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农村社会养老保障模式研究

农村社会养老保障模式研究

举报
开通vip

农村社会养老保障模式研究 郑州大学 硕士学位论文 农村社会养老保障模式研究 姓名:刘政 申请学位级别:硕士 专业:国民经济学 指导教师:赵晓广 20070510 郑州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农村社会养老保障模式研究 摘要 在人口老龄化日益加剧的今天,养老问题越来越成为全球共同关注的问题。 我国不仅是世界上人口数量最多的国家,也是老年人口数量最多的国家,而且伴 随着新世纪的到来,我国已经逐渐步入了老龄化社会的行列,养老问题也成为我 国政府和社会各界高度关注的关系国计民生的大问题。我国拥有世界22%的入 口,其中60...

农村社会养老保障模式研究
郑州大学 硕士学位论文 农村社会养老保障模式研究 姓名:刘政 申请学位级别:硕士 专业:国民经济学 指导教师:赵晓广 20070510 郑州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农村社会养老保障模式研究 摘要 在人口老龄化日益加剧的今天,养老问题越来越成为全球共同关注的问题。 我国不仅是世界上人口数量最多的国家,也是老年人口数量最多的国家,而且伴 随着新世纪的到来,我国已经逐渐步入了老龄化社会的行列,养老问题也成为我 国政府和社会各界高度关注的关系国计民生的大问题。我国拥有世界22%的入 口,其中60%左右是农民。工业化和城镇化日益加快的步伐、农村计划生育政策 的实施以及人均寿命不断延长等各种因素使得农村老龄化的趋势尤其明显,不仅 农村老年人口的绝对数量大,而且农村老龄化的程度高于城市、速度快于城市, 给经济社会等各种状况尚比较落后的农村带来了巨大的养老压力。 当前和今后我国养老问题的重点和难点都在农村。随着人口老化和市场经济 的发展,积极探索新形势下的农村社会养老保障 制度 关于办公室下班关闭电源制度矿山事故隐患举报和奖励制度制度下载人事管理制度doc盘点制度下载 不仅必要,而且非常紧迫。 在这个不断探索的过程中,必须坚持以人为本、兼顾公平与效率的协调发展、坚 持法治和德治相结合以及因地制宜因人而异的原则,调动各种力量采取各种手段 投身于农村新型养老保障模式的建设中。因此,本文在构建农村新型养老保障模 式时,立足现实,着眼未来,吸收借鉴国外的先进成果,结合我国的当前的具体 国情,同时从经济学、社会学和政治学的多个视角,运用历史唯物主义的经济分 析方法,借鉴西方经济学的制度变迁、公共选择等理论成果,通过对我国农村养 老保障制度的历史考察、系统 分析 定性数据统计分析pdf销售业绩分析模板建筑结构震害分析销售进度分析表京东商城竞争战略分析 ,积极探索适合中国农村实际的养老保障制度 模式。 解决了农村的养老问题就解决了我国绝大多数人口的养老问题,它不仅有利 于促进“三农”问.题的鳃决,。愿且有惫l于A,口政簇胞I呖私实蘸,豆熏要的还可以 带动国内需求,、促进国展经藏的j舂咎快速毽废发展,撮终推动全面d!康社会和社 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目标早日实现! 关键词:农村社会养老保障 制度 养老保障新型社会养老保障模式 郑州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农村社会养老保障模式研究 Abstract Atpresent,withtheincreasingintensificationofoldaging.agingsecurity problembecomesmoreandmol"etheglobalissues.Chinahasthemostlargest populationjntheworld.Atthe$anletime.Chinaistheco.trythathasthelargest agingPopulationintheworld.Withotherquestion.Chinahasalreadyfallenintheold agingsociety.Therefore,agingsecurityhasbecomeaproblemwhichisofvital importancetothenation。Seconomyandthepeople'slivelihood.Chinaowns twenty-twopercentofthepopulationoftheworld,amongthem,sixtypercentis farmerorso.Thetrendofruraloldagingisespeciallyobviousbecausoofthe intensificationofindustrializationandurbanization,theimplementationofrural familyplanandtheprolongationofaveragelife.Theabsoluteamountofrural eldersislargeaswellasthedegreeandspeedofruraloldagingarehigherthanthe urban,whichbringsgreatpressuretotherural.Therefore,theemphasisanddifficulty ofChinese啦套securityareintheruralareasatpresentandforthefuture. Atonehand,agingsecurityisbasedmainlyonfamily,attheotherhand, subsidiarilyonsocietyisstillinsistedonintheruralareas.However,withthe developmentofmarket—economy,traditionalfamilyagingsecuritysystemhasbeen stronglystrokenandchallenged.Thefunctionoffamilyeldersecurityhasbeen weakened,buttheconstructionofsocietyagingsecuritysystemwalkswithdifficolty intheruralareas.Inviewofthese,itisurgenttoexploreanewruralagingsecurity systeminthenewsituation.So,whenconstructinganewruralagingsecuritypattern, basedonthea1鼢t属细a£i觚棚f.