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唐诗中的管理学

唐诗中的管理学

举报
开通vip

唐诗中的管理学唐诗中的管理学(一):无情还是有情  【唐诗佳句】     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却有晴。——唐·刘禹锡《竹枝词》 【佳句解析】      这两句诗是在描写一种自然现象,那就是黄梅季节的雨天,天空中西边的一半阴云密布,下着小雨,而东边的一半却红日高照。你说它是晴天呢还是雨天呢?令人难以捉摸。      阅读过大量古典诗词的朋友们可能会注意到这样一个现象:凡是通过正反对比写出的诗句,其震撼力往往是非常强大的。本诗也不例外,天空中的“一半阴,一半晴”这种现象并没有一个很清晰的分界线,而诗人将这条“分界线”强...

唐诗中的管理学
唐诗中的管理学(一):无情还是有情  【唐诗佳句】     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却有晴。——唐·刘禹锡《竹枝词》 【佳句解析】      这两句诗是在描写一种自然现象,那就是黄梅季节的雨天,天空中西边的一半阴云密布,下着小雨,而东边的一半却红日高照。你说它是晴天呢还是雨天呢?令人难以捉摸。      阅读过大量古典诗词的朋友们可能会注意到这样一个现象:凡是通过正反对比写出的诗句,其震撼力往往是非常强大的。本诗也不例外,天空中的“一半阴,一半晴”这种现象并没有一个很清晰的分界线,而诗人将这条“分界线”强行加到了天空中,使用了“东边”和“西边”这四个字,会使读者突然间感到了一种文字上的享受,它能够充分地激发出读者的想象力,使人有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轻松地进入到诗句设置的场景中来,才会更加认真地来分析后文中的“无晴”还是“有晴”。      本诗此两句运用了谐声双关的手法,本意是姑娘暗恋一个小伙子,但是对他的感觉总是捉摸不定,这使得她不由得想到了上述的自然现象,诗句中的“晴”字可以理解成为“情”字来解释,充分表达了姑娘内心的不安和期盼。 人的内心世界通常是令人难以捉摸的,诗人用“东边日出西边雨”这种自然现象来刻画人的内心世界可谓是独具想象力的,而最精彩的一笔是将天气的晴朗假借到人与人之间的感情上来,令读者感到“天人合一”的意境。 【原诗欣赏】 竹枝词   杨柳青青江水平,闻郎江上唱歌声。       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却有晴。 【管理感悟】      在现实生活中,有很多人的表情变化时常会出现“东边日出西边雨”的时候,这是由于生活中的事件的不确定性引起的,所以自然也是在情理之中的。      人类的情感通常是让人难以捉摸的,所以这种情感成为了人类永恒的话题。      在企业中,无论是管理者还是普通员工,他们都会拥有着自己的情感,而且他们的情感时刻都会随着外界的变化在发生着变化。有的人在一天中的情绪变化可能会有三至四次,这是很正常的。我们能够想象得到,一个人高高兴兴来上班,兴许就会碰到不如意的事情而影响了刚才的情绪,开始变得烦躁不安起来。而有的人可能是由于家庭矛盾怒气冲冲的来到单位,但是通过和同事的交谈又会变得有说有笑,把刚才的烦恼抛到九霄云外。     面对情绪由好变坏的员工,管理者如何去做呢?下面给出5点建议:     1、给予适当的安慰     关心和爱护下属,是每个管理者责无旁贷的事情。发现情绪不对头的员工要及时采取和他们进行面对面的沟通。下属情绪不好,其内心是不愿意让领导看到的,更不想让领导来过问。所以面对这样的员工,管理者最好不要去刨根问底,追问他为什么情绪不高,而是要采取安慰的方法来改变他们的情绪。     比如说,“有什么解不开的事儿啊,等下班我帮你解决。”、“家里有什么困难,讲出来,公司会帮你的。”、“和同事闹矛盾了吧,没关系,都是为了工作,有什么解不开的呢?”等之类的话如果出自管理者口中,员工就会很自然地意识到管理者已经注意到了自己情绪的变化,就会在心中产生出“工作要放在首要位置上”的想法。      2、不要火上浇油     如果情绪低落的员工再遭遇一个斤斤计较的上司,那无异于火上浇油。本来员工心里就有了烦心事,上司还对他的工作挑三拣四,在鸡蛋里挑骨头的话,员工的怒火一定会发泄出来的,那时的局面将无法收拾。     当管理者发现情绪低落的员工做错的时候,如果不是什么大的错误的话,最好不要在这时指出,等该员工的情绪好转后再指出来,并严加批评,最好能够说明情绪不能影响工作,以观后效之类的话语,员工在那个时候就会虚心接受这样的意见的,管理者也不至于被陷入两难境地。       3、不要盲目给员工定性     情绪低落的员工在工作中难免要受到自己情绪的影响,不会像原来那样尽心尽力,如果此时恰好被管理者看到,管理者就会很容易产生误解。管理者会因为员工一时的表现给员工下了定义,说此人向来工作不认真,那么一旦这个结论在管理者头脑中形成的话,这个员工今后的成绩在管理者心目中会大打折扣,这样既影响员工的心里情绪,也会对企业造成不必要的损失。      管理者如果看到员工是因情绪低落的原因而使工作效率受到影响的话,要主动关心一下,看看是不是家庭方面或是同事之间给他造成的麻烦,找到病根就容易解决问题,注意千万不要在此时对其立刻下一些“定义”。       4、创造一个良好的氛围     员工情绪的好坏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环境,管理者如果发现自己的员工中有情绪低落的人,不妨让他和周围几个关系不错的员工共同完成一个任务,这样可以为他创造一个宽松而又舒服的工作环境,让他可以在工作中放松一下自己的心情,情绪也就会自然而然的好起来的。       5、听他的倾诉     倾听,是管理者与员工沟通的重要手段。当一个人情绪不好的时候,这个人最大的需要就是有其他人来听他述说,如果此时管理者能够充当这个听众的话,是对员工莫大的鼓舞,员工把心里的委屈都一并倒出来,心情自然也就会大为好转。 面对喜欢看管理者眼色行事的员工出现这样的问题时,管理者又如何去做呢?     从另一个角度来看,管理者也有情绪不稳的时候。