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古代都城概说

中国古代都城概说

举报
开通vip

中国古代都城概说 中 国 古 代 都 城 概 说 王 仲 殊 编者按 今年五 月 , 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 究所王 仲殊 、 马得志 、徐苹芳 , 应全 日 空 、朝 日新 闻社和 日中文化 交流协会的邀请 , 参加 了由它们在 东京举 办的 日本 第六次 古 代史讨论会 。 讨论会的主题是古 代都城 , 由 中 日双方学者主讲 。 本文是王仲珠同 志在这次讨论会上的讲稿 。 中方其他主讲人的讲稿 , 也将在本刊 发表 。 据古代文献记载 , 传说中国早在将近四 千年前的夏代已有都城 ① 。 继夏代之后的商 代都城 , 则早已...

中国古代都城概说
中 国 古 代 都 城 概 说 王 仲 殊 编者按 今年五 月 , 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 究所王 仲殊 、 马得志 、徐苹芳 , 应全 日 空 、朝 日新 闻社和 日中文化 交流协会的邀请 , 参加 了由它们在 东京举 办的 日本 第六次 古 代史讨论会 。 讨论会的主题是古 代都城 , 由 中 日双方学者主讲 。 本文是王仲珠同 志在这次讨论会上的讲稿 。 中方其他主讲人的讲稿 , 也将在本刊 发表 。 据古代文献记载 , 传说中国早在将近四 千年前的夏代已有都城 ① 。 继夏代之后的商 代都城 , 则早已被考古发掘工作所证实 ② 。从 春秋战国时代开始 , 中国的都城普遍筑有城 墙 , 但列国都城的形制颇有差异 ⑧ 。 秦始皇 的都城 , 基本上是战国时代 秦 国 都 城 的延 续 ④ 。 因此 , 作为大一统帝国新建的都城 , 应 该首推西汉的长安城 。 一 西汉首都长安城的遗址 , 在今陕西省西 安市西北约三公里 , 北距渭水南岸约二公里 。 秦代首都咸阳城 , 在渭水北岸 。 汉代将都城 建在渭水之南 , 是由于这里的地理条件要比 渭北优越 。 特别是从加强首都与函谷关以东 广大地区的联系来考虑 , 这里的交通条件要 比渭北便利得多。 长安城的建设 , 大体上可分三个阶段 。汉 高帝时 , 将秦代的离宫兴乐宫改建为长乐宫 , 在长乐官的西面建未央宫 , 又在长乐 、未央两 官之间建武库 ⑥ 。 汉惠帝时筑城墙 , 并建东 市和西市 。 汉武帝时 , 在长乐宫的北面建 明光宫 , 在未央宫的北面建桂宫 、 修北宫 , 并 在西面城外建建章官等 ⑦ , 都城的规模至此 大备 。 长安城的城墙 , 全部用夯土筑成 。 经勘 察 , 高度至少在 米以上 , 基部厚度为 一 米 。 城墙外侧有壕沟 , 宽约 米 , 深约 米 。 城的平面形状 , 基本上近于正方形 , 经 、 纬相等 ⑧。 但是 , 由于城墙的建筑是在长乐 宫和未央宫已经建成之后 , 必须迁就两官的 位置 , 所以南面城墙有多处曲折 。 北面城墙 因河道的限制 , 亦有许多曲折 、偏斜之处 。 后 世有所谓 “城南为南斗形 , 北为北斗形 ” 之 说 ④ , 其实是出于附会 , 不足以说明系造城时 有意模仿 。 城的周围 , 米 , 合汉代近六 十三里 ⑩ 。 城内总面积约 平方公里 图 一 。 全城共十二个城门 , 平均分布在四面 , 每 面各三个城门 。 发掘工作证明 , 每个城门 都有三个门道 , 每一门道宽各 米 , 恰好等于 当时四个车轨的宽度 。 除霸城门 、覆盎门 、西安门 、 章城门因入 门不远便是长乐宫和未央宫以外 , 其余八个 城门都各有一条大街通人城内。 因此 , 全城 共有八条大街 。 。 这八条大街 , 或作南北向 , 或作东西向 , 都是全街成一直线 。 它们互相 交叉 、 会合 , 形成许多丁字路口 和十字路口 。 大街的长度 , 多数在 。。 米左右 , 最长的安 门大街长达 。米 。 大街的宽度 , 都为 朽 米左右 , 其间有两条排水沟 , 将全街分隔为平 行的三股 。 中间的一股宽约 米 , 两侧的两 股宽各约 米。 。 据记载 , 中间的一股称 “ 驰道 ” , 是专供皇帝行走的 。 虽贵为皇太子 , 第 期 亦不得行“ 驰道 ” ⑩ 。 长乐官在城的东南部 , 又称东官 ⑩ 。 汉 初皇帝在此视朝 , 惠帝以后改为太后所居 。 据勘探 , 宫的周围筑围墙 , 全长约 , 米 , 合汉代二十多里 。 全宫面积约 平方公里 , 占长安全城总面积约六分之一 。 因系由秦代 的离宫改建而成 , 缺乏系统的规划 , 所以整个 平面形状不很规整 。 四面各设一门 , 称司马 门 。 其中 , 东面和西面的司马门是主要的 , 门外有网 , 各称东网和西网 。 宫中主要建 筑物有前殿 、临华殿 、长信宫 、 长秋殿 、 永寿 殿 、神仙殿 、永昌殿和钟室等 。 未央宫在城的西南部 , 又称西官。 , 常为 皇帝朝会之处 。 据勘探 , 全宫平面成一规整 的方形 , 四面筑围墙 , 周围全长近 米 , 合 汉代二十一里 。 全宫面积约 , 平方公里 , 占 长安全城总面积约七分之一 。 在四面的四个 司马门之中 , 东面和北面的司马门是主要的 , 门外有网 , 各称东网和北翎 。 诸侯来朝 , 人自 东烟 士民上 关于书的成语关于读书的排比句社区图书漂流公约怎么写关于读书的小报汉书pdf , 则诣北网 。 宫内主要建筑 物有前殿 、宣室殿 、清凉殿 、麒麟殿 、 金华殿 、 承明殿 、椒房殿 、昭阳殿 、柏梁台 、天禄阁和石 渠阁 , 等等。 前殿居全宫的正中 , 其基坛南北 长约 米 , 东西宽约 米 , 北端最高处高 约 米 , 是利用龙首山的丘陵造成的 。 武库在长乐 、未央两官之间 , 安门大街 的西侧 , 其遗迹已经全面的发掘 。 四周筑围 墙 , 整个平面成长方形 , 东西 米 , 南北 米 , 其中分布着七座仓库 ⑧ 。 