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清末士绅阶层与辛亥革命

清末士绅阶层与辛亥革命

举报
开通vip

清末士绅阶层与辛亥革命 清末士绅阶层与辛亥革命 李国环 (南京财经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江苏南京210046) 摘要:晚清的社会变革使传统士绅阶层出现分化,促使了新派士绅阶层的发展、壮大。他们在辛亥革命 前的政治舞台上相当活跃,致力于新式教育文化事业、创办近代企业、倡导立宪及地方自治,为自己谋求政治、 经济上的权益,客观上为辛亥革命在全国的胜利准备了一定的条件。在辛亥革命中,士绅阶层赞成共和,依附 革命,积极参与革命活动和各地政权的建立。清末士绅阶层与辛亥革命的爆发、胜利、失败及民初政治均有极 为密切的关系,是左右清末政局的...

清末士绅阶层与辛亥革命
清末士绅阶层与辛亥革命 李国环 (南京财经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江苏南京210046) 摘要:晚清的社会变革使传统士绅阶层出现分化,促使了新派士绅阶层的发展、壮大。他们在辛亥革命 前的政治舞台上相当活跃,致力于新式教育文化事业、创办近代企业、倡导立宪及地方自治,为自己谋求政治、 经济上的权益,客观上为辛亥革命在全国的胜利准备了一定的条件。在辛亥革命中,士绅阶层赞成共和,依附 革命,积极参与革命活动和各地政权的建立。清末士绅阶层与辛亥革命的爆发、胜利、失败及民初政治均有极 为密切的关系,是左右清末政局的一支重要力量。 关键词:清末士绅阶层;政治活动;辛亥革命 中图分类号:K25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605X(2008)06—0053—05 ThegentryclassofthelateQingDynastyandtheRevolutionof1911 LIGuo-huan (SchoolofMarxism,NanjingUniversityofFinanceandEconomics,Nanjing210046,China) Abstract:ThelateQingDynastysocialchangesmadethetraditionalgentryclassdivided,thegentryclassbecamemoreand moredevelopmentandexpansion.BeforetheRevolutionof1911inthepoliticalarenatheywereveryactive.Theydevotedtothe neweducationandculture,founderingmodementerprises,advocatingoflocalself-governmentandconstitutional,toseektheir ownpolitical,economi’cri曲ts,objectivelypreparedcertainconditionsforthevictoryoftheRevolutionof1911 inthecountry.In theRevolutionof1911,thegentryclasswasinfavoroftherepubhcandtheRevolutionary,andplacedanactivepartinrevolu- fionaryactivitiesandtheestablishmentofpoliticalpoweraroundthecountry.Gentryclassofthe]ateQingDynastywasvery closelyrelatedtotherevolution’Sbreakingout,victory,defeatandthepoliticsofearlyRepubhcofChina.ItWasanimportant forceaffectedthelateQingpohtiealsituation. Keywords:thegentrydassofthelateQingDynasty;pohticalactivities;theRevolutionof1911 一、清末新派士绅阶层的产生 20世纪初的庚子国难使中国社会危机全面爆发,在 形势的逼迫下,为巩固岌岌可危的统治,清政府不得不实 行“新政”,筹备立宪。