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考古摄影》讲义

《考古摄影》讲义

举报
开通vip

《考古摄影》讲义考 古 摄 影 大 纲 第一章 序言 考古摄影 考古摄影分类 考古摄影的基本要求 考古摄影的性质和分支 第二章 摄影基础知识 相机的工作原理 相机的基本装置 相机分类 胶卷 滤镜 曝光 相机的使用常识 第三章 摄影构图 拍摄实体 拍摄点 构图方法 第四章 摄影布光 光源 光的基本要素 人造光源附件 布光记录方法 布光目的 田野摄影 田野构图 田野摄影的特点 拍摄内容 文物摄影 室内摄影 布光方法 投影处理 背景处理 数码影像的处理 PS的操作基...

《考古摄影》讲义
考 古 摄 影 大 纲 第一章 序言 考古摄影 考古摄影分类 考古摄影的基本 要求 对教师党员的评价套管和固井爆破片与爆破装置仓库管理基本要求三甲医院都需要复审吗 考古摄影的性质和分支 第二章 摄影基础知识 相机的工作原理 相机的基本装置 相机分类 胶卷 滤镜 曝光 相机的使用常识 第三章 摄影构图 拍摄实体 拍摄点 构图方法 第四章 摄影布光 光源 光的基本要素 人造光源附件 布光 记录 混凝土 养护记录下载土方回填监理旁站记录免费下载集备记录下载集备记录下载集备记录下载 方法 布光目的 田野摄影 田野构图 田野摄影的特点 拍摄内容 文物摄影 室内摄影 布光方法 投影处理 背景处理 数码影像的处理 PS的操作基础 各图像处理工具的介绍 存储和使用 摄影测量学 摄影测量 摄影测量的基本原理 航空摄影测量 摄影测量在考古学中的应用 考试要求 摄影实践:两次 课程考试:照片2张 田野实践、文物摄影(附摄影作品拍摄记录) 参考文献 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考古工作手册》,文物出版社,1982年。 赵铨:《考古摄影的特点与应用》,《考古学集刊》7,科学出版社,1992年。 颜志刚:《摄影技艺教程》(第四版),复旦大学出版社,2000年。 美国纽约学院:《美国纽约学院摄影教材》,中国摄影出版社,2000年。(电子版) 王龙江:《 摄影布光基础》,人民美术出版社,2009年。 考 古 摄 影 序 言 一、什么是考古摄影? 考古摄影是将摄影技术应用于考古工作。 考古摄影是考古工作和摄影技术相结合的产物。面对考古遗存,哪些是要拍的,哪些是要突出表现的,这需要考古知识;而怎样拍,怎样才能较好地表现出来,这就需要摄影技术。 二、考古摄影的分类 一般将考古摄影分为两大类:田野考古摄影和文物摄影。这两种摄影在很多方面都有较大的差别(时间、受外界影响)。 三、考古摄影的基本要求 (1)客观、真实,好的考古影像需要美感,但是又不能无休止地去追求形式美。 (2)突出主题,服从研究的需要。 四、性质与分支 首先,摄影是一种记录手段。田野考古中摄影和文物摄影中,为了真实、客观、形象地表现遗存的本来面貌, 而进行的摄影活动,都是将摄影作为一种记录手段来使用的。在这方面,出于不同的目的和要求,有一些特殊种类的摄影。比如:为测量和绘图而进行的摄影测量、航空测量(航测)等;此外由于工作环境不同,又有水下摄影等。这些摄影对于器材和摄影技术都有较高的要求,属于特殊种类的摄影。 另一方面,考古摄影也可以是一种研究(或提取遗存信息)的手段。将摄影技术与航空航天、遥感(包括雷达等)、显微、红外、X光技术相结合,能够获得很多特殊的影像资料。这种资料中的信息是人们用普通的视角或者用肉眼看不到。这样,就从遗存中提取到了更多有用的信息。 新的摄影技术常常被应用到两个方面:田野调查:遥感(航空、航天、远红外、雷达)摄影;文物摄影:显微、X光、红外照片。 第一章 摄影基础知识 这一章将简单介绍摄影的基础知识。包括相机的结构、胶卷的种类、相机的使用、滤镜,此外,作为一个特殊种类,数码相机的有关问题将单独介绍。 第一节 相机的基本装置 一、相机的工作原理 在小孔成像的基础上,放上胶卷,就是一架最简易的相机。事实上,现在最复杂的相机都是在针孔成像原理的基础上,精心设计的结果。 首先,小孔成像中,通过小孔进入到暗盒中的光线非常少。所以,即使在最好的环境条件下,小孔成像也难以形成非常清晰的影像;由于光线少,暗盒中胶卷曝光所需要的时间就会非常长。就是说,让胶卷上化学物质发生反应,会需要很长时间,有时会达数小时。这样,最好有一些装置,一方面可以聚焦,形成清晰的图像;另一方面,对进入的光线、对胶卷曝光进行控制,这种控制可以分两个方面:一是曝光强度、一是曝光时间。这就需要镜头、快门、光圈以及聚焦控制等设置。 其次,为了在拍照之前进行观察取景、构图,还需要有取景器。在数码相机和摄像机中,则有液晶显示屏。 最后,还需要一个胶片输送装置,来移动相机中的胶片,使其能够按顺序一张一张地曝光。有自动输片、倒卷,也有手动的。 二、相机的基本设置 明白相机的基本工作原理后,我们就可以来看它基本的设置。 (一)镜头 镜头是由一片或若干片透镜组成的,它能够聚集来自前面的光线,并在胶片聚焦成清晰的影像。 透镜一般都是高质量的光学玻璃。现代相机一般都采用多片凸、凹透镜组成。虽然单片透镜就可以聚集光线成像,但是成像质量差,存在严重“像差”(指镜头不能准确地按比例再现被摄体的影像,其类别很多,原因主要有二:一是透镜球面导致的影像变形;一是不同波长的光线由于透镜折射率的不同导致影像清晰度下降)。这样,就需要采用多片不同的透镜,利用不同透镜的特性抵消,或者减弱像差,达到清晰成像的目的。 一般的凸透镜、凹透镜都属球面透镜,现代相机除了球面透镜外,一些较高级的相机还采用了非球面透镜,或者用特殊材料制成的透镜(萤石透镜、超底色散透镜[“UD”透镜]),都能有效地消除像差,提高成像质量。 此外,为了减少镜头对光线的反射而造成的光线损失,还采取了镜头加膜的技术。 1、镜头的焦距与口径 焦距和口径是镜头的两个重要的性能指标。绝大多数镜头的镜圈上都刻有该镜头的焦距和口径标记。 (1)焦距 理论上,焦距是指聚焦于无穷远处时,镜头的光学中心到胶片平面的垂直距离。