桂宫在未央官之北 , 西面靠近城墙 。 经 勘探 , 全宫平面成长方形 , 东西约 米 , 南 北约 米 , 四周筑围墙 ⑧ 。 北宫和明光宫 各在未央宫和长乐宫之北 , 但迄今尚未究明 它们的确切范围 。 西面城外的建章宫 , 大致 已了解了它的位置和范围 , 但尚待进一步勘 察之后才能确定 。 建章宫的北部有太液池 , 形迹可辨 , 池北发现了石鱼 , 与文献记载相 符 。 长安城内的宫殿 , 仅长乐 、 一一一一一一月月月月月 北北 未未 央 宫宫 口口 , ,, ⋯⋯ “ ’ ⋯⋯ 图 一 西汉长安城平面图 未央两宫就 占了全城总面积的 三分之一 , 加上桂宫 、北宫和明 光宫 , 宫殿所 占面积为全城总 面积的二分之一以上 。 由于官 殿集中在城的南部和中部 , 所 以 , 除了少数权贵人物的邸宅 在未央宫北网附近。 , 即所谓 “ 北网甲第 ”以外 , 一般的居民 , 包括官吏在内 , 就只能居住在 城的北部 , 特别是城的东北 部靠近宣平门的地区 , 这便是 所谓“ 宣平之贵里 ”。 。此外 , 在 城外靠近城门的地区 , 也颇有 平 民居住 。 居民的住宅区 , 以“ 里 ”为单位 。有“ 间里一百六 十 ”的记载。 , 名称可考的则有 “ 尚冠里 ”、“ 修成里 ”、“ 黄棘里 ”、 “ 宣明里 ” 、 “ 建 阳 里 ”、 “ 昌 阴 里 ” 、“ 北焕里 ” 、 “ 南平里 ” 、 “ 大 考 古 朽月渝 昌里 ” 、 “ 戚里 ” 、“ 宜里 ” 、 “ 当利里 ” 、 “ 棘里 ” 、 “ 南里 ” 、 “ 嚣陵里 ” 、 “ 假阳里 ”等 。 每一个 “ 里 ” , 约有住宅数十所 ⑧ 。 长安有九市 , 其位置在城的西北部 , 靠近 雍门和横门 。 三市在横门大街之东 , 称东市 六市在横门大街之西三称西市 。 。 经勘察 , 这 一带地面上散布着许多钱范和陶俑 , 说明当 时除商肆之外 , 还设有各种手工业作坊 。 《考工记 》。 说 “ 匠人营国 , 方九里 , 旁 三门 , 国中九经九纬 , 经涂九轨 , 左祖右社 , 面 朝后市 , 市朝一夫 ” 。 这是周代关于都城的一 种理想化的规划 。 值得注意的是 , 从以上所 述西汉长安城的总的形制和布局来看 , 它的 设计确有许多与《考工记 》符合之处 ⑧ 。 这主 要表现在 城的平面形状虽然不甚规整 , 但 一 米 , 有的地段残存的城墙至今高达 米以上 。 东面 、西面和北面的城墙 , 都有遗 迹存在 。 南面城墙因后世洛水改道全部被冲 毁 , 但仍可复原其位置 。 因此 , 可以计算 , 全城周围约 , 米 , 合汉代约三十一里 。城 内总面积约 平方公里 。 城的平面形状虽 然不甚规整 , 但大体上近于长方形 。 由于 自 南至北的长度约为当时的九里 , 自东至西的 宽度约为当时的六 里 , 所 以 被 称 为 “九 六 城 ”。 。 西汉长安城的平面基本上呈正方形 , 东汉锥阳城的平面基本上呈长方形 , 这是两 汉都城的许多相异点之一 图二 。 与西汉长安城一样 , 雏阳城共有十二个 城门 。 但是 , 与长安城不同的是 , 它们不是平 均分布在四面 , 而是东面和西面各三个城门 , 基本上近于正方形 十二个城门平 均分布在四面 , 每面各三个城门 每 个城门各有三个门道 , 其宽度按车 轨计算 , 经由城门的主要大街都分 为平行的三股 长乐宫和未央宫在 城的南部 , 东市和西市在城的北部 。 总之 , 长安城是西汉初年开始营建 的 , 与其他汉初的各种制度一样 , 较 多地保留着周代礼制的遗风 。 二 东汉首都雄阳城遗址 , 在今河 南省洛阳市以东约十五公里 。 这里 北靠邝山 , 南临洛水 , 不仅有夭然的 屏障 , 而且是交通的要冲 。 所以 , 早 在西周时 , 便选择在这里建成周城 , 一直延续到东周 。 因在 洛 水 之 北 , 战国时改称雄阳 。 西汉时的锥 阳城 , 也就是成周城的旧址 。 东汉 的雄阳城 , 是在西汉雄阳城的基础 上扩建的 , 新的城墙和城门大约建 成于光武帝建武十四年前后 。 锥阳城的城墙也是全部用夯土 筑成 。 经勘察 , 城墙基部 厚 度 为 北北北北北北北北北北北北北北北北北 金金金金 官官官官 步雇里里 市市市市市市市市市市市市市市市市 永和里里 燃燃燃燃燃燃燃燃燃燃燃燃燃燃 南南南南南南南南南南南 宫宫宫宫宫宫宫宫 一一卜一、、 ’ 、、 一一 ,,, 、、、、、、、、、、、、、、 仁仁仁仁仁仁仁仁厂厂厂厂厂厂 图二 东汉雄阳城平面图 第 期 南面四个城门 , 北面两个城门 。 东面 、西面 和北面的八个城门 , 都有遗迹存在 。 南面四 个城门的遗迹 , 虽已被洛水冲毁 , 但它们的位 置可以由当时的大街遗迹来推定 。 根据文献 记载和对遗迹的勘察 , 可以确知锥阳城的城 门也各有三个门道。 。 城内的大街 , 都通自城门 。 它们或为东 西向 , 或为南北向 , 互相交叉 、贯穿 , 形成许多 丁字路 口 和十字路 口 。 若以每两个路 口 之间 为一段 , 则共有二十四段 。 文献记载说“ 雄阳 二十四街 ”。 , 可能是指此而言的 。 大街的全 长 , 最长可达 米 , 但两个路口之间的段 落一般长约 。米 , 最长也不超过 米 。 大街的宽度 , 一般约为 和 米 。 据记载 , 每条 大街都分成平行的三股 。 中央的一股为“ 御 道 ” , 是专供皇帝和高级官员行走的 ⑧ 。 城内的宫殿 , 主要是南宫和北宫 。 它们 在西汉时即已存在 , 东汉时加以大规模的 扩充和重建 。 汉光武帝时 , 主要是经营南宫 。 光武帝初到雄阳 , 先居住在南官的却非殿 。以 后 , 经过十余年之后 , 才在南宫中建成最重要 的前殿。 。 汉明帝时 , 又营建北宫 , 大约费了 七年的时间 , 才全部建成 。 。 北宫中的德阳 殿 , 是最重要的大殿 , 据说周旋容万人 , 陛高 二丈 , 殿前的朱雀网高耸人云 , 从四十多里外 就可以望见 , 足见其规模之雄伟 。 必须说明的是 , 南宫的遗迹至今没有被 发掘 出来 。 