有些员工总是用眼睛盯着管理者的脸色,管理者高兴,他就高兴,管理者脸色阴沉,他就会悄悄躲在一旁,一言不发。     面对这样的员工,管理者首先要保证自己每天要有一个良好的精神面貌来感染员工的情绪。实在有什么烦心的事,最好也不要在公司里表露出来。因为工作时间是有限的,不能因为互相猜测对方的心情而浪费大量的时间,实在是得不偿失。 既然是人心难测,我们就没有必要去刻意地猜测他人的心理,把这些时间用在工作上。管理者要使员工清楚,情绪不要带入工作中,遇到情绪不好的时候要及时沟通,保证一个良好的工作氛围才是最重要的事情。 唐诗中的管理学(二):早莺与新燕 【唐诗佳句】      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唐·白居易《钱塘湖春行》 【佳句解析】      这句诗是诗人对动物的动态描写来表现春天在寒冬过后来临的春意盎然的景象。      虽然是描写景色的诗句,用词之准确,意境之活泼,全都跃然于纸上。诗句中描写早莺时用的是“几处”而非“处处”,描写新燕时用的是“谁家”而非“家家”,正是为了突出早春这个特点。“早莺”与“新燕”都是早春出现的产物,它们具有勃勃的生气和对生活的强烈热爱之情,所以才会出现“争暖树”和“啄春泥”这些令人感到非常活泼的场面。      人们在经过了一个寒冬之后,如果推门看到黄莺在树上歌唱,小燕在屋檐下筑巢,满眼的新意油然而生,春天的生机也就自然地被表露出来。 【原诗欣赏】 钱塘湖春行   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      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   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 【管理感悟】      可想而知,“早莺争树”与“新燕啄泥”的动作一定会很笨拙,因为这一切对于它们来说都是新鲜事物,但是它们内心中会因此而产生出一种冲动来,这种冲动可以制造出激情,这种激情又可以散发出一种勇气和不折不挠的精神出来,这也是“初生牛犊不怕虎”的由来。企业中的新员工,尤其是刚刚毕业走入社会的大学生们,他们就是“早莺”,他们就是“新燕”,他们有着一种不怕艰难、敢于拼搏的精神,企业的管理者应该投入大量的精力去指导他们的成长,绝不能轻视这个群体。      公司中有老员工也有刚刚从校门出来走入企业的新员工。老员工的阅历丰富、经验十足;而新员工则什么都要从头学起,他们没有经验、技能低。这是一个不争的事实。      管理者绝不能轻视这些年轻员工,不要认为他们工作经验少、工作技能低而冷落了他们,这个群体是最有发展潜力的群体,是一个“可塑性”最强的群体。      我们来分析一下新员工的优点:      新员工的特点是大多数年轻有为、精力充沛、敢做敢当。      1、年轻是人生最大的资本      年轻,就不怕失败,失败了可以重头再来;年轻,就会有数不清的机遇,抓住了就很容易成功;年轻,就会有欲望,有被提升的欲望、有进步的欲望、有成功的欲望。所以说,他们拥有人生最大的资本,这是所有上了岁数的人无法与之相比的优势所在。        2、旺盛的精力是员工工作效率提高的基础      年轻员工的思维最为活跃,他们的创造力是惊人的。丰富的创造力是提高工作效率的重要基础,也是最重要的保证。他们的想法有时不受“思维定势”的约束,有的想法甚至是超出一般人的思维理念。其实,正是这些异想天开的思维才是使社会进步的原动力。        3、敢于承担责任是新员工的魄力      年轻员工在动手时敢想敢做,因为他们不会计较失败的后果,这是一个缺点,同时也是一个优点。既然敢做,他们就不会害怕承担相应的责任,只有这样,他们才能在不断的失败中获得经验,进一步成长起来。      鉴于新员工以上优点,管理者不应对其怀有戒心,而是要千方百计地对他们委以重任,让他们在艰难任务中快速成长起来,成为公司的支柱力量。      当然,新员工的缺点也是不言而喻的,那就是他们个性极强、经常不服从上级的命令、我行我素。具体表现为以下三类:     1、求胜欲太强,做事冒进不考虑后果      这样的员工总是立功心切,他们的表现欲极强,但是从来不计较后果的得失,只图一时之快。这样的冒进举动肯定会给企业带来一定的损失,但同时也会给自己带来一定的收获。       2、不想受到束缚,总想着自立门户     这样的员工是具有一定的魄力的,心中使终会有这样一条信念:自己做老板!他们不愿意别人在自己面前指手划脚,不愿意其他同事对其说三道四,自信力超越一切。然而残酷的现实会让他们感到自己无所事从。       3、朝三暮四、工作不安分守己     这样的员工对新生事物特别感兴趣,总是不能在一个位置安心工作,他们时刻想转换自己的工作环境来体验新的刺激与挑战。他们的思维最活跃,他们最热爱的就是挑战,哪怕是被碰得头破血流,仍然会一如既往做下去。      经过对新员工的优缺点的分析,管理者更应该肩负起培育新员工的重任,使他们能够做到扬长避短,激发他们的潜能,让他们快乐而又迅速地成长起来成为企业的栋梁之材。那么,管理者如何有针对性地来培育和管理这些新员工呢?      1、给年轻下属几句忠告      新员工缺少的就是工作经验和社会经验,他们最需要的也是这些。管理者应把前人 总结 初级经济法重点总结下载党员个人总结TXt高中句型全总结.doc高中句型全总结.doc理论力学知识点总结pdf 的经验,最好是名言作为员工的座右铭交给他们,帮助他们去品味、理解其中的含义,懂得什么是处事技巧,什么是按部就班,什么是大局观等问题。日积月累,新员工们会从中得到巨大的启发。       2、重任适当交给他们来做     有些管理者不愿意将重任交给年轻下属来做,其实这样做是对新员工的发展是有障碍的。新员工只有在重任下在心理上才能产生巨大的压力,才能对自己的任务重视起来,进步才能飞速。同时,新员工心里也会认为管理者对他们的能力非常认可,干劲才能十足,将会产生出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潜力出来。       3、少“批”多“评”     新员工无论是做事还是提建议,有时很可能表现得很幼稚,或者说他们的思维很简单,这是很正常的现象,管理者无须上来就批。