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本體•文體•身體-明代賦家喬宇、王祖嫡之華山巡禮及其創意之旅

本體•文體•身體-明代賦家喬宇、王祖嫡之華山巡禮及其創意之旅

举报
开通vip

本體•文體•身體-明代賦家喬宇、王祖嫡之華山巡禮及其創意之旅 中正大學中文學術年刊 2007年第二期(總第十期) 2007年12月 頁41~60 41 中正大學中國文學系 本體.文體.身體 ──明代賦家喬宇、王祖嫡之華山巡禮及其創意之旅 許東海∗ 摘 要 山嶽世界為初民文化對話中的大自然重鎮,西嶽華山向以奇險絕勝名 世,明代賦家又如何在這場古今競技的華山賦史上,展現其新變的獨特書寫巡 禮及其創意之旅。 本文主要以喬宇、王祖嫡為例,探討明賦華山書寫之新變視界。明代賦 家的變創關鍵,又在代之以宦遊書寫脈絡,並在結合書寫文體的多元性開展...

本體•文體•身體-明代賦家喬宇、王祖嫡之華山巡禮及其創意之旅
中正大學中文學術年刊 2007年第二期(總第十期) 2007年12月 頁41~60 41 中正大學中國文學系 本體.文體.身體 ──明代賦家喬宇、王祖嫡之華山巡禮及其創意之旅 許東海∗ 摘 要 山嶽世界為初民文化對話中的大自然重鎮,西嶽華山向以奇險絕勝名 世,明代賦家又如何在這場古今競技的華山賦史上,展現其新變的獨特書寫巡 禮及其創意之旅。 本文主要以喬宇、王祖嫡為例,探討明賦華山書寫之新變視界。明代賦 家的變創關鍵,又在代之以宦遊書寫脈絡,並在結合書寫文體的多元性開展, 從而將唐賦以君國為中心的書寫取向,巧妙轉化為以身體實踐為主要書寫依 據,從而進而觸探更為幽微深婉的自我情志世界。 關鍵詞:山嶽、辭賦、明代、喬宇、王祖嫡 ∗ 國立中正大學中國文學系教授 42 國立中正大學中文學術年刊 Noumenon‧Genre‧Body Dong-Hai Xu Abstract The world of lofty mountains is highly valued in forerunner’s culture. Mountain Hua is, above all, famous for its precipice and has always been noticed as a historic spot. It is interesting to study how those Ming Fu poets reveal their unique literary talent and creativities in order to contend for the Mountain Hua poems of great repute. This paper aims to discuss the variant modes and genres of Ming Fu regarding Mountain Hua with the examples of Qiao yu and Wang zu-di; and the Ming Fu poets’ key to variation and creation. Huan You genre is also used as a model, thus the diversification of literature noumenon is merged; and the monarchy-based genre of Tang Fu is manipulated into bodily practices-based genre and hence explore more profound and complicated self sentiment world. Keywords:lofty mountains, cifu, the Ming Dynasty, Qiao yu, Wang zu-di 本體‧文體‧身體──明代賦家喬宇、王祖嫡之華山巡禮及其創意之旅 43 一、緒 論 山嶽世界不僅成為初民文化對話中的大自然重鎮,例如《山海經》的載 敘,此外先秦儒、道諸家典籍的豐富山嶽論述,至於先秦文學的代表經典如《詩 經》、《楚辭》,亦頗不乏山嶽敘寫。然則一旦從山嶽本體進入文化對話及其 書寫視界,不免藉助於實際的文體,古今文體群芳競秀,各擅勝場,做為文士 才學身段展現的賦體作家,固不輕易缺席,而古來向以奇險絕勝名世的西嶽華 山,競傳千載,布在方策,明代賦家又如何在這場古今競技的華山賦史上,展 現其新變的獨特書寫巡禮及其創意之旅。 西嶽華山之備受矚目,與其為古代帝王五嶽巡狩之禮攸關,例如《史記. 封禪書》載:「舜八月巡狩至西岳。西岳,華山也。」1至於華山正式成為文 學家筆下的主要題材,則首先出現在西漢劉向〈請雨華山賦〉;至於賦詠華山 之詩歌,據《欽定古今圖書集成》載敘,遲至南朝.梁沈約〈華山館為國家營 功德〉2;此外,出之以銘、贊等文類的華山書寫,則首見於晉代郭璞〈華山 贊〉、傅玄〈華岳銘〉。3據此大體可知中國文學史上的華山書寫譜系,辭賦 這一文體誠具有重要的價值與意義。 從現存的與華山相關的辭賦文學史料來看,如清康熙朝陳元龍主編的《御 定歷代賦彙》,或陳夢雷主編之《欽定古今圖書集成》,乃至於乾隆朝永瑢等 人編纂的《華嶽志》,這些種典籍所蒐集刊錄的華山辭賦篇章來看,三者之間 雖彼此稍有出入,然整體而言,可以明顯發現,主要集中在唐與明兩代。