但是 , 由于雏阳城的城门和城内 主要街道的分布情形已经究明 , 南宫的位置 和范围可以据此作大概的判断 。 从实测的平 面图可以看出 , 在锥阳城的南部 , 中东门大街 之南 , 耗门一广阳门大街之北 , 开阳门大街之 西 , 小苑门大街之东 , 有一片范围广大的长方 形的区域 , 应该便是南宫的所在 。 南宫的四 面围墙 , 应分别与上述四条大街接近 。 这样 , 南宫的范围应为南北长约 米 , 东西宽约 米 , 面积约 平方公里 。 《续汉书 · 五 行志 》说 雄阳城南面的平城门是 “ 正阳之 门 ” , 与南宫相连 , 举行郊祀的典礼时 , 皇帝的 车驾由此门而出 , 是最隆重的城门 。 在勘 探工作中发现的平城门大街 , 由南郊向北通 人城内 , 直达上述南官所在的范围 , 这就证 明了以上关于南官位置和范围的判断是正确 的 ⑧ 。 北宫的遗迹 , 也尚未被发掘 出来 。 但是 , 与南宫一样 , 可以根据街道的分布情形来判 断它的位置和范围 。 如实测的平面图所示 , 在雄阳城的北部 , 中东门大街之北 , 津门大 街之东 , 毅门大街之西 , 有一片范围广大的长 方形的区域 , 应该便是北宫之所在 。 北宫的 东墙 、南墙和西墙 , 应分别靠近上述的三条大 街 。 毅门大街由毅门人城后 , 南行不远 , 便折 而向东 , 然后再折而向南 , 这显然是由于遇到 了北宫的北墙 , 从而可以认为北官的北墙距 雄阳城的北面城墙很近 。 这样 , 北宫的范围 应为南北长约 。米 , 东西宽约 米 , 面 积约 平方公里 , 比南宫更为广大 。 它的位 置在南宫之北 , 而略为偏西 。 据文献记载 , 南 北两官相距七里 。但是 , 按照以上的复原 , “ 七 里 ”显然是“一里 ”之误 。 两宫之间有复道 相连 , 以保证皇帝往来时的方便与安全 。 西 汉长安城中的长乐宫与未央官 , 都在城的南 部 , 左右并列 。 东汉锥阳城中的南宫与北宫 , 各在城的南部与北部 , 前后相接 。 这 是 两 汉都城在形制和布局上的又一重大的不同之 处 。 除了南官和北官之外 , 雏阳城中还有永 安宫 , 其位置在北宫的 东 面 , 靠 近 上 东 门 处 。 在北宫的西北 , 则有摇龙园 , 也是皇家 的官苑 。总之 , 以南官和北宫为主的宫殿占 锥阳全城总面积三分之一以上 , 这与长乐宫 、 未央宫等宫殿占长安城总面积二分之一以上 的情形是相似的 。 此外 , 在北官的东北 , 靠近 城的东北角 , 是太仓和武库的所在。 。 在南 官的东南 , 靠近耗门和开阳门 , 则有太尉府 、 司空府和司徒府 , 是全国最高的行政机构 。 达官贵族的住宅区 , 如步广里 、 永和里等 , 在 城的东部 , 靠近上东门和中东门 。 至于一 考 古 般的平 民 , 则可能多居住在城外 。 工商业 区有金市 、 马市和南市 。 马市和南市分别 在东郊和南郊 , 只有金市在城内 , 其位置在南 宫的西北 。潘岳《闲居赋 》所说“ 面郊后市 ” , 是 仅指金市的位置而言的 。 要之 , 从城的平 面形状 、城门的分布 、宫殿和市的位置等各方 面来看 , 东汉雄阳城的设计基本上已经摆脱 了《周礼 · 考工记 》的规制 。 三 汉末的战乱 , 使雄阳城受到全面的破坏 。 但是 , 由于洛阳在地理上的重要性 , 曹魏继东 汉之后 , 仍然选择在这里建都 。 魏文帝时 , 主要是修复了北宫的一部分 建筑物 , 在建始殿举行朝会 。 到了魏明帝 时 , 才大兴土木 , 在东汉南宫崇德殿的旧基上 建太极殿 , 在太极殿的后方建昭阳殿 , 并在北 宫北面大事增饰芳林园 。 南官太极殿的建 立 , 为此后各代皇宫正殿称太极殿开创了先 例 。 由于东汉末年的破坏太严重了 , 在废 墟上重建官室 , 工程艰巨 。 据记载 , 当时的情 形是“ 百役繁兴 , 作者数万 , 公卿以下 , 至于学 生 , 莫不展力 , 帝乃躬自掘土以率之 ” 。 看 来曹魏时洛阳城中的建设不会超过东汉的规 模 。西晋都洛阳 , 继续有所兴建 , 但总的说来 , 在城的形制和布局上也没有什么大的变化 。 但是 , 应该特别提出来的是 , 魏明帝曹叙 效仿他祖父曹操在邺城的西北角筑 铜 雀 台 、 金虎台 、冰井台等“ 三台 ”的经验 , 在洛阳城 的西北角也建造了金墉城 ⑩ 。 它实际上是一 种军事性的城堡 , 壁垒坚固 , 由于紧靠邝山 , 地势高亢 , 可以由此俯瞰洛阳全城 , 在防卫上 具有制高点的作用 , 在西晋末年“ 永嘉之乱 ” 的洛阳争夺战中是交战双方必争之处 , 当时 称为“ 洛阳垒 ” 。 勘察工作究明了金墉城南 北长约 米 , 东西宽约 米 , 系由三个 城堡组成 , 墙垣厚约 米 。 北面的一个城堡 和中间的一个城堡位于洛阳城的城 墙 之 外 , 南面的一个城堡位于洛阳城的城墙之内 。 三 。。 二二 」」 一一刁刁刁刁刁刁 七七 宫宫宫宫宫宫宫宫 臼。未 图三 魏晋洛阳 金墉城图 个城堡互相连接 , 有门道相通 图三 。 值得注意的是 , 在金墉城城墙的外壁上 , 每隔六 、 七十米 , 就设有一个墩台 , 长约 米 , 宽约 米 。 同样的墩台 , 还见于洛阳城的 西面城墙和北面城墙的外壁 , 长约 米 , 宽 约 米 , 相互之间的距离约为 。米 。 它 们和金墉城一样 , 显然是魏晋时增设的 。 这 种设于城墙外壁的墩台 , 除了边塞的城障之 外 , 在两汉以迄隋唐的城墙上是没有类例的 , 直到北宋建汁梁城时才开始普遍采用 , 当时 称为“ 马面 ” , 其作用在于加强防守 , 使攻城者 在接近或扳登城墙时三面受敌 , 攻势受阻 。 它们在魏晋洛阳城的城墙上出现 , 充分说明 了当时战乱频仍 , 出于军事上的需要 , 乃有这 种特殊的发明 。 四 在东汉末年的废址上经魏晋两代重建起 来的洛阳城 , 因西晋末年的战乱而再一次化 为丘墟 。 从这以后 , 经过了一百八十余年 , 最 后在洛阳城故址建都的朝代是北魏 。 