舰,o测哪qv.、h、主hB一“'mfimmnsly。,^explodn£ process,WCshotdd,捌icktoAhe。毋dncip正cs。瘫越吼馘ng:.people,..the,,center。,.giving attentiontotheharmoniousdevelopmentofjusticeandefficiency,implementingthe combinationofruleoflawandruleofmoral,andadaptingtolocalconditions,and mobilizevariesofforcesandtakevariesofmeaustothrowthemselvesintothe constructionofnewruralagingsecuritypattem. ThesolutionofChineseruralagingsecurityproblemmeansthesolutionof Chinesemostpeople'sagingsecurityproblem,whichhelpsnotonlythesolutionof 郑州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农村社会养老保障模式研究 m呵agingsecurity,butalsoalmostthewholecountry’Sagingsecurity.Thisisvery importtoourcountryinthefuture. Keywords:rural确出峪.sec吲ty趣.society newruralagingsecuritypattern 郑州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农村社会养老保障模式研究 第一章绪论 1.1问题的提出 我国第五次人口普查结果显示,农村人口为80739万人,占总人口63.91%。 城镇65岁以上老年人口有2873万人,占城镇总人口的6.3%;农村65岁以上老 年人口有5938万人,占农村总人口的7.35%1,农村已提前步入“老年型”地区 的行列(国际上7%为老龄化 标准 excel标准偏差excel标准偏差函数exl标准差函数国标检验抽样标准表免费下载红头文件格式标准下载 )。但我国二元经济结构的存在,使广大农村 人口长期游离于社会保障制度之外。要实现现代化目标,完成全面建设小康社会 的任务,解决好“三农”问题是关键。建立同经济发展水平相适应的社会养老保 障,是农村社会稳定的重要保证,也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内容。 根据有关学者对国外实行农民养老保险的经验分析,建立农民养老保险大都 是在工业化发展的中期转向成熟期的过渡阶段,即工业化发展靠自身积累,且其 剩余反哺农业的时期。从经济指标看大体有: (I)农业在国民生产总值中的份 额在15%以下,农业劳动力结构份额在20%以下;(2)农业人口在总人口中所占 比率降至50%以下,且处于老龄人口高峰期; (3)经济发展总体水平较高,人 均GDP在2000美元以上:(4)城市化率在70%以上;(5)规定有最低投保年 限为15-20年;(6)养老金的给付以移交农业企业为条件等。 鉴于农村人口老龄化的加速、传统家庭养老的减弱、土地保障功能的弱化等. 社会现实,体现社会保障公平性的需要以及出于社会安定和全民生活质量提高的 考虑,建立现代化的农村社会养老保障制度已经迫在眉睫。 中国是一个农业大国,农村人口占全国总人口的百分之七十以上,解决好农 村社会保障问题就等于解决了中国大部分人的基本生活问题。在我国人口老龄 化、农村工业化以及农村城镇化的二元结构的社会经济发展背景下,农村社会养 老保障问题,作为农业现代化过程中的重要问题,显得越来越突出,而对此问题 的妥善解决,是我国广大农村地区社会和经济稳定、健康、快速发展的保证之一。 健全和完善中国农村社会养老保障,对于稳定农村社会、发展农村经济和提高农 民生活水平具有重要意义,同时它对于整个国民经济的健康发展和市场经济的正 常运行以及构建和谐社会、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也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1<中国人口统计年鉴》2001。 郑州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农村社会养老保障模式研究 1.2研究内容的界定 养老、养老保障和养老保险这三个概念的内涵都可以用“老有所养“来概 括,但分析起来,“养老”的概念更加宽泛一些,有学者认为,养老包括三个方 面的内容:经济供养,生活照料,精神慰藉;但也有学者认为,养老主要还是指 经济支持。养老保障是指家庭或社会对老年人提供经济供养、生活照料和精神慰 藉等几方面的支持,其中经济供养是基础性的养老资源。 1.2.1农村养老与城市养老 在解释“农村养老”和“城市养老”这两个概念以前,还有几个概念需要说 明。一是“农村”和“城市”的概念。这两个概念都是地域空间概念,“城市” 的概念更清晰一些,而“农村”一般是指“城市”以外的一切地域,是相对于“城 市”而言的。二是“农民”、“农村居民”和“市民”的概念。“农民”是一个职 业概念,应该是指从事农业生产的人,但在我国,很多时候是指具有农村户口的 人;而“市民”是指居住在城市,在中国目前的户籍制度下还特指具有城市户口 的城市居民;“农村居民”的概念相对清晰一些,是指居住在农村地区的入。我 国养老保障制度的改革首先是从城市劳动者开始的,而且直到目前,覆盖城市人 口的养老保障制度仍然与农村居民(包括居住在城市而没有城市户口的农民工) 无缘;因此,我们把养老分为“农村养老”和“城市养老”。 