清末在政治、经济、教育、军事等方 面推行的新政,也把相当一部分士绅卷入这一变革洪流 之中,促成了传统士绅阶层的演变与分化。在新政中成 长、壮大起来的新派士绅,成为一个新的近代化精英阶 层,作为一支举足轻重的文化及政治势力,登上清末的社 会舞台,发挥了与传统士绅群体不同的社会功能,对晚清 政治变局具有相当重要的影响。 中国的传统士绅通过科举考试获得功名并借此获取 进身之阶,或参与政权,成为统治集团的成员,或在地方 上享有种种特权,是一个具有独特的社会地位与多种社 会功能的群体,他们既是知识精英,也是政治精英。晚清 废科举、兴学堂的教育变革,对传统士绅阶层的冲击最为 直接,因为此举意味着他们传统的仕进方式被切断,特权 要消失,他们也就成为阻碍清末教育改革的主要力量。但 由于政府规定学堂也能授予毕业生贡生、举人、进士的学 衔,“其中学堂卒业生,送本省官立高等学堂考验如格,由 高等学堂给予贡生文凭。⋯⋯高等学堂卒业生,⋯⋯候旨 赏给举人,并准其一体会试。⋯⋯大学堂分科卒业生, 53 万方数据 安徽史学2008年第6期 ⋯⋯候旨赏给进士。”①因此,士绅们停止了反对,转而热 衷于兴办新学堂以继续保持他们的特权。学校最终替代 科举,成为近代人才培养的正式机构。同时,国内新式学 堂的兴起也为一些传统士绅接受近代教育提供了机会, 据清朝官方的报告,“各省初办学堂,⋯⋯学生率皆取诸 原业科举之士。”②清政府还设进士馆,鼓励那些已取得 传统功名的士绅入馆学习,接受近代新式教育。“新进士 入学,系钦奉谕旨办理,凡一甲之授职修撰编修,二三甲 之庶吉士部属中书,皆当入学肄业。⋯⋯其遵章入馆肄业 者,翰林中书每年给津贴银240两,部属每年给津贴银 160两,以示体恤。”③在政府的鼓励下,越来越多的传统 士绅由于接受新式教育而开始演变分化为新派士绅。 这些接受了近代教育的大批士绅,致力于新式教育 及文化事业,由绅而为学者,构成了清末以新式教育或新 的文化事业为职业的“学绅”。同时各地以新知识分子为 主体的各种学会也纷纷建立,学会的领导层多为留学生、 绅商和青年知识分子,这些新式学会是新派士绅阶层获 得政治参与和社会参与的新渠道。 随着科举 制度 关于办公室下班关闭电源制度矿山事故隐患举报和奖励制度制度下载人事管理制度doc盘点制度下载 的废除,科举人仕的道路被堵死,不少 士绅科举功名思想也越来越淡化,这是清末一些士大夫 弃官从商的社会心理基础。他们把对职业的追求从官场 转移到了实业界。如具有爱国思想又比较务实的张謇以 状元身份办实业,先后创办了各类企业30多家;江苏吴 县状元陆润庠在苏州创建苏纶纱厂、苏经丝厂;安徽寿县 状元孙家鼐与人合办安阳广益纱厂。随后,一批具有功名 地位的士人也纷纷投身于工商实业,遂成为亦士亦商的 中国“士商”。士商具有绅士与商人的双重身份和双重性, 上通官府,下达工商,构成官与商的中介,是传统与现代的 桥梁。这些从事新式工商实业的传统士大夫,其自身的命 运和地位也发生了前所未有的变化,他们弃官从商后在 对政府经济政策上更容易与一般民族资本家保持一致, 逐渐在经济思想、政治观点上显现资产阶级的特征,已由 传统士大夫分化、演变为新派士绅。 另一方面,新政期间清政府在经济上也有重大举措, 1903年9月成立了商部(1906年改为农工商部),制定了 一系列奖励工商实业的政策,并对投资设公司的商人,以 投资额多少给以不同的官衔、爵位。清政府的奖励工商政 策,在保障工商业者权益和提高工商业者地位方面起了 一定的作用,这样就把相当一部分士绅卷入其间。士绅们 大规模地从事工商实业,在这个过程中极大地建立、扩展 了自己的经济实力。 