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明末清初传教士科技翻译的主体性特点

明末清初传教士科技翻译的主体性特点

举报
开通vip

明末清初传教士科技翻译的主体性特点 第 10 卷第 1 期 2010 年 3 月 � 江苏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Journal of Jiangsu Univer sity o f Science and Techno lo gy ( Social Science Edition) � Vol� 10 No� 1 Mar . 2010 � � � � � �文章编号: 1673- 0453( 2010) 01- 0093- 05 明末清初传教士科技翻译的主体性特点 蓝 红军1, 2 ( 1.广东外语外贸大学 翻译学研究中心,广东 广州 ...

明末清初传教士科技翻译的主体性特点
第 10 卷第 1 期 2010 年 3 月 � 江苏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Journal of Jiangsu Univer sity o f Science and Techno lo gy ( Social Science Edition) � Vol� 10 No� 1 Mar . 2010 � � � � � �文章编号: 1673- 0453( 2010) 01- 0093- 05 明末清初传教士科技翻译的主体性特点 蓝 红军1, 2 ( 1.广东外语外贸大学 翻译学研究中心,广东 广州 510420; 2. 广东外语艺术职业学院外语系, 广东广州 510507) 摘 � 要: 在明末清初科技翻译高潮中,西方传教士发挥了重要的作用,他们的翻译活动客观上推动了中 西文化的交流和中国科技的发展。从译者主体性来看, 明末清初传教士科技翻译活动具有� 为我性 、 �顺应性 和� 操控性 , 这三者的统一构成了该时期传教士科技翻译活动的本质特点。 关键词: 译者主体性; 传教士; 科技翻译; 特点 中图分类号: H059 � � 文献标识码: A � � 所谓主体性, 是指在主体的对象性活动中表 现出来的主体本质特性。�具体地说,主体性是主 体在对象性活动中本质力量的外化, 能动地改造 客体、影响客体、控制客体, 使客体为主体服务的 特性。 [ 1]译者的主体性! 就是指译者在受到边缘 主体或外部环境及自身视阈的影响制约下,为满 足译入 语文 八上语文短文两篇二年级语文一匹出色的马课件部编版八上语文文学常识部编八上语文文学常识二年级语文一匹出色的马课件 化需要在翻译活动中表现出来的一种 主观能动性[ 2]。它贯穿于翻译活动的全过程, 不 仅反映译者对作品的理解、阐释和语言层面的再 创造,也反映译者对翻译文本的选择、翻译策略的 选择、翻译技巧的运用和对译作预期接受效应的 操控等方面。 纵观译史, 中国翻译活动显示出这样一个特 点:在相当漫长的时期内,翻译活动的产生和发展 都与外来译者有关。无论是绵延千年的佛经翻 译,还是长达数百年的科技翻译与西学翻译, 都离 不开外来译者所起的重要作用 [ 3]。欧洲文艺复兴 和工业革命的兴起, 促使近代各科技领域相继得 以产生并迅速发展。明清之际, 利玛窦等西方传 教士先后来华, 他们在传播宗教的同时引介了西 方的科学技术和哲学思想, 同时也促进了�东学 西渐 ,加强了中西文化的交流与联系。传教士们 和徐光启、李之藻等一批本土学者一起翻译出版 了约 170余种科学书籍 [ 4] , 内容涉及数学、天文、 物理、地质、生物、医学、军事等诸学科领域,掀起 了中国历史上科技翻译的一个高潮。无疑,这些 外来译者在这次翻译高潮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众所周知, 传教士来华, 其目的就是传教, 怀着如 此使命的传教士的科技翻译活动有何特点? 具体 说来,在科技翻译活动中他们作为译者的主体性 有何特殊的体现? 本文拟考察明末清初传教士科技翻译活动的 译者主体性的几个重要方面, 以期加深对该时期 传教士科技翻译活动特点的了解, 进而对翻译主 体性研究提供一点启示。 一、传教士翻译活动的�为我性 当主体将对象性活动施于客体时,必然会体 现出主体的自主性和创造性, 而�为我性 即主体 从事社会性实践活动的目的性, 是主观能动性发 挥的方向和根本动因。