之所以把农村养老保障单独出来进行研究,我们的具体国情决定,我国实行 城乡分割的养老保障制度,从感情上讲,我们迫切希望他们能够和城市居民一样 的享受包括养老保障在内的社会保障待遇,但我们在探讨解决问题对策的过程中 决不能仅凭感情用事,要把我们的感情和国情紧密结合。将养老制度划分为农村 养老和城市养老正是基于我国特殊的户籍制度以及在此基础上形成的城乡二元 经济社会体制,农村养老问题有其复杂性和特殊性,我们只有立足其实际状况, 才能找到一条切实可行的途径,最终妥善解决广大农村居民的养老问题。 社会养老保险制度是社会保障体系的核心内容,也是关系经济发展与社会稳 定的基础制度。农村社会保障是我国社会保障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关系到占 人口约7096的农民目前或将来的生活水平和生活质量,而农村社会养老保障则是 其中的关键内容之一。众所周知,农村除了“五保户”和“烈、军属”以外,广 1张思锋温海红赵文龙主编《社会保障概论》. 2 郑'Yrl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农村社会养老保障模式研究 大农民基本上没有享受到任何直接的社会保障,农民养老基本上依靠家庭和土 地。然而,由于计划生育、人13老龄化、农民人口迁移及失地等因素的影响,传 统的养老方式越来越靠不住了。 国内对农村养老问题的研究始于20世纪80年代中期。对于社会养老问题 的研究可以从社会学、人IZI学、法学、经济学等多个角度进行研究,本文主要是 从经济学视角进行分析。 在我国农村,现阶段养老的主要形式有家庭养老、社区养老和社会养老。社 会养老是指以国家、各级政府及其职能部门为主体,通过建立制度法规而形成的 养老保障体系.一般包括养老金制度、老年福利制度、老年服务体系、养老保险 制度以及维护老年人利益的法规等。它在农村养老保险系统中,应当是一个根本 的养老保障子系统,起主导性、基础性作用。但是,由于当前我国广大农村的老 年人多数没有“单位”,国家和政府又因财政经济能力的限制而没有设立针对农 村老年人的养老金制度和老年福利制度,农村的老年服务体系尚没有建立起来, 除了少部分离退休返乡居住的老干部和职工外,90%以上的农村老年人基本处在 社会经济保障体系之外。 1.2.2建立农村社会养老保障的必要性 建立农村社会养老保障制度,是完善社会保障体系、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内容,也是中国应对人口老龄化的一个紧迫任务。 第五次人口普查显示:中国65岁以上人口已达8811万,占总人口的6.96%,8811 万老龄人口中,农村为5938万,占老龄总人口的67.4%。在这种严峻的现实面前, 农村社会养老保障的徘徊显得极不协调。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和人口的 迁移流动。农村人口老龄化速度已经超过城市。老有所养问题一直是广大农民梦 寐以求的愿望,也是当前我国政府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1.2.2.1建立健全农村社会养老保障制度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 (1)有利于逐步缩小城乡差距,消除城乡壁垒 当前,农村消费不旺,除了农民收入增长问题外,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农 村的养老,大病医疗问题尚未很好地得以解决,农民有后顾之忧。近几年来, 随着经济的发展,我国农民的人均年收入逐年上涨,生活水平也逐步提高。但是 农民人均年收入的增长速度明显低于城市, 城乡之间的差距不是在逐步缩小, 3 郑州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农村社会养老保障模式研究 而是在逐年扩大。更重要的是,城镇居民享有养老保险、医疗保险、失业保险 和各种福利、补贴,而农民基本上不享受政府提供的社会保障, 城乡居民的实 际收入差距更大,这显然不符合科学发展观的要求。 因此,有必要适时建立起 以社会养老保障为主的农村养老保障制度,逐步缩小城乡居民享受养老保障的差 距,进而逐步消除城乡之间的壁垒。 (2)有利于促进社会公平和社会稳定 我国宪法规定在全体公民中实施普遍、平等的社会保障。但是由于我国的经 济发展水平和财政能力有限,农村人口庞大且长期以来仍然以家庭保障为主等因 素,社会保障、社会福利等社会保障项目目前只在城镇劳动人口中得到实施。 在新形势下,再将农民排斥在宪法的保护之外,不仅不利于建立全面广泛的 社会保障制度,也不利于市场的拓展和经济的发展。农村的稳定是中国社会稳定 的基础,通过社会保障代替家庭保障和土地保障,就可以减轻家庭负担、缓解农 村贫困、增加农民福利、缓和家庭矛盾、维持社会稳定。特别是随着老龄化、城 市化、家庭小型化的发展和思想观念的变革,传统家庭养老保障模式受到严重挑 战,计划生育的基本国策也受到严重威胁,建立和推行相应的社会保障制度来解 决农民的生活问题势在必行。 1.2.2.2建立健全农村社会养老保障制度是解决“三农”问题的关键 “三农”问题一直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面临的最大难题。目前,中央已 经把解决“三农”问题作为各项工作的重中之重。加快农业现代化进程,奠定破 解“三农”问题的制度基础,必须建立健全农村社会养老保障制度。这是对他们 利益最有效、最全面的保护,也是农村改革、发展、稳定的制度保证。解决“三 农”问题的实质是要增加农民收入、实现农业的现代化和产业化,在农村经济全 面繁荣和社会全面进步的基础上向城镇转变,积极推进城市化,鼓励农村富裕劳 动力向非农产业转移,逐步减少农民,增加就业机会,大幅度提高城市化水平, 增加农村人均资源占有量,实现工业与农业、城市与乡村发展的良性互动,这就 有必要适时建立起与之相配套的农村养老保障制度。 (1)从发展看,建立健全农村社会养老保障制度是破解“三农”问题的关键 在经济进入有效需求不足的市场约束新阶段后。经济的循环开始形成新的逻 辑关系,即:扩大内需是解决有效需求不足的根本途径。