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元明清2中国古代文学史课件四大名著相关

元明清2中国古代文学史课件四大名著相关

举报
开通vip

元明清2中国古代文学史课件四大名著相关nullnull 明代文学null 第一章 绪论 第一节 时代背景及文学概况一、时代背景 一、时代背景 1368年朱元璋称帝于南京,至1644年崇祯帝自缢于北京,明朝前后共计277年。 朱元璋与明代的特务统治和恐怖政治(文字狱)。方孝孺事件 明代除了边境与蒙古人的战争及抗倭战争,大体是和平富足时期,帝王的残暴与后来的宦官专权对这一朝代的文化社会和经济史影响不大。 新王朝自信的标志:郑和七下西洋二、文学概况二、文学概况八股取士:朱元璋与刘基定八股文程式...

元明清2中国古代文学史课件四大名著相关
nullnull 明代文学null 第一章 绪论 第一节 时代背景及文学概况一、时代背景 一、时代背景 1368年朱元璋称帝于南京,至1644年崇祯帝自缢于北京,明朝前后共计277年。 朱元璋与明代的特务统治和恐怖政治(文字狱)。方孝孺事件 明代除了边境与蒙古人的战争及抗倭战争,大体是和平富足时期,帝王的残暴与后来的宦官专权对这一朝代的文化社会和经济史影响不大。 新王朝自信的标志:郑和七下西洋二、文学概况二、文学概况八股取士:朱元璋与刘基定八股文程式,专从四 关于书的成语关于读书的排比句社区图书漂流公约怎么写关于读书的小报汉书pdf 五经命 快递公司问题件快递公司问题件货款处理关于圆的周长面积重点题型关于解方程组的题及答案关于南海问题 ,以朱注为据,字数有限定。比唐宋以诗赋取士更加有害。 明代诗文:前后七子的文学复古、唐宋派 明代小说:四大传奇 明代思想文化:晚明个人主义思潮与王阳明心学、李贽、公安派 汤显祖《牡丹亭》的情与梦第二节 中国小说史概述 引入:中西文学传统比较第二节 中国小说史概述 引入:中西文学传统比较以早期叙事文学为核心的古代地中海传统: 史诗epic——中近世的罗曼史romance——18世纪/19世纪长篇小说novel 以抒情诗为核心的中国古代文学传统: 三百篇——骚——赋——乐府——律诗——词曲——小说 小说从卑微到救国小说从卑微到救国 中国古代小说的合适(无所不包) 与不合适(小玩意) 中国为什么落后,就是中国小说不行,要兴国就必须兴小说,要启蒙就要用小说来启蒙——梁启超(1902) 我写小说就是为了救国,启蒙那些麻痹的人们——鲁迅 小说从一个什么都没有用的东西突然就成了一个被夸大的文学形式二、古代小说观念的演变二、古代小说观念的演变 西方“小说”一词:story,novel,legend,fiction,romance, narrative 中国“小说”的语源 1、《庄子》外物篇 “饰小说以干县令,其于大达亦远矣” 这里所说的小说,是指琐碎的言谈、小见解,与现时所说的小说相差甚远。 null任公子为大钩巨缁,五十犗jie以为饵,蹲乎会稽,投竿东海,旦旦而钓,期年不得鱼。已而大鱼食之,牵巨钩,陷没而下,惊扬而奋鳍,白波若山,海水震荡,声侔鬼神,惮赫千里。任公子得若鱼,离而腊之,自制河(浙江)以东,苍梧(湖南)已北,莫不厌若鱼者。已而后世辁才讽说之徒,皆惊而相告也。 夫揭竿累(细绳),趣(趋走)灌渎,守鲵鲋,其于得大鱼难矣!饰小说以干县令,其于大达亦远矣。是以未尝闻任氏之风俗,其不可与经 于世亦远矣! null2、正式提小说这一词,确立为文类 东汉桓潭《新论》 “若其小说家,合丛残小语,近取譬论,以作短书,治身理家,有可观之辞。” 认为小说仍然是“治身理家”的短书,而不是为政化民的“大道”。 3、东汉班固《汉书·艺文志》 “小说家者流,盖出于稗官。街谈巷语,道听涂说者之所造也。”   null小说最初文体定位: 介于子部与史部之间,虚构与非虚构矛盾 子部:说理取譬,有虚构 史部:史实,讲求真null纪昀: 《聊斋志异》盛行一时,然才子之笔,非著书者之笔也。……今一书而兼二体,所未解也。小说既述见闻,即属叙事。不比戏场关目,随意装点……今燕昵之词,媟狎之态,细微曲折,摹绘如生,使出自言,似无此理;使出作者代言,则何从而闻见之?又所未解也。null三、古代小说的源流与分期 1、萌芽期(先秦) 神话传说---史传散文---诸子散文 2、雏形期(两汉魏晋南北朝) 野史杂传:《吴越春秋》《 燕丹子》《 汉武故事》 《史记刺客列传》与《燕丹子》即正史野史比较: *以事为中心与以人为中心, *多出离奇情节:乌白头马生角,杀千里马取 肝,杀美人手 野史将史与小说交缠 一直延续至明清 null 古小说 “古小说”一词源自鲁迅,他在做小说史研究时,将唐以前小说,通称为“古小说”,并作《古小说钩沉》。古小说是中国古代小说发展过程中的原始形态,或称为雏形。其主要特点,还没有摆脱其他文体,而取得独立。 志怪小说:干宝《搜神记》 干宝两则人生轶事(《晋书》 干 寶 传) : 寶父先有所寵侍婢,母甚妒忌,及 父亡,母乃生推婢于墓中。寶兄弟年小,不之審也。後十餘年,母喪,開墓,而 婢伏棺如生,載還,經日乃蘇。 又寶兄嘗病氣絕,積日不 冷,後遂悟,云見天地間鬼神事,如夢覺,不自知死。寶以此遂撰集古今神祇靈 異人物變化,名為搜神記,凡三十卷。 志怪作为实有来写,干宝写书目的在于明神道之不诬 还是史家崇尚事实的延续 志人小说:宋刘义庆《世说新语》 null《世说新语》记载魏晋时期达官名士的言行 目录三十六门即品鉴的品目 世说新语内容 鲁迅:记言则玄远冷俊,记行则高简瑰奇 特点: 含蓄蕴藉,不动声色 淡远 情节弱化 《世说新语》创作上仍属“史”的范畴 :蕴藉淡远、事实的连缀、直接引语 null3、成熟期(唐、五代、宋、元) 唐传奇:文言小说的文体独立 传奇的繁荣在中唐:《李娃传》、《霍小玉传》、《莺莺传》 晚唐以后多武侠小说 李光鼎《虬髯客传》王小波改编为《红拂夜奔》 早期武侠小说的特征与金庸对《虬髯客传》的评价null宋元话本:白话小说的兴起 “说话”溯源 先秦时期的倡优、侏儒而来----民间自发口传 -----到唐代成为一种表演技艺“说话” 元稹《寄白乐天代书一百韵》: “翰墨题名尽,光阴听话移。” 