其中 唐代的華山系列書寫,共計十二篇,高居歷代之冠;其次,則為明代四篇:喬 宇〈華山西峰賦〉、許讚〈華山賦〉、王祖嫡〈太華賦〉、范守己〈太華賦〉 等。唐代賦家對於華山書寫的熱衷與關注,除了華山本為五嶽重鎮,又其奇險 絕勝,冠於五嶽者外,主要緣由有二:一因西嶽華山地近首都長安;二則唐玄 宗推譽華山為其本命。4而基於唐代帝國及其君王這些特殊元素,因此唐代華 山賦的主要旨趣及其書寫取向,又主要集中於向帝王進言封禪西嶽的新變論 述,與西嶽為首邑長安之天然屏障的國防觀照;換言之,「體國經野,義尚光 1 參見漢‧司馬遷:《史記.封禪書》(臺北:大申書局,卷28,清金陵書局刊本),頁1356。 2 清‧陳夢雷編;蔣廷錫校訂:《欽定古今圖書集成‧方輿編‧山川典》(上海:中華書局,1934年), 第189冊,頁7。 3 參見唐‧歐陽詢:《藝文類聚.山部》(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9年),卷7,頁132。 4 參見後晉‧劉昫:〈禮儀志〉,《舊唐書》(北京:中華書局,1978),卷23,頁889。 44 國立中正大學中文學術年刊 大」的漢代大賦創作精神,仍然為唐代華山賦家所承傳發揚,其中固可以杜甫 〈封西嶽賦〉、陳諷〈華山為城賦〉為其範例。然則大體而言,唐代華山賦誠 然主要奠基於西嶽與帝王社稷一體的書寫脈絡,然則其中尤值得關注者,則為 中唐楊敬之〈華山賦〉,則以新變代雄之姿,改寫前此華山賦向君國傾斜的書 寫脈動,別出新裁地標舉其華山與士臣合一的獨特觀照,從而將漢唐華山辭賦 的書寫焦點,由帝王身影移轉為士臣之道的新變論述,不僅西嶽華山辭賦書寫 史上,文化視角轉捩點,亦為華山賦史上的重要里程碑。而且還引領明代華山 賦家,展開其以士人身影為主要軌跡的山嶽巡禮及其情志對話,為探討明代華 山賦書寫現象時,不可忽略的歷史意涵典範。明代賦家一方面既繼踵於唐代楊 敬之〈華山賦〉篳路藍縷的書寫召喚;另一方面又進一步,於其在山嶽對話中, 深入其自我凝視的心靈奧區,鋪陳其情志脈動,此又明代華山賦家別具新意 者。尤其明代華山賦的書寫潛移及其情志軌跡,又別與其相關山嶽遊記、詩文 的多元文類運用,彼此互涉,此又明代華山賦家別於唐代前賢的變創者。本文 主要以代喬宇、王祖嫡為例,探討其中由本體、身體與文體三者所鋪陳共構的 明代華山賦書寫新視界。 二、唐楊敬之與明代賦華山書寫的文體意蘊 唐楊敬之首開辭賦書寫史裡,以士臣與華山合流的獨特觀照,深獲當代 士林之推譽,例如韓愈、李德裕等即深加稱賞,允為唐代華山賦的經典之作。 此賦曲終奏雅地高揭其「封禪存可也,亡可也。」的新變論述,尤其具體展現 其迥異於山嶽與君國合一的傳統觀照,從而展現其重視「賢者在位,能者在職。」 以「在宥群生」為旨歸的華山士臣論述: 岳之形:物類無儀。其上無齊。其旁無依。舉之千仞不為崇,抑之千仞不 為卑。……特立無朋,似乎賢人,守位北面而稱臣。……今作帝耳目,相 真聰明。下矚九州,在宥群生。5 楊敬之〈華山賦〉突破傳統藩籬,賦予華山前所未見的士臣觀照,成為明代華 山賦家的前代經典示現,而不可否認地,身處唐代元和中興之際,意圖振衰起 5 唐‧楊敬之:〈華山賦〉,清‧陳元龍奉勅編撰:《御定歷代賦彙》(京都:中文出版社,1974年) ,卷15,頁274。 本體‧文體‧身體──明代賦家喬宇、王祖嫡之華山巡禮及其創意之旅 45 弊的士臣情志,固然獲得當時士林的交譽與共鳴,然則楊敬之〈華山賦〉畢竟 意在諷諭君國,故其〈華山賦序〉謂:「臣有意諷賦,久不得發。」因此賦篇 歸旨於「明天子得賢者在位,能者在職。廟堂之上,垂衣裳而已。封禪存可也, 無可也。」據此可見楊敬之〈華山賦〉的諷諭旨趣所在。 對照於楊敬之〈華山賦〉濃厚的君國諷諭意圖,明代喬宇等賦家的華山 辭賦書寫,則顯非出自諷諭,抑且乃宦遊之際,寓託情志之作。然則兩者書寫 旨趣的取向互殊,可由其賦序略識其要。例如: 宇自備入關,還過華陰,歷雲臺觀、玉泉、入南澗,抵青柯坪宿焉。…… 虎谷王應韶獨至第一關而歸,贈我長歌,意與景會。于時關中方以旱客, 同胞物與之情,自不能已,况采詢民瘼,亦使者之所有事也。乃為賦一篇, 始則敘述登覽之勝,終則為禱神之辭,義歸于正云爾。6 若夫四面神削,一霤鬼鑿,幻晴空之芙蓉,雄天都之矩堞,雖在塵寰,實 標仙府,未有茲山之儷者也。余夙櫻疢疾,雅慕沖虛。猥以使節之暇,獲 恣探討。宿最高之危峰,窮無盡之大界,未嘗不慡然自失,疑蕉鹿柯蟻非 真境也。及瞑目遐思,又復歷歷,知非夢遊,輒作賦一首,私記其蹟。7 明代喬宇等人之華山賦不僅非為諷諭君國而作,更非出自奉命祭禱之旅。然則 促使其撰寫華山辭賦的緣由,乃在一朝終償宿願,於是振筆疾書的撰述。因此 以宦遊之身,登覽華山的躬親體驗,遂成為其華山賦篇的重要書寫特質,此則 又與楊敬之意在諷諭,似終究未曾一登華山諸峰的情形互見異趣。由是觀之, 楊敬之〈華山賦〉旨在以士臣身分,作君國之觀;反之,明代賦家則以宦遊之 身,作山川之觀。於是楊敬之〈華山賦〉尤頗不乏歷史盛衰與帝王興替的諷諭 書寫;而明代華山賦則大體富於鋪陳華山之旅的險況與勝景。例如: 余既與原參藩登太華,窮其勝歸,而神讋者累日。……居常盼睞削成諸巘 巇,惝怳跬步間也,初余永躋時遇會山心處,輒題近體一二章,泉下山椒, 遽為五記,識其概。