这个成长中的资产阶级,为了工商业发展上的需要 以及在政治上提高自己的社会地位,不少大、中城市的重 要商人组成了自己的各种商会,据1907年《东方杂志》记 载,各地成立的商务总会、分会达46所。安徽省在1906 54 年10月成立芜湖商务总会,到1908年各埠商务总会、分 会增至12所,1911年达到33所,此外还有一些专业商 会,如茶业商会等。这些新式的商会,无论其影响力还是 组织形式,都完全不同于过去旧式的会馆公所,而是作为 一个组织,一个团体,来表达自己的利益诉求和政治主 张,通过选举来建立组织机构,通过平等参与来协调内部 的关系。其中以上海总商会的影响最为强大。同时各类新 式经济组织,诸如铁路公司、工矿企业、农垦公司等也纷 纷出现,为士绅提供了新的活动场所和职业。中国的资产 阶级在前所未有的时代空间中成长了起来,他们致力于 新式教育文化事业、创办近代企业、倡导立宪及地方自 治,为自己谋求政治、经济上的权益,一个新的“绅商”阶 层开始崛起、成长、壮大起来。这些新派的学绅、绅商阶 层,相互交叉重叠,如立宪派的领袖人物张謇、汤寿潜、汤 化龙、谭延闽等人都是以进士翰林的士大夫身份,在清末 同时涉足于近代教育和新式工商企业,亦绅亦学、亦绅亦 商,构成了清末立宪派的中坚力量和社会基础。 清政府的新政催生了有别于旧式传统士绅群体的新 派士绅阶层,并逐渐成长、壮大,而这个阶层为自己政治、 经济的发展,不断地向朝廷要权利,主张君主立宪。可见, 清政府的新政改革,为立宪运动的兴起创造了必要的前 提,1901年后,梁启超、张謇、汤寿潜这批立宪派相继向 朝廷提出立宪的建议,无不和新政的刺激启发有关,没有 新政的开端,很难设想会有新派士绅阶层的壮大、发展和 后来他们领导的波澜壮阔的立宪运动。 二、士绅阶层在晚清社会活动中的经济、政 治诉求 清末士绅阶层积极投身新式教育,大规模地从事工 商实业,他们在这个过程中极大地建立和扩展了自己的 经济实力,并逐渐在地方经济与政治事务中发挥了主导 作用,在清末各种政治力量中居于中坚地位。但是,20世 纪初清政府出卖路矿权则直接危害了士绅阶层的利益, 使其与清政府矛盾激化,士绅们认为国家应该保护他们 的权利和利益,政府却认为士绅们应该首先忠于皇上,帝 国才是高于一切的。正是在这种冲突中,士绅阶层与清政 府渐行渐远。因此,经济发展的过程就是士绅阶层与清统 治者在政治上走向对立,相互冲突的过程。 士绅阶层以“反对外国资本侵夺中国主权”为由,抵 制清政府的铁路国有政策,以此来维护地方绅商集团的 利益。各省士绅把商办变成了政治问题,他们的抗议不再 ①③舒新城:《中国近代教育史 资料 新概念英语资料下载李居明饿命改运学pdf成本会计期末资料社会工作导论资料工程结算所需资料清单 》中册,人民教育 出版社1961版第561、635页。 ②舒新城:《近代中国教育史资料》上册,第197页。 万方数据 ·清末士绅阶层与辛亥革命· 属于经济性质,而是政治性质的了,“商办”在抗议声中被 看成是保全国家经济实力以对抗外国侵略的行动,而铁 路收归国有被看作是卖国的行径。1906年11月9日,江 苏铁路协会在上海张园召开大会,当时,马相伯在会上激 情演说:“国民对于此问题非争路也,争人权也。”① 清末士绅阶层领导的收回路权运动,在中国历史上 第一次掀起了商办铁路的热潮,一定程度上阻遏了帝国 主义劫掠中国铁路的侵略行径。收回利权运动还促使爱 国的工商业者更加关心国家的兴衰,纷纷投资兴办近代 工业,维护利权,从而带动了整个民族工业的发展。后来 导致辛亥革命武昌首义的导火索正是四川的铁路风潮, 而铁路风潮则是20世纪初期兴起的资产阶级士绅领导 的路权斗争的延续。 清末朝廷设立谘议局、资政院以及推行地方自治,给 士绅阶层提供了合法的活动场所,并使士绅阶层实现了 全国性的集结,他们以咨议局和资政院为阵地,对地方和 中央的政务产生重要影响。士绅们把民族利权、经济发展 与立宪相联,意识到不实行立宪,民族工商业就难以迅速 发展,也无以救亡图存。以为一旦实行宪政,便有法可依, 监督政府,不使它倒行逆施。