甲腺原氨酸(FT3):诊断临床甲亢的首选指标;(4)促甲状腺激素(TSH):反映甲状腺功能最敏感指标。sTSH成为筛查甲亢的第一线指标;(5)131I摄取率:诊断甲亢的传统方法;(6)TSH 受体抗体(TRAb):鉴别甲亢病因、诊断GD的指标之一;(7)TSH受体刺激抗体(TSAb):诊断GD的重要指标 之一;(8)CT和MRI:评估眼外肌受累的情况;(9)甲状腺放射性核素扫描:诊断甲状腺自主高功能腺瘤 甲亢的诊断:①高代谢症状和体征②甲状腺肿大③血清TT4、FT4增高,TSH减低。具备以上三项诊断即可成立。 GD(Graves病)诊断:①甲亢诊断确立②甲状腺弥漫性肿大,少数病例可以无甲状腺肿大③眼球突出和其他浸润性眼征④胫前黏液性水肿⑤TRAb、TSAb、TPOAb、TgAb阳性。①②项为诊断必备条件,③④⑤项为诊断辅助条件 治疗 (1) 抗甲状腺药物:适应证①病情轻、中度患者②甲状腺轻、中度肿大③年龄<20岁④孕妇、高龄或由于其他严重疾病不适宜手术者⑤手术前和131I治疗前的准备⑥手术后复发且不适宜131I治疗者; 停药指标:主要根据临床症状和体征。下述指标预示甲亢可治愈:1甲状腺肿明显缩小2TSAb(或TRAb)转为阴性 (2) 手术治疗:适应证①中、重度甲亢,长期服药无效,或停药后复发,或不能坚持服药者;②甲状腺肿大显著,有压迫症状;③胸骨后甲状腺肿;④多结节性甲状腺肿伴甲亢。 禁忌证①伴严重Graves眼病;②合并较重心脏、肝、肾疾病,不能耐受手术;③妊娠初3个月和第6个月以后 糖尿病 1型糖尿病与2型糖尿病的鉴别诊断:(1)遗传易感:HLA有关联;强 (2)环境:病毒感染;危险因素 (3)自身免疫:ICA、IAA、GAD65;未发现 (4)机制:胰岛素绝对不足;胰岛素抵抗,分泌缺陷 (5)胰腺病理:残存10%B细胞;残存30%B细胞以上 (6)胰岛素:低;释放延迟,高,低 (7)年龄:青少年;成年人 (8)症状:三多一少明显;不明显 (9)体型:少肥胖;肥胖/脂分布异常(10)酮症:易发性;不易发生(11)治疗:胰岛素;口服药;胰岛素 临床表现:1.多尿、多饮、多食和体重减轻;2反应性低血糖;3围手术期或健康体检时发现高血糖 并发症:1急性严重代谢紊乱;2感染性并发症;3慢性并发症:①大血管病变②微血管病变③神经系统并发症④糖尿病足 实验室检查:(1)糖代谢异常严重程度或控制程度的检查:尿糖测定、血糖测定和OGTT、糖化血红蛋白和糖化血浆白蛋白测定;(2)胰岛β细胞功能检查:胰岛素释放试验、C肽释放试验;(3)并发症检查;(4)有关病因和发病机制的检查 诊断线索:①三多一少症状②以糖尿病的并发症或伴发病首诊的患者;原因不明的酸中毒、失水、昏迷、休克;反复发作的皮肤疖或痈、真菌性阴道炎、结核病等;血脂异常、高血压、冠心病、脑卒中、肾病、视网膜病、周围神经炎、下肢坏疽以及代谢综合征等③高危人群:IGR[IFG和(或)IGT]、年龄超过45岁、肥胖或超重、巨大胎儿史、糖尿病或肥胖家族史。此外,30-40岁以上健康体检或因各种疾病、手术住院时应常规排除糖尿病 胰岛素 适应证:①T1DM;②DKA、高血糖高渗状态和乳酸性酸中毒伴高血糖时;③各种严重的糖尿病急性或慢性产发症;④手术、妊娠和分娩;⑥T2DMβ细胞功能明显减退者;⑦某些特殊类型糖尿病;使用原则:1饮食和运动情况;2小剂量开始;3剂量个体化;4监测血糖,防治低血糖反应;5短效制剂可皮下或静脉注射,其余均只能皮下注射。 副作用:1低血糖;2过敏反应;3水肿;4视力模糊;5皮下脂肪萎缩或增生 糖尿病酮症酸中毒 病理生理:酸中毒、严重失水、电解质平衡紊乱、携带系统正常、周围循环衰竭和肾功能障碍、中枢神经功能障碍 临床表现:早期三多一少症状加重;呼气中有烂苹果味(丙酮)。