自注:“乐天每与余同游,常题名于屋壁。顾复本说‘一枝花’,自寅至巳。” 说:说唱,话:故事 话本:说话的底本null宋代“说话”的繁盛  宋代坊市制打破,勾栏瓦肆的繁盛 “说话”的家数: 一者小说,谓之银字儿,如烟粉,灵怪,传奇,说公案,皆是朴刀杆棒及发迹变泰之事,说铁骑儿,谓士马金鼓之事。短篇幅,现实题材,普通市民为主角,一般一次讲完,最受欢迎。 说经,谓演说佛书,说参请,谓宾主参禅悟道等事,如《大唐三藏取经诗话》。 讲史书,讲说前代书史文传、兴废争战之事。讲史有说有评,又称评话。每说一次叫一回,多次才能说完,这就是章回小说的来源。讲史“说话人”分工很细,有专讲五代史,有专说三分的。 合生,相声的前身。 null“说话”的艺术与程式 “至说三国事,闻刘玄德败,频蹙眉,有出涕者,闻曹操败,则喜唱快” 叙述者:说书人。全知叙事模式+限知叙事:多视角(外视角,内视角),全方位(时空转换)“纯客观假象”+叙事干预(评论,预示)“楔子与回末里的叙事人侵入” 结构:开场诗——入话(对开场诗解释)——头回(小故事,与后面内容正相关或反相关)——正话——散场诗 语言:口语化的白话文,韵散结合null特点:普通人成为小说主角,直接取材现实生活有浓郁生活气息。以说书人口吻讲故事有明显说书艺人风致。一般追求情节曲折,叙述生动逼真。 作品分析:醒世恒言第十四卷 闹樊楼多情周胜仙 null4、繁荣期(明中叶———清中叶) 白话通俗小说 长篇小说类型:历史演义、英雄传奇、神魔小说、公案小说、世情小说 中短篇白话小说:拟话本(鲁迅命名) 形式上模仿话本,是案头文学作品,如三言二拍。 文言小说的复兴 《阅微草堂笔记》《聊斋志异》null5、过渡期(晚清——五四运动前):中国古典文学向现代文学转化的转型期 谴责小说 吴敬梓《儒林外史》、晚清四大谴责小说 李伯元的《官场现形记》、吴趼人的《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刘鹗的《老残游记》和曾朴的《孽海花》 斜狭小说 韩子云《海上花列传》 黑幕小说 新小说 类型化创作跟风作品多个性作品少null 第二章 《三国演义》第一节、《三国演义》的成书、作者和版本第一节、《三国演义》的成书、作者和版本一、《三国演义》的成书过程 : 史志与民间传说,是《三国演义》成书的两个重要来源。 三国故事由史实到小说,经历了漫长的发展演变过程。二、《三国演义》的作者二、《三国演义》的作者关于罗贯中的生平,目前所知甚少。明人贾仲名《录鬼簿续编》(天一阁藏本)载: 罗贯中,太原人,号湖海散人。与人寡合,乐府、隐语极为清新。与余为忘年交,遭时多故,天各一方。至正甲辰(1364)复合,别来又六十余年,竟不知其所终。 三、《三国演义》的版本三、《三国演义》的版本1、嘉靖本:即署有“嘉靖壬午(元年,15 2 2)孟夏吉望关中修髯子书于居易亭”的大字精刻本,这是目前已经发现的最早的《三国志通俗演义》版本。 嘉靖本前有弘治甲寅(1494)庸愚子的序,称《三国志通俗演义》“书成,士君子之好事者,争相誊录,以便观览”, 说明 关于失联党员情况说明岗位说明总经理岗位说明书会计岗位说明书行政主管岗位说明书 到弘治年间此书还是以抄本流传。 null2、李评本:明万历、天启年间《李卓吾先生批评三国志》。明末人叶昼假托李卓吾之名所作,故又称“伪李评本” 3、毛纶、毛宗岗父子评本:清康熙年间,毛纶、毛宗岗父子以李卓吾评本为基础,参考了“三国志传”,对回目和正文进行了修改,并作了详细的评点。毛本正统思想较浓,但艺术上有较大的提高,成为后来最流行的本子。 第二节、《三国演义》的思想内容第二节、《三国演义》的思想内容一、历史史实与艺术虚构: 清章学诚《文史通义》 “唯《三国演义》则七分实事,三分虚构。以致观者往往为其惑乱” 真假曹操 真假曹操 关于曹操杀吕伯奢一家的三种说法: 正当防卫(魏曰:太祖以卓终必覆败,遂不就拜,逃归乡里。从数骑过故人成皋吕伯奢;伯奢不在,其子与宾客共劫太祖,取马及物,太祖手刃击杀数人。) 过失(世语曰:太祖过伯奢。伯奢出行,五子皆在,备宾主礼。太祖自以背卓命,疑其图己,手剑夜杀八人而去。) 过失+宁我负人,毋人负我 孙盛杂记曰:太祖闻其食器声,以为图己,遂夜杀之。既而凄怆曰:“宁我负人,毋人负我!”(三国演义作宁叫我负天下人,休叫天下人负我)遂行。 null二、正统观念与道德评判 《三国演义》尊刘反曹的倾向:书中把蜀国的刘备、诸葛亮、关羽等君臣作为理想中的政治道德观念的化身,仁君、贤相、良将的典范,而将魏国的曹操作为奸邪权诈、推行暴政的代表,至于孙吴方面只是陪衬而已,因而具有明显的“拥刘反曹“的倾向。null 其书(指《三国志》)以魏为正统,至习凿齿作《汉晋春秋》始立异议。自朱子以来,无不是凿齿而非寿。然以理而论,寿之谬万万无辞;以势而论,而凿齿帝汉顺而易,寿欲帝汉逆而难。盖凿齿时晋巳南渡,其事有类乎蜀,为偏安者争正统,此孚于当代之论者也。寿则身为晋武之臣,而晋武承魏之统,伪魏是伪晋矣,其能行于当代哉?此犹宋太祖篡立近于魏,而北汉、南唐迹近于蜀,故北宋诸儒皆有所避而不伪魏。高宗以后,偏安江左,近于蜀,而中原魏地全入于金,故南宋诸儒乃纷起而帝蜀。此皆当论其世,未可以一格绳也 。(《四库总目提要》) 受封建史学家正统观念影响(谁为正统与当时形势有关) 受民间道德评判影响(宗法社会家庭伦理扩大化为国家伦理,君子/小人;忠臣/奸臣) 历史循环论?历史循环论?词曰:(杨慎) 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是非成败转头空。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 白发渔樵江渚上,惯看秋月春风。一壶浊酒喜相逢。