如果这么做,新员工会感觉到自己的劳动是无效劳动,不会得到任何人的认可,今后就会出现做事就会畏首畏尾、没有激情的现象。正确的做法是管理者应及时指出他们的不足并加以解释,同时也要赞美他们的可取之处。 管理者正确的做法是多加以指导,对于他们的意见和做法应给予足够的重视。      新员工是企业的希望,是一个待开发的“宝藏”,只要管理者用了心,懂得去如何去开采它,其利无穷! 唐诗中的管理学(三):身处绝顶看群山  【唐诗佳句】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唐·杜甫《望岳》 【佳句解析】 在山中看群山,犹如一个人走进了迷宫,无法了解到群山的全貌,也不知道山有多大;假如一个人在山外看群山,他将看到的景象是群山层叠、高耸入云,会感觉到自身的渺小;如果一个人站在最高峰上再来看群山,此时的群山就好像青笋林立一样,十分渺小。   同一件事物,让一个人身处不同的角度去观察它,其结果就会截然不同。这是一种自然现象。然而,诗人只用了短短的十个字,却把这种自然现象表达得淋漓尽致,让读者看后有一种“醍醐灌顶”的感觉,细细品味之后更能够深深地体会到文字的气势磅礴。 此句也充分地表露了作者博大的政治抱负和宽广的胸怀。 【原诗欣赏】                    望岳   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      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荡胸生层云,决眦入归鸟。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管理感悟】 诗句中描写的是诗人在登临山顶向下俯瞰时的场面,通过上文分析后我们知道这是其中一种欣赏群山的角度。在现代企业管理中,管理者管理员工时与此情形颇为类似,比如:管理者如果每天都在做着自己手下员工们的工作时,你所观察到的现象就是每天都会有忙不完的任务,而同时你也将自己置身于员工之中,失去了管理者这个“角色”,以至于你自身的思维受到了局限,不能去真正地体会员工这个群体,因为你已经把自己放到了这个群体中,如同一个人在山中看群山一样,无法分辨出群山的模样;假如管理者什么事都不去做,把自己的任务锁定在每天来监督员工的工作和他们的行为上,那么你只能看到的是员工们的工作表现而制定出相应的奖罚 制度 关于办公室下班关闭电源制度矿山事故隐患举报和奖励制度制度下载人事管理制度doc盘点制度下载 出来,而对于员工们这个群体的发展、技能的提高、员工心态的变化等一无所知,因为你已将自己置于这个群体之外,无法做到切身地去体会这个群体。如同一个人在山外来看群山,虽然能看到群山的全貌,但却无法了解群山的内在;最好的方法是管理者应参与到员工这个群体中但又不能把自己等同于员工个体,站在一定的高度上来指导员工的工作,细心地观察员工们的心理变化,及时地与他们进行沟通,从而可以达到“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的效果。   现代企业中,管理者认为自己的员工形形色色,在管理上有着巨大的困难,尤其是在管理他们工作时更觉得是难上加难。 那么,到底难在哪呢?   每个员工都有他们各自的性格,所以随之产生各种不同的工作方式。如果管理者非要将自己的工作方式强加于每个员工的头上,势必会使员工们产生抵触情绪,有的消极怠工,有的我行我素,有的甚至拍案而起。总之,这样的管理方式是使管理者管理员工时觉得难的根源所在。   为什么企业中的大多数管理者都会采用这样的管理方法呢?   管理者大多认为,自己的工作方式是最完美的,员工无论从技能上还是从经验上来说,都是不能胜任某项工作的,只有按照自己的方式方法来办才能奏效。殊不知,员工们自己也会有这样的认为,这种现象在外行领导内行时,表现得尤为突出。当员工们自己的工作模式被领导打破后的第一反应就是自己遭受到了侮辱,自己的上司对自己的技能产生了怀疑,根本就不相信自己的能力,从而就会激发出他们的抵触情绪。我们称这种管理方式为“独断式管理”。   “独断式管理”的危害都有哪些呢? 首先是限制了员工的创造力。 在一个同样的问题面前,员工们可能有员工自己的判断力,管理者又有管理者的判断力。如果管理者不能在工作之前与员工进行沟通,便把自己对此问题的处理方式强加于员工的话,员工就会逐渐地丧失了对工作的判断热情,认为只要按照管理者所说的办就不会有错,在心里产生了“不求有功,但求无过”的想法,久而久之,员工再遇到什么问题就不想再去思考,认为思考了也没有用,按照管理者说的办就会万事大吉,这种现象无助于企业的进步。   其次是容易造成管理者的“事必躬亲”。 什么事管理者都要给员工下命令该怎么办,那么管理者会因此而无暇顾及其他的事情,会在工作中形成自己疲于奔命却得不到员工的认可的下场。可能此时管理者的心里也会感觉到很委屈,认为自己这样累为什么得不到员工的认可?但是,这样的管理者不知想过没有,你这样做的结果是使员工心里一直认为你心里从来就没相信过员工的能力。 这是典型的“费力不讨好”。   最后是容易引起员工对管理者的不满而使军心涣散。  “独断式管理”在员工们的心里产生的影响会很大的,他们会有这样的想法:自己的上司什么都行,是个“多面手”,那么工作上的麻烦全交给他多好啊,自己还乐得清闲。   这样的想法一旦在大多数人心中形成的话,整个团队的工作热情随之会大大的降低,工作效率就会与日俱下。   作为管理者来说,如何摆脱这样的困境呢?换句话说,让管理变得更轻松更有效呢?   有句话是这样说的:“当局者迷,旁观者清。”   经常使用“独断式管理”方式的管理者,他们在工作中的身份一直是处于“当局者”的行列。他们的工作内容与员工是一样的,可能比任何一个员工都要累,所以他们会产生这样的困惑。   不妨让这样的管理者试着去充当一名“旁观者”如何呢?   一旦管理者成为了“旁观者”以后,你的视野就会变得无比的开阔。你就会看到每个员工的工作方式、工作热情和工作的情绪变化。发现问题及时解决问题。作为管理者,你必须要站在一定的高度上来工作,不能混于员工中工作。   管理者可以制定工作结果,但却最好不要去强调完成过程,正所谓“殊途同归”,也许员工的完成过程比你要高明。在完成的过程中,管理者完全可以站在一定的高度上加以指导,这种指导也应该是探讨性的而非命令式的。