明末清初传教士历经艰难 不远万里来到中国, 虔诚的信仰是支撑他们的力 量,也是可以解释他们为何从事大量科技翻译工 收稿日期: 2009- 11- 26 基金项目: 广东外语外贸大学科研创新团队(GW2006- TA - 006)及广东省重点文科基地� 翻译学研究中心 重大项目( 07JDXM74001) 作者简介: 蓝红军( 1971- ) ,男,瑶族,湖南炎陵人,广东外语艺术职业学院副教授,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博士生,主要从事翻译理论研究。 ! 关于翻译主体,译学界目前大致有两种不同的界定。广义认为,翻译是一个系统,涉及原文、原文作者、原语文化、译者、译文、译语文 化、译文读者等翻译诸要素之间的交互关系,这些要素都构成翻译交互网络中的主体身份,并被翻译活动所对象化。狭义认为,翻译中的主 体只指译者,是译者在翻译过程中体现的一种自觉的人格意识及其在翻译过程中体现的一种创造意识。本文讨论的是狭义的译者主体性, 不是指包括原作者、读者、出版者、赞助人等在内的翻译主体性。 作的原因。 自1583年利玛窦和罗明坚获准入华传教以 来,以其为首的耶稣会传教士在对中国社会进行认 真的观察和分析之后,适时推出了�科学传教 的策 略,希望�利用西方科学的威力来支持并抬高西方 宗教的地位 ,借助一个�暗合的逻辑 ∀ ∀ ∀ �科学发 源于基督教国家,只有基督教徒才能发展出这样的 科学 [ 5] ,以使天主教顺利传入中国并成功发展。 利玛窦认为: �中国人一般而言,天质聪慧,他们的 书籍、语言、衣冠及朝廷庞大的组织, 整个东方无不 对之景仰倍至。因此如果我们能给他们教授科学, 不但可以使他们成为专家,而且因此也能使他们接 受我们的宗教,他们自然会感激所受的大恩。 [ 6] 来华的耶稣会士认识到官僚阶层和知识分子 的影响力, 于是将之定位为传教的主要客体对 象[ 7]。传教士因掌握丰富的、新的科学技术知识而 受到一批士大夫的尊敬,在中国天主教历史上被称 为�三柱石 的徐光启、李之藻和杨廷筠都是在利玛 窦传播西方文明和科学的感召下加入天主教的。 由于他们是朝廷的命官,他们的举动和言行不仅影 响到当时中国最高统治者对待天主教的态度,而且 也为中国的士大夫阶层树立了一个榜样。当时中 国科技落后于西方发展的现状,促生了通过翻译学 习西方先进科技的需求。徐光启在 1629年给崇祯 皇帝的奏折中提出�欲求超胜, 必须会通; 会通之 前,必须翻译 [ 8] , 这一主张得到了明朝政府的支 持,中国民间和官方已同时展开对西方科技书籍的 翻译。利玛窦利用科技和翻译进行传教的策略在 中国取得了初步成功。 在中世纪的诸学科中,传教士最熟悉的莫过于 与神学有着不解之缘的数学和天文学了。由于教 会垄断了对天体的研究和解释,使许多传教士有可 能涉猎天文学知识及与此有着密切关系的数学!。 根据马祖毅的#中国翻译史∃, 耶稣会士在 1584年 ~ 1790年间共译有数学著述 20种,天文学著述 89 种,占科技译著总数 131种的 83� 2% [ 9]。这一事实 很好地反映了传教士在科技翻译中以传播宗教为 目的的性质。 天主教主张人需敬畏上帝,而要让民众认识绝 对真理(即上帝)要有过程,为此传教士们努力介绍 �逻辑 ,用�数学 、�几何 等知识向中国信徒和儒 家士大夫演示完整的逻辑过程, 推导�上帝 的存 在。1605年,利玛窦开始从事一项�乍看起来与传 教并没有直接关系,但实际上却对传教非常有利的 工作 [ 10] 458 ,这就是翻译欧氏几何。� %%翻译几册 科学书,使中国士大夫看我们怎样尽心研究学术, 怎样寻求确实的理由去证明。因此他们可以看到, 决不是轻信盲从。 [ 11]一年后译完欧几里德#几何 原本∃前六卷, �太史(徐光启)意方锐,余(利玛窦) 曰:&止,请先传此,请同志者习之,果以为用也, 而 后计其余∋。 [ 12]其实, 从利玛窦向西方人所作的坦 率交待中就可以对此原因一目了然: �徐光启还想 把剩下的几何翻完,利神父认为翻的已经不少, 已 经达到了目的。 [ 10]458此目的是以数学真理和传教 士研究学术的形象向中国人表明天主教是�理性 的 宗教,即是在逻辑推理的基础上建立的宗教, 亦 即�决不是轻信盲从 [ 10]458。既然认为已达到目的, 此项翻译自然可以不竟而止了。 中世纪以来,天文学历来是神学的重要基础。 来华的耶稣会士很多是天文学家,他们译介天文学 知识以向中国人证明上帝对一切的主宰。宋明理 学也有天文学观察根据。