扩大内需必须扩大市场 4 郑州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农村社会养老保障模式研究 特别是农村市场;启动农村市场必须以稳定提高农民收入为前提,农民收入的提 高主要取决于土地的经营规模,扩大土地经营规模唯有减少农民,减少农民必须 推进城市化进程;弱化土地的保障功能,这又必须以新型社会养老保障制度替代 传统的土地保障为前提,以农村社会养老保障制度为核心的农村社会保障制度的 建立才可能从根本上解除农民的后顾之忧。 (2)从改革看,以社会养老保障为主的农村养老保障制度奠定了破解“三 农”问题的制度平台 “三农”问题核心是人的问题农村产权制度、组织制度、就业制度、行政制 度等制度的改革。实际上最终都是对人的改革,只有解除了人的后顾之忧,各种 制度的改革和推进才有回旋的余地。以社会养老保障为主的农村养老保障制度恰 恰具有上述制度功能。由此可见,建立以社会养老保障为主的农村养老保障制度 是完善农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最佳突破口。是从根本上破解“三农”问题 的制度前提。 1.2.2.3建立健全农村社会养老保障是落实农村计划生育政策的物质基础 中国计划生育政策推行较早,20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中国农村普遍 实行了计划生育的政策。以20岁作为生育年龄测算,农村最初履行计划生育义 务的人群目前的年龄大致在40-50岁之间。再过10年,这一批人将成为老龄人 口。人多地少是中国的基本国情,以土地保障为依托的养老模式将面临严峻挑战。 中国的劳均耕地差不多是美国劳均耕地的八百分之一。2004年中国的人均耕地 减少到1.43亩,不到世界平均水平的一半。中国的土地保障功能非常脆弱,不 足以成为农民养老的屏障。由于中国城市化的畸形发展,耕地消失的速度比农业 人口消失的速度更快,农村人多地少的矛盾仍然十分突出。 几千年来“养儿防老”观念根深蒂固。农民为了”老有所养”,千方百计t养 儿防老”。于是到处出现了“黑户口”,“超生游击队”也如雨后春笋般到处出现。 农村的计划生育工作阻力很大,同时国家对于“养儿防老”的观念也基本上是默 认的。许多农村地区都规定第一胎是女孩的农民可以申请生育第二胎。这只有加 快建立健全农村养老保障制度,使农民老有所养,解除农民对于养老的后顾之忧, 才能逐步摒弃传统的“养儿防老,多子多福”的生育观念,从而扫除农村计划生 育的最大思想障碍,促进计划生育政策进一步推行,促进人口的平衡发展。 郑州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农村社会养老保障模式研究 1.3农村社会养老保障的基本理论 养老保障理论对养老保障体系的形成的影响巨大,为了更好地研究农村养 老保障问题、必须首先对国内外养老保障的理论基础和思想根源进行梳理。 I.3.1马克思主义的社会保障理论 马克思在考察共产主义第一阶段总产品分配时,曾论及包括养老在内的社会 保障问题。他在《哥达纲领批判》一文中提出的六项扣除学说,不仅明确地提出 要扣除“为丧失劳动能力的人”等设立的基金,而且也通过其他几项扣除,特别 是“用来扩大生产的追加部分”,迸一步阐明这些预留是生产继续发展、社会继 续进步的基础。马克思在《资本论》中指出:“如果我们再把剩余劳动和剩余产 品,缩小到社会现有的生产条件下,一方面为了形成保险基金和准备金;另一方 面为了劳动能力的人必须为社会上还不能劳动或已经不能劳动的成员而不断进 行的劳动,包括到必要劳动和剩余劳动中去,也就是说,如果我们把工资和剩余 价值、必要劳动和剩余劳动的独特的资本主义性质去掉,那么,剩下的就不再是 这几种形式,而只是它们的为一切社会方式所共有的基础”。这段话说明社会保 险基金对于社会再生产运动的作用,集中体现在它是劳动力再生产所必要的,因 此,在社会总产品中为建立这项基金所作的扣除,是完全必要的。列宁在1912 年“工人最好的保险是国家保险”的论述中提出国家保险的四项原则,其中的第 三项是“一切保险费都由企业主和国家负担”。 1.3.2代际经济交换理论 代际经济交换理论认为,人类自身的生产和物质资料的生产是人类社会存 在和发展的必要条件。但是个人的生命是有限的,因此必须要有种的繁衍,通过 生育后代来延续人类的存在。在现实中我们可以看到,任何一个社会的人口群体 都是由幼年人口、劳动年龄人口和老年人El--部分组成的。他们在人类经济、社 会活动中占有不同的地位,在代际经济交换中扮演着不同的角色。这些不同年龄 角色的个人所占有的“资源”不同,所提供产品和劳务也不同,同时他们对社会 产品和劳务服务的需要也不同,而这些需求又不可能在不同时期完全靠自己的劳 动(生产)来满足,因此就只有在代与代之间不同阶段相互交换各自所能提供的 产品及服务来解决,这就是代际经济交换,它表现为:幼年时受人抚养,成年人 6 郑州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农村社会养老保障模式研究 抚养子女、赡养老人、年老时被人赡养。代际经济交换实现了不同年龄人群的共 同需要,为人类自身的繁衍和人类社会的存在与发展提供了前提条件。20世纪 50年代,社会交换理论创始人G·G·霍曼斯认为:人与人之间的互动基本上是 一种交换过程,人与人交换行动的动机是为了获得酬赏,希望得到与其付出代价 和成本相等同的酬赏与利润。霍曼斯的主张虽然是从心理因素来探讨人类的社会 行为,但是,经济毕竟是人类社会存在与发展的基础,这种社会交换理论离不开 人类的经济交往。因此,社会交换理论在一定程度上适用于经济生活范畴,其中 既包括同代人之间互通有无的横向经济交换,也包括几代人之间养老育幼纵向的 代际经济交换,养老保障实际上是一种进行代际转换的系统项目。在这个系统中, 由目前从事生产的一代决定一个他们愿意支付的税收水平,以维持老年人的特定 生活水平。在社会学家探讨社会交换理论的同时,经济学家保罗·萨缪尔森在 1958年提出了“生物利率理论”,从经济学角度充分注意到了人的一生中在不同 年龄阶段生产和消费的差异,将整个人口划分为工作人口和退休人口两部分,并 以此为依据,从“时期”的角度看待这两部分人口之间的经济关系。他在揭示这 两部分人口的关系时,论述了代际经济交换问题,并提出了“货币是使老年人取 得养老保障的一种契约”的新见解。以萨缪尔森为开端发展而来的代际经济交换 学说,为进一步剖析养老的实质提供了理论依据。