当结果不利的时候,你应该主动配合员工来反省工作方式,为员工的成长助一臂之力。   管理者应该具有“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的气势,学会站在一定的高度上管理员工,这样你的管理才会更为有效,员工的积极性也会随之高涨起来。 唐诗中的管理学(四):春蚕和蜡炬 【唐诗佳句】      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唐·李商隐《无题》 【佳句解析】      这首诗描述的是一对恋人在久别重逢后的依依不舍的场面。诗句中无不透着两人的缠绵并互诉衷肠的伤感。      春蚕,吐出的丝可以做成衣服;蜡烛,放出的光可以用来照明。但是,它们有一个共同的特点:直到自己生命的结束那一刻仍然在进行默默的奉献。正是由于这个共同点,才使本句成为了对仗工整、震撼心灵的名句。此句之所以能够成为千古名句,是因为这短短的十四个字却道出了一个对爱情至死不渝却又重若千斤的诺言,而这个诺言又是大多数相恋的人无法兑现的一句空话,所以使人产生了强烈的共鸣。      后人将此句引申为对教师无私奉献精神的赞扬。 【原诗欣赏】                        无题       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   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晓镜但愁云鬓改,夜吟应觉月光寒。      蓬山此去无多路,青鸟殷勤为探看! 【管理启示】      “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这是一种多么伟大的奉献精神啊!在当今商海如潮的年代,这种精神尤其显得可贵。所以,我们这里只是在谈“相对奉献”这个话题。企业中,管理者无疑是希望员工能够具有奉献精神,但如果想要做到这一点,难度是可想而知的。      古人云:“善为人者能自为,善治人者能自治。”      管理者要想在用人上做到运用自如,让你的下属真正的为企业跑起来,你就要做到自律。从自我做起,才能让你的下属信服,从而激发出他们的奉献精神。      如果非要苛求一个人无私的奉献,是不现实的。因为在现实的生活中,如果你对工作做出了无私的奉献,那么你对自己的家人来说,就是最大的自私。所以,世界上没有绝对的无私奉献。奉献,只是一个相对的概念,它的实质是让人在牺牲一定的自身利益的情况下做出对大众有利的事情。那么,管理者的奉献是什么呢?      首先,是管理者对自己工作内容的热爱。      假如,企业中的管理者总在下属面前大谈自己对工作的倦怠,下属又怎能做到克己奉公呢?管理者应始终在员工面前保持着饱满的工作热情,其实这就是一种奉献。因为,我们都知道,在职场生存的人士,总会或多或少的出现职业生涯中的低谷阶段。管理者也是有血有肉的人,他们也不会摆脱这个现实。有时,领导们也会在自己的工作中出现失落感、迷惘感、不安感和厌倦感等,但这些感觉不要轻易地在下属面前表现出来,下属对你的这种感觉是非常敏感的,它的负作用相当大,轻则使员工精神不振,重则使一个团队迅速瓦解,后果非常严重。领导者应清楚地认识到,即使你在此时非常地想在下属面前表露出这种情绪,也一定要控制住,说到底,这就是一种奉献。      其次,是管理者在困难面前要身先士卒。      困难,人人都会遇到。一个企业的发展,是离不开大大小小的困难。在困难来临的时候,是让员工冲在前面,还是自己首当其冲呢?这是一个摆在管理者面前的两个选择。选择前者,无可厚非,因为领导就是要让员工在困难面前锻炼自己,但是,你的形象会在员工心里大打折扣,员工会认为这样的领导是一个逃避困难的领导。选择后者,是最佳选择,但不要事必躬亲,而是带领员工去克服困难,在这其中,你要让他们学会处理危机的本领,给出典范的行为。 如果管理者能在困难面前走在员工的前头,身先士卒,你的威信会立刻在员工的心里落地生根。说到底,这仍然是一种奉献。      第三,是管理者要勇于承担责任。      在企业中,一个任务或是一件事情被员工办砸了,如果决策是由领导者做出的,此时摆在领导者面前就会有两个选择:一个是推卸责任,一个是承担责任。      选择前者,领导者的理由还是比较充分的。因为执行者是员工,事情的失败员工是有着直接原因。有这种选择的领导者是自信自己的决策是完美的,而认为是执行者的错误造成的失败。      择后者的领导者,其思路是先从自身决策上反省,把执行者的错误放在第二位考虑。这种选择是最让员工信服的。因为谁都不喜欢把失败的责任归于自己,但事实永远是事实,谁的错误就是谁的错误。发生错误并不可怕,可怕的是没有人来承担责任。领导者做到了这一点,员工自然也不会再去推卸其责任,这样才能做到总结失败的经验,达到共同进步的目的。说到底,这还是一种奉献。      最后,是管理者要舍弃一些利益。      利益,是非常诱惑人的。功劳,谁不想要,利益,谁不想得?但是,过分的贪功,却是管理者的大忌。      管理者如果做什么事都贪功,虽然下属不敢说不,但是你却无形地抹杀了员工的工作积极性,他们心里会产生干好干坏一个样,反正最后功劳也是归管理者所有。      管理者如果能够做到“推功揽过”,员工是能够看在眼里的,你将得到的是员工对你的爱戴。说到底,这更是一种奉献。      如果管理者真能做到“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那么,你就会成为员工眼中的“圣人”,但是,能够做到这一点的领导者可以说是凤毛麟角,我们不必苛求这样的领导。但至少,领导者应该有些奉献精神,才能给员工起个好的带头作用。      其实,管理者并不是很容易做的,不是人们想象中的整天发号施令的人,他要用活自己的下属,才能成为一个合格的管理者,那就需要自己做出些奉献。 唐诗中的管理学(五):云帆沧海的信念 【唐诗佳句】       行路难,行路难,多歧路,今安在。   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唐·李白《行路难》 【佳句解析】      先来介绍一下诗人在写这首诗时的背景:此句诗表达的是作者在政途迷茫之际,感叹人世间歧路之多,人生抱负难以实现,但是信念仍存的想法。      