北魏 孝文帝 自平城迁都到此 , 经过数年的经营 , 不 仅使洛阳重新成为繁华的都市 , 而且在都城 第 , 期 的形制和布局上改变了汉和魏晋的旧制 , 出 现了许多新的变革 。 由于北魏洛阳城的年代 最晚 , 废弃以后 , 不再有别的朝代在这里建都 , 所以它的遗迹保存较好 , 经过勘察以后 , 能够 绘制出一幅明确可靠的都城平面图⑧ 图四 和前代相比 , 北魏洛阳城最重要的改变 是在宫殿方面废除了东汉以来分为南北两宫 的制度 , 建立了单一的宫城 。 官城的位置在 全城的北部而略为偏西 , 是在东汉和魏晋的 北宫的基础上兴建的 。 它的平面成一规整的 长方形 , 四面筑围墙 , 南北长约 米 , 东西 宽约 米 , 面积约 平方公里 , 占洛阳全城 总面积约十分之一 。在官城的南墙近西端处 , 发现了一座巨大的门址 , 这便是官城的南面 正门 —间圃门 。 正殿太极殿在官城的前 部 , 与间固门对直 , 其基坛南北纵长约 米 , 东西横宽约 米 , 高在 米以 时 , 因宫室未就 , 暂居金墉城 , 为了出人方便 , 在洛阳城西面北头紧靠金墉城处另开了一个 门 , 称承明门 , 使得全城有了十三个城门肠 。 由于宫城和个别城门位置的改变 , 城内 的大街也在东汉以来的基础上有许 多变 更 。 例如 东汉以来的南宫已被彻底废弃 , 所以 在广莫门和平昌门之间有了一条纵贯全城的 南北向大街 。 雍门已经废绝 , 所以东汉以来 的雍门大街已不再存在 。 由于新辟了承明 门 , 所以增添了由承明门往东通人城内的东 西向大街 , 它在官城的北墙外侧通过 , 其北即 为华林园 。 值得注意的是 , 建春门和阎阂门 之间有了一条横贯全城的东西向大街 , 它从 宫城的东门和西门穿过 , 将宫城分隔为南北 两半 , 南半部为朝会之处 , 北半部为寝宫所 在 。 更重要的是 , 由于新辟的西阳门正好与 上 , 规模甚为宏伟 。 官 城 的 北 墙与洛阳城的北面城墙之间有约 米的余地 , 当为华林园 之所 在 。 东汉以来的十二个城门 , 除 南面东头的开阳门以外 , 都改变 了名称 。多数是魏晋时就改名的 , 有的是在北魏时才改名的 也有 的是魏晋改名以后 , 北魏又改了 名 。 上东门改称建春门 , 中东 门改称东阳门 , 耗门改称青阳门 , 平城门改称平昌门 , 小苑门改称 宣阳门 , 津门改称津阳门 , 广阳门 改称西明门 , 雍门改称西阳门 , 上 西门改称阎阂门 , 夏门改称大夏 〕, 毅门改称广莫门 。 十二个城 刁 , 都经过重建 。 其中十一个城 门仍然建立在东汉和魏晋的城门 旧址上 , 但西面的西阳门则从东 汉以来 的 雍 门 旧 址 北 移 约 米 , 使得它恰好与东面的东阳门 对直 。 此外 , 孝文帝初到洛阳 ’’ 丁丁。。 宫宫宫宫 」」」」」」」 永永 ,, 右衡响响响 ⋯⋯⋯⋯产产产把把把把把宁宁宁日母母母母母大大大撅周周周周周太太太 杜杜杜杜杜 一一 口 , 、 伦,,, 、、、、、、、、、、、、、、 柯 门门门 图四 北魏洛阳城平面图 考 古 东阳门对直 , 所以东汉以来的中东门大街被 延长而贯通于东阳门和西阳门之间 , 成为又 一条横贯全城的东西向大街 , 它在宫城的南 墙外侧通过 , 是全城的一条重要的分界线 , 它 的北面主要是皇家的宫殿和园囿 , 它的南面 则分布着官署 、 宗庙 、社援 、 佛寺和贵族的邸 宅 。 最后 , 要特别提出来的是 , 由于宫城的位 置在洛阳城的北部而略为偏西 , 它的南面正 门 —间阖门与洛阳城南面城墙上的宣阳门对直 , 所以自间阖门至宣阳门的南北向大 街 —铜驼街就成了全城的中轴线 , 比东汉 时的平城门大街显得更为重要 。 当时的司徒 府 、太尉府等高级官署和太庙 、太社等重要建 筑物就分布在铜鸵街的两侧 , 最有名的佛 寺一一 ‘ 永宁寺则在街的西侧 。 这样一来 , 宣阳门也就代替了东汉时的平城门 , 成为北 魏洛阳城的南面正门 , 是当时最隆重的城门 。 如上所述 , 东汉 、 魏晋以来的洛阳城 , 经 过重建 , 面貌一新 。 但是 , 随着都市建设的进 一步发展 , 它在北魏的整个洛阳城中只是作 在内城以南 、宣阳门外的南郭 ⑩ , 三市的方位 都在宫城以南 , 而东汉和魏晋时建在内城中 的 “ 金市 ” 则被废弃而在其地建佛寺 , 从 而完全改变了西汉时在都城北部设市的所谓 “ 面朝后市 ” 的老传统 。 总之 , 北魏洛阳城的 形制和布局 , 与两汉以来的都城相比 , 出现了 划时代的变革 , 而为此后隋代的大兴城 、唐代 的长安城和隋唐的洛阳城开创了先例 。 综上所述 , 从两汉 、魏晋 , 经北魏 , 以迄隋 唐 , 中国都城的发展和演变 , 有以下各种明显 的趋向和规律 都城的平面形状 , 由近 于正方形演变为近于长方形 , 又由南北纵长 方形演变为东西横长方形 。 都城内的官 城 , 由多数演变为少数 , 由少数演变为单一的 宫城 。 宫城的面积在都城总面积中所占的比 例由大演变为小 。 官城的位置 , 由在都 城的南部演变为在都城的北部 。宫城的正门 , 由不明确而演变为明确地以南门为正门 。 从都城的南面城门通至宫城南门的大街 , 由 无发展到有 , 由短发展到长 , 终于发展成为全 为内城而存在 , 在它的外围还新 筑郭城 , 是即外城。 据《洛阳伽兰 记 》记载 , 外郭城东西二十里 , 南 北十五里 , 呈东西横长方形 , 范围 极其广大 。 在整个外郭城的范围 内 , 划分为三百二 个“ 里 ” , 各有 名称 。 每个“里 ”的平面都成正方 形 , 四围筑围墙 , 每边长三百步 , 即当时的一里 , 规划得十分整齐 和严密 。 据记载 , 它们都是在 宣武帝景明二年 , 即孝文帝迁都 洛阳后的第七年 , 发动数万人夫 兴建起来的 。 居民们居住在各 个‘里 ”内 , 他们受到严格的管理 和控制 图五 。 作为工商业区的“ 市 ” , 也设 置在内城以外的郭城中 。 