事实上,养老育幼的代际交换 是人的社会属性的体现,因为人的社会属性反映了人的本质。人与人之间的社会 互动与合作以及养老育幼的代际交换,正是人的社会属性的体现。 1.3.3“国家干预主义”理论 以弗里德里希·李斯特为先驱的旧历史学派,极力强调国家对经济发展的 作用,主张国家干预经济生活。19世纪70年代,由旧历史学派演变而成的新 历史学派,主张由国家通过法律进行自下而上的改良。1873年由新历史学派代 表人物成立的“社会政策协会”认为,在资本主义条件下工人阶级状况可以得到 根本改善,支持劳资协调,实行所谓“社会政策”,俾斯麦采用了被称为“讲坛 社会主义”的理论,制订了保险条例。由俾斯麦创建的保险制度,在20世纪30 年代的经济大萧条和战后时期的西欧和美国进一步发展。美国1935年的《社会 保障法案》不仅继承了俾斯麦所采用的那套理论,而且吸取了凯恩斯提出的“有 效需求”和依靠政府干预经济以摆脱失业和萧条的理论与建议,进一步确定了“保 7 郑州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农村社会养老保障模式研究 险费用部分由雇主,部分由雇员交纳,而国家给伤残和养老保险提供津贴”的原 则,把义务和权利作为对等条件,追求的社会目标是通过“人人为大家,大家为 人人”的原则,使受保人不致陷入贫困。 1.3.4福利经济学 福利经济学是现代资产阶级经济学的一个分支,以研究社会经济福利相标 榜。尽管18世纪的詹姆士·斯图亚特被称为“福利经济学理论的带路人”,但 正式创立福利经济学的是庇古。庇古于1920年出版了《福利经济学》,1926年、 1928年又分别出版了《产业变动论》和《财政学研究》,三者构成了其福利经济 学体系的三部代表作。庇古将福利划分为社会福利和经济福利,而他所研究的限 于可以货币计量的那部分社会福利即经济福利。他认为影响经济福利的主要是国 民收入的大小和国民收入在社会成员中的分配情况,国民收入增加可以提高一国 的总福利,减低国民收入不均的程度同样会提高一国的总福利,因为他认为实际 收入的边际效用是递减的。他说:“在福利经济学中有两个命题,粗浅地说,即 第一,对于一个人的实际收入的任何增加,-都会使满足增大;第二,将富人的货 币收入转移于穷人,会使满足增大。”他主张,通过国家的累进税政策,把富人 缴纳的一部分税款转让给包括老年人在内的低收入者享用,以增加社会福利。与 此同时,英国以韦布夫妇为首的费边主义者主张对老年、疾病、伤残等实行社会 服务,以取代《济贫法》。当时执政的自由党政府参照庇古和韦布的理论,用增 加税收的办法筹集社会福利基金,举办包括养老在内的福利事业。1941年6月, 剑桥大学的经济学家贝弗里奇的调查报告为政府采纳,从而确定了英国福利型社 会保障制度的原则。1945年英国工党执政,以部分工业国有化和社会福利为纲 领,先后施行了以养老为核心的社会保险、家庭补助、社会保健和工业伤亡等四 种社会福利方案。 1.3.5瑞典学派 瑞典学派有一系列著名的代表性人物,但同社会保障制度有关理论的代表 性人物是林德贝克。林德贝克极力倡导“自由社会民主主义”。所谓“自由社会 民主主义”包括三项内容:在政治上实行西方的“民主制度”,而在经济上则实 行“国有化”、“福利国家”与“市场经济”相结合的制度。按照瑞典学派的看法, ~个理想的社会应当把福利普遍给予社会的成员,使人人得到幸福,而这就要求 8 郑州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农村社会养老保障模式研究 国家在环境保护、公共物品的供应、收入和财富的分配及经济稳定等方面担负主 要责任。瑞典学派的作用不只是理论上的,他们中的一些成员本身就是或曾任国 会议员或政府官员,因此他们的主张也就变成了政府的政策,在瑞典及北欧其他 国家建立起了包括医疗社会保险、工伤社会保险、社会救济等在内的全面的灾害 社会保障制度。 1.3.6“社会市场经济”理论 “社会市场经济”理论即德国的新经济自由主义,由于持此观点的人大都在 德国弗莱堡大学学习或工作过,故又称弗莱堡学派。该学派认为经济的高效率和 经济发展唯有依靠市场机制作用的充分发挥,在经济中必须有高度的竞争,因此 反对垄断,反对政府对经济的直接干预,主张强化法制,构建良好的经济秩序, 以为市场经济的正常运行创造良好的条件。经济发展了,会间接保障整个社会的 福利。同时,该学派基于人道主义,认为要使市场竞争更为人道化,主张实行社 会保障政策。A·米勒一阿尔马克提出要充分发挥市场竞争的作用,经济要按市 场经济 规则 编码规则下载淘宝规则下载天猫规则下载麻将竞赛规则pdf麻将竞赛规则pdf 运行,同时扩大社会保障。所谓社会市场经济就是社会政策与市场经 济的结合,更具体地说就是社会保障同市场经济的结合。 艾哈德在其1963年的施政演说中明确地说:“盲目性与思想惰性正在把我 们推向福利国家那里去,它所能给我们带来的只是灾难。”他认为如果变成了福 利国家,市场机制、自由竞争的社会被摧毁,人就会变得懒惰,从而会对经济效 率和经济发展产生致命的损害,经济就会“瘫痪”,这样,也就谈不上任何福利 了。他说:“在一个所谓福利国家里面往往万事俱备,独少‘福利’。最后会使人 民大众都要陷入‘贫穷’的境地。”他反复强调社会保障只是一个基础,获得更 好的生活要依赖于个人的奋斗。也就是说社会保障只是满足人们的基本生活需 要,并不是一切都依赖于社会保障。 1.3.7公共经济学 公共经济学不是一个学派,而是一个新兴的经济学科,它主要研究公共收支 活动。公共经济学将社会保障作为收入再分配问题来处理,之所以要建立社会(政 府)保障制度是因为市场机制的缺陷。斯蒂格里茨说,即使市场经济达到帕累托 最优,也不能形成公平的收入分配格局。他说:“经济达到帕累托最优同收入分 配没有什么关系。竞争市场可能会带来很不公平的收入分配,这会使得一部分人 郑州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农村社会养老保障模式研究 缺乏赖以生存的基本生活资料。政府最重要的干预活动之一就是重新分配收入, 这是福利事业的特殊目的。”公共经济学认为政府应该通过举办公共医疗保健系 统、医疗社会保险、工伤社会保险、残废保险、幸存者照顾计划以及社会救济等 来构建一个灾害社会保险系统,保障公民的基本生活。公共经济学更进一步研究 了社会保险模式的选择、社会保障标准的确定、社会保障管理、社会救助的方式 等多方面的问题,使社会保障的研究迸到了一个更高的水平。 