两句“行路难”,说明人生道路上的艰难是漫长的,更表明一种人在一生中要面对的困难也是数有胜数的。“多歧路,今安在”充分表达了一个人处于人生十字路口时的抉择是多么的难啊!本诗虽然力挺一个难字,但总体意境并不消极,诗人在结尾处为人类展现出一个迎难而上、拼搏进取的场面,这也是本诗书写信念的精彩之笔。      书写信念的最后两句最为抢眼,有乘“长风”破“巨浪”的气势,在激流中勇往直前的生动场景,让读者仿佛置身于大海中拼搏,为后世留下了不朽的诗篇。      本句多为后人引用为在困难面前一定要保持有坚定的信念和对未来美好前景的执着。 【原诗欣赏】                        行路难   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盘珍馐值万钱。   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       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暗天。      闲来垂钓坐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       行路难,行路难,多歧路,今安在。       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管理感悟】      李白的诗句的确是容易让人产生感慨!“行路难”一语道出世世代代的人类发自内心的呼喊。在现实生活中,我想几乎每一个人都会由衷地发出这声感慨,因为人生的道路总是那样的崎岖,总会有那样多的曲折。在现代企业中同样会面临这样的问题,当企业处于商海的浪潮中面临困境之时,企业的管理者会说出“行路难”,而员工在多难的企业当中面对未卜的前途时也会说出“行路难”,所以说,在我们人生当中,“行路难”这三个字就会像“对不起”一样被人用得非常频繁。那么,现在我们来讨论这样一个话题,当企业管理者遇到了企业出现危机时,如何面对这条难行之路,又如何与员工进行沟通呢?      员工是企业的希望,企业是员工的依托,两者是互相依托的关系。无论哪一个员工都是希望自己的企业基业长青,这是再正常不过的。无论哪一个企业都是希望身处其中的每一个员工都能发挥自己最大的能力来创造价值,有着高度的忠诚度和团队协作精神,这更是无可厚非的。      然而,现实的发展总是那么事与愿违。当一个企业资金链断裂的时候,当一个企业经营状况不佳的时候,当一个企业遭遇到发展瓶颈的时候,这些时候都是员工的心理是最容易起波动,也是他们对企业的情感最薄弱的时候,此时企业的管理者不能不关心一下员工的心理。      当然,企业的管理者可能对遭遇到危机的企业仍然充满希望,他们的心里一定会有“危机是暂时的,我们必然会战胜危机!”的信念。但是,如果管理者认为自己的员工们和自己有一样的想法的话,那就是大错特错!      和管理者一同创业的老员工,他们自己可能会和管理者的思想一致,因为,诺大的企业是他们从白手起家做起的,谁也不愿轻易放弃。但是,“半路员工”就不一定会有这样的思想了。管理者也不能苛求他们一定要和自己的思想真正地统一起来,只能是通过一定的方式方法来疏导他们,使他们的思想一步一步向着自己的思维靠拢过来。      当企业出现危机时,管理者如何来疏导员工的思想,让他们建立起必胜的信念呢?      有两种方法:一种是封锁消息,一种是公开危机内幕。      当一个企业遇到危机时,假如这个企业尚有一定经济实力能够在短时期内维持下去,同时管理者坚信危机只是暂时的或者已经有了很好的解决 方案 气瓶 现场处置方案 .pdf气瓶 现场处置方案 .doc见习基地管理方案.doc关于群访事件的化解方案建筑工地扬尘治理专项方案下载 ,此时应使用第一种方法:严密的封锁消息。所有的工作流程照常进行,和往常一样,让员工丝毫感觉不到一点儿危机感,然后企业的管理者们迅速地去解决危机,但是,使用这种方法的前提是,管理者要有足够的把握,危机一定会在短时期内消除,否则这种方法会迅速瓦解团队的士气。      这种方法的好处是,在企业处于危机的时候不会造成员工们的心理紧张,不会打乱正常的工作秩序,不会使团队涣散。当然,它的不利之处也是显而易见的。封锁得不好,消息一旦泄露出去,就会造成空前的混乱,局面异常难以收拾。员工们在所得到为数不多的信息中会感到彷徨,他们会去胡思乱想,而一切有可能的谣言也会在此时不失时机地渗入进来。      所以说,如果要封锁消息,就一定要做到“滴水不漏”。任何细节,比如工资拖欠、大量裁员和员工福利待遇下降等,都会使员工猜疑并引起慌乱。所以这就要求企业的管理者应具备对事件的前瞻性和预测能力一定要过关。      假如这个企业的确到了工资发放、福利发放出现问题了和需要裁员等情况时,那么就不宜使用封锁消息这个办法。既然封不住,索性就公开企业危机的内幕,让企业中每个员工都明白自己的处境和企业的处境。人人都有自己的头脑,都会分析利弊得失,都具有一定的判断力,那么管理者就让员工自己选择自己的出路吧。      当然,在公开时不妨加入管理者的思维做指导,同时也是供员工参考的出路方案。管理者一定要实事求是地把危机本质、现象和处理方法讲清楚,还有将事件发展的动态及时下达给每个员工,让员工们心里都产生一个信念:企业必胜! 实在是信心不足的员工要离开企业也没有办法,管理者只能是尊重他们的选择。      这种方法的好处在于,管理上公开透明,不会致使员工得到捕风捉影的消息而影响他们正常的工作。但不利之处也是显而易见的,那就是势必会流失一部分员工,其中也可能有一些核心员工。      当企业出现这样那样的危机的时候,让员工建立起一个必胜的信念是非常重要的。管理者心中一定要清楚,对于危机的内幕,要想将其隐埋,那就一埋到底,绝不能有半点泄露。如果想要泄露,那就不如彻彻底底地公开。这样做,企业的员工才认为自己在企业中是受到足够的重视的,对于他们信心建立是大有好处的。假如此时管理者在实际操作中出现前后矛盾时,员工会开始怀疑企业的诚信度,自然也就会失去了对企业战胜危机的信心,到那时局面将无法收拾。      道路难行并不可怕,可怕的是面对难行的道路不敢向前迈步! 唐诗中的管理学(六):打开蓬门迎客来 【唐诗佳句】     花径不曾缘客扫,蓬门今始为君开。——唐。