其中 , “ 大市 ” 在内城以西的西郭 , “ 小 市 ”在内城以东的东郭 , “ 四通市 ” 介介介介介介介介介介介介介介介介介介介介介介介介介介介介介介介介介介介介介介介介介介介介介介介介介介介介介介介介介介介介 耳耳耳 书三三乏走幸少、卜卜二林 、、 口口困困皿三三‘ 二从刁刁 孟 ,, 一 ’ 「厂犷万丫丫丫丫丫丫丫丫 卜 习习石泣闷闷 ‘ 一一 一洲洲卜、‘一 一 厂厂习习 、、 曰曰曰曰日日口口图图‘板 一甘月月 可可门门 门门门门门门门门门门门门门门门门门门门门门门门门门日日日日日日日日日日日日日日日日日日日日日国国国国国国国国国国国门门门门门门门门门门门门门门 升升升州一一 ⋯」」」」迁迁纽纽纽纽纽 渊渊渊琳琳琳琳 梦梦梦梦 日日日日日日日 口口阳阳口口口口口口口 飞飞飞 一目一一曰曰尸尸日日 、 , 场一一月月以以以以 国国国国国国国国国国国国国国国国国国国国国国国国曰曰曰曰曰曰曰曰曰曰曰曰曰曰曰巴巴口口一 、、卜卜卜广打介卜卜目目口口国国口口庆一一匾匾 口口日日日日巨巨尸尸尸 斗斗斗州斗卡卡卡卡 、、、 口 , 二二二 一沪沪 曰匕匕牛牛 一尸尸尸 、、、 洲尹尹尹尹 巨巨巨巨口口口口口口巨巨 巨巨巨巨厂厂厂厂厂 夕夕曰曰 一 ,, 尸 ,,,氢氢氢氢氢氢氢氢氢氢氢氢氢氢氢氢氢氢氢氢氢氢氢氢氢氢氢肠肠肠卜卜一一一一、、 一二奋卜 卜、、、 乡乡乡乡乡乡 目目目 图五 北魏外郭城平面图 第 期 城的中轴线 。 约 作为工商业区的“ 市 ” , 其 位置由在都城的北部演变为在宫城 的 南 面 。 作为居民住宅区的许多“里 ”或“ 坊 ” , 在都 城中所占面积的总和由小发展到大 , 它们的 区划和排列由不规整发展到规整 。 应该指出 , 上述发展和演变的过程 , 在各 个时代虽然有缓有速 , 但总的说来 , 是逐渐 的 , 而不是突然的 。 这就是说 , 从两汉到隋 唐 , 中国历代都城的形制是一脉相承的。 注 释 ① 《 汉书 · 地理志 》 上 ’’颖川郡阳翟县 ”下注引 臣映日 “ 世本 , 禹都阳城 。 汲郡古文亦云居 之 ”。 《史记 · 封禅书 ’’昔三代之君皆在河洛 之间 ”句下 《 正义 》 弓卜世本 》 “夏禹都阳城 , 避商均也 。 又都平阳 , 或在安邑 , 或在晋阳 也 ,’ ⑧ 河南省博物馆等 《 郑州商代城址发掘报告 》 , 《 文物资料丛刊》 期 年 。 中国社会科 学院考古研究所 《 安阳殷墟 》 , 《 新中国的考 古发现与研究 》 第三章 , 文物出版社 印刷 中 ⑧ 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 《东周 各 国 都 城遗址的勘察 》 , 《 新中国的考古发现与研究 》 第三章 , 文物出版社 印刷中 ④ 秦孝公十二年 , 自栋阳迁都于咸阳 。 秦始皇 统一六国后 , 迁天下豪富十二万户于咸阳 , 并 大造宫殿 , 都城规模更为扩大 , 但就其主休来 说 , 实系战国时代旧都之延续 。 ⑥ 《汉书 · 高帝纪 》 “ 五年后九月 , 徙诸侯于关 中 , 治长乐宫 ” “七年二月至长安 , 萧何治未 央宫 , 立东阔 、北姻 、前殿 、武库 、太仓 ,’ ④ 《 汉书 · 惠帝纪 》 “元年春正月 , 城长安。 三 年春 , 发长安六百里内男女十四万六千人城 长安 , 三十 日罢 。 六月 , 发诸侯王列侯徒隶 二万人城长安。 五年春正月 , 复发长安六百 里内男女十四万五千人城长安 , 三十 日罢 。九 月 , 长安城成 。 六年 , 起长安西市”。 《 史记 · 日者列传 》 “ 司马季主者楚人也 , 卜于长安 东市 ”。 据此 , 则文帝时东市已存在 , 其建置 当在惠帝时 。 《汉书 · 武帝纪 》 “ 太初元年二月 , 起建章 宫气“太初四年秋 , 起明光宫”。 《 三辅黄图 , “ 明光宫在长乐宫后 , 南与长乐官相连 ,’‘ , 武 帝作建章宫 , ⋯⋯宫在未央宫西 , 长安城外 ,’ “桂官 , 汉武帝造 ,’ “ 北宫在长安城中 , 近桂 宫 , 俱在未央宫北 , 周迥十里 , 高帝时制度草 创 , 孝武增修之 ,’ ⑧ 王仲殊 《 汉长安城考古工作初步收获 》 , 《 考 古通讯 》 , 年 期 《 汉长安城考古工作收 获续记 》 , 《 考古通讯 》 年 期 《 汉代考 古学概说 》 , 中华书局 印刷中 。 《 三辅黄图 》 “城南为南斗形 , 北为北斗形 , 至今人呼汉京城为斗城是也 ”。 《 史记 · 吕后 本纪 》索隐引《 三辅旧事 》 “城形似北军、 ⑩ ‘三辅黄图杭己汉长安城周围六十五里 , 一般 多从其说 。 但从实测结果看来 , 《 史记 · 吕后 本纪 》索隐及 《 续汉书 · 郡国志 , 注引 《 汉旧 仪 》记长安城周围六十三里 , 更接近于实际 。 据诸书记载 , 东面三个城门自北至南为宣平 门 、 清明门 、霸城门 , 南面三个城门 自东至西 为覆盎门 、安门 、西安门 , 西面三个城门自南 至北为章城门 、直城门 、雍门 , 北面三个城门 自西至东为横门 、厨城门 、洛城门 。 十二个城 门的位置都已经勘察确定 , 有的已经发掘 。 。 张衡《 西京赋 《 文选 》卷二 “ 观其城郭之 制 , 则旁开三门 , 参涂夷庭 , 方轨十二 ”。 薛综 注 “ 一面三门 , 门三道 , 故云参涂 , 涂容四 轨 , 故方十二轨 ,’ 。 《 三辅旧事 》等书都谓“长安城中八街 ”。 其名 称可考者有尚冠前街 、夕阴街 、香室街 以上 见亥三辅黄图 》 、华阳街 《 汉书 · 刘屈尾传 》 、 章台街 《 汉书 · 张敞传 》 、寞街 《 汉书 · 陈 汤传 》 、太常街 《 三辅故事 , 等 。 ② 据发掘 , 排水沟宽 。厘米 , 深 厘米 , 断面 成规整的半回形 。 吵 “ 汉书 · 成帝纪 》 “帝为太子 , 初居桂宫 , 上 尝急召。 太子出龙楼门 , 不敢绝驰道 。 西至 直城门 , 得绝 , 乃度 , 还人作室门 ,’ ⑧ 《 汉书 》中称长乐宫为东官 , 见于刘向 、 爱盎 、 贡禹 、外戚 、元后 、王莽等传。 ⑧ 《 史记 · 灌夫传 、 “ 东朝廷辩之 。 魏其之东 朝”。 如淳曰 “东朝 , 太后朝 ,’ 《 三辅黄图 , “ 汉未央 、长乐 、甘泉宫 , 四面皆 有公车司马门 。 凡言司马者 , 官垣之内 , 兵 卫所在 , 司马主武事 , 故谓宫之外门为司马 门 。 ⋯⋯王莽改公车司马门日王路四门 ,’ 《 汉书 · 宣帝纪 》 “五凤三年 , 鸳凤集长乐宫 东网 ”。 《 汉书 · 刘屈庵传 》 “ 决太子驭四市 人 , 凡数万众 , 至长乐西网下 ,’ 《 汉书 · 田纷传 》 “程李俱东西宫卫尉”。 孟 康日 “ 李广为东宫 , 程不识为西宫 ,’ 《 汉书 · 五行志 》 上 “ 文帝七年六月癸酉 , 未央宫东阔罕思灾。 刘向以为东网所以朝诸 侯之门也 ”。 《 汉书 · 枚乘传 》 “皋至长安 , 上书北网 , 。 《 汉书 · 高帝纪 》颜师古注 “未 央殿虽南向 , 而上书奏事渴见之徒皆诣北姻 , 公车司马亦在北焉 , 是则以北姻为正门 , 又有 东门东网 。 至于西南两方 , 无门阔矣”。 按西 南两方亦有门 , 但门外无阅 。 张衡《 西京斌 》 《 文选 》卷二 “ 疏 龙 首以抗 一 考 古 殿 , 状巍峨以岌案 ”。 《 水经注 》 渭水 “ 高 祖在关东 , 令萧何成未央宫 。 何斩龙首山而 营之 , 山即基网 , 不假筑 , 高出长安城”。 据发 掘 , 未央宫前殿基坛属自然的生黄土 , 高处犹 遗有新石器时代仰韶文化墓葬。 《 史记 · 挥里子传 》 “愕里子卒 , 葬于渭南章 台之东。 ⋯⋯至汉兴 , 长乐宫在其东 , 未央宫 在其西 , 武库正直其墓 ”。 据此 , 武库应在长 乐 、未央两宫之间 , 已经考古发掘工作证实 。 《 三辅黄图 》谓武库在未央宫 , 与实际不符 。 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汉城工作队 《 汉 长安城武库遗址发掘的初步 收 获 》 , 《 考 古 》 年 期 。 ⑧ 王仲殊 《 汉代考古学概说 》 , 中华书局 印 中 黑光 《 西安汉太液池出土一件巨形石鱼 》 , 《 文物 》 年 期 。 《 汉书 · 董贤传 》 “ 诏将作大匠为贤起大第 北网下 , 重殿洞门 ”。 班固《 西都赋 》 《文选 》 卷一 “ 北网甲第 , 当道直启 ,’ 。 据《 汉书 · 地理志 》 上 记载 , 平帝元始二年 长安户八万八百 , 口二十四万六千二百 。 长 安城中虽多为宫殿所占 , 但因城的面积大 , 居 民住宅区仍多在城内 , 故班固《西都赋 》说“ 内 则街衙洞达 , 间阎且千 ,’ 《 周书 · 庚信传 》 “践长乐之神皋 , 望宣平之 贵罗 , 《 哀江南赋 。 《 史记 萧相国列传 ” “ 召平者 , 故秦东陵 侯 。 秦破 , 为布衣 , 种瓜于长安城东 ”。 阮籍 《 泳怀诗 》 《 文选 , 卷二十三 “昔闻东陵瓜 , 近在青门外 ”。《 汉书 · 成帝纪 》 “建始三年 , 境上小女陈持弓闻大水至 , 走人横城门 。 应 肋日 “境上 , 地名 , 在渭水边 ,’ ⑥ 《 三辅黄图 》 “ 间里一百六十 , 室居栉比 , 门 巷修直 ,’ 潘岳《 西征赋 》 《 文选 》卷十 “ 所谓尚冠 、修 成 、黄棘 、宣明 、建阳 、昌阴 、北焕 、南平 , 皆夷 漫涤荡 , 亡其处而有其名”。 李善注 “ 皆里 名也 ”。 《 史记 · 石奋传 》 “ 徙其家长安中戚 里 ”。 《 索隐 》 “长安记 , 戚里在城内”。 刘向 《 列女传 》 卷五 “京师节女者 , 长安大昌里 人之妻也 ”。 宜里 、 当利里 、棘里 、南里 、嚣陵 里 、 假阳里俱见居延汉简 , 棘里与黄棘 , 南里 与南平 , 是否为同一里 , 待考 。 参见中国社会 科学院考古研究所 《 居延汉简甲乙编 》 中华 书局 , 年 《 汉书 · 平帝纪 》 ‘ , 元始二年 又起五里于 长安城中 , 宅二百区 , 以居贫民 ,’ 甸 班固《 西都赋 》 《文选 》卷一 注引 《 汉宫网 疏 》 “长安立九市 , 其六市在道西 , 三市在道 东”。 《 三辅黄图 》 “长安市有九 , 各方二百 六十步 。 六市在道西 , 三市在道东 , 凡四里为 一市 , 致九州之人在突门 雍门 , 夹横桥大 道 , 市楼皆重屋 ,’ 俞伟超 《 汉长安城西北部勘查记 》 , 《 考古通 讯 》 年 , 期 。 。 《 考工记 》为东周齐国所记录的官书 参见郭 沫若《 考工记 的年代与国别 》 , 汉初 营建 长安城时 尚未作为《 冬官 》补人《 周礼 陈寅洛 《 隋唐制度渊源略论稿 》 “然则西汉 首都宫市之位置 , 与考工记匠人之文可谓符 合 ,’ 。 心续汉书 · 郡国志 》 一 “雄阳 , 周时号成 周 ”。 《 史记 · 苏秦列传 》 “苏秦者 , 东周雄 阳人也 ”。 《 正义 》 “敬王以子朝之乱从王城 东迁锥阳故城 , 乃号东周 , 以王城为西周 ,’ 《续汉书 · 百官志 》 四 注引《 古今注 》 “建 武十四年九月开平城门 ,’ 中国科学院考古研究所洛阳工作队 《 汉魏 洛阳城初步勘查 》 , 《 考古 》 年 期 。 《续汉书 、 郡国志 》 一 注引《 帝王世纪 , “ 城 东西六里一十步 , 南北九里一百步 ”。 又引 《 晋元康地道记 》 “城南北九里七十步 , 东西 六里十步 ”。 《 元河南志 》 卷二 “今故洛阳 城 , 即成周之城 , 旧址尚存 。 俗传东西六里 , 南北九里 , 亦日九六城 , 与帝王世纪 、 元康地 道记不异 ,’ 据诸书记载 , 东面三个城门自北而南为上东 门 、中东门 、耗门 , 南面四个城门自东而西为 开阳门 、平城门 、小苑门 、津门 , 西面三个城门 自南而北为广阳门 、雍门 、上西门 , 北面两个 城门 自西而东为夏门 、毅门 。 图 北面西头的夏门 , 遗迹保存较好 , 经勘探 , 有 三个门道 。 