上述的养老保障理论,可以归纳为两大流派,即:“国家调整理论”和“国 家责任理论”,这两个理论的共同点都承认国家与社会保障的紧密关系,但两者 也有不同之处。“国家调整论”认为福利从属于经济增长,通过市场机制实施福 利优惠,市场机制失灵的情况下,国家才需要介入。因此,国家调整论认为国家 不是福利最佳提供者,而应是脆弱阶层的保护者、国民最低生活的承担者、对促 进劳动力再生产的社会保险分配的调整者。国家调整论积极主张国家福利概念的 商品化、福利政策的私有化、福利分配的分散化。与此相反,“国家责任论”认 为福利是国家政策的最高课题。因此国家是包括公共财富和福利分配集中的福利 概念的主体。国家责任论认为福利超越了社会保险的约束,扩大到解决薪金阶层 共同面对的问题的广义概念。因此,不应强制动员劳动力市场,而应通过支援薪 金阶层的就业稳定等多种制度促进社会保障制度的发展。 1.4论文的重难点、创新点以及不足之处 我国自20世纪50年代建立“城保”已半个多世纪;2002年第一产业产值 占GDP的15.38%;城市化率由1986年的24.52%上升到2002年的39.09%‘。 社会经济状况已得到很大改善,虽然还没有达到发达国家的上述条件,但农村社 会保障制度不能长期缺位,尤其是在农村人口老龄化已经到来的今天,应该为占 中国人口近70%的农民尽快建立起完善的社会养老保险。对于中国这种特殊的 城乡二元经济结构和农村人口的较大比重以及现在“未富先老”局面的出现,从 世界各国情况看,大范围地解决无固定收入社会成员的社会养老保险问题尚无成 熟经验可供借鉴。这就为我们研究我国农村社会养老保障带来了一定困难。农村 社会养老保障模式的分析和选择也是论文的重点和难点。 本文创新之处在于结合新农村建设的新政策研究农村社会养老保障模式。依 1‘中国统计年鉴》2003。 lO 郑州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农村社会养老保障模式研究 据社会保障的基本理论和政策研究的最新成果,主要采用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规 范分析与实证分析相互印证、一般研究与重点研究相结合、寻找适合中国国情的 农村社会养老保障新模式。因此,本文对我国农村养老保障存在的问题进行了探 讨,指出了存在问题的原因,,希望能在一定程度上帮助农村老年人维持基本的 生活需要,达到促进经济发展和社会公平、安定、团结的目的,真正落实“以人 为本”的科学发展观,建立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不足之处在于缺少事例论证,对不同地区的社会养老保障的差异性也没有详 细划分比较,而是从总体及宏观层面进行阐述。目前关于农村养老保障的研究尚 处于不成熟阶段,日益严重的农村养老现状更对农村养老保障提出了更高的要 求。限于个人水平、时间等因素,本文的研究只是初步的,还有待于进一步深入。 事实上,不同地区的保障模式存在着很大的不同,以后的研究应该在这些方面多 下功夫。 郑州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农村社会养老保障模式研究 第二章 国外农村社会养老保障模式的比较与借鉴 福利经济学有两个命题:第一,对于一个人的实际收入的任何增加,会使满 足增大;第二,转移富人的货币收入于穷人,会使满足增大。在我国目前的国民 收入水平情况下,转移给农村地区老年人的1元钱的边际社会价值将远超过城 市,同时会提高全社会的福利水平。 我国在现有的财力状况下,如何建立农村老年社会保障,可以借鉴国际经验。 许多社会保障制度完善的发达国家,其社会保障是一体化的,并没有严格的城乡 之分。究其原因,一是因为这些国家的农业人口比重较小,如1998年的统计资 料显示,农业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美国为2.36%,英国为16.89%,德国为2.76%, 日本为4.50%1;二是因为这些发达国家农民相当于中国的“地主”,他们有数量 颇丰且完全拥有财产权的土地,他们农业的产出率远高于在细小规模上“家庭承 包”的中国农业,此外他们还有中国农民所不敢想的大量农机具等财产,这些国 家农民的“幸福”程度不低于、甚至高于城镇居民,农村社会保险对他们来说只 不过是体现社会公平的一种象征。 而中国从建国起就实行二元社会保障制度,也有其原因,一是中国庞大的农 村人口群体,12亿人口中有70%为农村人口,绝对数和相对数上都远远超过发 达国家;二是国家的经济基础使其没有能力负担如此庞大人群的社会保障支出。 2.1国外农村养老保障模式的比较 在21世纪人口老龄化高峰到来之前,解决中国农村老年人口问题已经势在 必行,我们没有成熟的经验可以借鉴。但西方发达国家的经验还是有值得我们借 鉴的地方,这样可以使我们少走弯路,尽快解决我国农村老龄化问题。 从世界162个国家和地区社会养老保险制度看,其中70个国家和地区包 含农村,其保障对象为全部农村人口或农民。其中,有相当数量是与中国发展水 平相当的非社会主义制度的发展中国家和地区。但纵观世界上各发达国家社会保 障发展历程,农村社会保险的发展滞后于城镇的现象几乎是普遍的。以下是三个 发达国家的农村养老保险模式,以供我们参考借鉴。 2.1.1日本模式 1‘国际统计年鉴》2000。 郑州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农村社会养老保障模式研究 日本是亚洲东部的岛国,自然资源十分贫乏;人口地区分布极不平衡,一些 大城市及其周围人口过密,而一些偏远、落后地区人口过疏,特别是农村地区劳 力短缺、科技力量薄弱,因而经济发展受到制约。二战后,日本农业的发展一直 落后于工业。农业人口一直呈减少趋势。日本农业就业结构中,兼业农户占主要 地位,专业农户比重比较小,其比例约为6:1。作为一个发达国家,日本在实现 农业现代化和农村城市化的过程中,农村社会保障制度逐步建立与完善。农村劳 动者在许多方面享有与城市居民同等待遇。这对于维护农民利益、缩小城乡差距、 推进城乡经济一体化、稳定农村经济社会发展、实现农业与农村经济现代化等起 到了重要作用。 从20世纪50年代中期起,为了维护广大农民及个体经营者的利益,臼本 政府着手酝酿建立面向农民、个体经营者的国民养老保险制度。