室山靈薄我寂寥語,故肸蠁即我,重有所索耶?于是 乃瀉毫敷赫,蹏而賦之,怳與山靈相左右。賦成,擊元石朗誦一過,依然 6 明‧喬宇:〈華山西峰賦.序〉,參見明.喬宇《喬莊簡公集》(明隆慶五年山西按察使王世貞編刊 本),卷1,頁9。 7 明‧王祖嫡:〈太華賦〉,《師竹堂集》(臺北:新文豐出版公司,1989年),卷1,頁94。 46 國立中正大學中文學術年刊 置我五千仞上,嵐光翠靄,勃勃焉襲人襟袖矣。8 翼日,由百尺峽竊上,路皆突奧峻絕,緣鐵而拾級者,遠或百步餘,近者 亦不下數丈。駭讋奔蹙,備歷艱險。午,始陟玉女峰;右折以行,飲玉井 之水,躡巨人之踢,遂躋西峰絕頂。凌虛四望,千里如掌,所謂登泰山而 小天下者,雖移之華嶽,亦未為不可也。9 心屢回而慴慴,目幾眩而朦朦。維決吻,攀注霤;升眢井,窺天竇,躡霧 穿雲,依岩傍岫。狀引壁之蝸牛,肖登木之鼯鼬。……面簇彌高之絕巘, 趾臨不測之深淵。鳥戢羽而畏奮,猿斂臂而不前。10 因此明代華山賦之西嶽書寫,每每鍾情於華山的險峻與勝景,此固亦可驗諸其 他明代文士的記載,例如: 范彤弘云:登華山者,能言其險,而不能言其勝。夫有險無勝,則巖牆焚 屋,盡神仙之宅也矣。青柯坪以下,以澗勝;東峰以石勝;南峰以高勝, 西峰以松勝、泉勝,若博臺、避靜室弗遊可也。11 然則明代華山賦撰寫動機及其意圖的歧異,亦可印證於當時華山遊記書寫的風 起雲湧,例如現存華山相關遊記篇章的作者及數量,幾為諸種文體之冠。然則 此一現象固然也凸顯辭賦文體之書寫並不如一般詩歌、遊記文章風氣的普遍流 行,却也同時反映辭賦書寫的創作難度,及其逞才示學的獨特文化意涵。然則 儘管今存華山辭賦惟見四篇,但其中所展現的山嶽登覽及其險絕奇勝的身體實 踐,畢竟迥異於唐代華山賦家。而明代華山賦家的這一書寫特色,亦大體可從 喬宇等華山賦家留下的華山遊記篇章裡獲得印證。 喬宇除〈華山西峰賦〉外,正自不乏其他相關華山詩文,其中〈遊華山 記〉即為其躬身登覽華山的心情寫真,此外尚見〈華山行〉、〈登華山〉等詩 作,可見他以詩、賦、遊記三種主要文體,書寫其登覽華山的身心體驗,畢竟 迥異於唐代楊敬之〈華山賦〉的書寫意涵。然則據喬宇〈遊華山記〉亦敘又其 攀遊華山,務求實證的精神取向: 8 明‧喬宇:〈華山西峰賦.序〉參見明.喬宇《喬莊簡公集》(明隆慶五年山西按察使王世貞編刊本), 卷1,頁9。 9 明‧王祖嫡:〈太華賦〉,《師竹堂集》,卷1,頁94。 10 參見明‧范守己:〈登太華賦.序〉,《華嶽志》,卷8,頁515-516。 11 參見清‧李榕編:《華嶽志》,卷8,頁735。 本體‧文體‧身體──明代賦家喬宇、王祖嫡之華山巡禮及其創意之旅 47 初讀《山海經》,謂太華之山,削成而四方,其高五千仞。至謂鳥獸莫居, 未之信也。今則果然。又謂有蛇焉,……六足四翼,今聞山之奧處,居有 鉅蛇。……方益信此者不誣。12 此外,此記又詳細交代其遊歷華山的重要具體緣由與始末,適可作為〈華山西 峰賦〉的撰寫註脚: 仲夏在華陰縣,將登西嶽,竊意茲山日月登者,遂與御史杜君、參政胡君、 提學王君偕往。先至雲臺觀,又輿行五里,至玉泉院,入南澗口,泥徑、 仄逼,荊棘偃仰,五里至第一關,步行自此始。三君者皆色阻不往,予獨 青鞋布襪,與校官一人,僕夫數人以登。13 〈華山遊記〉不憚其煩的歷程敘寫,更集中體現在相關數字的具體而微。例如: 極行百步,其名曰仙人橋。又東北行一里許,凡攀行六十步,其名曰胡孫 愁。又東北行二里許,凡攀行十步,其名曰老君犁溝。又行四里許,至雲 臺峰。折而南行三里許,至日月巌。14 此外,如與王世貞、王世懋兄弟相互深交的華山賦家王祖嫡,除於〈太華賦序〉 敘及其「猥以使節之暇,獲恣探討」的華山登覽之旅外,亦撰有〈遊華山記〉, 並另撰〈宿太華絕頂〉、〈由千尺撞至南峰絕頂〉、〈希夷賦〉、〈雲臺峰道 人留飯〉等華山詩歌書寫系列。而其〈遊華山記〉尤足資佐證其〈太華賦〉, 乃宦遊之際,一償宿願的華山遊觀寫真,本質上與唐楊敬之〈華山賦〉之出自 君國諷諭者,殊異其趣。故其遊記開宗明義即揭明此一要諦: 予多病,雅有尚平志,每逢緇流羽客,奇士高人,輒詢五嶽之勢,咸以五 嶽惟太華最高,而亦最險,人不易登,而仕宦尤難。……凡言遊華者,率 至二坪,詢三峰勝蹟,擬譔欺人耳。予曰:有是哉?他日必宿絕頂,以償 夙抱。15 王祖嫡既申明其「必宿絕頂,以償夙抱」的登覽情懷外,又同時指瑕明人亦不 乏並未出自山嶽登覽的身體實踐一類欺世盜名的篇章。 從明代華山賦家的書寫實際來看,他們撰寫〈華山賦〉,固皆不出士臣 12 明‧喬宇:〈遊華山記〉,《喬莊簡公集》(明隆慶五年山西按察使王世貞編刊本),卷8,頁12。 13 同前註,卷8,頁10。 14 同前註,卷8,頁10。 15 明‧王祖嫡:〈遊華山記〉,《師竹堂集》,卷14,頁227。 48 國立中正大學中文學術年刊 的基本身分,但就其主要旨趣而言,既不似楊敬之出於君國諷諭,而主要緣自 於名山慕遊之志,其中值得注意者,乃是其喜好強調山嶽遊觀的身體實踐,不 僅與前此唐代華山賦家楊敬之標舉君國精神觀照的書寫意趣背馳互乖,進一步 而言,此一書寫意蘊,又適可與其經常兼備辭賦、詩歌與遊記三類文體的書寫 事實相互印證。換言之,明代華山賦家,以不同文體的書寫型態,分別摹寫西 嶽華山,又為明代華山賦的內在書寫精神及其文化脈動,提供另一值得深入深 思玩味的文學線索。 