1909年之后,地方谘议局与 中央的资政院已经相继建立,而地方谘议局正是这些地 方士绅们的政治大本营。这就意味着,如果政府不能满足 他们的要求,那么,他们就可以利用省谘议局这个现成的 合法政治舞台,与清政府的中央集权分庭抗礼。 1909年10月,各省(除新疆外)谘议局先后成立。谘 议局是省立法机构的前身,由地方士绅选举产生,可以就 本省的预决算、税收与公债、地方性法规、资政院成员的 选举及其它改革事宜作出决议。谘议局议员选举,更汇集 各地的士绅名流。选人谘议局的士绅,“或蜚声黉序,为学 界之美贤;或驰誉乡邦,为缙绅之表率;且有筮仕京外,负 笈东西而奋然投身应选,思有所效力于乡国者。济济跄 跄、备极一时之选。”②各省谘议局是清末立宪派活动的 一个重要基地,谘议局为立宪派提供了一个合法的言论 场所,得以干预政治。 从立宪派的具体要求看,他们希望改良专制政体,通 过立宪来实现自己的政治主张,掌握一定的政权,发展实 业,壮大资本主义。1909年10月,江苏谘议局成立,张謇 以196票当选为议长③。此后,以张謇为代表的江苏士绅 们充分利用谘议局为他们的立宪活动服务,在立法、实业 与教育、财政、维护主权、纠劾官吏等方面,提了不少议 案。如江苏谘议局第一届常会共收到议案184件,其中议 员提议案就有98件④,这说明谘议局并非完全遵命议 事,反映了立宪派议员有一定程度的政治主动性。同时说 明各阶层群众也把谘议局看成反映意见进而采纳他们意 见的民意机关。正是通过谘议局的议政实践,立宪议员们 不断提高自身的民主意识和管理水平,为辛亥革命后他 们的迅速从政打下了基础。立宪派还尽量利用谘议局来 牵制和限制督抚的权力,士绅们不断地利用咨议局的各 种会议和活动,反映民意,维护公众利益,影响着地方政 局的发展,给督抚的压力无疑是增大了。如江苏谘议局第 一届常会期间,就与两江总督张人骏因议决案问题发生 冲突,1911年3月,江苏谘议局开临时会讨论预算案,对 原案有所增减,引起张人骏不满,不予公布施行,于是谘 议局议员们纷纷宣告辞职,以示抗议。江苏绅商还组织预 算维持会,声援谘议局,反对两江总督的专横,最后迫使 张人骏不得不有所退让。 江苏谘议局在张謇的倡导下,带头发起了三次全国 范围的、大规模的赴京请愿速开国会运动,这是士绅向统 治者要求权力的运动。以江苏士绅带头发起的国会请愿 运动在一定程度上显示了立宪派的政治主动性,从政治 上打击了清统治集团。在国会请愿运动的要求被拒绝后, 当“皇族内阁”成立之时,立宪派感觉到清政府已经无药 可救,在武昌起义爆发时许多人转向革命,抛弃清政府, 成为清政府的对立面和掘墓人。可以说清末谘议局促成 了辛亥革命在全国的成功,因为,辛亥革命时很多省份独 立都是在各省谘议局的劝说、压迫、推动下实现的。武昌 首义,湖北谘议局议长汤化龙发表通电,号召全国各省起 来响应。在武昌起义爆发的7个星期内,15个省以谘议 局为中心纷纷宣布独立。如果没有谘议局,武昌起义就得 不到全国响应,辛亥革命也就不会取得全国的成功。 还有一点值得注意的是,1905年清政府预备立宪以 后,地方自治呼声高涨,不少士绅乘机把势力渗入到一些 地方市政机构和各种社会团体。特别是1909年1月清政 府颁布城乡自治章程以后,地方自治的范围包括学务、卫 生、道路工程、农工商务、善举、公共营业、财政等多方面, 于是士绅阶层的势力也就随之广泛渗入各个领域。如上 海的李平书,1903年就任江南机器制造局提调,兼任中 国通商银行总董、轮船招商局以及江苏铁路公司董事等 职。1903——1911年间,在上海主持一系列社会改良活 动,如创立医学会,筹办中西女子医学堂、南市上海医院, ①墨悲编:《江浙铁路风潮》第2册,“开会认股汇 记”,光绪三十三年铅印本,第12页。 ②《四川辛亥革命史料》下册,四川人民出版社1981 年版,第3页。 ③“江苏谘议局开第一次研究会”,马鸿谟编:《民呼、 民吁、民立报选辑》(1909年5月——1910年12月),河 南人民出版社1982年版,第108页。 ④耿云志:《论谘议局的性质与作用》,《近代史研究》 1982年第2期。 