杜甫《客至》 【佳句解析】     孔子曰:“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     长满花草的庭院还没有来得及打扫,贵客已至。为什么诗人不扫庭院?因为他正处于寂寞中,无心打扫,既然生活是平淡的,何必要去改变庭院落的面貌呢?贵客一到,这种安逸闲适的生活一下子就被打破,诗人在喜出望外之时,这才注意到自己的庭院还很乱,但此时已然无心顾及这些,最要紧的是将一向紧闭着的大门打开,为远来的朋友把门打开,走出寂静的生活,走进欢喜的场面。诗句中无不透露出诗人急于见到好友的喜悦之情。     整句诗都在突出一个字:急。“花径”与“蓬门”非常形象地描绘出这个场面。这些都非待客之礼,但是为了迎接贵客,诗人已经无暇顾及这些,从另一个角度来看,更显示出诗人待客之诚,令人感动。     这是一首处处洋溢着生活气息的诗句,体现了诗人淳朴真诚的性格和打破家中冷清寂静前的喜悦。 【原诗欣赏】                    客至 舍南台北皆春水,但见群鸥日日来。 花径不曾缘客扫,蓬门今始为君开。 盘飨市远无兼味,樽酒家贫只旧醅。 肯与邻翁相对饮,隔篱呼取尽馀杯。 【管理感悟】     针对企业而言,人才就是客,大才就是贵客,这是毋庸置疑的。面对贵客的到来,企业中的管理者能否做到“花径不曾缘客扫,蓬门今始为君开”呢?这是一个相对简单而又令人深思的问题。有些管理者嘴里虽然喊着尊贤爱士的口号,但他们的实际行动又是怎样?     身处商海浪潮中的企业和公司,商业竞争是一个永恒的话题,谁都无法摆脱这个残酷而又刺激的现实。在商业竞争中人才是关键,谁掌握了人才资源,谁就会在这没有硝烟的战争中取得主动地位,这是显而易见的道理。     大多数管理者心中都很清楚,对于大才要恭敬有加,但是真正做到的又有几人呢?尤其是当对手企业中的核心员工由于失意而投靠过来的时候,管理者是否能做到容人并热情接待?这一点是值得深思的。     这样的员工有可能曾经给自己的企业带来过灾难性的打击,也有可能使自己处于过很难堪的窘境,管理者提起他们就会恨之入骨。而今他们登门投靠自己的企业,有的管理者会二话不说,将其拒之门外。还有的管理者先将其收下,不予以重用,时常给他们穿穿“小鞋”。这些做法是小人行径,不值一提。正确的做法应该向曹操学习。     曹操在官渡与袁绍开战,他面对强敌,心里根本就没有必胜的把握。而袁绍帐下的谋士许攸因不被重用而负气来投靠曹操,我们且看曹操是如何对待许攸的?许攸到达曹操营帐时已是半夜,曹操还在睡梦中,听到帐外吵吵嚷嚷,迷迷糊糊地听出是许攸来投降自己,便连鞋都没穿就小跑着出来迎接,颇有些“花径不曾缘客扫,蓬门今始为君开”的意思。这是何等的胸怀!许攸安能不全力以赴地为曹操卖命。尽管许攸为人骄傲无礼,他敢当众呼唤曹操的乳名,但是曹操对其仍是礼数有加。这也是官渡之战中曹操能够反败为胜的转折点。     从中我们可以看出,宽广的胸怀是管理者用人的有力法宝。对待人才,包括对竞争手企业中的人才也要像对待贵客一样对待,你将会在商战中取得威信,也就是古人所说的“占据了人和”,我们知道“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企业一旦做到了“尊才”和“爱士”,你将会拥有了取胜的资源,当然也就离最终的胜利不会太远。     说起来容易,但真正要做到很难。因为一个人很容易陷入自己设置的心理障碍中去,比如对手企业中的这个人才,当年曾令你手足无措过,或者令你差一点丢官罢职过,再或者令你当众言面扫地过,你见到他就不由得会怒火中烧,一笔笔旧账在你的头脑里像过电影一样闪动,那时,哪里还会有容人的思维?这是一个正常的人类思维,也是人类的一个弱点,摆脱这种思维的禁锢是企业管理者应该深思的问题。     锻炼从大局出发的思维是解决此类问题的关键所在。什么是“爱才”?其中很重要的一点就是能够对双方的前嫌既往不咎,假如此时管理者能够换一种角度来思考的话,当初此人让自己难堪的事实是否也正是说明他的才能过人?如果管理者能将这样的人才纳于自己的麾下,不仅使自己企业增添了新生的力量,同时也可以造成一定的影响力,那就是管理者具有无比宽广的胸怀,这样的胸怀足可以为你在今后吸引更多的人才打下良好的基础。     以上所说的对待人才的方法像是对待客人一样,所以我们在这里姑且暂称之为“待客式”纳才方式。在传统招聘过程中,企业的管理者总是要以尊贵的身份来定位自己,这种心理是对“待客式”纳才方式的最大挑战。所以说,管理者要尽量克服这种心理的阴影才是可行之道,对人才不需要端架子,因为人才是来为企业增长利润的,并非低三下四地来向你讨口饭吃的人,所以对待他们,管理者还是谦虚谨慎一些要好。     “待客式”纳才是一种值得借鉴的方法。寒暄、问候、接待和谈话是这种方法的一般流程。这些程序必须要在一个非常热情的环境下进行,让对方感受到企业对他的尊重和期望,对他的第一印象中建立与企业的亲和感和责任心方面起到很重要的作用。这种方法尤其是对当年曾与本企业为敌的员工所体现的作用更加明显,让他们从内心中愿意接受企业中的一切,从而也愿意为此付出自己的努力。     尊才、爱才、纳才并不是只是在口头上的一种宣扬,而要真正的落到实际行动上才能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唐诗中的管理学(七):被赋予另类意义的菊花 唐诗佳句】     他年我若为青帝,报与桃花一处开。——唐·黄巢《题菊花》 【佳句解析】     首先介绍一下此诗句的背景,此诗出自于唐末农民起义领袖黄巢之笔。唐末,一个朝代即将走向灭亡的时候,就在此时出现了民不聊生、英雄辈出的现象。黄巢,这位代表广大农民利益的领军人物,在这段历史中写下了他人生中辉煌的一笔。     这是一首咏菊诗。菊花,不知被多少文人墨客加以润色,但是总是不能脱离一个主题,那就是菊花的桀骜不驯,孤芳自赏。而黄巢,这位起义领袖却把菊花赋予了一个崭新的意义,让它代表广大长期受皇权压迫的平民百姓,这一点是旧文人无法超越的极限。同时,这首诗也成为了具有跨时代意义的诗篇。     诗句中的“青帝”是“司春之神”,诗人把自己的愿望托付于此,要做“青帝”,改变菊花的根本命运,他要让菊花同桃花一样,享受在春天开放的美好场面。     此句极其具有魄力,气势压人,超越了大多数文人的局限思维,这也是它成为千古名唱的主要原因之一。