在实际操作中,焦距可以简单理解为镜头中心至胶片平面的距离。 焦距对于成像效果的影响主要有两条:A.焦距长,视角小;焦距短,视角大。焦距与视角成反比。视角小可以远距离摄取比较大的影像比率(在被摄体和相机之间距离不变的情况下,焦距越长,越能拍到远处小范围内的细节。傻瓜相机中,人远就过于小,是相机焦距短,视角大);视角大则意味着可以近距离摄取范围较广的景物(在被摄体和相机之间的距离不变的情况下,焦距越短,越能收到更广范围内的景物。这一点在田野考古摄影中非常有用)。B.焦距长,景深小;焦距短,景深大。焦距与景深成反比。景深是衡量纵深景物的影像清晰度的概念。简单说,就是指照片中清晰影像的纵深范围。这是摄影中一个重要的概念,在考古摄影中也有广泛的应用。以后还要详细介绍。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焦距越长,被拍摄对象在纵深角度上能形成清晰影响的范围就越小;反之,就越大。 焦距对曝光也有一定影响,焦距越长,进入镜头的光线在到达胶片之前的损失就越多;反之,焦距越短,光线损失就越少。这样,就会对最终的曝光产生影响。 (2)口径 镜头的口径又称“有效口径”,是表示镜头的最大进光孔,也就是镜头的最大光圈。 镜头的“口径”通常采用最大光孔直径(因镜头的进光孔,也就是光圈,一般都可调节)与焦距的比值来表示。如一只50mm焦距的镜头,当它的最大进光孔直径是25mm时,25/50=1:2,那么就用“1:2”表示该镜头的口径;当它的最大进光孔直径是35mm时,35:50=1:1.4,那么就用“1:1.4”表示该镜头的口径。为简便起见,通常把前者的口径称为“F2”,后者的口径称为“F1.4”。注意:这种F系数值越小,口径约大。 口径的应用:A.大口径镜头可以使用较高的快门速度,这就便于在暗弱的光线下手持相机进行拍摄,也可以在光线不是十分充足的情况下清楚地拍摄运动物体,在远摄中也有较高的应用价值。B.大口径或大光圈,可以缩小景深,营造虚实结合的效果。 如果在同一光线下,都用最大光圈进行拍摄,那么镜头口径大,或者最大光圈相对大的,它所需要的曝光时间短,也就是说可以使用较高的快门速度,这样就显得曝光速度很“快”。所以,大口径镜头又被称为“快速镜头”;小口径镜头被称为“慢速镜头”。 大口径镜头制造工艺复杂,价格昂贵。 2、镜头的分类 (1)首先,按聚焦方式,可以分为自动聚焦镜头和手动聚焦镜头。适用于不同的相机。 (2)按焦距是否可以调节,可以分为变焦镜头和定焦镜头。前者的焦距可以在一定范围内进行调节,这样就可以在不改变拍摄距离的情况下,变换被拍摄对象成像的大小,或选择被拍摄景物的范围。变焦镜头又可以分为手动变焦和自动变焦两类。 (3) 标准 excel标准偏差excel标准偏差函数exl标准差函数国标检验抽样标准表免费下载红头文件格式标准下载 镜头、广角镜头和超广角镜头、远摄与超远摄镜头、鱼眼镜头、反射式镜头 标准镜头是指焦距长度接近相机画幅对角线长度的镜头(这里面有两个变量,画幅不同的相机,其标准镜头的焦距也就不同)。对于一般的135相机来说,画幅为24×36mm,其标准镜头的焦距是50mm。标准镜头的视角与人眼睛的视角接近,其成像效果,如摄取景物的范围、透视感(前后景物的大小比例)都与人眼观看的效果是一样的。 广角镜头和超广角镜头的焦距短于、视角大于标准镜头。对于135相机来说,焦距在30mm左右、视角在70°左右的镜头称为“广角镜头”;焦距在22mm左右、视角在90°左右的镜头称“超广角镜头”。“鱼眼镜头”实际上是一种极端的超广角镜头,对于135相机来说,是指焦距在16mm以下、视角在180°左右的镜头,因其巨大的视角类似鱼眼视角而得名。广角和超广角镜头的特点:景深大;视角大;纵深景物近大远小,比例强烈,造成画面透视感较强;最后,影像畸变像差较大。 远摄镜头与超远摄镜头的焦距长于、视角小于标准镜头。对于135相机来说,焦距在200mm左右、视角在12°左右的称为“远摄镜头”;焦距在300mm以上,视角在8°以下的称为“超远摄镜头”。“反射式镜头”是一种特殊的超远摄镜头,经过特殊设计,相对于同样焦距的远摄镜头,形体短而宽胖,重量也较轻,便于携带和手持拍摄。远摄和超远摄镜头的特点:景深小;视角小;纵深景物近大远小的比例缩小,画面上前后景物表紧凑,透视感相对就不那么强烈了;最后,影像畸变像差也较小。 此外,还有一些特殊的镜头,如巨像镜头(又叫微距镜头,能够放大影像)、透视调整镜头(用于建筑摄影)、柔焦镜头(产生一个清晰实像和一个焦点不准的虚像,双重影像重合而成),还有变焦距附加镜。 (二)光圈 “光圈”又称“相对口径”,它是由若干金属薄片组成的可调节大小的进光孔,位于镜头内。 1、光圈系数 光圈的大小用光圈系数来表示。光圈系数可以简称“f系数”,其计算公式是:f=镜头焦距÷光孔直径。 f系数考虑了镜头焦距和光孔直径两个变量,而不仅仅是光圈孔径的大小。因为在快门速度一定的情况下,不但光圈孔径的大小会影响进光量的多少,镜头的焦距也会对到达胶片的光量有一定影响,这我们在前面已经提到了。所以光圈系数将两个变量综合起来,它表示的实际上是在快门速度一定的情况下,到达胶片的光量的多少。一个光圈系数就代表到达胶片的一个确定的光量,这一个系数已经把镜头的焦距和孔径两项因素考虑在内了。任何两个将光圈系数设置成相同的数值的镜头,它们让胶片所接纳的光量都是完全相等的。不用再考虑镜头焦距、相机等其他因素。 f系数值的完整序列共有13档,即:f 1,f 1.4,f 2,f 2.8,f 4,f 5.6,f 8,f 11,f 16,f 22,f 32,f 44,f 64。通常一个相机的镜头只具备其中的7、8档。每个数字都是向前数两级那个数字的两倍。 开大一档光圈,进入照相机的光量会加倍;缩小一档光圈,光量将减半。如f 4光圈所接纳的光线是f5.6的两倍,f5.6接纳的光线是f8的两倍,f8接纳的光线又是f11的两倍,依次类推。注意:f系数值越小,光圈越大。   