朱熹对�宣夜 、�盖天 、 �浑天 的研究, 是他�天理说 的一部分。朱熹认 为,人间的伦理是从�天理 逐渐演化来的。�理 是 天外的一个实体存在,人通过受孕、出生和成长, 透 过弥漫在天人之际的�气 的接触得到天理,或许可 以成为�贤人 、�圣人 。但是西方天体理论的译介 传入打破了天的神秘,光学望远镜的运用让人看到 各星球之间并没有�气 , 也没有�理 。所以, 耶稣 会士可以以此破除中国人对�天 的崇拜,而把他们 引向更高的存在 ∀ ∀ ∀ �天主 。 由此可见,耶稣会传教士的目的在于�为我 传 教,译著西学科技文献只是在其传教活动中的策略 和手段而已,所以�为我性 是传教士进行科技翻译 的一个本质特点。 94 江苏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0 年 ! 还有人认为: � 在中国漫长封建社会中,天文历法向来被视为王权得以确立的必要条件和象征,而耶稣会士恰好获得了运用他们的 天文学知识为明廷修历的机会。正是通过修历,耶稣会士得以直接接触中华帝国的最高统治者,并进入中国社会的上层, 从而使他们的传 教事业一度站稳了脚跟。 具体参见江晓原在� 利玛窦及四百年来之中西文化互动国际学术研讨会 (香港, 2001)上的报告#耶稣会士与哥白 尼学说在华的传播∃,又见#二十一世纪∃网络版, 2002年 10月号,总第 7期, ht tp: / / www. cuhk. edu. hk/ ics/ 21c/ supplem/ essay/ 0204072g. htm,摘于 2008- 12- 16。 二、传教士翻译活动的顺应性 主体在改造客体和影响客体的同时,也必然要 受到客体及客观环境和条件的制约和规限。受动 性是主体性的内在基础,是主体之所以能发挥主观 能动性的客观依据[ 13]。它既表现人对客体对象的 依赖性,又表现客体对象对人的制约性[ 14]。�能动 性以受动性为前提,改造客体, 影响客体以受客体 制约、尊重客观规律为前提。 [ 1] 因此,主体性如果 只强调主观能动性而不讲受动性,就会出现任意性 和盲目性,导致对象性实践活动的失败。明末清初 传教士作为译者主体的�受动性 ,具体表现为其科 技翻译活动对当时中国文化语境的�顺应 。 传教士来到中国之后, 认识到获得最高统治 者 ∀ ∀ ∀ 皇帝的认同对于传教可能产生的重要作用。 1596年 10月,利玛窦在写给罗马一位神父的信中 曾这样说: � %%现在我们所希望的, 是无论采取什 么方式,务必先获得中国皇帝的青睐, 准许我们自 由传教,假使能办到这一项,我敢说, 很快能归化几 十万、几百万人%%目前我们不宜归化许许多多的 中国人,主要的是为此伟大的事业做奠基工作,希 望有一天仁慈的天主能把这个门敞开。 [ 15] 为此, 传教士们一方面争取士大夫同情,尊重中国习俗; 另一方面竭力投皇帝与官吏所好,通过�俗工奇器 打动之,从而循序渐进地推动天主教的传播。 传教士们在实践中发现,最能引起中国人兴趣 并增加中国人了解西洋之渴求的, 并非基督教的 �福音书 ,而是西方人的科学和技术。于是他们顺 应此种需要,科技翻译形成了热潮。传教士常应中 国人所求而译, 所译学科种类繁多, 包括数学、天 文、水利、力学、机械、医药、逻辑等。除了天文与数 学因与其神学关系密切而译著数量较大外,其他每 一类数量都很少,都只是应需而为罢了。传教士正 是利用科技翻译,才使自己和士大夫为中介的中西 文明的和平对话成为可能,进而为神学思想在中国 的文化土壤中的传播和发展创造条件。 1585年,利玛窦发现他挂在墙上的用外文标 注的世界地图既使中国人产生极大兴趣,也强烈冲 击了中国人的�中国即天下 的世界观,便�立刻着 手从事这项(翻译)工作,其目的亦是开辟传教的另 一途径 [ 16] 146 ,利氏名之为#山海舆地全图∃。此版 地图�顺应 了中国人�华夏中心 的天下观,将中国 画在地图正中, 同时利用了一些中国人的心理弱 点 ∀ ∀ ∀ 夜郎自大。这些人原来认为中国就是天下, 而一旦发现外国的东西比中国更好时, 则心生自 卑,对外国的东西就愈为喜欢。这幅地图影响颇 巨,流传很广, 且一刻再刻, 引起广泛的兴趣[ 17]。 此图的翻译刻制对中国人来说,其意义在于引进了 新的地理观(地圆、五大洲等观念) ;而于传教士来 说,其意义则在于引人入教。李之藻在北京见到该 图的新版后,立即接受了此图中的地理观[ 10] 370 , 并 因此成为传教士的亲密朋友,以至皈依天主教。 