然而,我们不难从诗句中看出另外一种现象:诗句中是“我若”而不是“菊若”,从这一点我们完全有理由分析出,黄巢此地人是极具野心的,封建思想是无法从他的头脑中根除,在他的头脑中,“报与桃花一处开”的前提只有一个,那就是“我为青帝”,所以有人说他写这首诗无非是表明他想推翻一个旧王朝而建立起一个新王朝,其结果当然是换汤而没有换药。 我们自然不会去苛求古人有什么先进的思想,而是通过这个解释我们至少能够清醒地去分析这首诗,不要盲目地去夸大它的意义。 【原诗欣赏】                   题菊花 飒飒西风满院栽,蕊寒香冷蝶难来。 他年我若为青帝,报与桃花一处开。 【管理感悟】     唐代的黄巢在他的诗中已经流露出君临天下的野心,这是一种表现形式。在今天,也有很多怀有野心的人事事争先。尤其是在企业中,这种现象更为突出,想当领导的人不在少数,管理者应该对他们做到知人善任,通过对他们的考察加以适当的任用。     有一种员工,做事时霸气十足,“当领导”是他们追求的目标。这样的员工显然不愿与身边的同事为伍,他们眼中只是在盯着自己上司的“宝座”。管理者如何管理这样的员工呢? 我们都知道,“知人”才能“善任”。用人的前提是识人,所以我们首先分析一下这类员工都有哪几种类型:     “嫉妒型”员工     这种员工的眼睛里总是盯着领导的职位,发射出绿色的光芒。他们心里总觉得不服气,认为凭什么让某某人做领导,领导的职位怎么就轮不到他来当?     这类员工的总体症状就是小心眼,患上了“红眼病”。私下里和其他同事说领导的坏话,话语中流露出某领导如何能力低,如果换成他来做领导又如何之类的想法。     对于这样的员工,管理者最好的办法就是让他心服口服。     比如,作为领导,要在个人修养方面超越其他员工,要在决策命令上超前于其他员工,要在团队中起到带头协调作用等等。管理者只要在这些方面处处做得到位得体,使这些员工看在眼里,服在心里,就会自然而然地感觉到自己和领导这个职位相去甚远,也就打消了嫉妒的念头。       “小人型”员工     这种员工是最可怕的员工。表面上他们和领导打成一片,甚至是对领导不惜使出阿谀奉承的手段来进行溜须拍马,而在心里却是总想取而代之。     这类员工的特点是不但心里这么想的,而实际行动也会这么做的,只不过他们采用的手段并不是那么光明正大。比如,背地里给领导造谣,以此来降低领导的个人威信。再比如,他们离间员工与领导的关系,使员工不服从领导的命令。更有甚者,他们设一个局,使领导往里钻,然后再进行反击。总之,这些手段是五花八门,令人防不胜防,他们的目的只有一个,把自己的领导拉下马,自己便有机会上去。     对待这样的员工,管理者最好的办法就是要自律,切不可因自己的过失而将“把柄”被他们抓住,否则,他们会对此进行添枝加叶、推波助澜,直至把你搞得名声扫地而后快。     对于这些人捕风捉影的谣言,管理者应该在第一时间公开辟谣。用事实说话,使他们的谣言没有滋生的土壤。然后迅速找到谣言的发起人,应予以严惩。       “牢骚型”员工     牢骚满腹的员工,一般分为两种:一种是习惯性发牢骚的人,一种是怀才不遇的人。对于有野心的员工发牢骚的话,大多数是后者。     管理者发现此类员工,可以找时间和机会和他面对面交谈一下,通过彼此之间的沟通,可以了解到这个员工的特长,如果认为他的确是遭遇到怀才不遇的窘境时,就要大胆地提拔他,这样做可以给此类员工更好的发展空间,如果通过了解管理者认为他不能胜任这个职位,也要和他们耐心地加以解释,以消除此类人在这方面的埋怨,牢骚也会随之自生自灭。       “领导型”员工     这样的员工是真有本事的员工,无论从自身的领导能力还是专业技能都会超出一般人。管理者如发现此类人才,应该给其一定的发展空间,不要害怕自己的领导地位会受到威胁而采取压制有才能员工的手段。     管理者应把自己摆在一个“伯乐”的高度上看问题。一味地打压此类员工的行为才是使自己的领导地位不保的根本原因。假如你真心地提拔他,兴许他可以成为你的左膀右臂,将来可以成为你的得力助手。     以上所列员工均可称为“野心”员工,管理者在企业中遭遇这样的员工其实并不是一件什么很可怕的事情,而可怕的是管理者遇到这样的员工,总感觉到有种咄咄逼人的气势压着自己,使自己总是处于被动的地位,或迁就他们,或躲避他们,这些都是自己缺乏自信力所造成的,久而久之,你的位置终将会被这些人取代的。 唐诗中的管理学(八):不患寡而患不均 唐诗佳句】      可怜身上衣正单,心忧炭贱愿天寒。——唐·白居易《卖炭翁》 【佳句解析】     在寒冷的冬日,一个身上只穿着单衣的人赶着自己的牛车行走在冰天雪地中,可想而知,他一定会被冻得浑身发抖。但是,最让人想不到的是,他此时此刻的希望并不是拥有一所宽敞暖和的房子供其享受,也不是希望天气能变得相对暖和一些。恰恰相反,他所希望的是天气能够变得再冷一些。这不禁使人感觉到此人的头脑是不是有些问题?     不是的,这个人是通过“卖炭”为主要经营手段用来养家糊口的。他的经济来源就是他烧出来的炭。所以,为了使自己的炭能卖出一个好价钱,他不惜让自己的身体遭受到更大的伤害。     简单的词句,强烈的反差,营造出一个特殊的心理,揭示出卖炭者的艰难处境和他复杂的内心世界,同时也为后文中官吏强行掠夺的暴行做了铺垫,让读者更加憎恨封建官吏的恶行,催人泪下。 【原诗欣赏】                     卖炭翁       卖炭翁,伐薪烧炭南山中。   满面尘灰烟火色,两鬓苍苍十指黑。       卖炭得钱何所营?身上衣裳口中食。   可怜身上衣正单,心忧炭贱愿天寒。       夜来城外一尺雪,晓驾炭车辗冰辙。       牛困人饥日已高,市南门外泥中歇。       翩翩两骑来是谁?黄衣使者白衫儿。       手把文书口称敕,回车叱牛牵向北。       一车炭,千余斤,官使驱将惜不得。   半匹红纱一丈绫,系向牛头充炭直。 【管理感悟】      不知哪位高人总结出这样一句话来:可怜之人必有可恨之处。由此我们从另一个角度再来分析一下诗中的主人公卖炭翁,他在希望自己的商品能够畅销的同时也希望天气能够再冷一些,说到底,这是一种自私自利的想法,这种想法是建立在大多数人的痛苦之上的。这种思维方式,有人称之为“不患寡而患不均”的心理。这种心理具有普遍性,世界上有无数的人会产生这样的心理,所以才会出现斗争。它具有其积极的一面,同时也具有其消极的一面。      