1959年首次颁 布了“国民养老金法”,1开始将原来未纳入公共养老保险制度的广大农民、个体 经营者依法强制纳入社会养老保险体系中。规定凡年满20周岁以上、60周岁 以下的日本农民、个体经营者等均必须加入国民养老保险,并从1961年4月 开始全面实施。 日本于1961年4月实现了国民皆年金的目标后,每个日本国民均有其适 宣加入的年金制度。适合日本农民的年金制度主要是国民年金制度和农民年金基 金制度两种。国民年金制度的保险人是政府,是日本国民的基础年金。以下对日 本的年金制度作一简要介绍。 (1)基础养老金制度 日本的国民养老金制度,原来主要面向农民和个体经营者等无固定职业和收 入者,其中最主要的是将国民养老金作为全体国民共同加入的基础养老金。具有 参保资格的人员分为三类:20至60岁的农民、个体经营者等(第一号被保险者); 厚生养老金制度的加入者(第二号被保险者)和第二号参保者的配偶(第三号被 保险者)。这种一元化的养老金制度,目的在于缓解各种养老金保险者之间原来 事实上存在的负担不平等、国民养老金财政负担沉重等问题。 基础养老金保险的加入者,按不同参保对象实行分类缴费。其中,第一号被 保险者实行每月定额缴纳保险费(每月为1.33万日元),凡是属于生活保护的 1伟必方主编,《战后日本农村经济发展研究》,上海:上海财经大学出版社,1999年 郑州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农村社会养老保障模式研究 低收入者,个人提出并经审查后,可免予缴纳国民养老金保险费,但退休后其免 交期间的养老金仅有原水平的1/3。凡加入期间在25年以上、年龄65岁1以上 的参保者均可领取基础养老金,即“国民养老金”。加入该养老金制度40年的参 保者,退休后每月可领取6.7万日元(最高金额)的养老金。基础养老金的构成 为国库负担1/3,其余2/3来自第一号和第二号被保险者缴纳的保险费。 (2)“国民养老基金”制度 该制度于1991年开始实行。目的是缓解加入基础养老金的第一号参保者与 其他各类养老保险参保者的差距,即向不满足于第一层(基础养老金)的人提供 更高层次的养老保险。主要特点如下:规定凡年满20周岁以上60周岁以下的 农民、个体经营者等养老金的第一类被保险者,均可任意加入。凡自愿加入者, 每月需交纳“附加保险费”,年满65岁后,除可获得基础养老金外,还可获得 “附加养老金”;凡被豁免缴纳国民养老金保险费及申请加入“农民养老金基金” 者,则不得再申请加入国民养老基金,已加入的中途不得退出。此类养老金的支 付分为无期与有期两种,标准金额可自主选择,同时享受税制的优惠。截至2002 年底,已有47个都道府县都建立了“地区型”国民养老金基金,目前加入国民 养老金基金的人员有76万人。 (3)“农民养老金基金”制度 日本根据1970年5月20日公布的《农民年金基金法》,于1970年10月1 日建立了农民年金基金。该基金制度的建立旨在提高福利水平,稳定农民的晚年 生活,同时通过经营权转让,使农业经营者年轻化,且防止财产继承时的农地无 限细分,以达到扩大经营规模,谋求农业经营现代化和农地持有合理化的目的。 农民年金的对象为当然加入与任意加入两种。并以经营农田的规模作为分类的标 准(一般以O.5公顷为分界点)。 日本农民年金对已参加了国民年金的农民,在支付国民年金的基础上,就经 营权转让及农民老龄两个因素进一步支付年金。接受经营权转让年金的条件是被 保险者须缴纳保险费满20年,年龄已满60岁,且在印一65岁期间实际转移了农 1可再根据具体情况分类,如为60岁左右的老人一次性缴纳15年的养老保险统筹费;为 70岁左右的老人一次性缴纳5年的养老保险统筹费;80岁以上的老人可以直接按月领取 养老金。 14 郑州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农村社会养老保障模式研究 地经营权。接受农民老龄年金的条件是被保险者须缴纳保险费满20年,年满65 岁。为鼓励35岁以下年轻人从事农业并参加保险,他们缴纳的保险费仅为普通 保险费的70%。 (4)三类特殊群体的“基础养老金”制度 为了解决老年人、残疾人及被保险者遗属的老年生活困难问题,经过多年的 补充完善,日本政府为上述三类特殊群体分别设立了“老龄基础养老金”、 “残 疾人基础养老金”及“遗属基础养老金”。上述三类特殊群体除了必须是“国民 养老金”的被保险者身份外,对于他们是否享受上述具有补充性的基础养老金, 对有关加入条件、基础养老金的标准等均有详细具体的规定。 2.1.2德国模式 德国位于欧洲大陆中部。作为欧盟和北约组织的一员,德国构成了通向中欧 及东欧各国的桥梁。德国属于自然资源相对贫乏的国家,但它不仅是一个高度发 达的工业国,而且也拥有高效率的农业,农业产出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例为1%。 除俄罗斯外,德国是欧洲人口最多的国家,但其人口分布很不均衡,几乎1/3的 人口居住在85个大中城市,而大多数人居住在农村和小城镇中。 (1)农村养老保险体制概述 1886年5月“关于农业企业中被雇佣人员工伤事故保险帝国法”的公布和 生效,是德国农村社会保障体制的开端。该法针对的对象是农业中从业的雇员, 而农场主(农民)的社会保障体制在德国引入的时间并不长。直到1957年10 月1日才随着农村养老保险体制的引入而朝着建立一个独立的、全面的农村社会 保障体制的方向迈出了重要一步。 1995年1月1日起,经过改革的农村养老保险体制运用到了德国东部地区, 且对那里的农场主规定了过渡性措施,即一个农场主若在此前已经年满50岁, 那么,他就有权在投保农村养老保险和投保(法定)普通养老保险(包括工人养 老保险和职员养老保险)之间进行选择。若转入农村养老保险,原普通养老保险 中的投保时间在特定条件下可折算入农村养老保险,这既为了确保他们能拥有最 低投保时间以便从农村养老保险中获取养老金,也为了提高他们的养老金水平。 总之,农村养老保险是针对农场主这一特定的职业群体设立的,其主要任务 在于,给予投保的农场主(包括其配偶)、共同劳作的家属及其遗属在出现诸如 郑州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农村社会养老保障模式研究 年老、丧失劳动能力和死亡时养老金形式的现金给付。农村养老保险是一种法定 强制保障,但在特定情况下,上述人员也可以依法或申请免除保险义务。