《 洛阳伽兰记 序 “一门有三 道 , 所谓九轨 ,’ ⑧ 《续汉书 · 百官志 四 注引蔡质《 汉仪 》 “雄 阳二十四街 , 街一拿 , 《 太平御览 》 卷一九五 引陆机《 洛阳记 》 “宫 门及城中大道皆分作三 。 中央御道 , 两边筑 土墙高四尺余 , 外分之 。 唯公卿尚书章服从 中道 , 凡行人皆行左右 ,’ ⑩ 《 史记 · 高帝本纪 》 ‘ , 五年 帝置酒南宫 ,’ 《汉书 王莽传 , “ 司徒王寻将十余万屯洛 阳 , 填南宫”。 年在西安汉长安城西南 上林苑官观遗址中发现一批窖藏的铜器 , 铭 文说明都属上林苑中的御用品 , 制作年代自 武帝至成帝 , 除大部分系在长安铸造的以外 , 有的为各郡官员所贡献 , 有的则系从各地宫 观中征调来的 。 其中有一件铜镭 , 刻有“南官 锤 ”字样 , 本为锥阳南宫中所用之物 。 参见西 安市文物管理委员会 ‘西安三桥镇高窑村出 土的西汉铜器群 》 《 考古 》 年 期 , 黄 展岳《 西安三桥高窑村西汉铜器群铭文补释 》 《 考古 》 ‘ 年 期 第 期 《 后汉书 。 光武纪 , ‘ , 建武元年 冬十月癸 丑 , 车驾人洛阳 , 幸南宫却非殿 , 遂定都焉 , , “十四年春正 月 , 起南宫前解、 《 后汉书 · 明帝纪 》 ‘ , 永元二年 是岁 , 起北 宫及诸官府 ,’‘ , 永元八年 冬 月 , 北宫成 , , 。 《续汉书 · 礼仪志 》 中 注引蔡质《 汉仪 》 “德 阳殿周旋容万人 , 陛高二丈 。 ⋯⋯天子正旦 节 , 会朝百僚于此 。 自到恨师 , 去宫四十三 里 , 望朱雀五网 、德阳 , 其上郁律与天连 ,’ 续汉书 · 五行志 》 一 “蔡琶对 日 , 平城门 正阳之门 , 与宫连 , 郊祀法驾所由从出 , 门之 最尊者也 ,’ ⑧ ‘续汉书 · 百官志 四 本注 “锥阳城十二 「。 其正南一门日平城门 , 北〔对 宫门 , 属卫 尉 ”。 刘昭注引《 汉官秩 》 “ 平城门为宫门 , 不置候 , 置屯司马 , 秩千石 ,’按其余城门每 门置候一人 , 秩六百石 。 。水经注 》 毅水 “ 池东 , 旧平城门所在矣 , 今塞 , 北对洛阳南 官 ”。 。 《后汉书 · 光武纪 , 注引蔡质‘ 汉典职仪 》 “ 南 宫至北官 , 中央作大屋 , 复道 , 三道行 , 天子从 中道 , 从官夹左右 , 十步一卫 。 两宫相去七 里 ”。 按雄阳城南北全长不过九里 , 两宫之间 的距离不可能是七里 。 从遗迹的情形看来 , 应是一里 。 汉代“ 七 ”字与“一 ”字近似 , 易致 误 。 《后汉书 · 献帝纪 》 ‘ , 中平六年 九月甲戍 , 即皇帝位 , 年九岁 , 迁皇太后于永安官”。 李 贤注 “ 董卓迁也 。 洛阳宫殿名日 , 永安宫周 围六百九十八丈 , 故基在洛阳故城中”。 《续 汉书 · 百官志 》 三 本注 “ 永安 , 北宫东北 别小宫名 , 有园观 , 心太平御览》〔卷一九七 引司马彪 ‘续汉书 , “灌龙园在洛阳西北角”。 《 续汉书 · 百官志 》 三 本注 “ 涩龙亦园名 , 近北宫 ,’ 。 《 水经注 》 毅水 “ 毅水 又北遥东阳门东 , 故中东门也 。 又北迂故太仓西 。 洛阳地记 日 , 大城东有太仓 ”。 关于太仓和武库的位 置 , 参见《 永乐大典 》 卷九五六一 引《 元河南 志 》的“后汉京城图 ,’ 。 《续汉书 · 百官志 》 一 注引《 古今注 》 “ 永 平十五年 , 更作太尉 、司徒 、司空府开阳城门 火 内 ”。又引《 汉仪 》 “ 司徒府与苍龙阔对 ,’ ⑧ 《洛阳伽兰记 、 卷一 “ 修梵寺在清阳门内 御道北 。 ⋯⋯寺北有永和里 , 汉太师董卓之 宅也 ”。 《 水经注 , 毅水 “步广里在洛阳城 内宫东”。 必 雄阳全城面积仅 平方公里 , 除去官殿 、园 囿 、官署和贵族的邸宅等以外 , 余地不大 。 由 于雄阳的马市和南市分别在东郊和南郊 , 可 见一般居民多住在郊区 。 《 水经注 毅水 “毅水又东南 , 转屈而东注 , 谓之阮曲 , 云阮嗣 宗之故居也 。 ”据此 , 西晋时阮籍即居住在洛 阳城的东郊 。 据《 永乐大典 》 卷九五六一 引 《 元河南志 》的“晋都城图” , 张华宅亦在洛阳 城的东门外。 《 元河南志 》 卷二 引华延偶《 洛阳记 》 “ 大 市名金市 , 在城中 南市在城之南 , 马市在大 城之东 ,’ 潘岳《 闲居斌 》 《文选 》卷十六 “ 陪京沂伊 , 面郊后市 ”。 李善注引陆机《 洛阳记 》 “洛阳 凡三市 。大市名日金市 , 公观之西城中”。 心水 经注 》 敷水 “故洛阳记日 , 陵云台西有金 市 , 金市北对洛阳垒者也 ,’ 《 三国志 · 魏志 · 文帝纪 》 “ 黄初元年 十 二月 , 初营洛阳宫 , 戊午幸洛阳”。 裴注 “ 诸 书记是时帝居北宫 , 以建始殿朝群臣 。 ⋯⋯ 至明帝时始于汉南宫崇德殿处起太极 、 昭阳 诸殿 ”。 玄魏志 · 明帝纪 》注引《 魏略 》 ‘ , 青 龙三年 是年 , 起太极诸殿 , ⋯⋯筑阎阖诸门 , 网外罕思 ,’ 《三国志 · 魏志 · 高堂隆传 》 “ 明 帝愈增 崇官殿 , 雕饰观阁 。 ⋯⋯起景阳山于芳林之 园 , 建昭阳殿于太极之北 ”。 《 水经注 》 毅 水 “毅水又东历大夏门下 , 故夏门也 。 ⋯⋯ 门内东侧际城有魏明帝所起景阳山 ,’ 《 初学记 》 卷二十四 “历代殿名或沿或革 , 唯魏之太极 , 自晋以降 , 正殿皆名之 , 、 见《 三国志 · 魏志 · 高堂隆传 》。 《水经注 》 浊漳水 “ 邺 城之西北有三台 , 皆因城为之基 。 ⋯ ⋯中日铜雀台 , ⋯⋯南则 金虎台 , ⋯⋯北日冰井台 ”。 《 河朔访古记 》 卷中 引《 邺中记 》 “ 三台相去各六十步 ,’ 参见俞伟超 《 邺城调 查记 》 《 考 古 》 年 期 。 《 三国志 · 魏志 · 高堂隆传粉 “ 明 帝愈增 崇宫殿 , , · · ⋯铸作黄龙 、 凤皇奇伟之兽 , 饰金 墉 、陵云台 、陵霄网 ”。 