三、明代華山賦家之山嶽宦遊及其自我體驗 明代華山賦於今可稽考者,雖僅見四篇,然則已位居歷代之亞,僅次于 唐代的十餘篇的華山賦。然則唐代賦家之熱衷華山書寫的重要關鍵,尤在此嶽 與首邑長安間的相互表裡的軍事地理意涵,及其與唐玄宗一體兩面的特殊轉 化,因此封禪西嶽遂成綸唐代華山賦的重要書寫旨趣。然則唐賦既已雄踞華山 辭賦書寫的頂峰,而宋、元之間除又因政治中心的地理位移,華山賦幾無篇製 傳世,迄至明代西嶽華山,除承襲舊朝往例,視其政教需求,前往祭禱者之外, 明代從開國以來的北京與南都,亦與華山遙隔,更何況唐代賦家的華山賦篇亦 已垂憲古今,於此之下,明代賦家仍不乏繼踵唐人蹤跡者,然則就其辭賦內容 及其相關詩文加以考察,其中原因計有二端:(一)明代士人以宦遊一償久慕 山嶽奇勝的夙願;(二)則為其華山觀照與賦家自我身影的合流及其互涉。換 言之,發自士人性情的山嶽遊興,取代唐賦君國諷諭的主要調性,此固所以明 代華山賦家面對唐代經典書寫,別闢蹊徑以新變代雄之創作契機,同時亦為明 代華山賦異於前代經典的創意及特色。其中明代華山賦家喬宇的豐富的山嶽書 寫篇章,尤具代表性。 明代華山賦家的具體書寫特色之一,即樂於標舉其緣自山川雅賞的情志 發軔。例如喬宇華山賦篇,即彰顯其「哂余生之好游兮,將繼踵于龍門;五嶽 始歷其二兮,其三尚未睹其嶙峋。」16適足以流露其欲效法太史公司馬遷讀萬 卷書與行萬里路的文化軌跡,逐步實現其五嶽追夢的平生情志。明代喬宇及其 16 明‧喬宇:〈華山西峰賦〉,參見明.喬宇《喬莊簡公集》(明隆慶五年山西按察使王世貞編刊本), 卷1,頁9。 本體‧文體‧身體──明代賦家喬宇、王祖嫡之華山巡禮及其創意之旅 49 後輩王祖嫡二人皆有不拘一體的多文類華山書寫。其中喬宇撰有〈華山西峰 賦〉、〈遊華山記〉之外,尚見〈華山行〉、〈登華山〉等詩歌;至於王祖嫡 則除撰述〈太華賦〉與〈遊華山記〉兩篇西嶽長篇外,亦有〈宿太華絕頂〉、 〈由千尺撞至南峯絕頂〉、〈希夷峽〉、〈雲臺峯道人留飯〉等。喬宇誠為明 代以多樣豐富文體投入華山書寫並引領風騷的代表作家。其中值得注意者乃在 同樣以辭賦、遊記詩歌三類文體書寫同一題材─華山,然則若從兼備不同文體 的書寫策略加以考慮,華山遊記與華山辭賦之間將會呈現如何的書寫旨趣與文 類分際,誠尤堪探索玩味。 喬宇為明代華山書寫的重要代表,然其仕宦生平,亦為史家所稱述: 喬宇,字希大,山西樂平人。祖毅,工部左侍郎。父鳳,職方郎中,皆以 清節顯。宇登成化二十年進士,授禮部主事。弘治初,王恕為吏部,調之 文選,三遷至郎中。門無私謁,擢太常少卿。武宗嗣位,遣祀中鎮、西海 還朝,條上道中所見軍民困苦六事。已,遷光祿卿,歷戶部左、右侍郎。 劉瑾敗,大臣多以黨附見劾,宇獨無所染,乾清宮災,率同列言視朝不勤。 經筵久輟,國本未建、義子猥多,番僧處禁寺、優伶侍起居、立皇店、留 邊兵、習戰鬬、土木繁興、織造不息,凡十事。帝不省。久之,改兵部, 參贊機務。以帝遠遊塞上,而監國無人,請早建儲貳。帝將自擊寇,宇復 率同列諫皆不報。17 喬宇平生仕宦主要歷經明憲宗(成化)、孝宗(弘治)、武宗(正德)、世宗(嘉清)等 朝,喬宇的仕宦閱歷頗豐,尤見公忠體國,其平生行誼誠然深契孔門「士不可 不弘毅,任重而道遠」的儒者風範,故時見同胞物與之言行;其次,在濟物利 民,竭忠魏闕之外,喬宇性又深慕山林之美,除付之踐履,亦每每形諸文字, 故本傳謂其「詩文雄雋,兼通篆籀。性好山水,嘗陟太華絕頂。遇虎,僕夫皆 驚仆,宇端坐不動,虎徐帖尾去。」18可以旁證具華山系列之遊記、辭賦、詩 歌等兼擅不同文體的山水佳篇及其主要撰寫背景。 喬宇「性好山水」這一點也可自其傳世的詩文集中豐富的遊記系列得到 具體印證。按今見喬宇之「記」體文章共計四十七篇,其中即有三十八篇為山 水遊記系列,占據其記體作品的八成以上;其次,這三十八篇山水遊記之作中, 17 參見明.喬宇《喬莊簡公集》(明隆慶五年山西按察使王世貞編刊本),卷194,頁5131-5132。 18 同前註,卷194,頁5134 50 國立中正大學中文學術年刊 除〈登牛首山記〉、〈觀東海記〉、〈觀趵突泉記〉、〈觀泗水源記〉、〈渡 汶河記〉、〈觀濟源記〉等六篇外,皆以遊記為題,例如〈遊華山記〉、〈遊 驪山記〉、〈遊恆山記〉等等。大量而豐富的山水遊記不僅成為喬宇平生詩文 撰述的重要文學特色,亦復成為映現其平生仕宦之外的另一重要情志世界。19 然則仕宦與山水二者看似不同取向的情志場域,在他身上的並行不悖與和諧共 存,又如何別具書寫意蘊?其中誠有待於檢視其遊記的主要書寫背景及其心靈 動向。 喬宇山水遊記雖亦不乏流露出仕宦餘暇之情志偷閒及其聖朝家國之義, 例如喬宇遊記系列書寫中較早之〈遊西山記〉即揭示此義: 都城之西有山焉,蜿蜒磅礡,比長,登仕籍,身韋於公,酉歸卯入,無因 而遂者屢矣。今年九月七日,偶休暇,即具書逐二三友,聯鑣出阜成門, 指山以望,……盪胸形澤,將與寥廓者會矣。……頹乎其既醉,浩乎其忘 歸,不知世間何物,可以易此樂也。……茲山自唐虞以來,下士數千年, 或為烈國,或為名藩,或割據於英雄,或侵并於夷狄,咸未有大一統如今 日者,豈天固遺之以壯我國家哉。20 此外,如〈遊泰山記〉、〈登牛山記〉、〈遊范公泉記〉等等少數山水篇章, 亦每每歸旨於故教湛思與仕宦志切: 肅將公事,安敢放游而畢予之興耶。〈遊泰山記〉21 仁義之心,雖全固有,存存亡亡,云胡能定,余故憂之地。