55 万方数据 安徽史学2008年第6期 开办华成保险公司等,并主持内地自来水厂、闸北水电公 司。1905年,李平书担任上海城厢内外总工程局总董,致 力于上海地方自治活动①。上海姚文柑,曾任总工程局议 事经董,是米业公所董事。南通张謇更是以务实精神从事 地方自治,兴办实业,发展教育及各类公益和慈善事业、 市政建设。他还注重把地方自治与立宪紧密结合,认为 “立宪基础,首在地方自治”②。以张謇为代表的这批士绅 在立宪运动中,首先争取实行地方自治,以便参与地方政 权,掌握公益事业,以提高他们的政治地位。同时,士绅势 力还伸入到其他各种社会团体。李平书等人于1904年建 立医学会;1905年姚文楫等建立教育研究会;1906年江 苏教育总会设立,张謇任会长,王同愈、许鼎霖任副会长, 此外还有许多社会团体也都为这些士绅所控制。他们通 过参与地方自治和广泛的社会活动,赢得了很高的社会 声誉。辛亥革命前,这批士绅阶层不但掌握了不少地方自 治机构和社团组织,而且还组织了武装团体——商团。 1907年,为维持地方治安,在上海地方官员的支持下,由 总工程局负责人李平书、曾铸出面,组织成立南市商团公 会。李平书曾说:’‘‘上海自总工程局改为城自治公所,参考 各国制度,以为自治权。而地方商团,由此联袂而起,至辛 亥春,已达一千余人,皆各业领袖遴选同业有志之士,训 练成团,并无游手之徒混迹其间。故每逢开会及操演,莫 不整齐严肃,绝无喧哗。识者早知其能成大事焉。”③当时 商团的枪械,由“苏松太道拨给一百六十枝,商余学会自 置六十枝,商学补习会自置四十枝”④。1906年,苏州绅 商倪开鼎等集合众商创设体育会,到19lO一1911年 间,由体育会改组为苏州商团,成为一支辅助性治安力 量。“平时各营本业,有警则戎服巡逻。”⑤这些由江苏士 绅掌握的武装商团的建立,在其后上海、江苏的光复中起 了不小的作用。尤其是上海商团,其主要领导人李平书等 先后倾向革命,在上海起义时,上海商团成了陈其美的基 本力量,与起义部队一起浴血奋战,为上海光复立下功绩。 三、士绅阶层在辛亥革命中的积极作用 士绅们在新政和自治的名义下,进一步扩展其实力 和社会影响力,终于在辛亥革命中成为最大的获利者。武 昌首义胜利后,以士绅阶层为主的立宪派在革命形势高 涨的压力下,转到革命方面,利用自己在各省谘议局中所 取得的地位,策动清朝官员“反正”,宣布“和平光复”,或 直接参与起义。他们赞成共和,依附革命,积极组织或参 与革命活动,维护社会秩序和参与各地政权的建立,立宪 派士绅在辛亥革命中的大量活动,对武昌起义取得全国 胜利,起到了不可小觑的积极作用。 在辛亥革命中,各地新军起义虽然是在革命派的影 响和发动下进行的,但新军起义时多半也是与士绅和各 56 省谘议局协商或协同行动,至少是得到了他们的默认或 支持。如武昌首义胜利后,以汤化龙为首的立宪派、武汉 总商会等资产阶级团体,在创建鄂军政府、扩充革命军、 抗击清军反扑的过程中,给了革命的新军很有成效的支 持和接济。因此,起义后,全国各地的省政权基本都是由 军人、绅士、谘议局成员共同组成。在湖北是湖北新军第 二号人物黎元洪加上省议长汤化龙出来主持大局。在浙 江,1911年11月5日,杭州新军起义成功,革命派经协 商并 请示 关于预备党员转正的请示关于招聘人员的请示增加职数的请示复产请示文档专项资金请示 陈其美及与上海资本家(虞洽卿、朱葆三等)协 商,认为浙江都督的人选汤寿潜最为合适。汤寿潜是早期 维新思想家,“浙路风潮”中的领袖,立宪运动中与张謇并 称的领袖人物,是清末的一个典型地方绅士。把汤寿潜推 出来后,他顺应革命要求,起到了利用自己的声望号召革 命和为后来中央政府的成立作准备的作用。其余起义省 份,立宪派人都曾利用谘议局,不同程度地协助了反清的 “独立”运动。 上海光复和江苏独立在辛亥革命史上占有相当重要 的地位,尤其是东南重镇南京的攻克,改变了当时汉口、 汉阳已被清军攻陷,辛亥首义之府岌岌可危的不利局面。 而在上海光复和江苏独立中,以立宪派领袖张謇为代表 的江苏士绅积极策划和参与革命,起了相当大的作用。