此外,传教士还�顺应 中国人崇信文字和以文 会友的习惯,采用翻译或著述争取士大夫,以达到 间接传教的目的, 即�哑式传教法 [ 18] 261。因为�在 中国印在书上的东西都被认为是真理 , �关于基督 教义,中国人比较相信书本,只是口头讨论是不够 的 [ 16] 220, [ 10] 531 ,而且�中国人对于有新内容的书籍 十分好奇,又因为象形的中国文字,在中国人的心 目中有一种特殊的力量及庄重的表达能力 [ 16] 139。 另外, �在中国有许多处传教士不能去的地方,书籍 却能进去,并且仗赖简捷有力的笔墨,信德的真理, 可以明明白白地由字里行间, 渗入读者的心内, 较 比用语言传达更为有效。 [ 18] 261 明末清初传教士科技翻译取得了很大的成功, 客观上对中国科学发展产生了很大的影响。这与 其为实现传教目的而�顺应 中国当时的社会需要 和翻译 规范 编程规范下载gsp规范下载钢格栅规范下载警徽规范下载建设厅规范下载 的做法是密不可分的。 三、传教士翻译活动的操控性 译者主体性贯穿于翻译的全过程。作为一项 有目的的社会实践活动, 翻译行为的每一阶段、每 一步骤都涉及译者对各种选择的确定。为了达到 翻译目的,译者在整个翻译过程中会根据自身的选 择 标准 excel标准偏差excel标准偏差函数exl标准差函数国标检验抽样标准表免费下载红头文件格式标准下载 彰显自己的能动性。传教士作为科技翻译 译者的主体性不仅仅表现在其翻译的�为我性 和 �顺应性 上,更表现在他们对翻译过程中各种选择 的操控上:既包括对翻译活动其他有关主体选择、 译本选择的操控,还包括翻译策略选择的操控。 在明末清初科技翻译高潮中,传教士发挥了主 导的作用[ 7]。传教士初到中国之际, 往往汉语水平 不行,当认识到科技翻译之于传教的工具性作用 后,就选择和中国知识分子合作进行翻译。中国知 识分子几乎都不懂西方文字,所以在合作翻译活动 中中国人始终处于被动和次要的地位。#中国科学 技术史稿∃曾指出这样一个事实:近代科技译著基 95第 1 期 � � � � � � � � � � � � 蓝红军: 明末清初传教士科技翻译的主体性特点 本上是�由外国人口授,而由中国知识分子笔录成 文 [ 19] 251。无论是经中国人�笔之 或�润色之 的译 著,都�必经西士寓目审考 [ 20] 。欧氏#几何原本∃ 本为 15卷,而利玛窦和徐光启合作翻译了 6卷之 后利玛窦便一再推诿不译了,徐光启只能以此 6卷 付梓[ 18] 66。 传教士始终围绕为传教服务的宗旨操控着对 翻译内容的选择。如前所述,因为数学和天文学与 神学密切相关,传教士在这些方面所翻译的著述占 据了其译著的绝大多数。有人还指出:来华耶稣会 士�所传播的,基本限於欧洲的古典科学,对十六世 纪出现的那些最富于革命性、危及封建神权基础的 自然科学成就, 却缄口不谈。 [21] 比如, 哥白尼于 1543年出版了建立其�日心地动说 的著作#天体 运行论∃,由于危及宗教神学的理论基础于 1616年 被罗马教廷列为禁书。耶稣会士在译介天文学时 对其持保守态度,无疑是�日心地动说 与其宗教宇 宙观相悖有关。 在翻译介绍西方科技知识时,传教士不失时机 地将基督教思想渗入其中。如利玛窦在翻译和绘 制#坤舆万国全图∃时,在图中注明各民族的宗教礼 仪,特别插入�普世性 天主教的道理和中世纪神学 �十重天 之说,而不标注阿拉伯人信仰伊斯兰教, 以表明天主教是世界上的唯一�真教 。 另外,传教士也对译作预期接受效应进行了明 显的操控。如利玛窦在翻译#几何原本∃时在该书 自序中说: �吾西国千六百年前,天主教未大行,列 国多相并兼,其间英士有能以羸少之卒,当十倍之 师,守孤危之城, 御水陆之攻%%彼操何术以然? 熟于几何之学而已。 [ 22]强调几何之学在军事中的 重要作用,指出天主教未流行时诸国混乱不能统 一,以此迎合中国国民的大一统思想, 更强调了基 督教的治化功能。1678 年, 意大利传教士利类思 ( Ludovicus Buglio)翻译了动物学小册子#狮子说∃。 他在自序中云: �今述狮之像貌、形体及其性情、力 能,不徒以供观玩畅愉心意而已,要知天地间有造 物大主,化育万物,主宰安排, 使物物各得其所,吾 人当时时赞美感颂于无穷云。 [ 21]强调上帝万能的 主宰法力。1626 年龙华民( Nicolas Longobardi)于 其地震学译著#地震解∃一书最后说: �地之震,受制 于造物主, 犹旱涝、兵革、火灾、疾病,虽系人事之 招,然皆属造物主全能大权统一宰制, 非世所得窥 测悬断,第痛加修省, 虔诚祷祝,弘慈降佑,则转祸 为福,消灾弥患之道也。 [ 21] 认为地震等等自然现 象皆受上帝(造物主)所控制,人间的一切祸福也皆 受制于上帝, 所以人们对上帝的态度要�虔诚祷 祝 ,上帝才能� 弘慈降佑, 则转祸为福, 消灾弥 患 [ 22] 。1627年, 瑞士传教士邓玉函( Johann Ter� renz)和中国学者王徵一起编译的#远西奇器图说∃ 是中国第一本有关西方力学的编译著作,主要叙述 西方古代和文艺复兴时期静力学知识, 包括地心 说、重心及其求解、求水体积、浮体体积、比重、简单 机械及其联合使用。邓玉函在解说器物原始时说: �利器之初,本与人祖。造物主造有天地,即造有人 之始祖,名亚当者与其妻名厄袜者%%亚当始作耕 田等器自求衣食,故器用皆从始祖创制。 [ 22] 将人 类劳动工具的来源追溯到#圣经∃中的亚当和夏娃。 由此可见,围绕传教目的, 明末清初传教士对 当时科技翻译的人为操控贯穿于整个翻译活动的 始终。 通过分析,可以看到译者主体性最为突出的特 征是能动性、受动性和目的性。当主体将对象性活 动施于客体时,必然会表现出主体的自主性和创造 性,还会表现出能动性发挥的方向性和目的性; 主 体在改造客体和影响客体的同时,也必然要受到客 体及客观环境和条件的制约和规限。明清之际, 利 玛窦等耶稣会传教士与徐光启、李之藻、杨廷筠、王 徵等中国士大夫合作翻译、著述了大量的西学书 籍,涉及诸多学科, 掀起了我国历史上一次大的科 技翻译高潮。在该时期的科技翻译活动中,传教士 利用西学文献的译述进行间接传教, 表现出十分明 显的译者主体性, 具体说来就是�为我性 、� 顺应 性 和�操控性 。�为我性 是其翻译的目的, �顺应 性 是为达到目的所采取的翻译策略,而�操控性 则是为达到目的而采取的具体的翻译手段。这三 者呈现的是统一关系,同时也构成了明清传教士科 技翻译活动的本质特点。 参考文献: [ 1 ] � 王玉梁. 论主体性的基本内涵与特点[ J] . 天府新 论, 1995( 6) : 34- 38. [ 2 ] � 屠国元,朱献珑. 译者主体性: 阐释学的阐释[ J] . 中 国翻译, 2003( 6) : 8- 14. [ 3 ] � 佘烨. 中国翻译史上外来译者的作用与贡献[ J] . 上 海科技翻译, 2001( 4) : 57- 60. [ 4 ] � 黎难秋.中国口译史[ M ] . 青岛:青岛出版社, 2002: 180. [ 5 ] � 陈静. 论传教士在近代西方自然科学传播中的主导 作用[ J] . 兰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 1987( 3) : 64 96 江苏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0 年 - 71. [ 6 ] � 利玛窦.利玛窦全集(第 4 卷) [ M ] . 台北:光启社出 版社、辅仁大学出版社, 1986: 413. [ 7 ] � 崔维孝. 明清时期方济会与耶稣会在华传教客体对 比分析[ J] . 历史档案, 2007( 2) : 16- 23. [ 8 ] � 段德智. 经院哲学的学术性质与学术地位刍议[ DB/ OL] . [ 2008- 10 - 19] . http: / / www. tecn. cn/ data/ detail. php? id= 21490. [ 9 ] � 马祖毅. 中国翻译史(上卷) [ M ] . 武汉:湖北教育出 版社, 1999: 448. [ 10] � 利玛窦.利玛窦全集(第 2 卷) [ M ] . 台北:光启社出 版社、辅仁大学出版社, 1986. [ 11] � 罗光.利玛窦传(第 3版) [ M] . 台北:台湾学生书局, 1983: 143. [ 12] � 徐光启. 徐光启著译集(第 5 册) [ M ] .上海: 上海古 籍出版社, 1983: 6. [ 13] � 查明建,田雨. 论译者主体性 ∀ ∀ ∀ 从译者文化地位 的边缘化谈起[ J] . 中国翻译, 2003( 1) : 19- 24. [ 14] � 魏小萍. � 主体性 义辨析[ J] . 哲学研究, 1998( 2) : 22- 28. [ 15] � 利玛窦.利玛窦全集(第 3 卷) [ M ] . 台北: 光启社出 版社、辅仁大学出版社, 1986: 219- 220. [ 16] � 利玛窦.利玛窦全集(第 1 卷) [ M ] . 台北: 光启社出 版社、辅仁大学出版社, 1986. [ 17] � 肃慎书室. 