從者曰:善乎 公之登牛也,一覽而三益。〈登牛山記〉22 今也,余觀其泉而思其人,而景其政,念猛意發,目有顧,顏有歛,心有 警,身有規,先憂後樂之志,亦不知何所來,而繫吾之內,而耿耿然也。23 〈游范公泉記〉 上引喬宇遊記的少數篇章,每於山水遨遊之外,寄寓家國社稷之興義,儼然以 曲終奏雅之姿,為山水遊賞作結。然則這類作品在喬宇的山水遊記裡畢竟屬少 19 清‧張廷玉:《明史.喬宇傳》(北京:中華書局,1984年)卷194,頁5134。 20 明‧喬宇:〈遊西山記〉,《喬莊簡公集》卷7,頁12。 21 明‧喬宇〈遊泰山記〉,同前註,卷7,頁22。 22 明‧喬宇〈登牛山記〉,同註13,卷7,頁25。 23 明.喬宇〈游范公泉記〉,同註13,卷8,頁5。 本體‧文體‧身體──明代賦家喬宇、王祖嫡之華山巡禮及其創意之旅 51 數特例,反之,他的山水遊記敘寫大體上仍以放懷遊賞為主要情懷,因此就喬 宇這兩類山水遊記而言,後者為其中書寫主流與常律,至於前者,則主要於篇 末興發士臣情志為其特色,固當視為喬宇山水遊記的少數變例,卻在文類書寫 方面別具特殊意涵,故據此以考察喬宇〈游華山記〉與〈華山西峰賦〉二者並 參照他為華山撰寫的相關詩作的寫作特色,大體可以從文體策略上略窺喬宇山 水遊記與辭賦,甚至詩歌間的文體分際與合流。尤其是運用不同文體的西嶽書 寫,在情志面向上如何與士臣身分及其文化使命的相互牽動。 喬宇出身仕宦門第,並功在社稷,名重一時,24卻始終清儉自持,故本傳 謂其「家居澹泊,服御若寒士。身歿,二妾劉、許皆從死。穆宗即位,復官, 贈少傅,諡莊簡。」25然則喬宇雖擁此彪勳清望,並未沈酣權貴周旋之際,仕 宦之外頗慕山林高風,平生深以山水清遊為樂,並時於山水遊記書寫之間欣然 告白,可以〈游嵩山記〉為其集中映現之例: 世嘗謂徧游五嶽為物外之福,予素愛山水,不滅昔人,而游山之福,似為 過之。恒、泰、華三嶽,往歲皆嘗寓目,自餘名山句曲、清涼之屬,非五 嶽列者,尚不興焉。今老矣,復得歷覽嵩嶽之勝,五嶽中獨未歷衡嶽耳。 昔賢有缺陷世界之語,謂人間之福,不宜備享,況物外之福可盡取乎?由是 言之,阿堵中雖欠祝融諸峯,未為不可也。26 此之喬宇明白敘寫其五嶽遊興及其平生志趣,其中所謂「人間之福」,以喬宇 之顯達仕宦固有以當之,然則諸如山水清遊之勝致,誠亦他所謂「物外之福」, 據此亦可略知喬宇平生情志,既深學優則仕,以兼修天下的儒士風範,同時又 不乏物外之遊的道家情懷,此二事映現於喬宇身上,就學術文化而言,固亦傳 統儒、道文化的兼修與調合;然自明代士臣喬宇而言,誠亦內在心靈世界的另 一種調適與平衡。因此就此層內在精神而言,前述喬宇一常一變的兩種山水遊 記類型中情志取向的分合同異之際,似應不只單純只是文學層面上的常、變書 寫,其背後誠亦蘊涵深刻的儒、道傳統文化身影。 24 參見清‧張廷玉撰《明史‧喬宇傳》,同註11,卷194,頁5132。傳中載其曾鎮平寧王朱宸濠之反: 「寧王宸濠反,揚言旦夕下南京。字嚴為警備,而談笑自如。時攜客燕城外,密察地顯易,置戍 守。綜理周密,內外宴然。指揮楊銳有才略,署為安慶守備。鎮守中官良劉瑯與濠通,為預伏死 士。字刺得其情,詰瑯用事者,瑯懼不敢動。宇乃大索城中,斬所伏壯士三百人,懸首江上。宸 濠失内應,且知有備,不敢東。攻安慶,銳固守不得下。未幾敗。」 25 清‧張廷玉《明史‧喬宇傳》,同註11,卷194,頁5134。 26 明‧喬宇〈游嵩山記〉,同註13,卷8,頁7。 52 國立中正大學中文學術年刊 明代華山賦家除喬宇外,於明穆宗隆慶五年(1571)進士及第的王祖嫡, 所撰〈太華賦〉為王世貞所稱譽27,然則對於山嶽宦遊之甘苦體會,可徵諸其 〈遊太華山記〉的「四難」論述: 咸以五嶽惟太華最高,而亦最險。人不易登,而仕宦尤難,何也?他山之 險,可輿者半,是山陡削六千仞,僅一線而上,扶掖且不能措手,而何言 輿?一難也;他山之險,凌虛駕空,一二止矣。是山自千尺撞至日月崖, 皆驚魂失魄之所,俗云:捨命遊西華,二難也;盡日攀緣,力在兩手,寢 具食具,俱由背負,崖居泉飲,其何以堪?三難也;結束單急,狀如手博, 觀既不雅,而步步危慄,戒切垂堂,志沮叱馭,四難也。28 王祖嫡華山登覽的宦遊「四難」之說,不僅具體而微地展現明代華山賦家宦遊 山水的獨特書寫文化意涵,同時,亦進一步成為明代名山與宦遊二者合流的典 範見證,它既可視為明代華山賦書寫新變的代表特色之一,同時亦殊異于中唐 柳宗元永州八記一類山水遊記,以山水貶謫經緯交織的傳統書寫建構。其中, 柳宗元的山水遊記乃以苦中作樂為主調;然則明人的華山賦遊記則更傾向為樂 中有憂的宦遊賞興,情志判然異軌。 王祖嫡〈遊太華山記〉所敘寫的山嶽宦遊困境,固然深刻映現其以宦遊 身分,藉由身體踐履的自我體驗,却始終無妨其山嶽追夢的平生宿願,因此當 他首次造訪華山,便油然深陷如真似幻的「夢遊」迷境: 猥以使節之暇,獲恣探討。宿最高之危峰,窮無盡之大界,未嘗不慡然自 失,疑蕉鹿柯蟻。非真境也。及瞑目遐思,又復歷歷,知非夢遊。29 因此所有華山登覽的勝景驚艷與險峻神悚的體驗鋪陳,遂成為明代華山賦篇的 重要書寫主脈。例如: 心履回而慴慴,目幾眩而朦朦。……橦窮峽既,仄徑孤懸;闊不盈尺,修 乃竟阡。……面簇彌高之絕巘,趾臨不測之深淵。……隆崇峍崒,厥唯南 峰。隱蔽光互,呼吸天通。縱覽塵界,蒼蒼蒙蒙;宇宙不盡,心目未窮。