假如一个镜头具备这样几档光圈:f 2.8,f 4,f 5.6,f 8,f 11,f16,那么这个镜头的口径应该是f 2.8(称f2.8镜头),因为这是它的最大孔径。 2、光圈的作用 (1)调节进光照度——这是光圈的基本功能。光圈大,进光量增多;光圈小,进光量减少。光圈和快门相配合,来解决对曝光量的不同需求。 (2)调节景深效果——这是光圈的重要作用。光圈大,景深小;光圈小,景深大。 (3)影响成像质量——任何一个镜头,都有一档光圈的成像质量是最好的(受各种像差影响最小),称为“最佳光圈”。一般来说,最佳光圈位于f8左右。 (三)快门 快门是一种让光线在一段精确的时间里照射胶片的装置。开启的时候,光线就通过镜头到达胶片;关闭的时候,光线就被阻止了。(早期就是去掉镜头盖) 1、快门速度 现今的大多数照相机都使用机械或者电子快门,可以设定若干分之一秒的快门速度。在相机上,常见的快门速度一般标记为1,2,4,8,15,30,60,125,250,500,1000,分别表示1秒,1/2秒,1/4秒,1/8秒,1/15秒,1/30秒,1/60秒,1/125秒,1/250秒,1/500秒,1/1000秒的快门速度。有些照相机甚至会提供更高的快门速度,比如1/2000秒、1/4000秒甚至1/8000,个别上万份之一秒;而有些照相机则具有长于1秒速度设置。 另外,常见的快门速度还有“B”和“T”,俗称慢门。使用“T”门时,按下快门释放按钮快门打开,再次按下快门按钮时,快门闭合。使用“B”门时,按下快门按钮,快门打开;松开按钮时,快门闭合(B门的名字得自英语"球"(bulb),起源于旧时照相馆摄影师开启快门时所挤捏的橡皮球。这种橡皮球快门释放装置至今仍可以在很多现代照相馆的照相机上看到)。T门和B门提供了更长的曝光速度,使用时需要把照相机固定在三脚架上。 2、快门的作用 快门的基本作用就是控制光线照射胶片的持续时间,简单说就是控制进光时间。快门与光圈配合,解决曝光量的需要。快门速度越高,进入相机的光线就越少。从快门的开启时间来看,时间缩短一半,那么光线也会减少一半。 3、快门的种类 (1)从快门的构造和所处的位置来看,可以将快门分为镜间快门和帘幕快门。镜间快门又称“镜中快门”或“叶片快门”,位于镜头中间,由若干金属叶片组成。它是借助弹簧的弛张,使叶片开启和闭合。镜间快门属于镜头的一部分,主要优点是闪光摄影时,速度不受限制,缺点是高速档难以快于1/500秒。 帘幕快门,又称“焦平面快门”,位于照相机里,紧贴着焦点平面,就是正好在胶片的前面。它是通过两块帘幕先后启动(横向或纵向)产生的裂缝大小决定了不同的快门速度。帘幕快门不在镜头,而在相机中,其优点是能够达到1/1000秒以上的高速档,缺点是闪光摄影时速度有所限制。 (2)从快门的设置方式上看,可以将快门分为电子快门、机械快门。 电子快门是通过电子延时电路等装置自动控制快门速度。其特点是:自动化,不需拍摄者调节;另一个就是快门速度根据需要进行变换,不局限于整档变化。 机械快门是通过机械调速,由拍摄者在相机上设定需要的快门速度。需要注意的是,机械快门的快门速度只能调节在快门速度的标记上,不能设在两档快门速度之间,否则会损坏快门的机械装置。(这和光圈的调节不一样,光圈可以调节在两档之间任何位置上) 此外,还有程序快门等。 (四)取景装置 相机的取景装置用于在拍摄前观察被摄物体,一方面是为了构图,确定把哪些景物摄入画面;另一方面,可以对影像进行聚焦。通常情况下,取景系统和聚焦系统是合二为一的。此外,在取景器中,还会显示一些必要的信息。如光圈大小、快门速度、聚焦指示等等。 取景器的种类很多,其分类方法也不太一致。这里就介绍几种最常见的取景方式:   (1)光学取景器 光学取景器是最简单直接的取景方式。它是通过一个与镜头朝向一致的玻璃窗口观看被摄景物,进行取景的。很多廉价的照相机,包括大多数"瞄准就拍"的照相机(取景器式相机)都使用这种简单的取景系统。缺点:1、不能通过取景器进行聚焦,取景不通过镜头,因此不能知道是否精确地聚焦了(一般固定焦点,不需要聚焦);2、存在视差。“视差”是指通过取景器看到的被拍摄的景物和胶片上拍摄到的景物不完全一致。视差和摄距有直接关系,摄距越近视差越大。一般认为,摄距在2米以内,就需要注意视差的影响,要做相应的校正(有些相机上有取景视差的校正指示)。 (2)单镜头反光取景器 这是最流行的一种取景系统。它是通过在胶片前面放置一个45°的反光镜,将进入镜头的光线向上反射,再经过一个五角棱镜的多次反射,最终将影像送到目镜中。当按下快门时,反光镜向上翻动,同时快门打开,光线照到胶片上,使胶片感光。照完后,反光镜马上翻下,又可以取景准备拍下一张。 单镜头反光照相机最大的好处就是,取景和拍照都通过同一个镜头,所以不存在视差,通过取景器看到的影像就是胶片感光的实际影像。缺点:1、曝光的一刹那,取景器是被遮住的,虽然这个时间很短(造成时间视差,看不见是否闪光、拍照对象是否移动等等);2、反光镜翻动有噪声;3、反光镜翻动造成相机震动,如果用较低的快门速度或用远摄镜头拍摄时,就有可能对拍摄效果造成影响。   (3)双镜头反光取景器 它是使用上下两只镜头,下面的镜头把光线聚集到胶片上,上面镜头只用来取景和聚焦。两个镜头通过特定装置连接在一起,它们所取得的影像基本上是一样的,同时调节焦距或进行聚焦的时候,两个镜头同时进行。如果取景器中能看到清晰准确的影像,投在胶片上的影像也会很清晰。但是由于不是通过同一个镜头取景和曝光,所以这种相机也会产生视差;而且体积相对笨重。现在已经不常用了。 在室内的大型照相机和一些双镜头照相机中,还常使用毛玻璃(磨砂玻璃)进行取景,影像被投到毛玻璃上(通常是上下、左右颠倒的),通过观看毛玻璃上的影像进行取景和聚焦,然后贴着毛玻璃插进胶片,就可以拍照了。 另外,数码相机和摄像机上,一般还采用电子视频取景器,通常是液晶屏。 (五)输片装置 输片装置就是胶片输送装置,或者称为卷片装置。现今一般的相机都是自动输片,相机内装有微型的马达,拍完一张后自动卷过。一些相机需要手动输片,又分为扳手式、旋钮式和摇柄式三种。 多数相机,无论是自动输片还是手动输片,输片装置与快门弦是联动的,拍完一张,卷片后,快门弦上紧。