利玛窦的传教策略[ DB/ OL ] . [ 2008- 3 - 21] . sssszr. drivehq. com/ 014/ 5. htm 36K . [ 18] � 裴化行( H ( Bernard) . 天主教十六世纪在华传教志 [ M ] . 北京:商务印书馆, 1936. [ 19] � 杜石然.中国科学技术史稿[ M ] .北京: 科学出版社. 1982: 251. [ 20] � 徐泽宗.明清耶稣会士译著提要[ M ] . 北京: 中华书 局, 1949: 11. [ 21] � 陈宏喜.关于明末欧洲科技传人中国若干问 快递公司问题件快递公司问题件货款处理关于圆的周长面积重点题型关于解方程组的题及答案关于南海问题 的研 究[ DB/ OL] . [ 2008- 12- 16] . http: / / w ww. ccccn. org/ book/ html/ 150/ 9134. html. [ 22] � 宋巧燕. 论明清之际耶稣会士译著文献的思想倾向 [ J] . 南方论刊, 2008( 3) : 87- 93. ( 责任 安全质量包保责任状安全管理目标责任状8安全事故责任追究制幼儿园安全责任状占有损害赔偿请求权 编辑: 喻世华) A Study of the Characteristics of Missionaries) Sci�tech Translation During the Late Ming and Early Qing from the Pespective of the Translator)s Subjectivity LAN Hongjun1, 2 ( 1.Center for Translat ion Studies, Guangdong University of Foreign Studies, Guangzhou Guangdong 510420,China; 2. Guangdong Teachers) College of Foreign Language and Arts, Guangzhou Guangdong 510507,China) Abstract: Missionaries from the w est played an important part in the upsurge of Sci�tech t ranslat ion act ivities during the late Ming and early Qing, which att ributes a lot to the development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and the cultural communication betw een the east and the west as well. From the pespect ive of the translator)s subject ivity, the characteristics of missionaries) sci�tech t ranslat ion during that period can be concluded as in� tent ionality, adaptability and manipulation. Key words: translator)s subjectivity; missionaries; sci�tech t ranslat ion; characteristics 97第 1 期 � � � � � � � � � � � � 蓝红军: 明末清初传教士科技翻译的主体性特点
本文档为【明末清初传教士科技翻译的主体性特点】,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该文档来自用户分享,如有侵权行为请发邮件ishare@vip.sina.com联系网站客服,我们会及时删除。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下载需要: 免费 已有0 人下载
最新资料
资料动态
专题动态
is_804900
暂无简介~
格式:pdf
大小:186KB
软件:PDF阅读器
页数:5
分类:
上传时间:2011-11-19
浏览量:1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