…… 緬黃河與清渭,麗晴旭而波揚。錯愕疑夢,駭忭欲狂;逆十洲之曠邈,隘 六合而翱翔。……千崖怒號,眾壑研鳴;泬漻岑寂,怔忡靡寧。獨爇松火, 27 明‧王世貞:〈與王胤昌書〉謂:「〈太華賦〉玫麗之極,豈員言嶽所能唐突。」見《師竹堂集‧ 附錄》,頁734。 28 明‧王祖嫡:〈遊華山記〉,《師竹堂集》,卷14,頁227。 29 明‧王祖嫡:〈太華賦〉,《師竹堂集》,卷1,頁94。 本體‧文體‧身體──明代賦家喬宇、王祖嫡之華山巡禮及其創意之旅 53 朗誦黃庭。瑤瑎步虛,若有人聽。倦而假寐,曙色已昤。30 然則,喬宇、王祖嫡等主要華山賦家的華山詩,亦皆不乏對華山險境與景勝的 身體感知,形諸文字,作為其賦篇相互印證的具體文獻。例如: 躡霧眠山谷,穿雲叩帝睧。蔽虧看日月,揖拱盡兒孫。玉女巖阿麗,金天 廟貌尊。大觀吾願足,羽化未需論。31 我初渡河經罔川,南望三峰若蓮花。綽約於雲端,當時便欲振衣往。兩脚 上踏萬仞之巖巒。今過華陰走上下,自謂靈境可以窮躋攀。雲臺十里入南 澗,蹊徑磈仄泥盤盤。未探希夷峽,先扣第一關。左右翳榛莽,時有巨石 開巑岏。……鐵鎖高垂,吾不知其綫千丈,步步跼蹐何其難。32 明代華山賦家由於強調透過自我身體實踐的山嶽宦遊經驗,促使喬宇、王祖 嫡、等人的華山賦篇,與唐代杜甫、楊敬之等多位華山賦家筆下,向君國觀照 傾斜的精神想像旨趣絕異,明代賦家雖也大肆展現其「鋪采摛文,體物寫志。」 的書寫能事,然則由於出之以身體實踐的山嶽宦遊本質,遂使明代華山賦的體 物書寫,不僅鉅細靡遺,甚且在字裏行間更得以洞鑒其宛轉入裡的華山書寫, 其中關鍵在作者以身體探履之姿,繪寫其險、勝互映之真。換言之,明代華山 賦家較諸唐賦作者的代表特色之一,誠在結合山嶽宦遊的自身體驗,跳脫前人 以精神巡禮為依歸的既有「治體」書寫框架,從而並展開其內在情志探索,完 成其自我寫真的華山書寫,此乃為明代華山賦的文化身影及其書寫特色,同 時,亦為明代山嶽遊記蔚然勃興的內在文化底蘊,更是形成明代華山賦與華山 遊記,乃至華山詩歌諸種文體競合意義的重要精神根據。然則此適為明代華山 賦家藉由當代「身體」論述,突破唐賦以「治體」為旨歸的華山經典書寫範式, 所展現的深層文體變創及其書寫策略。 四、明代華山賦家之山嶽觀照及其自我寫真 明代華山賦家喬宇、王祖嫡、范守己等人皆有詩文集傳世,其中喬宇本 傳亦載於《明史》,頗益于〈華山賦〉的探索。至於王祖嫡,《明史》雖不乏 30 明‧王祖嫡:〈太華賦〉,《師竹堂集》,卷1,頁94-95。 31 明‧王祖嫡:〈宿張超谷次日登華山〉,《師竹堂集》,卷4,頁125。 32 明‧喬宇:〈華山行〉,《喬莊簡公集》,卷3,頁18。 54 國立中正大學中文學術年刊 其撰述之著錄,偶間及零星片段之記敘,但畢竟未見立傳,甚為可惜,所幸王 祖嫡有文集傳世,得以藉此與其華山賦相互印證。然則,明代華山賦家除藉由 宦遊背景的身體實踐及其辭賦書寫,展現其異于唐代華山賦以治體為主要旨歸 的書寫異趣外,亦同時深刻映照出遊移於士臣與自我二者之間的作者身影,並 據此對照出明代與前代華山賦家不即不離的山嶽書寫取向,其中明代華山賦的 代表作家喬宇,尤為典範。 喬宇的仕宦閱歷頗豐,尤見公忠體國,其平生行誼深契「士不可不弘毅, 任重而道遠」的儒者風範,故時見同胞物與之言行。然於濟物利民之外,喬宇 又心慕山林之美,並樂於形諸文字,故本傳謂其「詩文雄雋,兼通篆籀。性好 山水,嘗陟太華絕頂。33」誠為其不同文體華山系列山水佳篇的主要書寫背景。 其次,〈華山西峰賦〉的語言藝術特質還反映在以屈〈騷〉之體,寄寓 其忠君憂國的士臣與騷人情懷,從而凸顯出殊異於其遊記或詩歌中所主要映現 的達士身影。由是而觀,藉由喬宇不同文體及其語言特質所映現的華山書寫及 其文化身影,應可略窺其遊記與辭賦背後所透露的道家出世與儒家入世的主要 情志分際,成為喬宇華山書寫的不同側面,亦復以既競爭且合作的書寫異同, 曲折而深刻地映現出作者山嶽宦遊背後錯綜而又真實的心靈圖景。 〈華山西峰賦〉開首賦序以華山與東嶽泰山分庭抗禮:飲玉井之水,躡 巨人之趾,遂躋西峰絕頂。凌虛四望,千里如掌,所謂登泰山而小天下者,雖 移之華嶽,亦未為不可也。34喬宇所謂「雖移之華嶽,亦未為不可」的論述, 反映在作者內心東嶽泰山與西峰華山兩者間此消彼長的地位變遷,亦可知唐、 明兩代帝王與華山的特殊因緣,牽動以東嶽泰山為首傳統五嶽觀照。其次,賦 序亦流露士臣喬宇社稷觀照及其文化身影: 于時關中方以旱告,同胞物與之情,自不能已,況采詢民瘼,亦使者之所 有事也。35 〈華山西峰賦〉中喬宇的士臣身影及其諷諭取向,顯然復與《明史.喬宇傳》 所載力諫君王的貞臣行誼深切相契。其中士臣諷諭固然不乏唐代楊敬之書寫遺 緒,然此賦「始則述登覽之勝,終為禱神之辭,亦歸於正爾。」固喬宇以儒臣 33 同前註,卷194,頁5134。 34 明.喬宇〈華山西峰賦〉,同註13,卷1,頁9。 35 明.喬宇〈華山西峰賦〉,同註13,卷1,頁9。 本體‧文體‧身體──明代賦家喬宇、王祖嫡之華山巡禮及其創意之旅 55 職志自我凝視的西嶽觀照,卻也敘寫出遊移於儒學與仙道二者之間的情志掙扎 及其抉擇: 哂余生之好游兮,將繼踵于龍門。……酌醴泉以為饔兮,采紫芝以為飧。 吾豈不知神仙之可學兮,憫正學之日淪。身欲下而未忍兮,意充然而狂奔; 望美人于山椒兮,期永矢以勿諼。