这时如果不拍下一张,就无法再输片。同样,对于多数手动输片的相机来说,拍摄一张后,如果没有卷片,快门也无法再释放。 第二节 相机的类型 相机基本工作原理,前面已经讲过了。所有相机,其最基本的工作原理是一样的。但是,由于对于不同的使用者来说,拍照目的不一样,对影像的要求不一样,工作环境也不一样,对相机的外形结构,对取景、调焦的装置,对镜头、闪光灯,甚至快门都会有不同的要求,对于价格(或成本)因素更需要考虑。这样,适应不同的要求,就会有各种各样的相机。另一方面,随着技术的发展,也会不断涌现出新的相机类型。 这样,相机是各种各样、千差万别的。从分类上看,也会有各种各样的分类方式。我们这里主要根据相机所使用的胶片的类型和尺寸(画幅的大小),结合相机的基本结构,对最常见的相机进行介绍。 (一)135相机 这是最为普遍的相机,目前所见的相机都属此。135相机使用135胶卷,底片画幅是24mm×36mm。因其上下带齿孔的宽度是35mm,故又称35mm相机。135是胶卷的代号。1卷135胶卷通常可以拍摄36幅画面。 135相机可以大致分为135单镜头反光照相机和135取景器式照相机(示意图见颜书47页)。 1、135单镜头反光照相机 特点:(1)镜头可以拆卸、更换;(2)能使用各种滤镜和独立式闪光灯等附件;(3)绝大多数135单镜头反光照相机可以让使用者灵活选择光圈和快门速度(就是说,可以自己控制曝光。这对于控制画面的虚实效果很重要);(4)不存在视差,可以通过取景器精确取景和聚焦。 缺点:相对于取景器式照相机来说,体积大、价格贵、噪音大、易损坏的部件也较多。 2、135取景器式照相机(135袖珍照相机)常见的傻瓜相机属此类。 特点:轻巧便于携带、价格低、使用简单、噪声小。 缺点:基本和单反照相机相反。(1)存在视差;(2)大多数取景器式相机镜头不能拆卸、更换,也不能使用各种滤镜和独立式闪光灯等附件,不能自己调焦和控制曝光。 对于135单镜头反光照相机和取景器式照相机来说,还有是否自动聚焦、自动曝光的区别(没有自动化功能就是简易型)。 (二)APS相机 这是20世纪90年代中期投入市场的新型相机。APS是“Advanced Photo System”的缩写,即“先进摄影系统”。APS相机外形和135相机很相似,但是它必须使用特定的APS胶卷。 其特点主要是(1)可拍画幅多样,可以在相机上调节;(2)胶卷暗盒全封闭,装卸胶卷更方便,并且拍一半可以随时卸下来,也可以把拍一半的胶卷装进去;(3)此外,胶卷上会自动记录很多拍摄时的信息(光圈大小、快门速度、光线情况、闪光灯的使用等等);(4)通过特定的APS播放机连接到电视上播放、编辑,通过特定的APS扫描仪将影像输入电脑。 (三)一次成像相机(即影相机) 使用特殊的胶卷和相机,拍摄之后能立即得到照片。 (四)120相机 使用120胶卷或者220胶卷。主要优点是画幅比较大,对于制作大幅照片来说影像质量高。但体积笨重,操作也麻烦。 (五)技术相机(大型相机)属于专业相机,一般用于商业广告摄影。底片画幅大;此外,在景深控制、影像畸变的校正方面都有很大优势;而且其镜头通过可伸缩的皮腔和暗箱相连接,可以做非直线的调整。 (六)数码相机 数码相机在外形上和传统的135相机相同,而且也有单镜头反光和取景器式两大类。一般都有显示屏。 1、特点 数码相机的最大特点就是,使用存储卡而不是胶卷来记录影像。这样可以随时观察效果,不满意就擦去;可以在屏幕上观看,也可以打印、冲洗,还可以编辑、传输。 2、工作原理 首先,要了解数码相机最重要的元件CCD。CCD是“Charge Coupled Device”的缩写。中文翻译比较杂乱,有“光电耦合元件”、“CCD影像感应器”、“CCD影像传感器”、“CCD芯片”等等。用数码相机拍照时,CCD将进入镜头的光线,也就是影像的光信号,转化成电信号;然后再通过模数转换元件,将影像的电信号转换成数字信号。最后,把数字信号存储在相机的存储媒介上。 在数码相机中,数码影像的质量——分辨率或解像度,是由CCD的质量决定的。所以,我们说,数码相机的性能主要是由CCD的性能决定的。所以使用数码相机,首先应该关注其CCD的性能。CCD的性能通常有像素和面积两项。 (1)像素 像素就是构成影像的最小单位。像素越高,构成影像的最小单位越多,影像的清晰度就越高。像素通常有两种表示方法:一是陈列表示法,即横、纵像素的乘积,如640×480,1024×768;另外一种就是总量表示法,如35万像素、100万像素。两种表示法的实质是相同的,第一种更精确点。 需要注意的是,有些厂家对于数码相机的像素是标出“内插值”(又称“插值分辨力”)。简单地说,内插值是通过特定软件对数码影像进行处理,对像素进行复制和填充,从而增加影像的像素。但因为它不是通过CCD得到的实际像素,所以影响质量提高非常有限。所以,对于数码相机,主要地应该根据CCD本身的像素来判断成像质量。当然,对于同样像素CCD的相机来说,经过内插值处理的成像质量比没经过插值处理的成像质量要好。 (2)面积 不同相机中,CCD的面积不一样。通常用CCD对角线的长度来表示(一般从1/5英寸到2/3英寸不等)。但是,数码影像的清晰度是由CCD像素决定的,和其面积没有关系。这和使用胶卷的情况不一样。 一些数码相机中,是用CMOS代替CCD的。CMOS英文全称是“Complementary Matal Oxide Semiconductor”,译成中文是“互补型金属氧化物半导体”。其功能和CCD是一样的,在数码相机中都是起到一个感光的作用。其优点在于:能量消耗低;能够用低成本获得高像素;能适应快速连续拍照。 3、关于“数码变焦” 我们知道,通过改变镜头的焦距,能够影响视角,从而影响到成像范围。就是说,焦距越长,视角越小,成像范围越小;反之,焦距越短,视角越大,成像范围也随之变大。同时,焦距改变对景深也有影响。这种对镜头焦距的变换,可称作是“光学变焦”。“数码变焦”则是在不改变镜头实际焦距的基础上,截取原有影像的一部分,然后进行放大,使其充满整个画面。