武 昌胜利消息传到上海后,陈其美、李燮和等革命派即与李 平书等江苏立宪派士绅联合策划在上海举行起义。在光 复上海的起义中,李平书起了不小的作用。为使当时驻上 海的清军不反对起义,李平书亲自出面周旋,“是时主吴 淞炮台之姜君,主巡防营之梁君,皆湖北武备学生,与余 有雅,驰往说合,俱不反对。”⑥并且,以李平书为负责人 的上海商团在起义中确有不小贡献,如攻打江南制造局 时“团员奋勇前进,不稍反顾”。商团还在维持上海治安方 面也起了不少作用,李平书在起义前夕即安排商团协助 警察维护治安,“十二夜会于城自治公所。定翌日举事,当 与警务长穆杼斋君商议保卫地方事宜。余又商请全体商 团及救火联合会员,共同守卫城厢内外各重要地,以助警 察之不及。”⑦上海商团的广大团员在上海起义胜利后, 纷纷参加商团义勇队和“战地干事团”支援江苏其他地区 的起义,积极参加攻宁战役。 ①③⑥⑦李平书:《李平书七十自叙》,上海古籍出版 社1989年版,第4、57—58、58、58页。 ②《张季子九录·自治录》卷2,转引自严学熙主编 《近代改革家张謇》,江苏古籍出版社1996年版,第414 页。 、 ④民国《上海县续志》卷13,“兵防”,“商团”。 ⑤《吴县志》卷30,“公署”(三),苏州文新公司1933 年版。 万方数据 ·清末士绅阶层与辛亥革命· 1911年11月4日上海光复,6日,沪军都督府成立, 陈其美被推为沪军都督,李平书为民政部长。上海当时虽 属江苏,但由于它在清末时经济和政治的发展,使其成为 革命派和立宪派的应变中心,因而,上海光复的影响远远 超出了它在行政区划上的地位。 上海一光复,江苏失去最大的商埠和海口,使江苏全 境震动,紧邻上海的苏州岌岌可危。上海光复的当晚,上 海民军若干人即抵苏,运动苏州新军响应,李平书也曾到 苏州劝江苏巡抚程德全宣布独立。程德全为形势所迫,于 5日宣布独立,同日江苏都督府(即江苏军政府)成立,程 德全被推为都督。张謇此时也公开赞成共和,被推为民政 部部长。无锡、常州、镇江、通州、扬州等也随之光复。而此 时南京仍在张勋控制之下,于是决定组织江浙联军攻取 南京。此时,江苏士绅的代表人物张謇不仅积极支持各地 的重大军事行动,而且还直接参加了有关行动。如南通的 光复,就是由张謇一手操纵,当时吴淞光复军占领崇明、 江阴后,即应张謇之请,于11月8Et渡江入南通。光复后 的南通军政分府总司令即为张謇的哥哥张餐所任。11月 11Et程德全在准备督师攻宁前夕,专门致函张謇,请他 从速到苏州来代其坐镇。“祈速命驾前来,即日交代,得公 镇抚,不唯各方面疑团解决,且须速商各都督推举临时大 总统,方于时局有裨,弟忍死以待,迟恐无及,不忍多言。” ①张謇于20日便赶赴苏州,并且当天即召开由原省谘议 局改称的省临时议会会议,张謇当选为省临时议会议长, 并代程德全坐镇苏州。除亲自参加江苏独立的行动外,张 謇在经济上也为江苏独立运动提供了不少经费。如江浙 联军汇师镇江时,财政拮据,张謇即派属大生集团的大安 轮专程送去银元五千元。12月2日联军攻克南京后,张 謇立即以江苏省议会和属大生集团的通海实业公司名义 送去牛50头,酒千瓶和面千袋、布千匹②。南京临时政府 成立前后,为解决财政上的燃眉之急,张謇自1911年12 月20日至1912年1月31日的一个多月间,为中华民国 开国共筹军政费用50--70万元,这可以说是张謇对辛亥 革命的重大贡献。 由于这批立宪派士绅在辛亥革命中依附和直接参与 革命,造成了他们的优势地位,以至于在后来的新政权中 能够占有相当位置。如上海李平书,先任上海民政总长, 而陈其美把管理地方的行政权全盘交给了李平书,他在 取得都督后,发布告示申明“此后有关地方绥靖事宜,着 向民政处报告,听候民政总长李办理”③。后李平书又被 委为江苏都督府民政司长。而张謇更是举足轻重的人物, 他先被推为江苏民政部部长,省议会议长,后在临时政府 中又任实业总长。江苏其他地区的新政权中,都有不少立 宪派绅商掌权。如无锡虽由革命党人领导光复和担任军 政部长,但民、财、司法三部都操纵在绅商之手;常州民、 财两政也都由立宪派绅商控制;南通更是如此;而马相伯 则由江苏军政府都督委派任了独立后的南京第一任市长 即南京府尹。