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谈中。 话说天下大势,分久必合,合久必分:周末七国分争,并入于秦;及秦灭之后,楚、汉分争,又并入于汉;汉朝自高祖斩白蛇而起义,一统天下,后来光武中兴,传至献帝,遂分为三国。 这一段是毛宗岗后加的,也是他的历史循环论 罗贯中《三国志通俗演义》开头就是献帝几年三、通俗观与文学性三、通俗观与文学性罗贯中的通俗演义的“通俗”就是文学性 罗贯中的“通俗观”: 文胜质则野,质胜文则史,文质彬彬,然后君子 文学性三方面: 1故事组织上,较好吸收记传体与编年体特点,多线索时空结构,受朱熹《资治通鉴纲目》影响 2人物形象塑造上比史书更生动 3语言文不甚深,言不甚俗,雅俗共赏 第三节、《三国演义》的艺术成就第三节、《三国演义》的艺术成就一、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 《三国演义》是一部英雄志士的颂歌,塑造了一系列独具神采的人物形象。其中,影响最大的是毛宗岗所说的“三绝”: 智绝:“古今来贤相中第一奇人”诸葛亮 义绝:“古今来名将中第一奇人”关羽 奸绝:“古今来奸雄中第一奇人”曹操null二、善于通过错综复杂的故事情节表现种种矛盾,尤其善于战争描写。 战争之间详略互济虚实相生,同中有异,异中有同,如三大战役:官渡之战、赤壁之战、彝陵之战的同与异 笔墨主要在战争背后的内容,注重斗智,写战争的目的在于写人。继承《左传》以来描写战争的优良传统。 注重场面渲染,多用对比衬托,张驰结合,动静结合手法。 null三、语言特色: 文不甚深,言不甚俗。 侧重叙述简于描写。语言以粗笔勾勒见长,生动有力,有阳刚之气。 人物语言开始注意个性化。 四、结构特点: 多线索时空结构 以东汉灭亡为引线,以西晋统一为终局。中间的魏蜀吴三线的兴衰线,其中以魏蜀矛盾斗争为主干,又以蜀汉故事为重点。其中以诸葛亮为中心,又以隆中对为关键。null 第三章 《水浒传》 第一节、《水浒传》成书及作者、版本 第一节、《水浒传》成书及作者、版本 一、成书 1、《水浒传》的故事源于北宋末年的宋江起义。其事在《宋史》之《徽宗本纪》、《侯蒙传》、《张叔夜传》以及其它一些史料中有简略的记载,大致可以知道:以宋江为首的这支武装有首领三十六人,一度“横行齐魏”,“转略十郡,官军莫敢撄其锋”,后在海州被张叔夜伏击而降。 《宋史·徽宗本纪》:“淮南盗宋江等犯淮阳军,遣将讨捕;又犯东京、江北,入楚海州界,命知州张叔夜招降之。” 《宋史·张叔夜传》:“宋江起河朔,转略十郡,官兵莫敢撄其锋。” 《东都事略·侯蒙传》:“江以三十六人横行河朔,官军数万无敢抗者,其才必过人。” 记载史料少,零散有出入,只有36人null2、宋江等人的事迹很快演变为民间传说。 A宋末元初人龚开作《宋江三十六赞》记载了三十六人的姓名和绰号。 周密《癸辛杂识·续集》卷上:龚圣与作《宋江三十六人赞并序》曰:“宋江事见于街谈巷语,不足采者。虽有高如李嵩辈传写,士大夫亦不见黜。余年少壮时,慕其人,欲存之画赞。……” 呼保义宋江:不假称王,而呼保义,岂若狂卓,专犯忌违。 智多星吴学究:古人用智,义国安民,惜哉所予,酒色粗人。 浪里白跳张顺:雪浪如山,汝能白跳,愿随忠魂,来驾怒潮。 行者武松:汝优婆塞,五戒在身,酒色财气,更要杀人。 36人;未提梁山泊五次提太行山与水没关系nullB同为宋末元初人罗烨的《醉翁谈录》记载,当时已有“石头孙立”、“青面兽”、“花和尚”、“武行者”等说话名目,显然是一些分别独立的水浒故事。 C元初讲史话本《大宋宣和遗事》也有一部分内容涉及水浒故事,从杨志等押解花石纲、杨志卖刀,依次述及晁盖等智劫生辰纲、宋江私放晁盖、宋江杀阎婆惜、宋江九天玄女庙受天书、三十六将共反、张叔夜招降、宋江平方腊封节度使等情节,虽然像是简要的提纲,却已有了一种系统的面目,像是《水浒传》的雏形。 36人,第一次提到梁山泊,但位置不对nullD元杂剧中也有相当数量的水浒戏,今存剧目就有三十三种,剧本全存的有六种,它们于水浒故事有所发展,其中李逵、宋江、燕青的形象已相当生动了。 确定了梁山泊正确位置,提到“三十六大伙,七十二小伙”108将雏形。 《黑旋风双献功》高文秀 众兄弟拜了某(宋江)为头领。某聚三十六大伙,七十二小伙,半垓来小偻儸,寨名水浒,泊号梁山。纵横河港一千条,四下方国八百里。东连大海,西接济阳,南通钜野、金乡.北靠青、齐、兖yǎn 、郓。二、作者二、作者《水浒传》究竟为何人所作,却有不同的说法。 施罗合作。此书最早见于著录,是明嘉靖时人高儒的《百川书志》,云:“《忠义水浒传》一百卷,钱塘施耐庵的本,罗贯中编次。” 同时人郎瑛《七修类稿》云:“《三国》、《宋江》二书,乃杭人罗本贯中所编。予意旧必有本,故曰编。《宋江》又曰钱塘施耐庵的本。”二者的说法其实相近。 罗贯中作。稍后的田汝成《西湖游览志余》和王圻qí《稗史汇编》都记为罗贯中作。 施耐庵作。明万历时人胡应麟《少室山房笔丛》则说是武林(杭州)施耐庵所作。 据这些记载大致可以判断:此书当是先由罗贯中将说话、戏剧中的水浒故事综合、加工而成,故曰“编次”;后由施耐庵对这种本子加以发展、提高。对罗氏原本进行再加工的本子当不止一个,而以施耐庵的本子最好,故称为“的本”。至于胡应麟说罗贯中是施耐庵的门人(见《少室山房笔丛》),当是因为见到刻本是施氏列名在前面产生的推测。 三、版本三、版本《水浒传》的版本,大致可以分为简本和繁本两个系统: 简本文字简略,描写细节少; 繁本描绘细致生动,文学性较强。 文繁事简,文简事繁。这两个系统的先后问题,研究者有不同看法,但现在认为繁本在先的占多数。换言之,所谓“简本”,其实是节本。 第二节、《水浒传》的思想内容第二节、《水浒传》的思想内容一、故事梗概 120回本可分为六部分 1-71回写起义的发生发展 72-82回写义军同官军对抗,受招安 83-90回写义军奉命征辽 91-100回写义军征田虎 101-110回写义军征王庆 110-120回写义军征方腊以及最后的凄惨结局二、思想倾向二、思想倾向乱由上作。