这样的画面,从视角上看,是变小了,有一种长焦远摄镜头的效果;但是影像清晰度却下降了。 关于数码相机,还有一些概念和不同于传统摄影的拍摄方式,到后面相关部分再讲。 第三节 胶卷 胶卷有彩色胶卷和黑白胶卷之分。从型号来看,有135胶卷、120胶卷、220胶卷、APS胶卷等,分别供不同的相机使用。 一 彩色胶卷 1、彩色负片和彩色反转片 对于彩色胶卷,首先有彩色负片和彩色反转片的区别。 (1)彩色负片经拍摄、冲洗后,在胶片上产生原景物的补色影像,如红、绿、蓝色的景物分别被记录为青、品、黄色。彩色负片的主要用途是印放彩色照片,也可以制作成彩色幻灯片或黑白照片。但用彩色负片制作幻灯片的工序相对复杂,制出的幻灯片的效果也远远不如反转片。国外对于彩色负片通常用“商名+color”表示,如:“Kodacolor”、“Fujicolor”、“Agfacolor”(阿克发彩色负片)。 (2)彩色反转片经拍摄冲洗后,在胶片上产生与原景物色彩同样的影像,为彩色透明的正像。如红、绿、蓝色的景物在彩色反转片上也被记录为红、绿、蓝色。彩色反转片的主要用途是制作幻灯片和印刷制版,也可以制作彩色照片。国外对于彩色负片通常用“商名+chrome”表示,如:“Kodachrome”、“Fujichrome”、“Agfachrome”(阿克发彩色负片)。 相对于彩色反转片来说,彩色负片的曝光宽容度要大一些,并且对色温的要求也没那么严格。所以,相对比较容易拍摄。反转片在曝光宽容度和对光源色温的适应性上,不如反转片,对拍摄条件要求相对苛刻。但另一方面,反转片的色彩更鲜艳、颗粒更细腻、清晰度更高、层次更为丰富,影像的保存性也更好。高质量负片能保持15年不变色,而高质量反转片则能保持90年不变色。 2、日光型与灯光型 首先,要了解色温的概念。在物理学上,把铁、钨等金属从绝对零度(-273℃)起加热,并把随着温度增高而出现的颜色光(红、黄、白、蓝等)叫做光源色温度,简称色温。因为是开尔文(Kelvin)制定的,单位就用K或°K表示。对于一种辐射光来说,其色温就是实际温度加上273。如,该金属温度1000℃时,发出暗红色光,这种光的色温就是1000+273=1273K。色温越低红光越多,色温越高蓝光越多。 对于彩色胶卷来说,只有在特定的色温条件下,才能正确地反映出被拍摄景物的色彩。就是说,对色温范围有一定的要求,有一定的色温适应范围。从胶卷的色温平衡(色温适应范围)来看,无论彩色负片还是反转片,都有日光型和灯光型的区别。一般在胶卷的包装盒上都有注明,进口胶卷注明“DAYLIGHT”或“TUNGSTEN”。 (1)日光型胶片的色温平衡是5500K,适用于室外阳光下拍摄,或在室内用电子闪光灯拍摄。因室外蓝光多,色温高,相应地,日光型胶片对蓝光不敏感。但如果把日光型胶片在碘钨灯或照相强光灯下拍摄,就会偏橙红色。 (2)灯光型胶卷的色温平衡是3200K,适用于在碘钨灯或照相强光灯下拍摄。灯光中红光多,色温低,相应地,灯光型胶片对红光的表现不敏感。但如果把灯光型胶片在室外阳光下拍摄或室内电子闪光灯下拍摄,会偏蓝绿色。 数码相机中,有一个“白平衡”的概念,与色温相关。就是说,数码相机中起感光作用的CCD,对色温也有一定要求。多数情况下,数码相机的自动白平衡功能能够根据环境自动调整,从而准确再现被拍摄景物的色彩。但是,在特殊环境中,也会导致偏色,比如光线过于暗弱的场所;或者拍摄环境的色温超出了自动控制的范围(2500K-6500K)。此外,从一种色温条件下转入另一种色温条件下时,自动白平衡反应比较缓慢,需要适应一段才行,若立即拍摄,就会导致偏色。在很多相机中,会提供“博物馆”、“室外阳光”、“酒店”等拍摄模式,正确选择这些模式,有利于相机正确设置白平衡。还有一些高级相机,可以手动进行白平衡的调节。 3、高速片与低速片 “片速”又称为“感光度”,是指胶卷对光的敏感程度。片速越高,需要的曝光量越少。就是说,在同一光线条件下,高速片比低速片使用的光圈要小,快门速度要快。 对于感光度的标记,世界各国不太一样。一般使用国际标准组织在1979年公布的ISO制。 常用日光型彩色负片有ISO100、160、200、400、1000、1600;灯光型彩色负片有ISO40、64、80、100。日光型彩色反转片有ISO25、50、64、100、125、200、400、1000、1600;灯光型彩色反转片有ISO40、50、64、160、640。片速在ISO400以上的都属于高速片。其中,对ISO1000以上的通常又称为“超高速片”。高速片和超高速片在一些需要或者不得不使用较高的快门速度、较小的光圈的场合,是比较理想的选择。曝光的宽容性较大,在被拍摄对象的亮度范围比较广,或者曝光有较大误差时,也能得到可用的影像。 从照相性能上看,低速片的色彩更饱和、颗粒更细腻、清晰度更高。因此,只要光线条件允许,尽量用低速片。 对于数码相机来说,是用CCD代替胶片来感光的,不同的CCD对光线的敏感程度也有差异。因此,它用“相当感光度”或“ISO等值” 来表示相机的感光性能。常见数码相机的ISO等值约为100左右。高级数码相机中,感光度可以进行调节或自行设置。一般来说,选择低感光度进行拍摄效果要好;高感光度有利于提高快门速度或缩小光圈,但是图像质量会下降(噪点增多)。 4、专业型与业余型 专业型胶卷是为了满足专业摄影者对色彩再现高度准确的要求而生产的。在出厂的时候,对胶卷的感光乳剂进行严格测试,当胶卷达到最佳色彩平衡时,再出厂。而且在出厂以后,使用之前,都要冷藏,从冷藏处取出后,一周内要拍完,拍完一周内要冲洗,否则效果就大打折扣。有的对拍摄时的快门速度都有要求。 业余型胶卷在出厂的时候,胶卷上的乳剂没有达到最佳色彩平衡,目的就是让胶卷的乳剂在运输、储存、零售的过程中逐渐熟化,到使用的时候能够达到最佳色彩平衡。所以在储藏、使用的条件上,比较宽松。一般来说,在正常的保存条件下,离有效期还有6-10个月时,往往能取得最佳的色彩效果。 二 黑白胶卷 黑白卷虽然不如彩色胶卷绚丽、逼真,但是在艺术摄影中,黑白卷更含蓄,更有韵味,有它自身的特点。在考古摄影中,由于出版成本等原因,黑白图版仍占据主导地位。 