我们虽然不知道马相伯做了几天南京“市 长”,但在民国成立后,他的职位已变成了江苏都督府的 外交司长④。其实,江苏军政府的人员配备,基本上是由 张謇等立宪派士绅安排的。军政府从表面看是由旧官僚、 立宪派和革命派三方代表组成,而实际上许多重要职务 都是由立宪派人士担任,革命派在军政府中任职的要么 是与立宪派有密切关系的人,如沈缦云,要么只是挂名并 未到任或无实权。所以江苏军政府的实权掌握在与旧官 僚关系密切的立宪派士绅手中,江苏的新政权即由他们 所操纵。正是由于他们有如此实力,所以,在建立全国统 一的中央政权的活动中能够胜出武昌,并且操纵南北和 谈,最后逼孙中山和袁世凯达成妥协。 晚清从传统士绅中分化演变而来的资产阶级新派士 绅阶层,为了维护其经济利益,在辛亥革命前的晚清政局 中,是立宪运动的领导人,政治活动非常积极,为辛亥革 命提供了必要的准备。他们在辛亥革命中不是激进的革 命派,但在革命已成定局的形势下,赞成共和,积极地投 入革命活动,他们依附于革命,稳定了局势,并凭借其经 济实力和政治影响一步步地掌握了主动权,以左右全国 局势。可见,清末士绅阶层与辛亥革命的爆发、胜利、失败 及民初政治均有极为密切的关系,是左右清末政局的一 支重要力量。 作者简介:李国环(1955-),女,四川成都人, 南京财经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副教授。 责任编辑:方英 ①张孝若:《南通张季直先生传记》,中华书局1930 年版,第138页。 ②参见严学熙:《近代改革家张謇》,第245-246页。 ③《民立报))1911年11月12日。 ④朱维铮:《马相伯集》,复旦大学出版社1996年版, 第1193页。 57 万方数据 清末士绅阶层与辛亥革命 作者: 李国环, LI Guo-huan 作者单位: 南京财经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江苏,南京,210046 刊名: 安徽史学 英文刊名: HISTORIOGRAPHY RESEARCH IN ANHUI 年,卷(期): 2008(6) 被引用次数: 1次 参考文献(15条) 1.朱维铮 马相伯集 1996 2.查看详情 1911 3.严学熙 近代改革家张謇 4.张孝若 南通张季直先生传记 1930 5.《吴县志》卷30,"公署"(三) 1933 6.民国《上海县续志》卷13,"兵防","商团" 7.严学熙 近代改革家张謇 1996 8.张季子九录·自治录 9.李平书 李平书七十自叙 1989 10.耿云志 论谘议局的性质与作用 1982(02) 11.马鸿谟 《民呼、民吁、民立报选辑》(1909年5月--1910年12月) 1982 12.四川辛亥革命史料 1981 13.墨悲 开会认股汇记 光绪三十 14.舒新城 近代中国教育史资料 15.舒新城 中国近代教育史资料 1961 引证文献(1条) 1.郑春勇 晚清时期"兴绅权"思想研究[期刊论文]-绥化学院学报 2010(3) 本文链接:http://d.g.wanfangdata.com.cn/Periodical_ahsx200806008.aspx
本文档为【清末士绅阶层与辛亥革命】,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该文档来自用户分享,如有侵权行为请发邮件ishare@vip.sina.com联系网站客服,我们会及时删除。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下载需要: 免费 已有0 人下载
最新资料
资料动态
专题动态
is_845854
暂无简介~
格式:pdf
大小:469KB
软件:PDF阅读器
页数:6
分类:
上传时间:2011-11-20
浏览量: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