对社会黑暗的揭露,官逼民反。“逼上梁山”。 洪太尉误走妖魔。高俅得势。林冲,杨志。 诲盗说诲盗说是教人做强盗的书?还是农民起义的教科书? 强盗行径:武松石秀杀嫂取心肝,血溅鸳鸯楼 反证 晁盖智劫生辰纲,不义之财取之有道是强盗逻辑。上山后仍是打家劫舍强盗路线。但宋江上山执行的是保井安民路线,不再是以前强盗行径。 作者一般不正面描写杀人,一般旁述 占山为王、惯偷、开黑店的等等不在108将之列 虽写了一群强盗,歌颂的是反抗精神忠义说 忠义说 李贽《忠义水浒传叙》: 《水浒传》是发愤之作。作者身在元代心在宋代。 宋江身在梁山心在朝廷, “替天行道”,“只反贪官,不反皇帝”,一心招安一意报国,同死不辞,忠义之烈也。 水浒传最早书名《忠义水浒传》与忠义连在一起,这一说法较准确地说明了作者创作意图。 宋江与招安宋江与招安宋江形象集中表现了《水浒传》思想倾向上的矛盾性。 那押司姓宋名江,表字公明,排行第三,祖居郓城县宋家村人氏。为他面黑身矮,人都唤他做黑宋江。又且于家大孝,为人仗义疏财,人皆称他做孝义黑三郎。上有父亲在堂,母亲丧蚤。下有一个兄弟,唤做铁扇子宋清。自和他父亲宋太公在村中务农,守些田园过活。这宋江自在郓城县做押司。他刀笔精通,吏道纯熟,更兼爱习枪奉,学得武艺多般。平生只好结识江湖上好汉。但有人来投奔他的,若高若低,无有不纳。便留在庄上馆穀,终日追陪,并无厌倦。若要起身,尽力资助。端的是挥霍,视金似土。人问他求钱物,亦不推托。且好做方便。每每排难解纷,只是周全人性命。如常散施棺材药饵,济人贫苦,周人之急,扶人之困。以此山东、河北闻名,都称他做及时雨。却把他比的做天上下的及时雨一般,能救万物。 ——《水浒传》十八回 null宋江的绰号:黑宋江、孝义黑三郎 及时雨、呼保义 在家忠孝上山肯定招安 宋江并无反朝廷之意。江州反诗“他日若遂凌云志,敢笑黄巢不丈夫”并无反义。 招安在李自成、张献忠是策略在宋江是目的。 第三节、《水浒传》的艺术成就 第三节、《水浒传》的艺术成就  一、人物形象的塑造方面。 金圣叹:“人有其性情,人有其气质,人有其形状,人有其声口。”(《〈第五才子书施耐庵水浒传〉序三》) 李卓吾评《水浒传》:“《水浒传》文字绝妙千古,全在同而不同处有辨。如鲁智深、李逵、武松、阮小七、石秀、呼延灼,刘唐等众人,都是性急的。渠形容刻画来各有派头,各有光景,各有家数,各有声分,一毫不差,半些不混,读去自有分辨,不必见其姓名,一睹事实,就知某人某人也。” null1、性格多样化。同中之异。 军官类如杨志、林冲、鲁达;出身经历、生活遭遇不同,性格不同,上梁山的态度和道路也不同。 杨志因生辰纲被劫,别无他路而上山, 为求官表现的是奴才性; 林冲本安于现状,但高衙内、陆谦欺人太甚,被逼上梁山,为保官表现的是软弱性; 鲁达虽然也拳打镇关西,闹出人命,但他上山则比较自觉,既不想保官也不求官,表现的是彻底的反抗性。null粗鲁类如李逵、鲁智深、武松, 李逵:粗表现为天真、易受骗(真假李逵),粗野(江州劫法场) 鲁智深:粗得有些豪气,是粗豪(大闹野猪林),粗中有细(拳打镇关西) 武松:粗表现为要面子(打虎),有心计(十字坡),恩怨心重(血溅鸳鸯楼) null李逵叫娘水,杳无踪 迹。叫了一声不应,李逵心慌,丢了香炉,定住眼,四下里看时,并不见娘;走不到三十余 走,只见草地上团团血迹。李逵见了,一身肉发抖;趁着那血迹寻将去,寻到一处大洞口, 只见两个小虎儿在那里一条人腿。李逵把不住抖,道:“我从梁山泊归来,特为老娘来取 他。千辛万苦,背到这里,倒把来与你了!那鸟大虫拖着这条人腿,不是我娘的是谁的?” 心头火起便不抖,赤黄须早竖起来,将手中朴刀挺起,来搠那两个小虎。这小大虫被搠得 慌,也张牙舞爪,钻向前来;被李逵手起,先搠shuò死了一个,那一个望洞里便钻了入去。李逵 赶到洞里,也搠死了。李逵却钻入那大虫洞内,伏在里面,张外面时,只见那母大虫张牙舞 爪望窝里来。李逵道:“正是你这孽畜了我娘!”放下朴刀,跨边掣chè出腰刀。那母大虫到洞 口,先把尾去窝里一剪,便把后半截身躯坐将入去。李逵在窝里看得null仔细,把刀朝母大虫尾 底下,尽平生气力,舍命一戮,正中那母大虫粪门。李逵使得力重,和那刀靶也直送入肚里 去了。那母大虫吼了一声,就洞口,带着刀,跳过涧边去了。李逵拿了朴刀,就洞里赶将出 来。那老虎负疼,直抢下山石下去了。李逵恰待要赶,只见就树边卷起一阵狂风,吹得败叶 树木如雨一般打将下来。自古道:“云生从龙,风生从虎。”那一阵风起处,星月光辉之 下,大吼了一声,忽地跳出一只吊睛白额虎来。那大虫望李逵势猛一扑。那李逵不慌不忙, 趁着那大虫势力,手起一刀,正中那大虫颔下。那大虫不曾再掀再剪:一者护那疼痛,二者 伤着他那气。那大虫退不彀五七,只听得响一声,如倒半壁山,登时间死在下。那李逵一时 间杀了母子四虎,还又到虎窝边,将着刀复看了一遍,只恐还有大虫,已无有踪迹。 null武松走了一直,酒力发作,焦热起来,一只手提哨棒,一只手把胸膛前袒开,踉踉跄 跄,直奔过乱树林来;见一块光挞挞大青石,把那哨棒倚在一边,放翻身体,却待要睡,只 见发起一阵狂风。那一阵风过了,只听得乱树背后扑地一声响,跳出一只吊睛白额大虫来。 武松见了,叫声“阿呀”,从青石上翻将下来,便拿那条哨棒在手里,闪在青石边。那大虫 又饿,又渴,把两只爪在地上略按一按,和身望上一扑,从半空里撺将下来。武松被那一 惊,酒都作冷汗出了。 null说时迟,那时快;武松见大虫扑来,只一闪,闪在大虫背后。那大虫背后看人最难,便 把前爪搭在地下,把腰胯一掀,掀将起来。武松只一闪,闪在一边。大虫见掀他不着,吼一 声,却似半天里起个霹雳,振得那山冈也动,把这铁棒也似虎尾倒竖起来只一剪。武松却又 闪在一边。原来那大虫拿人只是一扑,一掀,一剪;三般捉不着时,气性先自没了一半。那 大虫又剪不着,再吼了一声,一兜兜将回来。 武松见那大虫复翻身回来,双手轮起哨棒,尽平生气力,只一棒,从半空劈将下来。只 听得一声响,簌簌地,将那树连枝带叶劈脸打将下来。