1、全色片、色盲片与分色片 这是根据胶片的感色性进行的分类。感色性是指感光乳剂对各种色光的敏感情况。全色片对可见光中的赤、橙、黄、绿、青、蓝、紫均能起敏感反应,通常使用的都属全色片。色盲片只对可见光中的紫光和蓝色光起敏感反应,对于其他颜色的光不起反应,“不感光”。也就是说,对于紫光和蓝光之外的红、橙、黄、绿光,都再现成黑色。色盲片一般只用于翻拍黑白文字、黑白线图,或者用于拷贝黑白幻灯片。分色片对可见光中的红、橙色不起敏感反应,而对黄、绿、青、蓝、紫色光起敏感反应。主要用于印刷制版、黑白图表的翻拍、暗房特技等。此外还有红外线片,其乳剂层中含有能感受红外线的色素,凡能够反射红外线的物体,经拍摄后底片的颜色变浅,对于模糊不清的简牍、壁画等,可以再现其颜色。结合红外线灯泡拍摄,效果更明显。 2、高速片与低速片 黑白胶卷的片速种类相对较少。黑白全色胶卷的片速种类有:ISO25、32、50、100、125、400、1250、3200等,其中常用的是ISO50、100(或125)、400三种片速。 黑白的高速片和低速片的差别,和彩色胶卷一样。片速高——宽容度(允许曝光误差的能力)大、颗粒粗、解像力低(又称分辨力,是胶卷对景物细部的表现力)、反差性低(所表现的景物主要部分的明暗差别)、灰雾度大(感光乳剂显影后的密度,越小越好)、保存性差;片速低——宽容度小、颗粒细、解像力高、反差性高、灰雾度小、保存性好。 三 胶卷常识 1、DX暗码 “DX”是胶卷资料暗码。1981年,美国柯达公司率先倡导在胶卷的包装盒、暗盒上标“DX”标记,目的是为了实现拍摄、冲洗和扩印的自动化。这种“资料暗码”有4个方面: (1)暗盒上的方格图案——用于拍摄自动化 用黑色和银白色方格的不同排列分别表示胶卷的感光度、长度和宽容度。银白色方格是导电的,黑色则是绝缘的。在实现了“CAS”系统(相机自动感应系统)的相机上,放置暗盒的部位有两排金属触点,金属触电与胶卷上的方格图形相对应。这样,放入胶卷后,相机通过金属触点自动感触,就自动设定感光度、自动显示胶卷可拍摄的画幅数、自动显示胶卷的宽容度。 在胶卷性能发生变化时,可以对这种暗码进行人为调整,从而改变胶卷的感光度。 (2)暗盒上的黑色线条图形和胶卷片头的穿孔图形——用于冲洗自动化 这两种暗码供自动冲洗机自动感知,防止冲洗失误,同时也提高了效率。 (3)胶卷边缘上的条形图形——用于扩印自动化 这种暗码只在DX彩色负片上才有,经冲洗后才能看到,呈绿色短线条。它提供胶卷本身的偏色、所需曝光时间等数据,供自动扩印机感知,提高扩印的速度和质量。 2、保存和使用 保存上:防热、防潮。一般情况下,黑白胶卷在20左右,彩卷在10左右密封保存即可。对于需要长期保存的胶卷来说,应该冷藏或冷冻。需要注意的是,冷藏或冷冻的胶卷在取出使用之前,应该在常温下放几个小时,然后再开封,防止湿气凝结。 拍摄后的胶卷要尽快冲洗,否则也会影响影像质量。 第四节 相机的使用 相机的使用包括输片、取景、聚焦、测光和曝光等步骤。其中输片和取景在前面介绍相机装置的时候,已经介绍过了。因此这里主要讲一下聚焦和测光、曝光的问题。 一 聚焦 聚焦就是使拍摄的景物在胶片上结成清晰的影像。聚焦方式有手动聚焦和自动聚焦两大类。因为现在在包括考古摄影在内的一般摄影活动中,基本上都是自动聚焦,手动聚焦涉及很少。所以,主要就介绍一下自动聚焦的原理和操作方式。 1、自动聚焦的方式 有光电检测型、红外线型和超声波型三种主要方式。红外线型和超声波型都是由相机发出红外线或超声波,红外线或超声波到达自动聚焦目标区内的景物后,反射回相机,由相机接收并计算摄距、完成自动聚焦。而在光电检测型聚焦中,相机本身不发射射线或超声波,而是通过测距感应器对来自拍摄对象的反射光进行检测,在此基础上指令相机完成自动聚焦。 2、自动聚焦目标区 相机取景屏中央都有一个长方形标记,就是自动聚焦目标区。相机是针对这一目标区内的景物部位进行自动聚焦的。拍摄中,将这个自动聚焦目标区对准拍摄主体,半按快门,相机就能自动聚焦(通常会有提示声音,取景屏下还有聚焦指示灯),然后将快门按下,完成拍摄。如果设定了自动聚焦模式,在没有正确聚焦的情况下,快门通常不能释放,按不下去。 在很多相机中,这个聚焦目标区是有多个位置供选择的。如果被拍摄的主体不在画面正中,那么就可以通过聚焦目标区的移动,来保证对拍摄主体进行聚焦。另外,也可以先将聚焦目标区框住拍摄主体,半按快门进行聚焦,聚焦完成后半按快门不松(锁定自动聚焦),然后平面移动相机,进行构图,最后将快门按下进行拍摄。 3、景深与超焦距 前面已经讲过,景深是指被拍摄景物中能产生较为清晰影响的最近点至最远点之间的距离。这种距离大,就称为景深大;距离小,就称为景深小。 影响景深的因素有几个,以前也都提到过。这里可以做一个总结:首先是焦距,焦距与景深成反比;其次是光圈,光圈与景深也成反比;最后还有摄距,摄距与景深成正比。 在考古摄影中,一般要求获得最大的景深范围。根据影响景深的几个要素,在不影响构图效果的前提下,要获得最大景深,就要采取最小光圈+短焦距+远摄距的方式。但要注意,在实际操作中,为了取得足够的曝光,或者受快门速度的限制,光圈不可能无限制地缩小。同样的光线条件下,光圈缩小了,快门速度就得降低,适当降可以,但过低就无法手持拍摄,必须用三脚架。另外,焦距和摄距的变化,会对构图、对成像的大小有影响。焦距缩短或者摄距变大,都会导致影像缩小,对于拍摄对象来说,拍得过小显然不合适。所以,在拍摄过程中,要综合考虑各种因素,取得最佳效果。此外,还可以采取其他一些间接手段,比如,是用片速比较高的胶卷,那么需要曝光量少一点,就可以缩小光圈。但这又会影响影像质量。 如果拍摄的范围包括了无限远的景物,那么就可以运用超焦距的原理来获得最大景深。所谓“超焦距”就是指镜头聚焦到无穷远的时候,从镜头到景深近界限的距离。这个时候,当聚焦在超焦距上时,景深便扩大为1/2超焦距至无限远。这样,就可以尽可能地获得最大的景深。这就是超焦距的应用。当然,也只有当拍摄的景物包括了无限远处时,才能使用超焦距。