我们都知道,大多数企业都不愿公开员工薪金数额,其最主要的原因就是在企业中员工们的薪酬分配比例是存在着一定的悬殊:高薪者的薪资在低薪员工眼里简直就是一个天文数字,而低薪员工的薪资在高薪员工眼里还不够一顿饭钱。这样会产生员工们的心理失衡,因为“不患寡而患不均”的思维在大部分员工的心里都会有的。      这种失衡的心理主要产生于低薪员工身上。具体表现为这三个问题:      凭什么他们拿那么高的薪水?      高薪者就是封建社会的地主,他们是在进行剥削!      我们的生活太苦了,谁来救救我们?      高薪者住公寓、开好车的同时,低薪者还在为温饱问题发愁,这两种情景在同一企业中有可能同时发生,所以由低薪员工们的巨大心理落差而产生出这样失衡的心理是完全在情理之中的,关键是看管理者如何面对和解决这个问题。        问题1:高薪者拿高薪,凭什么?      管理者的职责是应该让所有的员工都能够明白这个问题的答案。凭的是什么呢?凭的是他们的能力。高薪是大多数人渴求的东西,但又并非是人人可以得到的东西。只有通过自己的高科技的能力、超强的管理能力、为企业创造财富的能力、对商业有敏锐的观察能力的人才有可能获取高薪。而对于这些能力极度欠缺的员工,高薪和他们是无缘的。      问题2:高薪者是地主吗?      高薪者并不是不劳而获的人群,他们也是在付出的,而且要比常人付出的多得多。同时,他们所承担的责任和心理压力也比常人大得多。而地主则不同,他们是靠剥削生存的,没有了劳动人民他们会被活活饿死。这是两个完全不同的概念。        问题3:谁来拯救低薪人群?      这个问题的答案非常明显:只有自己!每天不学无术而又幻想拿高薪的人群是不可救药的人。只有通过自己在工作中不断地提升自己,使自己向着高薪靠拢才是解决之道。管理者在低薪员工处于生活困难时期可以帮助你,但这绝不是长久的办法。      管理者面对企业员工的薪酬落差,首先要从与低薪员工沟通入手,消除他们“均贫富”的思想。        1、给低薪员工做职业定位       让企业中的每个员工都清楚和明白自身的定位是极其重要的,这是消除员工心理落差的关键所在。让他们明白上述三个问题的答案是最好的办法。 能力不足,就要想办法补足自己的能力。有的员工心里是这么想的:我本身是有能力挣到高薪的,只是我不善于表现自己,领导看不到而已。这不是借口,不善于表现自己的能力,这本身也是自己能力上的一种缺陷,把这个缺陷弥补了,高薪就会向你招手。         2、指导他们的职业规划      管理者应当为低薪员工进行职业规划,让他们心里都明确在工作中的近期目标和远期目标,如何循序渐进地完成它,这是管理者应当对员工明示的。管理者应当一直充当员工导师的角色,时刻指导他们的行为,纠正他们的错误,尤其是在他们出现心理失衡的时候,更应与其进行有效的沟通。        3、经常进行员工培育      有时员工对工作的胜任能力并不是个人可以弥补的,那就需要企业来进行有效的操作,最好的办法就是对他们时常地进行培训,帮助他们用外力来解决这个难题。        4、时常与其进行心理沟通      低薪员工是情绪最容易受到波动的人群,管理者应发现问题,及时沟通,这样才能使企业走向良性发展的道路。           关爱低薪员工,是每个管理者的责任;培育他们成长,是管理者应尽的义务。 唐诗中的管理学(九):龙城飞将 唐诗佳句】     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唐·王昌龄《出塞》 【佳句解析】      在解析此诗句之前,不能不说说诗人对全诗的构思。本诗题为“出塞”,但他并没有从今人着笔,而是在写古人,这是一种以古喻今的表达手法。自古将士出塞,均是带有极强的悲剧色彩,而本诗从历史人物入笔,更说明了出塞完全是一个历史性的悲剧。      此两句写的是汉代将军李广的故事:汉将军李广是一位谋略过人、英勇善战的将军,有“飞将军”之称,所以这两句中用“飞将”来代替他的名字。这两句诗从字面上来看非常简单,但其意义却是耐人寻味的,读者从字里行间中是否可以感觉到“一夫当关,万夫莫开”的气势呢?      从诗中,我们可以嗅出诗人的一种愿望。诗人强烈希望每个国家都有这样一位神勇的将军把守边境,使敌人无法对本国的领土进行任何侵犯性的行为,国家也会因此而使百姓和士兵们免去了征战之苦。只有百姓过上了幸福安康的生活,国家才能越来越富强。诗中带有诗人这种最强烈的美好愿望,而在这种愿望的背后,我们是不是也读出了诗人的一种失望?那就是当时年代中本国却缺少一位如此神勇的将军来镇守边关,使得百姓整日里过着提心吊胆的日子。 【原诗欣赏】                       出塞       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   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 【管理感悟】      李广在敌人的眼中可能是一位战无不胜的“神仙”,在当时本国人民眼中可能是一位无人替代的“救世主”。所以说,从古至今,任何一个国家要想安定繁荣地过上幸福平安的生活,是无法离开这类中心人物的存在。企业中有一类员工被称之为“明星员工”,可能与此有些相似之处。      企业离不开“明星员工”,因为“明星员工”可以为企业创造其他人很难创造出的财富。所以说,“明星员工”是企业中特殊的财产,是管理者应当重点呵护的对象。      那么,什么样的员工才能达到“明星员工”的标准呢?      一种是有特殊技能的员工。他们所掌握的技术是本企业乃至同行业企业所不具备的特殊技艺,具有不可替代性。这样的员工是企业的命脉,企业就是因为他
本文档为【唐诗中的管理学】,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该文档来自用户分享,如有侵权行为请发邮件ishare@vip.sina.com联系网站客服,我们会及时删除。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下载需要: 免费 已有0 人下载
最新资料
资料动态
专题动态
is_463752
暂无简介~
格式:doc
大小:216KB
软件:Word
页数:59
分类:互联网
上传时间:2011-11-19
浏览量:77