定睛看时,一棒劈不着大虫,原来打 急了,正打在枯树上,把那条哨棒折做两截,只拿得一半在手里。那大虫咆哮,性发起来, 翻身又只一扑扑将来。武松又只一跳,却退了十步远。那大虫恰好把两只前爪搭在武松面 前。武松将半截棒丢在一边,两只手就势把大虫顶花皮胳嗒地揪住,一按按将下来。那只大 虫急要挣扎,被武松尽力气捺定,那里肯放半点儿松宽。 null武松把只脚望大虫面门上、眼睛里只顾乱踢。那大虫咆哮起来,把身底下爬起两堆黄泥 做了一个土坑。武松把大虫嘴直按下黄泥坑里去。那大虫吃武松奈何得没了些气力。武松把 左手紧紧地揪住顶花皮,偷出右手来,提起铁锤般大小拳头,尽平生之力只顾打。打到五七 十拳,那大虫眼里,口里,鼻子里,耳朵里,都迸出鲜血来,更动弹不得,只剩口里兀自气 喘。 2、通过情节展示人物性格。2、通过情节展示人物性格。林冲性格的发展变化过程 “忍”一字概括了林冲性格,一出场就展示了这一弱点 樊楼诱奸 白虎堂栽赃 鲁智深大闹野猪林 风雪山神庙才完成林冲性格的转变null二、结构特点。环状结构,环环相扣。十回一个单元结构。如武十回。单线发展而又跌宕起伏;说书艺术的影响。 结构缺陷:雷同 (如发配、劫法场、打虎、杀嫂) 71回前,以人为单元,开篇高俅发迹逼走王进,由王进引出史进,史进引出鲁达,鲁达引出林冲,林冲引出杨志,杨志引出晁盖,再由晁盖引出宋江,宋江引出武松……直到一百单八将齐集梁山 71回后,以事为序,写梁山义军两赢童贯,三败高俅,接受招安,北征辽,南打方腊,最后以惨败结局告终null三、语言特色。最早的、成熟的白话长篇小说。洗练、纯净、明快、生动。 与《三国》、《红楼》语言比较 人物语言的性格化。 null 第四章 明代杂剧与明代传奇第一节 明代杂剧第一节 明代杂剧明代戏曲两大部类:杂剧与传奇 一、明前期杂剧:歌功颂德的宫廷杂剧 1、明宗室皇家贵族朱权朱有燉的杂剧 朱权:杂剧12种, 神仙道化剧《冲漠子独步大罗天》 才子佳人剧《卓文君私奔相如》 剧论《太和正音谱》,我国第一部戏曲 理论专著null朱有燉:杂剧31种,合刊为《诚斋乐府》 2、明成祖朱棣御前侍从贾仲明、杨纳的杂剧 贾仲明:元钟嗣成《录鬼簿》之后的《录鬼簿续编》作者 杨纳:《西游记》杂剧6本24出,根据《大唐三藏取经诗话》民间传说改编。二、明中后期杂剧二、明中后期杂剧1、特点: 创作倾向上,打破前期题材一味团圆喜庆、伦理教化、神仙道化的狭隘局面。思想逐渐深化,张扬个性愤世嫉俗的社会批判剧伦理反思剧不在少数 艺术体式上,中后期杂剧大多南北合套或纯是南曲,单用北曲体式已基本结束。剧作往往称意而写短小精悍成为文人逞气使才的工具。 艺术成就上,有一部分堪称传世之作。 null2、王九思与康海的杂剧 王九思《杜甫游春》 康海《中山狼》 三、徐渭三、徐渭1、疯狂的天才:身怀奇才,坎坷一生,布衣终生,身世奇,性格也奇 袁宏道:予谓文长(诗文字画)无之而不奇者,无之而不奇,斯无之而不畸也哉,悲夫! 自谓:“书一,诗二,文三,画四。”null2、《四声猿》:一组杂剧短剧,共四本 语出郦道元“猿鸣三声泪沾裳” 《狂鼓史渔阳三弄》(1折),祢衡骂曹 《玉禅师翠乡一梦》 (2折),官佛斗法 《雌木兰替父从军》 (2折) ,木兰从军 《女状元辞凰得凤》 (5折) ,女扮男装 3、一部戏曲理论著作:《南词叙录》,第一部研究宋元南戏和明初戏文的专著 第二节 明代传奇第二节 明代传奇明传奇是与明杂剧并行发展的一种戏剧形式。明嘉靖以后,一般指杂剧以外,以南曲演唱为主的中长篇戏曲。 一、昆腔的兴起 南戏四大声腔:弋阳腔、余姚腔、海盐腔、昆山腔 《南词叙录》:今唱家称弋阳腔,则出于江西、两京、湖南、闽、广用之; 称余姚腔者,出于会稽、常、润、池、太、杨、徐用之; 称海盐腔者,嘉、湖、温、台用之。 惟昆山腔止行于吴中,流丽悠远,出乎三腔之上,听之最足荡人。 豫章人魏良辅改良昆山腔成新昆腔,体制全备,后来居上。 null二、第一部用新昆腔演唱的传奇: 梁辰鱼《浣纱记》 三、第一部描写当代生活的传奇: 无名氏《鸣凤记》 四、沈汤之争四、沈汤之争1、沈璟和吴江派 沈璟:江苏吴江人,明代著名曲学大家。 吴江派:吕天成、叶宪祖、冯梦龙、沈自晋等昆曲作家,大多为沈的子侄、门生或朋友。 2、汤显祖和临川派 汤显祖:江西临川人,明代著名戏剧大师。 临川派:宗汤、学汤有所成就的剧作家,有吴炳、阮大铖、孟称舜null3、沈汤之争:汤辞沈律何其伤 沈璟、吕玉绳改编《牡丹亭》为《同梦记》,引起汤极大不满 戏曲史上沈与汤对戏曲创作的不同见解 焦点:如何处理曲“律”和曲“意”关系 沈:格律派,强调音律,不惜因律害意 宁协律而词不工。读之不成句,而讴之始协,是曲中之工巧。 汤:文采派,推崇意趣,不惜因意害律 凡文以意、趣、神、色为主。四者到时,或有丽词俊音可用,尔时能一一顾九宫四声否?如必按字模声,即有窒滞迸拽之苦,恐不能成句矣。null 第五章 汤显祖第一节 汤显祖的生平与思想第一节 汤显祖的生平与思想 一、抗拒权贵和科场困顿 二、上疏斥政和谪官雷州 三、移官浙江和罢官归田 四、至情论 四、至情论 启蒙老师罗汝芳,受王学左派李贽、佛学大师达观影响,出入于儒释道之间,更加洞彻事理,从容构建至情论。 宏观上,世界是有情世界,人生是有情人生。“世总为情”、“人生而有情”“万物之情,各有其志” 程度上,有情人生最高境界是至情,《牡丹亭》便是至情的演绎。 “情不知所起,一往而深。生者可以死,死者可以生。生而不可以死,死而不可复生者,皆非情之至也” 途径上,有效的 “至情”感悟方式是借戏剧之道来表达 《牡丹亭》与《紫钗记》、《南柯记》和《邯郸记》并称为“临川四梦”。 第二节《牡丹亭》第二节《牡丹亭》一、题材和主题 改编自话本小说《杜丽娘慕色还魂记》,并深化主题 牡丹亭家传户诵,几令西厢减价 不少名流纷纷为之改编,《绿牡丹》、《长生殿》、《红楼梦》均受其影响 牡丹亭还赢得许多青年妇女的同情泪,如冯小青 黛玉为之痛心的正是《牡丹亭》中的《惊梦》名句 惊梦惊梦则为你如花美眷,似水流年。是答儿闲寻遍,在幽闺自怜。