对于一个相机来说,超焦距不是固定的,而是随着光圈、镜头焦距和模糊圈变化而变化的。 二 曝光与测光 在照相机上,用一定的光圈和快门速度相配合,释放快门时,让光线通过光孔,使感光片感光,这个过程就是曝光。能否正确曝光,对影响质量关系重大。 曝光涉及四个变量:光线的强弱、光圈的大小、快门的速度、胶卷的片速。 现在大部分相机都有自动曝光功能。首先,可以自动感知胶卷的DX暗码,设定相应的片速。然后通过测光系统,对拍摄对象进行测光,然后根据测得的数据,自动设定光圈大小和快门速度,完成自动曝光。 但是,相机的测光系统是没有视觉的,它只是根据设定的程序测量被拍摄物体,然后机械地给出曝光组合。大多数条件下,依靠这种自动测光、曝光,就能够完成拍摄。但是,在特定条件下,尤其是野外拍摄中,完全依靠相机自动测光、曝光,往往会导致不正确的曝光效果。这就需要我们对相机的测光、曝光原理有一定了解,在此基础上,根据需要采取手段进行调节。 1、测光方式与曝光补偿 就测光方式来说,有入射式侧光和反射式测光两种。入射式测光是通过测量被拍摄物体的照度(指光源发出的光)来获得曝光值的;反射式测光是通过测量被拍摄物体的反射光(亮度)来计算曝光量的。相机中内置的测光系统都是反射式测光。在特殊情况下,如逆光拍摄或者拍摄背景大面积明亮或者大面积深暗,这个时候,往往会导致测光、曝光不准确。这就需要根据情况,进行曝光补偿。曝光补偿通常有几种方法:首先,使用自动曝光补偿装置,根据需要,在测光后给定的曝光组合的基础上,增加或减少曝光;其次,多数相机中提供了测光锁定装置(“AEL”)来解决自动曝光补偿问题,就是先对准合适的景物进行测光(人的脸部、中灰色调的物体等),然后半按快门不放,重新取景进行拍摄(这个需要注意,测光锁定后,聚焦也随之锁定了,重新构图时不能改变摄距);最后,还可以改变相机的片速,进行曝光调节(相机的片速设定应该和胶卷片速一致。但是,如果改变相机的片速设定,那就会对胶卷的曝光情况产生影响。如高片速的胶卷在相机上设定为低片速,曝光量就会偏少)。 2、测光的种类 相机测光的种类有“平均测光”、“偏重中央测光”、“部分测光”、“点测光”、“多点测光”等。 (1)平均测光 是测定被摄物体的综合亮度,就是说,把较大测光范围内的各种景物亮度综合起来,取其平均值,以此作为自动曝光的依据。如果被拍摄景物的平均亮度属于中灰色调时,平均测光就能取得比较好的效果;但是对于大面积过于明亮或者大面积过于阴暗的背景,往往会导致较大的曝光误差。 (2)偏重中央测光 又称“中央重点测光”。它是以拍摄画面中一定范围内的拍摄景物的亮度为主,同时以其他景物的亮度为辅(参考因素)进行测光。这种测光是有重点地测光,其他部分作参考。因此,它测光的准确性通常要高于平均测光。 (3)部分测光和点测光 都是仅仅测量画面中央很小一部分景物的亮度,以此作为自动曝光的根据。只测一点,不及其余,不考虑其他地方。其优点是不受画面其他部分的干扰,只测选中部分的亮度;此外,在摄距较远时,也能够准确地选择局部测光。但是,使用部分测光或点测光需要小心,一旦把测光区域对准过于明亮或者过于深暗的地方时,就会导致其他部分的曝光不足或过度。 (4)多点测光 是一种高级的智能测光系统,它采用多个测光元件,对画面中不同的区域分别进行测光,然后将各自的数据进行综合分析,最后确定一种最佳的曝光模式。 一般相机会具有以上的一种或者两三种测光方式,可以根据需要进行选择。 第五节 滤镜 滤镜,或者称滤色镜,是相机的一种附件,用有色玻璃制成,可以吸收一定颜色的光线,同时允许通过一定颜色的光线(相同或相似的光)。 滤镜种类很多,按颜色分有黄、橙、黄绿、绿、红、蓝等几种,各种颜色又有深浅的不同。 考古摄影中使用滤色镜,主要是根据特定的目的,有选择地淡化某种颜色或者突出某种颜色。基本的原则就是,希望什么颜色明亮、变浅,就使用什么颜色的滤镜;希望什么颜色变暗、加深,就选择能够吸收这种颜色的滤镜。 比如,拍摄红底黑彩的彩陶,选用红色滤镜,就能使底色变浅,黑色突出。翻拍书画时,加上黄色滤镜,能够使底色变浅,字迹突出。 使用滤镜时需要注意两个问题:首先,滤镜滤去了一部分光线,肯定对曝光有影响,所以要根据情况,进行曝光补偿。其次,选用滤镜时,注意综合考虑,最后影像的色彩效果要符合人们的视觉习惯,不能过于夸张。 第3章:摄影构图 拍摄对象、画面的大小、形状与画面的关系 形状在画面中的布局、背景的选择 摄影布光 光源类型 光的基本要素 手持方法 一定挎背带 第四章 田野考古摄影 田野考古摄影是田野工作中的科学记录手段之一。 一 特点 田野考古摄影受环境影响比较大。 首先,在光线上受到很大限制。田野摄影往往是利用自然光。不同的季节光线是不一样的,比如冬季阳光斜射,造成阴影面积过大,而且早晨和傍晚光线往往不足;夏天光线直射非常强烈,一方面使景物缺乏立体感,另一方面色温过高,影响曝光。另外,不同的天气光线也不一样,阴天光线往往不足,晴天有时候光线太强。同一天的早晚光线也有很大差别,一方面光线角度不一样,另一方面色温也有变化。 其次,拍摄的位置、角度也有很大局限。对于一个遗迹来说,为了全面地表现它,往往需要从特定的角度去拍摄,就是说,它对拍摄位置、相机的高度都是有要求的。位置不好或者高度不够,遗迹可能收不全,或者一些细节表现不出来。但是在工地上、探方里面,或者在野外调查的时候,不可能想站到哪儿就站到哪儿,也不可能想站多高就站多高。因此,就需要因地制宜地、根据情况尽可能地选择拍摄位置。 第三,田野考古摄影中,在拍摄时间上也有很大限制。发掘过程中,遗迹什么时候出现,出现什么样的遗迹,都是无法预料的;而且很多时候,遗迹或遗物暴露出来以后,需要马上清理、拍摄,否则会影响发掘进度,或者影响文物安全。这都需要根据情况,立即做出反应。 最后,田野工作中的遗迹现象,拍摄、记录完之后,就清理掉了,不可复原,所以需要一次性拍好。为了保险起见,往往需要采用“梯级曝光法”(也称“括弧曝光法”或“加减曝光法”),就是在同样的外界环境下,对拍摄对象采用若干不同的曝光量进行拍摄。通常是按正常或自动曝光模式拍摄一张,然后在此基础上,分别增加曝光量拍一张,减少曝光量再拍一张。