《水经注 》 毅水 “毅 水又东逸金墉城北 , 魏明帝于洛阳城西北角 筑之 , 名金墉城 ,’ 《 水经注 》 毅水 “毅水逸洛阳小城北 , 因阿 旧城 , 凭结金墉 , 故向城也 。 永嘉之乱 , 结以 为垒 , 号洛阳垒”。 同 。 《 东京梦华录 》 卷一 “ 新城每百步设马面 、 战棚 , 密置女头 , 旦暮修整 , 望之耸然 ”。 《 梦 溪笔谈 》 卷十一 “ 延州故丰林县城 , 赫连 勃勃所建 。 ⋯⋯其城不甚厚 , 但马面极长而 密 , ⋯⋯人力亦难攻也 ”。 据近年考古勘察 , 赫连勃勃所建都城统万城 在今陕西省靖边 县 , 在城墙外壁亦筑有许多“马面 ” , 参见陕 西省文管会 《 统万城城址勘测 记 》 《 考 古 》 年 期 北魏孝文帝于太和十七年到洛阳 , 视察前代 娜 月 考 古 城郭宫殿遗迹 , 遂决定迁都 , 令司空穆亮 、 尚 书李冲 、将作大匠董爵负责经营 , 又命青州刺 史刘芳 、 中书舍人常景等定新都官殿门阁之 名 。 太和十九年 , 大举自平城迁都洛阳 。 宣武 帝景明二年 , 从司州牧广阳王嘉之议 , 筑洛阳 三百二十坊 , 都城规模至此大备 。 自孝文帝 太和十九年至孝武帝永熙三年 , 北魏以洛阳 为都城凡四十年 。 孝静帝天平元年 , 自洛阳 迁都于邺 。 元象元年 , 侯景围攻独孤信于金 墉城 , 悉烧洛阳官寺民居 , 都城成为丘墟 。 隋 场帝大业元年新建东都洛阳城 , 在北魏洛阳 故城之西约 公里 。 。 同聊 。 《洛阳伽兰记 》 卷一 “ 永宁寺 在官前间 圈门南一里御道西 ”。 《 魏书 · 世宗纪 》 “ 景 明二年春正月 丁已 , 引见群巨于太极前殿 , 告以览政之意 ,’“ 景明三年十二月 壬寅 , 飨 群臣于太极前殿 ,’ 《 洛阳伽兰记 》 卷一 ‘ , 翟 泉西有华林 园 ”。 应贞《 华林园集诗 》 ‘文选 》卷二十 注 引《 洛阳图经 》 “华林园在城内东北隅 , 魏明 帝起 , 名芳林园 , 齐王芳改为华杯、 参见《 洛阳伽兰记 》 序 。 关于北魏洛阳城南 面城门 , 诸本皆误为三门 。 应据《水经注 》 毅 水 所记 , 自东而西依次为开阳门 、平昌门 、宣 阳门 、津阳门 , 共四门 , 其数与东汉 、魏晋相 等 。 ‘水经注 》 敦水 “ 较水 南出透西阳门 , 旧 汉氏之西明门也 , 亦日雍门 。 旧门在南 , 太和 中以故门邪出 , 故徙是门 , 东对东阳门 ”。 经 勘察 , 遗迹情形与上述记载完全相合 。 心 《洛阳伽兰记 》 序 “次北 日承明门 。 承明 者 , 高祖所立 , 当金墉城前东西大道 。 迁京之 始 , 宫网未就 , 高祖住在金墉城 。 城西有王南 寺 , 高祖数诣寺 , 沙门论议 , 故通此门 , 而未有 名 , 世人谓之新门 ,’ 据勘探 , 自东汉 、魏晋的雍门旧址向东通入城 内的街道 , 其遗迹仅残存长约 米 的 一 小 段 , 足证北魏时此街已废绝 。 参见中国科学 。 院考古研究所洛阳工作队 《 汉魏洛阳城初步 勘查 , , 《 考古 》 年 期 , 页 。 《 水经注 》 毅水 “较水又东迁宣阳门南 , 故 苑门也 。 皇都迁洛 , 移置于此 , 对阎阉门 , 南 直洛水浮析 。 ·“ 一门左即洛阳池处也 。 池 东 , 旧平城门所在矣 , 今塞 , 北对洛阳南宫 ,’ 《 洛阳伽兰记 》 卷一 “ 闻阖门前御道东有 左卫府 , 府南有司徒府 , 司徒府南有国子学 堂 , 国子南有宗正寺 , 寺南有太庙 , 庙南有护 军府 。 ⋯⋯御道西有右卫府 , 府南有太尉府 , 府南有将作曹 , 曹南有九级府 , 府南有太社 ,’ 《 水经注袱毅水 “ 阳渠水又枝分夹路 , 南出 逸太尉 、司徒两坊间 , 谓之铜驼街 ,’ 《 洛阳伽兰记 》 卷一 “ 永宁寺 ⋯⋯在宫前 间阖门南一里御道西 ”。 永宁寺遗址巳经勘 探清楚 , 其塔基遗迹已经全面发掘 , 参见中国 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洛阳工作队 《 北魏永 宁寺塔基发掘简报 》 《 考古 》 年 期 。 《 洛阳伽兰记 》 卷五 “ 京师东西二十里 , 南 北十五里 , 户十万九千余。 庙社宫室府曹以 外 , 方三百步为一里 。 里开四门 , 门置里正二 人 、吏四人 、门士八人 。合有二百二十里 ”。 据 《 魏书 · 世宗纪 》、《 魏书 · 广阳王嘉传 》及《 北 史 · 魏太武五王传 》等有关记载 , 二百二十应 系三百二十之误 。 《 魏书 · 世宗纪 “ 景明二年 九月丁酉 , 发 钱内夫五万人 , 筑京师三百二十坊 , 四旬而 罢 ”。 《魏书 · 广阳王嘉传 , “请于京四面筑 坊三百二十三 , 各周一千二百步 ,’ 《 洛阳伽兰记 》 “ 出西阳门四里 , 御道南有洛 阳大市 , 周迥八罗 , 卷四 “ 孝义里东 , 即是 洛阳小市 ,’卷二 “别立市于洛水南 , 号日四 通市 , 民间谓永桥市 ,’卷三 。 心洛阳伽兰记 》 卷一 “长秋寺 ⋯⋯在西阳 门内御道北一里 , 亦在延年里 , 即是晋中朝时 金市处 ,’ 宿白 《 北魏洛阳城和北邝陵墓 —鲜卑遗迹辑录之三 》 , 《 文物 , 夕 年 期 。 第 期
本文档为【中国古代都城概说】,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该文档来自用户分享,如有侵权行为请发邮件ishare@vip.sina.com联系网站客服,我们会及时删除。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下载需要: 免费 已有0 人下载
最新资料
资料动态
专题动态
is_737562
暂无简介~
格式:pdf
大小:895KB
软件:PDF阅读器
页数:11
分类:
上传时间:2011-11-19
浏览量:1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