转过这芍 药栏前,紧靠着湖山石边。和你把领扣松,衣带宽,袖稍儿揾wèn着牙儿苫shàn也,则待 你忍耐温存一晌眠。是那处曾相见,相看俨然,早难道好处相逢无一言? 寻梦寻梦这般花化草草由人恋,生生死死随人愿,便酸酸楚楚无人怨写真写真nullnullnullnullnullnull二、人物形象 杜丽娘:死于对爱情的徒然渴望 深刻反映了那个时代青年妇女的苦闷null三、浪漫主义风格 奇幻与现实的紧密结合 强烈的主观精神追求 浓郁的抒情场面 典雅绚丽的曲文铺排null【绕地游】   梦回莺啭   乱煞年光遍   人立小庭深院   炷尽沉烟   抛残绣线   恁今春关情似去年。   晓来望断梅关,宿妆残。   你侧着宜春髻子恰凭栏。   剪不断,理还乱,闷无端。   已吩咐催花莺燕借春看。  云髻罢梳还对镜   罗衣欲换更添香。   【步步娇】   袅晴丝吹来闲庭院,   摇漾春如线。   停半晌整花钿   没揣菱花偷人半面   迤逗的彩云偏。   我步香闺怎便把全身现。 null【醉扶归】   你道翠生生出落的裙衫儿茜   艳晶晶花簪八宝钿。   可知我一生儿爱好是天然?   恰三春好处无人见,   不提防沉鱼落雁鸟惊喧   则怕的羞花闭月花愁颤。   画廊金粉半零星。   池馆苍苔一片青。   踏草怕泥新绣袜   惜花疼煞小金铃。   不到园林,怎知春色如许?【皂罗袍】   原来姹紫嫣红开遍,   似这般都付与断井颓垣。   良辰美景奈何天   赏心乐事谁家院?   朝飞暮卷,云霞翠轩   雨丝风片,烟波画船。   锦屏人忒看的这韶光贱! null【好姐姐】   遍青山啼红了杜鹃,   那荼蘼外烟丝醉软,   那牡丹虽好,他春归怎占的先?   闲凝眄miǎn生生燕语明如剪,   听呖呖莺声溜的圆。 【尾声】   观之不足由他缱,   便赏遍了十二亭台是枉然,  倒不如兴尽回家闲过遣。   瓶插映山紫   炉添沉水香。   蓦地游春转   小试宜春面。   春呵春! 得和你两流连。   春去如何遣?   恁般天气,好困人也! 第六章《西游记》第六章《西游记》第一节《西游记》的成书、版本和作者第一节《西游记》的成书、版本和作者一、成书 1、《西游记》的故事源于唐僧玄奘只身赴天竺(今印度)取经的史实。 《旧唐书·方伎传》载,唐僧,俗姓陈,名祎,法名玄奘(602—664年),洛州缑氏(今河南偃师县)人。11岁出家为僧,遍读佛经,周游全国,为弄清佛经教义,决心赴佛教发源地天竺(印度)去留学取经。 null唐代贞观年间,他冒着国人不准出境的禁令,只身离开长安,混入商人队中,出玉门关,经新疆北道,越葱岭,出热海,途经西域十余国,历经4年,跋涉5万多里,终于到达印度。唐僧在印度一呆就是13年,其间他穷研佛学奥秘,贞观19年满载归国,带回梵文佛经657部。今天西安的大雁塔,就是当年玄奘藏经的慈恩寺塔。null玄奘归国后,口述西行见闻,由弟子辩机写成《大唐西域记》,记载了取经途中的艰险和异域风情。 玄奘另两名弟子慧立、彦悰所撰《大唐大慈恩寺三藏法师传》中,对取经事迹作了夸张的描绘,并插入一些带神话色彩的故事。 null2、唐僧故事很早就进入了民间传说和文艺作品中。 晚唐五代时期的榆林壁画中已经有取经故事题材。在“说话”中,取经故事可能是“说经”中的重要题材。现存《大唐三藏取经诗话》一种。(该书卷末有“中瓦子张家印”字样,王国维据此断为南宋时代,有学者认为是晚唐五代的,也有人认为是元代的。) 它篇幅不大,宗教色彩浓厚、情节离奇而比较粗糙,但已具备了《西游记》故事的轮廓。书中有猴行者化为白衣秀士,神通广大,作为唐僧的保驾弟子,一路降妖伏魔,这就是《西游记》中孙悟空的雏型,而书中的深沙神,则是《西游记》中沙僧的前身,但还没有猪八戒。 null此外,在戏剧方面,宋之南戏有《陈光蕊江流和尚》,金院本有《唐三藏》,杂剧有元代吴昌龄的《唐三藏西天取经》、元末明初无名氏的《二郎神锁齐天大圣》(以上都没有全本留存)、杨景贤的《西游记》。《西游记》杂剧共六本二十四折,写了唐僧出世、大闹天宫、收龙马、收猪八戒、女人国、火焰山等。这些剧作与小说《西游记》的关系难以确定,但足以证明取经故事在社会上广泛流传的情况。 null比较完整的小说《西游记》,至迟在元末明初已经出现。原书已佚,但有两条重要证据: 《永乐大典》13139卷“送”韵“梦”字条下引《梦斩泾河龙》故事,标题即为《西游记》,其内容与现存百回本第九回前半部分基本相同。null古代朝鲜的汉语教材《朴通事谚解》中也概括地引述了“车迟国斗圣”故事的片断。书中还有八条注文,介绍了取经故事的主要情节,与今传百回本《西游记》十分接近。其中已有孙悟空出身和“大闹天宫”的故事,而且由“魏征斩龙”过渡,与取经故事连接。人物方面,深沙神已演变为沙和尚,并出现了黑猪精猪八戒。 null//据此可以推测,元人的《西游记》已具有相当规模,并奠定了百回本《西游记》的基本骨架,只是描写还不够精细。二、版本二、版本 现存《西游记》的刊本,以明万历二十年金陵唐氏世德堂本为最早,二十卷一百回,不署作者。 万历年间还有朱鼎臣的《唐三藏西游释厄传》十卷、杨志和的《西游记传》四十一回,文字简陋粗鄙。关于诸本先后关系问题,尚有争议。 三、作者三、作者明天启《淮安府志》著录吴承恩的著作,有《西游记》一书,清人吴玉搢、阮葵生等据此推断吴承恩即是百回本小说《西游记》的作者。后又经鲁迅、胡适的肯定,此说被普遍接受。但国内外也有一些研究者认为,《淮安府志》所著录的吴承恩《西游记》是否就是今存百回本小说《西游记》,尚需作进一步证明。null吴承恩(约1500—约1582)字汝忠,号射阳山人,淮安山阳(今江苏淮安)人。年轻时以文名著于乡里,却屡试不中,中年以后才补为岁贡生,授长兴县丞,不久辞归。所著诗文大都亡佚,后人编订成《射阳先生存稿》四卷。《淮安府志》说他“性敏而多慧,博极群书,为诗文下笔立成”,还说他“复善谐剧,所著杂记几种,名震一时”。 