比如,相机自动设定曝光,用的是1/60的快门速度,f4的光圈,那么,在拍摄完之后,要用1/60的快门速度和2.8的光圈拍一张,再用1/60的速度和5.6的光圈再拍一张。这样,虽然浪费胶卷,但是能增大拍摄的成功率。所以,对于重要的遗迹现象,往往需要采用这种“梯级曝光法”。 二 拍摄内容 1、田野调查 首先,对发现的遗迹、遗物进行拍摄,如发现的城墙、古建筑、碑刻等等。其次,对于一些细节,比如断崖上暴露的地层,重要遗物的出土位置,夯土的夯层(重要证据)也要注意拍摄。第三,对于有的遗址,它所处的位置、地理环境等,有时也需要拍摄。 2、田野发掘 对于整个工地来说,要拍遗址远景,还要拍布方情况、工作场景、发掘结束后还有结束全景。 对于具体的探方来说,主要是发掘结束后要拍四壁剖面(表现地层关系)、结束全景等。 对于遗迹现象来说,要拍遗迹,重要遗物出土、分布情况,堆积情况、重要的层位关系等。 此外,发掘过程中的一些重要活动,也要拍摄。 三 拍摄前的准备 1、照相器材 照相机、三角架、闪光灯、便携式反光板,以及清洁相机的工具等。照相机最好能更换不同的镜头,尤其是广角镜头的利用率比较高。但是超广角镜头会使画面畸变较大。三角架主要起稳定作用,但很多情况下无法放置。反光板用来给阴影处补光。有可能的话,还可以带上滤镜、近摄镜头、曝光表。 2、其他 摄影登记表:发掘中所遇到的遗迹现象一般较多,为避免混乱,必须在拍照后及时地做好记录。记录内容包括:摄影编号、拍摄对象、拍摄方向、光圈、快门速度、拍摄时间、天气情况、拍摄者、备注(是否加滤色镜,镜头情况等等)。 梯子,最好是能调节高度的铝质梯架。这一般也是必须的。 四 拍摄位置 首先,应该能把被拍摄对象全收进去。不能缺角少边的。对于较大的遗迹,可以利用梯子、脚手架等,升高拍摄位置,把遗迹拍全。或者用广角镜头。实在不行,还可以考虑接片,接片时,如果是远景,原地水平转动相机就行,最好有三角架固定;如果是近景,最好拉一个水平线,让相机沿水平线移动。接片的相邻两张照片要有一定的叠压率。 其次,注意光线情况。 摄影中,光线的角度和方向,可以称为“光位”。光位可以大致分为正面光、前侧光、侧光、后侧光、逆光、顶光、脚光七种。正面光就是顺光,光线来自拍摄物体正面,给人感觉比较明亮,但是缺乏明暗层次变化,缺乏立体感。前侧光是45的正面侧光,比较能表现立体感。侧光是90侧面的光线,被摄体阴阳分明,明暗对比强烈。后侧光又称“侧逆光”,光线来自被拍摄物体侧后方。逆光的光线来自拍摄物体正后方,能使被拍摄物体形成非常清晰的轮廓线,并且与背景相分离。顶光的光线来自被拍摄物体正上方,如正午的阳光,通常不适合拍人像,会造成面部阴影。脚光光线来自被摄体下方,通常用来丑化人物。 田野摄影中,通常是太阳直射遗迹,或者侧面照射遗迹,那就是正面光或前侧光。需要注意的是,正面光立体感太差,色温过高,拍出来的照片在立体感、色彩上都不太好。最好是有一点薄薄的云彩遮一下,造成一些散射光。这样照出来的遗迹效果是最好的。但云彩不能太多。另外,如果是属于前侧光,需要注意遗迹阴影不能太多,一半阴一半阳就不好,必要的时候用反光板给阴影处补光。有时候会是侧逆光,这个时候背景过于明亮,需要注意对测光位置、测光方式进行调整,避免曝光不足;同时还要避免光线直射进入镜头。 还需要注意的是,拍摄的时候,尽量不要把自己的影子投到遗迹上。 第三,注意透视情况。 拍摄的影像中,一般是近大远小,这样就有立体感。但是它造成了拍摄对象的变形,尤其是拍摄对象在纵深上延续得比较长的时候。所以,要注意拍摄的角度和位置。尽可能垂直于被拍摄的景物,从上往下拍,而不要站在一边从侧面拍。实在不行,可以减小遗迹的纵深长度,把遗迹横过来拍,比如墓葬。当然,有时候要照顾到立体感,或者表现一些特殊的部位,不能完全垂直于遗迹拍摄,比如直壁灰坑、袋状坑,就不能完全垂直拍摄。 第四,要注意聚焦和景深。 注意聚焦的目标,选好聚焦对象,不能把聚焦的目标锁定在与主体无关的景物或无关紧要的部位上。比如较深的墓葬,从口部往下拍,聚焦到墓口,墓底的人骨、随葬品就不会太清楚。另外,要看清楚景深范围,一般情况下,被拍摄的主体都应该控制在景深范围内。 五 构图 首先,应把遗迹摆正,一般不要斜着对角拍。在整幅照片中,遗迹应该主题突出、大小适中。不能太小。另一方面,也要注意留下剪裁的余地,不要让遗迹过多地充满画面。尤其现在是自动扩印、自动剪边,不是手工剪,留得太少,容易把遗迹剪掉。 拍照时,一般要放上比例尺,有的还要放上遗迹编号牌。它们一般应摆放在遗迹边缘,并且要和遗迹相互配合,使画面均衡;另外要大小适中,不能喧宾夺主。尤其是比例尺,要根据遗迹的大小,选择合适的比例尺。摆放比例尺的时候,要和相机平行(防止透视变形),对于边线较直的遗迹,通常还要和遗迹的边线平行。 最后,拍摄之前,一定要把遗迹打扫干净,遗迹周围也要清扫出一定的范围。要使背景干净整洁,不能有杂物,一些小土块,甚至干燥程度不同的一些虚土,都会影响画面效果。按下快门之前,还要注意摒除闲杂人等。 第四章 文物摄影 文物摄影不同于静物摄影。静物摄影以追求美为宗旨;文物摄影则是要客观、真实地反映文物的面貌,在客观、真实的前提下,去有重点地突出文物的特征。 一 拍摄角度 选择拍摄角度,以能够拍到尽量多的信息、并且能够突出器物特征,拍得越清晰、越真实,就越好。 对于
本文档为【《考古摄影》讲义】,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该文档来自用户分享,如有侵权行为请发邮件ishare@vip.sina.com联系网站客服,我们会及时删除。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下载需要: 免费 已有0 人下载
最新资料
资料动态
专题动态
is_098312
暂无简介~
格式:doc
大小:71KB
软件:Word
页数:21
分类:
上传时间:2011-11-23
浏览量: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