思玄功之峻極兮,偉萬世之永賴也;苟 灾珍之弗蠲兮,固神職之或怠也。……旋吾駕於蒲坂兮,挹天外之芙蓉; 囿蒼生于品匯兮,豈山川其舍諸?述短篇以紀盛美兮,事雖核而辭蕪;神 肯鑒于余衷兮,庶斯游之弗誣。36 喬宇出身仕宦門第,並功在社稷,名重一時,37卻始終清儉自持,故本傳謂其 「家居澹泊,服御若寒士。身歿,二妾劉、許皆從死。穆宗即位,復官,贈少 傅,諡莊簡。」38然則喬宇雖擁此彪勳清望,並未沈酣權貴周旋之際,仕宦之 外頗慕山林高風,平生深以山水清遊為樂: 世嘗謂徧游五嶽為物外之福,予素愛山水,不滅昔人,而游山之福,似為 過之。恒、泰、華三嶽,往歲皆嘗寓目,自餘名山句曲、清涼之屬,非五 嶽列者,尚不興焉。今老矣,復得歷覽嵩嶽之勝,五嶽中獨未歷衡嶽耳。 昔賢有缺陷世界之語,謂人間之福,不宜備享,況物外之福可盡取乎?由是 言之,阿堵中雖欠祝融諸峯,未為不可也。39 所謂「人間之福」,以喬宇之顯達仕宦固有以當之,然則諸如山水清遊之勝致, 誠亦他所謂「物外之福」,可見他既有儒臣風範,同時又不乏物外之遊的道家 情懷,就學術文化而言,固亦傳統儒、道文化的兼修與調合;然自明代士臣喬 宇而言,誠亦內在心靈世界的另一種自我寫真。 喬宇之外,後起的明代華山賦家王祖嫡亦頗不乏豐富的山嶽書寫之作, 而且也與喬宇一般地運用不同的詩歌、辭賦、遊記等多種文類,其中除〈太華 賦〉外,詩歌如〈羅近溪先生邀遊從姑山〉、〈遊崆峒山〉、〈山中書所見〉、 36 明‧喬宇〈華山西峰賦〉,同註13,卷1,頁11。 37 參見清‧張廷玉撰《明史.喬宇傳》,同註11,卷194,頁5132。傳中載其曾鎮平寧王朱宸濠之反: 「寧王宸濠反,揚言旦夕下南京。字嚴為警備,而談笑自如。時攜客燕城外,密察地顯易,置戍 守。綜理周密,內外宴然。指揮楊銳有才略,署為安慶守備。鎮守中官良劉瑯與濠通,為預伏死 士。字刺得其情,詰瑯用事者,瑯懼不敢動。宇乃大索城中,斬所伏壯士三百人,懸首江上。宸 濠失内應,且知有備,不敢東。攻安慶,銳固守不得下。未幾敗。」 38 清‧張廷玉《明史.喬宇傳》,同註11,卷194,頁5134。 39 明‧喬宇〈游嵩山記〉,同註13,卷8,頁7。 56 國立中正大學中文學術年刊 〈登崆峒山〉、〈深山夜行〉、〈山中夜坐〉、〈大龜山對月歌楚辭山鬼篇〉 等篇皆為山嶽之作,而〈希夷峽〉、〈宿張超谷〉、〈由千尺撞至南峰絕頂〉、 〈宿太華絕頂〉等篇,即為華山詩歌系列;山嶽遊記如〈玉人峰記〉、〈遊嵩 山少林寺記〉、〈遊太和山記〉、〈遊從姑山記〉、〈遊麻姑山記〉、〈遊汝 州崆峒山記〉、〈雲夢山水濂洞記〉外,另有〈遊華山記〉即為雖為攀遊西嶽 所撰,然則從王祖嫡運用多元文類的山嶽書寫,一方面既可映現其人山嶽遊興 之深篤濃烈外,同時也從旁印證明代賦家的華山書寫,乃是結合其平日豐富攀 遊山嶽的身體實踐,而非像唐代華山賦家大多出自遠觀或想望,並且又聚焦君 國觀照的書寫生態,然則王祖嫡〈太華賦〉除了此起彼落的山嶽親身體驗外, 誠頗不乏於山嶽觀照之間,流露出作者身影及其情志脈動。 王祖嫡〈太華賦序〉歸旨於西嶽華山之奇景大觀及作者書寫態度,謂: 嗚呼!斯地斯攬,亘古大觀,即長卿神化,子雲玄奇,暺楮腐毫,亦莫能 壯。矧寡陋蕪俚如余者,寧不溷太顥之純素,資文士之軒渠乎?雖然,昔 賢所賦,侈張靡麗,實以辭掩;余則局促模擬,如惡書臨榻,庸繪肖貌, 仿佛其似而已。金天正直,庶幾免綺語之諐云爾。40 此序除禮讚華山奇麗為古今山嶽大觀,乃至於以為司馬相如、揚雄等漢代賦家 典範,皆難以曲畫其妙外,固自亦同時流露其平實自謙的性情面向,然則其中 另一值得關注者,乃在不加掩飾地直接批評「昔賢所謂,侈張靡麗,實以辭掩。」 此一別具史家論斷風神的論述,抑且又進一步與其西嶽山神「金天正直」的觀 照如出一轍,故序末終以己作「庶幾免綺語之諐云爾」。 上述王祖嫡〈太華賦序〉以「金天正直」為旨的華山神德觀照,及其崇 實棄華的書寫取向,誠為一體兩面。然則從現存史料來看,《明史》未立王祖 嫡的傳記,固然不無遺憾,所幸從現存與他同時的友人、同僚及其後進之士所 傳世的相關文獻,仍得以從中略見王祖嫡其人平生行世的此類性情風貌。例如 他的門下士陸可教,自述「通籍公門,十有七年,受知公最深,自謂知公亦最 深。」41則其所謂: 於公平生嘉言懿行,不能采掇其十一,惟論次其出處,大概如此,而不敢 40 明‧王祖嫡:〈太華賦序〉,《師竹堂集》,卷1,頁94-95。 41 明‧陸可教:〈明故右春坊庶子兼翰林院侍讀師竹王公行狀〉,《陸學士先生遺稿》(北京:北 京出版社,2000),明萬曆刻本,卷13,頁4。 本體‧文體‧身體──明代賦家喬宇、王祖嫡之華山巡禮及其創意之旅 57 少有所增飾,蓋夙昔所聞於公者,無謷言,無曲筆。今敢以此事公哉!惟 世之鴻筆鉅儒,摭實摛詞,以貽公不朽,詎惟王氏世世戴之,將使後學亦 有所矜式焉。42 從陸可教撰寫王祖嫡行狀末尾自述,可信其自非一般世俗酬醮之作。然則其中 所揭示的務實汰華書寫態度,陸氏自謂即恭承其師王師竹公之教誨,亦可見王 祖嫡平生學行,誠頗以篤實無華自持,並由身教至言教,垂憲後學。然則其〈太 華賦序〉筆下「金天正直」的西嶽神祉,誠又成為作者王祖嫡平生風範的情志 投影。此外,王祖嫡崇實尚樸的行世風範,此應與其年少即「治經義,蔚然有 馨,試輒屈其儕筆」且「尤邃於經術、詩文,博雅瑰麗。……卓然名家。」