第二节 《西游记》的思想内容第二节 《西游记》的思想内容《西游记》是一部充满幻想、情节离奇的小说,容易作出附会的解释,清人所论,“或云劝学,或云谈禅,或云讲道,皆阐明理法,文词甚繁”(鲁迅《中国小说史略》)。null几乎所有传统评注家都用深意隐意或隐喻等词语,将《西游记》作为一部寓言小说来解读。 百回本《西游记》不同于先行或并行的玄奘故事的材料的地方,是用了大量寓意深邃的哲学术语套在故事素材上。null一、宗教主题。对佛教、道教的基本态度。“三教合一”。 一套佛教概念术语: 如禅心、真性、缘、渡、登彼岸 《般若波罗密多心经》 一套道教概念术语:炼丹术+阴阳五行说 一套儒家概念术语:主要来自《易经》,如某些数象图式,“九九”公式null在通俗故事上加入哲学词语究竟要达到什么目的? 反映佛道玄妙思想?小说中又不无对佛家顿悟和道家的戏谑 儒家的寓言阐释?小说又不无对儒家的讽刺 文人的戏笔? 反映16世纪中国的思想背景:心学null清刘一明《西游原旨序》: “《西游》一记,阐三教一家之理,传性命双修之道,俗语常言中,暗藏天机;戏谑笑谈处,显露心法。” 性命双修:儒穷理尽性;道炼丹炼鼎;佛渐修顿悟 天机心法:存心养性;修心炼性;明心见性 “悟之者在儒可成圣,在释可成佛,在道可成仙”,三教实在内有一以贯之的观念 “心学”融合了三教的各种概念null二、哲理主题。“人生成长”说。“收心、放心”说。 通过孙悟空形象来宣扬三教合一化了的心学。 基本思想是致良知,即改邪归正,搜求不羁之心回归良知的自觉境界。 null关于“心”的比喻: 核心比喻:“意马心猿”。比喻躁动心灵的宗教用语,作为孙悟空的别称,清楚地表明作者是把孙悟空当作人心的幻相来刻画的。 “六贼”、“六耳猕猴”、“九头虫”比喻人心之头绪之多null小说结构安排体现心学 大闹天宫隐喻放心 被压五行山下隐喻定心 西天取经成正果隐喻修心 null“放心”还有两个关键情节单元 黄袍怪/真假美猴王,比喻心绪散乱现象 “定心”的说法除五行山下定心猿外 关于“定”这个字的词语还有 “定海神针” ,几处“定风”的情节,与晚明心学主张静坐不无关系null回目见出心学喻意 第一回 灵根育孕源流出 心性修持大道生 第四回 官封弼马心何足 名注齐天意未宁 第七回 八卦炉中逃大圣 五行山下定心猿 第十四回 心猿归正 六贼无踪 第十五回 蛇盘山诸神暗佑 鹰愁涧意马收缰 第九十九回 九九数完魔灭尽 三三行满道归根 null内容见出心学喻意 第一回猴王寻到菩提祖师的灵台方寸山(灵台方寸,心也,一部西游,此是宗旨) 山中有座斜月三星洞(斜月像一勾,三星像三点,也是心,言学仙不必在远,只在此心) 第十三回唐僧西行第一站法门寺,听从僧为及山高水远,毒魔恶怪难降,三藏钳口不言,但以手指自心,点头几度,众僧莫解其意,合掌请问道:法师指心指头者,何也?三藏答曰:心生,种种魔生;心灭,种种魔灭。 null二、政治主题。“农民起义”说。“封建统治阶级内部矛盾”说。 幻妄无当折射现实 幻妄无当折射现实 第三节 《西游记》的艺术成就第三节 《西游记》的艺术成就艺术成就极幻之事极真之理 极幻之事极真之理 小说中的故事更是其幻莫测,其中有孙悟空闯龙宫获得的净重一万三千五,缩小可藏在耳朵眼儿的如意金箍棒光怪陆离、神奇瑰丽的环境,以其独立的审美价值,为我国古代长篇小说开辟了一个崭新的境界环境情节形象各种生物,老虎、狮子、豹子、花、鸟、虫、鱼,甚至骷髅都可成精变人,往往身奇貌异,似人似怪,神通广大,变化莫测 物性神性人性兼具·孙悟空物性神性人性兼具·孙悟空神性 人性由一块感天真地秀、日精月华的仙石孕育而出的,所以他猴子的自然属性都转化为“神性”,机灵聪明转化为具有超凡本领和奇异法术,能七十二般变化 有勇有谋,无私无畏,坚忍不拔,积极乐观,又心高气傲,争强好胜,容易冲动,爱捉弄人,具有凡人的一些弱点,都是社会人性的烙印 物性神性人性兼具·猪八戒 物性神性人性兼具·猪八戒 神性 人性能三十六般变化,架云使风,只是变不成小巧玲珑的东西,而常变做大树、大石头、大癞象等一类粗大笨重的东西,变人也只能变个黄胖和尚,还得摇上好几摇才能变成 作为取经队伍的一员,他也有纯朴憨直、心地善良的社会中的人性,同时还有懒惰自私、弄虚撒谎、惯耍小聪明,爱玩小手腕等特点 打破人物单一性格打破人物单一性格情节曲折结构巧妙情节曲折结构巧妙1、普通因素。各部分都有其相对独立性,特别是主体部分的取经故事所包括的41个小故事,几乎都可独立成篇。因此,整部《西游记》可以说是 “短篇加短篇”的线性结构。 2、“九九归真”八十一难。《西游记》共100回,在结构上由三大部分组成:前7回,大闹天宫,属序幕;中5回,取经缘起,是过渡;后88回,西天取经,是主体。 情节曲折结构巧妙情节曲折结构巧妙3、为使结构严密,作者注意用一个人、一个物、一件事,将各自独立的故事前后勾连在一起。前有伏笔、后有照应的情形,显然是作者在结构上的有意布置。 情节曲折结构巧妙情节曲折结构巧妙4、首尾对称结构:说道/绣球/收徒 5、五行生克的空间布局方法幽默讽刺诙谐有趣幽默讽刺诙谐有趣第四节 《西游记》的影响第四节 《西游记》的影响受《西游记》影响出现的神魔小说大致有三类:一是由宗教故事演化而来,包括《续西游记》、《后西游记》、《西游补》等;二是由讲史故事分化而来的《三遂平妖传》、《封神演义》、《三宝太监西洋记》。三是由民间传说演化而来,如朱名世的《牛郎织女传》、杨尔曾的《韩湘子全传》。 第七章《金瓶梅》 第七章《金瓶梅》第一节《金瓶梅》的创作时代、作者和版本第一节《金瓶梅》的创作时代、作者和版本一、第一部文人独创的长篇 由《水浒传》派生,奸情写起,武松杀错了人 文学史的一个陈说。《金瓶梅》的诞生,标志着诸如《三国演义》、《水浒传》、《西游记》等几部小说取材于历史故事与神话传说而集体整理加工式小说创作模式的终结,开启了文人直接取材于现实社会生活而进行独立创作长篇小说的先河。为其后《红楼梦》的出现做了必不可少的探索和准备。 世代累积型创作,与说唱文学戏曲也有关二、《金瓶梅》成书年代二、《金瓶梅》成书年代以北宋末年生活为背景,但描绘的世态人情却有鲜明的晚明时代特征。 