德国的 农村养老保险的具体情况如下: ①投保对象 根据农村社会保障法,法定投保人为农场主及其配偶和共同劳作的家属,但 大型农业企业中被雇佣的雇员不属于农村养老保险的范畴,而是应投保于普通的 工人或职员法定养老保险。 ②资金来源 德国农村养老保险体制实行现收现付模式,资金部分来源于投保人缴纳的保 险费,但很大一部分支出由联邦资金(联邦政府的补贴)来筹集。保险费数额是 以法律形式确定的,一个农场主即使经营着多个农业企业,也只缴纳一份保险费, 且所有农场主的缴费数额是相同的,与企业的大小以及经营结果无关。 ③给付形式 德国农村养老保险中的养老金给付是以农场主移交农业企业为先决条件的。 养老金的给付形式主要是现金给付,此外,在出现特定风险时也可以给予实物给 付。农村养老保险最低投保年限一般为15年,获取丧失劳动能力养老金的最低 投保年限则为5年。养老金的计算 公式 小学单位换算公式大全免费下载公式下载行测公式大全下载excel公式下载逻辑回归公式下载 为:养老金基值乘以级数即等于月养老金。 养老金基值原则上是根据前一年一名未婚投保人基于40年投保年限所测得 的养老金值(标准养老金)再除以40计算而得,并在每年7月1日调整一次, 调整的幅度与普通养老保险的养老金基值的调整幅度相等。级数由缴纳保险费的 月份数乘以一个因子构成。若谁早于法定退休年龄(65岁)领取养老金,则领 取的养老金在整个领取养老金的时间里均要打折。 ④机构设置 目前,在德国有13家农村养老保险机构,它们分别设立在当地的农村同业 工伤事故保险机构那里,并在全国组建了一个自己的总联合会,郎农村养老保险 机构总联合会(GLA)。无论是各个农村养老保险机构还是其总联合会,都是具 有自治特征的公法法人,受到国家的监督。它们的自治机关为名誉性的.(会员) 代表大会和理事会,在选举这两个委员会的成员时,会员被分为没有外来劳动力 的独立从业者(指只雇佣家属的农场主)和雇主(指雇用了家庭以外雇员的农场 郑州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农村社会养老保障模式研究 主)两类,以此确保他们都有相应人数的代表进入委员会。另外,在农村养老保 险机构总联合会(GLA)的理事会中,也有相关联邦政府部门(如联邦劳动与社 会保障部和联邦消费者保护、食品和农业部)的代表参加,但他们只有发言权而 没有表决权。 (2)农村养老保险体制特点 由于农场主在退休时从移交企业中己获得了一定的补偿,也就是说,有了一 定的老年保障,所以农村养老保险有意识地设置为一种部分保障,而不是充分保 障,这是农场主这一群体的特殊性所决定的。 德国农村养老保险体制的资金来源于保险费、联邦补贴和其他收入,且所有 投保义务的农场主的保险费是相等的,之所以没有把保险费与企业的经营结果挂 钩,这主要是因为农业企业的经营具有不稳定性和不可测性。德国农村养老保险 体制的发展历史也表明,若没有政府补贴,农村养老保险体制是无法运作的。虽 然联邦补贴的形式也在历史发展过程中经历了变化,先是缺损抵偿,然后是固定 数额的补贴,经过多次反复之后,最终又回到了对不能由保险费和其他收入抵偿 的金额的缺损抵偿上,这说明缺损抵偿的规定从社会政策和农业政繁角度看是有 道理的。 德国农村养老保险体制中,养老金的给付是以移交农村企业为先决条件的。 在农村养老实施以前,原来的农场主由于没有老年保障经常被迫推迟企业的移 交,或是通过留一块土地自己经营来缩小农业企业,或是以与原有的法律形式不 同的形式转交企业,从而使得年轻的接班人要等很长时间才能接手企业,以至于 他们没有充分时间来发挥他们的经营能力。随着农村养老保险法的实施,这些阻 碍因素得以消除,农村企业一般能及时地转交给年轻一代,接班人的年龄以及所 有企业主的平均年龄得到了显著降低,正是出于这个原因,德国农场主平均是欧 盟中最年轻的(平均年龄约45岁)。由此可见,农村养老保险承担的不只是老 年保障的风险,而且,随着企业的移交也实现了具有普遍意义的农业政策性目标。 出于同样的目的,德国政府还向农村养老保险机构提供了特殊的农业结构性补贴 资金,用于发放旨在促进农业企业的移交或放弃农业生产的养老金。除了现金给 付外,德国农村养老保险中还有一种特殊的实物给付方式,即经营帮工和家政帮 工。给付的多样性,不仅考虑到了农业生产与经营的特殊性,而且也创造了工作 17 郑州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农村社会养老保障模式研究 岗位,也就是说,在具有社会保障效应的同时还具有就业效应。 德国的农村养老保险体系较为完善,而其中有很多值得我国借鉴的部分,这 些将体现在以后的分析中。 2.1.3澳大利亚模式 澳大利亚位于澳洲,地处南半球,是大洋洲最大的国家。自然资源十分丰富, 农牧业可使用的土地面积占国土面积的2/3,耕地约1695.3万公顷。澳大利亚地 广人稀,人口分布极不均衡,大约57%的人口集中在7个大都市中,25%居住在 小城镇,乡村人口不足人口总数的18%。 澳大利亚数据调查表明,农业土地的私有化对农业人口收入的提高有很大的 影响。有60%~90%的农户有来源于土地及农副产品之外的收入。来自于非农 业活动的收入占了总收入的相当一部分。每年的储蓄就能支付保费。最近几年, 农民们考虑的主要是能否通过社会保障增大他们的退休金。对于许多农民,农场 代表着他们的退休金,因为他们一般几乎没有退休金方式的收入。现在面对的主 要问题是下一代不想从事耕地的可能性正在增加。在澳大利亚西部的调查显示 54%的人不想耕地。农业经营变得困难,收入变得极不稳定。而且农业经营的技 术成分在增加,可后代子孙又不想
本文档为【农村社会养老保障模式研究】,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该文档来自用户分享,如有侵权行为请发邮件ishare@vip.sina.com联系网站客服,我们会及时删除。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下载需要: 免费 已有0 人下载
最新资料
资料动态
专题动态
is_187797
暂无简介~
格式:pdf
大小:1MB
软件:PDF阅读器
页数:49
分类:经济学
上传时间:2011-11-29
浏览量: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