亦 即經學、文學兼蓄的文化涵養攸關43,同時也展現在他慶辛未年(即隆慶五年) 進士廷對之際: 乃再應春官試,以隆慶辛未擧進士,當廷對時,自念此人臣對君之始,詎 可作諧媚語為自謀計。因盛稱人主節儉之美,且言房綰入相,則汾陽減聲 樂,京兆去騊從,以諷執政。執政不懌,下某等幾殿三甲。44 據此可見王祖嫡為人正直篤實,睥睨曲媚的儒士風範,而〈太華賦〉則撰於神 宗萬曆二年(1574),據其行狀所載: 癸酉(1573)……授翰林院檢討,以上(神宗)即位,覃恩進竹里公廣盛 將軍,袁淑人封太恭人,而公是時已浩然有歸志矣。明年奉詔冊封韓藩, 以袁淑人歸,使竣事,過遊華山,陟其巔,俳徊賦詩,信宿而去,歸而為 之賦,識者謂天台可二。45 據上引陸學士可教為其師所撰之〈師竹王公行狀〉來看,王祖嫡〈太華賦〉之 「金天正直」、「庶幾免綺語之諐」,就其書寫表層而言,固敘寫華山之神, 然若結合上引王祖嫡行狀中的平生載記,雖然有助於發現〈太華賦〉山嶽書寫 背後的賦家身影及其自我畫像,從而映現山嶽與賦家二者,從對話到疊合互證 的書寫意蘊。 此外,王祖嫡〈太華賦序〉還揭櫫華山「雖在塵寰,實標仙府。」而作 42 同前註,頁4。 43 同前註,頁7-8。 44 同前註,頁7。 45 同前註,頁8。 58 國立中正大學中文學術年刊 者其「夙攖疢疾,雅夢沖虛」乃至於「宿最高之危峰,窮無盡之大界,未嘗不 慡然自失,疑蕉療柯蟻非真境也。及瞑目遐思,又復歷歷,知非夢游。」其中 有作者因西嶽驚豔,遂衍生夢幻仙境之想,然則王氏所謂「夙攖疢疾,雅夢沖 虛」觀照的內在文化依據,因此無論「金天正直」的華山神格,乃主辭賦書寫 的文學見解,無不映現出王祖嫡享譽當代士林的史學風采及其文化取向。故即 使向來追求「鋪采摛文」的賦體文學,王祖嫡依然對前代賦家「侈張靡麗,實 以辭掩」頗有微辭,甚至兀自標榜「余則局促模擬,如惡書臨榻,庸繪肖貌, 仿佛真似而已。金天正直,庶幾免綺語之諐云爾」的濃厚史家觀照,然則此亦 〈太華賦〉歸旨於「再尋白帝,問真源兮;葆我靈顥,永弗諼兮」的重要註腳。 換言之,藉由上述有關王祖嫡平生學術及行誼的文化取向來看,他在〈太華賦〉 所展現的山嶽觀照與其書寫精神裡,誠然互為表裡,相輔相成,因此〈太華賦〉 絕非僅止于一篇王祖嫡的華山賦體遊記,其中亦復深刻映現王祖嫡自我寫真的 另層書寫意蘊。 五、結 論 以喬宇等人為代表的明代華山賦家,固然成為唐代之後華山賦書寫譜系 的一座重要里程碑。然則大體看來,他們的華山賦篇,固自不乏唐代華山賦中 濃厚的君國身影,然則唐賦中以楊敬之為代表的士臣與山嶽合流論述,其實更 成為明代賦家書寫承傳的主要依據。明代賦家的變創關鍵,又在代之以宦遊書 寫脈絡,並在結合書寫文體的多元性開展,從而將唐賦以君國為中心的書寫取 向,巧妙轉化為以身體實踐為主要書寫依據,從而進而觸探更為幽微深婉的自 我情志世界。其中明代華山賦家顯然已跳脫唐代賦家以君國為中心觀照的書寫 範式,重返山嶽的自然本體,作為其書寫與對話的發軔,並藉由文體的多元開 發,及其宦遊的身體踐履,展開其獨特的當代華山巡禮及其創意之旅。 本體‧文體‧身體──明代賦家喬宇、王祖嫡之華山巡禮及其創意之旅 59 引 用 書 目 傳統文獻: 漢‧司馬遷:《史記》,臺北:大申書局,1977年。 唐‧歐陽詢:《藝文類聚》,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9年。 後晉‧劉昫:《舊唐書》,北京,中華書局,1978年。 明‧喬宇:《喬莊簡公集》,明隆慶五年山西按察使王世貞編刊本。 明‧王祖嫡:《師竹堂集》,臺北:新文豐出版公司,1989年。 清‧李榕編:《華嶽志》,臺北:新文豐出版公司,1970年。 清‧陳夢雷編;蔣廷錫校訂:《欽定古今圖書集成》,上海:中華書局,1934 年。 清‧陳元龍奉勅編撰:《御定歷代賦彙》,京都:中文出版社,1974年。 清‧張廷玉:《明史.喬宇傳》,北京:中華書局,1984年。 明‧陸可教《陸學士先生遺稿》,北京:北京出版社,2000。明萬曆刻本。 近人論著: 馬積高:《賦史》,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7年。 郭維森、許結:《中國辭賦發展史》,江蘇:江蘇教育出版社,1996年。 牟復禮、崔瑞德編、張書生等譯:《劍橋中國明代史》,北京:中國社會科學 院,1992年。 陳寶良:《明代社會生活史》,北京:中國社科院,2004年。 夏咸淳:《情與理的碰撞──明代士林心史》,保定:河北大學出版社,2001年。
本文档为【本體•文體•身體-明代賦家喬宇、王祖嫡之華山巡禮及其創意之旅】,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该文档来自用户分享,如有侵权行为请发邮件ishare@vip.sina.com联系网站客服,我们会及时删除。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下载需要: 免费 已有0 人下载
最新资料
资料动态
专题动态
is_340293
暂无简介~
格式:pdf
大小:545KB
软件:PDF阅读器
页数:19
分类:初中语文
上传时间:2011-11-22
浏览量: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