一般认为,成书于明万历年间,这个时代官商结合商业繁荣、市民阶层崛起,价值观念急剧变化,奢侈淫逸之风弥漫整个社会 《金瓶梅》的书名从小说中西门庆的三个妾潘金莲、李瓶儿、庞春梅的名字中各取一字而成。也有人认为,实际上有更深一层涵义,即“金”代表金钱,“瓶”代表酒,“梅”代表女色。 三、《金瓶梅》的版本三、《金瓶梅》的版本可分为两个系统: 1.词话本,又称万历本(即明万历45年(1617)刻本《金瓶梅词话》),书中插有大量诗词曲赋和韵文。一般认为是最早刊本。 有民间说唱色彩,回目不对仗,方言土语较多。鄙俚拖沓。null 2.绣像本,又称崇祯本(即明崇祯年间刻本),此书有200幅绣像插图,全称《新镌绣像批评金瓶梅》,是后来经过文人润色加工过的,文字比较规范,文学性更强些,但早期的朴质风格受到了影响,有一些士大夫说教的色彩。后来清初张竹坡(1670-1698)对这个版本进行了评点,之后评点本大行其道,崇祯本便为张评本取代,现在的崇祯本基本都是张评本。以致于词话本竟湮没无闻,直到1932年词话本在山西发现。 回目对仗文雅简净,除去不少山东土白四、 《金瓶梅》的作者之谜四、 《金瓶梅》的作者之谜 1932年,北平图书馆从山西介休收购到一部明刻本《金瓶梅词话》。这个版本刊行于公元1617年,是迄今为止所发现的最早刻本,内容更接近原著,刻本前还附有一篇署名“欣欣子”的序,指明书的作者为“兰陵笑笑生”。这样,就为人们考证《金瓶梅》的作者提供了一个新线索。山东苍山县兰陵镇和江苏武进县,古时均曾名“兰陵”,但从书中大量使用山东方言来看,作者应是山东人,而不会是江苏武进县人。 null万历丁巳(1617年)刻本《金瓶梅词话》开卷就是欣欣子序,欣欣子序第一句话就说“窃谓兰陵笑笑生作《金瓶梅传》”。显然,《金瓶梅》的作者是“兰陵笑笑生”。“兰陵”是郡望,“笑笑生”是作者。所以该序最后一句话是“吾故曰:笑笑生作此传者,盖有所谓也。” “笑笑生”只是笔名,究为何人呢?该本欣欣子序后接着有一篇廿公《金瓶梅跋》,廿公跋第一句话说“《金瓶梅传》,为世庙时一巨公寓言。”明沈德符《万历野获编》则说是“嘉靖间大名士手笔。”就是说,“笑笑生”是明嘉靖间“一巨公”、“大名士”。 王世贞说,李开先说,汤显祖说。《金瓶梅》作者成为《金瓶梅》研究中的“哥德巴赫猜想”,迄今已提出六十人之多。 第二节《金瓶梅》的故事情节第二节《金瓶梅》的故事情节一、从水浒引申而出   《金瓶梅》故事开头借《水浒传》中“武松杀嫂”一节演化开来,写潘金莲与西门庆皆未被武松杀死,潘氏遂嫁西门为妾。第十回至第七十九回,主要写西门庆的暴发和以金、瓶为主的妻妾间的争宠妒恨。最后21回,是写众妾流散,一片“树倒猢狲散”的衰败景象。全书的背景安置在北宋末年,但它所描绘的世俗人情,都是立足于现实的。 二、敷演西门庆一生 null1、事业   《金瓶梅》看来是写西门庆一家的日常琐事,但它写世情不在于一般的描摹,而是着意在暴露。小说的主人公西门庆,本是一个小商人,他凭着“近来发迹有钱”,靠勾结官府,非法买卖而获利,而且也凭着有胆有识,善于经营而赚钱,就在短短五六年间,从一爿生药铺起家,成为一个家资巨万的豪商。后由商入仕,官商结合 2、生活 他在官商勾结、权钱交易的世界里,肆无忌惮地淫人妻女,贪赃枉法,杀人害命,无恶不作,却又步步高升,称霸一方。然而,西门庆的贪财好色完全建筑在摧残他人人性和戕害自身生命的基础之上。他对人欲的贪求已异化为人性的扭曲和人生的毁灭。正当他兴旺发达、恣意纵欲的时候,却很快断送了自己的生命,同时也断送了自己的事业。不但如此,小说中的金莲、瓶儿、春梅等诸多女性,似乎也都被社会的规范、封闭的家庭、单调的生活挤压得只知道人生最低层次的追求。扭曲了的人性,使她们将肉欲变成了生命的原动力。她们以此去撞击吃人的封建礼教,但在撞击中自己也步入了邪恶。她们在争风吃醋、勾心斗角的漩涡中变得心狠手辣,乃至谋害人命,而最后一个个因这样那样的“淫”而葬送了年轻的生命。 nullnullnullnullnullnullnull第三节《金瓶梅》的主题第三节《金瓶梅》的主题淫秽说辩之东吴弄珠客序淫秽说辩之东吴弄珠客序金瓶梅序 《金瓶梅》,秽书也。袁石公亟称之,亦自寄其牢骚耳,非有取于《金瓶梅》也。然作者亦自有意,盖为世戒,非为世劝也。如诸妇多矣,而独以潘金莲、李瓶儿、春梅命名者,亦楚《檮杌》táowù之意也。盖金莲以奸死,瓶儿以孽死,春梅以淫死,较诸妇为更惨耳。借西门庆以描画世之大净,应伯爵以描画世之小丑,诸淫妇以描画世之丑婆、净婆,令人读之汗下。盖为世戒,非为世劝也。余尝曰:读《金瓶梅》而生怜悯心者,菩萨也;生畏惧心者,君子也;生欢喜心者,小人也;生效法心者,乃禽兽耳。余友人褚孝秀偕一少年同赴歌舞之筵,衍至《霸王夜宴》,少年垂涎曰:“男儿何可不如此!”褚孝秀曰:“也只为这乌江设此一着耳。”同座闻之,叹为有道之言。若有人识得此意,方许他读《金瓶梅》也。不然,石公几为导淫宣欲之尤矣!奉劝世人,勿为西门庆之后车,可也。 东吴弄珠客题 (注:此序在万历词话本《新刻金瓶梅词话》中,落款为:“万历丁巳季冬东吴弄珠客漫书于金阊道中”。) 淫秽说辩之欣欣子序及廿公跋淫秽说辩之欣欣子序及廿公跋金
本文档为【元明清2中国古代文学史课件四大名著相关】,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该文档来自用户分享,如有侵权行为请发邮件ishare@vip.sina.com联系网站客服,我们会及时删除。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下载需要: 免费 已有0 人下载
最新资料
资料动态
专题动态
is_594886
暂无简介~
格式:ppt
大小:7MB
软件:PowerPoint
页数:0
分类:
上传时间:2011-11-22
浏览量: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