后期严重失水,尿量减少,眼眶下陷,皮肤黏膜干燥,血压下降、心率加快,四肢厥冷;晚期不同程度意识障碍 高尿酸血症与痛风 临床表现:1无症状期:仅有波动性或持续性高尿酸血症,无症状期可持续数年至数十年;2急性关节炎期:多在午夜或清晨突然起病,表现为红、肿、热、痛和功能障碍,疼痛程度剧烈,秋水仙碱可缓解;3痛风石及慢性关节炎期:痛风石多见于耳轮、指间和掌指关节;4肾脏病变(1)痛风性肾病:早期可有间歇性蛋白尿,晚期可有肾功能不全;(2)尿酸性肾石病:表现为泥沙样结石,常无症状。结石较大可发生肾绞痛、血尿。 诊断:男性和绝经后女性血尿酸>420umol/L(7.0mg/dl)、绝经前女性>350umol/L(5.8mg/dl)可诊断为高尿酸血症。中老年男性如出现特征性关节炎表现、尿路结石或肾绞痛发作,伴有高尿酸血症应考虑痛风。 系统性红斑狼疮 临床表现:(1)全身症状:各种热型的发热(2)皮肤与粘膜:皮疹,颊部呈蝶形红斑(3)浆膜炎(4)肌肉骨骼:关节痛,伴红肿者少见(5)肾:肾组织都有病理变化(6)心血管:心包炎,疣状心内膜炎(7)肺:胸腔积液(8)神经系统:神经精神狼疮(9)消化系统表现(10)血液系统表现(11)抗磷脂抗体综合征(12)干燥综合征13)眼:眼底变化 中毒 机制:1局部刺激和腐蚀作用;2引起机体组织和器官缺氧;3对机体的麻醉作用; 4抑制酶的活力;5干扰细胞或细胞器的功能;6竞争相关受体。 治疗原则:1立即终止毒物接触;2紧急复苏和对症支持治疗;3清除体内尚未吸收的毒物;4应用解毒药;5预防并发症 CO中毒临床表现:(1)急性中毒:①轻度中毒:头痛、头晕、恶心、呕吐、心悸和四肢无力②中度中毒:轻度意识障碍,生命体征可有改变③重度中毒:昏迷、呼吸抑制、肺水肿、心律失常或心力衰竭,去皮质综合征,吸入性肺炎(2)急性一氧化碳中毒迟发脑病:精神意识障碍、锥体外系神经障碍、锥体系神经损害、大脑皮质局灶性功能障碍、脑神经及周围神经损害 中暑 临床表现:1热痉挛:在高温环境下进行剧烈运动大量出汗,活动停止后常发生肌肉痉挛,主要累及骨骼肌,持续约数分钟后缓解,无明显体温升高。2热衰竭:常发生于老年人、儿童和慢性疾病患者。严重热应激时,由于体液和体钠丢失过多引起循环容量不足所致。3热射病:是一种致命性急症,主要表现为高热和神志障碍。早期受影响的器官依次为脑、肝、肾和心脏。临床上分为两种类型:劳力性和非劳力性热射病。劳力性主要是在高温环境下内源性产热过多;非劳力性主要是在高温环境下体温调节功能障碍引起散热减少。 治疗:(1)降温治疗:1、体外降温:将患者转移到通风良好的低温环境,脱去衣物,同时进行皮肤肌肉按摩,促进散热。2、体内降温:用冰盐水进行胃和直肠灌洗3、药物降温(2)并发症治疗:1、昏迷:进行气管内插管,保持呼吸道通畅,防止误吸。2、低血压:静脉输注生理盐水以恢复血容量,提高血压。3、心律失常、心力衰竭和代谢性酸中毒:应予对症治疗。心力衰竭合并肾衰竭伴有高钾血时,慎用洋地黄。4、肝衰竭合并肾衰竭:为保证肾血流灌注,可静脉输注甘露醇。
本文档为【内科(下)知识点】,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该文档来自用户分享,如有侵权行为请发邮件ishare@vip.sina.com联系网站客服,我们会及时删除。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下载需要: 免费 已有0 人下载
最新资料
资料动态
专题动态
is_903474
暂无简介~
格式:doc
大小:48KB
软件:Word
页数:5
分类:
上传时间:2011-11-30
浏览量: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